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亡舌存朗读,舌存齿亡文言文

tamoadmin 成语教学 2024-06-04 0
  1. 《齿亡舌存》的译文!
  2. 关于口腔的四字成语
  3. 齿的成语大全?
  4. 唇亡齿寒文言文朗读
  5. 059舌存常见齿亡,刚强终不胜柔弱;户朽未闻枢蠹,偏执岂能及圆融?
  6. 文言文舌亡齿寒

补充:

舌能长存是因为__它的柔软_________

齿容易缺损是因为__它太刚强_____

齿亡舌存朗读,舌存齿亡文言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译文:

相传有一年,老子的恩师染病快死了,老子赶去探望。老子问:“先生病得很厉害,是否有遗教可以告诉学生呢?”

恩师缓缓地回答:“你不问,我也要告诉你的。”他歇了口气问:“经过故乡要下车,你知道吗?”

“知道了,”老子回答,“过故乡而下车,不就是说不要忘记故旧吗?”

“对了。那么,经过高大的乔木要小步而行,你知道吗?”

“知道了,”老子回答,“过乔木小步而行,不就是说要敬老尊贤吗?”

“对呀,”恩师张开嘴问老子,“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不?”

“在啊。”

“我的牙齿还在吗?”

“一颗也没有了。”

“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老子想了想,答道:“知道了,舌头还能存在,不就是因为它柔软吗?牙齿所以全掉了,不就是因为它太刚强了吗?”

“对啊,天下事情,处世待人的道理都在里面了,我再也没有什么可告诉你了。”

说明在实际生活中,有的时候要柔,有的时候要刚,有的时候则要刚柔结合,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不能说只有柔才好,刚都不行,反之亦然。

《齿亡舌存》的译文!

齿亡舌存 亡:脱落,不存在。牙齿都掉了,舌头还存在。比喻刚硬的容易折断,柔软的常能保全。

救亡图存 拯救国家的危亡,谋求国家的生存。

推亡固存 推翻行亡道之国,巩固行存道之邦。

关于口腔的四字成语

春秋时,著名思想家老子的老师常枞病重了。老子前去看望他,问道:“先生病得如此重,有什么遗教可以告诉***吗?”常枞说:“就是你不问,我也要说了。”

他对老子说:“经过故乡要下车,你记住了吗?”老子回答:“经过故乡下车,就是要我们不忘旧。”常枞说:“对呀。”又说:“看到乔木就迎上前去,你懂吗?”老子说:“看到乔木迎上去,就是让我们要够老。”常枞说:“是这样的。”

然后,他又张开嘴给老子看了看,问道:“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说:“当然还在。”常枞又问:“我的牙齿还在吗?”老子说::“早就没有了。”常枞又问老子:“你知道原因是什么吗?”老子回答说:“那舌头所以存在,岂不是因为它是柔软的吗?牙齿的不存在,岂不是因为它是刚硬的吗?”

常枞说:“好啊!是这样的。世界上的事情都已包容尽了我还有什么可以再告诉你的呢?” 。。。

齿的成语大全?

1. 关于口腔的四字成语

呲牙咧嘴

拼音:cī yá liě zuǐ

释义:1.露出牙齿,咧开嘴巴。 峻青 《秋色赋·故乡杂忆》:“在那些血腥的日子里, 潍河 两岸上的狗,吃死尸都吃红了眼,见了生人就呲牙咧嘴。”2.形容相貌凶狠或样子难看。 方之 《内奸》:“他们( 日本 鬼子)呲牙咧嘴叽哩咕噜了一阵,两个青年答不上来,被当场枪杀了。”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反扫荡》:“佛像也被炸得东倒西歪,呲牙咧嘴。”3.形容难以忍受的怪模样。 王传盛 徐光 《少年铁血队》六:“进了木屋,小个子特务,呲牙咧嘴地喊着:‘啊唷,屋里好冷哪!’”

张口结舌呲牙咧嘴笑口常开目瞪口呆

2. 关于牙齿的四字成语

牙牙学语 牙白口清 牙签锦轴 牙签万轴 牙签犀轴 牙签玉轴 含张牙舞爪 牙牙学语 呲牙咧嘴 伶牙俐齿 龇牙咧嘴 咬牙切齿 象牙之塔 高牙大纛 犬牙交错 挑牙料唇 以牙还牙 打牙配嘴 打牙犯嘴 鼠牙雀角 謷牙诘屈 聱牙佶屈 聱牙诎曲 聱牙诘曲 聱牙诘屈 聱牙戟口 龇牙裂嘴 灵牙利齿 齿牙春色 辅牙相倚 锯牙钩爪 齿牙余慧 斗牙拌齿 能牙利齿 犬牙相制 齿牙馀慧 齿牙馀惠 咬牙恨齿 磨牙吮血 齿牙为祸 齿牙之猾 齿牙余惠 讪牙闲嗑 含牙戴角 齿牙馀论 怜牙悧齿 犬牙相错 犬牙鹰爪 磕牙料嘴 齿牙余论 齿牙为猾 含牙带角 犬牙盘石 根牙磐错 呰牙咧嘴 磨牙凿齿 根牙盘错 嗑牙料嘴 矜牙舞爪 拾人牙慧 咬紧牙关 咬定牙关 咬定牙根 佶屈聱牙 诘屈聱牙 青面獠牙 虎口拔牙 以牙还牙 泽吻磨牙 诘曲聱牙 雀角鼠牙 利齿伶牙 强嘴硬牙 诘屈謷牙 铁面枪牙 北门南牙 鼠雀之牙 俐齿伶牙 舞爪张牙 诘诎聱牙 拨嘴撩牙 金口玉牙 课嘴撩牙 利齿能牙 戴发含牙 铁嘴钢牙 钩爪锯牙 铁面枪牙

够了吧?哈哈

3. 关于舌头的四字成语

1. 齿亡舌存亡:脱落,不存在。牙齿都掉了,舌头还存在。比喻刚硬的容易折断,柔软的常能保全。

2. 唇焦舌敝焦:干;敝:破。嘴唇干,舌头破。形容说话太多,费尽唇舌。

3. 刀头舔蜜舔:用舌头接触东西或取东西。比喻利少害多。也指贪财好色,不顾性命。

4. 膏唇试舌用膏涂嘴唇,用巾揩舌头。比喻非常想把心里的话说出来。

5. 鼓唇弄舌鼓:拨动,振动。振动嘴唇,拨弄舌头。形容凭口舌挑拨、煽动或进行游说。

6. 金舌弊口金舌:用金子做舌头;弊:破。用金做的舌头,说破了嘴。比喻说话很多,枉费口舌。

7. 巧舌如簧舌头灵巧,象***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8. 舌敝唇焦敝:破碎;焦:干枯。说话说得舌头都破了,嘴唇都干了。形容费尽了唇舌。

9. 舌敝耳聋讲的人舌头破了,听的人耳朵聋了。形容议论多而杂,别人不予理睬。

10. 舌挢不下挢:翘起。翘起舌头,久久不能放下。形容惊讶或害怕时的神态

11. 舐糠及米舐:用舌头舔东西。舔米外的糠,一直舔到里面的米。比喻占据的地方再夺取***。也比喻由表及里,逐步进逼。

12. 摇唇鼓舌耍嘴皮,嚼舌头。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

13. 张口结舌结舌:舌头不能转动。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或因紧张害怕而***。

14. 多嘴多舌很多嘴,很多舌头。形容到处插嘴,搬弄是非。

15. 改口沓舌重新转动舌头,改变原来的说法。

16. 膏唇岐舌犹言膏唇拭舌。岐舌,指舌头上耍花招,说话反复无常。

17. 膏唇拭舌膏:用油脂涂抹;拭:擦去。用膏涂嘴唇,用布巾揩舌头。形容用尽语言之所能以打动人心

18. 鼓舌掀簧掉动舌头,掀动乐器中的***。指用动人的言辞蛊惑人。

19. 鼓舌扬唇转动舌头,张开嘴唇。形容开口说唱。

20. 鼓舌摇唇鼓动嘴唇,摇动舌头。形容利用口才进行煽动或游说。亦泛指***议论(多含贬义)。

4. 关于舌的四字成语

1. 鼓舌摇唇鼓动嘴唇,摇动舌头。形容利用口才进行煽动或游说。亦泛指***议论(多含贬义)。

2. 鼓吻弄舌指鼓弄唇舌。

3. 乖唇蜜舌形容口齿伶俐,惯于说讨人喜欢的甜言蜜语。

4. 乖嘴蜜舌形容口齿伶俐,惯于说讨好人的甜言蜜语。

5. 鼓唇摇舌耍嘴皮,嚼舌头。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

6. 鼓唇咋舌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同“鼓唇摇舌”。

7. 慧心妙舌聪明的心灵,巧妙的口才。

8. 豁口截舌撕开嘴巴,截去舌头。指命人住嘴。

9. 戟指嚼舌戟指:伸出食指、中指指人;嚼舌:咬破舌头。形容愤怒之极。

10. 坚额健舌厚颜利口。

11. 结舌杜口结舌:舌头像打了结子,动弹不得。杜:堵塞。保持缄默,闭口不言。形容因恐惧而不敢说话。

12. 焦唇敝舌指费尽口舌。

13. 焦唇干舌指忧心如焚,唇舌亦为之干枯。

14. 金舌蔽口比喻闭口不说话。

15. 噤口卷舌指缄默不言。

16. 噤口卷舌指缄默不言。

17. 强嘴拗舌说话倔强的样子。

18. 口干舌焦形容话说得很多或费尽口舌。同“口燥唇干”。

19. 口干舌燥燥:干。口舌都干了。形容说话太多。

5. 关于舌头的四字成语

齿亡舌存亡:脱落,不存在。

牙齿都掉了,舌头还存在。比喻刚硬的容易折断,柔软的常能保全。

唇焦舌敝焦:干;敝:破。嘴唇干,舌头破。

形容说话太多,费尽唇舌。刀头舔蜜舔:用舌头接触东西或取东西。

比喻利少害多。也指贪财好色,不顾性命。

膏唇试舌用膏涂嘴唇,用巾揩舌头。比喻非常想把心里的话说出来。

鼓唇弄舌鼓:拨动,振动。振动嘴唇,拨弄舌头。

形容凭口舌挑拨、煽动或进行游说。金舌弊口金舌:用金子做舌头;弊:破。

用金做的舌头,说破了嘴。比喻说话很多,枉费口舌。

巧舌如簧舌头灵巧,象***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舌敝唇焦敝:破碎;焦:干枯。说话说得舌头都破了,嘴唇都干了。

形容费尽了唇舌。舌敝耳聋讲的人舌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61326333头破了,听的人耳朵聋了。

形容议论多而杂,别人不予理睬。舌挢不下挢:翘起。

翘起舌头,久久不能放下。形容惊讶或害怕时的神态。

舐糠及米舐:用舌头舔东西。舔米外的糠,一直舔到里面的米。

比喻占据的地方再夺取***。也比喻由表及里,逐步进逼。

摇唇鼓舌耍嘴皮,嚼舌头。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

张口结舌结舌:舌头不能转动。张着嘴说不出话来。

形容理屈词穷,或因紧张害怕而***。多嘴多舌很多嘴,很多舌头。

形容到处插嘴,搬弄是非。改口沓舌重新转动舌头,改变原来的说法。

膏唇岐舌犹言膏唇拭舌。岐舌,指舌头上耍花招,说话反复无常。

膏唇拭舌膏:用油脂涂抹;拭:擦去。用膏涂嘴唇,用布巾揩舌头。

形容用尽语言之所能以打动人心。鼓舌掀簧掉动舌头,掀动乐器中的***。

指用动人的言辞蛊惑人。鼓舌扬唇转动舌头,张开嘴唇。

形容开口说唱。鼓舌摇唇鼓动嘴唇,摇动舌头。

形容利用口才进行煽动或游说。亦泛指***议论(多含贬义)。

6. 跟唇有关的四字成语

调唇弄舌 ①耍嘴皮子,纵谈。

②搬弄是非。亦作“调唇弄舌”。

唇红齿白 嘴唇红,牙齿白。形容人容貌俊美。

反唇相稽 反唇:回嘴、顶嘴;稽:计较。受到指责不服气,反过来责问对方。

唇竭齿寒 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搬唇递舌 挑拔是非。 唇干口燥 形容说话过多而出现口干舌燥的现象。

齿白唇红 牙齿白,嘴唇红。形容面容美。

辅车唇齿 辅:嘴旁颊骨。车:牙床,即牙床骨。

颊骨和牙床骨,嘴唇和牙齿。指相互依存的双方。

唇焦舌敝 焦:干;敝:破。嘴唇干,舌头破。

形容说话太多,费尽唇舌。 吹唇唱吼 形容喧闹喊叫。

膏唇试舌 用膏涂嘴唇,用巾揩舌头。比喻非常想把心里的话说出来。

调舌弄唇 犹言调唇弄舌。 唇敝舌腐 犹唇焦舌敝。

形容说话太多,费尽唇舌。 唇焦口燥 焦:干。

形容说话过多而口唇干燥。 饶舌调唇 饶舌,多嘴。

调唇,耍嘴皮子。指多嘴多舌,搬弄是非。

膏唇岐舌 犹言膏唇拭舌。岐舌,指舌头上耍花招,说话反复无常。

齰舌缄唇 “齰”念zé。咬舌闭口。

形容闭口不言。唇,同“唇”。

膏唇贩舌 犹言膏唇拭舌。贩舌,指卖弄口舌。

挑唇料嘴 摇动嘴唇。指吵嘴,争吵。

同“挑牙料唇”。 鼓唇咋舌 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

同“鼓唇摇舌”。 共为唇齿 比喻互相***。

朱唇皓齿 鲜红的双唇,雪白的牙齿。形容容貌美丽。

鼓唇弄舌 鼓:拨动,振动。振动嘴唇,拨弄舌头。

形容凭口舌挑拨、煽动或进行游说。 口燥唇干 口腔和嘴唇都干了。

形容话说得很多或费尽口舌。 驴唇马嘴 比喻说话写文章,前言不搭后语,前后矛盾。

唇齿相须 犹唇齿相依。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靠。

咂嘴弄唇 表示惊奇或为难。 鼻塌唇青 形容脸部伤势严重。

油嘴花唇 形容说话油滑虚浮。 鼓唇摇舌 耍嘴皮,嚼舌头。

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 颠唇簸嘴 指搬弄口舌。

斗唇合舌 犹言耍嘴皮子,卖弄口才。 粉面朱唇 白面红唇。

有时形容面颜姣美。 挑牙料唇 摇动嘴唇。

指吵嘴,争吵。 乖唇蜜舌 形容口齿伶俐,惯于说讨人喜欢的甜言蜜语。

搬唇弄舌 ①挑拨是非。②卖弄口才。

鼓舌摇唇 鼓动嘴唇,摇动舌头。形容利用口才进行煽动或游说。

亦泛指***议论(多含贬义)。 唇腐齿落 比喻读书讽诵极为勤苦。

膏唇拭舌 膏:用油脂涂抹;拭:擦去。用膏涂嘴唇,用布巾揩舌头。

形容用尽语言之所能以打动人心。 鼓舌扬唇 转动舌头,张开嘴唇。

形容开口说唱。 驴唇不对马嘴 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

唇枪舌剑 舌如剑,唇象枪。形容辩论激烈,言词锋利,象枪剑交锋一样。

反唇相讥 反唇:回嘴、顶嘴。受到指责不服气,反过来讥讽对方。

唇揭齿寒 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同“唇亡齿寒”。 唇齿之邦 嘴唇与牙齿互相储存依存。

比喻双方关系密切,利害与共。 铜唇铁舌 比喻雄辩的口才。

掉舌鼓唇 炫耀口才,夸夸其谈。 唇不离腮 比喻关系亲近,经常待在一起。

强唇劣嘴 指说话厉害,不肯让人。 驴唇马觜 指胡扯,瞎说。

唇尖舌利 指言词尖利。 朱唇玉面 指美女。

唇辅相连 犹言唇齿相依。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靠。

摇唇鼓喙 犹言摇唇鼓舌。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

焦唇干舌 指忧心如焚,唇舌亦为之干枯。 朱唇粉面 形容女子貌美。

亦指美女。 焦唇干肺 指忧心如焚,肺为之枯干。

咂嘴舔唇 形容贪馋的样子。亦表示食物味道美好。

张唇植髭 指唇吻开合。形容滔滔不绝地论列是非的样子。

焦唇敝舌 指费尽口舌。望***纳~。

7. 有带口字的四字词语

口碑载道 形容群众到处都在称赞。

口不应心 应:符合。心口不一致。

口齿伶俐 口齿:说话、言谈;伶俐:聪明,灵活。谈吐麻利,应付自如。形容口才好。

口齿生香 嘴和牙齿都有香味。比喻所读的作品意味深长,隽永宜人。

口出不逊 逊:谦逊。说话极不谦虚。形容狂妄自大。

口出大言 说大话。形容说话狂妄。

口多食寡 吃饭的人多,但是食物很少。

口耳并重 对说和听的训练同等重视。

口耳之学 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而没有真正的学识。

口沸目赤 形容人情绪激动,声音脸色都很严厉的样子。

口腹之累 口腹:指饮食;累:连累。指因为饮食而受到牵累。

口含天宪 天宪:指朝廷法令。比喻说话就是法律,可以决定人的生死。

口讲指画 一面讲一面用手势帮助表达意思。

口角春风 原指言语评论如春风之能生长万物。后比喻替人吹嘘或替人说好话。

口口声声 形容一次一次地说,或经常说。

口口相传 不著文学,口头相传。

口蜜腹剑 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

口若悬河 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口尚乳臭 嘴里还有奶腥味。表示对年轻人的轻视。

口是心非 嘴里说得很好,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指心口不一致。

口说无凭 单凭口说,不足为据。

口诵心惟 诵:朗读;惟:思考。口中朗诵,心里思考。

口吐珠玑 珠、玑:都是珠宝,圆的叫珠,不圆的叫玑。形容说话有文***。

口吻生花 比喻谈吐文雅。

口血未干 古时订立盟约,要在嘴上涂上牲口的血。指订约不久就毁约。

口燥唇干 口腔和嘴唇都干了。形容话说得很多或费尽口舌。

口中雌黄 雌黄:即鸡冠石,过去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涂沫后重写。随口更改说得不恰当的话。比喻言论前后矛盾,。

口中蚤虱 比喻极易消灭的敌人,犹如口中之虱。故又作“口中虱”。

河目海口 河目:形状像河一样的眼睛,上下眼眶平而长;海口:像大海一样的嘴,又大又深。比喻相貌非凡。

金舌弊口 金舌:用金子做舌头;弊:破。用金做的舌头,说破了嘴。比喻说话很多,枉费口舌。

锦心绣口 形容文思优美,词藻华丽。

脍炙人口 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和称赞和传讼。

拉家带口 带着一家大小(多指受家属的拖累)。

琅琅上口 琅琅:玉石相击声,比喻响亮的读书声。指诵读熟练、顺口。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

良药苦口 好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衷心的劝告,尖锐的批评,听起来觉得不舒服,但对改正缺点错误很有好处。

免开尊口 不必开口说什么。多表示要求不会得到同意。

如出一口 象从一张嘴里说出来的。形容许多人说法一样。

三缄其口 缄:封。在他嘴上贴了三张封条。形容说话谨慎。现在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

十字路口 两条道路交叉的地方。比喻处在对重大事情需要决定怎样选择的境地。

养家活口 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誉不绝口 不住地称赞。

赞不绝口 不住口地称赞。

聱牙戟口 形容文词艰涩,拗口难读。

垂饵虎口 往虎口送食。比喻置身险地。

瞪目哆口 睁大眼睛,张开嘴巴。形容惊呆的样子。

提心在口 心提在口,几乎要跳出来。形容恐惧。

饭来开口 指吃现成饭。形容不劳而获,坐享其成。同“饭来张口”。

饭来张口 指吃现成饭。形容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分房减口 指旧时荒年,为减轻家庭负担,维持生计,人口多者每使部分外出逃荒。

分身减口 指旧时荒年,为减轻家庭负担,维持生计,人口多者每使部分外出逃荒。同“分房减口”。

风门水口 指要冲。

佛心蛇口 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甘冒虎口 指甘愿冒着生命危险。

高下在口 犹言信口雌黄。

阖门百口 指全家所有人。

河门海口 比喻说大话。

唇亡齿寒文言文朗读

齿的成语有哪些成语大全

不足挂齿 不足:不值得;挂齿:放在嘴上讲。表示不值得一提。

瞋目切齿 瞋目:发怒时睁大眼睛。瞪大眼睛,咬紧牙齿。形容极端愤怒的样子。

齿白唇红 牙齿白,嘴唇红。形容面容美。

齿若编贝 编:顺次第排列;贝:贝壳。形容牙齿整齐洁白。

齿亡舌存 亡:脱落,不存在。牙齿都掉了,舌头还存在。比喻刚硬的容易折断,柔软的常能保全。

齿牙春色 形容爽朗地大笑。

齿牙余论 微末的赞扬言辞。比喻不费力的奖励的话。

唇齿相依 象嘴唇和牙齿那样互相依靠。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靠。

唇齿之邦 嘴唇与牙齿互相储存依存。比喻双方关系密切,利害与共。

唇红齿白 嘴唇红,牙齿白。形容人容貌俊美。

唇亡齿寒 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蛾眉皓齿 蛾眉:像蚕蛾触须似的弯而长的眉毛。修长的眉毛,洁白的牙齿。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发秃齿豁 关发 *** ,牙齿豁落。形容人已衰老。

辅车唇齿 辅:嘴旁颊骨。车:牙床,即牙床骨。颊骨和牙床骨,嘴唇和牙齿。指相互依存的双方。

共为唇齿 比喻互相***。

皓齿蛾眉 皓:白色的样子;蛾眉:女子修长而美丽的眉毛。洁白的牙齿,修美的眉毛。形容女子容貌端庄美丽,也喻称美女...

皓齿明眸 皓:白色的样子;眸:眼珠,泛指眼睛。洁白的牙齿,明亮的眼睛。形容女子容貌美丽,亦喻指美女。

何足挂齿 足:值得;挂齿:提及,谈及。哪里值得挂在嘴上。不值一提的意思。

黄发儿齿 比喻人长寿

驹齿未落 驹:小马。小马的乳齿尚未更换。比喻人尚年幼。

口齿伶俐 口齿:说话、言谈;伶俐:聪明,灵活。谈吐麻利,应付自如。形容口才好。

口齿生香 嘴和牙齿都有香味。比喻所读的作品意味深长,隽永宜人。

利齿伶牙 伶:通“灵”,灵活,乖巧。能说会道。

伶牙俐齿 形容人机灵,很会说话。

令人齿冷 齿冷:耻笑。比喻使人瞧不起。

马齿徒增 马的牙齿有多少,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龄有多大。比喻自己年岁白白地增加了,学业或事业却没有什么成就。

明眸皓齿 明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形容女子容貌美丽,也指美丽的女子。

没齿不忘 没齿:终身。一辈子也忘不了。

没齿无怨 比喻永无怨言。

怒目切齿 怒目:怒视的样子;切齿:咬紧牙齿。形容极其愤恨。

蓬头历齿 头发蓬乱,牙齿稀疏。形容人衰老的容貌。

切齿腐心 切齿:咬紧牙齿;腐心:形容心中极恨。形容愤恨到极点

切齿痛恨 形容愤恨到极点。

生齿日繁 生齿:指人口;繁:多。人口一天天多起来。

搜根剔齿 比喻故意挑毛病、找岔子。

头童齿豁 童:原指山无草木,比喻人秃顶;豁:缺口。头顶秃了,牙齿稀了。形容人衰老的状态。

投梭折齿 投梭:用梭子掷人。比喻女子抗拒男子的挑逗引诱。

象齿焚身 焚身:丧生。象因为有珍贵的牙齿而遭到捕杀。比喻人因为有钱财而招祸。

带齿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唇红齿白、

唇亡齿寒、

明眸皓齿、

没齿难忘、

唇齿相依、回

伶牙俐齿、

不足挂答齿、

咬牙切齿、

马齿徒增、

何足挂齿、

不足齿数、

口齿伶俐、

没齿不忘、

切齿痛恨、

不齿于人、

瞋目切齿、

朱唇皓齿、

切齿拊心、

皓齿蛾眉、

灵心慧齿、

象齿焚身、

头童齿豁、

齿亡舌存、

切齿腐心、

以尽吾齿、

蓬头历齿、

齿若编贝、

口齿生香、

马齿徒长、

屐齿之折

齿成语有哪些

唇红齿白、

唇亡齿寒、

明眸皓齿、

没齿难忘、

唇齿相依、

伶牙俐齿、

不足挂齿、

咬牙切齿、

马齿徒增、

何足挂齿、

不足齿数、

口齿伶俐、

没齿不忘、

不齿于人、

切齿痛恨、

瞋目切齿、

朱唇皓齿、

切齿拊心、

皓齿蛾眉、

灵心慧齿、

象齿焚身、

头童齿豁、

齿亡舌存、

切齿腐心、

以尽吾齿、

蓬头历齿、

齿若编贝、

口齿生香、

马齿徒长、

屐齿之折

有关齿的成语有哪些

包含“齿”的成语共有157个

白齿青眉

不齿于人

不足齿数

不足挂齿

嗔目切齿

瞋目切齿

持梁齿肥

齿白唇红

齿白脣红

齿敝舌存

齿弊舌存

齿德俱尊

齿甘乘肥

齿过肩随

齿豁头童

齿颊挂人

齿颊生香

齿剑如归

齿落舌钝

齿如编贝

齿如含贝

齿如瓠犀

齿如齐贝

齿若编贝

齿少气锐

齿少心锐

齿亡舌存

齿危发秀

齿牙春色

齿牙为猾

齿牙为祸

齿牙余论

齿牙馀惠

齿牙馀慧

齿牙馀论

齿牙之猾

唇齿相须

唇齿相依

唇齿之邦

唇齿之戏

唇腐齿落

唇红齿白

唇揭齿寒

唇竭齿寒

唇亡齿寒

脣齿相须

脣齿相依

脣腐齿落

脣揭齿寒

脣竭齿寒

脣亡齿寒

戴发含齿

戴眉含齿

店脣挂齿

斗牙拌齿

蛾眉皓齿

发秃齿豁

辅车唇齿

辅车脣齿

藁项没齿

共为唇齿

共为脣齿

共相唇齿

含齿戴发

皓齿娥眉

皓齿蛾眉

皓齿红唇

皓齿红脣

皓齿明眸

皓齿青蛾

皓齿星眸

皓齿朱唇

皓齿朱脣

何足挂齿

黄发儿齿

祸发齿牙

屐齿之折

肩从齿序

节齿咬牙

金牙铁齿

驹齿未落

嚼齿穿龈

口齿伶俐

口齿生香

利齿伶牙

利齿能牙

俐齿伶牙

怜牙悧齿

裂眦嚼齿

伶牙利齿

伶牙俐齿

灵心慧齿

灵牙利齿

令人齿冷

令人切齿

马齿加长

马齿徒长

马齿徒增

没齿不忘

没齿难泯

没齿难忘

没齿无怨

眉厖齿鲵

明眸锆齿

明眸皓齿

磨牙凿齿

难以启齿

难于启齿

能舌利齿

能牙利齿

怒目切齿

蓬头历齿

蓬头厉齿

切齿愤盈

切齿拊心

切齿腐心

切齿嚼牙

切齿痛恨

切齿痛心

切齿咬牙

噙齿戴发

犬马齿穷

犬马齿索

犬马之齿

染须种齿

攘袂切齿

韶颜稚齿

生齿日繁

噬不见齿

搜根剔齿

龆年稚齿

痛心切齿

头白齿豁

头童齿豁

投梭折齿

无足挂齿

象齿焚身

心寒齿冷

星眸皓齿

咬牙恨齿

咬牙切齿

龂齿弹舌

龈齿弹舌

予齿去角

张牙切齿

稚齿婑媠

终身不齿

朱唇皓齿

朱唇榴齿

朱脣皓齿

朱口皓齿

朱脣皓齿

资浅齿少

尊年尚齿

打落牙齿和血吞

无惜齿牙余论

咬人狗儿不露齿

"齿"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齿敝舌存 齿弊舌存 齿德俱尊 齿甘乘肥 齿过肩随 齿豁头童 齿颊生香 齿剑如归 齿落舌钝 齿如编内贝 齿如含贝 齿如瓠犀容 齿如齐贝 齿若编贝 齿少气锐 齿少心锐 齿危发秀 齿牙春色 齿牙为猾 齿牙为祸 齿牙余论 齿牙馀惠 齿牙馀慧 齿牙馀论齿牙之猾

关于齿字的成语有哪些

没齿难忘 不足齿数、不足挂齿、口齿伶俐、唇齿相依、咬牙切齿、唇亡齿寒、伶牙俐齿、唇红齿白、口齿生香、头童齿豁、怜牙悧齿

什么齿什么成语大全

不足齿数、

唇齿相依、

没齿难忘、

唇亡齿寒、

口齿伶俐、

唇红齿白、

切齿拊心、

头童齿豁、

发秃齿豁、

犬马齿穷、

驹齿未落、

资浅齿少、

带有齿字的成语有哪些

不足齿数、唇齿相依、没齿难忘、不足挂齿、唇亡齿寒、伶牙俐齿、咬牙切齿、咬人狗儿不露齿、口齿伶俐、唇红齿白、齿牙余论、朱脣皓齿、切齿拊心、齿颊挂人、发秃齿豁、驹齿未落、口齿生香、韶颜稚齿、头童齿豁、犬马齿穷、

齿的成语有哪些

带“齿”的成语有灵心慧齿、马齿徒增、齿少气锐、皓齿红唇、唇齿相依、龈齿弹舌、唇亡齿寒、齿颊挂人、投梭折齿、唇揭齿寒、齿如编贝、齿白唇红、磨牙凿齿、嗔目切齿、噙齿戴发、皓齿蛾眉、齿牙余慧、齿牙馀论。

释义

1.人和动物嘴里咀嚼食物的器官(通常称“牙”):牙~。~腔。~髓。~龈。~冷(笑必开口,笑的时间长了,牙齿就会感到冷。因谓讥笑于人,如“令人~~”)。

2.排列像牙齿形状的东西:~轮。锯~。梳子~儿。

3.因幼马每岁生一齿,故以齿计算牛马的岁数,亦指人的年龄:马~徒增(旧时自谦年长无能)。

4.并列:不~(不能同列或不与同列,表示鄙弃)。

5.谈到,提及:~及。不足~数。

6.触:~剑(触剑受刀,指被杀或自刎)。

造句

1)

她娓娓讲来,细水长流,口齿清晰,脉络分明,有如牵丝引线一样。把听众引人毅中。

2)

这个小女孩口齿伶俐,像森林里的百灵鸟在婉转啼鸣。

3)

我的父亲是个敢作敢为,口齿伶俐的精明人。

4) 东拉西扯了半天,看来老人的口齿还很清楚,老人很高兴,估计比平时话多,一直在不停的喝水。

5)

梦里的中秋,我就徜徉在母亲的温暖的目光里,口齿留香,留下的是母亲的味道。那时候的我,羽翼未丰,还没有离开生我养我的那片故土。这时候的月,朦朦的胧,就着风,轻轻地伴我入眠。

059舌存常见齿亡,刚强终不胜柔弱;户朽未闻枢蠹,偏执岂能及圆融?

1. 唇亡齿寒的文言文翻译

原文晋侯复***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为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肙力)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翻译:

“晋献公再次向虞周借路去攻打虢国,宫之奇进谏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了,虞国必定会跟着被灭掉。晋国的野心不可助长,对外敌不可忽视。借路给晋国一次就算是过分了,怎么可能有第二次?俗话说,‘面颊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的,失去了嘴唇牙齿就会受冻。’这话说的正是虞国和虢国的关系啊。”虞公说:“晋国是我们的同宗,怎么会谋害我们?”宫之奇回答说:“太伯和虞仲都是太王的儿子,太伯不从父命,因此没有继承周朝的王位。虢仲和虢叔都是王季的儿子,当过文王的执政大臣,对周王室立下过功勋,记载他们功绩的盟书在盟府里保存着,晋国将虢国都要灭掉,对虞国还能有什么爱惜?再说晋国爱虞国,这种爱比桓叔和庄伯的后人对晋国更亲近吗?桓叔和庄伯的后人有什么罪过,而晋献公把他们都杀掉了,不就是因为他感到他们是一种威胁吗?至亲的人因为恃宠而威胁到献公,而且还要把他们杀掉,何况一个国家对他的威胁呢?虞公说:“我的祭品丰盛洁净,神明一定会保佑我。”宫之奇说:“我听说过,鬼神不随便亲近哪个人,只保佑有德行的人。所以《周书》上说:‘上天对人不分亲疏,只帮助有德行的人。’还说:‘五谷祭品不算芳香,只有美德会芳香四溢。’《周书》上又说:‘人们的祭品没有什么不同,只有有美德的人的祭品神才会享用。’照《周书》这么说,君主没有德行,民众就不会和睦,神明也不会享用他的祭品。神明所依凭的,在于人的德行。如果晋国夺取了虞国,用他的美德向神明进献祭品,难道神明会不享用吗?”虞公没有听从宫之奇的劝告,答应了晋国使者借路的要求。宫之奇带领他的家族离开了虞国,并说:“虞国不能举行年终的腊祭了。这一次虞国就灭亡了,晋国用不着再发兵了。”

冬季的十二月初一,晋国灭掉了虢国。虢公丑逃到京师.晋军返回途中在虞国驻扎,趁机袭击了虞国,把它灭掉了。晋军抓住了虞公和大夫井伯,把他们作为晋献公女儿秦穆姬的陪嫁,但没有废除虞国的祭祀,并把虞国的贡物归于周王室。

2. 《吕氏春秋,唇亡齿寒》文言文翻译

原文出自《吕氏春秋·慎大览·权勋》中的故事,即:原文内容:昔者晋献公使荀息***道於虞以伐虢.荀息曰: “请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以赂虞公,而求***道焉,必可得也.”献公曰: “夫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宝也;屈产之乘,寡人之骏也.若受吾币而不吾***道,将柰何?”荀息曰:“不然.彼若不吾***道,必不吾受也;若受我而***我道,是犹取之内府而藏之外府也,犹取之内皂而著之外皂也.君奚患焉?”献公许之.乃使荀息以屈产之乘为庭实,而加以垂棘之璧,以***道於虞而伐虢.虞公滥於宝与马而欲许之,宫之奇谏曰:“不可许也.虞之与虢也,若车之有辅也,车依辅,辅亦依车.虞虢之势是也.先人有言曰:‘唇竭而齿寒.’夫虢之不亡也,恃虞;虞之不亡也,亦恃虢也.若***之道,则虢朝亡而虞夕从之矣.柰何其***之道也?” 虞公弗听,而***之道.荀息伐虢,克之.还反伐虞,又克之.荀息操璧牵马而报.献公喜曰:“璧则犹是也,马齿亦薄长矣.”故曰:小利,大利之残也.原文大意:从前,晋献公派苟息向虞国借路以便攻打虢国,苟息说;“请您把垂棘出产的玉鐾和屈邑出产的四匹马送给虞公,向他要求借路,一定可以得到允许.”献公说:“那垂棘出产的玉壁,是我们先君的宝贝啊,屈邑出产的四匹马,是我的骏马啊.如果虞国接受了我们的礼物而不借给我们路,那将怎么办昵?”苟息说.“不是这样,他如果不借我们路,一定不会接受我们的礼物,如果接受了我们的礼物借给我们路,这就如同我们把玉壁从宫中的府库拿出来放到宫外的府库里击,把骏马从宫中的马槽旁牵出来拴到宫外的马槽旁去.您对此又忧虑什么呢?”献公答应了,就派苟息把屈邑出产的四匹骏马,加上垂棘出产的玉璧作为礼物献给虞公,来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虞公贪图宝玉和骏马,想答应荀息.宫之奇劝谏说;“不可以答应,虞国对于虢国,就象牙床骨和颊骨一样,互相依存.虞国和虢目的形势就是这样.古人有话说,‘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虢国不被灭亡,靠着有虞国;虞国不被灭亡,也靠着有虢国啊!如果借路给晋国,那么虢国早晨灭亡,虞国晚上也就会跟着灭亡了.怎么可以借路给晋国呢?虞公不听,借路给了晋国.苟息攻打虢国,战胜了虢国.返回的时候攻打虞国,又战胜了虞国.荀息拿着玉壁牵着骏马回来禀报.献公高兴地说;“玉璧连是老样子,只是马均年齿稍长了一点.”所以说,小利是大利的祸害.原文启示:一是,告诉人们“唇亡则齿寒”的道理.也就是说,人之间、单位之间、社会之间、以及国之间的关系,都可能存在着互相配合和互相依存的关系,切不可以损害这种关系为代价.一是,告诉人们“小利是大利的祸害”的道理.也就是说,人们在生活中,切不可因小利而失去大利.。

3. 唇亡齿寒文言文翻译

译文: 晋侯又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

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虢国灭亡了,虞国也一定跟着灭亡。晋国的这种贪心不能让它开个头。

这支侵略别人的军队不可轻视。一次借路已经过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俗话说‘面颊和牙床骨互相依着,嘴唇没了,牙齿就会寒冷’,就如同虞、虢两国互相依存的关系啊。”

虞公说:“晋国,与我国同宗,难道会加害我们吗?”宫之奇回答说:“泰伯、虞仲是大王的长子和次子,泰伯不听从父命,因此不让他继承王位。虢仲、虢叔都是王季的第二代,是文王的执掌国政的大臣,在王室中有功劳,因功受封的典策还在主持盟会之官的手中。

现在虢国都要灭掉,对虞国还爱什么呢?再说晋献公爱虞,能比桓庄之族更亲密吗?桓、庄这两个家族有什么罪过?可晋献公把他们***了,还不是因为近亲对自己有威胁,才这样做的吗?近亲的势力威胁到自己,还要加害于他们,更何况对一个国家呢?” 虞公说:“我的祭品丰盛清洁,神必然保佑我。”宫之奇回答说:“我听说,鬼神不是随便亲近某人的,而是依从有德行的人。

所以《周书》里说:‘上天对于人没有亲疏不同,只是有德的人上天才保佑他。’又说:‘黍稷不算芳香,只有美德才芳香。

’ 又说:‘人们拿来祭祀的东西都是相同的,但是只有有德行的人的祭品,才是真正的祭品。’如此看来,没有德行,百姓就不和,神灵也就不享用了。

神灵所凭依的,就在于德行了。如果晋国消灭虞国,崇尚德行,以芳香的祭品奉献给神灵,神灵难道会吐出来吗?” 虞公不听从宫之奇的劝阻,答应了晋国使者借路的要求。

宫之奇带着全族的人离开了虞国。他说:“虞国的灭亡,不要等到岁终祭祀的时候了。

晋国只需这一次行动,不必再出兵了。” 冬天十二月初一那天,晋灭掉虢国,虢公丑逃到东周的都城。

晋军回师途中安营驻扎在虞国,乘机突然发动进攻,灭掉了虞国,捉住了虞公和他的大夫井伯,把井伯作为秦穆姬的陪嫁随从。然而仍继续祭祀虞国的祖先,并且把虞国的贡物仍归于周天子。

所以《春秋》中记载说“晋国人捉住了虞公。”这是归罪于虞公,并且说事情进行得很容易。

原文: 晋侯复***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

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 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

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八月甲午,晋侯围上阳,问于卜偃曰:“吾其济乎?” 对曰:“克之。”公曰:“何时?”对曰:“童谣曰:‘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旗。

鹑之贲贲,天策炖炖,火中成军,虢公其奔。’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丙子旦,日在尾,月在策,鹑火中,必是时也。”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从媵秦穆姬。

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故书曰:“晋人执虞公。”罪虞公,言易也。

出处:《左传·僖公五年》——先秦·左丘明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左传》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而且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强调等级秩序与宗***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 《左传》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

它表现在:长于记述战争,故有人称之为“相砍书”;又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 百度百科——宫之奇谏***道。

4. 唇亡齿寒古文翻译

唇亡齿寒

原文

吴为邾故,将伐鲁,问于叔孙辄。叔孙辄对曰:“鲁有名而无情,伐之,必得志焉。”退而告公山不狃。公山不狃曰:“非礼也。君子违,不适仇国。未臣而有伐之,奔命焉,死之可也。所托也则隐。且夫人之行也,不以所恶废乡。今子以小恶而欲覆宗国,不亦难乎?若使子率,子必辞,王将使我。”子张疾之。王问于子泄,对曰:“鲁虽无与立,必有与毙;诸侯将救之,未可以得志焉。晋与齐、楚辅之,是四仇也。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君所知也。不救何为?”

译文

吴国为了邾国的缘故,准备攻打鲁国。吴王询问叔孙辄,叔孙辄回答说:“鲁国有名而无实,攻打他们,一定能如愿以偿。”退出来告诉公山不狃。公山不狃说:“这是不合于礼的。君子离开自己的国家,不到敌国去。在鲁国没有尽到臣下的本分而又去攻打它,为吴国奔走听命,这就可以死去。有这样的委任就要避开。而且一个人离开国家,不应该因为有所怨恨而祸害乡土。现在您由于小怨而要颠覆国家,不也很困难吗?如果派您领兵先行,您一定要推辞。君王将会派我去。”叔孙辄悔恨自己说错了。吴王又问公山不狃。公山不狃回答说:“鲁国平时虽然没有亲近的盟国,危急的时候却一定会有愿意共同抵抗的援国。诸侯将会救援它,是不能如愿以偿的。晋国和齐国、楚国会帮助它,这就是吴国的四个敌国了。鲁国是齐国和晋国的嘴唇,唇亡齿寒,这是您所知道的,他们不去救援还等什么?”

5. 唇亡齿寒的原文

楚围雍氏五月。韩令使者求救于秦,冠盖相望也,秦师不下。韩又令尚靳使秦,谓王曰:“韩之于秦也,居为隐蔽,出为雁行。今韩已病矣,秦师不下。臣闻之,唇揭者齿寒,愿大王之熟计之。”宣太后曰:“使者来者众矣,独尚子之言是。”召尚子入。宣后谓尚子曰:“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尽置其身妾之上,而妾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今佐韩,兵不众,粮不多,则不足以救韩。夫救韩之危,日费千金,独不可使妾少有利焉。”

尚靳归书报韩王,韩王遣张翠。张翠称病,日行一县。张翠至,甘茂曰:“韩急矣,先生病而来。”张翠曰:“韩未急也,且急矣。”甘茂曰:“秦重国知王也,韩之急缓莫不知。今先生言不急,可乎?”张翠曰:“韩急则折而入与楚矣,臣安敢来?”甘茂曰:“先生毋复言也。”

甘茂人言秦王曰:“公仲柄得秦师,故敢捍楚。今雍氏围,而秦师不下,是无韩也。公仲抑首而不朝,公叔且以国南合于楚。楚、韩为一,魏氏不敢不听,是楚以三国谋秦也。如此,则伐秦之形成矣。不识坐而待伐,孰与伐人之利?”秦王曰:“善。”果下师于崤以救韩。

6. 《唇亡齿寒》古文翻译

唇亡齿寒

意思: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典故: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晋献公***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们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之事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自彼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7. 唇亡齿寒文言文短片翻译和原文

原文:晋侯复***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选自《吕氏春秋·权勋》)译文:晋献公再次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虞国的贤臣上书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了,虞国必定会跟着被灭掉。

晋国的野心 不可助长,对外敌不可忽视。借路给晋国一次就算是过分了,怎么可能有第二次?俗话说,‘面颊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的,失去了 嘴唇牙齿就会受冻。

’这话说的正是虞国和虢国的关系啊。”。

8. 文言文《唇亡齿寒》全文翻译

翻译:公元658年,晋国准备攻打虢国,可是要途经虞国,又不知虞国是否让晋国经过他的国土。

大夫荀旬息献计说:“如果把美玉宝马送给虞国国君,他一定会答应借路的。”晋献公就***纳此计。

虞国的贤臣宫之奇劝国君不要借路给晋国,否则大祸就会降临到虞国的头上,虞国和虢国的关系就像车子和车旁的夹板一样紧密。车子要依靠夹板,夹板也要依靠车子,否则就不稳固,谚语说'唇亡齿寒',如果嘴唇都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

今天虢国之所以没有被灭掉,依靠的是我们虞国;虞国之所以没有被灭掉,是虢国,如果我们借路给晋国去打虢国,那么虢国如果在早上灭亡,虞国就会在当天晚上被消灭。所以,千万不能借路珍晋国啊!”虞公又不听宫之奇的忠告,把路借给了晋国。

于是晋国派荀息带兵借道虞国去攻打虢国。晋国把虢国灭了之后,回来时把虞国也消灭了。

后来,人们用“唇亡齿寒”来比喻关系十分密切,休戚相关。 原文:楚围雍氏五月。

韩令使者求救于秦,冠盖相望也,秦师不下。韩又令尚靳使秦,谓王曰:“韩之于秦也,居为隐蔽,出为雁行。

今韩已病矣,秦师不下。臣闻之,唇揭者齿寒,愿大王之熟计之。”

宣太后曰:“使者来者众矣,独尚子之言是。”召尚子入。

宣后谓尚子曰:“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尽置其身妾之上,而妾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今佐韩,兵不众,粮不多,则不足以救韩。

夫救韩之危,日费千金,独不可使妾少有利焉。”尚靳归书报韩王,韩王遣张翠。

张翠称病,日行一县。张翠至,甘茂曰:“韩急矣,先生病而来。”

张翠曰:“韩未急也,且急矣。”甘茂曰:“秦重国知王也,韩之急缓莫不知。

今先生言不急,可乎?”张翠曰:“韩急则折而入与楚矣,臣安敢来?”甘茂曰:“先生毋复言也。”甘茂人言秦王曰:“公仲柄得秦师,故敢捍楚。

今雍氏围,而秦师不下,是无韩也。公仲抑首而不朝,公叔且以国南合于楚。

楚、韩为一,魏氏不敢不听,是楚以三国谋秦也。如此,则伐秦之形成矣。

不识坐而待伐,孰与伐人之利?”秦王曰:“善。”果下师于崤以救韩。

9. 文言文《唇亡齿寒》的原文与译文

原文:楚围雍氏五月。

韩令使者求救于秦,冠盖相望也,秦师不下。韩又令尚靳使秦,谓王曰:“韩之于秦也,居为隐蔽,出为雁行。

今韩已病矣,秦师不下。臣闻之,唇揭者齿寒,愿大王之熟计之。”

宣太后曰:“使者来者众矣,独尚子之言是。”召尚子入。

宣后谓尚子曰:“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尽置其身妾之上,而妾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今佐韩,兵不众,粮不多,则不足以救韩。

夫救韩之危,日费千金,独不可使妾少有利焉。” 尚靳归书报韩王,韩王遣张翠。

张翠称病,日行一县。张翠至,甘茂曰:“韩急矣,先生病而来。”

张翠曰:“韩未急也,且急矣。”甘茂曰:“秦重国知王也,韩之急缓莫不知。

今先生言不急,可乎?”张翠曰:“韩急则折而入与楚矣,臣安敢来?”甘茂曰:“先生毋复言也。” 甘茂人言秦王曰:“公仲柄得秦师,故敢捍楚。

今雍氏围,而秦师不下,是无韩也。公仲抑首而不朝,公叔且以国南合于楚。

楚、韩为一,魏氏不敢不听,是楚以三国谋秦也。如此,则伐秦之形成矣。

不识坐而待伐,孰与伐人之利?”秦王曰:“善。”果下师于崤以救韩。

翻译:公元658年,晋国准备攻打虢国,可是要途经虞国,又不知虞国是否让晋国经过他的国土。大夫荀旬息献计说:“如果把美玉宝马送给虞国国君,他一定会答应借路的。”

晋献公就***纳此计。虞国的贤臣宫之奇劝国君不要借路给晋国,否则大祸就会降临到虞国的头上,虞国和虢国的关系就像车子和车旁的夹板一样紧密。

车子要依靠夹板,夹板也要依靠车子,否则就不稳固,谚语说'唇亡齿寒',如果嘴唇都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今天虢国之所以没有被灭掉,依靠的是我们虞国;虞国之所以没有被灭掉,是虢国,如果我们借路给晋国去打虢国,那么虢国如果在早上灭亡,虞国就会在当天晚上被消灭。

所以,千万不能借路珍晋国啊!”虞公又不听宫之奇的忠告,把路借给了晋国。于是晋国派荀息带兵借道虞国去攻打虢国。

晋国把虢国灭了之后,回来时把虞国也消灭了。 后来,人们用“唇亡齿寒”来比喻关系十分密切,休戚相关。

10. 唇亡齿寒的原文和全文翻译

解 释 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

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出 处 左丘明《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原文:晋侯复***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

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为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

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 (肙力)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

’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

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翻译:“晋献公再次向虞周借路去攻打虢国,宫之奇进谏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了,虞国必定会跟着被灭掉。

晋国的野心不可助长,对外敌不可忽视。借路给晋国一次就算是过分了,怎么可能有第二次?俗话说,‘面颊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的,失去了嘴唇牙齿就会受冻。

’这话说的正是虞国和虢国的关系啊。”虞公说:“晋国是我们的同宗,怎么会谋害我们?”宫之奇回答说:“太伯和虞仲都是太王的儿子,太伯不从父命,因此没有继承周朝的王位。

虢仲和虢叔都是王季的儿子,当过文王的执政大臣,对周王室立下过功勋,记载他们功绩的盟书在盟府里保存着,晋国将虢国都要灭掉,对虞国还能有什么爱惜?再说晋国爱虞国,这种爱比桓叔和庄伯的后人对晋国更亲近吗?桓叔和庄伯的后人有什么罪过,而晋献公把他们都杀掉了,不就是因为他感到他们是一种威胁吗?至亲的人因为恃宠而威胁到献公,而且还要把他们杀掉,何况一个国家对他的威胁呢?虞公说:“我的祭品丰盛洁净,神明一定会保佑我。”宫之奇说:“我听说过,鬼神不随便亲近哪个人,只保佑有德行的人。

所以《周书》上说:‘上天对人不分亲疏,只帮助有德行的人。’还说:‘五谷祭品不算芳香,只有美德会芳香四溢。

’《周书》上又说:‘人们的祭品没有什么不同,只有有美德的人的祭品神才会享用。’照《周书》这么说,君主没有德行,民众就不会和睦,神明也不会享用他的祭品。

神明所依凭的,在于人的德行。如果晋国夺取了虞国,用他的美德向神明进献祭品,难道神明会不享用吗?”虞公没有听从宫之奇的劝告,答应了晋国使者借路的要求。

宫之奇带领他的家族离开了虞国,并说:“虞国不能举行年终的腊祭了。这一次虞国就灭亡了,晋国用不着再发兵了。”

冬季的十二月初一,晋国灭掉了虢国。虢公丑逃到京师.晋军返回途中在虞国驻扎,趁机袭击了虞国,把它灭掉了。

晋军抓住了虞公和大夫井伯,把他们作为晋献公女儿秦穆姬的陪嫁,但没有废除虞国的祭祀,并把虞国的贡物归于周王室。

文言文舌亡齿寒

舌存常见齿亡,刚强终不胜柔弱;

户朽未闻枢蠹,偏执岂能及圆融?

译文舌头存留,却常见牙齿脱落,可见刚强终究无法战胜柔弱;

门板朽烂,却从没听说门轴蛀蚀,片面固执岂能比得上圆满融通?

点评西汉刘向《说苑》中记载了春秋时期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一则轶事:老子的老师常枞病重,老子前去探望,问道:“先生病成这样,有什么遗教可以告诉***吗?”常枞告诉他:经过故乡要下车步行,因为人不能忘故;从乔木下面经过要快走,因为人要懂得敬老。最后常枞张开嘴巴,对老子说:“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说:“在!”“我的牙齿还在吗?”老子说:“都掉光了。”常枞问:“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老子说:“舌头之所以还在,不就因为它柔软吗?牙齿掉了,不就因为它刚硬吗?”常枞高兴地说:“对呀!天下的事理都在这里面了,我还能再告诉你什么呢?”柔弱如舌的东西富有韧性,不易折断,坚硬如齿的东西往往不能长久保有。老子深刻领悟了老师告诉他的“齿亡舌存”之理,所以“柔弱胜刚强”、“坚强处下,柔弱处上”、“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等说法在其著作中反复出现。至于“户朽枢蠹”,就是我们常说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语出《吕氏春秋·尽数》,原文中说:“ 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 ”流动的水不会***,转动的门轴不生蠹虫,人们思考问题、处理事情也要懂得灵活变通,不能一味偏执顽固。

1. 《舌唇齿亡》古文翻译

这里面有两段,你看看你要的是哪一段。

吴国为了邾国的缘故,准备攻打鲁国。吴王询问叔孙辄,叔孙辄回答说:“鲁国有名而无实,攻打他们,一定能如愿以偿。”

退出来告诉公山不狃。公山不狃说:“这是不合于礼的。

君子离开自己的国家,不到敌国去。在鲁国没有尽到臣下的本分而又去攻打它,为吴国奔走听命,这就可以死去。

有这样的委任就要避开。而且一个人离开国家,不应该因为有所怨恨而祸害乡土。

现在您由于小怨而要颠覆国家,不也很困难吗?如果派您领兵先行,您一定要推辞。君王将会派我去。”

叔孙辄悔恨自己说错了。吴王又问公山不狃。

公山不狃回答说:“鲁国平时虽然没有亲近的盟国,危急的时候却一定会有愿意共同抵抗的援国。诸侯将会救援它,是不能如愿以偿的。

晋国和齐国、楚国会帮助它,这就是吴国的四个敌国了。鲁国是齐国和晋国的嘴唇,唇亡齿寒,这是您所知道的,他们不去救援还等什么?” 晋献公又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

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虢国灭亡,虞国一定跟着亡国。对晋国不可启发它的野心,对入侵之敌不可漫不经心

一次借路已经是过分,岂能有第二次呢?俗话所说的‘车子和车版互相依傍,嘴唇丢了牙齿就受凉’,那就是说的虞、虢两国的关系。”。

2. 文言文《唇亡齿寒》的原文与译文

晋侯复***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

晋献公又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虢国灭亡,虞国一定跟着亡国。

对晋国不可启发它的野心,对入侵之敌不可漫不经心。一次借路已经是过分,岂能有第二次呢?俗话所说的‘车子和车版互相依傍,嘴唇丢了牙齿就受凉’,那就是说的虞、虢两国的关系。”

虞公说,“晋国是我的同族,难道会害我吗?”……虞公不听,答应了晋国使者。宫之奇带领他的家族出走,说:“虞国过不了年终大祭了,就在这一次***道之行,晋国不用再出兵了。”

这年冬天,晋国灭掉了虢国。军队回来,住在虞国的馆舍,就乘其不备进攻虞国,灭掉了它,捉住了虞公。

谏: 劝阻 执:捉。

3. 文言文《唇亡齿寒》的原文与译文

原文:楚围雍氏五月。韩令使者求救于秦,冠盖相望也,秦师不下。韩又令尚靳使秦,谓王曰:“韩之于秦也,居为隐蔽,出为雁行。今韩已病矣,秦师不下。臣闻之,唇揭者齿寒,愿大王之熟计之。”宣太后曰:“使者来者众矣,独尚子之言是。”召尚子入。宣后谓尚子曰:“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尽置其身妾之上,而妾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今佐韩,兵不众,粮不多,则不足以救韩。夫救韩之危,日费千金,独不可使妾少有利焉。”

尚靳归书报韩王,韩王遣张翠。张翠称病,日行一县。张翠至,甘茂曰:“韩急矣,先生病而来。”张翠曰:“韩未急也,且急矣。”甘茂曰:“秦重国知王也,韩之急缓莫不知。今先生言不急,可乎?”张翠曰:“韩急则折而入与楚矣,臣安敢来?”甘茂曰:“先生毋复言也。”

甘茂人言秦王曰:“公仲柄得秦师,故敢捍楚。今雍氏围,而秦师不下,是无韩也。公仲抑首而不朝,公叔且以国南合于楚。楚、韩为一,魏氏不敢不听,是楚以三国谋秦也。如此,则伐秦之形成矣。不识坐而待伐,孰与伐人之利?”秦王曰:“善。”果下师于崤以救韩。

翻译:公元658年,晋国准备攻打虢国,可是要途经虞国,又不知虞国是否让晋国经过他的国土。大夫荀旬息献计说:“如果把美玉宝马送给虞国国君,他一定会答应借路的。”晋献公就***纳此计。虞国的贤臣宫之奇劝国君不要借路给晋国,否则大祸就会降临到虞国的头上,虞国和虢国的关系就像车子和车旁的夹板一样紧密。车子要依靠夹板,夹板也要依靠车子,否则就不稳固,谚语说'唇亡齿寒',如果嘴唇都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今天虢国之所以没有被灭掉,依靠的是我们虞国;虞国之所以没有被灭掉,是虢国,如果我们借路给晋国去打虢国,那么虢国如果在早上灭亡,虞国就会在当天晚上被消灭。所以,千万不能借路珍晋国啊!”虞公又不听宫之奇的忠告,把路借给了晋国。于是晋国派荀息带兵借道虞国去攻打虢国。晋国把虢国灭了之后,回来时把虞国也消灭了。

后来,人们用“唇亡齿寒”来比喻关系十分密切,休戚相关。

4. 文言文:唇亡齿寒.的正文意思是

唇亡齿寒 原文 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秦计曰:“齐、楚救赵,亲,则将退兵;不亲,则且遂攻之.” 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周子谓齐王曰:“不如听之以却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而齐、燕之计过矣.且赵之于燕、齐,隐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则明日及齐、楚矣.且夫救赵之务,宜若奉漏瓮,沃焦釜.夫救赵,高义也;却秦兵,显名也.义救亡赵,威却强秦兵,不务为此,而务爱粟,则为国计者过矣.” 译文 秦国攻打赵国的长平,齐、楚两国起兵救赵.秦王盘算道:“如今齐、楚前来救赵,如果他们团结一致,寡人退兵未迟;***如他们一盘散沙,则乘势攻之.” 这时,赵军粮食告急,派人向齐国借粮,可是齐王不理睬.谋臣周子对齐王说:“大王不如把粮米暂借赵国,让他击退秦兵,如果不加理睬,秦兵就会无所忌惮,不会退去.这样,就正中了秦国的计策,而齐、燕就失策了.而且赵对于燕、齐两国来说,正是御秦的天然屏障.这正象牙齿跟嘴唇的关系,没有了嘴唇,牙齿就会感到寒冷.今日赵国罹难,明日灭亡之祸就会降临到齐、楚身上.因此救援赵国就好比捧着漏瓮、浇灭烧焦的锅一样,实在是十万火急.再说救赵是一种高尚的“国际”义举,击退秦国,也可以张扬名声,不去显示正义张扬威名,却一味地吝啬粮食,这是战略决策的重大错误啊.”。

5. 唇亡齿寒文言文翻译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晋献公***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们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之事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自彼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6. 文言文《唇亡齿寒》全文翻译

翻译:公元658年,晋国准备攻打虢国,可是要途经虞国,又不知虞国是否让晋国经过他的国土。

大夫荀旬息献计说:“如果把美玉宝马送给虞国国君,他一定会答应借路的。”晋献公就***纳此计。

虞国的贤臣宫之奇劝国君不要借路给晋国,否则大祸就会降临到虞国的头上,虞国和虢国的关系就像车子和车旁的夹板一样紧密。车子要依靠夹板,夹板也要依靠车子,否则就不稳固,谚语说'唇亡齿寒',如果嘴唇都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

今天虢国之所以没有被灭掉,依靠的是我们虞国;虞国之所以没有被灭掉,是虢国,如果我们借路给晋国去打虢国,那么虢国如果在早上灭亡,虞国就会在当天晚上被消灭。所以,千万不能借路珍晋国啊!”虞公又不听宫之奇的忠告,把路借给了晋国。

于是晋国派荀息带兵借道虞国去攻打虢国。晋国把虢国灭了之后,回来时把虞国也消灭了。

后来,人们用“唇亡齿寒”来比喻关系十分密切,休戚相关。 原文:楚围雍氏五月。

韩令使者求救于秦,冠盖相望也,秦师不下。韩又令尚靳使秦,谓王曰:“韩之于秦也,居为隐蔽,出为雁行。

今韩已病矣,秦师不下。臣闻之,唇揭者齿寒,愿大王之熟计之。”

宣太后曰:“使者来者众矣,独尚子之言是。”召尚子入。

宣后谓尚子曰:“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尽置其身妾之上,而妾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今佐韩,兵不众,粮不多,则不足以救韩。

夫救韩之危,日费千金,独不可使妾少有利焉。”尚靳归书报韩王,韩王遣张翠。

张翠称病,日行一县。张翠至,甘茂曰:“韩急矣,先生病而来。”

张翠曰:“韩未急也,且急矣。”甘茂曰:“秦重国知王也,韩之急缓莫不知。

今先生言不急,可乎?”张翠曰:“韩急则折而入与楚矣,臣安敢来?”甘茂曰:“先生毋复言也。”甘茂人言秦王曰:“公仲柄得秦师,故敢捍楚。

今雍氏围,而秦师不下,是无韩也。公仲抑首而不朝,公叔且以国南合于楚。

楚、韩为一,魏氏不敢不听,是楚以三国谋秦也。如此,则伐秦之形成矣。

不识坐而待伐,孰与伐人之利?”秦王曰:“善。”果下师于崤以救韩。

7. 唇亡齿寒文言文的译文于原文

左传·僖公五年

晋侯复***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従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従,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八月甲午,晋侯围上阳。问于卜偃曰:“吾其济乎”?对曰:“克之。”公曰:“何时?”对曰:“童谣云:‘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旗。鹑之贲贲,天策焞,火中成军,虢公其奔。’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丙子旦,日在尾,月在策,鹑火中,必是时也。”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媵秦穆姬。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

翻译

晋献公再次向虞周借路去攻打虢国,宫之奇进谏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了,虞国必定会跟着被灭掉。晋国的野心 不可助长,对外敌不可忽视。借路给晋国一次就算是过分了,怎么可能有第二次?俗话说,‘面颊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的,失去了 嘴唇牙齿就会受冻。’这话说的正是虞国和虢国的关系啊。”虞公说:“晋国是我们的同宗,怎么会谋害我们?”宫之奇回答说: “太伯和虞仲都是太王的儿子,太伯不从父命,因此没有继承周朝的王位。虢仲和虢叔都是王季的儿子,当过文王的执政大臣,对 周王室立下过功勋,记载他们功绩的盟书在盟府里保存着,晋国将虢国都要灭掉,对虞国还能有什么爱惜?再说晋国爱虞国,这种爱比桓叔和庄伯的后人对晋国更亲近吗?桓叔和庄伯的后人有什么罪过,而晋献公把他们都杀掉了,不就是因为他感到他们是一种威胁吗?至亲的人因为恃宠而威胁到献公,而且还要把他们杀掉,何况一个国家对他的威胁呢?虞公说:“我的祭品丰盛洁净,神明一定会保佑我。”宫之奇说:“我听说过,鬼神不随便亲近哪个人,只保佑有德行的人。所以《周书》上说:‘上天对人不分亲疏,只帮助有德行的人。’还说:‘五谷祭品不算芳香,只有美德会芳香四溢。’《周书》上又说:‘人们的祭品没有什么不同,只有有美德的人的祭品神才会享用。’照《周书》这么说,君主没有德行,民众就不会和睦,神明也不会享用他的祭品。神明所依凭的,在于人的德行。如果晋国夺取了虞国,用他的美德向神明进献祭品,难道神明会不享用吗?”虞公没有听从宫之奇的劝告,借道给了晋国。宫之奇带领他的家族离开了虞国,并说:“虞国不能举行年终的腊祭了。这一次虞国要灭亡了,晋国用不着再发兵了。” 。。 冬季的十二月初一,晋国灭掉了虢国。虢公丑逃到京师.晋军返回途中在虞国驻扎,趁机袭击了虞国,把它灭掉了。晋军抓住了虞公和大夫井伯,把他们作为晋献公女儿秦穆姬的陪嫁,但没有废除虞国的祭祀,并把虞国的贡物归于周王室。

8. 《吕氏春秋,唇亡齿寒》文言文翻译

原文出自《吕氏春秋·慎大览·权勋》中的故事,即:原文内容:昔者晋献公使荀息***道於虞以伐虢.荀息曰: “请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以赂虞公,而求***道焉,必可得也.”献公曰: “夫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宝也;屈产之乘,寡人之骏也.若受吾币而不吾***道,将柰何?”荀息曰:“不然.彼若不吾***道,必不吾受也;若受我而***我道,是犹取之内府而藏之外府也,犹取之内皂而著之外皂也.君奚患焉?”献公许之.乃使荀息以屈产之乘为庭实,而加以垂棘之璧,以***道於虞而伐虢.虞公滥於宝与马而欲许之,宫之奇谏曰:“不可许也.虞之与虢也,若车之有辅也,车依辅,辅亦依车.虞虢之势是也.先人有言曰:‘唇竭而齿寒.’夫虢之不亡也,恃虞;虞之不亡也,亦恃虢也.若***之道,则虢朝亡而虞夕从之矣.柰何其***之道也?” 虞公弗听,而***之道.荀息伐虢,克之.还反伐虞,又克之.荀息操璧牵马而报.献公喜曰:“璧则犹是也,马齿亦薄长矣.”故曰:小利,大利之残也.原文大意:从前,晋献公派苟息向虞国借路以便攻打虢国,苟息说;“请您把垂棘出产的玉鐾和屈邑出产的四匹马送给虞公,向他要求借路,一定可以得到允许.”献公说:“那垂棘出产的玉壁,是我们先君的宝贝啊,屈邑出产的四匹马,是我的骏马啊.如果虞国接受了我们的礼物而不借给我们路,那将怎么办昵?”苟息说.“不是这样,他如果不借我们路,一定不会接受我们的礼物,如果接受了我们的礼物借给我们路,这就如同我们把玉壁从宫中的府库拿出来放到宫外的府库里击,把骏马从宫中的马槽旁牵出来拴到宫外的马槽旁去.您对此又忧虑什么呢?”献公答应了,就派苟息把屈邑出产的四匹骏马,加上垂棘出产的玉璧作为礼物献给虞公,来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虞公贪图宝玉和骏马,想答应荀息.宫之奇劝谏说;“不可以答应,虞国对于虢国,就象牙床骨和颊骨一样,互相依存.虞国和虢目的形势就是这样.古人有话说,‘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虢国不被灭亡,靠着有虞国;虞国不被灭亡,也靠着有虢国啊!如果借路给晋国,那么虢国早晨灭亡,虞国晚上也就会跟着灭亡了.怎么可以借路给晋国呢?虞公不听,借路给了晋国.苟息攻打虢国,战胜了虢国.返回的时候攻打虞国,又战胜了虞国.荀息拿着玉壁牵着骏马回来禀报.献公高兴地说;“玉璧连是老样子,只是马均年齿稍长了一点.”所以说,小利是大利的祸害.原文启示:一是,告诉人们“唇亡则齿寒”的道理.也就是说,人之间、单位之间、社会之间、以及国之间的关系,都可能存在着互相配合和互相依存的关系,切不可以损害这种关系为代价.一是,告诉人们“小利是大利的祸害”的道理.也就是说,人们在生活中,切不可因小利而失去大利.。

9. 唇亡齿寒的意思是什么

典故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晋献公***纳了荀息的计策.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们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之事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自彼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2] 寓意及出处 唇亡齿寒的意思是指嘴唇没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用来比喻双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一方受到打击,另一方必然不得安宁.这则成语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现在人们经常用这个词语来形容两方具有依存的关系,谁都离不开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