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拈花微笑迦叶明白了什么,佛陀莲花迦叶拈花微笑

tamoadmin 成语教学 2024-06-11 0
  1. 佛祖拈花,迦叶破颜的典故
  2. 佛祖拈花微笑的故事~
  3. 佛祖拈花,为何只有迦叶微笑?
  4. 佛祖拈花,迦叶微笑是什么意思
  5. 佛祖为什么会拈花一笑?
  6. 佛祖拈花,迦叶一笑。那迦叶到底在笑什么?
  7. 佛祖拈花 迦叶一笑寓意是什么?

世尊拈花,迦叶微笑,这是禅宗著名的一段公案。也说明了禅宗的起源。一次,世尊说法时,只是微拈一朵花不语,其他人都不知为何意,只有佛陀的***迦叶微微一笑。后来世尊就说只有迦叶得到我所说的法了。在经典中是这样说的:“我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佛陀“以心传法”的独特方式成为后世禅宗“不立文字”的依据,迦叶尊者也成为禅宗第一代传人。

尽虚空遍法界,是说佛陀所说***微妙甚深,充盈整个虚空法界,“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是真正的无所不包、有容乃大。以心传法,心心相印,与佛菩萨取得感应道交,成就不可思议。在《妄尽还源观》中提到一个念头对虚空法界的影响:“普周法界,出生无尽,含容空有。”一个再微细的念头都是传遍法界,相续无尽的,更何况世尊的“心法”。现代科学讲“思想波”,物质实际上就是由这个思想波创造出来的。在佛法上讲物质是由“四大”***和、众缘和合生起的,可想而知,对于佛陀这样安住在自性寂光真如之中的存在,其思想波是真正的“常乐我净”,是真正的最上***。我们迷妄凡夫能值遇世尊的希有之法,是真正的最上之善根、福报、因缘。故我等应当转识成知,勇猛精进,坚固道业,以报佛恩。

佛祖拈花,迦叶破颜的典故

拈花一笑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对禅理有了透彻的理解,二是指彼此默契、心神领会、心意相通、心心相印。

佛祖拈花微笑迦叶明白了什么,佛陀莲花迦叶拈花微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拈花一笑的含义是为了能使教法更好的一代一代往下传,由佛陀亲自指定一个人作为继承者,相信谁都没有异议的。而佛陀这里选择的摩诃迦叶,又是佛陀的上首大***,威望在众人的心目中是最高的。

拈花一笑,其实是一次打禅机,在这次打禅机中,看看谁能真正的明白佛陀要传递的讯息。因为只有明白佛陀心意的人,才能顺利地将佛陀度人的事业继续下去。而一直跟随着佛陀修行,也就是最后真正打破盘中之谜的,只有摩诃迦叶。

扩展资料:

佛祖问迦叶尊者,拈花一笑的故事情节:

拈花一笑的故事:

有一次大梵天王在灵鹫山上请佛祖释迦牟尼说法。大梵天王率众人把一朵金婆罗花献给佛祖,隆重行礼之后大家退坐一旁。佛祖拈起一朵金婆罗花,意态安详,却一句话也不说。大家都不明白他的意思,面面相觑,唯有摩诃迦叶破颜轻轻一笑。

佛祖当即宣布:“我有普照宇宙、包含万有的精深佛法,熄灭生死、超脱轮回的奥妙心法,能够摆脱一切虚***表相修成正果,其中妙处难以言说。我不立文字,以心传心,于教外别传一宗,现在传给摩诃迦叶。”

然后把平素所用的金缕袈裟和钵盂授与迦叶。这就是禅宗“拈花一笑”和“衣钵真传”的典故。中国禅宗把摩诃迦叶列为‘西天第一代祖师’。

大迦叶从此是以被人尊敬着的圣者的身份出现在僧团中了。

有一个时侯,他和舍利弗同在王舍城附近的耆阇崛山修道。那时有很多的外道们访问舍利弗尊者,向他提出种种的质问中,有问如来以后有没有生死问题,要说以后有生死,还是以后没有生死,或者以后既不是有生死,也不是没有生死。

关于外道用这样的四问方式来问难佛陀生死的问题,舍利弗尊者便回答他们,唯有这个问题,不能说如来怎样。

外道不满意舍利弗的回答就讥讽道:「这几个问题都回答不出来的人,怎么敢称是佛教教团的上座? 所谓智慧第一者,恰如婴儿一般。」

外道嘲笑着蜂拥的走后,舍利弗徐徐的站起来,穿过满是绿色的森林,到不远的石窟中访问入定的尊者大迦叶。

舍利弗先把外道所问的问题,告诉大迦叶,跟后就问道:

「尊者大迦叶! 佛陀为什么对于外道所问的问题,不曾给过解答?」 大迦叶即刻回答道:

「如来的爱执已尽,心无烦恼,而永远解脱,他的证悟甚深广大,是不能以***的四句所能问,也不能以言词回答。唯有这个问题不应问,故如来不给解释。」

舍利弗听后很高兴,便告辞回到自己所修行的地方去。

在诸大***中,常常互诉互督,互问互审,往复问答的切磋琢磨,所以,他两的问答本不足奇,但对于大智舍利弗尊者所提供的这种大问题,能够随时答复出来,由此可见大迦叶的修道是何等的深远!

百度百科-迦叶尊者

百度百科-拈花一笑

佛祖拈花微笑的故事~

佛祖拈花

迦叶微笑

一天,在灵山会上,大梵天王以金色菠萝花献佛,并请佛说法。可是,释迦牟尼如来佛祖一言不发,只是用拈菠萝花遍示大众,从容不迫,意态安详。当时,会中所有的人和神都不能领会佛祖的意思,唯有佛的大***——摩诃迦叶尊者妙悟其意。破言为笑。于是,释迦牟尼将花交给迦叶,嘱告他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椠秒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转之旨,以心印心之法传给你。拈花微笑"为佛教用语,指禅宗的以心传心。后世以拈花微笑比喻参悟禅理的样子,亦可喻为会心或默契之意。”

佛祖拈花,为何只有迦叶微笑?

一天,在灵山会上,大梵天王以金色菠萝花献佛,并请佛说法。可是,释迦牟尼如来佛祖一言不发,只是用拈菠萝花遍示大众,从容不迫,意态安详。当时,会中所有的人和神都不能领会佛祖的意思,唯有佛的大***——摩诃迦叶尊者妙悟其意。破言为笑。于是,释迦牟尼将花交给迦叶,嘱告他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椠秒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转之旨,以心印心之法传给你。

释迦牟尼佛祖在大庭广众之下,像这样一言不发,只是带在和他那不动生色的微笑,从容不迫,宁静安详,其中微妙究竟何在?

其实,释迦牟尼这里所传示的,正是一中无言的心态——一种至为安详,静谧,调和,美好的心态,这是不呢国内用任何语言和行为来打破的。这种心态纯净无染,无欲无贪,坦然自得,乐观自信,无拘无束,不着形迹,不可动摇,与世长存——即所谓“真如秒心”,亦即“普照一切、含藏万法”的根本佛法——正法眼藏之所在。所以迦叶与佛祖在灵山会上心心相印,仅只拈话微笑而已,没有任何其他的表示,但一切尽在不言中,此时无声胜有声。而释迦牟尼最后对迦叶所嘱咐的话,也正好是对这种心态的最好证明。

佛祖拈花,迦叶微笑是什么意思

一天,在灵山会上,大梵天王以金色菠萝花献佛,并请佛说法。可是,释迦牟尼如来佛祖一言不发,只是用拈菠萝花遍示大众,从容不迫,意态安详。当时,会中所有的人和神都不能领会佛祖的意思,唯有佛的大***——摩诃迦叶尊者妙悟其意。破言为笑。于是,释迦牟尼将花交给迦叶,嘱告他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椠秒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转之旨,以心印心之法传给你。 释迦牟尼佛祖在大庭广众之下,像这样一言不发,只是带在和他那不动生色的微笑,从容不迫,宁静安详,其中微妙究竟何在? 其实,释迦牟尼这里所传示的,正是一中无言的心态——一种至为安详,静谧,调和,美好的心态,这是不呢国内用任何语言和行为来打破的。这种心态纯净无染,无欲无贪,坦然自得,乐观自信,无拘无束,不着形迹,不可动摇,与世长存——即所谓“真如秒心”,亦即“普照一切、含藏万法”的根本佛法——正法眼藏之所在。所以迦叶与佛祖在灵山会上心心相印,仅只拈话微笑而已,没有任何其他的表示,但一切尽在不言中,此时无声胜有声。而释迦牟尼最后对迦叶所嘱咐的话,也正好是对这种心态的最好证明。 如来拈花,迦叶微笑!这一笑便是天下.灵山会上千万大众,唯迦叶一人一笑而得。何以故?唯迦叶一人大乘菩萨根基是也。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是明心见性的人方可领会得,《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拈花,迦叶尊者一笑。这一笑便笑出了整个清明的世界,一直传到了今天,依然还是让人心动的向往。迦叶尊者那一笑的平静和宽容,是很多人用尽一生都无法体味的真实。 为什么那么多的尊者都是默然,而唯独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了呢?灵山大会,或许不是每一个佛者都能有幸参加的,或许也不是每一个佛者都愿意参加,但不管怎样迦叶去了,并在众人默然的时候却天真地笑了。世尊看得明白:众人的默然只是把佛当作了佛,只有迦叶尊者没有;众人都是在想如何才能使自己成为佛的时候,只有迦叶尊者没有,所以众人失去了佛,迦叶尊者却得到了。我想世尊的拈花就是在告诉众人他心里佛的样子吧,佛就是拈花一笑,佛就在拈花一笑中。这一笑之后,许多的花都开了…… 笑有多种,迦叶尊者的笑才是真正的笑,平静的笑,会心的笑! 想得道的人失去了所想,不想得道的人却得道了,这是因为道不在于手,而在于心。拈花一笑的不仅仅是佛,生活也是这样,很多东西并不是我们都能得到的,关健是我们如何去摆放自己的那颗心?当别人收获果实的时候,我们收获祈祷;当别人收获成功的时候,我们收获喜悦,生活也就如拈花一笑了。生活是春夏秋冬的四季,有阳光也有黑夜,有红花也有枯叶,有成长的希望也有岁月的烦恼,但这一切都将会是生命难得的过程。人生这短短的几十年,相对于浩瀚的宇宙来说,实在是短之又短;活着这颗脆弱的幼苗,相对于生命生生不息的轮回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我们又如何能默然相对呢? 我们不是迦叶尊者,也不能成为迦叶那样的圣人,但我们却要有一颗拈花一笑的心。有了这颗心,我们就能从容地去面对生活的风雨和坎坷泥泞。拈花一笑,这是一份内心的平静与从容,对世间的一草一木的关爱和对生命或喜或悲的大彻大悟。名利的得与失,荣耀与无闻相对于生命短短的几十年来说,已经不算得什么,唯有希求一份内心的平静与从容吧。我们与众僧的默然,其实不过是一种对身外之事的放不开或不能释怀的想要达到,面对世尊那份众望所归的光环,一种急不可耐的想要得到的达到,对虚荣的达到。这就是我们的名和利,生活的花朵和果实,权和财的放不开或者说是不能释怀。生活有太多的负累,自己的、别人的、想要不、不想要的一切慢慢组成了生命或深或浅的足迹,一路走来,甘甜与酸苦只有自己才能真正体味!但我们却过多的视而不见,我们过多留意的却是那些别人的眼光,别人的品头论足,更多时候我们也只是众僧默然之后的默然。 生活不会是一帆风顺,有更多我们无法预料的不如意;但生活也不会总是不如意,也还会有很多美丽的向往。当生活把一扇大门向你关闭时候,就会向你开启一扇窗子。明天的阳光会是新的,照亮我们,还有清脆的鸟鸣,吹着生活闪光的号子。也许明天还有风雨,明天的明天还有霜雪,明天还会有意想不到的阴霾,但要相信阴霾过去了的那些明天,一定就是阳光明媚的日子了。明天,总是新的,但明天的心情却不一定会是新的。心,就地天地,要有多高就有多高,要有多大就有多大,但心不过只是尺寸而已!那么多的花朵总是看不完的美丽,但不是所有的美丽都能够开出灿烂的花朵,心就是蝴蝶,永远***不到那朵能够满足的心蕊。心的停止不下的欲望就是我们深深的默然,即使我们的花朵已经是一座花园的标本,还会有更多的花园在等着那份忧郁的默然,默然之后的默然。 逃不脱心的折磨,那是折磨心的自我,为什么要等到花期过了,叶子去了的时候才能真正平静的一笑?为什么总要等到岁月蹉跎了白发,风霜刻满了皱纹以后才能体会其中的没有意义呢? 拈花一笑,常在明静止水之中;拈花一笑,常在淡若无味的不经意中,懂得了这份内心的空彻之后,拈花一笑才能真正地破颜而出…… "佛祖拈花为何笑?”连佛祖都只用意会,不用言说的一笑来表示,我想我要将其说明是不可能了.不如先把目光集中在这朵花上吧,佛祖手里为什么要拿一朵花呢?这朵活生生的花又代表什么呢,我们可以展开想象,朝气蓬勃的鲜花也许代表着自然,一种自然的美,自然之法!也许此刻佛陀的一笑,就代替了讲述自然之法; 而活生生的鲜花也象征着一种生命,拿在手中,则表示生命(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佛陀的一笑也许在告诉我们,只有我们自己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只有我们自己才能让生命之花绽放出最美的光泽! 佛陀的一笑,恬悦,静美,幽长,其中的深远与美妙,不是任何一个人可以用支字半语能将其道尽! ***设有一位与你有缘的人,在对街向你浅浅的一笑,一个伸手的招呼,此头的你也报以一笑而应之.此刻,不用言说,这一笑将所有的问候与祝福都包含在其中了.这简浅的一笑代替了诸多言语的问候,令人赏心悦目!其中的心灵神往,也就只有你们俩是最能切身感受的啦! 这一瞬间的美,只能在这一瞬间的笑中感悟.意境的美,用间接的言语来表露,仿佛总觉缺失了些什么,有如水中无月影,碧空无祥云,深山无鸟栖....... 人的语言是匮乏的,很多东西都无法用语言将其道明,更多的言语表达往往会复杂化,取而代之的是这一笑,却时而能让彼此的心豁然开朗! 是否曾有尝试过,拈起自己这朵生命之花,对着这世界,报以会心的一笑呢? 网络图文 推荐阅读: 何为五蕴?图文详解历代高僧大德开悟顿彻诗100首2013本命年你需知道的本命佛布袋和尚偈语详解坛城图集二十四禅图值得收藏文殊菩萨十大愿(精美组图)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图解!快看!这画中的人就是你!?***《极乐世界庄严图》!净土圣像 让人心灵平静的美图一念堂美图极乐世界图…见者得福无价之宝:每个人都应熟记的中阴文武百尊图首次公开(真正有福之人才能看到)佛教水墨中国风…极品美图转极其稀有难得的四十二手眼图(网上几乎找不到,大家一定要珍惜呀)可爱滴!

佛祖为什么会拈花一笑?

这是佛教禅宗一个典故,是禅宗的开端。世尊于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释迦牟尼这里所传示的,正是我们的本来面目。这是不可以用任何语言和行为来形容。这种状态纯净无染,坦然自得,无拘无束,不着形迹,不可动摇,《心经》中的形容的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状态。也是所谓“真如妙心”,亦即“普照一切、含藏万法”的根本佛法——正法眼藏之所在。他有很多名字谓如来藏、本性、实相妙心、心等等。我们学佛的目的是回归我们本来的面目。

佛祖拈花,迦叶一笑。那迦叶到底在笑什么?

佛祖拈花 迦叶微笑

佛祖拈花微笑典出于《五灯会元》卷一。据载: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柯迦叶

迦叶尊者,通常称大迦叶,一名饮光,是两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的十大***之一。也是释迦牟尼***中道德高尚的长者。释迦牟尼对众说法时拈花不语,五百***都默然,独有迦叶微笑。于是佛祖把衣钵交付给迦叶,嘱他等待未来弥勒佛下世降生,再把衣钵交付给弥勒。衣是袈裟,钵是食具,衣钵代表佛教的法统。

佛祖拈花 迦叶一笑寓意是什么?

佛之法身遍虚空,只因我处迷雾中,

一朝领悟教中理,回归寂静与佛同。

佛陀拈花,迦叶一笑。这是佛经上的典故。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尔时大梵天王即引若干眷属来奉献世尊于金婆罗华,各各顶礼佛足,退坐一面。尔时世尊即拈奉献金色婆罗华,瞬目扬眉,示诸大众,默然毋措。有迦叶破颜微笑。”

这就是这个典故的出处,说的是大梵天王带着家属来参加佛陀的讲经说法大会,并奉献了金婆罗花给佛祖。佛陀就停止宣讲佛法,顺手拿起一枝金婆罗花,目光顺扫众人,似乎要给大家看。花是金婆罗花,手是佛手,兰花手, 也是金刚结指。 当时在座众徒都不知何意,一个个默不作声,大***摩诃迦叶,脸上忽然露出会心的微笑。佛陀于是说道:“我有清净法眼,涅盘妙心,能够明见实相无相,其中妙处难以言说。我当不立文字,以心传心,于教外别传一宗,首先传给摩诃迦叶。“

这个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的宗派也就是禅宗了,摩诃迦叶就是禅宗初祖,但是如果要仔细论,佛陀才是初祖。如果论中土的禅宗祖师,那么就是摩诃达摩***。我们就不去细作讨论了。这里就按问题内容来回答, 到底摩诃迦叶在笑什么?

一、会心之笑:

人们总说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个拈花微笑就属于这种情况: 此时无声胜有声。 在这个场合里,佛陀和迦叶达到了这个默契,无字真经得到最后的印证传承!这是心灵的沟通和默契。他们彼此都是有缘人。 作为老师有了徒弟,作为徒弟有了师承。 很多人以为只要拈花微笑,那么就大功告成了,殊不知在这个拈花微笑前,佛陀用了多少年的心血去浇灌,大迦叶用了多少年的心血去领悟呢?谁的成功都不是唾手可得!所以才有师徒二人的 苦尽甘来,会心展颜

二、 谦逊之笑:

众***都不知所以然,默不作声,就如同我们在课堂上,老师出了一道非常难的几何证明题,几乎没人会做,所以当老师扫过自己的脸庞的时候,恨不得有个地缝儿钻进去,省得被老师叫起来出糗。而大迦叶就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他会做,但是他不声张,但抓耳挠腮,反而平静微笑,这是修为的表现,也是对同门师兄弟的尊重,也是对佛陀的尊重。会而不骄,有君子之风,正是佛陀希望他了悟和印证的一种境界。

三、使命之笑:

要记得佛陀只是说了首先教给大迦叶,不是说其他人不教,而是机缘不到,而这个使命和机缘很可能要由大迦叶去完成了。如果目光能如同光缆,相信佛陀和大迦叶已经传送了大量的信息。这一笑,就是一个理解和顿悟的体现。

四、真理之笑:

一个人有简单的物质之欲,满足后会各种器官会很舒适,一个道理,在精神食粮上如果满足了,人也会非常舒适,舒适了就要笑,不舒适了就要哭,在佛陀讲授的真理面前,人豁然开朗,洞察天机,那么自然会开心无比,不笑还等什么呢? 求知欲满足后,你也会笑的。

五、承诺之笑:

佛陀结着金刚指手印,拿着金婆罗花,那就是一种期待,一个印信,需要大迦叶积极地回应,是否他有决心、有智慧、有铁肩、有热情去传承呢?大迦叶一笑就完全让佛陀释然, 这就是他的承诺。

六、智慧慈悲之笑:

这是佛陀与大迦叶的智慧和慈悲之笑,我们只能似懂非懂,懂也未懂,不懂装懂,总之这里慢充满了善意、智慧而没有狡诈和阴谋。如果我们是大迦叶,那么就能更深切地领悟了,那么《心经》《金刚经》也就不在话下了。我们在道上,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虽然有先有后,但大方向不会错!因为前方就有人给你指路,有人给你点灯,有人给你指月,有人给你拈花,就如同我们的老师和家长曾经爱护和教育我们一样, 既慈悲又智慧!

在中土禅门公案里也有一个类似的情节,说是五祖弘忍禅师敲了慧能***脑袋瓜子三下,疼不疼呢?我想一定疼,可是慧能也展颜一笑,为什么呢? 因为他求仁得仁啊! 师父秘传他本领。孙悟空何尝不是这样的待遇呢?再来看看大迦叶是不是一个道理呢?

机遇永远都是给有准备的人保留的,天分加努力加机遇,缺一不可!大迦叶能遇到佛陀,佛陀能遇到大迦叶,这都是难得的机缘!彼此都是***的人,这事也就是***的事了,而我们也有幸能读到这样的典故,遥想当时他们的风***,不由得就心生感伤,也许就是喜极而泣或者悲从中来: 佛在世时我沉沦,佛灭度后我出生,忏悔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

关注 海天玄宇,分享点滴微末般若,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拈花一笑万法空

如果想领悟“拈花一笑”的真谛,必须洞彻《心经》、禅宗六祖慧能的“菩提本无树”,才能达到迦叶的境界。

《心经》有“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这句“以无所得”是佛教进入顿悟的法门,心中有丝毫幻灭都无法渡过若水,抵达“彼岸”,。

佛祖只所以“拈花一笑”,是苦于其门徒无法领悟“空”的真境,发现迦叶“会心一笑”,自然晓得其顿悟了,把“无字真经”传授于迦叶。

因此,“拈花一笑”的真谛是“万法皆空”,一切的一切都是过往云烟,别痴心妄想,人生不过昙花一现,不要梦想“吃斋念佛”能赴西方极乐世界,佛祖两手空空,一无所有,怎么可能普度众生,只能自我解脱,任何贪念都是“喝阿三的洗脚水”。

佛祖拈花,迦叶微笑。即,佛祖用拈花的形式传达出了一种他自己悟得的高深真理,别人不解,只有迦叶心领神会。

于是迦叶就此接过了佛祖传递过来的这一真理接力棒,并发扬光大,后来又东传中国,直达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广大地区,恩惠所及直至你我。

简介

相传,在圣洁的西天灵山之上,在风和日丽的一天,大慈大悲的佛祖——释迦牟尼在巍峨的大殿之内,登坛说法,广布福音。一时间,祥云缭绕,顽石点头,猛兽驯顺,***凝神,这些有福的花草万物沐浴在浩荡的佛知见之中。布道告一段落,佛祖休息,大家放松。

就在此时,佛祖用他圣洁的右手,似有意又像无意地拿起了一朵普通平常的野花,微笑示众,但默而不语。正在放松休息的各路***一下子被佛祖反常的举动吸引了,他们纷纷双掌合什,口诵佛号,得道的睿智大脑们快速转动,极力想参透佛祖此举之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