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日益,求道日损,损之又损是什么意思_求学日益,求道日损,损之又损

tamoadmin 成语教学 2024-06-22 0
  1.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什么意思
  2.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意思是什么?
  3. 老子在格物致知一篇中提到过“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4. 以日益之学,求日损之道
  5. 为学原文及翻译
  6. 为学要日益,为道要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无为,无为才能无不为。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第四十八章\x0d\为学日益,为道日损,\x0d\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x0d\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x0d\\x0d\理解:\x0d\学习、做学问的人,他们每天都能从认识或者学到的知识中有所收获。那么日积月累,他们的学识素养也就越来越高。\x0d\按道行事的人,他们每天都在认识自身那些潜意识中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减损并改正那些的错误言行,剔除自身的错误意识等等。\x0d\\x0d\就这样减损再减损,以至于自己无意去做作的按道行事。那么他们就已经把道融入到他们的思维以及行为模式中去了,所以他们的内心与举止协调统一,非常自然。他们虽然无意按道的言行举止标准去行事,可是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却没有不按道行事的。\x0d\\x0d\争取天下也一样,也要按道行事,谨慎周到的考虑天下人的情绪,最起码不能让天下人反感。\x0d\所以争夺天下永远不要滋事扰民,等到天下有扰民等等的事端,就会招致天下人反感,那你和你的势力就不能够夺取天下了。\x0d\\x0d\事物本身就有肯定与否定。对任何事物的肯定与否定,都取决于我们所要达成的目的。当我们的目的是改进某一事物,对事物进行否定再否定的扬弃,否定到极限,直到无法再被否定,就是所要达成目的的客观。\x0d\\x0d\注意:\x0d\内圣外王之道。呼应第十五章、第三十八章。\x0d\\x0d\注释:\x0d\无为中的“为”,(仅凭主观意志的)有意去做。益,好处、增加。\x0d\取,捕取也《说文》。常,规律、恒久、经常。事,侍奉,***。\x0d\\x0d\译文:\x0d\做学习每天增加,做道每天减损。\x0d\减损又减损,以至于无意主观作为,无意主观作为可是却没有不作为的。\x0d\争夺天下永远用不滋生事端,等到天下有事端,不能够争取天下。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什么意思

第四十八章

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

求学日益,求道日损,损之又损是什么意思_求学日益,求道日损,损之又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损之又损,以至于亡为,亡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恒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注释:

损:与“益”相对,减少。

亡,会意。小篆字从入,从乚。“入”是人字。乚( yǐn)隐蔽。合起来表示入到隐蔽处。

译文:

做学问每日曾益,为道每日而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亡为,亡为无不为。

夺取天下永远使事变无,如果有事就不足以取天下。

理解:

学者日益。我每天都能从认识或者琢磨的东西中学到一些。那么日积月累,我自身的学识素养、思想行为模式也就越来越厚,而不断增益自身弥补不足。

为道者日损。我每天都成就理想之道的过程中,不断认识自身那些潜意识中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减损并改正自身错误的(过分或不足)认知意识行为等。

减损啊再减损,最终使我自己的心态举止都居于亡与为不断调和的状态,也就是混沌。

我和我们不断追求并行于大道,不断学习弥补不足,又不断改正自身态度心理行为模式,我们又能很好的调和亡与为,我们终于无不为(全德)。中华。

达到亡为而无不为的全德,我们就能取天下,取天下就是永远让天下保持平衡而无事,如果社会产生或输入了某些信息,让天下有了事端,也就是产生内部矛盾,甚至招致本国民众尖锐对立反感,那就不能足够取天下了。

荀子说:“君有过谋过事,将危国家、殒社稷之惧也,大臣父兄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去,谓之谏;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死,谓之争……传曰:‘从道不从君’,此之谓也。

  另一种断句: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亡),为无为而无不为。

1当渐渐损到无意识状态,这种境界就叫无,而此境界无与伦比,可以脑脑通信。也可以让我们忘却一些不想要的。(脑与脑的连接似乎是靠一组波,例如双胞胎心灵感应,全世界所有人的大脑都是联通的。对脑传输,可制造梦。似乎存在思想主宰。人体穴位,经络,神经线,似乎可以接收信号或被编程)

2为道之人改变自己,损掉自身的行为习惯毛病,损之又损到自己没有任何作法习惯毛病,也就是无,以后做事做自己没做过的,尝试新做法,进而没有什么不能做。那样遇到任何事都能灵活应对了。

3为道就好像马拉松长跑,跑一步,路少一点。道就损一点,道损之又损,没道可跑了。为道的高度逼近到了天花板。就叫以至于无。这时候总会可能发生没有人去做的新事,去做或预防或引导这件可能发生的新事,就叫为无为。那样社会就没有不为的了。

4管理国家,为道,对国家各种知各种为各种事进行减损,一直损到无(无所作为,或无事),而后做无人做的,整个社会就无不为了。

“为无为”有两种解释:1为,无,为:做事,停止并思考,然后再做事。此解主要是保持理智。2为“无为”:做那别人做过外国做过,但我们没做过的事。或者开拓创新。或者没人愿意做的事,务本。举个例子,比如社会无人愿意沉下心研究数学,那么圣人(***机构)就得做。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意思是什么?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这两段的意思应该相铺相成的

为了什么而学?不管为了什么,不学习的话,就算做坏事也做不好,仅仅是为了某种目的,学习也要日日精进才行!

为道日损

简单说就是学习的目的,为了什么而学习!

所谓道,正面的,大的,正经的,无私的等等公正,不自私自利,害人害己的事。家事,国事,天下事…

而损的又是什么?损的是阻碍正经事的恶习,过分的私欲,人类一切的虐根性,而这些天生的弱点,是损不完的。所以日日不断的减少,一旦马虎,就前功尽弃!

老子在格物致知一篇中提到过“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是一个汉语词汇,后接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原文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求学的人,其知识要逐渐的增加;而求真理的人,就要逐渐减少自己的主观意识,思维见解等。由于人的主观意识和思维见解都有分别性局限性,在寻求真理的路上会成为障碍。而大自然真理是无分别性的,所以我们求真理要逐渐减少自己的主观意识,思维见解。

以日益之学,求日损之道

为学就是求对于外物的知识,知识要积累,越多越好,所以要日益,为道是求对于道的体会,道是不可说,不可名的,所以对于道的体会是要减少知识,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老子并不是完全不要知识,所以还要用观的方法来求取外界的知识。为学目的是求外在的经验知识,经验知识愈积累愈多,而为道则是摒除偏执之见,开阔心胸视野以把握事物的本根,提升主题的精神境界。所以,其实在老子那里,所损所益并不是一个方面的事情,日损,损的是欲望感情之类,日益,则是指积累知识的问题。这两者并不矛盾。

希望对你有帮助!!

为学原文及翻译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以日益之学,求日损之道,而后一以贯之者,可得而见也。

译:学习要日有增益,探求大道要日有减少(从而接近于道的本义)。”用日日增加的学问,探求日日减少的道,然后才能做到一以贯之啊。

多少年以来,为道日损,就没真正搞懂,现在经历了身心痛苦的折磨,终于明白了一点以前读过的书中的道理。

深入学习时,潜移默化间,我们会渐渐被圣贤书教化,所以,“为道日损”就是内化外在的知识,从功利性学习,过度到修身养性。功利性对应的外在知识少一分,个人物欲就少一分,只有真正的放下,放空自己,才能“为自己所欲为之事”。

所以作家豆豆才借小丹之口说:越是头脑简单的人越是需要点缀和填充,而头脑复杂的人则对简洁有着特殊的心理需求。

为学要日益,为道要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无为,无为才能无不为。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为学原文: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为道既损,损之又损。

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

及其有事,

不足以取天下。

为学翻译:

不断追求学问,损耗道德。

损耗道德之后,再度损耗。

最终达到无为的境地。

无所作为却能做到无不可为。

治理天下常常是通过无为而达成的,

但当有事情出现时,

就不足以征服天下了。

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这句话表明,人在不断追求学问的过程中,会逐渐耗损自身的道德修养。它告诉我们,专注于追求学术知识的同时,也需要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避免因为片面追求学问而失去了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二、为道既损,损之又损。

这句话强调了追求道德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反复阶段。当一个人努力追求道德之时,可能会经历一些挫折和损耗,然而,这种损耗并不会停止,而是会继续发生。换句话说,道德修养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需要不断努力和反思。

三、以至于无为。

这句话意味着在修行过程中,最终会达到无为的境地。无为并非指不做事,而是指在内心平和无欲的状态下,所做的一切自然而然、毫不费力。这种境界体现了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即凡事顺其自然,没有强求和执着。

四、无为而无不为。

这句话强调了无为境地的价值和作用。当达到无为的境地时,我们不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和束缚,凡事都能从容应对,毫无阻碍。这是因为我们内心的智慧和修养已经成为我们行动的基础,我们能够自由地选择适合的行为方式,为社会和他人做出积极贡献。

五、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这句话指出了治理天下的智慧。在平时,我们应该以无为的态度处事,不刻意追求功利,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清明。然而,在面对真正的困难和挑战时,仅靠无为是不够的,需要有明确的行动***和应对策略。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取得成功和征服天下。

总之,这段话告诉我们,在学习和修身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避免过度追求学问而损害道德。同时,我们要经历不断的学习和实践,逐渐达到无为的境地,让自己在无为中不断成长和发展。最终,通过无为和有为的结合,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和影响周围的人和事,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研究学问,知识是要日益增加,研究事理,其理论知识是要日益减少; 因知识技术,是有限的、易把握,易传授,所以学习,要每天吸收知识,道是自然、天之道,是世间一切正法、大学问,具有无限性、难以把握性和难以传授性。故修道,修道之人只有去除一切杂念、欲望,达到了清净无为的高尚精神境界之后,才能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