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吻生花的三年_口吻生花造句

tamoadmin 成语分类 2024-05-31 0
  1. 《云仙散录》是伪典小说
  2. 育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3. 与何有关的成语?

1. 四字词语中含有“之”字的词语有哪些

不了了之、之乎者也、呼之欲出、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即胜、挥之不去、案牍之劳 岸谷之变 鞍马之劳 暧昧之情 暗昧之事 爱莫之助 安身之处 安身之地 安之若命 安之若素 不败之地 八拜之交 北鄙之声 不白之冤 北鄙之音 不拔之志 百城之富 兵车之会 不测之祸 不次之迁 拜赐之师 不逞之徒 不次之位 不臣之心 不测之忧 不测之罪 八斗之才 北斗之尊 不费之惠 北风之恋 剥肤之痛 白圭之玷 不根之论 败鼓之皮 杯羹之让 不轨之徒 不根之谈 不讳之朝 不讳之路 不讳之门 不惑之年 八荒之外 白华之怨 不羁之才 不解之仇 不及之法 败军之将 不教之教 必经之路 不羁之民 不经之说 不经之谈 不急之务 不解之缘 不经之语 不刊之典 不刊之论 不刊之书 不刊之说 不了了之 百里之才 不毛之地 不牧之地 北门之管 半面之交 半面之旧 杯茗之敬 北门之寄 笔墨之林 摽梅之年 逋慢之罪 不能登大雅之堂 百年之柄 百年之好 百年之后 不奈之何 搏牛之虻 百年之业 百年之约 不迁之庙 不情之请 变色之言 不食之地 不赏之功 不世之功 百岁之好 百岁之后 杯水之敬 不速之客 百世之利 百岁之盟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百舌之声。

2. 含 生 字的四字成语

“生?”的成语:生生不息 生灵涂炭 生机勃勃 生龙活虎 生死攸关 生搬硬套 生花妙笔 生杀予夺 生气勃勃 生吞活剥 生张熟魏 生不逢时 生知安行 生死存亡 生而知之 生死肉骨 生死相依 生离死别 生死之交 生老病死 生生不已 生花之笔 生财有道 生齿日繁 生花妙语 生死不渝 生桑之梦 生动活泼 生死与共 生生世世 生财之道 生死未卜 生聚教养 生荣死哀 生死予夺 生死骨肉 生死醉梦 生栋覆屋 生荣没哀 生聚教训 生众食寡 生公说法 生不逢辰 生杀与夺 生民涂炭 生寄死归 生拼硬凑 生龙活现 生灵涂地 生死关头 生荣亡哀 生拉硬扯 生关死劫 生发未燥 生炒热卖 生死不易 生功止过 生不遇时 生辰吉帖 生拖死拽 生生死死 生荣死衰 生上起下 生死苦海 生吞活夺 生死长夜 生拽活拖 生死无贰 生不逢场 生拉活扯 生夺硬抢 生拉活拽 生手生脚 生肉枯骨 “?生”的成语:生生不息 舍生取义 老生常谈 后生可畏 醉生梦死 民生凋敝 天生丽质 三生有幸 龙生九子 出生入死 浮生若梦 天生尤物 村生泊长 舍生忘死 长生不老 娇生惯养 尾生抱柱 自生自灭 爱生恶死 贪生怕死 变生肘腋 蓬生麻中 一生一世 安生服业 尾生之信 七生七死 庄生梦蝶 人生如寄 安生乐业 初生之犊 人生如梦 书生之见 土生土长 释生取义 龙生九种 生生不已 事生肘腋 人生朝露 朝生暮死 睡生梦死 贪生恶死 重生爷娘 相生相成 好生之德 人生若寄 又生一秦 杨生黄雀 贪生畏死 今生今世 半生不熟 苍生涂炭 相生相克 不生不灭 春生秋杀 有生之年 一生九死 嵩生岳降 生生世世 温生绝裾 一生一代 民生国计 变生不测 浮生切响 横生枝节 重生父母 祸生肘腋 求生害仁 厚生利用 长生久视 虚生浪死 养生丧死 民生在勤 鱼生空釜 温生绝裾 冯生弹铗 天生地设 忘生舍死 养生送终 初生犊儿 养生之道 舍生存义 骄生惯养 同生共死 舍生取谊 晚生后学 崧生岳降 十生九死 永生永世 天生天化 门生故旧 有生以来 养生送死 天生天杀 半生半熟 背生芒刺 犁生骍角 根生土长 妄生穿凿 再生父母 死生存亡 看生见长 后生小子 朝生夕死 食生不化 轻生重义 生生死死 旋生旋灭 门生故吏 长生不死 千生万劫 民生涂炭 有生力量 死生荣辱 偕生之疾 千生万死 捉生替死 回生起死 别生枝节 犂生骍角 “生?”的成语:蓬荜生辉 妙笔生花 别开生面 急中生智 休养生息 望而生畏 熟能生巧 梦笔生花 蓝田生玉 望文生义 丰屋生灾 蓬筚生辉 乐极生悲 触景生情 无中生有 荼毒生灵 惹是生非 节外生枝 虚室生白 无事生非 顾盼生辉 七窍生烟 落地生根 举步生风 笔下生花 惹事生非 顾盼生姿 即景生情 义不生财 戎马生涯 百花生日 乐极生哀 和气生财 台阁生风 一室生春 齿颊生香 鼻端生火 彩笔生花 口齿生香 积习生常 枯树生华 鸦巢生凤 十年生聚 万家生佛 七孔生烟 遇事生风 蓬门生辉 蚌病生珠 予夺生杀 涂炭生灵 一线生机 节上生枝 素昧生平 口角生风 缘文生义 老蚌生珠 戎马生郊 造谣生事 荼毒生民 触手生春 着手生春 臼灶生蛙 口吻生花 谈吐生风 肃然生敬 人地生疏 无端生事 不择生冷 无事生事 熟魏生张 枯杨生稊 无风生浪 枯杨生华 如虎生翼 耳后生风 沉灶生蛙 见事生风 遇事生端 死别生离 朽木生花 笔头生花 望文生训 借景生情 枯木生花 釜中生鱼 沈灶生鼃 枯树生花 见景生情 造谣生非 满舌生花 得马生灾 活剥生吞 釜中生尘 慢易生忧 惊肉生髀 鸮鸟生翼 誓同生死 寻事生非 各安生业 出入生死 见世生苗 另开生面 看景生情 造言生事 枝末生根 枝外生枝 枯骨生肉 生手生脚 剜肉生疮 蛮来生作 招是生非 造谣生事 造谣生非 “?生”的成语:栩栩如生 油然而生 谈笑风生 芸芸众生 绝处逢生 应运而生 九死一生 苟且偷生 素昧平生 起死回生 妙趣横生 险象环生 民不聊生 普渡众生 自力更生 虎啸风生 劫后余生 髀肉复生 寸草不生 虽死犹生 牛角书生 痛不欲生 白面书生 逸趣横生 荆棘丛生 大人先生 乌有先生 百弊丛生 百死一生 虎口余生 七死七生 一介书生 几不欲生 乐极悲生 底死谩生 得意门生 怕死贪生 乐尽哀生 好好先生 白面儒生 国计民生 舍死忘生 嘘枯吹生 死里逃生 新学小生 东郭先生 普度众生 兰芝常生 钜学鸿生 一死一生 忍辱偷生 虎口逃生 醉死梦生 欢若平生 冬烘先生 利用厚生 北郭先生 万死一生 南郭先生 祸福相生 死而复生 一切众生 情急智生 锋镝余生 蝶化庄生 道学先生 刀俎余生 重义轻生 衣被群生 绝路逢生 蝼蚁贪生 形具神生 满坐风生 忍耻偷生 广文先生 髀里肉生 物腐虫生 逸态横生 含章挺生 忍垢偷生 文弱书生 风趣横生 谈吐风生 燕颔书生 满座风生 笔下超生 重气轻生 分烟析生 相因相生 枝节横生 忧患余生 抵死谩生 木朽蛀生 燕颔儒生 视死如生 文籍先生 论辩风生 谈论风生 议论风生 普济众生 谈议风生 巨学鸿生 笔底超生 人急智生 出死入生 眼高手生 十死一生 论议风生 人不聊生 恩甚怨生 恩若再生 吊死问生 抵死瞒生 半死半生 卖文为生 小子后生 言论风生 枯木再生 慷慨捐生 愤不欲生 超度众生 破死忘生 绝处逢生 人极计生 见事风生 抵死漫生 耳后风生 福过灾生 死里求生 人急计生 普济群生 祸从口生 死中求生 入死出生 普度羣生 普度群生 视死若生 普济羣生 畏死贪生。

3. 含“有”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啊

别有心肝 指另有打算

口吻生花的三年_口吻生花造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别有心肠 别:另外。指另有打算和企图

尺有所短 比喻事物有其短处,并非在所有的情况下都是合适的

粗中有细 表面似乎粗率、随便,实际却细致、细心

大有文章 指话语、文章、或已表露的现象之中,很有令人难以捉摸的意思或别的情况

鼎鼎有名 鼎鼎:盛大的样子。非常有名

蜂虿有毒 比喻恶物虽小,但能害人

恢恢有余 恢恢:形容宽广。指宽广而有余裕

兼而有之 指同时占有或具有有关的各方面

津津有味 津:口液,唾液;津津:兴趣浓厚。形容兴味浓厚

炯炯有神 炯炯:明亮的样子。形容人的眼睛明亮有神

绝无仅有 极其少有。形容非常少有

井井有条 井井:形容整齐有条理的样子。形容条理分明,整齐不乱

井井有序 有条理,有秩序

憬然有悟 憬然:觉悟的样子。有所觉悟

咎有应得 罪过和灾祸完全应该得到责备与惩罚

亢龙有悔 指居高位而不知谦退,则盛极而衰,不免有败亡之悔

留有余地 说话办事不走极端,留有回旋和变通的余地

男女有别 指男女之间有所分别

念念有词 念念:连续不断地念叨;有词:有像歌诀一样的词语。旧指和尚念经,现指低声自语或含糊不清地说个不停

别有洞天 比喻另有一番境界。

别有肺肠 别有:另有;肺肠:指思想。比喻人动机不良,故意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的奇特的主张。

别有风趣 形容事物(多指文艺作品)具有特殊的情调或趣味。

别有风味 风味:原指美好的口味,引伸为事物的特色。另有一种美好的口味。比喻事物所另外具有的特殊色彩或趣味。

别有天地 天地:境界。比喻另有一番境界。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别有用心 用心:居心,打算。心中另有算计。指言论或行动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

彬彬有礼 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4. 含字开头的四字成语

含字开头的四字成语 :

含苞欲放、

含情脉脉、

含辛茹苦、

含血喷人、

含笑九泉、

含污纳垢、

含笑九原、

含恨九泉、

含糊其辞、

含明隐迹、

含哺鼓腹、

含垢包羞、

含糊不明、

含苞吐萼、

含瑕积垢、

含含糊糊、

含沙射影、

含仁怀义、

含商咀徵、

含笑入地、

含笑九幽、

含荼茹毒、

含垢匿瑕、

含英咀华、

含垢忍耻

5. 含有在字的四字词语

含有在字的四字词语 :自由自在、

历历在目、

不在话下、

满不在乎、

近在咫尺、

遥遥在望、

心不在焉、

在劫难逃、

芒刺在背、

如鲠在喉、

志在千里、

志在四方、

存在主义、

在所难免、

危在旦夕、

音容宛在、

事在人为、

恫瘝在抱、

逍遥自在、

一包在内、

迫在眉睫、

大权在握、

在天之灵、

无所不在、

乐在其中、

大有人在、

在所不辞、

历历在耳、

有言在先、

如芒在背

6. 带这字的四字成语

带这字的四字成语只有一个,就是如此这般。

如此这般

成语拼音:rú cǐ zhè bān

成语解释:虚指没有详细说明或不要求详细说明的某种事物

扩展资料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第48回:“今朝县中李大人到学生那里,如此这般,说大巡新近有参本上东京。”

成语用法:如此这般作状语;用于口语。

近义词:这样那样

成语例子:鲁迅《准风月谈·男人的进化》:“你愿意拿几个钱,你就得如此这般,百依百顺,咱们是公平交易!”

7. 带有近义字的四字成语

见多识广 察言观色 高瞻远瞩 左顾右盼 调兵遣将 粉身碎骨 狂风暴雨 旁敲侧击 千辛万苦 眼疾手快 生龙活虎 惊天动地 七拼八凑 胡言乱语 欢天喜地 改朝换代 道听途说 半斤八两 胡言乱语 千变万化 万紫千红 姹紫嫣红 花红柳绿 狂风暴雨 旁敲侧击 鸡鸣狗吠 狼心狗肺 虎背熊腰 獐头鼠脑 千辛万苦 眼疾手快 生龙活虎 先来后到 不知不觉 粗枝大叶 跋山涉水 天造地设 七零八落 兴国安邦 翻山越岭 百依百顺 背井离乡 和颜悦色 冰天雪地 严寒酷暑 救死扶伤 志同道合 豪言壮语 吆五喝六 摇头摆尾 撕心裂肺 枝折花落 胡言乱语 高瞻远瞩 高谈阔论 眼疾手快 聚精会神 金枝玉叶 三年五载 左邻右舍 发号施令 自由自在 见多识广 察言观色 高瞻远瞩 左顾右盼 调兵遣将 粉身碎骨 狂风暴雨 旁敲侧击 千辛万苦 眼疾手快 生龙活虎 惊天动地 七拼八凑 胡言乱语 欢天喜地 改朝换代 道听途说 半斤八两 胡言乱语 千变万化 万紫千红 姹紫嫣红 花红柳绿 狂风暴雨 旁敲侧击 鸡鸣狗吠 狼心狗肺 虎背熊腰 獐头鼠脑 千辛万苦 眼疾手快 生龙活虎 先来后到 不知不觉 粗枝大叶 跋山涉水 天造地设 七零八落 兴国安邦 翻山越岭 百依百顺 背井离乡 和颜悦色 冰天雪地 严寒酷暑 救死扶伤 志同道合 豪言壮语 吆五喝六 摇头摆尾 撕心裂肺 枝折花落 胡言乱语 高瞻远瞩 高谈阔论 眼疾手快 聚精会神 金枝玉叶 三年五载 左邻右舍 发号施令 自由自在 旁敲侧击 千辛万苦 眼疾手快 生龙活虎 惊天动地 七拼八凑 胡言乱语 改朝换代 道听途说经天纬地 与 博古通今(1、3是近义词) 将信将疑 与 半信半疑(1、3是近义词) 兼收并蓄 与 兼容并包(2、4是近义词) 李代桃僵 与 代人受过(只有一组近义词) 良师益友 与 严师诤友(1、3是近义词)(只有一组近义词) 两小无猜 与 青梅竹马(只有一组近义词) 另起炉灶 与 另立门户(只有一组近义词) 南征北战 与 东讨西杀(2、4是近义词) 年轻力壮 与 年富力强(2、4是近义词)。

云仙散录》是伪典***

顺接: 一日千里 → 里丑捧心 → 心粗胆大 → 大化有四 → 四时之气 → 气喘如牛 → 牛不出头 → 头破血出 → 出奇无穷 → 穷鸟归人 → ?人地两生 → 生财之道 → 道路相望 → 望屋以食 → 食不餬口 → 口吻生花 → 花月之身 → 身不遇时 → 时移事改 → 改头换面 → 面红过耳 → ?耳鬓厮磨 → 磨砺自强 → 强打精神 →

逆接: 一日千里 → 群居和一 → 进种善群 → 见可而进 → 兵戎相见 → 善甲厉兵 → 心慈好善 → 力不从心 → 神工妙力 → 过路财神 → ?光阴虚过 → 上下天光 → 人间天上 → 才兼万人 → 文武全才 → 舞笔弄文 → 色飞眉舞 → 天香国色 → 说地谈天 → 异端邪说 → 大同小异 → ?水广鱼大 → 斗升之水 → 人自为斗 →

双飞 :一日千里;百里挑一 → 日上三竿;出头之日 → 上推下卸;燕巢幕上 → 推三宕四;以此类推 → 三年不蜚;朝四暮三 → 年高德韶;寿满天年 → ?高文雅典;半低不高 → 文东武西;地下修文 → 东海鲸波;万折必东 → 海水难量;囊括四海 → 水磨工夫;翻山涉水 → 磨破口舌;白圭可磨 →

庖丁解牛A: 一日千里;日不暇给;千载一日;里生外熟 → 熟读深思;读不舍手;深切着白;思如涌泉 → 泉石之乐;石投大海;之死靡二;乐不可支 → ?支叶扶疏;叶落归根;扶危持颠;疏庸愚钝 → 钝学累功;学优才赡;累牍连篇;功德兼隆 → 隆恩旷典;恩重如山;旷绝一世;典册高文 →

庖丁解牛B: 一日千里;闇无天日;八万四千;山河表里 → 里挑外撅;琴心相挑;弸中肆外;里挑外撅 → 撅天扑地;舜日尧天;桃伤李仆;局天扣地 → ?地塌天荒;门楣倒塌;手眼通天;席卷八荒 → 荒时暴月;喧嚣一时;虽有搞暴;面如满月 → 月章星句;出语成章;夜月昼星;絺绘章句 →

育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在中国古代***里,《云仙散录》是很特别的一部,初看起来它像是一本讲唐代逸闻趣事的***,但细读起来又感觉不对劲。很多人怀疑这是本伪书,但又说不清它是怎样的伪书,为什么会有这样一本伪书?借助伪典***这个概念和理论,此书的性质和意图可以得到较好的解释。

此书自序说,作者天祐元年(904)因科举不成“退归故里”,开始编撰此书,成于天祐四年(907)之秋,后数年又有增补,但序文的题属时间,十卷本《云仙杂记》写的是天复元年(901),时间对不上,宋本《云仙散录》是天成元年(926),解决了时间矛盾问题。无论何年作序,从序文来看作者“冯贽”都应该是生活在晚唐五代的人,可奇怪的是,没有任何唐五代和北宋的文献提到此人、此书,这难道不令人怀疑吗?早在南宋,《云仙散录》就被学者们说是伪书了。最早著录此书的书目《直斋书录解题》云:“称唐金城冯贽撰,天复元年序。冯贽者,不知何人。自言取家世所蓄异书,撮其异说。而所引书名皆古今所不闻,且其记事造语如出一手,正如世俗所行东坡杜诗注之类。然则所谓冯贽者及其所蓄书,皆子虚乌有也。”

南宋学者洪迈则将此书与《老杜事实》《***天宝遗事》并称为“浅妄之书”,“皆绝可笑”(《容斋随笔》卷一《浅妄书》)。洪迈没有说是如何浅妄和可笑的,陈鹄则指出“笔头若耶”事(中华书局校点本第36条)之诞妄:“张曲江语人曰:‘学者常想胸次吞云梦泽,笔头涌若耶溪,量既并包,文亦浩瀚。’殊不知若耶在会稽云门寺前,特一涧水耳,何得言涌邪?以此知其伪明矣。观贽自叙之文,乃是近代人文格,亦非唐人之文也。”(《西塘集耆旧续闻》卷九)陈鹄指出此条文字的地理错误,并认为其文字风格不是唐代的。

南宋赵与旹的论证更加细致:

《容斋随笔》谓近世所传《云仙散录》《***天宝遗事》《老杜事实》皆浅妄,绝可笑,而颇能疑误后生。然但辨《遗事》中数事,余二书无说。……若《云仙散录》则余家有之,凡三百六十事,而援引书百余种。每一书皆录一事,周而复始,如是者三,其间次序参差者数条而已。编集文籍,岂能整齐如此,可以一笑。序称天祐元年,金城冯贽取九世典籍,撮其膏髓,别为一书,庶兵火煨烬之后,来者不至束手。今百书遂无存者,则贽可谓前知矣。《崇文总目》成书时距天祐未甚久,隋唐以前书籍存者极多,贽家之书无一著录,虽有《金銮密记》之类一二种,而所编三事,本书反无之。又其造语尽仿《世说》,若集诸家之言,岂应一律?始实容斋之说。(《宾退录》卷一)

其主要观点是,《云仙散录》所引百余种书籍当时(南宋)皆不能见,而北宋《崇文总目》收录隋唐书籍极多,也没有这些书籍的名目。唯有一种《金銮密记》当时尚存,但《云仙散录》所引的三事(实为四事)并不见于韩偓之《金銮密记》,所以与韩偓书无关(今人陈尚君辑韩偓书,也没有收入这四则)。另外,此书的文字风格也可疑,本来这些条文来自一百余种书籍,风格应该有所差异,但现在它们的风格却如此接近,“记事造语如出一手”,这无论如何也解释不通。

冯贽只是托名,那实际作者是谁呢?南宋张邦基提到过:“近时传一书曰《龙城录》,云柳子厚所作,非也,乃王铚性之伪为之,其梅花鬼事盖迁就东坡诗‘月黑林间逢缟袂’及‘月落参横’之句耳。又作《云仙散录》,尤为怪诞,殊误后之学者。又有李歜注杜甫诗及注东坡诗事,皆王性之一手,殊可骇笑,有识者当自知之。”(《墨庄漫录》卷二)王铚字性之,汝阴(今安徽阜阳)人。约生于北宋元祐三年(1088),卒于南宋绍兴十六年(1146),在两宋之际也是有名的学者和藏书家。他作《龙城录》的说法也见于何薳《春渚纪闻》卷五《古书托名》。王铚大约是在北宋末撰写《龙城录》(托名柳宗元)和《云仙散录》的,是年轻时的好事之举,由于这两本书的内容基本上都是胡编乱造的,自然不好意思题署真名了。他的另外两部***《默记》和《侍儿小名录》,就正常地署上了自己的大名。

明清以来学者对《云仙散录》也多持怀疑态度,如胡应麟:“所引诸杂说无一实者,盖伪撰其事,又伪撰书名实之。”(《少室山房笔丛》卷三十二《四部正讹》下)指出此书故事和引书都是伪撰的。四库提要综合前人意见,同意伪书之说,并相信张邦基的说法,“为王铚所作无疑”(《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四十)。现代学者余嘉锡也认为此书“事既诡异,词复纤巧,相其文章风调,首尾如一,诚有如直斋所云者”,“其为杜撰依托,殆无疑义”,只是对于作者是王铚的说法,表示“未易定论”(《四库提要辨证》卷十七),有所保留。

而今人对此书的态度则显得犹疑不定。张力伟在中华书局本《云仙散录》的前言中,前面说“所引之书的可靠性的确是一个令人疑惑的问题”,“引书漏洞百出,当属伪托”,但后面又说:“纵然引书上存在着种种花招,却仍不能作为推翻本书为五代时人冯贽所作这一说法的有力证据。”这代表了很多现代学者对此书的态度——既有所怀疑,又不断然认定其是伪书。实际上,如果我们知道北宋出现的伪典***,就会对《云仙散录》的性质有新的认识。

所谓伪典,是指编造、杜撰出来的故事和说法,伪撰者编造的目的一般是为了作诗文典故和代名用,故可称“伪典”。专门编造出很多这样的条文并汇集成书,就成了伪典***。中国传统的文言***,其基本的写作原则和方法是记录见闻,并不是虚构(杜撰)故事,而伪典***恰恰是编造故事、杜撰事实,与一般的***相反。伪典***的出现,与北宋人追求典故的风气有关。简单说来,宋代人面对唐诗的高峰,不得不求新求异,除了新颖的思想、技法等外,新颖的典故、词藻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宋人不满足于常见的经史书籍中的典故,便到***、传记、医巫、佛道等杂书中寻找和发现典故(包括代名、词藻等),而好事者在这样一种风气之下,就编造出很多故事、代名,以***的形式呈现出来,其写作的目的,是希望有人将其中的新奇故事和代名用作典故(参见拙文《制异名新说、应文房之用——论伪典***的性质与成因》,《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2期)。

有这样一个认识,再来看《云仙散录》,就可以发现它正是这样的伪典***,全书充斥的都是子虚乌有的人和事以及各种代名、名物的记载。下面分五个方面来说说。

(一) 自序表明这是一本提供新奇典故的类书。

《云仙散录》自序一开头就说,世上的类书太多,其中所载典故被世人用于文字(诗文写作)的有数千之多,现在看来都是“陈言”(因为用过,甚或因常用而变得滥俗)。所以,作者从家藏的二十多万卷书中选出一些大家都不知道的故事,本来是要像类书那样分门别类的,但因为“急于应文房之用,乃不能详”,未能分门。二十多万卷的藏书是什么概念呢?超过了唐代任何一个私人藏书甚至官方藏书的数量,根本不可能。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吹牛呢?就是为了掩饰自己在书中的胡编乱造,一百种出处书名是杜撰的,故事内容也是杜撰的。“若见于常常之书者,此必略之”,这句话其实是为书中出现的新奇故事和闻所未闻的书名找理由,打埋伏,但我们不要上当。

(二) 故事指向典故、代名,提供大量异名别称。

《云仙散录》作为“应文房之用”的“纂类之书”,细读它的367条文字和故事,不少都可看出典故和代名的指向。如第163条:“王筠好弄葫芦,每吟咏,则注水于葫芦,倾已复注,若掷之于地,则诗成矣。”这不只是一个关于梁代诗人王筠的轶事,也是一个关于作诗和葫芦的典故。也就是说,如果一首诗要写到作诗,就可以用“弄葫芦”的典故。同样,如果写一首关于葫芦的咏物诗,也可以用王筠作诗之典。又如关于饮酒大醉数日的故事,以前有周顗三日仆射(出《世说新语·任诞》)、刘玄石千日醉(出《博物志》)的典故,诗中用例如:“自饮君家酒,一杯三日眠。”姚合《寄卫拾遗乞酒》),“高兴不辞千日醉,随君走马向新丰”(武元衡《酬王十八见招》)。《云仙散录》则编出“六日醉”,第81条:“张麟一醉六日,啮柱几半。”张麟不知是谁,而“啮柱”的行为也不可理解,但这却是上好的典故,不但新增了“六日醉”的说法,还可以用“啮柱”作为醉酒的典故。此外书中还提供了酒窟(第157条)、折箸(第198条)、酒浴(第353条)等作为饮酒的典故和词藻。写人多病畏冷,可说“六月绵帽”(第312条);笑人粗疏,可用“三鹿郡公”(第190条);称人话语藻丽,可说“语生牡丹”(第193条);称人作诗精美,可用“口吻生花”(第196条);称人下笔迅速,可说“旋风笔”(144条);写清廉可用“竹粉汤”(第232条),写畏妻可用“聚香团”(第186条),等等。

《云仙散录》伪造的典故后来真有人使用,举个例子。第8条:“李固言未第前,行古柳下,闻有弹指声。固言问之,应曰:‘吾柳神九烈君,已用柳汁染子衣矣,科第无疑,果得蓝袍,当以枣糕祀我。’固言许之。未久,状元及第。”这是一个关于唐代宰相李固言及第的故事,里面出现的“关键词”,弹指声、柳神九烈君、柳汁(染衣)、枣糕(祀),都存在成为科举相关典故的可能。南宋就有人上当了。萧立之《贺欧西湖登第兼呈宏斋》:“今年君上天街马,柳汁浇袍生色画。”在贺人登第的诗中出现了“柳汁浇袍”,典故来自《云仙散录》无疑。明代于谦《观登科录感兴》:“柳汁染衣新样绿,花枝映面醉颜红。”是在看登科录后写的诗,也使用“柳汁染衣”之伪典。这个典故流传较广,以至清人编尺牍类书《双鱼尺牍摘锦》也收入它,该书卷一《翰林》云:“高宴曲江之会,柳汁染衣;闲吟秘阁之诗,花砖视影。”上联就用了两个登第的典故。

代名是指事物的异名别称,也可算作典故之一种。在宋代伪典***中,《清异录》杜撰代名最多最典型,《云仙散录》少一些,但留意一下也不难发现,如黑面郎(猪)、圭虫(蛙)、赤将军(马)、龙须友(笔)、韩直木(界尺)、金刚骨(臼杵)、却老先生(铜镊)、瞬碧侯(峰)、屈莫多(河神)等。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记薛稷给笔墨纸砚封官拜爵——笔:墨曹都统,黑水郡王兼毛州刺史(第276条);墨:松燕督护,玄香太守兼亳州楮郡平章事(第295条);纸:楮国公,白州刺史、统领万字军界道中郎将(第306条);砚,离石乡侯,使持节即墨军事长史,兼铁面尚书(第304条)。这种给物品起名号的风气明显是受韩愈《毛颖传》的影响。五代文嵩也曾给笔墨纸砚作传。这显然启发了《云仙散录》的作者。南宋胡仲弓《端砚》:“中书为尚友,铁面迫人寒。”上句用《毛颖传》,下句则似乎是用本书的“铁面尚书”。我曾写有《论宋人对代名之使用与创造》一文(载《中国诗学》第21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版),探讨宋人作诗使用代名乃至发明代名的风气,相比苏黄偶然地、个别地取代名,伪典***就是大批量生产了。

人物的别号、异称,和代名的性质有几分近似,古代***也喜欢记载,如《酉阳杂俎·寺塔记下》记高力士有二兄、阿翁、将军、火老等称呼,《松窗杂录》记唐玄宗“在禁中尝自称阿瞒”,陆龟蒙编《小名录》则有为写作搜集材料和典故的意思。唐宋诗词里提到陶潜,常称陶令、彭泽、征君、五柳等,重瞳指虞舜,隆准指刘邦,飞将军指李广,青钱学士指张,八砖学士指李程,这些都可看作是人名或人物的典故。《云仙散录》第56条记汝阳王李琎自称“酿王兼曲部尚书”,第126条记时人呼卢记室为“猎蝇记室”,第190条记称袁利见为“三鹿郡公”,第267条记老子名玄禄,都是杜撰出来的别号、异称。李琎的典故明代有人使用,梁小玉《酿酒》:“曲部尚书谱不留,椒花细雨冽香流。酿王家法应如是,新拜云溪女醉侯。”顺便说,宋人因为诗材的需要,特别喜欢搜集这类东西,北宋末马永易编《实宾录》,洪炎、王铚等编《侍儿小名录》,南宋温豫、董弅继续补《侍儿小名录》,徐光溥编《自号录》,陈思编《小字录》,都可算此类书籍。《云仙散录》等伪典***杜撰各种代名和名号,和宋代这种风气有关。

(三) 新奇的名物。

除了典故、代名,人物名号和称谓,《云仙散录》还记载大量的物品,尤其是食物、器物的名称。如食物有聚香团、鸣牙饼、二仪饼、洗心糖、煎饧彩珠、饧绶带、兰香粥、防风粥、含风鲊、蝤蛑炙、剪刀面、月儿羹、兔头羹、鲛胎盏、芋郎君、黄儿米、甲乙膏等,香有暖香、四选香、月麟香、玉蕤香、九和握香等,茶酒有六班茶、惊雷荚、萱草带、紫茸香、碧芳酒、三辰酒、二色酒、换骨醪等,第55条记寺僧送给李白玄沙钵、绿英梅、檀香笔格、兰缣袴、紫琼霜,更是一口气列出多个物品,令人眼花缭乱。这些物品和名称统称名物,语言学上一般称为名物词,通过资料检索,大多难以找到相同的或可以印证的记载,所以这些名物恐怕并非是唐宋时期实有的,而是虚构的。第210条是研究印刷史的学者常常引用的:“玄奘以回锋纸印普贤象,施于四众,每岁五驮无余。”可回锋纸到底是什么样的纸张呢?一直弄不清楚,恐怕也是信口胡编的。

名物是怎样作为典故用进入诗文的呢?有一种是将具体的品名取代大类名称(总名),如用杜康、白堕、竹叶作为酒的名称,姚黄、魏紫作为牡丹(花)的名称,绿绮、焦尾作为琴的名称,这种情况和代名类似,如杜甫的“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九日五首》其一)。还有一种是用于与该物品相关的诗中,如苏轼“扫白非黄精,轻身岂胡麻”(《次韵致政张朝奉仍招晚饮》),黄精和胡麻都是传说中有延年功效的灵药,这样写是因为张朝奉长寿,据说曾得到何仙姑的药饵,所以全诗用了不少神仙家的典故。《云仙散录》的名物词很多,给诗人提供了很多诗材,而后人也有上当使用的。第261条:“徐峰善棋,段成式欲尽穷其术。峰曰:‘子若以墨狻猊与我,当使子过我十倍。’”墨狻猊大概是一种有狻猊形状或纹饰的墨。南宋戴昺《观败棋者戏作》诗用此典,结句云:“天下未应无妙手,劝君莫爱墨狻猊。”意思是说天下应该有围棋妙手(高手),君(败棋者)别舍不得墨狻猊,用它作贽礼去拜师吧。因为作诗和下棋有关,就搬出了墨狻猊作典。有趣的是,《云仙散录》中有两个名物词恰好可作对偶:壬癸席(第240条)、甲乙膏(第290条),不知是不是有意安排的(梁章钜(《巧对录》卷三就发现了这个“秘密”),要知道,宋人特别喜欢找这样的巧对,甚至可以说到了入迷的程度。顺便说,第27条的“闭门羹”本来也是一个名物(词),在作为典故反复使用之后,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普通词汇了。

(四) 子虚乌有的人和事。

《云仙散录》不只杜撰了一百部书名和很多不易查考的名物,还大胆地虚构出人物和事迹。在唐代文言***中,偶尔会遇到某一人和事仅见于一书记载(而在其他同时期文献里见不到),但这样的人不多,在一部***中只占很小的比例。但在《云仙散录》中,真实的历史人物约有120余人,而仅见于本书而不见于其他唐五代和北宋文献的人竟有160余人,这在唐代***里是独一无二的。《***天宝遗事》《龙城录》《清异录》有类似的情况,但还没有这么高的比例。像前面提到的张麟啮柱,又如第128条:“富扬庭蓄鸭万只,每饲以米五石,遗毛覆地。”第220条:“邓寅庐墓,坟土未干,日影为之不移。”这些人和事都无从稽考,可以随口乱编。

《云仙散录》里不但充斥着“***人***事”,也充斥着“******事”。如第129条记高郢科举赋题为《沙洲独鸟赋》,实际上高郢举进士的宝应二年(763)考试题目是《日中有王字赋》;第225条说王缙“非鸭肝猪肚,箸辄不举”,而史书上说王缙奉佛甚虔,不茹荤血;第86条说白居易女儿金銮十岁时书写《北山移文》,实际上金銮子三岁就夭折了。另外本书中出现的地名、寺观、亭台楼阁等,也有很多是不见于他书记载的,恐怕也只能视为杜撰。如第54条记玄宗于常春殿张临光宴,可唐代并无常春殿。第324条提到“西夷恒陁国”,可唐代西域并没有这样一个国家。无论是***人***事还是******事,以及风俗名物之事,要从历史和文献的角度逐一去证伪书中的每一则,这是不可能的,但在发现此书的伪典气息之后,我们大可怀疑书中的每一则记载的可靠性。

(五) 有些故事似乎是为解释某些著名诗句而准备的。

朱熹曾说《龙城录》“寓古人诗文中不可晓知底于其中,似暗影出”(《朱子语类》卷一三八),张邦基也说《龙城录》中“梅花鬼事盖迁就东坡诗‘月黑林间逢缟袂’及‘月落参横’之句”。如同两宋之际出现的杜诗伪注一样,伪典***有时也会编造典故作为某些著名诗句的注释,当然,它并不会明说这一点,而是希望读者发现——原来某诗某句就是用的这个典故啊!正如《龙城录》“赵师雄醉憩梅花下”故事是为秦观、苏轼诗准备的一样(参见拙文《〈龙城录〉是伪典***》,载《文学与文化》2011年1期),《云仙散录》里有些故事似乎就是为苏黄等人的诗作注脚。第125条:“黄升日烹鹿肉贰斤,自晨煮至日影下门西,则喜曰:‘火候足矣。’”这似乎是针对苏轼的“火候足时他自美”(《猪肉颂》)和“敲冰煮鹿最可乐”(《江上值雪效欧阳体限不以盐玉鹤鹭絮蝶飞舞之类为比仍不使皓白洁素等字》)。第36条记张九龄说“学者常想胸次吞云梦泽,笔头涌若耶溪”云云,似乎对应的是苏轼诗“胸中几云梦,余地方恢宏”(《次韵程正辅游碧落洞》),以及黄庭坚诗“胸吞云梦何足言”(《庭坚以去岁九月至鄂登南楼叹其制作之美成长句久欲寄远因循至今书呈公悦》)。实际上,南宋周紫芝就已经上当,将苏诗的“火候足”与《云仙散录》联系起来,还说“此老虽煮肉亦有故事”(《竹坡诗话》)。至于清代学者在注释苏诗时误信的就更多了。

《云仙散录》针对诗歌词句编典故,也有很低劣的。如第364条:“元载不饮,群僚百种强之,辞以鼻闻酒气已醉。其中一人谓可用术治之,即取针挑元载鼻尖,出一青虫如小蛇,曰:‘此酒魔也,闻酒即畏之;去此何患!’元载是日已饮一斗,五日倍是。”白居易诗中曾两用“酒魔”一词,《斋戒》:“酒魔降伏终须尽,诗债填还亦欲平。”《寄题庐山旧草堂兼呈二林寺道侣》:“渐伏酒魔休放醉,犹残口业未抛诗。”酒之诱人,足以扰乱心性,不利修道,故名酒魔,可理解为饮酒之欲望。元白诗中颇喜将对诗酒之爱好或沉迷称作“魔”,如元稹《放言五首》其一:“近来逢酒便高歌,醉舞诗狂渐欲魔。”将诱惑比作魔障,本中世常见之喻,没什么难解的,《云仙散录》却编出一个意思都对不上的故事,说去除酒魔而善饮,可白居易诗明明是说伏酒魔而不醉啊!顺便说,《汉语大词典》“酒魔”词条便用《云仙散录》这故事,解释说“后用为不善饮之典”,并引白居易二诗为证,白居易诗哪有不善饮的意思?伪典***实在是贻害不浅!

总之,从伪典***的角度去看《云仙散录》,对其伪书的性质就看得比较清楚了。因此在阅读此书时,对于其中的故事大可一笑了之,千万不能信以为真。对于其中的名物和风俗等,也不能当作是唐五代的实际,甚至不能当作是宋代的实际来看。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与何有关的成语?

育的成语有:

一、生男育女

释义:指生育子女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百丈惟政禅师》:“而且不解生男育女,直至如今门风断绝。”意思是而且不了解生育子女的事情,到现如今已经断绝后代了。

示例:只是出了家,难得妇人睡在身边,生男育女。

二、生儿育女

释义:指生育子女

出处: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三回:“叫我明日怎与你操持井臼,生儿育女?”让我明天怎么一起和你操持使用井臼,生育子女。

示例:建家立业,生儿育女,在广阔天地自得其乐。

三、仰事俯育

释义:上要侍奉父母,下要养活妻儿。泛指维持一家生活。

出处:宋·陆游《戊申严州劝农文》:“春耕夏耘,仰事俯育。”意思是春天耕地,夏天耕耘,维持一家生活。

示例:我为了仰事俯育操碎了心。

四、作育人材

释义:培育人才。

出处:《诗经·大雅·域朴》:“周王寿考,遐不作人?”意思是万寿无疆我周王,培养人材谋虑全。

示例:老师们为了作育人材付出了很多心血。

五、果行育德

释义:以果断的行动培养高尚的道德。

出处:《易·蒙》:“君子以果行育德。”意思是君子应该以果断的行动培养高尚的道德。

示例:在生活中我们要果行育德。

问题一:有关何的成语有哪些? 有关何的成语有哪些? :

谈何容易、

无可奈何、

无论如何、

何乐而不为、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曾几何时、

既有今日,何必当初

何罪之有、

人生何处不相逢、

何去何从、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相煎何急、

有何面目、

今夕何夕、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伊于何底、

衾影何惭、

何德堪之、

出何典记、

不知有汉,何论魏晋、

不奈之何、

成也萧何败萧何、

更待何时、

干卿何事

问题二:何字的词语和成语 何组词 :

几何、

如何、

何处、

为何、

任何、

奈何、

何以、

何不、

何尝、

缘何

何的成语 :

谈何容易、

无可奈何、

无论如何、

何乐而不为、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曾几何时、

既有今日,何必当初、

何罪之有、

人生何处不相逢

问题三:与花有关的成语有什么? 百花齐放

百花生日

百花争妍

百花争艳

败柳残花

傍花随柳

笔头生花

笔下生花

闭月羞花

遍地开花

波罗奢花

步步莲花

彩笔生花

残花败柳

粲花之论

宠柳娇花

穿花纳锦

吹花嚼蕊

春花秋实

春花秋月

春暖花开

春暖花香

簇锦团花

翠竹黄花

洞房花烛

繁花似锦

分花拂柳

分花约柳

风花雪夜

风花雪月

浮花浪蕊

过时黄花

寒花晚节

花残月缺

花朝月夕

花朝月夜

花辰月夕

花晨月夕

花簇锦攒

花堆锦簇

花好月圆

花红柳绿

***

花花绿绿

花花世界

花花太岁

花甲之年

花阶柳市

花街柳陌

花街柳市

花街柳巷

花锦世界

花里胡哨

花明柳暗

花明柳媚

花蓬心

花前月下

花衢柳陌

花容月貌

花说柳说

花天锦地

花天酒地

花团锦簇

花下晒T

花香鸟语

花信年华

花言巧语

花颜月貌

花样翻新

花样新翻

花攒锦簇

花攒锦聚

花遮柳掩

花遮柳隐

花枝招颤

花枝招展

花枝招Q

黄花晚节

火树琪花

火树银花

火烛银花

羯鼓催花

借花献佛

锦簇花团

锦上添花

锦团花簇

锦营花阵

锦阵花营

镜花水月

镜里***花

镜里观花

酒病花愁

酒地花天

开花结果

开花结实

槛花笼鹤

口吻生花

口坠天花

枯木生花

枯树开花

枯树生花

浪蕊浮花

梨花带雨

恋酒迷花

恋酒贪花

流水落花

流水桃花

柳暗花明

柳暗花遮

柳宠花迷

柳花娇

柳户花门

柳昏花螟

柳娇花媚

柳街花巷

柳绿花红

柳陌花丛

柳陌花街

柳陌花衢

柳暖花春

柳泣花啼

柳衢花市

柳弱花娇

柳圣花神

柳市花街

柳啼花怨

柳巷花街

柳烟花雾

柳腰花态

柳莺花燕

柳营花市

柳营花阵

柳影花阴

柳折花残

路柳墙花

乱坠天花

落花流水

落花无言

马上看花

满舌生花

眉花眼笑

美女簪花

梦笔生花

迷花沾草

眠花藉柳

眠花卧柳

眠花宿柳

眠花醉柳

明日黄花

拈花弄柳

拈花弄月

拈花惹草

拈花微笑

拈花一笑

拈花摘艳

年登花甲

鸟啼花落

鸟啼花怨

鸟语花香

攀花问柳

攀花折柳

跑马观花

披红戴花

奇花异草

奇花异卉

琪花瑶草

琪花玉树

墙花路草

墙花路柳

巧语花言

秋月春花

惹草拈花

惹草沾花

人面桃花

如花似朵

如花似锦

如花似玉

如花似月

生花妙笔

生花之笔

树上开花

水流花落

水流花谢

水性杨花

水月镜花

昙花一现

桃花流水

桃花人面

桃花潭水

天花乱坠

天女散花

铁树花开

铁树开花

头昏眼花

头晕眼花

团花簇锦

晚节黄花

问官答花

问柳评花

问柳寻花

五花八门

五花大绑

五花杀马

雾里看花

下马看花

先花后果

闲花覆

闲花野草

香花供养

心花怒发

心花怒放

杏花春雨

羞花闭月

朽木生花

绣花枕头

萱花椿树

雪月风花

寻花觅柳

寻花问柳

烟花风月

眼花耳热

眼花撩乱

眼花缭乱

眼花雀乱

眼花心乱

杨花水性

杨花心性

瑶草奇花

瑶草琪花

野草闲花

叶瘦花残

一花独放

移花接木

异草奇花

异木奇花

驿寄梅花

驿路梅花

驿使梅花

吟花咏柳

银花火树

咏月嘲花

尤花雪

油渍麻花

油嘴花唇

玉惨花愁

玉貌花容

玉软花柔

月貌花......>>

问题四:四个何字开头的四字词字打一成语 何患无辞何患:哪怕;辞:言辞。哪里用得着担心没有话说呢?常与“欲加之罪”连用,表示坏人诬陷好人时,无端捏造罪...

何乐不为乐:乐意;为:做。有什么不乐于去做的呢?表示愿意去做。

何乐而不为有什么不乐于去做的呢?表示愿意去做。

何其毒也也:文言助语,置于词尾,与“何”相配合,构成反诘语气。多么狠毒呀!

何其相似乃尔二者多么相象,竟然到了这样的地步。形容十分相象。

何去何从去:离开;从:跟随。离开哪儿,走向哪儿。多指在重大问题上选择什么方向。

何足道哉足:值得。哪里值得谈起呢?表示不值一提,带有轻蔑之意。

何足挂齿足:值得;挂齿:提及,谈及。哪里值得挂在嘴上。不值一提的意思。

何足为奇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表示不值得奇怪。

何罪之有即“有何罪”,有什么罪呢?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清白无辜,没有过错。

何必当初表示后悔过去的作为。

何所不为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为。

何所不有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有。

问题五:有什么和重生有关的成语 凤凰涅磐

死而复生

枯木逢春

妙手回春

再生父母

死灰复燃

东山再起

卷土重来

周而复始

天道循环

返老还童

返璞归真

问题六:有什么成语和房子有关的 金屋藏娇

十室九空

空中楼阁

问题七:除了"毛遂自荐"与毛遂这个人有关的成语还有什么成语? 毛遂自荐

毛遂,战国薛国人(今官桥、张汪一带)。年轻时游于赵国,在赵国公子平原君赵胜门下做了个迎来送往,办点府中琐事的食客。3年之中,整日无大事可做,因此出没有什么名声,几乎不为人所知。公元前257年,秦昭王派兵围困了赵国的首都邯郸,企图吞并赵国。赵孝成王急忙派平原君为使臣到楚国去求援,要求与楚国订合纵盟约联合抗秦,以救赵国之危。

当时诸候皆畏秦。楚国能不能发兵来救赵,关系到赵国的生死存亡。于是平原君决心在自己的门客中选20名文武双全者同去楚国搬救兵。他们打算先用好言说楚王,若此计不行,就用武力威逼楚王发兵救赵。可是平原君在门客中挑来挑去只选了十九人,就再也挑不出合适人选了。正当平原君为差一人发愁时,毛遂站起来说:现在仅差一人不能成行,就请算我一个,带我去吧。平原君认为毛遂无出众之处,不想让他跟随前往。毛遂再三请求,平原君才向毛遂说:先生来我门下几年了?毛遂回答:已三年有余。平原君又问:世上凡有才能的人,就好比锥子装进口袋里一样,锋利的锥尖立刻会露出来。先生在我门下已三年有余,都没有人提起过你,我也没有听说过你有什么大本领,还是留下来吧。毛遂说:我便是大王所说的尖利之锥,今天就请您把我装进布袋里,方能脱颖而出,展露锋芒。平原君勉强答应了。其他十九人也都看不起毛遂,暗笑他自不量力,毛遂并不介意,跟着平原君前往楚国。

平原君见到楚王,说明了合纵抗秦的利害关系。楚王害怕秦国,不肯出兵。谈判进行了大半天,毫无结果。这时毛遂握宝剑,走到楚王面前说:合纵结盟两句话就可以决定的事,如今你们谈了大半天,还不能拿定主意,是什么道理?楚王见上来说话的人这样没有礼貌,问平原君:他上什么人?平原君笑到:此人姓毛名遂,是我的门客。楚王对毛遂厉声说到:我与你主人说话,哪里容得你上来放肆!还不赶快退下。毛遂不仅没有退下,反而又持剑走近几步说到:大王,你之所以这样呵斥我,无非是凭借楚国强大的军队。但在这几步之内,你的性命却掌握在我的手中。我的主公在这里你这样无礼,是何道理?而且我听说商汤王开始也只有七八十里的地盘,后来得到了天下。周文王也不过有百里之壤,却能使众诸侯向他称臣,难道他们靠的是兵多地广吗。主要是根据时局而发挥自己应有的威力罢了。如今楚国方圆五千余里,精兵良将上百万,这都是你成就霸业的资本。这样强大的楚国,天下又有谁能阻挡得了呢?然而,秦将白起不过是个无能小辈,率兵不足十万,与楚国交战,一战就占领了楚国国都,再战就火烧了楚王的祖坟,三战就能灭亡楚国,杀了君王的先人。这百世之仇赵国都感到羞辱,难道大王你不觉得可悲吗?合纵抗秦是为了你们楚国,并不是为了赵国。毛遂的话击中楚王的要害再加拔剑相威胁,大义之下,楚王考虑到本国利益和自己的生命安全,终于同意与赵国合纵抗秦,订立了盟约。

平原君一行返回赵国,楚王派兵救赵,这时魏国的援军也已到达,三国军队内外夹攻,秦军腹背受敌,大败而去,解除了赵国之危。

平原君非常感慨地对毛遂说:我手下的士多者千人,少者数百,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以前不了解先生的才能,差点埋没了人才。这次去楚国借兵,先生的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而使赵国重于九鼎,达成合纵抗秦救赵之约,真是奇才。对当刮目相看。于是将毛遂视为上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