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山》_箕山在哪里

tamoadmin 成语教学 2024-06-21 0
  1. 介绍中岳嵩山
  2. 描写孤月的诗句
  3. 其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颖水之湄翻译
  4. 十面埋伏在哪拍的
  5. 降衷的解释
  6. 元好问简介
  7. 描述岩洞的诗句

《十面埋伏》的取景地在重庆,其中片中薄雾笼罩的竹林取景自重庆茶山竹海国家森林公园。

《十面埋伏》是由张艺谋执导,刘德华、金城武、章子怡主演的,在剧中,刘德华、金城武分别饰演两位捕头,而章子怡则饰演一位容貌出众的歌妓。刘德华饰演的刘捕头是一名卧底,他很早就认识了章子怡饰演的小妹,为了不暴露自己的身份,他***装不认识小妹,而金城武饰演的金捕头在与小妹相处的过程中,爱上了对方,最后为了保护金捕头,小妹与刘捕头同归于尽。

在**《十面埋伏》里,章子怡有许多舞蹈的戏份,为了演好这个角色,章子怡在开机两个月前就开始为这部戏做准备,她请了专业的舞蹈都是,每天安排足够的时间学习舞蹈。因为章子怡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舞蹈,有良好的舞蹈功底,所以她很快就掌握了这部戏里的舞蹈动作,为**的成功拍摄奠定了基础。

《箕山》_箕山在哪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刘德华饰演的刘捕头有很多打戏,因为这些动作戏是一个比较实在,再加上近距离的特效拍摄,所以来不得半点马虎。为了拍好这部戏,刘德华花了许多时间去练习打戏,有的时候甚至用真刀去打,这样就更具真实感,但这也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但是为了演好这部戏,华仔是顾不得那么多了。

在拍摄结束后刘德华接受***访的时候说:虽然我因为演这部戏受了一点点伤,但这与剧组的其他人相比,这算不得什么,希望下一次有机会再和张导演合作,再和金城武合作的时候,我们能拍一部文艺片就好了。看来刘德华非常享受与张艺谋导演合作的机会,他也非常喜欢这种风格的**。

介绍中岳嵩山

嵇中散被杀以后,向子期被郡守举荐呈送郡国帐簿到京都洛阳去,司马文王召见他,问道:“听说您有意隐居不出,为什么会在这里?”向子期回答说:“巢父、许由是孤高傲世的人,不值得称赞羡慕。”文王听了,大为赞赏。

原文

嵇中散既被诛,向子期举郡计入洛,文王引进,问曰:“闻君有箕山之志,何以在此?”对曰:“巢、许狷介之士不足多慕。”王大咨嗟。

典故

箕山之志:箕山,山名,在今河南郑州登封市东南。尧时巢父、许由在箕山隐居,因以箕山之志代指归隐之志。下文“巢、许”即此二人,均尧时贤士,尧先后禅位与二人,坚辞不受。

人物

嵇中散:嵇康(223—262):字叔夜,魏谯郡 铚县 (今 安徽 宿县西南)人。先人本姓奚,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后避祸至铚家于嵇山之侧,因以为姓。为 曹操 曾孙 女婿 ?,拜郎中,调 中散大夫 ,世称“嵇中散”。嵇康幼年聪颖,博览群书,广习诸艺,工诗文,善鼓琴,精乐理,崇尚 老庄学说 ,常言养生服食之事。与 阮籍 等竹林名士共倡 玄学 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 ” ,为竹林七贤的 精神领袖 。因不满司马氏擅权,菲薄汤武周孔,为礼法之士所嫉恨。后遭司隶校尉钟会构陷,被司马昭所杀,时年四十岁。有《嵇康集》传世。

向子期:向秀(约227-272),字子期, 河内 怀 (今河南 武陟 西南)人。雅好读书,隐居不仕,与 嵇康 、 吕安 等人相善,为“竹林七贤”之一。喜谈 老庄 之学,曾注《 庄子 》,未毕而卒, 郭象 承其余绪,成书《 庄子注 》三十三篇,对 魏晋玄学 有深刻的影响。另有作品《 思旧赋 》、《 难嵇叔夜养生论 》等。 景元 四年(263)嵇康、吕安遇害后,举郡计入洛,受到 司马昭 接见,后官至 黄门侍郎 、 散骑常侍 ,泰始八年(272)去世。

文王:司马昭(211—265),字子上,魏河内温县(今属河南)人。司马懿次子,早年随父抗击蜀汉,多有战功。累官洛阳典农中郎将,封 新城乡 侯。正元二年(255),继兄司马师为大将军,专国政,并谋代魏。魏帝 曹髦 谓之:“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甘露 五年(260),司马昭弑 曹髦 ,立 曹奂 为帝。 景元 四年(263年),分兵遣 钟会 、 邓艾 、 诸葛绪 三路灭亡蜀汉,封晋公。次年,进爵晋王。咸熙二年(265)病逝,年五十四,葬于 崇阳陵 。数月后,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 晋朝 ,追尊司马昭为文帝, 庙号 太祖。

描写孤月的诗句

历史

嵩山属伏牛山系,史书对伏羲和黄帝在伏牛山作为活动的中心,有许多记载。《孟子》中说:“禹避舜之子于阳城”;“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箕阴即阳城,在嵩山南麓,《大记》云:“伯益旧政,就国于箕山之阴,是箕山为益封国也”。今舜墓嵩山之马峪川,启母墓在嵩阳书院之左,许由、巢父墓均在箕山之颠。“尧舜遗风”,“尧天舜日”之语流传至今。《庄子》云:“尧让天下,许由遂逃箕山,洗耳于颖水”。现在还有“挂瓢崖”“洗耳泉”,据说许由在山泉之下正在为牛饮水之际,大尧与之商谈禅天下,许由听说此事,马上把饮牛喝水的瓢挂在山崖上,把自己的耳朵用此水洗了洗,以示去其污秽之言,逃入深山林去了。这个事情,嵩山脚下童叟皆知。

据古书《竹书纪年》和《世本》记载舜十五年命禹主祭嵩山,舜禅位禹后,“禹居阳城”。历代历史学家都认为阳城即今嵩山附近的阳城(在今告成镇西三里)。夏代自禹至桀,共传十七王、十四世,历四百三十二年,王都自阳城数迁,但均在嵩山周围。大禹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的故事至今在嵩山广为流传。

名胜

“日出蒿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一曲悠扬的《牧羊曲》依然让人心如潮水。少林寺的秀丽景色早已从这首优美的歌里栩栩如生地萦绕心怀。有着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的嵩山,坐落在河南省登封市西北,主体由太室山、少室山东西两座大山组成。

嵩山被誉为我国历史发展的博物馆,儒、释、道三教荟集,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其中有中国六最:禅宗祖庭——少林寺;现存规模最大的塔林——少林寺塔林;现存最古老的塔——北魏嵩岳寺塔;现存最古老的阙——汉三阙;树龄最高的柏树——汉封“将军柏”;现存最古老的观星台——告城元代观星台。此外,太室山黄峰盖下的中岳庙始建于秦,唐宋时极盛,是河南现存规模最大的寺庙建筑群;嵩阳书院气宇恢宏 、古朴高雅,宋时与睢阳、岳麓和白鹿洞书院称四大书院;加上苍翠清幽的法王寺,回环险绝的轩辕关、慧可断臂求法的立雪亭等等,皆为中国人文风物的瑰宝。

有哪个地方能在禅宗上有如此众多的汇集,只有嵩山!!看一看幽静神秘的佛门胜地,感受那里的清净脱俗,也许会成为每个喜欢旅游者的一个美好的愿望!

位与少林寺西三百米处的山脚下。“塔”即和尚的坟莹。寺僧们圆寂后,根据其生前在佛教界的修养,学问,地位和威望等,修造大小不一的墓塔,安葬骨灰(尸骨)于其中,并刻石纪念,表其功德。

塔林中现有唐,宋,金,元,明,清各代砖石墓塔二百四十余座。是国内最大的塔群。因其朝代不同,塔的形式多样,制式不一,在砖石建筑和雕刻艺术上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在法王寺山坡上,高十五层,约四十五米,周长二十八米,壁厚两米多。塔为空心建筑,从地层仰望,可直视塔顶,四周遗有砖洞痕迹,可知原来在每层的犄角处,还装设有檐角木梁,这不但可以平衡塔身的重心,而且还可以作为上塔的梯阶,以攀缘上下。塔身外部的密檐层层迭迭,迭出塔身最宽者达90厘米,使整个塔身显得更为雄伟壮观。现除小部分受风雨侵蚀剥损外,基本完整坚固。

传说

上古时候,乾坤是由玉皇大帝定的。他叫天下雨,天就得下雨,他叫地生金,地就得生金。玉皇大帝咋有这么大本事哩? 传说,他有五个保驾天将。这五个天将,每人都有一仆法宝。每一件法宝,又有七十二能:不但能劈云拨雾,遣风调雨,发水生火,镇魔伏妖,还有很多很多的用处。

玉皇大帝有个女儿,名叫天灵,才貌双全,文武皆通。玉皇大帝早打算为她选个女婿了,他看保驾的五个天将,才貌都很好,可是选谁呢?一时又拿不定主意。

有一天,天府巡官急步走进天宫,向玉皇大帝禀报,说东方出了水兽,西方出了风妖,南方出了火魔,北方出了冷怪,闹得天下大乱,黎民不得安宁,求玉帝快快发兵除害。

玉皇大帝听罢,急忙把天将招到教场比武选将。谁的本领高,就派谁去降魔;谁能降住魔,就选谁当驸马。天将们来到教场,经过一番比试,玉帝平日心爱的五个天将中,有四个选上了。

玉皇大帝传下圣旨,命一个到东方去镇水兽,一个到西方去挡风妖,一个到南方降火魔,一个到北方伏冷怪。四员天将领旨,分别带领天兵离开天宫。

五个天将中,唯有一个名叫山高的没有选上。为什么呢? 这个山高身体有些单薄,武功虽然也行,但不及其他四将。可是这位山高天将怀有满腹文才,能书善画,智足谋广。他看到其他四位天将下凡去了,便来到灵霄宝殿,向玉皇大帝施礼说:“陛下!下界东西南北四方,都有人把守了,陛下就不怕中原出事吗 ? 倘若中原出了大事,东西南北四方把守再严,也是枉然啊! 比如,一个人,残手废脚尚能活下去,若是心脏坏了,可就都完啦!"

玉皇大帝听他一说,觉得与语言不多,道理很是。可是派谁挂帅去镇守中原呢,玉皇大帝发了愁。山高一看,时机已到,便说:"末将情愿去镇守中原。”

玉皇大帝知道他武艺不及那四个天将,迟迟没有说话。山高猜知玉皇大帝的心思,就当面立下“军令状”玉皇大帝这才勉强传旨,让山高天将下凡。

玉皇人帝带着随从来到南天门,拨***头向东看去 ;只见一员天将把斩兽宝剑挥了三挥,突然出现了一座大山立于海岸。张牙舞爪的水兽来到山跟前,“砰”地一声,撞得粉身碎骨,翻下海去。玉皇大帝看罢,哈哈大笑,封这架山为“东岳泰山”。他又拨***头,向西望去,见一员天将把捆妖绳抡了三抡,突然出观一座大山站在那里。风妖呼呼来到它身边,撞得头破身软,败下阵去。玉皇大帝看着拍手大笑,封这架山为 “西岳华山”。

接着,他拨***头看南方,见一员天将把劈魔锏挠了三挠,突然出现一座大山站在那里。火魔扑来,浑身发抖,掉头就逃。玉皇大帝高兴地封这架山为“南岳衡山”。他又转过头来看北方,见一员天将,用长矛刺了三刺,突然出现一座大山。冷怪嗖嗖飞来,看见大山毛骨悚然,缩身不敢动弹了。玉皇大帝便封这架山为“北岳恒山”。

最后,玉皇大帝拨***头俯视中原,只见山高天将一手拿着天书,一手拿着镇世宝刀,把书和刀一上一下,端了三端,突然出现一座大山。又上下端了三端,山又分为两支。接着,两架山脊,慢慢出现七十二峰,有的象老翁,有的象白鹤,有的象青童,有的象玉女……山上山下,好似一卷美画,展现开来。

玉皇大帝越看越高兴,可到封山的时候,他却发了愁,封什么呢 ? 一个贴身随从悄悄地说:“陛下,你看山高天将,长得与山一样俊美啊!”玉皇大帝一机灵,“山”与“高”合在一起不是“嵩”字吗 ? 于是封为“中岳嵩山”。

封罢山,玉皇大帝想起招驸马之事。他见这五员天将个个武艺高强,但细品起来,属山高天将文武双全,就选定了山高天将。可怎么说呢? 这么一犹疑,世上已过了几千年,天宫

巡官看透了大帝心思,忙禀报说:“陛下,把这事交给当代天女去办如何?”

玉皇大帝问:“武则天吗?”

巡官说:“是武则天。”

此后,没隔多久,武则天梦中接到玉皇大帝沼书,命她到嵩山去封岳神。武则天遵玉皇大帝之命,来到中岳嵩山,在峻极峰上建起“登封坛”,举行礼祭嵩山大典。祭后封山高天将为“天中王”,-封玉皇大帝之女为“天灵妃”。

现在;中岳庙峻极殿的后边,有座"寝殿"。寝殿的东西两厢,放着两张绣花雕刻顶子床,东边床上躺着个檀香木雕刻像,西边床上躺着个泥塑彩色像,两个像均为天中王像。两个床头处的椅子上,各坐着一个彩色泥塑贵妃像,这两个像均为天灵妃像。天中王的善男信女,便称他们为“睡爷爷”、“坐奶奶”。

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嵩山之名源于《诗经》:“嵩高维岳,峻极于天”,遂简称为“嵩山”。东周时因其地处“天地之中”而被尊为中岳。嵩山海拔1494米,北临黄河、洛水,南临颖水、箕山,东西绵延起伏60多公里,是黄河与淮河的分水岭。

嵩山紧临九朝古都洛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古洛阳通向东南广阔平原的咽喉。轩辕关是秦汉八大关之一,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盛世时,嵩山是帝王游赏、文士登临的胜地;乱世时,嵩山则是兵家出入、强手云集的所在。嵩山主体由太室山、少室山东西两座大山组成。传说大禹的两个妻子分别居住在这两座山内。

嵩山又是佛教胜地,这里有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建成于公元495年(宋建武二年),当时印度僧人跋陀来中国传教,在魏孝帝主持下建起该寺。由于该寺地处少室山之阴的幽谷密林之中,故而得名。公元527年印度僧人菩提达摩在此首创禅宗,同时这里也是少林拳法的创造地,是中华武术的发源地之一。

嵩山被誉为我国历史发展的博物馆,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是中华民族文明的一大渊薮。

其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颖水之湄翻译

1

[宋]

石孝友

泪昏一片孤月《念奴娇·闷红颦翠》

2

[宋]

谢薖

人似已圆孤月《如梦令·人似已圆孤月》

3

[宋]

游九言

游丝两两挂孤月《听郑三弹双韵子歌》

4

[宋]

白玉蟾

而今性水涵孤月《题仙槎寄呈王待制》

5

[唐]

贯休

犹能指孤月《天台老僧》

6

[金]

蔡松年

老境归心质孤月《渡混同江》

7

[宋]

陈著

露户浸孤月《次韵童尚质书怀三首》

8

[唐]

皎然

停船夜坐亲孤月《送演上人之抚州觐使君叔》

9

[宋]

黄大受

洞庭寒烟濛孤月《江行万里图》

10

[]

李中

舍寐缘孤月《寄左偃》

11

[宋]

蒲寿宬

耿耿抱孤月《寄窥堂庄使君》

12

[唐]

李白

寒泉湛孤月《桓公井》

13

[宋]

郭印

长桥淡孤月《送董守》

14

[宋]

洪迈

炯然如孤月《诗约范直夫游万叶寺观瀑泉》

15

[宋]

陆文圭

寒窗寂寞留孤月《蔡梅边挽诗二首

16

[宋]

释智愚

海山秋夜对孤月《寄节维那》

17

[宋]

左知微

悠悠送孤月《题北山松轩》

18

[元]

元好问

悠悠送孤月《箕山》

19

[宋]

杨蟠

句牵野兴侵孤月《次韵奉酬》

20

[宋]

赵希逢

静夜延孤月《和借景楼》

21

[元]

刘诜

天西辗孤月《出墅初冬》

22

[宋]

范成大

永印此孤月《知府秘书遣帐下持新诗追路赠行,辄次韵寄上》

23

[明]

皇甫冲

黄沙迢迢照孤月《燕歌行》

24

[]

王偁

临风夜夜吊孤月《赠吴六》

25

[宋]

苏辙

观心比孤月《张公生日〈是岁己未初致仕。〉》

26

[宋]

释重显

海山云静见孤月《寄承天长老》

彻曙对孤月《暮冬夜坐寄岫禅者》

海山云静见孤月《寄承天长老》

27

[明]

周玄

九回吊孤月《揭天谣(九首)》

28

[]

青天中道流孤月《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秦淮应是孤月《酹江月 驿中言别》

十面埋伏在哪拍的

‘’其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颖水之湄‘’,翻译为:这样的精神,想决不会随着躯体消灭,而长留在箕山之旁与颍水之滨。

词句出自《祭欧阳文忠公文》,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悼念欧阳修的祭文。

文章列举欧阳修生平大事颂扬其功业气节,结合叙述、议论、抒情,中肯实在,令人感佩欧公之气度。文章结构一气呵成,段落衔接自然流畅,且善用比喻,运用生动,句式骈散错落,造语奇崛,文***斑斓。

并注重音韵变换,平仄迭换,前有浮声,后用切响,读来声调起伏顿挫,加之以缠绵幽婉的情思,充分展现哀痛缅怀的气氛。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

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的散文以雄健刚劲著称,使他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则遒劲清新,豪气纵横。可惜的是他的著作大部分都已佚失,今存的只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三经新义》残卷及《老子注》若干篇(条)。

降衷的解释

十面埋伏在重庆拍的。

《十面埋伏》的拍摄地点在中国重庆,由张艺谋执导,金城武、刘德华、章子怡领衔主演。该片于2004年7月16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影片讲述的是晚唐时期两个捕快与一个歌妓的爱情故事。原本歌妓喜欢的是刘捕头,但后来经过一番周折,刘捕头则因爱生恨,萌发了杀死歌妓的念头。最后歌妓为了保住金捕头的性命,与刘捕头同归于尽的故事。

扩展资料:

《十面埋伏》在视觉和听觉上保有了《英雄》的特色,不过弥补了《英雄》形式大于内容的不足。在武侠的包装下,讲述了一个爱恨情仇的凄美故事:两个捕快和逃犯的感情纠葛。

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接连不停的追杀中,张艺谋将“卧底”这个身份发挥到了他的武侠剧中,《十面埋伏》中除金城武之外,包括章子怡和刘德华在内的很多角色都有着双重身份。

拍摄《十面埋伏》之前,刘德华曾经表示,自己的角色类似于《英雄》中的陈道明。记者问他,**拍完后是否觉得戏要多一点呢。

刘德华表示,角色功能仍和秦王差别不大,为的是突出章子怡和金城武的感情。不过他说:“我没想到,导演居然给了我很大的发挥空间,让我的人物性格层次更加丰富。”

百度百科—十面埋伏(拍摄地点)

元好问简介

降衷的解释

施善;降福。《书·汤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 孔 传:“衷,善也。”《 国语 ·吴语》:“今天降衷於 吴 , 齐 师受服。” 金 元好问 《箕山》诗:“降衷均义禀,汩利忘智决。得 陇 人望 蜀 ,有 齐 安用 薛 !”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维皇上帝降衷下民。”

词语分解

降的解释 降 à 下落,落下:下降。降旨。 降临 。降旗。空降。 减低,贬抑:降低。降价。降职。降解(?)。降 心相 从( *** 自己心志以 服从 别人 )。 落升提 部首 :阝; 衷的解释 衷 ō 内心: 由衷 。苦衷。 无动于衷 。 衷肠 。 福,善:“降衷于下民”。 正中不偏:折衷。 贴身的内衣。 部首:衣。

描述岩洞的诗句

元好问个人资料

中文名:元好问

别名:字裕之,号遗山、遗山先生

信仰:道家

性别:男

民族:汉族(鲜卑后裔)

国籍:金国

所处时代:金末元初时期

出生地: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

出生时间:公元90年 逝世时间:公元257年

职业:文学家、诗人、历史学家

成就:创作多首脍炙人口的诗歌

代表作品:《雁丘词》《临江仙》《骤雨打新荷》等

元好问简介

元好问(公元90年?257年),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人(今山西忻州),金末元初著名文学家、诗人、历史学家、文坛盟主,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元好问还写过***,所著志怪短篇***《续夷坚志》四卷二百零二篇,其中除四篇有目无文和一篇内容残缺者外,实有一百九十七篇。从《续夷坚志》和元好问的其他诗文中,我们发现他的思想和文学创作受《列子》的影响相当大。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

元好问生平简介

金章宗明昌元年(90年),元好问诞生在忻州农村一个世代书香的封建士大夫家庭里。由于他的二叔和三叔都没有儿子,元好问的兄弟有三个,他又是第三,根于中国传统,他的叔父元格(后元好问称他为陇城府君)在他生后七个月时,就把他当做过继儿子,随即把他带到掖县县令任上。元好问天资聪明,七岁就能写诗,被人誉为“神童”。十一岁,嗣父在冀州任职,元好问得到了翰林侍读学士兼知登闻鼓院路择的赏识,路择“爱其俊爽,教之为文”。

十四岁,元好问又师从陵川郝晋卿学,博通经史、淹贯百家。到元好问十七岁时,嗣父元格被罢了陵川令,但为了儿子的学习,他仍继续陵川直到元好问十九岁完成其学业,才带全家离开陵川。

元好问从十六岁起开始参加科举考试。由于金章宗明昌元年“识免乡试”,他直接到并州参加府试,但榜上无名。此后十九岁(208年)又到长安参加府试,但这次又未中。

元好问二十一岁回故里,在离祠堂几十里外定襄遗山读书,故而自号“遗山山人”。两年之后,蒙古大军突袭秀容,屠城十万余众,其兄元好古丧生。为避兵祸,元好问举家迁往河南福昌,后转徙登封。

卫绍王崇庆元年(222年),元好问二十三岁,他又到中都第三次参加考试元好问简介,仍未考中。这年正月,金三十万大军被蒙古击败,蒙古已逼近中都,路上也不平、国家的危机,加上考试的失败,使他的情绪非常低沉忧虑。

贞佑桔二年(24年),元好问二十五岁。蒙古兵围攻、金兵节节败退,金宣宗仓皇迁都南京,元好问于这年夏天赴汀京,准备将于秋天举行的考试。虽然考试又一次失败,但他却通过应试汴梁,他得以与朝中名***要如赵秉文、杨云翼、雷渊、李晏等交接结好,诗歌创作极丰。其中《箕山》、《元鲁县琴台》等篇,深得礼部尚书赵秉文赞赏,其文名震京师,誉为“元才子”。但不久由于蒙古兵围攻,元好问不得不由山西逃难河南并在豫西逐渐定居下来。之后元好问二十八岁(27年)又赴京赶考,又未成功。

兴定五年(22年)元好问三十二岁进士及第,因科场***,被诬为“元氏党人”,便愤然不就选任。又过了三年,到他三十五岁时,元好问又得到赵秉文等人的贡举,以考试优异得中科举。这次宏词科登第后,元好问才正式就选,被任为权国史院编修,留官汴京,但生活颇为清苦。

三十六岁那年(225年)元好问因不满冷官生活请长***回到了登封,期间撰写了一部重要著作《杜诗学》,内容包括杜甫的传志、年谱和唐朝以来评论杜诗的言论。正大三年,元好问任河南镇平县令。次年改官河南内乡县令,不久其母张氏身故,其长子出生,元好问丁忧闲居内乡白鹿原,应邓州帅移刺瑗之邀,赴任幕僚。

但不久蒙古军攻陷凤翔,邓州帅投降,元好问借机辞去幕府。正大八年元好问调任南阳县令,他在任上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成绩斐然。所以河南志书称他“知南阳县,善政尤著”。

此后不久,元好问赴京调金中央 *** 任尚书省令史,移家汴京。此后又升任左司都事,又转任尚书省左司员外郎。天兴二年(233),蒙古军围开封,元好问在围城中。金哀宗逃出京城,兵败卫州后逃往归德府。朝中无主,崔立率兵向蒙古请降献城。崔立投降蒙古后,胁迫朝臣为其立碑歌功颂德,元好问、王若虚、刘祁等都被迫参加撰写碑文,磨掉宋徽宗所立“甘露碑”字迹,刻上碑文。

金哀宗天兴二年(233年)四月,蒙古兵攻破汴京初,元好问即向当时任蒙古国中书令的耶律楚材推荐了54个中原秀士王若虚等元好问简介,请来耶律楚材予以保护和任用。

金亡后元好问随大批官员被俘,并被押往山东聊城看管两年,后居住冠氏县。元好问作为囚徒,与家人辗转于山东聊城等地,并逐渐与蒙古国的汉军首领严实、赵天锡等接上关系,生活逐渐好转和行动较为自由。这期间,他痛心金国的沦亡,奸贼的误国,并为了以诗存史,勤奋编辑金国已故君臣诗词总集《中州集》。

窝阔台十一年(239年)秋,其诗文名气颇大,元世祖忽必烈重臣耶律楚材倾心接纳元好问。可元好问无意做官,五十岁那年重回老家,隐居故里,并交友游历,潜心编纂著述。元宪宗七年(257)九月,他在获鹿寓舍逝世,享年68岁。

元好问生平评价

1. 关于红岩洞的诗句

2. 关于岩洞诗句

关于红岩洞的诗句 1.有关于洪崖洞的好词好句没有

洪崖洞位于山城沧白路嘉陵江边,是重庆目前唯一遗留下来的一处老山城人文景观.难怪外地人都会到此一游.

洪崖洞的房子修得古色古香,所有的都是依山而建各有特色.每当夜幕降临,洪崖洞在灯光的照耀下显得金碧辉煌,象皇帝住过的宫殿,像一座庙宇,又像是琼瑶仙境.我迫不及待地拉着妈妈来到了巴渝十二景之一——洪崖滴翠.只见哗哗的流水从上面飞泄下来,非常雄伟壮观.听着帘帘飞瀑的声音,就象在听一支轻快的乐曲.一阵风吹来,几颗水珠钻进脖子里,凉飕飕的,舒服极了.灯光照在瀑布上,绚丽多彩,就像***从天而降.一些游客见此情景,纷纷用相机留下这美好的瞬间.

接着,我们到了美食一条街,在美食一条街,我这个“好吃狗”可是大饱口福了.

不知不觉已经十点钟,妈妈催我回家.坐在车上我还不时的回头遥望那华灯照耀下的洪崖洞

2.形容“山洞”的诗句有哪些

1. 华阳仙洞口,半岭拂云看。

2. 闷见尘中光景促,仙乡来礼***君。

3. 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4. 苍苍五老雾中坛,杳杳三山洞里官。

5. 溪云常欲雨,山洞别开春。

以下为原诗:

1.

茅山洞口

唐代:綦毋潜

华阳仙洞口,半岭拂云看。窈窕穿苔壁,差池对石坛。

方随地脉转,稍觉水晶寒。未果变金骨,归来兹路难。

2.

游北山洞神宫

唐代:李中

闷见尘中光景促,仙乡来礼***君。人居淡寂应难老,

道在虚无不可闻。松桧稳栖三岛鹤,楼台闲锁九霄云。

羡师向此朝星斗,一炷清香***焚。

3.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唐代:李白

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朝坐有馀兴,长吟播诸天。

4.

宿庐山,赠白鹤观刘尊师

唐代:包佶

苍苍五老雾中坛,杳杳三山洞里官。手护昆仑象牙简,

心推霹雳枣枝盘。春飞雪粉如毫润,晓漱琼膏冰齿寒。

渐恨流年筋力少,惟思露冕事星冠。

5.

题王处士山居

唐代:刘得仁

茅堂入谷远,林暗绝其邻。终日有流水,经年无到人。

溪云常欲雨,山洞别开春。自得仙家术,栽松独养真。

3.描写“山洞”的诗句有哪些

1、《和滕公游穿山洞》

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

洞口水石浅,潺潺泻绿蒲。

缘溪进岩窦,阴黑人境殊。

中言有物怪,蟠蛰春来苏。

霖雨虽有意,风雷莫相扶。

风霜自鼓荡,不久当何如?欣幸禅林近,钟梵来有无。

回策历幽境,衣香草露濡。

老僧长树下,麋鹿与之俱。

溪云时见起,山鸟自相呼。

羡尔得滋乐,何用劳形躯。

2、《游北山洞神宫》

年代: 作者: 李中

闷见尘中光景促,仙乡来礼***君。人居淡寂应难老,

道在虚无不可闻。松桧稳栖三岛鹤,楼台闲锁九霄云。

羡师向此朝星斗,一炷清香***焚。

3、《和子瞻濠州七绝浮山洞》

年代: 宋 作者: 苏辙

洞府元依水面开,秋潮每到洞门回。

幽人燕坐门前石,长看长淮船去来。

4、《游武夷山洞天》

年代: 宋 作者: 孟晋

昔闻仙子宅,今幸过琳宫。

溪曲三三水,山环六六峰。

翠云升送雨,白鹤舞凌风。

好影游归晚,箫声缥缈中。

5、《望早日》

年代: 唐 作者: 朱庆馀

窗下闻鸡后,苍茫映远林。才分天地色,便禁虎狼心。

是处程涂远,何山洞府深。此时堪伫望,万象豁尘襟。

6、《四明十题其九·丹山洞》

年代: 宋 作者: 释昙颖

山无凤皇飞,洞有仙人迹。

蝙蝠大如鸦,莓苔偏上屐。

自惭无道骨,安问缘云客。

4.关于洞的诗句大全

元稹

草引风轻驯虎睡,洞驱云入毒龙归。 八月六日与僧如展前松滋主簿韦戴同游碧涧寺赋得扉字韵寺临蜀江内有碧涧穿注两廊又有龙女洞能兴云雨诗中喷字以平声韵

无可

洞中避暑青苔满,池上吟诗白鸟过。 题崔驸马林亭

王起

壶中世界青天近,洞里烟霞白日闲。 赠毛仙翁

王维

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 酬郭给事

山压天中半天上,洞穿江底出江南。 送方尊师归嵩山

卢汝弼

应笑随阳沙漠雁,洞庭烟暖又思归。 鸳鸯

白居易

郡中乞***来相访,洞里朝元去不逢。 寻郭道士不遇

十只画船何处宿,洞庭山脚太湖心。 宿湖中

洞庭贡橘拣宜精,太守勤王请自行。 拣贡橘书情

岩前宝磬转松韵,洞口灵池应海潮。 西岩山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题天柱峰

皮日休

林下醉眠仙鹿见,洞中闲话隐芝闻。 怀华阳润卿博士三首 其二

刘长卿

洞庭何处雁南飞,江菼苍苍客去稀。 青溪口送人归岳州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一作元)中丞

刘沧

客舍经时益苦吟,洞庭犹忆在前林。 和友人忆洞庭旧居

刘禹锡

曲盖幽深苍桧下,洞箫愁绝①翠屏间。 阳山庙观赛神

刘得仁

壶中泻酒看云影,洞里逢师下鹤迎。 送祖山人归山

吕岩

世上光阴催短景,洞中花木任长年。 七言 其八十一

洞里风雷归掌握,壶中日月在胸襟。 七言 其八十二

牟融

洞里无尘通客境,人间有路入仙家。 天台

羊士谔

洞箫日暖移宾榻,垂柳风多掩妓楼。 游郭驸马大安山池

许浑

林下草腥巢鹭宿,洞前云湿雨龙归。 晚自东郭回留一二游侣

洞庭烟月③如终老,谁是长杨谏猎臣。 与郑秀才叔侄会送杨秀才昆仲东归

几回策杖终难去,洞口云归不见山。 泛溪夜回寄道玄上人

齐己

天际雪埋千片石,洞门冰折几株松。 寄庐岳僧

长忆前年送行处,洞门残日照菖蒲。 寄萍乡唐禀正字

洞庭栽种似潇湘,绿绕人家带夕阳。 谢橘洲人寄橘

张果

修成金骨链归真,洞锁遗踪不计春。 题登真洞

张籍

洞里仙家常独往,壶中灵药自为名。 太白(一作山)老人

洞庭已置新居处,归去安期与作邻。 寄王六侍御

楼中赊酒唯留药,洞里争棋不。 罗(一作赠)道士

5.描写山洞的诗句

1.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唐代:王维《桃源行》

译文:出洞后他不顾隔山隔水,又决定辞家来此仙源。

2. 师从庐山洞,访旧来于斯。

—唐代:白居易《同微之赠别郭虚舟炼师五十韵》

译文:本人拜师在庐山洞,今日拜访故人来到这里。

3. 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唐·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译文:经常听人们提起玉泉山,说山洞里有很多由钟乳石天然形成的洞窟。

4. 心驰茅山洞,目极枫树林。

—唐代:孟浩然《宿扬子津,寄润州长山刘隐士》

译文:心中向往着居住在茅山洞的生活,入目是满眼的枫树林。

5. 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

—唐代:王维《酬郭给事》

译文:高高的宫门和楼阁冰浴在夕阳的余晖中,桃李技叶茂密,柳絮随风飞舞。

6. 洞中避暑青苔满,池上吟诗白鸟过。

—唐代:无可《题崔驸马林亭》

译文:山洞中是夏日避暑的好去处,洞中石头上面布满了青苔,站在池边赋诗头顶有白鹭 飞过。

7. 十只画船何处宿,洞庭山脚太湖心。

—唐代:白居易《宿湖中》

译文:湖中停泊的十只画舫夜晚没有地方停宿,于是就停泊在了洞庭山脚下的湖中心了。

6.描述岩洞的诗词

1、岩居僧

宋代:赵师秀

开扉在石层,尽日少人登。

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

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

吾亦逃名者,何因似此僧。

译文

把门开在峭壁上,一天到晚很少有人能爬上来,

一只鸟飞过寒冷的枯木,好几朵花在翠藤上便摇曳起来。

煮茶使用的是寒冰下面的水,而香火居然燃着佛像前的灯。

我也是一个逃避名声者,什么原因使我看起来很像这岩居僧。

2、梦游天姥吟留别

唐代:李白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译文

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

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

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

3、临江仙·风水洞作

宋代:苏轼

四大从来都遍满,此间风水何疑。故应为我发新诗。幽花香涧谷,寒藻舞沦漪。

借与玉川生两腋,天仙未必相思。还凭流水送人归。层巅余落日,草露已沾衣。

译文

地、水、风、火从来都是所在充满的,这里风水绝佳,又有什么可疑的呢!这是故意让我写诗赞美的吧。各种幽雅的花香气四溢,飘到了整个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431353330山涧、山谷之中,潭中秋天的水草似乎在随风起舞,水面上漾起细小而成圈的波纹。

洞中清美的泉水要是借给卢仝泡茶喝,他一定会觉得两腋习习生风,有飘飘欲仙之感,这样,恐怕他连天仙都不会恋慕了。还烦请流水把我送回家。高峰上只剩下将要落山的太阳,草丛中的露水已经沾湿了我的衣裳。

4、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近现代:***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译文

暮色苍茫中看那傲然挺立在山崖上的松树,任凭翻腾的云雾从身边穿过,它仍然泰然自若

天设地造好一个仙人洞,正是在这险峻的山峰上才能领略到无限美好的风光。

5、行香子·题罗浮

宋代:葛长庚

满洞苔钱。买断风烟。笑桃花流落晴川。石楼高处,夜夜啼猿。看二更云,三更月,四更天。

细草如毡。独枕空拳。与山麋野鹿同眠。残霞未散,淡雾沈绵。是晋时人,唐时洞,汉时仙。

译文

满洞长着碧绿的苔钱,独得自然景致之胜。占尽风女笑桃花随着溪水流落晴川。罗浮山上石楼的高处,夜夜都能听到猿猴哀啼。夜晚入静独看二更云,三更月,四更天。

细草柔软如同毛毡,独自枕拳卧草席地幕天。与山麇野鹿同眠。天亮时残霞还未消散,淡雾沉绵。罗浮洞府晋时才有人来,唐尧时始开,伪刘称汉时方显。

7.红岩洞景点导游词

红岩洞是个充满各种钟乳石的美丽世界,石笋形状丰富多姿,分布有十来个罕见的莲花盆,里面还有“天漏地缝”、石旗、地下峡谷,巨大的底下厅堂,集探险、观光、科考、休闲于一体,是科学考察、发掘历史的有效平台。

红岩洞是红云禅寺内的一处胜景。洞深约十五六米,宽近二十米。在岩洞最深处有一小潭,潭内水清如许,清凉透顶。而在潭内卧有一青龙,这青龙显然是现代人所为。水就从青龙嘴中汩汩流出。据寺内的老者介绍,潭内的水不管天多旱,永远不会干涸。人们如果喝了这里的水,身体会变得健壮。这水不仅能治“百病”,还能“消灾”。因此,上山的人途经此处时都要掬几口喝。笔者路过此处时,就看见有四五名青年男女乐滋滋地掬着水喝。但笔者口渴时还是喝着随身携带的矿泉水。

8.描写山洞的诗句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唐代:王维《桃源行》译文:出洞后他不顾隔山隔水,又决定辞家来此仙源。师从庐山洞,访旧来于斯。

—唐代:白居易《同微之赠别郭虚舟炼师五十韵》译文:本人拜师在庐山洞,今日拜访故人来到这里。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唐·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译文:经常听人们提起玉泉山,说山洞里有很多由钟乳石天然形成的洞窟。心驰茅山洞,目极枫树林。

—唐代:孟浩然《宿扬子津,寄润州长山刘隐士》译文:心中向往着居住在茅山洞的生活,入目是满眼的枫树林。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

—唐代:王维《酬郭给事》译文:高高的宫门和楼阁冰浴在夕阳的余晖中,桃李技叶茂密,柳絮随风飞舞。洞中避暑青苔满,池上吟诗白鸟过。

—唐代:无可《题崔驸马林亭》译文:山洞中是夏日避暑的好去处,洞中石头上面布满了青苔,站在池边赋诗头顶有白鹭 飞过。十只画船何处宿,洞庭山脚太湖心。

—唐代:白居易《宿湖中》译文:湖中停泊的十只画舫夜晚没有地方停宿,于是就停泊在了洞庭山脚下的湖中心了。

9.描述岩洞的诗词

如下,望***纳:一岩作者: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361323535郑清之一岩洞空挂云山,巧印穹苍半璧环。

只为广寒宫殿远,故留阙月在人间。石洞作者:喻良能此秘昔未睹,斲云今始开。

苍松临怪石,宜号小飞来。石洞作者:唐仲友流泉在石上,细路在石下。

石宇闭复开,竹树邃而雅。我来不值桂壑风,月寒病骨艰迎逢。

野田午后爱日烘,杖藜扶去穿谾豅。霜清水落石正瘦,落叶拥径行龙钟。

决流作瀑飞短虹,小阁踞坐尘虑空。萧然一笑出山去,回首峻壁纷青红。

题灵岩洞作者:李知已三岩九洞绝尘寰,问讯***得纵观。丹就已乘仙鹤去,云深元有老龙蟠。

铁船泛海源流远,玉柱擎天星斗寒。劈破莓苔认诗句,欲归传作画图看。

云岩洞作者:陈岩卷曲山阿路窈深,春风随地散幽芬。洞中仙客谁为伴,去去来来自在云。

姜山后岩洞作者:陈曦春山多少雨,染出碧云堆。岩冷溜常滴,人闲洞自开。

摘花香入袖,题石笔黏苔。茅屋在何处,桃花流水来。

张公洞作者:蔡肇髯仙御气已超升,岩洞千秋冷不扃。若许残铅除白发,敢辞长鑱斸青冥。

坛场岁为民祈福,蒿艾时因鬼乞灵。他日重来寻石髓。

绛云深坐读黄庭。玉华洞作者:戴复古忆昨游桂林,岩洞甲天下。

奇奇怪怪生,妙不可模写。玉华东西岩,具体而微者。

神功巧穿凿,石壁生孔罅。玲珑透风月,宜冬复宜夏。

中有补陀仙,坐断此潇洒。空山茅苇区,无地可税驾。

举目忽此逢,心骇见希诧。题诗愧不能,行人亦无暇。

罗汉洞作者:程公许中岩洞透牛头洞,后洞门从此处开。刹刹尘尘皆住处,胜游何必限天台。

老人岩作者:李惟德绝巘棱层面势尊,老人岩洞更连轩。何时凿出青云路,尽日高开碧玉门。

静照井闾森宝秘,灵摩星斗弄清温。直须赋有神仙骨,便好飞腾向上奔。

题莲华西洞作者:张大直岩洞嵌空路险巇,神仙窟宅故应奇。涌云巧作莲幢仰,滴乳翻成石笋垂。

琼树千年生异果,玉田四季产灵芝。***隐壁君休问,驾鹤骖鸾自有时。

游石通洞作者:卫石卿空嵌两洞石相通,翠筱娟娟碧雾笼。手扶青藜访奇古,岩洞妙墨识涪翁。

留题洞岩作者:宋禧翠岩仙洞白云深,蹑石扪萝一访寻。真驭不逢山色映,涧风吹袂冷森森。

题石洞作者:魏了翁跨涧飞虹入洞门,石梯级级树森森。两崖对立自宾主,一水长流无古今。

仙子吹笙抬鹤舞,骚人得句伴猿吟。个中便是蓬莱境,何必迢迢海上寻。

关于岩洞诗句 1.关于山洞的诗句

1、山洞无论隔山水(唐·王维·《桃源行》) 2、山洞昂头角(宋·释慧开·《偈颂八十七首》) 3、师从庐山洞(唐·白居易·《同微之赠别郭虚舟炼师五十韵》) 4、心驰茅山洞(唐·孟浩然·《宿扬子津,寄润州长山刘隐士》) 5、山洞多乳窟(唐·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6、心驰茅山洞(唐·孟浩然·《宿扬子津寄润州长山刘隐士①》) 7、何山洞府深(唐·朱庆馀·《望早日》) 8、勿俾台山洞天侣(宋·苏籀·《拟古》) 9、杳杳三山洞里官(唐·包佶·《宿庐山,赠白鹤观刘尊师》) 10、山洞别开春(唐·刘得仁·《题王处士山居》) 11、山洞得天名(宋·赵汝驭·《句》) 12、管家在、三山洞天(元·元好问·《太常引 为东原范尊师寿。

范新得曹夫人,所》) 13、名山洞府三十六(宋·胡仲弓·《题金粟洞》) 14、名山洞府遍寻思(宋·释文珦·《题履道兄古松图》) 15、名山洞府到金庭(唐·皎然·《奉同颜使君真卿清风楼赋得洞庭歌送吴炼师归》) 16、灵官跨龙山洞来(宋·朱翌·《洞霄宫》) 17、我闻名山洞府三十六(明·高启·《赠金华隐者》) 18、山洞?烁哄蠡(明·谢少南·《府江杂诗六首》) 19、东挹匡山洞(明·傅汝舟·《陈子两湖草堂》)。

2.描述岩洞的诗词

1、岩居僧

宋代:赵师秀

开扉在石层,尽日少人登。

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

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

吾亦逃名者,何因似此僧。

译文

把门开在峭壁上,一天到晚很少有人能爬上来,

一只鸟飞过寒冷的枯木,好几朵花在翠藤上便摇曳起来。

煮茶使用的是寒冰下面的水,而香火居然燃着佛像前的灯。

我也是一个逃避名声者,什么原因使我看起来很像这岩居僧。

2、梦游天姥吟留别

唐代:李白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译文

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

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

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

3、临江仙·风水洞作

宋代:苏轼

四大从来都遍满,此间风水何疑。故应为我发新诗。幽花香涧谷,寒藻舞沦漪。

借与玉川生两腋,天仙未必相思。还凭流水送人归。层巅余落日,草露已沾衣。

译文

地、水、风、火从来都是所在充满的,这里风水绝佳,又有什么可疑的呢!这是故意让我写诗赞美的吧。各种幽雅的花香气四溢,飘到了整个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431353330山涧、山谷之中,潭中秋天的水草似乎在随风起舞,水面上漾起细小而成圈的波纹。

洞中清美的泉水要是借给卢仝泡茶喝,他一定会觉得两腋习习生风,有飘飘欲仙之感,这样,恐怕他连天仙都不会恋慕了。还烦请流水把我送回家。高峰上只剩下将要落山的太阳,草丛中的露水已经沾湿了我的衣裳。

4、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近现代:***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译文

暮色苍茫中看那傲然挺立在山崖上的松树,任凭翻腾的云雾从身边穿过,它仍然泰然自若。

天设地造好一个仙人洞,正是在这险峻的山峰上才能领略到无限美好的风光。

5、行香子·题罗浮

宋代:葛长庚

满洞苔钱。买断风烟。笑桃花流落晴川。石楼高处,夜夜啼猿。看二更云,三更月,四更天。

细草如毡。独枕空拳。与山麋野鹿同眠。残霞未散,淡雾沈绵。是晋时人,唐时洞,汉时仙。

译文

满洞长着碧绿的苔钱,独得自然景致之胜。占尽风女笑桃花随着溪水流落晴川。罗浮山上石楼的高处,夜夜都能听到猿猴哀啼。夜晚入静独看二更云,三更月,四更天。

细草柔软如同毛毡,独自枕拳卧草席地幕天。与山麇野鹿同眠。天亮时残霞还未消散,淡雾沉绵。罗浮洞府晋时才有人来,唐尧时始开,伪刘称汉时方显。

3.描写“溶洞”的诗句有哪些

1. 《菩萨蛮·青岩碧洞经朝雨》

五代:孙光宪

青岩碧洞经朝雨,隔花相唤南溪去。一只木兰船,波平远浸天。

扣舷惊翡翠,嫩玉抬香臂。红日欲沉西,烟中遥解觽。

2. 《武夷山》

唐代:李商隐

只得流霞酒一杯,空中箫鼓几时回。

武夷洞里生毛竹,老尽曾孙更不来。

3. 《桃花溪》

唐代: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4. 《箕山》

唐代:汪遵

薄世临流洗耳尘,便归云洞任天真。

一瓢风入犹嫌闹,何况人间万种人。

5. 《罗浮山父与葛篇》

唐代:李贺

依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台风。

博罗老仙时出洞,千岁石床啼鬼工。

蛇毒浓凝洞堂湿,江鱼不食衔沙立。

欲剪箱中一尺天,吴娥莫道吴刀涩。

6. 《咏利城山居》

魏晋:支遁

五岳盘神基,四渎涌荡津。

动求目方智,默守标静仁。

苟不宴出处,托好有常因。

寻元存终古,洞往想逸民。

玉洁箕岩下,金声濑沂滨。

卷华藏纷雾,振褐拂埃尘。

迹从尺蠖曲,道与腾龙伸。

峻无单豹伐,分非首阳真。

长啸归林岭,潇洒任陶钧。

7.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六》

唐代:陈子昂

吾观龙变化,乃知至阳精。

石林何冥密,幽洞无留行。

古之得仙道,信与元化并。

玄感非象识,谁能测沈冥?

世人拘目见,酣酒笑丹经。

昆仑有瑶树,安得***其英?

8. 《寄恼韩同年二首(时韩住萧洞)》

唐代:李商隐

帘外辛夷定已开,开时莫放艳阳回。

年华若到经风雨,便是胡僧话劫灰。

龙山晴雪凤楼霞,洞里迷人有几家。

我为伤春心自醉,不劳君劝石榴花。

9. 《水调歌头(和吴允成游灵洞韵)》

宋代:陈亮

人爱新来景,龙认旧时湫。不论三伏,小住便觉凛生秋。我自醉眠其上,任是水流其下,湍激若为收。世事如斯去,不去为谁留。

本无心,随所寓,触虚舟。东山始末,且向灵洞与沈浮。料得神仙窟穴,争似提封万里,大小几琉球。但有君才具,何用问时流。

10. 《水调歌头(临桂水月洞)》

宋代:曾宏正

风月无尽藏,泉石有膏肓。古今桂岭奇胜,骚客费平章。不***鬼谋神运,自是地藏天作,圆魂钟相望。举首吸空翠,赤脚踏沧浪。

惊龙卧,攀栖鹘,翳鸾凰。秋爽一天凉露,桂子更飘香。坐我水精宫阙,呼彼神仙伴侣,大杓挹琼浆。主醉客起舞,今夕是何乡。

4.描述岩洞的诗词

如下,望***纳:一岩作者: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361323535郑清之一岩洞空挂云山,巧印穹苍半璧环。

只为广寒宫殿远,故留阙月在人间。石洞作者:喻良能此秘昔未睹,斲云今始开。

苍松临怪石,宜号小飞来。石洞作者:唐仲友流泉在石上,细路在石下。

石宇闭复开,竹树邃而雅。我来不值桂壑风,月寒病骨艰迎逢。

野田午后爱日烘,杖藜扶去穿谾豅。霜清水落石正瘦,落叶拥径行龙钟。

决流作瀑飞短虹,小阁踞坐尘虑空。萧然一笑出山去,回首峻壁纷青红。

题灵岩洞作者:李知已三岩九洞绝尘寰,问讯***得纵观。丹就已乘仙鹤去,云深元有老龙蟠。

铁船泛海源流远,玉柱擎天星斗寒。劈破莓苔认诗句,欲归传作画图看。

云岩洞作者:陈岩卷曲山阿路窈深,春风随地散幽芬。洞中仙客谁为伴,去去来来自在云。

姜山后岩洞作者:陈曦春山多少雨,染出碧云堆。岩冷溜常滴,人闲洞自开。

摘花香入袖,题石笔黏苔。茅屋在何处,桃花流水来。

张公洞作者:蔡肇髯仙御气已超升,岩洞千秋冷不扃。若许残铅除白发,敢辞长鑱斸青冥。

坛场岁为民祈福,蒿艾时因鬼乞灵。他日重来寻石髓。

绛云深坐读黄庭。玉华洞作者:戴复古忆昨游桂林,岩洞甲天下。

奇奇怪怪生,妙不可模写。玉华东西岩,具体而微者。

神功巧穿凿,石壁生孔罅。玲珑透风月,宜冬复宜夏。

中有补陀仙,坐断此潇洒。空山茅苇区,无地可税驾。

举目忽此逢,心骇见希诧。题诗愧不能,行人亦无暇。

罗汉洞作者:程公许中岩洞透牛头洞,后洞门从此处开。刹刹尘尘皆住处,胜游何必限天台。

老人岩作者:李惟德绝巘棱层面势尊,老人岩洞更连轩。何时凿出青云路,尽日高开碧玉门。

静照井闾森宝秘,灵摩星斗弄清温。直须赋有神仙骨,便好飞腾向上奔。

题莲华西洞作者:张大直岩洞嵌空路险巇,神仙窟宅故应奇。涌云巧作莲幢仰,滴乳翻成石笋垂。

琼树千年生异果,玉田四季产灵芝。***隐壁君休问,驾鹤骖鸾自有时。

游石通洞作者:卫石卿空嵌两洞石相通,翠筱娟娟碧雾笼。手扶青藜访奇古,岩洞妙墨识涪翁。

留题洞岩作者:宋禧翠岩仙洞白云深,蹑石扪萝一访寻。真驭不逢山色映,涧风吹袂冷森森。

题石洞作者:魏了翁跨涧飞虹入洞门,石梯级级树森森。两崖对立自宾主,一水长流无古今。

仙子吹笙抬鹤舞,骚人得句伴猿吟。个中便是蓬莱境,何必迢迢海上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