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而不死,是谓贼 幼而不尊,是谓猖什么意思-老而不死谓之贼是什么意思

tamoadmin 成语解析 2024-09-08 0
  1. 古人会说“老而不死是为贼”,难道活得久也是一种罪过?
  2. 老而不死是什么意思
  3. 现在社会上的人,怎么理解“老而不死谓之贼”这句话?
  4. 怎么理解“老而不死谓之贼”这句话?

原文: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原话出自于《论语·宪问》

白话译文:

原壤叉开双腿坐着等待孔子。孔子骂他说:“年幼的时候,你不讲孝悌,长大了又没有什么可说的成就,老而不死,真是害人虫。”说着,用手杖敲他的小腿。

老而不死,是谓贼 幼而不尊,是谓猖什么意思-老而不死谓之贼是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ng>

扩展资料:

原句的写作背景:

原壤是孔子的老相识。一次他叉开双腿闲散的坐在那,后被孔子看到。孔子本身就主张“不学礼,无以立”,那么看重礼节的人看到原壤内心的无名火蹭蹭往上冒,立马开启怒怼模式。毫不留情地说他并拿起手杖抽他的腿。

作者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论语·宪问》中所包括的主要内容有:作为君子必须具备的某些品德;孔子对当时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所发表的评论;孔子提出“见利思义”的义利观等。

古人会说“老而不死是为贼”,难道活得久也是一种?

有句话叫做“老而不死是为贼”但现在几乎与“老不死”成了同义词,可能对老人一说是极大的不尊重,而且这句话存在了二千五百多年,但这句话居然还是出自为人师表的孔子之口,那“老而不死是为贼”应该理解为,贼是一个动词,是祸害的意思。

孔子所讲的这句话,就与道家思想有了很大的不同,儒家觉得在父母离开后,就应该什么都不去做,守孝三年,这样才称得上是一个孝子。但是道家则并没有那么多的虚文缛节,一切呢应该遵循自然法则,人离世了就是重归大自然,没必要在乎这些形式,孔子想必然是不认同的,因此,也便有了这句“老而不死是为贼”。

孔子所谓的老而不死,指的是这个人毛病多,从小不讲仁义道德,长大也无所作为,老了还没长者防范,可不就是浪费社会么?而不是泛指老人阅历多,贼精贼精的,更不要在老人面前说这个话,小心被误会,影响感情。

孔子之所以骂原壤“老而不死是为贼”,绝非是因为他“老”,要知道,孔子比原壤更老。孔子如此气愤,是因为他不但“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并且老了以后不能给年轻人做榜样。也就是说,孔子骂的是“为老不尊”的人,而不是“年龄大”的人,我们现在完全是断章取义了。

在现实主义中,大多人会认为:年龄这么大了还不离世,没有了生活自理能力,没有了自己赚钱的能力,需要别人的照顾与看护。那这样,跟贼也就并没有太大的不同。

当然也不能否认是,现代还流行着一句话,说不是坏人变多了,而且坏人变老了。但尽管如此,让我们始终相信以及坚信,“仁义”永远在我们心中,孔子的儒家思想也永远使我们铭记心中。

老而不死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个汉语成语,如果根据它的字面意义去理解它的意思,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老而不死是为贼”,这一句成语中的“老”并不是广泛的指代那些所有的老人,更明确一点来说,它指代的是那些老了但没有德行的人。

这句话出自《论语·宪问》:“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灵魂凝视

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说,原壤叉开双腿坐着等待孔子。孔子责骂他说:年少的时候,你不讲孝悌,而长大了又无所作为,老而不死,真是一个害人虫。 说着说着,孔子便用自己的手杖扣打他的小腿。

虽然说每位老人都值得尊重,但是某些老人的某些不作为甚至是恶劣行为真的让人着实尊重不起来。孔子所说的原壤,换到现在来说,就是一个靠着子女生活的包袱吧。

虽然说子女有赡养老人的义务,但是老人也不应该完全仅靠着子女的支持过日子,做人应该要活的尊严。

与这些没有作为的老人相比,而那些有着独特作为的老人却是更加“可恶”的。对我个人而言,前几年社会上非常盛行的老人碰瓷儿一事,真的是刷新了我对他们一直以来的看法。

我没想到这些老人会倚老卖老,仗着所谓自己岁数上的优势,就毫不客气地去敲诈一个陌生人。开个玩笑,如果按照孔子的道理来说,这些老人怕是贼中之王了吧。

所以不管怎么说,做人不论年龄阶段,都应该时刻保持自尊心,要善良做人,用心做人。

现在社会上的人,怎么理解“老而不死谓之贼”这句话?

本是 孙子 骂旧友原壤年老无德可称术的话,后亦指年老而不利于 社会 国家 或拖累 后辈 。

成语出处: 《论语·宪问》:“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 老而不死 是为贼。”

老而不死的近义词: 老而不死是为贼 《论语·宪问》:“ 原壤 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后以

成语语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老年人

怎么理解“老而不死谓之贼”这句话?

老而不死谓之贼。在古代并不是什么骂人的说法,他甚至是对于老人的一种称赞。但是在现在,因为老人的品质也不是那么好,所以这句话就慢慢变成了一句讽刺的话。

1,坏人变老了

现在的社会情况下,并不是说老人是坏人,而是坏人变老了。俗话说得好,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所以说如果一个人的品质就是坏的的话,他很难改正自己,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老人的品质在其他人看起来就没有那么的好。因为这些人在年轻的时候就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人,所以他会想方设法的去讹诈或者是为难别人。

但是在现在的社会大环境下,我们要会去尊老爱幼,所以法律上对这些老人也是非常的保护的,这就给了他们放纵的理由。坏人变老了,变得像贼一样,鼠头鼠脑不务正业,所以说在现在的人就给了这么一句话,老而不死谓之贼。这句话在现在就是讽刺这样的老人像贼寇一样非常的***肮脏。

2,着重点在贼这个字

在现在老而不死谓之贼。这句话的重心还是在贼这个字,对于贼这个字,从中国古代开始到近现代就不是一个称赞别人的话。他主要是去骂那些做事畏畏缩缩,偷鸡摸狗不务正业的人。实际上现在用这句话来称呼老人,也是说有一些老人就和那些贼一样,不想做好事,只知道去刁难别人。

综上所述,现在社会上老而不死谓之贼。这句话是带有嘲讽意义的,嘲讽的就是那些变老的坏人。

老而不死谓之贼”这句话中的那个“贼”字,它是什么意思?只有把这个“贼”字在这句话中的含义认识清楚,我们才能正确理解这句话。

从汉语词典中,我们得知:“贼”字的本义是破坏,是动词,最早见于金文。后来引申为败坏、毁坏、伤害、、祸害、偷窃等,同时还被当做名词、形容词和副词使用。那么,“老而不死谓之贼”中的这个“贼”是动词还是名词?在这里的所指的字义又是什么呢?我们先从“老而不死谓之贼”这句话的出处与典故中去查找吧。

经查阅,《论语·宪问》中有“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而不是“老而不死谓之贼”。“老而不死是为贼”在《论语·宪问》中讲的是一个典故。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一位旧友叫原壤,是鲁国人。他母亲死时,居然还在大声地唱歌。这时孔子知道了,对他看法很不好,认为这个人不咋地。岁月不饶人,一晃成了老人。

这天原壤得知旧友孔子来见他。他叉开双腿坐在那儿等候。孔子进门见状,对原壤很不满,开口骂他,从小不讲道德,现在年纪大了又没什么成就,你真是个“老而不死是为贼”的人啊!这句话中的“贼”字,就是不地道,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动词。很显然指的不是盗贼或小偷之类的行为动词。

了解析这个“贼”字在“老而不死是为贼”中的含义,许多语言学者对此进行了梳理释解。例如,夏衍认为这句话中的“贼”字,指的是“无用的废物”;连天宇则认为是“败坏伦常的人”。

南宋文天祥《集杜诗·淮西帅序》中,从另一面讲了“贼”字的含义。诗文中说南宋末年,蒙元入侵中原,淮西制置使夏贵八十多岁了,心存私念,不顾国家危难,以淮西全境投献蒙元,卖国求荣,可谓“老而不死是为贼,其贵之谓欤!”这里用的“贼”字,就有祸害的意思,而不是盗贼小偷什么了。

综上所述,“贼”字在“老而不死是为贼”中,是“无用的废物”、“败坏伦常的人”或毁坏、祸害的含义。那么,“老而不死谓之贼”中的“贼”字含义又是什么呢?这是从“老而不死是为贼”借用而来的现代用语。

“老而不死谓之贼”中的“谓”字是“说”或“叫做”、“称呼”意思,而“之”字既是代词,同时又是连词,在这里代词指它,“谓之”就是说它,连接“贼”字,指的是它的“贼”行为。这个“贼”指的就是上了岁数的“无用的废物”、“败坏伦常的人”,他们对社会有极大的败坏、毁坏、伤害性,是社会的祸害,虽然这是极少数。

现在的社会的确是存在这样“贼”老人。这些老人有个共同特点,一生碌碌无为,毛病却很多,现在又依仗着国家政策好,尊老养老的社会舆论好,更是肆无忌惮地不知廉耻,忘记了自己年轻时的恶习,仍然在那里指手画脚,左右着年轻人,使年轻人无所事事,不听老人的话吧?又担心被扣上不尊重或不孝敬老人的帽子,听吧?又担心走了弯路,不利于自己的前途,更不利于社会的安宁与发展。

也许是以上所讲的原因吧?人们借用了古人“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把它改为“老而不死谓之贼”。意思是说这部分缺德的老人,不要再倚老卖老,用错误的人生经历来教导带坏了现在的年轻人了!他们喊出了“老而不死谓之贼”!这是在发泄,在怨恨!是在嘲讽那些变坏的老人!

孔子

总之,“老而不死谓之贼”是借用了《论语·宪问》中“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目的就是警示与宣泄,对现在社会不务正业,扰乱社会与家庭安宁,很不自觉,不检点的这部分老人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