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兵潢池是指什么生肖,弄兵潢池的典故

tamoadmin 成语教学 2024-06-14 0
  1. 复多尔衮书的注释译文
  2. 什么血刃成语四字
  3. 带有弄字的成语有哪些?
  4. 池隍的成语池隍的成语是什么
  5. 致史可法书的作品注释
  6. 潢池的解释潢池的解释是什么

带头起义不是成语,描写起义的成语有:篝火狐鸣、斩木揭竿、揭竿而起、草头天子、犯上作乱、草莽英雄、啸聚山林、替天行道、潢池弄兵、带牛佩犊、潢池盗弄、盗跖之物等等。

扩展阅读:

篝火狐鸣:夜里把火放在笼里,使隐隐约约象磷火,同时又学狐叫。这是陈涉、吴广***托狐鬼之事以发动群众起义的故事。后用来比喻策划起义。

弄兵潢池是指什么生肖,弄兵潢池的典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斩木揭竿:揭:举起;竿:竹竿。砍削树木当兵器,举起竹竿作军旗。比喻武装起义。

揭竿而起: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草头天子:强盗的头领,旧时亦指入山聚众起义的首领。

犯上作乱: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草莽英雄:草莽:草丛,草野。旧时指在山林出没的农民起义或强盗们中的著名人物。

啸聚山林:啸聚:互相呼召着聚合起来。旧指聚合起来盘踞山中作强盗,也指被压迫群众在山中聚集起义。

替天行道:代上天主持公道。封建社会里农民起义多以此作为动员、组织群众的口号。

潢池弄兵:潢池:积水塘;弄兵:玩弄兵器。旧时对人民起义的蔑称。也指发动兵变。

带牛佩犊:原指汉宣帝时渤海太守龚遂诱使持刀剑起义的农民放弃武装斗争而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归农。

潢池盗弄:旧时对人民起义的蔑称。也指发动兵变。同“潢池弄兵”。

盗跖之物:跖:人名,传说是先秦时起义军领袖,封建社会称之为盗跖,代指坏人;物:物品。指盗贼抢劫来的东西。

复多尔衮书的注释译文

1.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城

兵临城下bīng lín chéng xià[释义] 临:来临。

军队已来到城墙下面。比喻遭到围困。

[语出] 元·无名氏《马陵道》:“有一日兵临城下;将至濠边。”[正音] 城;不能读作“cénɡ”。

[辨形] 城;不能写作“成”。[近义] 十万火急 燃眉之急[反义] 安如泰山 安然无恙 高枕无忧[用法] 形容形势十分危险紧急。

一般作谓语、宾语、分句。[结构] 主谓式。

[例句] 我们应该早些打出去;争取主动;一旦~;再想办法可就来不及了。[英译] The city is besieged by enemy troops。

2.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城

兵临城下

bīng lín chéng xià

[释义] 临:来临。军队已来到城墙下面。比喻遭到围困。

[语出] 元·无名氏《马陵道》:“有一日兵临城下;将至濠边。”

[正音] 城;不能读作“cénɡ”。

[辨形] 城;不能写作“成”。

[近义] 十万火急 燃眉之急

[反义] 安如泰山 安然无恙 高枕无忧

[用法] 形容形势十分危险紧急。一般作谓语、宾语、分句。

[结构] 主谓式。

[例句] 我们应该早些打出去;争取主动;一旦~;再想办法可就来不及了。

[英译] The city is besieged by enemy troops。

3. 带“兵”字的四字成语

草木皆兵: 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

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坚甲利兵: 坚固的盔甲,锋利的兵器。

形容精锐的部队。老弱残兵: 原指年老没有作战能力的士兵。

现多比喻因年老体弱以及其他原因而工作能力较差的人。弃甲曳兵: 丢掉盔甲,拖着武器。

形容打败仗狼狈逃跑的样子。先礼后兵: 礼:礼貌;兵:武力。

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交涉,如果行不能,再用武力或其他强硬手段解决。纸上谈兵: 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案甲休兵: 指停止战事,休养士卒。按甲休兵: 收拾起铠甲武器。

比喻停止军事行动。按甲寝兵: 收拾起铠甲武器。

比喻停止军事行动。败将残兵: 指战败后剩余的兵将。

同“残兵败将”。百万雄兵: 人数众多、威武雄壮的军队。

同“百万雄师”。被甲持兵: 身穿护身衣服,手握武器。

指全副武装。被甲执兵: 甲:古代打仗时军人穿的护身衣服。

兵:兵器。身穿护身衣服,手握武器。

指全副武装。杯酒释兵权: 释:解除。

本指在酒宴上解除将领的兵权。泛指轻而易举地解除将领的兵权。

櫜甲束兵: 指脱去铠甲,收起兵器。材士练兵: 犹言勇士精兵。

赤壁鏖兵: 鏖:激战。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伐吴,孙权联合刘备军队联合抗曹,联军于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战。

泛指激烈的战斗。草率收兵: 比喻马马虎虎、忙忙地把事情结束了。

草草收兵: 马马虎虎地就收了兵。比喻工作不负责任,不细致,不慎重。

斗而铸兵: 临到打仗才去铸造兵器。比喻行动不及时。

同“斗而铸锥”。黩武穷兵: 黩:随便,任意;穷:竭尽。

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富国强兵: 使国家富裕,军力强盛。亦作“富国强兵”。

富国强兵: 使国家富足,兵力强大。谷马砺兵: 犹言秣马厉兵。

韩信用兵,多多益办: 比喻越多越好。同“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擐甲执兵: 擐:穿;兵:武器。身披铠甲,手拿武器。

指准备战斗。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将:统率,指挥。

比喻越多越好。潢池弄兵: 潢池:积水塘;弄兵:玩弄兵器。

旧时对人民起义的蔑称。也指发动兵变。

卷甲束兵: 卷起铠甲,收起兵器。禁攻寝兵: 指止息战事。

4. 有四个兵在城下面的成语

兵临城下是中国的成语,比喻敌兵已到城墙之下。指大军压境,已遭围困,形容形势十分危急。《秦并六国平话》卷上:“今有 荆 楚襄王 为招讨,合诸国兵马约二十馀万,猛将数十员,兵临城下,将至濠前。

成语解释

敌军已来到自己的城墙下面。比喻情势十分危急。

成语典故

《战国策·齐策二》:“齐必举兵伐梁,梁、齐之兵连于城下不能去,王以其间伐韩。” 元·无名氏《 范书》第一折:“有一日兵临城下,将至濠边,四下里安环,八下里拽炮,人平了你宅舍,马践了你庭堂。”

成语故事

水浒传》第六二回:“如是留得 卢员外 性命在世,佛眼相看,不忘大德;但有半米儿差错,兵临城下,将至濠边,无贤无愚,无老无幼,打破城池,尽皆斩首。

元·高文秀《谇范叔》第一折:“倘若挟冤记仇,须贾,你觑者,俺这里雄兵百万,战将千员,有一日兵临城下,将至濠边,四下里安环,八下里拽炮,人平了你宅舍,马践了你庭堂。”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今统雄兵百万,上将千员,欲与将军会猎于江夏,共伐刘备,同分土地,永结盟好。”

郭沫若 《虎符》第一幕:“但我们 大梁 在前也遭过兵临城下的惨祸,我们有良好的先例在那儿。

向春 《煤城怒火》第三四章:“ 高升 ,兵临城下啦!可不要翻悔呀!”

示例

若侯~,将至壕边,然后拒敌,事已迟矣。(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

词语辨析

语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形容形势十分危险紧要

近义词

十万火急、燃眉之急

反义词

安如泰山、安然无恙、高枕无忧

5. 含有兵字的四字成语大全

弃甲曳兵、

草木皆兵、

兵贵神速

残兵败将、

缓兵之计、

精兵简政、

兵不厌诈、

兵荒马乱、

穷兵黩武、

厉兵秣马、

按兵不动、

先礼后兵、

损兵折将、

骄兵必败、

招兵买马、

兵强马壮、

哀兵必胜、

老弱残兵、

兵戎相见、

短兵相接、

纸上谈兵、

天兵天将、

虾兵蟹将、

兵挫地削、

临难铸兵、

兵不血刃、

精兵强将、

整甲缮兵、

偃武櫜兵、

足食足兵

6. 带有兵字的成语

成语词目 解释

足食足兵 食:粮食;兵:武器。粮食充足,武备修整。

仁义之兵 兵: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同“仁义之师”。

兵不血刃 兵:武器;刃:刀剑等的锋利部分。兵器上没有沾上血。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

兵行诡道 兵:用兵;行:使用;诡:欺诈;道:方法。用兵可以运用诡异和诈伪的战法

兵多将广 兵将众多。形容军队人员多,兵力强大。

兵车之会 春秋时齐桓公争霸,屡次与诸侯会盟,其中在鲁僖公年间的四次,齐国带有军队,你为“兵车之会”。

腹中兵甲 兵甲:即甲兵,穿着盔甲的士兵。腹中装有士兵。比喻人有雄才谋略。

兵多者败 指兵卒过多的军队,常常会吃败仗,因为兵将各有所恃,号令不齐。

兵微将寡 微、寡:少。兵少将也不多。形容力量薄弱。

按兵束甲 按兵:军队停止行进。甲:铠甲,泛指武器装备。止兵不前,捆起铠甲。指解除武装,停战言降。

擐甲执兵 擐:穿;兵:武器。身披铠甲,手拿武器。指准备战斗。

潢池弄兵 潢池:积水塘;弄兵:玩弄兵器。旧时对人民起义的蔑称。也指发动兵变。

胸中甲兵 甲兵:披甲的士兵。比喻人具有军事才能。

短兵接战 短兵:刀剑等短兵器;接:交战。指近距离搏斗。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

兵未血刃 犹兵不血刃。指战事顺利,未经交锋或激战而取得胜利。

兵不污刃 犹兵不血刃。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

振兵泽旅 收缴兵器,解散军队。同“振兵释旅”。

兵凶战危 指战事凶险可怕。

被甲执兵 甲:古代打仗时军人穿的护身衣服。兵:兵器。身穿护身衣服,手握武器。指全副武装。

什么血刃成语四字

(1)南中——南方。向——以前。好音——指吴三桂借清兵打败李自成的消息。

(2)问讯——问候,致意。

(3)遽(据jù)——急于。左右——原意是身边的工作人员,书信中作为对方的尊称,表示不敢直接向对方本人陈述,请左右转达。

(4)委——弃。草莽——草野。

(5)大夫无私交——诸侯国的大夫不应该和异国的大夫建立私交,以免因私人感情而妨碍国事。

(6)倥偬(总zǒng)——仓促,繁忙。

(7)琬琰(宛言wǎn yǎn)——琬圭和琰圭,本为两种精美的玉器,这里用以比喻文章之美。章——指来信。

(8)不啻(翅chì)——如同。

(9)犊读再三——反复阅读的意思。

(10)殷殷——恳切。致意——表示(写信人的)心意。

(11)稽——迟迟没有受到。天讨——原指帝王代天惩罚。

(12)贵国——指清朝。

(13)且感且愧——又感激又惭愧,因自己没有力量,不得不靠别人。

(14)江左——江南

(15)大行皇帝——先帝,专指初死的皇帝。大行,去了不回来的意思。

(16)法祖——师法祖先。

(17)尧舜之主——像尧舜奸末圣明的君主。

(18)三月十九日之事——指李自成破京师,明思宗***。

(19)待罪——供职的谦称。南枢——因史可法当时加任东阁大学士,位居南都枢要,故称。

(20)师次淮上——军队刚到淮河边上。次,停留。这句话与实际情况有出入,史可法“誓师勤王,师次浦口”,得到京师城破的消息,便回南京去磋商建立***了。

(21)凶问——指明思宗死讯。

(22)地坼(彻chè)天崩——地裂天坍,形容得到消息时精神受到极大震动的样子。

(23)山枯海泣——形容悲痛的深切。

(24)孰——哪一个。

(25)肆——后把尸体陈列示众。市朝——人众会集的地方。

(26)泄泄(移yì)者——迟缓误事的人。

(27)奚足——怎么够……。谢——认罪、谢罪。

(28)尔时——那时候。

(29)恸(痛tòng)——痛哭。考妣——父母死后的称呼。

(30)拊膺(英yīng)切齿——拍胸咬牙。表示悲痛到了极点。

(31)悉——这里是尽其所有的意思。甲——军队。

(32)翦——全部消灭。

(33)二三老臣指南京兵部侍郎兼管礼部事吕大器、都御史张慎言、詹事姜曰广及马士英等。这里的二三是虚指,犹言几个。

(34)宗社为重——应该以宗庙、社稷为重。宗庙社稷即封建国家的代称。

(35)相与——共同。今上——现在的皇帝,指弘光帝。

(36)系——联结。中外——中央和地方。全句意思是:有了个***,才能使人心安定。

(37)神宗——万历帝,名朱翊钧,1572—1620年在位。

(38)光宗——神宗太子朱常洛,1620年即位,年号泰昌,在位一个月病死。

(39)天与——上天赞许。人归——人心拥护。

(40)朔日——阴历初一日。

(41)劝进——意为经过臣下劝说才登帝位。

(42)悲不自胜(shēng)——悲痛得(身体)经受不起了。

(43)监国——代理皇帝职务。朱由嵩于五月初三称监国,过了十二天,即位称帝。

(44)迨(代dài)——等到。阙(guè)——宫殿、陵墓前面的高建筑,这里指宫门。

(45)正位——即位。

(46)凤集河清——古代以凤鸟出现和黄河变清算做吉兆。这是附会之辞。凤本是传说中的鸟;黄河局部暂变清,偶或有之,也和人事无关。集,鸟在树上栖息。

(47)瑞应——吉祥的征兆。

(48)紫气——古代有种迷信叫望气,根据望见的气决定吉凶。紫气是吉祥的气。盖——覆盖物叫盖,车篷、雨伞等都可叫盖。

(49)祝文升霄——告天的奏章烧化后被风吹上云霄。古人认为这是天帝接受祝文的吉兆。或者是风凑巧把灰吹得较高,或者完全是粉饰的话。

(50)瞻——望。

(51)相梓(nán zǐ)——均树名。枏(即楠)木有香气,梓木轻软不易朽烂。章——大木材。这里作量词用,数十万章即数十万根。这些话,前人也认为是不经之谈。

(52)越——过了。

(53)视师——督师。

(54)辑——和睦。黎——即黎民。黎本义是众多。全句意思即安民。

(55)剃(剃tì)发之令——满族习惯,剃去前半部头发,后半部削发垂辫,与汉族把全部头发束起的不同。清军势力所到,都下令剃发。多尔衮应吴三桂的要求,引兵入关,宣布“除剃发外,秋毫无犯”;同月,又宣布暂停,“照旧束发,悉听其便。”次年,灭弘光***,就下剃发易服之令,雷厉风行,“迟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

(56)振古铄(朔shuò)今——为古今所未见的意思。铄,光辉美盛。

(57)长跪——即跪。古旧地席地而坐,跪在地上,把臀部放到脚跟上,就算坐了。伸直腰股,就叫长跪。北向——尊贵者坐北朝南,卑贱者在南面向北行礼。

(58)顶礼、把头、两插、两足俯伏在地。加额——以手加额,表示庆幸。

(59)明谕——指多尔衮《致史可法书》。

(60)缮(善shàn)治——整治。筐篚(fěi)——都是盛物的竹器,约为一词,即薄礼之意。

(61)鸿裁——鸿裁原指文章体制宏伟。这里和“***”连接,即请尊意决定之意。鸿,盛大。裁,裁决。

(62)辱——承蒙。明诲(讳huì)——英明的教导。

(63)甍(轰hōng)——诸侯死叫甍。

(64)世子——诸侯的嫡长子。

(65)不忍死其君者——感情上不愿意承认国君已死的人。

(66)青宫皇子——即太子。太子住东宫,古时认为东方属木,木色属青。

(67)惨变非常——据《明史》记载,思宗太子慈烺及定王慈炯、永王慈炤,皆于京师陷后,不知所终。

(68)拘(jū)牵不即位之文——被“有贼不讨,不得书即位”的说法束缚住。

(69)坐昧(mèi)——恰恰违反了。坐,徒然;昧,不明。大一统之义——《春秋》的第一句是“(隐公)元年,王正月”。《公羊传》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后人因以大一统为《春秋》最首要的主旨。大,重视,尊重。

(70)鼎沸——以鼎中汤水沸腾的状态比喻天下大乱。鼎在商周时是炊器。

(71)仓卒(促cù)——匆匆忙忙地。

(72)维系——维持结纳。

(73)***——指宋代朱熹。***本来是堂名,后来成为朱熹的别称。《纲目》——朱熹编的《通鉴纲目》。踵事《春秋》——继承《春秋》的笔法。踵,指跟着前人的脚迹走,即继承、效法的意思。

(74)特书——大书特书,重点突出的意思。

(75)莽移汉鼎,光武中兴——王莽是西汉末年的宰相,他夺了刘家的天下。这里的鼎是王朝的重器。相传夏禹铸九鼎,三代相传,春秋时楚庄王出兵过洛阳(东周都城),问鼎的轻重,暗示想取而代之。后来以“鼎”或“鼎祚”做国运的供称。光武即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他参加反王莽的绿林军,推翻王莽,再消灭起义军和割据者,重建汉朝,所以叫中兴。

(76)不废山阳,昭烈路祚(zuò)曹丕废汉献帝,封献帝为山阳公。刘备乘此机会,在成都称帝,是为蜀汉烈帝。祚,皇位。朱熹《纲目》的三国部分,根据蜀汉的年号纪年,与司马光《资治通鉴》根据曹魏年号纪年者不同。

(77)怀愍亡国,亚元嗣基——怀、愍是丁晋亡国时的两个皇帝。311年(怀帝司马炽永嘉五年),汉刘曜(匈奴族)破洛阳,俘怀帝,愍帝司马邺在长安继位,316年(建兴四年),齐曜又破长安,愍帝被俘。二帝后来均被囚。317年元帝司马刀与司马睿在南方重建***,是为东晋。

(78)徽钦蒙尘,宋高缵(zuǎn)统——1125年(宋徽宗赵佶宣和七年),金兵攻宋,徽宗传位给儿子钦宗赵桓。1127年(靖康二年)。二帝同被金兵掳去,史称“徽钦蒙尘”。蒙尘,指帝王遭难流亡在外,蒙受风尘。宋高宗赵檭也是徽宗的儿子,原封康王,他重建了***,缵,继承。/统,一脉相承的系统,这里指王朝总递传。

(79)亟(即jí)——正位号——马上正式即位为帝。亟,立即。

(80)率(帅shuài)——都。以正统予之——指在《纲目》上用他们的年号纪年,承认他们是正统,不是所谓的“僭(jiàn)伪“。

(81)玄宗幸蜀,太子即位灵武——755年(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他逃往四川。太子李亨留下拒敌,他到灵武自立为帝,是为肃宗。幸,帝王驾临其地的意思。

(82)议者疵之——论史者都批评他。疵,缺点错误。

(83)许以行权——造成他能够变通办法。权,指不合正理而能解决问题的权宜之计。

(84)幸——庆幸。光复旧物——恢复原来的王朝。

(85)本朝传世十六——明朝从太祖朱元璋到思宗朱由检共十六帝。

(86)正统相承——世世代代为天下共主的意思。所谓正统,据北宋欧阳修的解释:“夫居天下之正,合天下于一,斯正统矣。“(《正统论》)

(87)冠带之族——指官吏、士大夫。冠带本为帽子和腰带,后专指统治阶级的装束后又用作统治阶级的代称。

(88)继绝存亡——指继承与灭亡。

(89)仁风遐(霞xiā)——被仁爱之风使远方的人都能受到。遐,远。

(90)先朝——指自崇祯帝以上的明代各朝。

(91)夙(速sù)膺封号——一向受到封号。1403年(明代永乐元年),女真(满)族首领阿哈出为建州卫指挥使,以后世袭其职。后金(清)太祖努尔哈赤本人不仅袭封为建州卫指挥使,而且还升为建州卫都督佥事,加大都督,封龙虎将军。夙,素常。膺,受。

(92)小人构衅(xìn)——坏人挑起事端。按明清间的战争其实是努尔哈赤发动的。这里指1619年(万历四十七年)杨镐率四路大军攻金大败一事。杨镐败后下狱,于1629年(崇祯二年)被杀。杨镐无能误国,但并非“小人”;攻金原因是后金先攻陷抚顺等地,谈不上”构衅“。史可法是因为不与”角口“,寻求妥协,不得已而这样说的。

(93)致启兵端——以致引起战争。端,缘由。

(94)旋加诛戮——后来就把他(杨镐)杀了。殿下——对太子、亲王的尊称。多尔衮这时已封亲王。

(95)转欲——反而要。东下——实为南下。

(96)以前导命元凶——命首要的凶犯做前对顶角,指多尔衮《致史可法书》中所说:“且拟释彼重诛,命为前导。“

(***)恩仇倏(shū)忽——转眼之间把恩仇颠倒过来。

(98)奖乱贼而长寇仇——鼓励好那些作乱造反的人。

(99)孤——孤负,同“辜负”。全句意思是:本朝原来致力复仇,感到很满意,现在情形如此,大失所望。

(100)从“若乘我国运中微”至此,《东华录》中删去。

(101)契丹和宋,止岁输以金缯——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辽(契丹)攻宋至澶州(今河南省濮阳县)。宋与辽讲和,由宋每年输辽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缯。古代丝织品总称。

(102)回纥(hé)——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唐代时活动在鄂尔浑河一带。曾出兵助唐,平定安史之乱。

(103)瞻仰——仰望,表示尊敬、崇拜。

(104)崇仇——增长恶感。

(105)规——打算,这里是企图夺取的意思。幅员——幅指宽度,原指周围,合起来指疆域。

(106)为德不卒——做好事不做到底。

(107)岂能然乎——难道会这样么?

(108)往者——以前。

(109)轸(诊zhěn)念——关怀,体谅。潢池——《汉书·循吏传·龚遂》:“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於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於潢池中耳。”后因以“潢池弄兵”谓叛乱,造反。(110)剿抚互用——用军事镇压和招降两手。崇祯皇帝时有此情形,但单用军事镇压,也无法消灭起义军。史可法说因此而贻误至今,不过是对多尔衮说几句装装门面的话。

(111)天纵英武——即天赋武。这也是装面子的话。天纵,天所给予的。

(112)庙堂——指***。

(113)和衷体国——团结一致,共谋国事。这也不符合事实,但是对敌方不能不这样讲。

(114)介胄(宙zhòu)——甲和盔。

(115)当不越于斯时矣——一定不会晚于这时候了。

(116)语曰——俗语,常言说。树德务滋,除恶务尽——立德务求其多,除恶务求彻底。务,必须。

(117)未伏天诛——意为还没有被杀。

(118)卷土西秦——在陕西准备卷土重来。西秦,陕西一带原是古秦国旧地,又因地在我国西部,故称。

(119)不共戴天之恨——指明朝与李自成起义军有极深的仇恨。

(120)抑亦——而且也是。

(121)伏乞——伏地而求,表示尊敬之意。伏,伏地。

(122)全始终之德——有始有终地把好事做全。

(123)问罪——宣布对方罪过,加以讨伐。秦中——指陕西中部一带的地域。

(124)枭(消xiāo)——指斩首示众。

(125)敷(夫fū)天之忿——形容忿恨极大。敷天,铺天。

(126)义问——仗义的名声。

(127)惟力是视——尽力量办事。

(128)不亦休乎——岂不好呢?休,美好。

(129)牛耳之盟——古代盟会时割牛耳取血,主盟者执牛耳。

(130)奉盘盂从事——捧着结盟时放牲血的盘盂。古代歃血为盟,把割排耳取得的血(有时也用其他动物的血)含在口中(一说涂在唇上)。明清时早已不有这类仪式了,这里借指派人北上订约。

(131)陵庙——指明朝的皇陵和宗庙。无涕可挥——哭者哭不出了,表示悲痛很深。

(132)身蹈大戮(录lù)——身犯该杀的罪。指史可法身为重臣,不能报国殉主。

(133)股肱(工gōng)——帝王得力的助手。肱,手臂,从肩到腕的部分。两句意为尽忠竭力,见《左传·僖公九年》。

(134)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致命——实即“尽瘁”之意。致,尽。

(135)克尽——能够尽到。按《东华录》在“法处今日”以下,作“致命遂志。克尽臣节,报以报也”。从“即日……”到“弗敢与闻”,全册。

(136)奖率三军——率领全军。出兵时要鼓舞士气,故用奖字,即劝勉之意。

(137)穷……之窟——肃清……的巢穴。

(138)神州——中国的别称。这两句不仅指镇压起义军,也暗示要驱逐清军,收复北方土地。

(139)他命——其他的命令,指招降而言。

(140)弗敢与闻——听也不敢听,即坚决拒绝,不过用了字面上比较委婉的句子。与,原为参预的意思。 大明国督师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史可法顿首谨启大清国摄政王殿下:

前一时,在南方听到了好消息,可法随即派遣使者去向吴大将军问候,不敢贸然向殿下致意。并不是将殿下的情谊搁在一旁,只因为大夫之间不能有私交,是《春秋》大义。现在国务繁忙之际,忽接殿下的华章,真象是从天而降。大函已反复拜读,其中情意恳切。讲到“逆贼”还迟迟不能讨伐击溃,使贵国为此而烦恼,可法是既感激,又惭愧。只恐殿下的左右不明真情,说南方的大臣与百姓偷安于江南,竟然忘却皇室的仇敌,因此,可法特地向贵国详细陈述一下情况。

我们的先皇帝敬畏天神,遵守祖先法制,勤于政事,热爱百姓,真是尧舜一样的圣君。只因臣下昏庸而误了国事,以致发生了三月十九日的惨变。可法位居南都要职,不及带兵北上救援,军队刚抵淮河边上,已收到先皇帝殉国的凶讯。可法得此消息,真如天塌地裂,无限震惊,无限悲痛。唉呀!哪个人没有君王呢!就是把可法在街市上砍首示众,作为耽误救援君王的臣子的榜样,也怎么能让地下的先皇帝原宥我滔天的大罪啊!

那时候南方的臣子百姓,听到凶讯,***哀伤痛哭,犹如丧失了父母,莫不捶胸切齿,要求倾东南的军队,立即去歼灭万恶的敌人。但是几位老臣,说际此国破家亡之时,应以国家为重,共同商议迎立当今的皇上,以使内外人心安定。当今的皇上不是别人,是神宗之孙,光宗之侄,先皇帝之兄。名正言顺,天神所赞许,人心所归向。五月初一,大驾到临南都,百姓夹道欢呼,声闻数里。群臣劝请皇上登位,皇上悲痛万分,一再谦让,只答应称“监国”。群臣百姓齐集宫门,反复跪请,方于十五日在南都即位。在此之前,凤鸟飞集,黄河水清,吉祥征兆不止一件。在祝告祖庙那天,空中出现如伞一样的紫云,祝文烧化即飞升上天,众目共睹,***欢欣,传为喜讯。大江上涌出楠木梓木几十万根,用以修造宫殿,这难道不是天意么!几天之后,就命令可法督师江北,限期西征。忽然消息传来,说是我国大将军吴三桂向贵国借兵,攻进京都,赶走了反叛的匪徒,又为我先皇帝按礼节发丧,清除宫庭里叛徒的残余,公告安民,并且废止了剃发的命令,用以表示不忘大明。这类行动,真是古今所未有,凡是大明的臣子,没有一个不是向北跪拜致礼,以手加额,表示庆幸与感激,岂只是如来示所说“感恩又没法报答”而已!因此,特在八月份,整治了薄礼数筐,派遣使者前往慰劳贵军,同时又想请尊意裁决,一起联合发兵,西讨叛逆。为此我大军开拔,又至江淮一带,却收到大函教诲,引用了《春秋》大义来责问,话说得多么得体啊!可是进一步探讨一下,就知道所引《春秋》一段史实,是春秋列国时国君逝世,诸侯的长子虽然应该继位,但弑君之贼尚未讨伐,心里不肯承认国君巳故的一种说法。若是天下都拥戴的皇帝,为国殉难,宫中的太子,遭到了非常的惨祸,而还拘泥于什么“不得书即位”的死条文,恰恰丧失了《春秋》“大一统”的主旨。国内纷乱无主,匆促出兵,将用什么来团结民心,号召忠君爱国?朱熹夫子编著《通鉴纲目》,效法《春秋》笔法,书中大书特书的,有王莽篡位之后,光武帝起兵将他推翻,重建汉朝;曹丕废汉献帝,刘备在成都称帝;西晋怀、愍二帝被害国亡,元帝司马睿继位,建立东晋;宋徽、钦二帝被敌掳去,高宗赵构承接大统。这些史实,都是说在国仇未报的时候,先有人继承帝位,《通鉴纲目》并没有责斥为自立皇位,而全都看作是正统。甚至唐玄宗逃至蜀地,太子李亨在灵武自立为帝,论史者都以为是错误,但也未尝不赞许他能行权宜之计,庆幸他能恢复唐代的王朝。

本朝开国以来,传代有十六位圣君,代代以正统继承,统治天下大小官吏,扶植名门望族,仁爱之风,远达四疆。早在前朝,贵国数次受封,后因为小人挑起事端,以致引起了战争。先皇帝对此非常痛恨,后来就把好人杀死,愿与贵国交好,这件事,是殿下所知道的。现今贵国为我朝遭难而痛心,助我驱除乱臣逆贼,真可说《春秋》大义,再见于今世了。如果乘我国内不靖,把我皇朝看作割据,并且要移军队南下,还把叛臣做先锋,既要获利,又要强词夺理,思仇关系,转眼颠倒,长了造反贼人的志气。这种做法,不但辜负了我朝借兵复仇的苦心,也违背了殿下当初出于义愤、扶助危亡的心意了。古时候宋朝与契丹讲和,只是每年送给金银绸绢;回纥出兵帮助唐朝平乱,并不要求割让土地。何况贵国为了与我朝世代友好,为道义而出兵,这一举动,能使万代传颂。如果乘我危难,与我为仇,企图占领我朝领土,好事不能彻底完成,这样以道义开始却以获利终结,不为贼匪之徒暗笑吗!贵国难道会这样做么?

从前,先皇帝怜惜那些造反,不忍心把他们斩尽杀绝,兵剿与招降,两手交替兼用,以致耽误到今天。当今皇上具有天赋的英明神武,时时刻刻,不忘为祖先复仇。殿堂上文官武将,团结一致,共商国家大计,上下兵将,流着热泪磨刀擦枪,忠君爱国的兵民,个个愿意为国牺牲。可法以为“逆贼李闯”受天诛而亡,不会再逃过这个时候了。古话说:“树立德行愈多愈好,铲除坏事要连根消灭。”现在‘逆贼李闯”尚未受到天诛灭亡,据谍报知道他正想自西秦卷土重来,打算恢复地位。这不仅是本朝与他有不共戴天的仇恨,而且也是贵国没有连根消灭坏事的忧患。谨希望贵国坚定与本朝对付共同敌人的情谊,成全有始有终的好事,两国合兵讨伐,到秦中兴师问罪,一起砍掉“逆贼”的头颅,平息铺天的.愤恨。那末贵国仗义出师的美名,可以照曜千秋万代;本朝报答恩情,一定全力以赴。今后两国世代通盟友好传之永远,岂非大好!至于有关商订盟约的事情,本朝的使臣,早已上路,不久就可以抵达燕京,与贵国正式订约了。可法心念北方的皇陵与大明宗庙,眼泪已经流尽,身犯滔天罪行,罪该万死。之所以不立即追随先帝于九泉之下,实在是为了国家之故。经书说:“竭尽全力协助帝王,永远忠于帝王。”可法在今日,恭敬小心,尽心尽意,完成我臣下的节操。几天之内,就要率领三军,渡过大江,追赶“叛贼”,直到捣毁他们的巢穴,光复全中国,用来报答当今皇上及先帝的知遇之恩。贵国此后再有别的教诲,可法不敢再听,希望殿下明白审察!

弘光甲申年九月十五日。

带有弄字的成语有哪些?

1. 什么什么血刃成语

兵不血刃 (bīng bù xuè rèn) 兵:武器;刃:刀剑等的锋利部分.兵器上没有沾上血.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出处:《荀子·议兵》:“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德,兵不血刃,远迩来服.” 示例:,就平了广西省多年的乱党.清·张春帆《宦海》第七回 近义词 不战而胜、所向披靡 反义词 血流成河、血流飘杵、浴血争战语法:主谓式;作定语、状语;形容未经交战就取得胜利 成语典故: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侃传》,默在中原,数与石勒等战,贼畏其勇,陶侃讨之,兵不血刃而擒也,益畏侃.东晋的屯骑校尉郭默作战勇敢,曾与后赵的建立者石勒等作过战,石勒等都很怕他.但此人一贯骄横跋扈,把谁都不放在眼里,有一次因为泄私愤竟然杀死了平南将军刘胤.事后,还大胆伪造诏书,诬谄刘胤谋反,向各州郡通报.这件事暴露后宰相王导怕朝廷无力惩处他,不但不向他问罪,反而加封他的官职.陶侃知道这件事后,一方面上书朝廷请求讨伐郭默,一方面写信给王导,要求他***取果断措施.信中有两句话写得非常有力:“郭默州官,朝廷就任命他当州官.难道他宰相,也就让他当宰相不成!”王导读了这封信,受到很大的触动,便派陶侃率军去讨伐郭默.郭默深知陶侃领兵作战十分厉害,听说他亲自来讨伐,非常焦急,打算率军离开江州南下.但陶侃出兵神速,郭默还未离城,陶侃的大军就已经将江州团团围住.郭默想固守城池,但又知道自已不是陶侃对手,怕城破后难逃性命;想开城门投降,又怕朝廷要杀他的头,真是左右为难.他手下的一名叛将见大势已去,将他逮捕后开城门投降.陶侃终于不战而取得胜利,平定了这次叛乱。

2. 什么什么血刃成语

兵不血刃 (bīng bù xuè rèn)

兵:武器;刃:刀剑等的锋利部分.兵器上没有沾上血.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

出处:《荀子·议兵》:“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德,兵不血刃,远迩来服.”

示例:,就平了广西省多年的乱党.清·张春帆《宦海》第七回

近义词 不战而胜、所向披靡

反义词 血流成河、血流飘杵、浴血争战

语法:主谓式;作定语、状语;形容未经交战就取得胜利

成语典故: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侃传》,默在中原,数与石勒等战,贼畏其勇,陶侃讨之,兵不血刃而擒也,益畏侃.

东晋的屯骑校尉郭默作战勇敢,曾与后赵的建立者石勒等作过战,石勒等都很怕他.但此人一贯骄横跋扈,把谁都不放在眼里,有一次因为泄私愤竟然杀死了平南将军刘胤.事后,还大胆伪造诏书,诬谄刘胤谋反,向各州郡通报.这件事暴露后宰相王导怕朝廷无力惩处他,不但不向他问罪,反而加封他的官职.

陶侃知道这件事后,一方面上书朝廷请求讨伐郭默,一方面写信给王导,要求他***取果断措施.信中有两句话写得非常有力:“郭默州官,朝廷就任命他当州官.难道他宰相,也就让他当宰相不成!”

王导读了这封信,受到很大的触动,便派陶侃率军去讨伐郭默.郭默深知陶侃领兵作战十分厉害,听说他亲自来讨伐,非常焦急,打算率军离开江州南下.但陶侃出兵神速,郭默还未离城,陶侃的大军就已经将江州团团围住.

郭默想固守城池,但又知道自已不是陶侃对手,怕城破后难逃性命;想开城门投降,又怕朝廷要杀他的头,真是左右为难.他手下的一名叛将见大势已去,将他逮捕后开城门投降.陶侃终于不战而取得胜利,平定了这次叛乱.

3. 带兵的成语有哪些成语大全四字词语

兵不血刃 兵:武器;刃:刀剑等的锋利部分。兵器上没有沾上血。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

足食足兵 食:粮食;兵:武器。粮食充足,武备修整。

仁义之兵 兵: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同“仁义之师”。

短兵接战 短兵:刀剑等短兵器;接:交战。指近距离搏斗。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

兵行诡道 兵:用兵;行:使用;诡:欺诈;道:方法。用兵可以运用诡异和诈伪的战法。

兵车之会 春秋时齐桓公争霸,屡次与诸侯会盟,其中在鲁僖公年间的四次,齐国带有军队,你为“兵车之会”。

按兵束甲 按兵:军队停止行进。甲:铠甲,泛指武器装备。止兵不前,捆起铠甲。指解除武装,停战言降。

兵多将广 兵将众多。形容军队人员多,兵力强大。

擐甲执兵 擐:穿;兵:武器。身披铠甲,手拿武器。指准备战斗。

兵多者败 指兵卒过多的军队,常常会吃败仗,因为兵将各有所恃,号令不齐。

腹中兵甲 兵甲:即甲兵,穿着盔甲的士兵。腹中装有士兵。比喻人有雄才谋略。

潢池弄兵 潢池:积水塘;弄兵:玩弄兵器。旧时对人民起义的蔑称。也指发动兵变。

兵微将寡 微、寡:少。兵少将也不多。形容力量薄弱。

胸中甲兵 甲兵:披甲的士兵。比喻人具有军事才能。

兵未血刃 犹兵不血刃。指战事顺利,未经交锋或激战而取得胜利。

遣兵调将 犹调兵遣将。亦作“遣将调兵”、“遣将征兵”。

兵不污刃 犹兵不血刃。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

振兵泽旅 收缴兵器,解散军队。同“振兵释旅”。

兵凶战危 指战事凶险可怕。

被甲执兵 甲:古代打仗时军人穿的护身衣服。兵:兵器。身穿护身衣服,手握武器。指全副武装。

4. 带兵四字成语大全

带兵四字成语大全 :

弃甲曳兵、

草木皆兵、

兵贵神速、

残兵败将、

缓兵之计、

精兵简政、

兵不厌诈、

兵荒马乱、

穷兵黩武、

厉兵秣马、

按兵不动、

先礼后兵、

损兵折将、

骄兵必败、

招兵买马、

兵强马壮、

哀兵必胜、

老弱残兵、

兵戎相见、

短兵相接、

纸上谈兵、

天兵天将、

虾兵蟹将、

兵挫地削、

临难铸兵、

兵不血刃、

精兵强将、

整甲缮兵、

偃武櫜兵、

足食足兵

5. 兵什么什么四字成语

练兵秣马、

仁义之兵、

被甲持兵、

历兵粟马、

损兵折将、

励兵秣马、

胸中甲兵、

弄兵潢池、

黩武穷兵、

偃武櫜兵、

兵微将寡、

兵不由将、

兵不血刃、

上兵伐谋、

整甲缮兵、

兵荒马乱、

穷兵黩武、

添兵减灶、

兵强则灭、

临难铸兵、

骄兵必败、

兵不厌权、

讳兵畏刑、

兵车之会、

弃甲曳兵、

兵不污刃、

悬兵束马、

富国强兵、

拥兵自固、

兵不接刃

6. 形容凶狠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1、豹头环眼 bào tóu huán yǎn

形容人的面目威严凶狠

2、恶声恶气 rén miàn shòu xīn

形容说话语气很凶狠,态度粗暴

3、人面兽心è shēng è qì

面貌虽然是人,但心肠象野兽一样凶狠。形容为人凶残卑鄙。

4、残暴不仁 cán bào bú rén

凶狠毒辣,一点也没有同情、怜悯之心。

5、丧天害理sàng tiān hài lǐ

做事凶狠残忍,全无道德。

暴戾恣睢

拼音: bào lì zì suī

近义词: 穷凶极恶、横行霸道、为所欲为 反义词: 慈眉善目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为人凶恶残暴,任意干坏事

解释: 暴戾:凶恶、残暴;恣睢:任意做坏事。形容凶残横暴,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雎,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

例子: 这位新官,或是慈祥恺恻,叫人感恩;或是暴戾瓷睢,叫人畏惧,做书的人,都不暇细表。(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十二回)

人面兽心

拼音: rén miàn shòu xīn

近义词: 人头畜鸣、狼心狗肺、衣冠禽兽 反义词: 正人君子

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解释: 面貌虽然是人,但心肠象野兽一样凶狠。形容为人凶残卑鄙。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匈奴传赞》:“夷狄之人贪而好利,披发左衽,人面兽心。”

例子: 大虫见了“兽面人心”的既不敢伤,若见了“~”的如何不啖。(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回)

豺狐之心

拼音: chái hú zhī xīn

解释: 指有豺狼和狐狸那样的凶残、狡猾的心肠。

出处: 《敦煌变文集·伍子胥这文》:“近闻楚王无道,遂发材(豺)狐之心,诛妾家破亡消。

池隍的成语池隍的成语是什么

搬唇弄舌①挑拨是非。②卖弄口才

捕风弄月捕:捉拿,捉取。形容事物虚无飘渺,没有根据。

搬口弄唇搬:搬弄;弄:卖弄。指说长道短,挑拔是非或卖弄口才。

搬口弄舌挑拨是非。同“搬唇递舌”。

班门弄斧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搬弄是非搬弄:挑拔。把别人的话传来传去,有意挑拔,或在背后乱加议论,引起***。

播弄是非挑拨是非。是非:***,口舌。

搏砂弄汞搏:拨弄;弄:设法取得;汞:水银。拨弄砂子,收拾水银。比喻难以收拾。

抱子弄孙弄:逗弄。意谓抱弄子孙,安享快乐。

传杯弄斝传:传递,传送;弄:酒宴中戏弄;斝:古代青铜制的圆口三足酒器。指酒宴中互相斟酒。

传杯弄盏指酒宴中互相斟酒。

持刀弄棒形容喜爱习武。

嘲风弄月嘲:嘲笑;弄:玩赏;风、月:泛指各种自然景物。指描写风云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内容贫乏的写作。

出乖弄丑出丑,丢脸。

插圈弄套比喻耍阴谋陷害人。

鸱鸮弄舌鸱鸮:猫头鹰一类的鸟,比喻小人。鸱鸮卖弄口舌。比喻小人拨弄是非,得以逞强。

刁风弄月偷情的隐语。

掇乖弄俏卖弄乖巧风流。

丢眉弄色指做媚眼进行挑逗。

掉嘴弄舌指吵嘴。

翻唇弄舌比喻搬弄是非。

缚鸡弄丸缚:捆绑;弄丸:耍弄弹丸。比喻轻而易举。

鼓唇弄舌鼓:拨动,振动。振动嘴唇,拨弄舌头。形容凭口舌挑拨、煽动或进行游说。

故弄玄虚故:故意;弄:玩弄;玄虚:用来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欺骗手段。故意玩弄花招,迷惑人,欺骗人。

故弄虚玄犹故弄玄虚。指故意玩弄花招,迷惑人,欺骗人。

鼓吻弄舌指鼓弄唇舌。

顾影弄姿顾影:看着自己的身影;弄姿:做出各种姿态。对着自己的身影,做出各种姿态。形容卖弄身形,自我欣赏。

潢池弄兵潢池:积水塘;弄兵:玩弄兵器。旧时对人民起义的蔑称。也指发动兵变。

潢池盗弄旧时对人民起义的蔑称。也指发动兵变。同“潢池弄兵”。

火上弄冰比喻易于败亡,事情很容易办到。

火上弄雪雪遇火即溶。比喻一下子消失净尽。也比喻非常容易。

含饴弄孙饴:麦芽糖。含着糖逗小孙子玩。形容晚年生活的乐趣。

挤眉弄眼用眼睛、眉毛示意。

挟势弄权倚仗势力,玩弄权术。

卖乖弄俏形容卖弄聪明,故作媚态。

卖弄才学指故意显示自己有文化水平

卖弄风情故意装出娇媚的姿态诱惑人。

卖弄***卖弄:显耀;***:举止轻狂放荡。故意向人家炫耀自己的轻狂放荡。一般指轻浮的女子向男人挑逗。

卖弄国恩旧指官僚恃恩弄权。

卖弄俊俏指妇女故意卖弄容貌美丽的轻佻行为。

卖弄学问指故意显示自己有文化水平。

卖弄玄虚玄虚:玄妙虚无的道理。指故意耍花招,使人理解不透。

瞒神弄鬼欺骗摆弄别人,背着人在暗中捣鬼。

弄捕潢池潢池:积水塘;弄捕:玩弄兵器。旧时对人民起义的蔑称。也指发动兵变。

弄兵潢池比喻起兵。有不足道之意。潢池,积水池。

拿刀弄杖挥舞刀枪棍棒。泛指动武。

弄斧班门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弄粉调朱①指以脂粉饰容。②比喻雕琢辞藻。

弄粉调脂调:调和;脂:胭脂。指以脂粉妆饰容颜。

弄法舞文弄、舞:耍弄,玩弄;法:法律;文:法令条文。指玩弄文字,曲解法律条文,以达到***的目的。

弄鬼掉猴比喻调皮捣蛋。

弄管调弦犹弄竹弹丝。指吹奏管弦乐器。

弄鬼弄神***装鬼神蒙骗或恐吓他人。也比喻暗中捣鬼***,玩弄花招。亦作“弄神弄鬼”。

弄鬼妆幺犹装模作样。指故意做作,故做姿态。

拈毫弄管拿笔。借指写作或绘画。

拈花弄柳比喻玩弄女人。

拈花弄月指玩赏花月。

弄斤操斧拿斧头砍东西。引申指对作品的雕琢。

弄***成真本来是***装的,结果却弄成了真的。

弄口鸣舌弄口:逞巧辩,搬弄是非;鸣:发声。掉弄口舌。指巧言辩饰或挑拔是非。

弄眉挤眼用眉眼向人示意。有贬意。

弄巧呈乖呈:显示;乖:机警。指卖弄乖巧,耍小聪明。

弄巧成拙本想耍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

弄巧反拙本想耍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同“弄巧成拙”。

弄神弄鬼指捣鬼,耍花样。

弄文轻武弄:戏弄,玩弄。耍弄文士的策略,轻视运用武力。

弄瓦之庆瓦:古代妇女纺织用的纺砖;弄瓦:古人把纺瓦给女孩玩,希望她将来能胜任女工。祝贺人家生女孩。

弄瓦之喜弄瓦:古人把瓦给女孩玩,希望她将来能胜任女工。旧时常用以祝贺人家生女孩。

弄喧捣鬼弄喧:耍弄玄虚。形容故弄玄虚,暗施诡计。

弄性尚气指凭感情办事,好耍脾气。

弄虚作***耍花招欺骗人。

弄月嘲风弄:玩赏;嘲:嘲笑;风、月:泛指各种自然景物。指描写风云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内容贫乏的写作。

弄玉吹箫弄玉:秦穆公之女。比喻男欢女悦,结成爱侣,共享幸福。

弄眼挤眉弄:做。用眉眼传情与示意。

弄月抟风弄:玩弄;抟:捏聚成团。指以吟咏风花雪月、闲适生活的写作。

弄影团风形容心魂不定。

弄玉偷香偷香:指晋代贾充的女儿偷窃西域奇香赠给韩寿。比喻男女私通。

弄月吟风指赏玩、吟咏风月美景。

弄盏传杯弄:酒宴中戏弄;盏:浅而小的杯子;传:传递,传送。指酒宴中互相斟酒。

弄竹弹丝指吹奏管弦乐器。

弄嘴弄舌弄:玩弄,卖弄。犹言耍嘴皮子。形容卖弄口舌或搬弄是非。

弄璋之庆弄璋:古人把璋给男孩玩,希望将来有玉一样的品德。祝贺人家生男孩。

弄獐宰相把“弄璋”写成“弄獐”的宰相。比喻不学无术钻营权势的人。

弄璋之喜弄璋:古人把璋给男孩玩,希望他将来有玉一样的品德。旧时常用以祝贺人家生男孩。

琵琶别弄旧时指妇女弃夫改嫁。同“琵琶别抱”。

品箫弄笛吹奏洞箫和笛子。指人擅长音乐

骑龙弄凤①比喻成仙。②比喻腾达。

窃弄威权指玩弄权柄。

弱不好弄弱:年少;好:喜欢;弄:玩耍。年幼时不爱玩耍。

任人摆弄听凭别人操纵处置。

使乖弄巧①耍手腕;耍花招。②犹言卖俏

瑟弄琴调比喻夫妇感情融洽。

使枪弄棒指使弄刀枪棍棒等兵器,借指习武。

说是弄非评说是非。也指搬弄口舌。同“说是谈非”。

搔首弄姿搔:用手指梳。形容装腔作势卖弄风情。

搔头弄姿原指梳妆打扮。后形容女子卖弄姿色(含贬义)。

瑟调琴弄比喻夫妇感情融洽。

调唇弄舌①耍嘴皮子,纵谈。②搬弄是非。亦作“调唇弄舌”。

调风弄月调弄风月。比喻男女间的谈情说爱。

调墨弄笔指玩弄文字技巧。

调舌弄唇犹言调唇弄舌。

抟砂弄汞比喻枉费力气,无法管束。

抟沙弄汞抟:用手团捏;汞:水银。砂土松散,水银流动,难以团捏把捉。比喻枉费力气,无法管束。

调丝弄竹泛指吹弹乐器。

踢天弄井能上天,能入地。比喻本领极大。也形容顽皮到极点。。

抟香弄粉比喻和女人交往厮混。

调弦弄管弦:弦乐器;管:管乐器。弹拨吹奏乐器。

调朱弄粉调弄脂粉,打扮妆饰。

调脂弄粉①指妇女涂抹脂粉,整容打扮。②喻指诗文的富丽香艳。

调嘴弄舌调嘴:耍嘴皮。指背地里说人闲话,搬弄是非。

舞笔弄文指舞文弄墨。

舞词弄札犹言舞文弄墨。故意玩弄文笔。原指曲引法律条文***。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

舞棍弄棒挥舞着棍棒,高压统治。

玩弄词藻以经常虚伪地使用华丽词语为标志的言语行为。

舞弄文墨舞、弄:故意玩弄;文、墨:文笔。故意玩弄文笔。原指曲引法律条文***。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

舞枪弄棒指使弄刀枪棍棒等兵器,借指习武。

舞文弄法舞、弄:耍弄,玩弄;文:法令条文;法:法律。歪曲法律条文,舞弊徇私。

舞文弄墨舞、弄:故意玩弄;文、墨:文笔。故意玩弄文笔。原指曲引法律条文***。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

摇笔弄舌耍笔杆,嚼舌头。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

摇唇弄舌耍嘴皮,嚼舌头。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

吟风弄月旧指文人写作或朗诵以风月等自然景色为题材的作品。现多形容作品空虚无聊。

吟弄风月旧指文人写作或朗诵以风月等自然景色为题材的作品。现多形容作品空虚无聊。

愚弄其民指蒙骗愚弄百姓。

愚弄人民祥见:愚弄其民

娱妻弄子和妻子儿女玩乐。

杖杜弄麞指人借读别字

抓乖弄俏耍聪明,卖弄乖巧。

造化弄人指命运捉弄人。

装神弄鬼装鬼神吓唬人。比喻玩弄手段蒙骗人。也比喻故意把事情弄得很神秘,使人无法捉摸。

召神弄鬼召唤或迫使精灵或魔鬼等出现或服从自己。

咂嘴弄唇表示惊奇或为难。

咂嘴弄舌形容贪馋的样子。

致史可法书的作品注释

池隍的成语有:祸近池鱼,金池汤城,酒池肉林。

池隍的成语有:渑池之功,瞎马临池,弄兵潢池。2:拼音是、chíhuáng。3:结构是、池(左右结构)隍(左右结构)。4:注音是、ㄔ_ㄏㄨㄤ_。

池隍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古代掘土筑城,城下之地,有水称池,无水称隍。因以"池隍"借指城市。

二、引证解释

⒈古代掘土筑城,城下之地,有水称池,无水称隍。因以“池隍”借指城市。引南朝宋颜延之《陶徵士诔》:“夫_玉致美,不为池隍之_;桂椒信芳,而非园林之实。”《陈书·高祖纪上》:“兵切池隍,众兼夷獠。”清许承钦《三山秋兴》诗:“池隍藏厌胜,兴废亦循环。”

三、国语词典

护城河。其中有水的为池,无水的为隍。

四、网络解释

池隍池隍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chíhuáng,是指古代掘土筑城,城下之地,有水称池,无水称隍。

关于池隍的诗词

《豫章城·西山东下古池隍》

关于池隍的诗句

剑阁护池隍池隍沤日变青稍外浚池隍低

关于池隍的词语

池鱼林木渑池之功池中物弄兵潢池肉林酒池池中之物金城汤池汤池铁城酒池肉林金池汤城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池隍的详细信息

潢池的解释潢池的解释是什么

(1)向——以前。

(2)沈阳——清初建国时称金(史称后金),建都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后迁辽阳;1625年(太祖天命十年),迁都沈阳。

(3)物望——众望所归。

(4)咸——都。司马——兵部尚书的代称,这里指史可法。

(5)介弟——令弟。指史可法的兄弟史可程。介,大的意思。清班——清贵的官班。史可程是1643年(崇祯十六年)进士,在翰林院任庶吉士。他不久南归,有没做清朝的官。

(6)手泐(lè)平安——写信问候。泐,通“勒”,名刻,引早作书写。

(7)拳致衷曲——恳切地把我的衷情传达给您。拳,犹拳拳,非常恳切的意思。

(8)审——知。

(9)比(bì)——近来。

(10)金陵——南京的古称。战国时楚置。

(11)不共戴天——不表与仇人在同一个天空下生活形容仇恨之深。

(12)《春秋》之义——《春秋》,传经孔子修订的鲁国编年史。古代经学家说《春秋》每个字都有褒贬的含意。

(13)有贼不讨三句:春秋时鲁大夫羽父派人囚禁鲁隐公另立桓公,后来齐侯又派公子彭杀死桓公,立庄公。因为他们是国君而被,鲁国又未去惩讨弑君之“贼”,所以《春秋》对隐公未书葬,对庄公不即位。这里的意思指明思宗***后,南明***却不去讨伐农民起义军。因而福王不能表明***。

(14)乱臣贼子——不守臣道、做坏事的人。孟子说:“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15)“闯贼”——封建地主阶级对“闯王”高迎祥、李自成的诬称。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高迎祥、李自成先后称“闯王”。李自成(1606—1645),本名鸿基,陕西米脂人。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次年在西安建立大顺***,年号永昌。同年三月破明军,推翻明朝。不久,被清兵打败,退回西安。1645年在湖北通山九宫山被地主武装。

(16)称兵——发动军队。阙(què)——宫殿、陵墓前面的高建筑物,这里是宫门的代称。

(17)荼(tú途)毒——残害。荼,苦菜。

(18)中国臣民不闻加遗(位wèi)——一矢——这句意思:对李自成攻来明朝,全国无人进行最低限度的军事反抗。中国,中原,也指汉族所属地区。加遗,红矛。一矢,一枝箭,比喻最小的军事行动。

(19)平西王吴三桂——明末宁远总兵,封平西伯。李自成破北京,招他归降。他勾结清朝统治者,引清兵入关,受封为平西王。以后为清兵前驱,攻陷陕西、四川、云、贵。奉清***命镇守云南。1673年(康熙十二年)举兵叛清,称周王。1678年(康熙十七年)称帝,不久即死,年六十七岁。所部旋为清兵消灭。

(20)介在东陲(垂chuí)——处在东部边境。陲,边疆。

(21)包胥——春秋时吴兵攻破楚都郢。楚臣申包胥赶霍布斯到秦,在秦国的殿前哭了七日七夜。秦乃发兵救楚,打退了吴兵。

(22)累世——多世,长期。夙(速sù)好——宿昔的交好。明朝初年,明就在今吉林的女真(满州)人居住的地方设建州卫,封阿哈出做指挥使。以后子孙世袭此职。清朝皇室是阿哈家族的后裔。

(23)小嫌——小有误会。努尔哈赤于1618年(明万历四十六年)起兵反明,至当时有二十六年,与明争战不息,小嫌只是宛转的说法。

(24)爰(元yuán)——于是。貔貅(皮休pī-xiū)——古书中的猛兽名,有人说是一兽,有人说是两兽。用来指勇敢善战的兵士。

(25)枭(嚣xiāo)——传说中食母的恶鸟。獍(镜jìng)——传说中食母的恶兽。枭獍指大逆不道的人。

(26)怀宗帝后谥号——清兵入北京,追谥崇祯帝为怀宗端皇帝,周后为烈皇后,端,后改庄烈。南明谥思宗,又改毅宗。后人多用思宗。

(27)卜葬山陵——旧时葬地和下葬日期,都要术士挑选,抟以用“卜”字。当时葬于田贵妃的墓地。山陵,指帝王墓地。一仍——完全照旧。故封——原来的封爵。

(28)勋(xūn)——明代有勋官,文勋十级,武勋十二级,是一种专门授给功臣的奖励性官衔,并没有实际职务。戚——指外戚。

(29)秋毫无扰——纪律严明,丝毫没有侵扰。秋毫是鸟兽秋天新出的细毛,比喻极小的事物。

(30)方拟——正在打算。

(31)传檄(席xí)——犹言声讨。江南——指南明。

(32)河朔——指黄河以北。

(33)鞠旅——誓师。鞠,告诫。

(34)戮(录lù)力——尽力。

(35)乃——你们的。

(36)苟安旦夕——只顾暂的安宁。

(37)聊慕虚名——指南明急急以明***的继承者自命。

(38)顿忘——竟然忘却。

(39)予甚惑之——我非常迷惑不解。这是一种婉转的遣责,并流露出傲慢的口气。

(40)国家——清朝自称。古代国家常常用为王朝的同义词。

(41)庙主——宗庙里的神主(牌位)。

(42)征缮(善shàn)——征发军队,修治甲兵。

(43)悉索敝赋——出动我方的全部后力。曲,原指军事方面的赋税,这里借指军事力量。

(44)稽诛——意为尚未受到惩处。稽,延迟。

(45)渔人之利——鹬(yù)和蚌相争,蚌钳住鸟嘴不放,渔翁看到,乘机捉住。故事见《战国策》。

(46)揆(葵kuí)——衡量。全句的意思是从情理来看。

(47)天堑(欠qiàn)——天然的壕沟,古时常用来指长江。

(48)投鞭断流——前秦苻坚进攻东晋,自诩兵力强大,夸口说把马鞭子投入长江,就可以阻断江流。

(49)崇(岁suì)——鬼怪害人,引申为祸害。

(50)薄海——四海之内。薄,逼近。

(51)天有二日——比喻有两个皇帝。

(52)俨——俨然,果真。

(53)简——挑选。

(54)转斾(配pèi)——掉转进军的方向。斾,军旗。

(55)重诛——该杀的人,指李自成。这两句说:我打算免除对李自成军的严惩,让他们充当进攻南明的先锋。

(56)潢池——即天潢,星名,转用指天子之池。人民起兵抗称“弄兵潢池”。此处即指明末起义军。

(57)江左——古称江东(指芜湖以东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左,因从长江北岸往南看,江东在左面。隅——角落。

(58)兼支大国——未完要对付一个强大的国家。大国。清朝自称。

(59)蓍(诗shī)——龟——占卜。蓍草和龟都是古人的占卜用品。

(60)君子爱人之德——品格高尚的人爱护别人,就要勉励别人照首先的规范办事。

(61)细人——小人。姑息——本为妇孺的总称。姑,女子息,小孩。转为无原则之意。

(62)识时知命——识时务,知天命。

(63)笃——深。故主——指明思宗。

(64)贤王——指福王。清朝不承认他是皇帝,所以用这称呼。

(65)宜——应该。削号归藩——去掉帝号,恢复藩王的身份。

(66)永绥(随suí)福禄——永保富贵的意思。绥,安好。

(67)待以虞宾——以诸侯之礼相待。《尚书·尧典》说尧使虞舜接待来朝的诸侯群臣,虞舜对他们很有礼貌。

(68)统承礼物——《尚书·微子之命》:“统承先王,修其礼物。”意即继承先世,保持祖宗相传的礼器。带砺(厉lì)——古代封爵的时候,立誓说:到黄河细小得像衣带,泰山小得像磨刀石(砺),国运方绝。意思说让福王做清朝的藩王,世世代代传下去。

(69)庶——这里是表示希望的意思。兴来继绝——《论语·尧曰》:“兴来国,继绝世。”意思说清朝非但不想灭明,而且是使明朝重新兴盛起来。这是强词夺理、言不由衷的说法。初心——本意。

(70)群彦(艳yàn)——群贤。

(71)翩(篇piān)然来仪——高高兴兴地归顺(清朝)。仪,向往的意思。

(72)执事——身边的工作人员,书信中作为对方的尊称,表示不敢直接向本人陈述,请左右转告。实图赖之——靠你们自己考虑斟酌。

(73)挽近——晚近。

(74)筑舍——即筑室道谋,语出《诗经·小雅·小旻》。造房子而与走路人商量,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75)宋人议论未定,兵已渡河——1126年(宋钦宗靖康元年)正月初二,金兵到达黄河北岸,守兵溃散。朝中争议和战,初四,任命李纲为东京留守,然主张逃跑的李邦彦仍居相位。初六,金军渡河完毕;初七,开始围攻。宋***一面抵抗,一而求和,实际上以和为主。后人常以此为空谈误国的教训。

(76)殷鉴——指殷人灭夏,应以夏亡为鉴戒。语出《诗经·大雅·荡》。鉴,镜子,引申为可作为教训的事。

(77)领袖——这里是领导的意思。

(78)至计——指最高的决策。

(79)深维终始——深入地通盘考虑。

(80)宁忍——岂肯。随俗浮沉——随波逐流,没有定见。

(81)可西可东——西指进攻陕西的农民军;指进攻南明。这是带威胁的口气。

(82)瞬息——极短暂的时间。瞬,一眨眼,息,一次呼吸。

(83)重——加重。故国——指明朝。

(84)记——此处——此处泛指古书。

(85)尽言——没有保留的话,语出《国语·周语》。

(86)敬布腹心——很诚恳地把心里话都掏出来了。

(87)伫(柱zhù)——立等。

(88)延跂——伸长脖子、踮起脚跟向前望。延,古文中常作伸长颈脖解。跂,通“企”,抬起脚后跟。

潢池的词语解释是:池塘。见“潢池弄兵”。

潢池的词语解释是:池塘。见“潢池弄兵”。结构是:潢(左右结构)池(左右结构)。拼音是:huángchí。

潢池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池塘。明唐顺之《海上凯歌赠汤将军》诗之二:“自咤一身都是胆,欲将巨海作潢池。”见“潢池弄兵”。

二、国语词典

积水的池子。

关于潢池的诗词

《寄郭衢州·渤海潢池盗》《次衡州·弄兵赤子满潢池》《论俗·愚氓扰潢池》

关于潢池的诗句

岂料潢池不逞潢池盗已息干戈前生疮_生潢池

关于潢池的成语

装潢门面瑶池玉液潢池弄兵瞎马临池潢池盗弄池鱼之虑天潢贵胄金池汤城弄兵潢池断潢绝港

关于潢池的词语

潢池盗弄瞎马临池肉林酒池弄兵潢池断港绝潢天潢贵胄金池汤城断潢绝港池中物池酒林_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潢池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