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似悬河舌如利刃是什么意思,口若悬河,是什么生肖

tamoadmin 成语分类 2024-08-02 0
  1. 口若悬河成语故事
  2. 成语: 口似悬河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和故事?
  3. 白话《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
  4. 多而流畅的说的成语
  5. 形容人口齿伶俐的成语
  6. 表示口的动作成语

导语:口才指说话的能力,好的口才可以练出来。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形容口才好的成语,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辨如悬河:辨,通?辩?。犹言口若悬河。

出处:金?王若虚《(道学发源)后序》:?故士有读书万卷,辨如悬河,而不免为陋儒唯其不合于大公至正之道故也。?

口似悬河舌如利刃是什么意思,口若悬河,是什么生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辨若悬河:辨,通?辩?。犹言口若悬河。

出处:明?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吾见一人焉,辨若悬河,藻若春工;含吐邹枚,方驾陆谢。?

辩才无碍:碍:滞碍。本是佛教用语,指菩萨为人说法,义理通达,言辞流利,后泛指口才好,能辩论。

出处:《华严经》?若能知法永不灭,则得辩才无障碍;若能辩才无障碍,则能开演无边法。?

辩才无阂:佛教语。指菩萨为人说法,义理通达,言辞流利,后泛指口才好,能辩论。

出处:《艺文类聚》卷七六引南朝梁王筠《国师草堂寺智者约法师碑》:?显证一乘,宣扬三慧,辩才无阂,游戏神通。?

辩口利辞:指善辩的口才,犀利的言辞。形容能言善辩。

出处:《后汉书?班昭传》:?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

出口成章:说出话来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出处:《诗经?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成章。?

出语成章:说出话来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出处:范文澜《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玄奘精通汉梵文,又深探佛学,译经出语成章,笔人随写,即可披玩。?

词不达意:词:言词;意:意思。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

出处:《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宋?惠洪《高安城隍庙记》:?盖五百年而书功烈者,辞不达意,余尝叹息之。?

大辩不言:大辩:善于辩论。有口才、善于辩论的人,并不多说话以显示自己。

出处:《庄子?齐物论》:?大辩不言,大仁不仁。?

大辩若讷:讷:语言迟钝,不善于讲话。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表示善辩的人发言持重,不露锋芒。

出处:《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真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掉舌鼓唇:炫耀口才,夸夸其谈。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七十九回:?妆女的呈娇献媚,令人消魂;耍丑的掉舌鼓唇,令人捧腹。?

斗唇合舌:犹言耍嘴皮子,卖弄口才。

出处:南唐?刘崇远《金华子杂编》卷上:?韩三十五老大汉向同年觅得一副使,而更学斗唇合舌。?

对答如流:对答:回答。回答问话象流水一样快。形容口才好,反应快。

出处:《北史?李孝伯传》:?风容闲雅,应答如流。?

钝口拙腮:指口才笨拙,说话不流利。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80回:?好妹妹,我是钝口拙腮,可不能一句一句同你套!?

顿口拙腮:比喻嘴笨,不善于说话。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回:?好妹妹,我是顿口拙腮,可不能一句一句同你套!?

风趣横生:形容十分幽默、诙谐。

出处:《清史稿?高其佩传》:?尤善指画,尝画黄初平叱石成羊,或已成羊而起立,或将成而未起,或半成而未离为石,风趣横生。?

鼓舌摇唇:鼓动嘴唇,摇动舌头。形容利用口才进行煽动或游说。亦泛指议论(多含贬义)。

出处:元?高文秀《谇范叔》第二折:?几时行通利方,凭着咱鼓舌摇唇,立取他封侯拜将。?

好语如珠:指诗文中警句妙语很多。

出处:宋?苏轼《次韵答子由》诗:?好语如珠串一一,妄心如膜退重重。?

好语似珠:指诗文中警句妙语很多。

出处:宋?苏轼《次韵答子由》:?好语似珠穿一一,妄心如膜退重重。?

会道能说:形容很会讲话。同?能说会道?。

出处:明?无名氏《渔樵闲话》第二折:?但熟甜瓜软处偏捏,蜡枪头会道能说。?

慧心妙舌:聪明的心灵,巧妙的口才。

口齿伶俐:口齿:说话、言谈;伶俐:聪明,灵活。谈吐麻利,应付自如。形容口才好。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宝玉素日虽然口角伶俐,此时一心却为金钏儿感伤,恨不得也身亡命殒。?

口如悬河: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同?口若悬河?。

出处:唐?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十七卷:?德称口如悬河,宾主颇也得合。?

口若悬河:若:好象;悬河:激流倾泻。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唐?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口似悬河: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同?口若悬河?。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

利齿伶牙:伶:通?灵?,灵活,乖巧。能说会道。

出处: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你休听那厮说短论长,那般的利齿伶牙。?

利齿能牙:口齿伶俐,能说会道。

出处:元?张寿卿《红梨花》第一折:?这妮子使着呵,早妆聋做哑。泼贱才,堪人骂,再休来利齿能牙。?

俐齿伶牙:指能说会道。

出处: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你休听那厮说短论长,那般的俐齿伶牙。?

论辩风生:议论辩驳,极生动而又风趣。

论议风生:谈论得极其生动而又风趣。

出处:《宋史?陈亮传》:?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论议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

满舌生花:比喻能说会道。

妙趣横生:横生:层出不穷地表露。洋溢着美妙的.意趣(多指语言、文章或美术作品)。

妙语解烦:有趣的话引人发笑。

出处:《汉书?匡衡传》:?匡说《诗》,解人颐。?颜师古注引如淳曰:?使人笑不能止也。?

妙语解颐:解颐:开颜而笑。有趣的话引人发笑。

出处:《汉书?匡衡传》:?匡说《诗》,解人颐。?颜师古注引如淳曰:?使人笑不能止也。?

妙语惊人:妙语:有深意或动听的语言。绝妙动听的语言令人吃惊。

妙语连珠:连珠:串珠。巧妙风趣的话一个接一个。

讷口少言:讷口:不善于说话。不善言谈,说话不多。

出处:《史记?李将军列传》:?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

能说惯道:形容人口才好,很会讲话。

出处:明?无名氏《渔樵闲话》第三折:?但熟甜瓜软处偏捏,蜡枪头会道能说。?

能说会道:形容很会讲话。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四回:?仗着他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长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象个西施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抓尖要强。?

能说善道:道:说,讲。形容口齿伶俐,很会说话。

出处:黄药眠《自纪篇》:?他们都是能说善道的人。?

能牙利齿:指能说会道,善于辞令。

能言巧辩:形容能说会道,善于言辩。

出处:元?无名氏《气英布》第一折:?恰才灵壁之战,项王遣使征布会,布与龙且有隙,称病不赴,若得能言巧辩之士,说他归降,纵项王驰还破项王必矣。?

能言善辩:能:善于。形容能说会道,有辩才。

出处:元?无名氏《气英布》第一折:?恰才灵壁之战,项王遣使征布会,布与龙且有隙,称病不赴,若得能言巧辩之士,说他归降,纵项王驰还破项王必矣。?

能言善道:道:说,讲。形容口齿伶俐,很会说话。

朴讷诚笃:为人朴实敦厚,不善言词。

出处:《聊斋志异?蕙芳》:?马生其名混,其业亵,蕙芳奚取哉?于此见仙人之贵朴讷诚笃也。?

巧舌如簧:舌头灵巧,象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出处:《诗经?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巧言如簧: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出处:《诗经?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三寸之舌: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善为说辞:说辞:讲话。形容很会讲话。后指替人说好话。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宰我、子贡善为说辞。?

耍嘴皮子:指光说不做。也指卖弄口才(含贬义)。

谈论风生:言谈议论活跃,有风趣。

谈若悬河:犹言口若悬河。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谈吐风生:谈话机敏风趣。同?谈吐生风?。

谈吐生风:谈话机敏风趣。

谈笑风生:有说有笑,兴致高。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

出处:宋?辛弃疾《念奴娇?赠夏成玉》词:?遐想后日蛾眉,两山横黛,谈笑风生颊。?

谈议风生:言谈议论活跃,有风趣。同?谈论风生?。

滔滔不绝:滔滔:形容流水不断。象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出处:五代后周?王仁裕《天宝遗事?走丸之辩》:?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铜唇铁舌:比喻雄辩的口才。

以辞取人:根据人的口才去判断其智能。同?以言取人?。

出处:《孔子家语?子路初见》:?宰我有文雅之辞,而智不充其辩。孔子曰:? 以辞取人,则失之宰予。

以言取人:根据人的口才去判断其智能。

出处:《史记?仲尼***列传》:?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议论风发:形容谈论广泛、生动而又风趣。

出处:元戴良《申屠先生墓志铭》序:?平居议论风发,品藻古今人物,亹亹不能休,座客闻之,率为之夺气。?

议论风生:形容谈论广泛、生动而又风趣。

出处:宋王暐《道山清话》:?韩持国为人凝严方重,每兄弟聚话,玉汝、子华议论风生,持国未尝有一言。?

口若悬河成语故事

群英会

原文:

瑜执干手曰:“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言罢大笑。蒋干面如土色。瑜复携干入帐,会诸将再饮,因指诸将曰:“此皆江东之英杰。今日此会,可名‘群英会’。”饮至天晚,点上灯烛,瑜自起舞剑作歌。歌曰: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选自《三国演义?群英会蒋干中计》

本句意思是:

大丈夫处世之道,遇到知己的人,对外要尽忠臣的道义,对内实有着骨肉般的恩情。

成语: 口似悬河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和故事?

口若悬河成语故事1

 成语:

 口若悬河

 拼音:

 [kǒu ru? xu?n h?]

 解释:

 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像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辩,说起话来没完没了。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举例造句:

 唐·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成语故事:

 晋朝时,有一位大学问家,名叫郭象,字子玄。

 他在年轻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尤其是他对于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一些现象,都能留心观察,然后再冷静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因此,他的知识十分渊博,对于事情也常常能有独到的见解。后来,他又潜心研究老子和庄子的学说,并且对他们的学说有深刻的理解。过了些年,朝廷一再派人来请他。他实在推辞不掉,只得答应了,到朝中做了黄门待郎。到了京城,由于他的知识很丰富,所以无论对什么事情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再加上他的口才很好,又非常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每当人们听他谈论时,都觉得津津有味。当时有一位太尉王衍,十分欣赏郭象的口才,他常常在别人面前赞扬郭象说:“听郭象说话,就好象一条倒悬起来的河流,滔滔不绝地往下灌注,永远没有枯竭的时候。”郭象的辩才,由此可知。

 而后人就以“口若悬河”来形容人善于说话,一旦说起话来就橡倒悬的河水、滔滔不绝,永远没有停止的时候。

口若悬河成语故事2

 成语故事

 晋朝时,有一位大学问家,名叫郭象,字子玄。

 他在年轻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尤其是他对于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一些现象,都能留心观察,然后再冷静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因此,他的知识十分渊博,对于事情也常常能有独到的见解。后来,他又潜心研究老子和庄子的学说,并且对他们的学说有深刻的理解。过了些年,朝廷一再派人来请他。他实在推辞不掉,只得答应了,到朝中做了黄门待郎。

 到了京城,由于他的知识很丰富,所以无论对什么事情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再加上他的口才很好,又非常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每当人们听他谈论时,都觉得津津有味。当时有一位太尉王衍,十分欣赏郭象的口才,他常常在别人面前赞扬郭象说:“听郭象说话,就好象一条倒悬起来的河流,滔滔不绝地往下灌注,永远没有枯竭的时候。”郭象的辩才,由此可知。

 而后人就以“口若悬河”来形容人善于说话,一旦说起话来就橡倒悬的河水、滔滔不绝,永远没有停止的时候。

 典故

 郭象是西晋时期玄学家。他从小勤学好问.善于发现问题,有钻研的精神。郭象知识渊博,对日常事物常有独到的见解,他潜心研究老子和庄子的学说,擅长清谈。

 西晋时期推崇老庄思想。当时有十几个名家为《庄子》作注,但都不能将《庄子》的思想精位研究通透。向秀为《庄子》作注,他将作品中美妙的玄理表述出来,将以往人们没有发现的奇思妙想发挥得淋漓酣,在当时引起大谈老庄思想的热潮。可惜的是《庄子》《秋水》《至乐》两篇还没有注释完成,向秀就去世了、

 向秀的儿子年幼,未能继承父亲的遗志.而文稿又被郭象获得。郭象为《秋水》《至乐》两篇作注,又改了《马蹄》一篇的注解,其他各篇的注解就只改了些文句,然后就以自己的名义抄录,成书《(庄子)注》。《(庄子)注》使他声名远播,所以后来只有郭象的《(庄子)注》,而没有向秀的《(庄子)注》了。

 当时的一些清谈名士很推崇郭象。有一次,太尉王衍与郭象闲谈,发现郭象口才很好,能言善辩,说得头头是道,很有见地。王衍感叹道:“郭象言论,如同瀑布倾泻,滔滔流注,永不停歇。”

 词语辨析

 近义词

 悬河泻火 比喻以强大力量去消灭敌方。同“悬河注火”。

 悬河注火 指以河水倾泻于火。比喻以强大力量去消灭敌方。

 悬河注水 比喻以强大力量去消灭敌方。同“悬河泻水”。

 辨如(若)悬河 辨,通“辩”。犹言口若悬河。

 口如(似)悬河 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同“口若悬河”。

 谈若悬河 犹言口若悬河。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言类(若)悬河 形容能言善辩,说话滔滔不绝。

 能言善辩、滔滔不绝 、侃侃而谈、妙语连珠

 反义词

 沉默寡言、哑口无言 、噤若寒蝉、闭口无言、笨嘴拙舌、默默不语

口若悬河成语故事3

 晋朝有一位很有学问的大学问家,名叫郭象。他年纪还小的时候,就展现出很高的才华,十几岁的时候,不但已经就读完《老子》、《庄子》等古书,而且还能一口气背诵出来。

 郭象的名声愈来愈大,朝廷派人请他做官,他推辞不掉只好答应,于是就当上了黄门侍郎。因为他平时读了许多书,知识非常丰富,而且他喜欢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里,所以提出的见解往往比别人深刻,而且能够将各种道理说得很清楚,因此他受到许多人的推崇。郭象口才很好,讲起话来滔滔不绝、有声有色,大家都听得很入神。其中有个太尉叫王衍,听完他的的议论后感慨地说:听郭象说话,就好象看到瀑布流泻下来的水,滔滔不绝,好象永远不会停止。

 口若悬河造句

 1) 他讲起话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2) 他口若悬河绘声绘色给我们讲述了游历泰山的经过。

 3) 他的演讲很精彩,口若悬河,妙语连珠。

 4) 口若悬河的人,说话不一定实际。

 5) 小李本不善于说话,可当时却像鬼使神差似地口若悬河。

 6) 他口若悬河地讲完了这个故事。

 7) 他生性木讷,并不是一个口若悬河,能言善辩的人。

 8) 他一反平常的结巴,口若悬河似地辩论起来。

 9) 他能说善道,每次发表言论都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10) 他是个口若悬河的,兴致勃勃的,讨人喜欢的健谈家。

 11) 老刘这人别看他讲起话来口若悬河,实际上肚子里并没有什么真才实学。

 12) 他善于辞令,口若悬河,真是当外交官的好人才。

 13) 同班同学小刘每次讲起武侠故事就口若悬河,一时半会停不下来.

 14) 客队的主辩口若悬河,咄咄逼人,难以招架。

 15) 只听他口若悬河地在那儿瞎吹,却不见有几个人在听。

 16) 刚刚在台下,他还口若悬河,辩才无碍,怎么一上台,就期期艾艾走了样?

 17) 知县见他说的口若悬河,又是本朝确切贼,不由得不信。

 18) 演讲会上,他口若悬河,观点正确,论据精当,博得全场阵阵掌声。

 19) 他生性木讷,并不是一个口若悬河,能言善辩的人。

 20) 他一坐下来就口若悬河地说起他的探险经历

口若悬河成语故事4

 口若悬河kǒu ruò xuán hé

 成语解释: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成语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成语简拼:krxh

 成语字数:4个字

 感彩:口若悬河是褒义词

 成语结构:主谓式

 成语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

 成语示例:知县见他说的口若悬河,又是本朝确切贼,不由得不信。(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

 近义词:夸夸其谈、侃侃而谈、能言善辩

 反义词:沉默寡言、噤若寒蝉、闭口无言

 成语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故事晋朝时,有一位大学问家,名叫郭象,字子玄。

 他在年轻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尤其是他对于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一些现象,都能留心观察,然后再冷静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因此,他的知识十分渊博,对于事情也常常能有独到的见解。后来,他又潜心研究老子和庄子的学说,并且对他们的学说有深刻的理解。 过了些年,朝廷一再派人来请他。他实在推辞不掉,只得答应了,到朝中做了黄门待郎。到了京城,由于他的知识很丰富,所以无论对什么事情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再加上他的口才很好,又非常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每当人们听他谈论时,都觉得津津有味。 当时有一位太尉王衍,十分欣赏郭象的口才,他常常在别人面前赞扬郭象说:“听郭象说话,就好象一条倒悬起来的河流,滔滔不绝地往下灌注,永远没有枯竭的时候。”郭象的辩才,由此可知。 而后人就以“口若悬河”来形容人善于说话,一旦说起话来就橡倒悬的河水、滔滔不绝,永远没有停止的时候。

 成语出处: 《晋书·郭象传》王衍云:“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成语释义: “悬河”,瀑布。讲起话来像瀑布一样滔滔不绝。形容能言善辩,也比喻十分健谈。

口若悬河成语故事5

ng> 出处

 《世说新语·赏誉》。

 晋朝时期,有一位叫郭象的人。他早年不慕仕途,潜心研究学问,是个难得的博学多才之人。

 那时的朝廷求贤若渴,怎肯放过颇有才学的郭象?于是,晋君三番五次派朝中重臣不辞辛苦、不厌其烦地游说郭象入仕,为国家效力。他实在推辞不掉,只得答应了,到朝中做黄门侍郎官。

 到了京城之后,因为他学识渊博,能够把道理讲得头头是道,而且他又喜欢尽情发表自己的见解,加之他说话诙谐幽默,所以人们喜欢听他妙趣横生的谈论,无论他谈什么,人们都会觉得津津有味。

 那时任太尉的王衍对老、庄玄理也颇有研究,他对郭象渊博的学识、独到的见解及雄辩的口才大为赞赏,常常称赞说:

 “听郭象的讲话,犹如悬在山间的河流泻水,滔滔不绝倾泻而下,从来没有枯竭的时候。”

 释义

 口若悬河原意指人讲起话来就像倒悬的瀑布一样倾泻直下,滔滔不绝。用来比喻一个人口才好,能言善辩,也比喻十分健谈。

口若悬河成语故事6

 口若悬河的成语故事讲的是有一位太尉王衍,十分欣赏郭象的口才,他常常在别人面前赞扬郭象说:“听郭象说话,就好像一条倒悬起来的河流,滔滔不绝地往下灌注,永远没有枯竭的时候。”

  口若悬河的成语故事

 “口若悬河”这则成语的悬河是瀑布。讲起话来像瀑布一样滔滔不绝。形容能言善辩,也比喻十分健谈。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郭象传》,王衍每云:“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晋朝时,有一位大学问家,名叫郭象,字子玄。他在年纪很轻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尤其他对于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一些现象,都能留心观察,然后再冷静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因此,他的知识十分渊博,对于事情也常常能有独到的见解。

 后来,他又潜心研究老子和庄子的学说,并且对他们的学说有了深刻的理解。当时,有不少人慕名而来,请他出去做官,他都一概谢绝,每天只是埋头研究学问,或者和志同道合的人谈论哲理。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永恒的快乐,活得充实自在。

 但是,又过了些年,朝廷一再派人来请他,他实在推辞不掉,只得答应了,到朝廷中做了黄门侍郎的官。

 到了京城,由于他的知识很丰富,所以无论对什么事情他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再加上他的口才很好,而且又非常喜欢发表自已的见解,因此每当人们听他谈论时,都觉得津津有味。

 当时有一位太尉王衍,十分欣赏郭象的.口才,他常常在别人面前赞扬郭象说:“听郭象说话,就好像一条倒悬起来的河流,滔滔不绝地往下灌注,永远没有枯竭的时候。”

 郭象的辩才,由此可知。而后人就以“口若悬河”来形容人善于说话,且说起话来就像倒悬的河水,滔滔不绝,永远没有停止的时侯。

 123 口若悬河的成语故事讲的是有一位太尉王衍,十分欣赏郭象的口才,他常常在别人面前赞扬郭象说:“听郭象说话,就好像一条倒悬起来的河流,滔滔不绝地往下灌注,永远没有枯竭的时候。”

  口若悬河的故事材料

 注音kǒu ruò xuán hé

 解释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像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辩,说起来没个完。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唐·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妙语连珠 口似悬河

 123 口若悬河的成语故事讲的是有一位太尉王衍,十分欣赏郭象的口才,他常常在别人面前赞扬郭象说:“听郭象说话,就好像一条倒悬起来的河流,滔滔不绝地往下灌注,永远没有枯竭的时候。”

  口若悬河的成语故事点评

 郭象 的知识很丰富,所以无论对什么事情他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再加上他的口才很好,而且又非常喜欢发表自已的见解,因此每当人们听他谈论时,都觉得津津有味。现在旷日持久的意思是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像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辩,说起来没个完。

口若悬河成语故事7

 出处:《晋书郭象传》王衍云: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释义:悬河,瀑布。讲起话来像瀑布一样滔滔不绝。形容能言善辩,也比喻十分健谈。

 故事:晋朝时,有一位大学问家,名叫郭象,字子玄。

 他在年轻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尤其是他对于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一些现象,都能留心观察,然后再冷静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因此,他的知识十分渊博,对于事情也常常能有独到的见解。后来,他又潜心研究老子和庄子的学说,并且对他们的学说有深刻的理解。

 过了些年,朝廷一再派人来请他。他实在推辞不掉,只得答应了,到朝中做了黄门待郎。到了京城,由于他的知识很丰富,所以无论对什么事情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再加上他的口才很好,又非常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每当人们听他谈论时,都觉得津津有味。

 当时有一位太尉王衍,十分欣赏郭象的口才,他常常在别人面前赞扬郭象说:听郭象说话,就好象一条倒悬起来的河流,滔滔不绝地往下灌注,永远没有枯竭的时候。郭象的辩才,由此可知。

 而后人就以口若悬河来形容人善于说话,一旦说起话来就橡倒悬的河水、滔滔不绝,永远没有停止的时候。

口若悬河成语故事8

  汉字书写: 口若悬河

  汉语注音: kǒu ruò xuán hé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庆义《世说新语.赏誉》:“王太尉(王衍)云:‘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成语语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口若悬河的意思: 若:好像;悬河:瀑布、倾泻的激流。嘴像悬河,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像河水倾泻一样。形容人能言善辩,话多得说不完。

  口若悬河的近义词: 夸夸其谈、滔滔不绝、侃侃而谈、能言善辩;

  口若悬河的反义词: 笨嘴拙舌、沉默寡言、张口结舌、噤若寒蝉、闭口无言;

  口若悬河的故事

 郭象,字子玄,是晋朝时期赫赫有名的一位大学问家。郭象在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才高八斗的人,他能够留心观察,冷静地思考其中包含的道理,特别是对于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一些现象。因此,他的知识可谓学富五车,对于事情也有独到的个人见解。郭象后来又专心致志地潜心研究老子和庄子的学说,获得了更多的心得。过了若干年后,朝廷多次派人来请郭象做官,他实在推辞不掉,只好答应在朝中做一名小官。由于他的知识面包罗万象,所以无论是什么东西他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再加上他的口才也非常好,又喜欢发表自已的见解,每个人在听他谈论的时侯,都会觉得津津有味从而百听不厌。当时有一位太尉王衍非常欣赏郭象的口才,他经常在别人面前夸赞郭象说:“听郭象这样才气无双的人说起话来,就好像一条倒起来的河流,滔滔不绝地往下灌注,永远没有枯竭停止的时侯。”郭象是因为见多识广才能够达到口若悬河的境界,而不是像有些人只是说重复过很多次的话语。

  口若悬河例句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五回:“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八:“(鲁亮侪)年七十余,银髯垂腹,口若悬河。”

 邹韬奋《患难馀生记》第一章:“他好像把法庭看作救亡运动演讲大会,回答时侃侃而谈,口若悬河。”

 映泉《白云深处》第一章:“话匣子一找开,他口若悬河,声如洪钟,便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当年的战斗生活。”

  口若悬河造句

 尽管外面很多人都羡慕他能够口若悬河的聊天聊得乐不思蜀,但他的老丈人却对此不屑一顾。

 他口若悬河的精彩演说为他赢得了成千上万选民的选票,这成了他事业上举足轻重的一个环节。

白话《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

成语: 口似悬河 成语简解 编号 : 2378 成语 : 口似悬河 注音 : ㄎㄡˇ ㄙˋ ㄒㄩㄢˊ ㄏㄜˊ 汉语拼音 : kǒu sì xüán hé 参考词语 : 口若悬河 释义 : 义参「口若悬河」。见「口若悬河」条。 Emoji符号 : (这是本站原创收集整理的汉字“口似悬河”对应Emoji表情符号“”,为汉字添加生动形象的符号、对照PNG及动画GIF图,也方便大家***粘贴到社交媒体等地方,点击Emoji符号""和链接还可以查看该符号在《EmojiAll表情词典》中更详细的介绍。) 成语详解 典故说明 : 此处所列为「口若悬河」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口若悬河」原作「悬河写水」。晋朝的郭象是玄学的集大成者,喜好《老》、《庄》,十分有才学,能言善辩,口齿伶俐,曾为《庄子》作注,流传于后世。在《世说新语.赏誉》中,记载一段太尉王衍对郭象的评语,他说:「郭象说话议论时,就像山上直泻而下的瀑布,源源不绝的灌注而下,好像永远不会枯竭的样子。」后来「口若悬河」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比喻说话滔滔不绝,能言善辩。出现「口若悬河」的书证如宋.赵蕃〈赠耆英见过〉诗四首之一:「髯曾暇能过我,诵诗口若悬河。」 典源 : 此处所列为「口若悬河」之典源,提供参考。#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太尉1>云:「郭子玄2>语议如悬河3>写4>水,注而不竭。」 〔注解〕 (1)王太尉:王衍(西元246?311),字夷甫,晋临沂人。以清谈著称,累官至司徒。西晋亡,投降石勒,后为石勒所杀。 (2)郭子玄:郭象(西元252?312),晋河南人。少有才学,好老庄,能清言。东海王越引为太傅主簿。曾为《庄子》作注。 (3)悬河:倾泻不止的河水,可指瀑布。 (4)写:音ㄒ|ㄝˋ,通「泻」。 〔参考资料〕另可参考:《晋书.卷五○.郭象列传》、晋.裴启《语林》(据《北堂书钞.卷九八.谈讲》引) 书证 : 01.唐.白居易〈赠僧诗五首.神照上人〉:「心如定水随形应,口似悬河逐病治。」 02.《三国演义.第四五回》:「使苏秦、张仪、陆贾、丽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 成语接龙

“河”字开头的成语

“口”字结尾的成语

“口”字开头的成语

“河”字结尾的成语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成语“口似悬河”分成的单字详解:

口, 似, 悬, 河。

多而流畅的说的成语

却说周瑜听完诸葛瑾的话后,更想要杀诸葛亮。第二天点齐军将后,周瑜进入吴侯府拜辞孙权。孙权说:“都督先行,我随后立即起兵。”周瑜和程普、鲁肃领兵起行,专门邀请诸葛亮一同前往,诸葛亮欣然跟从。大家一同登船,驾起帆樯,迤逦朝夏口方向行进。离三江口五六十里,战船依次歇定。周瑜在岸边安下营寨,岸上依西山结营,在周围屯住,诸葛亮没有随营同住,只在江边一叶小舟中安身。

周瑜分拨已定,便派人去请诸葛亮议事。诸葛亮来到中军帐中,叙礼完毕后,周瑜说:“当初曹操兵少袁绍兵多,但曹操最终战胜了袁绍,是因为曹操用了许攸计谋,先烧毁了袁绍乌巢屯粮基地。现在曹操军兵共有八十三万,我军只有五六万,怎么能够抵挡?我看我们也去截断曹操的粮道,然后就可以攻破。我已经派人打探到曹操的粮草都屯积在聚铁山上。先生久居汉上,十分熟知地理。我想烦劳先生和关羽、张飞、赵云等带领一支军马,我也为你拨付军兵一千人,连夜赶往聚铁山切断曹操的粮道。这都是为了我们联盟的大计,希望先生不要推托。”

诸葛亮暗中寻思道:“这肯定是因为他派我哥哥来劝说我不成,故意设计来陷害我。我如果推辞,肯定被江东的人笑话。不如先答应下来,再作别的打算。”于是欣然应允,周瑜大喜,诸葛亮辞别而出。

鲁肃悄悄地问周瑜:“都督派诸葛亮前去劫粮,是什么打算?”周瑜说:“我要杀掉诸葛亮,恐怕引得别人议论,所以想借曹操的手杀掉他,以绝后患。”

鲁肃听完这句话,急忙去见诸葛亮,想看他知不知道其中缘由。只见诸葛亮并无难色,整点军马就要前行。鲁肃心中不忍,就问诸葛亮:“先生这次前去有把握得手吗?”诸葛亮笑道:“我的所学熟悉水战、步战、马战、车战,都能用尽其妙,怎用担心不能取胜,不比你们江东的子敬和周郎等人只会一种战法。”鲁肃问:“先生为什么说我和公瑾只会一种战法?”诸葛亮说:“我听说江南小儿都传民谣:‘伏路把关饶子敬,临江水战有周郎。’你只擅长在陆地伏路把关,周瑜只擅长水战,你们都不熟悉陆战。”

鲁肃于是便把这话报告了周瑜。周瑜大怒道:“他敢大言欺我不能陆战!不用他去了,我这就亲自带领一万马军,前往聚铁山截断曹操的粮道。”

鲁肃又把话告诉了诸葛亮。诸葛亮笑道:“公瑾派我前去断粮,实际是想借曹操的手杀掉我,所以我故意用只言片语来开个玩笑,公瑾却已是容纳不下。目前正是用人之际,只希望孙将军和刘使君同心协力,大功才成。如果相互谋害,大事难成。操贼多谋,他平生最习惯切断别人粮道,怎么会不用重兵防备?公瑾如果前去,必定被他擒拿。现在最好应该先在水面开战,挫动北方军兵锐气,然后再寻妙计攻破。希望子敬把我的好意转告给公瑾。”

鲁肃又连夜回去见周瑜,转述了诸葛亮的话。周瑜摇头顿足说道:“这人的见识胜我十倍,现在如果不趁机除掉,以后必定成为我方之祸!”鲁肃说:“现在正是用人之际,希望都督以国事为重。等到破曹之后,再图谋也未迟晚。”周瑜听从了鲁肃的建议。

却说刘备安排刘琦守卫江夏,自已领众将前往夏口。遥望江南岸旗幡隐隐,戈戟重重,料定是东吴已经动兵,于是调动江夏之兵到樊口屯扎,以呼应江东。

刘备聚集众将说:“孔明先生到了东吴后杳无音信,也不知道情况怎样。谁愿意替我去江东探听一下虚实后回来报告?麋竺说:“我愿意前往。”刘备于是准备下牛羊美酒礼物,派糜竺前往东吴,以劳军为名探听虚实。

糜竺领命后驾小舟顺流而下,来到周瑜大寨前。军士进入禀报周瑜,周瑜召入。糜竺再拜,表达刘备的相敬之意,献上酒礼,周瑜收纳后设宴款待糜竺。

糜竺说:“孔明先生在这里时间很长了,现在我奉刘豫州之命接回。”周瑜说:“孔明先生正在和我同谋攻破曹军,怎么能够随便返回?我也想见到刘豫州共议良策,怎奈我亲统大军,不能暂离。如果刘豫州能够枉驾来临,我深表谢意。”糜竺答应后拜谢而回。

鲁肃问周瑜:“都督见到刘备,有什么事情商议?”周瑜说:“刘备是当世之枭雄,不能不除。我想乘机引诱来杀掉,为我们国家除掉一大后患。”鲁肃再三劝阻,周瑜只是不听,传下密令:“如果刘备来到,先在壁衣中埋伏刀斧手五十人,看我摔杯作为号令,你们一起冲出来下手。”

却说糜竺回去见过刘备,报告说周瑜想请主公到江东会面,有大事商议。刘备便命人收拾快船一只,就要出发。关羽劝阻说:“周瑜是多谋之士,我们又没有得到军师的书信,我看其中有诈,不要轻易前往。”刘备说:“我们现在结盟东吴共同破曹,周瑜想要见我,我如果不去,那就背离了同盟的做法。以后会互相猜忌,会影响抗曹的大局。”关羽说:“兄长真要坚持去,小弟我愿保驾同行。”张飞说:“我也要跟着前去。”刘备说:“只要云长随我去就可。翼德和子龙守好营寨,简雍负责固守鄂县,我去去便回。”吩咐完毕后,立即和关羽乘小舟,带领二十多名随从飞棹赶赴江东。

刘备观看江东艨艟战舰、旌旗甲兵,左右分布整齐,心中十分高兴。军士飞报周瑜说:“刘豫州到了。”周瑜问:“他带了多少船只来?”军士回答说:“只有一只船二十多人。”周瑜笑道:“这人命中当绝!”

周瑜命令刀斧手先埋伏好,然后出大寨迎接。刘备领关羽等二十多人直到中军帐,叙礼完毕后,周瑜请刘备上坐。刘备说:“都督名闻天下,我刘备不才,怎么烦劳都督这么重礼?”于是分宾主落坐,周瑜设宴相待。

且说诸葛亮恰好来到江边,听说刘备来这里和周瑜相会,大吃一惊,急忙进入中军帐中察看动静。只见周瑜面有杀气,两边壁衣中密排刀斧手。诸葛亮大惊道:“这可怎么办?”看刘备却是谈笑自若,见刘备背后一人,按剑而立,正是关羽。诸葛亮暗自喜道:“关羽这一来,我的主公就没有危险了。”于是也不进入,回身到江边去等候。

周瑜和刘备饮宴酒行数巡,周瑜起身把盏,猛然见到关羽按剑站在刘备背后,忙问何人。刘备说:“他是我二弟关羽。”周瑜惊问:“难道就是那斩颜良、诛文丑的关云长吗?”刘备说:“正是。”

周瑜大惊,汗流满背,便斟酒为关羽把盏。不一会鲁肃进入。刘备问:“孔明先生在哪里?烦劳子敬请来一坐。”周瑜说:“且等到攻破了曹操,再和孔明先生相会也未迟晚。”刘备也不敢再多说。关羽用目光示意刘备,刘备会意,立即起身辞别周瑜说:“我先告别。等到破敌收功之后,专门前来叩贺。”周瑜也不挽留,送出了辕门。

刘备辞别了周瑜后,和关羽等来到江边,只见诸葛亮早已在舟中等候,刘备大喜。诸葛亮问:“主公知道今天这趟很危险吗?”刘备愕然说:“我不知道。”诸葛亮说:“如果云长不来,主公就可能被周郎所害。”刘备这才省悟,便请诸葛亮一起回樊口。诸葛亮说:“我虽然身居虎口,却是安如泰山。主公回去后收拾船只军马候用,以十一月二十甲子日为期,可派赵云驾小舟来南岸边等候,切记不要有误。”刘备问有什么含意,诸葛亮说:“但要看到东南风起,我必定归还。”刘备再想问时,诸葛亮催促刘备速速开船,说完转身就回。

刘备和关羽以及随从开船不到数里,忽然见上游驶下五六十只战船。船头上站立一员大将,横矛而立,正是张飞。因为担心刘备有闪失,关羽独力难支,张飞特地前来接应。三人一同回到寨中,不在话下。

却说周瑜送走了刘备后回到寨中,鲁肃进入问道:“都督已经引诱刘备来到了这里,为什么又不下手?”周瑜说:“关云长是世之虎将,和刘备行坐相随,我如果下手,他必先来害我。”鲁肃听完愕然。

忽然有人报告曹操派遣使者送书信来到,周瑜命人唤入。使者呈上书信,周瑜拿过来看时,封面上写道:“汉大丞相付周都督开拆。”周瑜大怒,也不拆开来看,把书信扯碎后扔到地下,喝斩来使。

鲁肃说:“两国相争不斩来使。”周瑜说:“我就是要斩来使以示军威!”于是斩杀使者,将首级交给随从带回。立即命令甘宁为先锋,韩当为左翼,蒋钦为右翼,周瑜亲率诸将接应。明天四更造饭,五更开船,鸣鼓呐喊前进。

却说曹操得知周瑜毁书斩使后大怒,便唤来蔡瑁、张允等一班荆州降将为前部,曹操亲自为后军,催督战船杀到三江口。早见东吴船只蔽江而来,为首一员大将,站在船头上大声叫道:“我是甘宁甘兴霸!谁敢前来和我决战?”蔡瑁便命令他的弟弟蔡壎上前迎敌。

两船将近时,甘宁拈弓搭箭朝蔡壎射来,蔡壎应弦而倒。甘宁驱船大进,万弩齐发,曹军不能抵挡。右边蒋钦,左边韩当,直冲入曹军队中。曹军大半是青、徐之兵,不熟悉水战,大江面上,战船一摇摆就早已立脚不稳,头晕眼花,哪里能够接战。甘宁等三路战船纵横水面,周瑜又催船助战。曹军中箭者不计其数,从巳时直杀到未时。周瑜虽然占得先机,也怕寡不敌众,于是下令鸣金收住船只。

曹军败回后,曹操登到旱寨上整顿军士,唤来蔡瑁、张允责备道:“东吴兵少,我们反而被他们击败,是你们都不用心出战!”蔡瑁说:“荆州水军已经久不操练,青、徐之军又都不熟悉水战,所以战败。现在我们应该先扎好水寨,命令青、徐军在中军,荆州军在外保卫,每天教练水战之法,才可以出战。”曹操说:“你既然是水军都督,可以看着去办,何必禀报于我!我要的只是战场胜利。”

蔡瑁和张允两人都用心去训练水军。沿江一带分成二十四座水门,以大船居在外面作为城郭,小船在里面,可往来穿梭。到了晚上点亮灯火,照得天面通红,旱寨三百多里也是烟火不绝。

却说周瑜得胜回寨后犒赏三军,一面派人向孙权报捷。当夜周瑜登高观望,只见西边火光连天,左右报告说:“这都是曹军的灯火。”周瑜也是心惊。

第二天,周瑜便想亲自前往探看曹军水寨,命令收拾楼船一只,带着鼓号,随行健将数员,各带强弓硬弩,一起上船前进。来到曹军寨边,周瑜命令下了锚定,楼船上鼓乐齐奏。周瑜暗中窥测曹营水寨,大惊说道:“其中有人深得水军之妙!”忙问左右:“曹营水军都督是谁?”左右回答说:“蔡瑁、张允。”

周瑜寻思道:“这两人久居荆州,熟悉水战,我一定要先设计除掉这两人,然后才可以破曹。”正窥看间,早有曹军飞报给曹操说:“有人正在偷看我们水寨。”曹操命令纵船前往擒捉。周瑜看到水寨中旗号调动,急忙命令收起锚定,两边四下一起轮转橹棹,望江面上如飞而去。

等到曹寨中战船出来赶时,周瑜的楼船已离开十多里远,追赶不及,回去报告曹操。曹操对众将说:“昨天我们刚刚输了一阵,挫动了锐气,现在又被他们深窥我的水寨,我们应当用什么计策破敌?”话音未落,忽然帐下走出一人说道:“我自幼和周郎是同窗好友,愿凭我的三寸不烂之舌,前往江东说服周瑜来降。”

曹操听完大喜,看说话的是九江人,姓蒋名干,字子翼,现为帐下幕宾。曹操问道:“子翼和周公瑾交情很深吗?”蒋干说:“我们是一起长大的发小。丞相且放心,蒋干我到江东后必定要成功。”曹操问:“你要带什么礼物前去?”蒋干说:“只要一名小童随行,两名仆人驾舟,其余的都不需用。”曹操大喜,摆酒为蒋干送行。

蒋干葛巾布袍,乘坐一只小舟,直到周瑜大寨前,命令守把军士传报:“故人蒋干相访。”周瑜正在帐中议事,听说蒋干来到,笑着对众将说:“说客到了!”立即和众将附耳低语,如此如此安排下去,众将全都领命而去。

周瑜整理衣冠领从者数百,都是锦衣花帽,前后簇拥着出迎。蒋干只带领一青衣小童,昂首挺胸而来,周瑜赶忙拜迎。蒋干说:“公瑾别来无恙!”周瑜说:“子翼用心良苦,你远涉江湖,难道是替曹氏做说客来了吗?”蒋干愕然说道:“我久别足下,特地前来叙旧,为什么怀疑我来做说客?”周瑜笑道:“我虽然比不上师旷之聪,却也能闻弦歌而知雅意。”蒋干说:“足下既然这么对待老同学,我现在马上告退。”周瑜笑着扯着蒋干的胳膊说:“我只是担心兄长来替曹氏做说客。你既然没有这个打算,为什么这么着急离去呢?”两手携手揽腕,一起进入中军大帐。

叙礼完毕后坐定,周瑜立即传令,召江东英杰前来和蒋干相见。不一会儿文官武将各穿锦衣,帐下偏裨将校都披银铠,分两行鱼贯而入。周瑜都让他们相互见礼,就分列在两旁坐下。随后大摆宴席,奏起军中得胜之乐,轮番敬酒。

周瑜对众官员说:“这是我同窗中最铁的同学。虽然从江北来到这里,却不是来替曹家当说客的。大家都不要生疑,只管畅饮就可以。”说完解下身边的佩剑交给太史慈说:“你佩带我的宝剑作为监酒官。今天宴饮只叙朋友交情,如果有谁敢提起曹操和东吴军旅之事,立即斩杀!”太史慈答应后按剑坐到席上。蒋干只是惊愕,也不敢多言。

周瑜说:“我自从领兵以来滴酒不饮,今天见到老同学,又不用猜忌,当然要痛饮一醉。”说完大笑畅饮,座上也是觥筹交错。饮至半酣,周瑜抓着蒋干的手走到帐外,看到左右军士全都整装惯带、持戈执戟而立。周瑜问:“我的军士,是不是很威武啊?”蒋干说:“真是熊虎之士。”

周瑜又领着蒋干到帐后一望,粮草堆积如山。周瑜又问:“我的粮草,是不是很充足啊?”蒋干说:“兵精粮足,名不虚传。”周瑜装醉大笑道:“想当年我和子翼同学时,没有指望能有今天。”蒋干说:“凭借兄弟高才,一点也不过分。”

周瑜再次拉着蒋干的手说:“大丈夫处世,能够遇到知己的主公,外面托君臣情义,内部结下骨肉之恩。我在江东是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享。就是那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再生,口似悬河,舌如利刃,也不能说动我心!”说完大笑,蒋干却是面如土色。

周瑜领蒋干再入帐中,和众将欢饮。他指着众将说:“这些都是江东英杰。今天我们在这里聚会,可以称作群英会。”饮酒到了夜晚后点上灯烛,周瑜起身舞剑作歌。歌曰:

周瑜歌完,满座响起一阵经久不息的欢呼喝彩之声。

到了夜深,蒋干推辞说:“我已经不胜酒力了。”周瑜命令撤席,众将告辞而出。周瑜说:“我许久不和子翼同榻了,今夜我俩抵足而眠。”说完装作大醉,拉着蒋干的手晃晃荡荡进入大帐寝。周瑜和衣而卧,呕吐得一片狼藉,蒋干哪里能够睡得着?

蒋干伏枕听时,军中鼓打二更,看到残灯尚明,看那周瑜早已鼻息如雷。蒋干看到帐内桌上堆着一卷文书,就起床偷偷观看,却都是往来书信。其中有一封书信,上写“蔡瑁张允谨封。”蒋干大惊,暗自借着烛光阅读。书中大意是:“我们投降曹操,不是为了图谋富贵,而是迫于曹操压力。现在我们已经把曹军困到寨中,只要有得手的条件,会立即将操贼的首级献给麾下,早晚会有人通风报信,千万不要起疑。先此敬复。”

蒋干寻思道:“原来那蔡瑁、张允投靠了东吴!”他将书信偷偷地藏到衣襟里。再想翻看其他书信时,床上周瑜翻了个身,蒋干赶忙灭灯就寝。

周瑜口中含糊说道:“子翼,我数天之后,让你看操贼的首级!”蒋干勉强答应。周瑜又说:“子翼,且住!我叫你看操贼的首级!……”等到蒋干问时,周瑜又翻身睡着。蒋干伏到床上,天色将近四更,只听得有人进入帐中唤道:“都督醒来!”周瑜好象梦中忽然惊醒的样子,就问那人:“床上睡着的是什么人?”那人答道:“都督昨晚请子翼同寝,难道您忘了吗?”周瑜懊悔道:“我平日里都不曾饮醉。昨天酒醉失忆,不知道有没有说些什么话了?”那人说:“江北有人到了。”周瑜喝道:“低声!”便唤道:“子翼!子翼!”蒋干只是装作睡着。

周瑜轻轻地出帐,蒋干侧耳仔细偷听,只听到那人在外面说:“张、蔡二都督说:急切不得下手……”后面声音越来越低,听不真切。不一会儿,周瑜入帐后又唤道:“子翼。”蒋干只是不应,蒙头睡,周瑜也解衣就寝。

蒋干寻思:“周瑜上学时候就是个精细人,到天明寻不到了书信,必然加害于我。”睡到了五更,蒋干起来轻唤周瑜,周瑜却还是睡着。蒋干戴上巾帻,蹑手蹑脚走出大帐,唤醒了小童和水手,出了辕门。

军士问道:“先生这么早是要往哪里去?”蒋干说:“我在这里怕耽误了都督大事,暂且告别。”军士也不阻拦。

蒋干上船后,飞棹急回面见曹操。曹操问:“子翼这次去了事情办的怎样?”蒋干说:“周瑜雅量高致,不是言词所能说动的。”曹操怒道:“事情又没有办成,反倒被周郞耻笑!”蒋干说:“我虽然没有能够说服周瑜来降,却替丞相打听到一件大事,乞请丞相先屏退左右。”蒋干取出书信,将昨夜所发生的事情逐一说给曹操。曹操大怒说道:“二贼如此无礼!”立即唤来蔡瑁、张允来到帐下。

曹操问:“我想要派你们两人立即进兵,现在准备得怎么样了?”蔡瑁说:“军兵还没有训练好,不可以轻易进兵。”曹操一拍桌案:“军兵如果训练好了,那么我的首级就要献到周郎帐下了!”蔡瑁和张允两人也是听得云里雾中,惊慌失措不能回答。曹操喝令武士推出斩杀。不一会儿,两人的人头献到帐下,曹操顿时省悟道:“我中了周郞的诡计!”后人有诗叹曰:

众将看到这么快就杀了蔡瑁和张允两人,就都进来问其中缘故。曹操虽然知道已经中计,却是坚持不肯认错,只是对众将说:“两人怠慢军法,所以我按照军令斩杀。”众将全都惊异不已。曹操在众将内选定毛玠、于禁为水军都督,代替蔡瑁、张允两人的职务。

细作探听到消息后报到江东。周瑜大喜说道:“我所担忧的,正是此二贼。现在全都被剿除,我们胜券在握。”鲁肃说:“都督如此用兵,何愁操贼不破!”

周瑜转念又一想:“我料众将都不知此计,唯独诸葛亮见识超过于我,我想此计也不能瞒哄过他。子敬你就去试探一下,看他知也不知,回来报告。”

黄其军

作于2018年8月6日(古历六月廿五)

白话《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

“三国周亚夫”徐公明

白话《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白话《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

白话《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

形容人口齿伶俐的成语

问题一:多而流畅地说是哪个成语 口若悬河 谢谢

问题二:多而流畅地说是说的什么成语 滔滔不绝:像流水一般不间断,形容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滔滔:形容流水不断。[

问题三:多而流畅的说打一个成语答案是什么 口若悬河.

说话像瀑布一样,滔滔不绝(悬河:瀑布)。形容能言善辩。

成语解释

若:好像;悬河:激流倾泻。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唐?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例句知县见他说的~,又是本朝确切贼,不由得不信。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故事

晋朝读书人郭象,他善于思考问题,把书本上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谈话上,他经过潜心研究老子、庄子的学说,不愿意做官。他谈起话来引经据典,头头是道,人们对天很敬佩,评论他的谈话好像“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词语解释

[speak with a flow of eloquence;talk volubly] 言谈有若滔滔流水,源源不绝于口,形容口才敏捷,善于辩解

引证解释

亦作“ 口如悬河 ”。亦作“ 口似悬河 ”。说话象河水下泻,滔滔不绝。形容能言善辩。

语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王太尉 云:‘ 郭子玄 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三国演义》第四五回:“使 苏秦 、 张仪 、 陆贾 、 郦生 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

《词话》第三三回:“z 韩道国 {但遇着人,或坐或立,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 德称 口如悬河,宾主颇也得合。”

邹韬奋 《患难馀生记》第一章:“他好像把法庭看作救亡运动演讲大会,回答时侃侃而谈,口若悬河。”

问题四:形容说话多而流畅,连续不断的成语 巧舌如簧 对答如流 口若悬河 滔滔不绝

侃侃而谈 能说会道 头头是道 妙语连珠

表示口的动作成语

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伶牙俐齿、娓娓而谈、侃侃而谈、口如悬河、口似悬河等。

一、娓娓而谈 [ wěi wěi ér tán ]

解释:连续不倦地谈论着。

出自:近代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国新文学大系〉二集序》:“然而他并不“拙笨”,却也不矫揉造作,只如熟人相对,娓娓而谈。”

二、侃侃而谈 [ kǎn kǎn ér tán ]

解释: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乡党》:“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译文:与下面的官士们交谈,从容不迫,理直气壮。

三、口齿伶俐 [ kǒu chǐ líng lì ]

解释:口齿:说话、言谈;伶俐:聪明,灵活。谈吐麻利,应付自如。形容口才好。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宝玉素日虽然口角伶俐,此时一心却为金钏儿感伤,恨不得也身亡命殒。”

四、口如悬河 [ kǒu rú xuán hé ]

解释: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同“口若悬河”。

出自:唐·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译文:怎么才能把此事向皇帝建议,愿借善辩之人说起来没完的技能

五、口似悬河 [ kǒu sì xuán hé ]

解释: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同“口若悬河”。

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

口若悬河kǒu ruò xuábain hé。意思是讲起话来滔滔不du绝,像瀑布不停地奔zhi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辩,dao说起话来没完没了。

叽叽喳喳jī jī zhā zhā ? 人多嘈杂使人厌恶的现象。

咬牙切齿?yǎo yá qiè chǐ 切齿:咬紧牙齿,表示痛恨。形容极端仇视或痛恨。也形容把某种情绪或感觉竭力抑制住。

喋喋不休dié dié bù xiū ?指说话唠唠叨叨,没完没了。

滔滔不绝tāo tāo bù jué ?用流水不断之意,指说话一张嘴就没有尽头,形容说话连续不断口才好。

口若悬河

出处《词话》第三三回:"﹝ 韩道国 ﹞但遇着人,或坐或立,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邹韬奋《患难馀生记》第一章:"他好像把法庭看作救亡运动演讲大会,回答时侃侃而谈,口若悬河。

例句

唐·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三国演义》第四五回:"使 苏秦 、 张仪 、 陆贾 、 郦生 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

《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 德称 口如悬河,宾主颇也得合。"

叽叽喳喳

出处出自牛汉的《华南虎》。

例句他们叽叽喳喳地说笑着。

咬牙切齿

造句在批评布什总统的美国家当中,很难找到比泰德拉尔更咬牙切齿的了。他们咬牙切齿的说着气势汹汹的话。戊戌促使大批文化人转向反清革命,策划,组织暗杀,种种激烈甚至咬牙切齿的言论随之而起。

:喋喋不休

出处: 《汉书·张释之传》:"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效此啬夫喋喋利口捷给哉!"

例句: 廖二嫂还满腹闷气,喋喋不休。 沙汀《呼嚎》

成语故事:西汉时期,汉文帝派一位公主给匈奴王稽粥做王后,确保边境安宁,让宦官中行说护送公主前去,中行说到后就投降匈奴,为匈奴出谋划策。汉朝的使臣去讥笑匈奴人一家住一个帐篷,中行说回敬他们只会衣冠楚楚喋喋不休地说个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