驷马高门裔;杭贺世家第!,驷马门是什么意思

tamoadmin 成语出处 2024-06-16 0
  1. 《史记》卷四十一 越王句践世家第十一(2)
  2. 《陈涉世家》朗读节奏
  3. 史记陈涉世家的作者是谁?

郑桓公友者,周厉王少子而宣王庶弟也。宣王立二十二年,友初封于郑。封三十三岁,百姓皆便爱之。幽王以为司徒。和集周民,周民皆说,河雒之间,人便思之。为司徒一岁,幽王以襃后故,王室治多邪,诸侯或畔之。於是桓公问太史伯曰:?王室多故,予安逃死乎太史伯对曰:?独雒之东土,河济之南可居。?公曰:?何以对曰:?地近虢、郐,虢、郐之君贪而好利,百姓不附。今公为司徒,民皆爱公,公诚请居之,虢、郐之君见公用事,轻分公地。公诚居之,虢、郐之民皆公之民也。?公曰:?吾欲南之江上,何如对曰:?昔祝融为高辛氏火正,其功大矣,而其於周未有兴者,楚其後也。周衰,楚必兴。兴,非郑之利也。?公曰:?吾欲居西方,何如对曰:?其民贪而好利,难久居。?公曰:?周衰,何国兴者对曰:?齐、秦、晋、楚乎?夫齐,姜姓,伯夷之後也,伯夷佐尧典礼。秦,嬴姓,伯翳之後也,伯翳佐舜怀柔百物。及楚之先,皆尝有功於天下。而周武王克纣後,成王封叔虞于唐,其地阻险,以此有德与周衰并,亦必兴矣。?桓公曰:?善。?於是卒言王,东徙其民雒东,而虢、郐果献十邑,竟国之。

 二岁,犬戎杀幽王於骊山下,并杀桓公。郑人共立其子掘突,是为武公。

 武公十年,娶申侯女为夫人,曰武姜。生太子寤生,生之难,及生,夫人弗爱。後生少子叔段,段生易,夫人爱之。二十七年,武公疾。夫人请公,欲立段为太子,公弗听。是岁,武公卒,寤生立,是为庄公。

驷马高门裔;杭贺世家第!,驷马门是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庄公元年,封弟段於京,号太叔。祭仲曰:?京大於国,非所以封庶也。?庄公曰:?武姜欲之,我弗敢夺也。?段至京,缮治甲兵,与其母武姜谋袭郑。二十二年,段果袭郑,武姜为内应。庄公发兵伐段,段走。伐京,京人畔段,段出走鄢。鄢溃,段出奔共。於是庄公迁其母武姜於城颍,誓言曰:?不至黄泉,毋相见也。?居岁馀,已悔思母。颍谷之考叔有献於公,公赐食。考叔曰:?臣有母,请君食赐臣母。?庄公曰:?我甚思母,恶负盟,奈何考叔曰:?穿地至黄泉,则相见矣。?於是遂从之,见母。

 二十四年,宋缪公卒,公子冯奔郑。郑侵周地,取禾。二十五年,卫州吁弑其君桓公自立,与宋伐郑,以冯故也。二十七年,始朝周桓王。桓王怒其取禾,弗礼也。二十九年,庄公怒周弗礼,与鲁易祊、许田。三十三年,宋杀孔父。三十七年,庄公不朝周,周桓王率陈、蔡、虢、卫伐郑。庄公与祭仲、高渠弥发兵自救,王师大败。祝聸射中王臂。祝聸请从之,郑伯止之,曰:?犯长且难之,况敢陵天子乎乃止。夜令祭仲问王疾。

 三十八年,北戎伐齐,齐使求救,郑遣太子忽将兵救齐。齐釐公欲妻之,忽谢曰:?我小国,非齐敌也。?时祭仲与俱,劝使取之,曰:?君多内宠,太子无大援将不立,三公子皆君也。?所谓三公子者,太子忽,其弟突,次***也。

 四十三年,郑庄公卒。初,祭仲甚有宠於庄公,庄公使为卿;公使娶邓女,生太子忽,故祭仲立之,是为昭公。

 庄公又娶宋雍氏女,生厉公突。雍氏有宠於宋。宋庄公闻祭仲之立忽,乃使人诱召祭仲而执之,曰:?不立突,将死。?亦执突以求赂焉。祭仲许宋,与宋盟。以突归,立之。昭公忽闻祭仲以宋要立其弟突,九月丁亥,忽出奔卫。己亥,突至郑,立,是为厉公。

 厉公四年,祭仲专国政。厉公患之,阴使其婿雍纠欲杀祭仲。纠妻,祭仲女也,知之,谓其母曰:?父与夫孰亲母曰:?父一而已,人尽夫也。?女乃告祭仲,祭仲反杀雍纠,戮之於市。厉公无奈祭仲何,怒纠曰:?谋及妇人,死固宜哉!?夏,厉公出居边邑栎。祭仲迎昭公忽,六月乙亥,复入郑,即位。

 秋,郑厉公突因栎人杀其大夫单伯,遂居之。诸侯闻厉公出奔,伐郑,弗克而去。宋颇予厉公兵,自守於栎,郑以故亦不伐栎。

 昭公二年,自昭公为太子时,父庄公欲以高渠弥为卿,太子忽恶之,庄公弗听,卒用渠弥为卿。及昭公即位,惧其杀己,冬十月辛卯,渠弥与昭公出猎,射杀昭公於野。祭仲与渠弥不敢入厉公,乃更立昭公***为君,是为子也,无谥号

 子元年七月,齐襄公会诸侯於首止,郑子往会,高渠弥相,从,祭仲称疾不行。所以然者,子自齐襄公为公子之时,尝会斗,相仇,及会诸侯,祭仲请子无行。子曰:?齐强,而厉公居栎,即不往,是率诸侯伐我,内厉公。我不如往,往何遽必辱,且又何至是!?卒行。於是祭仲恐齐并杀之,故称疾。子至,不谢齐侯,齐侯怒,遂伏甲而杀子。高渠弥亡归,归与祭仲谋,召子弟公子婴於陈而立之,是为郑子。是岁,齐襄公使彭生醉拉杀鲁桓公。

 郑子八年,齐人管至父等作乱,弑其君襄公。十二年,宋人长万弑其君湣公。郑祭仲死。

 十四年,故郑亡厉公突在栎者使人诱劫郑大夫甫***,要以求入。***曰:?舍我,我为君杀郑子而入君。?厉公与盟,乃舍之。六月甲子,***杀郑子及其二子而迎厉公突,突自栎复入即位。初,内蛇与外蛇斗於郑南门中,内蛇死。居六年,厉公果复入。入而让其伯父原曰:?我亡国外居,伯父无意入我,亦甚矣。?原曰:?事君无二心,人臣之职也。原知罪矣。?遂***。厉公於是谓甫***曰:?子之事君有二心矣。?遂诛之。***曰:?重德不报,诚然哉!?

 厉公突後元年,齐桓公始霸。

 五年,燕、卫与周惠王弟穨伐王,王出奔温,立弟穨为王。六年,惠王告急郑,厉公发兵击周王子穨,弗胜,於是与周惠王归,王居于栎。七年春,郑厉公与虢叔袭杀王子穨而入惠王于周。

 秋,厉公卒,子文公踕立。厉公初立四岁,亡居栎,居栎十七岁,复入,立七岁,与亡凡二十八年。文公十七年,齐桓公以兵破蔡,遂伐楚,至召陵。

 二十四年,文公之贱妾曰燕吉,梦天与之兰,曰:?余为伯鯈。余,尔祖也。以是为而子,兰有国香。?以梦告文公,文公幸之,而予之草兰为符。遂生子,名曰兰。

 三十六年,晋公子重耳过,文公弗礼。文公弟叔詹曰:?重耳贤,且又同姓,穷而过君,不可无礼。?文公曰:?诸侯亡公子过者多矣,安能尽礼之!?詹曰:?君如弗礼,遂杀之;弗杀,使即反国,为郑忧矣。?文公弗听。

 三十七年春,晋公子重耳反国,立,是为文公。秋,郑入滑,滑听命,已而反与卫,於是郑伐滑。周襄王使伯犕请滑。郑文公怨惠王之亡在栎,而文公父厉公入之,而惠王不赐厉公爵禄,又怨襄王之与卫滑,故不听襄王请而囚伯犕。王怒,与翟人伐郑,弗克。冬,翟攻伐襄王,襄王出奔郑,郑文公居王于氾。三十八年,晋文公入襄王成周。

 四十一年,助楚击晋。自晋文公之过无礼,故背晋助楚。四十三年,晋文公与秦穆公共围郑,讨其助楚攻晋者,及文公过时之无礼也。初,郑文公有三夫人,宠子五人,皆以罪蚤死。公怒,溉逐群公子。子兰奔晋,从晋文公围郑。时兰事晋文公甚谨,爱幸之,乃私於晋,以求入郑为太子。晋於是欲得叔詹为僇。郑文公恐,不敢谓叔詹言。詹闻,言於郑君曰:?臣谓君,君不听臣,晋卒为患。然晋所以围郑,以詹,詹死而赦郑国,詹之愿也。?乃***。郑人以詹尸与晋。晋文公曰:?必欲一见郑君,辱之而去。?郑人患之,乃使人私於秦曰:?破郑益晋,非秦之利也。?秦兵罢。晋文公欲入兰为太子,以告郑。郑大夫石癸曰:?吾闻吉姓乃后稷之元妃,其後当有兴者。子兰母,其後也。且夫人子尽已死,馀庶子无如兰贤。今围急,晋以为请,利孰大焉!?遂许晋,与盟,而卒立子兰为太子,晋兵乃罢去。

 四十五年,文公卒,子兰立,是为缪公。

 缪公元年春,秦缪公使三将将兵欲袭郑,至滑,逢郑贾人弦高诈以十二牛劳军,故秦兵不至而还,晋败之於崤。初,往年郑文公之卒也,郑司城缯贺以郑情卖之,秦兵故来。三年,郑发兵从晋伐秦,败秦兵於汪。

 往年楚太子商臣弑其父成王代立。二十一年,与宋华元伐郑。华元杀羊食士,不与其御羊斟,怒以驰郑,郑囚华元。宋赎华元,元亦亡去。晋使赵穿以兵伐郑。

 二十二年,郑缪公卒,子夷立,是为灵公。

 灵公元年春,楚献鼋於灵公。子家、子公将朝灵公,子公之食指动,谓子家曰:?佗日指动,必食异物。?及入,见灵公进鼋羹,子公笑曰:?果然!?灵公问其笑故,具告灵公。灵公召之,独弗予羹。子公怒,染其指,尝之而出。公怒,欲杀子公。子公与子家谋先。夏,弑灵公。郑人欲立灵公弟去疾,去疾让曰:?必以贤,则去疾不肖;必以顺,则公子坚长。?坚者,灵公庶弟,去疾之兄也。於是乃立子坚,是为襄公。

 襄公立,将尽去缪氏。缪氏者,杀灵公、子公之族家也。去疾曰:?必去缪氏,我将去之。?乃止。皆以为大夫。

 襄公元年,楚怒郑受宋赂纵华元,伐郑。郑背楚,与晋亲。五年,楚复伐郑,晋来救之。六年,子家卒,国人复逐其族,以其弑灵公也。

 七年,郑与晋盟鄢陵。八年,楚庄王以郑与晋盟,来伐,围郑三月,郑以城降楚。楚王入自皇门,郑襄公肉袒掔羊以迎,曰:?孤不能事边邑,使君王怀怒以及弊邑,孤之罪也。敢不惟命是听。君王迁之江南,及以赐诸侯,亦惟命是听。若君王不忘厉、宣王,桓、武公,哀不忍绝其社稷,锡不毛之地,使复得改事君王,孤之愿也,然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惟命是听。?庄王为却三十里而後舍。楚群臣曰:?自郢至此,士大夫亦久劳矣。今得国舍之,何如庄王曰:?所为伐,伐不服也。今已服,尚何求乎卒去。晋闻楚之伐郑,发兵救郑。其来持两端,故迟,比至河,楚兵已去。晋将率或欲渡,或欲还,卒渡河。庄王闻,还击晋。郑反助楚,大破晋军於河上。十年,晋来伐郑,以其反晋而亲楚也。

 十一年,楚庄王伐宋,宋告急于晋。晋景公欲发兵救宋,伯宗谏晋君曰:?天方开楚,未可伐也。?乃求壮士得霍人解扬,字子虎,诓楚,令宋毋降。过郑,郑与楚亲,乃执解扬而献楚。楚王厚赐与约,使反其言,令宋趣降,三要乃许。於是楚登解扬楼车,令呼宋。遂负楚约而致其晋君命曰:?晋方悉国兵以救宋,宋虽急,慎毋降楚,晋兵今至矣!?楚庄王大怒,将杀之。解扬曰:?君能制命为义,臣能承命为信。受吾君命以出,有死无陨。?庄王曰:?若之许我,已而背之,其信安在解扬曰:?所以许王,欲以成吾君命也。?将死,顾谓楚军曰:?为人臣无忘尽忠得死者!?楚王诸弟皆谏王赦之,於是赦解扬使归。晋爵之为上卿。

 十八年,襄公卒,子悼公氵费立。

 悼公元年,鄦公恶郑於楚,悼公使弟仑於楚自讼。讼不直,楚囚仑。於是郑悼公来与晋平,遂亲。仑私於楚子反,子反言归仑於郑。

 二年,楚伐郑,晋兵来救。是岁,悼公卒,立其弟仑,是为成公。

 成公三年,楚共王曰?郑成公孤有德焉?,使人来与盟。成公私与盟。秋,成公朝晋,晋曰?郑私平於楚?,执之。使栾书伐郑。四年春,郑患晋围,公子如乃立成公庶兄繻为君。其四月,晋闻郑立君,乃归成公。郑人闻成公归,亦杀君繻,迎成公。晋兵去。

 十年,背晋盟,盟於楚。晋厉公怒,发兵伐郑。楚共王救郑。晋楚战鄢陵,楚兵败,晋射伤楚共王目,俱罢而去。十三年,晋悼公伐郑,兵於洧上。郑城守,晋亦去。

 十四年,成公卒,子恽立。是为釐公。

 釐公五年,郑相子驷朝釐公,釐公不礼。子驷怒,使厨人药杀釐公,赴诸侯曰?釐公暴病卒?。立釐公子嘉,嘉时年五岁,是为简公。

 简公元年,诸公子谋欲诛相子驷,子驷觉之,反尽诛诸公子。二年,晋伐郑,郑与盟,晋去。冬,又与楚盟。子驷畏诛,故两亲晋、楚。三年,相子驷欲自立为君,公子子孔使尉止杀相子驷而代之。子孔又欲自立。子产曰:?子驷为不可,诛之,今又效之,是乱无时息也。?於是子孔从之而相郑简公。

 四年,晋怒郑与楚盟,伐郑,郑与盟。楚共王救郑,败晋兵。简公欲与晋平,楚又囚郑使者。

 十二年,简公怒相子孔专国权,诛之,而以子产为卿。十九年,简公如晋请卫君还,而封子产以六邑。子产让,受其三邑。二十二年,吴使延陵季子於郑,见子产如旧交,谓子产曰:?郑之执政者侈,难将至,政将及子。子为政,必以礼;不然,郑将败。?子产厚遇季子。二十三年,诸公子争宠相杀,又欲杀子产。公子或谏曰:?子产仁人,郑所以存者子产也,勿杀!?乃止。

 二十五年,郑使子产於晋,问平公疾。平公曰:?卜而曰实沈、台骀为祟,史官莫知,敢问对曰:?高辛氏有二子,长曰阏伯,季曰实沈,居旷林,不相能也,日操干戈以相征伐。后帝弗臧,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服事夏、商,其季世曰唐叔虞。当武王邑姜方娠大叔,谓己:?余命而子曰虞,乃与之唐,属之参而蕃育其子孙。?及生有文在其掌曰?虞?,遂以命之。及成王灭唐而国大叔焉。故参为晋星。由是观之,则实沈,参神也。昔金天氏有裔子曰昧,为玄冥师,生允格、台骀。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太原。帝用嘉之,国之汾川。沈、姒、蓐、黄实守其祀。今晋主汾川而灭之。由是观之,则台骀,汾、洮神也。然是二者不害君身。山川之神,则水旱之菑禜之;日月星辰之神,则雪霜风雨不时禜之;若君疾,饮食哀乐女色所生也。?平公及叔向曰:?善,博物君子也!?厚为之礼於子产。

 二十七年夏,郑简公朝晋。冬,畏楚灵王之强,又朝楚,子产从。二十八年,郑君病,使子产会诸侯,与楚灵王盟於申,诛齐庆封。三十六年,简公卒,子定公宁立。秋,定公朝晋昭公。

 定公元年,楚公子弃疾弑其君灵王而自立,为平王。欲行德诸侯。归灵王所侵郑地于郑。

 四年,晋昭公卒,其六卿强,公室卑。子产谓韩宣子曰:?为政必以德,毋忘所以立。?六年,郑火,公欲禳之。子产曰:?不如修德。?

 八年,楚太子建来奔。十年,太子建与晋谋袭郑。郑杀建,建子胜奔吴。十一年,定公如晋。晋与郑谋,诛周乱臣,入敬王于周。

 十三年,定公卒,子献公虿立。献公十三年卒,子声公胜立。当是时,晋六卿强,侵夺郑,郑遂弱。

 声公五年,郑相子产卒,郑人皆哭泣,悲之如亡亲戚。子产者,郑成公少子也。为人仁爱人,事君忠厚。孔子尝过郑,与子产如兄弟云。及闻子产死,孔子为泣曰:?古之遗爱也!?

 八年,晋范、中行氏反晋,告急於郑,郑救之。晋伐郑,败郑军於铁。

 十四年,宋景公灭曹。二十年,齐田常弑其君简公,而常相於齐。二十二年,楚惠王灭陈。孔子卒。三十六年,晋知伯伐郑,取九邑。

 三十七年,声公卒,子哀公易立。哀公八年,郑人弑哀公而立声公弟丑,是为共公。共公三年,三晋灭知伯。三十一年,共公卒,子幽公已立。幽公元年,韩武子伐郑,杀幽公。郑人立幽公弟骀,是为繻公。

 繻公十五年,韩景侯伐郑,取雍丘。郑城京。

 十六年,郑伐韩,败韩兵於负黍。二十年,韩、赵、魏列为诸侯。二十三年,郑围韩之阳翟。

 二十五年,郑君杀其相子阳。二十七年,子阳之党共弑繻公骀而立幽公弟乙为君,是为郑君。郑君乙立二年,郑负黍反,复归韩。十一年,韩伐郑,取阳城。

 二十一年,韩哀侯灭郑,并其国。

 太史公曰:语有之,?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甫瑕是也。甫瑕虽以劫杀郑子内厉公,厉公终背而杀之,此与晋之里克何异?守节如荀息,身死而不能存奚齐。变所从来,亦多故矣!

《史记》卷四十一 越王句践世家第十一(2)

 原文

 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焉。后二十余世,至于允常。云:?于,语发声也。?允常之时,与吴王阖庐战而相怨伐。允常卒,子句践立,是为越王。

 元年,吴王阖庐闻允常死,乃兴师伐越。越王句践使死士挑战,三行,至吴陈,呼而自刭。吴师观之,越因袭击吴师,吴师败于槜李,射伤吴王阖庐。阖庐且死,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

 三年,句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范蠡谏曰:?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越王曰:?吾已决之矣。?遂兴师。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于会稽。吴王追而围之。

 越王谓范蠡曰:?以不听子故至于此,为之柰何?蠡对曰:?持满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以地。卑辞厚礼以遗之,不许,而身与之市。?句践曰:?诺。?乃令大夫种行成于吴,膝行顿首曰:?君王亡臣句践使陪臣种敢告下执事:句践请为臣,妻为妾。?吴王将许之。子胥言于吴王曰:?天以越赐吴,勿许也。?种还,以报句践。句践欲杀妻子,燔宝器,触战以死。种止句践曰:?夫吴太宰嚭贪,可诱以利,请间行言之。?于是句践以美女宝器令种间献吴太宰嚭。嚭受,乃见大夫种于吴王。种顿首言曰:?原大王赦句践之罪,尽入其宝器。不幸不赦,句践将尽杀其妻子,燔其宝器,悉五千人触战,必有当也。?嚭因说吴王曰:?越以服为臣,若将赦之,此国之利也。?吴王将许之。子胥进谏曰:?今不灭越,后必悔之。句践贤君,种、蠡良臣,若反国,将为乱。?吴王弗听,卒赦越,罢兵而归。

 句践之困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羑里,晋重耳饹翟,齐小白饹莒,其卒王霸。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

 吴既赦越,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欲使范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不如蠡;填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

 句践自会稽归七年,拊循其士民,欲用以报吴。大夫逢同谏曰:?国新流亡,今乃复殷给,缮饰备利,吴必惧,惧则难必至。且鸷鸟之击也,必匿其形。今夫吴兵加齐、晋,怨深于楚、越,名高天下,实害周室,德少而功多,必*自矜。为越计,莫若结齐,亲楚,附晋,以厚吴。吴之志广,必轻战。是我连其权,三国伐之,越承其弊,可克也。?句践曰:?善。?

 居二年,吴王将伐齐。子胥谏曰:?未可。臣闻句践食不重味,与百姓同苦乐。此人不死,必为国患。吴有越,腹心之疾,齐与吴,疥甪也。原王释齐先越。?吴王弗听,遂伐齐,败之艾陵,虏齐高、国以归。让子胥。子胥曰:?王毋喜!?王怒,子胥欲***,王闻而止之。越大夫种曰:?臣观吴王政骄矣,请试尝之贷粟,以卜其事。?请贷,吴王欲与,子胥谏勿与,王遂与之,越乃私喜。子胥言曰:?王不听谏,后三年吴其墟乎!?太宰嚭闻之,乃数与子胥争越议,因谗子胥曰:?伍员貌忠而实忍人,其父兄不顾,安能顾王?王前欲伐齐,员强谏,已而有功,用是反怨王。王不备伍员,员必为乱。?与逢同共谋,谗之王。王始不从,乃使子胥于齐,闻其托子于鲍氏,王乃大怒,曰:?伍员果欺寡人!?役反,使人赐子胥属镂剑以***。子胥大笑曰:?我令而父霸,我又立若,若初欲分吴国半予我,我不受,已,今若反以谗诛我。嗟乎,嗟乎,一人固不能独立!?报使者曰:?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于是吴任嚭政。

 居三年,句践召范蠡曰:?吴已杀子胥,导谀者众,可乎?对曰:?未可。?

 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句践复问范蠡,蠡曰?可矣?。乃发习流二千人,教士四万人,君子六千人,诸御千人,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吴告急于王,王方会诸侯于黄池,惧天下闻之,乃秘之。吴王已盟黄池,乃使人厚礼以请成越。越自度亦未能灭吴,乃与吴平。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因而留围之三年,吴师败,越遂复栖吴王于姑苏之山。吴王使公孙雄肉袒膝行而前,请成越王曰:?孤臣夫差敢布腹心,异日尝得罪于会稽,夫差不敢逆命,得与君王成以归。今君王举玉趾而诛孤臣,孤臣惟命是听,意者亦欲如会稽之赦孤臣之罪乎?句践不忍,欲许之。范蠡曰:?会稽之事,天以越赐吴,吴不取。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且夫君王蚤朝晏罢,非为吴邪?谋之二十二年,一旦而弃之,可乎?且夫天与弗取,反受其咎。?伐柯者其则不远?,君忘会稽之戹乎?句践曰:?吾欲听子言,吾不忍其使者。?范蠡乃鼓进兵,曰:?王已属政于执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吴使者泣而去。句践怜之,乃使人谓吴王曰:?吾置王甬东,君百家。?吴王谢曰:?吾老矣,不能事君王!?遂***。乃蔽其面,曰:?吾无面以见子胥也!?越王乃葬吴王而诛太宰嚭。

 句践已平吴,乃以兵北渡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致贡于周。周元王使人赐句践胙,命为伯。句践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于宋,与鲁泗东方百里。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

 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种见书,称病不朝。人或谗种且作乱,越王乃赐种剑曰:?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种遂***。

 句践卒,子王鼫与立。王鼫与卒,子王不寿立。王不寿卒,子王翁立。王翁卒,子王翳立。王翳卒,子王之侯立。王之侯卒,子王无强立。

 王无强时,越兴师北伐齐,西伐楚,与中国争强。当楚威王之时,越北伐齐,齐威王使人说越王曰:?越不伐楚,大不王,小不伯。图越之所为不伐楚者,为不得晋也。韩、魏固不攻楚。韩之攻楚,覆其军,杀其将,则叶、阳翟危;魏亦覆其军,杀其将,则陈、上蔡不安。故二晋之事越也,不至于覆军杀将,马汗之力不效。所重于得晋者何也?越王曰:?所求于晋者,不至顿刃接兵,而况于攻城围邑乎?原魏以聚大梁之下,原齐之试兵南阳莒地,以聚常、郯之境,则方城之外不南,淮、泗之间不东,商、于、析、郦、宗胡之地,夏路以左,不足以备秦,江南、泗上不足以待越矣。则齐、秦、韩、魏得志于楚也,是二晋不战分地,不耕而获之。不此之为,而顿刃于河山之间以为齐秦用,所待者如此其失计,柰何其以此王也!?齐使者曰:?幸也越之不亡也!吾不贵其用智之如目,见豪毛而不见其睫也。今王知晋之失计,而不自知越之过,是目论也。王所待于晋者,非有马汗之力也,又非可与合军连和也,将待之以分楚众也。今楚众已分,何待于晋?越王曰:?柰何?曰:?楚三大夫张九军,北围曲沃、于中,以至无***之关者三千七百里,景翠之军北聚鲁、齐、南阳,分有大此者乎?且王之所求者,斗晋楚也;晋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此时不攻楚,臣以是知越大不王,小不伯。复仇、庞、长沙,楚之粟也;竟泽陵,楚之材也。越窥兵通无***之关,此四邑者不上贡事于郢矣。臣闻之,图王不王,其敝可以伯。然而不伯者,王道失也。故原大王之转攻楚也。?

 于是越遂释齐而伐楚。楚威王兴兵而伐之,大败越,杀王无强,尽取故吴地至浙江,北破齐于徐州。而越以此散,诸族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于江南海上,服朝于楚。

 后七世,至闽君摇,佐诸侯平秦。汉高帝复以摇为越王,以奉越后。东越,闽君,皆其后也。

 范蠡事越王句践,既苦身戮力,与句践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北渡兵于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句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句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为书辞句践曰:?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稽,所以不死,为此事也。今既以雪耻,臣请从会稽之诛。?句践曰:?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不然,将加诛于子。?范蠡曰:?君行令,臣行意。?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于是句践表会稽山以为范蠡奉邑。

 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而怀其重宝,间行以去,止于陶,以为此天下之中,交易有无之路通,为生可以致富矣。于是自谓陶朱公。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居无何,则致赀累巨万。天下称陶朱公。

 朱公居陶,生少子。少子及壮,而朱公中男,囚于楚。朱公曰:?而死,职也。然吾闻千金之子不死于市。?告其少子往视之。乃装黄金千溢,置褐器中,载以一牛车。且遣其少子,朱公长男固请欲行,朱公不听。长男曰:?家有长子曰家督,今弟有罪,大人不遣,乃遗少弟,是吾不肖。?欲***。其母为言曰:?今遣少子,未必能生中子也,而先空亡长男,柰何?朱公不得已而遣长子,为一封书遗故所善庄生。曰:?至则进千金于庄生所,听其所为,慎无与争事。?长男既行,亦自私赍数百金。

 至楚,庄生家负郭,披藜藋到门,居甚贫。然长男发书进千金,如其父言。庄生曰:?可疾去矣,慎毋留!即弟出,勿问所以然。?长男既去,不过庄生而私留,以其私赍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

 庄生虽居穷阎,然以廉直闻于国,自楚王以下皆师尊之。及朱公进金,非有意受也,欲以成事后复归之以为信耳。故金至,谓其妇曰:?此朱公之金。有如病不宿诫,后复归,勿动。?而朱公长男不知其意,以为殊无短长也。

 庄生间时入见楚王,言?某星宿某,此则害于楚?。楚王素信庄生,曰:?今为柰何?庄生曰:?独以德为可以除之。?楚王曰:?生休矣,寡人将行之。?王乃使使者封三钱之府。楚贵人惊告朱公长男曰:?王且赦。?曰:?何以也?曰:?每王且赦,常封三钱之府。昨暮王使使封之。?朱公长男以为赦,弟固当出也,重千金虚弃庄生,无所为也,乃复见庄生。庄生惊曰:?若不去邪?长男曰:?固未也。初为事弟,弟今议自赦,故辞生去。?庄生知其意欲复得其金,曰:?若自入室取金。?长男即自入室取金持去,独自欢幸。

 庄生羞为儿子所卖,乃入见楚王曰:?臣前言某星事,王言欲以修德报之。今臣出,道路皆言陶之富人朱公之子囚楚,其家多持金钱赂王左右,故王非能恤楚国而赦,乃以朱公子故也。?楚王大怒曰:?寡人虽不德耳,柰何以朱公之子故而施惠乎!?令论杀朱公子,明日遂下赦令。朱公长男竟持其弟丧归。

 至,其母及邑人尽哀之,唯朱公独笑,曰:?吾固知必杀其弟也!彼非不爱其弟,顾有所不能忍者也。是少与我俱,见苦,为生难,故重弃财。至如少弟者,生而见我富,乘坚驱良逐狡兔,岂知财所从来,故轻弃之,非所惜吝。前日吾所为欲遣少子,固为其能弃财故也。而长者不能,故卒以杀其弟,事之理也,无足悲者。吾日夜固以望其丧之来也。?故范蠡三徙,成名于天下,非苟去而已,所止必成名。卒老死于陶,故世传曰陶朱公。

 太史公曰:禹之功大矣,渐九川,定***,至于今诸夏艾安。及苗裔句践,苦身焦思,终灭强吴,北观兵中国,以尊周室,号称霸王。句践可不谓贤哉!盖有禹之遗烈焉。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名垂后世。臣主若此,欲毋显得乎!

 越祖少康,至于允常。其子始霸,与吴争强。槜李之役,阖闾见伤。会稽之耻,句践欲当。种诱以利,蠡悉其良。折节下士,致胆思尝。卒复仇寇,遂殄大邦。后不量力,灭于无强。

《陈涉世家》朗读节奏

 译文

 越王勾践的祖先是夏禹的后裔,是夏朝少康帝的庶出之子。少康帝的儿子被封在会稽,恭敬地供奉继承着夏禹的祭祀。他们身上刺有花纹,剪短头发,除去草丛,修筑了城邑。二十多代后,传到了允常。允常在位的时候,与吴王阖庐产生怨恨,互相攻伐。允常逝世后,儿子勾践即位,这就是越王。

 越王勾践元年(前496),吴王阖庐听说允常逝世,就举兵讨伐越国。越王勾践派遣敢死的勇士向吴军挑战,勇士们排成三行,冲入吴军阵地,大呼着自刎身亡。吴兵看得目瞪口呆,越军趁机袭击了吴军,在槜李大败吴军,射伤吴王阖庐。阖庐在弥留之际告诫儿子夫差说:"千万不能忘记越国。"

 三年(前496),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日夜操练士兵,将报复越国一箭之仇,便打算先发制人,在吴未发兵前去攻打吴。范蠡进谏说:"不行,我听说兵器是凶器,攻战是背德,争先打是事情中最下等的。阴谋去做背德的事,喜爱使用凶器,亲身参与下等事,定会遭到天帝的反对,这样做绝对不利。"越王说:"我已经做出了决定。"于是举兵进军吴国。吴王听到消息后,动用全国精锐部队迎击越军,在夫椒大败越军。越王只聚拢起五千名残兵败将退守会稽。吴王乘胜追击包围了会稽。

 越王对范蠡说:"因为没听您的劝告才落到这个地步,那该怎么办呢?"范蠡回答说:"能够完全保住功业的人,必定效法天道的盈而不溢;能够平定倾覆的人,一定懂得人道是崇尚谦卑的;能够节制事理的人,就会遵循地道而因地制宜。现在,您对吴王要谦卑有礼派人给吴王送去优厚的礼物,如果他不答应,您就亲自前往事奉他,把自身也抵押给吴国。"勾践说:"好吧!"于是派大夫种去向吴求和,种跪在地上边向前行边叩头说:"君王的亡国臣民句践让我大胆的告诉您的办事人员:勾践请您允许他做您的奴仆,允许他的妻子做您的侍妾。"吴王将要答应种。子胥对吴王说:"天帝把越国赏赐给吴国,不要答应他。"种回越后,将情况告诉了句践。句践想杀死妻子儿女,焚烧宝器,亲赴疆场拼一死战。种阻止句践说:"吴国的太宰嚭(pī,坯)十分贪婪,我们可以用重财诱惑他,请您允许我暗中去吴通融他。"于是勾践便让种给太宰嚭献上美女珠宝玉器。嚭欣然接受,于是就把大夫种引见给吴王。种叩头说:"希望大王能赦免句践的罪过,我们越国将把世传的宝器全部送给您。万一不能侥幸得到赦免,勾践将把妻子儿女全部杀死,烧毁宝器,率领他的五千名士兵与您决一死战,您也将付出相当的代价。"太宰嚭借机劝说吴王:"越王已经服服贴贴地当了臣子,如果赦免了他,将对我国有利。"吴王又要答应种。子胥又进谏说:"今天不灭亡越国,必定后悔莫及。句践是贤明的君主,大夫种、范蠡都是贤能的大臣,如果句践能够返回越国,必将作乱。"吴王不听子胥的谏言,终于赦免了越王,撤军回国。

 勾践被困在会稽时,曾喟(ku?,溃)然叹息说:"我将在此了结一生吗?"种说:"商汤被囚禁在夏台,周文王被围困在羑(yǒu,有)里,晋国重耳逃到翟,齐国小白逃到莒,他们都终于称王称霸天下。由此观之,我们今日的处境何尝不可能成为福分呢?"

 吴王赦免了越王,勾践回国后,深思熟虑,苦心经营,把苦胆挂到座位上,坐卧即能仰头尝尝苦胆,饮食也尝尝苦胆。还说:"你忘记会稽的耻辱了吗?"他亲身耕作,夫人亲手织布,吃饭从未有荤菜。从***有两层华丽的衣服,对贤人彬彬有礼,能委屈求全,招待宾客热情城恳,能救济穷人,悼慰死者,与百姓共同劳作。越王想让范蠡管理国家政务,范蠡回答说:"用兵打仗之事,种不如我;镇定安抚国家,让百姓亲近归附,我不如种。"于是把国家政务委托给大夫种,让范蠡和大夫柘稽求和,到吴国作人质。两年后吴国才让范蠡回国。

 勾践从会稽回国后七年,始终抚慰自己的士兵百姓,想以此报仇吴国。大夫逢(p?ng,旁)同进谏说:"国家刚刚流亡,今天才又殷实富裕,如果我们整顿军备,吴国一定惧怕,它惧怕,灾难必然降临。再说,凶猛的大鸟袭击目标时,一定先隐藏起来。现在,吴军压在齐、晋国境上,对楚、越有深仇大恨,在天下虽名声显赫,实际危害周王室。吴缺乏道德而功劳不少,一定骄横狂妄。真为越国着想的话,那越国不如结交齐国,亲近楚国,归附晋国,厚待吴国。吴国志向高远,对待战争一定很轻视,这样我国可以联络三国的势力,让三国攻打吴国,越国便趁它的疲惫可以攻克它了。"勾践说:"好。"

 过了两年,吴王将要讨伐齐国。子胥进谏说:"不行。我听说句践吃从不炒两样好菜,与百姓同甘共苦。此人不死,一定成为我国的忧患。吴国有了越国,那是心腹之患,而齐对吴来说,只象一块疥癣。希望君王放弃攻齐,先伐越国。"吴王不听,就出兵攻打齐国,在艾陵大败齐军,俘虏了齐国的高、国氏回吴。吴王责备子胥,子胥说:"您不要太高兴!"吴王很生气,子胥想***,吴王听到制止了他。越国大夫种说:"我观察吴王当政太骄横了,请您允许我试探一下,向他借粮,来揣度一下吴王对越国的态度。"种向吴王请求借粮。吴王想借予,子胥建议不借,吴王还是借给越了,越王暗中十分喜悦。子胥说:"君王不听我的劝谏,再过三年吴国将成为一片废墟!"太宰嚭听到这话后,就多次与子胥争论对付越国的计策,借机诽谤子胥说:"伍员表面忠厚,实际很残忍,他连自己的父兄都不顾惜,怎么能顾惜君王呢?君王上次想攻打齐国,伍员强劲地进谏,后来您作战有功,他反而因此怨恨您。您不防备他,他一定作乱。"嚭还和逢共同谋划,在君王面前再三再四诽谤子胥。君王开始也不听信谗言,于是就派子胥出使齐国,听说子胥把儿子委托给鲍氏,君王才大怒,说:"伍员果真欺骗我!"子胥出使齐回国后,吴王就派人赐给子胥一把"属镂"剑让他***。子胥大笑道:"我辅佐你的父亲称霸,又拥立你为王,你当初想与我平分吴国,我没接受,事隔不久,今天你反而因谗言我。唉,唉,你一个人绝对不能独自立国!"子胥告诉使者说:"一定取出我的眼睛挂在吴国都城东门上,以便我能亲眼看到越军进入都城"于是吴王重用嚭执掌国政。

 过了三年,勾践召见范蠡说:"吴王已杀死了胥,阿谀奉承的人很多,可以攻打吴了吗?"范蠡回答说:"不行。"

 到第二年春天,吴王到北部的黄池去会合诸侯,吴国的精锐部队全部跟随吴王赴会了,唯独老弱残兵和太子留守吴都。勾践又问范蠡是否可以进攻吴国。范蠡说:"可以了"。于是派出熟悉水战的.士兵两千人,训练有素的士兵四万人,受过良好教育地位较高的近卫军六千人,各类管理技术军官一千人,攻打吴国。吴军大败,越军还杀死吴国的太子。吴国使者赶快向吴王告急,吴王正在黄池会合诸侯,怕天下人听到这种惨败消息,就坚守秘密。吴王已经在黄池与诸侯订立盟约,就派人带上厚礼请求与越国求和。越王估计自己也不能灭亡吴国,就与吴国讲和了。

 这以后四年,越国又攻打吴国。吴国军民疲惫不堪,精锐士兵都在与齐、晋之战中死亡。所以越国大败了吴军,因而包围吴都三年,吴军失败,越国就又把吴王围困在姑苏山上。吴王派公孙雄脱去上衣露出胳膊跪着向前行,请求与越王讲和说:"孤立无助的臣子夫差冒昧地表露自己的心愿,从前我曾在会稽得罪您,我不敢违背您的命令,如能够与您讲和,就撤军回国了。今天您投玉足前来惩罚孤臣,我对您将唯命是听,但我私下的心意是希望象会稽山对您那样赦免我夫差的罪过吧!"勾践不忍心,想答应吴王。范蠡说:"会稽的事,是上天把越国赐给吴国,吴国不要。今天是上天把吴国赐给越国了,越国难道可以违背天命吗?再说君王早上朝晚罢朝,不是因为吴国吗?谋划伐吴已二十二年了,一旦放弃,行吗?且上天赐予您却不要,那反而要受到处罚。'用斧头砍伐木材做斧柄,斧柄的样子就在身边。'忘记会稽的苦难了吗?"勾践说:"我想听从您的建议,但我不忍心他的使者。"范蠡就鸣鼓进军,说:"君王已经把政务委托给我了,吴国使者赶快离去,否则将要对不起你了。"吴国使者伤心地哭着走了。勾践怜悯他,就派人对吴王说:"我安置您到甬东!统治一百家。"吴王推辞说:"我已经老了,不能侍奉您了!"说完便***身亡,自尽时遮住自己的面孔说:"我没脸面见到子胥!"越王安葬了吴王,杀死了太宰嚭。

 勾践平定了吴国后,就出兵向北渡过黄河,在徐州与齐、晋诸侯会合,向周王室进献贡品。周元王派人赏赐祭祀肉给句践,称他为"伯"。句践离开徐州,渡过淮河南下,把淮河流域送给楚国,把吴国侵占宋国的土地归还给宋国。把泗水以东方圆百里的土地给了鲁国。当时,越军在长江、淮河以东畅行无阻,诸侯们都来庆贺,越王号称霸王。

 范蠡于是离开了越王,从齐国给大夫种发来一封信。信中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是长颈鸟嘴,只可以与之共患难,不可以与之共享乐,你为何不离去?"种看过信后,声称有病不再上朝。有人中伤种将要作乱,越王就赏赐给种一把剑说:"你教给我攻伐吴国的七条计策,我只***用三条就打败了吴国,那四条还在你那里,你替我去到先王面前尝试一下那四条吧!"种于是***身亡。

 勾践逝世,儿子王要鼫(sh?,石)与即位。王鼫与逝世,儿子王不寿即位。王不寿逝世,儿子王翁即位。王翁逝世,儿子王翳即位。王翳逝世,儿子王之侯即位,王之侯逝世,儿子王无强即位。

 无强时,越国发兵向北攻打齐国,向西攻打楚国,与中原各国争胜。在楚威王的时候,越国攻打齐国,齐威王派人劝说越王说:"越国不攻打楚国,从大处说不能称王,从小处说不能称霸。估计越国不攻楚国的原因,是因为得不到韩、魏两国的支持。韩、魏本来就不攻打楚国。韩国如攻打楚国,它的军队就会覆灭,将领就会被杀,那么叶、阳翟就危险;魏国如攻打楚国也如此,军队覆灭、将领被杀,陈、上蔡都不安定。所以韩、魏事奉越国,就不至于军队覆灭、将领被杀,汗马之劳也就不会显现,您为什么重视得到韩、魏的支持呢?"越王说:"我所要求韩魏的,并非是与楚军短兵相接、你死我活地斗,何况攻城围邑呢?我希望魏军聚集在大梁城下,齐军在南阳、莒练兵,聚结在常、郯边界,那么方城以外的楚军不再南下,淮、泗之间的楚军不再向东,商、于、析、郦、宗胡等地即中原通路西部地区的楚军不足以防备秦国,江南、泗上的楚军不足以抵御越国了。那么,齐、秦、韩、魏四国就可以在楚国实现自己的愿望,这样,韩、魏无须作战就能扩大疆土,无须耕种就能收获。z现在,韩魏不这样做,却在黄河、华山之间互相攻伐,而为齐国和秦国所利用。所期待的韩魏如此失策,怎么能依靠他们称王呢!"齐国使者说:"越国没有灭亡太侥幸了!我不看重他们使用智谋,因为那智谋就好象眼睛一样,虽然能见到毫毛却见不到自己的睫毛。今天君王知道韩魏失策了,却不知道自己的过错,这就是刚才比方的'能见到毫毛却看不到自己睫毛的眼睛'之论了。君王所期望于韩魏的,并非是要他们的汗马功劳,也并非是与韩、魏联军联合,而是分散楚军的兵力。现在,楚军兵力已分散了,何必有求于韩魏呢?"越王说:"怎么办?"使者说:"楚国三个大夫已分率所有军队,向北包围了曲沃、于中,直到无***关,战线总长为三千七百里,景翠的军队聚结到北部的鲁国、齐国、南阳,兵力还有超过这种分散的吗?况且君王所要求的是使晋、楚争斗;晋、楚不斗,越国不出兵,这就只知两个五却不知十了。这时不攻打楚国,我因此判断越王从大处说不想称王,从小处说不想称霸。再说,仇(ch?u,仇)、庞、长沙是楚国盛产粮食的地区,竟泽陵是楚国盛产木材的地区。越国出兵打通无***关,这四个地方将不能再向郢都进献粮、材了。我听说过,图谋称王却不能称王,尽管如此,还可以称霸。然而不能称霸的,王道也就彻底丧失了。所以恳望您转而攻打楚国。"

 于是越国就放弃齐国攻打楚国。楚威王发兵迎击越军,大败越军,杀死无强,把原来吴国一直到浙江的土地全部攻下,北边在徐州大败齐军。越国因此分崩离析,各族子弟们竞争权位,有的称王,有的称君,居住在长江南部的沿海,服服贴贴地向楚国朝贡。

 七代后,君位传到闽君摇,他辅佐诸侯推翻了秦朝。汉高帝又恢复摇做了越王,继续越国的奉祀。东越、闽君都是越国的后代。

 范蠡事奉越王勾践,辛苦惨淡、勤奋不懈,与勾践运筹谋划二十多年,终于灭亡了吴国,洗雪了会稽的耻辱。越军向北进军淮河,兵临齐、晋边境,号令中原各国,尊崇周室,勾践称霸,范蠡做了上将军。回国后,范蠡以为盛名之下,难以长久,况且句践的为人,可与之同患难,难与之同安乐,写信辞别勾践说:"我听说,君王忧愁臣子就劳苦,君主受辱臣子就该死。过去您在会稽受辱,我之所以未死,是为了报仇雪恨。当今既已雪耻,臣请求您给予我君主在会稽受辱的死罪。"勾践说:"我将和你平分越国。否则,就要加罪于你。"范蠡说:"君主可执行您的命令,臣子仍依从自己的意趣。"于是他打点包装了细软珠宝,与随从从海上乘船离去,始终未再返回越国,勾践为表彰范蠡把会稽山作为他的封邑。

 范蠡乘船飘海到了齐国,更名改姓,自称"鸱(chī,吃)夷子皮",在海边耕作,吃苦耐劳,努力生产,父子合力治理产业。住了不久,积累财产达几十万。齐人听说他贤能,让他做了国相。范蠡叹息道:"住在家里就积累千金财产,做官就达到卿相高位,这是平民百姓能达到的最高地位了。长久享受尊贵的名号,不吉祥。"于是归还了相印,全部发散了自己的家产,送给知音好友同乡邻里,携带着贵重财宝,秘密离去,到陶地住下来。他认为这里是天下的中心,交易买卖的道路通畅,经营生意可以发财致富。于是自称陶朱公。又约定好父子都要耕种畜牧,买进卖出时都等待时机,以获得十分之一的利润。过了不久,家资又积累到万万。天下人都称道陶朱公。

 朱公住在陶地,生了小儿子。小儿子成人时,朱公的二儿子杀了人,被楚国拘捕。朱公说:"者抵命,这是常理。可是我听说家有千金的儿子不会被杀在闹市中。"于是告诫小儿子探望二儿子。便打点好一千镒黄金,装在褐色器具中,用一辆牛车载运。将要派小儿子出发办事时,朱公的长子坚决请求去,朱公不同意。长子说:"家里的长子叫家督,现在弟弟犯了罪,父亲不派长子去,却派小弟弟,这说明我是不肖之子。"长子说完想***。他的母亲又替他说:"现在派小儿子去,未必能救二儿子命,却先丧失了大儿子,怎么办?"朱公不得已就派了长子,写了一封信要大儿子送给旧日的好友庄生,并对长子说:"到楚国后,要把千金送到庄生家,一切听从他去办理,千万不要与他发生争执。"长子走时,也私自携带子几百镒黄金。

 长子到达楚国,看见庄生家靠近楚都外城,披开野草才能到达庄生家门,庄生居住条件十分贫穷。可是长子还是打开信,向庄生进献了千金,完全照父亲所嘱做的。庄生说:"你可以赶快离去了,千万不要留在此地!等弟弟释放后,不要问原因。"长子已经离去,不再探望庄生,但私自留在了楚国,把自己携带的黄金送给了楚国主事的达官贵人。

 庄生虽然住在穷乡陋巷,可是由于廉洁正直在楚国很闻名,从楚王以下无不尊奉他为老师。朱公献上黄金,他并非有心收下,只是想事成之后再归还给朱公以示讲信用。所以黄金送来后,他对妻子说:"这是朱公的钱财,以后再如数归还朱公,但哪一天归还却不得而知,这就如同自己哪一天生病也不能事先告知别人一样,千万不要动用。"但朱公长子不知庄生的意思,以为财产送给庄生不会起什么作用。

 庄生乘便入宫会见楚王,说:"某星宿移到某处,这将对楚国有危害。"楚王平时十分信任庄生,就问:"现在怎么办?"庄生说:"只有实行仁义道德才可以免除灾害。"楚王说:"您不用多说了,我将照办。"楚王就派使者查封贮藏三钱的仓库。楚国达官贵人吃惊地告诉朱公长子说:"楚王将要实行大赦。"长子问:"怎么见得呢?"贵人说:"每当楚王大赦时,常常先查封贮藏三钱的仓库。昨晚楚王已派使者查封了。"朱公长子认为既然大赦,弟弟自然可以释放了,一千镒黄金等于虚掷庄生处,没有发挥作用,于是又去见庄生。庄生惊奇地问:"你没离开吗?"长子说:"始终没离开。当初我为弟弟一事来,今天楚国正商议大赦,弟弟自然得到释放,所以我特意来向您告辞。"庄生知道他的意思是想拿回黄金,说:"你自己到房间里去取黄金吧。"大儿子便入室取走黄金离开庄生,私自庆幸黄金失而复得

 庄生被小儿辈出卖深感羞耻,就又入宫会见楚王说:"我上次所说的某星宿的事,您说想用做好事来回报它。现在,我在外面听路人都说陶地富翁朱公的儿子后被楚囚禁,他家派人拿出很多金钱贿赂楚王左右的人,所以君王并非体恤楚国人而实行大赦,却是因为朱公儿子才大赦的。"楚王大怒道:"我虽然无德,怎么会因为朱公的儿子布施恩惠呢!"就下令先杀掉朱公儿子,第二天才下达赦免的诏令。朱公长子竟然携带弟弟尸体回家了。

 回到家后,母亲和乡邻们都十分悲痛,只有朱公笑着说:"我本来就知道长子一定救不了弟弟!他不是不爱自己的弟弟,只是有所不能忍心放弃的。他年幼就与我生活在一起,经受过各种辛苦,知道为生的艰难,所以把钱财看得很重,不敢轻易花钱。至于小弟弟呢,一生下来就看到我十分富有,乘坐上等车,驱驾千里马,到郊外去打猎,哪里知道钱财从何处来,所以把钱财看得极轻,弃之也毫不吝惜。原来我打算让小儿子去,本来因为他舍得弃财,但长子不能弃财,所以终于害了自己的弟弟,这很合乎事理,不值得悲痛。我本来日日夜夜盼的就是二儿子的尸首送回来。"

 范蠡曾经三次搬家,驰名天下,他不是随意离开某处,他住在哪儿就在哪儿成名。最后老死在陶地,所以世人相传叫他陶朱公。

 太史公说:夏禹的功劳很大,疏导了九条大河,安定了***大地,一直到今天,整个***都平安无事。到了他的后裔句践,辛苦劳作,深谋远思,终于灭亡了强大的吴国,向北进军中原,尊奉周室,号称霸王。能说句不贤能吗!这大概也有夏禹的遗风吧。范蠡三次搬家都留下荣耀的名声,并永垂后世。臣子君主能做到这样,想不显赫可能吗?

史记陈涉世家的作者是谁?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夏读作jiǎ)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chàng)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王读作wang,第四声)”,置人所罾\(罾读作zeng,第一声)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间读作jian,第四声)”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光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笞读作chi,第一声)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宁读作 ning,第四声)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铚读作zhi,第四声)、酂(酂读作cuo,第二声)、苦、柘(柘读作zhe,第四声)、谯(谯读作qiao,第二声)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乃以\吴叔为***王,监\诸将以西击荥阳。令陈人武臣、张耳、陈余徇赵地,令汝\阴人邓宗徇\九江郡。当此时,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

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搏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涉之为王沈沈者!“楚人\谓多为夥,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扩展资料:

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胜年轻时,曾同别人一起被雇佣给人耕地,(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息了许久,说:“如果有谁富贵了,不要忘记大家呀。”一起耕作的同伴笑着回答说:“你一个受雇耕作的人,哪来的富贵呢?”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发贫民调派去驻守渔阳,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里面,担任戍守队伍的小头目。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误了期限,按(秦朝的)法律都应当斩首。陈胜吴广于是商量说:“即使现在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么?”陈胜说:“天下百姓受秦朝统治逼迫已经很久了。我听说秦二世是始皇帝的小儿子,不应立为皇帝,应立的是公子扶苏。

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他没什么罪,秦二世却杀了他。老百姓大都听说他很贤明,而不知道他死了。项燕是楚国的将领,曾多次立下战功,又爱护士兵,楚国人都很爱戴他。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号召天下百姓反秦,应当会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他讲得对。于是二人就去占卜(来预测吉凶)。

占卜的人了解了他们的意图,就说:“你们的大事都能成功,可以建立功业。然而你们把事情向鬼神卜问过吗?”陈胜吴广很高兴,考虑卜鬼的事情,说:“这是教我们利用鬼神来威服众人罢了。”于是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士兵们买鱼回来烹食,发现鱼肚子里面的帛书,本来已经对这事感到奇怪了。

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到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在夜间提着灯笼,作狐狸嗥叫的凄厉的声音大喊:“大楚将兴,陈胜为王。”士兵们整夜惊恐不安。第二天,士兵们中间议论纷纷,只是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看着陈胜。

吴广向来爱护士兵,士兵大多愿意听(他)差遣,(一天)押送戍卒的将尉喝醉了,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使将尉恼怒,让他侮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士兵们。将尉果真用竹板打吴广。将尉拔剑出鞘想杀吴广,吴广跳起来,夺过利剑杀了将尉。

陈胜帮助他,一起杀了两个将尉。(于是陈胜)召集并号令部属的人说:“你们诸位遇上大雨,都已误了期限,误期是要杀头的。***使仅能免于斩刑,可是去守卫边塞死掉的本来也会有十分之六七。

况且壮士不死便罢了,要死就该成就伟大的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么?”部属的人都说:“愿意听从您的号令。”于是就***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顺从人民的愿望。个个露出右臂(作为起义的标志),号称大楚。用土筑成高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个)将尉的头祭天。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任都尉。他们攻打大泽乡,收编大泽乡的义军之后攻打蕲县。

攻下蕲以后,就派符离人葛婴率军巡行蕲县以东的地方,陈胜则攻打铚酂苦柘谯等地,都攻占下来。行军中沿路收纳兵员。等到到达陈县,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士兵好几万。攻陈县时,那里的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只有守丞带兵在城门洞里同起义军作战。守丞不能胜,被人杀死了,起义军才进城占领了陈县。

过了几天,陈胜下令召集当地管教化的乡官和才能出众的乡绅一起来***议事。乡官乡绅都说:“将军您亲身披着战甲,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不义的暴君,消灭残暴的秦朝,重建楚国的江山,按照功劳应当称王。” 陈涉于是自立为王,定国号叫张楚。在这时,各郡县中吃尽秦朝官吏苦头的百姓,都起来惩罚当地郡县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胜(的号召)。

于是就以吴广为代理王,督率各将领向西进攻荥阳(在今河南郑州市辖区内)。命令陈县人武臣张耳陈馀去攻占原来赵国的辖地,命令汝阴(今安徽阜阳)人邓宗攻占九江郡(今安徽寿县)。这时候,楚地几千人聚集在一起起义的,多得不计其数。

葛婴到达东城(今安徽定远),立襄强为楚王。葛婴后来听说陈胜已自立为王,接着就杀了襄强,回来向陈胜报告。一到陈县,陈胜就杀了葛婴。陈胜命令魏人周市北上攻取原属魏国的地方。吴广包围了荥阳。李由任三川郡(今河南洛阳东白马寺东。李由,李斯之子)守,防守荥阳,吴广久攻不下。陈胜召集国内的豪杰商量对策,任命上蔡(在今河南驻马店市辖区内)人房君蔡赐做上柱国。

周文(《史记集解》作周章),是陈县有名的贤人,曾经是项燕军中的占卜望日官,也在楚相春申君黄歇手下做过事,他自称熟习用兵,陈王就授给他将军印,带兵西去攻秦。他一路上边走边召集兵马,到达函谷关(河南灵宝)的时候,有战车千辆,士兵几十万人,到了戏亭(今陕西临潼东北,距咸阳四十千米)时,就驻扎了下来。

秦王朝派少府章邯赦免了因犯罪而在骊山服役的人以及家奴所生的儿子,全部调集来攻打张楚的大军,把楚军全给打败了,周文失败之后,逃出了函谷关,在曹阳(今河南三门峡西南)驻留了两三个月。章邯又追来把他打败了,再逃到渑池(今河南三门峡)驻留了十几天。章邯又来追击,把他打得惨败。周文***,他的军队也就不能作战了。

武臣到达邯郸,就自立为赵王,陈馀做大将军,张耳召骚任左右丞相。陈王知道后非常生气,就把武臣等人的家属逮捕囚禁了起来,打算杀死他们。

上柱国蔡赐说:“秦王朝还没有灭亡就杀了赵王将相的家属,这等于是又生出一个与我们为敌的秦国来。不如就此封立他好些。”陈王于是就派遣使者前往赵国去祝贺,同时把武臣等人的家属迁移到宫中软禁起来,又封张耳的儿子张敖做成都君,催促赵国的军队速进军函谷关。

赵王武臣的将相们商议说:“大王您在赵国称王,并不是楚国的本意。等到楚灭秦以后,一定会来攻打赵国。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不派兵向西进军,而派人向北攻取原来燕国的辖地以扩大我们自己的土地。赵国南面据黄河天险,北面又有燕代的广大土地,楚国即使战胜了秦国,也不敢来压制赵国。如果楚国不能战胜秦国,必定就会借重赵国。到时候赵国趁着秦国的疲敝,就可以得志于天下了。”

赵王认为说得有道理,因而不向西出兵,而派了原上谷郡卒史韩广领兵北上去攻取燕地。

燕国原来的贵族豪杰劝告韩广说:“楚国已经立了王,赵国也已立了王。燕国地方虽然小,过去也是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希望将军您自立做燕王。”韩广回答说:“我的母亲还留在赵国,使不得。”

燕人说:“赵国现在正西面担忧秦,南面担忧楚,他的力量不能来限制我们。况且以楚国的强大,都不敢赵王将相的家属,赵国又怎敢将军您的家属呢?”韩广认为他们说的有道理,于是就自立做了燕王。过了几个月,赵国派人护送燕王的母亲及其家属来到了燕国。

在这个时候,到各地去攻城占地的将领,数不胜数。(《资治通鉴》:陈胜既派出周章,认为秦***混乱,有轻视秦***的意思,不再设立防备。博士孔鲋劝谏说:“臣听说兵法:‘不恃仗敌人不来进攻,而恃仗我们不怕进攻。’今天大王只恃仗敌人不来进攻,而不恃仗自己的防备,一旦兵败,后悔都来不及。”

陈胜说:“我的军事行动,先生不必辛苦担心!”)周市北上攻城掠地到达了狄县(今山东高青东南),狄县人田儋杀死了狄县县令,自立为齐王,凭借齐地的力量来反击周市。周市的军队溃散了,退回到了魏地,打算立魏王的后代宁陵君咎做魏王。

其时咎在陈王那里,不能回到魏地去。魏地平定以后,大家想共同拥立周市做魏王,周市不肯接受。使者先后五次往返于陈王与周市之间,陈王乃答应立宁陵君咎做魏王,遣送他回到魏国去。周市最后做了魏国的相。

将军田臧等人一起谋划说:“周文的军队已经溃散,秦国的军队早晚就要到来,我们包围荥阳城久攻不下,如果秦国的军队到来,一定会被打得大败。不如留下少量的部队,足以守住荥阳就可以了,把其余精锐的军队全部拿来迎击秦军。

现在代理王吴广骄横,又不懂用兵权谋,这样的人无法和他商量议事,不杀了他,我们的***恐怕会被搞坏。”于是他们就***冒陈王的命令杀掉了吴广,把吴广的头献给了陈王。陈王就派使者赐给田臧楚令尹的大印,任命他做上将军。

田臧就派部将李归等人驻守荥阳城,自己带了精锐的部队西进到敖仓迎战秦军。双方交战时,田臧战死,军队溃散。章邯领兵趁机到荥阳城下来攻打李归这些人,打败了他们,李归等人战死。

阳城人邓说领兵驻扎在郏城(原文作郯城,据《史记索隐》《史记正义》改。今河南郏县),被章邯部将所带的一支部队击败,邓说率军溃逃到陈县。铚人伍徐率兵驻扎在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也被章邯的军队击溃了他。伍徐的军队都溃散逃到了陈县。陈王杀了邓说。

陈胜刚刚自为王时,陵县(今江苏泗阳)人秦嘉铚县人董緤符离(今安徽宿州东北)人朱鸡石取虑(今江苏睢宁西南)人郑布徐县(今江苏省泗洪东南)人丁疾等都单独起兵反秦,他们领兵把东海郡守名叫庆的围困在郯城(东海郡郡治,在今山东临沂市辖区内)。

陈王听说后,就派武平君名叫畔的做将军,督率郯城下的各路军队。秦嘉拒不接受这个命令,自立为大司马,讨厌隶属于武平君畔。便告诉他的军吏说:“武平君年轻,不懂得军事,不要听他的!”接着就***托陈王的命令杀死了武平畔。

章邯打败伍徐以后,接着进攻陈县,陈王的上柱国房君蔡赐战死了。章邯又领兵进攻驻守在陈县西面的张贺部队。陈王亲自出来督战,结果楚军还是战败,张贺阵亡。

十二月,陈王退到了汝阴(今安徽阜阳),在回到下城父(今安徽涡阳)时,他的车夫庄贾杀了他投降秦军。陈胜死后安葬在砀县(今河南永城东北),谥号叫隐王。

陈王从前的侍臣吕臣将军组织了一支青巾裹头的“苍头军”,从新阳(今安徽界首北)起兵攻打陈县,攻克后,杀死了庄贾,又以陈县为楚都。

秦嘉等人听说陈王的军队已经兵败逃走了,就立景驹做了楚王,率兵到了方与(今山东鱼台西),准备在定陶(今山东菏泽市辖区内)附近袭击秦军。于是派公孙庆出使齐国去会见齐王田儋,想联合他一同进兵。

齐王说:“听说陈王战败了,至今生死不明,楚国怎么能不来向我请示就自立为王呢?”公孙庆说:“齐国不请示楚国而立王,楚国为什么要向齐国请示才能立王呢?何况楚是首先起义反秦的,理当号令天下。”田儋杀死了公孙庆。

秦的左右校尉率领部队再次进攻陈县,并占领了它。将军吕臣失败逃跑后,重新集结兵马。并与当年在鄱阳为盗后被封为当阳君的黥布所率领的军队联合起来,又攻击秦左右校尉的军队,在青波把他们打败了,再度以陈县为楚都。这时正好项梁立楚怀王的孙子名叫心的做了楚王。

陈胜称王总共六个月的时间。当了王之后,以陈县为国都。从前一位曾经与他一起雇佣给人家耕田的伙计听说他做了王,来到了陈县,敲着宫门说:“我要见陈涉。”守宫门的长官要把他捆绑起来。经他反复解说,才放开他,但仍然不肯为他通报。

等陈王出门时,他拦路呼喊陈涉的名字。陈王听到了,才召见了他,与他同乘一辆车子回宫。走进宫殿,看见殿堂房屋帷幕帐帘之后,客人说:“夥颐!陈涉大王的宫殿高大深邃啊!”楚地人把“多”叫做“夥”,所以天下流传“夥涉为王”的俗语,就是从陈涉开始的。

这客人在宫中出出进进越来越随便放肆,常常跟人讲陈涉从前的一些旧事。有人就对陈王说:“您的客人愚昧无知,专门胡说八道,有损于您的威严。”陈王就把来客杀死了。

凡是他俩不喜欢的人,一旦有错,不交给负责司法的官吏去审理,就擅自予以惩治。陈王却很信任他们。将领们因为这些缘故就不再亲近依附他了。这就是陈王所以失败的原因。

陈胜虽然已经死了,他所封立派遣的侯王将相终于灭掉了秦王朝,这是由于陈涉首先起义反秦的结果。汉高祖时,在砀县安置了三十户人家为陈涉看守坟墓,到汉武帝时仍按时杀牲祭祀他。(《汉书》:王莽战败,才断绝。)

褚先生(褚少孙)说:地形险阻,是便于用来固守的;武器装备和法制规章,是便于统治国家的。但这些还不是最可靠的。先王以仁义道德作为治国的根本,而把巩固边塞制定法律条文看成枝叶,难道不是这样吗?我曾经听说贾谊的文章说:

秦孝公占据崤山和函谷的险固地势,拥有整个雍州地区(今陕西甘肃一带),君臣牢固把守,随时窥视着周王朝的***,大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的劲头儿,并吞八方极远之地的心气儿。就在这个时候,商鞅辅佐秦孝公,对内建立法令制度,致力于耕种纺织,整治攻守的武器,对外用连横的策略使诸侯们互相争斗。

于是秦国像两手相合那样容易毫不费力地取得了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

秦孝公死后,秦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承接了秦孝公的治国事业,遵循着先人留下来的策略,向南面夺取了汉中,向西南夺取了巴蜀,向东面割得了肥沃的土地,向北面夺得了冲要险阻的郡邑。诸侯们因此而恐惧惊慌,相会结盟商量对策来削弱秦国。他们不吝惜珍贵的财宝和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人才。

***取合纵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支援,为一体。在这个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公子,都英明智慧而忠诚信义,宽宏厚道而爱惜人才,尊重贤者而器重士人。他们互相约定实行合纵联合抗秦,破坏秦国的连横策略,联合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等国的有关人士。

于是六国的人才,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这些人替他们策划;有齐明周最陈轸邵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这些人沟通他们的意见;有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这些人统率他们的军队。诸侯们曾经用相当于秦国十倍的土地,百万的大军,攻打函谷关而进击秦国。秦国开关迎敌,九国的军队反逃跑而不敢前进。秦国没有耗费一个箭头,而天下的诸侯却已经疲惫不堪了。于是合纵解散,盟约破坏,各自争相割地贿赂秦国。

秦国有充余的力量来利用诸侯的弱点,追赶逃亡败走的敌人,杀得他们横尸百万,流的血把大盾牌都漂浮起来;秦国趁着有利的形势,方便的时机,分割土地山河,因而强国请求臣服,弱国前来朝拜称臣了。

延续到秦孝文王庄襄王的时候,他们在位的时间短暂,国家没有什么事。

到了秦始皇,他发扬六代传下来的功业,像驾车似的挥动长鞭来驾御各诸侯国,吞并了东周和西周两个小国,灭亡了六国诸侯,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而控制天下,手持刑杖来鞭笞天下的人民,声威震慑四海。向南方夺取了百越的土地,把它设为桂林郡(今广西百色东北)和象郡(今广西崇左);百越的君长们,低着头,用绳子拴住自己的脖子来投降,把自己的性命交给秦王朝的下级官吏掌握。

于是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万里长城,作为边疆上的屏障来防守,把匈奴向北驱赶了七百多里;匈奴人不敢到南边来牧马,兵士也不敢搭起弓箭来报仇。于是废除了先王的治国之道,焚烧了诸子百家的著作,以图使老百姓愚昧无知;他还毁坏各地的名城,杀戮豪杰,收集天下的武器集中到咸阳,熔化刀剑和箭头,铸成十二个金属人像,来削弱天下人民的反抗力量。

然后依凭华山当作城墙,凭借黄河作为护城河,依据亿丈高的华山,临守着深险莫测的黄河,作为守卫的险要之地。良将拿着强弓,防守重要的地方,可靠的大臣带领精干的士兵,摆列着锋利的武器,严厉盘查过往的行人是谁。天下已经平定,秦始皇的心中,自以为关中的坚固,是千里金城,可以作为子子孙孙万世当皇帝的基业了。

秦始皇死了以后,他的余威还震慑着远方。然而陈涉是一个用破瓮作窗户,用草绳拴门轴的穷苦人家的子弟,是耕田的人,是供人役使的人,是被征发戍守边境的人。

他的才能比不上一般平常的人,既没有孔子墨子那样的贤明,也没有陶朱(范蠡)猗顿那样的富有,置身在戍卒的行列之中,兴起在乡野之间,带领着疲乏散乱的戍卒,统率着几百个人,转身攻打秦国,砍下木棍做武器,高举竹竿为旗帜,天下的人就像风云那样迅速汇集起来,像回响那样应声而起,挑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他。崤山函谷关以东的英雄豪杰一齐起来,就把秦王朝推翻了。

再说,那秦王朝的天下并没有缩小削弱;雍州的土地,崤山函谷关的险要坚固,还像从前一样。陈涉的地位,并不比齐楚燕赵韩宋卫中山的国君尊贵;锄耙戟柄,并不比钩戟长矛锋利;被征发戍守边地的民众,并不比九国的军队强大;深谋远虑,行军与指挥作战的本领,也比不上先前六国的那些才智之士。但是成功失败完全不同;功业完全相反,这是什么原因呢?

***使拿崤山函谷关以东各国诸侯来跟陈涉量量长短,比比大小,比较一下他们的权威,衡量衡量他们的实力,那简直不能够同年而语,相提并论。然而秦国当初凭借很小的地方,发展为有万辆兵车的强国,进而控制了其它八州,使来与它地位相同的诸侯国都来向秦国朝拜称臣,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然后把天地四方当作家,把崤山函谷关当作宫墙

可是陈涉一个人首倡起义,秦王朝的七代宗庙就被毁坏,连秦王子婴也死在别人手中,被天下的人所讥笑,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不施行仁政,而攻取天下和后来防守天下的形势是不同的啊。”

陈胜不应急着称王的理由:

第一是起义的目的。二人先用愤怒的语言斥责了秦国的暴行,“夫秦为无道,破人国家,灭人社稷,绝人后世,罢百姓之力,尽百姓之财”,然后阐明陈胜起义的目的就是代天下伸张正义,消灭残暴的秦国。这样,陈胜所掀起的这场起义是绝对正义的,能够得到天下人的响应。但是如果陈胜刚刚占领陈地就急着称王,那么就显示出了陈胜贪图名利权势的私心。暴露了起义领袖的私心,就很难聚拢起天下民心了。

第二是起义的战略。在阐明起义的目的之后,张陈二人便开始为陈胜精心地出谋划策,从而演绎了一场陈胜版的“隆中对”。当时秦灭六国之后,六国诸侯的后裔散布各地,他们在暴秦的统治下,都对复国有着迫切的渴望。

如果陈胜自己不称王,而帮助六国后裔复国,即可收买集聚人心。六国之人在陈胜的帮扶下振起义军,灭掉秦国之后,自然对陈胜感恩戴德。如此,陈胜依仗首事起义之功以及帮扶六国复国的威望,便可以得到各国诸侯的拥护,成就帝王之业。

张耳陈余所言不无道理。当时陈胜义军虽然拥兵数万,但是与庞大的秦帝国相比,仍然是十分弱小。而陈胜以布衣之身起义,在历史中是没有前例可援的。其布衣身份和兵马实力都不足以支撑他至陈而王、威慑天下。张耳陈余的策略,便是帮助陈胜积蓄力量,交结盟友,并逐步建立起号召天下的威信。

然而陈胜还是执意称王。其实,陈胜起义的目的并不是如张陈二人所说的“为天下除残”。他的举事,一方面迫于“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的走投无路,另一方面则是对功名富贵的追逐。

所谓的“伐无道诛暴秦”不过是陈胜起义的口号而已,并不是其心中真实的想法。这在《陈涉世家》的文本中有诸多的蛛丝马迹。譬如,陈胜小时候曾对同伴说“苟富贵,无相忘”,体现出陈胜对富贵的极度渴望。再如,陈胜在起义之际,仰天一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更是***裸地暴露出起义的目的是对于王侯将相权势的向往。

因此,当陈胜占领陈地之后,自然迫不及待地想要称王以满足自己的权势欲望。***设如张耳陈余所言,“遣人立六国后”,将王侯之位拱手让人,目光短浅的陈胜又如何愿意。

事实证明,陈胜的选择是不明智的。他过早称王的举措导致了起义队伍的离心,而他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按理说,葛婴对陈胜忠心耿耿,“不知者无罪”,不至于落得被诛杀的下场。其实,陈胜深知,如果不严惩葛婴,诸将在外擅自称王的事情难免再次发生。陈胜此举,颇有杀鸡儆猴之意。葛婴就此做了陈胜立威的牺牲品。

然而,就算陈胜辣手诛杀葛婴,以陈胜的威信,也并未能阻止诸将称王的势头。而值得玩味的是,第一个吃螃蟹挑战陈王权威的就是曾向陈胜建言献策的张耳陈余。

原来陈胜在陈地称王之后,便以部将武臣为将军,张耳、陈余为左右校尉,北略赵地。武臣用了蒯通之计,传檄而千里定,很快便平定了赵地。正当武臣打算回陈地向陈胜汇报之时,张耳陈余顾及与陈胜的私人恩怨,以及陈胜听信谗言诛杀功臣的种种劣行,便劝说武臣自立为赵王,以安定赵地民心。武臣犹豫再三,最终听从了张耳、陈余的意见,坐拥赵地以称王。

陈王大怒,欲尽族武臣等家,而发兵击赵。陈王相国房君谏曰:“秦未亡而诛武臣等家,此又生一秦也。不如因而贺之,使急引兵西击秦。”陈王然之,从其计,徙系武臣等家宫中,封张耳子敖为成都君。

起先陈胜十分愤怒,想要杀掉武臣的家人并发兵攻打赵地,后来在房君的劝说下,审时度势,又隐忍不发,反而与武臣讲和。陈胜的这一妥协实际上标志着陈胜称王以号令天下策略的破产。

此端一开,各地纷纷效仿称王,韩广自立于燕王,田儋自立为齐王,周市立魏国后人魏咎为魏王,一时间遍地开花。陈胜实际上已经丧失了对各地起义军的领导权。陈胜狠心诛杀葛婴想要全力熄灭的诸将称王的星星之火,最终还是不可避免地燎原了起来。

因此,每次我读过课文最后陈胜称王的段落,感受到的是淡淡的悲哀。陈胜小丑般的称王闹剧,并非欢喜的大结局,而仅仅是悲剧的开始。教材所节选的,只是历史的一面,当我们掌握更多的文本资料之后,就会发现一个更为丰满的人物,从而建构起一段立体的历史。

参考资料:

陈涉世家_百度百科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夏读作jiǎ)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chàng)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王读作wang,第四声)”,置人所罾\(罾读作zeng,第一声)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间读作jian,第四声)”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光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笞读作chi,第一声)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宁读作 ning,第四声)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铚读作zhi,第四声)、酂(酂读作cuo,第二声)、苦、柘(柘读作zhe,第四声)、谯(谯读作qiao,第二声)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乃以\吴叔为***王,监\诸将以西击荥阳。令陈人武臣、张耳、陈余徇赵地,令汝\阴人邓宗徇\九江郡。当此时,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

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搏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涉之为王沈沈者!“楚人\谓多为夥,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扩展资料:

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胜年轻时,曾同别人一起被雇佣给人耕地,(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息了许久,说:“如果有谁富贵了,不要忘记大家呀。”一起耕作的同伴笑着回答说:“你一个受雇耕作的人,哪来的富贵呢?”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发贫民调派去驻守渔阳,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里面,担任戍守队伍的小头目。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误了期限,按(秦朝的)法律都应当斩首。陈胜吴广于是商量说:“即使现在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么?”陈胜说:“天下百姓受秦朝统治逼迫已经很久了。我听说秦二世是始皇帝的小儿子,不应立为皇帝,应立的是公子扶苏。

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他没什么罪,秦二世却杀了他。老百姓大都听说他很贤明,而不知道他死了。项燕是楚国的将领,曾多次立下战功,又爱护士兵,楚国人都很爱戴他。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号召天下百姓反秦,应当会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他讲得对。于是二人就去占卜(来预测吉凶)。

占卜的人了解了他们的意图,就说:“你们的大事都能成功,可以建立功业。然而你们把事情向鬼神卜问过吗?”陈胜吴广很高兴,考虑卜鬼的事情,说:“这是教我们利用鬼神来威服众人罢了。”于是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士兵们买鱼回来烹食,发现鱼肚子里面的帛书,本来已经对这事感到奇怪了。

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到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在夜间提着灯笼,作狐狸嗥叫的凄厉的声音大喊:“大楚将兴,陈胜为王。”士兵们整夜惊恐不安。第二天,士兵们中间议论纷纷,只是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看着陈胜。

吴广向来爱护士兵,士兵大多愿意听(他)差遣,(一天)押送戍卒的将尉喝醉了,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使将尉恼怒,让他侮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士兵们。将尉果真用竹板打吴广。将尉拔剑出鞘想杀吴广,吴广跳起来,夺过利剑杀了将尉。

陈胜帮助他,一起杀了两个将尉。(于是陈胜)召集并号令部属的人说:“你们诸位遇上大雨,都已误了期限,误期是要杀头的。***使仅能免于斩刑,可是去守卫边塞死掉的本来也会有十分之六七。

况且壮士不死便罢了,要死就该成就伟大的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么?”部属的人都说:“愿意听从您的号令。”于是就***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顺从人民的愿望。个个露出右臂(作为起义的标志),号称大楚。用土筑成高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个)将尉的头祭天。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任都尉。他们攻打大泽乡,收编大泽乡的义军之后攻打蕲县。

攻下蕲以后,就派符离人葛婴率军巡行蕲县以东的地方,陈胜则攻打铚酂苦柘谯等地,都攻占下来。行军中沿路收纳兵员。等到到达陈县,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士兵好几万。攻陈县时,那里的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只有守丞带兵在城门洞里同起义军作战。守丞不能胜,被人杀死了,起义军才进城占领了陈县。

过了几天,陈胜下令召集当地管教化的乡官和才能出众的乡绅一起来***议事。乡官乡绅都说:“将军您亲身披着战甲,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不义的暴君,消灭残暴的秦朝,重建楚国的江山,按照功劳应当称王。” 陈涉于是自立为王,定国号叫张楚。在这时,各郡县中吃尽秦朝官吏苦头的百姓,都起来惩罚当地郡县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胜(的号召)。

于是就以吴广为代理王,督率各将领向西进攻荥阳(在今河南郑州市辖区内)。命令陈县人武臣张耳陈馀去攻占原来赵国的辖地,命令汝阴(今安徽阜阳)人邓宗攻占九江郡(今安徽寿县)。这时候,楚地几千人聚集在一起起义的,多得不计其数。

葛婴到达东城(今安徽定远),立襄强为楚王。葛婴后来听说陈胜已自立为王,接着就杀了襄强,回来向陈胜报告。一到陈县,陈胜就杀了葛婴。陈胜命令魏人周市北上攻取原属魏国的地方。吴广包围了荥阳。李由任三川郡(今河南洛阳东白马寺东。李由,李斯之子)守,防守荥阳,吴广久攻不下。陈胜召集国内的豪杰商量对策,任命上蔡(在今河南驻马店市辖区内)人房君蔡赐做上柱国。

周文(《史记集解》作周章),是陈县有名的贤人,曾经是项燕军中的占卜望日官,也在楚相春申君黄歇手下做过事,他自称熟习用兵,陈王就授给他将军印,带兵西去攻秦。他一路上边走边召集兵马,到达函谷关(河南灵宝)的时候,有战车千辆,士兵几十万人,到了戏亭(今陕西临潼东北,距咸阳四十千米)时,就驻扎了下来。

秦王朝派少府章邯赦免了因犯罪而在骊山服役的人以及家奴所生的儿子,全部调集来攻打张楚的大军,把楚军全给打败了,周文失败之后,逃出了函谷关,在曹阳(今河南三门峡西南)驻留了两三个月。章邯又追来把他打败了,再逃到渑池(今河南三门峡)驻留了十几天。章邯又来追击,把他打得惨败。周文***,他的军队也就不能作战了。

武臣到达邯郸,就自立为赵王,陈馀做大将军,张耳召骚任左右丞相。陈王知道后非常生气,就把武臣等人的家属逮捕囚禁了起来,打算杀死他们。

上柱国蔡赐说:“秦王朝还没有灭亡就杀了赵王将相的家属,这等于是又生出一个与我们为敌的秦国来。不如就此封立他好些。”陈王于是就派遣使者前往赵国去祝贺,同时把武臣等人的家属迁移到宫中软禁起来,又封张耳的儿子张敖做成都君,催促赵国的军队速进军函谷关。

赵王武臣的将相们商议说:“大王您在赵国称王,并不是楚国的本意。等到楚灭秦以后,一定会来攻打赵国。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不派兵向西进军,而派人向北攻取原来燕国的辖地以扩大我们自己的土地。赵国南面据黄河天险,北面又有燕代的广大土地,楚国即使战胜了秦国,也不敢来压制赵国。如果楚国不能战胜秦国,必定就会借重赵国。到时候赵国趁着秦国的疲敝,就可以得志于天下了。”

赵王认为说得有道理,因而不向西出兵,而派了原上谷郡卒史韩广领兵北上去攻取燕地。

燕国原来的贵族豪杰劝告韩广说:“楚国已经立了王,赵国也已立了王。燕国地方虽然小,过去也是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希望将军您自立做燕王。”韩广回答说:“我的母亲还留在赵国,使不得。”

燕人说:“赵国现在正西面担忧秦,南面担忧楚,他的力量不能来限制我们。况且以楚国的强大,都不敢赵王将相的家属,赵国又怎敢将军您的家属呢?”韩广认为他们说的有道理,于是就自立做了燕王。过了几个月,赵国派人护送燕王的母亲及其家属来到了燕国。

在这个时候,到各地去攻城占地的将领,数不胜数。(《资治通鉴》:陈胜既派出周章,认为秦***混乱,有轻视秦***的意思,不再设立防备。博士孔鲋劝谏说:“臣听说兵法:‘不恃仗敌人不来进攻,而恃仗我们不怕进攻。’今天大王只恃仗敌人不来进攻,而不恃仗自己的防备,一旦兵败,后悔都来不及。”

陈胜说:“我的军事行动,先生不必辛苦担心!”)周市北上攻城掠地到达了狄县(今山东高青东南),狄县人田儋杀死了狄县县令,自立为齐王,凭借齐地的力量来反击周市。周市的军队溃散了,退回到了魏地,打算立魏王的后代宁陵君咎做魏王。

其时咎在陈王那里,不能回到魏地去。魏地平定以后,大家想共同拥立周市做魏王,周市不肯接受。使者先后五次往返于陈王与周市之间,陈王乃答应立宁陵君咎做魏王,遣送他回到魏国去。周市最后做了魏国的相。

将军田臧等人一起谋划说:“周文的军队已经溃散,秦国的军队早晚就要到来,我们包围荥阳城久攻不下,如果秦国的军队到来,一定会被打得大败。不如留下少量的部队,足以守住荥阳就可以了,把其余精锐的军队全部拿来迎击秦军。

现在代理王吴广骄横,又不懂用兵权谋,这样的人无法和他商量议事,不杀了他,我们的***恐怕会被搞坏。”于是他们就***冒陈王的命令杀掉了吴广,把吴广的头献给了陈王。陈王就派使者赐给田臧楚令尹的大印,任命他做上将军。

田臧就派部将李归等人驻守荥阳城,自己带了精锐的部队西进到敖仓迎战秦军。双方交战时,田臧战死,军队溃散。章邯领兵趁机到荥阳城下来攻打李归这些人,打败了他们,李归等人战死。

阳城人邓说领兵驻扎在郏城(原文作郯城,据《史记索隐》《史记正义》改。今河南郏县),被章邯部将所带的一支部队击败,邓说率军溃逃到陈县。铚人伍徐率兵驻扎在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也被章邯的军队击溃了他。伍徐的军队都溃散逃到了陈县。陈王杀了邓说。

陈胜刚刚自为王时,陵县(今江苏泗阳)人秦嘉铚县人董緤符离(今安徽宿州东北)人朱鸡石取虑(今江苏睢宁西南)人郑布徐县(今江苏省泗洪东南)人丁疾等都单独起兵反秦,他们领兵把东海郡守名叫庆的围困在郯城(东海郡郡治,在今山东临沂市辖区内)。

陈王听说后,就派武平君名叫畔的做将军,督率郯城下的各路军队。秦嘉拒不接受这个命令,自立为大司马,讨厌隶属于武平君畔。便告诉他的军吏说:“武平君年轻,不懂得军事,不要听他的!”接着就***托陈王的命令杀死了武平畔。

章邯打败伍徐以后,接着进攻陈县,陈王的上柱国房君蔡赐战死了。章邯又领兵进攻驻守在陈县西面的张贺部队。陈王亲自出来督战,结果楚军还是战败,张贺阵亡。

十二月,陈王退到了汝阴(今安徽阜阳),在回到下城父(今安徽涡阳)时,他的车夫庄贾杀了他投降秦军。陈胜死后安葬在砀县(今河南永城东北),谥号叫隐王。

陈王从前的侍臣吕臣将军组织了一支青巾裹头的“苍头军”,从新阳(今安徽界首北)起兵攻打陈县,攻克后,杀死了庄贾,又以陈县为楚都。

秦嘉等人听说陈王的军队已经兵败逃走了,就立景驹做了楚王,率兵到了方与(今山东鱼台西),准备在定陶(今山东菏泽市辖区内)附近袭击秦军。于是派公孙庆出使齐国去会见齐王田儋,想联合他一同进兵。

齐王说:“听说陈王战败了,至今生死不明,楚国怎么能不来向我请示就自立为王呢?”公孙庆说:“齐国不请示楚国而立王,楚国为什么要向齐国请示才能立王呢?何况楚是首先起义反秦的,理当号令天下。”田儋杀死了公孙庆。

秦的左右校尉率领部队再次进攻陈县,并占领了它。将军吕臣失败逃跑后,重新集结兵马。并与当年在鄱阳为盗后被封为当阳君的黥布所率领的军队联合起来,又攻击秦左右校尉的军队,在青波把他们打败了,再度以陈县为楚都。这时正好项梁立楚怀王的孙子名叫心的做了楚王。

陈胜称王总共六个月的时间。当了王之后,以陈县为国都。从前一位曾经与他一起雇佣给人家耕田的伙计听说他做了王,来到了陈县,敲着宫门说:“我要见陈涉。”守宫门的长官要把他捆绑起来。经他反复解说,才放开他,但仍然不肯为他通报。

等陈王出门时,他拦路呼喊陈涉的名字。陈王听到了,才召见了他,与他同乘一辆车子回宫。走进宫殿,看见殿堂房屋帷幕帐帘之后,客人说:“夥颐!陈涉大王的宫殿高大深邃啊!”楚地人把“多”叫做“夥”,所以天下流传“夥涉为王”的俗语,就是从陈涉开始的。

这客人在宫中出出进进越来越随便放肆,常常跟人讲陈涉从前的一些旧事。有人就对陈王说:“您的客人愚昧无知,专门胡说八道,有损于您的威严。”陈王就把来客杀死了。

凡是他俩不喜欢的人,一旦有错,不交给负责司法的官吏去审理,就擅自予以惩治。陈王却很信任他们。将领们因为这些缘故就不再亲近依附他了。这就是陈王所以失败的原因。

陈胜虽然已经死了,他所封立派遣的侯王将相终于灭掉了秦王朝,这是由于陈涉首先起义反秦的结果。汉高祖时,在砀县安置了三十户人家为陈涉看守坟墓,到汉武帝时仍按时杀牲祭祀他。(《汉书》:王莽战败,才断绝。)

褚先生(褚少孙)说:地形险阻,是便于用来固守的;武器装备和法制规章,是便于统治国家的。但这些还不是最可靠的。先王以仁义道德作为治国的根本,而把巩固边塞制定法律条文看成枝叶,难道不是这样吗?我曾经听说贾谊的文章说:

秦孝公占据崤山和函谷的险固地势,拥有整个雍州地区(今陕西甘肃一带),君臣牢固把守,随时窥视着周王朝的***,大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的劲头儿,并吞八方极远之地的心气儿。就在这个时候,商鞅辅佐秦孝公,对内建立法令制度,致力于耕种纺织,整治攻守的武器,对外用连横的策略使诸侯们互相争斗。

于是秦国像两手相合那样容易毫不费力地取得了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

秦孝公死后,秦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承接了秦孝公的治国事业,遵循着先人留下来的策略,向南面夺取了汉中,向西南夺取了巴蜀,向东面割得了肥沃的土地,向北面夺得了冲要险阻的郡邑。诸侯们因此而恐惧惊慌,相会结盟商量对策来削弱秦国。他们不吝惜珍贵的财宝和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人才。

***取合纵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支援,为一体。在这个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公子,都英明智慧而忠诚信义,宽宏厚道而爱惜人才,尊重贤者而器重士人。他们互相约定实行合纵联合抗秦,破坏秦国的连横策略,联合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等国的有关人士。

于是六国的人才,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这些人替他们策划;有齐明周最陈轸邵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这些人沟通他们的意见;有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这些人统率他们的军队。诸侯们曾经用相当于秦国十倍的土地,百万的大军,攻打函谷关而进击秦国。秦国开关迎敌,九国的军队反逃跑而不敢前进。秦国没有耗费一个箭头,而天下的诸侯却已经疲惫不堪了。于是合纵解散,盟约破坏,各自争相割地贿赂秦国。

秦国有充余的力量来利用诸侯的弱点,追赶逃亡败走的敌人,杀得他们横尸百万,流的血把大盾牌都漂浮起来;秦国趁着有利的形势,方便的时机,分割土地山河,因而强国请求臣服,弱国前来朝拜称臣了。

延续到秦孝文王庄襄王的时候,他们在位的时间短暂,国家没有什么事。

到了秦始皇,他发扬六代传下来的功业,像驾车似的挥动长鞭来驾御各诸侯国,吞并了东周和西周两个小国,灭亡了六国诸侯,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而控制天下,手持刑杖来鞭笞天下的人民,声威震慑四海。向南方夺取了百越的土地,把它设为桂林郡(今广西百色东北)和象郡(今广西崇左);百越的君长们,低着头,用绳子拴住自己的脖子来投降,把自己的性命交给秦王朝的下级官吏掌握。

于是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万里长城,作为边疆上的屏障来防守,把匈奴向北驱赶了七百多里;匈奴人不敢到南边来牧马,兵士也不敢搭起弓箭来报仇。于是废除了先王的治国之道,焚烧了诸子百家的著作,以图使老百姓愚昧无知;他还毁坏各地的名城,杀戮豪杰,收集天下的武器集中到咸阳,熔化刀剑和箭头,铸成十二个金属人像,来削弱天下人民的反抗力量。

然后依凭华山当作城墙,凭借黄河作为护城河,依据亿丈高的华山,临守着深险莫测的黄河,作为守卫的险要之地。良将拿着强弓,防守重要的地方,可靠的大臣带领精干的士兵,摆列着锋利的武器,严厉盘查过往的行人是谁。天下已经平定,秦始皇的心中,自以为关中的坚固,是千里金城,可以作为子子孙孙万世当皇帝的基业了。

秦始皇死了以后,他的余威还震慑着远方。然而陈涉是一个用破瓮作窗户,用草绳拴门轴的穷苦人家的子弟,是耕田的人,是供人役使的人,是被征发戍守边境的人。

他的才能比不上一般平常的人,既没有孔子墨子那样的贤明,也没有陶朱(范蠡)猗顿那样的富有,置身在戍卒的行列之中,兴起在乡野之间,带领着疲乏散乱的戍卒,统率着几百个人,转身攻打秦国,砍下木棍做武器,高举竹竿为旗帜,天下的人就像风云那样迅速汇集起来,像回响那样应声而起,挑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他。崤山函谷关以东的英雄豪杰一齐起来,就把秦王朝推翻了。

再说,那秦王朝的天下并没有缩小削弱;雍州的土地,崤山函谷关的险要坚固,还像从前一样。陈涉的地位,并不比齐楚燕赵韩宋卫中山的国君尊贵;锄耙戟柄,并不比钩戟长矛锋利;被征发戍守边地的民众,并不比九国的军队强大;深谋远虑,行军与指挥作战的本领,也比不上先前六国的那些才智之士。但是成功失败完全不同;功业完全相反,这是什么原因呢?

***使拿崤山函谷关以东各国诸侯来跟陈涉量量长短,比比大小,比较一下他们的权威,衡量衡量他们的实力,那简直不能够同年而语,相提并论。然而秦国当初凭借很小的地方,发展为有万辆兵车的强国,进而控制了其它八州,使来与它地位相同的诸侯国都来向秦国朝拜称臣,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然后把天地四方当作家,把崤山函谷关当作宫墙。

可是陈涉一个人首倡起义,秦王朝的七代宗庙就被毁坏,连秦王子婴也死在别人手中,被天下的人所讥笑,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不施行仁政,而攻取天下和后来防守天下的形势是不同的啊。”

陈胜不应急着称王的理由:

第一是起义的目的。二人先用愤怒的语言斥责了秦国的暴行,“夫秦为无道,破人国家,灭人社稷,绝人后世,罢百姓之力,尽百姓之财”,然后阐明陈胜起义的目的就是代天下伸张正义,消灭残暴的秦国。这样,陈胜所掀起的这场起义是绝对正义的,能够得到天下人的响应。但是如果陈胜刚刚占领陈地就急着称王,那么就显示出了陈胜贪图名利权势的私心。暴露了起义领袖的私心,就很难聚拢起天下民心了。

第二是起义的战略。在阐明起义的目的之后,张陈二人便开始为陈胜精心地出谋划策,从而演绎了一场陈胜版的“隆中对”。当时秦灭六国之后,六国诸侯的后裔散布各地,他们在暴秦的统治下,都对复国有着迫切的渴望。

如果陈胜自己不称王,而帮助六国后裔复国,即可收买集聚人心。六国之人在陈胜的帮扶下振起义军,灭掉秦国之后,自然对陈胜感恩戴德。如此,陈胜依仗首事起义之功以及帮扶六国复国的威望,便可以得到各国诸侯的拥护,成就帝王之业。

张耳陈余所言不无道理。当时陈胜义军虽然拥兵数万,但是与庞大的秦帝国相比,仍然是十分弱小。而陈胜以布衣之身起义,在历史中是没有前例可援的。其布衣身份和兵马实力都不足以支撑他至陈而王、威慑天下。张耳陈余的策略,便是帮助陈胜积蓄力量,交结盟友,并逐步建立起号召天下的威信。

然而陈胜还是执意称王。其实,陈胜起义的目的并不是如张陈二人所说的“为天下除残”。他的举事,一方面迫于“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的走投无路,另一方面则是对功名富贵的追逐。

所谓的“伐无道诛暴秦”不过是陈胜起义的口号而已,并不是其心中真实的想法。这在《陈涉世家》的文本中有诸多的蛛丝马迹。譬如,陈胜小时候曾对同伴说“苟富贵,无相忘”,体现出陈胜对富贵的极度渴望。再如,陈胜在起义之际,仰天一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更是***裸地暴露出起义的目的是对于王侯将相权势的向往。

因此,当陈胜占领陈地之后,自然迫不及待地想要称王以满足自己的权势欲望。***设如张耳陈余所言,“遣人立六国后”,将王侯之位拱手让人,目光短浅的陈胜又如何愿意。

事实证明,陈胜的选择是不明智的。他过早称王的举措导致了起义队伍的离心,而他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按理说,葛婴对陈胜忠心耿耿,“不知者无罪”,不至于落得被诛杀的下场。其实,陈胜深知,如果不严惩葛婴,诸将在外擅自称王的事情难免再次发生。陈胜此举,颇有杀鸡儆猴之意。葛婴就此做了陈胜立威的牺牲品。

然而,就算陈胜辣手诛杀葛婴,以陈胜的威信,也并未能阻止诸将称王的势头。而值得玩味的是,第一个吃螃蟹挑战陈王权威的就是曾向陈胜建言献策的张耳陈余。

原来陈胜在陈地称王之后,便以部将武臣为将军,张耳、陈余为左右校尉,北略赵地。武臣用了蒯通之计,传檄而千里定,很快便平定了赵地。正当武臣打算回陈地向陈胜汇报之时,张耳陈余顾及与陈胜的私人恩怨,以及陈胜听信谗言诛杀功臣的种种劣行,便劝说武臣自立为赵王,以安定赵地民心。武臣犹豫再三,最终听从了张耳、陈余的意见,坐拥赵地以称王。

陈王大怒,欲尽族武臣等家,而发兵击赵。陈王相国房君谏曰:“秦未亡而诛武臣等家,此又生一秦也。不如因而贺之,使急引兵西击秦。”陈王然之,从其计,徙系武臣等家宫中,封张耳子敖为成都君。

起先陈胜十分愤怒,想要杀掉武臣的家人并发兵攻打赵地,后来在房君的劝说下,审时度势,又隐忍不发,反而与武臣讲和。陈胜的这一妥协实际上标志着陈胜称王以号令天下策略的破产。

此端一开,各地纷纷效仿称王,韩广自立于燕王,田儋自立为齐王,周市立魏国后人魏咎为魏王,一时间遍地开花。陈胜实际上已经丧失了对各地起义军的领导权。陈胜狠心诛杀葛婴想要全力熄灭的诸将称王的星星之火,最终还是不可避免地燎原了起来。

因此,每次我读过课文最后陈胜称王的段落,感受到的是淡淡的悲哀。陈胜小丑般的称王闹剧,并非欢喜的大结局,而仅仅是悲剧的开始。教材所节选的,只是历史的一面,当我们掌握更多的文本资料之后,就会发现一个更为丰满的人物,从而建构起一段立体的历史。

参考资料:

陈涉世家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