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卿相来源,白衣卿相是明朝官员吗

tamoadmin 成语出处 2024-06-01 0
  1. “杨柳岸,晓风残月”全词是什么?作者是谁?其生平简介?
  2. 明朝官员称呼是斯文败类吗
  3. 柳永是婉约派还是豪放派

《望海潮》与《西湖七月半》[1]是收录在徐中玉、齐森华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中的两篇文章,同属写景记游类作品。《望海潮》是词,作者柳永;《西湖七月半》属小品文,作者张岱。通过对比解读这两篇文章,我们会发现四个相似点和四个不同点,从而达到对这两篇文章的透彻理解,获得提升性的认识。

一、相似点比较

1.写作题材相同。两篇文章都以杭州西湖作为写作对象。杭州自古以来就以其景色独特、水光潋滟而出名,“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誉词耳熟能详。文人骚客对杭州情有独钟。大才子苏轼在《饮湖上初晴雨后》中写道:“水光滟潋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美景美不胜收,作者巧妙地借美女西施比喻西湖之美,二者相互照应,相得益彰,真是奇思妙喻,不愧为千古名句。宋代诗人杨万里盛情讴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既然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如何以其独特的手法、新颖的视角使其流传千古,就彰显每个文人不同之处。

白衣卿相来源,白衣卿相是明朝官员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都写自我感受。两篇文章都属文学作品写景游记类文章,都从作者自我的视角写出独到的感受,写出观摩对象的“味”来。这两篇文章因为都是作者用“心”在写,并且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心灵触动最大的点去写,因而真正写出了自己真切地感受。唯有捕捉这些撼动自己心灵的东西,捕捉这些刹那间产生的思想的火花,才算真正有特色的文章。如“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望海潮》)、“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西湖七月半》),都属佳词丽句,千古流传。

3.都属才子。柳永在仕途上是一个典型的落拓文人,性格放浪,一生浪迹秦楼楚馆。他曾在《鹤冲天》中自愚道:“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他把毕生精力都倾注在填词上,他是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他的词深受下层百姓的欢迎,“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卷一说“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2]。足见柳词传播之远,为人喜爱之深了。连原本不大看不起柳永的苏轼,读到柳词:“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之句,也不得不赞叹道:“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侯鲭录》卷七一)。柳永多才多艺,精通音律,善于铺叙和使用俚俗语言,他是慢词体制的开创者;有创调之功,在宋词880多个词调中,有100多个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至此,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都蔚然风气。一生流传下来的词作有200多首,共用17个宫调,130种词调。柳词雅俗并陈,率直明白,自然流畅,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推崇和喜爱。

张岱和王思任、祁彪佳并称晚明“三才子”,私从甚密,人格相伯仲,才气也相类。张能诗善文,兼通戏曲、音乐,尤以小品文著称,文笔清新流利。一生著作颇丰,但流传下来的只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数种。

4.都有真性情。无论是年轻时的追欢买笑的风流生活,还是被宋仁宗“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的圣旨堵死为官之路后,柳永创作了大量深受下层百姓喜爱的词,成为北宋最受欢迎的大众歌星,其真性情在歌词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而张岱的真性情在常人看来似乎有些偏颇,他交友主张“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作文更不会如附庸风雅之徒,沽名钓誉之辈,而求真性情,高格调,少夸饰,更少伪词,少惺惺恶态。每读《西湖七月半》,都能感悟出其汩汩真情。

二、不同点比较

柳永生活在北宋中期,而张岱则生活在明朝末期,品读二人的作品,在字里行间就会领悟其创作在生活经历、作品内容、思想感情、艺术特色等诸多方面的不同,略做比较如下:

1.生活经历不同。柳永,北宋人,生卒年不详,原名三变,字耆卿,生于儒学官宦世家。创作的黄金时期是在宋真宗至仁宗的三十多年间,也是北宋经济繁荣兴盛的时期。四十多岁才入仕为官,官职卑微,晚年官之屯田员外郎。文学成就巨大,为词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其慢词结构完整,层次井然,工于点染,酣畅淋漓,创作了“以白描见长,铺叙层次分明,细致而又直露”的艺术手法。张岱(15***-1679)字宗子,号陶庵,生于仕宦之家,但不求仕进,明亡后避居深山,从事著述。倡导任情适性的文风,被学术界公认为为晚明小品文的集大成者。

2.作品内容不同。《望海潮》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写了杭州的湖山秀美和都市繁华。上阕共四句,写都市繁华。第一句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和城市的繁华。第二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居民住宅的雅致和都市户口的繁庶。远望去,垂柳含烟,薄雾如纱,虹桥似画,真是如画的自然景致呀;你看,各式建筑鳞次栉比,檐牙错落,千门万户,怡然安详,真是十足的都市景象啊!第三句描写蜚声中外的钱塘江潮,汹涌的潮水像发怒一样奔泻而来,激起如雪如霜的白色浪花。第四句,叙写都市生活富庶奢华,经济繁荣。下阕四句写湖山秀美,交待写作目的。第一句极写西湖之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第二句通过莲娃和钓叟怡然自得的生活展现了太平盛世下的百姓安乐图。第三句写官员品酒赏音,吟诗作画。第四句彰显写作目的,拜谒孙何。全词围绕山美水美人美社会更美铺陈展开。

而小品文《西湖七月半》篇幅短小,全文只3段,主要描写的不是西湖的湖光山色之美,而是突出人文景观之至。第一段叙写赏月的五类人:达官贵人、名娃闺秀、名妓闲僧、市井之徒和文人雅士。第二段写前四类人参加盛会的场景,讽刺达官贵人附庸风雅的丑态和市井百姓赶凑热闹的俗气。第三段则写第五类人即文人雅士赏月时清高脱俗的韵致。

3.思想感情不同。柳耆卿与孙相何为布衣交。孙知杭州,门禁甚严,耆卿欲见之而不得,作《望海潮》词往见名妓楚楚曰:“欲见孙相,恨无门路。若因府会,愿借朱唇歌于孙相公之前。若问谁为此词,但说柳七”[3]。中秋府会,楚楚宛转歌之,孙即日迎耆卿预坐。为拜见友人而作,歌功颂德情有可原。

《西湖七月半》的作者张岱青少年时生活优越,追求精致生活,自称“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豪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在他47岁时明朝覆亡,家境也随之败落。张代的一生,经历了天壤之别的两个阶段,生活境遇发生巨大变化。明亡前,声色之好,耳目之娱,无所不用其极;明亡后,他沦为亡国之民,破家之子,“山厨常断炊”,凄风苦雨,飘零人间四十年。往事如烟,一切都成了梦忆。磨难是一份财富。

4.艺术特色不同。《望海潮》重写自然景观,铺叙晓畅,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以点带面,明暗交叉,形容得体。《西湖七月半》重写人文景观,擅长对比,面对被历代文人称叹不已的西湖,他荡开窠臼,不写西湖景色,偏写七月半西湖看月之人,构思新奇,立意别致。

通过两篇文章异同点的比较,感悟颇多,获得以下提升性的认识。

三、提升性的认识

1.旅游感悟。《望海潮》与《西湖七月半》同为旅游类文章,从中能否得到旅游感悟呢?和我们在旅游热中的感受是否相同?流连于湖光山色,沉醉于云雾烟霞,被美景所吸引,这是一类;透过眼前的景色,饶有兴味的冷眼旁观,精神贵族眼中的另类时尚,获取精神的自由,参透人生,这是第二类。同为儒学文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儒学理念铭刻于心。在盛世,达则兼济天下,文人极易做出选择,建设国家,造福人民;在社会急剧动荡甚至战乱时期,该怎样选择?又有几人能真正独善其身?与张岱同时期的黄宗羲认为,文章是“天地之元气”,每当到了厄运危时,天地闭塞,“元气鼓荡而出,拥勇郁遏,坌愤激讦”[4],即在社会急剧动荡的时期,必然产生搏击风雷、惊世骇俗的文章。这样的文章,才是作者内心世界的折射,面对纷纷嚷嚷的尘世,同样是赏月,有的是机心,有的是庸心,而高洁雅士则是无丝微功名利禄的朴素之心,追求与山、水、湖融为一体的境界,与道家的齐生死、泯物我、等贵贱如出一辙,庄子面临爱妻之死,却“鼓盆而歌”,他何尝不悲伤,只是他理性的认为人的由生而死就如同四季运行一样,是必然的规律,死者既安息于天地之间,活着的人再为之哀伤也是无益的了,只有去哀情,泯悲喜,才能超然于物累,心不为形役。张岱与王思任、祁彪佳同为晚明三才子,堪称莫逆之交。明亡后,王誓不朝清,绝食而死;祁留下“含笑入九泉,浩气留天地”的遗诗,投水而亡。昔日的挚友已成为阴间之鬼,他虽无庄子的“鼓盆而歌”,但借《西湖七月半》缅怀故人之情已流露于笔端。《西湖七月半》所表现的应是自庄子以来隐逸文化的发展,因为“一方面是对人世、欲念、情感的超越,另一方面是追求精神自由”[5]。人唯有摆脱利害得失,超越功名利禄,才能创造出宁静、平和的物我交融的境界。如:“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此时,月色、清山、湖水、荷花,一切宁静而美好,这里展示的是物我两忘、心物交感的天人合一的境界,若无摒弃世俗的种种羁绊,岂能臻此自然、天地融为一体?这是真情趣呀!庸俗与高雅、喧嚣与清寂前后形成多么鲜明的对比啊!他所表现出来的旅游感悟是独到的。今天我们倡导红色旅游,其境界就是追求内心的释放、精神的自由,在耳濡目染和亲身经历中内心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精神获得最大程度的自由——超然于物累,心不为形役。

2.和谐构想。从旅游感悟出发,我们从《望海潮》与《西湖七月半》这两篇文章中,同样能感受到古人的生存状态和思维方式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阐释。几千年以来,中华民族在黄土地上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其生存状态无非两种:“一种是政治比较清明、人民比较富裕、社会比较安定的状态,可以算是比较接近和谐的状态;一种是政治陷于黑暗、人民苦难相寻、社会日趋混乱甚至战乱频仍的状态”.毫无疑问,人们享受幸福美满的生活,主要是以和谐或接近和谐为主旋律的社会才能创造的。和谐是我们古人主要的思维方式之一,老子憧憬的“小国寡民”,孔子向往的“大同”,陶渊明所描写的“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没有压迫、没有剥削、***劳动、平等自由的社会生活图景,无一不是和谐思维的折射。可见,和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普遍需要和愿望。和谐就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状态。《望海潮》全词展现的无非就是一种和谐的状态。

第一,自然景色优美。“烟柳画桥”——街巷河桥之美。“怒涛卷霜雪”——江涛之壮阔。“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自然界中的佳景湖、山、秋月、桂花、荷花奔赴而来,令人心旷神怡,遐想万千。

第二,人与人和谐相处。“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笛声悠扬,随着湖水荡漾,湖边钓鱼的老人怡然自得,湖中***莲的孩童喧闹嬉戏。仅一句话就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太平盛世下的百姓安乐图。

第三,社会繁荣富庶。“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珠玉宝石遍陈于市,家家户户绫罗盈柜,人们的衣饰鲜丽豪华,竞相斗妍。把经济繁荣、生活富庶奢华的社会刻画得惟妙惟肖。

从《望海潮》不难看出,和、和谐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乃至天地万物处于美好的状态。可以说,和谐是中华民族贡献给21世纪人类的历久弥新的理念,在今天,和谐已成为中国***内政外交的崭新战略思维。

综上所述,文学作品无论其是实写或虚指,都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作者别具只眼,细致入微地刻画和描摹风土人情,解剖社会,其真情实意可窥见一斑。通过解读,从而获得提升性的认识。

“杨柳岸,晓风残月”全词是什么?作者是谁?其生平简介?

晏殊是这个国家的总理他认为人们应该有决心和决心去治理国家和安抚世界然而,如果他们只是陪着妻儿去烧炕,看看眼前的一亩地,那就不是真正的男人所做的而且,晏殊也看不到柳永每天在妓院里游荡,每天都和***在一起他认为柳永的人和词都是庸俗的,他的人生理想也太庸俗,所以对柳永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凭借柳永的文学才华和知识,他可以写出“望海潮水”等优美的文字,但他并没有写出来相反,他写了更多代表城市文化的词他们朴实无华,充满了烟火和亲切的气氛难怪有句俗语说“有井的地方,刘慈就可以唱”。

作为一个学者,晏殊写下了无数感人而优美的诗篇,这无疑使他获得了成功;作为首相,他也相当成功,他是随风顺水的阎蜀国时期,他不仅重视教育,而且是一位知人善任的总理忧国忧民的范仲淹出身于家庭此外,欧阳修、韩琦、宋琦等也因其推荐而投入使用然而,北宋才子柳永并不是唯一一位眼光独特的学者这样的故事发生在北宋宰相阎澍和白一清大臣刘勇之间。

柳永出生在一个官员家庭年轻时,他也梦想成为一名官员,能够在法庭上有所作为于是他拜访了当时的总理阎舒事实上,晏殊知道柳永和他的言辞风格如果是晴朗的和下雪的,刘勇的话就是夏里巴人。晏殊从心底里看不起柳永的话,故意问他们一句:“贤君,你也做音乐吗?”柳永思问了几秒钟,委婉地回答:“和你一样,我也经常在业余时间做音乐。”毕竟总理是总理,阎舒接着说:“我在做音乐,但我不知道怎么用‘挑针挑线,和易坐’这样的词。”

柳永听了这番话,知道晏殊的意思一点也不在乎柳永流行歌手柳永无奈地回去了,终于没有机会当官。

明朝官员称呼是斯文败类吗

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生平简介

白衣卿相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景佑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死时靠***捐钱安葬。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词作流传极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有《乐章集》。

柳永的父亲、叔叔、哥哥三接、三复都是进士,连儿子、侄子都是。柳永本人却仕途坎坷,景佑元年(1034年),才赐进士出身,是时已是年近半百。曾授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词作极佳,流传甚广。其作品仅《乐章集》一卷流传至今。描写羁旅穷愁的,如《雨霖铃》、《八声甘州》,以严肃的态度,唱出不忍的离别,难收的归思,极富感染力。

少年柳永混迹于烟花巷陌中,当时歌妓们的心声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51岁时,柳永终于及第,去过福建,留有《煮海歌》,对当时煮盐为生的民众给予了深切的同情,短短两年仕途,他的名姓就载入了《海内名宦录中》,足可见其在经纶事物上的天赋。可惜由于性格原因,屡造排贬,因此进入四处漂泊的“浮生”,养成了一种对萧索景物,秋伤风景的偏好。柳永常以宋玉自比,对此,不与置评。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们集资营葬。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

柳永的一生有对官宦生活的不懈追求。第一次赴京赶考,落榜了。第二次又落榜。按说,补习补习,完全可以东山再起。可不服输的柳永就是沉不住气,第二次落榜后,由着性子写了首牢骚极盛而不知天高地厚的《鹤冲天》。发牢骚的柳永只图一时痛快,压根没有想到就是那首《鹤冲天》铸就了他一生辛酸。 没有几天,柳永的《鹤冲天》就到了宋仁宗手中。仁宗反复看着,吟着,越读越不是滋味,越读越恼火。特别是那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真是刺到了宋仁宗的痛点上。三年后,柳永又一次参加考试,好不容易过了几关,只等皇帝朱笔圈点放榜。谁知,当仁宗皇帝在名册薄上看到“柳永”二字时,龙颜大怒,恶恨恨抹去了柳永的名字,在旁批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还有一种说法是柳永的《醉蓬莱》***激怒了当朝者,在这里不与详谈。

[编辑本段]柳永的家世

柳永的祖父为柳崇(?-980),有子六人——先夫人丁氏生宜、宣,继夫人虞氏生寘、宏,举进士,又生寀、察,并以词学自立。宜、宣、寘、宏、寀、察都有官职:

柳宜(939-?):仕南唐,官监察御史(郑文宝《江表志》卷下,载柳宣官监察御史),入宋自太平兴国元年(***6)至淳化元年(990)先后为濮州雷泽、沂州费县、济州任城令。淳化元年(990)起通判全州,后为赞善大夫,至工部侍郎。登宋太宗雍熙二年(985)梁灏榜进士,

柳宣:仕南唐,官大理评事。入宋以校书郎为济州团练推官,后为大理司直、天太军节度判官。

柳寘:字朝隐,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蔡齐榜进士。

柳宏:字巨卿,宋真宗咸平元年(998)孙仅榜进士,知江州德化县。天圣年中,累迁都官员外郎,终光禄寺卿。

柳寀:官礼部侍郎。

柳察:年十七,举应贤良,待诏金马门。仕至水部员外郎。

柳永的父亲柳宜是柳崇的长子。柳永弟兄三人,柳永最幼。他和哥哥柳三复、柳三接都知名,当时号称“柳氏三绝”。

柳三复:宋真宗天禧二年(1018)王整榜进士。

柳三接:字晋卿,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张唐卿榜进士,与柳永同榜登第。官至都官员外郎。

柳永有子名涚,字温之,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贾黯榜进士,曾官著作郎及陕西司理参军。又柳永有侄名淇,字润之,柳三接之子,宋仁宗皇佑五年(1053)郑獬榜进士,官至太常博士。相传柳淇工书,李泰伯的袁州学记就是他手写的。

[编辑本段]趣闻轶事

一、奉旨填词柳三变:柳永《鹤冲天》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句,北宋仁宗曾批评他:“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将名字抹去。柳永自称:“奉旨填词。”

二、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据说完颜亮读罢柳永的《望海潮》一词,称赞杭州之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

三、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并且柳词可分俚、雅两派。

[编辑本段]写作风格

有“豪苏腻柳”之称,柳词如江南***少女,清新婉约,细腻独到。

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他还描绘了都市的繁华景象及四时节物风光,另有游仙、咏史、咏物等题材。柳永发展了词体,留存二百多首词,所用词调竟有一百五十个之多,并大部分为前所未见的、以旧腔改造或自制的新调,又十之七八为长调慢词,对词的解放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柳永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他的词讲究章法结构,词风真率明朗,语言自然流畅,有鲜明的个性特色。他上承敦煌曲,用民间口语写作大量“俚词”,下开金元曲。柳词又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于音乐美。他的词不仅在当时流播极广,对后世影响也十分深巨。

[编辑本段]柳永情事

北宋仁宗时,有位名妓谢玉英,色佳才秀,最爱唱柳永的词。柳永才高气傲,恼了仁宗,不得重用,中科举而只得个馀杭县宰。途经江州,照例浪流妓家,结识谢玉英,见其书房有一册"柳七新词",都是她用蝇头小楷抄录的。因而与她一读而知心,才情相配。临别时,柳永写新词表示永不变心,谢玉英则发誓从此闭门谢客以待柳郎。

柳永在馀杭任上三年,又结识了许多江浙名妓,但未忘谢玉英。任满回京,到江州与她相会。不想玉英又接新客,陪人喝酒去了。柳永十分惆怅,在花墙上赋词一首,述三年前恩爱光景,又表今日失约之不快。最后道:"见说兰台宋玉,多才多艺善赋,试问朝朝暮暮,行云何处去?"

谢玉英回来见到柳永词,叹他果然是多情才子,自愧未守前盟,就卖掉家私赶往东京寻柳永。几经周折,谢玉英在东京名妓陈师师家找到了柳永。久别重逢,种种情怀难以诉说,两人再修前好。谢玉英就在陈师师东院住下,与柳永如夫妻一般生活。

后来柳永出言不逊,得罪朝官,仁宗罢了他屯田员外郎,圣谕道:"任作白衣卿相,风前月下填词。"从此,他改名柳三变,专出入名妓花楼,衣食都由名妓们供给,都求他赐一词以抬高身价。他也乐得漫游名妓之家以填词为业,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柳永尽情放浪多年,身心俱伤,死在名妓赵香香家。他既无家室,也无财产,死后无人过问。谢玉英、陈师师一班名妓念他的才学和情痴,凑一笔钱为他安葬。谢玉英曾与他拟为夫妻,为他戴重孝,众妓都为他戴孝守丧。出殡之时,东京满城***都来了,半城缟素,一片哀声。这便是"群妓合金葬柳七"的佳话。

谢玉英痛思柳郎,哀伤过度,两个月后便死去。陈师师等念她情重,葬她于柳永墓旁。

[编辑本段]柳永家乡

柳永于雍熙四年(987)生于京东西路济州任城县,淳化元年(990)至淳化三年(992),柳永父柳宜通判全州,按照宋代官制,不许携带家眷前往。柳宜无奈将妻子与儿子柳永带回福建崇安老家,请其继母也就是柳永的继祖母虞氏代养,直到至道元年(995)才又回到汴京。所以四至九岁时的柳永是在故里崇安度过其童年时代的,此后柳永终身再也没有机会回到崇安。《建宁府志》中录的那首写在崇安中峰寺的《中峰寺》诗,就出于童年柳永之手,也可称之为神童了。

柳永系崇安五夫里(今福建南平武夷山市五夫镇)人,那里兴植荷花,他家前是一片偌大的白蕖之象,钟灵毓秀之山水,养育汲乃更塑造了柳永洒脱飘溢的人生情怀和浮世苦短,何来云归的经世之观,故柳永一出家门,便没再回来,那个美丽的家乡,那昫白荷只能留在他心于四方的纯粹思念中。在今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的武夷山,风景区内武夷宫古街中段建有柳永纪念馆,还有一尊2米一般高的青铜柳永像。

[编辑本段]柳永词选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亦作“凝眸”)。

定风波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享单。终日恹恹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黄莺儿

园林晴昼春谁主。暖律潜催,幽谷暄和,黄鹂翩翩,乍迁芳树。观露湿缕金衣,叶映如簧语。晓来枝上绵蛮,似把芳心、深意低诉。

无据。乍出暖烟来,又趁游蜂去。恣狂踪迹,两两相呼,终朝雾吟风舞。当上苑柳农时,别馆花深处,此际海燕偏饶,都把韶光与。

雪梅香

景萧索,危楼独立面晴空。动悲秋情绪,当时宋玉应同。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楚天阔,浪浸斜阳,千里溶溶。

临风想佳丽,别后愁颜,镇敛眉峰。可惜当年,顿乖雨迹云踪。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无憀恨,相思意,尽分付征鸿。

彩云归

蘅皋向晚舣轻航。卸云帆、水驿鱼乡。当暮天、霁色如晴画,江练静、皎月飞光。那堪听、远村羌管,引离人断肠。此际浪萍风梗,度岁茫茫。

堪伤。朝欢暮宴,被多情、赋与凄凉。别来最苦,襟袖依约,尚有馀香。算得伊、鸳衾凤枕,夜永争不思量。牵情处,惟有临歧,一句难忘。

古倾杯

冻水消痕,晓风生暖,春满东郊道。迟迟淑景,烟和露润,偏绕长堤芳草。断鸿隐隐归飞,江天杳杳。遥山变色,妆眉淡扫。目极千里,闲倚危樯迥眺。

动几许、伤春怀抱。念何处、韶阳偏早。想帝里看看,名园芳树,烂漫莺花好。追思往昔年少。继日恁、把酒听歌,量金买笑。别后暗负,光阴多少。

[编辑本段]评点文章

一、《风流才子柳永的沉沦》

评说柳永,不管你怎样看待,也得承认他是中国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风流才子。李白有才气,苏轼也风流。若要也才子,也风流,且把才气与风流玩得出云入画,游刃有余。恐怕李白与苏轼是难以望及柳永的项背。

柳永不仅是个风流才子,还是个屡试不中的补习生,常喝常醉的酒鬼,出没秦楼楚馆的浪子,仕途坎坷的小官,“奉旨填词”的中国第一位专业词人,浪迹江湖的游客,自命不凡的“白衣卿相”,歌楼***的铁哥,放荡不羁的***,市井街头的自由撰稿人,惹怒皇帝的笨蛋,不修边幅的小丑,敢恨敢爱的汉子,无室无妻的光棍,创新发展宋词的巨匠。

想起柳永,自然会想起那流传千古的佳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仿佛看到江南秋色如染,烟柳画桥下水天一色。风帘翠幕里十万人家。重湖映青山,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云树绕堤沙,有兰舟催发。斜阳里,寒蝉凄切。满腔离愁的柳永正对着前来送行的两三个姑娘惜惜话别。泪眼看着泪眼,柳永低吟长诉:“断续残阳里。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尽无言,谁会凭高意?纵写地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写得漂亮极致,情抒得极致漂亮。柳永的笔头流淌着阳光、春雨、丹青。他描绘的江南有声有色,有情有韵有味,让身处江南的才子也心驰神往。柳永的心头有天真稚气,柔情似水,***似火。平仄声里,如杜鹃啼血,如秋雨打萍,溅得宋词好婉约。

秦楼楚馆,***歌伎,是个很资深又很敏感的话题。达官显贵,正人君子们凭着权势纸醉金迷在秦楼楚馆,醉生梦死在***歌伎群中。因为权力,这一切都是合法的,应该的。可转过身,回到殿堂、公馆,穿上官袍,带上乌纱,他们又以传统道德守护者的身份,污蔑,漫骂自己曾经作践过、蹂躏过的***歌伎,以显自己的文明儒雅,正人君子。柳永不同,也可能惟有柳永不同。他以善良、真挚的同情心体察那些生活在最底层的妇女,他放下傲视权贵的“白衣卿相”的架子,以心换心,和***歌伎做朋友,以满腔的真情温暖那些冷冰冰的心、滴血的灵魂。在世人泼满污水的地方,柳永看到了大宋王朝骨子里的污浊,看到崇高掩盖下的卑鄙。最肮脏,最卑鄙的地方,不是秦楼楚馆,而是富丽堂皇的宫殿。

直面生活,柳永毫不掩饰自己的感情,口无遮拦地唱出了自己的心声。在《昼夜乐》中写到:

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早知凭地难拼,悔不当时留住。其奈风流端正外,更别有系人心处。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

《御街行》有句:朦胧暗想如花面,欲梦还惊断。和衣拥被不成眠,一枕万回千转。唯有画梁,新来双燕,彻曙闻长叹。

《蝶恋花》写到: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真情,真爱,真词,真男人。

敢写,敢唱,敢为,敢叛逆。

堂堂正正,坦坦荡荡,甜甜蜜蜜切切绵绵,难得的真情,***般的故事。在那充满着污浊,虚伪,欺骗,残暴的社会里,莫要说柳永为***歌伎们写词写曲,他们就是热烈地拥抱,疯狂地相爱,也是崇高的,清洁的,灿烂的。要说这就是柳永的沉沦,那么,这种沉沦太美了,太精彩了。它足使天下那些在权势和金钱的床单上进行的男欢女爱黯然失色。

“正人君子”们骂柳永沉沦,是因为柳永爱烟花巷。那么“正人君子”们真的就没有去过烟花巷吗?他们又是何等的德行,何等的禽兽。确实也有没去过烟花巷的正人君子。那么,他们在烟花巷之外就没有干过烟花巷的事吗?或者说,他们灵魂深处就没有对烟花巷的向往吗?有几个“正人君子”敢说不。

是清是浊,是黑是白,问题不在事情的本身,关键是要看是谁所为。权势,是权势者的魔杖,它可指鹿为马,可化腐朽为神奇。它对绝大多数的男人和女人都有着强大的诱惑力。凭柳永的智慧和才华,完全可以为自己争得一些权势和名利。可犯傻的柳永就是不开窍,偏偏背离权势而亲近下层的歌女舞伎。

应该承认,屡试屡败的柳永也无法了结自己对仕途的向往之情。一次,柳永46岁时,欲为民做官,参拜当朝宰相晏殊,却被以《定风波》中“彩线闲沾伴伊坐”一句受辱出门。

千百年来,敢如此沉沦的惟有柳永,沉沦到如此精彩的也只有柳永。

二、柳词之雅的具体表现

柳永词并非一俗到底,也有很多雅的成份,对此前人多有指 出,且一致给予较高评价。如苏轼早就指出"世言柳耆卿曲俗, 非也,如(八声甘州)之'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语 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赵令畴《候靖录》卷七引苏轼语)又如:

柳词曲折委婉,而中具浑沦之气,虽多俚语,而高处足 冠群流,倚声家当尸而祝之。如竹(土宅)《词综》所录皆精金粹 玉,以屯田一生精力在是,不似东坡辈以余事为之也。(宋 翔凤《东府余论》)

屯田,北宋专家,其高处不减***。长调尤能以沈雄之 魄,清劲之气,写奇丽之情,作挥绰之声。……一词之命意 所注,确有层析,如画龙点睛,神观飞越,只在一二笔,便 尔破壁飞去也。盖能耆卿之骨,始可通***之神。(刘文焊《与人论词遗札》)

还有人为只见柳词之俗不见柳词之雅打抱不平:

耆卿为世訾(敖方│此字本为上下结构│)久矣,然其铺叙委宛,言近意远,森秀幽 淡之趣在骨。耆卿乐府多,故恶滥可笑者多,便能珍重下 笔,则北宋高手也。(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

柳七亦自有唐人妙境,今人但从浅俚处求之,遂使金荃 兰畹之音流入挂枝黄莺之调,此学柳之过也。(彭孙逼《金粟 词话》)

柳词之雅亦与其题材内容密切相关。如前所述,柳词具有三大题材,这三大题材对前代都具有突破意义,即情场生活、羁旅 行役、都市风光。表现第一种题材是以俗为主,表现后两种题 材,则是以雅为主。

1.羁旅行役词和都市风光词。

先看羁旅行役词。

虽然柳永成年后即离开家乡(福建崇安县),寓居京城汴梁, 并始终以此为基地,但他的生活仍很动荡。中举前他要为功名生 活奔走,中举后他要为官务公事奔走,羁旅行役使成了他的家常 便饭。他一生的足迹遍及闽、豫、江、浙、楚、淮等地,甚至可能到过成都和长安,这都可以从他的词中得到印证。

一般人写羁旅行役多重在抒发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明主)的 感慨,从而或自叹淹蹇,或愤世嫉俗,或思念乡关,或向往归 隐。这样的调子在柳永笔下也有,虽然如第一部分所述,柳永在写这类题材时常拖着一条俗套的尾巴,但其高雅情志终难掩盖。 如《安公子》上阕写舟行景色,下阕道:

游宦成羁旅。短樯吟倚闲凝伫。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 关何处?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刚断肠,惹得离情苦。 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游宦成羁旅"明确点出该词的主题,"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 关何处"、劝人不如归去",慨叹仕路,思念家乡,很好地道出 了失意文人的普遍心理。又如(满江红):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 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 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 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 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这首词上阕明确点出了"伤漂泊"的感情基调,下阕明确点出"伤漂泊"的具体内容是"游宦"。而"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 约"云云又和苏拭"底事区区,苦要为官去,尊酒不空田百亩,归 来分取闲中趣"(《蝶恋花》)同调,都是士大夫的典型心态。毫无 疑问,这类词都应属雅词。

除像一般人写怀才不遇明主外,柳永还多一层写怀才不遇佳 人。这类词往往掺杂着一些俗趣,但它终是在羁旅行役这个大范 畴内写对佳人的思念,因而整体风格还是以雅为主,只不过是雅 中带俗而已。如《阳台路》:

楚天晚,坠冷枫败叶,疏红零乱。冒征尘,匹马驱驱, 愁见水遥山运。追念少年时,正恁风帏,倚香偎暖。嬉游 惯,又岂知,前欢云雨分散。 此际空劳回首,望帝京, 难收泪眼。暮烟衰草,算暗锁,路歧无限。今宵又,依前寄宿,甚处苇村山馆。寒灯畔,夜厌厌,凭何消遣。

词中虽亦有"倚香偎暖"的字样,但点到为止,其目的是以昔日之 温柔反衬今日之凄凉,不离传统的雅调。所以陈振孙《直斋书录 解题》评曰:"耆卿词格固不高,而音律谐婉,语意妥帖,承平气 象,形容曲尽,尤工于羁旅行役。"

再看都市风光词。

陈振孙所说的"承平气象,形容曲尽"的特点在以都市风光为 题材的词内得到最充分的表现。范镇与黄裳曾分别感慨道:

仁宗四十二年太平,镇在翰苑十余载,不能出一语咏歌,乃于耆卿词见之。(祝穆《方舆胜揽》卷十引)

予观柳氏乐章,喜其能道嘉(礻右)中太平气象,如观杜甫诗,典雅文华,无所不有。是时予方为儿,犹想见其风俗, 欢声和气,洋溢道路之间,动植咸若。令人歌柳词,闻其 声,听其词,如下斯时,使人慨然有感。呜呼!太平气象, 柳能一写于乐章,所谓词人盛世之(献)藻,岂可废耶!(黄裳 《书乐章集后》)

他们之所以如此感慨,是因为歌咏盛德本是诗之最高能事,属于 风、雅、颂中"颂"一类的作品,最为庄严崇高,但柳永居然能以 "诗余小道"的词来完成,实属难得,不能不令人感佩。这也体现 了柳永对词内容的开拓。这类词当然是雅的。

柳永能取得这一成就,和他长期生活在"举目则青楼画阁, 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日,罗绮 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这样繁华的都市环境分不开。

在他的笔下,苏州的风光是"万家绿水红楼"(《木兰花慢》) "万井干闾富庶,雄压十三州,触处青蛾画舸,红粉朱搂"(《瑞鹧 鸪》);扬州的风光是"酒合花径仍存,凤萧依旧月中闻”《临江 仙川》);成都的风光是"地胜异,锦里风流,蚕市繁华"(《一寸 金》)。当然,写得最多的还是京都风光。既有一般性描写,也有 庆元宵、竞龙舟等专门描写,如《倾杯乐》、《破阵乐》等;有的描写 与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见上引)相表里;有的比他更为雍容堂皇,如:“月华边,万年芳树起祥烟,帝居壮丽,***熙盛,宝 运当千。端门清昼,觚棱照日,双阙中天。太平时,朝野多欢。 遍锦街香陌,钧天歌吹,阆苑神仙。"(《透碧霄》)又如《迎新春》:

(山解)管变青律,帝里阳和新布。睛景回轻煦。庆嘉节,当三五。列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十里燃绛树。(敖黾│本为上下结构│)山耸,喧天箫鼓。 渐天如水,素月当午。香径里,绝缨掷果无数。更阑烛影花阴下, 少年人,往往奇遇。 太平时、朝野多欢民康阜。随分良聚。堪对此景,争忍独醒归去。

上阕写到帝里元宵佳节的热闹景象,下阕虽有“少年人,往往奇遇”的描写,但也仅止于“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以之芍药”(《诗·溱洧》)的程度,大得《诗经》“乐而不*”的遗风,堪称蕉调正声。

当然,在描写都市风光的作品中,影响最大的还是那首歌咏杭州的《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竟豪奢。

重湖叠[山献]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好景,归去凤池夸。

据说此词流播金国,“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三)毫无疑问,“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正是以淡雅取胜。

综上所述,可知柳永确实写了不少雅词,这种雅词主要分布在羁旅行役及城市风光题材内。而这种雅在艺术上又有“情雅、境雅、语雅”的表现。

柳永是婉约派还是豪放

不是。

在明朝时期,官员们通常使用文雅的称呼来表达彼此之间的尊重和礼貌,如“某公”、“某翁”、“某先生”等,不代表官员们是斯文败类,是基于相互之间的社交礼仪和尊称。

明朝时期也有很多正直、有才能的官员,在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不能简单地将明朝官员称为斯文败类,这种称呼是不公正的,也不符合历史事实。

柳永是不是豪放派词人?

1、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

2、豪放派,是形成于中国宋代的词学流派之一。豪放词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

3、婉约派——柳永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

4、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张元干:张元干(1091年—约1161年),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自称芦川老隐。

5、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婉约派的有:李煜,柳永,秦观,李清照,姜夔,具体分析如下:豪放派,是形成于中国宋代的词学流派之一。北宋诗***新派作家如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

柳永是什么派的?

柳永是婉约派的诗人。柳永是崇安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

柳永是婉约派诗人,朝代是北宋。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生于沂州费县,今山东费县,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

柳永是什么派诗人?柳永是我国北宋时期婉约派词人代表,原名柳三变,字耆卿,因在家中排行老七,所以人们也称之为柳七。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年时期学习诗词,希望以后自己可以为官,但是刘永后来的仕途是相当坎坷的。

柳永和李清照都是属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柳永是什么派的?豪放?婉约?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

柳永是婉约派的诗人。柳永是崇安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

婉约派柳永(原名三变,约984年—约1053年),字景庄(又字耆卿),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

柳永既不是婉约派也不是豪放派(他是宋初人,在他之后,词在文学中的地位才慢慢高起来的,当时还没有婉约派的概念呢),只能说柳永影响了两大派别。

柳永所属的派别是什么?请解释一下~

宋代词人柳永的派别柳永是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婉约派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柳永和李清照都是属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柳永是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婉约派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只能说柳永影响了两大派别。北宋后期的秦观是婉约派的正宗,他就是学习了柳永又自创新境界,构思炼意新巧微婉,诗风典雅清丽,含蓄蕴藉。而与秦观同时期的豪放派是苏轼大大(苏轼也是豪放派的开创者。

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柳永和苏轼是豪放派,屈原是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宋词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这是怎么分的?各自的代表是什么?

婉约派和豪放派是中国宋词中具有代表意义的两大流派。两派的分歧主要由于追求的美学风格不同,填词的音律、语言风格、结构都有所区别。

常把宋词分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豪放派:豪放词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婉约派: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婉约,即婉转含蓄。

柳永是不是婉约派的诗人

1、柳永既不是婉约派也不是豪放派(他是宋初人,在他之后,词在文学中的地位才慢慢高起来的,当时还没有婉约派的概念呢),只能说柳永影响了两大派别。

2、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

3、柳永是婉约派诗人,朝代是北宋。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生于沂州费县,今山东费县,婉约派代表人物。

4、不是。柳永不是婉约词的开创者,但是是婉约词派的一个重要的代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