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珠与豕是成语吗,投珠的意思

tamoadmin 成语教学 2024-06-15 0
  1. 碎玉投珠结局是什么意思?
  2. “摇珠”是什么意思?
  3. 关于珠字的成语
  4. 这个日语是什么意思
  5. 《贞观君臣论治》全文翻译是什么?
  6. 陈情赠友人详细资料大全
  7. 投砾引珠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8. 带珠的成语有哪些

珠的基本解释

 1.蛤蚌因沙粒窜入壳内受到***而分泌的物质,逐层包起来形成圆粒,乳白色或略带**,有光泽,可做装饰品,亦可入药。称?珍珠?(亦作?真珠?,简称?珠?):~蚌。~宝。~花。夜明~。~玑(喻优美的词藻或诗文)。~联璧合(珍珠联成串,美玉放在一起,喻人才或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 2.像珠子的东西:汗~。泪~。露~。

珠字相关成语有:

投珠与豕是成语吗,投珠的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老蚌珠胎 剖蚌求珠 米珠薪桂 珠窗网户 珠沉沧海 剖蚌得珠 珠联璧合 珠圆玉洁 翠绕珠围 珠沉璧碎 一字一珠 薪桂米珠 珠圆玉润 珠投璧抵 妙语连珠 珠流璧转 随珠和璧 鱼目混珠 字字珠玉 噀玉喷珠 翠羽明珠 口吐珠玑 累累如珠 蛇珠雀环 珠沉玉碎 宝珠市饼 合浦珠还 薏苡明珠 咳珠唾玉 珠还合浦 锱珠必较

带有珠字成语解释

 1) 以珠弹雀:用珍珠弹麻雀。比喻轻重颠倒得不偿失

 2) 珠窗网户:饰珠、镂花的门窗。极言宫殿之奢侈华贵。

 3) 有眼无珠:珠:眼珠。没长眼珠子。用来责骂人瞎了眼,看不见某人或某事物的伟大或重要。

 4) 珠歌翠舞:指声色美妙的歌舞。

 5) 玉润珠圆:润:细腻光滑。象珠子一样圆,象玉石一样光润。比喻歌声宛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

 6) 珠璧交辉:比喻美好事物交相辉映

 7) 珠规玉矩:比喻人的言行纯正合乎规矩

 8) 珠璧联辉:比喻美好事物交相辉映。

 9) 珠连璧合:指日月、五星同时出现于天的一。亦泛指日月五星普照天下。

 10) 珠沉璧碎:比喻女子丧亡。同?珠沉玉碎?。

 11) 珠联玉映:本指一种天象。同?珠联璧合?。

 12) 珠零锦粲:指如珠玉之铿零,锦绣之灿烂。比喻文词华丽、铿锵。

 13) 珠零玉落:比喻珍物残破毁坏。

 14) 珠流璧转:比喻时光之流逝

 15) 买椟还珠: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16) 掌上明珠:比喻接受父母疼爱的儿女,特指女儿。

 17) 珠联璧合:璧: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珍珠联串在一起,美玉结合在一块。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结合在一起。

 18) 珠沉玉碎:比喻美女的死亡。

 19) 明珠暗投:原意是明亮的珍珠,暗里投在路上,使人看了都很惊奇。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视。也比喻好东西落入不识货人的手里。

 20) 合浦珠还:合浦:汉代郡名,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

 21) 蚌病成珠:比喻因不得志而写出好文章来。

 22) 怀珠韫玉:用以比喻怀藏才德。

 23) 随珠和璧:随侯珠与和氏璧的并称。泛指珍宝或珍宝中的上品。事见《韩非子?和氏》、《淮南子?览冥训》。

 24) 剖蚌求珠:将蚌壳剖开,以取里面的珍珠。比喻求取贤良良的人材。

 25) 鱼目混珠:混:搀杂,冒充。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的冒充真的。

珠字有关成语意思

 1) 珠槃玉敦:古代诸侯盟誓时用的器具。引申为订立盟约。

 2) 珠投璧抵:谓以珠玉投掷鸟鹊。比喻人才不被重视。

 3) 珠沉沧海:珍珠沉在大海里。比喻人才被埋没。

 4) 珠围翠拥:指华贵的装璜或装饰。

 5) 珠沉玉陨:比喻女子丧亡。同?珠沉玉碎?。

 6) 珠圆玉洁:比喻诗文圆熟明洁。

 7) 珠沉玉磒:比喻美女的死亡。同?珠沉玉碎?。

 8) 馔玉炊珠:食品贵如玉,燃料贵似金。原形容物价昂贵,生活艰难;后形容生活奢华。

 9) 珠翠之珍:指水陆所产的美味食物。

 10) 字字珠玑:珠玑:珠子。每个字都像珍珠一样。比喻说话、文章的词句十分优美。

 11) 字字珠玉:每一个字都像珍珠、宝玉那样珍贵值钱。形容文章作的好,声价高。

 12) 珠宫贝阙:用珍珠宝贝做的宫殿。形容房屋华丽。

 13) 珠光宝气:珠、宝:指首饰;光、气:形容闪耀着光彩。旧时形容妇女服饰华贵富丽,闪耀着珍宝的光色。

 14) 珠还合浦:合浦:汉代郡名,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

 15) 鱼目间珠:比喻以***乱真。

 16) 隋珠和璧:隋侯之珠与和氏之璧。泛指珍宝。

 17) 玉碎珠沉:比喻美女的死亡。

 18) 日角珠庭:形容人额角宽阔,天庭饱满,相貌不凡。

 19) 遗珠弃璧:本指弃置不用的珍珠玉璧,比喻弃置不用的美好事物和优秀人才。

 20) 隋侯之珠:隋:古国名。比喻珍贵的物品。

 21) 薏苡明珠:薏苡: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可供食用酿酒,并入药。薏米被进谗的人说成了明珠。比喻被人诬蔑,蒙受冤屈。

 22) 隋珠弹雀:隋珠:古代传说中的夜明珠,即隋侯的明月珠。用夜明珠去弹鸟雀。比喻得不偿失。

 23) 随珠荆玉:随侯珠与和氏璧的并称。泛指珍宝或珍宝中的上品。同?随珠和璧?。

 24) 探骊得珠:骊:古指黑龙。在骊龙的颔下取得宝珠。原指冒大险得大利。后常比喻文章含义深刻,措辞扼要,得到要领。

 25) 一串骊珠:骊珠:一种珍贵的珠,传说出自骊龙颔下。比喻歌声宛转就象成串的骊珠一样。

看了珠字相关成语的人也喜欢:

1. 表示轻视的成语大全

2. 用鱼目混珠开头的成语接龙

3. 关于形容商品多的成语及解释

4. 猜成语的谜语大全和答案

碎玉投珠结局是什么意思?

cast pearls before swine是什么意思?cast pearls before swine的意思翻译成中文就是:“对牛弹琴”。翻译注意事项:在学习英语的最初阶段英语的翻译人员大多数都会犯的一个问题就是直译英语句子,这样的话句子听起来非常的没有灵魂,比较的死气沉沉,而且稍微一不注意还会闹出啼笑皆非的事情。

二、突出主语

主语对一个句子来说十分的重要,主语是一个句子的灵魂,如果主语不对的话,那么这个句子会显得十分松散,这时我们一定要加强练习多做题,做题培养自己的语感和思维,题做的多了翻译自然就会了。而且在翻译的过程当中要适度的增或者减,不然句子显得太啰嗦也会让人迷惑。而在英语翻译成中文的过程当中,有好多的人希望能过多了解一些突破的方法,比如说注意被动语句的翻译,还有长句的翻译等等。

三、被动句和长句的翻译

在翻译英语的被动句的过程当中,汉语的主动句经常会表达英语的被动句。英语当中那些具有被动意义的句子也可以用汉语当中具有主动意义的句子来表达。还有就是把英语翻译成为中文当中的长句,在进行这类的翻译的时候首先不要被常常的句子所吓倒,即便是长句子他的组成也就是那些,句子的组成也就是:主语、谓语、宾语,找出这些句子的主干在进行翻译,翻译就能很好的进行了。

“摇珠”是什么意思?

碎玉投珠结局是两个人互相启发灵感,最后一起发家致富 。

碎玉投珠讲述了丁汉白和师弟纪慎语的爱情故事。纪慎语不仅是个私生子而且遭遇了亲生父亲离世被赶出家门的惨状,继而被父亲的好友也就是丁汉白的父亲带回家,当做养子也当做徒弟教养,而后和师兄丁汉白发生的爱情故事。

故事刚开始的时候,是两个人不是冤家不聚头的互怼,一个看似软糯可欺,可其实是低调有技术的小伙子;一个是傲娇骚话制造机,但也是手上有技术的人。可以说有真材实料的人,任性起来一点都不招人厌。

随着他俩从相看两都厌到后面互相钦佩彼此的优势,是两个人关系逐渐变好的趋势。也正因有了这样的波折,相遇的故事才多了一些让人觉得美好的感觉。生活的日常,看似琐碎,却是每个人实实在在活过的痕迹。两人的感情被发现,其中虽有波折,却仅能算是两人如愿之前的考验。爱不分性别,唯看此间情意。

关于珠字的成语

摇珠机内装有号码的珠子,摇珠机启动后,若干个带有号码的珠子便在透明的圆形容器里翻滚,现场人员监督摇珠机里被抛出的号码。这一过程叫做“摇珠”。

工程招标一般会进行资格预审,当参加资格预审的投标***数过多,且资质都符合要求时,某专些地方会使用抽签、摇号等方法确定通过资格审查的投标人名单。

扩展资料:

?

评标方法一般包括两大类: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综合评估法。

前者是用于具有通用技术、性能标准或者招标人对其技术、性能没有特殊要求的招标项目。

不宜***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的项目,一般***用综合评估法。

当然,法律、行政法规允许的其他评标方法也是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比如机电产品招标中的综合评“价”法等。

这个日语是什么意思

。泛指珍宝。

遗珠弃璧;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 ,使人看了都很惊奇。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视; 比喻为文措辞优美。

零珠碎玉。

随珠荆玉: 随侯珠与和氏璧的并称。泛指珍宝或珍宝中的上品;即隋珠和璧: 。同“随珠和璧”;本指弃置不用的珍珠玉璧;比喻零碎的却值得珍惜的事物; 含;用珍珠弹麻雀。比喻轻重颠倒; 。用夜明珠去弹鸟雀。比喻得不偿失。

米珠薪桂: 珠:珍珠。

飞珠溅玉: 形容水的飞溅犹如珠玉一般。事见《韩非子·和氏》、《淮南子·览冥训》。

隋珠和璧。

隋珠荆璧: 即隋珠和璧。

隋珠和玉; 。

还珠返璧: 宝物失而复得: : 比喻短暂的幻景,即隋侯的明月珠: 。

还珠合浦: 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抛掷,丢弃。

明珠弹雀: 用珍珠打鸟雀; :古代传说中的夜明珠。也比喻气量狭小; 指大蛇衔明珠、黄雀衔白环报恩

隋珠弹雀: 隋珠: 。泛指珍宝或珍宝中的上品。

怀珠韫玉: 用以比喻怀藏才德;隋侯之珠与和氏之璧: 。米贵得象珍珠,柴贵得象桂木; 原意是明亮的珍珠,暗里投在路上。槿: ,取舍不当。同“买椟还珠”。

咳珠唾玉; 。

连珠合璧: 比喻人才或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

明珠投暗,鲜艳而易凋谢。

蛇珠雀环。

怀珠抱玉: 用以比喻怀藏才德,木槿花: 。同“怀珠韫玉”,得不偿失。

锱珠必较,则***都会取来衔在嘴里; 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视。也比喻好东西落入不识货人的手里。同“明珠暗投”。

明珠暗投。也比喻好东西落入不识货人的手里;

宝珠市饼: 拿珍珠换饼。比喻杜绝贪心: 。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和赏识,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明珠夜投: 。亦作“零珠断璧”、“零珠片玉”。也比喻珍贵的东西落入不识货人的手里

沤珠槿艳,或好人误入歧途; :衔在嘴里。明珠出于水泽: ,比喻弃置不用的美好事物和优秀人才。

以珠弹雀: 。形容物价昂贵,人民生活极其困难。比喻得到的补偿不了失去的。

随珠弹雀; 用夜明珠去弹鸟雀。比喻做事不知道衡量轻重,因而得到的补偿不了失去的。

随珠和璧: 随侯珠与和氏璧的并称。

吐珠于泽,谁能不含;投。沤珠,水泡。

还珠买椟: 比喻没有眼力

《贞观君臣论治》全文翻译是什么?

日语:猫(ねこ)に小判(こばん)

罗马音:NE KO NI KO BAN

解释:这是一个俗语。意思就是:投珠与豸,对牛弹琴。比喻把贵重的东西给与别人,而别人却不了解其价值。

陈情赠友人详细资料大全

贞观君臣论治(节选): 1. 丙午,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上又尝谓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译:(丙午(二十一日),太宗与群臣讨论防盗问题。有人请求设严刑重法以禁盗,太宗微笑着答道:“老百姓之所以做盗贼,是因为赋役繁重,官吏贪财求贿,百姓饥寒交集,所以便顾不得廉耻了。朕主张应当杜绝奢移浪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老百姓吃穿有余,自然不去做盗贼,何必用严刑重法呢!”从此经过数年之后,天下太平,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商人旅客可在野外露宿。太宗曾对身边的大臣说:“君主依靠国家,国家仰仗百姓。剥削百姓来奉养君主,如同割下身上的肉来充腹,腹饱而身死,君主富了而国家灭亡。所以君主的忧虑,不来自于外面,而常在于自身。凡欲望多则花费大,花费大则赋役繁重,赋役繁重则百姓愁苦,百姓愁苦则国家危急,国家危急则君主地位不保。朕常常思考这些,所以不敢放纵自己的欲望。”)

2.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 “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译: (太宗认为兵部郎中戴胄忠诚清正耿直,提升他为大理寺少卿。当时许多候选官员都***冒资历和门荫,太宗令他们自首,否则即处死。没过几天,有***冒被发觉的,太宗要杀掉他。戴胄上奏道:“根据法律应当流放。”太宗大怒道:“你想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戴胄回答道:“敕令出于君主一时的喜怒,法律则是国家用来向天下人昭示最大信用的。陛下气愤于候选官员 的***冒,所以想要杀他们,但是现在已知道这样做不合适,再按照法律来裁断,这就是忍住一时的小愤而保全大的信用啊!”太宗说:“你如此执法,朕还有何忧虑!”戴胄前后多次冒犯皇上而执行法律,奏答时滔滔不绝,太宗都听从他的意见,国内没有冤案。)

3.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译: (太宗令封德彝荐举贤才,很长时间没有选荐一个人。太宗质问其原因,答道:“不是我不尽心竭力,而是现在没有奇才!”太宗说:“君子用人如用器物,各取其长处。古时候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君主,难道是从别的时代去借人才的吗?正应当怪自己不能识别人才,怎么能诬蔑整个时代的人呢?”封德彝羞惭地退下。)

4.二年春正月,上文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昔尧清问下民,故有苗之恶得以上闻。舜明四目,达四聪,故共、换鲧、驩兜不能蔽也。秦二世偏信赵高,以成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阁之变。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

译:贞观二个年春正月,唐太宗问魏征:“君主怎样做才算明智?又怎样做才会昏庸? ”魏征回答说:“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就会作出明智的决断;仅仅片面地听取单方面的意见,只能作出昏庸的判断。从前尧畅听民意,所以三苗的恶行被他知晓。舜广开四方视听,所以共工、鲧和驩这样的坏人无处隐藏。秦二世毫不怀疑地信任赵高,给自己带来了在望夷宫被赵高的悲剧。梁武帝不加选择地听信朱异,结果让自己遭受在台城被活活饿死的屈辱。隋炀帝片面相信虞世基,落得被部将缢杀在彭城阁的下场。因此,如果君主广泛地听取和吸纳意见与建议,宠臣就不能蒙蔽(雍,堵塞;蔽,蒙蔽)君主,并且下面的信息也会畅通地到达君主。” 唐太宗说:“说得对!”

5.(三年夏四月)甲午,上始御太极殿,谓侍臣曰:“中书、门下,机要之司,诏敕有不便者皆应论执。比来唯睹顺从,不闻违异。若但行文书,则谁不可 为,何必择才也。” 房玄龄等皆顿首谢。故是: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

译: 贞观三年夏四月甲午,唐太宗御 驾到太极殿(始,曾经),对一侍大臣说:“中书省和门下省都是非常重要的部门(司,部门),对不妥的诏令都应该提出意见或建议。近来只顺应我的意图,却听不到不同的声音。如果中书省和门下省只是负责传递文书,那么谁不能做呢?何必费心地选用人才呢?”房玄龄等人马上磕头谢罪。从前的做法(惯例)是:所有的国家大事,都由中书舍人各自提出自己的意见,混杂地签署自己的名字,叫“五花判事”。紧接着中书侍郎和中书令进行审查,此后给事中和黄门侍郎可以反驳和纠正中书省的意见。唐太宗方才重申已有的制度,从此很少有破坏规定的事情出现。

6. 乙丑,上问房玄龄、萧曰:“隋文帝何如主也?”对曰:“文帝勤于为治,每临朝,或至日昃,五品已上,引坐论事,卫士传餐而食;虽性非仁厚,亦励精之主也。”上曰:“公得其一,未知其二。文帝不明而喜察;不明则照有不通,喜察则多疑于物,事皆自决,不任群臣。天下至广,一日万机,虽复劳神苦形,岂能一一中理!郡臣既知主意,唯取决受成,虽有有愆违,莫敢谏争,此所以二世而亡也。朕则不然。择天下贤才,置之百官,使思天下之事,关由宰相,审熟便安,然后奏闻。有功则赏,有罪则刑,谁敢不竭心力以修职业,何忧天下之不治乎!”因敕百司:“自今诏敕行下有未便者,皆应执奏,毋得阿从,不尽己意。

译:(乙丑(初二),太宗问房玄龄、萧道:“隋文帝作为一代君主怎么样?”回答说:“文帝勤于治理朝政,每次监朝听政,有时要到日落西山时,五品以上官员,围坐论事,卫士不能下岗,传递而食。虽然品性算不上仁厚,亦可称为励精图治的君主。”太宗说:“你们只知其一,未知其二。文帝不贤明而喜欢苛察,不贤明则察事不能都通达,苛察则对事物多有疑心,万事皆自行决定,不信任群臣。天下如此之大,日理万机,虽伤身劳神,难道能每一事均切中要领!群臣既已知主上的意见,便 只有无条件接受,即使主上出现过失,也没人敢争辩谏议,所以到了第二代隋朝就灭亡了。朕则不是这样。选拔天下贤能之士,分别充任文武百官,让他们考虑天下大事,汇总到宰相处,深思熟虑,然后上奏到朕这里。有功则行赏,有罪即处罚,谁还敢不尽心竭力而各司职守,何愁天下治理不好呢!”因而敕令各部门:“今后诏敕文书有不当之处,均应执意禀奏,不得阿谀顺从,不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7.(六年冬十二月)上谓魏征曰:“为官择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则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则小人 矣。”对曰:“然。天下未定,则专取其才,不考其行。丧乱既平,则非才行兼备,不可用也。”

译;贞观六年冬十二月,唐太宗对魏征说:“选拔官员,不能轻率和仓促。任用一个君子,所有的君子都愿意前来,而如果任用一个小人,所有的小人都会蜂拥而至。”魏征回答说:“确实是这样。***如国家没有统一,那么就只看人才的才干,而不用权衡品行。如果国家已经安定(丧,死亡;乱,战乱),那么不是德才兼备的人才,就不能使用。”

8.十三年春二月,上既诏宗室群臣袭封刺史,左庶子于志宁以为古今事殊,恐非久安之道,上疏争之。侍御史马周亦上疏,以为:“尧、舜之父犹有朱、均之子。倘有孩童嗣职,万一骄愚,兆庶被其殃,而国家受其败。正欲绝之也,则子文之治犹在;正欲留之也,而栾黡之恶已彰。与其毒害于见(现)存之百姓,则宁使割恩于已亡之一臣,明矣。然则向所谓爱之者,乃谪所以伤之也。臣谓宜赋以茅土,酬其户邑,必有材行,随器授官,使其人得奉大恩,而子孙终其福禄。”

译: 贞观十三年春二月,唐太宗已经下诏书让宗室和一些大臣世袭刺史的职位,左庶子于志宁认为古代和现今情况不同,这样做恐怕不能保持长久的稳定,因此上奏疏表示反对。侍御史马周也上了奏疏,他认为:“尧、舜的父亲还有丹朱、商均那样的不孝子。***如让小孩子继承职位,万一他们娇纵,老百姓就会受到他们的祸害.国家就会遭受损失。想要断绝他们的职位,他们长辈的功劳还在;想要保留他们的职位,他们的罪恶已经明显了。与其祸害现世的广大百姓,不如不向有功 劳的大臣施恩,这是非常明显的道理。这样的话,原来关爱他们的行为,恰好成了伤害他们的行为。臣下认为应该赏赐他们土地和人口,如果确实(必,确实)有才能,就根据能力(器,才能)的大小授予相应的官职,使得本人受到陛下的恩泽,子孙也享有优越的生活。” 会司空、赵州刺史长孙无忌等不愿之国,上表固让,称:“承恩以来,形影相吊,若履春冰,宗戚忧虞,如置汤火。缅惟三代封建,盖由力不能制,因而利之,礼乐节文,多非己出。两汉罢侯置守,蠲除曩弊,深协事宜。今因臣等复有变更,恐紊圣朝纲纪。且后世愚幼不肖之嗣,或抵冒邦宪,自取诛夷,更因延世之赏,致成剿绝之祸,良可哀愍。愿停涣汗之旨,赐其性命之恩。”正碰上司空、赵州刺史长孙无忌等人都不愿意接受世袭职位,上表坚决推辞,表的内容是:“诏令发布以来,感到孤单凄凉,好像行走在春季的薄冰上;宗族(宗,宗族)和亲属(戚,亲戚)忧心忡忡(虞,忧患),如同被放置在火上的汤一样。追忆往昔,只有三代实行分封制,原因大概是因为中央的力量不能控制地方势力,所以因势利导,政令常常不是由中央王朝发出的。两汉废除王侯,设置郡守。消除(蠲,免除)了过去(曩,从前)的弊端,这非常恰当(协,和谐,融洽)。现在因为我们的缘故又有变化,恐怕会扰乱圣唐的制度。而且愚蠢不成器的后代,或者触犯国法,自取灭亡。因为延续几代的赏赐,导致断绝的灾祸,实在是可怜悯的事情。恳请能收回成命(涣,离散),恩赐子孙们性命。”无忌又因子妇长乐公主固请于上,且言:“臣披荆棘事陛下,今海内宁一,奈何弃之外州,与迁徙何异。”上曰:“割地以封功臣,古今通义,意欲公之后嗣辅朕之子孙,共传永久。而公等乃复发言怨望,朕岂强公等以茅土邪!”庚子,诏停世封刺史。长孙无忌又通过儿媳长乐公主坚决向唐太宗请求,他还说:“我排除千难万阻为陛下效力,现在天下太平,为什么要被任命到外地?这和迁徙没有什么分别。”唐太宗说:“天子把土地分封给有功的大臣,这是古今共同的做法。目的是为了让你的后代辅佐我的子孙,共同把***永恒的基业传继下去。但你们却表示不能接受,我怎么会强迫你们接受呢?”庚子日,唐太宗下诏停止世代封袭 刺史的制度。

9.十六年夏四月壬子,上谓谏议大夫褚遂良曰:“卿犹知起居注,所书可得观呼?”对曰:“史官书人君言动,备记善恶,庶几人君不敢为非,未闻自取而观之也。”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记之邪?”对曰:“臣职当载笔,不敢不记。”黄门侍郎刘洎曰:“借使遂良不记,天下亦皆记之。”上曰:“诚然。”

译:贞观十六年夏四月壬子,唐太宗对谏议大夫褚遂良说:“你还在兼任起居郎,我可以看看你记录的起居注吗?”褚遂良回答说:“史官(此指起居郎)笔录君主的言行,详细地(备,详细)记载君主的善与恶,大概君主因此不敢有不良的言行,还没听说过君主自己看阅起居注的先例。”唐太宗说:“我有不妥的地方,你也要如实记载下来吗?”褚遂良回答说:“我的本职工作是如实笔录陛下言行,不敢不记载不妥的地方。”黄门侍郎刘洎说:“***使褚遂良不记载,天下人都会记载。”唐太宗说:“确实是这样。”

10. 十七年春正月戊辰,郑文贞公魏征薨。上思征不已,谓侍臣曰:“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译:贞观十七年春正月戊辰,郑国公魏征去世(诸侯之死称为“薨”)。唐太宗常常思念他(不已,不停),他对近侍的大臣们说:“人们用铜制作镜子,可以用来端正仪容。把历史当作镜子,可以明白人世的兴盛衰落的规律。君主把臣下作为镜子,可以知晓自己的得和失。”魏征离开人世(没,指死亡),我就少了一面镜子。

11.二十一年夏五月庚辰,上御翠微殿,问侍臣曰:“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自不谕其故,诸公各帅意以实言之。”群臣皆称:“陛下功德如天地,万物不得而名言。”上曰:“不然。朕所以能及此者,止由五事耳。自古帝王各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不肖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无代无之。朕践祚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顾谓褚遂良曰:“公尝为史官,如朕言,得其实呼?”对曰:“陛下盛德不可胜载,独以此五者自誉,盖谦谦之志耳。”

译:贞观二十一年夏五月庚辰,唐太宗御驾翠微殿,问近侍的大臣:“自古以来的帝王即使统一了中原,也不能使周边的少数民族归服。我的才能不如古人,但所取得的成就却超过他们,我自己不清楚具体原因,大家敞开心扉尽情说说你们的看法吧!”大臣们都说:“陛下的功劳德行像天和地那样广大,我们无 法说清楚。”唐太宗说:“你们的答案不正确(然,正确)。我能做到这样的原因,只在五个方面。自古以来,帝王纷纷忌妒比自己强的人,而我一旦发现别人的优点,就好像自己拥有这些优点(善,优点)一样高兴。对优秀人才来说,他们的品德和才干往往不能兼备,我常常忽略他们的缺点,而使用他们的长处。帝王(人主,帝王)在提拔任用贤才的时候,往往巴不得把他们揣在怀里;而退弃无能之辈的时候,恨不得把他们通通推到山沟里。而我见到贤才就会敬重他们,遇到无能之辈就怜惜他们,两类人都能各自找到自己的位置。君主们往往厌恶鲠直坦率的大臣,明里暗里地处死他们,没有哪朝哪代不是这样。我登基以来,满朝都是鲠直坦率的大臣,从来没有贬退斥责(黜,贬退)过他们。自古以来历代皇帝都看重华夏族,却轻视少数民族,只有我能做到平等地爱护他们,所以各个周边民族都像依赖(依,依赖)亲生父母一样依赖我(种落,族)。这五个方面,就是我成就今天事业的原因。唐太宗回头对褚遂良说:“你曾经担任过史官,像我方才说的一番话,符合实际情况吗?”褚遂良回答说:“陛下博大宽广的德行记载不完(胜,尽),却单单对以上五个方面满意(与,赞许),陛下真的过于谦虚了。”

投砾引珠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陈情赠友人》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古体诗。此诗是诗人向友人陈情,述说自己被人所陷害,又借典故述说交友之道,不以眼前的贫困而不善遇。全诗语言古朴凝重,运用典故使情感表达形象化,产生了一种动人心魄的效果。

基本介绍 作品名称 :陈情赠友人 创作年代 :盛唐 作品出处 :《全唐诗》 文学体裁 :五言古诗 作者 :李白 作品原文,注释译文,词句注释,白话译文,创作背景,作品鉴赏,整体赏析,名家点评,作者简介, 作品原文 陈情赠友人 延陵有宝剑 1 ,价重千黄金。 观风历上国 2 ,暗许故人深。 归来挂坟松,万古知其心。 懦夫感达节 3 ,壮士激青衿 4 。 鲍生荐夷吾 5 ,一举置齐相。 斯人无良朋,岂有青云望。 临财不苟取,推分固辞让。 后世称其贤,英风邈难尚 6 。 论交但若此,友道孰云丧。 多君骋逸藻 7 ,掩映当时人 8 。 舒文振颓波 9 ,秉德冠彝伦 10 。 卜居乃此地 11 ,共井为比邻 12 。 清琴弄云月,美酒娱冬春。 薄德中见捐,忽之如遗尘 13 。 英豪未豹变 14 ,自古多艰辛。 他人纵以疏,君意宜独亲。 奈向成离居 15 ,相去复几许。 飘风吹云霓 16 ,蔽目不得语。 投珠冀相报,按剑恐相距 17 。 所思***芳兰,欲赠隔荆渚 18 。 沉忧心若醉 19 ,积恨泪如雨 20 。 愿***东壁辉,余光照贫女 21 。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延陵”句:延陵是春秋时吴公子季札的封邑。吴公子季札封于延陵,号延陵季子。西汉刘向《新序》卷七《节士》:“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 *** 之,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也。致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延陵季子曰:‘吾非赐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 *** 之,吾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虽然吾心许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遂脱剑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今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挂坟墓。’”《史记·吴太伯世家》谓“吴使季札聘于鲁,北过徐。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以上两说皆谓季札使之“上国”,按春秋时鲁之国君称“王”,晋之国君称“公”,季札使鲁为是。

上国:当为鲁国。

懦夫:谓软弱无能之人。达节,谓不拘常规而合于节义,明达世情且识时务。《左传·成公十五年》“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

青衿:为古之学子或学生之服,常以代指学子、诸生和未仕之文士或读书人。《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毛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

“鲍生”句:鲍生,即鲍叔牙。夷吾即管仲。《史记·管晏列传》:“管仲夷吾者,颖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重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常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尚:超过。

逸藻:超逸之文藻。

掩映:犹遮掩。此为誉美之辞,是谓其友人文***光耀,乃在当时人之上。

舒文:《文选》卷二六颜延年《赠王太常》:“舒文广国华,敷言远朝列。”李善注:“王逸《楚辞注》曰:发文舒词,烂然成章。”张铣注:“舒其文章。”

秉德:朱谏注:“秉德,执德也。”犹持德。彝伦:犹常伦。

卜居:《楚辞·卜居·序》:“乃往至太卜之家,稽问神明,决之著龟,卜己居世,何所宜行。”后以泛称择地定居。

共井:周时行井田制,《周礼·地官·小司徒》:“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则九家共用一井(《孟子·滕文公上》谓八家)。比邻:比者,近也,《周礼·地官》: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闾,使之相受。比邻即近邻。

“薄德”二句:李白自喻,谦谓。中,帝王所都为“中”,此指唐都长安。见,此为谒见、晋见。捐,即捐献。此二句是谓李白曾至长安谒见玄宗献赋之事。

豹变:《周易·革卦》:“君子豹变,其文蔚也。”《文选》卷五四刘孝标《辨命论》:“视彭(越)韩(信)之豹变,谓鸷致人杰。”此喻人之地位转变,由贫贱而显贵。

离居:离开居处,流离失所。语出《尚书·盘庚》下:“今我民用,荡析离居,罔有定极。”孔颖达疏:“播荡分析,离其居宅,无安定之极。”离居还有“散处”分居的意思,谓人各处所在。《左传·文公十六年》:“百濮离居,将各走其邑,谁暇谋人。”按李白诗云“奈何成离居,相去复几许?”揣之,此“离居”应为离家出行之意,拟李白作此诗时,或有再度离家的打算。

飘风:《楚辞·离骚》:“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王逸注曰:“回风为飘。飘风,无常之风。以兴邪恶之象也。……云霓,恶气,以喻佞人。”

“投珠”二句:《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注释:“‘投珠’二句,《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邹阳从狱中上书曰:‘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壁,以暗投人于道路,人无不按剑相眄(旁视曰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此解似嫌与李白《陈情赠友人》诗之文义不符。按李白诗云“投珠冀相(一作有)报”来理解,“投珠”的意思当为“投珠报玉”或“投桃报李”。《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薛据《古兴》诗:“投珠恐见疑,抱玉但垂泣。道在君不举,功成叹何及。”由此可知,“投珠”即为向亲朋或长官送赠礼物。按剑,一般应解释为以手按握剑柄或佩剑。如李白诗“按剑清八极”、按剑心飞扬”是也。有时或喻与对方怀有敌意。如王维诗《酌酒裴迪》:“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之“犹按剑”即含此意。细读李白《陈情赠友人》这首诗,全篇贯通理会其内容,从而发现,诗“按剑恐相拒”一句中的“按剑”一词,不仅与李白作此诗时的事情和境地极为不符,而且表现亦极不和谐。拟疑此“按剑”当误,其本应为“弹剑”。弹剑,犹弹铗。此李白是用“冯讙弹铗”故事。《战国策·齐策四》:“齐人有冯讙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讙不复歌。”后因以“弹铗”谓处境窘困而又有所干求。李白《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弹剑谢公子,无鱼良可哀。”即“弹剑”之意。“弹剑”正合李白作《陈情赠友人》诗时的实情。此句意为李白欲效冯讙,求友弹剑于门下,恐为朋友所拒。此应属谦恭客套之辞,似无实指。

“所思”二句:***芳兰:《乐府·***兰歌》:“***芳兰兮以赠君子,君子不见兮惆怅如此。”苏颋《送贾起居奉使入洛取图书因便拜觐》:“遗文征阙简,还思***芳兰。”“***芳兰”,喻作诗文。荆渚:“荆”,胡本作“修”。“荆渚”,可释为荆楚一带的洲渚;然“修渚”则无可释,甚而不讲。按通行李白集是诗为:“所思***芳兰,欲赠隔荆(修)渚。”此殊与文义不通。可以试问,李白与其这位友人为“共井比邻”,之间有何“荆楚的洲渚”相隔?窃以为,“荆渚”与“修渚”而者皆误。“渚”与“堵”字形相近,极易相淆而出讹。此诗中的“渚”字本当为堵。所谓的“荆渚”实为荆堵。“堵”者,墙也,如“观者如堵”之“堵”,即意为观者如墙是也。兹将“荆渚”改正为荆堵,乃意谓篱墙;若改为修堵,则意谓高墙,二者与诗皆通。按改正后,这两句诗当为“所思***芳兰,欲赠隔荆堵。”如此,可不解而自通。

沉忧:《文选》卷三陆机《拟行行重行行》:“伫立想万里,沉忧萃我心。”张铣注:“沉,深也。”《诗经·王风·黍离》:“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泪如雨:曹操《善哉行》:“守穷者贫贱,惋叹泪如雨。”

“愿***”二句:典出《列女传·辩通传》:“齐女徐吾者,齐东海上贫妇人也。与邻妇李吾之属会烛相与夜续。徐吾最贫而烛数不属。李吾谓其属曰:‘徐吾烛数不属,请无与夜。’徐吾曰:‘是何言与?妾以贫,烛不属之故。起常先,息常后,洒扫陈席以待来者,自与蔽薄,坐常处下,凡为贫,烛不能属故也。夫一室之中,益一人烛不为暗,损一人烛不为明,何爱东壁之余光,不使贫女得蒙见爱之恩,长为妾役之事,使诸君常有惠施于妾,不亦可乎?’李吾不能应,遂复与夜,终无后言。”此二句是李白以贫女徐吾自喻,以求借邻友之光,而承邻友之惠也。

白话译文 延陵季子有把珍贵的宝剑,价值高达千两黄金。 他出使观风要身佩宝剑到上国去,心中把剑暗许给友人徐君。 归来之时他把宝剑挂在徐君墓头之树,万古以来都知晓他崇友爱友之心。 懦弱之夫会因为如此达节而感愧,壮烈之士会因为同学的友谊而激奋。 鲍叔牙推存管仲给齐桓公,一举之间便成齐国之相。 此人若不是有好朋友,哪里会产生青云之上的念头。 面临财物绝不随便取得,推托辞让自己那份给更需要的人。 后代之人非常称赞鲍生的贤明,英名高风已远去真是难以再见。 与人相交只要如此,交友之道谁说已经沦丧? 友人您啊驰骋美文美词,花聚叶茂自然高上遮掩当时众人。 案笔撰作文章舒展力振文风颓波,秉持道德冠于常辈之上。 占卜择居就确定住在此地,与您共比邻相傍而居。 对云面月弹弄清琴,美酒佳酿欢娱冬春。 德性浅薄中道被弃,轻蔑忽视如同遗弃尘土。 英豪之人难逢时运地位未变,自古以来多有艰辛。 纵然他人对我疏又远,唯有您应该对我愈发亲近。 为了什么如今离居相分,此一相别又要经历多少时日? 无常之风吹挑恶气云黑,掩蔽眼目不可得语。 投人明珠期望有所报答,人不理解按剑而恐推而拒之。 心有所思***集一把芳兰,欲有所赠还远隔着荆渚。 沉郁烦闷我心如醉,恨积于胸我泪又如雨。 愿借东壁之居那点蜡炬光辉,让那余光照我这贫贱的织女。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系年,《李白集校注》:“此诗似入京以前,在安陆时作。”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从前之《校注》说,其在《简谱》中认为李白***二十五年(737年)“闲居安陆”,因系此诗于该年。以上两说无据,均误。按李白生平事迹和行踪,其于***二十四年(736年)冬自安陆移家兖州,翌年暮春自离新家,游历三年。于***二十八年(740年)春归家兖州。此诗云“卜居乃此地,共井为比邻。……薄德中见捐,忽之如遗尘。”故知此诗当作于李白移家兖州与其***二十六年(738年)谒见唐玄宗,继游吴越、潇湘等地归来之后的***二十八年(740年)夏秋间。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陈情,犹陈诉衷情。友人,按此诗陈述:“卜居乃此地,共井为比邻。”知此“友人”当为李白的近邻。诗又云:“多君骋逸藻,掩映当时人。舒文振颓波,秉德冠彝伦。”由而可见,李白所向陈情的这位友人,其当时在兖州一带应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文化名流或知名文士。想必开始两人友情甚笃,过从甚密,然突遭变故,中途见弃,交道不终。感情的破裂,李白为此陈忧积恨,但一如既往,对友情坚忠不渝,并在诗中索性挑明此中曲折,坦率、诚挚地表白自己的初衷,希望言归于好。诗又云:“奈何成离居,相去复几许?”由而揣知,李白作此诗后,旋即去往徂徕山之“竹溪”。 在具体表达上,诗人着意于感情的形象化与情感之具体刻画。这主要体现在典故的运用上。季札“挂剑”的故事,发生在吴王余祭四年(公元前554年)春天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吴太伯世家》和刘向所著的《新序》当中,都对这次活动有所记录。“鲍生荐夷吾”的故事见于《史记·管晏列传》。诗人说管仲一举为齐国之相,位置青云之上,此全靠好友鲍叔牙所荐,且赞二人交道之高尚。李白用季札挂剑和鲍叔牙荐管仲的典故是为了说明交友之道,亦以此向友人表明心迹。在这友道的标准的基础上,诗人盛赞友人的道德文章,并描述了共井为邻的生活情景。可惜友谊好景不长,中道见弃,因此诗人深感“英豪未豹变,自古多艰辛”,“飘风吹云霓,蔽目不得语”。即使如此,诗人仍然执著于友谊与友道,“所思***芳兰,欲赠隔荆渚”。但事实上言归于好已不可能了。思念至此,“沉忧心若醉,积恨泪如雨”,并发出“愿***东壁辉,余光照贫女”之叹,忧恨交积,语极悲怆。 名家点评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杨安仑:全诗情真意切,沉郁悲怆,加以行文古朴凝重,读来动人心魄。此亦足见诗人的心襟和气度。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他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至德元载(756年),即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失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李白诗歌以抒情为主。他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李白是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李白像

带珠的成语有哪些

编号 3644 成语 投砾引珠 注音 ㄊㄡˊ ㄌㄧˋ ㄧㄣˇ ㄓㄨ 汉语拼音 tóu lì yǐn zhū 释义 义参「抛砖引玉」。

见「抛砖引玉」条。

典源 此处所列为「抛砖引玉」之典源,提供参考。

※#《景德传灯录.卷一○.赵州观音院从谂禅师》1>有人与师游园,见兔子惊走。

问云:「和尚是大善知识,为什么兔子见惊?」师云:「为老僧好杀。」

僧问:「觉华未发时,如何辨真实?」师云:「开也。」

僧云:「是真是实?」师云:「真是实,实是真。」

僧云:「什么人分上事?」师云:「老僧有分,阇黎有分。」

僧云:「某甲不招纳是如何?」师佯不闻,僧无语。

师云:「去。」

师院有石幢子被风吹折,僧问:「陀罗尼幢子作凡去?作圣去?」师云:「也不作凡,亦不作圣。」

僧云:「毕竟作什么?」师云:「落地去也。」

师问一座主,讲什么经?对云:「讲涅槃经。」

师云:「问一段义得否?」云:「得。」

师以脚踢空,吹一吹,云:「是什么义?」座主云:「经中无此义。」

师云:「五百力士揭石义,便道无。」

大众晚参,师云:「今夜答话去也,有解问者出来。」

时有一僧便出礼拜,师云:「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墼子2>。」

〔注解〕(1)典故或见于《谈征.言部.抛砖引玉》。

(2)墼子:土坯。

墼,音ㄐ|ˊ。

〔参考资料〕《谈征.言部.抛砖引玉》赵嘏至吴。

常建以有诗名,必游灵巖寺。

建先题云:「馆娃宫畔十年寺,水阔云多客至稀。」

末二句未续。

嘏游寺续云:「闻说春来倍惆怅,百花深处一僧归。」

人以建为抛砖引玉。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抛砖引玉」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砖头是低贱的东西,把砖头丢出去,引回来却是珍贵的玉。

「抛砖引玉」这句成语较早的出处,见载于《景德传灯录.卷一○.赵州观音院从谂禅师》。

话说赵州***有一次在晚上讲道场合中说:「今晚为大家回答问题,有需要解说的人请出来。」

在座有一位僧人便出来礼拜。

***一看就说:「我原来准备抛砖引玉,哪知引来的是一个土坯。」

***为何如此说,并不清楚,但此处确实引用了「抛砖引玉」的成语。

「抛砖引玉」用来比喻自己先发表粗陋的诗文或不成熟的意见,以引出别人的佳作或高论,多用作自谦之词。

亦用于比喻以身作则,引发众人响应。

宋代诗人王令〈答束徽之索〉诗有这两句:「勉为瓦砾投,幸有金珠报。」

见《广陵诗钞》。

句中「金珠」,一本作「珠玉」。

这两句也是「抛砖引玉」的用法。

意思是说我勉强作成这首似瓦砾般的诗,希望引来对方如珠玉般的好诗。

在文献上,和「抛砖引玉」这句成语相关的传说,最有名的大概是唐代诗人常建和赵嘏的一段故事了。

相传常建很佩服赵嘏。

有一次知道赵嘏要来到苏州,心想赵嘏必然前去灵巖寺游览,于是先在寺里墙壁题上:「馆娃宫畔十年寺,水阔云多客至稀。」

这首诗他故意只写两句,留下后面两句,就是希望赵嘏看了以后能补上。

等赵嘏前来游览时,果然在这两句诗后补了:「闻说春来倍惆怅,百花深处一僧归。」

意致高妙,确是好诗。

后人认为常建就是在「抛砖引玉」,这个故事见载于《谈征.言部.抛砖引玉》。

书证 01.明.徐渭〈吕礼部再灯上元〉诗:「共道胜筵须有纪,不妨投砾引珠玑。」

用法说明 近义词:

反义词: 辨识 参考语词 抛砖引玉

带珠字的成语有珠光宝气、探骊得珠、买椟还珠、人老珠黄、掌上明珠。

1、珠光宝气 [ zhū guāng bǎo qì ]

解释:珠、宝:指首饰;光、气:形容闪耀着光彩。旧时形容妇女服饰华贵富丽,闪耀着珍宝的光色。

出自:鲁迅《准风月谈·难得糊涂》:“这光芒要是只在字和词,那就象古墓里的贵妇人似的,满身都是珠光宝气了。”

2、探骊得珠 [ tàn lí dé zhū ]

解释:骊:古指黑龙。在骊龙的颔下取得宝珠。原指冒大险得大利。后常比喻文章含义深刻,措辞扼要,得到要领。

出自:《庄子·列御寇》:“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比喻做文章能扣紧主题

3、买椟还珠 [ mǎi dú huán zhū ]

解释: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示例:不善读书者,昧菁英而矜糟粕。~,虽多奚益?改用白话,决无此病。?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4、人老珠黄 [ rén lǎo zhū huáng ]

解释:旧时比喻女子老了被轻视,就象因年代久远而失去光泽的珍珠一样不值钱。

出自:明·兰陵笑笑生《词话》第二回:“娘子正在青年,翻身的日子很有呢,不像俺是人老珠黄不值钱呢。”

示例:真正~不值钱,走了这点点路,果然就吃力起来,我也要回去睡个觉呢。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5、掌上明珠 [ zhǎng shàng míng zhū ]

解释:比喻接受父母疼爱的儿女,特指女儿。

出自:晋·傅玄《短歌行》:“昔君视我,如掌中珠,何意一朝,弃我沟渠。”

示例: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爱之如~。?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