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长继短,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

tamoadmin 成语解析 2024-06-07 0
  1. 文言文栖躲藏
  2. 亡羊补牢为时已晚的含义
  3. 《庄辛说楚襄王》的译文
  4.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出自什么典故?
  5. 亡羊补牢的主要内容,不超过50字
  6. ?绝长续短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
  7. 未为晚也上一句是什么

一、释义

庄辛对楚襄王说:“君王左边州侯,右边夏侯,车后跟着鄢陵君和寿陵君,一味放荡奢侈,不管政事,郢都肯定危险了!”襄王说:“是先生年老而糊涂了,还是认为这是楚国不详的征兆?”庄辛说:“臣确实看出你这样做的必然结果了,不敢以为是国家的不祥之兆。

君王始终宠幸这四个人,楚国一定要亡国了。臣请求到赵国避难,长时间逗留来看楚国的变故。庄辛离开楚国到了赵国。在赵国住了五个月。秦果然攻破了鄢郢、巫郡、上蔡、陈之地。襄王流亡躲避到城阳。於是派遣骑士从到赵国召庄辛。

绝长继短,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庄辛说:“行。”庄辛到了城阳,襄王说:“我没有听你的话,事已经到了这一步,对此怎么办呢?”庄辛说:“俗话说:‘看见兔子才回头看猎狗,不算晚,丢了羊再去补羊圈不算迟。’臣听说:‘从前商汤、周武王只有百里而兴盛,夏桀、纣王拥有天下而灭亡。

今楚国虽小,截长补短,还可以凭借数千里,岂止是百里呢!大王难道没看见那蜻蜓吗?六脚四翅,飞翔于天地之间。低头吃蚊虻,仰头接甜美的甘露来喝,自己以为没有忧患,和人也没有争执。

不知那五尺孩童正在调和糖浆粘在丝线上,把它在三丈高的地方粘住,拽下来作了蝼蚁的食物。蜻蜓的事是小事,黄雀也是这样。俯身啄食白米,仰身栖息茂树。鼓起翅膀,抖动羽翼自以为没有忧患,也不与人争执。

不知道王孙公子左手把着弹弓,右手安上弹丸,拉紧弓弦,把黄雀的颈作为弹射的目的物,射向八丈高空。黄雀白天还在树林游荡,晚上就加上佐料作了美食。那黄雀的事是小事,天鹅也是这样。在江海中游荡,在沼泽地停留,低头啄食鳝鱼鲤鱼,仰头撕咬菱角荇草。

展开翅膀,凌风直上,在空中飘摇高翔。自以为没有忧患,与人也没有争执。不知道射箭者,已准备好利箭黑弓,将射向八十丈的高空,黄鹄将带着箭拖着轻细的丝线,从清风中落了下来。白天还游荡在江海中,傍晚就烹调在锅鼎中。

那黄鹄的事是小事,蔡圣侯的事也是这样。他南游高陂,北登巫山,喝茹溪的水,吃湘水的鱼;左抱着年轻的侍妾,右搂着宠爱的美女。和他们驰骋在高蔡之中,而不管国家大事。不知道那个子发正在接受宣王的命令,用红绳子把他绑上去见楚宣王。

蔡圣侯的事是小事,君王的事也是这样。君王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车后跟着鄢陵君和寿陵君。吃的是封地收取的赋税,用的是地方上贡的金银,与他们驰骋在云梦大泽,根本不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不知道那穰侯正受命于秦王,在塞南布满军队,而把君王抛在塞北。

襄王听了,脸色大变,浑身发抖。於是把执圭的爵位授予庄辛封为阳陵君。不久庄辛为楚襄王收复了淮北的土地。

二、原文

庄辛谓楚襄王曰:“君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专*逸侈靡,不顾国政,郢都必危矣!”襄王曰:“先生老悖乎?将以为楚国祅祥乎?”庄辛曰:“臣诚见其必然者也,非敢以为国祅祥也。君王卒幸四子者不衰,楚国必亡矣!臣请辟於赵,淹留以观之。”

庄辛去之赵,留五月,秦果举鄢郢、巫、上蔡、陈之地。襄王流揜於城阳。於是使人发驺徵庄辛於赵。庄辛曰:“诺。”

庄辛至。襄王曰:“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至于此,为之奈何?”庄辛对曰:“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

“王独不见夫蜻蛉乎?六足四翼,飞翔乎天地之间,俛啄蚊虻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饮之。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将调饴胶丝,加之乎四仞之上,而下为蝼蚁食也。

“夫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已。俯噣白粒,仰栖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已乎十仞以上,已其类为招。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醎。倏忽之间,坠于公子之手。

“夫雀其小者也,黄鹄因是以。游於江海。淹乎大沼,俯噣鳝鲤,仰啮菱蘅。奋其六翮,而凌清风,飘摇乎高翔。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射者,方将脩其碆卢,治其缯缴,将加已乎百仞之上,被礛磻,引微缴,折清风而抎矣。故昼游乎江河,夕调乎鼎鼐。

“夫黄鹄其小者也,蔡灵侯之事因是以。南游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饮茹溪之流,食湘波之鱼。左抱幼妾,右拥嬖女,与之驰骋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国家为事;不知夫子发方受命乎宣王,系己以朱丝而见之也。

“蔡灵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之事因是以。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饭封禄之粟,而载方府之金,与之驰骋乎云梦之中,而不以天下国家为事;不知乎穰侯方受命乎秦王,填黾塞之内,而投以乎黾塞之外。”

襄王闻之,颜色变作,身体战栗。於是乃以执珪而授之为阳陵君,与淮北之地也。

三、出处

战国策 ·楚策》(西汉·刘向?整理)

扩展资料

一、作品鉴赏

从楚怀王时开始,楚的国势已由盛转衰,楚怀王被秦昭王扣留,客死于秦。楚襄王即位以后,不但不发愤图强,反而亲信小人,荒*恣肆,结果遭到秦国的连年进攻,兵败削地,终至被秦兵攻破郢都,东遣於陈。

本文是在楚国大败前后庄辛的两次诤谏,以生动的譬喻说明强敌当前,必须励精图治;若犹一味贪图享乐,日与幸臣为伍,必将遭到国破身亡之祸。

二、告诉我们的道理

从楚怀王时开始,楚的国势已由盛转衰,楚襄王即位以后,在政治措施上仍未能有所改善,终至被秦兵攻破郢都,东遣於陈。本文通过庄辛对楚襄王的劝告,以生动的譬喻说明强敌当前,必须励精图治;若犹一味贪图享乐,日与幸臣为伍,必将遭到国破身亡之祸。

三、人物简介

庄辛

庄辛(生卒年待考),庄氏,名辛。纪郢人。战国时楚封君。曾劝诫傲慢自大的襄成君,促使改正不能以礼待人的毛病。顷襄王十八年(前281年),面责楚王:“专*逸侈靡,不顾国政,郢都必自危!”顷襄王怒斥其为“老悖”。

遂离楚去赵。二十一年,秦军攻占郢都,顷襄王悔悟,从赵国将他召至城阳。他再陈亡羊补牢之策。顷襄王乃收东境兵10余万,收回江南1。顷襄王授庄辛以执圭,赐予淮北之地,封为阳陵君。

楚襄王

楚襄王(前329年―前263年),芈姓,熊氏,名横,楚怀王之子,战国时期楚国国君,前298年—前263年在位,在位时楚国已处于衰落状态。

前263年,楚顷襄王病死,在秦国做人质的太子完逃回楚国立,是为楚考烈王。

百度百科—庄辛说楚襄王

文言文栖躲藏

收集/ 边义老师

亦作“绝长继短”、“绝长续短”。移多补少。指计量国土纵广。《墨子?非命上》:“古者汤封于亳,绝长继短,方地百里。”《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国策?楚策四》:“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后通作“截长补短”。指事物长短相济,以有余补不足。《清史稿?姚祖同传》:“迨工员报销,截长补短,蕲合成例,言官以浮冒入奏。”

铎,铃。木舌的铃。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用以振鸣惊众。《周礼?天官?小宰》:“徇以木铎。”郑玄注:“木铎,木舌也。文事奋木铎,武事奋金铎。”又《地官?乡师》:“凡四时之征令征令有常者,以木铎徇于市朝。”徇,巡以宣令。顾炎武《日知录?木铎》:“金铎所以令军中,木铎所以令国中。”亦用以比喻宣扬教化的人。《论语?八佾》:“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亦作“縃縻”。古代对奴隶的称谓。因被绳索牵连着强迫劳动,故名。《墨子?大志下》:“不格者则系操而归,丈夫以为仆圉、胥靡。”汉代还用作一种刑徒的名称。《汉书?楚元王传》“胥靡之”颜师古注:“联系使相随而服役之,故谓之胥靡,犹今之役囚徒以锁联缀耳。”也指空无所有。

《荀子?儒效》:“乡也胥靡之人,俄而治天下之大器举在此,岂不贫而富矣哉!”王先谦集解引王引之曰:“此胥靡非谓刑徒人也。胥靡者,空无所有之谓,故荀子以况贫。”

亦作“高天厚地”。谓天地广大辽阔。《诗?小雅?正月》:“谓天盖髙,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局、蹐,不舒展的样子。)《荀子?劝学》:“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东野,孟郊。后多以“不知天高地厚”比喻不知事情的艰巨、严重。现多用于比喻恩情深厚。《魏书?陈建传》:“天高地厚,何日忘之。”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这天高地厚情,直到海枯石烂时。”

《诗?邶风?匏有苦叶》:“深则厉,浅则揭。”毛传:“以衣涉水为厉,谓由带以上也;揭,褰衣也。”意谓涉浅水,可撩起衣服过去;涉深水,撩衣也无用,只得连衣下水。比喻行动要因时、因地制宜。《后汉书?张衡传》:“深厉浅揭,随时为义。”

古时男子的美称。《诗?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朱熹注:“吉士,犹美士也。”也指才华优美之人。《三国志?蜀志?马良传》:“其人吉士,荆楚之令,鲜于造次之华,而有克终之美。”犹言正人。《汉书?元帝纪》:“是故壬人在位,而吉士雍蔽。”

潘多拉:希腊神话中的第一个女人。普罗米修斯盗火给人类后,主神宙斯图谋报复,命火神赫菲斯托斯用黏土做成美女潘多拉,送给普罗米修斯的兄弟厄庇米修斯做妻子。潘多拉貌美性诈,私自打开宙斯让她带给厄庇米修斯的一只盒子,于是盒里的疾病、疯狂、罪恶、嫉妒等祸患一齐飞出,只有希望留在盒底。人间因此充满各种灾祸。“潘多拉的盒子”常用来比喻灾祸的来源。

来,本作“勅(勑)”,亦作“俫”、“徕”。劝勉;慰劳。《墨子?尚贤下》:“垂(舍)其股肱之力,而不相劳来也。”股肱,犹言四肢。此言劝勉。《汉书?原涉传》:“从宾客往至丧家,为棺敛,劳俫毕葬。”颜师古注:“劳俫,谓慰勉宾客也。”

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犹如黑夜。语出《诗?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后比喻于险恶处境中不改变气节操守。梁简文帝《幽絷题壁自序》:“立身有道,始终如一,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古人以为人生不过百岁,因以“百岁”指有生之年,“百岁后”则为死的讳称。《诗?唐风?葛生》:“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史记?高祖本纪》:“陛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俗亦用为长寿之意。旧时婴儿生后一百天,称为“过百岁”,取吉庆之意。

犹言日积月累。《诗?周颂?敬之》:“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孔颖达疏:“日就,谓学之使每日有成就;月将,谓至于一月则有可行。言当习之以积渐也。”李清照《金石录后序》:“日就月将,渐益堆积。”

就像亲兄弟一样。比喻彼此亲密无间。《诗?邶风?谷风》:“宴尔新昏,如兄如弟。”又旧俗异性结为兄弟,年长的称“如兄”,年幼的称“如弟”。

《诗?邶风?日月》:“日居月诸,照临下土。”居、诸,本是语助词,后连用借指光阴。韩愈《符读书城南诗》:“岂不旦夕念,为尔惜居诸。”

古称统治天下的帝王。《诗?大雅?常武》:“赫赫业业,有严天子。”《礼记?曲礼下》:“君天下曰天子。”

烧制陶器,铸造金属器物。《墨子?耕柱》:“昔者夏后开,使蜚廉折金于山川,而陶铸之于昆吾。”比喻造就人才。《庄子?逍遥游》:“是其尘垢秕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

信誓:表示诚信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誓言说得极为诚恳可信。《诗?卫风?氓》:“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信誓:表示诚信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誓言说得极为诚恳可信。《诗?卫风?氓》:“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显现吉利的征象。语出《诗?商颂?长发》:“发祥流庆。”李贤注:“言发祯祥以流庆于子孙。”

迷信的人指鬼神带给人的灾祸。《墨子?天志上》:“我欲福禄而恶祸祟。”

本谓经度营造。语出《诗经?大雅?灵台》:“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引申为筹划营谋。《史记?项羽本纪赞》:“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亦指艺术构思。杜甫《丹青引》:“诏谓将军拂绢素,意象惨淡经营中。”又指经管办理经济事业。如:经营商业。《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贾昌因牵挂石**,有一年多不出外经营。”

质:本性。本来是羊,只是披上老虎的皮。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悦,见豺而战,忘其皮子虎矣。”战,恐栗。谓羊披上虎皮,而性弱的本性不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内心虚怯。《后汉书?刘焉传论》:“所谓羊质虎皮,见豺则恐。”

儒家的***思想。《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郑玄引《孝经说》:“性者生之质。”故注:“率,循也;循性行之是谓道。”朱熹认为“性即理也”,故注:“人物各循其性之自然,则其日用事物之间,莫不各有当行之路,是则所谓道也。”亦指索性;干脆。《石点头》第一卷:“武氏道:“既要带盘缠去,何不叫郭福率性买三五百金货物跟你去,便伸缩自便。”

即“木马计”。古希腊传说,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访问希腊,诱走王后海伦。希腊人因此远征特洛伊,围攻九年不下。第十年,希腊将领奥德修斯献计,把一批精兵埋伏在一匹大木马腹内,放在城外,佯作退兵。特洛***以为敌兵已撤,把木马移到城内。夜间伏兵跳出,打开城门,于是希腊人一拥而入,攻下特洛伊城。现常用来比喻在敌方营垒里埋下伏兵里应外合的行动。

兴:起,发动;众:军队,大队人马。原谓大规模动用兵力。《吴子?励士》:“夫发号布令而人乐闻,兴师动众而人乐战,交兵接刃而人乐死,此三者人主之所恃也。”引申为组织发动很多人做某件事。多含贬义。《红楼梦》第四十七回:“今儿偶然吃了一次亏,妈妈就这样兴师动众,倚着亲戚之势欺压常人。”

盲人以杖点地,探求道路。比喻暗中摸索。《法言?修身》:“擿埴索涂,冥行而已矣。”李轨注:“埴,土也。盲人以杖擿地而求道,虽用白日,无异夜行。”

《中庸》:“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谓执政者死去,其所定的政治措施也随之停止。

心声:心里话,发自内心的声音。谓言语是表示心意的声音。汉扬雄《法言?问神》:“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清龚自珍《龚定庵集?别辛丈人文》:“我思孔烦,言为心声。”《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九回:“[沈中堂]拿他俩的诗颠来倒去,看了三遍,拍案道:‘言为心声这句话是一点不差的……’”

亦作“燕雀处屋”。比喻处境极危险而不自知。《孔丛子?论势》:“燕雀处屋,子母相哺,煦煦焉其相乐也,自以为安矣;灶突炎上,栋宇将焚,燕雀颜色不变,不知祸之将及己也。”《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三回:“所谓`燕雀处堂,不知大厦之将焚`者也。”

出自英国古代英雄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的传说。圆桌无首席末席之分,象征围桌而坐的骑士处于平等的地位。在圆桌旁举行的会议称为“圆桌会议”。表示参加谈判的各方一律平等。

攀着龙鳞,附着风翼。比喻巴结权贵以求个人名利。汉扬雄《法言?渊骞》:“攀龙鳞,附凤翼,巽以扬之,勃勃乎其不可及也。”此亦可理解为,以龙、凤比喻圣哲,谓***因圣哲以成德。《汉书?叙传下》:“舞阳鼓刀,滕公厩驺。颍阴商贩,曲周庸夫。攀龙附凤,并乘天衢。”《三国志?蜀志?秦宓传》:“如李仲元不遭《法言》,令名必沦,其无虎豹之文故也,可谓攀龙附凤者矣。”后多以龙凤指帝王,谓臣下从之以建功立业。杜甫《洗兵马》诗:“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

亦作“曝现”。《列子?杨朱》:“宋国有田夫,常衣缊黂,仅以过冬。暨春东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隩室,绵纩狐狢。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张湛注:“缊黂,谓分弊麻絮衣也。”东作,在田里劳动。后因以“献曝”为献计或献物的谦词。

《孔子家语?贤君》:“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闻忘之甚者,徙宅而忘其妻,有诸?`”后因以“徙宅忘妻”比喻人荒唐粗心。

独自一人。语出刘昼《新论?慎独》:“独立不惭形,独寝不愧衾”。《新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七回:“到了衾影独对的时候,真有此情此景。”

旧称男子出生的年月日时为“乾造”,女子为“坤造”。乾造意思为男命,也就是说一个男性的生辰八字。《周易》中乾为男。“造”:造化。整体即:(一个)男人的造化。《歧路灯》第一百七回:“乾造天乙贵人,坤造紫微红鸾。谨择于本月十六日喜袖照临……”

《礼记?儒行》:“慕贤而容众,毁方而瓦合。”陈澔集说:“陶瓦之事,其初则圆,剖而为四,其形则方。毁其圆以为方,合其方而复圆。盖于涵容之中,未尝无分辨之意也。”谓在次要问题上不自立异,而与众人相合。亦指凑合在一起的破瓦。比喻临时凑合。《汉书?郦食其传》:“足下起瓦合之卒,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颜师古注:“瓦合,谓如破瓦之相合,虽曰聚合,而不齐同。”

亦作“疵疠”。灾害;疾病。《列子?黄帝》:“人无夭恶,物无疵厉。”《庄子?逍遥游》:“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成玄英疏:“疵疠,疾病也。”

谓通行于天下的美德。《中庸》:“知(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朱熹注:“谓之达德者,天下古今所同得之理也。”

出自15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摩尔所写的《乌托邦》一书。源出西腊文,翻译成中文:“乌”即没有;“托”即寄托;“邦”即国家;意即“乌有之乡”。书中虚构了一个大西洋上的小岛,小岛上的国家拥有完美的社会、政治和法制体系,即“乌托邦”。比喻根本无法实现的理想或空想的美好社会。

《列子?力命》:“佹佹成者,俏成也,初非成也;佹佹败者,俏败者也,初非败也;故迷生于俏。”意谓成败如非自己能掌握,则虽似成败,而并非真的成败。后以“佹得佹失”指得失出于偶然。王闿运《铜官行寄章寿麟题感旧图》诗:“冯(凭)君莫话艰难事,佹得佹失皆天意。”

作伪求名。《管子?法法》:“钓名之人,无贤士焉。”尹知章注:“贤士必修实而成名。”又“沽名钓誉”,沽:买;名:名声;钓:以某种手段猎取;誉:名誉。因指以某种虚***的手法来谋取名誉。也作“钓誉沽名”。金张建《高陵县张公去思碑》:“非若沽名钓誉之徒,内有所不足,急于人闻,而专苛责督察,以祈当世之知。”

《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车乘的轨辙相同,书牍的字体相同,表示文物制度的划一,天下一统。后因以“车书”指国家的文物制度。杜甫《题桃树》诗:“天下车书正一家。”

鸿雁飞向远空。比喻远避祸患。《法言?问明》:“鸿飞冥冥,弋人何篡焉!”

钟,古量名。指大量的粮食。《管子?国蓄》:“使万室之都必有万钟之藏。”亦指优厚的俸禄。《孟子?告子上》:“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管子?君臣下》:“古者有二言,墙有耳,伏寇在侧。墙有耳者,微谋外泄之谓也。”后用“隔墙有耳”指机密很易外泄,须加意防范。冯梦龙《新灌园?还簪定盟》:“我把衷肠说与伊,隔墙有耳须当避。”

本作“劳而无功”。白费力气而没有成效。《管子?形势解》:“与不可,强不能,告不知,谓之劳而无功。”《诗?齐风?甫田》:“无思远人,劳心忉忉。”朱熹注:“厌小而务大,忽近而图远,将徒劳而无功也。”

源自法语。初为以色列王所罗门诗赞新娘美丽的颈项。后来被逐渐运用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一般指脱离现实、沉湎于个人主观幻想的创作倾向,意指其与世隔绝,高居于尘世之上。在汉语中,比喻脱离繁杂多变现实生活的知识分子在其小天地里专心从事学术事业。

雕饰;修饰。《法言?学行》:“吾未见好斧藻其德,若斧藻其楶者也。”李轨注:“斧藻,犹刻桷丹楹之饰;楶,栌也。”《文心雕龙?原道》:“重以公旦多材,振其徽烈,制《诗》缉《颂》,斧藻群言。”

语出贾山《至言》:“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形容威力极大,势不可挡。杨万里《范公亭记》:“当公伏阁以死争天下大事,雷霆万钧,不栗不折,视大吏能回天却日者蔑如也。”

弸:充满;彪:文***。谓才德充实于内,则文***发扬于外。赞美德才兼备的人。汉扬雄《法言?君子》:“或问:君子言则成文,动则成德,何以也?曰:‘以其弸中而彪外也。'”

语出汉扬雄《法言?修身》:“擿埴索涂,冥行而已矣”。冥行:夜间走路;擿:点;埴:粘土,指地;擿埴:指盲人行路,用手杖点地。后因以“冥行擿埴”比喻研究学问不识门路,暗中摸索。阮元《周礼汉读考序》:“先生之言出,学者凡读汉儒经子汉书之注,如梦得觉,如醉得醒,不至如冥行擿埴。”参见“擿埴索涂”(1107)。

亦作“宁缺勿滥”。滥:不加选择,过度,过多。宁可少些,也不求多而降低标准凑数。《歧路灯》第五回:“既使宁缺勿滥,这开封是一省首府,祥符是开封首县,却是断缺不得的。”

即奴仆。东汉王充《论衡?变虚》:“人病且死,色见于面。人或谓之曰:'此必死之征也。虽然,可移于五邻,若移于奴役。'”引申为把人当作奴隶使用。如:奴役殖民地人民。

劭,亦作“邵”、“韶”,美好。语出汉扬雄《法言?孝至》“年弥高而德弥邵”。意谓年龄大,德行好。杨万里《太宜人萧氏墓志铭》:“吉州以夫人年高德卲,应旧封太孺人,再封太安人。”张四维《双烈记?访道》:“终南山有一隐士,年高德劭,时望所尊,人皆称为陈公。”

高飞的鸿雁。语出汉扬雄《法言?问明》“鸿飞冥冥”。后多用来比喻避世之士。陆龟蒙《寄题罗浮轩辕先生所居》诗:“却思丹徼伴冥鸿。”丹徼,犹朱方,即南方,指罗浮。亦用以比喻高才之士。李贺《高轩过》诗:“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三国魏曹髦在位时,司马昭专国政,蓄意夺取***。曹髦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见《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高贵乡公卒年二十”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后以“司马昭之心”比喻人所共知的阴谋、野心。

亦称“AA制消费”。聚餐、或其他消费结账时各人均摊费用或各自付账的消费方式。AA制是英语All? Apart的缩写,意为“各自、分开”。16一17世纪,荷兰和***的商人们相聚时交流信息,分手时各付资费。因商人流动性强,为大家不吃亏,彼此分摊费用是最好的选择。后逐渐形成let's go dutch(让我们做荷兰人)的俗语。美国人引申为go Dutch(AA制)。

杰出的人物。语出东汉刘邵《人物志?英雄》:“夫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故人之文武茂异,取名于此。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本初(袁绍)之徒,不足数也。’”杜甫《投赠哥舒开府翰》诗:“君王自神武,驾驭必英雄。”

外似强壮,实则虚弱。《左传?僖公十五年》:“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将与人易……张脉偾兴,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异产,指晋国同秦国打仗时用的郑国所产的马。原来是说马到作战时一紧张,外貌虽还强壮,而内部已经气虚力竭。后泛用以形容外表强壮,内部虚弱。

别人用一分力量,自己用百分力量。即以百倍努力赶上别人。语出《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论语?八佾》:“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奥,内也,比喻近臣;灶,比喻执政。贾,执政者,欲使孔子求昵之,故微以世俗之言感之也。”朱熹注:“室西南隅为奥,灶者,五祀之一,夏所祭也。凡祭五祀,皆先设主而祭于其所,然后迎尸而祭于奥,略如祭宗庙之仪。如祀灶,则设主于灶陉,祭毕而更设馔于奥以迎尸也。故时俗之语,因以奥有常尊而非祭之主,灶虽卑贱而当时用事,喻自结于君,不如阿附权臣也。”二说不同。后以“媚奥”比喻谄媚权贵。《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绍兴二年四月》:“尚虑进用之人,才可胜德,心则媚奥,潜效偏私,浸成离间。”

宝,指才德。谓有才德而不为国效力。《论语?阳货》:“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朱熹注:“怀宝迷邦,谓怀藏道德,不救国之迷乱。”《陈书?后主纪》:“岂以食玉炊桂,无因自达,将怀宝迷邦,咸思独善。”

2019.07.01 舞蝶制作

亡羊补牢为时已晚的含义

1. 古文慎其所处者中藏者是什么意思

藏者和前面所字构成所字结构 当名词 翻译为 所藏的地方

是慎其所处者 原文: 《孔子家语》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译文

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因为本身已经充满香气了;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咸鱼的店铺,时间长了也闻不到臭了,因为和臭气化为了一体;藏朱砂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红,藏墨漆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黑,所以想要成为品德高尚的君子必须谨慎地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

2. 梁上君子文言文阅读

梁上君子

编辑本段原文

陈寔,东***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1)于梁上。寔阴(2)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3)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4)

”儿孙曰:“孰(5)也?”寔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9)罪。寔徐(6)谕(7)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8)己为善。”实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自是一(10)县无复盗者。

编辑本段参考译文:

陈寔是东***,为人仁厚慈爱。那一年闹饥荒,百姓饥饿。有一个偷盗的人晚上进入他的屋子,躲藏在梁上。陈寔暗中看到了他,于是起身整理衣服,叫他的儿孙起来,神情严肃地开导他们说:“人不能不自己勤勉,不善良的人本性未必是坏的,只是习惯了成为习性,于是就成了这样子。”儿孙说:“谁成了这样子?”陈寔指着梁上的盗贼说:“就是那梁上的君子。”盗贼很吃惊,自己跳下地,磕头认罪。陈寔慢慢地开导他说:“看你的相貌,不像是坏的人,应该反省自己为好。”陈寔知道他很穷,于是让人给了他二匹绢。从此整个县中再没有偷盗的人了。

编辑本段字词解释:

1栖:躲藏

2阴:暗中

3夫:发语词,无实意

梁上君子(4张)

4斯:这样

5孰:谁

6徐:缓缓地,慢慢地,这里有认真的、严肃的意思

7谕:使……明白

8省:反省

9归:承认

10一:整个

编辑本段问题参考

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梁上君子"这句成语。"梁"是房梁,"君子"是古代对有教养的读书人的称呼,用在这里含有幽默的意思。"梁上君子"被用作小偷、窃贼的代称。

后来"梁上君子"还用来比喻那种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脱离实际的人。

中心: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梁上君子者是矣!意思: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屋梁上的那个人就是这样! 我认可,因为与其***责骂那位“梁上君子”,还不如劝他,指导他,给他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

编辑本段资料链接

盗与贼。现代汉语中,盗指强盗,贼指小偷,而文言中恰恰与此相反:盗多指小偷,贼多指强盗。上文“盗夜入其室”、“盗大惊”中的两个“盗”,均指小偷;“无复盗者”中的“盗”指偷窃。

编辑本段道理

1.为人要宽容别人,要给别人改正从新的机会.更要尊重别人。哪怕对方犯了错误也要给对方足够的尊严.

2.对待别人犯的错误不应该一味的责罚,而应对之教导,使其能够从错误中走出来.也反应出教导者有着高尚品格.

3. 亡羊补牢文言文翻译

原文 庄辛谓楚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为寿陵君,专*逸侈靡,不顾国政,郢都必危矣。”

襄王曰:“先生老悖乎?将以为楚国袄祥乎?”庄辛曰:“臣诚见其必然者也,非敢以为国袄祥也。君王卒幸四子者不衰,楚国必亡矣。

臣请辟于赵,淹留以观之。”庄辛去之赵,留五月,秦果举鄢、郢、巫、上蔡、陈之地,襄王流掩了城阳。

于是使人发驺,征庄辛于赵。庄辛曰:“诺”。

庄辛至,襄王曰:“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至于此,为之奈何?” 庄辛对曰:“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

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 “王独不见于蜻蛉乎?六足四翼,飞翔乎天地之间,俛啄蚊虻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饮之,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将调饴胶丝,加已乎四仞之上,而下为蝼蚁食也 亡羊补牢。

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俯啄白粒,仰栖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已乎十仞之上,以其颈为招。

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醎。 “夫雀其小者也,黄鹄因是以。

游于江海,淹乎大沼,俯啄鱼卷鲤,仰啮陵艹衡,奋其六翮,而凌清风,飘摇乎高翔,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射者,方将修其卢,治其缯缴,将加已乎百仞之上。

彼礛磻,引微缴,折清风而抎矣。故昼游乎江河,夕调乎鼎鼎。

“夫黄鹄其小者也。蔡圣侯之事因是以。

南游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饮茹溪流,食湘波之鱼,左抱幼妾,右拥嬖女,与之驰骋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国家为事。不知夫子发方受命乎宣王,系已朱丝而见之也。

“蔡圣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之事因是以。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为寿陵君,饭封禄之粟,而载方府之金,与之驰骋乎云梦之中,而不以天下国家为事,不知夫穰候方受命乎秦王,填邑塞之内,而投已乎黾塞之外。”

襄王闻之,颜色变作,身体战栗。于是乃以执珪而援之为阳陵君,与淮北之地也。

译文 庄辛对楚襄王说:“君王左有州侯右有夏侯,车后又有鄢陵君和寿陵君跟从着,一味过着毫无节制的生活,不理国家政事,如此会使郢都变得很危险。”楚襄王说:“先生老糊涂了吗?还是认为楚国将遇到不祥呢?”庄辛说:“臣当然是看到了事情的必然后果,不必认为国家遇到不祥。

***如君王始终宠幸这四个人,而不稍加收敛,那楚国一定会因此而灭亡的。请君王准许臣到赵国避难,在那里来静观楚国的变化。”

庄辛离开楚国到了赵国,他只在那里住了5个月,秦国就发兵攻占了鄢、郢、巫、上蔡、陈这些地方,楚襄王也流亡躲藏在城阳。在这时候襄王才派人率骑士到赵国召请庄辛。

庄辛说:“可以。”庄辛到了城阳以后,楚襄王对他说:“寡人当初不听先生的话,如今事情发展到这地步,对这事可怎么办呢?” 庄辛回答说:“臣知道一句俗语:‘见到兔子以后再放出猎犬去追并不算晚,羊丢掉以后再去修补也不算迟。

’臣听说过去商汤王和周武王,依靠百里土地,而使天下昌盛,而夏桀王和殷纣王,虽然拥有天下,到头来终不免身死亡国。现在楚国土地虽然狭小,然而如果截长补短,还能有数千里,岂止100里而已? 大王难道没有见过蜻蜓吗?长着6只脚和四只翅膀,在天地之间飞翔,低下头来啄食蚊虫,抬头起来喝甘美的露水,自以为无忧无患,又和人没有争执。

岂不知那几岁的孩子,正在调糖稀涂在丝网上,将要在高空之上粘住它,它的下场将是被蚂蚁吃掉。蜻蜓的事可能是小事,其实黄雀也是如此。

它俯下身去啄,仰起身来栖息在茂密的树丛中,鼓动着它的翅膀奋力高翔,自己满以为没有祸患,和人没有争执,却不知那公子王孙左手拿着弹弓,右手按上弹丸,将要向70尺高空以黄雀的脖子为射击目标。黄雀白天还在茂密的树丛中游玩,晚上就成了桌上的佳肴,转眼之间落入王孙公子之口。

黄雀的事情可能是小事情,其实黄鹄也是如此。黄鹄在江海上遨游,停留在大沼泽旁边,低下头吞食黄鳝和鲤鱼,抬起头来吃菱角和水草,振动它的翅膀而凌驾清风,飘飘摇摇在高空飞翔,自认为不会有祸患,又与人无争。

然而他们却不知那射箭的人,已准备好箭和弓,将向700尺的高空射击它。它将带着箭,拖着细微的箭绳,从清风中坠落下来,掉在地上。

黄鹄白天还在湖里游泳,晚上就成了锅中的清炖美味。 那黄鹄的事可能是小事,其实蔡灵侯的事也是如此。

他曾南到高陂游玩,北到巫山之顶,饮茹溪里的水,吃湘江里的鱼;左手抱着年轻貌美的侍妾,右手搂着如花似玉的宠妃,和这些人同车驰骋在高蔡市上,根本不管国家大事。却不知道那子发正在接受宣王的进攻命令,他将要成为阶下之囚。

蔡灵侯的事只是当中的小事,其实君王您的事也是如此。君王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鄢陵君和寿陵君始终随着君王的车辆,驰骋在云梦地区,根本不把国家的事情放在心上。

然而君王却没料到,穰侯魏冉已经奉秦王命令,在黾塞之南布满军队,州侯等却把君王抛弃在黾塞以北。” 楚襄王听了庄辛这番话之后,大惊失色,全身发抖。

在这时才把爵位送给庄辛,封他为阳陵君,不。

4. 文言文雁奴解释翻译

古文1 雁奴[1],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

群燕夜必择栖,恐人弋(1)也。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2],为之伺察。

或微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3]。 后乡人熟其故,巧设诡计,以中[4]雁奴。

点火照之。雁奴戛然鸣,乡人遽沉其火。

群雁惊起,视之,无物也,复就栖焉。如是者四三。

群雁以奴绐己也,共啄之,又就栖然。未几,乡人执火前雁奴畏众啄不敢鸣。

雁群方寐,一网无遗者。 古文2 具区之泽,白雁聚焉。

夜必择栖,恐人弋也,雁奴环巡之。人至则鸣,群雁藉是以暝。

泽人熟其故,明火照之,雁奴戛然鸣,泽人遽沉其火。群雁皆惊起,视之无物也。

如是者再三,群雁以奴绐己,共啄之。未几,泽人执火前,雁奴不敢鸣,群雁方寐,一网无遗者。

古文3 雁宿于江湖之岸,动辄[zhé](动不动就)千百,大者(领头的)居中,令雁奴围而警。南人有捕者,俟(sì等候)天色阴暗,或无月时,于瓦罐中藏烛,持棒者数人,屏气潜行。

将欲[快要]及之,则略举烛,便藏之。雁奴惊叫,大者亦惊。

顷之,乃定。捕者又举烛,雁奴又惊,如是者三四。

大者怒,啄[zhuó]雁奴。秉[bǐng](拿)烛者徐徐逼之(靠近雁),更举烛,雁奴惧啄,不复叫矣。

搏者乃[就]高举烛,持棒者齐入雁群,击杀之,所获甚多。(据《玉堂闲话》改写) 古文4 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

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为之伺察。或微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

后乡人益巧设诡计,以中雁奴之欲。于是先视陂薮雁所常处者,阴布大网,多穿土穴于其傍。

日未入,人各持束緼并匿穴中,须其夜艾,则燎火穴外,雁奴先警,急灭其火。群雁惊视无见,复就栖焉。

于是三燎三灭,雁奴三叫,众雁三惊;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互唼迭击之,又就栖然。 少选,火复举,雁奴畏众击,不敢鸣。

乡人闻其无声,乃举网张之,率十获五。译文1 雁奴是雁群中最小的一只,天性非常机敏警觉。

雁群夜晚睡觉的时候总会选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主要是怕人去逮它或用箭射它。 每到雁群睡的时候,唯独雁奴不睡,它好象在为雁群站岗放哨,只要周围有一点响动,它第一个先叫,雁群就互相叫唤逃走。

后来乡里的人更加喜欢设下更加巧妙的陷阱,专门用来对付雁奴。于是先找到雁群常栖息的湖边地带,暗中铺下大网,并在网的附近挖好洞穴。

白天雁群不在,人们就拿着牵网的麻绳藏于洞中,等到天快要放亮时,人们就在洞外点火,雁奴最先警觉而鸣叫,(人们)立刻灭掉火。雁群惊醒不见有什么动静,就又栖息睡觉。

于是人们屡次点火,雁奴屡次鸣叫,雁群屡次惊醒;惊醒了而又什么都没发生,雁群就认为雁奴毫无根据地乱叫,轮番啄食、攻击它,然后又栖息睡觉。过了一会儿,(人们)又点火,雁奴害怕雁群再啄击它,不敢鸣叫报警了。

人们在雁群刚刚睡的迷迷糊糊的时候,一网撒下去,没一个跑掉的。 译文2 太湖,(有很多)白雁聚集。

夜晚(它们)必定选择地方栖息,惟恐人类用带丝线的箭射自己,选派值班 雁在四周巡逻。有人来到就叫,群雁凭借这样可以闭眼(睡觉)。

湖边的人熟悉它们的事情,点着火光照它。值班雁嘎嘎鸣叫,湖边的人马上放低(并遮蔽)火光。

群雁都惊醒,看看,没什么东西。如此这般三四次。

群雁认为值班雁欺骗自己,共同啄它。没多久,湖边的人拿着火上前,值班雁不敢(再)叫了,群雁刚刚睡着,一网捕去没有(一只)遗漏的。

译文3 雁夜晚栖息在江湖的岸边,动不动就是上千上百只一群,领头的睡在雁群中间,叫雁奴围在外面担任警戒。南方有捕捉大雁的人,等候那天色阴暗,或者没有月光的晚上,在瓦罐中藏好蜡烛,很多人拿着棒子,屏住呼吸悄悄地行走。

快要接近雁群的时候,就略微举一下蜡烛,然后立即躲藏起来。雁奴看见火光惊叫起来,领头的雁也被惊醒了,不一会又安定下来。

捕捉雁的人又举起蜡烛,雁奴又惊叫起来。象这样反复进行多次。

领头的雁生气了,就去啄雁奴。 拿蜡烛的人再慢慢地靠近雁,再举起蜡烛。

(这时)雁奴因为害怕被啄,不再惊叫了。捕捉雁的人就高高举起蜡烛,拿棒子的人一起冲进雁群袭击捕杀,就能捕获到很多的雁。

译文4 有一种鸟,名叫雁奴。是雁里面个头最小的。

然而天性机警。 雁群夜晚睡觉的时候总会选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主要是怕人去逮它或用箭射它。

每到雁群睡的时候,唯独雁奴不睡,它好象在为雁群站岗放哨,只要周围有一点响动,它第一个先叫,雁群就互相叫唤逃走。 后来本地的人知道了雁奴的这个特点,就想了一个办法来捉它们: 先在雁群附近点燃火把,雁奴就开始大声的报警,人马上把火灭了,雁群惊醒之后,到处看,没有动静啊,又睡了,过一会人又把火点燃,雁奴又叫,就这样反复几次,雁群以为雁奴在欺骗它们,影响了它们睡觉,于是都去啄它,把它赶的远远的,又都睡了。

就这样,这些本地的人可以高举火把去捉雁群了,而雁奴害怕大家去啄它,也不敢叫了。 本地的人没有再听到叫声,就张开网向大雁捕去,十只中大约能捕获五只。

5. 亡羊补牢古文

亡羊补牢 :出自"战国策·楚策",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原文:庄辛谓楚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为寿陵君,专*逸侈靡,不顾国政,郢都必危矣。"襄王曰:"先生老悖乎?将以为楚国袄祥乎?"庄辛曰:"臣诚见其必然者也,非敢以为国袄祥也。

君王卒幸四子者不衰,楚国必亡矣。臣请辟于赵,淹留以观之。

"庄辛去之赵,留五月,秦果举鄢、郢、巫、上蔡、陈之地,襄王流掩了城阳。于是使人发驺,征庄辛于赵。

庄辛曰:"诺"。庄辛至,襄王曰:"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至于此,为之奈何?"庄辛对曰:"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王独不见于蜻蛉乎?六足四翼,飞翔乎天地之间,俛啄蚊虻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饮之,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

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将调饴胶丝,加已乎四仞之上,而下为蝼蚁食也 亡羊补牢。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俯啄白粒,仰栖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

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已乎十仞之上,以其颈为招。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醎。

"夫雀其小者也,黄鹄因是以。游于江海,淹乎大沼,俯啄鱼卷鲤,仰啮陵艹衡,奋其六翮,而凌清风,飘摇乎高翔,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

不知夫射者,方将修其卢,治其缯缴,将加已乎百仞之上。彼礛磻,引微缴,折清风而抎矣。

故昼游乎江河,夕调乎鼎鼎。"夫黄鹄其小者也。

蔡圣侯之事因是以。南游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饮茹溪流,食湘波之鱼,左抱幼妾,右拥嬖女,与之驰骋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国家为事。

不知夫子发方受命乎宣王,系已朱丝而见之也。"蔡圣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之事因是以。

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为寿陵君,饭封禄之粟,而载方府之金,与之驰骋乎云梦之中,而不以天下国家为事,不知夫穰候方受命乎秦王,填邑塞之内,而投已乎黾塞之外。"襄王闻之,颜色变作,身体战栗。

于是乃以执珪而援之为阳陵君,与淮北之地也。译文:庄辛对楚襄王说:"君王左有州侯右有夏侯,车后又有鄢陵君和寿陵君跟从着,一味过着毫无节制的生活,不理国家政事,如此会使郢都变得很危险。

"楚襄王说:"先生老糊涂了吗?还是认为楚国将遇到不祥呢?"庄辛说:"臣当然是看到了事情的必然后果,不必认为国家遇到不祥。***如君王始终宠幸这四个人,而不稍加收敛,那楚国一定会因此而灭亡的。

请君王准许臣到赵国避难,在那里来静观楚国的变化。"庄辛离开楚国到了赵国,他只在那里住了5个月,秦国就发兵攻占了鄢、郢、巫、上蔡、陈这些地方,楚襄王也流亡躲藏在城阳。

在这时候襄王才派人率骑士到赵国召请庄辛。庄辛说:"可以。

"庄辛到了城阳以后,楚襄王对他说:"寡人当初不听先生的话,如今事情发展到这地步,对这事可怎么办呢?"庄辛回答说:"臣知道一句俗语:'见到兔子以后再放出猎犬去追并不算晚,羊丢掉以后再去修补也不算迟。'臣听说过去商汤王和周武王,依靠百里土地,而使天下昌盛,而夏桀王和殷纣王,虽然拥有天下,到头来终不免身死亡国。

现在楚国土地虽然狭小,然而如果截长补短,还能有数千里,岂止100里而已?大王难道没有见过蜻蜓吗?长着6只脚和四只翅膀,在天地之间飞翔,低下头来啄食蚊虫,抬头起来喝甘美的露水,自以为无忧无患,又和人没有争执。岂不知那几岁的孩子,正在调糖稀涂在丝网上,将要在高空之上粘住它,它的下场将是被蚂蚁吃掉。

蜻蜓的事可能是小事,其实黄雀也是如此。它俯下身去啄,仰起身来栖息在茂密的树丛中,鼓动着它的翅膀奋力高翔,自己满以为没有祸患,和人没有争执,却不知那公子王孙左手拿着弹弓,右手按上弹丸,将要向70尺高空以黄雀的脖子为射击目标。

黄雀白天还在茂密的树丛中游玩,晚上就成了桌上的佳肴,转眼之间落入王孙公子之口。黄雀的事情可能是小事情,其实黄鹄也是如此。

黄鹄在江海上遨游,停留在大沼泽旁边,低下头吞食黄鳝和鲤鱼,抬起头来吃菱角和水草,振动它的翅膀而凌驾清风,飘飘摇摇在高空飞翔,自认为不会有祸患,又与人无争。然而他们却不知那射箭的人,已准备好箭和弓,将向700尺的高空射击它。

它将带着箭,拖着细微的箭绳,从清风中坠落下来,掉在地上。黄鹄白天还在湖里游泳,晚上就成了锅中的清炖美味。

那黄鹄的事可能是小事,其实蔡灵侯的事也是如此。他曾南到高陂游玩,北到巫山之顶,饮茹溪里的水,吃湘江里的鱼;左手抱着年轻貌美的侍妾,右手搂着如花似玉的宠妃,和这些人同车驰骋在高蔡市上,根本不管国家大事。

却不知道那子发正在接受宣王的进攻命令,他将要成为阶下之囚。蔡灵侯的事只是当中的小事,其实君王您的事也是如此。

君王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鄢陵君和寿陵君始终随着君王的车辆,驰骋在云梦地区,根本不把国家的事情放在心上。然而君王却没料到,穰侯魏冉已经奉秦王命令,在黾塞之南布满军队,州侯等却把君王抛弃在黾塞以北。

"楚襄王听了庄辛这。

6. 文言文《因小失大》的译文

以前蜀侯性格贪婪,秦惠王听说后想讨伐他,(但是通往蜀地的)山路深涧十分险峻,军队没有路可以过去。于是秦军雕凿石牛,把贵重的东西放在牛后,称为“牛粪”,并把它送给蜀国(引诱他们)。蜀侯贪图宝物,于是挖平山路填平谷地,派了五个大力士去迎接金牛(财宝)。秦帅带着大军随后就到了蜀国。蜀侯灭国死了君主为天下人耻笑,是因为贪图小的利益而失去暸大的利益啊!

寓意:

我们一定要顾全大局,不要因为贪图一些小的利益,而使大的利益也失去了,最终一无所有。

《庄辛说楚襄王》的译文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的意思是羊逃跑丢失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出自:《战国策·楚策》的《庄辛论幸臣》。

原文选段:

“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

释义:

“看到兔子后,才想到呼唤猎犬捕捉。也不算太晚。在一些羊逃跑之后,立即去补修羊圈,也还不算太迟”。我过去听说汤王,武王。

起初只有一百多里的地方,而能够兴盛起来;桀、纣有了天下,而免不了要灭亡。今楚国的地方虽然小,但是截长补短,一共算起来,还有好几千里,何止一百里呢?

扩展资料:

战国时楚襄王荒*无度,执迷不悟,将劝谏的大臣庄辛赶出楚国。秦国趁机征伐,很快占领楚都郢。楚襄王后悔不已,派人到赵国请回庄辛,庄辛说:“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则补牢,未为迟也。”

楚王派人招回了庄辛。庄辛以由小而大,由物及人的比喻,层层深入地告诫楚襄王为王的道理。庄辛最终说服了楚襄王。楚襄王封庄辛为成陵君,并用庄辛之计重新收复了淮北之地。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庄辛以浅显生动、寓含深刻的层层比喻,以及前喻后正的手法,告诫楚襄王不能只图享乐,而应励精图治,"以天下国家为事",否则必将招致严重后患的道理。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出自什么典故?

庄辛对楚襄王说:“君王左边州侯,右边夏侯,车后跟着鄢陵君和寿陵君,一味放纵无度,不管政事,郢都肯定危险了!”襄王说:“先生老糊涂了,以为我这样就是不详之兆吗?”庄辛说:“臣确实看出你这样做的必然结果了,不敢以为是国家的不详之兆。君王始终宠幸这四个人,楚国一定要亡国了。臣请求到赵国避难留在那里看楚国的变故。

庄辛离开楚国到了赵国。在赵国住了五个月。秦果然攻破了鄢郢。巫郡、上蔡、陈之地。襄王流亡躲避到城阳。於是派遣骑从到赵国请庄辛。庄辛说:“行。”庄辛到了城阳,襄王说:“我没有听你的话,事已经到了这一步,怎么办呢?”庄辛说:“俗话说:‘看见兔子再放狗去追,不算晚,丢了羊再去补羊圈不算迟。’臣听说:‘从前商汤、周武王只有百里而兴盛,夏桀、纣王拥有天下而灭亡。今楚国虽小,截长补短,也有数千里,岂只是一百里呢!大王难道没看见那蜻蜓吗?六脚四翅,飞翔在天地之间。低头吃蚊虻,仰头接露喝,自己以为没有忧患,和人也没有争执。不知那五尺孩童正在调和糖浆粘在丝线上,把它在三丈高的地方粘住,拽下来作了蝼蚁的食物。蜻蜓的事是小事,黄雀也是这样。俯身啄食白米,仰身栖息茂树。鼓起翅膀,抖动羽翼自以为没有忧患,也不与人争执。不知道王孙公子左手挟弹弓,右手捏弹丸瞄准黄雀的脖颈射向八丈高空。黄雀白天还在树林游荡,晚上就加上佐料作了美食。那黄雀的事是小事,天鹅也是这样。在江海中游荡,在沼泽地停留,低头啄食鳝鱼鲤鱼,仰头撕咬菱角荇草。展开翅膀,凌风直上,在空中飘摇高翔。自以为没有忧患,与人也没有争执。不知道射箭者,已准备好利箭黑弓,将射向八十丈的高空,黄鹄将带着箭拖着轻细的丝线,从清风中落了下来。白天还游荡在江海中,傍晚就烹调在锅鼎中。那黄鹄的事是小事,蔡灵侯的事也是这样。他南游高陂,北登巫山,喝茹溪的水,吃湘水的鱼;左抱着年轻的侍妾,右搂着宠爱的美女。和他们驰骋在高蔡之中,而不管国家大事。不知道那个子发正在接受宣王的命令,用红绳子把他绑上去见楚灵王。蔡灵侯的事是小事,君王的事也是这样。君王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车后跟着鄢陵君和寿陵君。吃的是封地收取的赋税,用的是地方上贡的金银,与他们驰骋在云梦大泽,根本不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不知道那穰侯正受命于秦王,在塞南布满军队,而把君王抛在塞北。“

襄王听了,脸色大变,浑身发抖。於是把执圭的爵位授予庄辛封为阳陵君。不久庄辛为楚襄王收复了淮北的土地。

亡羊补牢的主要内容,不超过50字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的意思是羊逃跑丢失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出自:《战国策·楚策》的《庄辛论幸臣》。原句是:“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原文选段:“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

释义:“看到兔子后,才想到呼唤猎犬捕捉。也不算太晚。在一些羊逃跑之后,立即去补修羊圈,也还不算太迟”。我过去听说汤王,武王。起初只有一百多里的地方,而能够兴盛起来;桀、纣有了天下,而免不了要灭亡。今楚国的地方虽然小,但是截长补短,一共算起来,还有好几千里,何止一百里呢?

庄辛,楚臣,楚庄王的后代。楚襄王,即楚顷襄王,名横,怀王之子,怀王被骗死在秦国,襄王继位,“*逸侈靡,不顾国政”,庄辛于是进谏。幸臣:君主宠爱的臣子。

扩展资料

寓意:人不怕做错事情,就怕做错了不及时改正;更怕不但不及时改正,而且还不断地错上加错,时间长了,最后可能连补救的机会都没有了。

编者成就:

《战国策》由刘向等人编写而成,作者不详。刘向、刘歆父子是在儒学作为经学而一统天下之后,又重新研究和整理诸子百家的著作与学说并强调从中吸取思想营养以改善儒学的重要人物。刘向、刘歆父子在当时经学独尊的情况下,大力倡导研究诸子之学,对削弱官方学术思想的统治、解放思想是有积极意义的。

《汉书·五行志》保存了刘向《洪范五行传论》约一百五十二条。其中论灾异跟后、妃、君夫人及外戚间的关系的约三十一条,论灾异跟君主失势、国家败亡间关系的约三十九条。这不只是其政治立场在学术上的反映,这并且是有意地利用阴阳五行学说作政治斗争的工具。

?绝长续短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

主要内容:

战国时楚襄王荒*无度,执迷不悟,将劝谏的大臣庄辛赶出楚国。秦国趁机征伐,很快占领楚都郢。楚襄王后悔不已,派人到赵国请回庄辛,庄辛说:“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则补牢,未为迟也。”鼓励楚襄王励精图治、重整旗鼓。

上面涉及到的文言文翻译为:看到兔子再回头唤猎狗,还不算太晚;跑掉了羊再去修补羊圈,也不算太迟。

亡羊补牢意思是羊丢失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扩展资料:

“补牢”的时候,先看看羊圈里的羊是否因耽搁时间太久已经全部死亡,如果不及时补救,那么即便补救了也无济于事了。

人不怕做错事情,就怕做错了不及时改正;更怕不但不及时改正,而且还不断地错上加错,时间长了,最后可能连补救的机会都没有了。

道理: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错误是***都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尽可能的减少错误出现的机会。

百度百科——亡羊补牢

未为晚也上一句是什么

典故出处:《战国策 楚策四》:「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 成语意思:绝:截断。截取长的,补充短的。比喻用长处补短处。 成语注音:ㄐㄩㄝˊ ㄔㄤˊ ㄒㄩˋ ㄉㄨㄢˇ 通用拼音:jue chang xu duǎn 拼音简写:JCXD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 *** 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绝长续短,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用长处补短处。 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 英语翻译:make up a deficiency by the surplus 近义词:绝长继短

未为晚也上一句:

见兔而顾犬

庄辛论幸臣

[作者] 佚名

[全文] “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

“王独不见夫蜻蛉乎?六足四翼,飞翔乎天地之间,俛啄蚊虻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饮之,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将调铅胶丝,加己乎四仞之上,而下为蝼蚁食也。

夫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俯噣白粒,仰栖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咸,倏忽之间,坠于公子之手。

“夫雀其小者也,黄鹄因是以。游于江海,淹乎大沼,府噣鲤,仰啮陵衡,奋其六翮,而凌清风,飘摇乎高翔,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射者,方将修其碆卢,治其矰缴,将加己乎百仞之上。被礛磻,引微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