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高基下,虽得必失比喻_墙高基下 虽得必失

tamoadmin 成语教学 2024-06-17 0
  1. 什么高什么下
  2. 关于打好基础的谚语
  3. 关于积少成多的名言
  4. 《汉书》卷五十九·张汤传第二十九

 万丈高楼平地起,打牢基础是根本,相信大家一定听过不少关于打好基础的名言。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关于打好基础的名言,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打好基础的名言经典篇

 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佚名

墙高基下,虽得必失比喻_墙高基下 虽得必失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墙高基下,虽得必失。范晔

 就算你是特别聪明,也要学习,从头学起!屠格涅夫

 既然基础等于零,那就从零开始。英国

 即使你聪明绝顶,也要从头学起。俄罗斯

 基础不良的好建筑是没有的。英国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老子

 根深之树不人风折,泉深之水不会涸竭。朝鲜

 根深而枝叶茂。(中)徐干

 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中)袁守侗

 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中)彭端淑

 就算你是特别聪明,也要学习,从头学起!屠格涅夫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基础不良的好建筑是没有的。

 少小而学,及壮有为;壮年而学,及老不衰;老年而学,及死不朽。佐藤?斋

 要想学问大,就要多读、多抄、多写。要记住,一个人想要在学业上有所建树,一定得坚持这样做卡片、摘记。吴晗

关于打好基础的名言精选篇

 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我认为这是学好数学的?秘诀?。苏步青

 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倘想达到最高处,就要从低处开始。

 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杜牧

 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袁守侗

 知识像一张网,越实越牢,网住的鱼就越多。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要想造就成高深的学问,就得从字母学起。

 要长胡子先成人。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墙高基下,虽得必失。范晔

 只有平日多学习,多积累,才有可能产生高水平的创作。王梓坤

 想爬上树就得从底下开始。

 根深之树不人风折,泉深之水不会涸竭。

 根深而枝叶茂。徐干

 要想上梯子必须从底下爬起。

 即使你聪明绝顶,也要从头学起。

 树无根也就无叶。

 既然基础等于零,那就从零开始。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彭端淑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关于打好基础的名言最新篇

 只有平日多学习,多积累,才有可能产生高水平的创作。(中)王梓坤

 知识像一张网,越实越牢,网住的鱼就越多。墨西哥

 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我认为这是学好数学的?秘诀?。(中)苏步青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佚名

 要想造就成高深的学问,就得从字母学起。日本

 要想学问大,就要多读、多抄、多写。要记住,一个人想要在学业上有所建树,一定得坚持这样做卡片、摘记。(中)吴晗

 要想上梯子必须从底下爬起。德国

 要长胡子先成人。朝鲜

 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中)杜牧

 想爬上树就得从底下开始。非洲

 倘想达到最高处,就要从低处开始。美国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

 树无根也就无叶。朝鲜

什么高什么下

墙头马上

墙高基下 ?

墙花路草 ?

墙花路柳

墙面而立 ?

拼音:

墙头马上qiáng tóu mǎ shàng、墙高基下 qiáng gāo jī xià、墙花路草qiáng huā lù cǎo、墙花路柳qiáng huā lù liǔ、墙面而立qiáng miàn ér lì

解释:

墙头马上:?为男女爱慕之典实。

墙高基下: 比喻名位虽高而才德低下。?

墙花路草: 比喻不被人尊重的女子。旧时指。同“墙花路柳”。

墙花路柳 :墙边的花,路旁的柳。比喻不被人尊重的女子。旧时指。

墙面而立 :指面对墙壁。目无所见。比喻不学无术。亦作“面墙而立”。

出处:

墙头马上:?唐·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

墙高基下:《北史·序传·李僧伽》:“时郑子默有名于世,僧伽曰:‘行不适道,文胜其质, ?郭林宗所谓墙高基下,虽得必丧,此之徒也。”

墙花路草:明·徐复祚《红梨记·诗要》:“非执拗,那壁厢是墙花路草,怎比得日边红杏倚 ? 云高?”明·高濂《玉簪记·词媾》:“如本是柔枝嫩条,休比做墙花路草。”

墙花路柳:明·高明《二郎神·秋怀》套曲:“风流。恩情怎比,墙花路柳?记待月西厢,和 你携素手。”

墙面而立:《书·周官》:“不学墙面”孔传:“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

造句: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墙高基下,虽得必失”,高耸的城墙如果根基低下,即便修成了也会塌陷。

墙花路柳在古代用来指。

墙花路草和墙花路柳差不多的意思。

我们把那些不学无术的人称之为墙面而立。

关于打好基础的谚语

什么高什么下的成语有:居高临下、眉高眼下、屈高就下、墙高基下、赏高罚下、居高不下。

居高临下。释义:居:站在,处于;临:面对。占据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出处:《魏书·财安王》:“缴山立栅;分为数处;居高临下;隔水为营。”例句:战士们纷纷跃出工事,~地用机枪、冲锋枪猛扫射,就好像围猎一群乱冲乱窜的野兽一般。

墙高基下。释义:比喻名位虽高而才德低下。出处:《北史序传李僧伽》:时郑子默有名于世,僧伽曰:行不适道,文胜其质,郭林宗所谓墙高基下,虽得必丧,此之徒也。例句:墙高基下之人不可用。

汉语成语

汉语成语是汉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源自古代经典著作、著名历史故事或人们的口头,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具有意义的整体性。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具有结构的凝固性。

其形式以四字格居多,也有少量三字格和多字格的,它的结构严整,形式简洁,含义深刻,表现力强,历来为人们所喜闻乐用。不论讲话或写作,准确恰当地使用一些成语,会使话语或文章更加风趣生动,活泼有力。

汉语成语为定型的词语或短语,一般都有出处·有些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如小题大做,后来居上等,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如朝三暮四,杯弓蛇影等。

关于积少成多的名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人生大厦的基础才是最重要的。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关于打好基础的谚语,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打好基础的谚语摘抄

 只有平日多学习,多积累,才有可能产生高水平的创作。?王梓坤

 想爬上树就得从底下开始。

 根深之树不人风折,泉深之水不会涸竭。

 根深而枝叶茂。?徐干

 要想上梯子必须从底下爬起。

 即使你聪明绝顶,也要从头学起。

 树无根也就无叶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墙高基下,虽得必失。?范晔

 只有平日多学习,多积累,才有可能产生高水平的创作。?王梓坤

 想爬上树就得从底下开始。

 根深之树不人风折,泉深之水不会涸竭。

关于打好基础的谚语精选

 既然基础等于零,那就从零开始。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彭端淑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根深而枝叶茂。?徐干

 要想上梯子必须从底下爬起。

 即使你聪明绝顶,也要从头学起。

 树无根也就无叶。

关于打好基础的谚语推荐

 就算你是特别聪明,也要学习,从头学起!?屠格涅夫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基础不良的好建筑是没有的。

 少小而学,及壮有为;壮年而学,及老不衰;老年而学,及死不朽。?佐藤?斋

 要想学问大,就要多读多抄多写。要记住,一个人想要在学业上有所建树,一定得坚持这样做卡片摘记。?吴晗

 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我认为这是学好数学的?秘诀?。?苏步青

 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倘想达到最高处,就要从低处开始。

 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杜牧

 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袁守侗

 知识像一张网,越实越牢,网住的鱼就越多。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要想造就成高深的学问,就得从字母学起。

 要长胡子先成人。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汉书》卷五十九·张汤传第二十九

墙高基下,虽得必失。

 既然基础等于零,那就从零开始。

 只有平日多学习,多积累,才有可能产生高水平的创作。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我认为这是学好数学的秘诀。

 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根深而枝叶茂。

 学问是经验的积累,才能是刻苦的忍耐。

 要想学问大,就要多读、多抄、多写,要记住,一个人想要在学业上有所建树,一定得坚持这样做卡片、摘记。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你知道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汉书》卷五十九·张汤传第二十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张汤,杜陵人也。父为长安丞,出,汤为儿守舍。还,鼠盗肉,父怨,笞汤。汤掘熏得鼠及余肉,劾鼠掠治,传爰书,讯鞫论报,并取鼠与肉,具狱磔堂下。父见之,视文辞如老狱吏,大惊,遂使书狱。

 父死后,汤为长安吏。周阳侯为诸卿时,尝系长安,汤倾身事之。及出为侯,大与汤交,遍见贵人。汤给事内史,为甯成掾,以汤为无害,言大府,调茂陵尉,治中。

 武安侯为丞相,征汤为史,荐补侍御史。治陈皇后巫蛊狱,深竟党与,上以为能,迁太史大夫。与赵禹共定诸律令,务在深文,拘守职之吏。已而禹至少府,汤为廷尉,两人交欢,兄事禹。禹志在奉公孤立,而汤舞知以御人。始为小吏,干没,与长安富贾田甲、鱼翁叔之属交私。及列九卿,收接天下名士大夫,己内心虽不合,然阳浮道与之。

 是时,上方乡文学,汤决大狱,欲傅古义,乃请博士***治《尚书》、《春秋》,补廷尉史,平亭疑法。奏谳疑,必奏先为上分别其原,上所是,受而著谳法廷尉挈令,扬主之明。奏事即谴,汤摧谢,乡上意所便,必引正监掾史贤者,曰“固为臣议,如上责臣,臣弗用,愚抵此”罪常释。间即奏事,上善之,曰“臣非知为此奏,乃监、掾、史某所为”其欲荐吏,扬人之善、解人之过如此。所治即上意所欲罪,予监吏深刻者。即上意所欲释,予监吏轻平者。所治即豪,必舞文巧诋。即下户羸弱,时口言“虽文致法,上裁察”於是往往释汤所言。汤至於大吏,内行修,交通宾客饮食,於故人子弟为吏及贫昆弟,调护之尤厚,其造请诸公,不避寒暑。是以汤虽文深意忌不专平,然得此声誉。而深刻吏多为爪牙用者,依於文学之士。丞相弘数称其美。

 及治淮南、衡山、江都反狱,皆穷根本。严助、伍被,上欲释之,汤争曰“伍被本造反谋,而助亲幸出入禁闼,腹心之臣,乃交私诸侯如此,弗诛,后不可治”上可论之。其治狱所巧排大臣自以为功,多此类。繇是益尊任,迁御史大夫。

 会浑邪等降,汉大兴兵伐匈奴,山东水旱,贫民流徙,皆卬给县官,县官空虚。汤承上指,请造白金及五铢钱,笼天下盐铁,排富商大贾,出告缗令,锄豪强并兼之家,舞文巧诋以辅法。汤每朝奏事,语国家用,日旰,天子忘食。丞相取充位,天子事皆决汤。百姓不安其生,骚动,县官所兴未获其利,奸吏并侵渔,於是痛绳以罪。自公卿以下至於庶人咸指汤。汤尝病,上自至舍视,其隆贵如此。

 匈奴求和亲,群臣议前,博士狄山曰“和亲便”上问其便,山曰“兵,凶器,未易数动。高帝欲伐匈奴,大困平城,乃遂结和亲。孝惠、高后时,天下安乐,及文帝欲事匈奴,北边萧然苦兵。孝景时,吴、楚七国反,景帝往来东宫间,天下寒心数月。吴、楚已破,竟景帝不言兵,天下富实。今自陛下兴兵击匈奴,中国以空虚,边大困贫。由是观之,不如和亲”上问汤,汤曰“此愚儒无知”狄山曰“臣固愚忠,若御史大夫汤,乃诈忠。汤之治淮南、江都,以深文痛诋诸侯,别疏骨肉,使藩臣不自安,臣固知汤之诈忠”於是上作色曰“吾使生居一郡,能无使虏入盗乎”山曰“不能”曰“居一县”曰“不能”复曰“居一鄣间”山自度辩穷且下吏,曰“能”乃谴山乘鄣。至月馀,匈奴斩山头而去。是后群臣震詟。

 汤客田甲虽贾人,有贤操,始汤为小吏,与钱通,及为大吏,而甲所以责汤行义,有烈士之风。汤为御史大夫七岁,败。

 河东人李文,故尝与汤有隙,已而为御史中丞,荐数从中文事有可以伤汤者,不能为地。汤有所爱史鲁谒居,知汤弗平,使人上飞变告文奸事,事下汤,汤治论杀文,而汤心知谒居为之。上问“变事从迹安起”汤阳惊曰“此殆文故人怨之”谒居病卧闾里主人,汤自往视病,为谒居摩足,赵国以冶铸为业,王数讼铁官事,汤常排赵王。赵王求汤阴事。谒居尝案赵王,赵王怨之,并上书告“汤大臣也,史谒居有病,汤至为摩足,疑与为大奸”事下延尉。谒居病死,事连其弟,弟系导官。汤亦治它囚导官,见谒居弟,欲阴为之,而阳不省。谒居弟不知而怨汤,使人上书,告汤与谒居谋,共变李文。事下减宣。宣尝与汤有隙,及得此事,穷竟其事,未奏也。会人有盗发孝文园瘗钱,丞相青翟朝,与汤约俱谢,至前,汤念独丞相以四时行园,当谢,汤无与也,不谢。丞相谢,上使御史案其事。汤欲致其文丞相见知,丞相患之。三长史皆害汤,欲陷之。

 始,长史朱买臣素怨汤,语在其传。王朝,齐人,以术至右内史。边通学短长,刚暴人也。官至济南相。故皆居汤右,已而失官,守长史,诎体於汤。汤数行丞相事,知此三长史素贵,常陵折之。故三长史合谋曰“始汤约与君谢,已而卖君。今欲劾君以宗庙事,此欲代君耳。吾知汤阴事”使吏捕案汤左田信等,曰汤且欲为请奏,信辄先知之,居物致富,与汤分之。及它奸事。事辞颇闻。上问汤曰“吾所为,贾人辄知,益居其物,是类有以吾谋告之者”汤不谢,又阳惊曰“固宜有”减宜亦奏谒居事。上以汤怀诈面欺,使使八辈簿责汤。汤具自道无此,不服。於是上使赵禹责汤。禹至,让汤曰“君何不知分也。君所治,夷灭者几何人矣。今人言君皆有状,天子重致君狱,欲令君自为计,何多以对为”汤乃为书谢曰“汤无尺寸之功,起刀笔吏,陛下幸致位三公,无以塞责。然谋陷汤者,三长史也”遂***。

 汤死,家产直不过五百金,皆所得奉赐,无它赢。昆弟诸子欲厚葬汤,汤母曰“汤为天子大臣,被恶言而死,何厚葬为”载以牛车,有棺而无椁。上闻之,曰“非此母不生此子”乃尽按诛三长史。丞相青翟***。出田信。上惜汤,复稍进其子安世。

 安世字子孺,少以父任为郎。用善书给事尚书,精力於职,休沐未尝出。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上奇其材,擢为尚书令,迁光禄大夫。

 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秉政,以安世笃行,光亲重之。会左将军上官桀父子及御史大夫桑弘羊皆与燕王、盖主谋反诛,光以朝无旧臣,白用安世为右将军光禄勋,以自副焉。久之,天子下诏曰“右将军光禄勋安世辅政宿卫,肃敬不怠,十有三年,咸以康宁。夫亲亲任贤,唐、虞之道也,其封安世为富平侯”

 明年,昭帝崩,未葬,大将军光白太后,徙安世为车骑将军,与共征立昌邑王。王行*乱,光复与安世谋,废王、尊立宣帝。帝初即位,褒赏大臣,下诏曰“夫褒有德,赏有功,古今之通义也。车骑将军光禄勋富平侯安世,宿卫忠正,宣德明恩,勤劳国家,守职秉义,以安宗庙,其益封万六百户,功次大将军光”安世子千秋、延寿、彭祖,皆中郎将侍中。

 大将军光薨后数月,御史大夫魏相上封事曰“圣王褒有德以怀万方,显有功以劝百寮,是以朝廷尊荣,天下乡风。国家承祖宗之业,制诸侯之重,新失大将军,宜宣章盛德以示天下,显明功臣以填藩国。毋空大位,以塞争权,所以安社稷绝未萌也。车骑将军安世事孝武皇帝三十馀年,忠信谨厚,勤劳政事,夙夜不怠,与大将军定策,天下受其福,国家重臣也,宜尊其位,以为大将军,毋令领光禄勋事,使专精神,忧念天下,思惟得失。安世子延寿重厚,可以为光禄勋,领宿卫臣”上亦欲用之。安世闻指,惧不敢当。请闻求见,免冠顿首曰“老臣耳妄闻,言之为先事,不言情不达,诚自量不足以居大位,继大将军后,唯天子财哀,以全老臣之命”上笑曰“君言泰谦。君而不可,尚谁可者”安世深辞弗能得。后数日,竟拜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数月,罢车骑将军屯兵,更为卫将军,两宫卫尉,城门、北军兵属焉。

 时,霍光子禹为右将军,上亦以禹为大司马,罢其右将军屯兵,以虚尊加之,而实夺其众。后岁馀,禹谋反,夷宗族,安世素小心畏忌,已内忧矣。其女孙敬为霍氏外属妇,当相坐,安世瘦惧,形於颜色,上怪而怜之,以问左右,乃赦敬,以尉其意。安世浸恐。职典枢机,以谨慎周密自著,外内无间。每定大政,已决,辄移病出。闻有诏令,乃惊,使吏之丞相府问焉。自朝廷大臣莫知其与议也。

 尝有所荐,其人来谢,安世大恨,以为举贤达能,岂有私谢邪。绝井复为通。有郎功高不调,自言,安世应曰“君之功高,明主所知。人臣执事,何长短而自言乎”绝不许。已而郎果迁。莫府长史迁,辞去之官,安世问以过失。长史曰“将军为明主股肱,而士无所进,论者以为讥”安世曰“明主在上,贤不肖较然,臣下自修而已,何知士而荐之”其欲匿名迹远权势如此。

 为光禄勋,郎有醉小便殿上,主事白行法,安世曰“何以知其不反水浆邪。如何以小过成罪”郎*官婢,婢兄自言,安世曰“奴以恚怒,诬污衣冠”告署适奴。其隐人过失,皆此类也。

 安世自见父子尊显,怀不自安,为子延寿求出补吏,上以为北地太守。岁馀,上闵安世年老,复征延寿为左曹、太仆。

 初,安世兄贺幸於卫太子,太子败,宾客皆诛,安世为贺上书,得下蚕室。后为掖庭令,而宣帝以皇曾孙收养掖庭。贺内伤太子无辜,而曾孙孤幼,所以视养拊循,恩甚密焉。及曾孙壮大,贺教书,令受《诗》,为取许妃,以家财聘之。曾孙数有征怪,语在《宣纪》。贺闻知,为安世道之,称其材美。安世辄绝止,以为少主在上,不宜称述曾孙。及宣帝即位,而贺已死。上谓安世曰“掖廷令平生称我,将军止之,是也”上追思贺恩,欲封其冢为恩德侯,置家冢二百家。贺有一子蚤死,无子,子安世小男彭祖。彭祖又小与上同席研书,指欲封之,先赐爵关内侯。故安世深辞贺封,又求损守冢户数,稍减至三十户。上曰“吾自为掖廷令,非为将军也”安世乃止,不敢复言。遂下诏曰“其为故掖廷令张贺置守冢三十家”上自处置其里,居冢西斗鸡翁舍南,上少时所尝游处也。明年,复下诏曰“朕微眇时,故掖廷令张贺辅道朕躬,修文学经术,恩惠卓异,厥功茂焉。《诗》云:无言不仇,无德不报。其封贺***侍中关内侯彭祖为阳都侯,赐贺谥曰阳都哀侯”时,贺有孤孙霸,年七岁,拜为散骑、中郎将,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安世以父子封侯,在位大盛,乃辞禄。诏都内别臧张氏无名钱以百万数。

 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於大将军光。天子甚尊惮大将军,然内亲安世,心密於光焉。

 元康四年春,安世病,上疏归侯,乞骸骨。天子报曰“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於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卫将军富平侯印。薄朕忘故,非所望也。愿将军强餐食,近医药,专精神,以辅天年”安世复强起视事,至秋薨。天子赠印绶,送以轻车介士,谥曰敬侯。赐茔杜东,将作穿复土,起冢祠堂。子延寿嗣。

 延寿已历位九卿,既嗣侯,国在陈留,别邑在魏郡,租入岁千馀万。延寿自以身无功德,何以能久堪先人大国,数上书让减户邑,又因弟阳都侯彭祖口陈至诚,天子以为有让,乃徙封平原,并一国,户口如故,而租税减半。薨,谥曰爱侯。子勃嗣。为散骑、谏大夫。

 元帝初即位,诏列侯举茂材,勃举太官献丞陈汤。汤有罪,勃坐削户二百,会薨,故赐谥曰缪侯。后汤立功西域,世以勃为知人。子临嗣。

 临亦谦俭,每登阁殿,常叹曰“桑、霍为我戒,岂不厚哉”且死,分施宗族故旧,薄葬不起坟。临尚敬武公主。薨,子放嗣。

 鸿嘉中,上欲遵武帝故事,与近臣游宴,放以公主子开敏得幸。放取皇后弟平恩侯许嘉女,上为放供张,赐甲第,充以乘舆服饰,号为天子取妇,皇后嫁女。大官私官并供其第,两宫使者冠盖不绝,赏赐以千万数。放为侍中、中郎将,监平乐屯兵,置莫府,仪比将军。与上卧起,宠爱殊绝,常从为微行出游,北至甘泉,南至长杨、五莋,斗鸡走马长安中,积数年。

 是时,上诸舅皆害其宠,白太后。太后以上春秋富,动作不节,甚以过放。时数有灾异,议者归咎放等。於是丞相宣、御史大夫方进奏“放骄蹇纵恣,奢*不制。前侍御史修等四人奉使至放家逐名捕贼,时放见在,奴从者闭门设兵弩射吏,距使者不肯内。知男子李游君欲献女,使乐府音监景武强求不得,使如康等之其家,贼伤三人。又以县官事怨乐府游徼莽,而使大奴骏等四十馀人群党盛兵弩,白昼入乐府攻射官寺,缚束长吏子弟,斫破器物,宫中皆奔走伏匿。莽自髡钳,衣赭衣,及守令史调等皆徒跣叩头谢放,放乃止。奴从者支属并乘权势为暴虐,至求吏妻不得,杀其夫,或恚一人,妄杀其亲属,辄亡人放弟,不得,幸得勿治。放行轻薄,连犯大恶,有感动阴阳之咎,为臣不忠首,罪名虽显,前蒙恩。骄逸悖理,与背畔无异,臣子之恶,莫大於是,不宜宿卫在位。臣请免放归国,以销众邪之萌,厌海内之心”

 上不得已,左迁放为北地都尉。数月,复征入侍中。太后以放为言,出放为天水属国都尉。永始、元延间,比年日蚀,故久不还放,玺书劳问不绝。居岁馀,征放归第视母公主疾。数月,主有瘳,出放为何东都尉。上虽爱放,然上迫太后,下用大臣,故常涕泣而遣之。后复征放为侍中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岁馀,丞相方进复奏放,上不得已,免放,赐钱五百万,遣就国。数月,成帝崩,放思慕哭泣而死。

 初,安世长子千秋与霍光子禹俱为中郎将,将兵随度辽将军范明友击乌桓。还,谒大将军光,问千秋战斗方略,山川形势,千秋口对兵事,画地成图,无所忘失。光复问禹,禹不能记,曰“皆有文书”光由是贤千秋,以禹为不材,叹曰“霍氏世衰,张氏兴矣”及禹诛灭,而安世子孙相继,自宣、元以来为侍中、中常侍、诸曹散骑、列校尉者凡十馀人。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近宠贵,比於外戚。

 放子纯嗣侯,恭俭自修,明习汉家制度故事,有敬侯遗风。王莽时不失爵,建武中历位至大司空,更封富平之别乡为武始侯。张汤本居杜陵,安世武、昭、宣世辄随陵,凡三徙,复还杜陵。

 赞曰:冯商称张汤之先与留侯同祖,而司马迁不言,故阙焉。汉兴以来,侯者百数,保国持宠,未有若富平者也。汤虽酷烈,及身蒙咎,其推贤扬善,固宜有后。安世履道,满而不溢。贺之阴德,亦有助云。

 拓展:《汉书》和《后汉书》作文素材

 1. 千人所指,无病而死。

 出处 《汉书?王嘉传》 释义受到众人的指责诅咒,即使没有病也会死掉。

 2. 既往不咎,来事之师也。

 出处《汉书?李寻传》 释义事情过去了就别再追究了,可以作为将来事情的借鉴。

 3. 不加功于亡用,不损财于亡谓。

 出处《汉书?杨王孙传》。

 释义不在无用的事情上花工夫,不在无意义的事情上耗费钱财。

 4.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出处《汉书?董仲舒传》 释义站在潭边羡慕别人捕到了鱼,不如自己回去编织鱼网。

 5. 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 出处《汉书?东方朔传》 释义那时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怎能相提并论呢? 6. 良药苦口利病,忠言逆耳利行。

 出处《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 释义好的药虽然苦,但利于治病;

 忠言虽然刺耳,但有利于自己修养品行。

 7. 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

 出处《汉书?枚乘传》 释义泰山之水向下流,积年累月,能够击穿石头,井上木栏因常年汲水,会被绳索磨断。

 8. 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

 出处《汉书?韦贤传》 释义留给儿子满满一筐黄金,不如教他熟读一种经书。

 9、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

 出处《汉书?司马相如传下》 释义灾祸本来就大多藏匿在隐蔽和细微的地方,而在人们的轻忽中产生。

 10. 款言不听,奸乃不生,贤、不肖自分,白、黑乃形。

 出处《汉书?司马迁传》 释义不听***话,就不会发生邪恶的事情,贤和不肖自然界限分明,白和黑也会明显地区别开来。

 11、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出处《汉书?贾谊传》 释义少年老成好像是天性如此,实则是习惯成为自然。

 12、知其一未睹其二,见其外不识其内。

 出处《汉书?扬雄传》 释义你了解其一,未见其二;

 只见到事物的外表,不了解事物的本质。

 13. 福生有基,祸生有胎,纳其基,绝其胎,祸何自来? 出处《汉书?枚乘传》 释义福祸都有其产生的根源。除去它的根源,灾祸又如何产生呢? 14. 事不当时固争,防患于未然。

 出处《汉书?外戚传》 释义遇到事情不能在当时据理力争,应该在事故或灾害发生之前就***取措施加以防备

 15. 论大功者不录小过,举大善者不疵细瑕。

 出处《汉书?陈汤传》 释义评定人的大功劳,就不必记他的小过错;

 推举高才能的人,就不必挑剔他的小毛病。

 16. 福善之门莫美于和睦,患咎之首莫大于内离。

 出处《汉书?东平思王刘宇传》 释义福分和亲善的来路没有比和睦更好,最大的灾祸和凶险没有比内部分离更甚。

 17. 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

 出处《汉书?扬雄传》 释义不追逐富贵,不担忧贫贱,不故意修炼品性来在世上求取声名。

 18.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出处《汉书?成帝纪》 释义有了过错,而不悔改,这才叫过错。

 19. 寒之于衣,不待轻暖;

 饥之于食,不待甘旨;

 饥寒至身,不顾廉耻。

 出处《汉书?食货志》 释义在寒冷的天气,人们不会去等待狐裘或丝绵做的轻暖的冬衣(寒不择衣);

 人在饥饿的时候,不会去等待甜美的食物(饥不择食);

 人在饥寒交迫之时,也就不会考虑到廉耻之心了。

 20.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出处《汉书?项籍传》 释义先出击就能制服敌人,随后应战只会被控制。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后汉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后汉书》纪十卷和列传八十卷的作者是范晔,章怀太子李贤注,此书综合当时流传的.七部后汉史料,并参考袁宏所著的《后汉纪》,简明周详,叙事生动,故取代以前各家的后汉史。北宋时,有人把晋朝司马彪《续汉书》志三十卷,刘昭注,与之合刊,成今天《后汉书》。

 1. 今不虑前事之失,复循覆车之轨。

 出处《后汉书?窦武列传》 释义今日不记得以前的失误,就会又走上翻车的旧路。比喻不吸取教训,再走失败的老路。

 2. 传闻之事,恒多失实。

 出处《后汉书?臧宫传》 释义传闻的事情,大多数都是不真实的。这两句点明了道听途说的不可靠性。《论语》指出“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就是这个道理。

 3. 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

 出处《后汉书·第五伦传》 释义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教导百姓,百姓就接受你的教化;

 若只流于言论,说一套做一套,百姓就不接受你的教化,反而会生出是非。

 4. 当为秋霜,无为槛羊。

 出处《后汉书?广陵思王荆列传》 释义要成为那摧毁万物的秋霜,不做那被关在木笼里待宰的羔羊。比喻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受制于人,任人摆布。

 5. 夫爱之则不觉其过,恶之则不知其善。

 出处《后汉书?爰延列传》 释义喜欢一个人就不容易察觉他的过失,讨厌一个人就往往看不到他的长处。

 6. 墙高基下,虽得必失。

 出处《后汉书?郭太传》 释义高耸的大墙,其基础却十分低矮,这样的墙虽然建成了,但一定会倒塌。做什么事情,一定要打好坚实的基础,没有坚实的基础,后患无穷。

 7. 涓流虽寡,浸成江河;

 爝火虽微,卒能燎原。

 出处《后汉书?周纡传》 释义细小的水流虽小,但汇集起来会渐渐成为江河;

 小火把虽微弱,最终能够形成燎原大火。

 8. 传闻不如亲见,视景不如察形。

 出处《后汉书?马援列传》 释义凭借传闻了解事情,不如亲眼观看;

 只看看影子,不如直接观察事物的形状。

 9. 物暴长者必夭折,功卒成者必亟坏。

 出处《后汉书?朱浮传》 释义物体突然猛长,必定中途夭折,成功来得突然,必然很快毁坏。

 10. 反水不收,后悔无及。

 出处《后汉书?三王世家》 释义 泼出去的水再也无法收回来了,说错话、做错事后悔也来不及了。

 11. 堤溃蚁孔,气泄针芒。

 出处《后汉书?***传》 释义 一个小小的蚂蚁窝可以使堤坝被水冲毁,一个小小的针眼可以使气全部泄出。比喻忽视小处会酿成大祸。

 12. 败不可悔,时不可失。

 出处《后汉书?冯衍列传》 释义 既然失败了,就不必老是后悔,重要的是要抓紧时间再干一番。

 13. 兵久则力屈,人愁则变生。

 出处《后汉书?冯衍列传》 释义战争时间持续过长,力量就会衰弱;

 人过于愁闷,意外就会发生。

 14. 香饵之下,必有悬鱼;

 重赏之下,必有死夫。

 出处《后汉书?耿纯传》 释义 投放香饵,必有鱼儿上钩;

 重赏之下,必有敢于拼命效死的人出现。

 15. 狐死首丘,代马依风。

 出处《后汉书?班超传》 释义 狐狸将死的时候总是把头朝向自己生活过的山丘,北方所产的马不论走到哪里都依恋着北面吹来的风。现常用“代马依风”比喻人心眷恋故土,不愿老死它乡。

 16. 善人同处,则日闻嘉训;

 恶人从游,则日生邪情。

 出处《后汉书?爰延列传》 释义 同品德高尚的人相处,就会天天得到美好的教益;

 和行为不轨的人鬼混,就会天天产生邪恶的思想。

 17.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出处《后汉书?冯异传》 释义早晨受到损失,傍晚挽救回来。此句是千年流传的俗谚,它劝导人们正视变故,正视损失,以积极的态度,从眼下做起,来弥补失误,不能因过失而失去心态平衡。

 18. 夫人小而聪了,大未必奇。

 出处《后汉书?孔融列传》 释义小时聪明的人,长大以后不一定会出众

 19. 得失一朝,而荣辱千载。

 出处《后汉书?荀悦列传》 释义 得和失只是暂时的,荣和辱则是长久的。

 20. 苍蝇之飞,不过十步;

 自托骐骥之尾,乃腾千里之路。

 出处《后汉书?隗嚣列传》 释义苍蝇飞起来,不过十几步远;

 但如果依附在骏马的尾巴上,就能腾飞千里远的路程。现常用“托骥之蝇”喻指追随贤能之人而得以显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