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案盈几用法,堆豗的意思

tamoadmin 成语教学 2024-06-07 0
  1. 书信往来的成语?
  2. 堆案盈几的解释
  3. 古代描写书信的词语

拼音

duī àn yíng jī

解释:

堆案盈几用法,堆豗的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堆:堆积。案:案头。公文、书信、图书等堆积满案头。原指等待处理的文凭大量积压。后也指书籍或文字材料非常多。

出处:

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机;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欲自勉强,则不能久。”

例句:

书信往来的成语?

堆案盈几duī àn yíng jī

成语解释:堆:堆积。案:案头。公文、书信、图书等堆积满案头。原指等待处理的文凭大量积压。后也指书籍或文字材料非常多。

成语出处: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机;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欲自勉强,则不能久。”

举案齐眉jǔ àn qí méi

成语解释:送饭时把托盘肖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成语出处:《后汉书·梁鸿传》:“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例  句:次日,蘧公孙上厅谢亲,设席饮酒。席终,归到新房里,重新摆酒,夫妻举案齐眉。(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回)

积案盈箱jī àn yíng xiāng

成语解释:案:桌;盈:满。堆满书桌,塞满书箱。形容书籍、文稿、卷宗等非常多。

成语出处:《隋史·李谔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惟是风云之状。”

三曹对案sān cáo duì àn

成语解释:指审问对质。

未了公案wèi liǎo gōng àn

成语解释:公案:案件,问题。没有解决的案件或事情。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僧问:‘如何是先师未了底公案?’师便打曰:‘视祢不了,殃及儿孙。’”

拍案叫绝pāi àn jiào jué

成语解释:拍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

成语出处:唐·田颖《博浪沙行序》:“不禁拍案呼奇。”

例  句:使人见之,一个个欢欣鼓舞,快意舒怀,不禁拍案叫绝。(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一回)

铁案如山tiě àn rú shān

成语解释:铁案:证据确凿的案件或结论。形容证据确凿,定的案象山那样不能推翻。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胭脂》:“铁案如山,宿遂延颈以待秋决矣。”

例  句:这个坏分子,罪行累累,铁案如山,不容抵赖。

三头对案sān tóu duì àn

成语解释:指有关双方在证人或中间人在场时一起对质,讲清楚事情真相。

头没杯案tóu mò bēi àn

成语解释:头伏在酒杯和桌子间。比喻尽情欢乐,不拘形迹。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每与人谈论,戏弄言诵,尽无所隐,及欢悦大笑,至以头没杯案中,肴膳皆沾污巾帻。”

有案可查yǒu àn kě chá

成语解释:案:案卷,文书。指有证据可查。

画眉举案huà méi jǔ àn

成语解释:画眉:指汉张敞为妻画眉毛的故事;举案:指汉朝孟光为夫送饭的故事。比喻夫妻互敬互爱。

成语出处:《汉书·张敞传》:“(敞)又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怃。有司以奏敞。上问之,对曰:‘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

例  句:奏晋交欢,喜兰闺芳质,玉堂名彦,看瑟调琴弄,画眉举案。(明·杨珽《龙膏记·错媾》)

拍案而起pāi àn ér qǐ

成语解释:一拍桌子猛地站起来。形容非常愤慨。

例  句: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的***,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别了,司徒雷登》)

有案可稽yǒu àn kě jī

成语解释:案:案卷,文书;稽:查考。指有证据可查。

案牍劳形àn dú láo xíng

成语解释:文书劳累身体。形容公事繁忙。

成语出处:唐·刘禹锡《陋室铭》:“无案牍之劳形。”

堆案盈几的解释

『壹』 有关书信的成语

苞苴竿牍 苞苴:蒲包,指赠送的礼物,引申为贿赂;竿牍:竹简为书,指书信,这里特指请托信。指携着礼物带着书信,去探访人。指行贿请托。

出处:《庄子·列御寇》:“小夫之知,不离苞苴竿牍。”

断羽绝鳞 断绝书信。羽鳞,犹鱼雁。

出处:元·柯丹邱《荆钗记·套书》:“因科举离乡半春,从别后断羽绝鳞。今日天教遇你们,趁良使附归音信。”

堆案盈几 堆:堆积。案:案头。公文、书信、图书等堆积满案头。原指等待处理的文凭大量积压。后也指书籍或文字材料非常多。

出处: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机;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欲自勉强,则不能久。”

蜂媒蝶使 花间飞舞的蜂蝶。比喻为男女双方居间撮合或传递书信的人。

出处:宋·周邦彦《六丑·蔷薇谢后作》词:“多情为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槅。”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偏是你瘦影疏枝,不受那蜂媒蝶使。”

付诸洪乔 洪乔:晋朝人,姓殷名羡,字洪乔。比喻书信遗失。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殷洪乔作豫章郡,临去,都下人因附百许函书。既至石头,悉掷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

河鱼天雁 古传鱼雁都能传递书信,后即以之借指传送书信者。

出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意马心猿萦梦寐,河鱼天雁托音书。”

鸿断鱼沉 书信断绝,音讯全无。

黄耳传书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出处:《晋书·陆机传》:“初机有俊犬,名曰黄耳,甚爱之。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机乃为书以竹筩盛之而系其颈,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洛。其后因以为常。”

寄雁传书 指传递书信。

出处:宋·黄庭坚《寄黄几复》诗:“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陇头音信 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

出处:元·高明《琵琶记·伯喈行路》:“叹路途千里,日日思亲。青梅如豆,难寄陇头音信。”

目断鳞鸿 鳞鸿:鱼和雁,比喻书信。形容望眼欲穿,盼望书信到来。

书不尽言 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出处:《易·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书不尽意 指文辞难充分达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出处:《北齐书·文苑传·祖鸿勋》:“与阳休之书曰:‘……已矣哉,书不尽意。’”

停云落月 表示对亲友的怀念(旧时多用在书信里)。

出处:晋·陶潜《停云诗序》:“停云,思亲友也。”唐·杜甫《梦李白》诗:“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言不尽意 情意曲折深远,言语难以全部表达。常用于书信末尾,表示说的话没能把意思都表达出来。

出处:《易·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雁去鱼来 书信往来。雁、鱼均喻书信。

出处:元·汤式《湘妃引·有所赠》曲:“莺煎燕聒惹相思,雁去鱼来传恨词。”

雁素鱼笺 指书信。

出处:明·邵璨《香囊记·途叙》:“雁素鱼笺,离愁满怀谁与传。”

音问两绝 书信与消息都断绝。亦作“音问杳然”。

鱼肠尺素 指书信。

出处:北周·庾信《谢滕王集序启》:“鱼肠尺素,凤足数行,书此谢辞,终知不尽。”

鱼肠雁足 泛指书信。

出处:唐·李绅《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诗:“鱼肠雁足望缄封,地远三江岭万重。”

鱼沉鸿断 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出处:明·王玉峰《焚香记·饯别》:“又恐鱼沉鸿断,阻隔云山,衔悲饮泪有万千。”

鱼沉雁静 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出处:明·高濂《瓦盆儿·题情》套曲:“未知道自别来他心可至诚,他应恨鱼沉雁静。”

鱼沉雁渺 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四十二回:“谡如蒿目时艰,空自拊髀,兼之宝山僻在海隅,文报不通,迢递并云,鱼沉雁渺,十分懊恼。”

鱼沉雁杳 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出处:唐·戴叔伦《相思曲》:“鱼沉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

鱼传尺素 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因此称书信。指传递书信。

出处: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贰』 代表书信的成语

陇头音信

lǒng tóu yīn xìn

解释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

出处元·高明《琵琶记·伯喈行路》:“叹路途千里,日日思亲。青梅如豆,难寄陇头音信。”

结构偏正式成语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书信

成语故事南朝时候,宋朝的陆凯与文人范晔关系特别好,经常书信往来。一天陆凯在江南***得梅花一枝,并做诗一首:“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寄给长安的范晔。范晔收到后感动万分。

『叁』 与书信有关的成语

苞苴竿牍 苞苴:蒲包,指赠送的礼物,引申为贿赂;竿牍:竹简为书,指书信,这里特指请托信。指携着礼物带着书信,去探访人。指行贿请托。

出处:《庄子·列御寇》:“小夫之知,不离苞苴竿牍。”

断羽绝鳞 断绝书信。羽鳞,犹鱼雁。

出处:元·柯丹邱《荆钗记·套书》:“因科举离乡半春,从别后断羽绝鳞。今日天教遇你们,趁良使附归音信。”

堆案盈几 堆:堆积。案:案头。公文、书信、图书等堆积满案头。原指等待处理的文凭大量积压。后也指书籍或文字材料非常多。

出处: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机;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欲自勉强,则不能久。”

蜂媒蝶使 花间飞舞的蜂蝶。比喻为男女双方居间撮合或传递书信的人。

出处:宋·周邦彦《六丑·蔷薇谢后作》词:“多情为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槅。”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偏是你瘦影疏枝,不受那蜂媒蝶使。”

付诸洪乔 洪乔:晋朝人,姓殷名羡,字洪乔。比喻书信遗失。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殷洪乔作豫章郡,临去,都下人因附百许函书。既至石头,悉掷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

河鱼天雁 古传鱼雁都能传递书信,后即以之借指传送书信者。

出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意马心猿萦梦寐,河鱼天雁托音书。”

鸿断鱼沉 书信断绝,音讯全无。

黄耳传书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出处:《晋书·陆机传》:“初机有俊犬,名曰黄耳,甚爱之。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机乃为书以竹筩盛之而系其颈,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洛。其后因以为常。”

寄雁传书 指传递书信。

出处:宋·黄庭坚《寄黄几复》诗:“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陇头音信 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

出处:元·高明《琵琶记·伯喈行路》:“叹路途千里,日日思亲。青梅如豆,难寄陇头音信。”

目断鳞鸿 鳞鸿:鱼和雁,比喻书信。形容望眼欲穿,盼望书信到来。

书不尽言 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出处:《易·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书不尽意 指文辞难充分达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出处:《北齐书·文苑传·祖鸿勋》:“与阳休之书曰:‘……已矣哉,书不尽意。’”

停云落月 表示对亲友的怀念(旧时多用在书信里)。

出处:晋·陶潜《停云诗序》:“停云,思亲友也。”唐·杜甫《梦李白》诗:“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言不尽意 情意曲折深远,言语难以全部表达。常用于书信末尾,表示说的话没能把意思都表达出来。

出处:《易·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雁去鱼来 书信往来。雁、鱼均喻书信。

出处:元·汤式《湘妃引·有所赠》曲:“莺煎燕聒惹相思,雁去鱼来传恨词。”

雁素鱼笺 指书信。

出处:明·邵璨《香囊记·途叙》:“雁素鱼笺,离愁满怀谁与传。”

音问两绝 书信与消息都断绝。亦作“音问杳然”。

鱼肠尺素 指书信。

出处:北周·庾信《谢滕王集序启》:“鱼肠尺素,凤足数行,书此谢辞,终知不尽。”

鱼肠雁足 泛指书信。

出处:唐·李绅《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诗:“鱼肠雁足望缄封,地远三江岭万重。”

鱼沉鸿断 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出处:明·王玉峰《焚香记·饯别》:“又恐鱼沉鸿断,阻隔云山,衔悲饮泪有万千。”

鱼沉雁静 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出处:明·高濂《瓦盆儿·题情》套曲:“未知道自别来他心可至诚,他应恨鱼沉雁静。”

鱼沉雁渺 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四十二回:“谡如蒿目时艰,空自拊髀,兼之宝山僻在海隅,文报不通,迢递并云,鱼沉雁渺,十分懊恼。”

鱼沉雁杳 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出处:唐·戴叔伦《相思曲》:“鱼沉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

鱼传尺素 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因此称书信。指传递书信。

出处: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鱼封雁帖 泛指书信。

出处:《吴骚·步步娇·闺怨》:“湘江竭,燕山截,断鱼封雁帖。”《南宫词纪·绛都春·四时怨别》:“伤秋宋玉悲何切,盼征鸿在天外行列,烦寄却鱼封雁帖。”

鱼笺雁书 泛指书信。

出处:明·史叔考《醉罗歌·题情》套曲:“泪痕一线罗裙绣裾,相思两字鱼笺雁书。”

鱼书雁帛 泛指书信。

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器玩·制度》:“则笺简二字中,便有无穷本义,鱼书雁帛而外,不有竹刺之式可为乎?”

鱼书雁帖 泛指书信。

出处:明·高濂《绛都春序·题情》套曲:“空接,鱼书雁帖,反教人添哽咽。”明·王九思《绛都春序·四时闺怨》套曲:“盼征鸿在天外,行列,烦寄却鱼书雁帖。”

鱼书雁信 泛指书信。

出处:《雍熙乐府·古调石榴花·闺思》:“总是伤情别离,则这鱼书雁信,冷清清杳无踪迹。”

咫尺之书 书信。古代书写用木简,信札之简长盈尺,故称。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而后遣辩士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于燕,燕必不敢不听从。”宋·苏洵《上欧阳内翰第一书》:“欲徒手奉咫尺之书,自托于执事,将使执事何从而知之,何从而信之哉?”

『肆』 形容书信的成语

陇头音信

lǒng tóu yīn xìn

解释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

出处元·高明《琵琶记专·伯喈行路》:“叹属路途千里,日日思亲。青梅如豆,难寄陇头音信。”

结构偏正式成语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书信

成语故事南朝时候,宋朝的陆凯与文人范晔关系特别好,经常书信往来。一天陆凯在江南***得梅花一枝,并做诗一首:“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寄给长安的范晔。范晔收到后感动万分。

『伍』 关于书信的成语有哪些

雁足传书、寄雁传书、蒋干盗书、黄耳寄书、鱼封雁帖

一、雁足传书

白话释义:“专雁足传书属”指大雁能传递书信。

朝代:东汉

作者:班固

出处:《汉书·苏武传》: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翻译: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射得一只大雁,脚上系着帛书,上面说苏武等人在北海。

二、寄雁传书

白话释义:指传递书信。

朝代:宋

作者:黄庭坚

出处:《寄黄几复》诗:“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翻译:我住在北方海滨,而你住在南方海滨,欲托鸿雁传书,它却飞不过衡阳。

三、蒋干盗书

白话释义:比喻中别人的反间计。

朝代:明

作者:罗贯中

出处:《三国演义》:周瑜设下计策,令蒋干盗得***冒曹操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降书。蒋干献书曹操,令斩了蔡瑁、张允。

四、黄耳寄书

白话释义:指传递家信

朝代:晋

作者:唐房玄龄

出处:《晋书·陆机传》至黄耳寄书

翻译:黄耳为主人传递家信

五、鱼封雁帖

白话释义:指书信。

朝代:古代

作者:苏州人士

出处:《吴骚·步步娇·闺怨》:“湘江竭,燕山截,断鱼封雁帖。”

翻译:湘江水枯竭,燕山断了,用鱼尾封住雁脚上的书信

『陆』 书信往来是成语吗

书信往来不是抄成语,近似袭有

鸿雁传书:鸿雁:大雁.用其指书信往来.

黄耳寄书:黄耳:犬名;书:书信.黄耳为主人传递家信.指传递家信.

寄雁传书:指传递书信.

蒋干盗书:蒋干:《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蒋干盗去书信回到曹营杀自己大将.比喻中别人的反间计.

陇头音信: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

冒昧陈辞,有辱清听:清听:是对听话者的敬词.书信中常用的谦辞,表示自己出言直率,请收信人谅解、***纳.

目断鳞鸿:鳞鸿:鱼和雁,比喻书信.形容望眼欲穿,盼望书信到来.

平安家书:报告家人平安的书信.

青鸟使者:指传递书信的使者.

『柒』 关于书信的成语

白绢斜封:古人把信写在白绢上,然后斜封邮寄.指书信.

拜手稽首:拜手:作揖;稽首:古时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用于书信向对方表示敬意.

苞苴竿牍:苞苴:蒲包,指赠送的礼物,引申为贿赂;竿牍:竹简为书,指书信,这里特指请托信.指携着礼物带着书信,去探访人.指行贿请托.

草草不恭:草草:杂乱不整齐的样子;恭:恭敬.草率而不恭敬.常用作书信中的自谦之辞.

断羽绝鳞:断绝书信.羽鳞,犹鱼雁.

蜂媒蝶使:花间飞舞的蜂蝶.比喻为男女双方居间撮合或传递书信的人.

付诸洪乔:洪乔:晋朝人,姓殷名羡,字洪乔.比喻书信遗失.

河鱼天雁:古传鱼雁都能传递书信,后即以之借指传送书信者.

鸿断鱼沉:书信断绝,音讯全无.

鸿雁传书:鸿雁:大雁.用其指书信往来.

黄耳寄书:黄耳:犬名;书:书信.黄耳为主人传递家信.指传递家信.

寄雁传书:指传递书信.

蒋干盗书:蒋干:《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蒋干盗去书信回到曹营杀自己大将.比喻中别人的反间计.

陇头音信: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

冒昧陈辞,有辱清听:清听:是对听话者的敬词.书信中常用的谦辞,表示自己出言直率,请收信人谅解、***纳.

目断鳞鸿:鳞鸿:鱼和雁,比喻书信.形容望眼欲穿,盼望书信到来.

平安家书:报告家人平安的书信.

青鸟使者:指传递书信的使者.

书不尽言: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书不尽意:指文辞难充分达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指语言、文字不容易完全确切地表达思想内容.

停云落月:表示对亲友的怀念(旧时多用在书信里).

言不尽意:情意曲折深远,言语难以全部表达.常用于书信末尾,表示说的话没能把意思都表达出来.

雁去鱼来:书信往来.雁、鱼均喻书信.

雁素鱼笺:指书信.

雁足传书:雁:大雁;书:书信.大雁能传递书信.

雁足留书:雁:大雁;书:书信.大雁能传递书信.

音问两绝:书信与消息都断绝.亦作“音问杳然”.

音问相继:书信消息来往不断.

音问杳然:不通书信与消息.

鱼肠尺素:指书信.

鱼肠雁足:泛指书信.

『捌』 形容书信往来 一个词语 是这个词语的意思是 形容书信往来

鸿雁传书 鱼传尺素

有很多都表示这个的……

古代描写书信的词语

堆:堆积。案:案头。公文、书信、图书等堆积满案头。原指 等待 处理的文凭大量 积压 。后也指书籍或文字材料 非常 多。

成语出处: 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而 人间 多事,堆案盈机;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欲自 勉强 ,则不能久。”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1.古代形容信的词

中国古代书信有别,书指函札,信指使人。泛称书札为书信是后来的事。换句话说,现代所说的书信古代通称为“书”。《左传》记载:“叔向使诒子产书。”著名的书信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在现代汉语中“书”仍保留了“书信”的意思,如“家书”等。现将古代书信的别称介绍如下:

简在没有发明造纸术之前,我国曾用削成狭长的竹片作为书写材料,人们把这种竹片称为简。用于写信的竹片便称为竹简。

牍古代书写用的薄而小的木片称为牍,汉代对简和牍串起来写字时,诏书律令宽不超过3尺,一般书信宽不过1尺,故将书信称为尺牍。

柬在古代,柬与简通用,是信件、名片、贴子之类的统称,如请柬、贺柬、书柬等。

素古代称白绢为素。用白绢(或绸)写成的书信称为尺素,后来“素”成为书信的代称。

笺笺原是精美的小竹片,供人们题诗或作画用。一般信纸也叫笺,后引申为书信的代称。

函函原指信的封套。古代寄信用木匣子邮递,这种匣子叫函。后来就称信件为函,如函件、来函、公函等。

札札在古代指书信,公私文书。据《文选》“古诗十九首之十七”有这样的诗句:“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札原意为古代书写用的小木简。现仍通用“信札”一词。

书信的上述别称都和我国古代写信用的材料有关。除了上述别称外,古代书信还有一些别称。古代传说鸿雁能传书,这个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所以,后来用鸿雁代称书信。

鲤鱼也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以鲤鱼代称书信有几种说法,一种称为“双鱼”,如宋人《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另一种称为“双鲤”,刘禹锡《洛中送崔司业》诗:“相思望淮水,双鲤不应稀。”韩愈《寄卢仝》诗中也有“更遣长须致双鲤”的诗句。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诗中有“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有的直接说成“鱼书”,唐代诗人韦杲《忆玉箫》诗:“长江不见鱼书至,为遣相思梦如秦。”因为常用鲤鱼代替书信,所以古人往往把书信结成鲤鱼形状,汉乐府诗中有“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要知心中事,看取幔中书。”

书简也代指书信。书简原指盛书信的邮筒,古代书信写好后常找一个竹筒或木筒装好再捎寄。李白诗中便有“桃竹书筒绮秀文”之句。后来书筒也成了书信的代称。如宋赵蕃诗中有这样一句:“但恐衡阳无过雁,书筒不至费人思。”

八行书也是信札的代称。旧时信件每页八行,故称为八行书。《后汉书·窦章传》李贤注引马融《与窦章书》:“孟陵奴来,赐书,见手迹……书虽两纸,纸八行,行七字。”温庭筠词曰:“八行书,千里梦,雁南飞。”

2.描写书信的词语

有关书信的成语

成语 解释

陇头音信 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

苞苴竿牍 苞苴:蒲包,指赠送的礼物,引申为贿赂;竿牍:竹简为书,指书信,这里特指请托信。指携着礼物带着书信,去探访人。指行贿请托。

堆案盈几 堆:堆积。案:案头。公文、书信、图书等堆积满案头。原指等待处理的文凭大量积压。后也指书籍或文字材料非常多。

付诸洪乔 洪乔:晋朝人,姓殷名羡,字洪乔。比喻书信遗失。

黄耳传书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书不尽言 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停云落月 表示对亲友的怀念(旧时多用在书信里)。

鱼传尺素 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因此称书信。指传递书信。

断羽绝鳞 断绝书信。羽鳞,犹鱼雁。

河鱼天雁 古传鱼雁都能传递书信,后即以“河鱼天雁”借指传送书信者。

鸿断鱼沉 书信断绝,音讯全无。

寄雁传书 谓传递书信。

目断鳞鸿 鳞鸿:鱼和雁,比喻书信。形容望眼欲穿,盼望书信到来。

雁去鱼来 书信往来。雁、鱼均喻书信。

雁素鱼笺 指书信。

音问两绝 书信与消息都断绝。亦作“音问杳然”。

鱼肠尺素 指书信。

鱼肠雁足 泛指书信。

鱼沉雁杳 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鱼封雁帖 泛指书信。

鱼笺雁书 泛指书信。

鱼书雁帖 泛指书信。

咫尺之书 书信。古代书写用木简,信札之简长盈尺,故称。

蜂媒蝶使 〖解释〗花间飞舞的蜂蝶。比喻为男女双方居间撮合或传递书信的人。

拜手稽首 拜手:作揖;稽首:古时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用于书信向对方表示敬意。

平安家书 报告家人平安的书信

望***纳

3.形容书信的词语

堆案盈几 堆:堆积。案:案头。公文、书信、图书等堆积满案头。原指等待处理的文凭大量积压。后也指书籍或文字材料非常多。

付诸洪乔 洪乔:晋朝人,姓殷名羡,字洪乔。比喻书信遗失。

黄耳传书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书不尽言 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停云落月 表示对亲友的怀念(旧时多用在书信里)。

鱼传尺素 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因此称书信。指传递书信。

断羽绝鳞 断绝书信。羽鳞,犹鱼雁。

河鱼天雁 古传鱼雁都能传递书信,后即以“河鱼天雁”借指传送书信者。

4.形容书信的诗句

古代书信的“美称”

河北 张木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是大诗人杜甫《春望》中的诗句.信,满载着深情厚谊,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亲人如同面聚,因而显得特别珍贵.

自古以来,书信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人们给它起了很多有趣的代称,赋予了美好的情趣.“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多么美妙的诗句,多么动人的情境!

鱼肚子里真有“尺素书”吗?古人的书信常用洁白的绢来写,长一尺左右,称为尺素,故书信即称尺素书.洁白的尺素常结成双鲤之形,古乐府诗有道:“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要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因此,“双鲤”为书信的代称.前面引诗中的“烹鲤鱼”并非真烹,不过是一种生动的比喻罢了.

苏武牧羊的故事许多人都知道,他曾把信缚在雁足上带回祖国,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鸿雁传书”.所以,信又常常合称“鱼雁”,例如古诗有“长江不见鱼雁书,为遣相思梦入秦”.

在纸发明以前,古人除用绢、帛写信外,还以竹片、木片作为书写材料,称为简、札、牍,故书信有时又称“书简”、“书札”、“书牍”或“简札”、“简牍”.简札的长度和素绢一样,都取一尺左右,故信又有“尺牍”、“尺翰”、“尺书”等等美称.

纸发明以后,人们制作了一种小巧精美,专门用来题诗和写信的纸张——“笺”,并以此作为书信的代称.晏殊有词道:“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

5.书信在古代用什么词来代表那

1 函

2 书

3 札

4 简

5 笔

简称书信为“信”,那是近代才有的事。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书与材料演变等原因,书信又有许多别名、美称,下面略举数端。

简、柬、札、帖 古时书简并称,书籍之类可以称为简,书信之类也可称为简。书、简小有不同,书长短并宜,简则零篇寸擂为多。魏晋以后,“简”也写作“柬”。今仍不乏使用。札,是古代书写用的小木简,后用作书信别称。古代写在帛上的信则称帖,如著名书法家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的一些杂帖,就是文字简短、情意隽永的书信作品。

笺、素、翰 笺是小幅而华贵的纸张,素是白色生绢,古人多有在笺、素上写书信的;翰是鸟羽,古以羽毛为笔。所以,笺、素、翰常被借指为书信。后来书写材料有了发展变化,人们仍喜欢用雅笺、素书、华翰等词,作为书信的美称。

函 封套叫做函,信一封叫一函,后也用函代指信件。

尺牍 膝,书版。古时书函长约一尺,故名尺牍,亦称“尺素”、“尺翰”、“尺简”、“尺纸”、“尺书”,皆泛指书信。

雁足、雁帛、雁书、鸾笺《汉书》记载苏武故事,言苏武被拘匈奴,牧羊于北海,后来汉朝廷要求匈奴放归苏武,匈奴谎称武已死。汉使则谓单于,汉皇在上林苑中,得北宋雁,雁足上系着帛书,说苏武等在某泽中,单于只得放苏武归汉。于是,书信又有了雁足、雁帛、雁书等代名词。再如,宋时蜀地善制十色彩笺,笺上隐然有花木麟弯图案,这样,书信又多了一个别称:鸾笺。

八行书 旧时竖式信笺,多用红线划分八行,书信也别称八行书。

此外,如简札、简帖、简牒、简膝、书尺、书牍,以及音信、音讯、音问、音邮、音翰、音书等,也都用作书信的代称。再如,称亲笔书信为手书、手札,称简短书信为短简、短书、小书,称答复的书简为答记,称佛家书信为法帖,称与人断绝交往的书信为绝交书,称不署姓名的书信为匿名信,称诽谤人的匿名书函为飞书、飞文、飞章,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在收藏家中,尤其是书画收藏家,对书函信札的收藏向来十分重视,原因一可研究书法,二可研究相关史料。古代寄书信快捷的用鸿雁、青鸟、信鸽、鲤鱼。此外,还有驿使、邮传。在此,我将信的别称作一简介,供爱好者参考。书:家书即家信,手书即亲笔信。函:便函即信,公函即公文信件。札:大札即重要的信,礼札即送礼的信。简:书简即书信,小简即便信。笺:便笺即便信,锦笺、华笺均为信的美称。

尺牍:即书简。古代常用一尺长的木简写信。

尺索:即绢书,用一尺长的白绢写信。

鲤鱼、鸿雁:均出于古文典故,逐渐演变为信的代称。

6.形容书信的成语

陇头音信

lǒng tóu yīn xìn

解释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

出处元·高明《琵琶记·伯喈行路》:“叹路途千里,日日思亲。青梅如豆,难寄陇头音信。”

结构偏正式成语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书信

成语故事南朝时候,宋朝的陆凯与文人范晔关系特别好,经常书信往来。一天陆凯在江南***得梅花一枝,并做诗一首:“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寄给长安的范晔。范晔收到后感动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