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和齐国有什么深仇大恨_燕国和齐国有什么深仇大恨之说

tamoadmin 成语分类 2024-06-05 0
  1. 乐毅伐齐与田单攻燕:燕齐之战是什么典故?
  2. 齐国和燕国当初关系这么好,为何最后关系会如此冷漠呢?
  3. 春秋时代齐燕两国亲如兄弟,为何战国时代两国成了世仇?
  4. 春秋战国时期燕国的重要敌人
  5. 当时燕国为什么不与齐国结盟
  6. 齐国和燕国为什么开始关系很好,后面关系又恶化?

因为当时齐国是最强大国家,其他的国家都受到过齐国的攻击,大家都想灭了齐国,消灭这个心腹大患。乐毅就是抓住了其他国家的这个心理,齐国在强大也抵挡不住六个国家的进攻,而且当时的齐国一直都想灭了燕国,燕国必须***取措施来抵抗齐国,不然最后也有可能被齐国灭了。齐国看上去很强大,但是就是一个纸老虎,如果所有的国家合力进攻齐国,齐国肯定是会被打败的,乐毅在燕昭王的支持下,联合其他国家的力量开始对齐国发起了进攻。

齐国当时虽然号称是一个超级大国,但是其他的国家在变法之后都变强了。齐国和其他国家的差距已经缩小了很多,齐国以前仗着自己国力雄厚,一直在欺负周围的这些国家,齐国在外交上做的很不好,和周围的几个国家关系都不好,在乐毅号召其他国家攻打齐国的时候,其他的国家都表示愿意支持乐毅,而且都派出了兵马。

而且当时齐国的君王昏庸无道,国内产生了很多的问题。一个国家的败亡往往都是从内部开始的,如果齐国的内部是铁板一块,乐毅也不敢轻易的带兵去攻打齐国,就是因为齐国的内部出现了问题,乐毅觉得消灭齐国的机会,给燕国报仇的机会终于来了。

燕国和齐国有什么深仇大恨_燕国和齐国有什么深仇大恨之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乐毅在六国的支持下,一口气拿下了齐国的72座城池。齐国只剩下自己的国都可以守护了,这个时候燕昭王去世了,乐毅失去了自己最大的政治靠山,新上任的燕国君王根本不信任乐毅,用其他的将领换下了乐毅,导致最后齐国死灰复燃。

乐毅伐齐与田单攻燕:燕齐之战是什么典故?

因为在那个时候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齐国和燕国在刚开始是站在统一战线的,两国交好会更加有利于两国的发展,而后来随着时局的不断发展,齐国为了更大的利益选择背叛燕国这个盟友,因为只有利益在他们眼里才是最大的,只要利益相冲突,就会毫不犹豫地背叛。这样虽然会被人撮脊梁骨,但是在那样一个战乱的年代能活下来已经很不容易了,更不会讲什么道德仁义了。

在刚开始,齐国和燕国就是因为利益在一起的,因为齐国燕国刚开始就是周朝分散出去的,从这个角度看他们还是一家人呢。而他们的共同目标就是为了维护周朝的统治,在利益上面也是没有分歧的,所以在刚开始他们的关系非常融洽,也没有什么需要争需要抢的东西。

但是随着齐国燕国的统治者的更换,他们的目标也开始变得不一样了,他们想要得到更大的土地,想要拥有更大的力量去对抗别的国家。正好又碰上燕国有名的子之之乱,齐国趁着燕国大乱,也想乱上加乱,还能捞一笔油水,想着趁机吞并燕国,这样就能壮大自己的国家。而且齐国的统治者早就已经换人,也不是以前那个齐国了。

但是后来齐国的***并没有得逞,但是这样背后捅一刀子对于燕国来说实在不能忍,燕国是记下了这个仇,齐国也并没有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愧疚,毕竟现在的齐国和燕国不是从前那样了,所以以至于最后齐国和燕国的关系很僵。

齐国和燕国当初关系这么好,为何最后关系会如此冷漠呢?

燕国在燕王哙的时候,上演了一出禅让的戏剧。昏聩无能的哙将王位让给燕相子之。子之当上燕王不久,国内就发生兵变,燕国大乱。公元前314年,齐宣王乘机攻燕,仅50天就占据了燕国的都城蓟(今北京市)。哙被杀,子之被俘后被剁成肉酱。

齐军残暴地对待燕国人民,引起强烈反抗。加上各诸侯国的干涉,齐军于两年后被迫撤退。赵武灵王将燕公子职送回燕国,立为燕昭王。

燕昭王尊重并网罗人才,他筑起一座高台,里面堆放黄金,以作招揽人才的费用,号称“黄金台”。一时间,天下贤士争相赴燕。被昭王委以重任的,包括乐毅、苏秦(策划合纵运动)、邹衍(思想家,提出阴阳五行学说)等等。

乐毅是赵国人,系魏国名将乐羊的后代。他到燕国后,帮助昭王招募、训练军队,使燕国的军事力量日益强大起来。

燕国君臣发愤图强,经过28年的努力,积聚起相当的实力。燕昭王感到洗雪国耻的条件成熟了。公元前284年,燕与韩、赵、魏、秦联合大举伐齐,乐毅为上将军。乐毅统率的五国联军在济(济水)西大败齐军。随后,乐毅分魏军进攻被齐占领的宋国旧地,分赵军攻取河间,自己亲率燕军长驱直入,攻克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市)。

齐湣王逃至莒(今山东莒县)。楚国派淖齿率兵救齐,湣王遂任淖齿为齐相。但淖齿杀了湣王,自己又被齐国将领王孙贾所杀。

燕军获得大胜,燕昭王亲自到济上劳军。乐毅又乘胜进兵,经过6个月战斗,攻下齐国城市70余座,均划为燕国郡县。齐国只剩下莒和即墨(今山东平度市)两座城。

正当齐国处于亡国的千钧一发之际,一位卓越的军事家——田单,勇敢地担负起复国的重任。他大摆火牛阵,向燕军展开了猛烈的进攻,挽狂澜于即倒。

田单是齐国王族的远房亲戚,不过在齐湣王时,他并不得志,也未因血缘关系而受到什么优待,只是做做小官而已。燕攻占临淄前,田单叫人将车轴两端长出的部分截去,再用铁皮包好。城破以后,城里人争相逃命,好些人因为车轴被挤撞断落,车子不能动弹,被燕军俘虏。而田单的族人,由于改装了轴头,车子没有坏,全部顺利地逃到了即墨。

燕军进攻即墨,齐守城长官战死。齐人一致认为田单有才能,推举他做首领,指挥战争,保卫即墨。田单不负众望,与部下同甘共苦,拼死抵抗燕军的进攻。如此相持了3年,即墨和莒未被燕军攻克。

公元前279年,燕昭王死,惠王即位。惠王与乐毅素有隔阂,田单派探子了解此情,连忙施行反间计。齐国的间谍跑到燕国造谣说:“齐国的城池未被燕军攻下的只有两座,之所以留此两城,是因为乐毅以伐齐为名,想联合齐国的残余力量,就地称王。现在燕国新王就位,与乐毅有矛盾,齐国正担心燕国会另派将军代替乐毅呢。那样的话,即墨和莒就快要完了。”燕王信以为真,以骑劫取代乐毅为统帅,乐毅出逃赵国。

田单继续使用计谋。他让人四处传言,说什么齐人最害怕的就是被割鼻子、掘祖宗的坟墓。这话传到骑劫的耳朵里,他就以为如果照此做即可动摇齐军的人心。他安排部下去割掉齐国俘虏的鼻子,挖开齐人的祖墓。谁料想,这反而激怒了守卫即墨的军民。他们痛心疾首,纷纷要求出城,与不共戴天的燕军拼死一战。

田单见群情激愤,士气高涨,知道反攻的时机到了。决战前夕,他命令身穿甲胄的精壮兵士隐蔽起来,由老弱残兵和妇女站到城头上把守,并派出使者***意向燕军投降。骑劫信以为真,放松了戒备。

即墨城里,田单将1000多头牛集中起来,披上绘有五彩龙纹的红色丝绸外套,在牛角尖上绑缚尖刀,又在牛的尾巴上拴上浸透油脂的芦苇。反攻之夜,即墨城墙根凿开了几十个洞,齐兵用火点燃牛尾上的芦苇,纵牛出城,5000精壮的士兵跟随牛后冲入燕营。

燕国军队毫无防备,仓皇应战。只见浓烟和闪光之中,大批长着龙一样斑纹的“怪物”,头上顶着两把尖刀,身后燃着一团烈火,猛冲过来。燕军一碰上它们,不是被戳死就是被踩伤,疑是遇上了天兵天将,赶快夺路而逃,溃不成军。主将骑劫在混战中毙命。

田单借助“火牛阵”发起猛攻,给燕军以重创。齐军又乘胜追击,势如破竹,打得燕军节节败退。被燕军占领的齐国地区的人民纷纷起来响应,配合田单军队拦击燕军。最后,燕军全部被逐出齐国,沦陷的70余城悉数收复。田单迎齐襄王(湣王之子)回到临淄。

齐国虽然收复了失地,但经过5年的战争,国力大损,再也不能与秦国争雄了。

春秋时代齐燕两国亲如兄弟,为何战国时代两国成了世仇?

燕国和齐国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最初的时候齐国的实力一直较强,而且是一个大国。而燕国一直较弱。在齐桓公时期,燕国因为长期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让燕国迫不得已将都城迁移到了蓟城,但是北方的压力还是很大,后来已经没有了退出,不得已只能向齐国求救。

作为当初的霸主,齐国一定要做出表率,如果能帮助燕国脱离困境,那么齐国的地位势必提升,还能获得一个燕国的友好。而如果让燕国被游牧民族灭亡,那么齐国就要直接面对游牧民族的侵扰,所以齐国也是不愿意燕国灭亡的,所以齐桓公决定出兵燕国。

齐桓公成功帮助燕国度过难关,将北方的祸患消除,这样就得到了燕国的信任与友好,此后燕国和齐国的关系就非常的好。

但是当到了齐宣王时期,齐国的野心很大,一直想吞并周边国家,因为燕国爆发了“子之之乱”,齐宣王就趁机攻打燕国,一直打到了燕国都城,眼看燕国危已。

后来秦国和赵国等,不想齐国将燕国灭亡,如果那样的话齐国就会做大,威胁其它国家,所以在这些国家的帮助下,燕国赶走了齐军。但是燕国和齐国的梁子就此接下,后来燕国离间齐国,让其过攻打宋国,果然齐国的野心爆发,攻打了宋国,要将其灭亡。

然后齐国吞并了宋国,从而让周边国家极其不满,另外5国联合起来要攻打齐国。燕国大将乐毅领导五国军队,开始攻伐齐国,将齐国除了2城全部拿下,齐国危已。不过在田单的努力下,齐国还是没有亡国,但是齐国的国力已经无法崛起,开始走向衰落。

自此齐国和燕国的关系就非常的冷漠,毕竟两国都差点将对方亡国,最后在燕国被秦国灭亡的时候,齐国也没有出手,即使唇亡齿寒,但是因为仇恨也不去帮忙,最后齐国也选择了投降秦国,燕国和齐国都灭亡了。

春秋战国时期燕国的重要敌人

国与国之间,什么时候有过兄弟之情了?国与国之间,从来都是利益之争,齐燕两国也不例外。齐国对燕国的援助最早来自齐桓公,齐桓公是春秋五霸的第一位,以管仲提供的“尊王攘夷”为旗号,行霸主之业,齐国之所以救燕国,并不是齐国与燕国亲如兄弟,而是救援燕国符合齐桓公“尊王攘夷”的霸业。公元前663年,北方的游牧民族山戎攻打燕国,燕国向当时的霸主齐国求救,齐桓公发兵救援燕国,将山戎击败并彻底赶出燕国,当时的燕国国君燕庄公为了感激齐桓公,亲自送齐桓公回国,一直送到齐国境内。

当时的礼制有一条:不是天子,诸侯相送不能出国境。 燕庄公送齐桓公已经送到了齐国境内,出了燕国,齐桓公为了遵守礼制,便把燕庄公所到的齐国土地送给了燕国,并且叮嘱燕庄公要学习召公,遵守周朝的礼制。齐桓公的行为,符合“尊王攘夷”的旗号,齐桓公之所以这么做,不是因为燕国与齐国有什么关系,而是为了履行“尊王攘夷”的承诺,维护自已的霸主地位而已。

在齐桓公的时代,周朝的礼乐已经开始崩坏,诸侯已开始出现对周天子不敬的行为,但周天子在当时还有一些权力和实力,因此礼乐的情况不算太糟糕,而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恰恰做到了尊王攘夷,挽救了周朝面临崩坏的礼乐,维护了周天子尚存的尊严,齐桓公算是春秋五霸中最名副其实的霸主,而齐桓公之后的霸主,已经失去了尊王攘夷的旗号,变成了扩充实力与掠夺,越往后礼乐越坏。而导致齐燕两国变成世仇,来自战国时代,公元前316年,燕国的一次礼乐崩坏的严重政治***,始于燕王哙。

燕王哙是燕国国君,受到权臣子之的鼓惑,将燕国国君之位禅让给子之,要知道自夏启开启家天下的继承制度后,从夏朝到商朝,再到周朝的春秋战国时代,禅让制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燕王哙的禅让是不符合礼制与常规的,又由于受禅让的子之改革失败,国内大乱,燕国太子平造反,因为按礼制国君之位本来是太子平的,燕王哙违反了这一祖制,太子平联合燕国的一些将军造反,燕国大乱,死伤数万人。齐国看到燕国大乱,为了捞取政治利益,因此发兵以协助太子平的名义进行干涉燕国内乱,齐兵在***杀了子之,而燕王哙与太子平均在***中被杀,燕国无主,而燕国被齐军占领,齐军占领燕国后,反而烧杀抢掠,让燕国老百姓非常痛恨,于是燕国军民一起与齐军作战,并且齐国在赵、魏、韩、楚、秦等其它诸侯国的压力下被迫撤军,此战齐国的出兵纯粹就是为了自已的利益。

燕国在赵国、秦国、韩国的扶持下,立公子职为燕国国君,公子职就是燕昭王,燕昭王即位后,大力任用贤良,发展国力,燕国国力一度得到恢复,但燕昭王有一点没有忘记,燕国所遭受的一切苦难都是齐国造成的,因此在内心深处,燕昭王要积聚国力向齐国报仇,由于齐国一直是东方六国中国力较强的国家,燕昭王一直在等待机会报仇。这个机会终于在公元前284年被燕昭王等到,由于齐国国君齐泯王独自轻率的吞并宋国,引起韩、赵、魏、秦等国的不满,而且齐泯王又四处树敌,在政治上逐渐孤立了齐国,燕昭王敏锐的捕捉到机会,命令上将军乐毅联合韩、赵、魏、秦、燕五国一起攻伐齐国,楚国也在战争开始后加入,实际上已是六国伐齐。

齐泯王战败,不久被杀。六国联军在击破齐国军队后,除燕国外,其余五国在得到封地和财物后撤军,而乐毅独自率领燕军继续攻击燕国,攻破齐国都城临淄,烧了齐国宗庙,抢了齐国的财物,之后又攻占齐国72座城池,整个齐国只剩下莒城与即墨两个城池尚在坚守,乐毅攻齐打了三年,齐国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后来齐国军民在田单的带领下,有火牛阵大破已经没有乐毅的燕军,收复了所有城池,齐国重新复国。此战后,燕齐两国成为世仇,互有灭国之战,但此后的齐国实力衰弱,直到被秦国灭亡都无力复仇。燕齐两国之所以成为世仇,是因为当时战国时期,国与国之间的攻伐战争异常残酷,国与国之间只有永远的利益,齐国为了利益先攻伐了燕国,燕国再报仇,如此反复而已,燕齐两国的世仇,正应了那句老话: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当时燕国为什么不与齐国结盟

山戎,东胡,齐国,赵国,后来还有秦国。

燕国其重要的军事据点:令疵塞(今河北省迁安市西)、居庸塞(今河北省昌平县西北居庸关),主要防备东胡。武阳城(今河北省易县东南),处于燕长城的西北端,主要防备齐、赵两国。燕国的军队,有带甲数十万,车六百乘,骑六千匹,粟支数年。

燕国自建国以后与中原各地来往甚少,文化较中原落后,在春秋初年的外族入侵中更是险些亡国。前7世纪时,山戎先后南下攻伐郑、燕、齐等国,结果燕桓侯时被迫迁都临易以躲避山戎的侵扰。燕庄公时山戎对燕国大规模侵略,庄公不敌,向齐国求援。凭借齐国“尊王攘夷”的军事帮助才得以避免亡国的厄运。齐桓公为救燕出兵伐山戎,“北伐山戎,刜令支,斩孤竹而南归”,齐桓公在伐山戎时,同时把孤竹、令支、无终等国也灭了。

《史记·卷三十四·燕召公世家第四》:二十七年,山戎来侵我,齐桓公救燕,遂北伐山戎而还。

战国初年,各国纷纷进行改革,唯独燕国在变法改革方面默无声息,处于缓慢发展的状态。而齐国为了向北扩张,不断进攻燕国,前380年,齐夺取了燕的桑丘。前373年,燕在林营(林狐)击败齐。前355年,齐国侵掠燕国易水之地。燕在韩、赵、魏三国的及时支援下,多次击退齐军,阻止了齐国的野心。北方有来自东胡的威胁,此时对东胡***取防御为主的战略。

前323年,燕国参加了公孙衍发起的韩、魏、赵、燕、中山“五国相王”活动,燕国在此年称王。两年后,易王卒,儿子哙继位。

燕王哙在他即位的第三年,即前318年,作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大事,将燕王的君位“禅让”给相邦子之,并把三百石以上***的玺印全部收回,交由子之任命。换言之,子之全面执掌了燕国军政大权。此举引起了太子平等旧贵族的不服,在前314年时起兵攻击子之,失败,死于乱军之中。这场内乱,造成了人心的涣散和国力的严重削弱。齐国趁机伐燕,将军匡章率军在出兵50天内占领了燕都,燕国大败几乎被灭,燕王哙和子之被杀。同时中山国也趁机出兵攻占了燕国部分领土。在燕国军民的奋力抵抗和赵、韩、秦、楚等国的压力下,齐国不得不退兵,赵国拥立在韩为人质的公子职,并以兵护送至燕国,是为燕昭王。

前286年,齐国灭宋国,引起各国震动,各国频繁相会,推动了反齐联盟的建立。前284年,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率倾国之兵联合秦、韩、赵、魏五国伐齐,获得大胜,五年内连下齐国70余城,报了当年齐国入侵燕国之仇。此役后,齐国疆土只剰莒、即墨二都。

燕昭王时,有燕将秦开,在东胡作为燕国的人质,东胡人很信任他。秦开归国后,起兵袭击大破东胡,“东胡却千余里”,结果燕国边境向东推进了一千多里,大大开拓了燕国的疆域,而燕国亦随即开始修筑北长城。北长城西端起自造阳,向东到达襄平。

在燕武成王、孝王、王喜三代,为迎合秦国之意或乘赵国危难之机,不断挑起与赵国的争端。前265年,秦国乘赵国国君新旧交替,政局不稳之际,连取三城,燕与秦南北夹攻,齐国派相国田单率军救赵。西拒秦军之后,又率赵、齐联军对燕国进行报复,占领了燕地中阳。前259年,燕国趁赵国在长平之战大败之际,诱使赵北部的武垣令傅豹、王容、苏射率众投入燕国。燕王喜时,在前251年、前245年分别派遣栗腹、剧辛攻赵,被赵国打败,赵军反击并包围燕都,燕国被迫割地求和。前236年,赵再次率军伐燕,攻取狸、阳城。结果燕国屡屡战败,使处于衰落进程的燕国更加衰弱不堪。秦国则以救燕为名,不断出兵攻占赵地。

燕太子丹年轻时在秦国作人质。逃回燕国后太子丹并没有致力振兴燕国,而是寻找到一位叫荆轲的刺客。前230年,秦国灭了韩国。前228年,秦国占领了赵国都城邯郸,逼近燕国。前227年,太子丹送荆轲和他的13岁的助手秦舞阳到易水之畔(现河北易县)。荆轲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之后荆轲刺秦王政[5]未遂。这一***给了秦国一个进攻燕国的借口。前226年,大将王翦率秦军占领了燕国的大半。燕王退守辽东,杀太子丹以求和。前222年燕灭于秦。

黄帝的后代中有个叫伯儵的,商朝时被封于燕(今河南省延津县东北),建立燕国,历史上为与蓟地燕国相区别,称作南燕。此燕国为姞姓,一直延续到春秋,《左传》记载隐公五年卫人以燕师伐郑,桓公十二年公会宋公、燕人盟于谷丘,十三年公会纪侯、郑伯及齐侯、宋公、卫侯、燕人战,齐师、宋师、卫师、燕师败绩,十八年王子克奔燕,庄公十九年卫师、燕师伐周,二十年郑伯执燕伯仲文,以其伐周之故,宣公三年郑文公有贱,妾名燕姞,所说的都是南燕。后来南燕灭国,伯儵的后代子孙遂以原国名命姓,称燕姓。

齐国和燕国为什么开始关系很好,后面关系又恶化?

战国时期的齐国,是一个比较强大的国家,到齐闵王当政后,齐国的国力更是达到了顶峰。齐国向南打败了楚国的军队,向西击败了赵、魏两国的联军,又联合赵、魏进攻秦国,帮助赵国灭掉了中山国,拓展疆土1000多里。

相比之下,当时的燕国只是齐国北边力量很弱的一个国家。公元前4世纪末,齐国乘燕国内乱之机,出兵攻打燕国,仅仅用了50天时间就攻占了燕国都城。燕昭王即位后,决心复兴燕国,以报仇雪恨

为了尽快使燕国强大起来,燕昭王决心广招天下贤士。他在易山(今河北易县)脚下盖了一座高台,里面堆满了黄金,作为招纳贤士的费用,这座台就叫黄金台。很快,不少有才干的人都来到了燕国,从魏国来的乐毅就是其中之一。

乐毅很有军事才能,他帮助燕昭王进行政治、军事改革,主张根据每个人的才能授给官职,并严格训练军队,使燕国的军事力量日益强大起来。

公元前286年,齐国灭了宋国,占领了宋国以前所取得的淮北之地,这一举动引起各国的不满和恐慌。秦王本来也想消灭宋国,见齐国抢先后,十分恼怒。魏国、楚国也都想得到宋地,所以对齐国也十分不满。

此时,乐毅向燕昭王分析说:“齐国地广人多,目前仍然十分强大,单靠我们一个燕国去攻打是不行的。您如果一定要伐齐,必须和赵国、楚国、魏国联合起来。现在正是一个大好机会啊!”

于是,燕昭王派乐毅去游说赵国,又派其他使臣分别去游说楚国和魏国,最后与秦、赵、魏等国订立了盟约,做好了攻打齐国的准备。

公元前284年,乐毅统率燕、秦、韩、赵、魏五国之兵大举进攻齐国,结果齐军大败。乐毅率大军乘胜追击,齐国各个城市的军队望风而逃。乐毅率军所到之处,减轻赋税,废除暴政,以笼络人心。就这样,不到6个月时间,乐毅就攻下了齐国70多座城池,齐国只剩下莒、即墨两座城没有被攻下了。

在这场战争中,齐王被杀死,齐国太子被迫化装成平民,躲到别人家里做佣人才幸免于难。后来,齐国的大臣找到了太子,拥立他为齐襄王。

其实说实话,没有哪两个国家会真的保持十分良好的关系,不过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又或者是为了当前稳定的局面,齐国和燕国最开始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因为本来两国就是同一家分出去的,自然关系就比较好了,而且后来燕国在面临生死存亡之际,齐国还出面救了燕国,但是后来两国关系恶化也是因为齐国触犯了燕国的利益。

这事就得要追溯到齐宣王时期了,本来两国都相安无事,但是燕国却发生了之子之乱,这使得燕国内部七零八碎,本来燕国已经凌乱不堪了,此时又齐桓公插了一脚,因为得知此消息的齐宣王觉得这是一个攻占燕国的好机会,便赶紧率军出征攻打燕国,不仅讨伐了作乱的之子,而且还在燕国大肆抢掠,这一行为致使两国矛盾急剧恶化。

话说,齐宣王自然不是打着消灭燕国的旗号却攻打燕国的,而是打着帮助太子平定之子之乱的旗号去的,所以燕国百姓很是欢迎,但是却没想到最后竟然会发生日此情景,这令燕国百姓对齐国痛恨不已,眼看齐桓公就要成功之际,其他几国却出面制止了齐国,自然不是真心要帮助燕国,只是不想齐国再做大而已。

而在后来燕国派出奸细策反齐国作乱,并且发动五国伐齐,这一举措使得齐国元气大伤,双方都给了对方致命一击,两国关系自此完全恶化,最后两国都被秦国灭亡,谁也没逃过历史的车轮,所以说在国与国之间,从来都没有真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