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肠尺素造句_鱼肠尺素诗句

tamoadmin 成语出处 2024-06-05 0
  1. 四鱼读什么成语和诗句?
  2. 描写写信的词语
  3. 关于描写家信的词语

书信的别称,书:古代信一般称为“书”,所谓“家书”的书就是指信。尺鲤、鲤鱼、鱼肠、鲤素、素鲤、鱼素、鱼中素、鱼缄、鱼信、鱼讯、鱼函、鱼封、文鳞、鳞素、锦鲤、锦素、锦鳞书:这些都是与“双鲤”、“双鱼”同源的书信别称。

素书:杜甫《暮秋遣兴呈苏涣侍御》诗:“久客多枉友朋书,素书—月凡一束。”

书素:唐代权德舆《九华观宴饯崔十七叔》诗:“记室有门人,因君达书素。”

鱼肠尺素造句_鱼肠尺素诗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素札:唐代韦应物《答崔都水》诗:“常缄素札去,适枉华章还。”枉,谦词,指使对方受屈。

简素:朱自清《陶诗的深度》:“'检素’,即'简素’,就是书信。”

笺:以前供题诗或写信用的精美的小幅纸张称为笺。如唐代女诗人薛涛自制深红小彩笺写诗,当时人称“薛涛笺”。现代一般信纸也称信笺。因为用笺写信,所以也称书信为笺。如鲁迅《书信集·致吴渤》:“附上一笺,请持此笺前往一取为幸。”

用笺字领头的书信别称还有:

笺札:清人叶廷琯《吹网录》:“余因胡心耘得交季言,笺札常通,终未一面。”

笺书:如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郡县民庶,竞修笺书,朝夕辐辏(fúcòu音福凑),几案盈积。”辐辏,即聚集。

笺简:清人缪良所写《珠江名花小传》:“数日复贻笺简。”

笺缯:缯与素、帛等都是丝织品,笺缯也指书信。如南朝人徐陵《与李那书》:“脱惠笺缯,慰其翘想。”翘想即悬念。

缄、启:都是书信的别称。如鲁迅《书信集·致李秉中》:“十日以来,几于日以发缄更正为事,亦可悲矣。”宋代人沈作哲《寓简》:“秦熺状元及第,汪彦章以启贺会之。”(秦熺、汪彦章、会之皆人名)由缄、启构成的书信别称还有:

缄札:李商隐《春雨》诗:“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玉珰指玉制耳饰。云罗本指如网罗一样遍布上空的阴云,这里借指整个天空。

缄素:明人张羽《怀友》诗:“携赏邈难期,庶望遗缄素。”

书缄:《水济传》第四十七回:“李应教请门馆先生来商议,修了一封书缄。”

缄书:杜甫《奉汉中王手札》诗:“前后缄书报,分明馔玉恩。”

缄翰:唐李匡义《资暇集》:“四方缄翰,日满阍者之袖。”(阍者指守门人)

缄题:本指信函的封题,但亦指书信。如白居易诗句:“缄题重叠语殷勤”。

缄封:既指封闭、封口,也指信函。如苏轼《谢孙舍人启》:“不遗衰朽,过辱缄封,永敦为好之怀,深负难酬之作。

书启:古代专指下级对上级的信件,欧阳修《与陈员外书》中曾说:“下吏以私自达于其属长,而有所候问请谢者,则曰笺记书启。”后来也用为信札的通称。如《剪灯新话·翠翠传》:“书启堆案,元人裁答。”

尺书音信

在书信异名的词语中,除了常用书、简等以上几个字外,还有尺和音。如“尺书”、“书尺”、“尺牍”、“赤牍”、“尺一”、“尺一书”、“尺翰”、“尺笺”、“尺函”、“尺素”、“尺帛”、“尺纸”、“尺楮”、“尺题”、“简尺”、“音书”、“音邮”、“音信”、“音讯”、“音问”等,兹举例如下:

尺书:《汉书·韩信传》:“奉咫尺之书以使燕。”唐代颜师古注解说:“八寸曰咫,咫尺者言其简牍或长咫,或长尺,喻轻率也。今俗言尺书,或言尺牍,盖其遗语耳。”这是说“尺书”、“尺牍”的来历。古代书牍有一定规格,如汉代民间大约一尺左右(约合23厘米)。可见尺是指书简的长度,后成为书信名称中常见字。如骆宾王《军中行路难》诗:“雁门迢递尺书稀,鸳被相思双带缓。”

书尺:宋代韩驹《送范叔器次路公弼韵》:“小驻鄱阳末宜远,欲凭书尺问寒温。”

尺牍、赤牍:如鲁迅《花边文学·一思而行》:“买袁中郎尺牍半本,作小品一卷。”赤通尺,所以赤牍亦指书信,如明代人臧懋循《与茅伯康书》:“足下不远千里,而赐不佞翰贶,溢美之言盈于赤牍。”

尺一书、尺一:尺一书本是古代诏版的代称,后来也作为书信的代称。如《喻世明言·赵伯升荣肆遇仁宗》:“多谢贵人修尺一,西川制置径相投。”又如《聊斋志异·甄后》:“郎试作尺一书,我能邮致之。”

尺翰:如《陈书·蔡景历传》答陈霸先书:“尺翰驰而聊城下,清谈奋而赢军却。”

称。

尺笺:如宋代岳珂《真宝斋法书赞·汪彦章誉望求贤荐书》:“古道之存,存乎尺笺。”

尺函:如《真宝斋法书赞·晁无咎金山诗帖跋》:“所托访求之士友,以尺函至。”

尺素:如唐代张九龄《当涂行界寄裴宣州》诗:“委曲风波事,难为尺素传。”

尺帛:明朝何景明《塘上行》诗:“安得云中雁,尺帛寄离愁。”

尺纸:如《宋书。沈璞传》:“聊因尺纸,使卿等具知厥心。”厥,代词,即其。

尺楮:楮本树名,树皮可以造纸,后就成为纸的代称,尺楮同尺纸是一个意思。如《好逑传》:“今过老先生乃不得已,只得修尺楮并不腆之意,以代伐柯。”腆(tian音添四主),丰厚的意思,伐柯指媒人。

尺题:宋朝梅尧臣《得福州蔡君谟密学书并茶》诗:“尺题寄我怜衰翁,刮青茗笼藤缠封。

简尺:末代邵雍所作《首尾吟》诗之九十一:“简尺每称林下士,过从或着道家衣。”林下士即隐士。

音书:如唐朝宋之间《渡汉江》诗:“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音邮:南朝陈徐陵所写《又为贞阳侯答王太尉书》中云:“临江总辔,企望音邮。”总留,停驻之意。

音信:如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诗曰:“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音讯:元稹作《酬乐天早春游西湖》诗曰:“故交音讯少,归梦往来频。”

音问:唐代刘长卿《石梁湖有寄》诗么:“烟波日已远,音问日已绝。”

书信的别称(三)

鳞鸿雁鱼

古时认为鱼和雁都可以传递书信,所以鱼雁便成为书信的代称,而且这一类的书信别称,在书信家族中是人丁兴旺的一支,下边分类来谈。

第一类,以雁足为代表。

雁足、雁足书:《汉书·苏武传》中记载: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扣,苏武英勇不屈,被送至北海(即俄国贝加尔湖)牧羊。汉昭帝时,匈奴与汉和亲,汉朝使者要求放回苏武,匈奴诡言苏武已死。后来汉使又至匈奴,苏武的随行部下常惠于夜间找到汉朝使节,他让汉朝使节对匈奴单于说:汉帝在上林苑中射得一雁,雁足系有帛书,帛书上说苏武等人在某泽中。使者照此责备匈奴单于,单于大惊,赶快谢罪,承认苏武等人仍在,乃放苏武等回朝。后来就以“雁足书”或“雁足”称书信。如唐代李绅的诗中说:“鱼肠雁足望缄封,地远三江岭万重。”又如南朝梁人王僧儒《捣衣》诗:“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唐代诗***德舆《寄李衡州》诗:“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衡阳雁足书。”

雁足书的起因是常惠捏造的,属于子虚乌有,但相传还真有这类事。据明人张萱所著《疑耀》卷二说:元世祖中统年间,派郝经以宣慰副使的身分使宋,被扣于真州,十六年不还,郝经养一雁,十分驯服。一日经写诗于尺帛曰:“露冷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上林天子援缴弓,穷海累臣有帛书。”(累臣,指被囚禁的臣子)系于雁足而纵雁北去。雁为打猎人所获,献与元主,元主恻然。遂向南进军。二年后,宋亡,可见雁足传书,实有其事。

从雁足书演变而成的书信别称还有:“雁帛”、“雁书”、“雁锦”、“雁帖”、“雁封”、“鸿”、“鸿雁”、“片鸿”“雁鸿”、“鸿书”、“鸿信”、“金鸿”等等。下边举出一些例子,说明这些别称的应用。

雁帛:元人柳贯《舟中睡起》诗:“江驿比来无雁帛,水乡随处有鱼罾。”

雁书:清李渔《唇中楼·传书》:“雁书寄到君前,我倩谁伶。”

雁锦:明人谢谠《四喜记·泥金报捷》:“定应是虎榜高标,怎不见雁锦遥传。”“锦”字的含义详见后文。

雁帖:元代李唐宾《梧桐叶》第一折:“一旦恩情成断绝,烽火相连,雁帖鱼书谁与传。”

雁封:《事物异名录·书籍·书柬》:“王瑳诗:‘雁封归飞断,鲤索还流绝。’按,谓书也。”

鸿、鸿雁、片鸿:鸿和鸿雁都是大雁。大的叫鸿,小的叫雁。由于《汉书·苏武传》中有大雁传书的故事,所以鸿、片鸿和鸿雁都被用为书信的代称。如清代孙枝蔚《得方尔止越中消息》诗:“游吴曾有约,不谓滞塘。屡月无鸿雁,沿途半虎狼。”明代张煌言《祭建国公郑羽长鸿达文》:“千里片鸿,经年尺鲤。”

鸿稀鳞绝、鸿消鲤息、鱼沉鸿断、雁杳鱼沉、鱼沉雁杳、鱼沉雁静、鱼沉雁落:都是说书信绝少或断绝。

鸿雁:指书信、音讯。如明代高明《琵琶记·拐儿绐误》:“只怕豺狼纷扰路途间,鸿雁伯不到家乡。”

鸿书:清代袁枚《奉和李雨村观察见寄原韵》:“访君恨乏葛陂龙,接得鸿书笑启封。”

鸿信:清人二石生《十洲春语》:“兄妹无恩鸿信阻,年年风雨走关梁。”关梁指关口和桥梁,引申为水陆交通必经之处。

金鸿:金鸿本指秋雁,与鸿雁—样,成为书信的代称,但用得较少。如清人陈维崧《还京乐·送叙彝上人北游》词:“怕他年,又红鲤无书,金鸿少使。”

羽、羽书、羽翰:“羽”是鸟的代称,所以“羽”、“羽书”、“羽翰”也代指书信。如明代张煌言《与某书》:“发羽忽次,率勒上报。”郭沫若《纪念孙中山》诗之二:“天高风净雁声远,寄语台澎托羽翰。”

鸾翰、鸾书:亦为书信代称。

书信的别称(四)

第二类,以“双鲤”为代表。

双鲤、双鱼:此类别称的根据有三种说法。—说典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一种说法是古时用刻成鱼形的两块木板,一作底一作盖,把信夹在中间传递,所以称为双鲤或双鱼等。还有一种说法是把书信结成鲤鱼形的书信。明人杨慎所著《丹铅总录·双鲤》说:“古乐府诗:‘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要知心中事,看取腹中书。’据此诗,古人尺素结为鲤鱼形,即缄也,非如今人用蜡。《文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即此事也。下云烹鱼得书,亦譬况之吉耳,非真烹也。”譬况即用近似事物比照说明之意。这一说否定了第一说。这是在词语形成的原由上,众说纷坛。但这些词语皆代称书信则无疑义。如韩愈《寄卢仝》诗:“先生有意许降临,更遣长须致双鲤。”清代人纳兰性德所作《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词:“黄泉如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

“鱼书”、“尺鲤”、“鲤鱼”、“鱼肠”、“鲤素”、“素鲤”、“鱼素”、“鱼中素”、“鱼缄”、“鱼信”、“鱼讯”、“鱼函”、“鱼封”、“文鳞”、“鳞素”、“锦鲤”、“锦素”、“锦鳞书”等是与“双鲤”、“双鱼”同源的书信别称。下边举出—些例子验证这些别称的应用。

鱼书:唐代韦皋《忆五箫》诗“:“长江不见鱼书至,为遣相思梦入秦。”

鲤鱼:元稹《贻蜀·张校书元夫》诗:“劝君便是酬君爱,莫比寻常赠鲤鱼

鱼肠:唐李娇《素》诗:“鱼肠远方至,雁足上林飞。”

鲤素:宋刘才邵《清夜曲》:“门前溪水空粼粼,鲤素不传娇翠颦。”

素鲤:唐代武元衡《祭李吉甫文》:“风传丽句,缄开鲤素。”

鱼素;元代方回《赠吕肖卿》诗:“湓浦稀鱼素,阳山杳雁程。”湓浦、阳山是地名。

鱼中素: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远水来从楼下路。过尽流波,未得鱼中素。”

鱼缄:元代张昱《得朱桓修编海道之音》诗:“鱼缄尺素虽云密,事载空言始可怜。”

鱼信:唐代人胡曾《车遥遥》诗:“玉枕夜寒鱼信断,金钿秋尽雁书遥。”

鱼讯:清代黄六鸿《福惠全书·禀启附·候杨提台》:“夙庇鹰扬,虔伸鱼汛。”

鱼函:清人宣鼎《夜雨秋灯录·***》:“遂掩襟往觇,锦袱也。中裹金玉钗钏,珠宝灵星,滕以鱼函,折作方胜。”

鱼封:明李唐宾《梧桐叶》第四折:“题诗罢告天公,替雁帖当鱼封,风卷起入长空。”

文鳞:文鳞指鱼,亦代称书信。李商隐《题二首后重又戏蹭任秀才》诗:“虚为错刀留远客,枉缘书札损文鳞;”

鳞素:明王世贞《答徐文杲》诗:“菰芦最深处,鳞素一堪凭。”

锦鲤:本意为鳞光闪烁的鲤鱼,因鲤鱼代指书信,所以用作书信的美称,宋代李泳《贺新郎·感旧》词:“彩舫凌波分飞后,别浦菱花自老,问锦鲤何时重到。”

锦素:宋代蔡伸《卜算子》词:“望极锦中书,肠断鱼中素。锦素沉沉两末期,鱼雁空相误。”

锦鳞、锦鳞书:锦鳞是鱼的美称,因鱼可传书,故亦代指书信。如后蜀人顾琼《酒泉子》词:“锦鳞无处传幽意,海燕兰堂春又去。”杜牧《春思》诗:“锦羽啼来久,锦鳞书未传。”

鱼笺:这是与上述各别称不同的书信别称。鱼笺是鱼子笺的简称。鱼子笺是唐代时四川产的一种纸,纸面呈霜粒状。因这种纸常常作书信用纸,所以代称书信。如元代任昱《寨儿令·书所见》曲:“碧波不寄鱼笺,翠衾寒犹带龙涎。”

书信的别称(五)

第三类,以“鱼雁”为代表,把“鱼书”、“雁足”台并起来组成书信代称。

鱼雁:如丁玲《向警予烈士给我的影响》:“她远行万里,有了新的广大的天地,还不忘故旧,频通鱼雁,策励盟友,共同前进。”

“鱼鸿”、“鸿鱼”、“羽鳞”、“鳞鸿”、“鳞羽”、“鳞翼”、“雁素鱼笺”、“色笺雁书”、“鱼肠尺素”、“鱼肠雁足”、“鱼封雁帖”、“鱼书雁帖”、“鱼书雁信”、“鱼书雁帛”等是与鱼雁类似别称。

鱼鸿:郭沫若《樱花书简》之三十七:“男亦时有函促其多修家禀,以慰慈念;定必早蒙俯纳,总以国故***,鱼鸿不免有所沉滞耳,亦望父母勿过劳远虑。”鱼鸿、鱼雁也指送信的人。

鸿鱼:清人魏象枢的诗中有“身到衡阳休北望,最关心处是鸿鱼”之句。

鳞鸿:清纳兰性德《大酷·寄梁汾》词:“鳞鸿凭谁寄,想天涯支影,凄风苦雨。”

鳞羽:代称鱼和雁,进而借指书信。如林则徐《致姚春木王冬寿书》:“龙沙万里,鳞羽难通,但有相思,勿劳惠答也。”

鳞翼:关汉卿《古调石榴花·怨别》曲:“俺也自知,绝鳞冀,断消息,几时回。”

雁素、鱼笺、雁鱼:明人邵璨《香囊记·途叙》:“雁素鱼笺,离愁满怀谁与传。”雁素鱼笺也省作雁鱼。如元吴氏《寄外》诗:“既无黄耳寄家书,也合随便寄雁鱼。”(黄耳在下文再谈)。

鱼笺雁书:明史叔考《醉罗歌·题情》套曲:“泪痕一线罗裙绣裾,相思两字鱼笺雁书。”

鱼肠尺素:北周庚信《谢滕王集序启》:“鱼肠尺素,凤足数行,书此谢辞,终知不尽。”

鱼肠雁足:唐李绅诗中有“鱼肠雁足望缄封,地远三江岭万重”之句。

鱼封雁帖:《吴骚·步步娇·闺怨》“湘江竭,燕山截,断鱼封雁帖。”

鱼书雁帖:明高濂《绛都春序·题情》套曲:“空接,鱼书雁帖。反教人添哽咽。“

鱼书雁帛:李渔所著《闲情偶寄·器玩·制度》:“则笺简二字中,便有无穷本义,鱼书雁帛而外,不有竹刺之式可为乎?”

鱼书雁信:《雍熙乐府·古调石榴花·闺思》:“总是个伤情别离,则这鱼书雁信,冷清清杳无踪迹。”

这些四字别称,都是两个书信别称合在一起连用的。

书信的别称(六)

手书家信使函寸简

信件还可分为许多种类,如公函、私信、便函、手书、家信、情书等等。现将手书、家信、短信、便函的别称略加介绍。

1.手书

手书是亲手写的信。相对含有重视、真实非***冒等意味在内,所以常区别于一般书信别称。如《汉书·薛宣传》:“冯翊敬重令,又念十金法重,不忍相暴章。故密以手书相晓,欲君自图进退。”“暴章”即揭露。

“手书还称“亲笔信”、“手札”、“手翰”、“手启”、“手柬”、“手笔”、“手记”、“手帖”、“尺墨”等等。举例如下:

手札:白居易《宿香山寺酬广陵牛相公见寄》诗:“手礼八行诗一篇,无由相见但依然。”

手翰:韩愈《与鄂州柳中丞书》:“是以前状,辄述鄙诚,眷惠手翰还答,益增欣悚”

手启:《三国演义》第三十六:“(程昱)待徐母如亲母,时常馈送物件,必具手启。徐母亦作手启答之。”

手柬:明代沈德符《野获编·台省·房心宇侍御》:“房念众咻不止,其势且孤,乃尽出二给事先后托请诸手柬呈上览。”

尺墨:《翰苑新书·戴象麓(上赣州周府判启)》:“编摩尺墨,披沥寸丹。”

手笔:亲手写的或画的东西叫手笔。因此亲笔信也叫手笔。刘禹锡《上杜司徒启》:“近本州徐使君至,奉手书一函。”

手记、手帖:亲自写的文章、书信之类称“手帖”;亲笔写的笔记、日记、书信称“手记”。如明代张居正《与蓟镇督抚书》:“昨偶因赵帅,以李自馨手帖见寄。”鲁迅***《伤逝》副题为“涓生手记”。

2.家信

指家里来的信或外出后寄给家里的信。家信也称“家书”、“家禀”、“家问”、“家报”、“乡书”、“乡信”、“竹报平安”、“锦字”、“锦书”、“锦文”、“锦中书”、“锦字书”、“黄犬音”、“大书”等等。“家票”在前文郭沫若的信中已经举过,其余举例如下:

家书:宋赵抃(bian音变)《闻岭外寇梗》诗:“家书万倍金难得,远梦干回路不知。”

家问:《周书·晋荡公护传》:“不期今日,得通家问,伏纸呜咽,言不宣心。”

家报:李渔《蜃中楼·传书》:“奴家还有一封家报,你可差个的当的差役,投到洞庭龙官。”

乡书:孙道乾《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哭舍妹》:“乡书甫启读末终,涕泪藉嫌素中。”

乡信:指家乡人或家人的来信,但多指后者。唐刘长卿《同诸公登楼》诗:“北望无乡信,车游滞客行。”

竹报平安:唐代段成式《酉阳杂组续集·支植下》说:“卫公(即唐代宰相李德裕)言北都(即太原)惟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长数尺,相传其寺纲维(即主管寺内事务的僧人)每日竹报平安。”后来,就以“竹报平安”代称平安家信,也简称“竹报”。如宋人韩元吉《水调歌头·席上次韵王德和》词:“无客问生死,有竹报平安。”

锦字:即用锦织成的字,源于一个凄惋的故事。《晋书·窦滔妻苏氏传》载:“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惠,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放)流沙(沙漠),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凡三百四十字,文多不录。”后来就把妻子寄给丈夫的信称“锦字”。如范成大《道中》诗:“客愁无锦字,乡信有灯花。”锦字也称“锦字书”、“锦文”、“锦书”、“锦中书”。

锦字书:李白《久别离》诗:“别来几春末还家,玉窗又见樱桃花。况有锦字书,开缄使人磋。

锦文:冯梦龙《挂枝儿·耐心》:“锦文织就,薄幸回颜。”薄幸,犹冤家,旧时女子对意中人的呢称。

锦书:唐人刘兼《征妇怨》诗:“曾寄锦书无限意,塞鸿何事不归来

锦中书:唐耿湋(wei音围)《古意》诗:“叶下统窗银烛冷,含啼自草锦中书。”

黄犬音:典故出《晋书·陆机传》。西晋文学家陆机是吴郡吴县(今上海松江)人。养有一个很好的狗,取名黄耳,他曾在当时的首都洛阳羁留,很久没有得到家信,十分惦念,一日他笑着对狗说:“我家绝无书信,你能送信不能?”黄耳摇尾作声,表示可以。于是陆机写信用竹简装,系到狗颈上。狗向南寻路到家,取了回信又送回洛阳。后来就用“黄耳”或“黄犬”代指信使,用“黄犬音”借指家信。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不用黄犬音,难传红叶诗。”

黄犬音也称“犬书”。如李贺《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待:“犬书曾去洛,鹤病悔游秦。”“鹤病“即妻子生病。

3.便函

便函是机关团体发出的形式比较简便、非正式公文的信件,从前也叫“札字”。如《儒林外史》第五十三回:“陈木南写了个札字,叫长随拿到国公府向徐九公子借了二百两银子。”

4.寸简

寸简就是简短的信,也称为“寸笺”、“寸纸”、“寸楮”、“寸札”、“寸函”、“片札”。有时还用这些代称,谦指自己发出的书信。兹举几例:

寸简:夏曾佑《送汪毅白》诗:“千古心期凭寸简,***容易入斜曛。”“心期”指期望、心愿。“曛”(xun音熏)意为昏黑。

寸笺:鲁迅《书信集·致高良富子》:“特上寸笺,以申谢悃。”悃(kun音捆),即真心诚意。

寸纸:秋瑾《念奴娇·寄闺珵妹》词:“别绪千丝,离恨万缕,寸纸应难剖。

寸楮:太平天国罗大纲《致英使书》:“今藉羽便,特修寸楮。

寸札:清人吴下阿蒙《断袖篇·琴书》:“倘得机缘,寸札相招。

寸函:鲁迅《书信集·致黎烈文》:“晚间曾寄寸函,夜里又做一篇。

四鱼读什么成语和诗句?

1.古代形容信的词

中国古代书信有别,书指函札,信指使人。泛称书札为书信是后来的事。换句话说,现代所说的书信古代通称为“书”。《左传》记载:“叔向使诒子产书。”著名的书信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在现代汉语中“书”仍保留了“书信”的意思,如“家书”等。现将古代书信的别称介绍如下:

简在没有发明造纸术之前,我国曾用削成狭长的竹片作为书写材料,人们把这种竹片称为简。用于写信的竹片便称为竹简。

牍古代书写用的薄而小的木片称为牍,汉代对简和牍串起来写字时,诏书律令宽不超过3尺,一般书信宽不过1尺,故将书信称为尺牍。

柬在古代,柬与简通用,是信件、名片、贴子之类的统称,如请柬、贺柬、书柬等。

素古代称白绢为素。用白绢(或绸)写成的书信称为尺素,后来“素”成为书信的代称。

笺笺原是精美的小竹片,供人们题诗或作画用。一般信纸也叫笺,后引申为书信的代称。

函函原指信的封套。古代寄信用木匣子邮递,这种匣子叫函。后来就称信件为函,如函件、来函、公函等。

札札在古代指书信,公私文书。据《文选》“古诗十九首之十七”有这样的诗句:“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札原意为古代书写用的小木简。现仍通用“信札”一词。

书信的上述别称都和我国古代写信用的材料有关。除了上述别称外,古代书信还有一些别称。古代传说鸿雁能传书,这个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所以,后来用鸿雁代称书信。

鲤鱼也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以鲤鱼代称书信有几种说法,一种称为“双鱼”,如宋人《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另一种称为“双鲤”,刘禹锡《洛中送崔司业》诗:“相思望淮水,双鲤不应稀。”韩愈《寄卢仝》诗中也有“更遣长须致双鲤”的诗句。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诗中有“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有的直接说成“鱼书”,唐代诗人韦杲《忆玉箫》诗:“长江不见鱼书至,为遣相思梦如秦。”因为常用鲤鱼代替书信,所以古人往往把书信结成鲤鱼形状,汉乐府诗中有“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要知心中事,看取幔中书。”

书简也代指书信。书简原指盛书信的邮筒,古代书信写好后常找一个竹筒或木筒装好再捎寄。李白诗中便有“桃竹书筒绮秀文”之句。后来书筒也成了书信的代称。如宋赵蕃诗中有这样一句:“但恐衡阳无过雁,书筒不至费人思。”

八行书也是信札的代称。旧时信件每页八行,故称为八行书。《后汉书·窦章传》李贤注引马融《与窦章书》:“孟陵奴来,赐书,见手迹……书虽两纸,纸八行,行七字。”温庭筠词曰:“八行书,千里梦,雁南飞。”

2.描写书信的词语

有关书信的成语

成语 解释

陇头音信 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

苞苴竿牍 苞苴:蒲包,指赠送的礼物,引申为贿赂;竿牍:竹简为书,指书信,这里特指请托信。指携着礼物带着书信,去探访人。指行贿请托。

堆案盈几 堆:堆积。案:案头。公文、书信、图书等堆积满案头。原指等待处理的文凭大量积压。后也指书籍或文字材料非常多。

付诸洪乔 洪乔:晋朝人,姓殷名羡,字洪乔。比喻书信遗失。

黄耳传书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书不尽言 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停云落月 表示对亲友的怀念(旧时多用在书信里)。

鱼传尺素 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因此称书信。指传递书信。

断羽绝鳞 断绝书信。羽鳞,犹鱼雁。

河鱼天雁 古传鱼雁都能传递书信,后即以“河鱼天雁”借指传送书信者。

鸿断鱼沉 书信断绝,音讯全无。

寄雁传书 谓传递书信。

目断鳞鸿 鳞鸿:鱼和雁,比喻书信。形容望眼欲穿,盼望书信到来。

雁去鱼来 书信往来。雁、鱼均喻书信。

雁素鱼笺 指书信。

音问两绝 书信与消息都断绝。亦作“音问杳然”。

鱼肠尺素 指书信。

鱼肠雁足 泛指书信。

鱼沉雁杳 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鱼封雁帖 泛指书信。

鱼笺雁书 泛指书信。

鱼书雁帖 泛指书信。

咫尺之书 书信。古代书写用木简,信札之简长盈尺,故称。

蜂媒蝶使 〖解释〗花间飞舞的蜂蝶。比喻为男女双方居间撮合或传递书信的人。

拜手稽首 拜手:作揖;稽首:古时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用于书信向对方表示敬意。

平安家书 报告家人平安的书信

望***纳

3.形容书信的词语

堆案盈几 堆:堆积。案:案头。公文、书信、图书等堆积满案头。原指等待处理的文凭大量积压。后也指书籍或文字材料非常多。

付诸洪乔 洪乔:晋朝人,姓殷名羡,字洪乔。比喻书信遗失。

黄耳传书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书不尽言 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停云落月 表示对亲友的怀念(旧时多用在书信里)。

鱼传尺素 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因此称书信。指传递书信。

断羽绝鳞 断绝书信。羽鳞,犹鱼雁。

河鱼天雁 古传鱼雁都能传递书信,后即以“河鱼天雁”借指传送书信者。

4.形容书信的诗句

古代书信的“美称”

河北 张木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是大诗人杜甫《春望》中的诗句.信,满载着深情厚谊,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亲人如同面聚,因而显得特别珍贵.

自古以来,书信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人们给它起了很多有趣的代称,赋予了美好的情趣.“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多么美妙的诗句,多么动人的情境!

鱼肚子里真有“尺素书”吗?古人的书信常用洁白的绢来写,长一尺左右,称为尺素,故书信即称尺素书.洁白的尺素常结成双鲤之形,古乐府诗有道:“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要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因此,“双鲤”为书信的代称.前面引诗中的“烹鲤鱼”并非真烹,不过是一种生动的比喻罢了.

苏武牧羊的故事许多人都知道,他曾把信缚在雁足上带回祖国,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鸿雁传书”.所以,信又常常合称“鱼雁”,例如古诗有“长江不见鱼雁书,为遣相思梦入秦”.

在纸发明以前,古人除用绢、帛写信外,还以竹片、木片作为书写材料,称为简、札、牍,故书信有时又称“书简”、“书札”、“书牍”或“简札”、“简牍”.简札的长度和素绢一样,都取一尺左右,故信又有“尺牍”、“尺翰”、“尺书”等等美称.

纸发明以后,人们制作了一种小巧精美,专门用来题诗和写信的纸张——“笺”,并以此作为书信的代称.晏殊有词道:“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

5.书信在古代用什么词来代表那

1 函

2 书

3 札

4 简

5 笔

简称书信为“信”,那是近代才有的事。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书与材料演变等原因,书信又有许多别名、美称,下面略举数端。

简、柬、札、帖 古时书简并称,书籍之类可以称为简,书信之类也可称为简。书、简小有不同,书长短并宜,简则零篇寸擂为多。魏晋以后,“简”也写作“柬”。今仍不乏使用。札,是古代书写用的小木简,后用作书信别称。古代写在帛上的信则称帖,如著名书法家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的一些杂帖,就是文字简短、情意隽永的书信作品。

笺、素、翰 笺是小幅而华贵的纸张,素是白色生绢,古人多有在笺、素上写书信的;翰是鸟羽,古以羽毛为笔。所以,笺、素、翰常被借指为书信。后来书写材料有了发展变化,人们仍喜欢用雅笺、素书、华翰等词,作为书信的美称。

函 封套叫做函,信一封叫一函,后也用函代指信件。

尺牍 膝,书版。古时书函长约一尺,故名尺牍,亦称“尺素”、“尺翰”、“尺简”、“尺纸”、“尺书”,皆泛指书信。

雁足、雁帛、雁书、鸾笺《汉书》记载苏武故事,言苏武被拘匈奴,牧羊于北海,后来汉朝廷要求匈奴放归苏武,匈奴谎称武已死。汉使则谓单于,汉皇在上林苑中,得北宋雁,雁足上系着帛书,说苏武等在某泽中,单于只得放苏武归汉。于是,书信又有了雁足、雁帛、雁书等代名词。再如,宋时蜀地善制十色彩笺,笺上隐然有花木麟弯图案,这样,书信又多了一个别称:鸾笺。

八行书 旧时竖式信笺,多用红线划分八行,书信也别称八行书。

此外,如简札、简帖、简牒、简膝、书尺、书牍,以及音信、音讯、音问、音邮、音翰、音书等,也都用作书信的代称。再如,称亲笔书信为手书、手札,称简短书信为短简、短书、小书,称答复的书简为答记,称佛家书信为法帖,称与人断绝交往的书信为绝交书,称不署姓名的书信为匿名信,称诽谤人的匿名书函为飞书、飞文、飞章,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在收藏家中,尤其是书画收藏家,对书函信札的收藏向来十分重视,原因一可研究书法,二可研究相关史料。古代寄书信快捷的用鸿雁、青鸟、信鸽、鲤鱼。此外,还有驿使、邮传。在此,我将信的别称作一简介,供爱好者参考。书:家书即家信,手书即亲笔信。函:便函即信,公函即公文信件。札:大札即重要的信,礼札即送礼的信。简:书简即书信,小简即便信。笺:便笺即便信,锦笺、华笺均为信的美称。

尺牍:即书简。古代常用一尺长的木简写信。

尺索:即绢书,用一尺长的白绢写信。

鲤鱼、鸿雁:均出于古文典故,逐渐演变为信的代称。

6.形容书信的成语

陇头音信

lǒng tóu yīn xìn

解释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

出处元·高明《琵琶记·伯喈行路》:“叹路途千里,日日思亲。青梅如豆,难寄陇头音信。”

结构偏正式成语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书信

成语故事南朝时候,宋朝的陆凯与文人范晔关系特别好,经常书信往来。一天陆凯在江南***得梅花一枝,并做诗一首:“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寄给长安的范晔。范晔收到后感动万分。

描写写信的词语

⑴ 关于鱼四字成语大全

白龙来鱼服 白龙化为鱼在渊源中游。比喻帝王或大官隐藏身分,改装出行。

白鱼入舟 比喻用兵必胜的征兆。

鲍鱼之肆 卖咸鱼的店。比喻坏人成堆的地方。

察见渊鱼 渊:深潭。能看清深水中的鱼。比喻为人过于精明。

⑵ 含有“鱼”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1、狐鸣鱼书

[拼音]

hú míng yú shū

[释义]

指起事者动员群众的措施。

[出处]

《史记·陈涉内世家》:“乃丹书帛曰‘容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闲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2、临河羡鱼

[拼音]

lín hé xiàn yú

[释义]

比喻空有愿望,而无实际行动。

[出处]

西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

3、鱼游釜底

[拼音]

yú yóu fǔ dǐ

[释义]

鱼在锅里游。比喻处境十分危险,有行将灭亡之虞。

[出处]

清·秋瑾《普告同胞檄稿》:“夫鱼游釜底,燕处焚巢,旦夕偷生,不自知其频于外殆,我同胞其何以异是耶?”

4、肥鱼大肉

[拼音]

féi yú dà ròu

[释义]

指丰盛的鱼肉菜肴。

5、鱼龙曼羡

[拼音]

yú lóng màn xiàn

[释义]

比喻世事变幻。

[出处]

清·龚自珍《小游仙词》之六:“顽仙一觉浑瞒过,不在鱼龙曼羡中。”

⑶ 鱼字开头的四字成语

您好,这个成语是:鱼游沸鼎

[ yú yóu fèi dǐng ]

详细解释

1. 解释:鱼在锅里游。比喻处境十分危险,有行将灭亡之虞。

2. 出自:唐·李商隐《行次昭应县道上》诗:“鱼游沸鼎知无日,鸟覆危巢岂待风。”

⑷ 四字成语,第四个字是鱼的成语是什么

漏网之鱼抄

涸辙之鱼

浑水摸鱼

水清无鱼

釜底游鱼

瞎子摸鱼

混水捞鱼

以蚓投鱼

殃及池鱼

缘木求鱼

混水摸鱼

祸及池鱼

涸辙枯鱼

瓦影之鱼

祸近池鱼

笼鸟池鱼

马如游鱼

似水如鱼

以筌为鱼

牛蹄之鱼

牛蹄中鱼

弃其馀鱼

吞舟之鱼

丛雀渊鱼

前庭悬鱼

漏网游鱼

缘木希鱼

落雁沉鱼

临渊羡鱼

涸辙穷鱼

为渊驱鱼

临河欲鱼

临河羡鱼

察见渊鱼

临川羡鱼

穷池之鱼

幕燕鼎鱼

濠梁观鱼

悬龟系鱼

瓦影龟鱼

亥豕鲁鱼

纵壑之鱼

羊续悬鱼

幕燕釜鱼

釜中游鱼

及宾有鱼

釜中之鱼

撒水拿鱼

信及豚鱼

指天射鱼

甑尘釜鱼

弹铗无鱼

釜中生鱼

龙阳泣鱼

化及豚鱼

登木求鱼

⑸ 带“鱼”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1、带“鱼”的四字成语有:

(1)

成语: 鱼帛狐篝

拼音: yú bó hú gōu

解释: 指借助鬼神制造舆论,以便起事。

举例造句:一群老道士在这鱼帛狐篝,简直反了。

(2)

成语: 鱼帛狐声

拼音: yú bó hú shēng

解释: 指借助鬼神制造舆论,以便起事。

举例造句:谁允许你们在这鱼帛狐篝的?滚,都滚。

(3)

成语: 鱼肠尺素

拼音: yú cháng chǐ sù

解释: 指书信。

举例造句:你我之间相隔太远,只好依靠着鱼肠尺素来传递思念了。

(4)

成语: 鱼肠雁足

拼音: yú cháng yàn zú

解释: 泛指书信。

举例造句:我们依靠鱼肠雁足来互诉心情。

(5)

成语: 鱼沉鸿断

拼音: yú chén hóng àn

解释: 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举例造句:若不是鱼沉鸿断,怕是我们早已知道对方现状了吧。

⑹ 与鱼有关的成语四字词语

白龙鱼服 白鱼入舟 鲍鱼之肆 察见渊鱼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池鱼笼鸟 沉鱼落雁 虫鱼之学 池鱼之殃 登木求鱼

鼎鱼幕燕 得鱼忘筌 放长线钓大鱼 釜底游鱼 釜中生鱼

釜中游鱼 贯鱼之次 浑水摸鱼 混水摸鱼 河鱼腹疾

及宾有鱼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鸡头鱼刺 枯鱼衔索 枯鱼之肆

漏网之鱼 鲁鱼帝虎 鲁鱼亥豕 鲤鱼跳龙门 临渊羡鱼

鲇鱼上竹 前庭悬鱼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如鱼得水 水清无鱼

撒水拿鱼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水至清则无鱼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为渊驱鱼

稳坐钓鱼船 信及豚鱼 殃及池鱼 瞎子摸鱼 鱼传尺素

鱼大水小 鸢飞鱼跃 鱼贯而入 鱼贯而行 鱼溃鸟散

鱼烂而亡 鱼龙混杂 鱼龙曼衍 鱼烂土崩 鱼目混珠

缘木求鱼 鱼米之乡 鱼馁肉败 鱼网鸿离 渊鱼丛雀

鱼游釜中 以蚓投鱼 雁杳鱼沉 鱼跃鸢飞 鱼鱼雅雅

甑尘釜鱼 葬身鱼腹 指天射鱼 自相鱼肉

⑺ 关于鱼的四字成语都有什么

缘木求鱼、 竭泽而渔、 沽名钓誉、 沉鱼落雁、 涸辙之鲋、 提纲挈领、 鱼米之乡、 纲举目张、 鱼跃龙门、 独占鳌头、 如鱼得水、 鱼龙混杂、 如鲠在喉、 得鱼忘筌、 鱼目混珠、 临渊羡鱼、 浑水摸鱼、 涸泽而渔、 为渊驱鱼、 白龙鱼服、 鱼贯而入、 遍体鳞伤、 鱼传尺素、 混水摸鱼、 鲍鱼之肆、 自投罗网、 殃及池鱼、 鱼与熊掌 枯鱼之肆、 鱼贯而出、 鱼死网破、 摇头摆尾、 骨鲠在喉、 鸢飞鱼跃、 鱼肉百姓、 鱼贯而行、 羊续悬鱼、 漏网之鱼、 鳄鱼眼泪、 水清无鱼、 雀马鱼龙、 鲁鱼亥豕、、 釜底游鱼、 池鱼之殃、 马如游鱼、 鲸吞蚕食、 龙阳泣鱼、 鱼鱼雅雅、 白鱼入舟、 吞舟之鱼、 信及豚鱼、 鱼龙百变、 鱼龙变化、 鱼龙曼延、 自相鱼肉、 烟波钓徒 马中关五、 鱼水深情、 吞舟是漏、 鱼沉雁渺、 鱼肉乡里、 瞎子摸鱼、 鼎鱼幕燕、 池鱼林木、 鱼升龙门、 鱼沉雁杳、 得兔忘蹄、 如鱼似水、 葬身鱼腹、 鱼书雁信、 得鱼忘荃、 临川羡鱼、 及宾有鱼、 登木求鱼、 鱼沉雁静、 甑尘釜鱼、 察见渊鱼、 网漏吞舟、 鱼水和谐、 若烹小鲜、 指天射鱼、 祸及池鱼、 秋荼密网、 池鱼幕燕、 釜鱼幕燕 鱼游沸鼎、 狐鸣鱼书、 鱼龙漫衍、 鱼水相欢、 铩羽暴鳞、 渊鱼丛雀、 比目连枝、 鲁鱼帝虎、 白鱼赤乌、 鲂鱼赪尾、 鱼龙曼羡、 河鱼腹疾、 鱼游釜中、 雁素鱼笺、 池鱼笼鸟、 波光鳞鳞、 鱼龙曼衍、 鱼游濠上、 池鱼堂燕、 龙战鱼骇、 常鳞凡介、 豕亥鱼鲁、 河鱼之疾、 鸟集鳞萃、 鱼书雁帛、 鱼帛狐篝、 鱼书雁帖、 弹铗无鱼、 冻浦鱼惊、 鱼贯雁比 鱼质龙文、 水到鱼行、 鱼沉雁落、 黄发台背、 鱼惊鸟散、 鲸吸牛饮、 牛蹄中鱼、 河鱼天雁、 涸鲋得水、 白鱼登舟、 栉比鳞臻、 鳏鱼渴凤、 栉比鳞差、 枯鱼涸辙、 釜中游鱼、 断羽绝鳞、 鱼笺雁书、 临河羡鱼、 鱼烂河决、 鱼烂而亡、 食鱼遇鲭、 鲇鱼上竹、 鸟焚鱼烂、 虫鱼之学、 鸡头鱼刺、 渔海樵山、 鲸吞虎噬、 鱼贯雁行、 釜中生鱼 前庭悬鱼、 鲸吞蛇噬、 雁去鱼来、 鱼鲁帝虎、 暴腮龙门、 鱼水相投、 釜中之鱼、 鱼肠尺素、 探竿影草、 撒水拿鱼、 悬龟系鱼、 涸鱼得水、 城门鱼殃、 土崩鱼烂、 鱼帛狐声、 贯鱼之次、 炊鲜漉清、 鱼大水小、 鱼网鸿离、 鱼封雁帖、 鲜蹦活跳、 以筌为鱼、 鱼馁肉败、 池鱼之祸、 鸟惊鱼骇、 黄发鲐背、 以蚓投鱼、 雁逝鱼沉、 鱼尾雁行、 鱼游沸釜

狐鸣篝火、

鳞集仰流、

鱼县鸟窜、

鱼游釜底、

枯鱼衔索、

瓦影之鱼、

沧海一鳞、

弃其馀鱼、

枯鱼病鹤、

焚枯食淡、

以鱼驱蝇、

衣紫腰银、

证龟成鳖、

霄鱼垂化、

鱼肠雁足、

豕虎传讹、

鱼目混珍、

鸱张鱼烂、

鱼米之地、

宵鱼垂化、

鲍鱼之次、

竭泽焚薮、

衣紫腰金、

渊鱼丛爵、

鱼目间珠、

化及豚鱼、

牛蹄之鱼、

雁断鱼沉、

鸿断鱼沉、

肥鱼大肉

目断鳞鸿、

衣紫腰黄、

鳞集毛萃、

放鱼入海、

鱼生空釜、

鲁鱼陶阴、

鸟散鱼溃、

鱼瞵鹗睨、

鲇鱼上竿、

鱼目混珎、

贯鱼之序、

吞舟漏网、

鱼釜尘甑、

多鱼之漏、

鱼游燋釜、

摇头麰尾、

狐鸣篝中、

混水捞鱼、

鱼溃鸟离、

鸟惊鱼溃、

池鱼之虑、

鱼烂瓦解、

祸近池鱼、

鱼烂取亡、

釜中生尘、

鱼游釜内、

⑻ 四条鱼是什么成语

鱼贯而行

yú guàn ér xíng

[释义] 象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形容一个跟一个单行前进。

⑼ 描写鱼的四字成语大全

缘木求鱼、 沉鱼落雁、 鱼米之乡、 鱼跃龙门、 如鱼得水、 鱼龙混杂、专 得鱼忘筌、属 鱼目混珠、 临渊羡鱼、 浑水摸鱼、 为渊驱鱼、 白龙鱼服、 鱼贯而入、 鱼传尺素、 混水摸鱼、 鲍鱼之肆、 殃及池鱼、 鱼贯而出、 鱼死网破、 鸢飞鱼跃、 鱼肉百姓、 鱼贯而行、 羊续悬鱼、 漏网之鱼、 鳄鱼眼泪、 水清无鱼、 雀马鱼龙、 鲁鱼亥豕、、 釜底游鱼、 池鱼之殃、 马如游鱼、 龙阳泣鱼、 鱼鱼雅雅、 白鱼入舟、 吞舟之鱼、 信及豚鱼、 鱼龙百变、 鱼龙变化、 鱼龙曼延、 自相鱼肉、鱼水深情、 吞舟是漏、 鱼沉雁渺、 鱼肉乡里、 瞎子摸鱼、 鼎鱼幕燕、 池鱼林木、 鱼升龙门、 鱼沉雁杳、 如鱼似水、 葬身鱼腹、 鱼书雁信

⑽ 关于“鱼”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1、鱼贯而入

拼音: yú guàn ér rù

解释: 象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形容一个接一个地依次序进入。

出处: 《三国志·魏志·邓艾传》:“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

举例造句:运动会开始了,各班代表队鱼贯而入,全场掌声不断。

2、鱼贯而出

拼音: yú guàn ér chū

解释: 像游鱼那样连贯着出现。

出处: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回:“三人急不暇择,从窦中鱼贯而出,外面正是一条逼狭的胡同,还静悄悄的没人阻住。”

举例造句:演唱会结束后,观众们鱼贯而出,边走边讨论着。

3、鱼目混珠

拼音: yú mù hùn zhū

解释: 混:搀杂,冒充。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的冒充真的。

出处: 汉·魏伯阳《参同契》卷上:“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

举例造句:有些不良商家常常鱼目混珠,坑骗消费者。

关于描写家信的词语

1.形容写信的词语

在中国古代书信有别,书指函札,信指使人。泛称书札为书信是后来的事。换句话说,现代所说的书信古代通称为“书”。著名的书信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在现代汉语中“书”仍保留了“书信”的意思,如“家书”等。现将古代书信的别称介绍如下:

简:在没有发明造纸术之前,人们曾用削成狭长的竹片作为书写材料,称其为竹简。

牍:古代书写用的薄而小的木片,汉代对简和牍串起来写字时,诏书律令宽不超过3尺,一般书信宽不过1尺,故将书信称为尺牍。

柬:在古代,与“简”通用,是信件、名片、贴子之类的统称,如请柬、贺柬、书柬等。

素:古代称白绢为素。用白绢(或绸)写成的书信称为“尺素”,后来“素”成为书信的代称。

笺:原是精美的小竹片,供人们题诗或作画用。一般信纸也叫笺,后引申为书信的代称。

函:原指信的封套。古代寄信用的木匣子就称为函。后称信件为函,如函件、来函、公函等。

札:在古代指书信,公私文书。原意为古代书写用的小木简,现仍通用“信札”一词。

2.形容书信的词语

堆案盈几 堆:堆积。案:案头。公文、书信、图书等堆积满案头。原指等待处理的文凭大量积压。后也指书籍或文字材料非常多。

付诸洪乔 洪乔:晋朝人,姓殷名羡,字洪乔。比喻书信遗失。

黄耳传书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书不尽言 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停云落月 表示对亲友的怀念(旧时多用在书信里)。

鱼传尺素 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因此称书信。指传递书信。

断羽绝鳞 断绝书信。羽鳞,犹鱼雁。

河鱼天雁 古传鱼雁都能传递书信,后即以“河鱼天雁”借指传送书信者。

3.描写书信的词语

有关书信的成语

成语 解释

陇头音信 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

苞苴竿牍 苞苴:蒲包,指赠送的礼物,引申为贿赂;竿牍:竹简为书,指书信,这里特指请托信。指携着礼物带着书信,去探访人。指行贿请托。

堆案盈几 堆:堆积。案:案头。公文、书信、图书等堆积满案头。原指等待处理的文凭大量积压。后也指书籍或文字材料非常多。

付诸洪乔 洪乔:晋朝人,姓殷名羡,字洪乔。比喻书信遗失。

黄耳传书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书不尽言 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停云落月 表示对亲友的怀念(旧时多用在书信里)。

鱼传尺素 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因此称书信。指传递书信。

断羽绝鳞 断绝书信。羽鳞,犹鱼雁。

河鱼天雁 古传鱼雁都能传递书信,后即以“河鱼天雁”借指传送书信者。

鸿断鱼沉 书信断绝,音讯全无。

寄雁传书 谓传递书信。

目断鳞鸿 鳞鸿:鱼和雁,比喻书信。形容望眼欲穿,盼望书信到来。

雁去鱼来 书信往来。雁、鱼均喻书信。

雁素鱼笺 指书信。

音问两绝 书信与消息都断绝。亦作“音问杳然”。

鱼肠尺素 指书信。

鱼肠雁足 泛指书信。

鱼沉雁杳 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鱼封雁帖 泛指书信。

鱼笺雁书 泛指书信。

鱼书雁帖 泛指书信。

咫尺之书 书信。古代书写用木简,信札之简长盈尺,故称。

蜂媒蝶使 〖解释〗花间飞舞的蜂蝶。比喻为男女双方居间撮合或传递书信的人。

拜手稽首 拜手:作揖;稽首:古时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用于书信向对方表示敬意。

平安家书 报告家人平安的书信

望***纳

4.关于写信的好词佳句

1、雪野茫茫的小草,寒冷孤寂中怀抱着“理想”取暖;征途迢迢南飞的大雁,因为“梦想”才不停地往前飞.我的梦想,但只是目前的梦想,就是考上重点.这个理想并非遥远而不可即,我锲而不舍地勤勉学习,为了应付目前的挑战,这最大的挑战就是战胜自己.

2、梦想是事业的大门,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个旅程的尽头,就有成功在等待着,来庆祝我努力的结果.为了实现我的理想,我毫不懈怠,因为我知道:没有理想等于没有灵魂.我要证明我拥有理想,拥有灵魂.我的理想,是重点.我不质疑自己的能力,我要超越自我,实现梦想.

3、梦想是一个深渊,从跳下那一刻起,就逼迫你奋力搏击.要么,大鹏展翅,扶摇而上;要么,石沉渊底,再无声响……而我,则选择前者,我会努力奋斗,向自己的梦想一步步迈进!

4、每个人都有理想,但要让这美好的理想变成现实,关键还要看自己.在失败中振作,在振作中奋发,在奋发中取胜,这才是我们要的精神.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塌实的学习,一定会使自己的理想成真!

5、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就像天空中的繁星,看不尽,数不完.我的梦想是长大当一名天文学家,去探寻宇宙中的奥秘.每到夏天的夜晚,我都坐在院中看星星,认星星.”

6、梦想是春泥中蠢蠢欲动的***对参天大树的向往,梦想是夏雨后含苞欲放的蓓蕾对众芳竞妍的期待,梦想是秋风里默默酝酿的果实对圆润甜美的盼望,梦想是冬雪下蛰伏搏动的生灵对和风艳阳的憧憬……

7、梦想是什么?是虚无漂渺的天上的街市.也许它本身就很可笑,本身就不可能实现,但是在一个孩子的稚嫩的心田里,在一颗天真的纯洁的童心面前,梦想是快乐、幸福和美好,是一种向往.

8、梦想之所以美妙是因为它远远地高于现实.梦想之所以诱人是因为它吸引我们坚持不懈地去努力追求.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梦想,我们称之为理想.梦想若太不切合实际就会流于空想.因此,梦想之花要植根于现实的土壤里,并且悉心培育,才可能结出成功的硕果.年青时的梦想往往因虚幻飘渺而缺少现实的根基,最终因为无本之木而枯萎.

9、年少时,我们都曾有过一些美妙、绮丽而又略显天真和不切实际的幻想,就像河流边那些五光十色的鹅卵石.我们都曾陶醉于那些绚丽的颜色中.渐渐地,我们长大了,目光由脚边的鹅卵石移向前方.河流的源头,屹立着一座雄伟高峻的雪山,令人神往.我们把它称之为——理想.一个最美的字眼!

5.描写信件的词语

陇头音信

苞苴竿牍

堆案盈几

付诸洪乔

黄耳传书

书不尽言

停云落月

鱼传尺素

断羽绝鳞

河鱼天雁

鸿断鱼沉

寄雁传书

目断鳞鸿

雁去鱼来

雁素鱼笺

音问两绝

鱼肠尺素

鱼肠雁足

鱼沉雁杳

鱼封雁帖

鱼笺雁书

鱼书雁帖

咫尺之书

蜂媒蝶使

拜手稽首

平安家书

鸿雁传书

6.关于写信的成语有哪些

1、苞苴竿牍[bāo jū gān dú]: 指携着礼物带着书信,去探访人。

指行贿请托。 出处:《庄子·列御寇》:“小夫之知,不离苞苴竿牍。”

2、书不尽言[shū bù jìn yán]: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出处:《易·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3、鱼传尺素[yú chuán chǐ sù]: 指传递书信。

出处: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4、寄雁传书[jì yàn chuán shū]:指传递书信。 出处:宋·黄庭坚《寄黄几复》诗:“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5、上书言事[shàng shū yán shì]:指向朝廷书面提出对国家大事的看法或建议。现多指向上级写信提建议或意见。

出处:《资治通鉴·汉纪十》:“临菑人主父偃、严安,无终人徐乐,皆上书言事。”。

7.描写写信的诗句

落花时 纳兰容若

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

笺书直恁无凭据,休说相思。劝伊好向红窗醉,须莫及,落花时。

虞美人纳兰

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闲阶小立倍荒凉。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使青鸟兮衔书,恨独宿兮伤离居。李白

西来青鸟东飞去,愿寄一书谢麻姑。李白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

沙上未闻鸿雁信,竹间时有鹧鸪啼。李璟

鸿雁向西北,因书报天涯。李白

书无鸿雁如何寄,肠断催归作麽回。向子諲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

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晏几道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陆游

此情怀、纵写香笺,凭谁与寄。柳永

别来凭谁诉,空寄香笺,拟问前欢甚时更。欧阳修

香笺小字寄行云。纤腰非学楚,宽带为思君。晁补之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

汉口双鱼白锦鳞,令传尺素报情人。李白

忽逢江上春归燕,衔得云中尺素书。李白

8.描写写信的诗句

落花时 纳兰容若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

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笺书直恁无凭据,休说相思。

劝伊好向红窗醉,须莫及,落花时。 虞美人纳兰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

闲阶小立倍荒凉。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使青鸟兮衔书,恨独宿兮伤离居。李白西来青鸟东飞去,愿寄一书谢麻姑。

李白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沙上未闻鸿雁信,竹间时有鹧鸪啼。

李璟鸿雁向西北,因书报天涯。李白书无鸿雁如何寄,肠断催归作麽回。

向子諲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晏几道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陆游此情怀、纵写香笺,凭谁与寄。

柳永别来凭谁诉,空寄香笺,拟问前欢甚时更。欧阳修香笺小字寄行云。

纤腰非学楚,宽带为思君。晁补之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汉口双鱼白锦鳞,令传尺素报情人。李白忽逢江上春归燕,衔得云中尺素书。

李白。

1.描写书信的词语

有关书信的成语

成语 解释

陇头音信 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

苞苴竿牍 苞苴:蒲包,指赠送的礼物,引申为贿赂;竿牍:竹简为书,指书信,这里特指请托信。指携着礼物带着书信,去探访人。指行贿请托。

堆案盈几 堆:堆积。案:案头。公文、书信、图书等堆积满案头。原指等待处理的文凭大量积压。后也指书籍或文字材料非常多。

付诸洪乔 洪乔:晋朝人,姓殷名羡,字洪乔。比喻书信遗失。

黄耳传书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书不尽言 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停云落月 表示对亲友的怀念(旧时多用在书信里)。

鱼传尺素 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因此称书信。指传递书信。

断羽绝鳞 断绝书信。羽鳞,犹鱼雁。

河鱼天雁 古传鱼雁都能传递书信,后即以“河鱼天雁”借指传送书信者。

鸿断鱼沉 书信断绝,音讯全无。

寄雁传书 谓传递书信。

目断鳞鸿 鳞鸿:鱼和雁,比喻书信。形容望眼欲穿,盼望书信到来。

雁去鱼来 书信往来。雁、鱼均喻书信。

雁素鱼笺 指书信。

音问两绝 书信与消息都断绝。亦作“音问杳然”。

鱼肠尺素 指书信。

鱼肠雁足 泛指书信。

鱼沉雁杳 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鱼封雁帖 泛指书信。

鱼笺雁书 泛指书信。

鱼书雁帖 泛指书信。

咫尺之书 书信。古代书写用木简,信札之简长盈尺,故称。

蜂媒蝶使 〖解释〗花间飞舞的蜂蝶。比喻为男女双方居间撮合或传递书信的人。

拜手稽首 拜手:作揖;稽首:古时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用于书信向对方表示敬意。

平安家书 报告家人平安的书信

望***纳

2.关于家信的诗句

《结素鱼贻友人》

——唐·李冶

尺素如残雪,结为双鲤鱼。

欲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家书后批二十八》

——唐·韩偓

四序风光总是愁,鬓毛衰飒涕横流。

此书未到心先到,想在孤城海岸头。

《京师得家书》

——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得家书》

——唐·杜甫

去凭游客寄,来为附家书。今日知消息,他乡且旧居。熊儿幸无恙,骥子最怜渠。临老羁孤极,伤时会合疏。二毛趋帐殿,一命侍鸾舆。北阙妖氛满,西郊白露初。凉风新过雁,秋雨欲生鱼。农事空山里,眷言终荷锄。

《赠猎骑》

——唐·杜牧

已落双雕血尚新,鸣鞭走马又翻身。

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

《渔家傲》

——宋·陆游

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亦!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端州江亭得家书》

——唐·李绅

雨中鹊语喧江树,风处蛛丝飏水浔。

开拆远书何事喜,数行家信抵千金。

《蝶恋花》

——宋·赵令畤

尺素重重封锦字。未尽幽闺,别后心中事。佩玉***丝文竹器。愿君一见知深意。

环玉长圆丝万系。竹上斓斑,总是相思泪。物会见郎人永弃。心驰魂去神千里。

《蝶恋花》

——宋·晏几道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3.传递家信的成语

黄耳传书

解析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耳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亦作"黄犬书"、"黄犬寄书"、"黄犬传书"。

晋朝的诗人陆机,养了一只汤宗元种狗,叫"黄耳"。陆机在京城(洛阳)当官,好久没收到家里寄来的信,担心家里发生了什么事。一天,陆机开玩笑地对他的狗说:"你能带书信跑回家乡取消息回来吗?"狗很开心,摇摆它的尾巴。陆机立即写了信,装入竹筒,绑在黄耳的脖子上。狗经过专门给马车通行的道路,日夜不停息地赶路。家人看到陆机的信,又回信给陆机。狗立即上路,一路翻山越岭,直奔京城。家乡和洛阳之间相隔几千里远,人走路来回需五十天,而狗只用了二十多天。后来狗死了,陆机在家乡埋葬了它,取碑文名为"黄耳冢"。

4.写家信可以用的诗句和好词好句

诫外甥书朝代:魏晋 | 作者:诸葛亮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译文及注释译文 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节制情欲,去掉郁结在胸中的俗念,使几乎接近圣贤的那种高尚志向,在你身上明白地体现出来,使你内心震动、心领神会。要能够适应顺利、曲折等不同境遇的考验,摆脱琐碎事务和感情的纠缠,广泛地向人请教,根除自己怨天尤人的情绪。

做到这些以后,虽然也有可能在事业上暂时停步不前,但哪会损毁自己高尚的情趣,又何必担心事业会不成功呢!如果志向不坚毅,思想境界不开阔,沉溺于世俗私情,碌碌无为,永远混杂在平庸的人群之后,就会难免沦落到下流社会,成为没有教养,没有出息的人。注释①存,怀有,怀着②凝滞,心思局限于某个范围;拘泥③庶几之志,接近或近似于先贤的志向④揭然,高举的样子⑤恻然,恳切的样子⑥细碎,琐碎的杂念⑦嫌吝,怨恨耻辱⑧淹留,德才不显于世⑨济,成功,实现⑩强毅,坚强果断?窜伏,逃避,藏匿?下流,比喻低下的地位赏析 如果说《诫子书》强调了“修身学习”的重要性,那么本篇《诫外甥书》则阐述了“立志做人”的重要性。

本文一开篇,诸葛亮便开宗明义地指出“夫志当存高远”,即做人应当抱有远大的志向。具有远大的志向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先决条件,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如何才能做到“志存高远”呢?围绕着“志向”诸葛亮从正反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首先,“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

这几句话说明的是如何“立志”:慕先贤”即要以古圣先贤作为榜样,向他们看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好的榜样能够让人奋发向上,坏的榜样则能把人拖入深渊。

孔子也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会为一个人源源不断的注入正能量。

“绝情欲”顾名思义,断绝情欲。情,可以指爱情、友情或亲情种种,考虑到作者写此信的对象——外甥庞涣正值年少方刚,这里的“情”应当指爱情,或男女之欲。

因此,“绝情欲”应当理解为不要沉湎于爱欲。弗兰西斯·培根在《论爱情》中说:“古往今来,伟人奇才罕有沉湎于爱情而不能自拔者。”

又说“过度的爱情追求,必然会降低人本身的价值。”,这和“绝情欲”有异曲同工之妙。

所谓“弃凝滞”则是说,人生在世,总会为一些繁杂琐事所困扰,而这些无关痛痒的琐事或者烦恼往往可以消磨一个人的意志。因此,做到“志存高远”,站的高一些,看的远一些,人生的境界就会提升,跳出这个狭小的圈子,不为琐事所累,自然就做到了“弃凝滞”。

做到以上三点,自然而然,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即使身处逆境,高远的志向也能“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 其次,“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有了上面的立志的方法,那么这里就谈到实现志向(理想)的措施了:要做到“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就是要做到能屈能伸、随遇而安,要抛出心中无关的杂念,要认真听取别人的宝贵意见,虚心学习,吸取别人的经验、要做到心胸开阔,豁达。

一个人有了高远的志向,广阔的胸怀,就不会计较一时的得失,那么,即使他暂时得不到提拔,才华不被别人所了解认可,也不会妨碍他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最后,作者又从反面进行了论述。

“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就是说如果没有远大的志向,昂扬的斗志,坚强的意志,那么这样的人生最终只能在世俗中随波逐流,被儿女情长所束缚,地位低下,在平庸中耗尽一生! 诸葛亮的这篇文章只有短短八十余字,但却有很深的内涵。做为年青年人,不光要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志向,还必须有实现理想志向的具体可行措施和战胜困难排除干扰的毅力。

不然理想就可能会成为一种空想甚至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沦为平庸下流。诸葛亮的这封信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人如果志存高远、意志坚定,加之缜密地思考,然后付之于行动,就很有可能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取得成功。反之,则必然失败。

曾国藩在家训中也曾教育子女说要“有志、有识、有恒”。有志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这些非同寻常人物的观点都凝聚了他们毕生的人生经验在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tags.php?/%CA%E9%D0%C5/。

5.关于描写母爱的词语

1、《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别老母》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3、《十五》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4、《岁末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5、《母别子》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6、《慈母爱》元杨维桢

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

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7、《墨萱图》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8、《谁氏子》唐韩愈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

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

又云时俗轻寻常,力行险怪取贵仕。

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

呜呼余心诚岂弟,愿往教诲究终始。

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

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9、《短歌行》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迟,下山疾。

百年三万六千朝,夜里分将强半日。

有歌有舞须早为,昨日健于今日时。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无乐声。

10、《代北州老翁答》唐张谓

负薪老翁往北州,北望乡关生客愁。

自言老翁有三子,两人已向黄沙死。

如今小儿新长成,明年闻道又征兵。

定知此别必零落,不及相随同死生。

尽将田宅借邻伍,且复伶俜去乡土。

在生本求多子孙,及有谁知更辛苦。

近传天子尊武蔬,强兵直欲静胡尘。

安边自合有长策,何必流离中国人。

11、《除夜作》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12、《步虚》唐司空图

阿母亲教学步虚,三元长遣下蓬壶。

云韶韵俗停瑶瑟,鸾鹤飞低拂宝炉。

13、《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唐孟浩然

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

四座推文举,中郎许仲宣。泛舟江上别,谁不仰神仙。

6.求有关家信的诗句(喜欢张杰的来回答)

秋思 一、唐?李白 燕支黄叶落,妾望自登台。

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来。 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二、唐?李白 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

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 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

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 三、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意中常有之事,却非***所能道出。

作客他乡,见秋风而思故里,托便人捎信。临走时怕遗漏了什么,又连忙打开看了几遍。

事本子平,而一经入诗,特别是一经张籍这样的高手入诗,便臻妙境。这在诗坛上并不是常有的。

当然以家书为题材的作品,在唐诗中也不乏佳作。 象岑参的《逢入京使》:“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写作者戎马倥偬,路遇使者,托传口信以慰家人。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写作者身陷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不知战乱中的家人是否安吉,切盼来书以慰远情。他们都用独特的技巧表达了思家的心情。

这首诗与众不同的是寄深沉于浅淡,寓曲折于平缓,乍看起来,寥寥数语,细细吟味,却有无穷意味。 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颇能道出这首诗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甘苦。诗以秋风起兴,这是自《诗经》以来常用的手法。

秋风一起,北雁南飞,他乡羁旅,易触归思。例如刘禹锡的《秋风引》就曾说:“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我们再来看看诗人的历史,原来他本籍吴中(今江苏苏州),这又使人想起晋人张翰的故事。

据《晋书?张翰传》说:“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张籍与张翰异代同里,且俱宦游北方。

张翰因预测到齐王司马冏即将作乱,知机引退,张籍未必有什么政治上的原因,但在见秋风而思故乡这一点上,却极其相似。他虽不能象张翰那样马上“命驾而归”,但却把一腔思乡之情倾泻在纸上。

这种感物缘情的创作冲动,虽然用的是传统的手法“起兴”,但其中包括如许丰富的内涵,不能不是此诗的一个特色。 第二句“欲作家书意万重”,其中的“欲”字紧承“见秋风”。

原来诗人的心情是平静的,象一泓清水。秋风乍起,吹起他感情上的阵阵涟漪。

行文顺畅自如,一气流贯,然而句末“意万重”三字,忽又来一个逆折,犹如书法上的无垂不缩。 因此这里诗人的感情并未顺流而下,而是向更深的地方去开掘。

这种手法,看似寻常,实极高超。我们细玩诗意:诗人因见秋风而生乡思,于是欲作家书,可是千言万语,又不知从何写起。

“意万重”,乃是以虚带实。刘禹锡《视刀环歌》云:“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

“万重心”、“万重意”,俱是极言思想感情的复杂。 其中究竟有多少心意,每一个有生活经验的读者,都能体会得到。

因为是 “意万重”,这家书怎么写呢?写了没有?作者没有明言,让读者去想象,这就叫做含蓄不尽,耐人寻味。 三、四两句,又作转折。

尽管“意万重”,无从下笔,但就文意看,家书还是写了,问题在于匆匆着笔,意犹未尽。 “匆匆”二字,生动如画,既写了自己一方,也反映出捎信者一方。

联系下文来看,那个捎信人是在行期在即时遇到的:也许就要上马、上船,即便不象岑参与入京使“马上相逢”那样急迫,总还是行色匆匆不能久停的。由于捎信人是这样行色匆匆,写信人不得不匆匆落笔。

由于匆匆落笔,万重心意一下子很难表达清楚。在这种符合逻辑的描绘之中,诗人的急遽之情,匆忙之色,栩栩然如在目前。

“说不尽”三字,也与上文“意万重”紧相呼应,由于“意万重”,所以才“说不尽”。而“意万重”也与“见秋风”引起的乡思相关联。

黄叔灿《唐诗笺注》说:“首句羁人摇落之意已概见,正家书所说不尽者。 ‘行人临发又开封’,妙更形容得出。

试思如此下半首如何领起,便知首句之难落笔矣。”说明下半首的起头与全诗的起句,环环紧扣,首尾相应。

结句更是造语入妙,写情入微,可称一篇之警策。近人俞陛云评论说:“已作家书,而长言不尽,临发开封,极言其怀乡之切。

”又说:“此类之诗,皆至性语也。”(《诗境浅说续编》)所谓“至性语”,就是说写出了最真挚的人类共有的感情,而且达于极致。

在结构上,上句说“匆匆说不尽”,下句说“临发又开封”,渲染足了“匆匆”的气氛。 由于此诗艺术上取得如此杰出的成就,因此前人给予极高的评价。

林昌彝《射鹰楼诗话》说:“文昌(张籍字)‘洛阳城里见秋风’一绝,七绝之绝境,盛唐人到此者亦罕,不独乐府古淡足与盛唐争衡也。”一般论者以为诗到中唐,不足与盛唐争衡。

但就此诗来看,截取日常生活中一个片段,挖掘到人物感情的深处,以淡语写至情,发纤浓于简古,诗风质朴,意境浑成,称之曰“七绝之绝境”,决不为过;与盛唐名家(如前举之岑参)同类之作相比,也是毫不逊色的。 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青山遮不住悲秋。

秋,易使人 悲叹,伤心泪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