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过饰非遂堕恶趣_文过饰非出自哪里

tamoadmin 成语教学 2024-06-14 0
  1. 《西厢记》属于什么文学类型
  2. 《西厢记》和《莺莺传》有什么不同
  3. 莺莺传和西厢记故事情节有什么区别?
  4. 西厢记讲的是什么?

讲述贞元年间,书生张生在游蒲州是,居普救寺,巧遇暂住于此的表亲崔家母女。当时蒲州发生兵变,张生救下了崔氏母女。

崔夫人设宴答谢,并令女儿出来拜谢张生,张生惊艳其美艳,托丫鬟红娘转赠给崔莺莺《春词》两首以挑逗其心性,莺莺作《明月三五夜》相酬,并暗约张生见面。

之后再红娘帮助下,张生抱得佳人归。但最后张生赴京赶考,滞留不归,莺莺虽给张生寄去长书和信物,仍没有挽留住张生,终被抛弃。张生在给朋友谈论此事时斥责莺莺为“必妖于人”的“尤物”,并自诩为“善补过者”。

文过饰非遂堕恶趣_文过饰非出自哪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扩展资料:

另有道教典籍《西山群仙会真记》一书,由北宋道士施肩吾撰写,是具有理论系统的道教内丹著作,对研究宋元道教内丹学有重要参考价值。

施肩吾,一说为唐元和十年(815)进士,另一说为北宋道士,隐於洪州西山(今江西新建)修道,道号华阳***。《四库提要》认为此书系金元间道士伪托,或云此书所出不晚于北宋。据自序说,全书从前圣后圣秘密参同,一集五卷,取五行正体之数,每卷五篇,应一气纯阳之义,演说***,发明钟吕太上至言。

此书与题施肩吾编撰的《钟吕传道集》内容基本相同。书中引《太上隐书》、《西山记》、《灵宝内观经》、《通玄经》等多种道经及葛仙翁、阴真君、吕***等语录,论说炼养内丹之法,主旨依据《参同契》,以明抽添之理,超脱之功。

卷一为《识道》、《识法》、《识人》、《识时》、《识物》。卷二为《养生》、《养形》、《养气》、《养心》、《养寿》。卷三为《补内》、《补气》、《补精》、《补益》、《补损》。卷四为《真水火》、《真龙虎》、《真丹药》、《真铅汞》、《真阴阳》。卷五为《炼法入道》、《炼形化气》、《炼气成神》、《炼神合道》、《炼道入圣》。

是具有理论系统的道教内丹著作,对研究宋元道教内丹学有重要参考价值。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法类。

《西厢记》属于什么文学类型

1、张珙就是著名元剧《西厢记》中的张生,但如果说到他的原型却是唐朝的大诗人元稹。所以可以说张生是唐朝人。

2、据说唐朝晚期,大诗人元稹,出生在河内县清化镇的赵后村,赵后村的邻村是崔庄村,崔庄里有一女崔小迎,两人从小一起玩耍,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元稹八岁时父亲逝世,小迎一家更把他当亲人看待。小迎十岁那年,父亲去烟粉作坊做工,举家搬迁。于是便跟随小迎的父亲一起前往。两人经常在斑竹林里逗耍,过家家,拜天地,称公道婆,并在沁园内结识了很多文人过客,如著名的文学家令狐楚,韩愈,白居易,李绛等。受其熏陶,学习诗文,15岁就以明两经擢第。小迎也长得如出水芙蓉,美丽超群,两人私定终生。

3、元贞十七年春,元稹赴考从政,后深受当时太子少保韦夏卿赏识,权势之下与韦夏卿之女韦丛婚配。从此一生再也未见小迎一面,其妻早逝后,曾多次回家寻找,却杳无音讯。

4、元稹曾作《莺莺传》,其中张生对崔莺莺始乱终弃,而作者却以借张生之口,反诬莺莺为“尤物”、“”、“不妖其身,必妖于人”,甚至以“予之德不足以胜,是用忍情”、“时人多许张为善补过者”美化张生***的行径,故有鲁迅《中国***史略》所说:“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其文比其人,元稹诸如此类言语,甚为后人诟病。

《西厢记》和《莺莺传》有什么不同

王实甫的《西厢记》属于元杂剧。

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又称“北西厢”,元代中国戏曲剧本,王实甫撰。《西厢记》中无不体现出素朴之美、追求自由的思想,它的曲词华艳优美,富于诗的意境;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戏剧创作影响很大。

《西厢记》共5本21折5楔子。作者王实甫,名德信,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人。他一生写作了14部剧本,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破窑记》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另有《贩茶船》、《芙蓉亭》二种,各传有曲文一折。《西厢记》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是他的代表作。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

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

故事内容源于唐代元稹所作的唐***(文言***)《莺莺传》,其中张生对崔莺莺始乱终弃,而作者却以借张生之口,反诬莺莺为“尤物”、“”、“不妖其身,必妖于人”,甚至以“予之德不足以胜,是用忍情”、“时人多许张为善补过者”美化张生***的行径,故有鲁迅《中国***史略》所说:“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其文比其人,元稹诸如此类言语,甚为后人诟病。

金代出现了董解元所写的诸宫词《西厢记》,诸宫词,也称诸宫调,是当时的一种说唱艺术,类似现代的评弹,用琵琶和筝伴奏,边说边唱。这本《西厢记》将内容大为增加,加入许多人物和场景,最后结局改为张生和莺莺不顾老夫人之命,双双出走投奔白马将军,由其做主完婚。

元代时王实甫基本根据这部诸宫调将《西厢记》改编成多人演出的戏剧剧本,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融合了古典诗词,文学性大大提高,但将结尾改成老夫人妥协,答应其婚事,大团圆结局。这部剧本作者说法不一,有人说是关汉卿所作,也有人说是关作王续,或王作关续,但认为是王实甫所作的说法比较公认。

清朝金圣叹将王实甫的《西厢记》评为第六才子书, 中国灯谜常将王西厢里的句子作为底来猜射,谜目就叫六才。

莺莺传和西厢记故事情节有什么区别?

《西厢记》和《莺莺传》有什么不同

自古以来,我们文学史上歌颂爱情的动人篇章有很多。在众多的作品中,《西厢记》被认为是最成功的一部,有“《西厢记》天下夺魁”的美誉。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相传,唐朝大诗人元稹在很早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被邻村崔庄一个大户人家收留。那家有一个女儿叫崔小迎,她和元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小迎十岁那年,父亲去烟粉作坊做工,举家搬迁。元稹也跟着一同前往,他们曾在竹林里拜过天地,亲密无间。元稹15岁的时候考中了明经,两人便私订终身。不久之后,元稹进京赶考,太子少保韦夏卿对其极为赏识,便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元稹的妻子去世后,他曾经多次回家寻找小迎,但都没有下落。后来,元稹将这个故事记录下来,便有了《莺莺传》,张生对崔莺莺始乱终弃,作者却说莺莺是“尤物”、“”。着名***史研究专家在《中国***史略》中对元稹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说:“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

着名戏曲***王实甫根据元稹的《莺莺传》写成了《西厢记》。不过,作者在创作时大力丰富了故事情节,并对莺莺的才气大力称赞,肯定和赞扬了她对于爱情的勇敢追求。这些,都是原作《莺莺传》无法匹敌的。王实甫对青年男女彼此间的爱慕和渴求非常肯定,在他的笔下,爱情中张生和崔莺莺所处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他们并肩共同对抗那些反对他们结合的势力。全剧以张生和莺莺团圆的美好结局收场,极大程度上满足了国人“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心理。

《西厢记》文辞华丽优美,富有诗意,每支曲子都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诗。它是我国古典戏剧的杰作,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和戏剧创作都影响深远。

西厢记讲的是什么?

1、情节不同。

《莺莺传》中莺莺是孀妇,区别与后来作品中的少女;对于张生,莺莺最终是“自荐枕席”主动示爱;张生曾几次赴长安,应为赶考;莺莺弹琴,张生窃听。

当张生再次赴京时,莺莺已预感自己与张生终是分别,预感悲剧;张生最终对莺莺是“始乱终弃”,当与友人谈及此事时,又斥莺莺为“必妖于人”的“尤物”,足见其薄情。

《西厢记》中张生对莺莺的感情是非常主动的,主动向红娘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张生与莺莺的初次正面接触是其偷听莺莺焚香祷告,张生吟诗试探,莺莺回之。

张生与莺莺初次交欢,是莺莺寄诗约定的;张生赴京赶考是因为崔老夫人不招白衣女婿,被迫去的;张生最终是中得状元。《西厢记》与《董西厢》都深入对人物的情态、心理活动进行了细致描写,《莺莺传》则不具备此特色。

2、结局不同。

《莺莺传》最终以张生的“始乱终弃”悲剧结尾,莺莺委身他人,张生另娶。《西厢记》张生中得状元,除授河中府尹,娶得莺莺,有情人终成眷属。

3、艺术特色不同

相较于《莺莺传》简单描述张生对莺莺始乱终弃的故事情节,《西厢记》的情节无疑要丰富得多,人物形象也立体生动得多,更容易博取读者的好感。《莺莺传》里的张生热衷于追求功名利禄,不敢反抗崔夫人这种封建家长,甚至对莺莺始乱终弃,令人厌恶。但《崔莺莺待月西厢记》里的张生却勇于追求爱情,且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既可爱又感人。

扩展资料:

一、《西厢记》

1、创作背景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故事虽本唐代元稹《莺莺传》,实际却是脱胎于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王实甫曾任陕西县令、陕西行台监察御史。后来由于他不满当时官场的龌龊,愤而辞官,决心以写戏抒发心中之郁懑。于是他回到出生地中山府,开始了杂剧创作。

金代的一位姓董的读书人,依据唐代元稹的******《莺莺传》改编成《诸宫调西厢记》,把原来故事中的主人公莺莺写成是博陵郡人。定州在隋代就称博陵郡,所以在博陵一带莺莺和张生的故事流传相当广泛。相传在定州崔沿士一带曾有过崔莺莺的墓冢。

王实甫正是根据这一点,在中山府开始了他的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的写作。该剧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年)。

2、后世影响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被明代的李日华改编成南曲《西厢记》,清代以后昆曲、京剧等各种地方戏都在演出,而且对汤显祖的《牡丹亭》和曹雪芹的《红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如《红楼梦》第二十三回的回目“《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词警芳心”即直接关涉《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历代文人对《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尤为青睐,现传明、清刻本不下百种,为古典剧作之冠。拉丁文、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意大利文、日文等均有译本,影响所及,遍布全球。

一、《莺莺传》

1、创作背景

******名篇。元稹撰,原题《***》,《异闻集》载此篇,还保存原题,收入《太平广记》488卷,收录时改作《莺莺传》,沿用至今,又因传中有赋《会真诗》的内容,俗亦称《会真记》。

其篇末说:“贞元岁九月,执事〔友〕李公垂(李绅字)宿于予靖安里第,语及于是,公垂卓然称异,遂为《莺莺歌》以传之。”今考出是贞元二十年(804年)九月,元稹将故事讲给李绅听,李绅作《莺莺歌》,元稹写了这篇***。

2、后世影响

《莺莺传》在唐***的发展中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它之前***,如《离魂记》、《任氏传》、《柳毅传》等反映爱情生活的作品,都多少带有志怪的色彩。《莺莺传》写的则是现实世界中婚恋人情。

自它开始,陆续出现了《李娃传》、《霍小玉传》,使唐人***中这类题材创作达到了顶峰。《莺莺传》是唐人***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作品之一,故事广泛流传,北宋以降,士大夫“无不举此以为美谈,至于倡优女子,皆能调说大略”。

当时,李绅就受其影响,写了《莺莺歌》,宋代有赵令畤《商调蝶恋花》鼓子词、《莺莺传》话本、《莺莺六幺》杂剧,金代有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元代有王实甫《西厢记》杂剧,明代有李日华《南调西厢记》、陆***《南西厢》,清代有查继祖《续西厢》杂剧、沈谦《翻西厢》***等。直到今天,活跃在**、电视以及各种剧目中的西厢故事,《莺莺传》仍是其源头。

百度百科-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百度百科-莺莺传

故事源于唐元稹《莺莺传》。写唐贞元中,书生张珙游于蒲州,寄宿普救寺。适逢崔相国夫人携女莺莺扶相国灵柩回家乡家葬,途经普救寺,借宿于此。一日。张生游殿,与莺莺相遇,两人一见倾心。相蒲州有孙飞虎起兵作乱,乱军包围了普救寺,欲夺莺莺为押寨夫人。老夫人危急中许下诺言,谁能破贼解围,就将莺莺嫁给他为妻。张生自愿为之,请镇守潼关的好友白马将军杜确率兵前来相救。杜确兵至,平定乱兵,解了普救寺之围。未料老夫人嫌张生是一白衣秀士,门不当户不对,便出尔反尔,只许张生与莺莺两人以兄妹相称。张生因不能与莺莺成亲,害了相思,经莺莺侍女红娘从中帮助传递书简,两人背着老夫人私下幽会。后两人来住之事被老夫人发现,便把红娘叫来拷问。红娘反责老夫人出尔反尔,忘恩负义,并称此事若张扬出去,于崔家名声不利,不若答应两人的婚事。老夫人无奈,只得答应了张生与莺莺的婚事。但老夫人又以崔家三代不招白衣秀士为由,逼张生赴京应试,待张生应试及第后,才允许他与莺莺成亲。后张生高中皇榜,归来求亲,有情人遂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