雍门是什么意思,雍门刎首指什么生肖

tamoadmin 成语出处 2024-06-24 0
  1. 雍恬的引证解释雍恬的引证解释是什么
  2. 关于首的成语有什么
  3. 刎_的意思刎_的意思是什么
  4. 首的组词
  5. 屠刎的解释屠刎的解释是什么

不堪回首 堪:可以忍受;回首:回顾,回忆。指对过去的事情想起来就会感到痛苦,因而不忍去回忆。

布衣黔首 布衣:封建时代平民的别称;黔首:战国及秦代对人民的称谓。古代指一般百姓。

摧身碎首 即粉身碎骨。

雍门是什么意思,雍门刎首指什么生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疚心疾首 疚:久病,忧虑。因歉疚而内心不安。心中不安,头痛脑胀。形容十分悲痛忧愁或不安。

群龙无首 一群龙没有领头的。比喻没有领头的,无法统一行动。

痛心疾首 疾首:头痛。形容痛恨到了极点。

褎然举首 褎然:出众的样子;举:推举;首:第一。指人的才能超出同辈。

罪魁祸首 魁:为首的。作恶犯罪的头子。

垂耳下首 犹俯首帖耳,形容驯服听命。

刀头剑首 极喻危险的境遇。

悼心疾首 心里伤感,头部疼痛。形容悲痛到了极点。

蛾眉螓首 弯弯的眉毛,方广的前额。形容女子容貌的美艳。

冯唐白首 汉朝冯唐身历三朝,到武帝时,举为贤良,但年事已高不能为官。感慨生不逢时或表示年寿老迈。同“冯唐易老”...

归正邱首 指死后归葬于故乡。同“归正首丘”。

黄童皓首 泛指老人与孩子。见“黄童白叟”。

降心俯首 指虚心下气,恭顺服从。

据图刎首 谓贪图未得的利益而断送自己的生命。

决命争首 拼命争先而战。

糜躯碎首 指粉身碎骨。

庞眉皓首 形容老人相貌。同“庞眉皓发”。庞,用同“厖”。

跷足抗首 踮起脚跟,仰起头。形容热切期望的样子。

伤心疾首 痛心疾首,形容痛心之至。

神龙见首 指诗文跌宕多姿。

痛心病首 犹痛心疾首。形容极其悲愤。

文章魁首 魁首:为首的,这里指名列第一。形容文章写得最好,文才极高。

胁肩低首 形容在人面前卑下的神情。同“胁肩低眉”。

雍门刎首 后用为忠君的典实。

殒身碎首 犹粉身碎骨。

雍恬的引证解释雍恬的引证解释是什么

资治通鉴第七卷原文译文对照

秦纪二 秦始皇帝二十年(甲戌,公元前227年)

[1]荆轲至咸阳,因王宠臣蒙嘉卑辞以求见;王大喜,朝服,设九宾而见之。荆轲奉图而进于王,图穷而匕首见,因把王袖而之;未至身,王惊起,袖绝。荆轲逐王,王环柱而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操尺寸之兵,左右以手共搏之,且曰:“王负剑!”负剑,王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匕首王,中铜柱。自知事不就,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遂体解荆轲以徇。王于是大怒,益发兵诣赵,就王翦以伐燕,与燕师、代师战于易水之西,大破之。

[1]荆轲抵达秦国都城咸阳,通过秦王嬴政的宠臣蒙嘉,以谦卑的言词求见秦王,秦王嬴政大喜过望,穿上君臣朝会时的礼服,安排朝会大典迎见荆轲。荆轲手捧地图进献给秦王,图卷全部展开,匕首出现,荆轲乘势抓住秦王的袍袖,举起匕首刺向他的胸膛。但是未等荆轲近身,秦王嬴政已惊恐地一跃而起,挣断了袍袖。荆轲随即追逐秦王,秦王绕着柱子奔跑。这时,殿上的群臣都吓呆了,事发仓猝,大出意料,群臣全都失去了常态。秦国法律规定,在殿上侍从的群臣不得携带任何武器。因此大家只好徒手上前扑打荆轲,并喊道:“

大王,把剑推上背!”秦王嬴政将剑推到背上,便剑套倾斜,剑柄向前,即拔出剑来回击荆轲,砍断了他的左大腿。荆轲肢体残废无法再追,便把匕首向秦王投掷过去,但却击中了铜柱。荆轲知道行刺之事已无法完成,就大骂道:“此事所以不能成功,只是想活捉你以后强迫你订立契约,归还所兼并的土地,以此回报燕太子啊!”由是,荆轲被分尸示众。秦王为此勃然大怒,增派军队去到赵国,随王翦的大军攻打燕国。秦军在易水以西与燕军和代王的军队会战,大破燕、代之兵。

二十一年(乙亥、前226)

二十一年(乙亥,公元前226年)

[1]冬,十月,王翦拔蓟,燕王及太子率其精兵东保辽东,李信急追之。代王嘉遗燕王书,令杀太子丹以献。丹匿衍水中,燕王使使斩丹,欲以献王,王复进兵攻之。

[1]冬季,十月,秦将王翦攻克燕都蓟城,燕国国君和太子姬丹率精兵向东图保辽东,秦将李信领兵急追。代王赵嘉送信给燕王,要他杀太子丹献给秦王。太子丹这时躲藏在衍水一带,燕王即派使节往衍水杀了太子丹,准备把他的头颅献给秦王嬴政。但秦王再次发兵攻燕。

[2]王贲伐楚,取十馀城。王问于将军李信曰:“吾欲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王以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王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遂使李信、蒙恬将二十万人伐楚;王翦因谢病归频阳。

[2]秦将王贲进攻楚国,攻陷十多座城。秦王嬴政询问将军李信说:“我想要夺取楚国,根据你的推测,需要出动多少人的军队才够?”李信说:“不过用二十万人。”秦王嬴政又询问王翦,王翦说:“非六十万人的大军不可。”秦王说:“王将军已经老了,怎么如此胆怯啊!”便派李信、蒙恬率领二十万人进攻楚国。王翦于是称病辞职,返回故乡频阳。

二十二年(丙子、前225)

二十二年(丙子,公元前225年)

[1]王贲伐魏,引河沟以灌大梁。三月,城坏。魏王***降,杀之,遂灭魏。

[1]秦将王贲率军征伐魏国,引汴河的水灌淹魏国都城大梁。三月,大梁城垣塌毁,魏王魏***投降,为秦军杀死。魏国灭亡。

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地易安陵。”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幸。虽然,臣受地于魏之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王义而许之。

秦王嬴政遣人去通知安陵君说:“我想要用五百里的土地换你的安陵国。”安陵君说:“大王您施加恩惠给我,用大换小,真是太***了。但虽然如此,我这小国的土地是受封于魏国上代国君的,我愿意终生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嬴政赞许他奉守道义,便应允了他的请求

[2]李信攻平舆,蒙恬攻寝,大破楚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崐,与蒙恬会城父。楚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李信奔还。

[2]秦将李信进攻平舆,蒙恬攻击寝,大败楚军。李信再攻鄢郢,攻克了该城,于是率军西进,到城父与蒙恬的队伍会合。楚军趁机尾随在后,三天三夜不停宿休息,反击中大败李信的军队,攻入秦军的两个营地,斩杀了七个都尉。李信率残部逃奔回秦国。

王闻之,大怒,自至频阳谢王翦曰:“寡人不用将军谋,李信果辱秦军。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病不能将。”王曰:“已矣,勿复言!”王翦曰:“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王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六十万人伐楚。王送至霸上,王翦请美田宅甚众。王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响臣,以请田宅为子孙业耳。”王大笑。王翦既行,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王怛中而不信人,今空国中之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王坐而疑我矣。”

秦王嬴政闻讯,暴跳如雷,亲自前往频阳向王翦道歉说:“我没有***用将军你的计策,而李信果然使秦军蒙受了耻辱。现在将军你虽然患病,但难道就忍心抛下我不管吗?!”王翦仍推辞道:“我实在病得不能领兵打仗了。”秦王嬴政说:“好啦,不要再这么说了!”王翦说:“如果不得已一定要用我的话,非用六十万人的军队不可!”秦王嬴政答道:“就听从将军你的主张行事吧。”于是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征伐楚国,秦王亲自送行到霸上。王翦请求秦王赏赐他相当多的良田美宅。秦王说:“你就出发吧,为什么还要担心日后贫穷呀!”王翦说:“身为大王您的将领,虽立下战功,但最终仍不能被封侯,所以趁着大王现在正看重我,请求赏赐田宅,好为子孙留下产业啊。”秦王嬴政听后大笑不止。王翦率军开拔,抵达武关,又陆续派遣五位使者向秦王嬴政请求赏赐良田。有人说:“将军您向秦王求讨东西也已是太过分了吧!”王剪答道:“不是这样。大王心性粗暴而多猜忌,如今将国中的武装士兵调拨一空,专门托付给我指挥,我若不借多求赏赐田宅为子孙谋立产业,表示坚决为大王效力,大王反倒要无缘无故地对我有所怀疑了啊。”

二十三年(丁丑、前224)

二十三年(丁丑,公元前224年)

[1]王翦取陈以南至平舆。楚人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御之;王翦坚壁不与战。楚人数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王翦曰:“可用矣!”楚既不得战,乃引而东。王翦追之,令壮士击,大破楚师,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楚师遂败走。王翦因乘胜略定城邑。

[1]秦将王翦率大军取道陈丘以南抵达平舆。楚国人闻讯王翦增兵而来,便出动国中的全部兵力抵抗秦军。王翦下令坚守营寨不与楚军交锋。楚人多次到营前挑战,秦军始终也不出战。王翦每天让士兵休息、洗沐,享用好的饮食,安抚慰问他们,并亲自与他们共同进餐。这样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王翦派人打听:“军中进行什么嬉戏啊?”回答说:“军士们正在玩投石、跳跃的游戏。”王翦便说:“这样的军队可以用来作战了。”此时楚军既然无法与秦军交锋,就挥师向东而去。王翦即率军尾追,令壮士们发起突击,大败楚军,直至蕲县之南,斩杀楚国将军项燕,楚军于是溃败逃亡。王翦乘胜夺取并平定了楚国的一些城镇。

二十四年(戊寅、前223)

二十四年(戊寅,公元前223年)

[1]王翦、蒙武虏楚王负刍,以其地置楚郡。

[1]秦将王翦、蒙武俘获了楚国国君芈负刍,在楚地设置楚郡。

二十五年(己卯、前222)

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

[1]大兴兵,使王贲攻辽东,虏燕王喜。

[1]秦国大举兴兵,派王贲率兵进攻辽东,俘获了燕国国君姬喜。

臣光曰:燕丹不胜一朝之忿以犯虎狼之秦,轻虑浅谋,挑怨速祸,使召公之庙不祀忽诸,罪孰大焉!而论者或谓之贤,岂不过哉!

臣司马光曰:燕太子丹不能忍受一时的激忿而去冒犯如狼似虎的秦国,虑崐事轻率,谋划浅薄,以致挑起怨恨,加速了灭亡之祸,使供奉燕国始祖召公的宗庙祭祀忽然中断,罪过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而评论的人有的还把太子丹说成是德才兼备的人,这难道不是太过分了吗!

夫为国家者,任官以才,立政以礼,怀民以仁,交邻以信;是以官得其人,政得其节,百姓怀其德,四邻亲其义。夫如是,则国家安如磐石,炽如焱火,触之者碎,犯之者焦,虽有之国,尚何足畏哉!丹释此不为,顾以万乘之国,决匹夫之怒,逞盗贼之谋,功隳身戮,社稷为墟,不亦悲哉!

对于治理国家的人来说,任命有才能的人为官,按照礼制确立政策法规,以仁爱之心安抚百姓,凭借信义结交邻邦。如此,官员由有才干的人担任,政事得到礼教的节制,百姓人心归向他的德行,四邻亲近友善他的恪守信义。这样,国家则会安如磐石,炽如火焰,触犯它的一定被撞得粉碎,挨着它的一定被烧得焦头烂额。似此,即便是有的敌国存在,又有什么值得畏惧的呢!太子丹放弃这条路不走,反而用万辆战车的大国去排解个人的私愤、炫耀盗贼式的谋略,结果是功名被毁坏、身命遭杀戮,江山社稷化作废墟,这难道不是很令人悲痛的事吗!

夫其膝行、蒲伏,非恭也;复言、重诺,非信也;糜金、散玉,非惠也;刎首、决腹,非勇也。要之,谋不远而动不义,其楚白公胜之流乎!

跪着前进,伏地而行,并不表示恭敬;言必行,重承诺,并不表示守信义;过度耗费金钱,散发玉器,并不表示施恩惠;自割颈部,自剖肚腹,并不表示勇敢。这种种问题的关键在于,只顾眼前利益不能深谋远虑而行动不合乎礼义,似此不过是楚国的为复仇而丧生的白公胜之流罢了!

荆轲怀其豢养之私,不顾七族,欲以尺八匕首强燕而弱秦,不亦愚乎!故扬子论之,以要离为蛛蝥之靡,聂政为壮士之靡,荆轲为刺客之靡,皆不可谓之义。又曰:“荆轲,君子盗诸。”善哉!

荆轲心怀报答太子姬丹豢养的私情,不顾及全家七族之人会受牵连,想要用一把短小的匕首使燕国强大、秦国削弱,这难道不是愚蠢之极吗!所以扬雄对此评论说,要离的死是蜘蛛、蝥虫一类的死,聂政的死是壮士一类的死,荆轲的死是刺客一类的死,这些都不能算作“义”。他又说:“荆轲,按君子的道德观念来看,是类如盗贼之辈了。”此话说得好啊!

[2]王贲攻代,虏代王嘉。

[2]秦将王贲率军攻代,俘获代王赵嘉。

[3]王翦悉定荆江南地,降百越之君,置会稽郡。

[3]秦将王翦全部平定楚国长江以南的地区,降服百越的首领,设置了会稽郡。

[4]五月,天下大。

[4]五月,秦国命令特许全国举行大规模的聚会宴饮。

[5]初,齐君王后贤,事秦谨,与诸侯信;齐亦东边海上。秦日夜攻三晋、燕、楚,五国各自救,以故齐王建立四十馀年不受兵。及君王后且死,戒王建曰:“群臣之可用者某。”王曰:“请书之。”君王后曰:“善!”王取笔牍受言,君王后曰:“老妇已忘矣。”君王后死,后胜相齐,多受秦间金。宾客入秦,秦又多与金。客皆为反间,劝王朝秦,不修攻战之备,不助五国攻秦,秦以故得灭五国。

[5]当初,齐国的君王后贤惠有才干,使齐国能小心周到地侍奉秦国,对其他各诸侯国奉守信义。齐国东靠大海,不与秦国相邻。而那时秦国日夜不停地进攻韩、赵、魏、燕、楚等国,这五国分别忙于调兵自救,无暇他顾,所以齐王田建即位四十多年未遭逢过战乱。君王后即将去世时,告诫田建说:“群臣中可以任用的是某某。”田建说:“请让我把名字写下来。”君王后说:“好吧。”但等到齐王取来笔和木牍,准备记下她的话时,君王后却说:“我已经忘记了。”君王后去世后,后胜出任齐国的相国,他大量接受秦国为挑拨齐国君臣关系而施给他的金银财宝。而齐国的宾客进入秦国时,秦国又给以重金,使这些宾客回国后都反过来为秦国说话,劝说齐王去朝拜秦王,不必整治、修建用作攻战的防备设施,不要去援助那五个国家进攻秦国。秦国也即因此得以灭掉了五国。

齐王将入朝,雍门司马前曰:“所为立王者,为社稷耶,为王耶?”王曰:“为社稷。”司马曰:“为社稷立王,王何以去社稷而入秦?”齐王还车而崐反。

齐王将要动身往咸阳朝拜秦王嬴政,齐国的雍门司马迎上前说:“齐国所以要设立国君,是为了国家,还是为了国君自己啊?”齐王说:“是为国家。”司马道:“既然是为了国家才设立君王,那您为什么还要离开自己的国家而到秦国去呢?”齐王于是下令掉转车头返回王宫。

即墨大夫闻之,见齐王曰:“齐地方数千里,带甲数百万。夫三晋大夫皆不便秦,而在阿、甄之间者百数;王收而与之百万人之众,使收三晋之故地,即临晋之关可以入矣。鄢郢大夫不欲为秦,而在城南下者百数,王收而与之百万之师,使收楚故地,即武关可以入矣。如此,则齐威可立,秦国可亡,岂特保其国家而已哉!”齐王不听。

即墨大夫闻讯进见齐王说:“齐国国土方圆数千里,军队数百万。现韩、赵、魏三国的官员都不愿接受秦国的统治,逃亡在阿城、甄城之间的有数百人。大王您将这些人收拢起来,交给他们百万之多的兵士,让他们去收复韩、赵、魏三国旧日的疆土,如此,就是秦国的临晋关也可以进入了。楚国鄢郢的官员们不愿受秦国驱使,逃匿在南城之下的有数百人。大王您将这些人聚集起来,交给他们百万人的军队,让他们去收复楚国原来的土地,如此,即便是武关也可以进入了。这样一来,齐国的威望得以树立,秦国则可被灭亡,这又岂只是保全自己的国家而已!”但是齐王不接受这一建议。

二十六年(庚辰、前221)

二十六年(庚辰,公元前221年)

[1]王贲自燕南攻齐,猝入临淄,民莫敢格者。秦使人诱齐王,约封以五百里之地。齐王遂降,秦迁之共,处之松柏之间,饿而死。齐人怨王建不早与诸侯合从,听奸人宾客以亡其国,歌之曰:“松耶,柏耶!住建共者客耶!”疾建用客之不详也。

[1]秦将王贲率军从燕国向南进攻齐国,突然攻入都城临淄,齐国国民中没有敢于抵抗的。秦国派人诱降齐王,约定封给他五百里的土地,齐王于是便投降了。但是秦国却将他迁移到共地,安置在松柏之间,最终被饿死。齐国人埋怨君王田建不早参与诸侯国的合纵联盟,而却听信奸佞、宾客的意见,以致使国家遭到灭亡,故为此编歌谣说:“松树啊,柏树啊!使田建迁住共地饿死的,是宾客啊!”恨田建任用宾客不审慎考察。

臣光曰:从衡之说虽反覆百端,然大要合从者,六国之利也。昔先王建万国,亲诸侯,使之朝聘以相交,飨宴以相乐,会盟以相结者,无他,欲其同心戮力以保家国也。向使六国能以信义相亲,则秦虽,安得而亡之哉!夫三晋者,齐、楚之藩蔽;齐、楚者,三晋之根柢;形势相资,表里相依。故以三晋而攻齐、楚,自绝其根柢也;以齐、楚而攻三晋,自撤其藩蔽也。安有撤其藩蔽以媚盗,曰“盗将爱我而不攻”,岂不悖哉!

臣司马光曰:合纵、连横的学说虽然反复无常,但其中最主要的是,合纵符合六国的利益。从前,先王封立大量封国,亲近爱抚各国诸侯,使他们通过拜会、探访来增进相互交往,用酒宴招待他们以增进欢乐友好,实行会盟而增进团结联合,不为别的,就是希望他们能同心协力共保国家。***使当初六国能以信义相互亲善,那么秦国虽然,六国又怎么能被它所灭亡掉呢!韩、赵、魏三国是齐、楚两国的屏障,而齐、楚两国则是韩、赵、魏三国的基础,它们形势上相依托,表里间相依赖。所以韩、赵、魏三国进攻齐、楚,是自断根基;而齐、楚两国征伐韩、赵、魏三国,则是自撤屏障。可哪里有自己拆毁屏障以讨好盗贼,还说“盗贼将会爱惜我而不攻击我”的,这难道不是荒谬得很吗?

[2]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自称曰“朕”。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自今以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2]秦王嬴政刚刚兼并六国,统一天下,自认为兼备了三皇的德行,功业超过了五帝,于是便改称号为“皇帝”,皇帝出命称“制书”,下令称“诏书”,皇帝的自称为“朕”。追尊父亲庄襄王为太上皇。并颁布制书说:“君王死后依据他生前的行为加定谥号,这是儿子议论父亲,臣子议论君王,实在没意思。从今以后,废除为帝王上谥号的制度。朕为始皇帝,后继者以序数计算崐,称为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以至万世,无穷尽地传下去。”

[3]初,齐威、宣之时,邹衍论著终始五德之运;乃始皇并天下,齐人奏之。始皇***用其说,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从所不胜,为水德。始改年,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旌旄、节旗皆尚黑;数以六为纪。

[3]当初,齐威王、齐宣王的时候,邹衍研究创立了金、木、水、火、土终而复始的“五德相运”学说。到了始皇帝合并天下时,齐国人将此说奏报给他。始皇***纳了这套学说,认为周朝是火德,秦取代周,从火不能胜水来推算,秦应是水德。于是开始下令更改岁历,新年朝见皇帝与庄贺典礼都从十月初一开始,以十月初一为元旦;衣服、旗帜、符节等都崇尚用黑色;计数以六为一个单位。

[4]丞相绾言:“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始皇下其议。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4]丞相王绾说:“燕、齐、楚三国的故地距都城咸阳过于遥远,不在那里设置侯王,便不能镇抚。因此请分封诸位皇子为侯王。”始皇帝将这一建议交给大臣评议。廷尉李斯说:“周文王、周武王分封子弟族人非常多,他们的后代彼此疏远,相互攻击如同仇敌,周天子也无法加以制止。现在四海之内,仰仗陛下的神灵而获得统一,全国都划分为郡和县,对各位皇子及有功之臣,用国家征收的赋税重重给予赏赐,这样即可以非常容易地进行控制,使天下人对秦朝廷不怀二心,才是安定国家的方略。分封诸侯则不适宜。”始皇说:“天下人都吃尽了无休止的战争之苦,全是因为有诸侯王存在的缘故。今日依赖祖先的在天之灵,使天下初步平定,***若又重新封侯建国,便是自己招引兵事、培植战乱,似此而想求得宁静、养息,岂不是极困难的事情吗?!廷尉的主张是对的。”

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始皇帝于是下令把全国划分为三十六个郡,每个郡设置郡守、郡尉、监御史。

收天下兵聚咸阳,销以为钟、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宫庭中。一法度、衡、石、丈尺。徙天下豪杰于咸阳十二万户。

又下令收缴全国民间所藏的兵器,运送汇集到咸阳,熔毁后铸成大钟和钟架,以及十二个铜人,各重千石,放置在宫庭中。并统一法制和度量衡,将各地富豪十二万户迁徙到咸阳置于朝廷的监控下。

诸庙及章台、上林皆在渭南。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所得诸侯美人、钟鼓以充入之。

秦王朝祭祀祖先、神佛的宗庙等处所和章台宫、上林苑都设在渭水南岸。而秦国每征服一个国家,就摹画、仿照该国的宫室,在咸阳城北的山坡上同样建造一座。如此南临渭水,自雍门向东至泾水、渭水相交处,宫殿屋宇、天桥、楼阁相连接,所获得的各国美女、钟鼓等乐器都安置在里边。

二十七年(辛巳、前220)

二十七年(辛巳,公元前220年)

[1]始皇巡陇西、北地,至鸡头山,过回中焉。

[1]始皇帝出巡陇西、北地,到鸡头山而还,经过回中宫。

[2]作信宫渭南,已,更命曰极庙。自极庙道通骊山,作甘泉前殿,筑甬道自咸阳属之,治驰道于天下。

[2]在渭水南岸兴建长信宫,竣工后改名为极庙宫。从极庙筑路通到骊山,兴造甘泉宫前殿,修筑甬道连接咸阳,又以咸阳为中心筑驰道通往全国各地。

二十八年(壬午、前219)

二十八年(壬午,公元前219年)

[1]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颂功业。于是召集鲁儒生七十人,至泰山下,议封禅。诸儒或曰:“古者封禅,为蒲车,恶伤山之土石、草木;扫地而祭,席用秸。”议各乖异。始皇以其难施用,由此绌儒生。而遂除车道崐,上自太山阳至颠,立石颂德;从***下,禅于梁父。其礼颇***太祝之祀雍上帝所用,而封藏皆秘之,世不得而记也。

[1]始皇帝出巡东部各郡、县,登上邹地的峄山,树立石碑赞颂秦朝的功勋业绩。召集过去鲁地崇信儒学的文人七十名,到泰山下商议祭祀天地的封禅之事。诸儒生中有的说:“古时候的君王封禅,用蒲草裹住车轮,不愿伤害山上的土石草木;扫地祭祀时所使用的席都是用草编成的。”各人的议论很不相同。始皇帝认为众人所说的很难实际***用,便因此而贬退儒生;并且下令开通车道,从泰山南麓上到顶峰,竖立石碑歌颂自己的功德,又从泰山北面顺道而下,到梁父山祭地。祭祀仪式颇***用秦国古时在雍城由太祝令主持的祭祀上帝的形式。而怎样封土埋藏却全都保密,世人无法获悉并记录下来。

于是始皇遂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始皇南登琅邪,大乐之,留三月,作琅邪台,立石颂德,明得意。

始皇帝随即又向东出游沿海各地,祭礼名山大川及天、地、兵、阴、阳、月、日、四时八神。然后南登琅邪山,兴致勃勃,在那里逗留了三个月,还建造琅邪台,立石碑颂德,表明自己得天下之意。

初,燕人宋毋忌、羡门子高之徒称有仙道、形解销化之术,燕、齐迂怪之士皆争传习之。自齐威王、宣王、燕昭王皆信其言,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云此三神山在勃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风引船去。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乃始皇至海上,诸方士齐人徐等争上书言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之。船交海中,皆以风为解,曰:“未能至,望见之焉。”

当初,燕国人宋毋忌、羡门子高一类人声称世上有一种成仙之道、人老死后尸解骨化升天的法术,燕国、齐国的迂腐、怪异之士都争相传授和学习。从齐威王、宣王到燕昭王都相信他们的话,派人到海上寻求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据说这三仙山在渤海之中,距离人间并不遥远。只是凡人将要到达,凡就把船吹走了。不过也曾有人到过这三山,看见各位神仙和长生不死的药均在那里。待到始皇帝出游海滨时,通晓神仙方术的人如故齐国人徐等纷纷争着上书谈这些事,请求准许斋戒清心洁身素食后率领童男童女往海上寻求神山。始皇于是派遣徐征发数千名童男女入海求仙。但是,船行海上后却均因风势不顺而返航。不过他们仍然说:“虽没能到达仙山,可是已经望见了。”

始皇还,过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南郡。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能渡。上问博士曰:“湘君何神?”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葬此。”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遂自南郡由武关归。

始皇帝还归咸阳途中经过彭城,举行斋戒,祈祷祭祀,想要打捞沉没在泗水中的周鼎。故而遣一千人潜入泗水寻找,结果毫无所得。于是,始皇又向西南渡过淮水,到达衡山、南郡;再泛舟长江,抵湘山,祭祀湘君。适逢大风,几乎不能渡过湘水。始皇问博士道:“湘君是什么神仙啊?”博士回答:“听说她是尧帝的女儿,舜帝的妻子,死后就葬在这里。”始皇大怒,令三千名被判刑服劳役的罪犯将湘山的树木砍伐殆尽,***出赤红的土壤和石块。然后从南郡经武关返回咸阳。

[2]初,韩人张良,其父、祖以上五世相韩。及韩亡,良散千金之产,欲为韩报仇。

[2]早先,韩国人张良的父亲、祖父曾经做过五代韩相。乃至韩国灭亡,张良尽散千金家产,想要为韩国报仇。

关于首的成语有什么

雍恬的引证解释是:⒈和洽安乐。引清陈梦雷《西洋黄狮子赋》:“覃雍恬之文教,昭赫濯之武功。”。

雍恬的引证解释是:⒈和洽安乐。引清陈梦雷《西洋黄狮子赋》:“覃雍恬之文教,昭赫濯之武功。”。拼音是:yōngtián。注音是:ㄩㄥㄊ一ㄢ_。结构是:雍(上下结构)恬(左右结构)。

雍恬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和洽安乐。

二、网络解释

雍恬拼音:yōngtián注音:ㄩㄥㄊㄧㄢ_和洽安乐。清陈梦雷《西洋黄狮子赋》:“覃雍恬之文教,昭赫濯之武功。”

关于雍恬的成语

雍门刎首雍荣华贵雍荣雅步雍容尔雅雍容华贵雍容大度雍容不迫雍荣闲雅佐雍得尝

关于雍恬的词语

佐雍得尝心旷神恬雍门刎首雍容不迫雍荣华贵雍荣闲雅不知恬耻恬不知愧恬不知怪恬淡无为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雍恬的详细信息

刎_的意思刎_的意思是什么

首当其冲 马首是瞻 皓首穷经 首屈一指 额首称庆 首鼠两端 白首穷经 疾首蹙额 马首欲东 白首如新 白首同归 白首之心 白首空归 蛾眉螓首 群龙无首 疾首蹙頞 黄童皓首 白首北面 白首相庄 白首相知 昂首挺胸 疾首痛心 蓬首垢面 举首戴目 七首八脚 痛心疾首 贸首之雠 皓首苍颜 举首奋臂 贸首之仇 罪魁祸首 白首一节 白首为郎 昂首阔步 不堪回首 白首齐眉 神龙见首不见尾 疾首嚬蹙 俯首帖耳 白首不渝 俛首帖耳 畏首畏尾 昂首信眉 昂首望天 俯首贴耳 举首加额 昂首伸眉 昂首天外 搔首弄姿 翘首企足 图穷匕首见 乱首垢面 鼠首偾事 狐死首丘 首善之区 翘首引领 三首六臂 首尾相应 进退首鼠 首善之地 首丘之情 搔首踟蹰 布衣黔首 顿首再拜 枭首示众 冯唐白首 伏首贴耳 袖然举首 圆首方足 伤心疾首 螓首蛾眉 低首下心 身首异处 首尾两端 心服首肯 妥首帖耳 首尾相连 翘首跂踵 囚首垢面 雍门刎首 彻首彻尾 疚心疾首 俯首听命 龙首豕足 刀头剑首 首身分离 囚首丧面 首下尻高 俯首就缚 俯首弭耳 隶首之学 剑首一吷 通首至尾 悬首吴阙 羣龙无首 首施两端 神龙见首 首尾相卫 骈首就 疢如疾首 引首以望 痌心疾首 首尾共济 垂首丧气 庞眉皓首 降心俯首 归正邱首 归正首丘 决命争首 首尾相援 袖然居首 碎首縻躯 首足异处 骈首就逮 骈首就僇 甘心首疾 摧身碎首 俯首戢耳 痛心病首 胁肩低首 首尾相继 骈首就死 文章魁首 悼心疾首 归正首邱 据图刎首 垂耳下首 骈首就系 身首异地

首的组词

刎_的词语解释是:犹刎颈。

刎_的词语解释是:犹刎颈。结构是:刎(左右结构)_(左右结构)。拼音是:wěndòu。注音是:ㄨㄣˇㄉㄡ_。

刎_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⒈犹刎颈。引《_梁传·僖公十年》:“_世子曰_‘吾_***以安吾君,以重耳为寄矣。’刎_而死。”陆德明释文:“_,音豆,颈也。”

二、网络解释

刎_1.犹刎颈。犹刎颈。《谷梁传·僖公十年》:“_世子曰_‘吾宁***以安吾君,以重耳为寄矣。’刎_而死。”陆德明释文:“_,音豆,颈也。”分开解释:刎:刎wěn〔刎颈之交〕旧称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如“卒相与欢,为刎刎刎刎”。抹脖子:自刎。cuton详细>>_:_dòu脖子、颈。笔画数:11;部首:月;笔顺编号:35111251431详细>>

关于刎_的成语

不齿于人枷_械手伯道无儿不名一钱雍门刎首不期而然不为已甚据图刎首不期然而然刎颈交

关于刎_的词语

伯道无儿举鼎__据图刎首不齿于人雍门刎首不期而然刎颈交不名一钱不为已甚刎颈至交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刎_的详细信息

屠刎的解释屠刎的解释是什么

组词,一种文学体裁,也叫联章组词,是指把二首以上同调或不同调的词按照一定方式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套曲,歌咏同一或同类题材的一系列词。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关于首的组词,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首组词

精选组词列表:

效首、衅首、行首、玄首、骧首、诬首、头首、犀首、徒首、袜首、妥首、童首、逃首、岁首、送首、首尾、首选、首种、首造、首荐、首引、首要、首映、首先、首务、首祚、首序、霞首、仙首、贤首、夏首、悬首、选首、牙首、徇首、延首、冤首、主首、政首、阵首、指首、只首、姿首、首难、首涂、自首、总首、转首、罪首、贼首、员首、玉首、抑首、颖首、首发、首捕、首邱、首楼、首丘、首疾、首铤、首令、首夔、首虏、首楞、首秋、首简、首匿、首实、首鼠、首服、首饰、首道、首妻、首途、首富、首窜、首掾、首科、首路、首乱、首度、首事、首位、首创、首唱、首露、首状、授首、首班、首计、首甲、首祸、首播、首恶、首子、首末、首参、首兵、首章、首座、首乡、首户、首都、首冲、首谋、首策、首犯、首端、首时、首次、首航、首车、沈首、山首、僧首、豕首、社首、传首、党首、盗首、端首、词首、鹑首、低首、颠首、地首、点首、坟首、断首、反首、掉首、告首、匪首、番首、奋首、该首、纲首、丐首、府首、部首、陈首、兵首、束首、唱首、扯首、侧首、白首、般首、榜首、匕首、案首、戎首、搔首、石首、翘首、酋首、权首、屈首、鬈首、黔首、破首、岐首、尼首、牛首、谋首、年首、泥首、陇首、马首、乱首、没首、盟首、九首、卷首、经首、讦首、挢首、矫首、甲首、疾首、剑首、稽首、龙首、螺首、埋首、空首、肯首、开首、菰首、干首、裹首、浩首、归首、皓首、官首、颔首、共首、后首、黑首、鹤首、会首、缳首、骈首、齐首、铺首、前首、螓首、启首、起首、青首、渠首、倾首、丘首、囚首、黥首、首付、濡首、情首、篇首、南首、那首、内首、麋首、门首、辔首、批首、帕首、囊首、幂首、面首、蓬首、梅首、狸首、里首、敛首、领首、邻首、了首、隶首、馒首、弭首、科首、抗首、军首、叩首、聚首、举首、黎首、魁首、髡首、吭首、枯首、咳首、雷首、交首、教首、搅首、建首、解首、界首、降首、祸首、辑首、标首、弁首、裱首、北首、碑首、斑首、班首、拜首、昂首、暴首、颁首、螭首、春首、仇首、称首、谄首、倡首、道首、氐首、导首、凡首、顶首、顿首、东首、催首、不首、伯首、船首、出首、恶首、罚首、发首、俯首、分首、杠首、冠首、功首、竿首、豪首、函首、圭首、华首、回首、还首、狐首、书首、首县、首嫡、首铠、首善、首功、首辅、首肯、首过、首虐、首夏、首伏、首府、首届、首身、首联、首款、首曹、首卷、首免、首官、首禾、首本、首逆、首摄、首领、首倡、首七、首级、首稼、首出、首春、首戾、首揆、首施、首敌、首冠、首台、首告、首岁、首脑、首面、上首、升首、首从、首术、首长、尸首、赏首、身首、相首、岘首、县首、枭首、宛首、为首、蚊首、下首、无首、兀首、凶首、旬首、引首、营首、隐首、右首、攒首、正首、斩首、诛首、杼首、擢首、彘首、状首、追首、左首、坐首、元首、折首、枳首、圆首、陨首、首阳、首席、首望、首罪、首相、首原、首言、首职、首宪、首义、首悔、首议、首陀、首项、首演、帅首、首足、首坐、竦首、田首、特首、碎首、投首、荼首、贤首宗、枳首蛇、正丘首、乍起首、原首人、上行首、上引首、石首城、首虏率、首南鸟、狐丘首、何首乌、吹剑首、火珠首、空首布、马首瓜、马首东、狐首丘、模棱首、签首级、三首国、白首郎、上首功、石首局、首陀罗、首日封、有首尾、岘首碑、贤首山、首尾吟、首尾共济、堂头首座、首尾两端、首战告捷、碎首糜躯、通首至尾、妥首帖耳、梧丘之首、文章魁首、畏首畏尾、五经魁首、胁肩低首、心服首肯、悬首吴阙、雍门刎首、仰首伸眉、摇首顿足、圆首方足、殒身碎首、***首脑、首屈一指、首足异处、首肯心折、首尾夹攻、首尾受敌、首倡义举、首善之地、首善之区、首丘之念、首丘夙愿、身首分离、身首异地、俯首帖耳、甘心首疾、俯首戢耳、俯首下心

二、首的拼音、首的组词及词对应的注释和首的繁体字和首的QQ繁体字

首的拼音:shǒu

首繁体字和QQ繁体字:

首→繁体字为:首→QQ繁体字为:渞

三、首字的含义及相关资料

首字的含义:(1)本义:(名)头:昂~。

(2)(形)第一;最高的:~相|~脑。

(3)(名)首领:~长。

(4)(名)首先:~创。

(5)(动)出头告发:自~。

(6)姓。

(7)(量)用于诗、词、赋;一篇叫一首。

首字的`相关资料:

?同。古文?也。巛象髪,谓之鬊,鬊卽巛也。凡?之属皆从?。书九切

四、首组词的发散思维组词法(分别以首字开头、首字在中间和首字在结尾的组词)

『首』字在开头的词语

首班,首本,首兵,首播,首捕,首参,首曹,首策,首长,首倡,首倡义兵,首倡义举,首唱,首车,首冲,首出,首创,首春,首次,首从,首窜,首当其冲,首珰,首道,首敌,首嫡,首绖,首都,首度,首端,首恶,首发,首犯,首伏,首服,首府,首辅,首富,首告,首功,首官,首冠,首过,首航,首禾,首户,首悔,首祸,首级,首疾,首计,首甲,首稼,首简,首荐,首届,首卷,首铠,首科,首肯,首肯心折,首款,首揆,首夔,首楞,首戾,首联,首领,首令,首楼,首露,首虏,首虏率,首路,首乱,首免,首面,首末,首谋,首南鸟,首难,首脑,首逆,首匿,首虐,首七,首妻,首丘,首丘夙愿,首丘之念,首丘之情,首丘之思,首丘之望,首邱,首秋,首屈一指,首日封,首如飞蓬,首善,首善之地,首善之区,首摄,首身,首身分离,首施,首施两端,首时,首实,首事,首饰,首鼠,首鼠两端,首鼠模棱,首术,首岁,首台,首铤,首涂,首途,首陀,首陀罗,首陁,首望,首尾,首尾不顾,首尾共济,首尾乖互,首尾贯通,首尾夹攻,首尾狼狈,首尾两端,首尾受敌,首尾相赴,首尾相继,首尾相救,首尾相连,首尾相卫,首尾相应,首尾相援,首尾吟,首位,首务,首席,首下尻高,首夏,首先,首县,首宪,首乡,首相,首项,首序,首选,首言,首演,首阳,首要,首义,首议,首引,首映,首原,首掾,首造,首战告捷,首章,首职,首种,首状,首子,首足,首足异处,首罪,首坐,首祚,首座

『首』字在中间的词语

白首相知,白首相庄,白首一节,白首之心,匕首投枪,昂首阔步,昂首伸眉,昂首天外,昂首挺胸,昂首望天,白首北面,白首不渝,白首黄童,白首空归,白首郎,白首齐眉,白首穷经,白首如新,白首如新,倾盖如故,白首同归,白首为功名,白首为郎,白首无成,彻首彻尾,垂首丧气,垂首帖耳,低首俯心,低首下气,低首下心,反首拔舍,顿首再拜,额首称庆,二首六身,俯首戢耳,俯首就缚,俯首就擒,俯首弭耳,俯首受命,俯首贴耳,甘心首疾,伏首贴耳,俯首帖耳,俯首听命,俯首下心,功首罪魁,皓首苍颜,皓首穷经,归正首丘,归正首邱,亥有二首六身,何首乌,狐首丘,狐死首丘,稽首(qǐ—),稽首再拜,获保首领,祸首罪魁,剑首一吷,疾首蹙额,疾首蹙頞,疾首嚬蹙,疾首痛心,进退首鼠,举首戴目,举首奋臂,举首加额,金银首饰,空首布,隶首之学,乱首垢面,龙首豕足,六阳首级,马首瓜,马首是瞻,马首欲东,面首左右,马首东,俛首帖耳,贸首之仇,贸首之雠,蓬首垢面,牛首阿旁,泥首谢罪,骈首就逮,骈首就僇,骈首就戮,骈首就死,骈首就系,七首八脚,螓首蛾眉,翘首跂踵,翘首企足,翘首以待,翘首引领,签首级,全其首领,囚首垢面,囚首丧面,戎首元凶,石首城,石首局,三首国,三首六臂,搔首不知痒处,搔首踟蹰,搔首弄姿,身首分离,身首异处,身首异地,上首功,神龙见首不见尾,鼠首偾事,碎首糜躯,碎首縻躯,图穷匕首见,堂头首座,缩首卷舌,妥首帖耳,通首至尾,畏首畏尾,心折首肯,贤首山,贤首宗,岘首碑,枭首示众,心服首肯,熊首轓,悬首吴阙,卬首信眉,仰首伸眉,摇首顿足,引首以望,圆首方足,有首尾,原首人,枳首蛇,***首脑。

『首』字在结尾的词语

般首,鎞首,匕首,榜首,案首,颁首,暴首,昂首,白首,碑首,拜手稽首,拜首,班首,斑首,北首,标首,裱首,弁首,倡首,扯首,部首,陈首,兵首,伯首,布衣黔首,侧首,不堪回首,不首,不为戎首,谄首,螭首,称首,春首,仇首,唱首,吹剑首,船首,传首,垂耳下首,出首,催首,鹑首,刀头剑首,词首,低眉下首,道首,导首,悼心疾首,摧身碎首,低首,低头倾首,氐首,东首,端首,颠首,反首,顶首,党首,盗首,恫心疾首,地首,点首,凡首,掉首,坟首,奋首,菰首,断首,顿首,蛾眉螓首,恶首,分首,发首,罚首,法头例首,番首,俯首,该首,甘为戎首,匪首,府首,羵首,告首,冯唐白首,丐首,纲首,杠首,干首,竿首,古诗十九首,冠首,共首,颔首,功首,函首,皓首,浩首,官首,归首,归正丘首,归正邱首,圭首,国家元首,黄童皓首,裹首,豪首,鹤首,黑首,缳首,后首,狐丘首,狐首,华首,还首,稽首,回首,会首,火珠首,祸首,剑首,建首,辑首,疾首,挢首,矫首,降首,降心俯首,甲首,搅首,交首,讦首,疚心疾首,教首,解首,界首,举首,经首,卷首,九首,叩首,空首,聚首,决命争首,抗首,据图刎首,厥角稽首,捐躯殒首,军首,开首,肯首,吭首,科首,咳首,埋首,陇首,雷首,枯首,黎首,魁首,狸首,狸头白首,髡首,敛首,里首,邻首,隶首,了首,领首,螺首,乱首,龙首,弭首,六阳会首,六阳魁首,模棱首,盟首,面首,糜躯碎首,马首,庞眉皓首,内首,俛首,馒首,没首,门首,梅首,囊首,蓬首,麋首,幂首,谋首,募人出首,帓首,那首,鬅首,挐首,篇首,南首,牛首,年首,尼首,泥耳笼首,泥首,帊首,帕首,岐首,骈首,辔首,启首,批首,鬈首,螓首,铺首,企足矫首,翘首,破首,前首,齐首,黔首,起首,翘足企首,丘首,潜身缩首,跷足抗首,酋首,黥首,囚首,青首,渠首,倾首,情首,屈首,伤心疾首,僧首,社首,上厅行首,权首,群龙无首,戎首,濡首,石首,上停行首,搔首,束首,身首,豕首,山首,尸首,沈首,赏首,上首,上行首,上引首,神龙见首,升首,授首,碎首,书首,竦首,帅首,逃首,送首,徒首,投首,田首,岁首,特首,妥首,头首,荼首,帖耳俯首,痌心疾首,童首,痛心病首,痛心疾首,宛首,犀首,文章魁首,袜首,为首,蚊首,梧丘之首,五经魁首,下首,霞首,豨首,诬首,无首,兀首,夏首,仙首,贤首,县首,岘首,枭首,痟首,相首,骧首,行首,胁肩低首,效首,选首,徇首,衅首,玄首,凶首,褎然冠首,褎然居首,褎然举首,悬首,旬首,牙首,延首,艗首,鹢首,引首,冤首,抑首,雍门刎首,右首,元首,圆首,乍起首,隐首,营首,颖首,员首,贼首,玉首,瞻予马首,攒首,枳首,政首,折首,正丘首,正首,陨首,殒身碎首,杼首,指首,诛首,斩首,主首,阵首,只首,髽首,擢首,彘首,状首,椎髻髽首,姿首,追首,转首,自首,总首,罪魁祸首,罪首,左首,坐首

屠刎的词语解释是:刎颈。

屠刎的词语解释是:刎颈。注音是:ㄊㄨ_ㄨㄣˇ。拼音是:túwěn。结构是:屠(半包围结构)刎(左右结构)。

屠刎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⒈刎颈。一本作“屠剔”。引汉刘向《列女传·聂政姊》:“恐祸及姊,因自披其面,抉其目,自屠刎而死。”

二、网络解释

屠刎屠刎,读音为túwěnㄊㄨ_ㄨㄣˇ,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刎颈。

关于屠刎的成语

雍门刎首屠肠决眼屠所牛羊过屠大嚼据图刎首屠龙之技鼓刀屠者刎颈交屠毒笔墨

关于屠刎的词语

屠龙之技放下屠刀雍门刎首刎颈交右翦左屠刎颈至交过屠大嚼屠毒笔墨沽屠之辈屠所牛羊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屠刎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