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复礼是谁的主张有哪些,克己复礼是谁的主张

tamoadmin 成语分类 2024-06-01 0
  1.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他所指的“礼”是指( )
  2. 政治思想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的是谁
  3.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他所指的礼是指

孔子核心思想是“仁”和“”礼,“仁”是主张“仁者爱人”,“礼”是主张“克己复礼”。也就是要时时刻刻克制自己的一言一行,“克己复礼”就是这个意思

“仁”是指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对待别人要宽厚博爱。仁爱,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

"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它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和行为的绳索,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克己复礼是谁的主张有哪些,克己复礼是谁的主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孔子的主要成就: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因而***都可能受教育,***都应该受教育。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他所指的“礼”是指( )

孔子提出“克己复礼”

克:克制。复:实践,实行。克制自己,践行礼仪。能使自己品行提升,才可能达到“礼”(西周之礼)。

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为西周之礼。“克己复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修养方法。出自《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在早年的政治追求中,一直以恢复周礼为己任,并把克己复礼称之为仁。

这个题目很大,史学家们有不少各自的看法,但总归一点,周礼可以崩溃,而孔子的仁道却会长期存在。

政治思想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的是谁

在孔子的学说里,仁与礼的关系概括而言就是“克己复礼为仁”,就是说礼是一种***规范和制度,而仁则是一种***观念和品德

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此时的周王朝已经支离破碎,周天子名存实亡,周朝被分成一百多个国家。用孔子自己的话来形容,就是“礼崩乐坏”天下大乱。礼崩乐坏这个词出自《论语》,它指的是周朝的礼乐制度被破坏。

周朝位于先秦时期,是奴隶制社会,周朝推翻了商朝之后,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用了两种制度,一种是分封制。分封制主要是用来封赏有功的臣子,还有一种是宗法制,用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来进行分封。二者配套使用,宗法制是实行分封制的重要基础,为的是加强奴隶主贵族阶级的世袭统治。

而周朝之所以成为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久的王朝,还有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礼乐制度”。礼乐制度,让各个阶层尊卑有序,他最大程度地维护了社会的长治久安。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他所指的礼是指

“克己复礼仁者爱人”,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是儒家思想主张。

我们知道孔子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但孔子周游列国向各国君主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遭到拒绝,因为他希望君主能施以仁政,不要战争,但是在春秋时期,各国多想能拥有更多的土地,只有进行战争,才能得到更多的土地,才使自己更加强大。而韩非子的主张正迎合了统治者建立强大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需要。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他所指的礼是指周礼。

克己复礼(拼音:kè jǐ fù lǐ)是一则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论语·颜渊》。

“克己复礼”指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举止合乎礼节;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

成语寓意

礼,使道德变得可以操作,可以践行,也使仁的内在品质有了评判的外在依据。礼的本质是仁爱。如果人们都能够依礼行事、非礼不行,那么人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人格,从而成为一个“仁者”。

成语运用:

“克己复礼”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指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举止合乎礼节。

运用示例:

唐·房玄龄等《晋书·卷四六·李重传》:“然古之厉行高尚之士,或栖身岩穴,或隐迹丘园,或克己复礼,或耄期称道,出处默语,唯义所在。”

明·无名氏《紫泥宣》第一折:“小官公谨忠信,克己复礼,奉公守法,正直无私。”

清·高珩《聊斋志异〉序》:“夫人但知居仁由义,克己复礼,足为善人君子矣。”

《周礼》是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是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 。

《周礼》、《仪礼》和《礼记》合称“三礼”,是古代华夏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经学***郑玄为《周礼》作了出色的注,由于郑玄的崇高学术声望,《周礼》一跃而居《三礼》之首,成为儒家的煌煌大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