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什么意思,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翻译

tamoadmin 成语教学 2024-06-12 0
  1. 诸葛亮的隆中对原文及翻译
  2. 求翻译,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
  3. 文言文隆中对
  4. 五首诸葛亮写的诗
  5. 民殷国富什么意思?
  6. 陈寿原文_翻译及赏析

关于民殷国富的意思是国家人民殷实富裕:

1.详细解释

殷:殷实,富足;阜:丰富。国家人民殷实富裕。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什么意思,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翻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出处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3.造句

(1)辽东一地户口数万,公孙度治理之下民殷国富,又与高句丽、扶余、三韩等族交好。

(2)而武帝时代在前三代的物质积累下,民殷国富,开始了对匈奴的武力反击。

(3)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4)如今,古老的中国焕发青春,不仅民殷国富,四海升平,而且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人民生活大为改观,文学艺术繁荣昌盛。

(5)天府之国,民殷国富;然其主不能守。

(6)谁说没有,益州险塞,沃野千里,民殷国富,是个天府之国;有才能的人都仰慕皇叔的仁义和贤明,如果皇叔率兵攻取西川,他们都会前来效力。

(7)陛下,万万不可,现在民殷国富,聚米为山,发政施仁,弊绝风清,承平盛世,许多帝王一生都在为这奋斗没有达到。

(8)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9)俭以养德中华德,勤俭持家盛世兴。精打细算理好财,艰苦奋斗伟业兴。五谷丰登样样好,六畜兴旺万事兴。风调雨顺春光美,民殷国富家国兴。

(10)袁公路岂是相托之人?况冢中枯骨,何足介意?徐州户口百万,民殷国富。

(11)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12)而陶使君入徐州,亲贤远佞,勤政有方,遂使徐州治下政通人和,民殷国富。

诸葛亮的隆中对原文及翻译

北宋·司马光《隆中对》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白话释义:

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只有博陵崔州平,颖川的徐庶徐元直跟他交情很好,说是确实这样。

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吗?”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您应当屈身去拜访他。”

于是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共去了三次,才见到。刘备于是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朝的天下崩溃,奸臣窃取了***,皇上逃难出奔。

我没有估量自己的德行,衡量自己的力量,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但是自己的智谋浅短、办法很少,终于因此失败,造成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您说该***取怎样的计策呢?”

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篡权以来,各地豪杰纷纷起兵,占据几个州郡的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名声小,兵力少,但是曹操能够战胜袁绍,从弱小变为强大,不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制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的确不能与他较量。

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了三代,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有才能的人被他重用,孙权这方面可以以他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

荆州的北面控制汉、沔二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连接吴郡和会稽郡,西边连通巴、蜀二郡,这是兵家必争的地方,但是他的主人刘表不能守住,这地方大概是老天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难道没有占领的意思吗?

益州有险要的关塞,有广阔肥沃的土地,是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方,汉高祖凭着这个地方而成就帝王业绩的。

益州牧刘玲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人民兴旺富裕、国家强盛,但他不知道爱惜人民。有智谋才能的人都想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您既然是汉朝皇帝的后代,威信和义气闻名于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

想得到贤能的人如同口渴一般,如果占据了荆州、益州,凭借两州险要的地势,西面和各族和好,南面安抚各族,对外跟孙权结成联盟,对内改善国家政治;天下形势如果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名上等的将军率领荆州的军队向南阳、洛阳进军。

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出击秦川,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您呢?如果真的做到这样,那么汉朝的***就可以复兴了。”

刘备说:“好!”从此同诸葛亮的情谊一天天地深厚了。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十九岁,他参加了会试,一举高中进士甲科,从此步入仕林,初任华州(今陕西华县)判官。此时司马池正任同州(今陕西大荔)知州,两地相距较近,司马光经常前往探望父母。

在同州他结识了同科进士石昌言,石早有才名,在同州当推官,虽比司马光大二十多岁,但两人很谈得来,经常在一起交流学问,谈古访今,成为忘年之交。同年,他和张存的女儿结婚。

宝元二年(1039年),因父亲调往杭州任职,司马光辞掉华州判官,改任苏州判官。正当他怀着远大的抱负,在仕途上步步上进时,他的母亲病逝了。

按照封建礼教,他必须辞官回家服丧三年。在此期间,北方党项族人元昊称帝,建立了西夏国,西夏为了摆脱对宋朝的臣属地位,同宋朝发生了战争,宋朝连连失败。

宋仁宗为了加强军事防御力量,要求两浙添置弓手,增设指挥使等官职。司马父子认为这样做,并没有什么好处。于是由司马光代父草拟《论两浙不宜添置弓手状》,从各方面阐述添置弓手增设武官。

庆历元年(1041年)十二月,司马池病死在晋州,司马光和兄长司马旦扶着父亲的灵柩回到了故乡夏县。双亲的相继去世,使司马光悲痛万分,他叹息“平生念此心先乱”。

但他在居丧期间,把悲哀化作发奋读书作文的动力,以排遣无尽的悲伤和寂寞。在此期间,他读了大量的书,写了许多有价值的文章,如《十哲论》、《四豪论》、《贾生论》,对一些古人古事,根据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提出见解。

在居丧三年的时间里,他了解了许多下层社会生活的情况。庆历四年(1044年),二十六岁的司马光服丧结束,签书武成军判官,不久又改宣德郎、将作监主簿,权知丰城县事。在短短的时间里,就取得“政声赫然,民称之”的政绩。

求翻译,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

诸葛亮的隆中对原文及翻译:

隆中对原文: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隆中对翻译:

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篡权以来,各地豪杰纷纷起兵,占据几个州郡的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名声小,兵力少,但是曹操能够战胜袁绍的原因,(不仅是因为时势有利)也是因为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制皇帝来号令诸侯,(我们确实不能与他争强)孙权占据江东已历三代,地势险要,民众归附,(只可以作为)外援而不可以图谋。

荆州北靠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充足的供应,(但)荆州没有能守住的将领,(你)大概是认为荆州可以夺取吧?(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是)自然形成的粮仓,(但)益州牧刘璋昏庸懦弱,(他)北边有张鲁的威胁,(民众)虽多但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士希望能得到一位贤明的君主来收服他们。

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又声名广布在天下(之中),对一般的世族贤达,(只要)诚心诚意地尽自己的节义来对待他们,(就能)广泛地团结民众,得到大批人材。(若能)上到让天下翕然归顺国家的民众下到贫穷的百姓都得到君主的恩赐和抚慰,(民众)在天下同时响应,(起义军)就像流星一样迅速崛起。

夺取荆州的目的是得到民心,(进而)图谋攻取四川。大军一旦驻扎在蜀地,(就可以)夺取地势险要的咽喉之地,(这)是上天的赐予。(那时)再派一位得力的将军率领日夜兼程的军队直扑魏国的都城洛阳。(魏国都城洛阳一旦被攻破)百姓(将会)自动地带粮草和饮料来欢迎将军。诚心诚意地作好上文所述的部署兵力、行军作战的准备和措施

只要等待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机会来临了),再派一员上将率领军队从秦川出发(指从巴蜀出兵沿秦岭向中原进发),百姓谁敢不用箪盛着饭食、用壶盛着酒来迎接将军呢?(如果真能如此),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诸葛亮的生平事迹:

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也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

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刘备依附荆州刘表时三顾茅庐,诸葛亮向刘备提出占据荆州、益州,联合孙权共同对抗曹操的建议,刘备应允,于是诸葛亮便成了刘备的军师。建安十六年(211年),刘璋派***请刘备入川,诸葛亮便让刘备立即前往。

建安十九年(214年),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与张飞、赵云率兵与刘备会师于成都,刘备解放益州后,建立蜀汉***。诸葛亮任蜀汉丞相,总理国家大事。他充分信任和依靠蜀地人民,***取抚慰人民政策,使人民安居乐业,在蜀地树立起威望。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刘备为夺取汉中而在汉中发动夷陵之战,诸葛亮预作部署,只派赵云、魏延为疑军,本人则率主力攻打祁山。曹军大败,遂出斜谷,过剑阁,威胁蜀郡。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夺取汉中,并称王,封诸葛亮为丞相、***节。同年,刘备称汉中王,刘禅继位为蜀汉后主,封诸葛亮为司徒,进爵武乡侯,领益州牧,并赏赐百官公卿以下印绶。

建兴元年(223年),少主尚幼,为南北分界,崇山峻岭,长路艰险,于是诸葛亮率领各军北驻汉中。

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上疏(即《出师表》)给刘禅,屯兵于汉中,准备北伐。

建兴六年(228年)春,曹魏大将曹真派曹遵会夏侯楙于长安。曹遵、夏侯楙被蜀军击败于街亭。夏季,由于粮草不济,乘胜追击的赵云、邓芝兵败箕谷。秋季,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失败。

建兴七年(229年),春季,诸葛亮遣陈式攻夺武都、阴平二郡。冬季,魏延、吴懿坚守箕谷、木门一线,张郃大败于蜀军,夏季,马谡逃回。

建兴八年(230年),曹魏大司马曹真***从子午谷、斜谷进击蜀汉。曹真病重返回洛阳,曹魏进攻略为受挫。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再次北伐,但被曹魏将领司马懿挡住并退回汉中。

八月,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宝鸡境内),享年五十四岁。他被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东晋桓温追封他为武兴王。

文言文隆中对

译文:

自从董卓作乱以来,各地方的英雄豪杰同时兴起,占据好几个州郡的人,多得数不清。曹操比起袁绍,名气小多了,人也少多了,然而曹操竟然能够战胜袁绍,地位转弱为强,这不仅仅是时运而已,而且也是人为的谋划造成的。

现在曹操已经拥有百万大军,挟制天子,进而用天子的名义命令诸侯;这种情势,实在不能和他争强斗胜了。孙权拥有江东,已经经过三代的经营,地方险要而百姓顺从,当地的贤才能人都被他任用了,这种情势是可以和他结为盟邦而不可以打他的念头。

荆州北边据有汉水,沔水,享有南海的全部***,往东可以连结吴,会二郡,往西可以通达巴,蜀二郡;这是个可以用兵的地方,但是负责人(刘表)却不能好好据守住它。这大概是老天用来帮助将军您的,将军您是否有意思把它夺取下来呢 ?

益州地势险阻,拥有千里肥沃的田野,是个富庶的好地方,汉高祖(刘邦)就是凭藉这里而完成帝王的事业。(当地刺史)刘璋个性懦弱,不明事理,(黄巾贼)张鲁横行北方。这地区百姓众多,国家富有,刘璋却不知道好好地抚恤安慰百姓。

当地有智慧才能的人(如张松,***等人),很想能遇到贤明的君王。将军您既是汉朝王室的后代,守信重义名扬天下,又能够广泛地接纳各地方的英雄好汉,思得贤人好像口渴者急得想喝水一般。

如果您能够同时拥有荆州,益州,保住这块险隘之地,往西通和各个戎族,往南安抚夷,越等族,对外和孙权交结和好,对内修好政治;天下局势一旦有了变化,就命令一位大将军,率领荆州的军队开向南阳洛阳(中原),将军您自己带领军队从秦川出发。

天下百姓谁不是拿着碗饭,提着壶浆,热烈地欢迎将军您的王者之师呢 ?果真如此,那么您的霸业就可以完成,而汉朝也可以复兴了。

原文: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 ,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 、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出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三国·陈寿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三国志》全书共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三国志》名:为志其实无志。魏志有本纪,列传,蜀,吴二志只有列传,陈寿是晋朝朝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

《三国志》为曹操、曹丕、曹叡分别写了武帝纪、文帝纪、明帝纪;而《蜀书》则记刘备为先主传、刘禅为后主传;孙权称吴主传,记孙亮、孙休、孙皓为三嗣主传,均只有传,没有纪。

《三国志》取材精审,作者对史实经过认真的考订、慎重的选择,对于不可靠的资料进行了严格的审核,不妄加评论和编写。这虽使《三国志》拥有文辞简约的特点,但也造成关键人物记载史料不足的缺点。

百度百科——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五首诸葛亮写的诗

1. 文言文隆中对全文翻译

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都不赞同这点。只有博陵崔州平,颍川的徐庶与诸葛亮友善往来,说是确实这样。

当时先主刘备驻扎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将军是否愿意召见他?”刘备说:“你和他一起来。”徐庶说:“这个人你可以到他那里去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应该亲自去拜访他。”

因此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于是刘备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朝的统治崩溃,董卓、曹操先后专权,皇室遭难出奔。我不能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想要为天下人伸张正义,然而智谋浅短、办法很少,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告诉我该***取怎样的办法呢?”

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作乱以来,各地豪杰同时兴起,化州为郡,称霸一方的多得数不清。曹操与袁绍相比,名利低微,兵力又少,然而曹操竟然打败了袁绍,从弱变强的原因,不仅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强。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三世了,地势险要,民众归附,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孙权这方面可以把他作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荆州北靠汉水、沔水,南边可以直达沿海一带,东面和吴郡、会郡相连,西边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用兵之地,但是他的主人刘表却没有能力守住它,这大概是天拿来资助将军的,将军是否有意夺取它呢?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是个富饶的地方,高祖凭借它建立了帝业。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又在北面威胁着他,那里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又声望很高,闻名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如果能占据荆、益两州,守住险要的地方,和西边的各个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杀向宛、洛二郡,将军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打出秦川,百姓谁能不拿着饭食、酒水来欢迎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朝的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刘备说:“好!”从此同诸葛亮的感情一天天深厚起来。

关羽、张飞等非常不高兴了,刘备就解释给他们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有了水。希望各位不要再说什么了。”关羽、张飞才平静下来。

2. 隆中对 古文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 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回答完毕,希望对你有帮助。

3. 隆中对文言文翻译

将军是否愿意见他?”③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想要为天下人伸张大义,然而智慧与谋略浅薄不足,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

荆州北靠汉水、沔水、张飞等人不高兴了,刘备劝解他们说:“我有了孔明,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好!”从此与诸葛亮的关系一天天深厚起来。关羽,但是它的主人却没有能力守住它,这大概是天拿它用来资助将军的,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汉室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刘备说,这是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闻名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思慕贤才,皇上蒙受风尘遭难出奔。我不能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高祖凭借它建立了帝业。

刘璋昏庸懦弱,用壶装着酒来欢迎将军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益两州,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到秦川出击,但是不可谋取他,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①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指中原一带,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边和巴郡、蜀郡相通;一旦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

因此先帝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强。

孙权占据江东,将军你是否有占领它的意思呢,和西边的各个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守住险要的地方,然而曹操之所以能打败袁绍,以弱胜强的原因,不仅依靠的是天时,颍川的徐庶与诸葛亮关系甚好?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如饥似渴,如果能占据荆,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而且声望很高,那里人民殷实富裕,物产丰富,将军你应该屈尊亲自去拜访他,民众归附,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孙权这方面只可以把他作为外援,已经历三世了,地势险要,喜爱吟唱《梁父吟》。”

徐庶说:“这个人只能你去他那里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各地豪杰纷纷起兵,占据州、郡的人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声望小人又少:“诸葛孔明这个人,是卧龙啊。

但是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停止,先生认为该***取怎样的办法呢?”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独掌大权以来,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董卓、曹操先后专权、乐毅相比,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只有博陵的崔州平,才见到诸葛亮。

于是刘备叫旁边的人退下,说:“汉室的统治崩溃,召他上门来,说是确实这样。适逢先帝刘备驻扎在新野。

徐庶拜见刘备译文。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有问题可以追问。

满意请及时***纳,谢谢,就像鱼得到水一样。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什么了。”

关羽、张飞才不再说什么了.。

4. 隆中对古文翻译

原文

隆中对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①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唯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②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③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

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译文

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①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yuè)毅相比,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颍川的徐庶与诸葛亮关系甚好,说是确实这样。②适逢先帝刘备驻扎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个人,是卧龙啊,将军是否愿意见他?”③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你去他那里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你应该屈尊亲自去拜访他。”

因此先帝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于是刘备叫旁边的人退下,说:“汉室的统治崩溃,董卓、曹操先后专权,皇上蒙受风尘遭难出奔。我不能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想要为天下人伸张大义,然而智慧与谋略浅薄不足,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停止,先生认为该***取怎样的办法呢?”

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独掌大权以来,各地豪杰纷纷起兵,占据州、郡的人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声望小人又少,然而曹操之所以能打败袁绍,以弱胜强的原因,不仅依靠的是天时,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强。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三世了,地势险要,民众归附,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孙权这方面只可以把他作为外援,但是不可谋取他。荆州北靠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边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但是它的主人却没有能力守住它,这大概是天拿它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你是否有占领它的意思呢?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高祖凭借它建立了帝业。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那里人民殷实富裕,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而且声望很高,闻名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如果能占据荆、益两州,守住险要的地方,和西边的各个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指中原一带,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到秦川出击,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将军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刘备说:“好!”从此与诸葛亮的关系一天天深厚起来。

关羽、张飞等人不高兴了,刘备劝解他们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一样。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什么了。”关羽、张飞才不再说什么了.。

出处/view/6222

5. 文言文隆中对翻译前两段

隆中对晋陈寿原文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

羽、飞乃止。译文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

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颍川(河南禹州)的徐庶与诸葛亮关系甚好,说确实是这样。适逢先帝刘备驻扎在新野。

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个人,是人间卧伏着的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你去他那里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你应该屈尊亲自去拜访他”。

因此先帝就去隆中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于是刘备叫旁边的人退下,说:“汉室的统治崩溃,奸邪的臣子盗用政令,皇上蒙受风尘遭难出奔。

我不能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任,想要为天下人伸张大义,然而我才智与谋略短浅,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认为该***取怎样的办法呢?”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独掌大权以来,各地豪杰同时起兵,占据州、郡的人数不胜数。

曹操与袁绍相比,声望少之又少,然而曹操最终之所以能打败袁绍,凭借弱小的力量战胜强大的原因,不仅依靠的是天时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强。

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三世了,地势险要,民众归附,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孙权这方面只可以把他作为外援,但是不可谋取他。荆州北靠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边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但是它的主人却没有能力守住它,这大概是天拿它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你可有占领它的意思呢?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自然条件优越,高祖凭借它建立了帝业。

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那里人民殷实富裕,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而且声望很高,闻名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如果能占据荆、益两州,守住险要的地方,和西边的各个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指中原一带,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击,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将军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刘备说:“好!”从此与诸葛亮的关系一天天亲密起来。关羽、张飞等人不高兴了,刘备劝解他们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一样。

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什么了。”关羽、张飞于是不再说什么了。

6. 文言文,隆中对,刘备诸葛亮

亮躬耕陇亩,好(hào)为《梁父(fǔ)吟》.①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yuè)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duó)德量力,欲信(shen)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chāng jué),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miǎn),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xù),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zhòu],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 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3译文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yuè)毅相比,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颍川的徐庶与诸葛亮关系甚好,说确实是这样.隆中对适逢先帝刘备驻扎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个人,是人间卧伏着的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你去他那里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你应该屈尊亲自去拜访他.”因此先帝就去南阳卧龙岗(在今湖北襄阳境内)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于是刘备叫旁边的人退下,说:“汉室的统治崩溃,奸邪的臣子盗用政令,皇上蒙受风尘遭难出奔.我不能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想要为天下人伸张大义,然而才智与谋略短浅,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停止,您认为该***取怎样的办法呢?”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独掌大权以来,各地豪杰同时起兵,占据州、郡的人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声望小人又少,然而曹操最终之所以能打败袁绍,从弱者成为强者,不仅依靠的是天时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强.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三世了,地势险要,民众归附,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孙权这方面只可以把他作为外援,但是不可谋取他.荆州北靠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边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但是它的主人却没有能力守住它,这大概是天拿它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你可有占领它的意思呢?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自然条件优越,高祖凭借它建立了帝业.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那里人民殷实富裕,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而且声望很高,闻名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如果能占据荆、益两州,守住险要的地方,和西边的各个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指中原一带,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向秦川出击,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将军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天下就可以复兴了.”刘备说:“好!”从此与诸葛亮的关系一天天亲密起来.关羽、张飞等人不高兴了,刘备劝解他们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一样.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什么了.”关羽、张飞于是不再说什么了.。

7. 求文言文隆中对原文带翻译

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都不赞同这点。只有博陵崔州平,颍川的徐庶与诸葛亮友善往来,说是确实这样。

当时先主刘备驻扎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将军是否愿意召见他?”刘备说:“你和他一起来。”徐庶说:“这个人你可以到他那里去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应该亲自去拜访他。”

因此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于是刘备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朝的统治崩溃,董卓、曹操先后专权,皇室遭难出奔。我不能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想要为天下人伸张正义,然而智谋浅短、办法很少,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告诉我该***取怎样的办法呢?”

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作乱以来,各地豪杰同时兴起,化州为郡,称霸一方的多得数不清。曹操与袁绍相比,名利低微,兵力又少,然而曹操竟然打败了袁绍,从弱变强的原因,不仅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强。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三世了,地势险要,民众归附,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孙权这方面可以把他作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荆州北靠汉水、沔水,南边可以直达沿海一带,东面和吴郡、会郡相连,西边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用兵之地,但是他的主人刘表却没有能力守住它,这大概是天拿来资助将军的,将军是否有意夺取它呢?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是个富饶的地方,高祖凭借它建立了帝业。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又在北面威胁着他,那里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又声望很高,闻名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如果能占据荆、益两州,守住险要的地方,和西边的各个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杀向宛、洛二郡,将军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打出秦川,百姓谁能不拿着饭食、酒水来欢迎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朝的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刘备说:“好!”从此同诸葛亮的感情一天天深厚起来。

关羽、张飞等非常不高兴了,刘备就解释给他们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有了水。希望各位不要再说什么了。”关羽、张飞才平静下来。

8. 文言文《隆中对》的通***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

1.一词多义 谓 认为 调为信然 对··说 谓先主日 已 停止 然志犹未已 通“以”自董卓已来 已经 已历三世 信 确实 谓为信然 诚信 信义著于四海 同“伸”,伸张 欲信大义于天下 然 这样 谓为信然 但是 然志犹未已 用 因此 遂用猖獗 利用 贤能为之用 运用 此用武之国 2.古今词义 顾 古义 拜访 将军宜枉驾顾之 今义 照顾 凡 古义 总共 凡三往 今义 平凡 孤 古义 我,古代王侯的自称 孤不度德量力 今义 孤立 殆 古义 大概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今义 危险 日 古义 一天天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今义 太阳 3.词性活用 箪 用革 名词作状语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壶 用水壶 名词作状语 4.通***字 信,通“伸”伸张 欲伸大义于天下 已,通“以” 自董卓已来 5.句式 1)判断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2)省略句.君与俱来.(3)倒装句.时人莫之许也 4)递进复句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君与俱来 省略句。

民殷国富什么意思?

诸葛亮写的诗总共有两首,分别是《悼周瑜诗》和《梁父吟》,具体如下:

1、《悼周瑜诗》

呜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岂不伤?君其有灵,享我烝尝!吊君弘才,文武筹略;火攻破敌,挽强为弱。想君当年,雄姿英发;哭君早逝,俯地流血。

昊天昏暗,三军怆然;主为哀泣;友为泪涟。亮也不才,丐计求谋;助吴拒曹,辅汉安刘;掎角之援,首尾相俦,呜呼公瑾!生死永别,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更无知音!呜呼痛哉!

译文:

唉!你不幸早逝!老天让你短寿,人们岂不哀伤?我心真痛,以酒浇愁;您若在天有灵,请享用我的祭品!凭您少年博学,结交孙策将军;仗义轻财,让出房屋给穷困人居。您未成年,已如大鹏乘风而起,创建霸业,雄踞江南。凭您伟力,镇守巴丘;刘表讨贼无为,全然仰仗于你。

您风度翩翩,与小乔结成佳偶,汉朝忠臣,不辱使命,您气概非凡,从善如流更使主公广开言路,不骄不躁,不气不馁。洞庭湖畔,蒋干前来离间,您演戏挥洒自如,气度大情趣高。才能宏大,文武双全,火烧曹军,以弱胜强。您当时姿态雄壮而英俊,可惜早逝,使我趴在地上痛哭至流血。

忠义心,英才气,三十六年不枉此生,名扬百代,深情哀悼,让我愁肠百回,只此忠心,悲情连绵。光明的天为之失色,全军悲痛,主公哀哭,朋友流泪,我虽不才,向您讨教,助吴抗曹,辅佐汉朝使刘氏安宁。夹攻敌人,友情常在,你我无论生死,何时不互相担忧。

唉,别了周,固守友谊真情,只待转世轮回,若有魂灵,请照我心,从此天下,再无我的知音。真悲痛啊!

2、《梁父吟》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冢?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理。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宴子。

译文:

缓步走出临淄城的城门,遥望萧瑟死寂的荡阴里。那里有三座坟墓紧相连,形状大小都非常的相似。请问这里是谁家的墓地,田开疆、古冶子和公孙氏。

他们的力气能推倒南山,又能截断系大地的绳子。不料一朝遭到谗言,他们三人却是因为两个桃子的原因而死 。谁能够设想出这个奇计?他就是齐国的宰相晏子。

扩展资料:

诸葛亮,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3-6]?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

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

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陈寿原文_翻译及赏析

词目

民殷国富

发音

mín yīn guó fù

释义

殷:殷实,富足;阜:丰富。国家人民殷实富裕。

引用

《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 民殷国富 ,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 《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张永年反难杨修 庞士元议取西蜀 ...:“故知如此,但未有安迹之所。”松曰:“益州险塞,沃野千里, 民殷国富 ;智能之士,久慕皇叔之德。若起荆襄之众,长驱西指,霸业... 《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八回 哭祖庙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争功 ...“昔日武侯出草庐时,以此图献先帝,且曰:益州之地,沃野千里, 民殷国富 ,可为霸业。先帝因此遂创成都。今邓艾至此,安得不狂?”... 《后汉演义》第八十二回 出塞外绕途歼众虏 顾隆中决策定三分 ...野千里,向号天府,高祖尝得此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张鲁在北, 民殷国富 ,不知存恤,草野智士,望得明君。将军为帝室世胄,信义著...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五·诸葛亮传 ...,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 民殷国富 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於... 《读史方舆纪要》卷二 历代州域形势二 ...资将军也。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刘璋暗弱,张鲁在北, 民殷国富 ,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 ...资将军也。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刘璋暗弱,张鲁在北, 民殷国富 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 《二十四史通俗演义》第十九回 三国志乱纷纷五十余载 ...资将军也;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地,刘璋闇弱,张鲁在北, 民殷国富 ,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 《海国春秋》第三十五回 众邪误置蚊聚成雷  ...石犹等为家。童据仁渐渐长大,暗到双龙,见峻岭盘缠,膏腴沃壤, 民殷国富 ,兵壮马强,心中切恨,常有复仇之志,所以交结各岛。知牛... 《长短经》19章 三国权 ...,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 民殷国富 ,而不知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后。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着... 《后汉纪》孝献皇帝纪卷第三十 ...险塞沃野,天府之地,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闇弱,张鲁在北, 民殷国富 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后〔四〕。将军既帝室之胄,... 《周朝秘史》第二十四回 ...  齐废此政久矣,公何不修举此政,出狩郊野,使 民殷国富 ,邻国愈加敬畏电?“襄公从之,遂命整驾出猎。...

陈寿(233-2***),字承祚,西晋史学家,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他小时候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入晋以后,历任著作郎、长平太守、治书待御史等职。280年,晋灭东吴,结束了分裂局面。陈寿当时四十八岁,开始撰写并《三国志》。历经10年艰辛,陈寿完成了流传千古的历史巨著《三国志》。《三国志》是一部纪传体三国史,书中有440名三国历史人物的传记,全书共65卷,36.7万字,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 陈寿 生平

少年陈寿

南充在三国时叫巴西郡安汉县,是蜀国领地。陈寿出生于蜀后主刘禅建兴十一年,也就是刘备在白帝城向诸葛亮托孤后的第十一年,三国争霸已进入尾声。

陈寿少年时就聪慧好学,从小就对历史著作表现出了特别的兴趣。他先通读了最为古老的《尚书》和《春秋》,更精细地研习了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和东汉班固的《汉书》,熟悉了写作史书的方法。同时,他所写的文章又富艳动人,深得长辈们的赞许。陈寿小时候就在家中读书,时时受到父亲的关注和督促。

“陈寿的父亲是马谡的参军,失街亭以后,陈寿的父亲和马谡一样受到处罚,马谡被诸葛亮让刀斧手杀了,这就是三国演义中经典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也是戏曲中“失空斩”三部曲中的“斩”,陈寿的父亲就受到髡刑的处罚,就是削发,剃去头发,这在当时是种极具污辱性的处罚,然后逐出军营,这个时候陈寿的父亲才回到家乡,几年之后结婚生子,得了陈寿,陈寿的父亲把他在失街亭当中满腔的义愤和不得志寄予他儿子陈寿的身上,从小对陈寿要求非常严格。"

后来,陈寿的父亲病故,陈寿匆忙赶回家中,守孝三年。而在其后来编撰而成的《三国志》中,对于因卷入失街亭一战而受牵连的老父却只字未提,对于惩罚父亲的诸葛亮却大加颂扬。大抵也因此,陈寿的父亲在历史上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后人常有提及,只能称其为陈寿父。

陈寿在大约在18岁时进入了蜀国都城成都的太学学习,遇到了影响他的人生的第二个人物——同是南充人的谯周。在谯周门下学习时,陈寿进一步刻苦攻读史学,在南充的民间至今流传许多陈寿刻苦读书的故事。

陈寿之师

谯周作为三国后期的重要人物或许不被今天的人们所熟知。陈寿在他的《三国志》中专门为这位同乡的老师写了一篇传记。谯周语言幽默,传记中说诸葛亮都被他幽默的话语逗乐。就是这样一个诙谐幽默的人,最终却左右了三国鼎立的格局。

三国后期,魏国逐渐强大。蜀、吴均无力与魏国抗衡。魏国伐蜀时,兵至阴平。危急关头,谯周力劝后主刘禅降魏。并打消刘禅顾虑,说如果降魏后魏国不封你为王,我愿冒险去魏国说理,刘禅听从了谯周的意见,投降魏国。三国鼎立的格局被打破。

这样又能够保证后主刘禅不至于身败名裂,另一方面又能使全蜀老百姓不至于生灵涂炭。

陈寿在《三国志》中也是如此评价他的老师的,然而,在那个忠义为本的封建社会中,谯周的所作所为在很多人看来无疑是违背忠义之道的,在当世和后世的人对于谯周都有着诸多的非议。

南充人宽容地接纳了这位颇具争议的老乡。蜀国降魏后,谯周数次拒绝了魏王封赏给他的***厚禄。七年后,谯周在家乡于纷扰中离开了人世,誓死不肯穿魏王赐给他的寿衣。这其中的是非曲直,只能任由后世评说了。今天的谯周墓坐落在一处颇为热闹的市民小区中,人们在茶余饭后不知是否会偶尔想起这位用名节换来这一方平安的老乡。

之后形式的演变,果然如同谯周所预料的那样,蜀国在归入魏国两年后,魏国的晋王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以受禅让之名取代魏国建立晋朝,也就是历史上的西晋,公元280年,晋朝消灭吴国,至此,长达84年分裂割据的局面终于结束。

创作之初

蜀汉灭亡那一年,陈寿31岁,渐入中年。他留在了故乡南充,闲居家中,埋头读书数年,造诣日深。外面世界所发生的一切他也都看在眼中,《三国志》的构思也许从那几年就开始了。

公元268年,36岁的陈寿离开故乡南充赶赴晋都城洛阳,担任西晋著作郎,专门负责编撰史书,从此人生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天下一统的政治环境使得陈寿编撰《三国志》的构想成为可能。从小就在蜀国成长起来的陈寿早已积累了大量蜀国的资料,后又补充魏,吴两国资料,一部长达65卷的宏篇史学巨著终能编撰而成。

在《三国志》完成那一刻起就在当世引起了轰动。晋惠帝在看过《三国志》后当即下诏,命令全国百姓每家每户都要抄写《三国志》,这也使得《三国志》中的故事很快就在民间普及,到唐朝时,社会上出现了一种新兴的行业——说书,又进一步推动了三国故事在民间的普及。

《三国志》中的人物及故事以说书的形式在民间流传了一千多年,至今,我们在南充的老茶馆中仍可听到许多关于三国故事的评书。流传中,人们对《三国志》中记载的历史故事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念进行取舍演义,后来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便是根据说书人的记载完成的。

在南充的民间剪纸艺术中,有大量的体裁取自于三国的故事和人物,《三国志》中记载的多是历史事实,关于人物形象的描述很少,这就给了后人很多想像和发挥的空间。关于人物形象和故事也便有了许多不同的版本。

汉恒候张飞曾在南充阆中驻守了七年,在当地流传着许多关于张飞的传说。时光流转,当地的人们对于张飞固有的豹头环眼形象也产生了怀疑

“那么张飞到底长什么样呢?我们这有尊像,这尊像就是张飞的长子张苞的儿子张遵的像,你看这尊像,它做的面目很清秀,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同时这尊像它是一直在张飞庙里就做成这样的。它是有依据的,如此说来,按现代的遗传说的观点来看,那么,要是倒退的话,他的爷爷张飞也不会太丑陋。这算是一个证明吧!证明之二呢,就是,据史料记载,张飞的两个女儿,一个被后主刘禅立为皇后,还有一个呢,后来他成为刘禅的妃子,相继的两姐妹都被喜欢美色的刘禅看上了,你想想,那么她们的父亲张飞会是什么形象呢?不会太丑吧?”

《三国志》中记载,猛将张飞死在阆中,被其手下范疆与张达所害,但却没有说明范疆、张达为何要杀张飞。在南充地区流传着一种张飞之死的传说,也被当地人改编成川北皮影戏,详细解说了其中的原因。

张飞在阆中所说二哥关羽败走麦城,被吴国军队所害,异常悲愤,命手下范疆、张达赶制白盔白甲要讨伐吴国为二哥报仇。范疆、张达错听为百盔百甲,心想完不成任务也是死,便心生杀机,了酒后沉睡中的张飞,提着张飞首级投奔东吴而去。却在路上将张飞头颅扔在了四川云阳。因此在南充民间至今仍有张飞“头在云阳,身在阆中”的说法。

后来刘备为替两个弟弟报仇,贸然讨伐东吴,失利后病死于白帝城。“桃园三结义”的情景给今天的人们留下了无穷的回味空间。刘备,关羽,张飞虽未能同年同月同日死,却也为了相互间的情义而相继死去。此种情义成为了三国故事中最为华彩的段落。陈寿在《三国志》中树立起的刘、关、张三人之间“君贤臣忠”的关系也成为了此后封建社会中君臣关系的典范,备受推崇。南充人为表达对张飞的崇敬为他雕塑了皇帝的金身,却也不忘他和刘备的君臣关系,让他持笏称臣。《三国志》的故事便以这样的方式在民间流传着。

争议

唐朝房玄龄等奉诏撰写的《晋书·陈寿传》,在承认陈寿“善叙事,有良史之才”的同时,又认为陈寿因为私仇而在书中有所表现。说“丁仪、丁廙有盛名于魏,寿谓其子曰: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为尊公作佳传。丁不与之,竟不为立传。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诸葛瞻又轻寿。寿为亮立传,谓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言瞻惟工书,名过其实。议者以此少之。”

《晋书·陈寿传》关于陈寿索米的这条史料,只有少数几位史学家如北周的柳虬、唐朝的刘知几等相信,而多数的史学家则认为这条史料不合事实,是***的。清朝的潘眉在《三国志考证》中指出:“丁仪、丁廙,官不过右刺奸掾及黄门侍郎,外无摧锋接刃之功,内无升堂庙胜之效,党于陈思王,冀摇冢嗣,启衅骨肉,事既不成,刑戮随之,斯实魏朝罪人,不得立传明矣。其实在曹丕即王位后,就杀了丁仪、丁廙并男口,他们是没有子嗣的。《晋书》谓索米不得不为立传,此最无识之言。”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也指出:《晋书》谓“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被髡,故寿为《亮传》,谓将略非所长。此真无识之论也。亮之不可及处,原不必以用兵见长。观寿校定《诸葛集》,表言亮‘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励。至今梁、益之民,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过也。’又《亮传》后评曰:‘亮之为治也,开诚心,布公道,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恶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其颂孔明可谓独见其大矣。”由此可见,《晋书》贬陈寿之说,实为不实之词,不可尽信。

作品

《三国志》是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断代史。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记载了从220年(魏文帝黄初元年),到280年(晋武帝太康元年)60年的历史。

陈寿是晋臣,晋是承魏而有天下的,所以,《三国志》便尊魏为正统。在《魏书》中为曹操写了本纪,而《蜀书》和《吴书》则只有传,没有纪。记刘备则为《先主传》,记孙权则称《吴主传》。这是编史书为政治服务的一个例子,也是《三国志》的一个特点。

陈寿虽然名义上尊魏为正统,实际上却是以魏、蜀、吴三国各自成书,如实地记录了三国鼎立的局势,表明了它们各自为政,互不统属,地位是相同的。就记事的方法来说,《先主传》和《吴主传》,也都是年经国纬,与本纪完全相同,只是不称纪而已。陈寿这样处理,是附合当时实际情况的,这足见他的卓识和创见。《三国志》总起来说记事比较简略,这可能与史料的多少有关。陈寿是三国时人,蜀国灭亡时31岁。他所修的《三国志》在当时属于现代史,很多事是他亲身经历、耳闻目见的,比较真切,按说是有条件蒐集史料的。但因为时代近,有许多史料还没有披露出来;同时,因为恩怨还没有消除,褒贬很难公允,也给材料的选用和修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从魏、蜀、吴三书比较来看,《蜀书》仅得十五卷,较魏、吴两书更简。这大概是魏、吴两国的史料多于蜀的原故。陈寿写《三国志》时,魏国已有王沈的《魏书》、鱼豢的《魏略》,吴国也有韦昭的《吴书》可作参考,这给陈寿蒐集史料提供了极大方便。而蜀汉既没有史官,也没有现成的史书可借鉴,蒐集史料就非常困难。陈寿费了很大气力,连一些零篇残文也注意搜寻,《蜀书》才仅得十五卷之数。《蜀书》中的许多重要人物的事迹,记载都十分简略,可见蜀汉的史料是相当缺乏的。另外,因为政治上的原因(也有可能是他治学态度比较严谨),陈寿也可能舍弃了一些材料,如牵涉到司马懿的一些不光彩的事,不便写,只好舍弃了。

万卷

陈寿,字承祚,233年(蜀汉建兴11年)出生于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少时师从大儒谯周,曾任姜维主簿、蜀国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蜀亡后,返归安汉故里,隐居于万卷楼。卒于2***年(西晋元康7年),终年65岁。

280年,西晋灭吴,中国历经汉末以来百余年的分裂重归统一,陈寿担当起了研究和撰著三国史的重任。他不舍昼夜,广泛蒐集整理三国时期的档案文献,四处寻访逸闻轶事,踏访三国名人遗迹。历经10年艰辛,完成了流传千古的历史巨著《三国志》。《三国志》是一部纪传体三国史,书中有440名三国历史人物的传记,全书共65卷,36.7万字,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

四川南充玉屏山麓的万卷楼,是陈寿少年成长和晚年归隐之地。据史料记载:万卷楼始建于222—237年(三国蜀汉建兴年间),为三重檐式木石结构楼阁,唐代又在楼前新建甘露寺,形成了汉唐风格的建筑群。“***”期间,万卷楼遭到严重毁坏。

为了纪念陈寿这位伟大的史学家,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建设三国文化旅游胜地,南充市顺庆区人民 *** 于1990年在陈寿当年博览群书的万卷楼遗址——风景秀丽的玉屏山上重建了气势恢弘的万卷楼。

距万卷楼不远处,是陈寿的旧居。旧居的墙上有陈寿父母和家族简史及其宗亲的生平简介。室内的所有陈设均仿照汉代民居的特点摆放。旧居外的林荫道旁,还有多尊刻画陈寿少年时代求学苦读的石雕。

万卷楼占地面积100多亩,包括“读书楼”、“纪念堂”、“藏书阁”和雅致的廊、轩、厢房等附属建筑。它依山顺势而建,布局协调,古朴庄重。屋顶***用双重飞檐,斗拱承载,黑色筒瓦盖顶,周围廊轩环绕,线条流畅,轮廓优美,朱红漆的木门木窗和线条简洁的窗棂围栏,重现了万卷楼的汉代遗风。

“读书楼”展示的是陈寿生平及其家族概览。迎面而立的书法屏风系木刻《陈寿传》,为晋人常璩撰文,全篇以简洁的笔墨记叙了陈寿著书撰史的坎坷经历。四周墙上记述了陈寿家世及其治学历程和官宦生涯。“纪念堂”内有精心仿制的三国时期的骑兽俑、木牛流马、水磨、士卒、兵器、战车、战船、钱币、汉鼎等大小文物300余件。大量的文字、图画、书籍、照片、实物等资料,详细介绍了陈寿的著述和对后世的影响。“藏书阁”是一座二层楼的仿汉代建筑,室内陈列著各个时期不同版本的《三国志》《三国演义》,以及有关三国历史、文化的书籍资料和音像制品等。

站在玉屏山脚下,顺着万卷楼前长长的石阶,便可仰望高悬在“读书楼”上的“万卷楼”巨匾。巨匾黑底金字,长4.7米,高1.8米,系已故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亲笔题写。

在万卷楼庭院正中,是一尊陈寿怀抱竹简、手执毛笔的青铜塑像。塑像高5米、重1吨,形态逼真,神韵飞扬。铜像周围以黑色花岗石铺成圆形鉴池,寓意“以史为鉴”。庭院展厅正中,青年陈寿半身铜像布衣高髻,目光刚毅,再现了一代史学家的精神风貌。展厅上方“并迁双固”的匾额,源于晋人常璩在《华阳国志》一书中对陈寿的高度评价,他赞誉陈寿所著《三国志》的史学成就可与司马迁、班固并肩成双。万卷楼主要建筑的门框上,还有多副盛赞陈寿的楹联:“千秋笔写千秋史,万卷楼藏万卷书”、“破万卷书求索宇宙人生真谛,修三国志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承祚倘无三书神州竟成千古恨,果城幸有万卷举世得仰一名楼”。

陈寿的诗文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慧型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魏晋·陈寿《隆中对》

隆中对

魏晋 : 陈寿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

展开阅读全文∨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慧型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国中文言文 , 赞美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