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先决条件是什么_齐家治国平天下先决定的条件是

tamoadmin 成语教学 2024-06-16 0
  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顺序。
  2.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3.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4. 修身,立业,齐家,平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5. 请问有无人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全文?
  6. 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下一句是什么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出处:《礼记·大学》。相传为孔子***曾参(前505~前434)所作。

原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白话译文: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

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知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家族;家庭家族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顺序。

 “平天下、治国、齐家、修身”这四者的顺序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经典著作《大学》中提出了“欲明明德于天下者”要经历的八个环节,分别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条目有着明显的先后关系。只有先提高自身修养,才能治好家庭、封地,最后才能实现“平天下”的政治理想。

 平天下治国齐家修身四者的出处

 “平天下、治国、齐家、修身”这四者出自《大学》。原文如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译文:

 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先进行自我修养;要先进行自我修养,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知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家族;家庭家族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从天子到平民,一切都以修身为根本。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逻辑性的,后者都是要以修身做前提,只有好开头,才会有好的结尾。缺少前面的,后面的都不完美。

所以说,个人修身,关系着一个家庭,关系着一个国家,关系着全世界的和平与斗争。自我修身,才是人们的主人,才是世界的***。

《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扩展资料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知道要达到“至善”的境界能确定目标,确定目标后方能心地宁静,心地宁静方能安稳不乱,安稳不乱方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方能达到“至善”。

凡物都有根本有末节,凡事都有终端有始端,知道了它们的先后次序,就与《大学》的宗旨相差不远了。

在古代,意欲将高尚的德行弘扬于天下的人,则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意欲治理好自己国家的人,则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家庭;意欲调整好自己家庭的人,则先要修养好自身的品德,意欲修养好自身品德的人,则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意;意欲端正自己心意的人,则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意欲使自己意念真诚的人,则先要获取知识;获取知识的途径则在于探究事理。探究事理后才能获得正确认识,认识正确后才能意念真诚,意念真诚后才能端正心意,心意端正后才能修养好品德,品德修养好后才能调整好家族,家族调整好后才能治理好国家,国家治理好后才能使天下太平。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这句话的意思是:先修养品性,才能管理家庭,才能治理国家,才能使天下太平。

修身:简单地说,就是完善自己,行为有规范。

齐家:就是管理好一个家族、成为宗族的楷模,效仿学习的样板。

治国:就是治理好一个小小的诸侯国,而不是我们现代意义的国家。要知道,古代的诸侯国是要对周王室负责的,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邦"。

平天下:就是安抚天下黎民百姓,使他们能够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而不是用武力平定天下。

这句话出自于《礼记·大学》,原文如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白话译文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知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家族;家庭家族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扩展资料:

“物格而后知至”的意思是通过降低自己的欲望,减少自己的贪念,来让自己头脑清醒,是非曲直分明。正念分明后就要努力在待人处事的各方面做到真诚二字,努力断恶修善,久而久之自己的修养就起来了,有智慧了。这时就可以把自己的家庭经营好了。家庭是国家的缩影,把自己的家庭经营好了的人也一定可以把国家治理好。一个能把自己国家治理好的人,那么他(她)也一定能让世界充满和谐,天下太平。

儒家“平天下”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达到天下均平的社会理想状态。但这个“均平”或“平均”却不是现在人们所理解的那个平均主义的“平均”,不是绝对的量的均匀,而是一个表示合理、平衡、公正、公平、秩序、和谐等意义的内涵丰富的概念,就基本含义来说,它更多的是一种在等级秩序基础上的平等和公平。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立业,齐家,平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自于《礼记·大学》中的"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一、封建社会下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历史名言,原本就不是写给普通百姓去看的,因为那个时代的普通百姓根本就不可能认字,也没有晋升为社会管理层的文官制度。它是写给仕大夫(贵族)甚至是君主的,激励人生、成就人生的追求境界。修身就是使自己具备足够的才华和美德,齐家就是去治理好自己的庄园,治国就是辅佐君主(或者是君主本人)治理好国,平天下就是在全世界的范围(那时候世界的概念就是长江流域以北的所谓"中国")内成就功业。事过境迁,夕日的封建社会早已经化为就历史的烟尘,但是这句名言在中国历史上不知道激励和引导了多少俊杰成就了英雄伟业。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自于《礼记·大学》中的"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句古语的背景是典型的中国封建社会。那时候的社会不要说和今日社会,就是和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二千多年的社会,都是截然不同的社会。周朝封诸侯八百,每一个诸侯都是一个国;每个国都有相对独立的行政、财政、司法和军事权,但是绝对不是现代意义的***国家。诸侯国又分封为若干个贵族家族,每一个贵族家族就是一个家,相当于一个庄园;这样的家和现代社会普通老百姓的家是天壤之别的概念,今日社会之家庭那时候只能够称为户,今日社会之普通公民在那个时代也只能够称为奴隶或者隶农

请问有无人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全文?

《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物格而后知至的译文为通过降低自己的欲望,减少自己的贪念,来让自己头脑清醒,是非曲直分明。正念分明后就要努力在待人处事的各方面做到真诚二字,努力断恶修善,久而久之自己的修养就起来了,有智慧了。这时就可以把自己的家庭经营好了。家庭是国家的缩影,把自己家庭的经营好了的人也一定可以把国家治理好。一个能把自己国家治理好的人,那么他(她)也一定能让世界充满和谐,天下太平。

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下一句是什么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典出于《礼记》的《大学》篇,原文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lifedrawing.mysinablog/index?op=ViewArticle&articleId=754894 《大学》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相传为孔子***曾参(前505年—前434年)所作。《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过。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开始推崇《大学》与《中庸》。在南宋时期的儒学***朱熹撰写的《四书章句集注》中,《大学》首次被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成为《四书》之一。按照朱熹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因此,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大学》原不分章节。后来朱熹按其内容,分为经一章,传十章。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朱熹:《大学章句》)而《中庸》是「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朱熹:《中庸章句序》)。但这种说法并不可靠。清朝学者戴震小时问老师说:「此何以知其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其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但戴震接着指出周朝离宋朝有两千年之遥,为什么朱子能知道这些事呢,问的老师无言以对。朱熹为了巩固「新儒学」的地位,刻意造成不少错误。 《大学》的哲学思想主要是在于传授做人做事最根本的道理。第一章是纲要所在, 朱熹称为***,所讲诉的是「三纲八目」的连贯性,由个人之「明明德」做起: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发挥到「亲民」:齐家,治国,平天下,以达到「止于至善」的境地。 所谓的「三纲」指的是三个纲领:1)明明德 2)亲民 3)止于至善 。 所谓的「八目」指的是八个条目:1)格物 2)致知 3)诚意 4)正心 5)修身 6)齐家 7)治国 8)平天下 这三纲八目又可解释为「内圣外王」:「内圣」就是自己的管理,修养等,而「外王」是自己对外界的管理和行动。在这里,「内圣」指的是「明明德」(包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而「外王」指的是「亲民」(包含齐家、治国、平天下) 「明明德」的意思就是使光明的德行兴盛起来,是对内的。「亲民」则是使民众能日新月异,进步不已,革新民意,是对外的。「止于至善」所指的是把自己的道德和社区的道德都达到或处于极善的境况中。 「格物」就是研究事物。「致知」就是达到真知灼见,把正确的答案找出来,增加知识。「诚意」就是要意念真诚,表里如一(所以要慎独),不虚伪,不自欺欺人。「正心」就是要端正自己的心灵,消除邪恶之心。「修身」就是把自己的身子(包括思想言行)培养好。 「齐家」就是整治其家,在***上要父子有亲,长幼有序,使家庭亲亲和蔼。「治国」就是把国家治理的好,除了教化,还须政令。「平天下」就是宾士天下(包括许多国家),主要是用政令来平。 整个大纲的意思就是在于把自己灵明的德性能够彰明出来,在亲爱民众,使***革新,以达成至善的境界。要想使人能彰明自己的明德,先要治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好自己的国家,先要治好自己的家庭;要想治好自己的家庭,先要修养己身;要修好己身,先使自己的心平正;要想使自己的性情得当,先使自己的意念真实无妄;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实无妄,先增加自己的知识。要想增加自己的知识,在于能做到即物穷理。 接下来的则是解释如何治国平天下。主要推广絜矩之道和三***则: 1.理财法则 2.用人法则 3.爱民法则 zh. *** /w/index?title=%E5%A4%A7%E5%AD%A6_%28%E4%B9%A6%29&variant=zh-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典出于《礼记》的《大学》篇,原文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这句话的意思是: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

选段: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出处:《礼记·大学》

选段赏析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大学》中的“八目”,这“八目”是《大学》的核心思想,因为《大学》后面的章节都是在阐释这“八目”,阐释如何通过“八目”的修行,而达到“三纲”的最高境界。

儒家把进退有序、长幼有序的“齐家”看成是一个人成年所必须经历的过程。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就是在家族里边要言行规范,要能够齐家。人是个体的人,也是社会的人,他要参与一个群体,这个群体首先就是家,然后是国,而修养或责任的实施也是由“齐家”到“治国”。

在这个意义上,家国与个人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人必须从自身做起,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素质,以身作则,才能言出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