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是忠臣还是千古罪人,李鸿章是忠臣还是千古罪人辩论稿原文

tamoadmin 成语教学 2024-06-07 0
  1. 李鸿章是伟人还是历史罪人?
  2. 李鸿章到底是大清的功臣,还是罪人,晚清三十年似乎都是他在左右呢?
  3. 李鸿章是忠的还是奸的?
  4. 中堂何曾负天下,万千史书尽负他。到底应该怎样客观评价历史人物李鸿章?
  5. 李鸿章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

李鸿章本人应该不是一个贪生怕死的奸臣,但是他代表满清帝国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条约,多多少少和他有关系,弱国无外交,搞不好又被八国联军群殴,他很难, 希望中国人民一定团结爱国,悲剧不要重演。

处在当时的李鸿章只能那样做,对清朝和个人都有好处,跟外国签不平等条约也是为了清朝苟延残喘,个人也能当官敛财,哪有那么正直的辞官装病回家不干了,什么时代人都爱当官。李鸿章也不是忠臣也不是卖国贼,李鸿章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

严格意义讲, 历史 上的李鸿章虽然谥号:“文忠”,但其实李鸿章既不是卖国贼;也不算绝对忠臣,而应该是个能臣……!

李鸿章是忠臣还是千古罪人,李鸿章是忠臣还是千古罪人辩论稿原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看看李氏家族对李鸿章死后的尸体怎么处理的就知道了,现在的李鸿章太多了,快要发生战争都外国跑,真正爱国的是广大的平民百姓,

李鸿章当然不是民族英雄,也不是卖国贼,他只是腐朽的清王朝的维护者,他是清末有名的清朝官员,在 历史 很多关键节点上都有李鸿章的身影。当然本人并不喜欢李鸿章这个人,但从个人角度来说,他的个人 历史 是有研究价值的。

现在可以说李洪昌是封建王朝的余孽,但在当时在清朝的统治阶层中,李鸿章可是大忠臣,他极力维护的是清王朝的利益和他个人的利益,两种利益是相互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同时他们的利益中还加上了外国帝国主义的利益。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李鸿章能占到两座甚至三座,因为李鸿章还重度参与了洋务运动。

我们评价李鸿章只能说他是一个 历史 人物,他做了 历史 是他做的事。李鸿章对当年的老百姓有贡献吗?应该做的他做了一部分,但是在李鸿章眼中老百姓只是草芥,这些人是不进他的法眼的,他们看的只是封建王朝的顶层,那也是它的位置他本身的 历史 和经历所决定的。

清朝***,能臣无能。

这个有什么好讨论的吗?在卖国条约上是不是他签的字?是就是卖国贼,任何解释都是苍白无力的!如果是我,我宁可辞官断指也不签,别人谁爱签谁签,反正我不签!现在再找八百个理由立牌坊,也掩饰不了当过那个的本质!

其实这两个称号都不恰当!还是他自己的评价最恰当,他说是朝廷的缝补匠。生于未代,朝廷腐朽没落已成不可挽回之势,这不是他的过错,也不可能凭一己之力挽回大局。身为朝廷重臣,唯有勉为其难缝缝补补维持着烂摊子。卖国条约他不签,别人也会签,何况他据理力争,挽回了一些损失!

从经济上论他发了国难财,家大业大,宰相合肥天下瘦!从政治上论,他背负骂名有些冤,其实是生于未代的悲剧人物!

忠臣和卖国贼并不矛盾,他顺应慈禧的意愿就算是忠臣,他做了不利于所在国的事就算是买国贼。我们的评判就是这么简单,对吧?

卖国贼是不能翻案的,《走向共和》对李鸿章个人形象进行了极其的美化,这就是这部电视剧中途被停播的原因。但这个并不能否认李鸿章的卖国贼本性。身为总理大臣,没有组织有效的抵抗,签订卖国条约,不是卖国贼是什么[打脸]

李鸿章是伟人还是历史罪人?

1879年,李鸿章要办中国电报,保守派攻击以夷变夏

1881年,李鸿章要修铁路,全都反对。李鸿章坚持在开平矿务局开建唐胥铁路,又遭清议反对,说是震动东陵,使得李鸿章只好用马拉火车运煤。

1883年,李鸿章所办招商局正红火之时,朝廷又要调查招商局,致使唐廷枢、徐润等大实业家离职,从此招商局一阙不起。

1887年,李鸿章要办近代银行、华美银行,在美国都已经筹集了3亿美元的资金,相当于4亿两白银。又被翁等联合阻拦。否则国家的财政怎么会那么艰难,慈禧修个园子本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1896年已经是74岁高龄的李鸿章离开上海,横渡四大洲三大洋,历时八个月拜访英、法、德、俄、美等西方列强国家,更让人感动的是他随身带了一口棺材,对儿子说如果我不幸在这过程中离世,一定要将我带回故乡安葬。因此他也深受外国列强的尊重。李鸿章除了外交做出贡献,还是洋务重臣。

中国近代早期的四大军工企业,李鸿章一人就创办了三个。他大力兴建铁路,开***铁矿煤矿金矿铜矿,开设纺织厂与电信事业,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增强了我们的实力,也是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

他尽心尽力为祖国进行外交事业。1896年已经是74岁高龄的李鸿章离开上海,横渡四大洲三大洋,历时八个月拜访英、法、德、俄、美等西方列强国家,更让人感动的是他随身带了一口棺材,对儿子说如果我不幸在这过程中离世,一定要将我带回故乡安葬。因此他也深受外国列强的尊重。

李鸿章除了外交做出贡献,还是洋务重臣。中国近代早期的四大军工企业,李鸿章一人就创办了三个。他大力兴建铁路,开***铁矿煤矿金矿铜矿,开设纺织厂与电信事业,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增强了我们的实力,也是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

评价一个人不是用现在的宏观角度,而应回到历史的微观环境。身处历史,有好有坏。之于李鸿章,他对满清***,可谓是鞠躬尽瘁!身在其位,当某其政。作为晚清重臣,他四处奔波,尽力维系清***的落后统治,挽救它的灭亡,但历史大势所趋,他也不能阻止,从这点来讲他是一个忠臣!但他忠的只是满清,而不是整个民族,国家!即使有时候也有御外举措,行动,也不过是为了那个即将走向历史的满清***。

李鸿章到底是大清的功臣,还是罪人,晚清三十年似乎都是他在左右呢?

算是伟人。因为当时皇帝都不管事,何况他一个大臣。慈禧说什么,他就得做什么,无论这件事正确与否,你可以说他懦弱,怕死。但我认为,这是一种忠诚,虽然是愚忠。

在与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时,李鸿章下了火车,这时人群里冲出一个日本青年爱国者掏出***,向李鸿章开枪,所幸没有伤到要害只是擦伤,伊藤博文怕李鸿章发怒 阻挠马关条约的签订(因为当时的日本很穷)对李鸿章说,原先赔款要3亿两白银,因为大人挨了一枪,这样只要2亿两就好了。李鸿章听完这话,马上露出胸膛,对伊藤博文说,那你再给我两枪,这不用赔了。伊藤博文悻悻的走了...

多了不说,从这件事上看,李鸿章算是个伟人。

李鸿章是忠的还是奸的?

他是“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被视为“再造玄黄”的中兴名臣,却为一个没落的王朝背上了黑锅。

在中国晚清史上,李鸿章是不可不说的人物。

李鸿章临终前写了一首绝命诗,慈禧看后号啕大哭。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辛丑条约》签订后不久,李鸿章在忧虑和痛苦中死去。

然而,这位大清国的股肱之臣25岁入京时却是意气风发,不可一世。从他到达北京的那一刻起,他此后大半生的命运,都和中国的国运紧紧捆绑在了一起。《入都·其一》: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

笑指泸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这是多大的气魄和眼界。

1901年9月7日,李鸿章代表大清国与11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在这份文件上,李鸿章将“李鸿章”三个字签成了“肃”字的模样,这三个字挤在一起,即虚弱无力,又辛酸悲苦。

悲痛欲绝的李鸿章在签字回来后,再一次大口大口地吐血。李鸿章在病榻上上奏朝廷:“臣等伏查近数十年内,每有一次构衅,必多一次吃亏。上年事变之来尤为仓促,创深痛剧,薄海惊心。“

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在北京贤良寺魂飞魄散。死之前,已经穿上寿衣卧于病榻上的李鸿章忽然睁大眼睛,嘴唇喃喃颤动,两行清泪缓缓滚出。

1896年,李鸿章赴欧美访问,开启了为期190天的环球访问。

在临行前,家人为他准备了一口棺材,毕竟此时他已经是73岁的老者,在情势所逼之下心力交瘁

在此一年之前,他代表中国签订了《马关条约》,向日本割地赔款。日本方面趾高气扬,李鸿章忍辱负重,却还是不肯答应日本的狮子大开口。

由于破获了中国的电报,日本已经知道清***的底牌是什么,因此在谈判中寸步不让,不仅索要3亿两白银巨额赔款,还意图吞下辽东半岛。

就在双方相持阶段,一名日本浪人受军国主义影响,刺杀李鸿章,***击中了李鸿章的面部,鲜血直流。此事一出,各国哗然,欧美各国舆论纷纷倒向中国,毕竟刺杀使臣这件事严重践踏了外交秩序。

日本理亏,担心列强出手干预,日本做出让步,削减了一亿两白银的赔款,中日之间停战。

李鸿章挨了一枪,为中国省下了一亿两白银。

签订《马关条约》之后的李鸿章悲愤不已,大口吐血,发誓此生绝不再踏上日本的土地。

而在国内,铺天盖地的指责都痛斥李鸿章卖国。

就是在这种“世人皆欲杀”的情况下,清***依然不愿让李鸿章稍作休息。

慈禧太后要李鸿章继续承担起重任,去周游欧美各国,领略西方的军事制度,同时为中国的外交打开新的局面。

1896年4月30日,李鸿章一行抵达俄国圣彼得堡,这是他们出访的第一站。李鸿章居住在富商巴舍夫家中,受到了盛情的款待。

俄国人为了讨好李鸿章,甚至专门派了两个人伺候他抽烟,在入宫庆贺的安排上更是给予了极高的礼遇,他与英国皇太子享受同等待遇。

俄国之所以厚待李鸿章,是希望与中国签订密约,共同对抗日本。

6月3日,李鸿章与俄国人签订了《中俄密约》,内容如下:

一、日本如侵占俄国远东或中国以及朝鲜土地,中俄两国应以全部海、陆军互相援助;

二、非两国共商,缔约国一方不得单独与敌方议和;

三、开战时,中国所有口岸均准俄国兵船驶入;

四、为使俄国便于运输部队,中国允于黑龙江、吉林地方接造铁路,以达海参崴;

五、无论战时与平时,俄国都可通过该路运军队军需品。

在李鸿章出访法国期间,恰逢万国运动会开幕。当时的大清帝国是没有国歌的,只有黄龙旗。

在升旗的时候,由于中国没有国歌,引起了外国人的嘲笑。李鸿章迅速离开观礼台,走到旗下,唱起了庐剧 。会场变得寂静无声,只有苍老的声音在回荡。

这个年逾古稀的白发老人,拼尽全力,想要保住自己国家与民族的尊严。

在荷兰、比利时、英国等国,李鸿章都受到了隆重的接待。他参观了这些国家的工业建设,对英国伦敦的电报规模赞叹不已,对西方的政治文化也有了广泛了解。

1896年10月3日,李鸿章结束访问,坐船回国,中途需要在日本的港口换船。李鸿章宁死也不愿踏上日本的土地,无奈之下,水手们在两艘船之间搭了个木板,李鸿章颤颤巍巍地从木板上走过去。

西方对李鸿章有这样的评价:“李无疑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他始终在尽他最大的努力来维护他国家的利益。但遗憾的是,他手中的筹码太少了。”

1898年,维新变法失败,康有为和逃亡海外,慈禧太后下令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协助捉拿,李鸿章淡淡地说了一句:“我不做刽子手。”

李鸿章着实是中兴名臣,然而,他的时代已不属于他。

中堂何曾负天下,万千史书尽负他。到底应该怎样客观评价历史人物李鸿章?

可以说李鸿章非常的忠于国家。全力维护国家利益。奈何当时国家羸弱。只能割地赔款。李鸿章一心想要改革大清。创立海军。积极洋务运动。英国大将曾说:李鸿章是中国唯一能挤进列强的人。但他也有错。政治上他很行。军事上缺少谋略。导致中国制海权丧失。最后赔款。功过相抵,功大

李鸿章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

李鸿章作为晚清的重臣,历史上对他的评价是褒贬不一,有人称之"同治中兴"之能臣,又有人称之"卖国贼"。纵观历史,能够给予李鸿章唯一的客观评价就是"忠于社稷"。

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忠?这一字,自古以来就是皇室对臣子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而李鸿章对于清朝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忠臣,他没有辜负清朝赋予他的权力,他的一生都在努力延续着这个腐朽王朝的生命

19世纪中期的两次***战争之后,清王朝面临千年未见之变局,落后的封建王朝制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这个时候的清朝可以说是内外受敌,内部太平天国起义,外部各国列强虎视眈眈,而此时李鸿章便清楚地认识到"穷则变,变则通",他开始同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等人开展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的设备来改革军队,民生,工业等方面,开创了回光返照的"同治中兴",可以说中国近代社会的工业起源就是在这个时候。也可以说将清***的灭亡硬生生地推迟了几十年。

李鸿章最辉煌的四十年也正是清朝最风雨飘摇的四十年。

这四十年间,清***所占据的大好河山正在一步步的沦为半殖民地,而李鸿章在这个时间段上却又正好是主持全面外交事项,这也是他被称为卖国贼的原因。

由于时代的局限,清***的两次变法均宣告失败,而"弱国无外交",作为势弱清廷的代言人李鸿章,面对列强***的一些无理要求,虽然小心翼翼,每一步都如履薄冰,但是奈何清***实力太弱,为了能够延续清***的统治,只能代表着清***签订了《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卖国条约。

但是我们想想,这种条约是李鸿章能够做主的吗?

如果不是清廷统治者的上级指示要求,有最高指导意见,李鸿章他何曾敢越俎代庖,自作主张,出卖一分土地?如此将卖国贼的大帽子扣在他的头上,真的是有点冤屈。相反在签订这种条约的过程细节中,李鸿章更是费尽心思减少清***的损失。

在《马关条约》签订之前的谈判中,李鸿章遭遇日本人枪击,***入骨,险些遇刺身亡,更是让日方让步了白银一亿两;到了辛丑条约的时候,慈禧西逃,李鸿章与洋人和谈,谈到最后也是大口吐血,清廷还要拿李鸿章当替罪羊。

但是李鸿章也没有推辞这种责任,每次在清廷面临危机之时,不管是否情愿,李鸿章总是被翻了出来,推了出去,恶人总要有人去充当,李鸿章自诩大清裱糊匠,属实贴切。

1901年11月1日,李鸿章在屈辱和病痛中辞世。而李鸿章一死,大清上下就失去了唯一能与洋人周旋的人。所以李鸿章的死,令"太后及帝哭失声",大清帝国犹如"梁倾栋折,骤失倚侍"。

以上这几句话完全没有任何夸张之言,李鸿章对于清朝来说,真的没有合适的替代品,可以算得上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但是我们站在中国近代史的角度看李鸿章,他的这种对清朝的忠,却是真正的?负了天下?,耽误了整个国家的发展和进步,虽然李鸿章主张变革,但是他却想以非根本性的行政体制改革来代替根本性上的政治体制改革,根本是行不通的,正是因为李鸿章的这种侥幸心理,耽误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最佳时机而导致清朝垮台。

他作为臣子,又是慈禧宠臣,但却不忠于当朝皇帝,只听从慈禧的命令从而导致屡屡误国。慈禧贪权恋位,架空皇帝,迟迟不肯归政光绪,这本来是违背清朝"祖制"的,而李鸿章作为首辅大臣,国之支柱,不仅没有制止慈禧的这种行为,却带头支持慈禧继续揽权。

这对于他来说,何尝不正是?负了皇恩??

李鸿章忠于清廷社稷,但既负了圣恩,又负了天下黎民,但用?卖国贼?一词形容李鸿章,有失偏颇。

在我看来,李鸿章是一位严重被以前的观念所黑化了的一个人。在我心中他就是一个忠君爱国之人。

我记得我看过这样一句话——年少不懂李鸿章,如今方知真中堂。这可能也是我们阅历增长之后的体会吧。李鸿章,一位清朝重臣,被骂卖国贼几十年,有一位有志之士曾说过“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可见李鸿章的身上到底背负了多少。

李鸿章二十五岁中了进士是三十年来第一位如此年轻之人,五年时间,官升七品。晚清在与世界对赌国运中,中国国运日趋向下,为了挽救中国,晚清权臣左宗棠、张之洞、曾国藩、李鸿章以一己之力为大清续命。许多学者至今评价,如没有四大名臣,大清恐怕会早亡50年。李鸿章励精图治,给朋友书信中写道:“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在诸多的“中国第一个”,创办者都是李鸿章!至今,他创办的轮船招商局依然影响着中国,现在招商银行的前身就是晚清轮船招商局的子企业。

但是一己之力永远是有限的,历史也是向前的,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力量而停下脚步,1871年8月,当李鸿章用颤颤巍巍的手签下《中日修好条约》,从那天开始,他的后半生都在永不停歇地签约。在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的数次讨价还价中,李鸿章放下了全部的尊严,只是为中国省一点银子。大家只看到李鸿章的“卖国”,却不曾看到中堂大人的艰难!

自始至终,中堂大人做错了什么呢?他不过只是一个无法改变大局的棋子,只是一个73岁的快要进黄土的老人。虽然他说:“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又何妨。流言止于智者,尽其在我,何惧人言!”但是又被逼的不得不出走国外,1896年,巴黎万国运动会。开幕仪式上,各国国旗伴着国歌依次升起。轮到中国时,却只有黄龙旗在一片寂静之中缓缓升起,自始至终,没有音乐声,没有掌声,也没有人唱国歌。在一片嘲笑声中,年过七旬的中堂大人拄着拐杖站起来,迈着步子走到黄龙旗下。他挺直腰板,神态毅然,满怀深情地唱着家乡小调

在不可一世的西方人面前,李鸿章从来没有卑躬屈膝,而是不断地捍卫尊严。他得到了西方人的尊重,西方人称他为“东方的俾斯麦”

1901年,李鸿章生命的最后一年。这年,他78岁,油灯将枯,可是,又被派去和八国联军商讨议和之事。弱国无外交,哪里有商讨一说,不过是签字罢了。是偌大的中国,不派李鸿章去,又能派谁呢?这一年,李鸿章和庆王爱新觉罗·奕欣出席《辛丑条约》签字仪式,庆王作为当时中国的最高代表,按理说应该他来签字。庆王正准备签字,老人说了一句:“天下最难写的字,就是自己的名字。你以后的路还长,这卖国条约,还是让老臣来签吧。”那年,李鸿章78岁。(在我看到这句话时心情简直不能用复杂来形容,前人最惜羽毛,但中堂大人却让自己的名字放在一个风口浪尖之中)

李鸿章的一生是可悲的,可悲的是背负那么多却还要被辱骂,李鸿章的一生都在和这个国家威武,少年从戎,老年还有一步一步拖着他走。我从不认为李鸿章是一个卖国贼,他只是将自己的所有都给了国家,做了无法选择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