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tamoadmin 成语分类 2024-06-08 0
  1.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意思
  2. 诸葛亮说的:“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什么意思?

下一句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整句话的意思就是:“不把眼前的名利功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出自于诸葛亮的《诫子书》。

诸葛亮的《诫子书》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意思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 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陶治性情使节操高尚。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用而有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这是诸葛亮告诫他儿子如何作学问的一封信里说的,他教儿子以“静”来做学问,以“俭”修身,俭不是节省用;自己的身体、精神也要保养,简单明了,一切干净利落,就是这个“俭”字。

“非淡泊无以明志”,就是养德方面;“非宁静无以致远”,就是修身治学方面;“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是求学的道理;心境要宁静才能求学,才能要靠学问培养出来,有天才而没有学问修养是不行的.那么学问哪里来的?求学来的,“非静无以成学”。说明只要宁静、淡泊,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就会活得充实、轻松。

诸葛亮说的:“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什么意思?

fū jūn zǐ zhī xíng ,jìng yǐ xiū shēn ,jiǎn yǐ yǎng dé 。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fēi dàn bó wú yǐ míng zhì ,fēi níng jìng wú yǐ zhì yuǎn 。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意思: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出自:《诫子书》

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扩展资料

这篇文章作于公元234年(蜀汉建兴十二年),是诸葛亮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这句话的意思是: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是诸葛亮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写给他儿子垂髫时期的诸葛瞻之书。此联反映的是诸葛亮对人生的哲理思考,认为一个人须恬淡寡欲方可有明确的志向,须寂寞清静才能达到深远的境界。语浅而意蕴深刻,充满了道家哲理。

扩展资料

诸葛亮运用了逻辑学中的"双重否定"来强调他要表达的“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这同“要想取之,必先与之”,“欲达目的,需先迂回曲折”的道理一样,“淡泊”、“宁静”不是求清净,不想有什么作为,而是要通过学习“明志”,树立远大的志向,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

“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后世一直继承赞赏这种“心神恬适”的意境,如白居易在《问秋光》一诗中,“身心转恬泰,烟景弥淡泊”。他反映了作者心无杂念,凝神安适,不限于眼前得失的那种长远而宽阔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