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七八糟是不是成语的意思,乱七八糟是不是成语

tamoadmin 成语教学 2024-06-18 0
  1. 乱七八糟,中七乱指的是那七乱,八糟指的又是什么?
  2. 乱七八糟是什么意思
  3. 为什么有“乱七八糟”,这个成语的说法,而不说是“乱八九糟”呢?
  4. 成语 乱七八糟 是怎么来的啊?
  5. 成语“乱七八糟”出自汉朝,有什么历史典故?
  6. 乱七八糟的意思解释

“乱七八糟”常用来比喻毫无秩序、条理,混乱一堆,乱糟糟。但是为什么是“乱七八糟”而不说“乱五六糟”呢?其实,成语“乱七八糟”来源于历史上两个很重要的典故。

“乱七”,指的是发生在西汉时期的“七国之乱”。西汉初,刘邦在铲除异姓诸侯王的同时,又分封了一批刘姓子弟为王,想依靠刘氏宗族的力量,作为皇权的羽翼。但是,随着诸侯王的势力不断扩大,其弊病和隐患也渐渐地显露出来了。经过几朝的演变,到景帝时诸王势力越来越大,其中齐、楚、吴三封国几乎占天下之半,严重地威胁着汉王朝的中央***。大臣晁错建议景帝进行“削藩”,以减少诸王的封土,从而巩固中央***。景帝***纳了晁错的建议,下令在众同姓王中推行“削藩”的政策,这激起了诸王的强烈反对。景帝三年(前154年)正月,吴、楚等七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联合起来发动武装叛乱:史称“七国之乱”。叛军挥师进兵长安之初,景帝有些慌张,听信谗言,诛杀晁错,但诸王的军队还是不退,继续挺进。景帝悔恨之余,决定以武力平叛,于是派遣太尉周亚夫率兵征讨。周亚夫以坚壁固守的战术,多次挫败吴楚联军的进攻。吴楚联军的士卒饿死、投降、失散的不计其数,最后节节败退。三月,吴王刘濞率残部数千人退守丹徒冲江苏镇江,被东越人所杀。其他诸王也相继战败,有的***,有的被杀。至此,历经三个月的“七国之乱”遂被平定。这就是历史上的“周亚夫平七乱”。“乱七”一词,即来源于此。

“八糟”,指的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朝皇室内宫争权夺利的“八王之乱”。西晋初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后,担心其他大夫会夺去他的***,于是他把皇室子弟分别封为诸侯王,并规定享有许多特权。司马炎死后,继位的惠帝司马衷愚钝不堪,不会治理朝政,大权落入他的外祖父杨骏的手里。这使得司马炎的妻子贾后极为不满,她便暗中用计,杀掉了杨骏及其同党。之后,贾后请了汝南王司马亮来辅政。司马亮上台后,也是独断专行。因此,贾后密诏司马玮将司马亮杀死,又由司马玮出来辅政。可是,司马玮对贾后也不是言听计从,贾后便又设计杀死了司马玮。后来,为独霸朝野,贾后又将皇太子司马通废为庶人后毒死。当时负责戍守中央王朝的赵王司马伦趁机发动兵变,打出了为太子司马通报仇的旗号。永康元年(300年),赵王司马伦发兵进攻洛阳,斩杀贾后及其同党,一场持续十六年之久的皇族夺权混战就此开始。先是司马伦的所为引起了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涧王司马颙等人的强烈反对。他们联合起来杀死了司马伦,帮助惠帝恢复了帝位。后来,司马颙联合司马颖把司马冏杀掉了。东海王司马越得知,十分恼怒,发兵进攻,一举把司马颖、司马颙都杀了,并毒死了惠帝,另立新帝,由他掌握朝中大权。因为先后参与这场乱事的共有八个同姓王: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河涧王司颙、成都王司马颖、长沙王司马乂和东海王司马越。因此,这场混战史称“八王之乱”。这次皇室内宫争权夺利的血腥斗争,远比“七国之乱”时间更长,人民所遭受的灾难也更加深重,同时也严重地削弱了西晋***的统治力量。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八王之乱”被形象地称为“八糟”。

乱七八糟是不是成语的意思,乱七八糟是不是成语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此后,人们将“七国之乱”和“八王之乱”这两个历史***连到了一起,得到了“乱七八糟”这一成语。

乱七八糟,中七乱指的是那七乱,八糟指的又是什么?

1. 形容乱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形容乱的四字成语有: 乱七八糟 luàn qī bā zāo:形容毫无秩序及条理,乱糟糟的样子。

bai例句:你看屋子里的图书字画布du置的干净整洁,不像之前那样乱七八糟的了。 2.杂乱无章zá luàn wú zhāng:形容乱七八糟的,毫无条理的。

例句:做事最怕杂乱无章,说话最忌颠三倒四。 3.兵荒马乱bīzhing huāng mǎ luàn: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例句: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他一个人带五个孩子,整天提心吊胆的dao过日子。 4.一片狼藉yī piàn láng jiè:形容声名极坏。

例句:哭笑不得的我看着这一片狼籍的餐厅和厨回房无言的 *** 着。 5.心急如焚xīn jí rú fén: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

形容非常着急。 例句:小红心急如焚,好不容易答才在一尊弥勒佛背后找到儿子。

2. 乱字的四字成语

1) 辙乱旗靡:辙:车辙;靡:倒下。车辙错乱,旗子倒下。形容军队溃败逃窜。

2) 拨乱济危:平定乱世,救济危难。

3) 目乱精迷:眼花缭乱,神情迷惑。形容所见情景复杂纷繁或怪异多变,令人惊异。

4) 取乱存亡:古代国家的一种自视正义的对外策略。指夺取政治荒乱的国家,保全将亡的国家。

5) 取乱侮亡:古代国家的一种自视正义的对外策略。指夺取政治荒乱的国家,侵侮将亡的国家。

6) 始乱终弃:乱: *** ,玩弄。先乱搞,后遗弃。指玩弄女性的恶劣行径。

7) 徒乱人意:意:心情。只会扰乱人的心情,起不到别的作用。

8) 淆乱视听:视听:看和听。混淆是非,以扰乱人们的视听。

9) 心乱如麻:心里乱得象一团乱麻。形容心里非常烦乱。

10) 一乱涂地:形容乱到不可收拾。

11) 杂乱无序:又多又乱,没有条理。

12) 拨乱为治:犹拨乱反治。指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13) 定乱扶衰:定:平定;扶:帮助,扶持。平定祸乱,扶持衰弱。

14) 纷乱如麻:麻:麻团。交错杂乱像一团乱麻。

15) 祸乱滔天:形容灾祸、战乱极其严重,天下动荡不安。

16) 匡乱反正: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17) 天华乱坠: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同“天花乱坠”。

18) 违法乱纪:违犯法令,破坏纲纪。

19) 以文乱法:文:指儒家的经典。引用儒家的经典,非议国家法令。

20) 以紫乱朱:比喻将奸佞小人当作廉洁公正的君子。

21) 贼子乱臣:指心怀异志、为奸作恶的人。

22) 胡行乱为:犹胡作非为。不顾法纪或舆论,毫无顾忌地做坏事。

23) 胡言乱道:犹胡言乱语。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3. 有关乱的四字词语

有关乱的四字词语 :

活蹦乱跳、

心烦意乱、

眼花缭乱、

拨乱反正、

手忙脚乱、

杂乱无章、

兵荒马乱、

碎琼乱玉、

违法乱纪、

淆乱视听、

天下大乱、

始乱终弃、

乱葬岗子、

乱七八糟、

神经错乱、

心乱如麻、

坐怀不乱、

天花乱坠、

以***乱真、

胡思乱想、

4. 光什么乱的四字成语

光彩夺目 夺目:耀眼。

形容鲜艳耀眼。也用来形容某些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的极高成就。

光风霁月 光风:雨后初晴时的风;霁:雨雪停止。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

也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 光复旧物 光复:恢复;旧物:旧有的东西

指收复曾被敌人侵占的祖国山河。 光怪陆离 光怪:光彩奇异;陆离:开卷参差。

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 光辉灿烂 多比喻前程的远大或事业的伟大。

光可鉴人 光:光亮;鉴:照。闪闪的光亮可以照见人影。

形容头发乌黑,肌肤润泽艳丽或器物光滑明亮。 光芒万丈 形容光辉灿烂,照耀到远

光明磊落 磊落:心地光明坦白。胸怀坦白,正大光明。

光明正大 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光前绝后 比喻事情做得干净利落,不留痕迹。

光前裕后 光前:光大前业;裕后:遗惠后代。为祖先增光,为后代造福。

形容人功业伟大。 光天化日 光天:最大的天,大白天;化日:生长万物的太阳。

原形容太平盛世。后比喻大家看得非常清楚的场合。

光焰万丈 光焰:光辉。灿烂的光辉射向远方。

原形容诗文美妙,留传后世。现多形容新生事物前程远大。

光阴荏苒 荏苒: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指时间渐渐地过去了。

光阴似箭 光阴:时间。时间如箭,迅速流逝。

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光宗耀祖 宗:宗族;祖:祖先。

子孙做了官出了名,使祖先和家族都荣耀。 光华夺目 犹光彩夺目。

形容鲜艳耀眼。 光前启后 犹光前裕后。

形容人功业伟大。

乱七八糟是什么意思

“乱七”,指的是发生在西汉时期的“七国之乱”。

“八糟”,指的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朝皇室内宫争权夺利的“八王之乱”。

成语: 乱七八糟

拼音: luàn qī bā zāo

解释: 形容无秩序,无条理,乱得不成样子。

用法:联合式;作定语、补语;含贬义。

示例:

1、非常驳杂,脑子给古今各种马队践踏了一通之后,弄得乱七八糟。

2、琴弹得乱七八糟,可是她的嗓子怪清亮的。

近义词:杂乱无章、乌七八糟

反义词:井然有序、井井有条、有条有理、整整齐齐

为什么有“乱七八糟”,这个成语的说法,而不说是“乱八九糟”呢?

乱七八糟,汉语成语,拼音是luàn qī bā zāo,那么网友们知道乱七八糟是什么意思吗?感兴趣的网友们,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 乱七八糟形容毫无秩序及条理,乱糟糟的样子。

2、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定语、补语;含贬义。

3、 成语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五回:“你看屋里的图书字画,家伙器皿,布置得清雅整洁,不象公坊以前乱七八糟的样子了,这是霞郎的成绩。”

以上就是对于乱七八糟是什么意思的相关内容。

成语 乱七八糟 是怎么来的啊?

成语“乱七八糟”来源于历史上两个很重要的典故。“乱七”,指的是发生在西汉时期的“ 七国之乱 ”。西汉初,刘邦在铲除异姓诸侯王的同时,又分封了一批刘姓子弟为王,想依靠刘氏宗族的力量,作为皇权的羽翼。但是,随着诸侯王的势力不断扩大,其弊病和隐患也渐渐地显露出来了。经过几朝的演变,到景帝时诸王势力越来越大,其中齐、楚、吴三封国几乎占天下之半,严重地威胁着汉王朝的中央***。大臣晁错建议景帝进行“削藩”,以减少诸王的封土,从而巩固中央***。景帝***纳了晁错的建议,下令在众同姓王中推行“削藩”的政策,激起诸王强烈反对。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正月,吴、楚等七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发动武装叛乱,史称“七国之乱”。景帝有些慌张,听信馋言,诛杀晁错,但诸王的军队还是不退,继续挺进。景帝悔恨之余,决定以武力平叛,于是派遣太尉周亚夫率兵征讨。周亚夫以坚壁固守的战术,多次挫败吴楚联军的进攻。吴楚联军的士卒饿死、投降、失散得很多,只得败退。三月,吴王刘濞残部数千人退守丹徒冲江苏镇江),被东越人所杀。其他诸王也战败***、被杀。这时候,历经三个月的七国之乱遂被平定。到了文帝时期,已崭露头角的晁错敏锐地看到诸侯王势力的扩大,必然对汉朝中央***带来严重的威胁,便向景帝刘启提出“削藩”的建议,即“削其枝郡”,归中央直接统辖。景帝***纳了这个建议,并着手逐步削减王国的封地。这就是历史上的“周亚夫平七乱”。“乱七”一词,即产生于此。 “八糟”,指的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朝皇室内宫争权夺利的“ 八王之乱 ”。西晋初年, 司马炎 建立晋朝后,担心其他大夫会夺去他的***,把皇室子弟分别封为诸侯王,并规定享受许多特权。司马炎死后,继位的惠帝司马衷为人庸愚弱智,实际朝政大权落入他外祖父杨骏的手里。这引起司马炎的妻子贾后的不满,她便暗中用计,杀掉了杨骏及其同党。之后,贾后请了汝南王司马亮来辅政。司马亮上台后,也是独断专行。因此,贾后密诏司马玮将司马亮杀死,由司马玮出来辅政。可是,司马玮也不是对贾后言听计从,贾后便又设计杀死了司马玮。后来,为独霸朝野,贾后又将皇太子司马遹废为庶人后毒死。赵王伦趁机发动兵变,打出了为太子司马遹报仇的旗号。永康元年(公元300年),赵王伦发兵进攻洛阳,斩杀贾后及其亲党,一场持续16年之久的皇族夺权混战就此开始。因为先后参与这场乱事的共有八个同姓王: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冏、河间王颙、成都王颖、长沙王乂和东海王越。因此,这场混战史称“八王之乱”。这次皇室内宫争权夺利的血腥斗争,远比“七国之乱”时间更长,人民所遭受的灾难也更加深重。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八王之乱”被形象地称为“八糟”。 此后,人们将“七国之乱”和“八王之乱”这两个历史***连到了一块构成了一句成语。 2,黄帝内经: 女子七年一周期,丈夫八年一周期,天人合一俗称七七八八,***如不按天地阴阳四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交替生活,生命就会紊乱,就叫“乱七八糟”

成语“乱七八糟”出自汉朝,有什么历史典故?

乱七八糟 ( luàn qī bā zāo )

解 释 形容毫无秩序及条理,乱遭遭的样子。

出 处 清·曾朴《孽海花》第五回:“你看屋里的图书字画,家伙器皿,布置得清雅整洁,不像公坊以前乱七八糟的样子了。”

用 法 联合式;作定语、补语;含贬义

示 例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人生识字糊涂始》:“非常驳杂,脑子给古今各种马队践踏了一通之后,弄得~。”

近义词 杂乱无章、乌七八糟

乱七八糟的意思解释

乱七八糟这个成语有两个典故,一个是西汉时期的七国之乱,一个是晋朝的八王之乱。都是王朝分裂最终衰败的典故。这两个典故都是中国古代诸侯国的争斗故事,这个成语引申出了没有秩序、乱糟糟的情况。这也是古代国家分裂时期的写照。乱七八糟这个词用得几率很高,也是现代人常用的成语之一。

乱七八糟从汉朝到现在,流传久远,却依旧是中国人的口头禅之一。不管是形容一个空间还是形容这件事情。很多人都喜欢用乱七八糟这个成语。它只有四个字,就能形容一个场景,不得不说中国的成语涵义的之广。它不止蕴含着浅显的道理也将典故包含其中,既有深究的空间,也有通俗的使用之处。

成语在中国的使用是非常常见的。小学的时候开始,语文老师就会教学生字、词、成语。这些都是被当做中文中最基础的部分。这也可以看出来,成语一直是中文中的重要的一部分。我们看到现在有些人由于阅读的时间太少,缺乏书写的联系,导致中文的水平处于很低级的状态,连基本的成语都不了解。

如果我们不重视成语的使用,不加强对成语的学习,我们将逐渐丢掉中文中的精髓,那我们的中文水平将一步步退化。即使学历是本科,语言表达能力却不及高中生,这实在是讽刺。乱七八糟虽然只是简单的成语,也有很深的寓意。希望以后的中国,能更加多去推广我们的文化,让成语更普及。

形容毫无秩序及条理,乱糟糟的样子。

成语用法为联合式;作定语、补语;含贬义。

成语典故:

“乱七”,指的是发生在西汉时期的“七国之乱”。西汉初,刘邦在铲除异姓诸侯王的同时,又分封了一批刘姓子弟为王,想依靠刘氏宗族的力量,作为皇权的羽翼。但是,随着诸侯王的势力不断扩大,其弊病和隐患也渐渐地显露出来了。

经过几朝的演变,到景帝时诸王势力越来越大,其中齐、楚、吴三封国几乎占天下之半,严重地威胁着汉王朝的中央***。大臣晁错建议景帝进行“削藩”,以减少诸王的封土,从而巩固中央***。

景帝有些慌张,听信馋言,诛杀晁错,但诸王的军队还是不退,继续挺进。景帝悔恨之余,决定以武力平叛,于是派遣太尉周亚夫率兵征讨。周亚夫以坚壁固守的战术,多次挫败吴楚联军的进攻。吴楚联军的士卒饿死、投降、失散得很多,只得败退。

三月,吴王刘濞残部数千人退守丹徒冲江苏镇江),被东越人所杀。其他诸王也战败***、被杀。这时候,历经三个月的七国之乱遂被平定。这就是历史上的“周亚夫平七乱”。“乱七”一词,即产生于此。

“八糟”,指的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朝皇室内宫争权夺利的“八王之乱”。西晋初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后,担心其他大夫会夺去他的***,把皇室子弟分别封为诸侯王,并规定享受许多特权。司马炎死后,继位的惠帝司马衷为人庸愚弱智,实际朝政大权落入他外祖父杨骏的手里。

这引起司马衷的妻子贾后的不满,她便暗中用计,杀掉了杨骏及其同党。之后,贾后请了汝南王司马亮来辅政。司马亮上台后,也是独断专行。因此,贾后密诏司马玮将司马亮杀死,由司马玮出来辅政。

赵王伦趁机发动兵变,打出了为太子司马遹报仇的旗号。这次皇室内宫争权夺利的血腥斗争,远比“七国之乱”时间更长,人民所遭受的灾难也更加深重。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八王之乱”被形象地称为“八糟”。

此后,人们将“七国之乱”和“八王之乱”这两个历史***连到了一块构成了一句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