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只需一席话语,管教诸葛亮拱手而降_诸葛亮老夫子

tamoadmin 成语分类 2024-06-19 0
  1. 诸葛亮怎么骂死王朗的
  2. 诸葛亮口中的“厚颜无耻之人”王朗,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呢?
  3. 诸葛亮与王朗对骂,为何王朗说的句句在理,最后却还是输了呢?
  4. 诸葛亮是如何骂死王朗的?
  5. 诸葛亮骂死王朗
  6. 三国演义"姜伯约归降孔明 武乡侯骂死王朗" 故事梗概
  7. 《三国演义》中的王朗

“吾以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吾有一言,诸军静听:昔日桓、灵之世,汉统陵替,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扰攘。黄巾之后,董卓、傕、汜等接踵而起,迁劫汉帝,残暴生灵。因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苍生涂炭。吾素知汝所行: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愿食汝肉!今幸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皇帝继统西川。吾今奉嗣君之旨,兴师讨贼。汝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称天数耶!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老贼速退!可教反臣与吾共决胜负!”

出自三国演义九十三回 姜伯约归降孔明 武乡侯骂死王朗

诸葛亮怎么骂死王朗的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极为精彩的片段,就是诸葛亮与王朗之间的阵前骂战。

老夫只需一席话语,管教诸葛亮拱手而降_诸葛亮老夫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自大叫阵

诸葛亮北伐来袭,曹真应对,找来王朗商量对策,王朗仗着自己70多岁年纪大,见识多,给曹真打包票“来日可严整队伍,大展旌旗。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话,管教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战自退。”端的是十分的自信与自傲。

第一回合

两军阵前,曹真军中竖起旗帜,王朗叫诸葛亮出来对话,诸葛亮远远看见王朗的旗帜,心中暗忖“王朗必下说词,吾当随机应之。”果然,王朗见诸葛亮出来了,简单的打了个招呼后,就开始强占辩论的上风和优势“久闻公之大名,今幸一会。 公既知天命、识时务,何故兴无名之兵?”而诸葛亮轻轻放下,一句话“吾奉诏讨贼,何谓无名?”回了过去,顺便将曹军为贼的名义埋下。

第一回合王朗并没有占据优势,双方平手。

第二回合

王朗一看诸葛亮不能简简单单的拿下,开始讲汉末以来的,顺势说出曹魏解救社稷,“实天命所归也”,诸葛亮是常常自比上古管仲、乐毅的聪明人,应该顺从天命,早早投降,也好有个荣华富贵。

说实话,王朗所说的是事实,是天下大势,况且蜀汉对比于曹魏,实力确实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如果诸葛亮顺着王朗的话进行反驳,就会落入王朗的陷阱,一步步被王朗牵着鼻子走,最终在这场辩论中落败,甚至会影响蜀汉内部稳定。

所以诸葛亮决定另辟蹊径,道德上攻击王朗。诸葛亮也是先从汉末说起,进而说董卓之乱后朝堂之上只留下了“奴颜屈膝之徒”,又说王朗以孝廉入仕,结果没有匡汉辅国,反而帮助曹贼,将王朗定义为“谄谀之臣”,并叫他赶紧退下,邀请决战。王朗于是气愤在怀,坠马而死。

乱拳打死老师傅

王朗因为自大,觉得自己所附身的曹魏占据天下大势,只要是一个正常人都能看明白,所以认为说降诸葛亮应该轻而易举。而王朗上阵以后也是一直围绕着曹魏势大,蜀汉势弱,诸葛亮赶紧投降的主题论述。哪曾想到诸葛亮根本不接王朗的招,直接从道德上开始批判王朗,可怜王朗这个老师傅被一顿乱拳打死,有理却说不得,不仅自己之前吹得牛破了,反而还搭上了自己的道德形象,简直是服了夫人又折兵,亏大了,一时间气急攻心,坠马而死。

后记

历史上诸葛亮骂死王朗是虚构的,王朗反而是一个忠直之臣,孙策在攻大江东时,虞翻劝王朗躲避,王朗没有统计,多次击退孙策,虽然最终失败被孙策所俘虏,但孙策敬重王朗,将他礼送出境。后来王朗说起自己抗击孙策而失败,是“未可折而折”意思是自己当时身为汉臣,应当守城抗击孙策,但自己没有做到。

诸葛亮口中的“厚颜***之人”王朗,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呢?

三国时期,曹魏与蜀汉对垒,曹真领大军来到长安,过渭河之西下寨。曹真与王朗、郭淮共议退兵之策。王朗说:“来日可严整队伍,大展旌旗。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话,管教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战自退。”

第二天,两军相迎,列阵势于祁山之前。孔明举目见魏阵前三个麾盖,旗上大书姓名:中央白髯老者,乃军师司徒王朗。王朗对孔明说:“久闻公之大名,今幸一会。公既知天命,识时务,何故兴无名之兵?”孔明曰:“吾奉诏讨贼,何谓无名?”王朗首先说出一大套理论,甚至劝诸葛亮“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不失封侯之位。”

诸葛亮听后在车上大笑曰:“吾以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吾素知汝所行: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世;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愿食汝肉!……汝既为馅谀之人,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称天数耶!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老贼速退!可教反臣与吾共决胜负!”

王朗听罢,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后人有诗赞孔明曰:兵马出西秦,雄才敌万人。轻摇三寸舌,骂死老奸臣。

辱骂也能致人于死?

以上就是诸葛亮骂死王朗的故事。诸葛亮唇枪舌剑,义正辞严,抓住要害,一顿羞辱,竟使王朗命归黄泉。仅仅辱骂一通,就能致人于死地吗?

从医学科学的角度看,这完全是可能的。王朗的死亡在医学上属于猝死,多数学者认为,发病后在6个小时以内突然死亡的为猝死;而心脏病专家则主张在1小时以内的死亡为猝死。不管怎么说,王朗的死亡是猝死。

猝死的原因很多,如缢死、溺水、电击、窒息、脑外伤、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大动脉瘤破裂、休克等。根据王朗的情况,可以推测为以下两种可能:一是急性心肌梗死或严重心律失常所致的心源性休克;二是脑出血。以上可以概括为急性心脑血管疾病。

王朗是“汉朝大老元臣”,后又任魏国司徒,属于“三公”之列,一生***厚禄,饮食自然也是膏粱厚味,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高动物脂肪、高胆固醇饮食,这恰恰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条件。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而是日积月累,久而久之造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饮食结构不发生改变,那么动脉硬化会越来越严重。当时王朗已经76岁,估计冠状动脉硬化和脑动脉硬化的程度决不会轻。这就埋下了猝死的祸根。

言语***使宿疾发作

在严重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若有强烈的精神***,则体内会发生一系列变化。首先是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加,交感神经兴奋亢进。继之使冠状动脉急剧收缩,心跳加速,心肌供血严重不足。同时又使血小板聚集功能亢进,形成血栓,堵塞冠状动脉。这样就会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和心室颤动,造成心源性休克而猝死。

王朗猝死的第二个原因可能是脑出血。脑出血又叫脑溢血,是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据统计,造成脑出血的原因,85%以上是高血压病。高血压病人往往有动脉硬化,在硬化时血管的韧性减退,脆性增加,容易破裂。同时,长期高血压的血管壁,由于受高压力的影响,内膜和肌层逐渐发生退行性变或坏死,有时形成微动脉瘤。这种动脉瘤的壁很薄,如果遇到血压突然升高的情况,便会破裂出血。

由于《三国演义》没有提供更多的资料,只能从书中简单的几句话进行分析。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推测(不是诊断,因为诊断需要许多客观依据),尽管发生猝死的原因很多,但王朗的死因是急性心肌梗死或者脑出血。基本原因是长期的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直接原因是严重的精神***——诸葛亮的一番羞辱。

王朗本来是想游说诸葛亮,幻想不费一兵一卒,使诸葛亮拱手而降,使蜀兵不战而退。但王朗哪里是诸葛亮的对手?诸葛亮对王朗的历史和现状了如指掌,他义正词严,句句都击在要害上,使王朗羞愧有加,无地自容,血压骤然升高,造成脑出血;或者在冠状动脉硬化的基础上,突发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而致猝死。

诸葛亮与王朗对骂,为何王朗说的句句在理,最后却还是输了呢?

在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王朗是被诸葛亮骂死的,这种死法也算相当的奇葩和搞笑。

(王朗剧照)

在其中的第93回:?姜伯约归降孔明,武乡侯骂死王朗?中,罗贯中这样记述了整个过程。

魏明帝曹睿为抵抗诸葛亮率领的蜀军,任命曹真为大都督,司徒王朗为军师,这时的王朗已经76岁了。在开战的前一天,王朗***去和诸葛亮阵前对话:?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话,敢教诸葛亮拱手而降之,彼不战自退也。?郭淮对此表示非常疑惑:?那诸葛亮何等样人?竟然能被说服??

第二天,魏蜀两军列阵于祁山之前,魏军探子催马至阵前,对着蜀军大喊:?军师请对阵主将答话。?蜀军关兴、张苞分列左右而出,簇拥着一辆四轮车,诸葛亮羽扇纶巾,素衣皂绦,端坐车中,缓缓来到阵前。

王朗纵马而出,先是斥责诸葛亮师出无名,?强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接着又对魏国极尽吹嘘,?今我大魏带甲百万,良将千员。谅尔等腐草之萤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还不忘劝诫诸葛亮归顺魏国,?你若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仍不失封侯之位。?

诸葛亮连发数炮,批的王朗体无完肤。他先称王朗为?汉朝大老元臣?,戳到了王朗的痛处,然后又将他的一番慷慨陈词斥为?粗鄙之语?,接着乘胜追击,?吾素知汝所行,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

此时的王朗已失去了理智,毫无还手之力,气急败坏语无伦次地骂诸葛亮为?村夫?。诸葛亮没给王朗喘息的机会,?皓首匹夫,苍髯老贼!一条断脊之犬,还敢在我军阵前狺狺狂吠!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之人。?

在诸葛亮一番连珠炮的打击下,王朗最后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

(诸葛亮剧照)

后人还赋诗一首,对诸葛亮骂死王朗予以盛赞:?兵马出西秦,雄才敌万人。轻摇三寸舌,骂死老奸臣。?

那么,历史上的王朗真是一个?厚颜***?的人吗?他真是被诸葛亮骂死的吗?

王朗,字景兴,东海郡郯人。汉灵帝年间,王朗就已经是一位声名远播的人。他师从太尉杨赐,因通晓儒家经典,被拜为郎中,后出任彭成国菑丘县长。杨赐死后,王朗辞官为他服丧。

公元190年,王朗被汉献帝任为会稽太守。

公元194年,孙策率大军进攻会稽,王朗部下虞翻劝其暂避锋芒,不要以卵击石。但王朗认为自己食朝廷俸禄,理应尽朝廷命官之责,于是在固陵迎战孙策。

孙策数次进攻均告失败,后来***纳了孙静的计策,才打败王朗。王朗为了保全族人,不得已投降了孙策。孙策久闻王朗饱读诗书,仰慕已久,派重臣张昭劝王朗效命于他。但王朗坚决不受。孙策爱惜王朗的才干,不舍得杀他。

公元196年,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招纳王朗,在辗转数年后,王朗才来到许都,被任命为谏议大夫。从此,王朗历经曹魏三代,担任曹操时期的军祭酒兼魏郡太守、少府、奉常、大理。在担任大理时,?务在宽恕,罪疑从轻,以治狱见称。?

曹***后,曹丕废汉称帝,升王朗为司空,和华歆、钟繇同为三公,被曹丕赞为:?此三公者,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

公元227年,曹睿即位,王朗转任司徒,封兰陵侯。第二年,王朗以近八旬的高龄,病逝于许都。由此可见,王朗之死属于寿终正寝,根本不是被诸葛亮骂死的。

(曹操剧照)

王朗一生虽然远不如诸葛亮、司马懿等人有名气,但他也不乏许多卓有成效的作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恤民情,强调轻徭省刑。

在曹丕时期,身为御史大夫的王朗多次提出,帝王因体恤百姓,减轻百姓的徭役负担,让他们能全心投入农业生产。这样既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也能增加国家的收入。同时还建议官吏?慎法狱?,不能乱杀无辜,更不能草菅人命。

二、提倡节俭,反对奢靡。

魏文帝喜欢***和写诗作赋,朝中官员屡次上书,但均遭到曹丕的处罚,要么被杀,要么招致罢黜官职。在此情况下,王朗依然直言进谏,劝曹丕?务戒慎,垂法教?。曹丕碍于王朗德高望重,虽没有为难他,但也对他的劝告充耳不闻,依旧我行我素。

魏明帝曹睿喜欢大兴土木,广纳后宫,但其治国理政的能力乏善可陈。王朗也多次规劝他?勤耕农、习戎备?,不必广造宫殿,劳民伤财。同样,曹睿还是对王朗的建议置之不理,任性妄为。

三、富才干,通经典。

王朗最初就是因为通晓经典,而被汉灵帝任命为郎中,后来拜太尉杨赐为师后,他的才华又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王朗一生博学多闻,著作颇丰,先后著有《周易传》《春秋传》《孝经传》等文集34卷,是曹魏时期著名的经学家。

陈寿在《三国志》中对王朗多有赞誉,认为他?儒雅,诘让而不害。虽流移穷困, 朝不谋夕, 而收恤亲旧,分多割少,行义甚著。?《魏书》中对他的评价是?朗高才儒雅,而性严整慷慨,多威仪,恭俭节约?。

由此可见,历史上的王朗绝不是诸葛亮口中的?厚颜***之人?,而是一个满腹经纶、洁身自好、?一时之俊伟?的人。

诸葛亮是如何骂死王朗的?

三国演义无数的精彩细节中,有一段及其经典的桥段想必大家都能耳熟能详,那就是王朗和诸葛亮两人在阵前的好一阵对骂。

《三十六计》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又言"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这两句话,大抵是适合用来描述罗贯中所作的"姜伯约归降孔明 武乡侯骂死王朝"一回中,诸葛亮与王朗那场阵前骂战的。

蜀魏对决,王朗主动要求出阵,并放下话来:“来日可严整队伍,大展旌旗。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话,管教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战自退。”

后面我们当然知道,这是历史上著名被打脸的例子。但如果第一次看《三国演义》,看到王朗的一席话,往往会感觉他的话好有道理啊。

王朗说:“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自然之理也。”

历史就是这样的啊。就连帝王家认可的五德学说里,也同意朝代更替是很正常的事。

王朗又说:“曩自桓、灵以来,黄巾倡乱,天下争横。降至初平、建安之岁,董卓造逆,傕、汜继虐;袁术僭号于寿春,袁绍称雄于邺土;刘表占据荆州,吕布虎吞徐郡:盗贼蜂起,奸雄鹰扬,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我太祖武皇帝,扫清***,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非以权势取之,实天命所归也。

这一段排比十分有气势,而且有理有据。当时天下大乱,群雄纷起,曹操在其中的确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曹操晚年才敢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这段话是无可反驳的。

王朗又说:“今我大魏带甲百万,良将千员。谅腐草之萤光,怎及天心之皓月?公可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不失封侯之位。国安民乐,岂不美哉!”

这又是大实话,曹魏实力对比,确实魏强蜀弱,时间一长,如果魏国不大乱,必定是魏胜蜀败。

可见王朗是做了充分准备的,所以他才胸有成竹,敢说:“只用一席话,管教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战自退。”

第一次看到王朗的对话,能想到诸葛亮如何回答吗?

只怕一时语结,说不上话来,这样一来就真的拱手而降,不战自退了。或者退师之后,回到营帐中,才想起一句可以将对方噎死的话,只懊恼自己当时为什么没想起来。

诸葛亮给予了完美的反击。

“吾以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

诸葛亮马上抓住了王朗的命门:他是汉臣。

“吾素知汝所行: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

王朗啊,你身为汉臣,当为汉室效力,怎么可以助纣为虐?帮着曹家夺汉家的江山?

诸葛亮避而不谈曹操对汉室的贡献,没有把苗头对准曹操,而是紧紧抓住王朗汉臣的身份,大加鞭挞:“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老贼速退!可教反臣与吾共决胜负!”

诸葛亮骂死王朗

三国时期,诸葛亮率兵出祁山,曹魏与蜀汉对垒,曹真率领大军来到长安,过渭河之西下寨。曹真与王朗、郭淮共议退兵之策。军师、司徒王朗夸下海口说:“来日可严整队伍,大展旌旗。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话,管教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战自退。”

第二天,两军相迎,王朗纵马而出。孔明于车上拱手,朗在马上欠身答礼。

王朗说:“久闻公之大名,今幸一会。公既知天命、识时务,何故兴无名之兵?”孔明曰:“吾奉诏讨贼,何谓无名?”王朗说:“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自然之理也。曩自桓、灵以来,黄巾倡乱,盗贼蜂起,奸雄鹰扬,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我太祖武皇帝,扫清***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非以权势取之,实天命所归也。世祖文帝,神文圣武,以膺大统,应天合人,法尧禅舜,处中国以临万邦,岂非天心人意乎?今公蕴大才、抱大器,自欲比于管、乐,何乃强欲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耶?岂不闻古人曰:‘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带甲百万,良将千员。谅腐草之萤光,怎及天心之皓月?公可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不失封侯之位。国安民乐,岂不美哉!”

孔明在车上大笑曰:“我以为你这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我有一言,诸军静听:昔日桓、灵之世,汉统陵替,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黄巾之后,董卓、李厥、郭汜等接踵而起,劫持汉帝,残暴生灵。因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苍生涂炭。我素知汝所行: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愿食汝肉!今幸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皇帝继统西川。我今奉嗣君之旨,兴师讨贼。汝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称天数耶!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老贼速退!可教反臣与我共决胜负!”王朗听罢,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

诸葛亮明知王朗心中自有一颗忠贞之心,却被诸葛亮反骂成助纣为虐的谄谀之贼,确实是揭短气人的好方法。加之王朗心胸确实狭窄,不懂辩术,最终中了诸葛亮的计谋。

三国演义"姜伯约归降孔明 武乡侯骂死王朗" 故事梗概

三国时期,曹魏与蜀汉对垒,曹真领大军来到长安,过渭河之西下寨。曹真与王朗、郭淮共议退兵之策。王朗说:“来日可严整队伍,大展旌旗。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话,管教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战自退。” 第二天,两军相迎,列阵势于祁山之前。孔明举目见魏阵前三个麾盖,旗上大书姓名:中央白髯老者,乃军师司徒王朗。王朗对孔明说:“久闻公之大名,今幸一会。公既知天命,识时务,何故兴无名之兵?”孔明曰:“吾奉诏讨贼,何谓无名?”王朗首先说出一大套理论,甚至劝诸葛亮“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不失封侯之位。” 诸葛亮听后在车上大笑曰:“吾以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吾素知汝所行: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世;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愿食汝肉!……汝既为馅谀之人,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称天数耶!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老贼速退!可教反臣与吾共决胜负!” 王朗听罢,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后人有诗赞孔明曰:兵马出西秦,雄才敌万人。轻摇三寸舌,骂死老奸臣。 辱骂也能致人于死? 以上就是诸葛亮骂死王朗的故事。诸葛亮唇枪舌剑,义正辞严,抓住要害,一顿羞辱,竟使王朗命归黄泉。仅仅辱骂一通,就能致人于死地吗? 从医学科学的角度看,这完全是可能的。王朗的死亡在医学上属于猝死,多数学者认为,发病后在6个小时以内突然死亡的为猝死;而心脏病专家则主张在1小时以内的死亡为猝死。不管怎么说,王朗的死亡是猝死。 猝死的原因很多,如缢死、溺水、电击、窒息、脑外伤、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大动脉瘤破裂、休克等。根据王朗的情况,可以推测为以下两种可能:一是急性心肌梗死或严重心律失常所致的心源性休克;二是脑出血。以上可以概括为急性心脑血管疾病。 王朗是“汉朝大老元臣”,后又任魏国司徒,属于“三公”之列,一生***厚禄,饮食自然也是膏粱厚味,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高动物脂肪、高胆固醇饮食,这恰恰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条件。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而是日积月累,久而久之造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饮食结构不发生改变,那么动脉硬化会越来越严重。当时王朗已经76岁,估计冠状动脉硬化和脑动脉硬化的程度决不会轻。这就埋下了猝死的祸根。 言语***使宿疾发作 在严重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若有强烈的精神***,则体内会发生一系列变化。首先是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加,交感神经兴奋亢进。继之使冠状动脉急剧收缩,心跳加速,心肌供血严重不足。同时又使血小板聚集功能亢进,形成血栓,堵塞冠状动脉。这样就会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和心室颤动,造成心源性休克而猝死。 王朗猝死的第二个原因可能是脑出血。脑出血又叫脑溢血,是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据统计,造成脑出血的原因,85%以上是高血压病。高血压病人往往有动脉硬化,在硬化时血管的韧性减退,脆性增加,容易破裂。同时,长期高血压的血管壁,由于受高压力的影响,内膜和肌层逐渐发生退行性变或坏死,有时形成微动脉瘤。这种动脉瘤的壁很薄,如果遇到血压突然升高的情况,便会破裂出血。 由于《三国演义》没有提供更多的资料,只能从书中简单的几句话进行分析。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推测(不是诊断,因为诊断需要许多客观依据),尽管发生猝死的原因很多,但王朗的死因是急性心肌梗死或者脑出血。基本原因是长期的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直接原因是严重的精神***——诸葛亮的一番羞辱。 王朗本来是想游说诸葛亮,幻想不费一兵一卒,使诸葛亮拱手而降,使蜀兵不战而退。但王朗哪里是诸葛亮的对手?诸葛亮对王朗的历史和现状了如指掌,他义正词严,句句都击在要害上,使王朗羞愧有加,无地自容,血压骤然升高,造成脑出血;或者在冠状动脉硬化的基础上,突发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而致猝死。

《三国演义》中的王朗

第九十三回:姜伯约归降孔明,武乡侯骂死王朗:

蜀军攻打天水关,中郎将姜维打败了前来攻城的赵云。诸葛亮亲自来到天水关,也遭姜维夜袭。

这使诸葛亮震惊,他发现姜维作战指挥若定,用兵足智多谋,是个将才,甚为喜爱;而此时五虎上将仅剩赵云一人,且已白发如霜,自己也年将半百,尚未找到继承事业之人,于是他决定用计智收姜维。

诸葛亮知姜维至孝,便派人先去冀城将其母接来,然后命魏延佯攻冀县。姜维为保老母,即向马遵请兵去救冀城。

诸葛亮一面将被俘的夏侯楙放回天水,一面散布流言,称姜维降蜀;又命人***扮姜维,夜攻天水,使夏侯楙和马遵以为姜维果真降蜀。

然后,诸葛亮亲自领兵攻冀县,姜维兵败,逃往天水,城门紧闭,姜维急呼开门,马遵疑其赚城,乱箭射之,姜维走投无路,正欲自刎,此时,诸葛亮带姜母来到身边劝降,姜维终于归降诸葛亮。

诸葛亮收姜维后,姜维献计,助亮连克天水、上邽;诸葛亮后又在渭水之滨骂死王朗,蜀军威名大震。诸葛亮兵出祁山,军临渭水,直逼长安。

相关人物:

1、姜维

姜维(202年~264年3月3日),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天水功曹姜冏之子。

姜维出身天水姜氏。年少丧父,侍奉母亲,崇拜儒家***郑玄。诸葛亮北伐中原时,姜维受到猜忌,不得已投降蜀汉,得到蜀相诸葛亮重用。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开始崭露头角。

延熙十九年(256年),拜大将军,独掌军权,继续北伐事业,大战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互有胜负。为躲避黄皓的迫害,前往沓中屯田避祸。

蜀汉景耀七年(263年),魏国伐蜀,姜维摆脱邓艾等人,退守剑阁,阻挡钟会进军。邓艾阴平偷袭成都,后主刘禅投降。姜维志存光复,***意投降,与钟会反叛,事败被杀。

2、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省沂南县)人,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早年避乱于荆州,隐居陇亩,藏器待时。

建安十二年(207年)十月,刘备三顾茅庐,始出。诸葛亮对他纵谈天下形势,并建议刘备联合孙权,抗拒曹操,以益州为基地,兴复汉室,此后一直佐刘备。

建安十三年即联孙权,在赤壁打败曹操,取得荆州,西取益州,建立蜀汉,拜为丞相。建兴元年(223年)刘备死后,后主刘禅袭位,诸葛亮尽心托孤,被封为武乡侯,主持朝政。

诸葛亮志在北伐,于是东连孙吴,南收孟获,频年出征,与曹魏交战,最后因病卒于五丈原。

王朗,字景兴,东海郯人,曹魏大臣。

他原为汉朝会稽太守。严白虎被孙策打败,他引兵救援,但还是敌不过孙策,严白虎往余杭而走,他逃往海隅。随后,他投靠曹操,辅佐曹氏三代人。曹***后,王朗效力于曹丕。在逼迫汉献帝让位于曹丕的活动中,他大显威风。曹丕夺位后,他被封为司空。曹睿执政时,诸葛亮率兵北伐中原,王朗此时已经76岁高龄,以军师的身份随曹真出战。作战前,他觉得尖以攻心为上,对曹真说:“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话,管教诸葛亮拱手而降。”第二日,他纵马而出,指责诸葛亮应识时务,“以礼来降,不失封侯之位。”诸葛亮反唇相讥,指责他本为汉臣,却“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愿食汝肉!”并一再称王朗为“皓首匹夫,苍髯老贼!”面对咄咄逼人之词,王朗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