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危授命上一句,见危授命的故事

tamoadmin 成语分类 2024-08-01 0
  1. 君子修己已敬 修己以安人 修己以安百姓是什么意思
  2. 临危受命与临危授命的区别
  3. 孔子谦虚的名言
  4. 颜氏家训勉学篇文言文阅读
  5. <论语的力量>好句论语的力量好句

翻译:在疾风之中才能看出草的坚韧,在动荡的时局中才能看出谁是忠臣。只知道武力的莽夫怎么会知道什么是忠义,有智慧的人心中一定有仁德。

注释:

1.萧瑀:字时文,隋朝将领,被李世民俘后归唐,封宋国公。

见危授命上一句,见危授命的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疾风:大而急的风。劲草:强劲有力的草。

3.板荡:之世。

4.勇夫:有胆量的人。

5.智者:有见识的人。

出处典故:

1.这首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赐萧瑀》,出自《旧唐书·萧瑀传》。

2.其中“疾风知劲草”的典故出自《东观汉记·王霸传》:“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始验疾风知劲草。”

《旧唐书·萧瑀传》:

太宗尝从容谓房玄龄曰:“萧瑀大业之日,进谏隋主,出为河池郡守。应遭剖心之祸,翻见太平之日,北叟失马,事亦难常。”瑀顿首拜谢。太宗又曰:“武德六年以后,太上皇有废立之心而不之定也,我当此日,不为兄弟所容,实有功高不赏之惧。此人不可以厚利诱之,不可以刑戮惧之,真社稷臣也。”

因赐瑀诗曰:“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又谓瑀曰:“卿之守道耿介,古人无以过也。然而善恶太明,亦有时而失。”瑀再拜谢曰:“臣特蒙诫训,又许臣以忠谅,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魏征进而言曰:“臣有逆众以执法,明主恕之以忠;臣有孤特以执节,明主恕之以劲。昔闻其言,今覩其实,萧瑀不遇明圣,必及于难!”太宗悦其言。

扩展资料

文学赏析

这首诗极富于哲理。诗的前两句是历来传颂的名句。“疾风知劲草”一语,出自宋·范晔《后汉书·王霸传》。此语原为汉光武帝刘秀赞誉王霸之言。光武谓霸曰:“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后世遂用以比喻只有经过危难或战乱的严峻考验,才能识别出谁的意志坚强,谁是忠诚可靠者。作者李世民在此诗中用此赞美萧瑀。

次句的“板荡”乃《诗经·大雅》中两篇作品的名称。《板》、《荡》二诗讥刺周厉王无道,败坏政局。后以“板荡”代指政局变乱。

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劲草”混同于一般的草;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诚臣”也容易混同于一般的人,其特殊性没有显现出来,因而不易鉴别。只有经过猛烈大风和时局的考验,才能看出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什么样的人是忠诚的。

ng>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赐萧瑀

君子修己已敬 修己以安人 修己以安百姓是什么意思

成语 见危授命

发音 jiàn wēi shòu mìng

授命:献出生命。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见到利益能够想想是否合乎道义,遇到危难愿意献出生命。

成语典故

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全文: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1]

译:“子路问怎样才算是完人。孔子说:“像臧武仲那样有智慧,孟公绰那样不贪心,卞庄子那样勇敢,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加以修饰,也可以称作完人了。”又说:“如今的完人何必一定这样!见到利益能够想想是否合乎道义,遇到危难愿意献出生命,长时间处于困顿之境而不忘平生所立的誓言,也可以称作完人了。”

示例

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伍奢止曰:‘见危授命,人臣之职。忠佞自有公论,何以詈为!但员儿不至,吾虑楚国君臣,自今以后,不得安然朝食矣。’”

慨自烽烟告警,~,而尽力王事者,有几人哉! ★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

成语故事:子路问孔子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十全十美的人,孔子要他学鲁国的臧武仲、孟公绰、卞庄子、冉求他们的优点,同时加强礼乐的学习,见利不能忘义,看到别人遭到危险时能舍身去搭救,坚守信用,这样就能成为完美的人。

临危受命与临危授命的区别

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

出处:春秋时期孔子的《论语·宪问》。

原文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译文:子路问什么叫君子。孔子说:“修养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周围的人们安乐。”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尧舜还怕难于做到呢?”

扩展资料

论语·宪问篇共计44章。其中著名文句有:“见危授命,见利思义”;“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君子思不出其位”;“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修己以安百姓”;“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这一篇中所包括的主要内容有:作为君子必须具备的某些品德;孔子对当时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所发表的评论;孔子提出“见利思义”的义利观等。

论语·宪问篇共计44章。其中著名文句有:“见危授命,见利思义”;“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君子思不出其位”;“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修己以安百姓”;“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孔子谦虚的名言

临危受命是接受任命是意思;而临危授命是献出生命的意思。

“临危”的意思是一致的,都指面临危险,差别就在“受命”和“授命"上。前者“受”指接受,后者是献出生命的意思。

出处:

临危受命出自诸葛亮《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临危授命出自《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语法:

临危授命为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

临危受命是连动式;作谓语、宾语

用法例句:敌军兵临城下,李云龙临危受命,担任总指挥,率军抵御敌寇。

古往今来那些忠勇的烈士们,在他们临危授命的时候,一定是心怀国家、襟怀坦荡的。

临危受命故事: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临行之前上表后主,表文中回忆起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刘备败走夏口,自己在此危急关头奉命出使东吴、说服孙权联合抗曹的事,即“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临危授命故事:春秋时期,鲁国被季孙氏、孟孙氏和叔孙氏三家控制,鲁定公成为一个傀儡,他听说孔子开坛讲学,主张“君臣纲常”,连夜召见孔子。孔子见是临危授命,就分析了鲁国的内忧外患,建议他外联齐国,内部重振君威,制定了一系列措施。

颜氏家训勉学篇文言文阅读

孔子谦虚的名言

孔子谦虚的名言1

 1、君子名之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2、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

 4、其身正,不令则行。

 5、三思而后行。

 6 、未知生,焉知死?

 7、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8、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9、听其言而观其行。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1、巧言乱德。

 12、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1 3、欲速则不达。

 1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 5、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16、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7、民无信不立。

 1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9、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20、德不孤,必有邻。

 21、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22、当仁,不让于师。

 2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4、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2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6、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27、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28、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2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0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谦虚的名言2

 1) 温、良、恭、俭,让。——《论语·学而》

 2)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3)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4)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5) 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6) 不迁怒,不二过。

 7) 乘肥马,衣轻裘。——《论语·雍也》

 8)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9)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10)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1)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2)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论语·宪问》

 13)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4)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15)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6)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孔子谦虚的名言3

  每事问。

 春秋·孔子《论语·几佾(yì议)》。本句大意是:每件事情都要请教。《论语·八佾》载:“子入太庙,~”。孔于是一个学识非常渊博的人,有***三千,日日向他求教。可他并不自满自足,遇见不懂的事情,还是一一向别人请教。这种虚怀若谷、不耻下问精神,千秋以下,仍可作为楷模。

  不贰过。

 孔子《论语.雍也》犯过的错误不再重犯。

  既往不咎。

 春秋·孔子《论语·八佾》。咎(jiù旧):责备。本句大意是:以往的过错,不必再追究责备了。这一句表现了为人处事的宽厚态度,今天仍常引用,但只适用于已经认识并已改正的一般错误。如果是严重错误,或本人犯了错误并未认识,并来改正,仍是应该追究的.这样才能做到“惩前毖后,治病鞭人”。

  不念旧恶。

 春秋·孔子《论语·公冶长》。本句大意是:不计较别人过去的劣迹。这句表现出孔子仁慈、宽容、大度的道德观。只有“不念旧怒”.才能抛开宿怨,一切向前看;只有“不念旧恶”,才能在新的基础上团结起来,搞好事业。可用以形容胸怀开阔豁达,不斤斤计较

  无为而治。

 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无为:道家所指顺应自然变化之意;治:治理。顺应自然变化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

孔子谦虚的名言4

 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8、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9、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0、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11、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1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3、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14、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15、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6、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17、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8、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9、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20、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21、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22、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23、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24、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25、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26、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27、放于利而行,多怨。

 28、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2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0、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孔子

 3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32、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33、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34、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35、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36、巧言令色,鲜矣仁!

 37、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3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39、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40、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4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2、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43、不迁怒,不贰过。

 4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5、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46、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47、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9、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50、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孔子谦虚的名言5

 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2) 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

 3)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4) 君子周急不继富。——《论语·雍也》

 5)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6)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7)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9)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10)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1)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2)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13)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谦虚的名言6

 1) 德不孤,必有邻。——《论语》

 2)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5)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6) 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7)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8)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9)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0)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11)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颜渊》

 12)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1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4)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15)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16) 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17)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论语·微子》

;

<论语的力量>好句论语的力量好句

1. 颜氏家训

弘谋按教***之法。

自夫子以学文后于力行。本末固已粲然。

兹辑养正规。诸凡孝弟谨信爱众亲仁之事。

上卷略备。然圣贤成法。

非学古安能有获。观颜氏勉学篇。

反复提撕。词旨恳到。

而以幼而学者。方诸日出之光。

则及时自勉. 所当爱惜分阴之意. 溢于言表矣。余故录此为下卷开章。

即以朱子读书法继之。盖序固不容淆。

功尤不可阙也。 自古明王圣帝。

犹须勤学。况凡庶乎。

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

聊举近世切要以终寤汝耳。士大夫子弟。

数岁已上. 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

少者不失诗论。及至冠婚. 体性稍定。

因此天机. 倍须训诱。有志尚者. 遂能磨砺. 以就素业。

无履立者. 自兹惰慢. 便为凡人。人生在世. 会当有业。

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计论货贿。

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

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

多见士大夫. 耻涉农商。羞务工伎。

射既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

饱食醉酒。忽忽无事。

以此销日。以此终年。

或因家世余绪. 得一阶半级. 便谓为足。安能自苦。

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

蒙然张口. 如坐云雾。公私宴集。

谈古赋诗。塞默低头. 欠伸而已。

有识旁观. 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

长受一生愧辱哉。 梁朝全盛之时。

贵游子弟。多无学术。

至于谚云。上车不落则著作。

体中何如则秘书。无不熏衣剃面。

傅粉施朱。驾长檐车。

跟高齿屐。坐棋子方褥。

凭班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

从容出入。望若神仙。

明经求第。则雇人答策。

三九公燕. 则手赋诗。当尔之时. 亦快士也。

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

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

当路秉权. 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

施之世而无所用。披褐而丧珠。

失皮而露质。兀若枯木。

泊若穷流。鹿独戎马之间。

转死沟壑之际。当尔之时. 诚驽材也。

有学艺者. 触地而安。自荒乱已来。

诸见俘虏。虽百世小人。

知读论语孝经者. 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

不晓书记者. 莫不耕田养马。以此观之。

安可不自勉耶。 以上为不学者言学。

以下为学者言实学。且又闻之。

生而知之者上。学而知之者次。

所以学者. 欲其多智明达耳。必有天才。

拔群出类。为将. 则暗与孙武吴起同术。

执政. 则悬得管仲子产之教。虽未读书. 吾亦谓之学矣。

今子既不能然。不师古之踪迹。

犹蒙被而卧耳。人见邻里亲戚。

有佳快者。使子弟慕而学之。

不知使学古人。何其蔽也哉。

世人但知跨马被甲。长矟强弓。

便云我能为将. 不知明乎天道. 辨乎地利. 比量逆顺. 鉴达兴亡之妙也。但知承上接下。

积财发谷。便云我能为相。

不知敬鬼事神. 移风易俗. 调节阴阳. 荐举贤圣之至也。但知私财不入。

公事夙办。便云我能治民。

不知诚己刑物. 执辔如组. 反风灭火. 化鸱为凤之术也。但知抱令守律。

早刑晚舍。便云我能平狱。

不知同辕观罪. 分剑追财. 言而奸露. 不问而得情之察也。爰及农商工贾。

厮役奴隶。钓鱼屠肉。

饭牛牧羊. 皆有先达。可为师表。

博学求之. 无不利于事也。 夫所以读书学问. 本欲开心明目. 利于行耳。

未知养亲者. 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怡声下气。

不惮劬劳. 以致甘软。惕然惭惧。

起而行之也。未知事君者. 欲其观古人之守职无侵。

见危授命。不忘诚谏. 以利社稷。

恻然自念。思欲效之也。

素骄奢者. 欲其观古人之恭俭节用。卑以自牧。

礼为教本。敬者身基。

瞿然自失. 敛容抑志也。素鄙吝者. 欲其观古人之贵义轻财。

少私寡欲。忌盈恶满。

赒穷恤匮。赧然悔耻. 积而能散也。

素暴悍者. 欲其观古人之小心黜己。齿弊舌存。

含垢藏疾。尊贤容众。

薾音涅疲也然沮丧. 若不胜衣也。素怯懦者. 欲其观古人之达生委命。

强毅正直。立言必信。

求福不回。勃然奋厉. 不可恐慑也。

历兹以往. 百行皆然。纵不能淳。

去泰去甚。学之所知。

施无不达。 世人读书者. 但能言之。

不能行之。忠孝无闻。

仁义不足。加以断一条讼. 不必得其理。

宰千户县. 不必理其民。问其造屋. 不必知楣横而梲竖也。

问其为田. 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

讽咏辞赋。事既优闲。

材增迂诞。军国经纶. 略无施用。

故为武人俗吏所共嗤诋. 良由是乎。夫学者. 所以求益耳。

见人读数十卷书. 便自高大。陵忽长者。

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

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

不如无学也。 古之学者为己. 以补不足也。

今之学者为人. 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 行道以利世也。

今之学者为己. 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

春玩其华。秋登其实。

讲论文章. 春华也。修身利行. 秋实也。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

长成已后。思虑散逸。

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吾七岁时. 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

十年一理。犹不遗忘。

二十之外. 所诵经书。一月废置. 便至荒芜矣。

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

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

因循面墙。亦为愚尔。

幼而学者. 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 如秉烛夜行. 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2. 颜氏家训勉学篇全文翻译

《颜氏家训勉学》译文:

人们看到乡邻亲戚中有称心的好榜样,叫子弟去仰慕学习,而不知道叫去学习古人,为什么这样糊涂?世人只知道骑马披甲,长矛强弓,就说我能为将,却不知道要有明察天道,辨识地利,考虑是否顺乎时势人心、审察通晓兴亡的能耐。只知道承上接下,积财聚谷,就说我能为相,却不知道要有敬神事鬼,移风易俗,调节阴阳,推荐选举贤圣之人的水平。只知道不谋私财,早办公事,就说我能治理百姓,却不知道要有诚己正人,治理有条理,救灾灭祸,教化百姓的本领。只知道执行律令,早判晚赦,就说我能平狱,却不知道侦察、取证、审讯、推断等种种技巧。在古代,不管是务农的、做工的、经商的、当仆人的、做奴隶的,还是钓鱼的、杀猪的、喂牛牧羊的人们中,都有显达贤明的先辈,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博学寻求,没有不利於成就事业啊!

3. 颜氏家训

弘谋按教***之法。

自夫子以学文后于力行。本末固已粲然。

兹辑养正规。诸凡孝弟谨信爱众亲仁之事。

上卷略备。然圣贤成法。

非学古安能有获。观颜氏勉学篇。

反复提撕。词旨恳到。

而以幼而学者。方诸日出之光。

则及时自勉. 所当爱惜分阴之意. 溢于言表矣。余故录此为下卷开章。

即以朱子读书法继之。盖序固不容淆。

功尤不可阙也。 自古明王圣帝。

犹须勤学。况凡庶乎。

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

聊举近世切要以终寤汝耳。士大夫子弟。

数岁已上. 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

少者不失诗论。及至冠婚. 体性稍定。

因此天机. 倍须训诱。有志尚者. 遂能磨砺. 以就素业。

无履立者. 自兹惰慢. 便为凡人。人生在世. 会当有业。

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计论货贿。

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

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

多见士大夫. 耻涉农商。羞务工伎。

射既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

饱食醉酒。忽忽无事。

以此销日。以此终年。

或因家世余绪. 得一阶半级. 便谓为足。安能自苦。

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

蒙然张口. 如坐云雾。公私宴集。

谈古赋诗。塞默低头. 欠伸而已。

有识旁观. 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

长受一生愧辱哉。 梁朝全盛之时。

贵游子弟。多无学术。

至于谚云。上车不落则著作。

体中何如则秘书。无不熏衣剃面。

傅粉施朱。驾长檐车。

跟高齿屐。坐棋子方褥。

凭班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

从容出入。望若神仙。

明经求第。则雇人答策。

三九公燕. 则手赋诗。当尔之时. 亦快士也。

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

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

当路秉权. 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

施之世而无所用。披褐而丧珠。

失皮而露质。兀若枯木。

泊若穷流。鹿独戎马之间。

转死沟壑之际。当尔之时. 诚驽材也。

有学艺者. 触地而安。自荒乱已来。

诸见俘虏。虽百世小人。

知读论语孝经者. 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

不晓书记者. 莫不耕田养马。以此观之。

安可不自勉耶。 以上为不学者言学。

以下为学者言实学。且又闻之。

生而知之者上。学而知之者次。

所以学者. 欲其多智明达耳。必有天才。

拔群出类。为将. 则暗与孙武吴起同术。

执政. 则悬得管仲子产之教。虽未读书. 吾亦谓之学矣。

今子既不能然。不师古之踪迹。

犹蒙被而卧耳。人见邻里亲戚。

有佳快者。使子弟慕而学之。

不知使学古人。何其蔽也哉。

世人但知跨马被甲。长矟强弓。

便云我能为将. 不知明乎天道. 辨乎地利. 比量逆顺. 鉴达兴亡之妙也。但知承上接下。

积财发谷。便云我能为相。

不知敬鬼事神. 移风易俗. 调节阴阳. 荐举贤圣之至也。但知私财不入。

公事夙办。便云我能治民。

不知诚己刑物. 执辔如组. 反风灭火. 化鸱为凤之术也。但知抱令守律。

早刑晚舍。便云我能平狱。

不知同辕观罪. 分剑追财. 言而奸露. 不问而得情之察也。爰及农商工贾。

厮役奴隶。钓鱼屠肉。

饭牛牧羊. 皆有先达。可为师表。

博学求之. 无不利于事也。 夫所以读书学问. 本欲开心明目. 利于行耳。

未知养亲者. 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怡声下气。

不惮劬劳. 以致甘软。惕然惭惧。

起而行之也。未知事君者. 欲其观古人之守职无侵。

见危授命。不忘诚谏. 以利社稷。

恻然自念。思欲效之也。

素骄奢者. 欲其观古人之恭俭节用。卑以自牧。

礼为教本。敬者身基。

瞿然自失. 敛容抑志也。素鄙吝者. 欲其观古人之贵义轻财。

少私寡欲。忌盈恶满。

赒穷恤匮。赧然悔耻. 积而能散也。

素暴悍者. 欲其观古人之小心黜己。齿弊舌存。

含垢藏疾。尊贤容众。

薾音涅疲也然沮丧. 若不胜衣也。素怯懦者. 欲其观古人之达生委命。

强毅正直。立言必信。

求福不回。勃然奋厉. 不可恐慑也。

历兹以往. 百行皆然。纵不能淳。

去泰去甚。学之所知。

施无不达。 世人读书者. 但能言之。

不能行之。忠孝无闻。

仁义不足。加以断一条讼. 不必得其理。

宰千户县. 不必理其民。问其造屋. 不必知楣横而梲竖也。

问其为田. 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

讽咏辞赋。事既优闲。

材增迂诞。军国经纶. 略无施用。

故为武人俗吏所共嗤诋. 良由是乎。夫学者. 所以求益耳。

见人读数十卷书. 便自高大。陵忽长者。

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

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

不如无学也。 古之学者为己. 以补不足也。

今之学者为人. 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 行道以利世也。

今之学者为己. 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

春玩其华。秋登其实。

讲论文章. 春华也。修身利行. 秋实也。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

长成已后。思虑散逸。

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吾七岁时. 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

十年一理。犹不遗忘。

二十之外. 所诵经书。一月废置. 便至荒芜矣。

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

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

因循面墙。亦为愚尔。

幼而学者. 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 如秉烛夜行. 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4. 颜氏家训勉学篇全文翻译

《颜氏家训勉学》译文:

人们看到乡邻亲戚中有称心的好榜样,叫子弟去仰慕学习,而不知道叫去学习古人,为什么这样糊涂?世人只知道骑马披甲,长矛强弓,就说我能为将,却不知道要有明察天道,辨识地利,考虑是否顺乎时势人心、审察通晓兴亡的能耐。只知道承上接下,积财聚谷,就说我能为相,却不知道要有敬神事鬼,移风易俗,调节阴阳,推荐选举贤圣之人的水平。只知道不谋私财,早办公事,就说我能治理百姓,却不知道要有诚己正人,治理有条理,救灾灭祸,教化百姓的本领。只知道执行律令,早判晚赦,就说我能平狱,却不知道侦察、取证、审讯、推断等种种技巧。在古代,不管是务农的、做工的、经商的、当仆人的、做奴隶的,还是钓鱼的、杀猪的、喂牛牧羊的人们中,都有显达贤明的先辈,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博学寻求,没有不利於成就事业啊!

5. 颜氏家训勉学篇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阅读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 拂 乱其所为,所以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 过,然后能改;困 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 拂士,出则无敌国 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夫学者所以求益①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②长者,轻慢同列③;人疾之④如雠敌,恶之如鸱枭⑤。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

注释:①求益:求得长进。②凌忽:凌,欺侮;忽,轻视。③同列:同辈。④疾之:怨恨他。⑤鸱枭(chīxiāo):古人认为这是两种恶鸟。

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孙叔敖举于海 (举:被举用,被选拔)

B.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劳:劳动)

C. 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

D. 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慢:怠慢)

10.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舜发于畎亩之中

A. 恶之如鸱枭

B.辍耕之垄上

C.孔子云:“何陋之有?”

D.醉翁之意不在酒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孟子用层层推理的方***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B. 甲文中,孟子通过历史人物的事例阐述了人才要在逆境中造就的道理。

C. 甲文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没有法家拂士,没有敌国外患,国家就兴盛了。

D. 乙文中,作者批评了那些有一点学问就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的求学着。

2.对乙文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像这样因为学问而损害自己,还不如不去学习。

B.像这样因为学问而损害自己,还不如没有学问。

C.既然自己把学问给损害了,还不如没有学问。

D.既然这样用学习损害自己,还不如不去学习。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6分)

13.把“文言文阅读” 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9

10

11

12

B

D

C

B

13、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要责任给这样的人,一定要使他的内心痛苦,(“故”“是人”“苦”各1分,大意1分)

6. 颜氏家训.勉学 翻译

原文:

人见邻里亲戚有佳快者,使子弟慕而学之,不知使学古人,何其蔽也哉?世人但知跨马被甲,长槊强弓,便云我能为将;不知明乎天道,辩乎地利,比量逆顺,鉴达兴亡之妙也。但知承上接下,积财聚谷,使云我能为相;不知敬鬼事神,移风易俗,调节阴阳,荐举贤圣之至也。但知私财不入,公事夙办,便云我能治民;不知诚己刑物,执辔如组,反风灭火,化鸱为风之术也。但知抱令守律,早刑晚舍,便云我能平狱;不知同辕观罪,分剑追财,言而好露,不问而情得之察也。表及农商工贾,厮役奴隶,钓鱼屠肉,饭牛牧羊,皆有先达,可为师表,博学求之,无不利於事也。

译文:

人们看到乡邻亲戚中有称心的好榜样,叫子弟去仰慕学习,而不知道叫去学习古人,为什么这样糊涂?世人只知道骑马披甲,长矛强弓,就说我能为将,却不知道要有明察天道,辨识地利,考虑是否顺乎时势人心、审察通晓兴亡的能耐。只知道承上接下,积财聚谷,就说我能为相,却不知道要有敬神事鬼,移风易俗,调节阴阳,推荐选举贤圣之人的水平。只知道不谋私财,早办公事,就说我能治理百姓,却不知道要有诚己正人,治理有条理,救灾灭祸,教化百姓的本领。只知道执行律令,早判晚赦,就说我能平狱,却不知道侦察、取证、审讯、推断等种种技巧。在古代,不管是务农的、做工的、经商的、当仆人的、做奴隶的,还是钓鱼的、杀猪的、喂牛牧羊的人们中,都有显达贤明的先辈,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博学寻求,没有不利於成就事业啊!

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衰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名言语录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利:利益。于:用。

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论语好句摘抄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未知生,焉知死? 论语名言语录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好句摘抄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论语名言语录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论语好句摘抄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名言语录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论语好句摘抄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论语名言语录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论语好句摘抄

因材施教。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名言语录

有教无类。

见《论语·卫灵公》载孔子语。类:类别,区别。本句大意是:施行教育不分类别,都应该有受教育的权利。~是孔子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具有浓郁的民主色彩。在我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的政治条件下,能够提出~的口号,不分社会地位,不论任何资历,广泛施行教育,的确难能可贵。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春秋·孔子《论语·颜渊》不符合礼制规定的,不能看、不能听、不能说,不能动。

无为而治。 论语好句摘抄

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无为:道家所指顺应自然变化之意;治:治理。顺应自然变化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春秋·孔子《论语.阳货》只有女子与小人是最难相处的,对他亲近了,他对你不尊重,疏远了则有怨言。这一句表明孔子轻视妇女的思想。这是儒家一贯的思想主张,后来则演变为“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的男权主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春秋·孔子《论语》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也可以理解为:自己不希望他人对待自己的言行,自已也不要以那种言行对待他人。欲:想做的事;勿:不要;施:施加,于:介词,在。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正君子遇到困难自己解决,有缺点反省自己;小人依赖别人,有缺点指责别人。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论语名言语录

春秋·孔子《论语·公冶长》花言巧语,甜言蜜语、满脸堆笑、满脸伪善,点头哈腰,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心怀怨恨跟人交朋友,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足恭:过分恭敬。

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君子用心求道而不费心思去求衣食。即使你亲自去耕田种地,难保不饿肚子;努力学道,却可以得到俸禄。所以,君子只担忧学不到道,不担忧贫穷。不谋衣食并不是真的不要衣食,而是通过谋道而水到渠成地获得衣食。道:大则安邦定国,济世救民;小则安身立命,也可以理解为:事业。馁(něi):饿。

过犹不及。

春秋·孔子《论语·先进》。过:过分,办事做过了头。犹:像,如同。不及:赶不上。本句大意是: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不做是一样,是不合适的。相对性还表现在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限度,如果超越了这个限度,就和达不到这个限度一样会导致失败。《荀子·王霸》“过犹不及也,譬之是犹立直木而求其影之枉也”,列宁曾说:真理如果加以夸大,就会荒谬绝伦,说的都是这一道理。可用于对某些容易犯“左”倾毛病者的劝说,或用于告诫好患急的人。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春秋·孔子《论语·里仁》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约:穷困、困窘。孔子认为,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否则,他们就会为非作乱或者骄奢*逸。只有仁者安于仁,智者也会行仁。这种思想是希望人们注意个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矢志不移,保持气节。

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好句摘抄

春秋·孔子《论语·季氏》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春秋·孔子《论语·宪问》不埋怨上天给的命运,不要遇到挫折就怨恨别人,通过学习平常的知识,理解其中的哲理,获得人生的真谛。难道只有老天会了解我吗?天:天命,命运;尤:怨恨,归咎。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春秋·孔子《论语》不懂得客观自然规律,就不可以成为君子;不懂的礼义礼节,就不能立足于社会;不懂得分辩言语明辨是非,不能了解别人。

辞达而已矣。

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言辞只要能表达意思就行了。 辞:要说的话,达:表达到位

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名言语录

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面临着做符合仁义道德的事情,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春秋·孔子《论语》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德不孤,必有邻。

春秋·孔子《论语》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春秋·孔子《论语》对品德不进行培养,对学问不进行钻研,听到好人好事不能跟着做,有了错误不能及时改正,这就是我所担忧的。徙:音xǐ,迁移。此处指靠近义、做到义。春秋末年,天下大乱。孔子慨叹世人不能自见其过而自责,对此,他万分忧虑。他把道德修养、读书学习和知错即改三个方面的问题相提并论,在他看来,三者之间也有内在联系,因为进行道德修养和学习各种知识,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及时改正自己的过失或“不善”,只有这样,修养才可以完善,知识才可以丰富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好句摘抄

春秋·孔子《论语》仁德的人,自己想成功首先使别人也能成功,自己想被人理解,首先要理解别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孔子的一个重要思想,也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如果能够“推己及人”也就做到了“仁”。

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春秋·孔子《论语·学而》老师以他的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而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犯了过错而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有过错了。

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春秋·孔子《论语 · 为政》不是自己的祖先却去祭拜他,这是谄媚的表现,遇见合乎道德应该做的事而不去做,就是没有勇气。鬼,指死去的祖先,古人往往认为对于自己祖先的祭拜是头等大事,但是对于不是自己祖先而去祭拜,那是一种为了讨好,卑贱地奉承人,***地巴结人,是一种违背道德的行为。

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 论语名言语录

春秋·孔子《论语·雍也》如果居心诚敬而行事简约,不烦扰人民,不也就可以了吗?如果存心简约而行事再简约,岂不是太简略了?居敬:居心诚敬的意思。行简:为行事简约不扰民。简:简要,不烦琐。临:面临、面对。此处有"治理"的意思。无乃:岂不是。大:同"太"。治国理政,只要立身恭敬,严格依礼办事,便可简约行之,不求全责备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春秋·孔子《论语》君子不自重就没有威严,学习知识不固执,基本原则是忠诚信实,不与自己志向不同的人交友,有了过错不要害怕改正。重:分量重,引申为庄重,自重。固:固执,如“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列子·汤问》”。主:《康熙字典》:宗也,《汉语字典》:事物的根本。友:名词动用,交往。如:一样、相同、类似。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春秋·孔子《论语·宪问》君子对说大话做小事或者说空话不做事的行为感到羞耻。这是劝诫人们不要只顾说,而不去做。少说多做,不仅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和态度,也是很多成功者共有的特质。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春秋·孔子《论语·子路》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所谓“同而不和”则是指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论语好句摘抄

春秋·孔子《论语·宪问》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追求名利。对于“上达”、“下达”的解释,在学术界有所不同。另两种观点,一是上达于道,下达于器,即农工商各业;二是上达长进向上,日进乎高明;下达是沉沦向下,日究乎污下。可供读者分析判别。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春秋·孔子《论语·子路》君子安详舒泰,却不骄傲凌人;小人骄傲凌人,却不安详舒泰。泰:宽宏、宽厚;骄:傲慢。孔子在回答其***子张关于从政的条件时说,要“尊五美,屏四恶”,“泰而不骄”是孔子所讲的“五美”之一。什么叫“泰而不骄”呢?孔子解释说:“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论语·尧曰》)这就是说,君子无论人多人少,势力大势力小,都不敢轻慢。孔子把“泰而不骄”作为从政的美德之一,这是很值得从政者深思的。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春秋·孔子《论语·学而》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可以同这个人讲的话,你却没有讲,这是失掉朋友;不可以同这个人讲的话,你却告诉他了,这是说错话.所以有智慧的人在与别人交谈中,能够做到既不失去朋友,又不说错话。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论语名言语录

春秋·孔子《论语·颜渊》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克己,克制自己。复礼,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的要求。归仁:归,归顺。仁,即仁道。

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春秋·孔子《论语·阳货》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这些确实都是人类的美德,作为个人的道德修养,能够具备这些自然好。但是如果认为具备了这些美德就一定能有怎样的好处,那就不很妥当了,甚至也是非常靠不住的。比如,一个人庄重固然可以避免受到庄重的人侮辱,但却不一定能避免受到不庄重的人的侮辱。一个人诚信,自然会比不诚信的人优先受到任用,但是诚信只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之一,仅仅做到诚信还是远远不能满足被任用的要求的,被任用的主要因素还是要有才能。至于做到慈惠,原本是做人的本份,如果是为了方便使唤人才去故意慈惠,那未免失去了慈惠的本意。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期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春秋·孔子《论语·颜渊》子贡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老百姓信任统治者。”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么在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项,那么这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就不能存在了。”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

春秋·孔子《论语·为政》孟武伯问孝的含义,孔子说:父母担忧子女生病,子女应体察父母心,以消其心头之忧,这就是尽孝。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论语好句摘抄

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人能够使道德发扬光大,不是道德使人的才能扩大。人必须首先修养自身、扩充自己、提高自己,才可以把道发扬光大,反过来,以道弘人,用来装点门面,哗众取宠,那就不是真正的君子之所为。这两者的关系是不可以颠倒的。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春秋·孔子《论语·泰伯》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弘毅:弘,广大。毅,强毅。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春秋·孔子《论语》聪明的人喜欢水,仁德的人喜欢山。聪明的人好动,仁德的人恬静。聪明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孔子指出长寿必须建立在高尚的道德基础上,必须加强个人的思想修养,也就是说健身要先健心,首先做个心怀仁术的人。因为仁者有良好的精神面貌,能调控自己的精神活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形势,防止不良因素侵害心身,推迟衰老,活到人类寿命应该达到的限度。知者乐水,是指知者心情愉快,就像流水一样悠然安详;仁者乐山,是指仁者就像高山一样崇高伟大。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春秋·孔子《论语·季氏》生来就知道的是最上等的;通过学习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难才学习的又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难仍然不学习的人是最下等的了。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论语名言语录

春秋·孔子《论语.子罕》年轻人是可怕的,因为怎么能知道他的将来不如我们现在呢?但如果一个人到了四十、五十岁还默默无闻,他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春秋·孔子《论语》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意:同臆,猜想、猜疑。必:必定。固:固执己见。我:这里指自私之心。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春秋·孔子《论语·为政第二》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学成自立,四十岁能不再迷惑,五十岁能领悟天命,六十岁能听到忠言逆言都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都不会越出规矩。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春秋·孔子《论语·子张》子夏说:“小人犯了过错一定要掩饰。文:掩饰,即掩过自欺。”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好句摘抄

见《论语·学而》载孔子语。时:接时。说(yue悦)通“悦”,高兴。奉句大意是:学习新东西,并按一定的时间温习.不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此条揭示了掌握知识的一条重要规律。强调学习和复习并重。由于遗忘规律在起作用.某一信息必须反复强化.才能成为永久记忆。“学”而不“习”,旧知识就会淡忘.记忆就会消失。孔子的话实际上是在阐明这一道理。此条文句虽短,但多用虚字,因而富于感彩。又因为它出自圣人之口.千百年来被历代教育工作者奉为经典.家喻户晓.十分普及。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凭此做老师了。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子张问怎样才能到处行得通。孔子说:“说话忠诚守信,做事厚道谨慎,即使到了野蛮落后之域也会畅通无阻。如果说话不忠诚实信,做事不厚道谨慎,即使在本乡本土,又怎能行得通?站立时,要像这些话就在面前。坐车时,要像这些话就刻在车辕横木上,这样就处处行得通。”子张把这些话写在自己腰间的大带上。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春秋·孔子《论语·颜渊》曾子说:“真正的君子用道义去交朋友,通过交友仁德。”以文会友:南***认为,“文”包括了文化思想。以文会友实际上是以道义而结交朋友。

君子以当仁不让。 论语名言语录

春秋·孔子《论语》君子在仁德或者大是大非面前,是不能忍让的。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春秋·孔子《论语·学而》同朋友交往,说话(要)诚实、恪守信用。交朋友的时候,要守信用、重承诺。不能够说话不算话。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春秋·孔子《论语·为政》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北辰:北极星。所:处所,位置。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春秋·孔子《论语 ·宪问》孔子说:“有德行的人一定有善言,有善言的人不一定有德行。有仁德的人一定有勇气,有勇气的人不一定有仁德。”理解:一个人有德行,有修养,就一定会有好的言论、好的著作传世,可是反过来,一个有好的言论、好的著作传世的人却不一定就很有道德、修养。勇和仁的关系也一样。一个有仁德的人一定有勇气,这种勇气是指大智大勇,而不是打架斗狠的匹夫之勇。反过来说,一个有勇气的人却不一定有仁德。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好句摘抄

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不因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他们总是宁可牺牲性命来成全仁德。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无:指不应该;有:指应该。杀身以成仁:牺牲生命以成全仁德。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春秋·孔子《论语·子罕》真正有智慧的人,什么事情一到手上,就清楚了,不会迷惑。真正有仁心的人,不会受环 境动摇,没有忧烦。真正大勇的人,没有什么可怕的。"知者不惑"的"知"通"智",也等于佛学中智慧的"智",而不是聪明。孔子告诉我们,一个人要达成完美的人格修养,重要的有三点,缺一不可。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割鸡焉用牛刀。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论语名言语录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