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独简贵打一动物_真独简贵不减父祖的意思

tamoadmin 成语教学 2024-06-07 0
  1. 序跋类文言文
  2. 世说新语中的故事二童一马的原文
  3. 谁知道关于“记住痛苦”的文言文或者古文诗词都行,励志的,最好不是爱情的
  4. 真独简贵的解释
  5. 带 贵 字的成语

“离”字可以组成的成语:离合悲欢 离魂倩女 离经辨志 离经叛道 貌合神离

“真”字可以组成的成语:真才实学 真刀真枪 真独简贵 真***难辨 真金不镀。

成语释义:

成语: 离合悲欢

真独简贵打一动物_真独简贵不减父祖的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拼音: lí hé bēi huān

解释: 泛指别离、团聚、悲哀、喜悦的种种遭遇和心态。

出处: 明·陆***《明珠记·提纲》:“佳人才子古难并,苦离分,巧完成,离合悲欢只在眼前生。”

举例造句: 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循踪。

成语: 离魂倩女

拼音: lí hún qiàn nǚ

解释: 倩女:美丽的少女。旧时指少女为爱情而死。

出处: 唐·陈玄祐《离魂记》

举例造句: 因是推之,知所谓离魂倩女,其事当不过如斯。

成语: 离经辨志

拼音: lí jīng biàn zhì

解释: 离:指断句;经:指儒家经书;辨:明察;志:志向。读断经书文句,明察圣贤志向。

出处: 《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成语: 离经叛道

拼音: lí jīng pàn dào

解释: 离:背离,不遵守。原指违反封建统治阶级所尊奉的经典和教条。现泛指背离占主导地位的理论或学说。

出处: 元·费唐臣《苏子瞻风雪贬黄州》第一折:“旦本官志大言浮,离经畔道。”

举例造句: 他早就说过,与其目击儿子那样的“离经叛道”的生活,倒不如死了好!他绝对不愿意到上海。

成语: 貌离神合

拼音: mào lí shén hé

解释: 指表面上不同而实质上一致。

出处: 清·包世臣《再与杨季子书》:“夫六朝虽尚文***,然其健者则缓急疾徐,纵送激射,同符《史》、《汉》,貌离神合,精彩夺人。”

举例造句: 也许你有时会觉得远离过去,这只是貌离神合,这意味着你更加接近过去了。?

成语: 真才实学

拼音: zhēn cái shí xué

解释: 真正的才能和学识。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九回:“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实学。”

举例造句: 一百个说空话的人,不如一个有真才实学的实干家。

成语: 真刀真枪

拼音: zhēn dāo zhēn qiāng

解释: ①真实的刀枪。②比喻毫不作***,实实在在。

出处: 老舍《龙须沟》第二幕:“他们在这儿,不是先给孩子们糖吃,然后才真刀真枪的一杀杀一大片?”欧阳山《苦斗》三八:“你知道么?人家是拿真刀真枪的。不比我们光拿铁笔、扁担。”

举例造句: 我的意思是大敌当前,民族危亡,一个热血男儿就应当真刀真枪地干,光搞这些意思不大!

成语: 真独简贵

拼音: zhēn dú jiǎn guì

解释: 独处时谨慎,富贵时简省。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真独简贵,不减父祖。”

举例造句: 恭惟某官,躬真独简贵之资,蕴笃实诚形之学。

成语: 真***难辨

拼音: zhēn jiǎ nán biàn

解释: 真***难以分辨清楚。

出处: 《隋书·经籍志一》:“战国纵横,真伪莫辨,诸子之言,纷然淆乱。”

举例造句: 妾身奏闻陛下,亚相所奏,真***难辨。

成语: 真金不镀

拼音: zhēn jīn bù dù

解释: 真的黄金上用不着再镀金。比喻有真才实学的人用不到装饰。

出处: 唐·李绅《答章孝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十载长安得第,何须空腹用高心。”

举例造句:?真金不镀,用不着担心,我们肯定会成功的。

序跋类文言文

成语

真独简贵

读音

zhēndújiǎnguì

释义

独处时谨慎,富贵时简省。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真独简贵,不减父祖。”

举例

恭惟某官,躬恭惟某官,躬真独简贵之资,蕴笃实诚形之学

★宋·陆游《贺新提举启》

世说新语中的故事二童一马的原文

1. 古代序跋类内容有哪些

序跋:文体名。序与跋的合称。序也作“叙”,或称“引”。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宗旨、编辑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及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置于书籍或文章前面,置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和表达方式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描写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

序跋作为一种文体,是叙述一书作意(包括宗旨、目的或写作动机等等)的文字。序,又称叙、叙文、叙言、序言、序文、引、引言、导言等。序在古代多放在书的后面,现在一般放在书的前面,而把放在书后面的序称为后序或跋。序跋的内容、体例大致相同,因而可合称序跋文。一般的书有序无跋,如觉得序意未尽,后面仍可有跋。 序有自序和他序之分。自序偏于说明著作宗旨、撰写经过、编写体例等,还可就书中的重点和难点,作简要的阐述。自序有时也称前言。他序则常常要对作者、作品作介绍和评论,或对书中的观点作引申和发挥。自序和他序可以并用,不同的跋的体裁

跋就是写在书后、文后的序。最初书、文只有序。自从序固定在书、文的前边以后,作者如果还有要说的话,或者别人要把心得、意见、考证等内容写上去,就写在书、文之后,称为后叙(如韩愈:《张中丞传后叙》)、题某某后(如柳宗元:《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等等,到了宋代,就把这种文章称为跋。例如欧阳修的文集中就有几十篇跋。跋与序虽然是一回事,但在语言上却略有不同。因为跋或后序、题后之类实际是对序的再补充,所以一般都更为简劲峭拔,不像序那样详细丰富。

2. 什么是序跋类文章

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如《史记·太史公自序》),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我们学过的“序言”有:《〈呐喊〉自序》、《〈农村调查〉序言》、《〈指南录〉后序》、《伶官传序》等。

序言,也称序、叙、前言等,是写在著作正文前的文章,一般是介绍、评述这一作品,说明它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等,有时也交代一些有关的背景材料,帮助读者理解。

跋,往往是后辈对前辈的作品的评价或感想。

序与跋一前一后,位于一部作品的一头一尾。

在绘画方面,一幅长卷或手卷的前后,也往往有序文与跋文的存在;在音乐方面,尤其是鸿篇巨著,一般也会有序曲的存在。

3. 古代序跋类内容有哪些

序跋:文体名。序与跋的合称。序也作“叙”,或称“引”。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宗旨、编辑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及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置于书籍或文章前面,置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和表达方式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描写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

序跋作为一种文体,是叙述一书作意(包括宗旨、目的或写作动机等等)的文字。序,又称叙、叙文、叙言、序言、序文、引、引言、导言等。序在古代多放在书的后面,现在一般放在书的前面,而把放在书后面的序称为后序或跋。序跋的内容、体例大致相同,因而可合称序跋文。一般的书有序无跋,如觉得序意未尽,后面仍可有跋。 序有自序和他序之分。自序偏于说明著作宗旨、撰写经过、编写体例等,还可就书中的重点和难点,作简要的阐述。自序有时也称前言。他序则常常要对作者、作品作介绍和评论,或对书中的观点作引申和发挥。自序和他序可以并用,不同的跋的体裁

跋就是写在书后、文后的序。最初书、文只有序。自从序固定在书、文的前边以后,作者如果还有要说的话,或者别人要把心得、意见、考证等内容写上去,就写在书、文之后,称为后叙(如韩愈:《张中丞传后叙》)、题某某后(如柳宗元:《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等等,到了宋代,就把这种文章称为跋。例如欧阳修的文集中就有几十篇跋。跋与序虽然是一回事,但在语言上却略有不同。因为跋或后序、题后之类实际是对序的再补充,所以一般都更为简劲峭拔,不像序那样详细丰富。

4. 游记类文言文有哪些

1、《满井游记》

明朝: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提,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试,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2、《黄山游记》

清朝:谦益

山之奇,以泉,以云,以松[1] 。水之奇,莫奇于白龙潭;泉之奇,莫奇于汤泉,皆在山麓。桃源溪水,流入汤泉,乳水源、白云溪东流入桃花溪,二十四溪,皆流注山足。山空中,水实其腹,水之激射奔注,皆自腹以下,故山下有泉,而山上无泉也。

山极高则雷雨在下,云之聚而出,旅而归,皆在腰膂间。每见天都诸峰,云生如带,不能至其冢。久之,滃然四合,云气蔽翳其下,而峰顶故在云外也。铺海之云,弥望如海,忽焉迸散,如凫惊兔逝。山高出云外,天宇旷然,云无所附丽故也。

汤寺以上,山皆直松名材,桧、榧、楩、楠,藤络莎被,幽荫荟蔚。陟老人峰,悬崖多异,负石绝出。过此以往,无树非松,无松不奇:有干大如胫而根蟠屈以亩计者,有根只寻丈而枝扶疏蔽道旁者,有循崖度壑因依如悬度者,有穿罅冗缝、崩迸如侧生者,有幢幢如羽葆者,有矫矫如蛟龙者,有卧而起、起而复卧者,有横而断、断而复横者。文殊院之左,云梯之背,山形下绝,皆有松踞之,倚倾还会,与人俯仰,此尤奇也。始信峰之北崖,一松被南崖,援其枝以度,俗所谓接引松也。其西巨石屏立,一松高三尺许,广一亩,曲干撑石崖而出,自上穿下,石为中裂,纠结攫拏,所谓扰龙松也。石笋工、炼丹台峰石特出,离立无支陇,无赘阜,一石一松,如首之有笄,如车之有盖,参差入云,遥望如荠,奇矣,诡矣,不可以名言矣。松无土,以石为土,其身与皮、干皆石也。滋云雨,杀霜雪,勾乔元气,甲坼太古,殆亦金膏水、碧上药、灵草之属,非凡草木也。顾欲斫而取之,作盆盎近玩,不亦陋乎?

度云梯而东,有长松夭矫,雷劈之仆地,横亘数十丈,鳞鬣偃蹇怒张,过者惜之。余笑曰:“此造物者为此戏剧,逆而折之,使之更百千年,不知如何槎枒轮菌,蔚为奇观也。吴人卖花者,拣梅之老枝屈折之,约结之,献春则为瓶花之尤异者以相夸焉。兹松也,其亦造物之折枝也与?”千年而后,必有征吾言而一笑者。

3、《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湖心亭看雪》

明代: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余拏 一作:余挐)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5、《小石城山记》

唐代:柳宗元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5. 励志类文言文

1汝南陈仲举,颍川李元礼二人,共论其功德,不能定先后。

蔡伯喈评之曰:「陈仲举强于犯上,李元礼严于摄下,犯上难,摄下易。」仲举遂在「三君」之下,元礼居「八俊」之上。

2庞士元至吴,吴人并友之。见陆绩、顾劭、全琮,而为之目曰:「陆子所谓驽马有逸足之用,顾子所谓驽牛可以负重致远。

」或问:「如所目,陆为胜邪?」曰:「驽马虽精速,能致一人耳。驽牛一日行百里,所致岂一人哉?」吴人无以难。

「全子好声名,似汝南樊子昭。」 3顾劭尝与庞士元宿语,问曰:「闻子名知人,吾与足下孰愈?」曰:「陶冶世俗,与时浮沉,吾不如子;论王霸之余策,览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劭亦安其言。 4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

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量。

5司马文王问武陔:「陈玄伯何如其父司空?」陔曰:「通雅博畅,能以天下声教为己任者,不如也;明练简至,立功立事,过之。」 6正始中,人士比论,以五荀方五陈:荀淑方陈□(宀是),荀靖方陈谌,荀爽方陈纪,荀□(或彡)方陈群,荀觊方陈泰。

又以八裴方八王:裴徽方王祥,裴楷方王夷甫,裴康方王绥,裴绰方王澄,裴瓒方王敦,裴遐方王导,裴□(危页)方陈王戎,裴邈方王玄。 7冀州刺史杨准二子乔与髦,俱总角为成器。

准与裴□(危页)、乐广友善,遣见之。□(危页)性弘方,爱乔之有高韵,谓准曰:「乔当及卿,髦小减也。

」广性清淳,爱髦之有神检,谓准曰:「乔自及卿,然髦尤精出。」淮笑曰:「我二儿之优劣,乃裴、乐之优劣。

」论者评之,以为乔虽高韵,而检不匝;乐言为得。然并为后出之俊。

8刘令言始入洛,见诸名士而叹曰:「王夷甫太解明,乐彦辅我所敬,张茂先我所不解,周弘武巧于用短,杜方叔拙于用长。」 9王夷甫云:「闾丘冲优于满奋、郝隆。

此三人并是高才,冲最先达。」 10王夷甫以王东海比乐令,故王中郎作碑云:「当时标榜,为乐广之俪。

」 11庾中郎与王平子雁行。 12王大将军在西朝时,见周侯,辄扇障面不得住。

后度江左,不能复尔,王叹曰:「不知我进,伯仁退?」 13会稽虞□(马斐),元皇时与桓宣武同侠,其人有才理胜望。王丞相尝谓□(马斐)曰:「孔愉有公才而无公望,丁潭有公望而无公才,兼之者其在卿乎?」□(马斐)未达而丧。

14明帝问周伯仁:「卿自谓何如郗鉴?」周曰:「鉴方臣,如有功夫。」复问郗,郗曰:「周觊比臣,有国士门风。

」 15王大将军下,庾公问:「闻卿有四友,何者是?」答曰:「君家中郎、我家太尉、阿平、胡毋彦国。阿平故当最劣。

」庾曰:「似未肯劣。」庾又问:「何者居其右?」王曰:「自有人。

」又问:「何者是?」王曰:「噫!其自有公论。」左右蹑公,公乃止。

16人问王丞相:「周侯何如和峤?」答曰:「长舆嵯蘖(峨?)。」 17明帝问谢鲲:「君自谓何如庾亮?」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

」 18王丞相二弟不过江,曰颍、曰敞。时论以颍比邓伯道,敞比温忠武,议郎、祭酒者也。

19明帝问周侯:「论者以卿比郗鉴,云何?」周曰:「陛下不须牵□(岂页)比。」 20王丞相云:「顷下论以我比安期、千里。

亦推此二人;唯共推太尉,此君特秀。」 21宋□(礻韦)曾为王大将军妾,后属谢镇西。

镇西问□(礻韦):「我何如王?」答曰:「王比使君,田舍、贵人耳。」镇西妖冶故也。

22明帝问周伯仁:「卿自谓何如庾元规?」对曰:「萧条方外,亮不如臣;从容廊庙,臣不如亮。」 23王丞相辟王蓝田为掾,庾公问丞相:「蓝田何似?」王曰:「真独简贵,不减父祖,然旷澹处,故当不如尔。

」 24卞望之云:「郗公体中有三反,方于事上,好下佞己,一反;治身清贞,大修计校,二反;自好读书,憎人学问,三反。」 25世论温太真是过江第二流之高者。

时名辈共说人物,第一将尽之间,温常失色。 26王丞相云:「见谢仁祖,恒令人得上。

」与何次道语,唯举手指地曰:「正自尔馨。」不好意思,没有译文

谁知道关于“记住痛苦”的文言文或者古文诗词都行,励志的,最好不是爱情的

1汝南陈仲举,颍川李元礼二人,共论其功德,不能定先后。蔡伯喈评之曰:「陈仲举强于犯上,李元礼严于摄下,犯上难,摄下易。」仲举遂在「三君」之下,元礼居「八俊」之上。 2庞士元至吴,吴人并友之。见陆绩、顾劭、全琮,而为之目曰:「陆子所谓驽马有逸足之用,顾子所谓驽牛可以负重致远。」或问:「如所目,陆为胜邪?」曰:「驽马虽精速,能致一人耳。驽牛一日行百里,所致岂一人哉?」吴人无以难。「全子好声名,似汝南樊子昭。」 3顾劭尝与庞士元宿语,问曰:「闻子名知人,吾与足下孰愈?」曰:「陶冶世俗,与时浮沉,吾不如子;论王霸之余策,览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劭亦安其言。 4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量。 5司马文王问武陔:「陈玄伯何如其父司空?」陔曰:「通雅博畅,能以天下声教为己任者,不如也;明练简至,立功立事,过之。」 6正始中,人士比论,以五荀方五陈:荀淑方陈□(宀是),荀靖方陈谌,荀爽方陈纪,荀□(或彡)方陈群,荀觊方陈泰。又以八裴方八王:裴徽方王祥,裴楷方王夷甫,裴康方王绥,裴绰方王澄,裴瓒方王敦,裴遐方王导,裴□(危页)方陈王戎,裴邈方王玄。 7冀州刺史杨准二子乔与髦,俱总角为成器。准与裴□(危页)、乐广友善,遣见之。□(危页)性弘方,爱乔之有高韵,谓准曰:「乔当及卿,髦小减也。」广性清淳,爱髦之有神检,谓准曰:「乔自及卿,然髦尤精出。」淮笑曰:「我二儿之优劣,乃裴、乐之优劣。」论者评之,以为乔虽高韵,而检不匝;乐言为得。然并为后出之俊。 8刘令言始入洛,见诸名士而叹曰:「王夷甫太解明,乐彦辅我所敬,张茂先我所不解,周弘武巧于用短,杜方叔拙于用长。」 9王夷甫云:「闾丘冲优于满奋、郝隆。此三人并是高才,冲最先达。」 10王夷甫以王东海比乐令,故王中郎作碑云:「当时标榜,为乐广之俪。」 11庾中郎与王平子雁行。 12王大将军在西朝时,见周侯,辄扇障面不得住。后度江左,不能复尔,王叹曰:「不知我进,伯仁退?」 13会稽虞□(马斐),元皇时与桓宣武同侠,其人有才理胜望。王丞相尝谓□(马斐)曰:「孔愉有公才而无公望,丁潭有公望而无公才,兼之者其在卿乎?」□(马斐)未达而丧。 14明帝问周伯仁:「卿自谓何如郗鉴?」周曰:「鉴方臣,如有功夫。」复问郗,郗曰:「周觊比臣,有国士门风。」 15王大将军下,庾公问:「闻卿有四友,何者是?」答曰:「君家中郎、我家太尉、阿平、胡毋彦国。阿平故当最劣。」庾曰:「似未肯劣。」庾又问:「何者居其右?」王曰:「自有人。」又问:「何者是?」王曰:「噫!其自有公论。」左右蹑公,公乃止。 16人问王丞相:「周侯何如和峤?」答曰:「长舆嵯蘖(峨?)。」 17明帝问谢鲲:「君自谓何如庾亮?」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 18王丞相二弟不过江,曰颍、曰敞。时论以颍比邓伯道,敞比温忠武,议郎、祭酒者也。 19明帝问周侯:「论者以卿比郗鉴,云何?」周曰:「陛下不须牵□(岂页)比。」 20王丞相云:「顷下论以我比安期、千里。亦推此二人;唯共推太尉,此君特秀。」 21宋□(礻韦)曾为王大将军妾,后属谢镇西。镇西问□(礻韦):「我何如王?」答曰:「王比使君,田舍、贵人耳。」镇西妖冶故也。 22明帝问周伯仁:「卿自谓何如庾元规?」对曰:「萧条方外,亮不如臣;从容廊庙,臣不如亮。」 23王丞相辟王蓝田为掾,庾公问丞相:「蓝田何似?」王曰:「真独简贵,不减父祖,然旷澹处,故当不如尔。」 24卞望之云:「郗公体中有三反,方于事上,好下佞己,一反;治身清贞,大修计校,二反;自好读书,憎人学问,三反。」 25世论温太真是过江第二流之高者。时名辈共说人物,第一将尽之间,温常失色。 26王丞相云:「见谢仁祖,恒令人得上。」与何次道语,唯举手指地曰:「正自尔馨。」 27何次道为宰相,人有讥其信任不得其人。阮思旷慨然曰:「次道自不至此。但布衣超居宰相之位,可恨!唯此一条而已。」 28王右军少时,丞相云:「逸少何缘复减万安邪?」 29郗司空家有伧奴,知及文章,事事有意。王右军向刘尹称之。刘问:「何如方回?」问曰:「此正小人有意向耳,何得便比方回?」刘曰:「若不如方回,故是常奴耳。」 30时人道阮思旷:「骨气不及右军,简秀不如真长,韶润不如仲祖,思致不如渊源,而兼有诸人之美。」 31简文云:「何平叔巧累于理,嵇叔夜俊伤其道。」 32时人共论晋武帝出齐王之与立惠帝,其失孰多?多谓立惠帝为重。桓温曰:「不然,使子继父业,弟承家祀,有何不可?」 33人问殷渊源:「当世王公以卿比裴叔道,云何?」殷曰:「故当以识通暗处。」 34抚军问殷浩:「卿定何如裴逸民?」良久答曰:「故当胜耳。」 35桓公少于殷侯齐名,常有竞心。桓问殷:「卿何如我?」殷云:「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36抚军问孙兴公:「刘真长何如?」曰:「清蔚简令。」「王仲祖何如?」曰:「温润恬和。」「桓温何如?」曰:「高爽迈出。」「谢仁祖何如?」曰:「清易令达。」「阮思旷何如?」曰:「弘润通长。」「袁羊何如?」曰:「洮洮清便。」「殷洪远何如?」曰:「远有致思。」「卿自谓何如?」曰:「下官才能所经,悉不如诸贤;至于斟酌时宜,笼罩当世,亦多所不及。然以不才,时复托怀玄胜,远咏老、庄,萧条高寄,不与时务经怀,自谓此心无所与让也。」 37桓大司马下都,问真长曰:「闻会稽王语奇进,尔邪?」刘曰:「极进,然故是第二流中人耳。」桓曰:「第一流复是谁?」刘曰:「正是我辈耳!」 38殷侯既废,桓公语诸人曰:「少时与渊源共骑竹马,我弃去,己辄取之,故当出我下。」 39人问抚军:「殷浩谈竟何如?」答曰:「不能胜人,差可献酬群心。」 40简文云:「谢安南清令不如其弟,学义不及孔岩,居然自胜。」 41未废海西时,王元琳问桓元子:「箕子、比干迹异心同,不审明公孰是孰非?」曰:「仁称不异,宁为管仲。」 42刘丹阳、王长史在瓦官寺集,桓护军亦在坐,共商略西朝及江左人物。或问:「杜弘治何如卫虎?」桓答曰:「弘治肤清,卫虎奕奕神令。」王、刘善其言。 43刘尹抚王长史背曰:「阿奴比丞相,但有都长。」 44刘尹、王长史同坐,长史酒酣起舞。刘尹曰:「阿奴今日不复减向子期。」 45桓公问孔西阳:「安石何如仲文?」孔思未对,反问公曰:「何如?」答曰:「安石居然不可陵践其处,故乃胜也。」 46谢公与时贤共赏说,遏、胡儿并在坐,公问李弘度曰:「卿家平阳何如乐令?」于是李潸然流涕曰:「赵王篡逆,乐令亲授玺绶。亡伯雅正,耻处乱朝,遂至仰药,恐难以相比!此自显于事实,非私亲之言。」谢公语胡儿曰:「有识者果不异人意。」 47王修龄问王长史:「我家临川,何如卿家宛陵?」长史未答,修龄曰:「临川誉贵。」长史曰:「宛陵未为不贵。」 48刘尹至王长史许清言,时苟子年十三,倚床边听。既去,问父曰:「刘尹语何如尊?」长史曰:「韶音令辞,不如我,往辄破的,胜我。」 49谢万寿春败后,简文问郗超:「万自可败,那得乃尔失士卒情?」超曰:「伊以率任之性,欲区别智勇。」 50刘尹谓谢仁祖曰:「自吾有四友,门人加亲。」谓许玄度曰:「自吾有由,恶言不及于耳。」二人皆受而不恨。 51世目殷中军:「思纬淹通,比羊叔子。」 52有人问谢安石、王坦之优劣于桓公。桓公停欲言,中悔,曰:「卿喜传人语,不能复语卿。」 53王中郎尝问刘长沙曰:「我何如苟子?」刘答曰:「卿才乃当不胜苟子,然会名处多。」王笑曰:「痴!」 54支道林问孙兴公:「君何如许掾?」孙曰:「高情远致,***早已服膺;一吟一咏,许将北面。」 55王右军问许玄度:「卿自言何如安石?」许未答,王因曰:「安石故相为雄,阿万当裂眼争邪?」 56刘尹云:「人言江□(彪几换林)田舍,江乃自田宅屯。」 57谢公云:「金谷中苏绍最胜。」绍是石崇姊夫,苏则孙,愉子也。 58刘尹目庾中郎:「虽言不□(忄音)□(忄音)似道,突兀差可以拟道。」 59孙承公云:「谢公清于无奕,润于林道。」 60或问林公:「司州何如二谢?」林公曰:「故当攀安提万。」 61孙兴公、许玄度皆一时名流。或重许高情,则鄙孙秽行,或爱孙才藻,而无取于许。 62郗嘉宾道谢公:「造膝虽不深彻,而缠绵纶至。」又曰:「右军诣嘉宾。」嘉宾闻之曰:「不得称诣,政得谓之朋耳。」谢公以嘉宾言为得。 63庾道季云:「思理伦和,吾愧康伯;志力强正,吾愧文度。自此已还,吾皆百之。」 64王僧恩轻林公,蓝田曰:「勿学汝兄,汝兄自不如伊。」 65简文问孙兴公:「袁羊何似?」答曰:「不知者不负其才,知之者无取其体。」 66蔡叔子云:「韩康伯虽无骨干,然亦肤立。」 67郗嘉宾问谢太傅曰:「林公谈何如嵇公?」谢云:「嵇公勤著脚,裁可得去耳。」又问:「殷何如支?」谢曰:「正尔有超拔,支乃过殷;然□□(wei3wei3)论辩,恐□(殷?)欲制支。」 68庾道季云:「廉颇、蔺相如虽千载上死人,懔懔恒如有生气;曹蜍、李志虽见在,厌厌如九泉下人。人皆如此,便可结绳而治,但恐狐狸□(揣扌换犭)貉啖尽。」 69卫君长是萧祖周妇兄,谢公问孙僧奴:「君家道卫君长云何?」孙曰:「云是世业人。」谢哀叹:「殊不尔,卫自是理义人。」于时以比殷洪远。 70王子敬问谢公:「林公何如庾公?」谢殊不受,答曰:「先辈初无论,庾公自足没林公。」 71谢遏诸人共道「竹林」优劣,谢公曰:「先辈初不臧贬『七贤』。」 72有人以王中郎比车骑,车骑闻之曰:「伊窟窟成就。」 73谢太傅谓王孝伯:「刘尹亦奇自知,然不言胜长史。」 74王黄门兄弟三人俱诣谢公,子猷、子重多说俗事,子敬寒温而已。既出,坐客问谢公:「向三贤孰愈?」谢公曰:「小者最胜。」客曰:「何以知之?」谢公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 75谢公问子敬:「君书何如君家尊?」答曰:「固当不同。」公曰:「外人论殊不尔。」王曰:「外人那得知。」 76王孝伯问谢太傅:「林公何如长史?」太傅曰:「长史韶兴。」问:「何如刘尹?」谢曰:「噫!刘尹秀。」王曰:「若如公言,并不如此二人邪?」谢云:「身意正尔也。」 77人有问太傅:「子敬可是先辈谁比?」谢曰:「阿敬近撮王、刘之标。」 78谢公语孝伯:「君祖比刘尹,故为得逮。」孝伯云:「刘尹非不能逮,直不逮。」 79袁彦伯为吏部郎,子敬与郗嘉宾书曰:「彦伯已入,殊足顿兴往之气。故知捶挞自难为人,冀小却,当复差耳。」 80王子猷、子敬兄弟共赏高士传人及赞,子敬赏井丹高洁。子猷云:「未若长卿慢世。」 81有人问袁侍中曰:「殷中堪何如韩康伯?」答曰:「理义所得,优劣乃复未辨;然门庭萧寂,居然有名士风流,殷不及韩。」故殷作诔云:「荆门昼掩,闲庭晏然。」 82王子敬问谢公:「嘉宾何如道季?」答曰:「道季诚复钞撮清悟,嘉宾故自上。」 83王□(王旬)疾,临困,问王武冈曰:「世论以我家领军比谁?」武冈曰:「世以比王北中郎。」东亭转卧向壁,叹曰:「人固不可以无年!」 84王孝伯道谢公浓至。又曰:「长史虚,刘尹秀,谢公融。」 85王孝伯问谢公:「林公何如右军?」谢曰:「右军胜林公,林公在司州前亦贵彻。」 86桓玄为太傅,大会,朝臣毕集,坐裁竟,问王桢之曰:「我何如卿第七叔?」于时宾客为之咽气。王徐徐答曰:「亡叔是一时之标,公是千载之英。」一坐欢然。 87桓玄问刘太常曰:「我何如谢太傅?」刘答曰:「公高,太傅深。」又曰:「何如贤舅子敬?」答曰:「楂、梨、橘、柚,各有其美。」 88旧以桓谦比殷仲文。桓玄时,仲文入,桓于庭中望见之,谓同坐曰:「我家中军那得及此也!」1汝南陈仲举,颍川李元礼二人,共论其功德,不能定先后。蔡伯喈评之曰:「陈仲举强于犯上,李元礼严于摄下,犯上难,摄下易。」仲举遂在「三君」之下,元礼居「八俊」之上。 2庞士元至吴,吴人并友之。见陆绩、顾劭、全琮,而为之目曰:「陆子所谓驽马有逸足之用,顾子所谓驽牛可以负重致远。」或问:「如所目,陆为胜邪?」曰:「驽马虽精速,能致一人耳。驽牛一日行百里,所致岂一人哉?」吴人无以难。「全子好声名,似汝南樊子昭。」 3顾劭尝与庞士元宿语,问曰:「闻子名知人,吾与足下孰愈?」曰:「陶冶世俗,与时浮沉,吾不如子;论王霸之余策,览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劭亦安其言。 4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量。 5司马文王问武陔:「陈玄伯何如其父司空?」陔曰:「通雅博畅,能以天下声教为己任者,不如也;明练简至,立功立事,过之。」 6正始中,人士比论,以五荀方五陈:荀淑方陈□(宀是),荀靖方陈谌,荀爽方陈纪,荀□(或彡)方陈群,荀觊方陈泰。又以八裴方八王:裴徽方王祥,裴楷方王夷甫,裴康方王绥,裴绰方王澄,裴瓒方王敦,裴遐方王导,裴□(危页)方陈王戎,裴邈方王玄。 7冀州刺史杨准二子乔与髦,俱总角为成器。准与裴□(危页)、乐广友善,遣见之。□(危页)性弘方,爱乔之有高韵,谓准曰:「乔当及卿,髦小减也。」广性清淳,爱髦之有神检,谓准曰:「乔自及卿,然髦尤精出。」淮笑曰:「我二儿之优劣,乃裴、乐之优劣。」论者评之,以为乔虽高韵,而检不匝;乐言为得。然并为后出之俊。 8刘令言始入洛,见诸名士而叹曰:「王夷甫太解明,乐彦辅我所敬,张茂先我所不解,周弘武巧于用短,杜方叔拙于用长。」 9王夷甫云:「闾丘冲优于满奋、郝隆。此三人并是高才,冲最先达。」 10王夷甫以王东海比乐令,故王中郎作碑云:「当时标榜,为乐广之俪。」 11庾中郎与王平子雁行。 12王大将军在西朝时,见周侯,辄扇障面不得住。后度江左,不能复尔,王叹曰:「不知我进,伯仁退?」 13会稽虞□(马斐),元皇时与桓宣武同侠,其人有才理胜望。王丞相尝谓□(马斐)曰:「孔愉有公才而无公望,丁潭有公望而无公才,兼之者其在卿乎?」□(马斐)未达而丧。 14明帝问周伯仁:「卿自谓何如郗鉴?」周曰:「鉴方臣,如有功夫。」复问郗,郗曰:「周觊比臣,有国士门风。」 15王大将军下,庾公问:「闻卿有四友,何者是?」答曰:「君家中郎、我家太尉、阿平、胡毋彦国。阿平故当最劣。」庾曰:「似未肯劣。」庾又问:「何者居其右?」王曰:「自有人。」又问:「何者是?」王曰:「噫!其自有公论。」左右蹑公,公乃止。 16人问王丞相:「周侯何如和峤?」答曰:「长舆嵯蘖(峨?)。」 17明帝问谢鲲:「君自谓何如庾亮?」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 18王丞相二弟不过江,曰颍、曰敞。时论以颍比邓伯道,敞比温忠武,议郎、祭酒者也。 19明帝问周侯:「论者以卿比郗鉴,云何?」周曰:「陛下不须牵□(岂页)比。」 20王丞相云:「顷下论以我比安期、千里。亦推此二人;唯共推太尉,此君特秀。」 21宋□(礻韦)曾为王大将军妾,后属谢镇西。镇西问□(礻韦):「我何如王?」答曰:「王比使君,田舍、贵人耳。」镇西妖冶故也。 22明帝问周伯仁:「卿自谓何如庾元规?」对曰:「萧条方外,亮不如臣;从容廊庙,臣不如亮。」 23王丞相辟王蓝田为掾,庾公问丞相:「蓝田何似?」王曰:「真独简贵,不减父祖,然旷澹处,故当不如尔。」 24卞望之云:「郗公体中有三反,方于事上,好下佞己,一反;治身清贞,大修计校,二反;自好读书,憎人学问,三反。」 25世论温太真是过江第二流之高者。时名辈共说人物,第一将尽之间,温常失色。 26王丞相云:「见谢仁祖,恒令人得上。」与何次道语,唯举手指地曰:「正自尔馨。」 27何次道为宰相,人有讥其信任不得其人。阮思旷慨然曰:「次道自不至此。但布衣超居宰相之位,可恨!唯此一条而已。」 28王右军少时,丞相云:「逸少何缘复减万安邪?」 29郗司空家有伧奴,知及文章,事事有意。王右军向刘尹称之。刘问:「何如方回?」问曰:「此正小人有意向耳,何得便比方回?」刘曰:「若不如方回,故是常奴耳。」 30时人道阮思旷:「骨气不及右军,简秀不如真长,韶润不如仲祖,思致不如渊源,而兼有诸人之美。」 31简文云:「何平叔巧累于理,嵇叔夜俊伤其道。」 32时人共论晋武帝出齐王之与立惠帝,其失孰多?多谓立惠帝为重。桓温曰:「不然,使子继父业,弟承家祀,有何不可?」 33人问殷渊源:「当世王公以卿比裴叔道,云何?」殷曰:「故当以识通暗处。」 34抚军问殷浩:「卿定何如裴逸民?」良久答曰:「故当胜耳。」 35桓公少于殷侯齐名,常有竞心。桓问殷:「卿何如我?」殷云:「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36抚军问孙兴公:「刘真长何如?」曰:「清蔚简令。」「王仲祖何如?」曰:「温润恬和。」「桓温何如?」曰:「高爽迈出。」「谢仁祖何如?」曰:「清易令达。」「阮思旷何如?」曰:「弘润通长。」「袁羊何如?」曰:「洮洮清便。」「殷洪远何如?」曰:「远有致思。」「卿自谓何如?」曰:「下官才能所经,悉不如诸贤;至于斟酌时宜,笼罩当世,亦多所不及。然以不才,时复托怀玄胜,远咏老、庄,萧条高寄,不与时务经怀,自谓此心无所与让也。」 37桓大司马下都,问真长曰:「闻会稽王语奇进,尔邪?」刘曰:「极进,然故是第二流中人耳。」桓曰:「第一流复是谁?」刘曰:「正是我辈耳!」 38殷侯既废,桓公语诸人曰:「少时与渊源共骑竹马,我弃去,己辄取之,故当出我下。」 39人问抚军:「殷浩谈竟何如?」答曰:「不能胜人,差可献酬群心。」 40简文云:「谢安南清令不如其弟,学义不及孔岩,居然自胜。」 41未废海西时,王元琳问桓元子:「箕子、比干迹异心同,不审明公孰是孰非?」曰:「仁称不异,宁为管仲。」 42刘丹阳、王长史在瓦官寺集,桓护军亦在坐,共商略西朝及江左人物。或问:「杜弘治何如卫虎?」桓答曰:「弘治肤清,卫虎奕奕神令。」王、刘善其言。 43刘尹抚王长史背曰:「阿奴比丞相,但有都长。」 44刘尹、王长史同坐,长史酒酣起舞。刘尹曰:「阿奴今日不复减向子期。」 45桓公问孔西阳:「安石何如仲文?」孔思未对,反问公曰:「何如?」答曰:「安石居然不可陵践其处,故乃胜也。」 46谢公与时贤共赏说,遏、胡儿并在坐,公问李弘度曰:「卿家平阳何如乐令?」于是李潸然流涕曰:「赵王篡逆,乐令亲授玺绶。亡伯雅正,耻处乱朝,遂至仰药,恐难以相比!此自显于事实,非私亲之言。」谢公语胡儿曰:「有识者果不异人意。」 47王修龄问王长史:「我家临川,何如卿家宛陵?」长史未答,修龄曰:「临川誉贵。」长史曰:「宛陵未为不贵。」 48刘尹至王长史许清言,时苟子年十三,倚床边听。既去,问父曰:「刘尹语何如尊?」长史曰:「韶音令辞,不如我,往辄破的,胜我。」 49谢万寿春败后,简文问郗超:「万自可败,那得乃尔失士卒情?」超曰:「伊以率任之性,欲区别智勇。」 50刘尹谓谢仁祖曰:「自吾有四友,门人加亲。」谓许玄度曰:「自吾有由,恶言不及于耳。」二人皆受而不恨。 51世目殷中军:「思纬淹通,比羊叔子。」 52有人问谢安石、王坦之优劣于桓公。桓公停欲言,中悔,曰:「卿喜传人语,不能复语卿。」 53王中郎尝问刘长沙曰:「我何如苟子?」刘答曰:「卿才乃当不胜苟子,然会名处多。」王笑曰:「痴!」 54支道林问孙兴公:「君何如许掾?」孙曰:「高情远致,***早已服膺;一吟一咏,许将北面。」 55王右军问许玄度:「卿自言何如安石?」许未答,王因曰:「安石故相为雄,阿万当裂眼争邪?」 56刘尹云:「人言江□(彪几换林)田舍,江乃自田宅屯。」 57谢公云:「金谷中苏绍最胜。」绍是石崇姊夫,苏则孙,愉子也。 58刘尹目庾中郎:「虽言不□(忄音)□(忄音)似道,突兀差可以拟道。」 59孙承公云:「谢公清于无奕,润于林道。」 60或问林公:「司州何如二谢?」林公曰:「故当攀安提万。」 61孙兴公、许玄度皆一时名流。或重许高情,则鄙孙秽行,或爱孙才藻,而无取于许。 62郗嘉宾道谢公:「造膝虽不深彻,而缠绵纶至。」又曰:「右军诣嘉宾。」嘉宾闻之曰:「不得称诣,政得谓之朋耳。」谢公以嘉宾言为得。 63庾道季云:「思理伦和,吾愧康伯;志力强正,吾愧文度。自此已还,吾皆百之。」 64王僧恩轻林公,蓝田曰:「勿学汝兄,汝兄自不如伊。」 65简文问孙兴公:「袁羊何似?」答曰:「不知者不负其才,知之者无取其体。」 66蔡叔子云:「韩康伯虽无骨干,然亦肤立。」 67郗嘉宾问谢太傅曰:「林公谈何如嵇公?」谢云:「嵇公勤著脚,裁可得去耳。」又问:「殷何如支?」谢曰:「正尔有超拔,支乃过殷;然□□(wei3wei3)论辩,恐□(殷?)欲制支。」 68庾道季云:「廉颇、蔺相如虽千载上死人,懔懔恒如有生气;曹蜍、李志虽见在,厌厌如九泉下人。人皆如此,便可结绳而治,但恐狐狸□(揣扌换犭)貉啖尽。」 69卫君长是萧祖周妇兄,谢公问孙僧奴:「君家道卫君长云何?」孙曰:「云是世业人。」谢哀叹:「殊不尔,卫自是理义人。」于时以比殷洪远。 70王子敬问谢公:「林公何如庾公?」谢殊不受,答曰:「先辈初无论,庾公自足没林公。」 71谢遏诸人共道「竹林」优劣,谢公曰:「先辈初不臧贬『七贤』。」 72有人以王中郎比车骑,车骑闻之曰:「伊窟窟成就。」 73谢太傅谓王孝伯:「刘尹亦奇自知,然不言胜长史。」 74王黄门兄弟三人俱诣谢公,子猷、子重多说俗事,子敬寒温而已。既出,坐客问谢公:「向三贤孰愈?」谢公曰:「小者最胜。」客曰:「何以知之?」谢公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 75谢公问子敬:「君书何如君家尊?」答曰:「固当不同。」公曰:「外人论殊不尔。」王曰:「外人那得知。」 76王孝伯问谢太傅:「林公何如长史?」太傅曰:「长史韶兴。」问:「何如刘尹?」谢曰:「噫!刘尹秀。」王曰:「若如公言,并不如此二人邪?」谢云:「身意正尔也。」 77人有问太傅:「子敬可是先辈谁比?」谢曰:「阿敬近撮王、刘之标。」 78谢公语孝伯:「君祖比刘尹,故为得逮。」孝伯云:「刘尹非不能逮,直不逮。」 79袁彦伯为吏部郎,子敬与郗嘉宾书曰:「彦伯已入,殊足顿兴往之气。故知捶挞自难为人,冀小却,当复差耳。」 80王子猷、子敬兄弟共赏高士传人及赞,子敬赏井丹高洁。子猷云:「未若长卿慢世。」 81有人问袁侍中曰:「殷中堪何如韩康伯?」答曰:「理义所得,优劣乃复未辨;然门庭萧寂,居然有名士风流,殷不及韩。」故殷作诔云:「荆门昼掩,闲庭晏然。」 82王子敬问谢公:「嘉宾何如道季?」答曰:「道季诚复钞撮清悟,嘉宾故自上。」 83王□(王旬)疾,临困,问王武冈曰:「世论以我家领军比谁?」武冈曰:「世以比王北中郎。」东亭转卧向壁,叹曰:「人固不可以无年!」 84王孝伯道谢公浓至。又曰:「长史虚,刘尹秀,谢公融。」 85王孝伯问谢公:「林公何如右军?」谢曰:「右军胜林公,林公在司州前亦贵彻。」 86桓玄为太傅,大会,朝臣毕集,坐裁竟,问王桢之曰:「我何如卿第七叔?」于时宾客为之咽气。王徐徐答曰:「亡叔是一时之标,公是千载之英。」一坐欢然。 87桓玄问刘太常曰:「我何如谢太傅?」刘答曰:「公高,太傅深。」又曰:「何如贤舅子敬?」答曰:「楂、梨、橘、柚,各有其美。」 88旧以桓谦比殷仲文。桓玄时,仲文入,桓于庭中望见之,谓同坐曰:「我家中军那得及此也!」 二童一马出处 《世说新语·品藻》:“殷侯既废,桓公语诸人曰:‘少时与渊源共骑竹马,我弃去,己辄取之,故当出我下。’”

真独简贵的解释

人生中最宝贵的是时间 不要浪费

最缺乏的是机会 不要错过

1.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魏晋.曹操

2.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读山海经十三首》晋.陶渊明

3.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绝句》宋.李清照

4. 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

——《论治体札子.甲申二月九日》宋.张孝祥

5.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6.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赠白马王彪》魏晋.曹植

7.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七绝·改诗赠父亲》现代.***

8. 男儿立志扶王室,圣主专师灭虏酋。

——《寄浮图慧海》南宋.岳飞

9. 空持拔山志,欲夺天地德。

——《秦后作》唐.曹邺

10. 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咏怀古迹五首》唐.杜甫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 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劝人立志的。《神童诗》:“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宋?真宗《劝学文》: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 ,六经勤向窗前读!

王安石《劝学文》

读书不破费,读书利万倍。窗前读古书,灯下寻书义,贫者因书富,富者因书贵。

劝勉刻若勤学的:

宋代诗人刘过也写过一道题为《书院》的“劝学诗”:“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 ,会有岁稔时。”该诗是说勤奋读书如农夫种地,几分耕耘,几分收获。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

劝勉讲究学习方法的: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写过一首“劝学诗”:“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诗中向我们提出治学上的四人重要方面:多读、深思、虚心、躬行(身体力行)。

宋代陆九渊也曾写过一首题为《读书》的诗:“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强调读书切戒争匆、慌忙,要贯彻“涵泳”(细心体会、琢磨、推敲的意思),这确是经验之谈。

关于惜时的: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 陶渊明《杂诗》)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 《金缕衣》)

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今日徒烦恼。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水去汩汩流,花落日日少。万事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佚名《昨日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明 文嘉《今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清 钱泳《明日歌》)

关于学习体会的: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熹《观书有感》)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 朱熹《观书有感》)

关于学习乐趣的: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元 翁森《四时读书乐》冬)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民国 熊伯伊《四季读书歌》春)

带 贵 字的成语

独处时 谨慎 ,富贵时简省。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真独简贵,不减父祖。”

成语例句: 恭惟某官,躬 真独简贵 之资,蕴笃 实诚 形之学。 ★宋·陆游《贺新提举启》

繁体写法: 真独简贵

注音: ㄓㄣ ㄉㄨˊ ㄐㄧㄢˇ ㄍㄨㄟˋ

成语语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紧缩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1、兵贵神速

读音:bīng guì shén sù。

释义: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

出自:清代陈忱《水浒后传》第七回:“兵贵神速,今夜分四路去劫大寨,杀得他只轮不返。”

例句:乘胜追击,兵贵神速,不给敌人喘息之机。

2、荣华富贵读音:róng huá fù guì。

释义:草木开花,比喻兴盛或显达。形容有钱有势。

出自:明代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十二:“话说人生荣华富贵,眼前的多是空花,不可认为实相。”

例句:那些整天追求荣华富贵的人,精神世界是空虚的。

3、难能可贵

读音:nán néng kě guì。释义:指不容易做到的事居然能做到,非常可贵。

出自:宋代苏轼《荀卿论》:“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智,此三子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

翻译:子路的勇敢,子贡的言语,冉有的治国才能,这三个人都是天下间难取得而又很宝贵的东西。

例句:一个人犯了错误关系,知错必改才是难能可贵的。

4、高抬贵手

读音:gāo tái guì shǒu。

释义:旧时恳求人原谅或饶恕的话。意思是您一抬手我就过去了。

出自:明代兰陵笑笑生《词话》第二十三回:“娘是小的一个主儿,娘不高抬贵手,小的一时儿存站不的。”

例句:我们再三帮他求情,对方才肯高抬贵手,不再计较。

5、富贵逼人

读音:fù guì bī rén。

释义:无心富贵,被迫出仕。也指因有财势,人来靠拢。

出自:清代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二十四回:“这时港中绅商富户,差不多也到齐了。自古道:“富贵逼人来。”到也难怪。”

例句:今天去拜访了一位长辈,他家装饰得金碧辉煌,富贵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