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言举人以人废言_以言举人的意思

tamoadmin 成语出处 2024-06-17 0
  1.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出自哪里?
  2.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什么意思
  3.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言废人.
  4.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5.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怎么翻译?
  6. 用以言举人造句(大约30个左右)
  7. 因言废人,因人废言
  8.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依句既解释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出自:《论语 卫灵公》意思是:君子不因为别人的话说得好就提拔他,也不因为别人的品德不好,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

比如,战国时的赵孝成王以言取人,任用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替代老将廉颇,结果赵军在长平之战中大败,四十万赵军被俘活埋。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诸葛亮素有知人之名,但也同样犯了以言取人的毛病,用了言过其实、不懂实战的马谡当大将,结果失了街亭,最后不得不“挥泪斩马谡”……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出自哪里?

谢邀!“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言废人”,这句话完全可以去直接理解,即不能因为他天天嘴上说得天花乱坠,就认为他是个有能力和才干的人去委以重任和重托;也不能因为别人说了几句自己不中听的话,就彻底排斥和打击对

以言举人以人废言_以言举人的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什么意思

都出自春秋时期的孔子的《论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出自《述而》,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出自《卫灵公》。

翻译如下: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君子不凭一个人说的话来举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不好而不***纳他的好话。

扩展资料: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是自古以来人们所熟知的一句名言。许多人常常将此写成条幅,悬于室中,以激励自己。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不计个人利害得失。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就不可能成为君子。

孔子认为,君子应当注重义、礼、逊、信的道德准则;他严格要求自己,尽可能做到立言立德立功的“三不朽”,传名于后世;他行为庄重,与人和谐,但不结党营私,不以言论重用人,也不以人废其言,等等。当然,这只是君子的一部分特征。

百度百科——述而

百度百科——论语_卫灵公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言废人.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出自:《论语。卫灵公》

意思是:君子不因为别人的话说得好就提拔他,也不因为别人的品德不好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

指在选拔人才时要考察他的品德和实际才能,不能仅凭听他的言谈就提拔他;在听取意见时,不管他的人品、地位如何,只要是正确的意见都要***纳。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原文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因为某人的话说得好就推举他,也不因为某 人不好就否定他的一切言论.” 读解不以言举人:“有言者不必有德.”(《宪问》)是说话说得好的...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怎么翻译?

这章其实也用了互文的手法。意思是,君子不会因为人的言论或者人的品行,就去对这个人或言语进行盖棺定论的评价,而是会把这个人和言语,独立地拿出来看待,才会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君子看人要综合的看待人的实际行动,因人的一时言语而对这个人做出评价,然后进行举荐,时常会犯比较大的错误,会举荐很多巧言令色的人去做管理者,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是不利的。而一个人,如果是对方不喜欢的那个类型,那这个人所说的言语,也不容易得到对方的认同。

所以君子要避免这一点,对喜欢的这些人的好的做和言语要客观地来看待,从中提取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以言举人,以人废言的做法,不光中国古代有,即使在国外的近代也常出现。

例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因为挑动了人们的人敏感的神经,可以在建立之初就受到了很多的谩骂和指责,但一门学科,它就是一门学科,不会因为谩骂而消失掉,正因为这种事实上存在的必要,其实还在后来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深入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人的思想进行了透彻的分析。

所以说一个事物真正是新生事物的话,人们很少能以接受的心态来包容的看待。这个时候,那些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的人,就成了这个世界里最好的伯乐,发现出真正的千里马。

这个千里马,可以是一个人,一个人的理论,也可以是一个企业创新,那些真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突破的东西,都是在人们的耻笑中,认为绝对不可能的状态下前行的。

你不要因为以言举人,以人废言。而忽略了自己真正应该关注的东西。

用以言举人造句(大约30个左右)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由此,引申出我们处事的一个根本态度或原则,也应该求“和”而不求“同”。进一步把这两种态度概括为“和而不同”与“同而不和”,并且把它看作区分君子与小人的重要标准,这一原则也就成为人们处理一切事务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所谓和而不同,就是对上不盲目附和,提出不同意见,使决策更完善;对下能容纳和听取不同意见,与持不同意见的人和睦相处,相互切磋。所谓同而不和,则是对上迎合附和,不表示不同意见;对下搞一言堂,自己的意见只能赞成,不能反对,排斥不同意见和有不同意见的人。显然,同而不和不可能导致真正的和谐,只有和而不同才是正确的致和之道。能不能作到这一点,是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因言废人,因人废言

一、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二、群居终日

言不及义

好行小慧;难矣哉!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三、皇上说

虽书中人品不同

议论各异

孔子云

不以言举人

不以人废言。

四、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

不以人废言。

五、别人分而不争

群而不党

不以言举人

不以言废人。

六、保护环境***有责,万事以和为贵,退一步海阔天空,尊老爱幼,礼貌待人。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共建文明社会从自我做起!

七、所以

不要乱引用名人讲的话

就像我谈到不以言废人

不以言举人

不要把人跟言混在一起。

八、(34)群居终日

言不及义

好行小慧;难矣哉!(35)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依句既解释

如果一个人说话特别不友好,经常说一些难听的话,你会不会把他判定他是坏人?如果一个人很坏,你会不会听不见去他说的话?

以前的我,会。

这个人今天或者这几天表现得很差,但是又在某一天表现得很好,对于一个人的评价,我经常处在矛盾中。

前几天在樊登读书里接触到因言废人和因人废言这个概念,这句话最初出自孔子:《卫灵公·二十二》,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这句话的意思是:“ 君子不会因为一个人能说会道,便举荐他,也不会因为一个人德性有缺,就不把他说的话当一回事 ”。

我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以前常因为他们之前对我不好,现在即使他们改过了,做出一些对我好的建议,我有时候仍然会不耐烦地对待他们,这样算是因人废言吗?也会有些人一直对我很好,但近年言语非常凶,而令我失去跟他们接触和回报的信心,这样又算不算因言废人呢?

接触到这句话以后豁然开朗,单从一个人的说话判定人的好坏,单从人的好坏判定他说的话,都还不够开阔。联想到前两周接触的另外一个概念,君子可能不是一辈子都是君子,也会有小人的时候;思想开阔的人也许不会一直都思想开阔,也会有狭隘的时候。而我们终其一生所要做的是将好的成分扩大,不好的成分减少。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解释: 孔子说:「君子不因为这个人话说得好就举用他,也不会因为对这个人印象不好,就将他说的话视为一无可取。」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通过一些人的言语,判断一个人的品性,或许这是不全面的。 现代人只要一听到小人就很反感,觉得小人是一个卑弊 *** 的人。看看论语中说到君子与小人的不同时, 扪心自问自己是君子呢?还是小人?其实君子也是不多见的,现代的教育与环境更是难得一见了。既然大家都不是君子,就反过来看看小人的作为,似乎大家都有小人的影子,所以该明白小人是泛指一般人,并非后世所谓道德很差的人,而是道德很平常不怎么出色的一般人。其实小人并不是坏人的对等名词,说到小人就好像是真正的坏人,其实是弄混了。小人是指品德一般的人,坏人是只做坏事的人,其间还是有差别的。好比说高级知识份子是指大学以上学历的人,并不代表着非高级知识份子的人就是不学无术的人。所以君子与小人是以品德来论定的,身为国君、大臣或是富商都可能是小人之辈,因为这不是以地位财富来论定的。 我们在看待一个人或一件事的时候,不应加诸过多个人喜好以及其他不相关的事务在内,否则很容易蒙蔽事实,而作出过度主观的判断。如在社会对于一个公众人物的期望与评价,要不就是一面倒的好,要不就是一面倒的差,虽然这是人之常情,但显然并不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在文坛上,前有作家林清玄离婚、后有痞子蔡劈腿,接着这两人不免成为出版社眼中的票房毒药。在新闻台上,只要人长得帅长得美,就可以报新闻,完全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素养。在演艺圈,如果一个歌星歌唱得不错,你可以发现没多久后也可以看到他演戏、出 *** 集,甚至主持节目的消息,反正只要会炒新闻搞八卦,人出名了要干什么事情都是轻而易举的。

参考: .knowledge.yahoo/question/?qid=1507050209463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包咸注:“有言者,不必有德,故不可以言举人也。”王肃注:“不可以无德而废善言。”意谓不因某人之言中听而举荐他,也不因某人有缺失而鄙弃其言。孔子这种稳重、全面的举人之术、听言之法为后世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