箪瓢屡空对什么?,箪瓢屡空晏如也

tamoadmin 成语出处 2024-05-31 0
  1. 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雅咏不缀是啥意思
  2. 四字成语描写水的成语有哪些成语有哪些特点是什么
  3. 出自《五柳先生传》的“或置酒而招之”中的“之”是什么意思?
  4. 文言文陶侃传

原文

先生不知何许(1)人也,亦(2)不详(3)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4)。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hào)读书,不求甚解(5);每有会意(6),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7)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8)知其如此,或(9)置酒而招之;造(10)饮辄(zhé)尽(11),期在必醉(12)。既醉而退,曾(zēng )不吝(lìn)情去留(13)。环堵萧然(14),不蔽风日;短褐(hè)穿结(15),箪(dān)瓢(piáo)屡(lǚ)空(16),晏(yàn)如(17)也。常著文章自娱,颇(pō)(18)示己志。忘怀得失(19),以此自终(20)。 赞(21)曰:黔娄(22)(qián lóu)之妻有言:“不戚(qī)戚于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23)其言兹(zī)若人之俦(chóu)乎(24)?衔(xián)觞(shāng)赋诗(25),以乐(26)其志(27)。无怀氏(28).之民欤(yú)?葛天氏之民欤(yú)?

注释

箪瓢屡空对什么?,箪瓢屡空晏如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⒈何许何处,哪里。许,处所。 2.亦也。 3.不详不知道。 详,详细地知道。 4.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因,于是,因此。以,把,用。为,作为。以为,以之为。焉,语气助词。 5.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甚,深入,过分。 6.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会,体会,领会;今意指领会别人没有明白的意思。 7.嗜喜好。 8.亲旧亲戚朋友。亲,亲戚。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9.或有时。 10.造往,到。 11.造饮辄(zhé)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辄,就。 12.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 13.曾(céng)不吝(lìn)情去留竟没有舍不得离开 (意思是五柳先生的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 曾不,竟不。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去,离开。 14.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萧然,空寂的样子。 15.短褐(hè)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短褐,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 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 16.箪(dān)瓢(piáo)屡空箪和瓢时常是空的(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瓢,饮水用具。屡空,经常是空的。 17.晏(yàn)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晏:安然 如:……的样子。 18.颇"稍微"。  19.忘怀忘记。 20.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 21.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今义称赞、赞美。 22.黔(qián)娄战国时齐国的隐士。 23.不戚(qī)戚于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戚戚,忧虑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于,介词,由于、因为,的意思。 24.其言兹若人之俦(chóu)乎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俦,辈,同类。 25.衔(xián)觞(shāng)赋诗一边喝酒一边作诗。觞,酒杯。衔,含着。 26.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 27.志:心志。 28.无怀氏:跟下文的“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

编辑本段译文和点评

译文

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弄不清他的姓名。他的住宅旁边植有五棵柳树,因此就用“五柳”作为他的别号了。五柳先生安闲沉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但不执着于对一字一句的琐细解释;每当读书有所领悟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五柳先生)生性嗜好喝酒,但因为家贫就不能经常喝酒。亲朋好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备酒招待他。他去喝酒,他总是一醉方休,喝醉了就离开,从来不有意留下。他的住室四壁空空荡荡,破旧得连风和太阳都无法遮挡,穿的粗布短衣打满了补丁,饮食简陋而且经常短缺,而他却能安然自得。常常以写诗作文章当***,稍微抒发自己的志趣。他能够忘掉世俗的得失,只愿这样度过自己的一生。赞赏他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不因为处境贫困而终日忧心忡忡,不为了追求富贵而到处奔走钻营。”推究她所说的话,五柳先生不就是黔娄那样的人物吗?一边喝酒,一边作诗,满足自己的志趣,他也许是无怀氏时期的人吧?他也许是葛天氏时期的人吧?

点评

这篇传的写法很特别。正式给人立传,总要说这个人叫什么名字,是什么地方人。但陶渊明笔下的主人公,既不知其名姓,也不知其来历,这就使人觉得高深莫测,有点“神龙见首不见尾”,富于***色彩。因为他的宅边有五棵柳树,大家都叫他“五柳先生”,于是他也便把这作为自己的雅号。 本文赞语,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话来赞扬五柳先生,说“其言兹若人之俦乎”,意谓大概这两句话说的就是五柳先生这类人吧,也就是说五柳先生是黔娄一类人物。两句话非常精炼地概括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特征,使古今两个人物相映生辉。下面“衔觞赋诗”几句,用记述与抒情再补一笔,人物的精神面貌更加突出,像是在画面上真的活动起来。虽然贫困,并不妨碍他心境的悠闲,饮酒赋诗,自有不可多得的乐趣。这几句也和前面“传”的部分相呼应。赞语以“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结束,说五柳先生虽生活在后世,但他的精神却徜徉于上古帝王无怀氏、葛天氏的淳朴时代,则其为人行事之超然绝俗也就不足为怪了。两句话用或然语气表示肯定,尤为妙绝,使全篇神韵飘然而远。

编辑本段重点句子

1.表明隐者心境的句子: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精神愉悦的句子:好读书,不求甚解 3.率真放达的句子:性嗜酒、期在必醉 4.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句子: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 6.表明志趣的句子: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7.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率真自然

编辑本段扩展

1.宅边有五柳树 从“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归园田居·其一》) 的诗句可知陶宅边确实有柳树。并且有5棵。 2.好读书 陶渊明读书是在完成耕种之后,从“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读〈山海经〉》)可以看出。又常与友邻讨论,所以又写道:“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第一首) 3.性嗜酒 “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和郭主簿》),“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杂诗·其二》),“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读〈山海经〉》),真乃“篇篇有酒”,其嗜酒之甚可以想见。 4.箪瓢屡空 这是五柳先生以颜回自况,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说明他安贫乐道。五柳先生亦当如此。陶渊明亦常“箪瓢屡空”,如“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乞食》),就是写他由于乏食不得不外出借贷的情况。 5.黔(qián)娄 战国时齐国人。鲁恭公曾遣使者致礼,赐粟三千钟,想聘他任宰相,他坚辞不受。齐王又派人送去黄金百斤,聘他为卿,他也不接受。死时衣不蔽体。其妻亦有贤德。“黔娄有言”,一本作“黔娄之妻有言”。陶渊明在《咏贫士》中曾写道:“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 本文已选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互动的21课拓展阅读中。

编辑本段文言常识/课后练习

1.古今异义:

1.每有会意 古: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今:指领会别人没有明白的意思 2.亲旧知其如此 古:旧交,旧友 今:过去的,过时的 3.好读书,不求甚解 古: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今: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含贬义) 4.造饮辄尽 古:到,往 今:制造 5.或置酒而招之 古:有时 ; 有的人 今:或者 6. 因以为号焉 古: 以之为,把(它)当作 今:认为,作为/把,用 7.赞曰:黔(qián)娄之妻有言 古:常用于传记体文章的结尾处,表示作传人对传主的评论。 今:夸奖,夸赞 8.颇示己志: 古:很 今:略微

2.一词多义:

1.以:1、因以为号焉 介词,把、用2、以此自终 凭借 或连词,不翻译 2.之:1、或置酒而招之代词,他 2、葛天氏之民欤 助词,的 3.言:1、闲静少言说,说话 2、黔娄之妻有言言语,话 4.如:1、晏如也 ......的样子 2、亲旧知其如此 像 5.许: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处所、地方 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表示约数,左右 6.其:1、其言兹若人之俦乎句首语气词,表推测 2、亲旧知其如此代词,他 7.志:1、以乐其志志趣,志向 2、处处志之标记

3.重点虚词

1 以 因以为号焉 "用",助词 2 因 因以为号焉 表顺承,"就" 3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也字表判断 翻译成 是

4.词类活用:

1.亦不详其姓字:形容词用作动词,详细地知道。 2.亲旧知其如此:形容词用作名词,亲戚朋友。 3.以乐其志:为动用法,为……感到快乐. 4.性嗜酒:名词用作动词,喝酒

5.特殊句式:

1、省略句: 好读书,不求甚解。(省略主语,应为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译文:先生喜欢读书,但不刻意追求字句的解释。 因以为号焉。(介词“以”后省略宾语“之”,应为:因以之为号焉)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缺少主语,应为“(先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译文:先生生性喜欢喝酒,家中贫穷不能经常有酒喝。 ) 缺少主语: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因以为号。(省略“之”字,应为“因以(之)为号”。译文:于是就把“五柳”作为号了。) 2、倒装句: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状语“于贫贱”“于富贵”后置,应是:不于贫贱戚戚,不于富贵汲汲)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应为“不知先生何许人也”译文: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 3、疑问句: 无怀氏之民欤?(一般疑问式) 4、判断句式: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也”表判断。意思是: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 5、流传下来的成语: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要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6.中考练习

一、阅读《五柳先生传》,完成文后各题: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②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3分)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 (3)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3、选出“之”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 ) A.兹若人之俦乎? B.或置酒而招之。 C.无怀氏之民欤? D.葛天氏之民欤? (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4、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生活?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5分) 5、你是否喜欢五柳先生?理由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1)处所 (2)到,目 (3)同类,辈 2、(1)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2)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 3、B  4、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生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通过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5、喜欢。因为五柳先生是一个率真自然,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人。 不喜欢。虽然五柳先生对当时混乱、丑恶的现实有清醒的认识,但他却选择了逃避,借酒消愁,安于现状。 二、阅读《五柳先生传》,完成文后各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我,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此。常著文音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这官欤?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4分) (1)亦不详其姓字(详细) (2)每有会意(体会、领会) (3)期在必醉(期望) (4)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辈、同类) 2、请用自己的语言把下面句子的意思表达出来。(2分)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文章结尾提到“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2分) 4、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以小传的形式,向你的家人或同学简要介绍五柳先生(含生活状况、性格特点、志向情趣等方面)。(3分) 参考答案 1、(1)清楚 (2)体会、领会(3)期望(4)辈、同类 2、不忧心忡忡于贫贱,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3、希望人类社会返璞归真,人们过上淳朴无争、怡然自乐的生活 4、五柳先生因住宅旁有五棵柳树而得号为“五柳”。他家境贫寒,不慕名利,安贫乐道,为人闲静少语,一生喜欢读书和喝酒,常写文章自娱自乐。

编辑本段注音

嗜 shì 辄 zhé 吝 lìn 褐 hè 箪 dān 黔 qián 俦 chóu 觞 shāng 赋 fù 瓢 piáo 蔽bì 屡 lǚ 晏yàn 戚 qī 兹 zī 欤 yú 汲 jí 颇 pō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有《陶渊明集》传世,本文亦出自此。因为好喝酒,又被称为酒圣陶渊明。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陶渊明 五柳先生

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孟嘉是当代名士,“行不苟合,年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傍若无人。”(《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逮钦立语)日后,他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祖父的遗风。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陶渊明少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晋书陶潜传》)他辞职回家后,州里又来召他作主簿,他也辞谢了。安帝隆安四年(400),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作属吏。这时,桓玄正控制着长江中上游,窥伺着篡夺东晋***的时机,他当然不肯与桓玄同流,做这个野心家的心腹。他在诗中写道:“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 辛丑岁七月赴***还江陵夜行涂口》)对仕桓玄有悔恨之意。“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滋?”(《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对俯仰由人的宦途生活,发出了深长的叹息。隆安五年冬天,他因母丧辞职回家。元兴元年(402年)正月,桓玄举兵与朝廷对抗,攻入建康,夺取东晋军政大权。元兴二年,桓玄在建康公开篡夺了帝位,改国为楚,把安帝幽禁在浔阳。他在家乡躬耕自资,闭户高吟:“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表示对桓玄称帝之事,不屑一谈。元兴三年,建军武将军、下邳太守刘裕联合刘毅、何无忌等官吏,自京口(今江苏镇江)起兵讨桓平叛。桓玄兵败西走,把幽禁在浔阳的安帝带到江陵。他离家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一说陶渊明是在刘裕攻下建康后投入其幕下)。当刘裕讨伐桓玄率兵东下时,他仿效田畴效忠东汉王朝乔装驰驱的故事,乔装私行,冒险到达建康,把桓玄挟持安帝到江陵的始末,驰报刘裕,实现了他对篡夺者抚争的意愿。他高兴极了,写诗明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荣木》第四章)刘裕打入建康后,作风也颇有不平凡的地方,东晋王朝的政治长期以来存在“百司废弛”的积重难返的腐化现象。经过刘裕的“以身范物”(以身作则),先以威禁(预先下威严的禁令)的整顿,“内外百官,皆肃然奉职,风俗顿改”。其性格、才干、功绩,颇有与陶侃相似的地方,曾一度对他产生好感。但是入幕不久,看到刘裕为了剪除异己,***了讨伐桓玄有功的刁逵全家和无罪的王愉父子。并且凭着私情,把众人认为应该杀的桓玄心腹人物王谥任为录尚书事领扬州刺史这样的重要的官职。这些黑暗现象,使他感到失望。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经阿曲伯》这首诗中写道:“目倦山川异,心念山泽居”“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紧接着就辞职隐居,于义熙元年(405年)转入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部任建威参军。三月,他奉命赴建康替刘敬宣上表辞职。刘敬宣离职后,他也随着去职了。同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邮至,属吏说:“当束带迎之。”他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几折腰。”遂授印去职。陶渊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辞彭泽县令结束。这十三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最后、赋《归去来兮辞》,表明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陶渊明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夫人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乐道,“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共同劳动,维持生活,与劳动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关。归田之初,生活尚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满堂前。”渊明爱菊,宅边遍植菊花。“***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至今脍炙人口。他性嗜酒,饮必醉。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必与同饮。他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义熙四年,住地上京(今星子县城西城玉京山麓)失火,迁至栗里(今星子温泉栗里陶村),生活较为困难。如逢丰收,还可以“欢会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如遇灾年,则“夏日抱长饥,寒夜列被眠”。义熙末年,有一个老农清晨叩门,带酒与他同饮,劝他出仕:“褴褛屋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是非不分),愿君汩其泥(指同流合污)。”他回答:“深感老父言,禀气寡所谐。纤辔(回车)诚可学,违已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饮酒》)用“和而不同”的语气,谢绝了老农的劝告。他的晚年,生活愈来愈贫困,有的朋友主动送钱周济他。有时,他也不免上门请求借贷。他的老朋友颜延之,于刘宋少帝景平元年(423年)任始安郡太守,经过浔阳,每天都到他家饮酒。临走时,留下两万钱,他全部送到酒家,陆续饮酒。不过,他之求贷或接受周济,是有原则的。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江州刺史檀道济亲自到他家访问。这时,他又病又饿好些天,起不了床。檀道济劝他:“贤者在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你)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说:“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檀道济馈以梁肉,被他挥而去之。他辞官回乡二十二年一直过着贫困的田园生活,而固穷守节的志趣,老而益坚。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神志还清醒的时候,给自己写了《挽歌诗》三首,在第三首诗中末两句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表明他对死亡看得那样平淡自然。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陶渊明现存文章有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共计12篇。辞赋中的《闲情赋》是仿张衡《定情赋》和蔡邕《静情赋》而作。内容是铺写对爱情的梦幻,没有什么意义。《感士不遇赋》是仿董仲舒《士不遇赋》和司马迁《悲士不遇赋》而作,内容是抒发门阀制度下有志难骋的满腔愤懑;《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之际与上流社会公开决裂的政治宣言。文章以绝大篇幅写了他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想象归隐田园后的无限乐趣,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文章将叙事、议论、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创造出生动自然、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语言自然朴实,洗尽铅华,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韵文有《扇上画赞》、《读史述》九章、《祭程氏妹文》、《祭从弟敬远文》、《自祭文》;散文有《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又称《孟嘉别传》,是为外祖孟嘉写的传记;此外还有《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与子俨等疏》等。总的来说,陶文数量和成就都不及陶诗。 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有“田园诗人”之称。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杰出的辞赋家与散文家。陶诗今存125首,计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陶文今存12篇,计有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 陶渊明以他众多诗作抒发了自己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精神品质 。令人油然而生敬佩之情。

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雅咏不缀是啥意思

译文:常以写文章自娱自乐,用文章显示出自己的志趣。得失都不放在心上,用这样的方式过完自己的一生。

这句话表现了五柳先生洁身自好,淡泊名利,不苟名利,安然隐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性格特点。

拓展:关于《五柳先生传》和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是东晋田园派创始人陶渊明代表作之一,是陶渊明自传散文。在文中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个性之美。

?陶渊明(约365年—约427年),又名潜,字元亮,东晋末南朝宋初期文学家,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陶渊明生活的晋代末年***,风气污浊,许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他从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辞去官职,躬耕僻野,过着简朴的生活。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诗《饮酒》、田园诗《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等。

四字成语描写水的成语有哪些成语有哪些特点是什么

原文

先生不知何许(1)人也,亦不详(2)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3)。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hào)读书,不求甚解(4);每有会意(5),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6)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7)知其如此,或(8)置酒而招之;造(9)饮辄(zhé)尽(10),期在必醉(11)。既醉而退,曾(céng)不吝(lìn)情去留(12)。环堵萧然(13),不蔽风日;短褐(hè)穿结(14),箪(dān)瓢(piáo)屡(lǚ)空(15),晏(yàn)如(16)也。常著文章自娱,颇(pō)(17)示己志。忘怀得失(18),以此自终(19)。

赞(20)曰:黔娄(21)(qián lóu)之妻有言:“不戚(qī)戚于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22)其言兹(zī)若人之俦(chóu)乎(23)?衔(xián)觞(shāng)赋(24),以乐(25)其志(26)。无怀氏(27).之民欤(yú)?葛天氏之民欤(yú)?

注音

嗜 shì 辄 zhé 吝 lìn 褐 hè 箪 dān 黔 qián 俦 chóu 赋 fù

颇 pō

注释

⒈何许何处,哪里。许,处所

⒉不详不知道。 详,详细地知道

⒊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因,因此,就。以,把,用。为,作为。焉,语气助词

⒋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甚,深入,过分。

⒌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会,体会,领会

⒍嗜喜好。

⒎亲旧亲戚朋友。亲,亲戚。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⒏或有时。

⒐造往,到。

10.辄(zhé)尽就喝个尽兴。辄,就。

11.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

12.曾(zēng)不吝(lìn)情去留竟没有舍不得离开 (意思是五柳先生的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 曾不,竟不。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去,离开。

13.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萧然,空寂的样子。

14.短褐(hè)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短褐,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

15.箪(dān)瓢(piáo)屡空箪和瓢时常是空的(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瓢,饮水用具。屡空,经常是空的。

16.晏(yàn)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晏:安然 如:……的样子

17.颇"稍微",或“十分" 

18.忘怀忘记。

19.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

20.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今义称赞、赞美。

21.黔(qián)娄战国时齐国的隐士。

22.不戚(qī)戚于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戚戚,忧虑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于,介词,由于、因为,的意思

23.其言兹若人之俦(chóu)乎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俦,辈,同类。

24.衔(xián)觞(shāng)赋诗一边喝酒一边作诗。觞,酒杯。 衔,含着

25.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

26.志:心志。

27.无怀氏:跟下文的“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

译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哪里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名。房子旁边种着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爱好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天性喜欢喝酒,但家境贫寒而不能常喝。亲戚朋友知道他有此嗜好,有时摆了酒席来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五柳先生(只要)喝醉了就回家去,竟没有舍不得离开。 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不能遮蔽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喝水用的瓢里经常是空的,但他依然安然自若。经常以写文章来自娱自乐,很是能表达自己的志趣。不把自己得失放在心上,就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就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的志向感到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或葛天氏的时候的百姓吧?

点评

这篇传的写法很特别。正式给人立传,总要说这个人叫什么名字,是什么地方人。但陶渊明笔下的主人公,既不知其名姓,也不知其来历,这就使人觉得高深莫测,有点“神龙见首不见尾”,富于***色彩。因为他的宅边有五棵柳树,大家都叫他“五柳先生”,于是他也便把这作为自己的雅号。

本文赞语,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话来赞扬五柳先生,说“其言兹若人之俦乎”,意谓大概这两句话说的就是五柳先生这类人吧,也就是说五柳先生是黔娄一类人物。两句话非常精炼地概括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特征,使古今两个人物相映生辉。下面“衔觞赋诗”几句,用记述与抒情再补一笔,人物的精神面貌更加突出,像是在画面上真的活动起来。虽然贫困,并不妨碍他心境的悠闲,饮酒赋诗,自有不可多得的乐趣。这几句也和前面“传”的部分相呼应。赞语以“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结束,说五柳先生虽生活在后

世,但他的精神却徜徉于上古帝王无怀氏、葛天氏的淳朴时代,则其为人行事之超然绝俗也就不足为怪了。两句话用或然语气表示肯定,尤为妙绝,使全篇神韵飘然而远。

扩展

1.宅边有五柳树

从“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归园田居·其一》) 的诗句可知陶宅边确实有柳树。并且有5棵。

2.好读书

陶渊明读书是在完成耕种之后,从“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读〈山海经〉》)可以看出。又常与友邻讨论,所以又写道:“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第一首)

3.性嗜酒

“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和郭主簿》),“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杂诗·其二》),“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读〈山海经〉》),真乃“篇篇有酒”,其嗜酒之甚可以想见。

4.箪瓢屡空

这是五柳先生以颜回自况,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说明他安贫乐道。五柳先生亦当如此。陶渊明亦常“箪瓢屡空”,如“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乞食》),就是写他由于乏食不得不外出借贷的情况。

5.黔(qián)娄

战国时齐国人。鲁恭公曾遣使者致礼,赐粟三千钟,想聘他任宰相,他坚辞不受。齐王又派人送去黄金百斤,聘他为卿,他也不接受。死时衣不蔽体。其妻亦有贤德。“黔娄有言”,一本作“黔娄之妻有言”。陶渊明

在《咏贫士》中曾写道:“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

古今异义

1.每有会意

古: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今:指领会别人没有明白的意思

2.亲旧知其如此

古:旧交,旧友

今:过去的,过时的

3.好读书,不求甚解

古: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今: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含贬义)

4.造饮辄尽

古:到,往

今:制造

5.或置酒而招之

古:有时 ; 有的人

今:或者

6. 因以为号焉

 古: 以之为,把(它)当作

今:认为,作为

7.赞曰:黔(qián)娄之妻有言

古:常用于传记体文章的结尾处,表示作传人对传主的评论。

今:夸奖,夸赞

8.颇示己志:

古:略微

今:很

一词多义

1.以:1、因以为号焉 介词,把、用

2、以此自终 凭借 或连词,不翻译

2.之:1、或置酒而招之 代词,他

2、葛天氏之民欤 助词,的

3.言:1、闲静少言 说,说话

2、黔娄之妻有言 言语,话

4.如:1、晏如也 ......的样子

2、亲旧知其如此 像

5.许: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处所、地方

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表示约数,左右

6.其:1、其言兹若人之俦乎句首语气词,表推测

2、亲旧知其如此代词,他

7.志:1、以乐其志 志趣,志向

2、处处志之标记

重点虚词

1 以 因以为号焉 "用",助词

2 因 因以为号焉 表顺承,"就"

3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也字表判断 翻译成 是

词类活用

1.亦不详其姓字:形容词用作动词,详细的知道。

2.亲旧知其如此:形容词用作名词,亲戚朋友。

3.以乐其志:为动用法,为……感到快乐.

4.性嗜酒:名词用作动词,喝酒

特殊句式

1、省略句:

好读书,不求甚解。(省略主语,应为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译文:先生喜欢读书,但不刻意追求字句的解释。

因以为号焉。(介词“以”后省略宾语“之”,应为:因以之为号焉)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缺少主语,应为“(先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译文:先生生性喜欢喝酒,家中贫穷不能经常有酒喝。 )

缺少主语: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因以为号。(省略“之”字,应为“因以(之)为号”。译文:于是就把“五柳”作为号了。)

2、倒装句: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状语“于贫贱”“于富贵”后置,应是:不于贫贱戚戚,不于富贵汲汲)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应为“不知先生何许人也”译文: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

3、疑问句:

无怀氏之民欤?(一般疑问式)

4、判断句式: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也”表判断。意思是: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

5、流传下来的成语: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要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出自《五柳先生传》的“或置酒而招之”中的“之”是什么意思?

1. 描写水的成语有哪些 要四个

湖光山色 一江春水 涓涓细流 潺潺流水 狂涛怒吼 惊涛骇浪 清风徐来、风平浪静、黑风巨浪、波翻浪涌、、急流飞溅、奔腾咆哮、波光粼粼 泛起微波 碧波荡漾 波涛汹涌 波浪滔天 狂涛怒吼 惊涛骇浪 川流不息 波澜壮阔 浩浩荡荡 镜花水月 随波逐流 水天一色 汪洋大海 青山绿水 波光潋滟、清澈见底、悠悠烟水、碧波浩渺、琉璃千顷、溪流淙淙、风起浪涌、白浪滔天、波涛澎湃、狂风怒潮、车水马龙 碧海青山 碧海青天 水木清华 水石清华 水色一天 水中捞月 柔情似水 年华似水 山清水秀,。

2. 描写水的成语有哪些 要四个

湖光山色 一江春水 涓涓细流 潺潺流水 狂涛怒吼 惊涛骇浪 清风徐来、风平浪静、黑风巨浪、波翻浪涌、、急流飞溅、奔腾咆哮、波光粼粼 泛起微波 碧波荡漾 波涛汹涌 波浪滔天 狂涛怒吼 惊涛骇浪 川流不息 波澜壮阔 浩浩荡荡 镜花水月 随波逐流 水天一色 汪洋大海 青山绿水 波光潋滟、清澈见底、悠悠烟水、碧波浩渺、琉璃千顷、溪流淙淙、风起浪涌、白浪滔天、波涛澎湃、狂风怒潮、车水马龙 碧海青山 碧海青天 水木清华 水石清华 水色一天 水中捞月 柔情似水 年华似水 山清水秀,。

3. 描写水的成语有什么

水字当头的成语

水到渠成 水涨船高 水泄不通 水落石出 水 *** 融

水火无情 水深火热 水性杨花 水月镜像 水中捞月

水字在二位的成语

饮水思源 逆水行舟 流水不腐 细水长流 顺水推舟

混水摸鱼 萍水相逢 覆水难收 车水马龙 似水流年

万水千山 滴水成冰 滴水穿石 杯水车薪

水字在三位的成语

山青水秀 山穷水尽 山重水覆 火耕水耨 山高水低

风起水涌 木本水源 镜花水月 高山水长 ***水拍

水字在尾的成语

如鱼得水 一衣带水 高山流水 一潭死水 马山楚水

行云流水 望穿秋水 拖泥带水 穷山恶水 落花流水

跋山涉水 晴蜓点水 蛟龙得水 双瞳剪水,以石投水

暗送秋波 巴山蜀水 拔本塞原 跋山涉水 抱瓮出灌 杯水车薪 冰寒于水 波光粼粼 波谲云诡 波涛汹涌 不蔓不枝 不识之无 不相上下 餐风沐雨 残茶剩饭 沧海横流 苍翠欲滴 察见渊鱼 馋涎欲滴 长途跋涉 车水马龙 沉李浮瓜 沉灶产蛙 沉滓泛起 臣心如水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澄江如练 持蠡测海 尺树寸泓 抽刀断水 抽薪止沸 川流不息 垂涎三尺 垂涎欲滴 春风沂水 啜菽饮水 从谏如流 粗衣粝食 大旱望云霓 大江东去 大浪淘沙 箪瓢屡空 担雪塞井 淡水交情 当场出彩 倒背如流 登山临水 登堂入室 滴水不漏 滴水成冰 滴水穿石 电光朝露 簟纹如水 断决如流 对答如流 反水不收 泛滥成灾 泛萍浮梗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沸反盈天 沸沸扬扬 焚林而田,竭泽而渔 峰回路转 风起水涌 风雨不透 浮瓜沉李 浮光掠影 浮家泛宅 浮云朝露 斧钺汤镬 付之东流 付诸东流 赴汤蹈火 覆水难收 高屋建瓴 绠短汲深 觥饭不及壶飧 固若金汤 管窥蠡测 海底捞月 海枯见底 海枯石烂 海纳百川 海晏河清 含沙射影 濠梁之上 浩浩荡荡 皓月千里 涸泽而渔,焚林而猎 涸辙之鲋 河清海晏 洪水横流 后浪推前浪 湖光山色 虎穴龙潭 户枢不蠹 黄河水清 潢池弄兵

水落石出

水到渠成

水滴石穿

水涨船高

波澜壮阔

暗送秋波 巴山蜀水 拔本塞原 跋山涉水 抱瓮出灌 杯水车薪 冰寒于水 波光粼粼 波谲云诡 波涛汹涌 不蔓不枝 不识之无 不相上下 餐风沐雨 残茶剩饭 沧海横流 苍翠欲滴 察见渊鱼 馋涎欲滴 长途跋涉 车水马龙 沉李浮瓜 沉灶产蛙 沉滓泛起 臣心如水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澄江如练 持蠡测海 尺树寸泓 抽刀断水 抽薪止沸 川流不息 垂涎三尺 垂涎欲滴 春风沂水 啜菽饮水 从谏如流 粗衣粝食 大旱望云霓 大江东去 大浪淘沙 箪瓢屡空 担雪塞井 淡水交情 当场出彩 倒背如流 登山临水 登堂入室 滴水不漏 滴水成冰 滴水穿石 电光朝露 簟纹如水 断决如流 对答如流 反水不收 泛滥成灾 泛萍浮梗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沸反盈天 沸沸扬扬 焚林而田,竭泽而渔 峰回路转 风起水涌 风雨不透 浮瓜沉李 浮光掠影 浮家泛宅 浮云朝露 斧钺汤镬 付之东流 付诸东流 赴汤蹈火 覆水难收 高屋建瓴 绠短汲深 觥饭不及壶飧 固若金汤 管窥蠡测 海底捞月 海枯见底 海枯石烂 海纳百川 海晏河清 含沙射影 濠梁之上 浩浩荡荡 皓月千里 涸泽而渔,焚林而猎 涸辙之鲋 河清海晏 洪水横流 后浪推前浪 湖光山色 虎穴龙潭 户枢不蠹 黄河水清 潢池弄兵

水字在二位的成语

饮水思源 逆水行舟 流水不腐 细水长流 顺水推舟

混水摸鱼 萍水相逢 覆水难收 车水马龙 似水流年

万水千山 滴水成冰 滴水穿石 杯水车薪

水字在三位的成语

山青水秀 山穷水尽 山重水覆 火耕水耨 山高水低

风起水涌 木本水源 镜花水月 高山水长 ***水拍

水字在尾的成语

如鱼得水 一衣带水 高山流水 一潭死水 马山楚水

行云流水 望穿秋水 拖泥带水 穷山恶水 落花流水

跋山涉水 晴蜓点水 蛟龙得水 双瞳剪水,以石投水

水字当头的成语

水到渠成 水涨船高 水泄不通 水落石出 水 *** 融

水火无情 水深火热 水性杨花 水月镜像 水中捞月

4. 描写水,或形容水的成语,四字成语,词语都可以,例:百孔不透之

水天一色 湖光山色 一江春水 碧水微澜 清澈见底 涓涓细流 潺潺流水

碧波荡漾 波光粼粼 车水马龙 水波不兴 水波粼粼

碧海青山,碧海青天,水木清华,水石清华,水色一天,水中捞月

柔情似水 年华似水 山清水秀,青山绿水

还有带水的成语:水字成语

水字当头的成语

水到渠成 水涨船高 水泄不通 水落石出 水 *** 融

水火无情 水深火热 水性杨花 水月镜像 水中捞月

水字在二位的成语

饮水思源 逆水行舟 流水不腐 细水长流 顺水推舟

混水摸鱼 萍水相逢 覆水难收 车水马龙 似水流年

万水千山 滴水成冰 滴水穿石 杯水车薪

水字在三位的成语

山青水秀 山穷水尽 山重水覆 火耕水耨 山高水低

风起水涌 木本水源 镜花水月 高山水长 ***水拍

水字在尾的成语

如鱼得水 一衣带水 高山流水 一潭死水 马山楚水

行云流水 望穿秋水 拖泥带水 穷山恶水 落花流水

跋山涉水 晴蜓点水 蛟龙得水 双瞳剪水,以石投水

5. 有"水"字的成语或四字常用语有哪些

水 字开头的成语:水菜不交 同“水米无干” 水长船高 比喻事物随着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提高 水到渠成 比喻顺着自然趋势,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 水到鱼行 比喻条件具备,事情就可办成 水滴石穿 水不断下滴,能把石头滴穿。

比喻只要持之以恒,日久天长,自会做成难以想象的事情。语本《汉书·枚乘传》:“泰山之溜穿石……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

水底捞月 同“水中捞月” 水底捞针 比喻希望极少 水底摸月 同“水中捞月” 水底纳瓜 同“水里纳瓜” 水调歌头 词牌名。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

大曲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当为中序的第一章。双调九十四字至九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宋人于前后片中的各两个六字句,多夹叶仄韵。也有平仄互叶几乎句句押韵的。

共八体。有《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江南好》、《花犯念奴》等异名 水光山色 泛指山水景色 水火不避 谓不避艰险 水火不辞 见“水火不避” 水火无交 谓无财物牵涉。

形容为官清廉。语本《隋书·循吏传·赵轨》:“别驾在官,水火不与百姓交,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

水火无情 谓水灾火灾来势凶猛,毫不留情 水火相济,盐梅相成 烹饪赖水火而成,调味兼盐梅而用。喻人之才性虽各异,而可以和衷共济 水激则旱,矢激则远 水流矢飞,受阻则劲悍而去远。

旱,通“悍”。喻因祸致福 水尽鹅飞 ①喻利尽交绝。

②比喻民穷财尽 水尽山穷 同“水穷山尽” 水净鹅飞 见“水尽鹅飞” 水枯石烂 极言历时长久 水来土掩 比喻根据情况设法抵挡 水里纳瓜 把瓜捺在水里,放手便浮起。形容不能容纳 水流花落 ①喻飘泊不定或踪迹无常。

②比喻时过境迁 水流湿,火就燥 水向湿处流,火往干处烧。谓物之气质类似必相感应

《易·乾》:“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各从其类也。”孔颖达疏:“此二者以形象相感。

水流於地,先就湿处;火焚其薪,先就燥处。”后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水流云散 喻时过境迁,人各一方 水落归漕 喻安稳 水落石出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本谓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 水满金山 见“水漫金山” 水漫金山 神话故事。

金山,在江苏省镇江市。《白雪遗音·马头调·雷峰塔》:“金山寺里法海一见许仙,面带妖色,不放下山。

怒恼白蛇,忙唤青儿,带领着虾兵蟹将,这才水漫金山。”亦作“水满金山”。

鲁迅《坟·论雷峰塔的倒掉》:“扞法海禅师呴便将他藏在金山寺的法座后,白蛇娘娘来寻夫,于是就水满金山。”后用以形容大水弥漫 水米无干 见“水米无交” 水米无交 ①比喻彼此经济上没有往来。

旧时指官吏为官清廉,无所取于民。②多指互不相涉 水明山秀 见“水秀山明” 水磨工夫 喻细致耐心的工夫 水母目虾 《文选·郭璞〈江赋〉》:“璅蛣腹蟹,水母目虾。”

李善注引《南越志》:“扞水母呴无耳目,故不知避人。常有虾依随之。

虾见人则惊,此物亦随之而没。”后因以“水母目虾”喻人没有主见,人云亦云 水木清华 指园林景色清朗秀丽。

语本晋谢混《游西池》诗:“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 水佩风裳 以水作佩饰,以风为衣裳。

语本唐李贺《苏小小墓》诗:“风为裳,水为佩”。本写美人的妆饰。

后用以形容荷叶荷花之状貌 水穷山尽 水和山都到了尽头,前面无路可走 水 *** 融 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彼此结合十分紧密 水深火热 《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后以“水深火热”比喻人民生活处境异常艰难痛苦 水剩山残 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五:“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后以“水剩山残”多指亡国或经过变乱后国土分裂、山河残破的景象 水石清华 见“水木清华” 水宿风餐 水上住宿,临风野餐。

形容旅途生活艰苦 水宿山行 夜宿于水,日行于山。形容长途跋涉 水天一色 水光与天色相浑。

形容水天相接的辽阔景象。语本唐王勃《滕王阁诗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水楔不通 见“水泄不通” 水泄不漏 犹言滴水不漏。形容说话慎密 水泄不通 亦作“水楔不通”。

亦作“水泄不通”。形容十分拥挤或包围得非常严密 水泄不透 同“水泄不通” 水泄不通 见“水泄不通” 水泄不通 见“水泄不通” 水性杨花 水性随势而流,杨花随风飘荡。

比喻妇女作风轻浮,用情不专一 水秀山明 形容山水清丽,风景优美 水远山长 ①同“水远山遥”。②谓山河辽阔 水远山遥 谓路程遥远 水月观音 佛经谓观音菩萨有三十三个不同形象的法身,画作观水中月影状的称水月观音。

见《法华经·普门品》。后用以喻人物仪容清俊秀逸 水月镜花 水中月,镜中花。

比喻虚幻景象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喻民可拥护君主,也能推翻君主 水涨船高 见“水长船高” 水至清则无鱼 水太清,鱼就不能藏身。

比喻对人对事过于苛察,就不能容众 水中捞月 比喻白费气力,毫无成果 水中著盐 喻不着痕迹 水中捉月 见“水中捞月” 水字开头的歇后语:水上浮萍 - 没有根的 水上葫芦 。

6. 描写山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真山真水 形容风景特别优美的山水

胸有邱壑 邱壑:同“丘壑”,山水幽深之处,比喻深远的意境。心中记得许多山水胜迹。指见闻广博

胸中丘壑 丘:山丘;壑:山沟。指作画前心中已有山水胜迹的轮廓。比喻心中对事物的判断和处置早有定见

寻幽探胜 探:寻求。胜:胜地,风景优美的地方。游览山水时寻找、搜索幽雅的胜地。亦作“寻幽探奇”、“寻奇探幽”、“探幽选胜”。

笑青吟翠 谓欣赏、吟咏山水。

探奇访胜 探:寻求;访:访问。探寻奇迹,访求胜地。指游览和寻访山水名胜

山长水远 指山川壮阔,山水相隔,道路遥远。也指三长两短

山光水色 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净。形容山水景色秀丽。

山遥水远 遥:远。指山川壮阔,山水相隔,道路遥远

奇山异水 异:新异。指奇异瑰丽的山水

千水万山 千重山,万条河。形容山水很多,比喻路途艰难、遥远

千山万水 千重山,万条河。形容山水很多,比喻路途艰难、遥远

水光山色 山水景色。形容山水秀丽

水绿山青 形容山水景色艳丽如画

水剩山残 剩:余下;残:剩余。呈现残破凋零的山水。指国土分裂后残余的河山

水送山迎 欣赏风景,寄情山水。指旅途遥远

水色山光 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净。形容山水景色秀丽。

水远山遥 遥:远。指山川壮阔,山水相隔,道路遥远

泉石膏肓 泉石:指山水;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隔膜之间叫“肓”,据说这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比喻嗜好山水成癖。

擅壑专丘 指放情山水。

模山范水 模:仿效,效法;范:效法。指用文字、图画来描绘自然山水景物

木石为徒 徒:同类。与树木石头为伴。指寄情山水,不问世事

刻雾裁风 刻:刻画;裁:剪裁。比喻擅长山水风光描写

临水登山 临:到,靠近。原意是到达水边又登上高山,写送别的情景。现也泛指游览山水名胜。

乐山爱水 爱好山水风光。

放情丘壑 放情:纵情;丘壑:山丘沟壑,泛指山水。形容陶醉于游山玩水中

经丘寻壑 指游览山水。

观山览水 观:游览;山、水:指风景。游览、玩赏山水景物

观山玩水 观:游览;山、水:指风景。游览、玩赏山水景物

残山剩水 残:剩余。人工开凿的池塘和堆砌的***山,指呈现残破凋零的山水。指国土分裂后残余的河山。比喻前人诗文发挥未尽的意境

登山临水 登:升、上;临:面对。登上高山,面临流水。指在山水间盘桓

尺山寸水 指每一小块山水。

烟霞痼疾 烟霞:指山水;痼疾:久治不愈的病,比喻积久成习,不易改变的嗜好、习惯。指爱好山水成癖。

烟云供养 指山水怡悦性情

一丘一壑 丘:土山;壑:山沟。原指隐者所居之地。后多用以指寄情山水。

游山逛水 山、水:指风景;逛:闲游。游览、玩赏山水景物

游山玩景 游览、玩赏山水景物。同“游山玩水”。

游山玩水 山、水:指风景。游览、玩赏山水景物

鱼游濠上 表示纵情山水、逍遥遨游。

巴山蜀水 巴、蜀指四川一带。四川一带的山山水水。

7. 有关于水的成语

蒲元识水 蒲元:人名。指实践经验十分丰富。

落水狗 掉在水里的狗,比喻失势的坏人。

稀汤寡水 形容粥稀或汤里油水少。

盛水不漏 盛:以器受物。比喻说理严密。

萍水相遇 比喻素不相识之人偶然相遇。

情同鱼水 情谊像鱼离不开水。形容彼此深情相依,不可分离。

流汤滴水 比喻罗罗嗦嗦,不干脆,不痛快。

背水为阵 背:背向。背对河布阵,拼死作战。比喻决一作战。

残汤剩水 指残剩下来的汤水与食物。 查看?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逆:倒,反。比喻学习或做事一定要克服困难,努力向前。

柔情似水 柔情:温柔的感情。像水一样温柔细腻。

肥水不落外人田 肥水:借指好处。指不让别人得到好处。

拉人下水 比喻拉别人干坏事。

奇山异水 异:新异。指奇异瑰丽的山水。

鱼水之情 像鱼和水那样亲密无间的深厚感情。

远水救不了近火 远距离的水熄灭不了就在附近的火。比喻缓慢的纠正或***邪恶的东西不可能应付紧急的状。

远水难救近火 比喻缓慢的救助不能解决眼前的急难。

如鱼离水 离开适当的地位或赖以生存的环境。

有尺水行尺船 有一尺深的水就能行驶一尺深的水所能承载的船。指量力而行。比喻有多少力量做多少事。

竹篮打水一场空 比喻费了力没有效果。

失足落水 脚一滑跌入水中。比喻一时受诱骗而行为堕落。

用钱如水 花钱像流水一样。形容用钱没有节制。

水波不兴 没有涟漪和波纹。形容十分平静。

水满则溢 溢:水满外流。水满了就会流出来。比喻事物发展到极端就向相反方面变化

水磨功夫 掺水细磨。比喻周密细致的工夫。

水牛过河 指出露头角,出头露面。

水泼不进 形容十分严密。比喻一个人不接受意见或者一个单位拒绝和外界来往。

水月镜像 水中月,镜中像。指一切虚幻的影像。比喻诗中的空灵意境。

山不转水转 比喻世界渺小,这里不遇那里遇。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相:估量,评价。指不能以貌取人就像海水不能用斗来量一样。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比喻心情不安。

一碗水往平处端 。

针插不进,水泼不进 比喻一个集团非常排外,不容易打进去,也比喻一个人坚持已见,不听别人的任何意见。

一肚子坏水 指人心肠很坏。

逢山开道,遇水造桥 逢:遭逢,遇见。遇到山则打通道路,遇见水则架起桥梁。比喻不畏艰险,打通前进道路上。

河水不犯井水 比喻互不干犯。。

大水淹了龙王庙 龙王庙:管水之神的庙宇。比喻本是自己人,因不相识而互相之间发生了争端。。

远水解不了近渴 比喻慢的办法救不了急。。

远水不救近火 比喻在遥远的地方或较长的时间以后;虽然能找到解救的办法;但解救不了眼前的急难。。

远水不解近渴 比喻慢的办法救不了急。

油光水滑 ①形容光滑润泽。②形容人的圆滑、狡诈。

饮水思源 喝水时想到水源。比喻不忘本。。

引水入墙 比喻自招灾祸。。

以水投水 比喻事物类同很难辨别。。

以水救水 引水来救水灾,水势越盛。比喻不仅不加以制止,相反更助长其势。

水济水 比喻雷同附和,对事情没有好处。。

依山傍水 指地理位置靠近山岭和水流。

显山露水 比喻出名,显露才能。。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源:水源;本:树根。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水中捉月 比喻空虚幻想,不能实现。

8. 50个关于水的四字词语

水到渠成 水涨船高 水泄不通 水落石出 水 *** 融 水火无情 水深火热 水月镜像 水中捞月 水字在二位的成语 饮水思源 逆水行舟 流水不腐 细水长流 顺水推舟 混水摸鱼 萍水相逢 覆水难收 车水马龙 似水流年 万水千山 滴水成冰 滴水穿石 杯水车薪 水字在三位的成语 山青水秀 山穷水尽 山重水覆 火耕水耨 山高水低 风起水涌 木本水源 镜花水月 山高水长 水字在尾的成语 如鱼得水 一衣带水 高山流水 一潭死水 行云流水 望穿秋水 拖泥带水 穷山恶水 落花流水 跋山涉水 蜻蜓点水 蛟龙得水。

文言文陶侃传

“或置酒而招之”中的“之”的意思是“他”代指“五柳先生”。

简介

《五柳先生传》是东晋田园派创始人陶渊明代表作之一,是陶渊明自传散文(存争议)。

在文中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个性之美。

原文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译文

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叫他去喝。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从此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因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的快乐。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约427年)又名潜字元亮东晋末南朝宋初期文学家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陶渊明生活的晋代末年***风气污浊许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他从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辞去官职躬耕僻野过着简朴的生活。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诗《饮酒》、田园诗《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等。

参考资料

360百科: 陶侃传的译文

陶侃字士行,本来是鄱城人。迁家到庐江的寻阳。陶侃很早成了孤儿,家境贫穷,后来

当了县吏。庐江太守张夔征召他做督邮,因为有才能名声,升为主簿。一次夔妻有病,将到

几百里地的地方请医生。此时正天寒下雪,几个管理事务的仆人都认为这件事很难而畏惧,

陶侃于是提出前去,众人全佩服他重道义。

后升为武昌太守,又升调广州刺史。陶侃在州府无政事时,总是早上将百块砖搬到书房

外,晚上再运到书房内。别人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我正在致力收复中原,过分的***安

逸,恐怕不能承受大事。”他励志勤勉努力,都像这类事情。

升为都督荆、雍、益、梁州诸军事。陶侃性情聪敏,勤于官吏职事。整天并膝端坐,统

兵在外事情很多,千头万绪,没有遗漏。远近的书信奏章,没有一件不亲手答复,笔写如流,

不曾阻塞停滞。他常对人们说:“大禹是圣人,竟珍惜寸阴,至于一般人,应当珍惜分阴,

怎么能安逸游乐放纵醉酒,活着对时代没有益处,死了在身后没有名声,这是自己抛弃自己

啊。”各位下属有的因为谈笑戏乐荒废政事,就命令人取来他们的酒器、樗蒱***的器具,

全都投到江里,对官吏、军将就惩罚鞭打,他说:“樗蒱是放猪人戏玩的,老庄浮华不切实

际,反对先王符合礼法的言论,是行不通的。君子应当端正衣冠,保持自己庄严的容貌举

止,怎么能有披头散发故意做作以博取声名而自认为广博通达的作法呢!”有人送来馈赠品,

他全都询问物品来处。如果是自己出力劳作得到的,即使微小一定很高兴,安慰赏赐多倍;

如果不是合理得到的,就非常严厉地呵斥羞辱,退还他的馈赠品。他曾出游,见到一个人拿

着一把未成熟的稻谷,陶侃问:“你用这个做什么?”那人说:“我走路见到稻谷,姑且拔了

一把。”陶侃大怒说:“你既然不种田,却戏笑毁害别人的稻谷!”让人捉住他打了鞭子。因

为百姓勤于农耕养殖,达到家给人足。当时造船,木屑和竹头他全让人收起管好,人们全不

理解这原因。后来元旦皇帝朝会群臣,长久下雪才晴,大厅前雪化了还很湿,于是用木

屑布在地上。等到桓温攻伐蜀地时,又用陶侃贮存的竹头做竹钉组装船。他总揽事务细微

密,都是这样。

陶侃性情细致好问,曾督促几个军营栽种柳树。都尉夏施偷来公家的柳树栽到自己门前。陶侃后来见到,停车问道:“这是武昌西门前柳树,凭什么偷来这里栽?”夏施惊惧谢罪。当时武昌号称人才众多,聚会时,陶侃每次饮酒都有一定限度,常常是欢乐有余可是饮酒限度已尽,有人劝他再少饮些,陶侃内心悲伤很久说:“我年轻时曾因饮酒有过失,去世的母亲约束我,所以不敢越过限度。”

2. 八年级语文阅读训练《陶侃传》译文

原文:

侃在广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故自老耳”……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未尝少闲。常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但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佃,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作,家给人足。尝造船,其木屑竹头,侃皆令籍而掌之,人咸不解所以。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馀雪犹湿,乃以木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

译文:

陶侃在广州,没有事的时候总是早朝把白砖运到书房的外边,傍晚又把它们运回书房里。别人问他这样做的缘故,他回答说:“我正在致力于收复中原失地,过分的悠闲安逸,唯恐不能承担大事,所以才使自己辛劳罢了。”陶侃生性聪慧敏捷,恭敬有礼,为官勤恳,整天严肃端坐。军中府中众多的事情,自上而下去检查管理,没有遗漏,不曾有片刻清闲。招待或送行有序,门前没有停留或等待之人。他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十分珍惜时间;至于普通人则更应该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怎么能够游乐纵酒?活着的时候对人没有益处,死了也不被后人记起,这是自己毁灭自己啊!”有一次,陶侃外出,看见一个人手拿一把未熟稻谷,陶侃问:“你拿它做什么?”那人回答:“在路上看见的,就随意拿来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不种田,又拿别人的稻子戏耍!”陶侃抓住他鞭打他,因此百姓勤于农事,家中充足。造船的时候,陶侃命人把木屑和竹头都登记后收藏起来,人们都不明白这样做的原因。后来大年初一聚会时,地面积雪,太阳刚放晴,厅堂前积雪,地面还潮湿,陶侃于是用木屑铺散地面。等到桓温伐蜀时,又用陶侃保存的竹头作钉装船。陶侃综合料理事物极其细密,都是这样。

3. 陶侃传 部分译文

陶侃生性聪慧敏捷,恭敬有礼,为官勤恳,整天严肃端坐。军中府中众多的事情,自上而下去检查管理,没有遗漏,不曾有片刻清闲。招待或送行有序,门前没有停留或等待之人。他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十分珍惜时间;至于普通人则更应该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怎么能够游乐纵酒?活着的时候对人没有益处,死了也不被后人记起,这是自己毁灭自己啊!”有一次,陶侃外出,看见一个人手拿一把未熟稻谷,陶侃问:“你拿它做什么?”那人回答:“在路上看见的,就随意拿来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不种田,又拿别人的稻子戏耍!”陶侃抓住他鞭打他,因此百姓勤于农事,家中充足。造船的时候,陶侃命人把木屑和竹头都登记后收藏起来,人们都不明白这样做的原因。后来大年初一聚会时,地面积雪,太阳刚放晴,厅堂前积雪,地面还潮湿,陶侃于是用木屑铺散地面。等到桓温伐蜀时,又用陶侃保存的竹头作钉装船。陶侃综合料理事物极其细密,都是这样。

是这个吗?

4. 八年级语文阅读训练《陶侃传》译文

原文:

侃在广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故自老耳”……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未尝少闲。常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但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佃,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作,家给人足。尝造船,其木屑竹头,侃皆令籍而掌之,人咸不解所以。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馀雪犹湿,乃以木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译文:

陶侃在广州,没有事的时候总是早朝把白砖运到书房的外边,傍晚又把它们运回书房里。别人问他这样做的缘故,他回答说:“我正在致力于收复中原失地,过分的悠闲安逸,唯恐不能承担大事,所以才使自己辛劳罢了。”陶侃生性聪慧敏捷,恭敬有礼,为官勤恳,整天严肃端坐。军中府中众多的事情,自上而下去检查管理,没有遗漏,不曾有片刻清闲。招待或送行有序,门前没有停留或等待之人。他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十分珍惜时间;至于普通人则更应该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怎么能够游乐纵酒?活着的时候对人没有益处,死了也不被后人记起,这是自己毁灭自己啊!”有一次,陶侃外出,看见一个人手拿一把未熟稻谷,陶侃问:“你拿它做什么?”那人回答:“在路上看见的,就随意拿来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不种田,又拿别人的稻子戏耍!”陶侃抓住他鞭打他,因此百姓勤于农事,家中充足。造船的时候,陶侃命人把木屑和竹头都登记后收藏起来,人们都不明白这样做的原因。后来大年初一聚会时,地面积雪,太阳刚放晴,厅堂前积雪,地面还潮湿,陶侃于是用木屑铺散地面。等到桓温伐蜀时,又用陶侃保存的竹头作钉装船。陶侃综合料理事物极其细密,都是这样。

5. 晋书 陶侃传译文,急需呀~~~~~

这么长,全翻不要死啊!!!!!!!!!陶侃,字士行,本鄱阳人也。

吴平,徙家庐江之寻阳。父丹,吴扬武将军。

侃早孤贫,为县吏。鄱阳孝廉范逵尝过侃,时仓卒无以待宾,其母乃截发得双{髟皮},以易酒肴,乐饮极欢,虽仆从亦过所望。

及逵去,侃e68a84e79fa5e9819331333238643565追送百余里。逵曰:“卿欲仕郡乎?”侃曰:“欲之,困于无津耳。”

逵过庐江太守张夔,称美之。夔召为督邮,领枞阳令。

有能名,迁主簿。会州部从事之郡,欲有所按,侃闭门部勒诸吏,谓从事曰:“若鄙郡有违,自当明宪直绳,不宜相逼。

若不以礼,吾能御之。”从事即退。

夔妻有疾,将迎医于数百里。时正寒雪,诸纲纪皆难之,侃独曰:“资于事父以事君。

小君,犹母也,安有父母之疾而不尽心乎!”乃请行。众咸服其义。

长沙太守万嗣过庐江,见侃,虚心敬悦,曰:“君终当有大名。”命其子与之结友而去。

夔察侃为孝廉,至洛阳,数诣张华。华初以远人,不甚接遇。

侃每往,神无忤色。华后与语,异之。

除郎中。伏波将军孙秀以亡国支庶,府望不显,中华人士耻为掾属,以侃寒宦,召为舍人。

豫章国郎中令杨晫,侃州里也,为乡论所归。侃诣之,晫曰:“《易》称‘贞固足以干事’,陶士行是也。”

与同乘见中书郎顾荣,荣甚奇之。吏部郎温雅谓晫曰:“奈何与小人共载?”晫曰:“此人非凡器也。”

尚书乐广欲会荆扬士人,武库令黄庆进侃于广。人或非之,庆曰:“此子终当远到,复何疑也!”。

庆后为吏部令史,举侃补武冈令。与太守吕岳有嫌,弃官归,为郡小中正。

会刘弘为荆州刺史,将之官,辟侃为南蛮长史,遣先向襄阳讨贼张昌,破之。弘既至,谓侃曰:“吾昔为羊公参军,谓吾其后当居身处。

今相观察,必继老夫矣。”后以军功封东乡侯,邑千户。

陈敏之乱,弘以侃为江夏太守,加鹰扬将军。侃备威仪,迎母官舍,乡里荣之。

敏遣其弟恢来寇武昌,侃出兵御之。随郡内史扈瑰间侃于弘曰:“侃与敏有乡里之旧,居大郡,统强兵,脱有异志,则荆州无东门矣。”

弘曰:“侃之忠能,吾得之已久,岂有是乎!”侃潜闻之,遽遣子洪及兄子臻诣弘以自固。弘引为参军,资而遣之。

又加侃为督护,使与诸军并力距恢。侃乃以运船为战舰,或言不可,侃曰:“用官物讨官贼,但须列上有本末耳。”

于是击恢,所向必破。侃戎政齐肃,凡有虏获,皆分士卒,身无私焉。

后以母忧去职。尝有二客来吊,不哭而退,化为双鹤,冲天而去,时人异之。

服阕,参东海王越军事。江州刺史华轶表侃为扬武将军,使屯夏口,又以臻为参军。

轶与元帝素不平,臻惧难作,托疾而归,白侃曰:“华彦夏有忧天下之志,而才不足,且与琅邪不平,难将作矣。”侃怒,遣臻还轶。

臻遂东归于帝。帝见之,大悦,命臻为参军,加侃奋威将军,***赤幢曲盖轺车、鼓吹。

侃乃与华轶告绝。顷之,迁龙骧将军、武昌太守。

时天下饥荒,山夷多断江劫掠。侃令诸将诈作商船以诱之。

劫果至,生获数人,是西阳王羕之左右。侃即遣兵逼羕,令出向贼,侃整阵于钓台为后继。

羕缚送帐下二十人,侃斩之。自是水陆肃清,流亡者归之盈路,侃竭资振给焉。

又立夷市于郡东,大收其利。而帝使侃击杜弢,令振威将军周访、广武将军赵诱受侃节度。

侃令二将为前锋,兄子舆为左甄,击贼,破之。时周顗为荆州刺史,先镇浔水城,贼掠其良口。

侃使部将朱伺救之,贼退保泠口。侃谓诸将曰:“此贼必更步向武昌,吾宜还城,昼夜三日行可至。

卿等认能忍饥斗邪?”部将吴寄曰:“要欲十日忍饥,昼当击贼,夜分***,足以相济。”侃曰:“卿健将也。”

贼果增兵来攻,侃使朱伺等逆击,大破之,获其辎重,杀伤甚众。遣参军王贡告捷于王敦,敦曰:“若无陶侯,便失荆州矣。

伯仁方入境,便为贼所破,不知那得刺史?”贡对曰:“鄙州方有事难,非陶龙骧莫可。”敦然之,即表拜侃为使持节、宁远将军、南蛮校尉、荆州刺史,领西阳、江夏、武昌,镇于沌口,又移入沔江。

遣朱伺等讨江夏贼,杀之。贼王冲自称荆州刺史,据江陵。

王贡还,至竟陵,矫侃命,以杜曾为前锋大督护,进军斩冲,悉降其众。侃召曾不到,贡又恐矫命获罪,遂与曾举兵反,击侃督护郑攀于沌阳,破之,又败朱伺于沔口。

侃欲退入涢中,部将张奕将贰于侃,诡说曰:“贼至而动,众必不可。”侃惑之而不进。

无何,贼至,果为所败。贼钩侃所乘舰,侃窘急,走入小船。

朱伺力战,仅而获免。张奕竟奔于贼。

侃坐免官。王敦表以侃白衣领职。

侃复率周访等进军人湘,使都尉杨举为先驱,击杜弢,大破之,屯兵于城西。侃之佐史辞诣王敦曰:“州将陶使君孤根特立,从微至著,忠允之功,所在有效。

出佐南夏,辅翼刘征南,前遇张昌,后属陈敏,侃以偏旅,独当大寇,无征不克,群丑破灭。近者王如乱北,杜弢跨南,二征奔走,一州星驰,其余郡县,所在土崩。

侃招携以礼,怀远以德,子来之众,前后累至。奉承指授,独守危厄,人往不动,人离不散。

往年董督,径造湘城,志陵云霄,神机独断。徒以军少粮悬,不果献捷。

然杜弢慑惧,来还夏口,未经信宿,建平流人迎贼俱叛。侃即回军溯流,芟夷丑类,至使。

6. 文言文《陶侃》阅读答案

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佃,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作,家给人足.尝造船,其木屑竹头,侃皆令籍而掌之,人咸不解所以.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馀雪犹湿,乃以木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有一次,陶侃外出,看见一个人手拿一把未熟稻谷,陶侃问:“你拿它做什么?”那人回答:“在路上看见的,就随意拿来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不种田,又拿别人的稻子戏耍!”陶侃抓住他鞭打他,因此百姓勤于农事,家中充足.造船的时候,陶侃命人把木屑和竹头都登记后收藏起来,人们都不明白这样做的原因.后来大年初一聚会时,地面积雪,太阳刚放晴,厅堂前积雪,地面还潮湿,陶侃于是用木屑铺散地面.等到桓温伐蜀时,又用陶侃保存的竹头作钉装船.陶侃综合料理事物极其细密,都是这样.。

7. 竹头木屑文言文翻译

竹头木屑

zhú tóu mù xiè

解释:比喻可利用的废物。

出处:《晋书·陶侃传》:“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

示例:时节相存问,缓急相周致,虽~亦有以应吾之须者,笃吾妹之分义于我也。 ◎宋·陈亮《祭妹夫周英伯》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指小东西。

反义词:鸡毛蒜皮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陶公性俭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於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又云: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后以“竹头木屑”比喻可供利用的废置之材。

故事

东晋时期江西官吏陶侃秉公执法,诚恳待人,在担任武昌太守期间,处处以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他十分注重节约,把造船剩下的木屑用作冬天铺在雪上垫路之用,把剩下的竹头做成战船的竹钉,把“废物”都变成了有用的东西;陶侃还曾经征发过竹篙,有一个官员很会办事,为了弄够竹篙的长度,把竹子都连根挖出,陶侃看他会办事,把他官升两级。人民纷纷称赞他是个能够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人。

8. 文言文《庾亮传》翻译

参考译文

庾亮字元规。庾亮十六岁时,东海王(司马)越要征召他为掾官,他没有接受,跟随父亲住在会稽,十分端庄,坚持操守。当时人们都有些畏惧他的方正庄重,不敢随便造访他。

元帝为镇东大将军时,听说庾亮的名声,征召他为西曹掾。庾亮再三推辞,元帝不许。晋室中兴之初,拜为中书郎,领著作,在东宫讲学。他所讲授和解释的内容,多被人们称扬述说。当时元帝正以刑法之术治乱世,将《韩非子》赐给太子,庾亮认为申不害、韩非子的刑名权术之学严厉苛刻有伤礼义教化,不应多留心这 些东西,太子也很赞同。当时王敦在芜湖,元帝叫庾亮前去拜访与其商讨国事。王敦与庾亮交谈,不觉移动座位靠近庾亮,离开后叹道:“庾元规的贤能远远超过裴 呀!”于是上书让庚亮担任中领军。

王敦萌生叛变之心后,内心非常忌恨庾亮,而外表上却很敬重他。庾亮忧愁恐惧,借病辞官。等到王敦起兵后,朝廷加封庾亮为左卫将军,与诸将一起抵抗(王敦的部将)钱凤。到沈充战败逃跑到吴兴时,又授予庾亮持节、都督东征诸军事,率兵追击沈充。王敦之事平息后,(庾亮)因功被封为永昌县开国公,赐绢五千四百匹,庾亮坚决推辞不接受。

等到(明)帝病重时,不想见人,群臣都无法进见。抚军将军、南顿王司马宗,右卫将军虞胤等人,平时为明帝所亲近喜爱,现与西阳王司马羕勾结图谋不轨。庾亮径直进入明帝寝宫见明帝,痛哭流涕不胜悲哀。接着严肃地陈述了司马羕和司马宗等人将要图谋废黜大臣,谋划由他们共同辅政,社稷安危与否,就将决定于今日,言辞十分恳切。明帝因而感动醒悟,使庾亮随他一起入殿登上御座,于是庾亮和司徒王导一起接受遗诏辅佐幼主。加庾亮为给事中,转中书令。

当时王导辅政,皇上年幼,局势艰难,只维持着大体的局面,顾不上细小的事务,所委派的赵胤、贾宁等诸将,都不守法,大臣们为之担忧。陶侃曾准备起兵废黜王导,但郗鉴不同意,这才停止。现在,庾亮又想率众人废黜王导,于是写信给郗鉴,陈述王导的过错,征询郗鉴的意见,郗鉴仍不同意。恰逢王导去世,朝廷征召庾亮为司徒、扬州刺史、录尚书事,他又推辞不接受,成帝答应了。咸康六年庾亮去世,时年五十二岁。

当初,庾亮所乘的马匹是的卢马,殷浩认为的卢马不利于主人,劝庾亮把马卖了。庾亮回答说:“怎么能将自己的祸事转嫁给别人呢?”殷浩惭愧地退 下。庾亮在武昌,殷浩和其他一些臣僚乘秋夜登南楼聚会,一会儿庾亮也来了,大家起来准备回避,庾亮慢慢地说:“诸位稍留一会儿,老夫于此处兴致不浅。”便坐在胡床上和殷浩等人一起谈笑、咏诗。

9. 文言文:《陶潜传》翻译

原文: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

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知 偃兆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

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

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译文: 陶潜(陶渊明),字元亮,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

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他少年时心怀高尚,知识渊博善于做文章,洒脱大方不拘谨,自得于真性情,被乡里邻居所看重。

曾经作《五柳先生传》来形容自己:“先生不知道是什么人,不知道姓名,房子旁边有五棵柳树,所以以此为号。清闲安静少说话,不爱慕虚荣实利。

喜欢读书,却不去穷根究底的解释,一旦对书的内容有所感悟,就高兴得忘了吃饭。本 *** 喝酒,可是家里穷不能一直得到。

亲朋故旧知道这样,有时就置办酒招他过来,他旦怠测干爻妨诧施超渐去饮酒一定会喝完,目的是一定要醉。醉以后回去,一点也不收敛情绪。

家里四壁空空,不能遮阳挡雨,旧衣衫十分破烂,盛饭的容器经常空着,也不在意。经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很能显示自己的志向,不计较得失,用这来结束自己一生。”

他的自序是这样,当世人说是实录。(是不是缺了点?) 偃兆因为他亲人年迈家里贫穷,任用他为州祭酒。

他不等忍受官吏这个职务,没几天就自己回家了。州里聘用他为主簿,不去,自己种田来养活自己,于是得了瘦弱的病。

又做镇军、建威参军,对亲朋说:“想做个文官,来挣些补贴家用的钱(意译)。”管这些事的人听说了,任用他 为彭泽令。

在县里,公田全部命令种秫谷(可酿酒),说:“让我一直醉酒就够了。”妻子和孩子坚持请求种粳米。

于是命令 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米。向来简朴自爱,不谄媚长官。

郡里派遣督邮到他的县,他的下属说应该束上带子(穿正装)见督邮,陶潜叹息说:“我不能为五斗米(这些俸禄)弯腰(丧失尊严),小心谨慎的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义熙二年,将印绶交还离开了彭泽县,于是作了《归去来》。 全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