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维冰箱怎样调节温度,天之烝民

tamoadmin 成语出处 2024-06-17 0
  1. 中国汉语言文学史上,有记载的最古老的诗歌是那一首
  2. 古籍中的天有什么含义?
  3. 中庸疑问中引用的诗经都有哪几首
  4. 诗经好听的四字词语
  5. 有物有则的意思
  6. 《宋史》卷一百三十九 志第九十二(9)
  7. 诗经里的美好的词语

当初,腊出生时就多次出现怪诞反常的现象。有一天,方腊对着小溪自照身影,竟看到自己穿戴着象帝王一样的衣冠,从此自以为很了不起,就***托邪道来蛊惑人们。青溪县境内的梓桐洞、帮源洞等都坐落在山谷幽深险要的地方,人口密集,物产繁多,有漆树、楮树、松树、杉捌的丰富出产,商人很多,象车的辐条凑集在车毂上一样聚集在这一带。方腊家有漆园,朝廷设立的造作局经常残酷地榨取漆园的出产,方腊心中怨恨却不敢发泄。正遇上朝廷搜刮奇花异石的侵扰,方腊就乘着百姓忍受不了这种侵扰的机会,秘密吸收贫穷而又无正当职业的人,救济并结交他们。众人的心已经归附之后,方腊就宰牛滤酒,召集一百多个特别恶劣的年轻人聚会宴饮。

初,方腊生而数有妖异。一日临溪顾影,自见其冠服如王者,由此自负,遂托左道以惑众。县境梓桐、帮源诸洞,皆落山谷幽险处,民物繁夥,有漆、楮、松、杉之饶,商贾辐辏。腊有漆园,造作局屡酷取之,腊怨而未敢发。会花石纲之扰,遂因民不忍,阴取贫乏游手之徒,赈恤结纳之。众心既归,乃椎牛酾酒,召恶少之尤者百余人会饮。

依次斟了几遍酒后,方腊起身说:“普天下国家内部关系和家庭内部关系,本来同是一个道理。现在儿子、弟弟耕田织布,一年到头劳累辛苦,略微有点粮食布帛,父亲、哥哥全拿去挥霍浪费了;稍不如意,还要拿鞭子竹板抽打,残酷虐待,折磨到死也毫不怜悯,对于你们来说,能甘心忍受吗?”

创维冰箱怎样调节温度,天之烝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酒数行,腊起曰:“天下国家,本同一理。今有子弟耕织,终岁劳苦,少有粟帛,父兄悉取而靡荡之;稍不如意,则鞭笞酷虐,至死弗恤,于汝甘乎?”

大家都说:“不能!”

皆曰:“不能!”

方腊说:“挥霍浪费剩下的,又全部把它拿去奉献给仇人。仇人依靠我们的物资变得越来越富足,反而侵夺欺侮我们,父兄就让子弟去对付他们。子弟的力量支持不了,那么谴责惩罚无所不至。然而每年奉献给仇人的东西从来不会因为受了仇人的侵侮而免去,对此你们能安心忍受吗?”

腊曰:“靡荡之余,又悉举而奉之仇雠。仇雠赖我之资益以富实,反见侵侮,则使子弟应之。子弟力弗能支,则谴责无所不至。然岁奉仇雠之物初不以侵侮废也,于汝安乎?”

大家都说:“哪有这种道理?”

皆曰:“安有此理?”

方腊流着眼泪说:“现在赋税和劳役这样繁重,官吏掠夺勒索,农业和养蚕业所得不够满足需要,我们这些人所赖以活命的只是漆楮竹木罢了,又被官府用各种名目的赋税科条全部征取去了,不留一点儿。上天生下百姓,给他们设置官吏,本是用来养育百姓的,官府竟凶恶残暴到这种地步!天意和人心,能不怨怒吗?而且歌***色、狗马游猎、营造宫囿、祭祀鬼神、扩充军备,搜罗奇花异石等挥霍之外,每年贿赂西边北边两大仇敌的银绢要用百万数字来计算,这些都是我们东南百姓的脂膏和血汗啊。两大仇敌得到这些财宝,更加轻视我们,年年侵扰不止。朝廷给仇敌的奉献从不敢废除,执政者们还认为这是安定边疆的长远策略呢。唯独我们百姓一年到头辛苦劳累,妻子儿女受冻挨饿,想吃一天饱饭也不能够,大家看应该怎么办呢?”

腊涕泣曰:“今赋役繁重,官吏侵渔,农桑不足以供应,吾侪所赖为命者漆楮竹木耳,又悉科取无锱铢遗。夫天生烝民,树之司牧,本以养民也;乃暴虐如是!天人之心,能无愠乎?且声色、狗马、土木、祷祠、甲兵、花石靡费之外,岁赂西北二虏银绢以百万计,皆吾东南赤子膏血也。二虏得此,益轻中国,岁岁侵扰不已。朝廷奉之不敢废,宰相以为安边之长策也。独吾民终岁勤动,妻子冻馁,求一日饱食不可得,诸君以为何如?”

大家都愤愤不平地说:“听从您的吩咐!”

皆愤愤曰:“惟命!”

方腊说:“三十年来,元老旧臣降职的降职,死的死,几乎没剩下的,现在当权的都是些卑劣龌龊、奸邪谄媚的家伙,只知道用歌***色、营造宫室花园来迷乱蛊惑皇上罢了,国家大事完全不关心。京城以外的地方官吏,也都***奢侈成风,不把地方上的政事当作重要问题来考虑。东南百姓被剥削所苦已经很久了!近年来花石纲的侵扰,特别不能令人忍受。各位如果能主持正义发动起义,全国各地必定闻风响应;十来天的工夫,就可聚众万人。地方官吏听到这一情况,一定会进行招抚,和我们商谈,不便于马上向朝廷申报上奏。我们用计策牵制他们,拖上一两个月,江南各郡可以一举攻下来。朝廷接到申奏后,也不能即刻决策发兵,预计拖拖拉拉,会集商议,也需要一个多月时间;调集训练军队和调拔粮饷,没有半年不可,这样我们起兵前后已经一年了。这时局势应已基本确定,不用担心了。况且对西边北边的外敌的钱币进贡每年有上百万,朝廷军政费用每年达十万,这些钱财大多出自东南地区;我们已经占有了江南地区,朝廷必将残酷地向中原地区榨取。中原百姓忍受不了,必定会起来反抗。西边北边的外敌知道了,也将会乘机进攻。朝廷受到内外夹击,即使有伊尹和吕尚这样的谋臣,也不能为他们想出什么办法来的。我们只要以长江为界,守住江南,减轻劳役,减免赋税,使百姓人力物力得到恢复和发展,天下四方哪个不会恭恭敬敬地来朝拜我们?十年之内,终将统一天下了。如果不这样,就只有白白地死在贪官的手里罢了。请诸位好好谋划这件事吧!”

腊曰:“三十年来,元老旧臣贬死殆尽,当轴者皆龌龊邪佞之徒,但知以声色土木*蛊上心耳,朝廷大政事一切弗恤也。在外监司牧守,亦皆贪鄙成风,不以地方为意。东南之民,苦于剥削久矣!近岁花石之扰,尤所弗堪。诸君若能仗义而起,四方必闻风响应;旬日之间,万众可集。守臣闻之,固将招徕商议,未便申奏。我以计縻之,延滞一两月,江南列郡可一鼓下也。朝廷得报,亦未能决策发兵,计其迁延集议,亦须月余;调习兵食,非半年不可,是我起兵已首尾期月矣。此时当已大定,无足虑也。况西北二虏岁币百万,朝廷军国经费十万,多出东南;我既据有江表,必将酷取于中原。中原不堪,必生内变。二虏闻之,亦将乘机而入。腹背受敌,虽有伊、吕,不能为之谋也。我但划江而守,轻徭薄赋,以宽民力,四方孰不敛衽来朝?十年之间,终当混一矣。不然,徒死于贪吏耳。诸君其筹之!”

大家都说:“好!”

皆曰:“善!”

于是方腊部署他的部众一千余人,以讨伐朱勔为号召,见到官吏及其爪牙全都杀掉。百姓正苦于官吏掠夺勒索,果然到处响应。几天之内,就聚集了十万人,很快接连攻陷几十座州县,部众发展到近百万,全国大为震动。

遂部署其众千余人,以诛朱勔为名,见官吏、公使人皆杀之。民方苦于侵渔,果所在响应。数日有众十万,遂连陷郡县数十,众殆百万,四方大震。

中国汉语言文学史上,有记载的最古老的诗歌是那一首

 1、蓁蓁(音真)。《周南·桃夭》:“桃之夭夭,其叶蓁蓁”。蓁蓁,茂盛貌。

2、燕飞。《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3、淑慎。《邶风·燕燕》:“终温且惠,淑慎其身”。淑慎,和善谨慎。如台湾有艺人名萧淑慎。

4、惠然。《邶风·终风》:“终风且霾,惠然肯来”。惠然,顺从貌。

5、静姝。《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2010版三国里就加了个叫静姝的角色Orz。下文还有个“静娈”,都是娴静美丽的意思。

6、炜彤。《邶风·静女》:“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彤:红色。炜:光彩。

7、洵美。《邶风·静女》:“自牧归荑,洵美且异”。洵美就是很美的意思。《郑风·叔于田》:“洵美且仁”、“洵美且好”。

8、燕婉。《邶风·新台》:“燕婉之求”。燕婉:安静和顺,也指如意郎君。字面漂亮,但这一篇《新台》主旨是讽刺卫宣公的**,上下文的意思不是很好,慎用。

9、如云。《鄘风·君子偕老》:“鬒发如云,不屑髢也”。如云:像云一样众多。《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屈原《湘夫人》:“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10、邦媛。《鄘风·君子偕老》:“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邦:国家。媛:美女。另有“邦彦”——《郑风·羊裘》:“彼其之子,邦之彦兮”。彦:杰出的人才。如北宋有词人名周邦彦。

11、灵雨。《鄘风·定之方中》:“灵雨既零”。灵雨:及时雨。需要指出的是,南方人分不清前后鼻音,该词极易被念成“淋雨”,再取个“落汤鸡”的外号就是顺利成章的事了><

12、朝雨。《鄘风·蝃蝀》:“朝隮于西,崇朝其雨”。指早晨的雨。唐时王维有诗曰:“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13、芃芃(音朋)。《鄘风·载驰》:“我行其野,芃芃其麦”。芃芃:草木茂盛貌。值得一提的是,该篇的作者许穆夫人是我国见于记载的第一位女诗人。

14、绿竹。《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15、琇莹。《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充耳琇莹”。琇:宝石。莹:光亮透明。

16、巧倩、美盼。《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上文连用六个比喻,赞美卫庄公夫人的美貌,文字很美。

17、佩玉。《卫风·竹竿》:“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18、琼琚。《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后文还有(大名鼎鼎的)“琼瑶”、“琼玖”。

19、陶陶。《王风·君子阳阳》:“君子陶陶”。陶陶:快乐貌。

20、佩玖。《王风·丘中有麻》:“彼留之子,诒我佩玖”。佩玖:佩戴用的美玉

21、静好。《郑风·女曰鸡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静好:安静美好。胡兰成和张爱玲结婚时,写下:“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22、舜华、舜英。《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颜如舜英”。舜华、舜英都指木槿花。

23、德音。《郑风·有女同车》:“彼美孟姜,德音不忘”。德音:美好品德。这个词在整本诗经里多次出现,此处不一一列举。个人感觉该词的气场比较大,一般人hold不住吼吼

24、子佩。《郑风·子衿》:“青青子佩,悠悠我思”。子佩和子衿在这里都指对方的衣饰(从而代指对方)。

25、零露。《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零露:零落的露水。然而该词溢满了感伤的气息(延伸义:容易消失的事物),偶的眼前骤然浮现出***或***剧中那些林黛玉式的女纸···

26、婉兮、婉如。《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婉如清扬”。婉:美丽。至于“清扬”,应该没有人想和洗发水重名= =

27、琼华。《齐风·著》:“尚之以琼华乎而”。下文“琼莹”、“琼英”,均形容美玉。

28、美清。《齐风·猗嗟》:“猗嗟名兮,美目清兮”,赞美眼睛美丽清亮。东晋陶渊明有诗曰:“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29、如英。《魏风·汾沮洳》:“美如英”,下文还有“美如玉”。如花似玉貌。

30、清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31、素衣。《唐风·扬之水》:“素衣朱襮,从子于沃”。素衣:白色的衣服。北宋晏几道词曰:“素衣染尽天香,玉酒添成国色”。BUT在《礼记》等典籍中,“素衣”也指丧服。

32、菁菁。《唐风·杕杜》:“有杕之杜,其叶箐箐”。菁菁:草木茂盛。

33、***苓。《唐风·***苓》:“***苓***苓,首阳之巅”。《诗经》中,“***~”形式的词语多次出现,除此之外,还有“***蘩”、“***薇”、“***菲”、“***芑”、“***菽”等。都是***摘某种植物的意思。

34、文茵。《秦风·小戎》:“文茵畅毂,驾我骐馵”。文茵:车中的虎皮坐褥。这个词外柔内刚有木有!

35、湄。单名一个“湄”字,取自《秦风·蒹葭》:“所谓***,在水之湄”。虽然没有上文中的“在水一方”有名,但它更适合取名。

36、渥丹。《秦风·终南》:“颜如渥丹,其君也哉”。渥丹:色泽红润貌。

37、美淑。《陈风·东门之池》:“彼美淑姬,可与晤歌”。

38、舒窈。《陈风·月出》:“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舒:舒缓轻盈貌;窈纠(jiǎo)其实是连在一起的,体态窈窕貌。但我觉得“舒窈”是个更好听的名字。《月出》是整本《诗经》中非常有意境的一篇,在我大爱的**——徐克的《梁祝》中也有出现,我对她爱不释手。

39、楚楚。《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楚楚:鲜明貌。蜉蝣是一种短命的小虫,故而此篇的基调是消沉的。

40、如雪。《曹风·蜉蝣》:“蜉蝣掘阅,麻衣如雪”。个人最喜欢刘禹锡的一句:“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41、荟蔚。《曹风·候人》:“荟兮蔚兮,南山朝隮”。荟蔚:云雾弥漫貌。

===================小===雅===的===分===界===线===================

1、翕(xī)。单名一个“翕”字,取自《小雅·鹿鸣之什·常棣》:“兄弟既翕,和乐且湛”。翕:和顺。以读音xī为名的人很多,但该字却不常见。《易经·系辞上·第六章》曰:“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静翕”也是一个文静内敛的名字。

2、依依。《鹿鸣之什·***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依依:柳枝随风飘摇。在其它语境中也形容不舍。

3、霏霏。《鹿鸣之什·***薇》:“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后文还有:“雨雪雰雰”)。霏霏:雪花纷飞貌。然而该词多用以形容雨雪天气,阴森气氛= =如范仲淹《岳阳楼记》:“*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没完没了的下雨必然就令人抓狂了啊!所以凡事讲个度,名中若用“霏”字,一个足矣!

4、燕绥。《南有嘉鱼之什·南有嘉鱼》:“君子有酒,嘉宾式燕绥之”。燕:即“宴”,这里指宴请,描述席间的景象;绥:安宁。后文还有“燕笑”、“燕喜”等。

5、令仪。《南有嘉鱼之什·湛露》:“岂弟君子,莫不令仪”。令仪:优雅的风度。取这个名字的知名人士有:包拯他爹包令仪、孔祥熙和宋霭龄的长女孔令仪等。

6、闻天。《鸿雁之什·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个人非常喜欢的一句(总让我想起三国时的凤雏···)。譬如Party早期的Leader张闻天同志。

7、金玉。《鸿雁之什·白驹》:“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金玉:比喻珍贵和美好。这里用作动词,指珍惜

8、攸宁。《鸿雁之什·斯干》:“君子攸宁”。

9、骏德。《节南山之什·雨无正》:“浩浩昊天,不骏其德”,骏德:犹言美好的品德。

10、翰飞。《节南山之什·小宛》:“宛彼鸣鸠,翰飞戾天”。翰飞:高飞。

11、巧颜。该名字绝对是个大花瓶,看看《节南山之什·巧言》怎么说的:“巧言如簧,颜之厚矣”!这才叫骂人不带脏字。在《诗经》的语境下,无论“巧言”还是“巧颜”都是很不好的名字,不要被字面给骗了。

12、溱溱(音真)。《鸿雁之什·无羊》:“旐维旟矣,室家溱溱”。和国风篇第一个词条“蓁蓁”是一样的意思,表众多。五行缺水的话可以用“溱”。此字多音,也读秦。

13、嘉卉。《谷风之什·四月》:“山有嘉卉,侯栗侯梅”。嘉卉:美丽的草木。是个带着青草气息的名字,小清新范儿。

14、雅南。《谷风之什·鼓钟》:“以雅以南,以龠不僭”。雅和南均指音乐,且相当于在维也纳金色大厅里演奏的那种高雅音乐。

15、苾芬。《谷风之什·楚茨》:“苾芬孝祀,神嗜饮食”。苾芬:芬芳。又如《谷风之什·信南山》:“是烝是享,苾苾芬芬”。

16、思柔。《甫田之什·桑扈》:“兕觥其觩,旨酒思柔”。在这里,思是助词,柔指柔和。形容美酒温和。

17、英英。《鱼藻之什·白华》:“英英白云,露彼菅茅”。英英:轻盈明亮貌。在其它语境中,也可指杰出、有才、美好等。

===================大===雅===的===分===界===线===================

1、维桢。《大雅·文王之什·文王》:“王国克生,维周之桢”,维:维系;桢:支柱,栋梁。后文《周颂·维清》中还有“维周之祯”,祯是吉祥的意思。

2、缉熙。《文王之什·文王》:“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缉熙:光明。《文心雕龙·时序》曰:“并文明自天,缉熙景祚”。

3、鹰扬。《文王之什·大明》:“维师尚父,时维鹰扬”。鹰扬:犹言鹰之飞扬,威武貌。《后汉书·刘陶传》:“鹰扬天下”,霸气外露有木有!但该词极易被读成“阴阳”,登时霸气侧漏了···

4、玉瓒。《文王之什·旱麓》:“瑟彼玉瓒,黄流在中”,玉瓒:天子祭祀时用的酒器。

5、思齐。《文王之什·思齐》:“思齐大任,文王之母”。这里“齐”字其实读“zhāi”,通“斋”,端庄貌。《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从而衍生出成语“见贤思齐”,这里就读“qí”了。例如毛岸英的遗孀刘思齐···

6、徽音。《文王之什·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徽音:美誉。

7、静嘉。《生民之什·既醉》:“其告维何?笾豆静嘉”。静嘉:洁净美好。

8、清馨。《生民之什·凫鹥》:“尔酒既清,尔肴既馨”。

9、柔嘉。《荡之什·抑》:“敬尔威仪,无不柔嘉”。柔嘉:柔和美善。《荡之什·烝民》:“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

10、柔惠。《荡之什·崧高》:“申伯之德,柔惠且直”。柔惠:柔和仁惠。

11、懿德。《荡之什·烝民》:“民之秉彝,好是懿德”。懿德:美德。感觉这个词儿一般都用作什么皇太后的谥号···

12、穆清。《荡之什·烝民》:“吉甫作诵,穆如清风”。穆清指清和之气。

13、哲成。《荡之什·瞻卬》:“哲夫成城”。

 

1、秉文。《周颂·清庙》:“济济多士,秉文之德”。

2、德纯。《周颂·维天之命》:“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德纯:品德纯正。

3、骏惠。《周颂·维天之命》:“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骏﹑惠二字平列﹐皆为顺之意。

4、振鹭。《周颂·振鹭》:”振鹭于飞,于彼西雍”。振鹭:振翅高飞的白鹭。

5、和铃。《周颂·载见》:“龙旂阳阳,和铃央央”。

6、馨宁。《周颂·载芟》:“有椒其馨,胡考之宁”。馨:馨香;宁:安宁。

7、纯熙。《周颂·酌》:“时纯熙矣,是用大介”。纯:大。熙:光明。

8、其琛。《鲁颂·泮水》:“憬彼淮夷,来献其琛”。琛:珍宝。如外交部原部长。

古籍中的天有什么含义?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共305首,故又称“诗三百”。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诗经共305篇(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关于《诗经》的集结历代说法众多。主要的有以下三种:

一、***诗说

最早的记载出现于《左传》。另外在《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出牖户而知天下。” 当时的***诗官被称为“行人”(见于《左传》)。

二、献诗说

《国语·周语》:“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三、删诗说

《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 但是众学者认为此说法不可信,其最大的可能性应该是孔子参加了诗经的编订。诗经是我国第一部具有浓郁的现实主义风格的诗歌总集。《诗经》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首,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北部一些地方(齐、楚、韩、赵、魏、秦),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是“五经”之一。《诗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诗经》共收集了311篇诗歌(又称诗三百),其中6篇为笙诗,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现存305篇(既有标题又有文辞的)(取其整数,成为诗三百)。到了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大量乐谱失传,仅存的歌词则编入《诗经》。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而歌的歌词,保留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形式,但在长期的流传中,乐谱和舞蹈失传,就只剩下诗歌了。孔子说:《诗经》一共有三百零五篇,每一篇讲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有一个道理,可以说相当多了,然而用其中的一句话就可以涵盖《诗经》中所有的义理而没有丝毫遗漏,这就是《鲁颂 駉》中说的:思无邪。它的意思是,人的思想念头,都是由天理中生来的,而不是由私欲所扭曲的,这一句话,就把《诗经》的思想、道理完全概括了。诗人的言语有赞美的,有讽刺的,对善良的人和事,就用美好的语言来赞美它,以感发人的善心,对丑恶的人和事,就用尖刻的言语来讽刺它,以惩罚人的恶念。都是要提起人们善良的念头,除去人们丑恶的思想,使得人们的性情温和纯正。如果人心的每个念头都是纯正的,没有被私欲邪念扭曲的,那他的所作所为,自然是充满了善行,而没有恶行,充满了被赞美的行为,而没有被讽刺的行为。诗人的赞美和讽刺,也不过是为了劝善惩恶而已,因此由思无邪三个字,足以概括《诗经》的精神了。想要修身的学人务必了解,应该将功夫下在“慎思”之上。

诗经中的诗歌,可以确定具体写作年代的不多。大致地说,《颂》和《雅》产生年代较早,基本上都在西周时期;《国风》除《豳风》及“二南”的一部分外,都产生于春秋前期和中期。 就诗歌的性质来说,《雅》、《颂》基本上是为特定的目的而写作、在特定场合中使用的乐歌,《国风》大多是民歌。只是《小雅》的一部分,与《国风》类似。但必须指出:我们在这里说的“民歌”,只是一种泛指;其特点恰与上述《雅》、《颂》的特点相反,是由无名作者创作、在社会中流传的普通抒情歌曲。大多数民歌作者的身份不易探究清楚。***如以诗中自述者的身份作为作者的身份,则既包括劳动者、士兵,也包括相当一部分属于“士”和“君子”阶层的人物。“士”在当时属于贵族最低的一级,“君子”则是对贵族的泛称。此外仍有许多无法确定身份的人物。所以只能大致地说,这种民歌是社会性的群众性的作品。

由于诗歌的性质不同,其描述的内容也相应有所不同。下面,我们分别选择若干重要的类型加以介绍。

《颂》诗主要是《周颂》,这是周王室的宗庙祭祀诗,产生于西周初期。除了单纯歌颂祖先功德而外,还有一部分于春夏之际向神祈求丰年或秋冬之际酬谢神的乐歌,反映了周民族以农业立国的社会特征和西周初期农业生产的情况。如《丰年》中唱道: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在丰收的日子里,人们兴高***烈而又隆盛地祭祀先人,希望他们赐给更多的福分。而《噫嘻》则描绘了大规模耕作的情形:噫嘻成王,既昭***尔,率时农夫,播厥百谷。骏发尔私,终三十里。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在广阔的田野上,数万名农夫同时劳动,这是何等壮观的场面!同时我们也会想到:在这种强大有力的集体活动中,个人的存在价值是很容易被忽视、被抹杀的。这是在那一特定的历史阶段和经济条件下必须付出的代价。

《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五篇是一组周民族的史诗,记述了从周民族的始祖后稷到周王朝的创立者武王灭商的历史。其产生的年代大致也在西周初期。《生民》叙述后稷的母亲姜嫄祷神求子,后来踏了神的脚印而怀孕,生下了后稷,不敢养育,把他丢弃,后稷却历难而不死:“诞置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置之平林,会伐平林。诞置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訏,厥声载路。”这段描写,表现了后稷的神话色彩。后稷长大以后,发明了农业,所种的庄稼都非常茂盛。后来他在有邰(今陕西武功西南)成家立业,建立了周民族的基础,而他自己就成了周民族的始祖和农业之神。这首带有神话和传说色彩的诗歌,反映了周民族的发生观念和历史观念,以及以农业立国的社会特征。

这些史诗作为叙事之作,其长处在于简明而有条理。但由于其写作目的主要在于记述史实(包括被当作史实的传说)和颂扬祖先,故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不甚重视。而且在《诗经>》里面,叙事诗并不多,主要就是以上这些。可见从《诗经》起,就显示出中国诗歌不太重视叙事诗的倾向。

西周后期至平王东迁之际,由于戎族的侵扰,诸侯的兼并,统治秩序的破坏,形成社会的剧烈动荡。《大雅》、《小雅》中产生于这一时期的诗,有很多批评政治的作品,均出于士大夫之手。这大概就是古籍中所说的“公卿至于列士献诗”(《国语·周语》)。

在这一类诗中,有些作者对统治阶层内部秩序的混乱和不公正现象提出了指责。如《瞻昂》中说:“人有土田,女反有之;人有民人,女覆夺之。此宜无罪,女反收之。彼宜有罪、女覆悦之。”《北山》中说:“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或牺迟偃仰,或王事鞅掌;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从这里我们看到当时社会关系正在发生激烈变化,有人升浮,有人沉降;有人为“王事”辛苦劳碌而无所得,有人无所事事却安享尊荣。而诗人则是站在旧有的“公正”立场上,希望纠正这一种不可避免的混乱。

更多的政治批评诗,表达了作者对艰危时事的极端忧虑,对他们自身所属的统治集团,包括最高统治者强烈不满。如《十月之交》,据《毛诗序》,是“大夫刺幽王”之作。诗人从天时不正这一当时人认为十分严重的灾异出发,对统治者提出严重警告。其中写道: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峷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这是一幅大动荡、大祸难即将发生的景象。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诗人们尽量要避免同他们所属的集团的直接冲突,或者说,他们总是感受到集团力量的威迫。看起来,诗人们强烈地表示对于国家命运和民众生活的关心,而批评其他人缺乏这种关心,这是一种矛盾;但另一方面,这种关心,本质上也就是关心统治秩序的安定,是整个统治集团公认(不管能否做到)的正确立场、道德原则。他们所批评的,正是对这种立场和原则的背离。当他们发现(或认为)大多数人都已背离了这种立场和原则时,便既感到迷惘和悲愤,又感到恐惧,而决不敢张扬纯属个人的态度,使自己处于同集团对抗乃至决裂的地位。  以上所举的例子以及大、小《雅》中其他同类诗歌,可以说开创了中国政治诗的传统。诗中所表现的忧国忧民的情绪,以及总是首先要站立在“正确”的也就是社会公认的道德立场上才能进行批评而避免张扬个人的态度,对后代的政治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国风》中的民间歌谣(包括《小雅》中一部分类似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比纯粹出于社会上层的《雅》、《颂》广阔得多,生活气息也更为浓厚。

十五《国风》,以《豳风》的年代最早。其中《七月》一篇,是极古老的农事诗,一般以为产生于西周初。与《周颂》中的农事诗不同,它以相当长的篇幅,叙述农夫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并记载了当时的农业知识和生产经验,像是记农历的歌谣。这首诗不仅在社会学、历史学、农业学方面是极可贵的资料,从文学史来说,也是后代田家诗的滥觞。

《国风》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政治批评和道德批评的诗。这些诗有些是针对特定的人物***的,有的则带有普遍意义。总体上说,这些诗较多反映了社会中下层民众对上层统治者的不满。如著名的《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这首诗,以前很多人都解释为劳动者对剥削者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责问,这恐怕不太确切。应该指出,在《诗经》的时代,所谓“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左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在社会的一般认识中,原是名正言顺,天经地义。在物质上、精神上都受到严重奴役的奴隶们,能否清醒地否定当时社***公认的这一种原则,本身是个问题;即使有人认识到并表现出来了,这样的诗也不可能被诸侯和周王朝的乐宫照样容纳,成为贵族子弟日常诵咏学习的对象。《毛诗序》解此诗,谓“刺贪也。在位贪鄙,无功而食禄”,应该是正确的。也就是说,诗人还是从社会公认的原则出发,认为“君子”居其位当谋其事,“无功而食禄”就成了***的“素餐”——白吃饭。末句“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是讽刺的笔法。事实上,“君子”们尸位素餐,倒是普遍的现象。以他们声称的原则讽刺他们的行为,这首诗已经很深刻,不必再加以拔高,以至脱离了原意。

再如《硕鼠》,也是相当深刻的政治讽刺诗。诗中把统治者比作贪得无厌的大老鼠,感到忍受不了这帮家伙的沉重压榨,想要逃到一块“乐土”中去。从诗中“无食我黍”等句来看,作者是拥有自己的土地财产的,其身份可能是下层贵族或其他自由民吧。这种反对过度剥削的意见,也是明智的统治者所愿意认可,并认为值得警戒的。

前面说《小雅》中一部分诗歌与《国风》类似,其中最突出的,是关于战争和劳役的作品。我们就把这类诗同《国风》中同样主题的诗放在一起介绍>。《小雅》中的《***薇》、《杕杜》、《何草不黄》,《豳风》中的《破斧》、《东山》,《邶风》中的《击鼓》,《卫风》中的《伯兮》等,都是这方面的名作。与叙述武功的史诗不同,这些诗歌大都从普通士兵的角度来表现他们的遭遇和想法,着重歌唱对于战争的厌倦和对于家乡的思念,读来倍感亲切。

应该说明:《诗经》中这一类作品,不能简单地称之为“反战诗”。因为诗中虽然表达了对于从军生活的厌倦,对和平的家庭生活的留恋,却并不直接表示反对战争,指斥那些把自己召去服役的人。诗中的情绪也是以忧伤为主,几乎没有愤怒。这是因为,从集体的立场来看,从军出征乃是个人必须履行的义务,即使这妨害了士兵个人的幸福,也是无可奈何。这一特点,在《卫风·伯兮》中看得更清楚:伯兮齃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乐,首如飞逢。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这首诗是以女子口吻写的。她既为自己的丈夫感到骄傲,因为他是“邦之桀(杰)”,能“为王前驱”,又因丈夫的远出、家庭生活的破坏而痛苦不堪。诗人所抒发的情感,既是克制的,又是真实的。

在《国风》中,最集中的是关于恋爱和婚姻的诗。在《诗经》时代,在某些地域,对男女交往的限制还不像后代那样严厉,由此我们在这些诗中看到年轻的小伙和姑娘自由地幽会和相恋的情景,如《召南·野有死麕》: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一个打猎的男子在林中引诱一个“如玉”的女子,那女子劝男子别莽撞,别惊动了狗,表现了又喜又怕的微妙心理。

一切诗歌的艺术风格都不是无缘无故地形成的。明朗热烈的风格,必是情感自由奔放的产物;含蓄委曲的表达,总是感情压抑的结果。在文学发展的初期,即人们尚未自觉地追求多样艺术风格的时代,尤其如此。

《国风》中还有许多描写夫妻间感情生活的诗。像《唐风·葛生》,一位死了丈夫的妻子这样表示:“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她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但也有男子,急切地要把妻子抛弃。在那种妇女毫无地位的时代,弃妇的命运更令人悲哀

《邶风》中的《谷风》,《卫风》中的《氓》,是最著名的两首弃妇诗。《谷风》是一个善良柔弱的女子的哀怨凄切的哭诉,说自己如何辛辛苦苦为丈夫持家,千难万难度过贫苦的日子,家境好起来,人也衰老了,于是丈夫另有所欢,把自己赶出门去;自己离开夫家时,如何难分难舍,因为割不断对往事的追忆留恋。诗中所描写的,是一个贤惠忍让的中国妇女的典型。

《氓》叙写了一个女子从与人恋爱到结婚到被抛弃的痛苦经历,一件件事情依次写来,脉络非常清楚。先是有一个男子笑嘻嘻地向她买丝,借机搭识。她答允了这桩婚事,在等待结婚的日子里,她常常登上颓墙盼望他。可是成家没几年,丈夫却抛弃了她。她愤怒地指责丈夫:“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又告诫其他女子不要轻信男子:“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是真实的心理,同时多少带有道德训诫的意味。 《诗经》中写恋爱和婚姻问题的诗,或歌唱男女相悦之情、相思之意,或赞扬对方的风***容貌,或描述幽会的情景,或表达女子的微妙心理,或嗟叹弃妇的不幸遭遇,内容丰富,感情真实,是全部《诗经》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

作者:

《诗经》的作者的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这些民间歌谣是如何集中到朝廷来的,则有不同说法。汉代某些学者认为,周王朝派有专门的***诗人,到民间搜集歌谣,以了解政治和风俗的盛衰利弊;又有一种说法:这些民歌是由各国乐师搜集的。乐师是掌管音乐的官员和专家,他们以唱诗作曲为职业,搜集歌谣是为了丰富他们的唱词和乐调。诸侯之乐献给天子,这些民间歌谣便汇集到朝廷里了。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

尹吉甫:

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诗经》的主要***集者,被尊称为中华诗祖。尹吉甫出生于江阳(现泸州市),晚年被流放至房陵(房县古称),死后葬于今湖北房县青峰山。房县有大量尹吉甫文化遗存。他***过三代帝王,到周幽王时听信谗言,被周幽王砍了头,后来知道错杀,做了一个金头进行了厚葬,为了隐蔽别人盗墓,做了十二座墓葬于房县东面。曾作《诗经·大雅·烝民》、《大雅·江汉》等。

产生《诗经》的社会基础: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说:"关中自汧、雍以东至河、华,膏壤沃野千里。自虞夏之贡,以为上田。而公刘适邠,大王、王季在岐,文王作丰,武王治镐,故其民犹有先王之遗风,好稼穑,殖五谷。"(《史记·货殖列传》)。由此可知,周代已是一个农业社会。这里所讲的虞夏之贡虽不可信,但周代的祖居之地宜于农业却是实情。这从"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绵瓜瓞》等诗篇来看,周族确是靠着农业而兴盛发展起来的。《豳风·七月》则完整地叙述出一年之中的农事活动与当时社会的等级压迫关系。另外,在《诗经》中的《南山》、《楚茨》、《大田》、《丰年》、《良耜》以及《周书》内的《金滕》、《梓材》、《康诰》、《洛诰》、《无逸》等篇中,都有农事的记载。

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周族在武王伐纣之后成为天下共主。家族宗法制度、土地、奴隶私有与贵族领主的统治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特征。宗教信仰与社会政治融为一体。这就是《诗经》中为什么会有许多祭祀性颂诗与雅诗的社会基础。宰我曾问孔子何谓鬼神,孔子回答说:"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合鬼与神,教之至也。"并且进一步解释:"明命鬼神,以为黔首则,百众以畏,万民以服。圣人以是为未足也,筑为官室,设为宗祧,以别亲疏远迩,教民返古复始,不忘其所由生也。众之服自此,故听且速也。"(《礼记·祭义篇》)以此了解《诗经》中的颂诗、雅诗,便可以得其要领。

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史称刑措不用者四十年,这时可称为周代的黄金时期。昭、穆以后,国势渐衰。后来,厉王被逐,幽王被杀,平王东迁,进入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兼并,夷狄交侵,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反映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面貌的《诗经》,就整体而言,正是这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文学是生活的反映,而生活又具有社会历史特征。我们研究《诗经》,首先要注意产生《诗经》的历史社会基础。

思想内容:

《诗经》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西周、东周、东周春秋中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其中有些诗,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刘 》、《绵》、《皇矣》、《大明》等,记载了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纣,是周部族起源、发展和立国的历史叙事诗。

有些诗,如《魏风·硕鼠》、《魏风·伐檀》等,以冷嘲热讽的笔调形象地揭示出奴隶主贪婪成性、不劳而获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声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显示了奴隶制崩溃时期奴隶们的觉醒;有些诗,如《小雅·何草不黄》、《豳风·东山》、《唐风·鸨羽》、《小雅·***薇》等写征夫思家恋土和对战争的哀怨;《王风·君子于役 》、《卫风·伯兮》等表现了思妇对征人的怀念。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西周时期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痛苦和灾难。有些诗,如《周南·芣苢》完整地刻画了妇女们***集车前子的劳动过程;《豳风·七月》记叙了奴隶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小雅·无羊》反映了奴隶们的牧羊生活。

还有不少诗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如《秦风·蒹葭》表现了男女之间如梦的追求;《郑风·溱洧》、《邶风·静女》表现了男女之间戏谑的欢会;《王风·***葛》表现了男女之间痛苦的相思;《卫风·木瓜》、《召南·摽有梅 》表现了男女之间的相互馈赠;《庸风·柏舟》、《郑风·将仲子》则反映了家长的干涉和社会舆论给青年男女带来的痛苦;另如《邶风·谷风》、《卫风·氓》还抒写了弃妇的哀怨,愤怒谴责了男子的忘恩负义,反映了阶级社会中广大妇女的悲惨命运。

《诗经》存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有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我们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孩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后来,《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及《五经》(无《乐》)之一。

《诗经》“六义”:

《诗经》“六义”指的是 风、雅、颂、赋、比、兴,前三个说的是内容,后三个说的是手法。

《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是依据音乐的不同。《风》包括15部分,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称作“十五国风”共160篇。《雅》分为《小雅》(74篇)和《大雅》(31篇),是宫廷乐歌,共105篇。《颂》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和《商颂》(5篇),是宗庙用于祭祀的乐歌和舞歌,共40篇。

“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它是相对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而言的。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 。根据十五国风的名称及诗的内容大致可推断出诗产生于现在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和湖北北部等。

“雅”是“王畿”之乐,这个地区周人称之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朱熹《诗集传》曰:“雅者,正也,正乐之歌也。其篇本有大小之殊,而先儒说又有正变之别。以今考之,正小雅,燕飨之乐也;正大雅,朝会之乐,受釐陈戒之辞也。辞气不同,音节亦异。故而大小雅之异乃在於其内容。”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毛诗序》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王国维说:“颂之声较风、雅为缓。”(《说周颂》)这是其音乐的特点。

“赋”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说,赋是直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都是《诗经》中用“比”的佳例。

“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有时一句诗中的句子看似比似兴时,可用是否用于句首或段首来判断是否是兴。例卫风·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就是兴。.大约最原始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就像秦风的《晨风》,开头“鴥彼晨风,郁彼北林”,与下文“未见君子,忧心钦钦”云云,很难发现彼此间的意义联系。虽然就这实例而言,也有可能是因时代悬隔才不可理解,但这种情况一定是存在的。就是在现代的歌谣中,仍可看到这样的“兴”。 进一步,“兴”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较有实在意义的用法。但正因为“兴”原本是思绪无端地飘移和联想而产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比较实在的意义,也不是那么固定僵板,而是虚灵微妙的。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关雎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只是它的喻意不那么明白确定。又如《桃夭》一诗,开头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写出了春天桃花开放时的美丽氛围,可以说是写实之笔,但也可以理解为对新娘美貌的暗喻,又可说这是在烘托结婚时的热烈气氛。由于“兴”是这样一种微妙的、可以自由运用的手法,后代喜欢诗歌的含蓄委婉韵致的诗人,对此也就特别有兴趣,各自逞技弄巧,翻陈出新,不一而足,构成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特殊味道。诗篇形式以四言为主,运用赋、比、兴等手法。

中庸疑问中引用的诗经都有哪几首

殷周以来,中国传统的天命观,以天为万有之本源,是决定自然和人事的主宰。在先秦较早的古籍中,“天”有三义:一是人格化的宗教性的最高的神,能够降福于人,如《尚书召诰》所称的“皇天上帝”,《诗经大雅皇矣》“天立厥配”;二是道德法则的本体,如《诗经大雅烝民》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三是自然现象的物质的天,如《诗经大雅云汉》:“倬彼云汉,昭回于天;瞻仰昊天,有彗其星。”孔子谈天,上述三义均有所取,详见《论语讲座》。

关于“天”的观念,孟子的理解和孔子相类似,上述三义,都有可取。如《万章上》:“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天是主宰一切的人格化的至高神;《离娄上》:“诚者天之道也”,天是道德的主体;“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则是自然形态的天。

何谓“命”?自古以来,人们把不能由自己主宰的人生中某些机缘遇合或某些必然性称为“命”,如《论语》中曾子所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认为冥冥中有某种意志或某种力量在支配,便与“天”联系在一起,称为“天意”、“天命”。

西周时代的天命观较之殷商已经有了很大进步。简括来说:第一,天命无私,无所不在,上帝眷爱下土的每一个人,不同于西方的宗教,中国没有所谓“上帝的选民”或“上帝的独生子”之类观念;第二,天性好德,上帝是道德神,或道德的化身,它只是把天命降给修德之人,所以它不重祈祷,而重人的修德;第三,天命靡常,天能降命,也能撤命,因而人必须长久修德,才能保持永命。孔子继承了西周的以德承天的天命观,但没有发表多少议论。孟子则进一步作了新的发挥。

诗经好听的四字词语

(一)《诗》云:“鸢飞戾天 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中庸·第十二章(知物)》)

解读:

《诗经·大雅·早麓》说:“老鹰高飞至蓝天,鱼儿跳跃入深渊。”意思是说中庸之道,上能高达九宵,下能及于深渊。

(二)《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中庸·第十三章〈笃行〉》)

解读:

《诗经·豳风·伐柯》说:“砍伐木材来制作斧柄,砍伐木材来制作斧柄,斧柄的样式就近在眼前。”手持着斧柄作为样品模式去砍伐木材来制作斧柄,斜着眼睛就看得见,但是因为没有用规矩衡量尺寸,总觉得新旧斧柄相差甚远。所以君子要用合乎人道的原则去治理众人,直到他们改正错误为止。

(三)《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孥。”子曰:“父母其顺矣乎!”(《中庸·第十五章(齐家)》)

解读:

《诗经·小雅·棠棣》说:“夫妻相爱感情深,犹如琴瑟齐弹秦。兄弟相处意融洽,全家和睦乐陶陶。家庭和乐万事兴,妻子儿女皆欢欣。”孔子说:“这样,父母就会感到顺心如意了吧!”

(四)《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揜,如此夫!(《中庸·第十六章(齐家)》)

解读:

《诗经·大雅·抑》说:“鬼神之降临,不可预测其行迹,怎么可以懈怠不恭敬呢?”鬼神的行迹本来是隐匿虚无的,但其功德又那样明显,从隐微到明显,至诚的德行就这样掩盖不住!

(五)《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故大德者必受命。(《中庸·第十七章(知天)》)

解读:

《诗经·大雅·***乐》说:“贤明快乐周成王,美德显赫真辉煌。安民任贤皆适宜,天赐福禄永安享。上天保佑周成王,不断赐福兴周邦。”所以说,道德高尚的人必然会承受天命而成为君王。

(六)《诗》云:“维天之命,於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中庸·第二十六章(博学)》)

解读:

《诗经·周颂·维天之命》说:“上天的定理运转深远,而且永不停止。”这大概是说天之所以成为天的道理。“呜呼,难道还不明显,周文王的品德多么高尚纯洁!”这大概是说周文王之所以被尊谥为“文”就是因为他的高尚纯洁的品德永不停息。

(七)《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中庸·第二十七章(修身)》)

解读:

《诗经·大雅·烝民》说:“既明理又机智,这样才能保全自己。”这句诗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八)《诗》曰:“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庶几夙夜,以永终誉。”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誉于天下者也。(《中庸·第二十九章(明辨)》)

解读:

《诗经·周颂·振鹭》说:“他在本国不被人憎恨,来到朝廷也不被人厌恶。早起晚睡勤于政事,美誉永久受到赞扬。”君子没有不先做到这样而后才誉满天下的。

(九)《诗》曰:“衣锦尚絅。”恶其文之著也。 故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中庸·第三十三章(正心)》)

解读:

《诗经·卫风·硕人》说:“里面穿着锦缎,外面罩着麻纱衣。”这是因为讨厌锦衣的纹彩太鲜艳了。所以,君子为人处世的哲学在于:外表暗淡低调,而其内心美德才会日渐彰显;小人为人处世的方式是,外表明显张扬,而日久天长便会日渐消亡,君子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平淡而含意深刻,外表简朴而富有文***,外表温和而富有哲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要先从自己做起才能教育别人,知道细小的事情会演变成重大***。果能如此,就可以跻身于品德高尚的圣人行列。

(十)《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中庸·第三十三章(正心)》)

解读:

《诗经·小雅·正月》说:“鱼儿虽然潜伏在深渊,仍然清晰可辨。”因此,君子在内心深处反省自己而不内疚,也就问心无愧。可见,别人做不到像君子那样的原因,大概是因为君子在独处时能严格要求自己吧!

(十一)《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中庸·第三十三章(正心)》)

解读:

《诗经·大雅·抑》说:“看你单独在室内,心地光明磊落问心无愧。”所以说君子即使没有行动,也抱着恭敬的态度;即使没有言谈,也能显现出诚信。

(十二)《诗》曰:“奏***无言,时靡有争。”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铁钺。(《中庸·第三十三章(正心)》)

解读:

《诗经·商颂·烈祖》说:“祭者默默作祷告,此时不再有争论。”所以君子不需要赏赐,百姓也会受到鼓舞;君子不***怒,百姓就会比看到刑戳还要害怕。

(十三)《诗》云:“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平天下。(《中庸·第三十三章(正心)》)

解读:

《诗经·周颂·烈文》说:“大力宣扬先王的品德,诸侯全都会效法。”所以君子笃实恭敬先王,天下就会太平。

(十四)《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诗》曰:“德輏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中庸·第三十三章(正心)》)

解读:

《诗经·大雅·皇矣》说:“周文王心怀高尚品德,不厉声训斥人。”孔子说:“用大声训斥去感化百姓,是舍本逐末。”《诗经·大雅·烝民》说:“美德微妙如鸿毛。”鸿毛虽然微小,但也有可以类比之物。《诗经·大雅·文王》说:“天生万物皆有其自然规律,无声无味才真微妙。”这才是达到最高境界。

有物有则的意思

逃之夭夭 《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后因“桃”、 “逃”同音,故以“逃之夭夭”作诙谐语,形容逃跑得无影无踪。

为鬼为蜮 《诗·小雅·何人斯》:“为鬼为蜮,则不可得。”朱熹集传: “蜮,短狐也,江淮水中皆有之,能含沙以射水中人影,其人辄病,而不见其形也。”后以“为鬼为蜮”比喻使用阴谋诡计,暗中害人。

求之不得 追求或寻找不到。本谓不遂所欲。《诗·周南·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后多用于意外地遂愿。

鱼跃鸢飞 语出《诗·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毛传: “言上下察也。”孔颖达疏:“毛以为大王、王季德教明察,著於上下。其上则鸢鸟得飞至於天以游翔,其下则鱼皆跳跃於渊中而喜乐。”后以“鱼跃鸢飞”谓世间生物任性而动,自得其乐。

高岸深谷 ①指幽僻的处所。②形容幽峭深邃。③《诗·小雅·十月之交》: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后因以“高岸深谷”比喻事物的巨大变化。

鸟革翚飞 形容宫室壮丽。语出《诗·小雅·斯干》:“如鸟斯革,如翚斯飞。”朱熹集传:“其栋宇峻起,如鸟之警而革也,其檐阿华***而轩翔,如翚之飞而矫其翼也,盖其堂之美如此。”

投桃报李 《诗·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后以“投桃报李”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

悬狟素飡 语本《诗·魏风·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后因以“悬狟素飡”喻无功受禄。

敌忾同仇 《诗·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杜预注:“敌,犹当也;忾,恨怒也”。后以“敌忾同仇”指抱着无比仇恨和愤怒共同一致地对付敌人。

吐刚茹柔 吐出硬的,吃下软的。比喻怕强欺弱。语本《诗·大雅·烝民》: “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彊御。”孔颖达疏:“柔濡者则茹食之,坚刚者则出之,喻……敌寡弱者则侵侮之,强盛者则避畏之。”

切磋琢磨 亦作“切瑳琢磨”。①器物加工的工艺名称。②比喻道德学问方面互相研讨勉励。语本《诗·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昊天不吊 谓苍天不怜悯保佑。语本《诗·小雅·节南山》:“不吊昊天,不宜空我师”。朱熹集传:“吊,愍。”后因以“昊天不吊”为哀悼死者之辞。

清渭浊泾 《诗·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孔颖达疏: “泾水以有渭,故见其浊。”古以为渭水清,泾水浊,后因称“清渭浊泾”。亦以喻两相比较,是非好坏分明。

爱莫能助 虽然同情,却限于条件无从帮助。语本《诗·大雅·烝民》: “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郑玄笺:“爱,惜也。仲山甫独能举此德而行之,惜乎莫能助之者。”

桑土绸缪 《诗·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朱熹集传:“土,音杜。桑土,桑根皮也……我及天未阴雨之时,而往取桑根以缠绵巢之隙穴,使之坚固,以备阴雨之患。”后遂以“桑土绸缪”喻勤于经营,防患未然。

醉酒饱德 《诗·大雅·既醉》:“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又序:“既醉,太平也。醉酒饱德,人有士君子之行焉。”后用为酬谢主人宴饮之辞。

柔茹刚吐 《诗·大雅·烝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彊御。”后因以“柔茹刚吐”比喻凌弱畏强,欺软怕硬。

作舍道边 《诗·小雅·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毛传:“溃,遂也。”郑玄笺:“如当路筑室,得人而与之谋所为,路人之意不同,故不得遂成也。”《後汉书·曹褒传》:“谚言:‘作舍道边,三年不成。’”后因以“作舍道边”比喻众谋难成。

人亡邦瘁 《诗·大雅·瞻卬》:“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毛传:“殄,尽;瘁,病也。”郑玄笺:“贤人皆言奔亡,则天下邦国,将尽困穷。”后因以“人亡邦瘁”谓贤者不在位,国家因而衰败。

临深履薄 《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谓面临深渊,脚踏薄冰。后因以“临深履薄”喻谨慎戒惧。

瞻云陟屺 《诗·魏风·陟岵》:“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新唐书· 狄仁杰传》:“荐授并州法曹参军,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后因以“瞻云陟屺”比喻思亲。

暴虎冯河 典出《诗·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空手搏虎,徒步渡河。比喻冒险行事,有勇无谋。

梧凤之鸣 《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毛传:“梧桐盛也,凤凰鸣也,臣竭其力,则地极其化;天下和洽,则凤凰乐德。”后因以“梧凤之鸣”比喻政教和协、天下太平。

风雨如晦 ①《诗·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后用“风雨如晦”比喻于恶劣环境中而不改变气节操守。②比喻***混乱。

折冲御侮 语本《诗·大雅·绵》:“予曰有御侮”毛传:“武臣折冲曰御侮。”后用以谓抗击敌人。

鹡鸰在原 《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脊令,后即以“鹡鸰在原”比喻兄弟友爱之情。

褎如充耳 谓服饰尊盛而德行不能相称。《诗·邶风·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毛传:“褎,盛服也。充耳,盛饰也。大夫褎然有尊盛之服而不能称也。”一说像聋子一样塞耳不闻,形容拒绝听取别人的意见。郑玄笺:“充耳,塞耳也。言卫之诸臣颜色褎然,如见塞耳,无闻知也。”马瑞辰通释:“充耳当从《笺》训为塞耳,褎如即塞耳之■。”后人多从郑笺,用作塞耳不闻之意。

营蝇斐锦 《诗·小雅·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郑玄笺:“兴者,蝇之为虫,污白使黑,污黑使白,喻佞人变乱善恶也。”又《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彼谮人者,亦已大甚。”郑玄笺:“兴者,喻谗人集作己过以成於罪,犹女工之集***色以成锦文。”后因以“营蝇斐锦”比喻谗人颠倒黑白,诽谤诬陷,入人于罪。

丹凤朝阳 《诗·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明朱善《诗解颐》卷三:“凤皇者,贤才之喻;高冈者,朝廷之喻;梧桐者,贤君之喻;朝阳者,明时之喻也。”后以“丹凤朝阳”喻贤才逢明时。

寒泉之思 《诗·邶风·凯风》:“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后以“寒泉之思”指子女对母亲的孝思或子女思念母亲的心情。

鸡鸣馌耕 比喻妇女勤俭治家。语本《诗·郑风·女曰鸡鸣》:“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又《豳风·七月》:“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前跋後疐 《诗·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毛传:“跋,躐;疐,跲也。老狼有胡,进则躐其胡,退则疐其尾,进退有难。”后以“前跋後疐”喻进退两难。

浊泾清渭 语本《诗·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孔颖达疏:“言泾水以有渭水清,故见泾水浊。”古以为泾水浊,渭水清。比喻是非善恶分明。

逶迤退食 谓从容谦退,公正廉洁。语本《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郑玄笺:“退食谓减膳也。自,从也。从於公谓正直顺於事也。委蛇,委曲自得之貌。节俭而顺心志定,故可自得也。”。

河山之德 《诗·鄘风·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 。陆德明释文:“《韩诗》云:德之美貌”。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渊然而深,皆以状德容之美”。后以《河山之德》形容妇人德容之美。

风雨飘摇 语本《诗·豳风·鸱鸮》:“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谓在风雨中飘荡摇摆。后用以比喻动荡不安。

故宫禾黍 语出《诗·王风·黍离序》:“周大夫行役,至於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又《史记·宋微子世家》:“其後箕子朝周,过故殷虚,感宫室毁坏,生禾黍……乃作《麦秀》之诗以歌咏之”。后以“故宫禾黍”比喻怀念故国的情思。

白驹空谷 《诗·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谓白驹在空谷。比喻贤人在野而不出仕。后亦以“白驹空谷”比喻贤人出仕而谷空。

跼天蹐地 ①《诗·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陆德明释文:“局本又作跼。”后即以“跼天蹐地”形容惶惧不安貌。②指窘迫无路貌。

流离琐尾 语出《诗·邶风·旌丘》:“琐兮尾兮,流离之子”。毛传: “琐尾,少好之貌;流离,鸟也。少好长丑。始而愉乐,终以微弱”。后以“流离琐尾”比喻处境由顺利转为艰难。

燕尔新婚 形容新婚的欢乐。语出《诗·邶风·谷风》:“宴尔新昏,如兄如弟。”陆德明释文:“宴,本又作‘燕’。”孔颖达疏:“安爱汝之新昏,其恩如兄弟也。”原为弃妇诉说原夫再娶与新欢作乐,后反其意,用作庆贺新婚之辞。

绸缪桑土 犹绸缪未雨。

衮实无阙 衮衣无缺损。比喻帝王治理无过失。语本《诗·大雅·烝民》: “衮职有阙。”

室迩人远 亦作“室迩人遐”。亦作“室迩人遥”。语本《诗·郑风·东门之墠》:“东门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则迩,其人甚远。”朱熹集传:“室迩人远者,思之而未得见之辞也。”后常用为怀念亲故或悼念亡者之词。

櫜弓戢戈 亦作“櫜弓戢矢”。《诗·周颂·时迈》:“载戢干戈,载櫜弓矢。”谓收藏干戈弓矢。后因以“櫜弓戢戈”谓停息战事。

杼柚其空 形容生产废弛,贫无所有。语本《诗·小雅·大东》:“小东大东,杼柚其空。”郑玄笺:“言其政偏,失砥矢之道也。谭无他货,维丝麻尔,今尽杼柚不作也。”

凤鸣朝阳 《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后因以“凤鸣朝阳”比喻贤才遇时而起。

鸢飞鱼跃 《诗·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孔颖达疏: “其上则鸢鸟得飞至於天以游翔,其下则鱼皆跳跃於渊中而喜乐,是道被飞潜,万物得所,化之明察故也。”后以“鸢飞鱼跃”谓万物各得其所。

竹苞松茂 《诗·小雅·斯干》:“如竹苞矣,如松茂矣。”毛传:“苞,本也。”孔颖达疏:“以竹言苞,而松言茂,明各取一喻,以竹笋丛生而本穊,松叶隆冬而不雕,故以为喻。”此诗以“竹苞松茂”喻根基稳固,枝叶繁荣,后多用作新屋落成或向人祝寿时的颂词。

未雨绸缪 语本《诗·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原谓趁天还没下雨,就把窝巢缠捆牢固。后以“未雨绸缪”喻事先做好预防、准备工作。

局天扣地 悲痛诉说貌。语本《诗·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

天保九如 《诗·小雅·天保》:“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连用九“如”字,祝颂福寿绵长。后遂以“天保九如”为祝寿颂词。

瓶竭罍耻 语本《诗·小雅·蓼莪》:“瓶之罄矣,维罍之耻。”罍、瓶皆盛水器,罍大而瓶小。罍有水而瓶已空,谓不能分多予寡。后多用以指因未能尽职而心怀愧疚。亦用以比喻与彼方关系密切,若不救助,深以为耻。

桃来李答 语本《诗·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后以“桃来李答”比喻互相酬赠。

一倡一和 ①《诗·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谓一个先唱,一个和声,形容两人感情相通。后多比喻两人相互配合,彼此呼应。倡,亦作“唱”。②谓鸣声相呼应。

鼠牙雀角 ①《诗·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原谓侵凌引起争讼。后因以“鼠牙雀角”比喻势力。②指讼事或引起争讼的细微小事。

鸡鸣戒旦 怕失晓而耽误正事,天没亮就起身。语本《诗·齐风·鸡鸣序》: “《鸡鸣》,思贤妃也。哀公荒*怠慢,故陈贤妃贞女夙夜警戒相成之道焉。”

不稂不莠 《诗·小雅·大田》:“既坚既好,不稂不莠。”朱熹集传: “稂,童粱;莠,似苗。皆害苗之草也。”本谓田中没有野草。后以喻不成材或没出息。

如日方升 《诗·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后以“如日方升”比喻事物有广阔发展前途。

倦尾赤色 喻困苦之极。语本《诗·周南·汝坟》:“鲂鱼赪尾。”朱熹集传:“赪,赤也。鱼劳则尾赤。鲂尾本白,而今赤,则劳甚矣。”

局地扣天 见“局天扣地”。

如履如临 《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后以“如履如临”形容做事极为小心谨慎。

翩其反矣 《诗·小雅·角弓》:“骍骍角弓,翩其反矣。”朱熹集传: “翩,反貌。弓之为物,张之则内向而来,弛之则外反而去。”后用来表示完全相反的意思。

他山之石 《诗·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为错。”毛传:“错,石也,可以琢玉。举贤用滞,则可以治国。”郑玄笺:“它山喻异国。”又:“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毛传:“攻,错也。”本谓别国的贤才也可用为本国的辅佐,正如别的山上的石头也可为砺石,用来琢磨玉器。后因以“他山之石”喻指能帮助自己改正错误缺点或提供借鉴的外力。

风潇雨晦 《诗·郑风·风雨》:“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后遂以“风潇雨晦”形容风急雨骤,天色昏暗。亦比喻形势险恶。

道傍筑室 语出《诗·小雅·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郑玄笺:“如当路筑室,得人而与之谋所为,路人之意不同。故不得遂成也。”后比喻杂***各家之说。

松茂竹苞 《诗·小雅·斯干》:“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后遂以“松茂竹苞”比喻兴盛繁荣。

桃之夭夭 ①《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毛传: “桃有华之盛者,夭夭,其少壮也。”后以喻事物的繁荣兴盛。②形容逃跑。桃,谐音“逃”。有时含诙谐义。

缩屋称贞 《诗·小雅·巷伯》“哆兮侈兮,成是南箕”毛传:“昔者颜叔子独处于室,邻之釐妇又独处于室,夜暴风雨至而室坏,妇人趋而至,颜叔子纳之而使执烛,放乎旦而蒸尽,缩屋而继之。”后因以“缩屋称贞”颂扬对危难中的妇女不加侵侮的美德。

日居月诸 日月。居、诸,语气助词。《诗·邶风·日月》:“日居月诸,照临下土。”毛传:“日乎月乎,照临之也。”后用以指岁月流逝。

等夷之志 《诗·大雅·桑柔》“贪人败类”郑玄笺:“类,等夷也。” 孔颖达疏:“类,比类,故为等夷,谓尊卑齐平朝庭之人。”后因以“等夷之志”谓臣下僭越朝廷之心。

螽羽诜诜 《诗·周南·螽斯》:“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孔颖达疏:“此以螽斯之多,喻后妃之子。而言羽者,螽斯羽虫,故举羽以言多也。”后因以“螽羽诜诜”比喻夫妇和睦,子孙众多。

握粟出卜 《诗·小雅·小宛》:“握粟出卜,是何能谷。”郑玄笺:“ 但持粟行卜,求其胜负。”后用以指祈求神明护佑,去凶赐吉。

明哲保身 原指明智的人不参与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后多指生怕有损于自己,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语本《诗·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孔颖达疏:“既能明晓善恶,且又是非辨知,以此明哲择安去危,而保全其身,不有祸败。”

高山景行 语出《诗·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山,喻高尚的德行。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后以“高山景行”比喻崇高的德行。

瓶罄罍耻 ①《诗·小雅·蓼莪》:“瓶之罄矣,维罍之耻”。朱熹集传: “言瓶资於罍而罍资瓶,犹父母与子,相依为命也,故瓶罄矣,乃罍之耻”。后以“瓶罄罍耻”比喻休戚相关,彼此利害一致。②谓物伤其类。

兄弟阋墙 《诗·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郑玄笺: “兄弟虽内阋而外御侮也。”阋,争吵。比喻内部纷争。

虫鸣螽跃 《诗·召南·草虫》:“喓喓草虫,趯趯阜螽。”郑玄注: “草虫鸣,阜螽跃而从之。”后因以“虫鸣螽跃”比喻固有的自然规律。

惠然肯来 《诗·邶风·终风》:“终风且霾,惠然肯来。”郑玄笺:“ 肯,可也,有顺心然後可以来至我旁。”后多用作对客人的来临表示欢迎之词。

委委佗佗 雍容自得貌。《诗·鄘风·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毛传:“委委者,行可委曲踪迹也;佗佗者,德平易也。”朱熹集传:“雍容自得之貌。”明宋濂《梅府君墓志铭》:“命也奈何,芝生岩阿;既***且歌,委委佗佗。”清钱谦益《御史族兄汝瞻画像赞》:“委委佗佗,开颜舒眉。”王闿运《女箴》:“委委蛇蛇,如山如河。匪惟修貌,以绰以和。”一说,美貌。参阅《尔雅·释训》、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毛诗音义上》。

***兰赠药 谓男女互赠礼物以示爱慕。语本《诗·郑风·溱洧》:“士与女,方秉蕑兮。”毛传:“蕑,兰也。”又“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毛传:“勺药,香草”。

蛾眉螓首 弯弯的眉毛,方广的前额。形容女子容貌的美艳。语本《诗· 卫风·硕人》:“螓首蛾眉。”

必躬必亲 谓凡事都要自己经手。《诗·小雅·节南山》:“弗躬弗亲,庶民弗信。”后转为“必躬必亲”。

元戎启行 谓大军出发。语本《诗·小雅·六月》:“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施衿结褵 语本《诗·豳风·东山》:“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又《仪礼·士昏礼》:“母施衿结帨,曰:‘勉之敬之,夙夜毋违宫事。’”本指古代女子出嫁,母亲将五彩丝绳和佩巾结于其身。后喻父母对子女的教训。

临深履尾 语出《诗·小雅·小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又《易 ·履》:“履虎尾,咥人,凶。”后以“临深履尾”喻危险恐惧。

别有肺肠 语出《诗·大雅·桑柔》:“自有肺肠,俾民卒狂。”郑玄笺: “自有肺肠,行其心中之所欲。”后因以“别有肺肠”谓另有打算或企图。

蹙蹙靡骋 《诗·小雅·节南山》:“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后因“ 蹙蹙靡骋”谓局促,无法舒展。

养音九皋 比喻贤才隐居修德。语出《诗·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斗挹箕扬 比喻无实用。斗、箕皆星宿名,一象斗,一象箕,故以为名。语出《诗·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孔颖达疏:“言维此天上,其南则有箕星,不可以簸扬米粟;维此天上,其北则有斗星,不可以挹U其酒浆。”

鸣凤朝阳 《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郑玄笺:“凤皇鸣于山脊之上者,居高视下,观可集止,喻贤者待礼乃行,翔而後集。梧桐者,犹明君出也。生於朝阳者,被温仁之气,亦君德也。”后因以“鸣凤朝阳”比喻贤臣遇明君。

老马为驹 御老马如驹。喻失敬老之礼。《诗·小雅·角弓》:“老马反为驹,不顾其後。”郑玄笺;“比喻幽王见老人反侮慢之,遇之如幼稚,不自顾念後至年老,人之遇己亦将然。”一说比喻年虽老而犹有壮心,不虑后之难及。朱熹集传:“如老马惫矣,而反自以为驹,不顾其後,将有不胜任之患也。”故亦以喻不以老迈为嫌。

耳提面命 《诗·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孔颖达疏:“ 非但对面命语之,我又亲提撕其耳,庶其志而不忘。”后以“耳提面命”谓教诲殷切,要求严格。

素丝良马 《诗·鄘风·干旄》:“素丝纰之,良马四之。”郑玄笺:“ 素丝者以为缕,以缝纰旌旗之旒縿。”朱熹集传:“言卫大夫乘此车马,建此旌旄,以见贤者。”后因以“素丝良马”为礼遇贤士之辞。

燕燕于归 谓女子出嫁。语本《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令原之戚 《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毛传:“脊令,雝渠也。”郑玄笺:“雝渠,水鸟。而今在原,失其常处,则飞则鸣求其类,天性也,犹兄弟之於急难。”后因以“令原之戚”指兄、弟去世。

秋水*** 《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在水一方。”后以“秋水***”谓对景怀人。

投木报琼 《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原谓男女相爱互赠礼品。后用以指报答他人对待自己的深情厚谊。

蹐地跼天 语出《诗·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后以“蹐地跼天”形容戒慎小心。

跋前疐后 比喻进退两难。语出《诗·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其尾。”毛传:“老狼有胡,进则躐其胡,却则跲其尾,进退有难。”疐(zhì)。义同“踬。又作“跋前踬后”。

泮林革音 《诗·鲁颂·泮水》:“翩彼飞鸮,集於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郑玄笺:“言鸮恒恶鸣,今来止於泮水之木上,食其桑黮。为此之故,故改其鸣,归就我以善音。喻人感於恩则化也。”后用“泮林革音”比喻在好的影响感化下而改变旧习性。

硕大无朋 《诗·唐风·椒聊》:“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郑玄笺:“硕,谓壮貌佼好也;大,谓德美广博也;无朋,平均不朋党。”后用以形容物体巨大,无与伦比。

桃李之馈 《诗·大雅·抑》:“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原谓互赠礼品,后引申指送礼,贿赂。

跼高天蹐厚地 语出《诗·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陆德明释文:“局本又作跼。”本谓蜷曲不敢伸展。后常指小心谨慎,惶惧不安。

不愧屋漏 《诗·大雅·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毛传:“ 西北隅谓之屋漏。”郑玄笺:“屋,小帐也;漏,隐也。”原谓独处于室时,亦慎守善德,使无愧于心。后转谓心地光明,在幽暗之处也不起邪念、做坏事。

岸谷之变 《诗·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毛传: “言易位也。”郑玄笺:“易位者,君子居下小人处上之谓也。”后因以“岸谷之变”比喻政治上的重大变化。

日升月恒 旭日冉冉上升,月亮渐渐盈满。比喻事物兴盛发展。语出《诗 ·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毛传:“恒,弦;升,出也。言俱进也”。郑玄笺:“月上弦而就盈,日始出而就明”。后常用为祝颂之词。

出幽迁乔 语出《诗·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后以“ 出幽迁乔”比喻人的境遇好转或职位升迁。

鸣于乔木 《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后以“鸣于乔木”比喻仕进达于高位。

驹留空谷 《诗·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孔颖达疏: “言有乘皎皎然白驹而去之贤人,今在彼大谷之中。”后因以“驹留空谷”喻贤人在野。

必恭必敬 十分恭敬貌。必,通“毕”。语本《诗·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聊胜於无 比没有稍好一些。语本晋陶潜《和刘柴桑》:“弱女虽非男,慰情聊胜无。”

教猱升木 《诗·小雅·角弓》:“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毛传:“ 猱,猨属;涂,泥;附,著也。”郑玄笺:“猱之性善登木,若教使,其为之必也。”后用以比喻教唆坏人为恶。

挹彼注兹 谓将彼器的液体倾注于此器。《诗·大雅·泂酌》:“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濯罍。”孔颖达疏:“可挹彼大器之水,注之此小器之中。”后亦以喻取一方以补另一方。

操斧伐柯 执斧砍伐斧柄。喻可就近取法。语出《诗·豳风·伐柯》:“ 伐柯伐柯,其则不远。”《中庸》引此文,朱熹集注:“柯,斧柄。则,法也……言人执柯伐木以为柯者,彼柯长短之法,在此柯耳。”

《宋史》卷一百三十九 志第九十二(9)

有物有则的意思是:指天地间凡事物皆有其法则、规律。

汉语拼音yǒu,wù,yǒu,zé。

近义词:有则有物、一成不变。

反义词:违背天理。

成语出处《诗·大雅·烝民》:“天生烝民,有物有则。”

成语解释谓天地间凡事物皆有其法则、规律。

有物有则造句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此为天地间有物有则这规律。

有物有则的成语故事:

《诗·大雅·烝民》: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天监有周,昭***于下。保兹天子,生仲山甫。译为:老天生下这些人,有着形体有法则。人的常性与生来,追求善美是其德。上天监视周王朝,昭明之德施于下。保佑这位周天子,有仲山甫辅佐他。

《诗·大雅·烝民》写作背景:

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在说理中***用民间谚语、俗语,用词精当,多用叠字,诗歌既生动又入理,及富表现力。

此诗为周宣王时代的重臣尹吉甫所作,周宣王派仲山甫去齐地筑城,临行时尹吉甫作此诗赠之,赞扬仲山甫的美德和辅佐宣王的政绩。

整体赏析:

此诗首章起句不凡。开头四句郑重提出“人性”这一命题,哲理意味甚浓。前人多认为这是最早的“性善论”,故孟子在《告子章》中引此四句与孔子的阐释作为论“性善”的理论依据。

但从全诗考察,似乎诗人并不是倡导什么“性善论”,他只不过是借天赋予人以善性,为下文歌颂仲山甫张本。

第一章颂扬仲山甫应天运而生,非一般人物可比,总领全诗。

接下去二至六章便不遗余力赞美仲山甫的德才与政绩:首先说他有德,遵从古训,深得天子的信赖;其次说他能继承祖先事业,成为诸侯典范,是天子的忠实代言人;再次说他洞悉国事,明哲忠贞,勤政报效周王;继而说他个性刚直,不畏,不欺弱者。

诗经里的美好的词语

 淳化乡饮酒三十三章

 鹿鸣呦呦,命侣与俦。宴乐嘉宾,既献且醻。

 献醻有序,休祉无疆。展矣君子,邦家之光。

 鹿鸣呦呦,在彼中林。宴乐嘉宾,式昭德音。

 德音愔愔,既乐且湛。允矣君子,宾慰我心。

 鹿鸣呦呦,在彼高冈。宴乐嘉宾,吹笙鼓簧。

 币帛戋戋,礼仪蹡々。乐只君子,利用宾王。

 鹿鸣相呼,聚泽之蒲。我乐嘉宾,鼓瑟吹竽。

 我命旨酒,以燕以娱。何以赠之?玄纁粲如。

 鹿鸣相邀,聚场之苗。我美嘉宾,令名孔昭。

 我命旨酒,以歌以谣。何以置之?大君之朝。

 鹿鸣相应,聚山之荆。我燕嘉宾,鼓簧吹笙。

 我命旨酒,以逢以迎。何以荐之?扬于王庭。

 右《鹿鸣》六章,章八句。

 瞻彼南陔,时物嘉良。有泉清泚,有兰馨香。

 晨饮是汲,夕膳是尝。慈颜未悦,我心靡遑。

 嬉嬉南陔,眷眷慈颜。和气怡色,奉甘与鲜。

 事亲是宜,事君是思。虔勖忠孝,邦家之基。

 右《南陔》二章,章八句。

 洋洋嘉鱼,伫以美罛。君子有道,嘉宝式燕以娱。

 洋洋嘉鱼,伫以芳罟。君子有德,嘉宾式歌且舞。

 我有宫沼,龟龙扰之。君子有礼,嘉宾式贵表之。

 我有宫薮,麟凤来思。君子有乐,嘉宾式慰勤思。

 相彼嘉鱼,爰纵之壑。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乐。

 相彼嘉鱼,在汉之粱。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康。

 森森乔木,美蔓荣之。我有旨酒,嘉宾式燕宜之。

 喈喈黄鸟,载飞载止。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且喜。

 右《嘉鱼》八章,章四句。

 崇丘峨峨,动植斯属。高既自遂,大亦自足。

 和风斯扇,膏雨斯沐。我仁如天,以亭以育。

 崇丘巍巍,动植其依。高大之性,各极尔宜。

 王道坦坦,皇猷熙熙。仁寿之域,烝民允跻。

 右《崇丘》二章,章八句。

 关雎于飞,洲渚之湄。自家刑国,乐且有仪。

 郁郁芳兰,幽人撷之。温温恭人,哲后求之。

 求之无斁,寤寐所属。罄尔一心,受天百禄。

 郁郁芳兰,雨露滋之。温温恭人,圭组縻之。

 郁郁芒兰,佩服珍之。温温恭人,福履绥之。

 关雎跄跄,集水之央。好求贤辅,同扬德光。

 苹蘩芳滋,同谁掇之。愿言贤德,靡日不思。

 偶其贤德,辅成已职。永配玉音,服之无斁。

 洁其粢盛,中心匪宁。荐于宗庙,助君德馨。

 贤淑来思,人之表仪。风化天下,何乐如之!

 右《关雎》十章,章四句。

 彼鹊成巢,尔类攸处。之子有归,琼瑶是祖。

 彼鹊成巢,尔类攸匹。之子有行,锦绣是饰。

 彼鹊成巢,尔类攸共。之子有从,兰荪是奉。

 伊鹊成巢,珍禽戾止。婉彼佳人,配于君子。

 伊鹊营巢,珍禽攸处。内助贤侯,弼于明主。

 伊鹊营巢,珍禽辑睦。均养嘉雏,致于蕃育。

 右《鹊巢》六章,章四句。

 大观闻喜宴六首

 状元以下入门,《正安》

 多士济济,于彼西雍。钦肃威仪,亦有斯容。

 烝然来思,自西自东。天畀尔禄,惟王其崇。

 初举酒,《宾兴贤能》

 明明天子,率由旧章。思乐泮水,光于四方。

 薄***其芹,用宾于王。我有好爵,置彼周行。

 再酌,《于乐辟雍》

 乐只君子,式燕又思。服其命服,摄以威仪。

 钟鼓既设,一朝醻之。德音是茂,邦家之基。

 三酌,《乐育英才》

 圣谟洋洋,纲纪四方。烝我髦士,观国之光。

 遐不作人,而邦其昌。以燕天子,万寿无疆。

 四酌,《乐且有仪》

 我求懿德,烝然来思。笾豆静嘉,式燕绥之。

 温温其恭,莫不令仪。追琢其章,髦士攸宜。

 五酌,《正安》

 思皇多士,扬于王庭。钟鼓乐之,肃邕和鸣。

 威仪抑抑,既安且宁。天子万寿,永观厥成。

 政和鹿鸣宴五首

 初酌酒,《正安》

 思乐泮水,承流辟雍。思皇多士,贲然来从。

 邕邕济济,四方攸同。登于天府,维王是崇。

 再酌,《乐育人才》

 钟鼓皇皇,磬筦锵锵。登降维时,利用宾王。

 髦士攸宜,邦家之光。媚于天子,事举言扬。

 三酌,《贤贤好德》

 鸣鹿呦呦,载弁俅俅。烝然来思,旨酒思柔。

 之子言迈,泮涣尔游。于彼西雍,对扬王休。

 四酌,《烝我髦士》

 首善京师,灼于四方。烝我髦士,金玉其相。

 饮酒乐曲,吹笙鼓簧。勉戒徒御,观国之光。

 五酌,《利用宾王》

 遐不作人,天下喜乐。何以况之?鸢飞鱼跃。

 既劝之驾,献酬交错。利用宾王,縻以好爵。

逃之夭夭 《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后因“桃”、 “逃”同音,故以“逃之夭夭”作诙谐语,形容逃跑得无影无踪。

为鬼为蜮 《诗·小雅·何人斯》:“为鬼为蜮,则不可得。”朱熹集传: “蜮,短狐也,江淮水中皆有之,能含沙以射水中人影,其人辄病,而不见其形也。”后以“为鬼为蜮”比喻使用阴谋诡计,暗中害人。

求之不得 追求或寻找不到。本谓不遂所欲。《诗·周南·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后多用于意外地遂愿。

鱼跃鸢飞 语出《诗·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毛传: “言上下察也。”孔颖达疏:“毛以为大王、王季德教明察,著於上下。其上则鸢鸟得飞至於天以游翔,其下则鱼皆跳跃於渊中而喜乐。”后以“鱼跃鸢飞”谓世间生物任性而动,自得其乐。

高岸深谷 ①指幽僻的处所。②形容幽峭深邃。③《诗·小雅·十月之交》: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后因以“高岸深谷”比喻事物的巨大变化。

鸟革翚飞 形容宫室壮丽。语出《诗·小雅·斯干》:“如鸟斯革,如翚斯飞。”朱熹集传:“其栋宇峻起,如鸟之警而革也,其檐阿华***而轩翔,如翚之飞而矫其翼也,盖其堂之美如此。”

投桃报李 《诗·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后以“投桃报李”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

悬狟素飡 语本《诗·魏风·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后因以“悬狟素飡”喻无功受禄。

敌忾同仇 《诗·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杜预注:“敌,犹当也;忾,恨怒也”。后以“敌忾同仇”指抱着无比仇恨和愤怒共同一致地对付敌人。

吐刚茹柔 吐出硬的,吃下软的。比喻怕强欺弱。语本《诗·大雅·烝民》: “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彊御。”孔颖达疏:“柔濡者则茹食之,坚刚者则出之,喻……敌寡弱者则侵侮之,强盛者则避畏之。”

切磋琢磨 亦作“切瑳琢磨”。①器物加工的工艺名称。②比喻道德学问方面互相研讨勉励。语本《诗·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出谷迁乔 从低处移到高处。《诗·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宋王之道《青玉案·有怀轩车山旧隐》词:“黄鸝休叹青春暮,出谷迁乔旧家句,天意从人还许诉。”本指鸟出自深谷,移居高木,后以“乔迁”为祝贺别人迁居之词。

履薄临深 《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后以“履薄临深”比喻身处险境,必须十分谨慎。

深厉浅揭 《诗·邶风·匏有苦叶》:“深则厉,浅则揭。”朱熹集传:“以衣而

跼高蹐厚 见“跼高天蹐厚地”。

敬恭桑梓 语出《诗·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朱熹集传:“桑、梓,二木。古者五亩之宅,树之墙下,以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者也”。因桑梓为父母所种,故应恭敬。后用作热爱故乡,尊敬故乡之人的典故。

昊天不吊 谓苍天不怜悯保佑。语本《诗·小雅·节南山》:“不吊昊天,不宜空我师”。朱熹集传:“吊,愍。”后因以“昊天不吊”为哀悼死者之辞。

清渭浊泾 《诗·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孔颖达疏: “泾水以有渭,故见其浊。”古以为渭水清,泾水浊,后因称“清渭浊泾”。亦以喻两相比较,是非好坏分明。

爱莫能助 虽然同情,却限于条件无从帮助。语本《诗·大雅·烝民》: “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郑玄笺:“爱,惜也。仲山甫独能举此德而行之,惜乎莫能助之者。”

桑土绸缪 《诗·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朱熹集传:“土,音杜。桑土,桑根皮也……我及天未阴雨之时,而往取桑根以缠绵巢之隙穴,使之坚固,以备阴雨之患。”后遂以“桑土绸缪”喻勤于经营,防患未然。

醉酒饱德 《诗·大雅·既醉》:“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又序:“既醉,太平也。醉酒饱德,人有士君子之行焉。”后用为酬谢主人宴饮之辞。

柔茹刚吐 《诗·大雅·烝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彊御。”后因以“柔茹刚吐”比喻凌弱畏强,欺软怕硬。

作舍道边 《诗·小雅·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毛传:“溃,遂也。”郑玄笺:“如当路筑室,得人而与之谋所为,路人之意不同,故不得遂成也。”《後汉书·曹褒传》:“谚言:‘作舍道边,三年不成。’”后因以“作舍道边”比喻众谋难成。

人亡邦瘁 《诗·大雅·瞻卬》:“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毛传:“殄,尽;瘁,病也。”郑玄笺:“贤人皆言奔亡,则天下邦国,将尽困穷。”后因以“人亡邦瘁”谓贤者不在位,国家因而衰败。

临深履薄 《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谓面临深渊,脚踏薄冰。后因以“临深履薄”喻谨慎戒惧。

瞻云陟屺 《诗·魏风·陟岵》:“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新唐书· 狄仁杰传》:“荐授并州法曹参军,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后因以“瞻云陟屺”比喻思亲。

暴虎冯河 典出《诗·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空手搏虎,徒步渡河。比喻冒险行事,有勇无谋。

梧凤之鸣 《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毛传:“梧桐盛也,凤凰鸣也,臣竭其力,则地极其化;天下和洽,则凤凰乐德。”后因以“梧凤之鸣”比喻政教和协、天下太平。

风雨如晦 ①《诗·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后用“风雨如晦”比喻于恶劣环境中而不改变气节操守。②比喻***混乱。

折冲御侮 语本《诗·大雅·绵》:“予曰有御侮”毛传:“武臣折冲曰御侮。”后用以谓抗击敌人。

鹡鸰在原 《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脊令,后即以“鹡鸰在原”比喻兄弟友爱之情。

褎如充耳 谓服饰尊盛而德行不能相称。《诗·邶风·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毛传:“褎,盛服也。充耳,盛饰也。大夫褎然有尊盛之服而不能称也。”一说像聋子一样塞耳不闻,形容拒绝听取别人的意见。郑玄笺:“充耳,塞耳也。言卫之诸臣颜色褎然,如见塞耳,无闻知也。”马瑞辰通释:“充耳当从《笺》训为塞耳,褎如即塞耳之■。”后人多从郑笺,用作塞耳不闻之意。

营蝇斐锦 《诗·小雅·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郑玄笺:“兴者,蝇之为虫,污白使黑,污黑使白,喻佞人变乱善恶也。”又《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彼谮人者,亦已大甚。”郑玄笺:“兴者,喻谗人集作己过以成於罪,犹女工之集***色以成锦文。”后因以“营蝇斐锦”比喻谗人颠倒黑白,诽谤诬陷,入人于罪。

丹凤朝阳 《诗·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明朱善《诗解颐》卷三:“凤皇者,贤才之喻;高冈者,朝廷之喻;梧桐者,贤君之喻;朝阳者,明时之喻也。”后以“丹凤朝阳”喻贤才逢明时。

寒泉之思 《诗·邶风·凯风》:“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后以“寒泉之思”指子女对母亲的孝思或子女思念母亲的心情。

鸡鸣馌耕 比喻妇女勤俭治家。语本《诗·郑风·女曰鸡鸣》:“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又《豳风·七月》:“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前跋後疐 《诗·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毛传:“跋,躐;疐,跲也。老狼有胡,进则躐其胡,退则疐其尾,进退有难。”后以“前跋後疐”喻进退两难。

浊泾清渭 语本《诗·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孔颖达疏:“言泾水以有渭水清,故见泾水浊。”古以为泾水浊,渭水清。比喻是非善恶分明。

逶迤退食 谓从容谦退,公正廉洁。语本《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郑玄笺:“退食谓减膳也。自,从也。从於公谓正直顺於事也。委蛇,委曲自得之貌。节俭而顺心志定,故可自得也。”。

河山之德 《诗·鄘风·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 。陆德明释文:“《韩诗》云:德之美貌”。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渊然而深,皆以状德容之美”。后以《河山之德》形容妇人德容之美。

风雨飘摇 语本《诗·豳风·鸱鸮》:“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谓在风雨中飘荡摇摆。后用以比喻动荡不安。

故宫禾黍 语出《诗·王风·黍离序》:“周大夫行役,至於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又《史记·宋微子世家》:“其後箕子朝周,过故殷虚,感宫室毁坏,生禾黍……乃作《麦秀》之诗以歌咏之”。后以“故宫禾黍”比喻怀念故国的情思。

白驹空谷 《诗·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谓白驹在空谷。比喻贤人在野而不出仕。后亦以“白驹空谷”比喻贤人出仕而谷空。

跼天蹐地 ①《诗·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陆德明释文:“局本又作跼。”后即以“跼天蹐地”形容惶惧不安貌。②指窘迫无路貌。

流离琐尾 语出《诗·邶风·旌丘》:“琐兮尾兮,流离之子”。毛传: “琐尾,少好之貌;流离,鸟也。少好长丑。始而愉乐,终以微弱”。后以“流离琐尾”比喻处境由顺利转为艰难。

燕尔新婚 形容新婚的欢乐。语出《诗·邶风·谷风》:“宴尔新昏,如兄如弟。”陆德明释文:“宴,本又作‘燕’。”孔颖达疏:“安爱汝之新昏,其恩如兄弟也。”原为弃妇诉说原夫再娶与新欢作乐,后反其意,用作庆贺新婚之辞。

绸缪桑土 犹绸缪未雨。

衮实无阙 衮衣无缺损。比喻帝王治理无过失。语本《诗·大雅·烝民》: “衮职有阙。”

室迩人远 亦作“室迩人遐”。亦作“室迩人遥”。语本《诗·郑风·东门之墠》:“东门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则迩,其人甚远。”朱熹集传:“室迩人远者,思之而未得见之辞也。”后常用为怀念亲故或悼念亡者之词。

櫜弓戢戈 亦作“櫜弓戢矢”。《诗·周颂·时迈》:“载戢干戈,载櫜弓矢。”谓收藏干戈弓矢。后因以“櫜弓戢戈”谓停息战事。

杼柚其空 形容生产废弛,贫无所有。语本《诗·小雅·大东》:“小东大东,杼柚其空。”郑玄笺:“言其政偏,失砥矢之道也。谭无他货,维丝麻尔,今尽杼柚不作也。”

凤鸣朝阳 《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后因以“凤鸣朝阳”比喻贤才遇时而起。

鸢飞鱼跃 《诗·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孔颖达疏: “其上则鸢鸟得飞至於天以游翔,其下则鱼皆跳跃於渊中而喜乐,是道被飞潜,万物得所,化之明察故也。”后以“鸢飞鱼跃”谓万物各得其所。

竹苞松茂 《诗·小雅·斯干》:“如竹苞矣,如松茂矣。”毛传:“苞,本也。”孔颖达疏:“以竹言苞,而松言茂,明各取一喻,以竹笋丛生而本穊,松叶隆冬而不雕,故以为喻。”此诗以“竹苞松茂”喻根基稳固,枝叶繁荣,后多用作新屋落成或向人祝寿时的颂词。

未雨绸缪 语本《诗·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原谓趁天还没下雨,就把窝巢缠捆牢固。后以“未雨绸缪”喻事先做好预防、准备工作。

局天扣地 悲痛诉说貌。语本《诗·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

天保九如 《诗·小雅·天保》:“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连用九“如”字,祝颂福寿绵长。后遂以“天保九如”为祝寿颂词。

瓶竭罍耻 语本《诗·小雅·蓼莪》:“瓶之罄矣,维罍之耻。”罍、瓶皆盛水器,罍大而瓶小。罍有水而瓶已空,谓不能分多予寡。后多用以指因未能尽职而心怀愧疚。亦用以比喻与彼方关系密切,若不救助,深以为耻。

桃来李答 语本《诗·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后以“桃来李答”比喻互相酬赠。

一倡一和 ①《诗·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谓一个先唱,一个和声,形容两人感情相通。后多比喻两人相互配合,彼此呼应。倡,亦作“唱”。②谓鸣声相呼应。

鼠牙雀角 ①《诗·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原谓侵凌引起争讼。后因以“鼠牙雀角”比喻势力。②指讼事或引起争讼的细微小事。

鸡鸣戒旦 怕失晓而耽误正事,天没亮就起身。语本《诗·齐风·鸡鸣序》: “《鸡鸣》,思贤妃也。哀公荒*怠慢,故陈贤妃贞女夙夜警戒相成之道焉。”

不稂不莠 《诗·小雅·大田》:“既坚既好,不稂不莠。”朱熹集传: “稂,童粱;莠,似苗。皆害苗之草也。”本谓田中没有野草。后以喻不成材或没出息。

如日方升 《诗·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后以“如日方升”比喻事物有广阔发展前途。

倦尾赤色 喻困苦之极。语本《诗·周南·汝坟》:“鲂鱼赪尾。”朱熹集传:“赪,赤也。鱼劳则尾赤。鲂尾本白,而今赤,则劳甚矣。”

局地扣天 见“局天扣地”。

如履如临 《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后以“如履如临”形容做事极为小心谨慎。

翩其反矣 《诗·小雅·角弓》:“骍骍角弓,翩其反矣。”朱熹集传: “翩,反貌。弓之为物,张之则内向而来,弛之则外反而去。”后用来表示完全相反的意思。

他山之石 《诗·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为错。”毛传:“错,石也,可以琢玉。举贤用滞,则可以治国。”郑玄笺:“它山喻异国。”又:“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毛传:“攻,错也。”本谓别国的贤才也可用为本国的辅佐,正如别的山上的石头也可为砺石,用来琢磨玉器。后因以“他山之石”喻指能帮助自己改正错误缺点或提供借鉴的外力。

风潇雨晦 《诗·郑风·风雨》:“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后遂以“风潇雨晦”形容风急雨骤,天色昏暗。亦比喻形势险恶。

道傍筑室 语出《诗·小雅·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郑玄笺:“如当路筑室,得人而与之谋所为,路人之意不同。故不得遂成也。”后比喻杂***各家之说。

松茂竹苞  比喻兴盛繁荣。

桃之夭夭 ①《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毛传: “桃有华之盛者,夭夭,其少壮也。”后以喻事物的繁荣兴盛。②形容逃跑。桃,谐音“逃”。有时含诙谐义。

缩屋称贞 以“缩屋称贞”颂扬对危难中的妇女不加侵侮的美德。

日居月诸 日月。居、诸,语气助词。 用以指岁月流逝。

等夷之志  以“等夷之志”谓臣下僭越朝廷之心。

螽羽诜诜  后因以“螽羽诜诜”比喻夫妇和睦,子孙众多。

握粟出卜  用以指祈求神明护佑,去凶赐吉。

明哲保身 原指明智的人不参与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后多指生怕有损于自己,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高山景行 语出《诗·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山,喻高尚的德行。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后以“高山景行”比喻崇高的德行。

瓶罄罍耻 ① 以“瓶罄罍耻”比喻休戚相关,彼此利害一致。②谓物伤其类。

兄弟阋墙 《诗·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郑玄笺: “兄弟虽内阋而外御侮也。”阋,争吵。比喻内部纷争。

虫鸣螽跃  以“虫鸣螽跃”比喻固有的自然规律。

惠然肯来  多用作对客人的来临表示欢迎之词。

委委佗佗 雍容自得貌。

***兰赠药 谓男女互赠礼物以示爱慕

蛾眉螓首 弯弯的眉毛,方广的前额。形容女子容貌的美艳。

必躬必亲 谓凡事都要自己经手。

元戎启行 谓大军出发。

施衿结褵  本指古代女子出嫁,母亲将五彩丝绳和佩巾结于其身。后喻父母对子女的教训。

临深履尾  以“临深履尾”喻危险恐惧。

别有肺肠  以“别有肺肠”谓另有打算或企图。

蹙蹙靡骋  蹙蹙靡骋”谓局促,无法舒展。

养音九皋 比喻贤才隐居修德。

斗挹箕扬 比喻无实用。斗、箕皆星宿名,一象斗,一象箕,故以为名。

鸣凤朝阳  以“鸣凤朝阳”比喻贤臣遇明君。

老马为驹 御老马如驹。喻失敬老之礼。 亦以喻不以老迈为嫌。

耳提面命  以“耳提面命”谓教诲殷切,要求严格。

素丝良马  以“素丝良马”为礼遇贤士之辞。

燕燕于归 谓女子出嫁。

令原之戚  以“令原之戚”指兄、弟去世。

秋水*** 《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在水一方。”后以“秋水***”谓对景怀人。

投木报琼  原谓男女相爱互赠礼品。后用以指报答他人对待自己的深情厚谊。

蹐地跼天  以“蹐地跼天”形容戒慎小心。

跋前疐后 比喻进退两难。 疐(zhì)。义同“踬。又作“跋前踬后”。

泮林革音  喻人感於恩则化也。”后用“泮林革音”比喻在好的影响感化下而改变旧习性。

硕大无朋 以形容物体巨大,无与伦比。

桃李之馈  原谓互赠礼品,后引申指送礼,贿赂。

跼高天蹐厚地  常指小心谨慎,惶惧不安。

不愧屋漏 《诗·大雅·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毛传:“ 西北隅谓之屋漏。”郑玄笺:“屋,小帐也;漏,隐也。”原谓独处于室时,亦慎守善德,使无愧于心。后转谓心地光明,在幽暗之处也不起邪念、做坏事。

岸谷之变  以“岸谷之变”比喻政治上的重大变化。

日升月恒 旭日冉冉上升,月亮渐渐盈满。比喻事物兴盛发展。 后常用为祝颂之词。

出幽迁乔  以“ 出幽迁乔”比喻人的境遇好转或职位升迁。

鸣于乔木  以“鸣于乔木”比喻仕进达于高位。

驹留空谷  以“驹留空谷”喻贤人在野。

必恭必敬 十分恭敬貌。必,通“毕”。

聊胜於无 比没有稍好一些。

教猱升木  用以比喻教唆坏人为恶。

挹彼注兹  以喻取一方以补另一方。

操斧伐柯 执斧砍伐斧柄。喻可就近取法。

天高地厚  形容恩情极为深厚。

斧破斨缺 谓武器破损残缺。

颠倒衣裳 ①谓急促惶遽中不暇整衣。 ②谓匆忙情急之中举止失措。

胡天胡帝 ①语本《诗·鄘风·君子偕老》:“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原形容服饰容貌如同天神,后因以“胡天胡帝”表示极其崇高尊贵。②用于贬义,形容言语荒唐、行为放肆。

跗萼载韡  用以比喻兄弟均贵显荣耀。

牛羊勿践 勿使牛羊践踏。比喻爱护

天作之合  用作称颂婚姻美满之词。

左宜右有 亦作“左宜右宜”。

鸣野食苹  后以“鸣野食苹”比喻诚心待人,同其甘苦。

蒹葭***  常用来表示对人怀念。

绵绵瓜瓞  喻子孙绵延不绝。

鹊巢鸠占  后以“鹊巢鸠居”比喻强占别人的房屋、土地、妻室等。)

遭家不造  本为周成王居父丧时自哀之辞,后用以泛指家中遭遇不幸。

螽斯振羽  后以“螽斯振羽”谓子孙众多。

生不逢时 谓生得不是时候。常作时运不济之叹。语出《诗·大雅·桑柔》:“我生不辰,逢天僤怒。”

溥天率土 谓整个天下、四海之内。语本《诗·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跼地籥天 惶恐不安貌。

龙骧麟振  以“龙骧麟振”喻将军恩威兼备。

崧生岳降  以“崧生岳降”称出身高贵的大臣,或喻天赋特异者。

雀角鼠牙  后泛指狱讼,争吵。

靡有孑遗 本谓没任何一个人能逃脱旱灾的侵害。 后则指荡然无存,毫无遗留。

高山仰止 用以谓崇敬仰慕。

退食从容 谓官吏品行节俭正直,仪容从容自得,可为楷模。

黍秀宫庭 相传西周亡后,所有旧时的宗庙宫室尽为禾黍之地。后遂以 “黍秀宫庭”作为感慨亡国之词。

同仇敌忾  以“同仇敌忾”指全体一致地痛恨、打击敌人。

杼柚空虚 见“杼柚其空”。

素丝羔羊 以“素丝羔羊”称誉正直廉洁的官吏。

甘心如荠  因以“甘心如荠”谓事如乐意为之,虽苦亦甜。

鸡鸣候旦 见“鸡鸣戒旦”。

蜩螗沸羹  以“蜩螗沸羹”形容声音嘈杂喧闹,好像蝉噪、水滚、羹沸一样。常以喻纷扰不宁。

夭桃襛李 亦作“夭桃穠李”。①《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又《召南·何彼禯矣》:“何彼襛矣,华如桃李。”两诗以桃李之花兴新人之美。后多以“夭桃襛李”为赞颂新人年少俊美之辞。②茂盛艳丽的桃花、李花。

风雨不改  比喻处于恶劣环境中不变其节操。

鲂鱼赪尾  以形容人困苦劳累,负担过重。

忧心如捣 忧愁得像有东西在捣心一样。形容十分焦急。

绸缪未雨  以“绸缪未雨”或“未雨绸缪”比喻事前作好准备工作。

一日三秋 形容思念的殷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