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渴挖井是什么意思_临渴掘井的出处

tamoadmin 成语教学 2024-06-04 0
  1. 临渴掘井的成语意思 临渴掘井什么意思
  2. 临渴掘井的意思及故事
  3. “临渴掘井”是临时想办法的意思,它有什么故事吗
  4.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是什么意思?

“渴而掘井”的意思:到口渴才掘井。比喻事先没有准备,临时才想办法。

“渴而掘井”的相关知识:

出自《朱子家训》: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临渴挖井是什么意思_临渴掘井的出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绸缪”就是***的意思,这句话是说,还没下雨我们就要预先***好,譬如说修补房屋,要准备好防雨的措施,这个是未雨绸缪。不要等到我们口渴的时候才想去掘井,去打井水,掘井要事先掘好,你口渴的时候你就能打到井水来喝。

这些都是教导我们凡事要预先做好准备,这样你才能够做得从容不迫,容易成功。这个是在事上讲,教导我们要有***,古人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近忧、远虑都是要我们做好***。

对可能发生的事情,我们做一个心理上的准备,事情上都要做好***的准备,事情来了我们自然就不会有什么忧虑和手忙脚乱。读书、工作,甚至做每一件事,都应该有这些预先***,减少浪费,减轻失败的机率。

对于修学的人,修学佛道,求生净土,解决生死大事就更加要未雨绸缪。现在我们要去***,要想到这件事,不要等到临死的时候,死到临头了,我们那时哭爹叫娘都没有用。所以念佛求生净土,这个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更加要未雨绸缪,不要等到“临渴而掘井”。

从心上来讲,这个是教导我们,要修善因得善果,想要得到果,一定要修因,你修什么因就得什么果。譬如说你想得到喝井水的果,你必须要掘井,掘井是因,喝到水是果。不要等到果现前了,口渴了,这个时候才想到去修因,那时候就迟了。所以这是教我们要信因果、明因果,及时行善,这样你才有后福无穷。

临渴掘井的成语意思 临渴掘井什么意思

“临渴掘井”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拼音:línkějuéjǐng,意思是到口渴时才去挖井,比喻事先没有准备,临时才想办法;在句中一般充当谓语、定语;含贬义。

该成语最早出自于《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造句:

1、未雨绸缪固然好,临渴掘井尚可博。

2、一着空虚百着空。临渴掘井,悔之何及。

3、这种临渴掘井的作法,怎么能周全呢?

4、绿化城市,育苗先行,临渴掘井只能舍近求远。

5、或是临渴掘井,临时组织一些学者加以突击研讨,造成立法内容粗糙。

6、马上就要考试了,你才开始复习,真是临渴掘井,来得及吗?

7、张红平时不好好学习,快考试了才临渴掘井开夜车。

8、夫焦头烂额固不如由突徙薪也,亡羊补牢终胜于临渴掘井也。

9、与其临渴掘井,乱成一团,不如早作准备,可以按部就班慢慢来。

临渴掘井的意思及故事

1、临渴掘井(拼音:lín kě jué jǐng)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于《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2、“临渴掘井”的原义是到口渴时才去挖井,比喻事先没有准备,临时才想办法;在句中一般充当谓语、定语;含贬义。

3、出自: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临渴掘井”是临时想办法的意思,它有什么故事吗

临渴掘井的意思及故事1

 成语:

 临渴掘井

 拼音:

 [l?n kě ju? jǐng]

 解释:

 临:到,接近;感到渴了才掘井,比喻平时没有准备,事到临头才想办法。

 出处: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举例造句:

 一着空虚百着空。临渴掘井,悔之何及。

 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鲁昭公因年轻幼稚,听信谗言,激怒了季氏、叔孙氏、孟氏三大家族,三大家族联合起来率兵攻打昭公,昭公因此而出逃到齐国。

 齐景公热情地招待了昭公,并愿奉送很多财物给他,希望他长居下去。昭公说:“我怎能抛弃周公的王业,长期居住在这里呢?”齐景公又关切地问:“可你这么年轻有为,为什么却要离开自己的'国家呢?”

 昭公觉得齐景公提出的问题难以回答,于是叹了一口气说:“正因为我年轻,缺少治国经验,一时疏忽,不能正确识别真伪,而铸成大错,落得如此下场。”

 齐景公安慰他说:“难道不可以重新再来,挽回错误吗?”昭公失望地长叹道:“晚了!”站在一旁的齐国正卿晏婴插话说:“是啊,一个人,已经掉到井里,才后悔自己为什么走路不小心。正像一个人,眼看就要渴死才想挖井取水一样,已经来不及了。”

临渴掘井的意思及故事2

  出处: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

  意思: 比喻事先没有准备,临时才想办法。到口渴才掘井。

 春秋时,鲁国的鲁昭公曾被逐出国,逃亡到齐国,投奔齐景公。齐景公对他说:“你正是年轻有为的时候,怎么就把国君的位置丢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鲁昭公说:“早些时候,人们都对我很好,有很多人经常鼓励我,而我没有亲近他们,也有很多人经常劝诫我,而我也没有听信他们。因此,逐渐地内无心腹、外无群众,真正爱护我的人一个也没有,奉承我、欺骗我的人反倒很多。这样,励志人物,我就好比秋天的蓬,表面枝叶似乎还很好看,其实根茎都已枯萎,秋风一起,于是连根拔掉了。”

 齐景公听了,认为颇有道理,便把这番话转告晏子,并说:“要是现在有可能让昭公回鲁国去,大概他可以成为一个贤明的国君了吧?”晏子说:“不会水过河而溺水的人,多半因为事先不探明河水的情况,迷路的人也多半因事先没有问清路径,等到他溺水以后才去探水,迷路以后才来问路,不是已经晚了吗?这好比‘临难而遽铸兵,临噎而遽掘井’一样,虽然非常急切,可是怎么来得及呢?”意思是,临到战乱已经爆发时才急着铸造兵器;遇到吃东西干噎得想喝水时才急着去挖井,已经来不及了。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是什么意思?

临渴掘井(línkějuéjǐng)—临:到,接近;感到渴了才掘井,比喻平时没有准备,事到临头才想办法。 类似的词语有:临时抱佛脚;临阵磨枪。春秋时期, 鲁昭公因年轻幼稚,听信谗言,激怒了季氏、叔孙氏、孟氏三大家族,三大家族联合起来率兵攻打昭公。

昭公因此而出逃到齐国。齐景公热情地招待了昭公,并愿奉送很多财物给他,希望他长居下去。昭公说:“我怎能抛弃周公的王业,长期居住在这里呢?” 齐景公又关切地问:“可你这么年轻有为,为什么却要离开自己的国家呢?

”昭公觉得 齐景公提出的问题难以回答,于是叹了一口气说:“正因为我年轻,缺少治国经验,一时 疏忽,不能正确识别真伪,而铸成大错,落得如此下场。”齐景公安慰他说:“难道不可以重新再来,挽回错误吗?

”昭公失望地长叹道:“晚了!”站在一旁的齐国正卿?晏婴插话说:“是啊,一个人,已经掉到井里,才后悔自己为什么走路不小心。正像一个人,眼看就要渴死才想挖井取水一样,已经来不及了。”

春秋时代,鲁国是在齐国旁边的一个小国,鲁国国君鲁昭公在国内亲小人远贤臣,专断独行,结果被赶出国家,因为在国内待不下去,于是就投奔到齐国。齐景公问他:“你为什么被赶出来啊,你平时是怎样治理国家的呢?

怎么会搞到今天的地步呢?” 鲁昭公说:“因为我没有接近爱护我的人,也没有接纳规劝我的人,结果弄得内外孤立,到现在已经没有人真心要帮助我了。倒是那些奉承和对我说***话的人很多,我现在就好比蓬草一般,等到秋天一到,就会被连根拔起的。”

景公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就转告晏子,齐景公觉得昭公已知道悔过,认为若让他回去,应该能成为一个贤良的国君。但晏子并不认为如此,他说:“掉在水里的人,原先并没有想到会失足落水,等真正掉到水里后才想到应该早点学会游泳,或者不要再水边行走;同样的,迷路的人,也一定在迷失方向之后,才知道应该注意路径。犹如面临危险的人,才急着铸造兵器。”

意思是: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

出处:明代朱用纯的《朱子家训》

原文(节选):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译文:

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

扩展资料:

《朱子家训》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讲中国几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口头传训,也可以写成对联条幅挂在大门、厅堂和居室,作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铭。

因此,很为官宦、士绅和书香门第乐道,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

《朱子家训》仅522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当然其中封建性的糟粕如对女性的某种偏见、迷信报应、自得守旧等是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我们是不能苛求于前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