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不旋踵_祸不旋踵矣

tamoadmin 成语出处 2024-06-06 0
  1. 祸不旋踵是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
  2. 武则天历史资料简介
  3. 伟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意思是
  4. 女王的中国女皇帝
  5. 字子充,义乌人……“汝杀我们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遂遇害。(译文)
  6. 冰山的意思冰山的意思是什么

唐高祖(李渊)——***帝国的奠基人 :唐高祖李渊(566~635年6月25日)。唐代开国皇帝。西汉前将军李广、十六国时期西凉国开国君主李暠之后裔。字叔德。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汉族,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市隆尧县)。祖父李虎,西魏时官至太尉。父李昞,北周时历官御史大夫、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母为隋文帝独孤皇后姐,故特见亲重。隋炀帝即位后,李渊任荥阳(今河南郑州)、楼烦(今山西静乐)二郡太守。后被召为殿内少监,迁卫尉少卿。大业十一年(615),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十三年,拜太原留守。当时,隋末农民起义遍布全国,政局。李渊便与次子李世民在大业十三年五月起义,并从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召回长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李渊起兵后,一面遣刘文静出使突厥,请求始毕可汗派兵马相助,一面召募军队,并于七月率师南下。此时瓦岗军在李密领导下与困守洛阳的王世充激战方酣,李渊乘隙进取关中。李渊、李世民父子对农民起义军首领或割据势力,用招降或武力消灭两种方式同时进行。如河北起义军之窦建德、刘黑闼,江淮起义军的辅公祏相继被杀,杜伏威、郭子和和瓦岗军的徐世勣则投降。地方割据势力如河南的李密、陇右的薛仁杲、洛阳的王世充、河西的李轨、巴陵的萧铣、兖州的徐圆朗、沧州的高开道、幽州的罗艺等相继败死。至贞观二年(628年),中国又统一起来。 李渊是唐朝开国创业的军事统帅,深谋多算、善于决断、既富远见、又善施行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纵观李渊的一生,他有着因势借力、先取关中、后图天下的兴兵起事思想;军政兼施、各个歼灭群雄、统一全国的战略指导思想;正确料敌、集智用长、先胜后战的作战指导思想;因势定制、严明赏罚、用人所长的建军思想。李渊于武德七年(624年)颁布了唐的官僚制度,基本使用了隋的制度。在农业方面他于武德七年(624年)颁布均田制;对税捐他也做了调节,减轻了受田农民的负担。在法律上他废弃了隋炀帝的许多苛政,颁布了武德律。李渊对唐朝的措施,为唐太宗“贞观之治”打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础。玄武门之变后李渊退位为太上皇。

唐太宗(李世民)一一明君的典范 :据唐朝史记记载:太宗皇帝是开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公元599年1月23日)出生于陕西武功别馆(今陕西省武功县),是唐高祖李渊与窦皇后的次子。隋末乱世,李渊和李世民父子趁势于晋阳(今山西太原)起兵,兴建唐朝。 唐太宗画像 公元614年娶妻长孙氏,武德九年八月二十一日立为皇后,即长孙皇后(13岁嫁于李世民))。隋大业十一年(615年),隋炀帝被突厥十万骑围困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李世民受募从屯卫将军云定兴之命前往救援,提出虚张军容,昼引旌旗数十里,夜以钲鼓相应的疑兵计。时值东都及诸郡援兵亦至忻口(今忻县北),迫使突厥始毕可汗解围而去。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在李世民支持下在太原起兵反隋并很快占领长安。六月,与其兄李建成率兵攻西河(今汾阳),首战获胜,促使李渊决意西向关中。李世民任右领军大都督,统右三军,封敦煌郡公。七月随李渊自太原(今太原西南)南下。途中遇大雨,道路泥泞,粮草不济,李渊一度动摇,欲还师更图后举。世民坚决主张继续进军,提出先入咸阳,号令天下的方略。八月,进攻霍邑(今霍州),先率轻骑至城下,诱隋守将宋老生出战,继而率骑猛冲其侧背,配合李渊、建成正面攻击,斩宋老生,克其城。九月,军至河东(今永济西南),力主急速进军长安(今西安),遂奉命率前军西渡黄河,顺利占领渭河以北地区,各大族豪强纷至军门投效,数支农民起义军亦来归附,兵力迅速发展至13万人。十一月,会诸军攻克长安。李渊立代王杨侑为帝,即隋恭帝,改大业十三年为义宁元年。以光禄大夫、大将军、太尉唐公为***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进封唐王,李世民为京兆尹,改封秦公。 义宁二年三月,李世民为右元帅,徙封赵国公。

唐高宗(李治)——懦弱的皇帝 :李治(628年-683年),中国唐朝第三任皇帝(649年—683年在位),字为善,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为长孙皇后,为嫡三子。贞观五年(631年)封为晋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皇太子李承乾与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立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即位于长安太极殿。李治在位三十四年,于弘道元年(683年)驾崩,年五十五,葬于乾陵,谥号***大帝,庙号高宗。传统史家认为唐高宗碌碌无为。但事实上,唐太宗末年的辽东战役已使“贞观之治”岌岌可危,高宗刚登基的永徽四年(653年),江浙一带就爆发了陈硕真领导的农民起义,阶级矛盾再次尖锐。 李治画像 高宗未及正式登基即下令:“罢辽东之役及诸土木之功。”,永徽二年九月下令所占百姓田宅还给百姓。高宗有知人之明,他身边诸多贤臣如:辛茂将、卢承庆、许圉师、杜正伦、薛元超、韦思谦、戴至、张文瓘、魏元忠等人大多是自己亲自提拔,其中韦思谦曾受褚遂良打击,杜正伦被李世民冷落。他在位前期,唐代的领土最大,有的史书称为“永徽之治”。 起初,他在还是太子的时候,就与身为太宗才人的武则天有染;太宗崩后,武则天出家,高宗又把她接回宫中为昭仪。李治的皇后本来不是武则天,是王氏,后因为与萧淑妃争宠,引入武氏,最后两人皆被武氏反食,斩去四肢,泡入酒内;武则天称之“骨醉”。于是武则天被册封为皇后。但是武后并不为高宗母舅的长孙无忌等关陇贵族集团所容,武后遂设法除去她的敌人。高宗因武后慢慢有主导政局的趋势,一度有废后的打算,未料***被武后得知,事情遂作罢,但是协助高宗拟诏的上官仪则遭灭门。这件事情过后,高宗再也无由压制武后,后来又因眼疾问题,使得主***完全操纵于武后手中。唐高宗曾在皇后的建议下使用“***”称号,与“天后”武则天并称二圣。 李治[2]本性仁慈、低调、俭朴,不喜兴土木,不信方士长生之术,不喜游猎,却也无大志,与四兄李泰争太子位时,也曾流泪哭泣。所以,唐高宗不是个事事称职的好皇帝,但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好人。高宗后期的治世,有赖武则天执掌朝政。 根据史书记载,李治长期有头痛与眼睛毛病,时常无法下判断,到晚年,眼睛几乎全盲,曾请御医秦鸣鹤(据考证来自东罗马帝国)医治,秦鸣鹤主张对脑针灸,武则天坐在幕帘后面大怒,认为要刺杀皇帝,李治在情急下则认为不妨一试,短时间内果真有效,但最后仍无法根治。

亡不旋踵_祸不旋踵矣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唐中宗(李显)——被3个女人左右的皇帝 :唐中宗李显,显庆元年十一月五日乙丑日(656年11月26日)生于长安,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684年1月23日—684年2月27日、705年—707年、707年—710年在位)。唐中宗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神龙三年八月三日加尊号为应天神龙皇帝,景龙四年六月二日壬午日半(710年7月3日)被毒死于神龙殿,终年55岁,庙号中宗,谥号孝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景云元年十一月己酉葬中宗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15里的龙泉山)。 武后生四个儿子,中宗初封周王,后改封英王。其两位皇兄一死一废之后,李显被立为太子。 《无字碑歌》的李显 高宗于公元683年12月病死,他于同月甲子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嗣圣”。 中宗比高宗更为庸柔无能,即位后,尊武则天为皇太后。裴炎受遗诏辅政,政事皆取决于武则天。他重用韦皇后亲戚,试图组成自己的集团。欲以韦皇后之父韦元贞为侍中(宰相职),裴炎固急以为不可。李显大怒:“我以天下给韦元贞,也无不可,难道还吝惜一侍中吗?”裴炎听后报告了武则天,武则天对中宗的举动大为恼火,公元684年2月,继位才36天的中宗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贬出长安。 中宗先后被软禁于均州(今湖北省丹江口市)、房州(今湖北省房县)14年,只有妃子韦氏陪伴,两人相依为命,尝尽了人世的艰难。每当听说武则天派使臣前来,中宗就吓得想***。韦氏总是安慰他说:“祸福无常,也不一定就是赐死,何必如此惊恐。”韦氏的鼓励、帮助、劝慰,才使他在逆境中坚持着活了下来。因此,中宗和韦氏作为患难夫妻,感情十分深厚。他曾对韦氏发誓说:“有朝一日我能重登皇位,一定满足你的任何愿望。” 公元699年,中宗被武则天召回京城,重新被立为太子。中宗很注意搞好与母亲武姓家人的关系,出于这一动机,他决定和武氏联姻。就这样,他的一个女儿即后来的永泰公主嫁给了武则天的侄孙武延基,成了魏王武承嗣的儿媳;***即安乐公主嫁给了武则天的另一位侄孙武崇训,成了梁王武三思的儿媳。中宗与武家结亲,无疑是想通过裙带关系稳固确立自己的地位。长安元年(701)九月,他的儿子李重润和永泰公主夫妇少年气盛,对祖母宠信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深表不满,被张易之添油加醋地报告给武则天,说他们诽谤朝廷,结果武则天逼令李重润、永泰公主和丈夫武延基***。不过,因为牵扯面不大,武则天并没有深究。显而易见,张易之、张昌宗已对中宗一家构成了威胁。公元705年,82岁的武则天病重。正月丙午日,宰相张柬之、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人突率羽林军五百余人,冲入玄武门,杀张易之、张昌宗。迫使则***帝传位于中宗。改年号为“神龙”。2月,复国号为唐。 中宗复位后,马上立韦氏为皇后,又不顾大臣的劝阻,破格追封韦皇后之父亲为王,并让韦皇后参预朝政,对张柬之等功臣却不加信用。将韦皇后的女儿安乐公主嫁给武三思之子武崇训。封上官婉儿为昭仪。教她专掌制命,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令。 韦后同武三思关系暧昧,韦后又十分信用儿女亲家武三思,并以此结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左右着朝政。武三思和韦后的关系十分暧昧,隔几天就进行一次不正之风.有一天,两人刚刚"完事",便在床上衣衫不整的,唐中宗上完早朝之后,见二人正赌,还兴致勃勃的帮人家数筹码,不一会,安乐公主来了,几人越发快乐尽兴!张柬之等大臣眼见又要重演武则天的旧事,力劝中宗除掉武三思。武三思和韦后反诬告张柬之等人谋图不轨,怂勇中宗***暗降,将张柬之等人册封为王,调出京城。武三思又派刺客在途中将他们刺杀。 安乐公主也野心勃勃,一心想做武则天第二。她要中宗废黜不是韦皇后所生的太子李重俊,由她自己当皇太女。韦皇后和武三思也怂勇中宗废掉李重俊。李重俊便和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于公元707年发动羽林军共三千多人,杀死武三思父子,又攻入宫中,想攻杀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因众寡悬殊,两李被杀。韦皇后乘机诬陷宰相魏元忠与太子有勾结,将其贬出京城,独揽了大权。韦后肆无忌惮地大卖官爵,中宗也不加制止,一切按她的意愿去办。 有个时期,安乐公主自己写好了诏书,掩住正文拿去让李显盖印,中宗竟看也不看地把印盖上。就是这样,中宗听凭她母女俩弄权,自己则只顾过着*靡的生活。 有一年的元宵节,中宗在韦皇后的怂勇下,带着公主和宫女数千人,全都换上平民的服装出宫逛灯市,赶热闹。到夜深回宫,一查点,数千宫女逃走了十之五六。怕声张出去有损体面,中宗也只得不了了之。 又有一次,中宗在皇宫内召见百官,命令三品以上的官员抛球和拔河,供他和韦后欣赏。朝臣多数是文官,不好嬉戏,直弄得他们个个丑态百出,尤其是那几个上了年纪的大臣,体力不支,拔河时随着长绳扑倒在地,一时站不起来,手脚乱爬。中宗和韦后见了,还都开怀大笑。 公元710年5月,一个地方小官燕钦融上书指责韦皇后*乱,干预朝政。中宗亲自召燕钦融来京诘问,韦皇后指使信党喝令卫士当众将燕钦融摔死。中宗看了,露出了很难看的脸色。韦皇后怕中宗查究她的*乱之事,安乐公主则希望母后临朝称制,自己当皇太女,效法武则天。母女两便密谋害死中宗,韦皇后知道中宗喜欢吃饼,于是命令情夫马秦客配置了毒药,她亲自将毒药拌入饼中,蒸熟,命令宫女送入神龙殿。中宗正在翻阅奏章,见饼送来,随手取来就吃。不一会儿。忽然腹中绞痛,扑倒在榻上乱滚,太监急忙去报告韦皇后,韦皇后故意磨蹭,拖了许久才来,见中宗痛苦的样子,还***装问中宗怎么了。中宗已经说不出话来,只是用手指着嘴呜咽的哭泣,没多久便死于长安宫中的卧榻上。终年55岁,葬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15里的龙泉山)

唐睿宗(李旦)——两次即位继承大统的皇帝 :总评 史书中说他“谦恭孝友,好学,工草隶,尤爱文字训诂之书”,应该不是虚誉。著名的景云铜钟(今藏于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的铭文和武则天的母亲杨氏顺陵(位于今陕西咸阳)的墓碑都出自睿宗的手笔。 睿宗一出生就拥有了亲王爵位,尔后又两次做皇帝,这样的经历只有他的同胞皇兄唐中宗皇帝可与之相比。但是,作为李唐皇室的成员,像他那样还做过皇嗣(候补性质的皇位继承人),又曾经被建议做皇太弟,而且还做过太上皇的,却没有第二位了。不仅如此,在所有的帝王当中,有做过皇帝的父亲者并不稀奇,但是同时又拥有一个也做过皇帝的母亲的就不多了。父母都做过皇帝的,历史上只有睿宗和中宗弟兄俩。睿宗更加与众不同的是,他的三个哥哥(均武则天所生)都被立过皇太子,年长的两位都没能够即位;他自己的儿子中也是长子与帝位无缘,最终是三郎继位做了皇帝,即玄宗李隆基。 在那个宗室往往遭遇杀身之祸的多事之秋,睿宗每每能够自保平安并得以善终,用《旧唐书·睿宗纪》的话说:“自则天初临朝及革命之际,王室屡有变故,帝(睿宗)每恭俭退让,竟免于祸。”这说明睿宗确有过人之处。历史上被称为“睿宗”的还有后来元朝建立之前的蒙古汗国时期的拖雷(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幼子,在成吉思汗死后暂代国政),唐睿宗以前以“睿宗”被列于太庙的,还没有第二位。是不是睿宗之“睿”就能称得上是英明通慧、仁圣睿智之人呢?那我们就不妨一起来看唐睿宗的一生行止,是不是够得上这个“睿”字! 唐睿宗两次让位的性质、地位不同,第一次被夺位,第二次是禅让。第一次是名为皇帝,实则囚犯,被立为皇帝却在别殿连朝臣谒见都没有,正殿都去不了,当了近七年的囚徒皇帝,让位给母亲的唐睿宗也是一位杰出的人杰,能在妻子被冤杀自己被诬告时从容镇静,要是有丝毫异常情绪就完了,当时武则天已经想立武氏太子了,看他依然恭敬孝顺,没有因为妻子被杀而疏远、记恨自己,就把诬告他的婢女杀了,以后李旦在十多年的拘禁中,教育儿女,抚养兄长的遗孤,不断历练,终成大器。在突厥、契丹攻打中原时,武则天为了缓解内部压力把唐中宗接回首都,又是他坚辞太子后,自己联系、笼络了很多能人,密切观察时局,在母亲病重权臣乱政时,领导发动***恢复了唐朝,固辞皇太弟、宰相,功成身退有气节。第二次禅让时就已经是太上皇,五日一次接见朝臣,三品以上官员任免自己说了算,书称朕让皇帝称予,是真正最高统治者。后因听信太平公主谗言,欲废皇帝,但自己又犹豫万分,终至玄宗起兵,先是包围太平公主府,然后自己惨遭软禁,此后睿宗算是真正隐退。观其一生,他不仅自己文才武略出众,培养出的两个儿子也优秀,长子也是以谦让著名,唐玄宗开创了***盛世,仅此就足以让他成为唐朝的功臣。 史书评价 《旧唐书》:法不一则奸伪起,政不一则朋党生,上既启其泉源,下胡息于奔竞。观夫天后之时,云委于二张之第;孝和之世,波注于三王之门。献奇则除设盈庭,纳贿则斜封满路,咸以进趋相轨,奸利是图,如火投泉,安得无败?洎景龙继统,污俗廓清,然犹投杼于乘舆之间,抵掌于太平之日。以至书频告变,上不自安,宫臣致御魅之科,天子慊巡边之诏。彼既弯弓而射我,我则号泣以行刑。此虽镇国之尤,亦是临轩之失。夫君人孝爱,锡之以典刑,纳之于轨物,俾无僭逼,下绝觊觎,自然治道惟新,乱阶不作。孝和既已失之,玄真亦未为得。[1]? 赞曰:孝和、玄真,皆肖先人。率情背礼,取乐于身。夷涂不履,覆辙攸遵。扶持圣嗣,赖有贤臣。 《新唐书》:睿宗因其子之功,而在位不久,固无可称者。

武周圣神皇帝(武则天)——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新唐书》评价:昔都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其于杀君篡国之主,皆不黜绝之,岂以其盗而有之者,莫大之罪也,不没其实,所以著其大恶而不隐欤?自司马迁、班固皆作《高后纪》,吕氏虽非篡汉,而盗执其国政,遂不敢没其实,岂其得圣人之意欤?抑亦偶合于《春秋》之法也。唐之旧史因之,列武后于本纪,盖其所从来远矣。夫吉凶之于人,犹影响也,而为善者得吉常多,其不幸而罹于凶者有矣;为恶者未始不及于凶,其幸而免者亦时有焉。而小人之虑,遂以为天道难知,为善未必福,而为恶未必祸也。武后之恶,不及于大戮,所谓幸免者也。至中宗韦氏,则祸不旋踵矣。然其亲遭母后之难,而躬自蹈之,所谓下愚之不移者欤![10]  名人评价 ***的评价: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她提拔过不少人,也杀了不少人。刚刚提拔又杀了的也不少。 郭沫若的评价:政启***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 的评价: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但就家庭角色而言,不难看出武则天也是个好妻子。

唐玄宗(李隆基)——音乐皇帝 :玄宗[1]李隆基垂拱元年乙酉年八月五日戊寅日(685年9月8日)生于洛阳,属相鸡,性英明果断,多才多艺, 李隆基坐像轴 知晓音律,擅长书法,仪表雄伟俊丽。玄宗712年即位和改元,年号为先天,后改***,再改天宝,756年退位,在位45年,上元二年四月五日甲寅日(762年5月3日),太上皇玄宗崩殂于京师长安神龙殿,享年78岁,群臣上谥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庙号玄宗,广德元年(763年)三月十八日辛酉日崩于长安太极宫,葬玄宗于泰陵。李隆基出生的时候正是武则天主政要做女皇的时候,所以他小时候就经历了错综复杂的宫廷变故,这也许促使他形成了意志坚定的性格。他小时候就很有大志,在宫里自诩为"阿瞒",虽然不被掌权的武氏族人看重,但他一言一行依然很有主见。在他七岁那年,一次在朝堂举行祭祀仪式,当时的金吾大将军(掌管京城守卫的将军)武懿宗大声训斥侍从护卫,李隆基马上怒目而视,喝道:“这里是我李家的朝堂,***何事?!竟敢如此训斥我家骑士护卫!”随之扬长而去,武则天知道后,非常惊讶,不仅没有责怪,还“特加宠异之”(《旧唐书.玄宗本纪》)

唐肃宗(李亨)——两耳不闻窗外事 :唐肃宗李亨,原名李玙,曾被封为忠王。公元738年被立为太子,改名李亨。马嵬驿兵变后,被玄宗任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领朔方、河东,平卢节度都使,负责平叛。玄宗继续西逃,他为百姓所留,与玄宗分道,北上至灵武。 公元756年七月十二日,李亨在灵武即位,史称肃宗。遥尊玄宗为太上皇,改年号为“至德”。 肃宗继位后,便图谋收复两京(西京长安、东京洛阳),宰相房琯请求带兵去收复长安,肃宗平时很重用房琯,同意了他的请求。结果房琯在陈涛遭遇叛军,全军覆没。至德二年(757年)正月,安史叛军内讧,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肃宗任用名将郭子仪、李光弼,借用回纥兵,乘机反攻。先后于至德二年(公元757年)6月、10月收复西京长安、东京洛阳。肃宗曾与回纥兵约定:“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致使洛阳遭受很大的破坏。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九月,唐肃宗命郭子仪,与河东节度使李光弼等九节度使60万军队围攻相州,讨伐安庆绪。参加作战的九节度使中,郭子仪、李光弼战功最多,威信最高,肃宗不愿把军权交给他们,所以不设主帅,只命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使”,统帅大军、总揽全局。安禄山部将史思明率部13万赶来救援安庆绪。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三月,与唐军展开激战,鱼朝恩根本不懂兵法,不知用兵,致使唐军大败,鱼朝恩将相州失利的责任推到郭子仪身上,肃宗不明是非,罢免了郭子仪兵权。 此时,安史叛军再次发生内乱,史思明杀安庆绪,自称大燕皇帝,并于同年五月,从李光弼手中,夺取了洛阳,史思明占据洛阳不久,就被自己的儿子史朝义所杀。 在朝中,自鱼朝恩之后,肃宗开始信用宦官李辅国、程元振等操纵军政大权,宦官势力日益嚣张。肃宗同时又宠信皇后张良娣,纵容她干预政事。张皇后和李辅国起初连成一片,结为一党。后 肃宗建陵 来,张皇后恨李辅国专权,欲谋立越王李系为嗣君,张皇后、李系与李辅国、程元振开始对立。 公元762年,肃宗患病,接连几个月不能上朝视事。四月,玄宗病死,他悲恸不止,病情加剧。张皇后召见太子,皇后说:“李辅国久掌禁兵,权柄过大,他心中所怕的只有我和你。眼下陛下病危,他正在勾结程元振等人阴谋作乱,必须马上先诛杀他们。”太子流着泪说:“父亲皇病情正重,此事不宜去向他奏告,如果我们自行诛杀李辅国,父亲皇一定震惊,于他贵体不利,我看此事暂缓再说吧。”张皇后送走太子,马上召肃宗次子,越王李系入内宫商议。李系当即命令宦官段恒俊,从太监中挑选了200多名强健者,发给兵器,准备动手。太监狱中有人将此情报告了李辅国。李辅国、程元振带着党徒到凌宵门探听消息,正遇太子要进宫探望父皇。李辅国谎称宫中有变,阻止太子入宫,并命令党徒将太子劫持进飞龙殿监视起来,李辅国***传太子的命令,鼓动禁兵入宫将李系、段恒俊等人抓住,投入狱中。张皇后闻变,慌忙逃入肃宗寝宫躲避。李辅国带兵追入寝宫逼张皇后出宫。张皇后不从,哀求肃宗救命。肃宗受此惊吓,一时说不过话来,李辅国乘机将张皇后拖出宫去。肃宗因受惊而病情陡然转重,又无人过问,当天就死于长生殿。

大部分皇帝都在这里了,重要的也只有李渊、李世民和武则天,这三位是对中国做出不少贡献的唐朝皇帝,资料就在这里了,望***纳

祸不旋踵是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

词目

祸不旋踵

发音

huò bù xuán zhǒng

释义

旋踵:旋转脚跟,比喻时间极短。祸害不久就将到来。

引用

《医方集解》理血之剂 ...热之甚也,今人见紫黑作痛成块,率指为风冷乘之,而用温热之剂, 祸不旋踵 矣,经曰,亢则害,承乃制,热甚则兼水化,所以热则紫,甚... 《百战奇略》第十卷 ...致败亡,悔无所追。然兵犹火也,弗戢,将有自焚之患;黩武穷兵, 祸不旋踵 ①。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②隋之炀帝③,国非不大... 《昭明文选》卷五十三 ...曰:列侯宗室,见郅都侧目。范晔後汉书,陈蕃上疏曰:群凶侧目, 祸不旋踵 ,周易曰:富有之谓大业。用集我大皇帝吴志曰:权薨,谥曰... 《全后汉文》卷六十三 ...闻言不置而行不正,则为欺乎天而负乎人。危言极意,则群凶侧目, 祸不旋踵 。钧此二者,臣宁得祸,不敢欺天也。今京师嚣嚣,道路讠宣... 《后汉演义》第五十四回 驳问官范滂持正 嫉奸党窦武陈词 ...闻言不直而行不正,则为欺乎天而负乎人;危言极意,则群凶侧目, 祸不旋踵 ,钧此二者,臣宁得祸,不敢欺天也!今京师嚣嚣,道路喧哗... 《两晋演义》第十回 讽大廷徙戎著论 诱小吏侍宴肆* ...重难返,徒靠着一二人正言指导,怎能挽救人心?眼见是礼教沦亡, 祸不旋踵 了。误尽苍生,古今同慨。贾谧郭彰等,却另是一派举止,穷... 《两晋演义》第八十六回 受逆报吕纂被戕 据偏隅李暠独立 ...有强寇,人心未宁,汝兄弟能互相辑睦,自可久安,否则内自相图, 祸不旋踵 ,我死亦难瞑目呢。”乘乱窃国,怎得久存?纂与弘受命而退... 《全唐文》第01部 卷三 ...助成隐慝,递相驱扇,丑心逆迹,一旦尽彰。惟彼二凶,罪穷数稔, 祸不旋踵 ,用取屠戮。念兹丑恶,惭恨盈怀。今祸难既除,氛?澄荡,... 《全唐文》第03部 卷二百七 ...。此则乾坤辅佐之间,绰有馀裕岂若韦庶人父追加王位,擅作酆陵, 祸不旋踵 ,为天下笑:则犯颜逆耳,阿意顺旨,不可同日而言也。况令... 《全唐文》第05部 卷四百八十三 ...阁,其於溺情败度,又奚事於文章耶?至若孔融、祢衡,夸傲於代, 祸不旋踵 ,何可胜言?两汉亦有质朴敦厚之科,廉清孝顺之举,皆本於... 《残唐五代史演义》第五十九回 郭威为众加黄袍 ...南面之号,而政非已出,民不知君,轻信群小之谋,欲除跋扈之臣, 祸不旋踵 ,自然之势也。父子相继,四年而灭,自古享国之短,未有若... 《***新语》第三十章 郊禅 ...周文明发。礼备心诚,神祇降福。东邻杀牛,亳社用人,肆忍逞欲, 祸不旋踵 。秦兴五畤之祠,*而无法;汉增而神之祀,黩而不经。国家... 《笏山记》第四十三回 僭王号两宗妃同被殊 ...然后结连黄石,紧守关隘,彼客我主,虽强无所用之。若迟疑不决, 祸不旋踵 矣。”韩腾曰:“彼实无罪,杀之何名?”艮山曰:“公命之...

武则天历史资料简介

词目

祸不旋踵

发音

huò bù xuán zhǒng

释义

旋踵:旋转脚跟,比喻时间极短。祸害不久就将到来。

引用

《医方集解》理血之剂 ...热之甚也,今人见紫黑作痛成块,率指为风冷乘之,而用温热之剂, 祸不旋踵 矣,经曰,亢则害,承乃制,热甚则兼水化,所以热则紫,甚... 《百战奇略》第十卷 ...致败亡,悔无所追。然兵犹火也,弗戢,将有自焚之患;黩武穷兵, 祸不旋踵 ①。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②隋之炀帝③,国非不大... 《昭明文选》卷五十三 ...曰:列侯宗室,见郅都侧目。范晔後汉书,陈蕃上疏曰:群凶侧目, 祸不旋踵 ,周易曰:富有之谓大业。用集我大皇帝吴志曰:权薨,谥曰... 《全后汉文》卷六十三 ...闻言不置而行不正,则为欺乎天而负乎人。危言极意,则群凶侧目, 祸不旋踵 。钧此二者,臣宁得祸,不敢欺天也。今京师嚣嚣,道路讠宣... 《后汉演义》第五十四回 驳问官范滂持正 嫉奸党窦武陈词 ...闻言不直而行不正,则为欺乎天而负乎人;危言极意,则群凶侧目, 祸不旋踵 ,钧此二者,臣宁得祸,不敢欺天也!今京师嚣嚣,道路喧哗... 《两晋演义》第十回 讽大廷徙戎著论 诱小吏侍宴肆* ...重难返,徒靠着一二人正言指导,怎能挽救人心?眼见是礼教沦亡, 祸不旋踵 了。误尽苍生,古今同慨。贾谧郭彰等,却另是一派举止,穷... 《两晋演义》第八十六回 受逆报吕纂被戕 据偏隅李暠独立 ...有强寇,人心未宁,汝兄弟能互相辑睦,自可久安,否则内自相图, 祸不旋踵 ,我死亦难瞑目呢。”乘乱窃国,怎得久存?纂与弘受命而退... 《全唐文》第01部 卷三 ...助成隐慝,递相驱扇,丑心逆迹,一旦尽彰。惟彼二凶,罪穷数稔, 祸不旋踵 ,用取屠戮。念兹丑恶,惭恨盈怀。今祸难既除,氛?澄荡,... 《全唐文》第03部 卷二百七 ...。此则乾坤辅佐之间,绰有馀裕岂若韦庶人父追加王位,擅作酆陵, 祸不旋踵 ,为天下笑:则犯颜逆耳,阿意顺旨,不可同日而言也。况令... 《全唐文》第05部 卷四百八十三 ...阁,其於溺情败度,又奚事於文章耶?至若孔融、祢衡,夸傲於代, 祸不旋踵 ,何可胜言?两汉亦有质朴敦厚之科,廉清孝顺之举,皆本於... 《残唐五代史演义》第五十九回 郭威为众加黄袍 ...南面之号,而政非已出,民不知君,轻信群小之谋,欲除跋扈之臣, 祸不旋踵 ,自然之势也。父子相继,四年而灭,自古享国之短,未有若... 《***新语》第三十章 郊禅 ...周文明发。礼备心诚,神祇降福。东邻杀牛,亳社用人,肆忍逞欲, 祸不旋踵 。秦兴五畤之祠,*而无法;汉增而神之祀,黩而不经。国家... 《笏山记》第四十三回 僭王号两宗妃同被殊 ...然后结连黄石,紧守关隘,彼客我主,虽强无所用之。若迟疑不决, 祸不旋踵 矣。”韩腾曰:“彼实无罪,杀之何名?”艮山曰:“公命之...

伟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意思是

 武则天是中国 历史 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关于武则天的资料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武则天历史资料简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武则天历史资料简介之人物简介

 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十四岁的武则天入宫成为唐太宗的才人(正五品),唐太宗最初非常宠爱她,赐名?武媚娘?,但不久便将她冷落一边。武则天做了十二年的才人,地位始终没有得到提升,在唐太宗病重期间,武则天和当时的太子李治建立了感情。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这一年,武则天和部分没有子女的嫔妃们一起入感业寺出家为尼。后来,唐高宗将她重新召回宫中,封为昭仪。

 永徽六年(公元655年),也就是武则天重新入宫的第三年,高宗不顾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元老大臣的反对,册封武氏为皇后。之后,武则天积极为高宗出谋划策,***用先易后难的策略,先后罢黜了褚遂良、韩瑗、来济,最后除掉了长孙无忌,至此高宗基本实现了君主集权。高宗 健康 状况不好,许多政事都交给皇后武则天来处理。因此,唐朝经历了一段?双悬日月照乾坤?的时期,武则天逐渐掌握中央实权,并形成了自己的势力集团。

 公元683年,高宗病死。不久,武则天立太子李显为帝,是为唐中宗。不久又废中宗为庐陵王,改立另一个儿子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平定了徐敬业领导的反叛后,于公元690年,武则天废睿宗称帝,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称圣神皇帝。公元705年,许敬珲和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逼迫武则天退位,拥立中宗李显复位,恢复了唐朝的***。同年,武则天病死,享年八十二岁,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并令人在陵前竖起一座无字碑,是非功过任后人评说。

 武则天足智多谋,兼涉文史。在执政期间,她继续推行法治,开创殿试,创武举、自举、试官,亲自考试贡士;修《姓氏录》,列武氏为一等;重视农业,抵抗吐蕃的攻扰。在位期间,社会经济有所发展,但由于大修庙宇,人民负担有所加重。武则天执政时期,上承?贞观之治?,下启?***盛世?,史家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

 武则天历史资料之人物生平

 武曌(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亦作 武瞾、 武照,本名不详(《新唐书》中记载为 武珝,但经现 代部分学者考证,亦可能为 武元华),通称 武则天或 武后,四川广元利州人,中国历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认的女皇帝。唐高宗时为皇后(655年-683年),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 临朝称制,后自立为武周 皇帝(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2日在位),705年退位以后,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

 武氏为唐开国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祖籍 并州 文水县(今山西省文水县),生于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市),(本名 二女,十四岁时因长得很美,豆蔻年华,美艳绝伦,光彩照人,而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 媚娘。高宗时为昭仪,后封为皇后,又上尊号为?天后?。高宗崩,中宗即位,武氏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后改名。武氏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于称帝后上尊号?圣神皇帝?,退位后中宗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武氏另有废除的尊号?圣母神皇、圣神皇帝、金轮圣神皇帝、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天册金轮圣神皇帝、则天大圣皇帝?等。

 武则天,女,山西文水人,出生于四川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市),字?曌?(zh?o,含义是日月当空,?曌?是武则天为自己发明的字),故也称武曌。

 关于武则天的生辰和出生地一直扑朔迷离,相传唐高祖武德七年正月二十三(根据现代万年历相关软件推测,624年正月二十三为阳历的2月17日,亦有2月21日、2月25日之说,资料仅供参考)生于利州(亦有利州之说,即四川省广元市);其父武士彠家境殷实。隋炀帝大业末年,李渊任职河东和太原之时,因多次在武家留住,与其结识。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以后,武家曾资助过粮衣物,所以唐朝建立以后,武士彠因?元从功臣?出任光禄大夫,封太原郡公,后来历任工部尚书、黄门侍郎、判六尚书事、扬州都督府长史、利州都督、荆州都督等职,贞观中,改封应国公。

 武则天历史资料简介之人物评价

 对于武则天,从唐代开始,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评价,角度也各不相同。唐代前期,由于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孙,并且儒家正统观念还没完全占据统治地位,所以当时对武则天的评价相对比较积极正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司马光所主编之《资治通鉴》,对武氏严厉批判。到了南宋期间,程朱理学在中国思想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轻女的舆论 决定 了对武则天的评价。譬如明末清初的时候,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评价武则天? 鬼神 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惟不可否认的是,武后善治国、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国家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 文化 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亦为其孙唐玄宗的***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武则天对历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武则天对历史发展做出的第一个贡献是,她打击了保守的门阀 世族。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以后,把反对她做皇后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一个一个的都赶出了朝廷,贬逐到边远地区。这对于武则天来说,是杀鸡儆猴,但这些关陇集团和他们的依附者,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把他们赶出 政治 舞台标志着关陇集团从北周以来长达一个多世纪统治的终结,也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第二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武则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建议?劝农桑,薄赋役?。在她掌权以后,又编撰了《兆人本业记》颁发到州县,作为州县官劝农的参考。她还注意地方吏治,加强对地主官吏的监察。对于土地兼并和逃亡的农民,也***取比较宽容的政策。因此,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是相当安定的,农业、 手工 业和商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户口也由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的380万户增加到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的615万户,平均每年增长0.721%。这在中古时代,是一个很高的增长率,也是反映武则天时期经济发展的客观数据。

 第三个贡献是稳定了边疆形势。武则天执政后,边疆并不太平。西方西突厥攻占了安西四镇,吐蕃也不断在青海一带对唐展开进攻。北边一度臣服的突厥叛乱并且和东北的契丹一直打到河北中部。武则天一方面组织反攻,恢复了安西四镇,打退了突厥、契丹的进攻,同时在边地设立军镇,常驻军队,并把高宗末年在青海屯田的做法推广到县甘肃张掖,武威、内蒙古五原和新疆吉木萨尔一带。以温和的文化政策,接纳多元文化的发展。对在屯田工作上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娄师德,武则天特更致书嘉勉。书***别指出,由于屯田,使得北方镇兵的粮食?数年咸得支给?。

 第四个贡献是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唐人沈既济在谈及科举制度时说到:?太后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太后君临 天下 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浸已成风?。沈既济的这些话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一是武则天重视科举,大开志科。有一次策试制科举人时,她亲临考场,主持考试。二是当时进士科和制科考试主要都是考策问,也就是申论。文章的好坏是录取的主要标准。三是武则天用人不看门第,不问是否为高级官吏的子孙,而是看有否政治才能。因此特别注意从科举出身者中选拔高级官吏。科举出身做到高级官吏的越来越多。这就大大***了仕人参加科举的积极性,更***了一般人读书学习的热情。这就是沈既济所说的?浸已成风?。***、天宝年间?父教其子,兄教其弟?,?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的社会风气,就是从武则天时期开始的。正是文化的普及,推动了文化的全面发展。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崔融、李乔都是这个时期涌现出来的。雕塑、 绘画 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另外武则天也有不少负面评价,其主政初期,由于大兴告密之风,重用酷吏周兴、来俊臣等,加上后世史学家不齿于她违反传统的礼教,身为女子,竟然拥有不少男性嫔妃(称为?男宠?),也公开与多名男性欢好,不以为耻,所以史书内都对她的所作所为大加鞭鞑,直斥其阴险、残忍、善弄权术,与中宗时韦后之专政,合称为武韦之乱。

 史书评价

 《 旧唐书 》评价:史臣曰:治乱,时也,存亡,势也。使桀、纣在上,虽十尧不能治;使尧、舜在上,虽十桀不能乱;使懦夫女子乘时得势,亦足坐制群生之命,肆行不义之威。观夫武氏称制之年,英才接轸,靡不痛心于家索,扼腕于朝危,竟不能报先帝之恩,卫吾君之子。俄至无辜被陷,引颈就诛,天地为笼,

 昔掩鼻之谗,古称其毒;人彘之酷,世以为冤。武后夺嫡之谋也,振喉绝襁褓之儿,菹醢碎椒涂之骨,其不道也甚矣,亦奸人妒妇之恒态也。然犹泛延谠议,时礼正人。初虽牝鸡司晨,终能复子明辟,飞语辩元忠之罪,善言慰仁杰之心,尊时宪而抑幸臣,听忠言而诛酷吏。有旨哉,

 赞曰:龙漦易貌,丙殿昌储。胡为穹昊,生此夔魖?夺攘神器,秽亵皇居。穷妖白首,降鉴何如 。

 《 新唐书 》评价:昔都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其于杀君篡国之主,皆不黜绝之,岂以其盗而有之者,莫大之罪也,不没其实,所以著其大恶而不隐欤?自司马迁、班固皆作《高后纪》,吕氏虽非篡汉,而盗执其国政,遂不敢没其实,岂其得圣人之意欤?抑亦偶合于《春秋》之法也。唐之旧史因之,列武后于本纪,盖其所从来远矣。夫吉凶之于人,犹影响也,而为善者得吉常多,其不幸而罹于凶者有矣;为恶者未始不及于凶,其幸而免者亦时有焉。而小人之虑,遂以为天道难知,为善未必福,而为恶未必祸也。武后之恶,不及于大戮,所谓幸免者也。至中宗韦氏,则祸不旋踵矣。然其亲遭母后之难,而躬自蹈之,

 历代评价

 宋代 洪迈 《 容斋 随笔 》:?汉之武帝、唐之武后,不可谓不明?。

 清代 赵翼 :?女中英主?。

 赵翼评价武则天私生活:?人主富有四海,妃嫔动千百,后既为女王,而所宠幸不过数人,固亦未足深怪,故后初不以为讳,而且不必讳也?。

 岑仲勉 :?武后任事率性,好恶无定,终其临朝之日,计曾任宰相七十三人?。

 郭沫若 :?政启***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

  :?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但就家庭角色而言,不难看出武则天也是个好妻子?。

 *** :?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她提拔过不少人,也杀了不少人。刚刚提拔又杀了的也不少?。

女王的中国女皇帝

王祎回头说道:“你杀了我,朝廷大军就将到来,你的祸患不久就要接踵到来。”于是就这样被了

这个文章原文及翻译: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师柳贯、黄溍,遂以文章名世。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太祖取婺州,召见,用为中书省掾史。征江西,祎献颂。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学问之博,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不如卿。”太祖创礼贤馆,李文忠荐祎及许元、王天锡,召置馆中。旋授江南儒学提举司校理,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坐事忤旨,出为漳州府通判。

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浙西既平,科敛当减。”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未久,奉使吐蕃,未至,召还。

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王不听,馆别室。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若恃险远,抗明命,龙骧鹢舻,会战昆明,悔无及矣。”梁王骇服,即为改馆。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余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遂遇害

译文:王祎,字子充,浙江义乌人。幼时机敏聪慧,成年后身材高大伟岸。后来拜柳罐、黄缙为师学习文章,于是当时以文章著称于世。在目睹了元王朝国政衰颓凋敝后,写了七八千字的言上给当时的宰相。危素、张起岩一起推荐了他,但是没有被接受。于是在青岩山隐居著书,名气越来越大。太祖攻取婺州后,召见他,拜他为中书省掾史。太祖征江西,祎写文章赞颂并献给太祖。太祖很高兴,说:“江南有二位大儒,就是你和宋濂,要论学问谁更渊博,你不如宋濂。但是要论才思的雄辩,宋濂不如你。”太祖创立了礼贤馆,李文忠推荐了王祎及许元、王天锡,于是被召置礼贤馆。不久又被授为江南儒学提举司校理,累次迁升到侍礼郎,掌管太祖的起居注。又任南康府同知,出了很多惠民政绩,太祖赐给金带以示宠爱。太祖即将称帝即位前,将他召回,商议即位礼仪。由于不合上意而获罪,出为漳州府通判。

洪武元年八月,上奏言,“祈求天命永远所在,在于忠厚存心,宽大为政,效法天道,顺应人心。雷霆霜雪,只是暂时的不是永远的。既然浙西已经被平定了,应该减免赋税。”太祖表扬并***纳了他的建议,但是没有都听从。第二年修《元史》,任命祎与濂为总裁。祎擅长史事,裁汰剔除烦秽,大力修改。修完《元史》后,提拔为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奉召到大本堂教皇子读书,王祎经明理达,善于开导。皇上召他到殿廷,每次都给他赐坐,从容应答。不久,奉命出使吐蕃,还没到,就被召回。

洪武五年正月商议诏谕云南,任命王祎奉召前往。到云南后诏谕梁王,尽快奉上户籍册和地图给朝廷方面掌管,不然天子很快就将讨伐过来。梁王不听从,并把他安置在偏室内居住。几天后,又诏谕说:“朝廷考虑到云南百万生灵,不忍荼毒于锋刃。如果你凭借艰险路远,抵抗大明皇帝的命令,天朝骁勇的将领率领装备精良的士兵,和你在昆明会战,到时你后悔都来不及。”梁王被吓服了,随即将他改为正馆居住。时逢元朝派遣脱脱征军饷。脱脱说吓人的话威胁梁王,一定要杀掉王祎。梁王逼不得已交出来了王祎,脱脱想让王祎屈服于他,王祎怒叱道:“上天要完结你元朝的命,我朝是来取代你元朝的。你小小的火把余烬,竟敢和日月争夺光辉!何况你我都是使臣,我怎么能屈服于你!”有人劝脱脱说:“王先生久负盛名,不能杀。”脱脱手一摆说道:“今天就是孔圣人,也没有情面可讲。”王祎回头说道:“你杀了我,朝廷大军就将到来,你的祸患不久就要接踵到来。”于是就这样被了

希望对你有帮助!

字子充,义乌人……“汝杀我们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遂遇害。(译文)

武则天

(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祖籍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东),生于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市)。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1],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期间,改名为“曌”。[2]武则天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

后自立为皇帝,定洛阳为都,改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唐中宗复辟,恢复唐朝,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后遵武氏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唐玄宗***四年(公元716年),改谥号为则***后,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家世出身 武则天为唐开国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出身于隋朝皇室,父为隋朝观德王杨雄之弟遂宁公杨达),祖籍并州文水县(今山西省文水县北徐村人),于武德七年(624年)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一说生于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市)。[3]有异母兄长武元庆、武元爽,另有同母姐妹两人,一位是韩国夫人武顺,另一位是郭夫人。

其父武士彟从事木材买卖,家境殷实,富有。隋炀帝大业末年,李渊任职河东和太原之时,因多次在武家留住,因而结识。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以后,武家曾资助过钱粮衣物,故唐朝建立以后,曾以“元从功臣”历官工部尚书、黄门侍郎、判六尚书事、扬州都督府长史、利州、荆州都督等职,贞观中,累迁工部尚书、荆州都督,封应国公。父亲武士彟在贞观九年(635年)逝世后,堂兄武惟良、武怀运及武元爽等对其母亲杨氏失礼。[4] 初入宫廷 贞观十一年(637年)十一月,武则天年十四岁时,唐太宗听说她仪容举止美,召她入宫,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后世讹称武媚娘。武则天入宫之前向寡居的母亲杨氏告别时说:“侍奉的圣明天子,岂知非福?为何还要哭哭啼啼、作儿女之态呢?”[5]

对于唐太宗时期武则天在宫中的生活,史书并没有详细的描述,仅见武则天在晚年时回忆自己为太宗驯马一事。太宗有马名叫狮子骢,肥壮任性,没有人能驯服它。武则天当时侍奉在侧,对唐太宗说:”我能制服它,但需要有三件东西:一是铁鞭,二是铁棍,三是匕首。用铁鞭抽打它,不服,则用铁棍敲击它的脑袋,又不服,则用匕首割断它的喉管。“唐太宗夸奖武则天的志气。[6]

但武则天并未得到唐太宗的宠爱,做了12年的才人,地位始终没有得到提高,在唐太宗病重期间,武则天和太子李治建立了感情。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驾崩,武则天依唐后宫之例,和部分没有子女的嫔妃们一起入长安感业寺为尼,但她与新皇李治一直藕断丝连。[7] 再次入宫 永徽元年(650年)五月,唐高宗在太宗周年忌日入感业寺进香之时,又与武则天相遇,两人相认并互诉离别后的思念之情。[7]

永徽二年(651年),因无子而失宠的王皇后看在眼里,便主动向高宗请求将武则天纳入宫中,企图以此打击她的情敌萧淑妃。[8]李治早有此意,当即应允。

永徽二年(651年)五月,唐高宗的孝服已满,武则天便再度入宫,入宫前武则天已怀孕了,入宫后生下儿子李弘。武则天回宫后的确迅速打败萧淑妃,获得李治的宠爱,次年(652年)五月,便被拜为二品昭仪。当时王皇后、萧淑妃经常与武昭仪争宠,互相说坏话,李治都不听。

武则天攻于心计,心狠手辣,兼涉文史。654年(永徽五年),武则天产下长女安定思公主,据《新唐书》和《资治通鉴》记载,在安定思公主出生后一月之际,王皇后来看望,怜爱并逗弄公主玩,王皇后走出去后,武则天趁没人将女孩掐死,又盖上被子。正好李治来到,武则天***装欢笑,打开被子一同看孩子,发现女儿已经死了,武则天啼哭。问身边的人是怎么回事,身边的人都说:“皇后刚刚来过这里。”李治勃然大怒,说道:“皇后杀了我的女儿!”武则天于是哭泣着数落王皇后的罪过。王皇后无法解释清楚,李治从此有了”废王立武“的打算。但此事有争议,成书于五代的《旧唐书》和《唐会要》只记载了小公主的暴卒。

永徽六年(655年)六月,在后宫有谣言说王皇后与其母柳氏行厌胜之术,李治得知后,大怒之下将其母柳氏赶出皇宫,而且还想把武昭仪由昭仪晋封为一品宸妃[9],由于受到宰相韩瑗和来济的反对,最后不能成事。当时朝廷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元老大臣势力强大,李治的权力受到很大限制,外廷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很多大臣反对唐高宗废王立武,武则天前进的道路也因此充满艰辛。李治企图借“废王立武”重振皇权,打击元老大臣势力。于是,武则天开始成为高宗政治上的“战友”。

不久,中书舍人李义府首个支持”废王立武“,得到李治和武则天的重赏,很多中层官员看到支持“废王立武”有利可图便转而支持立武则天为后,许敬宗、崔义玄、袁公瑜等大臣纷纷向李治连投递了请求立武昭仪为后的表章。李治看到有不少人支持,废立之意再次萌生。功臣元老中的李勣又说了一句“此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彻底打动了李治的心,使李治和武则天在废立皇后的问题上的不利局面一下扭转过来了,同年十月十三日,李治终于颁下诏书:以“阴谋下毒”的罪名,将王皇后和萧淑妃废为庶人,并加囚禁;她们的父母、兄弟等也被削爵免官,流放岭南。七天以后,李治再次下诏,将武则天立为皇后;与此同时,又将反对最力的宰相褚遂良贬为外州都督。

显庆四年(659年)四月,武则天与唐高宗达成共识:将长孙无忌、于志宁、韩瑗、来济等人削职免官,贬出京师。至此,李治基本实现了君主集权。“废王立武”***沉重打击了关陇贵族,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皇权不振的情况被改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10] 二圣临朝 显庆五年(660年)十月,李治风疾发作,头晕目眩,不能处理国家大事,于是让武则天处理朝政。然而也让武则天和李治出现了裂痕,也导致了武则天差一点被废。

龙朔元年(661年)正月,武则天请禁止天下妇女为俳优之戏(古代指演滑稽戏的艺人),李治***纳并下诏。四月,李治欲亲率大军进攻高丽,武则天抗表进谏以为不可,被***纳。

麟德元年(664年),李治让宰相上官仪起草了废掉武则天的诏书。墨迹未干时,武则天及时发现,软硬兼施,废掉皇后的事只好以失败告终。于是,武则天向李治建议让她一起上朝,临朝听政。合称二圣,使她的政治经验和影响力进一步增长了。[12]

但武则天还不满足,她要与李治封禅泰山。由于唐高宗年间国力昌盛,武则天积极窜掇李治封禅泰山。祭祀昊天上帝时先皇配享,祭祀皇地祇时太后配享。封禅的时候先由皇帝初献,公卿当亚献。但封禅毕竟没有皇后的事,于是她又说,封禅为祭地之仪,由太后配享,彰显后土之德。让公卿当亚献非常不妥,因为男女有别。不能让外臣来祭祀。所以要让她自己充当亚献,好孝敬孝敬自己的婆婆,李治果然答应。后来在麟德三年(666年)正月初一这天,她与李治一块封禅泰山,充当亚献,而且还给百官赐爵加阶,使百官对她感恩戴德。

乾封二年(667年),李治因久病不愈,命太子李弘监国。

上元元年(674年)八月,李治称***,武则天称天后,名为避先帝、先后之称,实欲自尊。十二月武则天上表建议十二事: 一,劝农桑,薄赋徭。 二,给复三辅地(免除长安及其附近地区之徭役)。 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 四,南、北中尚(***手工工场)禁浮巧。 五,省功费力役。 六,广言路。 七,杜谗口。 八,王公以降(下)皆习《老子》。 九,父在为母服齐衰(丧服)三年(过去是一年)。 十,上元《年号)前勋官已给告身(委任状)者,无追核。 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增加薪水)。 十二,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进阶(提级)申滞。” 李治都同意,下诏颁布施行。武则天能够重视农业生产,规定各州县境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予以升奖;“为政苛滥,户口流移”者必加惩罚。所编《兆人本业》农书,颁行天下,影响很大。而武则天执政期间,其宗教政策乃以佛教在道教之上。

上元二年(675年),李治患的风眩症更厉害了,便与大臣们商议,准备让武则天摄政。宰相郝处俊谏道:“陛下奈何将高祖、太宗的天下,不传给子孙而委任给天后啊!”李治因而暂时停议。武则天得知后,就召集了召集大批文人学士,大量修书,先后撰成《玄览》、《古今内范》、《青宫纪要》、《少阳正范》、《维城典训》、《紫枢要录》、《凤楼新诫》、《孝子传》、《列女传》、《内范要略》、《乐书要录》、《百僚新诫》、《兆人本业》、《臣轨》等书。且密令这批学者参决朝廷奏议,以分割宰相的权力,被当时的人称作“北门学士”。同年,太子李弘病逝,改立李治与武则天的二子李贤为太子。

调露二年(680年),李贤因谋逆罪被废为庶人,流放巴州。因此,又立了三子李显为太子。

永淳二年(683),李治驾到奉天宫,当时武则天从封泰山以后,劝李治封禅中岳。李治因患病而终止。李治苦于头痛不可忍耐,侍医秦鸣鹤道:“刺头微微出血,可以治愈。”武则天在帷帐中说道:“此医可斩首,想要在皇上头上刺出血来吗!”李治说:“我苦于头痛,出血未必不好!”侍医就用***百会,李治道:“我的眼睛看见了。”不久,诏命皇太子李显代理国政,裴炎、刘齐贤、郭正一等人在东宫任同平章事。李治从奉天宫回东都,病得很厉害,宰相以下大臣都不能晋见。同年十二月,李治驾崩,临终遗诏:太子李显于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能裁决者,由天后决定。四天以后,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尊武则天为皇太后。[13] 登基为帝 光宅元年(684年)二月,李显打算任命韦皇后之父韦玄贞为侍中,宰相裴炎力谏,李显生气地说:”朕即使把天下都给韦玄贞,又有何不可?还在乎一个侍中吗?”[14]武则天以此为借口将李显废黜为庐陵王,并迁于房州。立第四子豫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武则天临朝称制,自专朝政。[15]同年九月,徐敬业、徐敬猷兄弟联合唐之奇、杜求仁等以扶支持庐陵王为号召,在扬州举兵反武,十多天内就聚合了十万部众。武后当即以左玉钤大将军李孝逸为扬州道大总管,率兵三十万,前往征讨。十一月,徐敬业兵败***。[16]

垂拱二年(686年)三月,武则天下令制造铜匦(铜制的小箱子),置于洛阳宫城之前,随时接纳臣下表疏。同时,又大开告密之门,规定任何人均可告密。凡属告密之人,国家都要供给驿站车马和饮食。即使是农夫樵人,武则天都亲自接见。所告之事,如果符合旨意,就可破格升官。如所告并非事实,亦不会问罪。同时,武则天又先后任用索元礼、周兴、来俊臣、侯思止等一大批酷吏,掌管制狱,如果被告者一旦被投入此狱,酷吏们则使用各种酷刑审讯,能活着出狱的百无一二。这样,随着告密之风的日益兴起,被酷吏严刑拷打致死的人日渐增多。于是在朝廷内外便形成了十分恐怖的政治气氛,以致大臣们每次上朝之前,都要和家人诀别,整天都惶惶不可终日。为奖励告密,武则天对告密者破例授官。是年杀安南王李颖等宗室十二人,又鞭杀故太子李贤二子,唐之宗室被杀戮殆尽,其幼弱幸存者亦流岭南。

武则天谋夺李唐的社稷,翦除唐宗室,诸王不自安,欲起兵对抗。还未有共识的时候,博州刺史琅邪王李冲,垂拱四年(688年)八月于博州(今山东聊城东北)举兵。豫州刺史越王李贞起兵豫州(今河南汝南)呼应。武则天分遣丘神勣、魏崇裕击之。琅邪王李冲起兵七日败死;九月,越王李贞兵败***。武则天想尽除李氏诸王,使周兴等审讯之,迫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黄国公李撰、东莞郡公李融、常乐公主等***,亲信等均被诛。

同年,武则天命令薛怀义率令万多人,毁乾元殿,建明堂,花了近一年落成,高二百九十四尺,阔三百尺。共三层,上为圆盖,有条九龙作捧著的姿态。上有铁凤,高一丈。饰以黄金,称为“万象神宫”。明堂既成,又命僧薛怀义铸大像,大像的小指也可以容纳数十人,于明堂北起五层高的天堂来收纳这个大像。所花费用以万亿计,***财政为之枯竭。武承嗣命人凿白石为文曰:“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号称在洛水中发现,献给武则天,武则天大喜,命其石曰“宝图”。之后武则天加尊号为“圣母神皇”。[17]

载初二年(691年)七月,法明等撰《大云经》四卷,说武则天是弥勒佛化身下凡,应作为天下主人,武则天下令颁行天下。命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所,藏《大云经》,命僧人讲解,并将佛教的地位提高在道教之上。九月侍御史傅游艺率关中百姓九百人上表,请改国号为周,赐皇帝姓武。于是百官及帝室宗戚、百姓、四夷酋长、沙门、道士共六万余人,亦上表请改国号。武后准所请,改唐为周,改元天授。尊号圣神皇帝,改元天授,但仍以李旦为皇嗣,赐姓武氏。立武氏七庙于神都,追尊周文王曰:始祖文皇帝。立武承嗣为魏王,武三思为梁王,其余武氏多人为王及长公主。[18] 女皇岁月 长寿元年(692年)九月,武则天派王孝杰与阿史那忠节率军出征西北。十月二十五日,王孝杰大破吐善,收复龟兹、疏勒、于阗、碎叶安西四镇,设安西都护府于龟兹。在群臣一致反对的情况下,武则天毅然加派安西四镇成兵3万。这一措施使安西四镇从此安定,直到唐玄宗时再无反复。[18]

长寿二年(692年)正月初三,杀皇嗣李旦的妃子刘氏、德妃窦氏。初七,将皇孙李成器降等封为寿春郡王,恒王李成义降为衡阳郡王,楚王李隆基降为临淄郡王,卫王李隆范降为巴陵郡王,赵王李隆业降为彭城郡王。九月初九,武则天加号“金轮圣神皇帝”,施行大赦,赐准聚饮七日,制作金轮、白象等“七宝”。[19]十四日,武则天追尊曾祖父烈祖昭安皇帝为浑元昭安皇帝,祖父显祖文穆皇帝为立极文穆皇帝,其父太祖孝明高皇帝为无上孝明高皇帝。

长寿三年(694年),武三思率四夷首领请以铜铁铸天枢,立于端门外,以歌颂武则天的功德。武则天亲题曰:“大周万国颂德天枢”。天枢铸造历时八月而成,高一丈,用铜铁二百万斤。

天册万岁元年(695年)正月初二,武则天加号为“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改年号为“证圣”。施行大赦,赐准聚饮三日。[20]五月,契丹首领李尽忠和孙万荣率兵起义,攻陷营州,杀都督赵文翙。武则天派将军曹仁节、张玄遇、李多祚等率兵征讨。由于误中吐蕃伏兵,全军覆没。接着,武氏再派武攸宜、王孝杰等率兵讨伐,均大败而归。神功元年(6***年)四月,武则天又派武懿宗、娄师德、沙咤忠义率兵二十万,讨伐契丹。六月,孙万荣兵败被杀,契丹余众归降于突厥。

神功元年(6***年),酷吏来俊臣欲罗告武氏诸王及太平公主,又欲诬皇嗣(唐睿宗)及庐陵王(唐中宗)与南北衙共同谋反,拟一网打尽。武氏诸王与太平公主都十分害怕,共同揭发其罪行,下狱处以极刑。仇家争食其肉,不一会就食尽。来俊臣凶狡贪暴网罗无辜,织成反状,不可胜计。“赃贿如山,冤魂塞路”,武后亦知天下愤怨,下令数他的罪状,并没收其家财。

圣历元年(698年),武承嗣、武三思谋求当太子,几次使人对武后说:“自古天子没有以异姓当做继承人的。”武则天犹豫未决,狄仁杰对武后说:“姑侄之与母子,哪个比较亲近?(武承嗣、武三思皆武后之侄,中宗、睿宗则武后之子),陛下立儿子,那么千秋万岁后,会在太庙中作为祖先祭拜;立侄子,那么从未听说侄子当了天子,把姑姑供奉在太庙。”又劝武则天召还李显。从此,武则天没有立武承嗣、武三思为太子的心思,于是召李显回洛阳,皇嗣李旦请求逊位于庐陵王,于是武则天立李旦为皇太子,命为元帅,狄仁杰为副元帅率兵击突厥。 ***退位 武则天解决了继承人的问题后,武则天已经没有什么棘手的问题需要解决,她志得意满,加上年龄增长,开始耽于享乐。

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年少美姿容,入侍武后。二人常傅朱粉、穿着华丽的衣服。武承嗣、武三思等都争着追捧他们,甚至为他们执鞭牵马。当时武则天已经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暮年,老病缠身的她长时间不能上朝,对朝政的控制力下降,她将二张兄弟当做耳目,二张兄弟逐渐插手朝政,陷害宰相魏元忠,不仅跟大臣结怨,也使得武则天回归李唐、传位太子的形势发生逆转,引起了政局的复杂化,武则天母子、君臣关系也因此空前紧张起来。据史料记载,武则天孙女永泰公主因与丈夫武延基和皇兄、时为邵王的李重润一起议论面首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被处死。[21]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卧床不起,只有宠臣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侍侧。宰相张柬之、崔玄暐与大臣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交结禁军统领李多祚,佯称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谋反,于是发动兵变,率禁军五百余人,冲入宫中,杀死二张兄弟,随即包围武则天寝宫,要求武则天退位,史称神龙革命。

武则天被迫禅让帝位与太子李显。李显上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武周一朝结束,唐朝复辟,百官、旗帜、服色、文字等皆复旧制,恢复以神都为东都。

神龙元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则天在上阳宫病死去世,享年82岁,遗诏省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22]神龙二年(706年)五月,与高宗合葬乾陵。

虽然唐室依照她的遗诏谥号,后来仍有数次修改: 唐隆元年(710年),改为天后。 景云元年(710年),改为大圣天后。 延和元年(712年),改为天后圣帝,未几,改为圣后。 ***四年(716年),改为则***后。 天宝八载(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人物评价 《旧唐书》:“治乱,时也,存亡,势也。使桀、纣在上,虽十尧不能治;使尧、舜在上,虽十桀不能乱;使懦夫女子乘时得势,亦足坐制群生之命,肆行不义之威。观夫武氏称制之年,英才接轸,靡不痛心于家索,扼腕于朝危,竟不能报先帝之恩,卫吾君之子。俄至无辜被陷,引颈就诛,天地为笼,去将安所?悲夫!昔掩鼻之谗,古称其毒;人彘之酷,世以为冤。武后夺嫡之谋也,振喉绝襁褓之儿,菹醢碎椒涂之骨,其不道也甚矣,亦奸人妒妇之恒态也。然犹泛延谠议,时礼正人。初虽牝鸡司晨,终能复子明辟,飞语辩元忠之罪,善言慰仁杰之心,尊时宪而抑幸臣,听忠言而诛酷吏。有旨哉,有旨哉!”赞曰:“龙漦易貌,丙殿昌储。胡为穹昊,生此夔魖?夺攘神器,秽亵皇居。穷妖白首,降鉴何如。”[24] 《新唐书》:“昔者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其于杀君篡国之主,皆不黜绝之,岂以其盗而有之者,莫大之罪也,不没其实,所以著其大恶而不隐欤?自司马迁、班固皆作《高后纪》,吕氏虽非篡汉,而盗执其国政,遂不敢没其实,岂其得圣人之意欤?抑亦偶合于《春秋》之法也。唐之旧史因之,列武后于本纪,盖其所从来远矣。夫吉凶之于人,犹影响也,而为善者得吉常多,其不幸而罹于凶者有矣;为恶者未始不及于凶,其幸而免者亦时有焉。而小人之虑,遂以为天道难知,为善未必福,而为恶未必祸也。武后之恶,不及于大戮,所谓幸免者也。至中宗韦氏,则祸不旋踵矣。然其亲遭母后之难,而躬自蹈之,所谓下愚之不移者欤!”“武后之恶,不及于大戮,所谓幸免者也。”[25] 沈既济:“太后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太后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浸已成风。” 崔融:“英才远略,鸿业大勋。雷霆其武,日月其文。洒以甘露,覆之庆云。制礼作乐,还淳返朴。宗礼明堂,崇儒太学。四海慕化,九夷禀朔。沈璧大河,泥金中岳。巍乎成功,翕然向风。”[26] 鲁宗道:“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 司马光:“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 然不称职责,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27] 洪迈:“汉之武帝、唐之武后,不可谓不明。” 赵翼:“女中英主。”“人主富有四海,妃嫔动千百,后既为女王,而所宠幸不过数人,固亦未足深怪,故后初不以为讳,而且不必讳也。” 翟蔼:“武氏以一妇人君临天下二十余年,是不比於母后之称制者,而直自帝自王也,此其智有过人者。”[28] 岑仲勉:“武后任事率性,好恶无定,终其临朝之日,计曾任宰相七十三人。” 郭沫若:“政启***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 :“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但就家庭角色而言,不难看出武则天也是个好妻子。” ***:“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她提拔过不少人,也杀了不少人。刚刚提拔又杀了的也不少。”[29] 剪伯赞:“武则天的打击门阀贵族和提拔普通地主做官的政策,是符合当时社会发展趋势的,因此她的作用是积极的……武则天在巩固封建国家的边疆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

冰山的意思冰山的意思是什么

是这个吗?

原文:王祎,字子充,义乌人。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师柳贯、黄溍,遂以文章名世。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太祖取婺州,召见,用为中书省掾史。征江西,祎献颂。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学问之博,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不如卿。”太祖创礼贤馆,李文忠荐祎及许元、王天锡,召置馆中。旋授江南儒学提举司校理,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坐事忤旨,出为漳州府通判。

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浙西既平,科敛当减。”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未久,奉使吐蕃,未至,召还。

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王不听,馆别室。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若恃险远,抗明命,龙骧鹢舻,会战昆明,悔无及矣。”梁王骇服,即为改馆。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余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遂遇害

译文:王祎,字子充,浙江义乌人。幼时机敏聪慧,成年后身材高大伟岸。后来拜柳罐、黄缙为师学习文章,于是当时以文章著称于世。在目睹了元王朝国政衰颓凋敝后,写了七八千字的言上给当时的宰相。危素、张起岩一起推荐了他,但是没有被接受。于是在青岩山隐居著书,名气越来越大。太祖攻取婺州后,召见他,拜他为中书省掾史。太祖征江西,祎写文章赞颂并献给太祖。太祖很高兴,说:“江南有二位大儒,就是你和宋濂,要论学问谁更渊博,你不如宋濂。但是要论才思的雄辩,宋濂不如你。”太祖创立了礼贤馆,李文忠推荐了王祎及许元、王天锡,于是被召置礼贤馆。不久又被授为江南儒学提举司校理,累次迁升到侍礼郎,掌管太祖的起居注。又任南康府同知,出了很多惠民政绩,太祖赐给金带以示宠爱。太祖即将称帝即位前,将他召回,商议即位礼仪。由于不合上意而获罪,出为漳州府通判。

洪武元年八月,上奏言,“祈求天命永远所在,在于忠厚存心,宽大为政,效法天道,顺应人心。雷霆霜雪,只是暂时的不是永远的。既然浙西已经被平定了,应该减免赋税。”太祖表扬并***纳了他的建议,但是没有都听从。第二年修《元史》,任命祎与濂为总裁。祎擅长史事,裁汰剔除烦秽,大力修改。修完《元史》后,提拔为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奉召到大本堂教皇子读书,王祎经明理达,善于开导。皇上召他到殿廷,每次都给他赐坐,从容应答。不久,奉命出使吐蕃,还没到,就被召回。

洪武五年正月商议诏谕云南,任命王祎奉召前往。到云南后诏谕梁王,尽快奉上户籍册和地图给朝廷方面掌管,不然天子很快就将讨伐过来。梁王不听从,并把他安置在偏室内居住。几天后,又诏谕说:“朝廷考虑到云南百万生灵,不忍荼毒于锋刃。如果你凭借艰险路远,抵抗大明皇帝的命令,天朝骁勇的将领率领装备精良的士兵,和你在昆明会战,到时你后悔都来不及。”梁王被吓服了,随即将他改为正馆居住。时逢元朝派遣脱脱征军饷。脱脱说吓人的话威胁梁王,一定要杀掉王祎。梁王逼不得已交出来了王祎,脱脱想让王祎屈服于他,王祎怒叱道:“上天要完结你元朝的命,我朝是来取代你元朝的。你小小的火把余烬,竟敢和日月争夺光辉!何况你我都是使臣,我怎么能屈服于你!”有人劝脱脱说:“王先生久负盛名,不能杀。”脱脱手一摆说道:“今天就是孔圣人,也没有情面可讲。”王祎回头说道:“你杀了我,朝廷大军就将到来,你的祸患不久就要接踵到来。”于是就这样被了

冰山的词语解释是:冰山bīngshān。(1)冰冻形成的山;冰层长年不化的高山;两极地带的冰川,入海口处常结成巨大的冰块,受海浪冲击而断裂,漂浮海上,成为冰山。

冰山的词语解释是:冰山bīngshān。(1)冰冻形成的山;冰层长年不化的高山;两极地带的冰川,入海口处常结成巨大的冰块,受海浪冲击而断裂,漂浮海上,成为冰山。拼音是:bīngshān。结构是:冰(左右结构)山(独体结构)。词性是:名词。注音是:ㄅ一ㄥㄕㄢ。

冰山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⒈冰冻形成的山。冰山遇天气转暖即消融,故亦以比喻不可长久依赖的靠山。五代王仁裕《***天宝遗事》卷上:“杨国忠权倾天下,四方之士,争诣其门。进士张彖者,陕州人也,力学有大名,志气高大,未尝低折於人。人有劝彖令修_国忠,可图显荣。引彖曰:‘尔辈以谓杨公之势,倚靠如泰山,以吾所见,乃冰山也,或皎日大明之际,则此山当误人尔。’后果如其言。”《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那些人依附内相,原是冰山,一朝失势,破败死亡,此是常理。”清昭_《啸亭杂录·英梦禅》:“夫以封圻大臣,素丝自励,谨避嫌隙,犹恐察访不_,自招罪戾。岂可结交权要,倚冰山为巢窟,其祸不旋踵矣。”鲁迅《准风月谈·二丑艺术》:“他明知道自己所靠的是冰山,一定不能长久。”⒉冰层长年不化的高山。引鲁迅《野草·死火》:“我梦见自己在冰山间奔驰。”⒊两极地带的冰川,入海口处常结成巨大的冰块,受海浪冲击而断裂,漂浮海上,成为冰山,由高纬度向低纬度移动,逐渐溶化。

二、国语词典

冰雪长年不化的大山。词语翻译英语iceberg,CL:德语Ei***erg(S,Met)_法语iceberg

三、网络解释

冰山(日本***《海贼王》中的角色)冰山又译艾斯巴古,日本***《海贼王》里的人物,水之七岛的***及卡雷拉公司的社长。路飞一行人第二艘船的制造者之一。冰山(词语释义)冰山是一块大若山川的冰,脱离了冰川或冰架,在海洋里自由漂流。冰的密度约为917kg/立方米,而海水的密度约为1025kg/立方米,依照阿基米德定律我们可以知道,自由漂浮的冰山约有90%体积沉在海水表面下。因此看着浮在水面上的形状并猜不出水下的形状。这也是为何有冰山一角一说来形容严重的问题只显露出表面的一小部分。冰山非常结实,加之极地的低温环境下金属的强度降低,很容易损坏金属板,因此为极地海洋运输中的极端危险因素。冰冻形成的山;冰层长年不化的高山;两极地带的冰川,入海口处常结成巨大的冰块,受海浪冲击而断裂,漂浮海上,成为冰山。

关于冰山的近义词

雪峰雪山冰川

关于冰山的诗词

《那海面上飘逝的冰山》《死火·梦自冰山堕冰谷》《伊江杂诗·雪海冰山路》

关于冰山的诗句

冰山想复误人多梦自冰山堕冰谷冰山绕座犹难御

关于冰山的成语

抱冰公事冰山难靠冰山一角伐冰之家大山小山冰山易倒

关于冰山的词语

冰消瓦解抱冰公事冰肌玉骨冰山易倒冰清水冷冰清玉粹伐冰之家冰解的破冰解壤分冰山一角

关于冰山的造句

1、雾在上升,可是又降落了下来,更浓密了。有时候简直全不透明。船陷在冰山式的雾气里。这可怕包围,像一把钳子那样打开;使人瞥见一角地平线,又立刻合拢。

2、春天快要到了,冰山即将要融化了。

3、建绵起伏的云宛如浮动在海上的冰山。

4、如果你是一团火焰,就温暖一座冰山。

5、我们要学会自己生活,父母终究是冰山难恃。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冰山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