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化生的,今生化佛还是担惊受怕

tamoadmin 成语解析 2024-06-19 0
  1. 除了佛教,还有哪个宗教是相信有轮回的?
  2. 学佛的话对改善今生的生活会有帮助么?还是说学佛的人今生只能认命,只能放下今生求来生啊?
  3. 佛家如何解释前世,今生和来生?
  4. 谁知道'三生石'的事?谢谢
  5. 佛家禅语前世今生
  6. 今生诸事都事与违愿,是不是前世造孽太深?请懂佛教的朋友作答
  7. 今生信佛教,死后如果没有摆脱六道轮回的话,来生是否还会重来就有这佛教信仰

慢慢看整个相关知识就不难理解肉身和涅槃。

阿弥陀佛的西极乐世界离我们有十万亿佛国度,拿现代科学的说法以是离地球有十万亿个***系之遥远。当然一个佛国度不只一个***系,一个***系还只是一个小千世界。那里的景象在《阿弥陀经》里有描述,你可以通过看**<阿凡达>来理解阿弥陀经的描述。

阿弥陀佛本身已是法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而在西方极乐世界示现只是应化身,应当是肉身。如同在我们世界释迦牟尼佛的示现,也是肉身。但真身是法身。如果你留意听经,或看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当年在菩提树下,将盘着的一只脚放在地上时,当时在场的听众都看到释迦牟尼佛所在的世界并不是我们这个凡圣同居土----地球,而是非常美丽的景象,当时佛一边在印度菩提树下***,一边还在弥勒菩萨的兜率天***。

佛说化生的,今生化佛还是担惊受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所谓涅槃也是一种示现,是教我们众生学会放下。释迦牟尼佛一生从放下王子江山富贵娇儿,最后示现涅槃放下二十年的人寿就是教人“放下”。

而在极乐世界应化阿弥陀佛以奇妙音宣讲佛法,以威神力加持不使投生到极乐世界众生退转。佛经中讲阿弥陀佛的寿命虽然是无量,但也有涅槃的一天,只是这个时间非常久远,在阿弥陀佛涅槃后极乐世界的下一尊佛是妙音佛等无穷无尽诸佛应化而生。

在我们的世界,释迦牟尼佛示现我们这个世代应化人身是100年寿命,最后放弃了二十年寿命而涅槃。在涅槃后,我们这个世界有正法一千年,象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我们所处的正是末法一万年的第一个五百年。再过一万年后,世人不再信佛法。而下一尊佛的应化示现是在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他就是第五尊佛弥勒佛。释迦牟尼佛是我们世界是第四尊佛,而在两千多年前印度的示现是他第八次示现。

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创始佛,即是那个世界的第一尊佛。西方极乐世界的创立的时间按我们世界的时间来算,是我们世界已经毁灭了十次的时间。

投胎人身很难,而在人身闻得佛法的机会更难,真可是百千万劫难遇到的,不要错过今生。

除了佛教,还有哪个宗教是相信有轮回的?

概括:

三藏四众躲离小西天西行来到七绝山,投宿一老者家中,听闻此山有妖怪常来吞食村民和活物,仅一条西行的山路也满山柿果无人敢***,烂柿堆积,无人能过。正说之时,妖风四起户户皆藏。悟空立在空中与那妖打起对打,八戒上前帮忙,那妖显了大蟒之身逃入山中。

悟空、八戒前后夹击,悟空趁机钻入那怪肚子中将其剖腹。后在众村民的奉食下,八戒变身老猪魈,清净了山中烂路,众人得已西去。

扩展资料:

七绝山是《西游记》中的一个地名, 红蟒精的巢穴。

出自第六十七回拯救驼罗禅性稳 脱离秽污道心清

驼罗庄的西面,有一座七绝山,山上有很多柿子树,每年都能结许多柿子,长年累月,没人去摘,烂的柿子把七绝山变成了一条淤泥河。

从文本的基本性质和艺术总体上判断,《西游记》是一部宗教与神话、迷信与魔幻等要素混合的汉族民间文学文本,是一个经历漫长历史时间的集体创作和最后的个体加工的文本形式。

这部***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书主要描写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百度百科——西游记

学佛的话对改善今生的生活会有帮助么?还是说学佛的人今生只能认命,只能放下今生求来生啊?

道教也是

生前善大于过,下世不失人身

生前过大于善,下世则轮为鬼

佛教有三世因果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意思是:

你前生种了什么因,今生就会受到什么果。今生种了什么因,后世也会得到什么果。

佛家如何解释前世,今生和来生?

当然有用。

通俗的说,佛法追求的是两层目标,低阶目标就是教导大家如何过好这一辈子,简称“财智双赢、人天福报”;高阶目标就是教导大家在过好这一辈子的基础上,做好过下一辈子的准备,简称“解脱生死,超越轮回”。

知道'三生石'的事?谢谢

凡夫就是在六道轮回,但六道不只是六层空间,实际上有很多层空间.比如天道又分欲界天,***天,无***天,所以天道又有很多种.众生在未生之前,处于中阴身阶段时,由其自身第八识起现行的业力***,通过业感,就显现感触到哪一层空间,就生到哪一道.有人道业力***的,就生到人道,有天道业力***就生到天道.所以众生生到哪一道,由自己决定.本身没有业力***的道,就生不到.

但众生无论生到哪一道,都受到其所在一道的世俗力量的左右,比如在人道就受到人王的支配(前世有修,福报大者做人王)。而如果生到地狱的话,就受阎王的支配.不过地狱有很多种,所以有不同的管理者.如果你没有地狱业因的话,阎王见不到也碰不到你.你自己也见不到阎王.必须是同业相感.

而脱离了六道轮回,不再出生就叫做涅磐。但要做到涅磐就必须烦恼,业力习气断尽才可以做到。涅磐又分有余涅磐和无余涅磐。阿罗汉属于有余涅磐,而佛菩萨属于无余涅磐。但大乘菩萨因为度化众生的本愿,虽然菩萨本身已经可以做到于六道中无所障碍和无所执着,但为了度化众生,所以还会不断地应化到六道中,菩萨为了度化众生,应以什么身得度者,就现什么身。所以菩萨的应化身会有很多,遍布六道和不同的世界。菩萨经过漫长的度化众生和修行的过程,最终成佛。依据菩萨自身不同的本愿功德就成就不同的佛。但佛佛道同,都是为了众生。

佛家禅语前世今生

三生石的故事

作者:王锦祥

传说,西天极乐世界的灵河岸边,有一块多年成精的三生石,特别灵验。此石可知世人的前生、今生和来生,众生只有通过它的甄别,才能渡过灵河到达西天。因此,有它的存在,佛祖如来和众菩萨在慈航普渡之余,乐得休闲休闲。

可是,这三生石站立在灵河岸边时间久了,成日里看见西天花花世界里的菩萨、罗汉一个个风光逍遥,心中不禁萌生怨言:看人家多么自在,为何我只有这个餐风露宿的苦命呢?如此这般,天长了竟然心生贪婪,渐渐地疏于防察,最终致使一个宵小之辈混入西天,自己落了个惨遭开膛破肚之苦、承悟空再造之恩。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读者诸君想必急于探个明白。不要着急,但听我细细道来。

且说,一日佛祖逍遥归来,忽然发现自己莲花宝座前的长明海灯光亮晦暗,已呈熄灭之势,不禁大吃一惊。他急忙来到灯前一看:原来是灯中的香油将近了!这可不得了,此事西天从不曾有过。俗话说,人死如灯灭。在西天,灯一灭,佛祖的寿命也就到头了。所以,这事关乎天命!

如来忙睁慧眼,开天庭、展十力遍视西天,但见:升平如常,唯唯多了一个大肚子弥勒佛在众菩萨中参禅。

这弥勒佛近来常到西天朝拜,如来是知道的。而且,他每次到西天都要经过三生石的甄别,想来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因此,如来就此略过没详加辨察。那知,察到后来,西天除了多个弥勒佛之外,并不见任何异常之物。

这下如来可有点迷糊了。细细想来,可能是最近王母娘娘进贡的琼浆玉液喝多了,以致影响了法力。

“既如此,也罢。”如来在辨察没有结果之后,放弃了自己察办。安排下去,急召在下界降妖伏魔的斗天佛孙悟空来到座前,吩咐他代为查办。

孙悟空听了佛祖一番推心置腹地叙述后,拍着胸脯道:“如来放心,这对俺老孙乃小事一桩,要不多久俺老孙定然查个水落石出,让你的海灯重放光明。”

孙悟空在佛祖面前夸下海口,就开始积极地巡查西天各处。可是,他那双火眼金睛楞是睁得溜圆,把西天角角落落查看个遍,也没发现什么问题。一时间,他急得抓耳挠腮,心中不禁自责道:“悟空啊悟空,在如来老儿那里夸下海口,要是查不出来,看你如何交待?”

心情浮躁之余,悟空的灵机忽然一闪:“何不从源头查起,西天如果有什么异常出现,那三生石定然知道一二。”想到这里,他急忙一个筋斗来到三生石旁。

三生石看到大圣来临,慌忙躬身见礼。悟空一见面就厉声喊道:“三生老儿,我问你:知罪吗?”三生石一听惶恐地答道:“小老儿不知罪从何来?还望大圣明示。”

“呔,我问你:如来和众菩萨让你在灵河岸边干什么来着?”三生石小心翼翼地回答道:“大圣明察。小老儿禀承我佛和众菩萨的旨意,在灵河岸边甄别来往西天众生的身份,以免一些不良宵小混入西天极乐世界。为此,我整日里餐风露宿、勤勤恳恳、一丝儿不敢懈怠,落得个如今迎风流泪和关节痛的毛病,个中甘苦、其中三味、只有心知肚明,还望大圣垂怜。至于罪从何来?实是不知。”

悟空听了三生石的表白,暗思自己有点操之过急,于是放低声调道:“老儿,我且问你,最近有什么生人往来西天?”

“大圣,除了召唤使者,就是你从下界来……噢,还有个弥勒佛前不久从下界来,可……可他常来西天,也不是什么生人啊?别的……别的实在不曾有人来往。”

“嗯,我和召唤使者,暂且罢了。你可知道,这布袋和尚不在下界修行,常来西天干什么?”

“回大圣,听他说:是我佛要他来聆听佛法,以便在下界宣乘教义。”“既如此,你可发现什么问题吗?”

“没……没有。”三生石慌忙答道:“大……大圣,小老儿可是勤恳职守、用心甄察的,绝对没有问题。”

三生石为自己的话打过包票,赶忙跟上去谨慎地问道:“大圣,西天究竟发生了什么事,竟然劳动您的大驾不辞辛苦地从下界赶来?”

“嗯……”听了三生石的问话,悟空才想起自己太过急躁,还没有向他说明此行的由来。“噢,是这样,如来老儿座前海灯里的香油被盗,差点熄灭,他要我查查看是谁所为。”

“海灯里的香油?”三生石猛地听说是这么一回事,心中大惊。这不得不便他联想到近一段时间弥勒佛往来西天路过灵河时,都送给他的礼物:香油!“难道是……”一丝儿恐慌顿从心底升起,越来越感浓烈。

“怎么?你……”悟空透过三生石慌乱地眼神,好象察觉到什么,立即逼视道。

“不,不……大圣,不是我,我也不知是谁。”三生石恐惧悟空的威慑,心中对弥勒佛虽然有点怀疑,但不敢表露。否则,自身责任不小,可脱不了干系。故此,爽性推得一无所知。

悟空看三生石的神情,多少明白在心,不禁心中自得道:“看来,这趟没有白来,至少他知道点什么。但是,这老儿推说不知,所以也不能强逼。没有证据,打死他也不会说的。”

嗯,这个么……大圣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于是,安慰三生石道:“老儿,我也没说是你。我是说,想必你知道是谁。既然你说,也不知是谁,那就暂且罢了。***如,我最后要查出跟你有关……哼哼,到时可别怨俺老孙棒下无情。”

“是,是。大圣明察,小老儿确实不知是谁,如有隐瞒,甘愿被打下十八层地狱。”

“哼,也不要你下十八层地狱,只要把你交给阎王老儿放在油锅里炸炸就行了。”

“啊……”听了悟空的言语,三生石顿时吓白了脸。孙悟空看到他受惊吓地表情,忍不住哈哈大笑道:“老儿,不要怕。此事与你无关,怕个鸟来?俺只是和你开个玩笑、开个玩笑。”说着、说着,但听他一声:“告辞”,转瞬间没了踪影。

三生石战战兢兢地送走悟空,心中不住安慰自己:不要怕、不要怕,这猴头又没查到什么。受贿的事,只有我知,弥勒佛知,我不讲他不说,又怕谁来?唉,只是这弥勒佛也太胆大了点,连佛祖座前海灯里的香油都敢偷,真正是无法无天。不过,这布袋和尚又是怎么把油偷出去的,我怎么一点也没察觉出来呢?难怪这笑面佛每次来都带香油孝敬我,原来是他偷的啊!

想着、想着,三生石忽然抬头看见大肚子弥勒佛正从西天过灵河而来,不禁迎头埋怨道:“弥勒啊弥勒,你可是未来的佛啊,你为什么要偷佛祖座前海灯里的香油呢?害得我也跟着担惊受怕,真要被那猴头查出,岂不是也让你连累了吗?”

只见弥勒佛不以为然地哈哈大笑道:“三生兄,如何你就认定我偷了海灯里的香油?每次来往,在你的面前,我可都是赤条条的,你何时看见我把香油带出呢?”

三生石反问道:“虽然我没曾看见,但也能想象到,你一个穷和尚,为什么每次来都有香油送我,你的香油从何而来?”

“噢,这……”弥勒佛好象被他问的哑口无言,一时怔在那里想着答辞。看到弥勒佛的神情,三生石不禁洋洋自得道:“怎么样,答不出来了吧?这次你也太胆大了点,竟然把海灯里的香油快偷尽了,以致招来孙猴子的盘查。说说看,你是怎么偷的,又是如何带出去的?为什么我每次都察觉不出来呢?”

“嘿嘿……”突然从弥勒佛的口中传来孙悟空的冷笑声:“是啊,三生老儿,为何你就查不出来呢?”

三生石闻言大吃一惊,慌忙伏地不住叩首道:“大圣恕罪、大圣恕罪,小老儿不该心生贪婪、疏于防察、知情不报,至于为什么察觉不出,我实在是闹不明白。”

悟空看到他不打自招,顿时心花怒放:“嘿嘿……三生老儿,本来我只是怀疑,你和弥勒佛可能和盗案有关,所以化身一试,没想到、真没想到……嗯?……”说到这里,悟空突然想起什么,急忙问道:“老儿,你且起来。我问你,缘何我化身弥勒,你竟然看不出来,先前我还担心被你识破,如今你的法力到哪里去呢?”

三生石也有点迷惑:“是啊,我的法力到哪里去呢?大圣,可能是你的法力无边,遮蒙了我的双眼,所以才没看出来吧?”

“胡说,绝不可能是我的法力大于你的缘故,而是……”悟空略一思索,似有所悟道:“嗯,看来毛病就出在你这里。眼睛是心的窗口,既然你丧失了洞察力,想必是心出了问题,这就难怪西天被盗了。”

听了悟空的话,三生石慌忙又趴在地上不住哀告道:“大圣饶命、大圣饶命,小老儿罪不该死。我既没和谁窜通,也没有偷盗海灯里的香油,只是不该贪图便宜,疏于防察。至于知情不报,实在是弥勒佛是否偷盗,只是我的猜测,不敢妄说,所以……”

“所以什么……”悟空讲道:“老儿,不必慌张害怕。我只是说,你的心出了问题,并没有要你的命,只不过准备让你受点活罪罢了。怎么处理你,自有如来安排。”说完,只见他道一声:“得罪。”就一把拎起三生石。

但听三生石惨嚎一声,顿时被开了膛破了肚。开了三生石的膛,悟空才彻底明白:“我道这老儿为何丧失了法力,原来是被糊涂油脂蒙了心啊!”

悟空小心仔细地帮三生石把糊涂油脂剥离出来,引灵河这水清洁了腹腔,然后又缝上,静静地待他醒来。

醒来的三生石,忍着巨痛哭拜道:“大圣再造之恩,小老儿永世难忘。”悟空搀起他道:“老儿,起来吧。察察看,你的法力是否恢复?恢复了,你和我一道去找那弥勒佛到如来座前说个明白。”

“好、好,我正想找这弥勒佛算帐,一并到佛祖面前领罪。”

“既如此,法力恢复了吗?”“恢复了,恢复了。”“那好,我们走。”悟空拉扯着三生石渡过灵河来到西天,远远看见那弥勒佛正和一群菩萨道别,不禁急忙丢下三生石,赶上去大喊一声:“笑面和尚,你且慢行。”

弥勒佛看到悟空和三生石一道前来,心中有点紧慌,故意装作没听见,急忙要走。悟空上前一步拦住:“笑面和尚,先别急着走,我还有点事想请你帮忙。”

弥勒佛慌忙答道:“大圣,别开玩笑,我到西天已有很长一段时辰,下界众生还等着我去超渡,你的法力无边,又有什么要我帮忙的。告辞了,告辞……”

悟空不依地继续拦道:“这件事还真缺了你不可。稍安毋躁,且留下吧!”

说话间,三生石赶到跟前,面对弥勒佛定睛一看,不禁怒向胆边生:“好你个耗子精,害得我好苦啊!难怪佛祖座前的香油会没了,原来是你这只硕鼠在作怪。”

弥勒佛一听急忙打断道:“三生兄,何出此言?你我也不是一次、二次的交情,为何你要如此冤枉我?”

三生石气愤地上前拉住他道:“在这我不和你多言。走,我和你到佛祖面前辩说。”

弥勒佛明白事情已败露,急忙撇开三生石的手,慌里慌张夺路而走。谁知,众菩萨已从悟空口中得知佛前海灯里的香油被盗一事,而且和这弥勒佛有关,于是各自施起法力,将其团团围住,使他一时难以脱身。

弥勒佛不甘心被围,努力挣扎着想冲出去,被悟空迎前赶上兜头一棒,顿时打现了原形。其本面正如三生石而言,是一只大大的硕鼠,它的身旁还有一袋装满香油的皮囊。原来,这耗子精每次***扮弥勒佛进入西天,都以皮囊盛水附于肚上,离开时把水倒出,再装上香油而去。开初,它怕佛祖和三生石察觉,不敢多带。那知,时间长了末见败露,遂胆大妄为,此次竟然装满皮囊。

***弥勒佛眼看现了原形,自知难逃,爽性束手就擒,被悟空和菩萨一众带到如来宝座前。如来见之,怒对***弥勒佛言道:“你这硕鼠,来西天多次,盗点香油便罢了,为何如此贪心,致使海灯差点熄灭?罪责实在难恕,打下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超生。”旁侍的力士听言,立即上前拎起耗子精一阵风而去。

如来转而又对三生石道:“你担负往来西天众生考察重任,缘何贪图便宜,竟让糊涂油脂蒙了心?好在悟空神察,否则诸般宵小混入西天极乐世界,那还了得?本来,念你多年餐风露宿、积功不小,拟待升迁,然则今日之事非同小可,罪也难恕……但是,念你协助悟空拿住耗子精,而且已蒙悟空再造,故将你功过相抵,依然还回到灵河岸边行担重任,如再有过错,定严惩不贷!”

三生石跪伏于地,再三拜首道:“我佛慈悲,三生石一定痛改前非,绝不辜负您的意旨,从此担负起责任严加盘查,再也不使一个宵小混入西天作怪,如有过错,就下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超生。”

“嗯,既如此,起来吧。回到你的位置去,小心侍候着那块土地,将来会有很大收获的。”

“是,是。”三生石诺诺而去。悟空看此事已结,走上前对佛祖告辞道:“如来,事情已经水落石出,俺老孙也要走了。”

佛祖慌忙道:“悟空,急什么?你在下界辛苦,还是在西天多待几天吧。这次的事多亏了你。”

悟空不以为然地摆摆手道:“如来,还是罢了。下界还有许多妖魔鬼怪等我超渡,临行我只是希望你能打起精神来,不要过于慈悲逍遥,赶紧整肃整肃,还西天一片净土,免得让世间众生丧失信心,发生精神危机。否则到那时,我想帮你也帮不上喽。”

悟空的一席肺腑之言,说的如来频频点头:“悟空讲的极是,整日里逍遥升平,时间长了难免要出问题。好,依你所言,我们约定一下,你在下界放心降妖伏魔,我在极乐整肃西天,让我们一起为净土呕心沥血。”

悟空一听高兴地道:“好,一言为定。如此,不在叨扰,俺老孙去也……”说完,转身一溜烟追上三生石,和他谈笑风生地结伴而行。

从此,三生石与悟空结下了深厚友谊,他逢人便说悟空再造之恩,见人即道贪婪之苦,十二万份地打起精神,尽心职守,为西天的纯净尽责尽力,最终修得圆满,赢得众生的口碑、心碑。

今生诸事都事与违愿,是不是前世造孽太深?请懂佛教的朋友作答

佛家禅语前世今生

 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佛家禅语关于前世今生送给你们,希望你们喜欢。

 佛家禅语前世今生

 1. 佛说.五百年前结缘来,前生注定非今日。我叩首.若非今日是何日?

 2. 佛说.世间万物皆空,唯其空,方能包容万物。

 3. 佛说.今生种种皆是前生因果。那你我的相遇又是前生怎样的缘分?

 4. 佛说.前世,你是我亲手种下的一株碗莲,别的莲都开了,只有你,直到枯萎,也没能把你清丽的容颜展此刻我眼前。

 5. 佛说.万物于镜中空相,终诸相无相。

 6. 佛说.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性命,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诗写婵娟,词谱秋莲。喜榕树,书香氤然。香梅品尽,两处情牵。谢诗为证,曲为媒,词为缘。隐隐青竹,脉脉红莲。深深院,绮韵盈然。花前携手,秋波相牵。道眼中情,情中语,语中缘。

 7. 佛说.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

 8. 佛说.今生种种皆是前生因果。

 9. 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同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的擦肩。

 10. 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我苦苦哀求佛祖,让咱们再结一段尘缘,相恋相伴走过月月年年。

 11. 佛说.握紧拳头,你的手是空的,伸开手掌,你拥有全世界。

 12. 佛说.万发缘生,皆系缘份!

 13. 佛说.我因无爱而成佛,你贪恋凡尘如何成佛?我忏悔。佛说.忏悔无用。你有未了的前缘,去吧,去续你的姻缘,我等你回来。为此,我在菩提树下求了五百年。

 14. 佛说.万法皆生,皆系缘份,偶然的相遇,暮然的回首,注定彼此的性命,只为眼光交汇的刹那。

 15. 佛说.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取。而不是刻意,不如放开,放下的越多,拥有的就越多。

 16. 佛说.人就是苦今生修来生。

 17. 佛说.凡事都有定数的,不能强求。

 18. 佛说.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着于生灭,心便能安静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悦。人因企求永远的完美,不死而生出了痛苦。

 19. 佛说.每个人所见所遇到的都早有安排,一切都是缘。缘起缘灭,缘聚缘散,一切都是天意。

 20. 佛说.缘起即灭,缘生已空。

 佛家禅语

 2. 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万事万物都逃不出?因果?二字,须知:事事有佛理,处处有因缘。

 3. 人与人之间的很多矛盾都是从傲慢中来的;都觉得自己比别人更高明,比别人更有见识,比别人更正确,于是相互轻视,矛盾也就逐渐生起了。

 4. 人生四季,寒暑交替,静心体味生活的悲与喜,笑看起起落落。

 5. 今日脱下鞋与袜,不知明日穿***。

 6. 客来一句问候,客去一句祝福,不分张王李赵,都是善缘;境生一份喜悦,境灭一份清静,莫辨真妄,无非心造。

 7. 真正聪明的人,只长智慧,不长心眼。

 8. 心若简单,生活就简单;心若复杂,生活就充满痛苦。

 9. 有智慧的人,宁可做心灵的贵族,不愿做物质的贵族。

 10. 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11. 昨日事尚使你烦恼,通什么宿命;梦中鬼尚使你俱怕,开什么天眼。

 12. 能舍才能得,菩萨因能舍尽一切,施予众生,故能得大成就。

 13. 欲打破人与人之间的?柏林围墙?,先得由自己做起,进一步掌握将心比心的人生哲学。

 14. 生而为人,活着,活出风度,风***,风格。这些皆为外表,而气度则是内涵,是质地,是根本。

 15. 真正的绝症是哀莫大于心死。

 16. 甜酸苦辣尝遍,方知清淡滋味最美;万水千山走过,才见本地风光绝佳。

 17. 吃亏是福口中念,有几人真肯吃亏?难得糊涂墙上挂,有哪个甘心糊涂?

 18. 莫随意看轻任何人,须知下下人往往有上上智。

 19. 如果抱怨成习惯,心灵就像上了枷锁,没有一刻解脱。唯有放下抱怨,才能体会到生命的自在与幸福。

 20. 未成佛果,先结善缘

 21.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22. 看重了钱财,你围着钱财转;看淡了钱财,财神围着你转。

 23. 梦想是一个幸福的念想,想着想着就快乐了,它执着地立在那里,是生活的一个界标,代表着活力与向上。

 24. 幸福也许曾经擦身而过,但,春天的美,仍然会为有心的人,重新绽放它的风***。

 25. 真正的成就是战胜自己,而不是打败别人。

 拓展阅读

 前缘

 我在佛前沉睡了千年,直到有一天碰到你,我落下一颗愁闷的泪。

 佛说:我因无爱而成佛,你贪恋凡尘,如何成佛?

 我懊悔。

 佛说:懊悔无用。你有未了的前缘,去吧,往断你的姻缘,我等你回来。

 为此,我在菩提树下求了五百年。

 你说:自你在佛前供与我相遇的那一刻起,我整整失眠了五百年。

 我问:冥冥之中,你是否是我为缘而多少经循环的那个人?

 你说:是的,五百年前的那一天,你无意中经由了有我的路,我始终等你,来名现这场抹肩而过的缘。

 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我苦苦乞求佛祖,让咱们再结一段尘缘,相恋相陪走过月月年年。

 佛说:除非海枯石烂、桑田变桑田。

 于是我求佛祖,来世把我变成一只填海的燕,历尽千辛直到把大海填满,换你我的今生缘

 因此佛部署了今生的相见,让我与你尽这一段未了的前缘。

 缘尽,则曲终人散。因此,如果你碰到我,请必定不好走开,正因我怕来生,再无缘与你相见?

 今生

 我倚着空中楼阁,吐呐着千年的.风。我看见,在心的横切面上,长睡着一朵莲花。

 佛说:你要静静等候,等候花开的时刻,期盼风拂过花萼,以唤醒前世种下的梦。

 我于是忠诚地祷告,愿你,能盛开最温顺的鼓露沧桑的回眸一笑。

 我走过小路,路旁的一朵不著名的家花令我不禁驻脚注视,莫非是由于前生无意扔下的一粒花籽,才有这今生的谈旁相见?

 但花儿只是悄悄的绽开,恍如这就是它性命的全体。我走过大山,那巍峨的山峰令我熟习莫名,难道这就是我前生的旧居,因此才有这今生的魂牵梦萦?但大山依然如千年前般的沉寂,似乎在说世事但是如是,一切皆空,不是风动而是心动!

 我走功大陆,汹涌的洋点令我又是高兴又是亲热,岂非这就是我前生荡辑浮船的野园,因此才有这昔生的故园难舍?

 而陆地却含没了难得的安静的面貌,不讫一丝漩旎,如镜面个别,好像在说过来了的就让它从前吧,何必总让它留在口上呢?

 我最后跋山涉水,从网络里,呈此刻你的眼前,我走近你,你的一言一言、一颦一笑都让我是那样的心动,难道在前生我就已为你心坎深陷,不能自抑,因此才有这今生照旧的心境?

 而你,亦是那样地缄默,我才发明,促摆脱我紧握的手的,哪里有什么回眸,也许是咱们的缘分,修的还太浅、太浅!

 我清楚了,或者今生的相遇已是上天的赏赐,也许咱们前生的缘分已经注定,今生,我只是你性命中的一个客!凭一颗晶莹的泪,将流不完的伤哀,流不尽的心碎,在人间化成飞灰,又有谁信手拈来聊啼,又有谁会在我的故事面留下他的眼泪?

 佛说:五百年前结缘来,前生注定非本日。

 我叩首:若非本日是何日?我决议上山,用整整一天的时光聚精会神的想你,而后下山时候全忘记。

 于是我看释迦牟僧时想你,看十八罗汉时想你,看千手观音时想你,盼望找出让你永遥爱我的宝贝,而不是终极的分开。

 脑海里你最初的蜜意反重复复地证实,你以前给过我这尘世间最暖和的情怀。

 我叹气。

 你问我为何总是叹息?

 哦,别怪我的眷瞻,别怪我的如影随行,别怪我用千百次守看,换你一个寒冷的轻瞥。

 你可否细听到我心的顾虑:今生你我仅有五次相遇,若凑不足五百次回眸,来生,我将如何见你?

 佛说:今生种种皆是前生果果。

 那你我的相逢又是前生怎样的缘分?

;

今生信佛教,死后如果没有摆脱六道轮回的话,来生是否还会重来就有这佛教信仰

这是因为你以往生修福不够,如布施、帮助***等等,相反可能做了很坏事,故而造成今生福报小或没有福报,事与愿违,所以今生要多生布施,多做好事,见到好的事多随喜,这样就会培养以后生的福报了,如果有志气,可发愿求生极乐世界,那个世界可是比地球好多了,没有任何痛苦的事,只有无穷无尽的快乐,要什么有什么,都是自然化生出来的,大地、住、用的等都是七宝所成……,详细见这里

顶生王的故事

《贤愚经》中顶生王的公案:

过去无量不可思议的时劫中,有一位叫瞿萨离的大王,统摄天下八万四千小国,他有两万夫人,两万婇女,一万大臣。有一天瞿萨离王的头顶上,忽然生出一个疱,形状象蚕茧,洁净清彻,也不疼痛,并且渐渐大起来。当长到象瓜瓢那样大时,劈开来一看,只见里面有个童子,相貌非常端正,发色绀青,身色紫金。

国王叫相师占卜吉凶,相师告诉大王:“这孩子身相雄伟,福德很大,以后一定是位统领四方的圣王。”于是就给他取名为顶生王。

顶生长大以后,果然英德卓越,大王赐封他为一个小国的国王。不久大王病危,很多小国的国王都前来看望,但是大王的病还是不见好转,最终病故。

这些小国的国王对顶生说:“大王已经驾崩,请你继承王位。”

顶生说:“***如我真有做大王的福份,就应当由四大天王和帝释天一起来迎接授予,我才登位。”顶生王刚发完誓,四大天王就拿着盛满香汤的宝瓶,从天而降,给顶生王灌顶(按过去的习俗,国王登基时要灌顶。),接着,帝释天也从天宫中下来,把宝冠戴在顶生王的头上,并与四天王共同称赞顶生。小国王们又一次劝请顶生做大王,统治四方。

顶生又说:“***如我真有做国王的福份,国应当顺从于我,不是我顺从于国。”刚发完誓,国中所有的宫殿、园林、浴池都向着顶生王而来,金轮宝、象马宝、玉女宝、摩尼宝、大臣宝、将军宝也都应声而来。顶生王就这样登上转轮王的王位而君临四天下。

有一天,顶生王在国中巡视,见到很多人在耕地,就问旁边的大臣:“这些人在作什么?”

大臣回答:“人要靠粮食才能活命,所以他们在种谷子养活自己。”

顶生王当时就发誓:“如果我真有做国王的福份,国家就应该有自然的百味饮食,让所有人都远离饥饿。”他刚发完誓,国中果然出现自然饮食。

顶生王继续巡视,这一次见到很多人在纺纱织布,就问:“你们在干什么?”

这些人说:“虽然有饮食,但没有衣服遮身,所以还要纺纱织布做衣服。”

顶生王又发誓:“***如我真有做国王福份,国中就应当自然出现妙衣,赐给万民,使他们不再贫乏。”刚发完誓,只见所有的树上都出现各种颜色的妙衣,全国的男女老少都去取自己喜欢的衣服。

顶生王又去巡视,看到很多人在制造、修理乐器,就问:“你们在干什么?”

他们说:“饮食衣服都有了,没有音乐也不行,所以我们在制作乐器。”

顶生王又发誓:“***如我真有做国王的福份,所有好的乐器应当在国中自然显现。”话音刚落,各种乐器都自然显现悬挂在树枝上。人们随自己所好取下来弹奏,音声都很悦耳,听到的人无不喜欢。

由于顶生王福德巨大、恩泽四海,所以感召天降七宝,遍满所有国家。

顶生王问大臣:“你们说说看,这是谁的福德?”

大臣们回答:“既是大王的福德,也是人民的福德。”

顶生王又发誓:“***如是人民的福德,七宝应当普降,***如只是我的福德,就应当全都降落在我的宫殿当中。”这样发完誓,其它地方都停止降七宝,唯独他的宫殿里,降了整整七天七夜的珍宝雨。

顶生王尽情享受一切人间的快乐,不知不觉已经过了八万四千年。有一天,在宫殿前面忽然踊出一个夜叉,高声说:“东方的弗婆提国,富饶快乐,没有哪个国家能比得上,大王你可以到那里去游玩游玩。”

顶生王答应了夜叉的提议,刚生起一个想去看看的念头,金轮宝就从虚空当中飞过来,然后群臣及白象宝、绀马宝等跟在后面,驾上金轮到到弗婆提国。弗婆提国的所有小王赶紧出来接驾。国王在弗婆提国享受五欲生活,一直过了八亿年。这时又听到夜叉来说:“西方的瞿耶尼国也很快乐,大王可以去那里看看。”

顶生王又到瞿耶尼国享受快乐生活,经过了十四亿年。

夜叉又说:“北方的郁单曰国土地丰饶平安,人民兴盛,可以去那里看看。”大王又来到郁单曰国,享受上妙五欲,过了十八亿年。

夜叉又说:“四天王天的快乐是难以估量的,大王可以到那里去游玩。”

顶生王和群臣、四种兵乘虚空飞行,一直飞到四天王天,四天王见到顶生王都很恐惧,立即***天兵,想把他拦住,但是奈何不了他,顶生王很轻松地闯入四天王的领土,自在悠闲地享受了数十亿年。

有一天,顶生王冒出一个,想要到忉利天去的念头,于是他带着部下,腾空而去。当时有五百个仙人住在须弥山的腹部,飞行过程中,顶生王的象马所排泄的大小便有些落到仙人们的身上。他们感到莫名其妙,互相询问:“这是谁的大小便竟然掉到我们身上?”

仙人当中的一位智者说:“我听说顶生王想到三十三天去,这些一定是他的象马所排泄的不净物。”

仙人们听了很恼火,就集体念咒,将顶生王和他的随从定在空中动弹不得。

顶生王知道后就发誓:“***如我真有福份,这些仙人就应当都侍候我。”因为顶生王的福德大,所以一发誓就灵验,五百个仙人不由自主地来到顶生王身边,有的给他扶轮子,有的给他牵马,恭恭敬敬地把他送到三十三天。顶生王远远看到三十三天的快见城,又高又白,有一千二百个城门。天子们因为害怕顶生王,所以不仅关闭所有城门,而且还设了三重铁关。但是顶生王带着兵,毫无迟疑,直接飞到天门,然后吹响贝号,拉弓弹射,顿时一千二百个城门全部自动打开。帝释天王只好出城相见,并将他邀请到天宫***坐。顶生王与帝释天王的相貌几乎相同,最初见时很难分辨,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分清楚。顶生王在帝释天享尽五欲的快乐,一直经历了三十六代天帝释。

从以上顶生王的故事中,可以看出他的福报有多么巨大,他的寿命、受用、威势、眷属、衣食住行等,样样都是超乎寻常,他不仅享尽人生欲乐,而且一直发展到三十三天,以现在的话来讲,可谓是超级成功人士。与他的福报相比,现在的富豪们只是九牛一毛而已。现在要问,他靠什么获得这样大的福报呢?是不是通过顽强拼搏而获取成功的呢?下面就来看一下他的往昔因缘:

佛说:过去不可计量的劫数前,当时有一尊佛叫做弗沙佛,和***们在教化世间。某一天,一个办婚事的婆罗门,准备以手把大豆撒向新娘,这是当时的一种风俗。正在这时,他见到佛陀,心里很欢喜,就把大豆撒向佛作供养,其中四粒落入佛的钵中,有一粒落到佛的顶上。以这个因缘,他感受了无量的福报:四粒大豆入钵的因缘,使他统摄四天下,一粒落在佛顶的因缘,使他在四天王天和忉利天当中享受快乐。

因为顶生王的成功途径,是以福藏根本的佛身为所依,所以虽然付出的只是一毛钱不到的豌豆,但却换来常人作梦也想不到的大富大贵。他并没有像现代人这样辛苦地求取财物,但因为他有福气在无上的大福田中种植福种,所以增上了无量福德。我们想一想,象我们这样满脑子都是邪分别的凡夫人,如果不依止三宝,只凭狂妄自大的我慢,认为自己能如何如何,以这样的我慢来奋斗,充其量又能获得多少呢?所以,我们应当懂得,佛身才是“天众世间福藏依”,应当在佛福田中种福。

供养得福的一家人

佛陀在世时,有一户大富人家,一家六口不仅和乐融融,而且家财万贯,奴婢随从众多,不可胜数。一天,佛陀与阿难到城里托钵,行至这户人家时,全家人都非常欢喜,于是乞请佛陀能接受供养。

富丽堂皇的屋内,铺设了上等的地毯;使用的食器,皆以金银琉璃打造而成,精致细巧,庄严无比。

阿难看到这户人家的果报如此殊胜,感到非常好奇,于是请示佛陀:“他们以何因缘,今世能享有如此的荣华富贵?”

佛陀告诉阿难:“过去世时,这位屋主非常贫穷。有一年,村子发生饥荒,因为粮食短缺,所以百姓只能***撷水边的植物充当粮食。这天,屋主***了一些水草做成羹汤,全家人正要食用时,恰巧有沙门来托钵乞食,屋主的父母说:‘把我们的那一份拿去供养沙门吧!’

儿孙们看到自己的父母没有食物可用,纷纷将自己的羹汤供养父母,而屋主的父母又将所得供养沙门,所以最后这家人当天的食物通通都供养给托钵比丘。而他们并没有因为生活的拮据而感到难过,唯一的遗憾就是没能以上等饮食供养三宝。

因为这样真诚清净的布施,所以他们全家人命终后,得以不断受生人天享福,世世安隐快乐,财富丰饶。也因为这样的关系,他们世世共结眷属,同享福乐。”

全家人聆听了佛陀的开示,一起发心受持五戒。这家人命终之后即生天上,受福无量。

典故摘自:《杂譬喻经.卷二》

省思

《杂宝藏经》云:“若有人能信心清净,以一掬水,施于佛、僧及以父母、困厄病人,以此功德,数千万劫,受福无穷。”公案中的这户人家以至诚供养心,将其所仅有的微薄食物供养三宝,所以能世世共享福乐,共结法缘。佛法讲:“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把握当下的因缘,勤行布施,广积福德,必能为自己开创光明如意的未来。

七宝随身

舍卫国中,有位长者的妻子生了一个儿子。这孩子诞生时,天上降下了金、银、琉璃、水晶、砗磲、珍珠、玛瑙等奇珍异宝,遍满整间屋子。长者见到如此殊胜的瑞相,连忙请占相师来为孩子看相。相师仔细端详后,告诉长者:“您这孩子相貌殊胜,绝非平凡之辈。”长者听了满心欢喜,于是请相师为孩子命名,相师问:“这孩子出生时,有什么瑞相吗?”长者回答:“这孩子出生时,天降七宝,遍满屋子。”相师便说:“这孩子福德广大,可以为他取名为‘勒那提婆’,也就是‘宝天’的意思。”

宝天渐渐长大,不仅聪颖灵敏、博学多闻,对于威德具足举世无双的佛陀,亦是打从心底崇敬,渴望承其教化。一天,宝天辞别了双亲,来到只园精舍,以至诚恭敬之心顶礼佛陀,恳求出家。佛陀慈悲地对他说:“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服着身。”宝天马上示现比丘相,并且在聆听佛陀微妙法音的同时,证得阿罗汉果。

阿难尊者见到宝天比丘如此殊胜的果报,亦感欢喜,于是请示佛陀:“世尊,宝天比丘过去生修何福德,今世不仅出生时七宝随身,衣食无缺,亦能在听法当下,开悟证果?”世尊告诉阿难及在场大众:“无量阿僧只劫前,毗婆尸佛住世,度脱无量众生。一天,众比丘出外行脚,来到一个村落。居民见到威仪庠序、进止有节的僧众非常欢喜,纷纷供养饮食珍宝。有位穷人虽然也很欢喜,但因家中贫困,除了一把看起来很像珍珠的白石,根本没有东西可以布施。于是他以无比恭敬之心,将自己最珍贵的白石供养僧众,并且发大誓愿,希望将来也能出家修行,成道证果。”

佛陀告诉阿难:“当时以白石供养僧众的贫人,就是现在的宝天比丘。由于过去生本着至诚恭敬心,以石为珠供养僧众,过后九十一劫,世世财宝充盈,衣食具足,无有乏少。今生有因缘随我出家,并且在听闻法音的同时,证得道果。”

与会大众听完宝天比丘的得道因缘,个个生起无上信心。有人证得初果乃至四果,更有人速证菩萨不退转位,对于佛陀所说教法顶戴奉行,信受不渝。

典故摘自:《贤愚经.卷二》

省思

佛法在恭敬中求,在无私无我中成就。宝天比丘之所以生生世世七宝随身,乃是缘于对三宝坚定至诚的恭敬心。这一份最珍、最贵、最恭敬的供养心,如珠之圆,似玉之润,所以感召生生世世珠玉相随。其得道证果亦然,因一念赤诚,对法百分之百信受,所以能够一闻法音,与法相应,即刻得道证果。

善光公主的故事

波斯匿王是个贤明的国王,心地仁慈,爱护百姓,同时也是佛陀忠实的在家***。不仅笃信佛教、恭敬三宝、广修布施供养,还经常亲近佛陀,听经闻法,是当时佛教的大***。

波斯匿王有个可爱的女儿,名叫善光。善光不仅长得十分庄严,身上还自然散发出柔和的光明,而且聪明柔顺、智慧过人,因此皇宫上下没有不喜欢她的,而波斯匿王夫妇更是对善光疼爱有加,将她视为掌上明珠

有一天,波斯匿王处理完国事,正与善光公主话家常。他看着美丽的善光,心想:“善光生为我的女儿,拥有最优渥的环境,王后和我又对她这么疼爱,哪里是一般人比得上的?”,于是,波斯匿王不由得说道:“善光啊!你今天这么大的福报,能得到大家的敬爱,全是因为我是你父王的缘故。”波斯匿王心想善光公主一定会很感恩他,想不到善光却回答:“不是这样的!父王。这全是因为我的业力所感招而来,并不是因为您的缘故。”

善光向来很少反对父亲的说法,现在竟说她的福报是自己修来的,与波斯匿王无关,让波斯匿王有些不高兴。于是,波斯匿王又镇重地告诉她:“善光啊!你今天这么大的福报,能得到大家的敬爱,全都是因为我是你父王的缘故。”结果善光还是回答:“不是这样的!父王。这全是因为我的业力所感招,并不是因为您的缘故。”

波斯匿王听到善光仍然坚持己见,毫无感恩之心,实在有点生气,不知向来乖巧的女儿到底怎么了?于是抑住快要爆发的脾气,告诉她第三次:“善光啊!你今天这么大的福报,能得到大家的敬爱,全是因为我是你父王的缘故。”想不到,善光的回答仍旧没有改变。

这下子,波斯匿王真的生气了,告诉善光:“今天我倒要看看你自己是有业力还是没业力!”于是命令左右侍从:“到城中找一个最***贫穷的年轻乞丐,带回王宫见我。”过没多久,侍从便在城中找到了一个又脏又臭的穷乞丐,向国王覆命。波斯匿王便将善光公主许配给这个穷乞丐,并说道:“如果是你有业力与我无关的话,从今以后,便可证明。”善光还是不卑不亢地回答:“是女儿有业力。”说完,两人便离开了王宫。

乞丐青年不知哪来天大的福报,娶到美丽贤慧的公主为妻,心中十分欢喜却又有些茫然,全然没想到生活的问题,但善光公主却一点也不担心。善光先问他:“你的父母是否还健在?”乞丐青年回答:“我的父亲曾是舍卫城第一长者,可惜父母及亲人早都已经往生了,所以我才会失去依靠,流浪街头当乞丐。”善光又问:“那你还知道老家的位置在哪里吗?”他说:“知道是知道,但是那里的房屋年久失修,早已倒塌,只剩下空地了。”善光告诉他:“我想去看看,请你带路好不好?”于是乞丐便带着善光回到了旧宅。

善光沿着宅第走了一圈,所到之处,地面竟神奇地开始下陷,地下埋藏的宝藏自然浮现出来。乞丐青年从不知道原来父母亲埋了这么多宝藏在地下,惊讶地说不出话来。于是两人便用这些珍宝来盖房子,不到一个月,房子便盖好了,屋里的奴婢佣人更是多得数不清。

话说波斯匿王把善光嫁给了穷乞丐以后,气也渐渐消了,有一天突然想到善光现在不知道过得怎么样了?于是便问属下善光的情况。属下回答:“她现在住的地方和财富,与王宫不相上下。”波斯匿王感叹地说:“佛曾经说过:『自作善恶,自受其报』果真一点也不错。”

当天,善光公主也请丈夫到皇宫邀请父王至家中。波斯匿王一到善光的新家,发现屋子里的陈设装璜,竟比皇宫还要气派庄严,是他从来没见过的,十分赞叹。善光知道自己说过的话的确是真的,于是告诉父王:“因为过去修行善业的关系,今生才有这样殊胜的果报。”

波斯匿王离开了女儿的家,便到精舍请问佛陀,“善光过去是修了什么福报,使得她今生得生王家,而且身有光明呢?”佛陀告诉波斯匿王:“过去九十一劫,有佛出世,名叫毗婆尸佛。毗婆尸佛入涅灭后,当时的国王盘头王造了一座七宝塔供养佛舍利,而国王的***则供养一顶珍贵的天冠,放在毗婆尸佛的造像上。另将天冠中的如意宝珠,镶在佛龛上方的枨门中央。如意珠光明熠熠,普照十方,夫人见此胜相而发愿言:“愿我将来身有紫磨金光,尊荣豪贵,不堕三恶八难之处。”“当时这位***即是善光。

后来,善光在迦叶佛出世的时候,又准备了种种天厨妙味、上好饮食,欲供养迦叶佛及四大声闻***。她的丈夫看见了,便想要阻止她。但善光劝丈夫说:‘请你不要阻止我,让我有这个机会供养迦叶佛,使如来受此供养、身心安乐。’丈夫听到善光这样说,便不再阻挠。当时的丈夫亦即今日善光的丈夫,由于前世阻止他人供养三宝,因此今生遭遇贫穷的果报。又由于他后来不再阻止善光供养,所以今生必需要借由善光的福力因缘,才能得到大富贵,***使没有了善光,他又会回复贫贱的生活。善恶业报,因果历然,丝毫不爽。”

波斯匿王听完了佛的开示,豁然开朗,对因缘果报之理有了更深一层的体悟,于是向佛顶礼后,便欢喜地离开。

省思

过去因,现在果;现在因,未来果,佛法是最积极的人生观。

现在的幸福是过去自己的努力所得,但是如果只想享受现在的果报,却不知积极行善开创,再大的富贵也会消失。善光公主知道因果业报的道理,所以累生累世以来不断积极行善,生生世世都是光明富贵。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现在恶业现前,也是过去自种的因,不要怨天尤人,只要心地保持光明,积极行善,恶业过去,一样能有光明的未来。

商贾造屋供佛

舍卫国有一位商人,因远行至外地做生意时发生意外,最后客死异乡,留下了年迈的母亲,独力抚养他的儿子。

儿子长大以后,也想象父亲一样到外地游历、做生意,看看外面的世界。祖母知道了以后,告诉他:“你的父亲就是因为到外地做生意时,发生意外,才留下我们祖孙俩相依为命,我不忍心相同的事情再次发生,造成遗憾,所以你可否在城里的市集做生意就好了?”于是,孙儿听从祖母的话,到城里寻觅合适的地点,建造新店铺,买卖营生。

年轻的商人来到城里后,发现这里的居民,个个都会虔诚供养佛陀,心中大为欣羡,思惟着:“我新造的房舍已经完工,也应当学习城里的人,以恭敬心供养佛陀。”于是,商人来到佛陀的住处,至诚顶礼世尊,恭敬启请:“尊贵的佛陀,我以新建的房舍供养您,从今以后,请佛陀入城时,可至我新建的房舍内洗手、洗钵或者休息。”商人以至诚心供养佛陀,佛陀亦慈悲地接受供养。

后来,商人往生后,超生善道,成为天人。天人为了聆听佛法,亦来到世尊面前,恭敬乞请佛陀为其开示,当下便证得须陀洹果。

比丘们知道后,请佛陀开示:“这位天人过去生是什么因缘,感得超生天界?”佛陀说:“这位天人过去生是一名商人,他把新建的店铺房舍,至诚供养佛陀,所以今生得以超生天界。身为天人后,又因求法心切,得以聆听佛法大意,所以以此善根,当下证得须陀洹的果报。”

典故摘自:《杂宝藏经˙卷五》

省思

所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每个人都是***裸地来到这世间,亦将两手空空的离开。但因凡夫之心悭吝贪着,无法看清生命的真相,所以总是执迷于名利财色的追求,成为物质的奴隶。因此,当我们在欣羡他人的富贵长寿、怨怼自己的不顺遂时,更要提念:“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唯有把握当下每个布施的因缘,广修福德,才能为自己开创光明的未来。

供佛的不思议果报

佛陀时代,有修习外道法门的五位兄弟,生活贫苦,因此想学习外道的生天之道,希望可以远离饥寒交迫之苦。

有一天,老大“耶奢”召集弟弟们商量:“我们五位兄弟年纪都不小了,如此潦倒地过日子,总不是办法!不如专心修苦行,早日得到禅定,就能够生到天上去享天福。”老二“无垢”、老三“憍梵波提”及老四“苏驮夷”,听到老大这么说,立刻欣然同意。只有老幺“弗那”迟疑了一会,心想:“跟着兄长们修苦行也有许多年了,仍无法解答自己对生命的疑惑,不如留在山下,或许能找到生命的真义。”于是他说:“兄长们,我想先留在山下,如果你们有任何需要,我也好护持你们。”

兄长们也不勉强弟弟,隔天一早就出发上山了。弗那则照常耕种着家中唯一的一亩贫瘠田地。晨风徐徐中,突然,远远地走来一群托钵僧侣,仿佛破晓晨曦中一道曙光,尤其是为首的僧众,散发着无比的祥光瑞气,庄严相好的仪表,令他久久不舍移开目光。

原来这位正是久闻已福慧圆满的佛陀,来到此地托钵!弗那喜不自胜地飞奔回家,把最好的白饭满钵地虔诚供养世尊。之后,弗那继续他一天的耕种,直到太阳下山。

隔天当弗那踏出家门,准备下田时,赫然发现,田里原本干枯的稻禾,竟然变成一株株金**的稻禾,散发出一片柔和金黄的光芒!而且长得又高又壮,长达数尺,结实累累。

一阵欢呼跳跃后,他立刻小心翼翼地割了一些黄金稻禾,冲到最热闹的市集去,让大家瞧瞧这么不思议的稻子。当然,这些稻子很快就被大家抢购一空。于是弗那又回去割了许多到市集卖,更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这些稻子割下来之后,竟然很快又生长出来。于是,这小小的一亩田,竟然怎么也***收不尽。

消息传出以后,甚至连国王都带着大臣们亲自下田来***割这神奇的黄金稻子,所有城里的人们也都好奇地来***割弗那的稻子,同样地都***割不尽。当然,弗那很快地便成为全国最富有的人。数月后,到深山修苦行的兄长们,想到弟弟一人在山下过着贫苦的生活,便一起下山来看这可怜的弟弟。发现弟弟在短短数月中,竟然成为福可逾国的大富人家,惊讶地久久说不出话来。弗那请他们坐下后,便欢喜地说起供养佛陀一钵饭的事。

耶奢等听完后,欢喜踊跃地向弟弟说:“原来供养佛陀有这么殊胜的福报,那么,请弟弟也帮我们做一些欢喜团,让我们四人各拿一欢喜团去供养佛陀。我们不求听闻佛法,或是得到解脱,只求早日生天享福罢了!”

弗那很快地就准备好精致的欢喜团,让四位兄长带到佛陀所驻锡的精舍。见到慈悲的佛陀,老大恭敬地将欢喜团,放入佛陀的钵中,佛陀向他开示:“诸行无常。”接着老二也把欢喜团放到佛陀的石钵中,佛陀告诉他:“是生灭法。”老三恭敬供养时,则听到:“生灭灭已。”最后老四将欢喜团供养后,听到佛陀说:“寂灭为乐!”

虽然他们一时并没有悟到佛陀所说的道理,但是布施之后,都感到满心的清净法喜。当他们回到家里,便兴奋地讨论起每个人所听到的法语,这才发现,原来四句话连起来便是:“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的偈子。

带着恭敬供养后的清净心,他们***下来,各自思惟着偈语的道理,很快地就证到阿那含果。感恩之余,他们才体悟到外道求生天,享天福,仍是生灭的快乐,天福享完,仍要堕落受苦。于是,他们一起来到佛所,请求剃度出家,继续用功修行,不久就都证到阿罗汉果,永出三界生死轮回之苦,进入圣道。

典故摘自:《杂宝华经.卷四——弗那施佛钵食获现报缘》

省思

《四十二章经》中,佛说:“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作无修无证之者。”何谓“无念无作无修无证之者”?即是无所染着的清净心,因此,一无所求的虔诚供养,方为最无上的供养功德。

诸佛菩萨倒驾慈航,入此堪忍之娑婆世界,乃至为上求下化自降其身而行乞的清净僧宝,皆为作众生福田,令众生植福培福,舍除悭贪、增长智慧,唯愿众生皆能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究竟圆满了脱生死之大事,故供养三宝得福甚大。若又能以一念至诚恭敬、无所求之心供养,则所得功德,更非人天生灭福报可以比拟。

不一定,这取决你来世投生在什么地方,以及你今生所修行的成果如何。如果是须陀洹圣者,那么在未来最多七世都能精进修行;如果没有进入圣道或者获得圣果,或者投生到恶道或者再度为人,无法保证还能信佛。所以不应期待来世,而在当下。

根据南传佛教故事,很多故事都说明了这个观点。如柯玛(佛陀的上首女***,以在家人***得阿罗汉果之后才出家的圣者)在毗婆尸如来时曾是比丘尼法师,很显然她是佛***。而在释迦如来之前的三佛中,她都是在家女***,很显然也是佛***。而她却依然在轮回流转,直到释迦佛出世,才证得涅磐。

另外有三个比丘,曾经在一名女施主家行乞,并为该女施主说法。但这三位比丘沉迷于女施主的美色,命终之后转生为天女,成为乾闼婆,在三十三天为帝释奏乐。而这个女施主在命终之后转生为帝释,他以神通力看见眼前这三名乾闼婆前世曾经为自己说法,就出于好意地提醒她们这一点。乾闼婆在忆起前世之后,其中两名非常羞愧,于是精进修行,很快命终并投生到梵天;另一名却不觉得羞愧,继续以乾闼婆身份奏乐。

大乘佛教也有相关的记载。狮子觉菩萨(世亲和无着的同修)在命终投生到兜率陀天之后,依然被五欲所迷,忘记了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