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尽火传庄子,薪尽火传成语故事

tamoadmin 成语出处 2024-08-01 0
  1. 《庄子》的语言艺术?
  2. 灯谜完全猜出来,求解
  3. 描写传承精神的词语
  4. 出自《庄子》的成语有哪些?
  5. 庄子的人生名言
  6. 薪尽火传成语词典?
  7. 开头是薪的四字成语

《论语》让我们发现了孔子。这个留着长髯的慈祥老者,总是穿着整齐干净的儒服,梳着庄严肃穆的发髻,语气祥和地说着那些礼仪教义;《孟子》让我们看到了孟子。一个永远 *** 飞扬,慷慨激昂的雄辩者,驾着马车穿梭在各个诸侯的府邸之中,用他尖利锋锐的言辞在战国尘土飞扬的画卷中划下属于自己的痕迹。庄子不论读了《庄子》多少遍,我始终无法真正的了解他。如同浓雾中隐约的身影,看得见却捉不住。

孔子的形象可以想象,孟子的形象可以想象,可是庄子的形象是无法想象的。他时而化身鲲鹏,在九千里的高空上自由翱翔;他时而化身大海,在秋天水涨之时与河伯进行着广博悠远的对话;他时而化身蝴蝶,翩翩地飞舞在现实和梦境之间;他时而化身椿树,扎根于深厚土地中凝视着世间万事的变迁。他的身影总是游离在梦幻和人间,他的眼神永远充满灵性与深沉。庄子的思想是最接近人性和自然的思想,庄子的学说是脱下沉重的礼教回归本心的学说。在他的文章里,看不到一丝一毫的说教,看不到一点一滴的繁文缛节,只有神奇绚丽的想象,只有无边无际的自由。

庄子有时像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趴在水边同河里的鱼诉说着心事,幻想变成蝴蝶飞舞在浊世之中找寻真正的自由;有时像一个满腹心事的沉思者,在梦中与复活的骷髅对话,徘徊在生与死之间。但在大部分的时间中他是一个衣裳褴褛的糟老头,在乱世之中过着清苦凄凉的生活。他既不蔑视权利,也不依附与它。所以他做官也只做到一个漆园小吏,以至到后来他不得不去顶着嘲笑和揶揄向监河侯借米,还没有借到。他的精神生活何其的富有和充实,在思想的世界里他是最幸福的人。可是他的现实生活确实多么的凄惨和悲凉!

薪尽火传庄子,薪尽火传成语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庄子也是有飞黄腾达的机会的。那年楚王派人恭恭敬敬地邀请他入仕,并愿以国事相托付。若是换作孔子,他一定老泪纵横、感激零涕地匍匐在地上三拜九叩;若是换作孟子,他一定眉飞色舞、故作谦虚地推辞一番再必恭必敬地接受。而庄子用了一只乌龟做比喻,委婉地推辞了这分千万人想争都争不到的工作,心甘情愿地在濮水之滨悠闲垂钓,不问不闻那些有关于政治、国家的所谓大事。他的心已经不属于尘世,他的眼望的是天空之外的那片自由之地。

也许自古阳春白雪就少人和,庄子的学说并没有太多人来传承。我们在现世所看到的道家,只是对庄子、老子的侮辱和扭曲。那些烟雾缭绕的神龛上供奉的、五颜六色的神像,在我眼中看来都是一种悲哀。那些清心寡欲的道士口中喃喃有声的《南华经》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南华经》为庄子著)。道家的理想是回归本性,而那些清规戒律都是束缚人性的枷锁。庄子所说的“道”,不是通过修炼就能够领悟的,它存在于人的内心最纯净的角落。道教传衍到现在已经成为佛教的***品了,只不过一个可以留头发、娶妻生子,另一个必须剃光头,守色戒。曾经飘逸如风、自由如风的道学已经被时间的风侵蚀地毁败不堪,只剩下“道”,这个汉字,还保留着最初的样子。不知道被冠了无数个封号的庄子,顶着如此沉重的帽子,在云端看着乌烟瘴气的道观、趋之若骛的人群,是个什么表情。

庄子的学说或许在诞生之期就注定无法发扬光大,那种专注于个人、专注于自然的思想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溶于这个世界。它太美丽了,它太纯洁了,它太颠覆了,以致于让人无法承受。道家只是两个绝世天才的绝世思想,普通人只能远远地观赏,无法到达他们的思想境界,无法想象他们的想象。于是道家就会被一些无知、浅薄的人扭曲成现在不伦不类的模样。庄子曾希望“道”可以“薪尽火传,不休不止”,在我看来除非有一个同样天才的人横空出世,拾起久已不见的潇洒,做着和先辈一样汪洋肆意的梦。不然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就只有瞻仰着庄子的风,看着“道”在现代渐渐沉沦的景象。庄子在千年之前是绝世一人,千年之后仍然孑然一身。

《庄子》的语言艺术?

次韵送张山人归彭城

羡君飘荡一虚舟,

来作钱塘十日游。

水洗禅心都眼净,

山供诗笔总眉愁。

雪中乘兴真聊尔,

春尽思归却罢休。

何日五湖従范蠡,

种鱼万尾橘千头。

禅宗有谓“以劳为逸”,诗人眼中的雪中乘兴、水洗禅心却是“以逸为逸”。静时万念澄虑,劳时万善具从。如今车水马龙的街道,到处都是碰碰挨挨、挤挤擦擦,可能令人很是不快。如果“贵雌守柔”“以心为羊”,则会舒服很多。像女子一样柔和,就是处理此类的很好的方式。

人类社会的精神品质是倒退型的---按佛法所说的这个大劫里,下一个大劫中,都会向善、思善,人的寿命会从20慢慢的回复到84000岁。且不论这些了,道家老子庄子有一个四字词,叫做“薪尽火传”,意思就是,古代人类---我们的老祖先老祖宗的精神文化如同火,而我们就如同薪。当我们的生命到尽头的时候薪灭的时候,我们把火能传递了下去,我们的天命也就尽到了。这个意义是非常巨大的。

因为,按照人类的发展趋向,这一个大劫里,是步步后退的。而在这其中的人类就会受到切实的---痛苦和绞乱。因为错误的理论会引导人们走向错误的人生,错误的人生就会充满痛苦和绞乱。而自古以来的古代的精神品质,则是令人解脱和自适的。而错误的理论使人愿意“过把瘾就死”,身体死不了,然而痛快过后,会袭来巨大的痛楚和虚无。

苏轼另一首诗里提到“门前流水尚能西”。这则揭示了另一个发展的规律----任何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像渐入冬天,不会是一下子就冷,而是冷一下然后回暖然后再冷----但大的趋向是冷下去。人类社会倒退也是如此,在所有仁人志士的努力之下,社会风气会渐渐地移风易俗,回暖一下。将来的几十年就会是这样的样子。因为世道已经乱到了一定的程度了。人们心中迷乱、无依估,不知何去何从的状态也持续了很长时间了。古诗词中的恬淡,是现代人很少能有的。现代人都是在拥有着巨大的欣喜和悲哀。人的欣喜和悲哀,就像是sin曲线,是相对的---有多大的欣喜,就有多么剧烈的悲哀。所以古代养生中的细水长流、抱朴守素才是令人身心都受益的方式。趣味要冲淡,但不可枯寂。---菜根谭如是说。太平淡,生活就如同嚼蜡、嚼干一样,任何人都不希望是如此这样的。趣味要有一些,但是,决不能过于剧烈。否则,人的身体和心灵都会受损。

灯谜完全猜出来,求解

《庄子》,中国古代哲学名著,道家思想集大成之作,同时也是一座语言艺术的丰碑,一部杰出的古代寓言总集。它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文学诸方面的影响都是深巨的。本文不对其复杂的哲学体系、思想观点作专门地剖析,而旨在深讨被鲁讯先生誉为“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的《庄子》的语言艺术,看其如何神奇地表达意蕴、传递信息,而被后人接受和运用的。或许能为我们批判地继承古代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起点积极作用。

一、《庄子》以寓言托意,意蕴深邃

散文发展到战国时期,《尚书》佶屈聱牙的记叙早已被人们屏弃,《论语》语录体式及被荀子称为“约而不速”(《劝学》)的《春秋》笔法也已不受青睐。各抒已见,竞相争鸣的诸子百家无不寻找便于表达自己思想的语言形式。在《孟子》、《韩非子》及其他一些子书中就有用寓言故事讲述道理的,然而就其作者对寓言运用的主动性及奇特性而言,战国百家无过于《庄子》。

庄子选用寓言表情达意绝非偶然,而是在观察分析了当时人们的心理状态和接受能力之后作出的抉择。其《天下》篇说:“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他认为天下一般人是不喜欢抽象议论的,对人们郑重其事地灌输自己的思想是行不通的,于是就借助于寓言“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天下》表达自己的意旨,所以就有了“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言无事实”(鲁讯《汉文学史钢要》)的《庄子》。

《寓言》篇还解释道:“寓言十九,籍外论之。亲父不为其子媒。亲父誉之,不若非其父者也。”庄子认为,父亲不给儿子做媒人,父亲称赞儿子不如别人称赞更令人信服,因此自己直接论述自己的大道之理,不如借用别人的语言讲述更易令人信服。这就使《庄子》三十三篇,除了《天运》、《刻意》个别篇目抽象议论较多外,绝大多数篇目是用大大小小的寓言故事构成,间有少许抽象议论的。笔者粗略统计,《庄子》中有明显故事性的寓言就达一百六十多则。其长则千字以上,短则几十言。描绘中时来点晴之笔。议论中常出生动形象。常行所不可不行,止所不可不止。文如行云流水,看似散漫天际,实则有法守则。《庄子》寓言故事之多、之精,寓意之巧,前无古人。称庄子为寓言之圣,绝非过奖。

《庄子》寓言构思之精巧,从《养生主》“庖丁解牛”的故事可见一斑。这二百多字,把游刃有余的庖丁的解牛,写得活灵活现。他“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足奇,砉然响然,奏刀马砉热。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中用手、肩、足、膝的动作,四个并列分句的排比,写出疱丁解牛技巧的高超。又用商汤时乐曲编配的“桑林之舞”和美妙动听的尧时“咸池”乐章作比喻,使得解牛绘声绘形,吸引读者非读下去不可,也引起读者思索:他为何能“进乎技”呢?其结尾真有一箭双雕之妙,它使用了文惠君赞叹的语句:“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这就既照应了文章的开头“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又使得全文归于“养生主”这个大主题。末尾高明的点晴之笔,实在使那种在寓言之后再加上几句议论文字说明主题的手法相形见绌。

《庄子》寓言奇巧有趣,因而受人喜爱.常被后人引用。李商隐《安定城楼》诗句:“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用了《秋水》篇中的故事:“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庄子巧妙地讽剌了惠施,说他象鸱得腐鼠一样占据梁惠王相位,还担心鹓雏(喻庄子)去抢哩!李商隐用此典意谓自己志行高洁,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无意于永据科第禄位,竟遭嗜腐鼠者猜忌呢。这里李商隐用了庄子寓言的本意。但更多的是,后人转其意而用之。例如“庖丁解牛”主题在于宣传庄子的养生之道,要人们“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避免“技经肯綮”之处,就可若刀“新发于硎”,保全身心,达到养生的目的。我们完全可以从这则寓言中得到如下启示:人们不仅要懂得客观世界的种种现象,还要懂得并且掌握其规律,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少碰钉子,使工作卓有成效,达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过度。“朝三”的故事仅二十六字“狙公赋茅,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这里庄子本为宣传万物齐一,百家之间却喋喋不休地争论是和非,简直象那群猴子一样不知“朝三暮四”与“朝四暮三”“名实未亏”。(见《齐物论》)今人用成语“朝三暮四”常指责那些心神不定,或对工作见异思迁的人。这是转其意而用的。

还有反其意而用之的情况。众所周知的“螳臂当车”的故事出自《人间世》篇。说的是颜阖将要做卫灵公太子的老师了,而那太子是禀天然之凶德,持杀戮以快心的恶人。颜阖请教蘧伯玉,蘧伯玉告诉他:要“戒之,慎之”。再接近他,却不要陷进去,要符合他的某些习惯,又不能太显露。既不能跟他同流合污,又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匡正他,如果那样,将如螳臂当年,力不胜任。故事从侧面反映出了作者对当政统治者的不满,而又无能为力。今人用“螳臂当车”,往往有两方面和它的本意相反;一是挡车者“螳螂”,《庄子》里喻正面人物与进步势力,现常喻反面人物与落后势力。二是挡的“对象”,《庄子》中喻恶人,恶势力,现常喻不可阻挡的新兴力量或革命形势等。

后人对其寓言或用原意,或用转意,或反其意而用之,这是庄子始料不及的。而正是这样多方位多角度地运用,使庄子寓言具有了生生不已的活力。

二、语言以夸饰惊人,意境开阔

庄子善用各种修辞方式,语言的运用达炉火纯青之境,尤其善于夸张描写。写意则意象浑厚,绘景则瑰奇非凡,状物则活灵活现,画人则形神毕出。

《天运》篇开头写道:“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于所乎?孰主张是?孰维纲是?孰居无事推而行事?这种叱咤呼天地,笔锋指日月的问句,写得何等阔大有气魄。诗词名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泌园春·长沙》)不正是熔铸了古典文学中深厚的意境,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胸襟,引发出主宰世界,改造世界的巨声呐喊的吗?

《逍遥游》的意境辽远开阔是历代文人公认的。“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徒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文章开头写那无风洪波百丈,溟溟无端崖的海中,鲲鹏邀游变化。当它化而为鸟腾空而飞之时,断绝云气,背负青天,垂阴布影,若天边弥漫之云。它向南海迁徙的时候,必奋鼓又翅,击水三千,然后盘旋而上,高飞九万,飞至半年。到达天池,才满志而息。“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念奴娇·鸟儿问答》)正是化用了在十分开阔的意境中大鹏的形象,展示出无产阶级革命家,不恋蓬蒿,无所畏惧,勇往真前的英雄气魄。

《秋水》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日:‘野语有之日: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这里写河水因百川之灌,泾流之大,两岸之间,连牛马都分辨不清,其水势滂湃,足以使河伯欣然自喜。可是,当河伯洋洋自得东行至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不禁望洋兴叹了。行文至此,给人以一种大手巨笔,意境开阔之雄壮美,又予以一张一弛,抑扬顿挫的回环美。

《外物》篇“任公子钓鱼”九十字,写奇人巨物,大景怪声。精用排比,极富夸饰,使人读后惊叹不已.“任公子为大钩区缁,五十辖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韵,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铷,没而下,鹜扬而奋鬐,白波若出。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悟已北,莫不厌若鱼者”故事说任公子用五十头牛做钓饵,坐在会稽山;把鱼竿伸到东海钓鱼。一年后,大鱼吞没了五十头牛和鱼钩,疼得它扬起头尾,奋其麟鬐,遂使白浪如山,洪波际日。其怪叫。更是鬼哭神嚎,惮赫千里。把鱼宰割晒成干肉,那么五岭以此。三湘以东的人都能饱食此鱼。这瑰奇的描写,声形并茂。说明了作者熟练地驾驭了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具有丰富、奇特的想象力。这,从《列御寇》“庄子论葬”也可看得出来:“庄子将死,***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壁,星辰为珠机,万物为工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真乃奇人奇语、幼生瑰奇之象。

庄子《逍遥游》中写了神人:“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真个把神人写“神”了。他“身形”无限美好;“行动”乘云驾龙。高超绝伦,其:“神用”则能庇护万物,使五谷丰登。这种熔现实、希望、幻想于一炉加以强化、美化的造神方法,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试看,后世神魔中“××菩萨”“××圣母”的形象,不都有庄子“藐姑射山神人”的投影吗?

庄子描写险境.使人提心吊胆。人们熟悉的“运斤成风“的故事。“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之。匠名运斤成风,听而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徐无鬼》)如果说由于庄子生动地描绘,使人替郢人鼻子担心的话,那么《田子方》篇伯昏无人的射箭更使人惊心动魄了。伯昏无人的射箭“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伯昏无人踏上高山危石,下临百丈深渊,背向深渊倒退着,有二分脚跟都垂在危石外空了。这种场合把射箭高手列御寇吓坏了:“汗流至踵”。这种以高山、深渊相衬描写险境的手法,也曾被李白、苏轼等文学家运用。李白写蜀道之险“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逐豗,砯崖转石万壑雷。”(《蜀道难》)真是山高接天,深谷波漩,旦响震如雷。“使人听此调朱颜。”苏轼《石钟山记》:“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欬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从庄子到李、苏写险越丰越练达,险境中的人则想来越“怕”。李、苏还赶不上庄子的旷达呢:“伯昏无人曰:‘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田子方》)这不过是庄子讲“至人无已”的道理罢了,直到《七律·长征》的问世,一扫庄子的无已而旷漫,李、苏畏途而“心动”的恐惧心理状态。在红军面前,虽有天堑。大渡铁索、千里岷山及透迤之五岭、气势磅礴的乌蒙。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诗句颂扬了红军长征中大无畏气概,表现了无产阶级所向披靡的精神。

三、 议论犀利明快,间有讽剌之笔

《庄子》作为一部哲学著作,虽然大抵寓言,但免不了发些议论。其中有借人物对话发表谈论的,也有作者直抒胸臆的。其愤世嫉俗批判现实的议论。锋芒毕露而又恰中肯綮,这在《外篇》《杂篇》中多见。

例如《外篇·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候,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所盗者岂独其国邪?并与其圣知之法而盗之。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而身处尧舜之安。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诛,十二世有齐国,则是不乃窃齐国并与其圣知之法以穿其盗贼之身乎?”上述议论,对那些以“仁义”笼络欺骗人民,其本身正是窃国大盗的统治者,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语言何等雄辩有力!

在《杂篇·盗跖》篇中,庄子借盗跖之口痛斥对奴隶起义有非议而要来游说的孔子“尔作言造语,妄称文、武;冠枝木之冠,带死牛之胁,多辞谬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学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侥幸于封侯富贵者也。子之罪大极重,疾走归!”当孔子劝说盗跖受“招安”时,盗跖大怒;“…今子修文、武之道,掌天下之辩。以教后世。缝衣浅带,矫言伪行,以迷惑天下之主;而欲求富贵焉。盗莫大于子,天下何故不谓子为盗丘,而乃谓我为盗跖?……”这里庄子抓住儒家宣传周公文武之道,而轻视劳动,轻视劳动人民的弱点进行了攻击,还借盗跖之口批驳了忠君孝弟观,认为忠臣不得好死,“世之所谓忠臣者,莫若王子比干、伍子胥。子胥沉江,比干剖心。”真是暴人快语,一语破的,语势逼人。使得“孔子再拜趋走,出门上车,执辔三失,目芒然无见,色若死灰,据轼低头,不能出气。”当然历史上未必真有“盗跖斥孔”其事,但是行文的确显现出了庄子语言的锋芒。

另外,《庄子》不乏讽刺之笔。其讽刺,有通过比喻进行的,前面提及的“猜忌鵷雏的故事”便是。还如《列御寇》篇,有个“曹商受赏”的故事,说宋国人曹商出使秦国,讨得秦王喜欢,奖赏他上百辆车。他得意忘形地在庄子面前夸耀自己。庄子把得宠、富贵跟最肮脏的“破痈溃痤”“舐痔”相比附,说他越得宠。得车越多,干的活就越肮脏。这反映了作者对附庸于权贵追句逐利者的蔑视。

《庄子》讽刺,也有通过讽刺对象的荒唐言行进行的。例如《外物》篇中有则“儒以诗礼发家冢”的故事。说的是大儒、小儒盗墓时还引经据典。他们一面撬开死者之口,偷其口中珠,一面念念有词:“《诗》固有之曰:“青青之麦,生于陵陂。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这段文字把这两个儒生打着《诗》《礼》的招牌,念着经做坏事而做坏事还要用念经掩护自己的丑态暴露得淋漓尽致。

四、语词广为流传,泽及现代汉语

《庄子》对后世作者如稽康、阮籍、李白、曹雪芹,甚至对现代作家鲁讯、郭沫若,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战国诸子中,《庄子》给后世文学的影响是最巨的。”(《中国文学史》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人民文学出版社)这里不谈文学,而说作为文学工具的语言,《庄子》对后世乃至现代的影响也是深巨的。语言的其他方面姑且不论,只说其词汇吧,《庄子》中的词语已流传至今。例如《逍遥游》中的“鲲鹏”,诗词就直接引用过多次。“君行吾为发浩然,鲲鹏击浪从兹始。”(见《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见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见《念奴娇·鸟儿问答》)还有间接引“鲲鹏”,以“大鸟”代之的。“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飞。”(见《七律·吊罗荣恒同志》)流传于今的一般词语无法计数,而源于《庄子》有案可稽的成语,据笔者粗略统计,有220多个,意义全同的取其一。得218个列下:

安常处顺 安之若命 百舍重研 碧血丹心 苞苴竿牍 奔逸绝尘 变化无常

冰解冻释 不近人情 不死不生 不主故常 材大难用 苌弘化碧 超轶绝尘

尘垢秕糠 沉鱼落雁 瞠乎其后 虫臂鼠肝 踌躇满志 椿萱并茂 辞不获命

存而不论 大本大宗 大而无当

大方之家 盗亦有道 道在屎溺 得意忘言 得鱼忘筌 车施效颦 斗升之水 独往独来

欧鹤续凫 二缶钟惑 发硎新试 方外之人 非愚则诬 废然而反 扶摇直上 俯仰由人

负石赴河 妇姑勃溪 附赘县疣 肝胆楚越 膏火自煎 槁木死灰 绠短汲深 姑妄听之

始妄言之 官正神行 鬼斧神工 害群之马 蒿目时艰 涸辙之鲋 鹤长凫短 厚貌深情

呼牛呼马 华封三祝 祸福相生 鸡伏鹄卵 见笑大方 剑头一呋 匠石运斤 失之交臂

绝圣弃智 坎井之蛙 咳睡成珠 尻轮神马 枯木死灰 枯鱼涸辙 枯鱼之肆 累瓦结绳

鲁莽灭裂 轮扁 轮 满坑满谷 茫然目失 每下愈况 梦里蝴蝶 谬悠之说 木鸡养到

木形灰心 目击道存 目无全牛 栉风沐雨 纳履踵决 内圣外王 能者多劳 庖丁解牛

鹏程万里 批郤导窾 骈拇技指 其应若响 强聒不舍 窃钩窃国 求马唐肆 目诵五车

桑枢瓮牖 色若死灰 善刀而藏 善始善终 上漏下湿 尸居龙见 视而不见 视死如生

视为畏途 寿陵失步 吮痈舐痔 送往迎来 隋侯之诛 随者唱喁 隋珠弹雀 太仓稊米

探囊肤箧 螳臂当车 傥来之物 跳梁小丑 吐故纳新 推舟于陆 吞舟之鱼 妄言妄听

望洋兴叹 畏影而走 蚊力负山 瓮里醯鸡 无病自灸 播糠眯目 夏虫朝菌 无何有之乡

相呴相濡 相视莫逆 效颦学步 心若死灰 心在魏阙 欣然自喜 薪尽火传 能经鸟申

虚往实归 虚与委蛇 学步邯郸 延颈举踵 僵鼠过河 摇唇鼓舌 窈窈冥冥 曳属涂中

一日千里 一饮一啄 贻笑大方 以火救火 齿如齐贝 绰约多姿 白驹过隙 大辩不言

大惑不解 大有径庭 呆若木鸡 动中窥要 甘井先竭 槁项黄馘 姑射神人 鼓盆之戚

画地而趋 疾风甚雨 监市履希 数米而饮 书读五年 使蚊负山 绳墨之言 少私寡欲

如蚁附膻 捧腹西子 莫逆之交 六通四辟 劳而无功 款启寡闻 枯形灰心 空谷足音

目大不睹 决痈溃疽 望未莫及 无始无终 息黥补劓 须眉交白 学富五车 亦步亦趋

辙鲋之急 自崖而反 大梦初醒 推拍车完断 以强凌弱 洋洋大观 栩栩如生 屠龙之技

儒沫涸辙 以珠弹雀 饮河满腹 郢匠挥斥 游刃有余 越俎代庖 运斤成风 昭然若揭

朝三暮四 支离破碎 知而不言 执而不化 至矣尽矣 踵决时见 庄周梦蝶 捉襟见肘

轮老手 足音跫然 尊古卑今 相濡以沫

以管窥天 以水救水 喜怒无常 初生之犊不怕虎

哀莫大于心死 夏虫不可浯冰

这些成语之所以称有案可稽。因其均可从《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查得,其下加点的42个成语还为《现代汉词典》所收。

描写传承精神的词语

薪尽火传的解释

成语拼音xīn jìn huǒ chuán

成语解释薪:柴。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比喻师父传业于***,一代代地传下去。

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成语繁体薪尽火传

成语简拼XJHC

成语注音ㄒ一ㄣ ㄐ一ㄣˋ ㄏㄨㄛˇ ㄔㄨㄢˊ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连动式;作谓语;比喻师父传业于***。

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薪烬火传

成语例子风流云散,贤豪才色总成空;薪尽火传,工匠市廛都有韵。(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

出自《庄子》的成语有哪些?

描写传承精神的词语

1.形容“传承”的成语有哪些形容“传承”的成语有:

1、薪火相传[xīnhuǒxiāngchuán]

释义:古时候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后人用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

示例:《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原以柴烧尽,火种仍可留传。

2、继往开来[jìwǎngkāilái]

释义:继:继承;开:开辟。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

示例:宋·朱熹《朱子全书·道统一·周子书》:“此先生之教;所以继往圣;开来学;而有大功于斯世也。”

3、承前启后[chéngqiánqǐhòu],

释义:承:承接;启:开创。承接前面的,开创后来的。指继承前人事业,为后人开辟道路。

示例明·朱国祯《涌幢小品·曾有庵赠文》:“公承前草创,启后规模,此之功德,垂之永久。”

4、古为今用[gǔwéijīnyòng]

释义吸收古代的优点,扬弃缺点,以使现代更进步。

示例:研究古典文学要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

5、[tuīchénchūxīn]

释义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

示例清·戴延年《秋灯丛话·忠勇祠联》:“不特推陈出新,饶有别致。

6、凤毛济美[fèngmáojìměi]

释义旧时比喻父亲做官,儿子能继承父业。

示例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你不听见说他们世兄即日也要保道台?真正是凤毛济美,可钦可敬。”

7、开来继往[kāiláijìwǎng]:

释义继承前人的事业,并为将来开辟道路。

示例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8、一脉相传[yīmàixiāngchéng]:

释义一脉:一个血统;相承:继承。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指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

示例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与中国人民历来勤劳勇敢是~的。、

“传承”(chuancheng)

释义更替继承。

词语分开解释:

传:传(传)chuán转(zhu僴)授,递:传递。传输。传戒。传统。言传身教。推广,散布:宣传。流传

承:承chéng在下面接受,托着:承重。承受。担当,应允:承担。承当。承包。承做。承认。受到,蒙受

出处:郭沫若《孔墨的批判·墨子的思想体系》:“尧舜禅让虽是传说,但也有确实的影响,那就是原始公社时的族长传承的反映。”

2.形容”一种精神一直传承”的成语有哪些1、依然如故

拼音:yīránrúgù

解释:依然:仍旧;故:过去,从前。指人没有什么长进,还是从前的老样子。

出处:唐·薛调《刘无双传》:“舅甥之分,依然如故。”

2、纹丝不动

拼音:wénsībùdòng

解释:一点儿也不动。形容没有丝毫改变。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词话》第38回:“金莲坐在床上,纹丝儿不动,把脸儿沉着。”

3、一成不变

拼音:yīchéngbùbiàn

解释:成:制定,形成。一经形成,不再改变。

出处:《礼记·王制》:“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

4、百世不易

拼音:bǎishìbùyì

解释:千秋万代永不改变。

出处:《汉书·邹阳传》:“积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时而用;弃义背理,不知其恶,有时而亡。臣愿大王孰计而身行之,此百世不易之道也。”

5、周而复始

拼音:zhōuérfùshǐ

解释:周:环绕一圈;复:又,再。转了一圈又一圈,不断循环。

出处:《汉书·礼乐志》:“精健日月,星辰度理,阴阳五行,周而复始。”

3.表达传承的成语承前启后:承:承接;启:开创。承接前面的,开创后来的。指继承前人事业,为后人开辟道路。

承嬗离合:继承演变。

承先启后:继承前代的,启发后代的。

凤毛济美:旧时比喻父亲做官,儿子能继承父业。

奉天承运:奉:遵照;奉天:遵从天意,指皇帝受命于天;承运:继承新生的气运。指君权神授。封建帝王诏书开头的套语。

父析子荷:父劈柴,子担柴。比喻子孙继承父辈的未竟之业。

负薪构堂:指继承先人德业。

4.形容“传承”的词语有哪些承前启后

拼音:chéngqiánqǐhòu

解释:承:承接;启:开创。承接前面的,开创后来的。指继承前人事业,为后人开辟道路。

出处:明·朱国祯《曾有庵赠文》:“公承前草创;启后规模;此之功德;垂之永永。”

造句:他是位承前启后的科学家,在学术界有着重要的地位。

源远流长

拼音:yuányuǎnliúcháng

解释: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出处:《明史·徐贞羽传》:“卢沟发源于桑乾;滹沱发源于泰戏;源远流长。”

造句: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中国文化可谓源远流长。

一脉相承

拼音:yīmàixiāngchéng

解释: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批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如今这两个侄儿;虽分鸿胪、宜宾两派;毕竟一脉相承;所以一个模样。”

造句: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与中国人民历来勤劳勇敢是一脉相承的。

薪尽火传

拼音:xīnjìnhuǒchuán

解释:薪:柴。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比喻师父传业于***,一代代地传下去。

出处:《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造句: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薪尽火传在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中,始终处于正统地位。

通古博今

拼音:tōnggǔbójīn

解释:形容知识渊博。同“通今博古”。

造句:想我小的时候,头悬梁,锥刺骨,夜夜读书不知苦,方才换来了如今博学多识、通古博今的文。

5.形容”一种精神一直传承”的成语有哪些1、依然如故拼音:yīránrúgù解释:依然:仍旧;故:过去,从前。

指人没有什么长进,还是从前的老样子。出处:唐·薛调《刘无双传》:“舅甥之分,依然如故。”

2、纹丝不动拼音:wénsībùdòng解释:一点儿也不动。形容没有丝毫改变。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词话》第38回:“金莲坐在床上,纹丝儿不动,把脸儿沉着。”3、一成不变拼音:yīchéngbùbiàn解释:成:制定,形成。

一经形成,不再改变。出处:《礼记·王制》:“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

4、百世不易拼音:bǎishìbùyì解释:千秋万代永不改变。出处:《汉书·邹阳传》:“积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时而用;弃义背理,不知其恶,有时而亡。

臣愿大王孰计而身行之,此百世不易之道也。”5、周而复始拼音:zhōuérfùshǐ解释:周:环绕一圈;复:又,再。

转了一圈又一圈,不断循环。出处:《汉书·礼乐志》:“精健日月,星辰度理,阴阳五行,周而复始。”

6.形容传承的诗词有哪些1、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北宋刘斧《青琐高议》

译文:长江后浪推着前浪前进,世界上今人在智慧才能上胜过古人,意味着一代更比一代强。

2、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清代郑燮《新竹》

译文: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

3、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明郑板桥《题画竹》

译文:等到第二年新竹变成了老竹,它也开始孕育新的竹子了,就这样,竹子才能一年比一年多,一棵比一棵高,最终形成了成片的竹海。比喻新生力量的成长又须老一代积极扶持。

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数百年。——清代赵翼《论诗五首·其二》

译文: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流芳百世)。

5、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论诗》清代赵翼

译文: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不断的运动发展,新事物,新思想层出不穷。即使能预支五百年的新意作诗,到了一千年又觉得陈旧了。

庄子的人生名言

出自《庄子》及其注解的成语有:

扶摇直上、鹏程万里——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御风而行——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越俎代庖——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大相迳庭、不近人情——大有迳庭,不近人情焉。

肌肤胜雪——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

形如槁木——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大言炎炎——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朝三暮四——狙公赋芧,曰:『朝三而莫四。』众狙皆怒。

庄周梦蝶——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游刃有余——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余地矣。

踌躇满志——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旁门左道——故此皆多骈旁枝之道,非天下之至正也。

盗亦有道——故跖之徒问跖曰:「盗亦有道乎?」

唇亡齿寒——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

得而诛之——为不善乎显明之中者,人得而诛之。

独来独往——出入,游乎,独往独来,是谓独有。

善始善终——善夭善老,善始善终,人犹效之,又况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

莫逆之交——四人相视而笑,莫逆於心,遂相与为友。

唯命之从——父母於子,东西南北,唯命之从。

冥冥之中——冥冥之中,独见晓焉。

勃然作色——谓己道人,则勃然作色。

虚与委蛇——吾与之虚而委蛇,不知其谁何,因以为弟靡,因以为波流,故逃也。

不徐不疾、得心应手——斲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应於

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於其间。

相濡以沫——泉涸,鱼相与处於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

吐故纳新——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

见笑大方——吾非至於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於大方之家。

井蛙之见——井蛙不可以语於海者,拘於虚也。

夜以继日——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其为形也亦疏矣!

望洋兴叹——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何罪之有——然且不免於罔罗机辟之患,是何罪之有哉?

君子之交淡若水——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亦步亦趋——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哀莫大於心死——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失之交臂——吾终身与女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与?

不知天高地厚——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夫何修焉!

化腐朽为神奇——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

无所不在——庄子曰:「无所不在。」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於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捉襟见肘——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屦而踵决。

分庭抗礼——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夫子犹有倨敖之容。

变化无常——芴漠无形,变化无常,死与?生与?天地并与,神明往与!

大同小异——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

叶公好龙——叶公子高之好龙,雕文画之,天龙闻而示之,窥头于匾,施尾于堂,叶公见

之,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其似龙非龙也。

对牛弹琴——庄子郭象注:“是犹对牛鼓簧耳。”

能者多劳——巧者劳而智者忧。

螳臂挡车——女不知夫螳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小巫见大巫——小巫见大巫,拔茅而起,此其终身弗如也。

支离破碎——夫支离其形者。

每况愈下——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也,每下愈况。

沉鱼落雁——毛嫱丽姬,人自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梁国蒙县人。六国时,为漆园吏,与魏惠王、齐宣王、楚威王

同时,齐楚尝聘以为相,不应。庄子按照老子学说的要旨,著书十余万言,以逍遥自然无为

齐物为主理。

庄子是道家中心人物,使道家真正成为了一个家派与儒墨鼎足而三。

《庄子》全本三十三篇(郭本)由庄子门徒编著而成。

薪尽火传成语词典?

1、时势为天子,未必贵也;穷为匹夫,未必贱也。

2、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3、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4、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5、世人皆知有用之用,莫知无用之用。

6、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独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

8、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

9、为事逆之则败,顺之则成。

10、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久与贤人处则无过。

11、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

12、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

13、无有所将,无有所迎。

14、不知,无害为君子;知之,无损为小人。

1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16、万物云云,各复其根,各复其根而不知。浑浑沌沌,终身不离。若彼知之,乃是离之。无问其名,无窥其情,物固自生。

17、不仁则害人,仁则反愁我身;不义则伤彼,义则反愁我己。

18、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知天地只为?米也,知毫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睹也。

19、是故滑疑之耀,圣人之所图也。

20、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21、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22、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

23、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24、且夫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25、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

26、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27、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

28、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敖游,若不系之舟,虚而敖游者也!

29、吾身也有涯,而知无涯。

30、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

31、涸辙之鲋,相濡以沫,相煦以湿,曷若相忘于江湖。

32、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

33、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两鞭之。

34、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35、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36、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37、乘夫莽眇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圹垠之野。

38、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

39、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40、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41、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42、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43、相视而笑,莫逆于心。

44、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而不虚。

4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46、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47、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

48、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

49、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50、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俟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我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51、浮生若梦,若梦非梦。浮生何如?如梦之梦。

52、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也。

53、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

54、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

55、忧喜更相接,乐极还自悲。

56、我宁愿游戏于草泽污泥之中自得其乐,不愿置身于国家而身不由己。

57、一气之变,所适万形。

58、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

59、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60、盖之如天,容之如地。

61、薪尽火传,不知其尽。

62、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

63、吾生有崖,而知无崖,以有崖求无崖,殆哉矣。

64、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65、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

66、当时命而大行乎天下,返一无迹;不当时命而大穷乎天下,则深根宁极而待,此存身之道也。

67、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

68、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69、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70、夫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虽盗跖与伯夷,是同为*僻也。

71、随意漂流,不知道有何追求;任心狂放,不知道去向何方;无拘无束,游于无穷。我又知道什么。

72、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73、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74、存而不论,论而不议,议而不辩。

75、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

76、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

77、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

开头是薪的四字成语

⑴ 成语字典诘屈聱牙的

诘屈聱牙来 [jí qū áo yá]

基本源释义

诘屈:同“佶屈”,曲折,引申为不顺畅;聱牙:读起来拗口、别扭。形容文字晦涩艰深,难懂难读。

出 处

唐·韩愈《进学解》:“周诰殷盘,佶屈聱牙。”

例 句

但传到后世,这种官话或普通话却变成~的古语了。

成语接龙

牙牙学语 语妙天下 下愚不移 移天徙日 日异月新 新愁旧恨 恨海难填 填坑满谷谷马砺兵 兵强将勇 勇猛果敢 敢作敢为 为万安计 计无付之 之死靡他 他山攻错错落参差 差强人意 意兴索然 然糠照薪 薪尽火传 传风搧火 火上浇油 油嘴油舌舌端月旦 旦种暮成 成佛作祖 祖龙之虐 虐老兽心 心慈手软 软红香土 土生土长

⑵ 《疯狂猜成语》中一个火一个薪是什么成语答案介绍

薪尽火传

成语词典:《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原以版柴烧尽,火种仍可留传,比喻形权骸有尽而精神不灭.

后用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

现汉词典:前一根柴刚烧完,后一根柴已经烧着,火永远不熄,比喻师生传授,学问一代代地继承下去.

⑶ 薪水相传是成语吗

应该是薪火相传抄,“薪火袭”出自成语“薪尽火传":

成语词典:《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原以柴烧尽,火种仍可留传,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

后用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

现汉词典:前一根柴刚烧完,后一根柴已经烧着,火永远不熄,比喻师生传授,学问一代代地继承下去。

⑷ 花说与谁1 说说“薪火相传”这个成语

⑸ 看图猜成语一个火一个薪

薪火相传

"薪尽火传":

成语词典:《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原以柴烧尽,火种仍可留传,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

后用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

现汉词典:前一根柴刚烧完,后一根柴已经烧着,火永远不熄,比喻师生传授,学问一代代地继承下去。

⑹ 薪火相传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薪尽火传":成语词典:《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原以柴烧尽,火种仍可留传,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后用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现汉词典:前一根柴刚烧完,后一根柴已经烧着,火永远不熄,比喻师生传授,学问一代代地继承下去。

从以上释义来看,应以"薪尽火传"为正确。那为何演绎成"薪火相传"了呢?我估计可能与我们平时的语言表达习惯有关。我们平时讲到要"继承"什么的,喜欢用"什么什么地相传",在记忆中感觉有"薪"与"火"的成语,就顺理成章地把"薪火"与"相传"联接起来,组成了所谓的成语"薪火相传",对于模糊的记忆,也不去查一下词典,就这么简单地用上了。另外还与我们有些媒体的误导有关。我在一个网页上就看到了这样一种说法:木柴在古代叫做"薪"当薪被点燃的时候它本身的燃烧是有穷尽的,但前柴烧尽,后柴又燃,火种传续下去却是没有穷尽的时候了。这就叫"薪火相传"(见《庄子.养生主》)。该释义前面套用了《成语词典》及其它词典的"薪尽火传"释义,后面却杜撰上"薪火相传"一词。不知底细的人看到后,还以为这就是"薪火相传"的出典。

"薪火相传"从字面上理解,应是柴与火相传,哪里有"柴烧尽,火种仍可留传"的半点含意。欣慰的是,有些名校的网页上就正确地用上了"薪尽火传"一词。如复旦大学中文系庆祝华诞时就用"复旦中文系,薪尽火传80年"。

⑺ 薪火相传什么意思要详细解释

薪尽火传":

成语词典:《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专知其尽也。"原以柴属烧尽,火种仍可留传,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

后用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

现汉词典:前一根柴刚烧完,后一根柴已经烧着,火永远不熄,比喻师生传授,学问一代代地继承下去。

⑻ 薪火相承什么意思啊

薪尽火传":成语词典:《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原以柴烧尽,火种仍可留传,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后用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现汉词典:前一根柴刚烧完,后一根柴已经烧着,火永远不熄,比喻师生传授,学问一代代地继承下去。

从以上释义来看,应以"薪尽火传"为正确。那为何演绎成"薪火相传"了呢?我估计可能与我们平时的语言表达习惯有关。我们平时讲到要"继承"什么的,喜欢用"什么什么地相传",在记忆中感觉有"薪"与"火"的成语,就顺理成章地把"薪火"与"相传"联接起来,组成了所谓的成语"薪火相传",对于模糊的记忆,也不去查一下词典,就这么简单地用上了。另外还与我们有些媒体的误导有关。我在一个网页上就看到了这样一种说法:木柴在古代叫做"薪"当薪被点燃的时候它本身的燃烧是有穷尽的,但前柴烧尽,后柴又燃,火种传续下去却是没有穷尽的时候了。这就叫"薪火相传"(见《庄子.养生主》)。该释义前面套用了《成语词典》及其它词典的"薪尽火传"释义,后面却杜撰上"薪火相传"一词。不知底细的人看到后,还以为这就是"薪火相传"的出典。

"薪火相传"从字面上理解,应是柴与火相传,哪里有"柴烧尽,火种仍可留传"的半点含意。欣慰的是,有些名校的网页上就正确地用上了"薪尽火传"一词。如复旦大学中文系庆祝华诞时就用"复旦中文系,薪尽火传80年"。

参考资料:

青溪云林 dqmwf8080@sina

参考资料:

//./question/14533442?si=1

⑼ 成语解释 高分~~

1. 薪尽火传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薪:柴。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比喻师父传业于***,一代代地传下去。

出自:《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示例:风流云散,贤豪才色总成空;~,工匠市廛都有韵。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比喻师父传业于***

2. 南辕北辙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出自:《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

示例:你想这六条要求,与中央开出的六条款约,简直是~,相差甚远,有甚么和议可言。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六十八回

近义词:背道而驰

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3. 投鼠忌器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投:用东西去掷;忌:怕,有所顾虑。想用东西打老鼠,又怕打坏了近旁的器物。比喻做事有顾忌,不敢放手干。

出自:《汉书?贾谊传》:“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谕也。”

示例:~宝玉瞒赃,判冤决狱平儿行权。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一回

近义词:畏首畏尾、瞻前顾后

反义词:无所畏惧、肆无忌惮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状语;表示想一件事又有所顾虑

4. 师出无名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师:军队;名:名义,引伸为理由。出兵没有正当理由。也引申为做某事没有正当理由。

出自:《礼记?檀弓下》:“君王计敝邑之罪,又矜而赦之,师与有无名乎?”《汉书?高帝纪》:“兵出无名,事故不成。”

示例:且劳民伤财,穷兵默武,~,皆非盛世所宜有者也。(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

近义词:平白无故

反义词:名正言顺、师出有名

语法: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含贬义

5. 寡廉鲜耻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寡、鲜:少。旧指不廉洁,不知耻。现指不知羞耻。

出自: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谨,寡廉鲜耻,而俗不长厚也。”

示例:只为自己贪财克剥,~。 ◎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七回

反义词:廉洁奉公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6. 无所不为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

出自:《三国志?吴书?张温传》:“揆其奸心,无所不为。”

示例:今专务游荡,~,老夫所以忧耳。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

近义词:无恶不作、为所欲

反义词:循规蹈矩、安分守己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7. 邯郸学步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出自:《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示例:半臂添寒尚书醉,屏后金钗楚楚,齐俯首~。(清?梁绍任《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一)

近义词:鹦鹉学舌、东施效颦、数典忘祖

反义词:标新立异、独辟蹊径、择善而长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贬义

8. 不亦乐乎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乎:文言中用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

出自:《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示例:哎,那骂得可真也是~。 ◎郭沫若《屈原》第五幕

近义词:不可开交、淋漓尽致

语法:偏正式;作补语;形容动作、状态到了极端地步

9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负:辜负;众:众人;望:期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含褒义

10.没有

11. 率尔操觚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觚:方木,古人用它来书写。率尔:不加思索;操觚:指作文。原形容文思敏捷,后指没有慎重考虑,轻率地写。

出自:晋?陆机《文赋》:“或操觚以率尔,或含毫而邈然。”

示例:望溪文最讲义法,而叙事颇沿俗称,不免~,以此为后人弹射。 ◎清?平步清《霞外捃屑》卷七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形容文思敏捷

12. 翻云覆雨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耍手段。

出自:唐?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示例:你不合打凤牢龙,~,陷人坑阱。 ◎元?乔孟符《扬州梦》第四折

近义词:反复无常、朝三暮四

反义词:始终不渝、始终如一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13.没有

14. 咫尺天涯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咫: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寸,合今市尺六寸二分二厘;咫尺:比喻距离很近。比喻距离虽近,但很难相见,象是远在天边一样。

出自:《左传?僖公九年》:“天威不违颜咫尺。”

示例:左右如今也不容相近,~一般,有甚舍不得处? ◎明?冯梦龙《古今》第二十二卷

近义词:咫尺千里、远在天边、天各一方

反义词:一衣带水、天涯若比邻

语法:紧缩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形容难以相见

15.没

16. 置若罔闻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置:放,摆;若:好象。放在一边,好象没有听见似的。指不予理睬。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宁荣两府上下内外人等,莫不置若罔闻,独有宝玉~。”

近义词:置之不理、置之度外、熟视无睹

反义词:如雷灌耳、刮目相看、聚精会神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17.没

18. 渔人之利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渔人:比喻第三者。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出自:《战国策?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面都不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

近义词:渔翁得利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19. 洞若观火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洞:透彻。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象看火一样。

出自:《尚书?盘庚上》:“予若观火。”

示例:否则怎样,他却没有说。但这是“~”的,否则,就不给。 ◎鲁迅《华盖集续编?记“发薪”》

近义词:洞察一切、明察秋毫、一目了然

反义词:雾里看花、隐隐约约、大惑不解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20.没

21. 并行不悖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悖:违背,冲突。同时进行,不相冲突。

出自:《礼记?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示例:但风雅之事,又怎么能够和卫道的精神~呢? ◎巴金《家》九

近义词:双管齐下、并驾齐驱

反义词:势不两立、自相矛盾

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用于物

22. 处之泰然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处:处理,对待;泰然:安然,不以为意的样子。若无其事的样子。形容自理事情沉着镇定。也指对待问题毫不在意。

出自: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爰初发迹,遘此颠沛,神情玄定,处之弥泰。”

示例:大赤包听出瑞宣的讽刺,而~,她尖声的咯咯的笑了。 ◎老舍《四世同堂》四十八

近义词:泰然自若、从容不迫、无动于衷

反义词:惊惶失措、惊慌失措、六神无主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形容面对困难与变故的态度

23. 步人后尘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后尘:走路或行车时后面扬起的尘土。指跟在人家后面走。比喻追随模仿,学人家的样子,没有创造性。

出自:唐?杜甫《戏为六绝句》诗:“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

示例:有科学上,我们要勇于走自己的路,绝不可~。

近义词:亦步亦趋、人云亦云、邯郸学步

反义词:别开生面、标新立异、独辟蹊径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表示没有创新

24. 化为乌有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乌有:哪有,何有。变得什么都没有。指全部消失或完全落空。

出自:汉?司马相如《子虚赋》:“楚使子虚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畋。畋罢,子虚过姹乌有先生,亡是公存焉。”

示例:岂意青州六从事,~一先生。 ◎宋?苏轼《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诗

近义词:化为泡影、子虚乌有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形容一下子丧失或全部落空

25.没

26. 弹冠相庆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弹冠:掸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出自:《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禹弹冠。’”宋?苏洵《管仲论》:“一日无促,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

近义词:额手称庆、鸡犬升天

反义词:如丧考妣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指坏人得意的样子

27. 口惠而实不至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惠:恩惠。只在口头上答应给别人好处,而实际的利益却得不到别人身上。

出自:《礼记?表记》:“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身。”

示例:河间冯树柟,粗通笔札,落拓京师十余年,每遇机缘,辄无成就,干祈于人,率~。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三

近义词:空头支票

语法:复句式;作谓语、补语;含贬义

28. 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过:超过;及:赶上。相比之下,只有超过而不会不如。

29. 丁是丁,卯是卯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某个钉子一定要安在相应的铆处,不能有差错。形容对事认真,毫不含糊

30. 东方不亮西方亮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比喻这里行不通,别的地方尚有回旋余地。

31.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涅:黑土。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也会跟它一起变黑。比喻好的人或物处在污秽环境里,也会随着污秽环境而变坏。

32. 拆东墙补西墙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拆倒东边的墙,以修补西边的墙。比喻临时勉强应付。亦比喻临时救急,不是根本办法。

33.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

34. 当面锣,对面鼓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比喻面对面地商量、对证或争论。

35. 附骥尾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附着在千里马的尾巴上。比喻仰仗别人而成名。常作谦词

36. 高不成低不就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高者无力得到,低者又不屑迁就。形容求职或婚姻上的两难处境

37.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指对一个人施加教育应该及时及早。

38. 旧瓶装新酒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比喻用旧的形式表现新的内容。

39. 眉毛胡子一把抓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俗语。比喻做事不分轻重缓急。

40.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比喻用一种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⑽ 这是啥成语

薪火相传

薪尽来火传

典故自《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释义 原以柴烧尽,火种仍可传承,

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后用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

从以上释义来看,应以"薪尽火承"为正确。那为何演绎成"薪火相传"了呢?我估计可能与我们平时的语言表达习惯有关。我们平时讲到要"继承"什么的,喜欢用"什么什么地相传",在记忆中感觉有"薪"与"火"的成语,就顺理成章地把"薪火"与"相传"联接起来,组成了所谓的成语"薪火相传",对于模糊的记忆,也不去查一下词典,就这么简单地用上了。另外还与我们有些媒体的误导有关。我在一个网页上就看到了这样一种说法:木柴在古代叫做"薪"当薪被点燃的时候它本身的燃烧是有穷尽的,但前柴烧尽,后柴又燃,火种传续下去却是没有穷尽的时候了。这就叫"薪火相传"(见《庄子.养生主》)。该释义前面套用了《成语词典》及其它词典的"薪尽火传"释义,后面却杜撰上"薪火相传"一词。不知底细的人看到后,还以为这就是"薪火相传"的出典。

1. 薪字开头的四字成语和带有薪字的成语

薪字开头成语有六个: 1、薪烬火传[xīn jìn huǒ chuán] 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

出处:《管子传·自序》:"虽不能至,而或具体而微焉,或有其一体焉,则薪烬火传,犹旦莫也,国于是乎有与立。" 2、薪贵于桂[xīn guì yú guì] 形容物价飞涨。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三》:"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无如鬼,王难见如天帝,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 3、薪尽火传[xīn jìn huǒ chuán] 薪:柴。

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比喻师父传业于***,一代代地传下去。

出处:《管子传·自序》 4、薪储之费[xīn chǔ zhī fèi] 指柴米等日常生活费用。出处:唐·白行简《李娃传》:“应乡赋秀才举,将行,乃盛其服玩车马之饰,计其京师薪储之费。”

5、薪桂米金[xīn guì mǐ jīn] 比喻生活极度贫苦。出处:宋·苏轼《次韵郑介夫》诗:"一落泥途迹愈深,尺薪如桂米如金。

" 6、薪传有自[xīn chuán yǒu zì ] 薪:柴;自:从……出来的地方。比喻师父传业于***,一代代地传下去。

出处:《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2. 薪字开头的四字成语和带有薪字的成语

薪桂米珠

薪尽火灭

未焚徙薪

枉突徙薪

食辨劳薪

绝薪止火

覆酱烧薪

秤薪量水

坐薪悬胆

止沸益薪

坐薪尝胆

以荷析薪

玉粒桂薪

薪尽火传

徙薪曲突

席薪枕块

添油炽薪

然糠照薪

曲突移薪

披裘负薪

米珠薪桂

粒米束薪

救焚投薪

救焚益薪

积薪厝火

绝薪止火

救火投薪

救燎助薪

久束湿薪

积薪候燎

火尽薪传

画卵雕薪

桂薪玉粒

负薪之忧

负薪救火

反裘负薪

负薪构堂

犊牧薪

抽薪止沸

薪之忧

尝胆卧薪

称薪而爨

薪之患

薪之疾

尝胆眠薪

秤薪而爨

绸缪束薪

把薪助火

抱火卧薪

抱火厝薪

抱火寝薪

抱薪救焚

杯水舆薪

卧薪尝胆

曲突徙薪

釜底抽薪

厝火积薪

杯水车薪

3. 关于薪的四字成语

把薪助火 把:握住;薪:柴火。

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患,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使事态扩大 抱火卧薪 抱火:捧着火种;卧薪:睡在柴草堆上。

比喻处境险恶 抽薪止沸 抽掉锅底下正燃烧的柴火,使锅里的水不再沸腾。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救焚投薪 焚:火灾;薪:柴草。

投进木柴去救火。比喻取错误的方法使问题更加严重 救焚益薪 焚:火灾;薪:柴草。

添加木柴去救火。比喻取错误的方法使问题更加严重 抱薪救火 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杯水车薪 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薪之忧 薪:打柴。病了不能打柴。

自称有病的婉辞。 尝胆卧薪 薪:柴草。

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称薪而爨 薪:柴;爨:烧火煮饭。称了柴草煮饭。

比喻只注意小事,不从大处着眼。 厝火积薪 厝:放置;薪:柴草。

把火放到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危险。

釜底抽薪 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把柴火从锅底抽掉。

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负薪之忧 意指背柴劳累,体力还未恢复。

有病的谦词。 负薪救火 背着柴草去救火。

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积薪厝火 薪:柴草;厝:同:“措”,放置。

把火放在柴堆下面。比喻隐藏着很大的危险,后患无穷。

绝薪止火 绝:断绝;薪:柴草。断绝柴草,使火停止燃烧。

比喻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 救火投薪 为了扑灭火焰而将木柴扔进火中。

比喻取错误的办法,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米珠薪桂 米贵得象珍珠,柴贵得象桂木。

形容物价昂贵,人民生活极其困难。 曲突徙薪 曲:弯;突:烟囱;徒:迁移;薪:柴草。

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食辨劳薪 形容见识卓越。 卧薪尝胆 薪:柴草。

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薪尽火传 薪:柴。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

比喻师父传业于***,一代代地传下去。 坐薪悬胆 坐卧在柴草上,悬胆尝其味。

比喻刻苦自励,奋发图强。 抱火厝薪 厝:同“措”,置放。

薪:柴火。把火放在柴草底下。

比喻危机即将出现。 抱火寝薪 抱火:捧着火种;寝薪:睡在柴草堆上。

比喻危机潜伏,人安于险境而不自知。也比喻危机即将出现。

抱薪救焚 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同“抱薪救火”。

杯水舆薪 见“杯水车薪”。 薪之患 病了不能打柴。

自称有病的婉辞。 薪之疾 病了不能打柴。

自称有病的婉辞。 尝胆眠薪 薪:柴草。

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 秤薪而爨 薪:柴;爨:烧火煮饭。

比喻只注意小事,不从大处着眼。 绸缪束薪 绸缪:紧紧缠绕。

紧紧地把柴草捆扎成捆儿。古代束薪比喻婚姻的结合。

犊牧薪 喻指老而无妻的人。 反裘负薪 见“反裘负刍”。

负薪构堂 《书·大诰》:“若考作室,既厎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孔传:“以作室喻治政也。父已致法,子乃不肯为堂基,况肯构立屋乎?”后以“负薪构堂”指继承先人德业。

桂薪玉粒 典出《战国策·楚策三》:“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

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原闻其说。

’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

’” 火尽薪传 火虽烧完,柴却留传下来。比喻思想、学术、技艺等世代相传。

救燎助薪 同“救火投薪”。 久束湿薪 长期捆着的潮湿柴草。

喻思想保守,不易接受新事物。 粒米束薪 粮柴少得可怜。

披裘负薪 汉王充《论衡·书虚》:“传言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当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

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来!’薪者投镰于地,瞋目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视之下,仪貌之壮,语言之野也?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后遂以“披裘负薪”为高士孤廉, 曲突移薪 见“曲突徙薪”。 添油炽薪 犹言火上加油。

比喻人为地激化矛盾,使事态严重。 枉突徙薪 据汉刘向《说苑·权谋》,有人见邻人烟囱直立且旁有积薪,劝其改为弯曲烟囱并移走积薪;邻人不从,后果失火。

后以“枉突徙薪”喻防患于未然。 未焚徙薪 在火患之前就先将柴薪搬开。

比喻防患于未然。 徙薪曲突 搬开灶旁柴禾,将直的烟囱改成弯的。

本谓预防火灾。后亦比喻先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汉书·霍光传》:“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

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席薪枕块 旧时居丧者以薪草为席,以土块为枕,以示哀苦之意。

以荷析薪 《左传·昭公七年》:“古人有言曰:‘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负荷。’”原谓父亲劈柴,儿子不能承受担当。

后以“以荷析薪”比喻继承父业。 玉粒桂薪 米如玉,薪如桂。

极言生活费用之高。 止沸益薪 谓本欲止水沸腾,却反而在锅下加柴。

喻所做与本来愿望相反。 坐薪尝胆 指刻苦自励,奋发图强。

4. 带薪的四字成语

带薪的四字成语 :

杯水车薪、

厝火积薪、

釜底抽薪、

卧薪尝胆、

抱薪救火、

曲突徙薪、

然糠照薪、

以荷析薪、

负薪之病、

画卵雕薪、

久束湿薪、

绝薪止火、

席薪枕块、

犊牧薪、

抱火厝薪、

负薪之议、

火传穷薪、

把薪助火、

抽薪止沸、

火引冰薪、

救燎助薪、

负薪构堂、

复酱烧薪、

称薪量水、

反裘负薪、

薪烬火传、

米珠薪桂、

负薪之言、

厝薪于火、

薪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