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魔外道作者是谁,邪魔外道全部

tamoadmin 成语教学 2024-07-25 0
  1. 岳不群真的是伪君子吗
  2. 明知八股文不好,为什么明清两朝科举考试坚持用八股文?
  3. 关于八股文的千秋功过
  4. 如何参禅
  5. 小儿大龟文言文翻译
  6. 邪魔外道 为什么停更了

1、学园都市仅有的七名超能力者中排名第一位:一方通行

学园都市最强的超能力者。可以控制物理攻击或者魔法攻击的方向,将其反射,仅仅靠触摸就可以杀死人,理论上核武器也不能伤他分毫。

2、学园都市仅有的七名超能力者中排名第二位:垣根帝督

邪魔外道作者是谁,邪魔外道全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身高接近180厘米,茶色头发的少年。暗部组织"学校"的首领,学园都市排名第二位的超能力者(Level?5),能力是"未元物质",其"未元物质"可以反弹第四位麦野沉利的"原子崩坏"。

3、学园都市仅七人超能力者(Level5)的第三位:御坂美琴

电系操控中顶尖能力者。常盘台中学的骄傲。性格豪爽,天真活泼、爱唠叨。有一头披肩的茶色短发和茶色的美丽眸子,姣好的面容。可以随意操纵高压电流、电磁波和磁力。

4、学园都市仅七人超能力者(Level5)的第四位:麦野沉利

拥有高挑修长的身材,蓬松的茶色头发的少女,统帅暗部组织"道具"的女王,学园都市排名第四位的超能力者。能力名为"原子崩坏",能随意释放出连同遮蔽物和对方身体一起贯穿的炮击,但同时具有"能力规模很庞大,但是却很难控制"的特点。

5、学园都市仅七人超能力者(Level5)的第五位:食蜂操祈

学园都市最强的精神系能力者,能力名为"心理掌握"。绣着蜘蛛网纹样的***包裹着修长的双足,手臂上带着同样纹样的手套,就连内衣也是同样的纹样,只能勉强遮住重要的地方。

6、学园都市仅七人超能力者(Level5)的第六位:蓝花悦

学园都市第六位LEVEL 5超能力者。除名字以外一切不明,是本作中最神秘的角色。于新约魔法目录12卷正式登场。穿着黑夹克的少年。

7、学园都市仅七人超能力者(Level5)的第七位:削板军霸

念动炮弹按照削板军霸他自己的说法就是:在身体前方硬是能制造出不安定的念动力之壁,再以自己的拳击***它产生破坏,用爆炸的余波作远距离攻击的必杀技。

扩展资料

超能力相关:

AIM扩散力场:能力者无意识中散发出的力场。“AIM”是“An Involuntary Movement”的略称,能力者各自在无意识间释放与自己相同的能力。

非常微弱,唯有精密仪器方能测知。小萌老师的朋友正在研究。对能力者的“个人现实”有重要影响。 放电能力者会因此被动物讨厌,空间移动能力者会因此不能被其他空间能力者移动。此外,虚数学区·五行机关也是AIM扩散力场所构成。

个人现实(Personal Reality):能力使用的基础。借由能力开发将受试者的现实“割裂”出而得到。受到能力者精神状况和AIM力场状况影响。对其掌握度直接决定能力强弱。

原石:在无人工干涉的偶然条件下得到个人现实的能力者。产生概率极小,全世界共50人左右。能力往往十分奇异,有些甚至本人也弄不清楚。不同于人工能力者,原石的能力能如本能一样不需计算自由施放。SS2中被学园都市从全世界收集到都市里。削板军霸是最大原石。

素养判定:学园都市高层掌握的秘密资料:所有接受开发能力的人其实有着固定的“素养”,其能力能达到何种程度是早已决定了的。所谓“只要努力能力就能进化”只是骗人的。学园都市以此骗到了御坂美琴的DNA样本。

ng>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魔法目录

岳不群真的是伪君子吗

其实也不算是三观不正了,用一部耽美的角度来看,确实写的不错,文笔也不错,但从现实人性的角度来看,确实是三观不正,因为作者用现代的一些观念去套用古代的一些东西,魔道祖师其实是一部充满幻想美好的书,,举个例子,魔道祖师里面的世界,如果说最高阶层应该就是百家,但他们只管一些妖魔邪祟,好像对百姓的一些管理有些缺少,按道理来说,人与人之间应该会有很多矛盾,但这部书把这些矛盾,这些利益冲突给抹去,给美好化了,其实如果说当年温家的做法,只不过是想一统百家,这是一场贵族们的矛盾,温家只不过对百家很残忍,但又没说对百姓很残忍,就算百家把温家给干掉了,也不能保证百家就能对百姓比温家要好到哪去,所以说说魏无羡是大英雄,还是太勉强了一些,他只不过是帮助了百家,还有魏无羡是很天真的人,虽然他修的歪魔邪道,他的确自己不会去伤害人,但不能保证别人不会去干那些事情,或许几百年后也会出现像他这样的天才,但他如果没害人之心的话,就不应该将这种歪魔邪道流在世上,往往力量的背后会有更大的邪恶,规则或许不公平,但它最大限度的保障了每个人,我并不喜欢魏无羡,他说他与世无争,我不反对,有些人无欲无求,但魏无羡他想要的其实也很多,他想要保护很多人,他想要管一些不公理的事情,他自己一个人的确很强,但一个人的能力总归是有限的,光靠力量,他只能保护他一个人,为什么都敢嘲讽他一句?为什么都敢说他一句?说到底,他还是没有足够的权利,足够的势力,他是个孤儿,他没有足够的家世家底,他太弱了,他是百家所忌惮的,他只有足够多的力量,他才能守护他想守护的人,所以他的与世无争,在我眼里是懦弱和无能的表现

明知八股文不好,为什么明清两朝科举考试坚持用八股文?

人设有问题,剧情有bug。

他细查陆大有的尸身,并无一处致命的伤痕,再在小舍前后与屋顶踏勘一遍,也无外人到过的丝毫踪迹,寻思:“既无外人来过,那决不是桃谷六仙或不戒和尚取去的了。”厉声问道:“冲儿,你到底点的是甚么穴道?”

令狐冲双膝一曲,跪在师父面前,道:“***生怕重伤之余,手上无力,是以点的是膻中要穴,没想到……没想到竟然失手害死了六师弟。”一探手,拔出陆大有腰间的长剑,便往自己颈中刎去。 岳不群伸手一弹,长剑远远飞开,说道:“便是要死,也得先找到了《紫霞秘笈》。你到底把秘笈藏到哪里去了?”令狐冲心下一片冰凉,心想:“师父竟然疑心我藏起了《紫霞秘笈》。”呆了一呆,说道:“师父,这秘笈定是为人盗去,***说甚么也要追寻回来,一页不缺,归还师父。”岳不群心乱如麻,说道:“要是给人抄录了,或是背熟了,纵然一页不缺的得回原书,本门的上乘武功,也从此不再是独得之秘了。”他顿了一顿,温言说道:“冲儿,倘若是你取去的,你交了出来,师父不责备你便是。”

这里是心理描写与语言动作描写相结合的。任何一个正常读者读到这里都会认为岳不群真心认为令狐冲偷了秘籍、杀了师弟。

但根据后文来看,岳不群这个伪君子这时候已经知道劳德诺是嵩山派特务了。那他为什么不首先怀疑劳德诺呢?

合理的解释是,他要装作不知道劳德诺是卧底,所以只能委屈令狐冲。但从这里的心理描写来看,又不像。

而且他又不能预言自己将来一定能学会辟邪剑谱,劳德诺这个实际曝光了的卧底可以来传递辟邪剑谱,那“装作不知道劳德诺是特务”的重要性,难道会高于“阻止左冷禅参考紫霞神功”?看来紫霞神功不愧是名门正派的心法,不怕别人找漏洞。

忽听得岸上有一个女子声音低声问道:“到底你家有没有甚么《辟邪剑谱》啊?”正是女儿岳灵珊,不必听第二人说话,另一人自然是林平之了,不知何时,他二人竟尔到了岸上。岳不群心下恍然,女儿和林平之近来情愫日增,白天为防旁人耻笑,不敢太露形迹,却在深宵之中到岸上相聚。只因发觉岸上来了敌人,这才运功侦查,否则运这紫霞功颇耗内力,等闲不轻运用,不料除了查知敌人来历之外,还发觉了女儿的秘密。

你看,岳不群明明可以随时监听林平之,但没有。连他女儿与林平之的进展,也是无意发现的。

这也说明了一件事,劳德诺想找机会向外传递《紫霞剑法》是很容易的事情,毕竟***可以大半夜随意逛街。

当然,这里不能深究。左冷禅知道往别人高层里安插卧底,却不知道设立交通站,N章之后秘籍还在劳德诺身上。

====================================================================================================================================================

文中是有很多岳不群心理描写的,都不是按照描写一个伪君子来铺垫的。

五霸冈群众一段:

岳不群心想:“聚集在五霸冈上的,显然没一个正派之士,如何可跟他们混在一起?这些人颇似欲以恭谨之礼,诱引冲儿入伙。衡山派刘正风前车之辙,一与邪徒接近,终不免身败名裂。可是在眼前情势之下,这‘不去’二字,又如何说得出口?”

岳不群皱起了眉头,寻思:“冲儿行事好生鲁莽任性,不顾前,不顾后,眼见这些人对他好,便跟他们说甚么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些人中只怕没一个是规规矩矩的人物,尽是田伯光一类的家伙。他们奸*掳掠,打家劫舍,你也跟他们有福同享?我正派之士要剿灭这些恶徒,你便跟他们有难同当?”

破箭式刺人眼之后:

岳不群恼怒之极,想起先前令狐冲在华山上装腔作势的自刺一剑,说甚么也不肯杀田伯光,眼下自然又是老戏重演,既放走那十五名蒙面客,又故意拖延,不即替自己解穴,怕自己去追杀那些蒙面恶徒,怒道:“不用你费心了!”

这都是直接的心理描写。读者看到这里,自然认为岳不群是真心反感令狐冲结交邪魔外道,岳不群也是真心怀疑令狐冲的人品。说到底,所谓邪魔外道,有爱好吃人的,有妇女的,有打家劫舍的,的确不是什么好东西。

顺便说一下,令狐冲能用没练熟的破箭式能把使用任意兵器的人眼睛刺瞎,结果正要挑脚筋就脱力了,他们师徒关系破裂,真不怪岳不群,这都是作者强行安排的。

关于八股文的千秋功过

我国科举考试从隋朝开始,到清朝末年结束,共延续了一千多年时间。其中,明清两朝在科举考试中,用了一种叫“八股文”的文体。那么,究竟什么是八股文呢?

所谓八股文简单的说就是要将文章分为八个部分,文章的题目必须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文章的格式、语气、内容都有严格的规定。由于八股文要求考生必须模仿古人语气“代圣人立言”,考生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这是八股文最主要的弊端。

历史上对八股文的负面评价很多,明末思想家顾炎武曾在《日知录》中对八股文作出了这样的评价:“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这是直接把八股文和秦始皇“焚书坑儒”之举划上了等号。清代著名家蒲松龄也在《聊斋志异》的不少篇章中讽刺了八股文的不合时宜。此外,清代著名学者钱泳、李慈铭也都曾对八股文发表过非常负面的评价。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当时那些给八股文打差评的人,自己本身就是八股文的受害者。他们中有不少人学识渊博,文章也写的很好。可偏偏在科举中屡次名落孙山。由于屡试不第,他们就在诗文著作中骂科举制度、骂考试官、骂八股文。这就好比今天许多人买股票亏了钱,要去骂***是一个道理。

当然,八股文确实有很大的弊端,这一点不仅读书人清楚,连当时的统治阶层也很清楚。从康熙、经雍正、到乾隆,关于八股文的存废之争就一直没有间断。可是最终,清朝的统治阶层还是决定坚持用八股文进行科举考试,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八股文虽然很死板,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却不失为一种选拔人才的好方法。

首先,八股文考试的内容均出自于四书五经,这些书籍在当时已经很普及了,而且价格也让大众都能接受。这样无论是京城的学子,还是远在万里之外的边疆学子,都有统一的教材。大家就能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角逐,让寒门学子有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机会。否则,如果考试的内容五花八门,那在当时书籍还不普及的情况下,势必就会产生教育不公平的现象。富人家可以买大量书籍供孩子学习,而穷人家不仅买不起书,而且在很多地方甚至都买不到书。这样就等于关闭了寒门学子登上天梯的机会。

其次,八股文有固定的格式,这样对阅卷的考官来说,也能相对公平、公正的给试卷打分。只要考生的八股文在各方面都符合了规范,考官就不能因个人喜好而将其淘汰。这样也相对减少了考察舞弊的情况。

此外,八股文虽然讲的内容都很空泛,但对提高写作能力很有帮助。能写好八股文的人,在写其他文章的时候往往就是信手拈来。《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对八股文可以说是深恶痛绝,但他也肯定了八股文对提高写作能力的作用。他曾在文章中写道:“八股文章若做得好,随你做什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任你做出什么来,都是野狐禅,邪魔外道。”

有人说八股文学的内容都空泛无用。但事实上,明清两朝统治者用八股文进行科举考试,原本也就没打算让学生学到经世致用的学科。考八股文的主要目的是在天下学子中,挑选出最肯努力的人。至于具体工作方面的能力,等考上以后再慢慢培养也来得及。只要是愿意付出努力、能吃得苦中苦的学子,完全不用担心他们无法学会具体工作业务。在这一点上,八股文考试其实和我们今天的高考也很类似。虽然今天我们读书学习的知识很多,但绝大多数是永远用不到的知识。之所以要高考,就是从中选拔出最努力的学子,而非最聪明的学子。

因此,即便是现代人能穿越到明清时期,谁能想出比八股文更适合当时历史条件的科举制度吗?

如何参禅

历史对八股文的正面评价:

1、让科举能够发挥朝廷选任人才的功用。

2、是诸儒在经学义理诠释方面沉淀升华所得的规范准则。

3、引发研究古籍文理的风气。

历史对八股文的负面评价:

1、对学术的影响。八股文题目,内容,格式都限制太严。导致学子们只是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因此扼杀了作者的创意。

2、对政治的影响。读书人两耳不闻窗外事,竭尽一生精力钻研八股文的写法,缺乏对政治,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导致一旦为官,没有足够的能力应付民间大小事情,只能委任幕僚及下级官吏决策,使得吏治日渐败坏,政治难上轨道。

扩展资料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由就四书五经取题,内容必须用古人的语气,绝对不允许自由发挥,而句子的长短、字的繁简、声调高低等也都要相对成文,字数也有限制。

八股文是在中国语言、文字、考试制度等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萌芽、产生和发展形成的。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八股文

小儿大龟文言文翻译

如何参禅——虚云***开示录

禅堂开示

引言(中有复语因在禅七中开示者)

诸位常时来请开示。令我很觉感愧。诸位天天辛辛苦苦。砍柴锄地。挑土搬砖。一天忙到晚。也没打失办道的念头。那种为道的殷重心。实在令人感动。虚云惭愧。无道无德。说不上所谓开示。只是拾古人几句涎唾。来酬诸位之问而已。

用功的入门方法

用功办道的方法很多。现在且约略说说。

办道的先决条件——深信因果

无论什么人。尤其想用功办道的人。先要深信因果。若不信因果。妄作胡为。不要说办道不成功。三涂少他不了。佛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又说。“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楞严经说。“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故种善因结善果。种恶因结恶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乃必然的道理。谈到因果。我说两件故事来证明。

一。琉璃王诛释种的故事。释迦佛前。迦毗罗阅城里有一个村。村里有个大池。那时天旱水涸。池里的鱼类尽给村人取吃。最后剩下一尾最大的鱼。也被烹杀。祗有一个小孩从来没有吃鱼肉。仅那天敲了大鱼头三下来玩耍。后来释迦佛住世的时候。波斯匿王很相信佛法。娶释种女生下一个太子。叫做琉璃。琉璃幼时在释种住的迦毗罗阅城读书。一天因为戏坐佛的座位。被人骂他。把他抛下来。怀恨在心。及至他做国王。便率大兵攻打迦毗罗阅城。把城里居民尽数杀戮。当时佛头痛了三天。诸大***都请佛设法解救他们。佛说定业难转。目犍连尊者以神通力用钵摄藏释迦亲族五百人在空中。满以为把他们救出。那知放下来时。已尽变为血水。诸大***请问佛。佛便将过去村民吃鱼类那段公案说出。那时大鱼就是现在的琉璃王前身。他率领的军队。就是当日池里的鱼类。现在被杀的罗阅城居民。就是当日吃鱼的人。佛本身就是当日的小孩。因为敲了鱼头三下。所以现在要遭头痛三天之报。定业难逃。所以释族五百人。虽被目犍连尊者救出。也难逃性命。后来琉璃王生堕地狱。冤冤相报。没有了期。因果实在可怕。

二。百丈度野狐的故事。百丈老人有一天上堂。下座后。各人都已散去。独有一位老人没有跑。百丈问他做什么。他说。‘我不是人。实是野狐精。前生本是这里的堂头。因有个学人问我‘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我说。‘不落因果。’便因此堕落。做了五百年野狐精。没法脱身。请和尚慈悲开示。’百丈说。‘你来问我。’那老人便道。‘请问和尚。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百丈答道。‘不昧因果。’那老人言下大悟。即礼谢道。‘今承和尚代语。令我超脱狐身。我在后山岩下。祈和尚以亡僧礼送。’第二天百丈在后山石岩以杖拨出一头死狐。便用亡僧礼将他化葬。我们听了这两段故事。便确知因果可畏。虽成佛也难免头痛之报。报应丝毫不爽。定业实在难逃。我们宜时加警惕。慎勿造因。

严持戒律

用功办道首要持戒。戒是无上菩提之本。因戒才可以生定。因定才可以发慧。若不持戒而修行。无有是处。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告诉我们。不持戒而修三昧者。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亦落邪魔外道。可知道持戒的重要。持戒的人。龙天拥护。魔外敬畏。破戒的人。鬼言大贼。扫其足迹。从前在罽宾国近著僧伽蓝的地。有条毒龙时常出来为害地方。有五百位阿罗汉聚在一起。用禅定力去驱逐他。总没法把他赶跑。后来另有一位僧人。也不入禅定。仅对那毒龙说了一句话。 ‘贤善远此处去。’那毒龙便远跑了。众罗汉问那僧人什么神通把毒龙赶跑。他说。‘我不以禅定力。直以谨慎于戒。守护轻戒。犹如重禁。’我们想想。五百位罗汉的禅定力。也不及一位严守禁戒的僧人。或云。六祖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参禅。’我请问你的心已平直没有。有个月里嫦娥赤身露体抱著你。你能不动心吗。有人无理辱骂痛打你。你能不生嗔恨心吗。你能够不分别冤亲憎爱。人我是非吗。统统做得到。才好开大口。否则不要说空话。

坚固信心

想用功办道。先要一个坚固信心。信为道源功德母。无论做什么事没有信心。是做不好的。我们要了生脱死。尤其要一个坚固信心。佛说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又说了种种法门。来对治众生的心病。我们就当信佛语不虚。信众生皆可成佛。但我们为什么不成佛呢。皆因未有如法下死功夫呀。譬如我们信知黄豆可造豆腐。你不去造他。黄豆不会自己变成豆腐。即使造了。石膏放不如法。豆腐也会造不成。若能如法磨煮去渣。放适量的石膏。决定可成豆腐。办道亦复如是。不用功固然不可以成佛。用功不如法。佛也是不能成。若能如法修行。不退不悔。决定可以成佛。故我们应当深信自己本来是佛。更应深信依法修行决定成佛。永嘉禅师说。‘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他老人家慈悲。要坚定后人的信心。故发如此弘誓。

决定行门

信心既具。便要择定一个法门来修持。切不可朝秦暮楚不论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参禅也好。总要认定一门。蓦直干去。永不退悔。今天不成功。明天一样干。今年不成功。明年一样干。今世不成功。来世一样干。沩山老人所谓。‘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有等人打不定主意。今天听那位善知识说念佛好。又念两天佛。明天听某位善知识说参禅好。又参两天禅。东弄弄。西弄弄。一生弄到死。总弄不出半点‘名堂。’岂不冤哉枉也。

参禅方法

用功的法门虽多。诸佛祖师皆以参禅为无上妙门。楞严会上佛敕文殊菩萨拣选圆通。以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为最第一。我们要反闻闻自性。就是参禅。这里是禅堂。也应该讲参禅这一法。

坐禅须知

平常日用。皆在道中行。那里不是道场。本用不著什么禅堂。也不是坐才是禅的。所谓禅堂。所谓坐禅。不过为我等末世障深慧浅的众生而设。

坐禅要晓得善调养身心。若不善调。小则害病。大则著魔。实在可惜。禅堂的行香坐香。用意就在调身心。此外调身心的方法还多。今择要略说。

跏趺坐时。宜顺著自然正坐。不可将腰作意挺起。否则火气上升。过后会眼屎多。口臭气顶。不思饮食。甚或吐血。又不要缩腰垂头。否则容易昏沉。

如觉昏沉来时。睁大眼睛。挺一挺腰。轻略移动臀部。昏沉自然消灭。

用功太过急迫。觉心中烦躁时。宜万缘放下。功夫也放下来。休息约半寸香。渐会舒服。然后再提起用功。否则。日积月累。便会变成性躁易怒。甚或发狂著魔。

坐禅。有些受用时。境界很多。说之不了。但你不要去执著它。便碍不到你。俗所谓‘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虽看见妖魔鬼怪来侵扰你。也不要管他。也不要害怕。就是见释迦佛来替你摩顶授记。也不要管他。不要生欢喜。楞严所谓。“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用功下手--认识宾主

用功怎样下手呢。楞严会上憍陈那尊者说客尘二字。正是我们初心用功下手处。他说。“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宿食事毕。俶装前途。不遑安住。若实主人。自无攸往。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为客义。又如新霁。清旸升天。光入隙中。发明空中。诸有尘相。尘质摇动。虚空寂然。澄寂名空。摇动名尘。以摇动者。名为尘义。”客尘喻妄想。主空喻自性。常住的主人。本不跟客人或来或往。喻常住的自性。本不随妄想忽生忽灭。所谓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尘质自摇动。本碍不著澄寂的虚空。喻妄想自生灭。本碍不著如如不动的自性。所谓一心不生。万法无咎。

此中客字较粗。尘字较细。初心人先认清了‘主’和‘客。’自不为妄想迁流。进步明白了‘空’和‘尘。’妄想自不能为碍。所谓识得不为冤。果能于此谛审领会。用功之道。思过半了。

话头与疑情

古代祖师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如达摩祖师的安心。六祖的惟论见性。只要直下承当便了。没有看话头的。到后来的祖师。见人心不古。不能死心塌地。多弄机诈。每每数他人珍宝。作自己家珍。便不得不各立门庭。各出手眼。才令学人看话头。

话头很多。如‘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父母未生前。如何是我本来面目。’等等。但以念佛是谁。为最普通。

什么叫话头。话就是说话。头就是说话之前。如念‘阿弥陀佛’是句话。未念之前。就是话头。所谓话头。即是一念未生之际。一念才生。已成话尾。这一念未生之际。叫做不生。不掉举。不昏沉。不著静。不落空。叫做不灭。时时刻刻。单单的的。一念回光返照。这‘不生不灭。’就叫做看话头。或照顾话头。

看话头先要发疑情。疑情是看话头的拐杖。何谓疑情。如问念佛的是谁。都知道是自己念。但是用口念呢。还是用心念呢。如果用口念。睡著了还有口。为什么不会念。如果用心念。心又是个什么样子。却没处捉摸。因此不明白。便在‘谁’上发起轻微的疑念。但不要粗。愈细愈好。随时随地。单单照顾定这个疑念。像流水般不断地看去。不生二念。若疑念在。不要动著他。疑念不在。再轻微提起。初用心时必定静中比动中较得力些。但切不可生分别心。不要管他得力不得力。不要管他动中或静中。你一心一意的用你的功好了。

‘念佛是谁’四字。最著重在个‘谁’字。其余三字不过言其大者而已。如穿衣吃饭的是谁。疴屎***的是谁。打无明的是谁。能知能觉的是谁。不论行住坐卧。‘谁’字一举。便有最容易发疑念。不待反覆思量卜度作意才有。故谁字话头。实在是参禅妙法。但不是将‘谁’字或‘念佛是谁’四字作佛号念。也不是思量卜度去找念佛的是谁。叫做疑情。有等将‘念佛是谁’四字。念不停口。不如念句阿弥陀佛功德更大。有等胡思乱想。东寻西找叫做疑情。那知愈想妄想愈多。等于欲升反坠。不可不知。

初心人所发的疑念很粗。忽断忽续。忽熟忽生。算不得疑情。仅可叫做想。渐渐狂心收笼了。念头也有点把得住了。才叫做参。再渐渐功夫纯熟。不疑而自疑。也不觉得坐在什么处所。也不知道有身心世界。单单疑念现前。不间不断。这才叫做疑情。实际说起来。初时那算得用功。仅仅是打妄想。到这时真疑现前。才是真正用功的时候。这时候是一个大关隘。很容易跑入歧路。(一)这时清清净净无限轻安。若稍失觉照。便陷入轻昏状态。若有个明眼人在旁。一眼便会看出他正在这个境界。一香板打下。马上满天云雾散。很多会因此悟道的。(二)这时清清净净。空空洞洞。若疑情没有了。便是无记。坐枯木岩。或叫‘冷水泡石头。’到这时就要提。提即觉照。(觉即不迷。即是慧。照即不乱。即是定)单单的的这一念。湛然寂照。如如不动。灵灵不昧。了了常知。如冷火抽烟。一线绵延不断。用功到这地步。要具金刚眼睛。不再提。提就是头上安头。昔有僧问赵州老人道。‘一物不将来时如何。’州曰。‘放下来。’僧曰。‘一物不将来。放下个什么。’州曰。‘放不下挑起去。’就是说这时节。此中风光。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是言说可能到。到这地步的人。自然明白。未到这地步的人。说也没用。所谓‘路逢剑客须呈剑。不是诗人不献诗。’

照顾话头与反闻闻自性

或问。‘观音菩萨的反闻闻自性。怎见得是参禅。’我方说照顾话头。就是教你时时刻刻单单的的。一念回光返照。这‘不生不灭。’(话头)反闻闻自性。也是教你时时刻刻单单的的一念反闻闻自性。‘回’就是反。‘不生不灭’就是自性。‘闻’和‘照’虽顺流时循声逐色。听不越于声。见不超于色。分别显然。但逆流时反观自性。不去循声逐色。则原是一精明。‘闻’和‘照’没有两样。我们要知道。所谓照顾话头。所谓反闻自性。绝对不是用眼睛来看。也不是用耳朵来听。若用眼睛来看。或耳朵来听。便是循声逐色。被物所转。叫做顺流。若单单的的一念在‘不生不灭’中。不去循声逐色。就叫做逆流。叫做照顾话头。也叫做反闻自性。

生死心切与发长远心

参禅最要生死心切。和发长远心。若生死不切。则疑情不发。功夫做不上。若没有长远心。则一曝十寒。功夫不成片。只要有个长远切心。真疑便发。真疑发时。尘劳烦恼不息而自息。时节一到。自然水到渠成。

我说个亲眼看见的故事。给你们听。前清庚子年间。八国联军入京。我那时跟光绪帝慈禧太后们一起走。中间有一段。徒步向陕西方面跑。每日跑几十里路。几天没有饭吃。路上有一个老百姓。进贡了一点番薯藤。给光绪帝。他吃了还问那人是什么东西。这么好吃。你想皇帝平日好大的架子。多大的威风。那曾跑过几步路。那曾饿过半顿肚子。那曾吃过番薯藤。到那时架子也不摆了。威风也不逞了。路也跑得了。肚子也饿得了。菜根也吃得了。为什么他这样放得下。因为联军想要他的命。他一心想逃命呀。可是后来议好和。御驾回京。架子又摆起来了。威风又逞起来了。路又跑不得了。肚子饿不得了。稍不高兴的东西。也吃不下咽了。为甚他那时又放不下了。因为联军已不要他的命。他已没有逃命的心了。使他时常将逃命时的心肠来办道。还有什么不了。可惜没个长远心。遇著顺境。故态复萌。

诸位同参呀。无常杀鬼。正时刻要我们的命。他永不肯同我们‘议和’的呀。快发个长远切心。来了生脱死吧。高峰妙祖说。‘参禅若要克日成功。如堕千丈井底相似。从朝至暮。从暮至朝。千思想。万思想。单单是个求出之心。究竟决无二念。诚能如是施功。或三日。或五日。或七日。若不彻去。高峰今日犯大妄语。永堕拔舌泥犁。’他老人家也一样大悲心切。恐怕我们发不起长远切心。故发这么重誓来向我们保证。

用功两种难易

用功人有两种难易。(一)初用心的难易。(二)老用心的难易。

初用心的难易

初用心难--偷心不死

初用心的通病。就是妄想习气放不下来。无明。贡高。嫉妒。障碍。贪嗔痴爱。懒做好吃。是非人我。涨满一大肚皮。那能与道相应。或有些是个公子哥儿出身。习气不忘。一些委屈也受不得。半点苦头也吃不得。那能用功办道。他没有想想本师释迦牟尼佛。是个什么人出家的或有些识得几个文字。便寻章摘句。将古人的言句作解会。还自以为了不起。生大我慢。遇著一场大病。便叫苦连天。或腊月三十到来。便手忙脚乱。生平知解。一点用不著。才悔之不及。

有点道心的人。又摸不著一个下手处。或有害怕妄想。除又除不了。终日烦烦恼恼。自怨业障深重。因此退失道心。或有要和妄想拚命。愤愤然提拳鼓气。挺胸睁眼。像煞有介事。要与妄想决一死战。那知妄想却拚不了。倒弄得吐血发狂。或有怕落空。那知早已生出‘鬼。’空也空不掉。悟又悟不来。或有将心求悟。那知求悟道。想成佛。都是个大妄想。砂非饭本。求到驴年也决定不得悟。或有碰到一两枝静香的。便生欢喜。那仅是盲眼乌龟钻木孔。偶然碰著。不是实在功夫。欢喜魔早已附心了。或有静中觉得清清净净很好过。动中又不行。因此避喧向寂。早做了动静两魔王的眷属。诸如此类。很多很多。初用功摸不到路头实在难。有觉无照。则散乱不能‘落堂。’有照无觉。又坐在死水里浸杀。

初用心的易--放下来单提一念

用功虽说难。但摸到头路又很易。什么是初用心的易呢。没有什么巧。放下来便是。放下个什么。便是放下一切无明烦恼。怎样才可放下呢。我们也送过往生的。你试骂那死尸几句。他也不动气。打他几棒。他也不还手。平日好打无明的也不打了。平日好名好利的也不要了。平日诸多习染的也没有了。什么也不分别了。什么也放下了。诸位同参呀。我们这个躯壳子。一口气不来。就是一具死尸。我们所以放不下。只因将它看重。方生出人我是非。爱憎取舍。若认定这个躯壳子是具死尸。不去宝贵它。根本不把它看作是我。还有什么放不下。只要放得下。二六时中。不论行住坐卧。动静闲忙。通身内外只是一个疑念。平平和和不断的疑下去。不杂丝毫异念。一句话头。如倚天长剑。魔来魔斩。佛来佛斩。不怕什么妄想。有什么打得你闲岔。那个去分动分静。那个去著有著空。如果怕妄想。又加一重妄想。觉清净。早已不是清净。怕落空。已经堕在有中。想成佛。早已入了魔道。所谓运水搬柴。无非妙道。锄田种地。总是禅机。不是一天盘起腿子打坐。才算用功办道的。

老用心的难易

老用心的难--百尺竿头不能进步

什么是老用心的难呢。老用心用到真疑现前的时候。有觉有照。仍属生死。无觉无照。又落空亡。到这境地实在难。很多到此洒不脱。立在百尺竿头。没法进步的。有等因为到了这境地。定中发点慧。领略古人几则公案。便放下疑情。自以为大彻大悟。吟诗作偈。瞬目扬眉。称善知识。殊不知已为魔眷。又有等错会了达摩老人的‘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和六祖的‘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的意义。便以坐在枯木岩为极则。这种人以化城为宝所。认异地作家乡。婆子烧庵。就是骂此等死汉。

老用心的易--绵密做去

什么是老用心的易呢。到这时只要不自满。不中辍。绵绵密密做去。绵密中更绵密。微细中更微细。时节一到。桶底自然打脱。如或不然。找善知识抽钉拔楔去。

寒山大士颂云。‘高高山顶上。四顾极无边。***无人识。孤月照寒泉。泉中且无月。月是在青天。吟此一曲歌。歌中不是禅。’首二句。就是说独露真常。不属一切。尽大地光皎皎地。无丝毫障碍。次四句。是说真如妙体。凡夫固不能识。三世诸佛也找不到我的处所。故曰无人识。孤月照寒泉三句。是他老人家方便譬如这个境界。最后两句。怕人认指作月。故特别提醒我们。凡此言说。都不是禅呀。

结论

就是我方才说了一大堆。也是扯葛藤。打闲岔。凡有言说。都无实义。古德接人。非棒则喝。那有这样罗索。不过今非昔比。不得不强作标月之指。诸位同参呀。究竟指是谁。月是谁。参。

参禅警语

心即是佛。佛即是觉。此一觉性。生佛平等。无有差别。空寂而了无一物。不受一法。无可修证。灵明而具足万德。妙用恒沙。不修证。只因众生迷沦生死。经历长劫。贪嗔痴爱。妄想执著。染污已深。不得已而说修说证。所谓修者。古人谓为不祥之物。不得已而用焉。

此次打七。已经三个半七。还有三个半七。下三个半七。身心较为纯熟。用功当比前容易。诸位不可错过因缘。务要在下三个半七内。弄个水落石出。发明心地。才不孤负这个难得的机缘。

这二十多天来。诸位一天到晚。起早睡迟。努力用功。结果出不了四种境界。一者。路头还有搞不清的。话头看不上。糊糊涂涂。随众打盹。不是妄想纷飞。就是昏沉摇摆。二者。话头看得上。有了点把握。但是死死握著一片敲门瓦子。念著「念佛是谁。’这个话头。成了念话头。以为如此可以起疑情。得开悟。殊不知这是在话尾上用心。乃是生灭法。终不能到一念无生之地。暂用尚可。若执以为究竟实法。何有悟道之期。晚近禅宗之所以不出人了。多缘误于在话尾上用心。三者。有的会看话头。能照顾现前一念无生。或知念佛是心。即从此一念起处。蓦直看到无念心相。逐渐过了寂静。粗妄既息。得到轻安。就有了种种境界出现。有的不知身子坐在何处了。有的觉得身子轻飘飘的上腾了。有的见到可爱的人物而生欢喜心的。有的见到可怕的境界而生恐怖心的。有的起*欲心的。种种不一。要知这都是魔。著即成病。四者。有的业障较轻的。理路明白。用功恰当。已走上了正轨的。清清爽爽。妄想若歇。身心自在。没有什么境界。到此地步。正好振起精神。用功向前。惟须注意枯木岩前岔路多。有的是在此昏沉而停住了。有的是得了点慧解。作诗作文。自以为足。起贡高我慢。

以上四种境界都是病。我今与你们以对治之药。第一如话头未看上。妄想昏沉多的人。你还是看‘念佛是谁’这个谁字。待看到妄想昏沉少。谁字不能忘了时。就看这一念起处。待一念不起时。即是无生。能看到一念无生。是名真看话头。第二关于执著「念佛是谁。’在话尾上用心。以生灭法为是的人。也可照上述的意思。即向念起处看到一念无生去。第三关于观无念已得寂静轻安。而遇到任何境界的人。你只照顾本参话头。一念不生。佛来佛斩。魔来魔斩。一概不理他。自然无事。不落群邪。第四关于妄念已歇。清清爽爽。身心自在的人。应如古人所说。‘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由一向至极处迈进。直至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再撒手纵横去。

以上所说。都是对末法时期的钝根人说的方法。其实宗门上上一乘。本师释迦牟尼佛在灵山会上拈花之旨。教外别传。历代祖师。惟传一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落阶级。不修证。一言半句即了。无一法可得。无一法可修。当下就是。不起妄缘。即如如佛。那里有许多闲话呢。

修与不修

讲修行。讲不修行。都是一句空话。你我透彻了自己这一段心光。当下了无其事。还说什么修与不修。试看本师释迦牟尼佛的表显。出家访道。苦行六年证道。夜睹明星。叹曰。“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清净智。自然智。无师智。自然现前。”以后说法四十九年。而曰。‘未说著一字。’自后历代祖师。一脉相承。皆认定‘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横说竖说。或棒或喝。都是断除学者的妄想分别。要他直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一点方便葛藤。说修说证。佛祖的意旨。我们也就皎然明白了。

你我现前这一念心。本来清净。本自具足。周遍圆满。妙用恒沙。与三世诸佛无异。但不思量善恶。与么去。就可立地成佛。坐致天下太平。如此有甚么行可修。讲修行岂不是句空话吗。但你我现前这一念心。向外驰求。妄想执著。不能脱离。自无始以来。轮转生死。无明烦恼。愈染愈厚。初不知自心是佛。即知了。亦不肯承当。作不得主。没有壮士断腕的勇气。长在妄想执著中过日子。上焉者。终日作模作样。求禅求道。不能离于有心。下焉者。贪嗔痴爱。牢不可破。背道而驰。这两种人。生死轮转。没有已时。讲不修行。岂不又是空话。

所以大丈夫。直截了当。深知古往今来。事事物物。都是梦幻泡影。无有自性。人法顿空。万缘俱息。一念万年。直至无生。旁人看他穿衣吃饭。行住坐卧。一如常人。殊不知他安坐自己清净太平家里。享受无尽藏宝。无心无为。自由自在。动静如如。冷暖只他自己知道。不惟三界六道的人天神鬼窥他不破。就是诸佛菩萨也奈他不何。这样还说个甚么修行与不修行呢。其次的人。就要发起志向。痛念生死。发惭愧心。起精进行。访道力参。常求善知识。指示途径。勘辨邪正。‘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曝之。’渐臻于精纯皎洁。这就不能说不修行了。

上来说的不免迁上就下。仍属一些葛藤。明眼人看来。要认为‘拖泥带水。’然祖庭秋晚。去圣日遥。为应群机。不得已而如此罗索。究实论之。讲修行。讲不修行。确是空话。直下无事。本无一物。那容开口。菩萨呀。会吗。

邪魔外道 为什么停更了

1. 小儿大龟文言文翻译

昔有一小儿,陆地游戏,得一大龟,意欲杀之,不知方便,而问人言:“云何得杀?”有人语言:“汝但掷置水中,实时可杀。”尔时,小儿信其语故,即掷水中,龟得水已,即便走去。凡夫之人,亦复如是。欲守护六根,修诸功德,不解方便,而问人言:“作何因缘,而得解脱?”邪见外道,天魔波旬,及恶知识而语之言:“汝但极意六尘,恣情五欲,如我语者,必得解脱。”如是愚人,不谛思惟,便用其语,身坏命终,堕三恶道。如彼小儿,掷龟水中。 译: 从前有一个小孩子,在陆地上玩耍,得到一只大乌龟,想杀了它,但不知道怎么杀,便问别人说:“怎么才能杀?”那人说:“你只要把他放到水中,立刻可以杀。”于是小孩子听信了他的话,把乌龟仍到水里,乌龟立刻游走了。凡夫俗子,也是这样。想守护好六根,修行功德,不知道方法,便问他人:“有什么样的因果,才能解脱?”邪魔外道,魔鬼波旬,以及坏朋友对他说:“你只要放纵六根,恣意五欲,像我说的,必定能得到解脱。”这个笨人,不好好想想,便用他们的方法,身体朽坏而死,堕入三恶道中。像那个小孩子,把乌龟仍到水里。

2. 小儿大龟 文言文

小儿大龟昔有一小儿,陆地游戏,得一大龟,意欲杀之,不知方便,而问人言:“云何得杀?”有人语言:“汝但掷置水中,实时可杀。”

尔时,小儿信其语故,即掷水中,龟得水已,即便走去。凡夫之人,亦复如是。

欲守护六根,修诸功德,不解方便,而问人言:“作何因缘,而得解脱?”邪见外道,天魔波旬,及恶知识而语之言:“汝但极意六尘,恣情五欲,如我语者,必得解脱。”如是愚人,不谛思惟,便用其语,身坏命终,堕三恶道。

如彼小儿,掷龟水中。译:从前有一个小孩子,在陆地上玩耍,得到一只大乌龟,想杀了它,但不知道怎么杀,便问别人说:“怎么才能杀?”那人说:“你只要把他放到水中,立刻可以杀。”

于是小孩子听信了他的话,把乌龟仍到水里,乌龟立刻游走了。凡夫俗子,也是这样。

想守护好六根,修行功德,不知道方法,便问他人:“有什么样的因果,才能解脱?”邪魔外道,魔鬼波旬,以及坏朋友对他说:“你只要放纵六根,恣意五欲,像我说的,必定能得到解脱。”这个笨人,不好好想想,便用他们的方法,身体朽坏而死,堕入三恶道中。

像那个小孩子,把乌龟仍到水里。

3. 小儿大龟 文言文

小儿大龟

昔有一小儿,陆地游戏,得一大龟,意欲杀之,不知方便,而问人言:“云何得杀?”有人语言:“汝但掷置水中,实时可杀。”尔时,小儿信其语故,即掷水中,龟得水已,即便走去。凡夫之人,亦复如是。欲守护六根,修诸功德,不解方便,而问人言:“作何因缘,而得解脱?”邪见外道,天魔波旬,及恶知识而语之言:“汝但极意六尘,恣情五欲,如我语者,必得解脱。”如是愚人,不谛思惟,便用其语,身坏命终,堕三恶道。如彼小儿,掷龟水中。

译:

从前有一个小孩子,在陆地上玩耍,得到一只大乌龟,想杀了它,但不知道怎么杀,便问别人说:“怎么才能杀?”那人说:“你只要把他放到水中,立刻可以杀。”于是小孩子听信了他的话,把乌龟仍到水里,乌龟立刻游走了。凡夫俗子,也是这样。想守护好六根,修行功德,不知道方法,便问他人:“有什么样的因果,才能解脱?”邪魔外道,魔鬼波旬,以及坏朋友对他说:“你只要放纵六根,恣意五欲,像我说的,必定能得到解脱。”这个笨人,不好好想想,便用他们的方法,身体朽坏而死,堕入三恶道中。像那个小孩子,把乌龟仍到水里。

4. 少年刘备文言文翻译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於树下戏,言:“吾必当

刘备少年时,与同族人中的小孩子在树下嬉戏,说:“我一定要乘坐这羽葆盖车.”他的叔父子敬说:“你不要说这狂妄的话,会灭我满门的!”刘备十五岁时,他的母亲让他去学习,跟同族的刘德然、辽西族的公孙瓒一起在九江太守同郡卢植门下共事.刘德然的父亲刘元起常常给予刘备物资,并且同给予刘德然的一样多.刘元起的妻子说:“我们各自都有一家人,你怎么能常常这样资助刘备呢!”刘元起说:“我家族中能有这样的孩儿,他是不同寻常的人.'”而且公孙瓒跟刘备友情深厚.公孙瓒年龄大些,刘备把他当兄长对待.刘备不很喜爱读书,却喜爱狗马、音乐、漂亮的衣服.身高七尺五寸,手臂垂下来可盖过膝盖,回过头可以看到自己的耳朵.言语很少,对下人很,喜怒的情绪不在脸上表现出来.刘备喜欢结交性情爽快的侠士,少年都争相依附他.中山地区的大商人张世平、苏双等人家财万贯,在涿郡贩卖马匹,见到刘备觉得他与常人不同,于是多次给刘备钱财.刘备因此能够用以集结百姓.。

5. 初一的古文翻译:《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

《夸父逐日》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两小儿辩日》 孔子往东方游学时,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像个大圆车篷,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子或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清凉寒冷,等到了正午,它热得像把手伸向热水里.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距离远就觉得凉吗?” 孔子不能够断定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6. 小儿辈文言文翻译

新郎·己丑为亲庭寿

祝贺新郎.己丑为亲中寿

作者李曾伯 朝代宋代

作者李曾伯朝代宋代

满酌荆州酒。望莱庭、斑衣拜祝,俾吾亲寿。玉水雪楼游宦地,近访甘棠依旧。逢父老、颂声盈口。争道蜀边劳数载,也真宜、略伴云横岫。小儿辈,任成否。

满斟荆州酒。望莱庭、斑衣拜祝,让我父母长寿。玉水雪楼游宦地,最近访问甘棠依旧。遇到老人、颂声盈口。争道蜀边辛苦几年,啊真应该、略伴云横山岭。孩子们,任成了吗。

东皋十月梅开后。想亲朋、团栾一笑,从容觞豆。塞上弓刀成底事,不过腰金如斗。算不直、渊明株柳。只恐鲸鲵无计取,更须烦,绿野持竿手。看勋业,国长久。

东皋十月梅开后。想亲朋、团栾一笑,从容觞豆。塞上刀弓成底事,不过腰金如斗。计算不直、陶渊明株柳。只恐怕鲸鲵没有计取,还要麻烦,绿色田野持竿手。看功勋业绩,国长久。

邪魔外道停更原因分析如下:

一、邪魔外道停更的原因

1、被人举报:粉丝群被人举报,这可能影响了其更新进程。

2、版权问题:可能涉及到版权问题,导致其无法继续更新。

3、了解不到凯大的现状:凯大是邪魔外道的主要角色,但是作者可能因为某些原因无法了解到他的现状,这可能影响了其更新进程。

4、其他未知原因:可能还存在其他未知的原因,导致其停更。

二、内容

1、主角叫莫恋剑,是御魂宗的宗门***。御魂宗是降妖除魔的道修之地。男主小莫(下面都叫小莫)在完成宗门作业途中被青梅竹马炼贝贝抢走了自己的猎物,结果被罚鞭笞之刑。

2、小莫了为了生计,只能忍着背部的疼痛,前往做日常除妖任务。一起前去做任务的是师姐花临雨与师兄骨誉。(嗯嗯,师姐的身材还是赞啊)这次的任务是身披金钱,舌如长枪的兽,三人合力击杀后,师兄师姐将的妖丹送给了小莫。

3、小莫与炼贝贝一同前往了幽魂之地,为寻得修行御魂之术所需的魂兽。前往幽谷后小莫和炼贝贝各自开始寻找魂兽,小莫遇见两只二命魂兽。就在小莫准备收服两只魂兽时,魂兽周遭发生了爆炸,一个浑身危险气息的男子(剑尊)出现了!

4、剑尊看到了小莫手中的残剑--“影烁”。这是剑尊生前所用剑,幸其姻缘,剑尊便与小莫约定,只要小莫接下他三剑,便会收小莫为徒,传无上剑诀秘术。

5、但是!当小莫接下了全部三剑后,剑尊使出了第四剑。“我的***,要学的第一件事情便是,不要轻信敌人的承诺!”

6、剑尊准备结束小莫的生命,来让他凝练魂体成为自己的徒弟。就在此时,小莫胸前的玉珠替小莫挡住了这一刀,并释放出了一道剑意消灭了剑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