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服之丧什么意思_无服是几辈

tamoadmin 成语教学 2024-06-05 0
  1. 幼主本纪无服之殇是什么意思
  2. 《礼子》一则原文,注释,翻译
  3. 役人固已告矣,夫子不听役人之言也翻译
  4. 带有无和之的成语及解释

三无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san wu,意思是1. 谓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2. 佛教语。指空、无相、无作。亦泛指佛法。

1. 谓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礼记·孔子闲居》:" 孔子 曰:'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此之谓三无。'" 孔颖达 疏:"此三者,皆谓行之在心,外无形状,故称无也。" 晋 陆云 《晋故散骑常侍陆府君诔》:"五有三无,匪君不极。"

2. 佛教语。指空、无相、无作。亦泛指佛法。 唐 王勃 《释迦佛赋》:"恩沾九有,行洽三无。"

无服之丧什么意思_无服是几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幼主本纪无服之殇是什么意思

三无的意思:谓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佛教语。指空﹑无相﹑无作。亦泛指佛法。

三无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sanwu,谓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礼记·孔子闲居》:“孔子曰:‘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此之谓三无。’”

孔颖达疏:“此三者,皆谓行之在心,外无形状,故称无也。”晋陆云《晋故散骑常侍陆府君诔》:“五有三无,匪君不极。”

三无造句:

1、连续几天,一伙商人在榆中县三角城村以展销会的名义推销一种“万能锅”,有村民花500元买回家后发现,“万能锅”竟是三无产品。

2、一阶灰蜂鸟,牧青山的本命魂兽,无攻击力、无***能力,绝对的三无产品。

3、家在淮北市杜集区朔里镇段庄村的胡方汝属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的“三无”老人,一直想入住敬老院。

《礼子》一则原文,注释,翻译

孩子还小就夭折了。

出生三月到七岁而死,丧礼无服,称为无服之殇,古指未满八岁而夭折,因未成年,无丧服之礼,故称。

幼主本纪无服之殇出自《仪礼·丧服》中。

役人固已告矣,夫子不听役人之言也翻译

孔子闲居,子夏侍。子夏曰:「敢问《诗》云:『凯弟君子,民之父母』,何如斯可谓民之父母矣?」孔子曰:「夫民之父母乎,必达于礼乐之原,以致五至,而行三无,以横于天下。四方有败,必先知之。此之谓民之父母矣。」

子夏曰:「民之父母,既得而闻之矣;敢问何谓『五至』?」孔子曰:「志之所至,诗亦至焉。诗之所至,礼亦至焉。礼之所至,乐亦至焉。乐之所至,哀亦至焉。哀乐相生。是故,正明目而视之,不可得而见也;倾耳而听之,不可得而闻也;志气塞乎天地,此之谓五至。」

子夏曰:「五至既得而闻之矣,敢问何谓三无?」孔子曰:「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此之谓三无。」子夏曰:「三无既得略而闻之矣,敢问何诗近之?」孔子曰:「『夙夜其命宥密』,无声之乐也。『威仪逮逮,不可选也』,无体之礼也。『凡民有丧,匍匐救之』,无服之丧也。」

子夏曰:「言则大矣!美矣!盛矣!言尽于此而已乎?」孔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之服之也,犹有五起焉。」子夏曰:「何如?」子曰:「无声之乐,气志不违;无体之礼,威仪迟迟;无服之丧,内恕孔悲。无声之乐,气志既得;无体之礼,威仪翼翼;无服之丧,施及四国。无声之乐,气志既从;无体之礼,上下和同;无服之丧,以畜万邦。无声之乐,日闻四方;无体之礼,日就月将;无服之丧,纯德孔明。无声之乐,气志既起;无体之礼,施及四海;无服之丧,施于孙子。」

子夏曰:「三王之德,参于天地,敢问:何如斯可谓参于天地矣?」孔子曰:「奉三无私以劳天下。」子夏曰:「敢问何谓三无私?」孔子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奉斯三者以劳天下,此之谓三无私。其在《诗》曰:『帝命不违,至于汤齐。汤降不迟,圣敬日齐。昭***迟迟,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围。』是汤之德也。天有四时,春秋冬夏,风雨霜露,无非教也。地载神气,神气风霆,风霆流形,庶物露生,无非教也。清明在躬,气志如神,嗜欲将至,有开必先。天降时雨,山川出云。其在《诗》曰:『嵩高惟岳,峻极于天。惟岳降神,生甫及申。惟申及甫,惟周之翰。四国于蕃,四方于宣。』此文武之德也。三代之王也,必先令闻,《诗》云:『明明天子,令闻不已。』三代之德也。『弛其文德,协此四国。』大王之德也。」子夏蹶然而起,负墙而立曰:「***敢不承乎!」

孔子在家休息,子夏在旁边侍立。子夏问道:“请问《》上所说的‘平易近人的君王,就好比百姓的父母气怎样做才可以被叫做‘百姓的父母’呢?''’孔子回答说:“说到‘百姓的父母’一嘛,他必须通晓礼乐的本源,达到‘五至’,做到‘三无’,并用来普及子天下;不管任何地方出现了灾祸,他一定能够最早知道。做到了这些,才算是百姓的父母啊!”

子夏说:“什么是‘百姓的父母’,学生已经领教了。一再请问什么叫做‘五至,?”孔子回答说:“既有爱民之心至于百姓,就会有爱民的诗歌至于百姓;既有爱民的诗歌至于百姓奋就会有爱民的礼至于百姓;既有爱民的礼至于百姓,就会有爱民的乐至于百姓;既有爱民的乐至于百姓,就会有哀民不幸之心至于百姓。哀与乐是相生相成。这种道理,瞪大眼睛来看,你无法看得到;支楞起耳朵来听,你无法听得到;但君王的这种思想却充塞于天地之间。这就叫做‘五至’。”

子夏说:“什么是‘五至’,学生已经明白了。再请问什么叫做‘三无’?”孔子回答说:“没有声音的音乐,没有丧服的服丧,大体上已经懂了。这就叫做‘三无’。”子夏说:没有形式的礼仪,“什么是‘三无’,再请问什么诗最近乎‘三无’一的含义?”孔子回答说:“旧夜谋政,志在安邦’,这句诗最近乎没有声音的音乐;‘仪态安详,无可挑剔’,这句诗最近乎没有形式的礼仪;‘看到他人有灾难,千方百计去支援’,这句诗最近乎没有丧服的服丧。”

子夏说:“您这番话太伟大了,太美妙了,太有哲理了!是不是话说到这里就算到头了呢?”孔子说:“怎么会呢?君子在实行‘三无’的时候,还有‘五起’呢。”子夏说:”‘五起’怎么讲?”孔子说:“第一,没有声音的音乐,百姓不违背 国君的心愿;没有形式的礼仪,国君的态度从容不迫;没有丧服的服丧,设身处地地同样非常悲伤。第二,没有声音的音乐,心愿已经满足;没有形式的礼仪,‘态度恭恭敬敬;没有丧服的服丧,爱心延及四方各国。第三,没有声音的音乐,上下心愿交融;没有形式的礼仪,上下和睦齐同;没有丧服的服丧,使万国之民竞相孝养。第四,没有声音的音乐,四方闻者曰益增多;没有形式的礼仪,‘天胜似一天,一月强过一月;没有丧服的服丧,使纯粹的道德曰益光明。第五,没有声音的音乐,使响应之心纷纷而起;没有形式的礼仪,普及四海;没有丧服的服丧,传及后世子孙。”

子夏问道:“夏禹、商汤、文王的德行,与天地并列而为三。请问怎样才可以称作是与天地并列而为三呢?”孔子答道:“要遵奉‘三无私’的精神,以恩德招揽天下百姓。”子夏接着问道:“什么叫做‘三无私’呢?”孔子答道:“就是像天那样无私地覆盖万物,像地那样无私地承载万物,像曰月那样无私地照耀万物。按照这三条来招揽天下百姓,就叫做‘三无私’。这个意思在《诗经》里也有所反映:‘奉行天命不敢违,至于成汤登君位。降下政教不迟缓,聪明谨慎曰向上。明德长久照下民,恭恭敬敬事上帝,帝命***效法汤。’这就是商汤的德行。天有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既有刮风下雨,也有下露降霜。这些都是天所显示的教化,人君应当奉行以为政教。大地承载着神妙之气,风雷鼓荡,万物萌芽生长。这些都是地所显示的教化,人君应当奉行以为政教。圣人自身的德行极其清明,他的气志微妙如神。在他行将称王天下的时候,神灵有所预知,一定要为他生下贤能的辅佐之臣。就好像天降及时之雨,又好像山川飘出祥云。有《诗》为证:‘五岳居中是篙山,巍巍高耸入云天。中岳高山降神灵,生下甫侯和申伯。只有甫侯和申伯,才是周朝栋染臣。诸侯靠他作屏障,宣扬盛德遍四方。这就是文王、武王的德行。夏、商、周三代称王,在其称王之前就已经有了美好的名声。《诗》上说:‘勤勉不倦的天子,美好名声千古传。这就是三代圣王的德行。《诗》上又说:“太王施其文德,团结四方各国。这就是太王的德行。”子夏听到这里,一跃而起,倚墙而立,说:“***敢不接受老师的这番教诲吗!”

望***纳,谢谢

带有无和之的成语及解释

“役人固已告矣,夫子不听役人之言也”意思是:役人已经告诉我了,但是夫子不听役人的话。

此句出自西汉史学家刘向的《说苑·修文》引《论语》。

原文:

津人曰:“向也,役人固已告矣,夫子不听役人之言也。今舟中水而运,甚殆,治装衣而下游乎!”韩子曰:“吾不为人之恶我而改吾志,不为我将死而改吾义。”言未已,舟泆然行。

孔子曰:“无体之礼,敬也;无服之丧,忧也;无声之乐,欢也;不言而信,不动而威,不施而仁,志也。钟鼓之声,怒而击之则武,忧而击之则悲,喜而击之则乐。其志变,其声亦变。其志诚,通乎金石。”

翻译:

船夫说:“先前我本来已经告诉你了,你不听我的话。现在船到河中间就旋转起来,很是危险。你整理行装下水游泳吧?”韩褐子说:“我不会因为有人厌恶我就改变我的志向,不会因为我快要死亡就改变我的主张。”话未说完,船就安稳前行。

孔子说:“没有形体动作的礼节,是内心的恭敬;没有穿戴丧服的服丧,是内心的悲伤;没有声音的快乐,是内心的欢畅。不说话就有信用,不行动就有威仪,不施与就有仁爱,这是出于心志。钟鼓的声音,发怒时敲击它,就高亢威武;忧伤时敲击它,就低沉悲哀;高兴时敲击它,就轻快和悦。心志改变了,声音也会改变。如果心志真诚,就能通达到金石之声。”

“役人固已告矣,夫子不听役人之言也”赏析

这句话出自《说苑·修文》,引用《论语》中的“子张第十四”篇,“役人固已告矣,夫子不听役人之言也”的含义是指即使普通百姓已经反映了一些情况,但是孔子并没有听从他们的建议解决问题。在这句话中,“役人”代表的是平民百姓,而“夫子”就是指孔子。这句话反映了孔子对于权威的追求以及尊重学术真理的态度。

孔子并不因为一个人有权势或地位高低而盲目地听从他的意见,而是注重事实和真相。同时,这句话也强调了专业领域内的专业性,证明了孔子对于专业诚信和操守的高度要求。这句话反映了孔子深刻的洞察力和卓越的智慧,也肯定了他作为儒家思想的奠基人的地位和影响力。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说苑·修文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源:水源;本:树根。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无源之水,无本之末] 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无衣之赋] 以之为出师相援、同仇敌忾之典。

 [无涯之戚] 无尽的忧伤。涯:边际。戚:忧伤。

 [无须之祸] 指无辜受累而遭祸。

 [无形之罪] 犹言莫须有之罪。指凭空捏造的罪行。

 [无为之治] 指道家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的治理方法。

 [无妄之灾] 无妄:意想不到的。指平白无故受到的灾祸或损害。

 [无妄之忧] 平白无故遭灾的忧虑。

 [无妄之祸] 犹无妄之灾。指平白无故受到的灾祸或损害。

 [无妄之福] 不期望获得而得到的幸福。

 [无私之光] 比喻帝王的德泽。

 [无如之奈] 犹无如之何。没有任何办法。

 [无如之何] 没有任何办法。

 [无任之禄] 指不做事或不会做事但得到禄位。

 [无人之境] 没有人居住的地方。

 [无人之地] 没有人居住的地方。同“无人之境”。

 [无名之师] 没有正当理由出征的军队

 [无名之朴] ①道家指质朴自然、玄默无为之“道”为“无名之朴”。②未出名的璞玉。比喻不为人知的才识之士。亦作“无名之璞”。

 [无名之璞] 指未出名的璞玉。比喻不为人知的才识之士。同“无名之朴”。

 [无米之炊] 炊:做饭。比喻缺少必要条件无法办成的事。

 [无疆之休] 无限美好;无穷幸福。

 [无价之宝] 无法估价的宝物。指极珍贵的东西。

 [无稽之言] 没有根据、无从查证的话。

 [无稽之谈] 无稽:无法考查。没有根据的说法。

 [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比喻没有根据的事物。

 [无服之殇] 古指未满八岁而夭折。因未成年,无丧服之礼,故称。

 [无服之丧] 指有悲恻之心而无服丧之举。

 [无方之民] 古指不知礼法的人。

 [***之尤] 尤:突出的。最***的。形容***到了极点

 [无用武之地] 没有使用武力的地方。比喻无法施展才能

 [无所用之] 没有地方可以用上它。

 [无容身之地] ①指没有栖身立脚的地方。②指羞愧而无处可以藏身。

 [无立锥之地] 没有立锥子的地方。比喻连极小的地方也没有。后常形容贫穷。

 [无何有之乡] 无何有:即无有。原指什么都没有的地方,后指虚幻的境界。

 [计无所之] 犹言计无所出。想不出什么办法。

 [计无复之] 指再无别的办法可想,不得不这样。

 [计无付之] 再没有别的办法可想,不得不这样。

 [天无绝人之路] 天下不会断绝人的.出路,把人困死。比喻人虽一时处于绝境,但终归可以找到出路。

 [死无葬身之地] 死了没有地方埋葬。形容惨死或严厉的惩罚

 [手无缚鸡之力] 连捆绑鸡的力气都没有。形容身体弱、力气小。

 [贫无立锥之地] 穷得连可以插下锥子那样小的地方都没有。形容穷困之极。

 [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 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 头顶上没有一片瓦,肢底下没有插针的地方。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如入无人之境] 境:地方。象到了没有人的地方。比喻打仗节节胜利,没有遇到抵抗。

 [英雄无用武之地] 比喻有才能却没地方或机会施展。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文章没有文***,就不能流传很远。同“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指本来没有事,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即使是聪明能干的妇女,没米也做不出饭来。比喻做事缺少必要条件,很难做成。

 [言之无物] 指文章或言论空空洞洞,没有实际内容。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说话没有文***,就传播不远。亦作“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文章没有文***,就不能流传很远。

 [悔之无及] 后悔也来不及了。

 [当之无愧] 无愧:毫无愧色。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卑之无甚高论] 表示只就浅易的说,没有什么过高难行的意见。

 [有过之无不及] 过:超过;及:赶上。相比之下,只有超过而没有赶不上的。

 [有过之,无不及] 过:超过;及:赶上。相比之下,只有超过而不会不如。

 [略识之无] 之、无:指最简单的字。形容识字不多。

 [不识之无] 连“之”字、“无”字都不认识。形容人不识字,文化水平很低。

 [有过之而无不及] 过:超过;及:赶上。相比之下,只有超过而不会不如。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则:就;加:加以。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勉励自己。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欲:要;患:忧愁,担心;辞:言辞,指借口。要想加罪于人,不愁找不到罪名。指随心所欲地诬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