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长水阔不辞其远,风摧雨折不改其志什么意思,山长水阔风景依旧

tamoadmin 成语解析 2024-07-24 0
  1. 《长相思》中“山一程,水一程”的意思是什么,“风一更,雪一更”的意思又是什么
  2.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全诗解释是什么?
  3. 陶渊明的渊明是什么意思
  4. 有什么写相思.或者爱情的乐府诗或词么?
  5. 那位知道关于蜀道啊,蜀山啊,比较有气势的诗词,蜀道难就不要了谢谢

“昨日之日”意思是:ng>昨天的日子;昨天的光阴;昨天的时光。

原文: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山长水阔不辞其远,风摧雨折不改其志什么意思,山长水阔风景依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李白 〔唐代〕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译文:

弃我而去的昨天,早已不可挽留。

乱我心绪的今天,使人无限烦忧。

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

先生的文章颇具建安风骨,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清新秀丽。

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

拔刀断水水却更加汹涌奔流,举杯消愁愁情上却更加浓烈。

人生在世不能称心如意,不如披头散发,登上长江一叶扁舟。

注释:

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

谢朓(ti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

饯别:以酒食送行。

校(jiào)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

叔云:李云,又名李华(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是当时著名的古文家,任秘书省校书郎,专门负责校对图书。李白称他为叔,但并非族亲关系。

长风:远风,大风。

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

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建安骨:汉末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小谢:指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后人将他和谢灵运称为大谢、小谢。这里用以自喻。

清发(fā):指清新秀发的诗风。发:秀发,诗文俊逸。

俱怀:两人都怀有。

逸兴(xìng):飘逸豪放的兴致,多指山水游兴,超远的意兴。王勃《滕王阁序》:“遥襟甫畅,逸兴遄飞”。李白《送贺宾客归越》:“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壮思飞:卢思道《卢记室诔》:“丽词泉涌,壮思云飞。”

壮思:雄心壮志,豪壮的意思。

揽:摘取。

销:另一版本为“消”。。

称(chèn)意:称心如意。

明朝(zhāo):明天。

散发(fà):不束冠,意谓不做官。这里是形容狂放不羁。古人束发戴冠,散发表示闲适自在。

弄扁(piān)舟:乘小舟归隐江湖。扁舟:小舟,小船。春秋末年,范蠡辞别越王勾践,“乘扁舟浮于江湖”(《史记·货殖列传》)。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是作于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此年秋天李白来到宣州,客居宣州不久,他的一位故人李云行至此,很快又要离开,李白陪他登谢朓楼,设宴送行。宣州谢朓楼是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李白曾多次登临,并写过一首《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赏析:

本诗是作者在宣州谢朓楼上的饯别之作。诗人感怀万千,既满怀豪情逸兴,又时时掩抑不住郁闷和不平,感情回复跌宕,一波三折。语言明朗,似脱口而出,音调激越高昂。

此诗发端既不写楼,更不叙别,而是陡起壁立,直抒郁结。“昨日之日”与“今日之日”,是指许许多多个弃我而去的“昨日”和接踵而至的“今日”。也就是说,每一天都深感日月不居,时光难驻,心烦意乱,忧愤郁悒。这里既蕴含了“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的精神苦闷,也融铸着诗人对污浊的政治现实的感受。他的“烦忧”既不自“今日”始,他所“烦忧”者也非止一端。不妨说,这是对他长期以来政治遭遇和政治感受的一个艺术概括。忧愤之深广、强烈,正反映出天宝以来朝政的愈趋***和李白个人遭遇的愈趋困窘。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所引起的强烈精神苦闷,在这里找到了适合的表现形式。破空而来的发端,重叠复沓的语言(既说“弃我去”,又说“不可留”;既言“乱我心”,又称“多烦忧”),以及一气鼓荡、长达十一字的句式,都极生动形象地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以及一触即发、发则不可抑止的感情状态。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两句突作转折:而对着寥廓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的壮美景色,不由得激起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这两句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画图,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从极端苦闷忽然转到朗爽壮阔的境界,仿佛变化无端,不可思议。但这正是李白之所以为李白。正因为他素怀远大的理想抱负,又长期为黑暗污浊的环境所压抑,所以时刻都向往着广大的可以自由驰骋的空间。目接“长风万里送秋雁”之境,不觉精神为之一爽,烦忧为之一扫,感到一种心、境契合的舒畅,“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也就油然而生了。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两句承高楼饯别分写主客双方。东汉时学者称东观(的藏书机构)为道家蓬莱山,唐人又多以蓬山,蓬阁指秘书省,李云是秘书省校书郎,所以这里用“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建安骨,指刚健遒劲的“建安风骨”。上句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下句则以“小谢”(即谢朓)自指,说自己的诗像谢朓那样,具有清新秀发的风格。李白非常推崇谢朓,这里自比小谢,正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这两句自然地关合了题目中的谢朓楼和校书。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两句就“酣高楼”进一步渲染双方的意兴,说彼此都怀有豪情逸兴、雄心壮志,酒酣兴发,更是飘然欲飞,想登上青天揽取明月。前面方写晴昼秋空,这里却说到“明月”,可见后者当非实景。“欲上”云云,也说明这是诗人酒酣兴发时的豪语。豪放与天真,在这里得到了和谐的统一。这正是李白的性格。上天揽月,固然是一时兴到之语,未必有所寓托,但这飞动健举的形象却让读者分明感觉到诗人对高洁理想境界的向往追求。这两句笔酣墨饱,淋漓尽致,把面对“长风万里送秋雁”的境界所激起的昂扬情绪推向最***,仿佛现实中一切黑暗污浊都已一扫而光,心头的一切烦忧都已丢到了九霄云外。

“抽刀断水水更流”的比喻是奇特而富于独创性的,同时又是自然贴切而富于生活气息的。谢朓楼前,就是终年长流的宛溪水,不尽的流水与无穷的烦忧之间本就极易产生联想,因而很自然地由排遣烦忧的强烈愿望中引发出“抽刀断水”的意念。由于比喻和眼前景的联系密切,从而使它多少具有“兴”的意味,读来便感到自然天成。尽管内心的苦闷无法排遣,但“抽刀断水”这个细节却生动地显示出诗人力图摆脱精神苦闷的要求,这就和沉溺于苦闷而不能自拔者有明显区别。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的进步理想与黑暗现实的矛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中,而且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这结论当然不免有些消极,甚至包含着逃避现实的成分。但历史与他所代表的社会阶层都规定了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

李白的可贵之处在于,尽管他精神上经受着苦闷的重压,但并没有因此放弃对进步理想的追求。诗中仍然贯注豪迈慷慨的情怀。“长风”二句,“俱怀”二句,更象是在悲怆的乐曲中奏出高昂乐观的音调,在黑暗的云层中露出灿烂明丽的霞光。“抽刀”二句,也在抒写强烈苦闷的同时表现出倔强的性格。因此,整首诗给人的感觉不是阴郁绝望,而是忧愤苦闷中显现出豪迈雄放的气概。这说明诗人既不屈服于环境的压抑,也不屈服于内心的重压。

全诗如歌如诉,情感起伏涨落,韵味深长,一波三折,章法腾挪跌宕,起落无端,断续无迹,语言明朗朴素,音调激越高昂,达到了豪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长相思》中“山一程,水一程”的意思是什么,“风一更,雪一更”的意思又是什么

固守与停顿(说说陶、杜田园诗的异同)

作者:周荣池

陶渊明是风流名士,这不仅在于他有没有某种社会位置,关键在于他有魏晋名士的精神品质,有着士人的洒脱与乐观。能在辛苦中作乐便足能证明他的这种精神状态: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心。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饮。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

他在劳动的过程中,不只体会到了劳动的辛苦,更有不计收获有无的快乐。在南北朝时期,“士大夫耻涉农商”(《颜氏家训》)。然而陶渊明却不以此为耻。这又是陶渊明精神品质与一般诗人的异质之所在。

可以说对于田园,陶渊明选择的是固守的方式。他用自己的诗歌证明了这种坚定的品质,他认为在土地上有他眷念的一切。这些才是他生命和精神的原生的组成元素。惟有田园才是他固守的精神家园: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饮酒·其五》

诗人的心境远迈,脱凡出俗。这种“隐”的心境便是诗人对土地的固守。

杜甫一生经历坎坷,按照他的经历我们可以把他的诗歌创作的过程分成这样7个阶段:少壮漫游、旅食京华、奔赴行在、度陇入蜀、定居草堂、滞留夔州、漂泊荆湘。(北京大学:葛晓英《杜甫诗选评》)在这样几个阶段当中,通过我们对诗人诗歌进行的考察可以发现,定居草堂的五年生活对于作者的人生来说是相对平稳也是诗歌创作过程中一笔优美之作: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 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 微躯此外更何求?

《江村》

诗人果真是安逸了吗?读了这样的诗歌后我们感到疑虑。而事实告诉我们:没有。这里的一切只是诗人的一次停顿,只是诗人生命的某一次偶然的呓语,因为杜甫是“诗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人终于吐露了他的真正的心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的真正情感在这样的风雨飘摇的茅屋里产生了。诗人不是为了一己的的安定和幸福,而是为了许多“寒士”的幸福冷暖,甚至“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才真正显示出诗人的理想之光。

尽管草堂的生活很美妙,诗人曾经这样写过: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寒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其三》

这里是乐园。但不是杜甫的乐园。大地在远方,诗人要远行。杜甫在草堂的五年生活和创作里一直可以看到这样的心绪: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这才是杜甫。他是一个行者,永远要在路上的行者。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草堂固然美好,但诗人的人生只有这一次停顿。

因此,从陶渊明和杜甫的精神状态的分析之后我们可以看出陶渊明的精神状态是非常的自由的,对于田园他甚至是向往与追求的。他的田园诗歌的姿态是和他自己一样的固守。而杜甫的精神状态相对陶渊明则是比较拘束的。这种拘束来自于诗人为人臣、为大丈夫的责任感。这样看来杜甫田园诗的则只是诗生中的一次停顿。这种停顿客观上产生了一些优美情景的诗篇,但是并没有改变诗人一生苦行的追求。

两种不同的精神状态成就的诗篇就必然有所差异。这种差异是因为精神状态对诗人诗歌创作的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控制产生的,也是这些诗篇表现着诗人的精神状态,这是一个流动和互动的过程: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椋,桃李罗堂前。

《归田园居诗五首》

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故林归未得,排闷强裁诗。

《江亭》

明清时期推崇陶渊明和王维的一派诗歌论点往往批评杜甫缺乏“冷然独往之趣”,即缺少陶渊明和王维诗歌中的自适的意趣。这种观点不是没有道理,然而并非杜甫不知道这种山水的乐趣而是他没有那种隐居田园的志向而已。陶渊明因为对田园生活有一种固守的乐趣,所以他的创作自然是显得自然而且纯美繁荣。在《归田园居诗歌五首》中,作者用几乎不动声色的白描写出田宅树木,一切径直说出,毫不花费力气。这一切无不体现诗人对这些事物的眷恋。《人间词话》中的所谓“以物观物,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无我境界,正是陶渊明在这些花草树木上的感悟。这一切就正是陶渊明自身。

由此可以看出他的精神状态是比较自由的,其诗歌的叙述也就是自由的,田园事物,如数家珍,一一道来。

而杜甫在思考。有些痛苦之态的思考。王羲坦腹东床,向来是一个择婿的佳话。这里诗人取的是表面的意思,写出诗人与王羲之同样放达的姿态。春暖之时,坦腹江亭,长吟诗歌,眺望原野,这些不正是那些谈理说玄的的东晋文人的风姿吗?

是。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又不是。时间的流转是自然之道,万物欣欣向荣却在各自的造化中得其所识。这也正是王羲之所说的 “大矣化功,万殊莫不均,群赖虽参差,适我无非新。”(《兰亭诗》其二)的道理。然而杜甫没有能够参透这个道理而达到绝对自由的状态,这也是他和陶渊明的区别的原由。所以诗歌的末尾诗人还是回到了思念故乡的苦闷当中来。

“羁鸟恋旧林”的陶渊明意在归隐放弃世界,而“故林归未得”的杜甫其实是关怀时世,两人的追求是不同的,因此二人的田园诗歌在内容上有相同的地方,但是从精神状态来考察诗人的作品就不难发现其中的不同了。在草堂的生活时的杜甫也有过“焉得思如陶、谢”的愿望,终于又不能心甘情愿地在草堂“萧萧送日月”。行者终于还是要上路的。

综观陶、杜的田园诗歌在表现的细节和意象上有许多相似的特征。但是因为二人的精神状态的不同,陶渊明的诗是真正的自在,而杜甫的田园诗则是沉重的状况下的自在,一种是自由的飞翔,一种是负重的飞翔。

前面我们谈到了精神状态以及诗歌的差异,精神状态的差异表现在了诗歌的创作上。然而我们再经过仔细的思考之后回发现这两种精神状态下成就的两种特质的诗歌有仿佛给我们一种殊途同归的感觉。精神状态和诗歌特质的差异并不是构两个诗人完全对立的因素。在这种差异的状况下,同样可以成就两个诗人的伟大,更重要的是两个诗人及其诗歌在精神内蕴上有某种一致。这种一致取决于他们终极的精神归属。

说到底两诗人或自由或困顿都是表达了一种反抗与疼痛。

陶渊明是。杜甫更是。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欲言无余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 杂诗》

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往南山边。短衣马随李广,看射虎终残年。 《曲江三章章五句·第三章》

陶渊明的固守虽然自由,但是他是孤独的。他只是相对比较习惯孤独,然而他也没有忘却自己身上的疼痛,这种疼痛来自于仕途的不顺畅,来自于社会的不安。陶渊明是失望之后的固守。为此有人怀疑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豪言壮语是不是出于真诚。这里也不是对他品质的怀疑,而是从人性的角度看可能他的固守归结于他在人世的失落便更加可信一些。而他心目中还有着对尘世的眷恋,还包含着对人世疾苦的关注。

在失望之后陶渊明并没有泯灭自己的理想,冲淡平和之中,包藏着炽热的爱与恨。“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聘”,便才是诗人的真正的人生追求。从其他的诗中我们也能够看到这一点:

进德修业,将以及时。如彼稷契,塾之不愿!嗟呼二贤,逢世多疑。怀沙写志,感鵩献辞。 《读史述》其六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钟嵘推陶渊明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并非是全面的,诗人在内心深处仍有隐隐的疼痛,仍包含着大丈夫的志气。

杜甫从来就是如此的。在入蜀的几年里,生活虽然相对安定,但诗人的心底仍旧如变幻的唐朝一样在波动,保持着他自己的反抗性。现世的失落之后便是诗人从内心的反抗。封建社会往往有人试图曲解或者说是隐没杜甫保持一贯的这种反抗性的特征。在现代这种见解也有。胡适在《白话文学史》一文中指出:从杜甫入蜀到他死时,是杜诗的第三个时期。·····他并不赞成隐遁的生活,所以并不求出世,他只过他安贫守分的生活。这个时期的大多写这种简单生活的诗。······幸而杜甫也有他的诙谐风趣,所以他总是寻得事物的滑稽的方面,所以他处处可以有消愁的诗料,处处保持他的那种打油诗的风趣。”

这里胡适先生分明是泯灭了杜诗的反抗精神,伪造了“滑稽的风趣”这样一种说法,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对杜诗的污蔑。实际上杜诗在入蜀时期仍有大部分有阴郁的影子。比如诗人说“至经丧乱少睡眠”“乱代飘零余到此”可见他这一个时期也不是完全轻松的。 他的心里有着怀才不遇的阴影。而相对安逸的生活可能对诗人来说是一种埋没,甚至侮辱。对陶渊明也是。

由此,虽然陶渊明、杜甫二人的精神状态有不同的地方,但是两个人的精神内蕴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来自于两个诗人一样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家园的热爱。一个是近似于农民的爱,一个则是书生行者的爱。这是殊途同归的。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全诗解释是什么?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译文

我扈驾赴辽东巡视,随行的千军万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

夜已深,帐篷外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作者思乡心切,孤单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恼之意:家乡怎么没有这么烦乱的声音呢?

赏析

 上片“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

这里借描述周围的情况而写心情,实际是表达纳兰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本应春风得意,却恰好也是因为这重身份,以及本身心思慎微,导致纳兰并不能够安稳享受那种男儿征战似的生活,他往往思及家人,眷恋故土。严迪昌《清词史》:“夜深千帐灯’是壮丽的,但千帐灯下照着无眠的万颗乡心,又是怎样情味?一暖一寒,两相对照,写尽了自己厌于扈从的情怀。”“夜深千帐灯”既是上片感情酝酿的***,也是上、下片之间的自然转换,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经过日间长途跋涉,到了夜晚人们在旷野上搭起帐篷准备就寝;然而夜深了,“千帐”内却灯光熠熠,为什么羁旅劳顿之后深夜不寐呢?

下片开头“风一更,雪一更”描写荒寒的塞外,暴风雪彻夜不停。紧承上片,交代了“夜深千帐灯”,深夜不寐的原因。“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又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厌倦的心态。首先山长水阔,路途本就漫长而艰辛,再加上塞上恶劣的天气,就算在阳春三月也是风雪交加,凄寒苦楚,这样的天气,这样的境遇,让纳兰对这表面华丽招摇的生涯生出了悠长的慨叹之意和深沉的倦旅疲惫之心。“更”是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一更”二字反复出现,突出了塞外席地狂风、铺天暴雪,杂错交替扑打着帐篷的情况。这怎不使词人发出凄婉的怨言:“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更何况还是这塞上“风一更,雪一更”的苦寒天气。风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不怕。可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聒碎乡心梦不成”与上片“夜深千帐灯”相呼应,直接回答了深夜不寐的原因。结句的“聒”字用得很灵脱,写出了风狂雪骤的气势,表现了词人对狂风暴雪极为厌恶的情感,“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慧心妙语可谓是水到渠成。

从“夜深千帐灯”壮美意境到“故园无此声”的委婉心地,既是词人亲身生活经历的生动再现,也是他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并以景入心的表现,满怀心事悄悄跃然纸上。天涯羁旅最易引起共鸣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泊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信手拈来不显雕琢,王国维曾评:“容若词自然真切。”

这首词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表现出真切的情感,是很为前人称道的。词人在写景中寄寓了思乡的情怀。格调清淡朴素,自然雅致,直抒胸臆,毫无雕琢痕迹。

陶渊明的渊明是什么意思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这句诗的意思是:过去那些美好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不可挽留。

这句诗出自李白写的《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同学们还会背诵整首诗吗?

1、原文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2、译文

弃我而去的昨日,早已不可挽留。

乱我心思的今日,令人烦忧多多。

万里长风,送走行行秋雁。面对美景,正可酣饮高楼。

先生的文章正有建安风骨,又不时流露出小谢诗风的清秀。

你我满怀超宜兴致,想上青天揽住明月。

抽刀切断水流,水波奔流更畅;举杯想要销愁,愁思更加浓烈。

人生在世,无法称心如意,不如披头散发,登上长江一叶扁舟。

3、注释

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为李云(官秘书省校书郎),李华(文学家)。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谢朓(ti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饯别:以酒食送行。校(jiào)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长风:远风,大风。

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建安骨:汉末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小谢:指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称为大谢、小谢。这里用以自喻。清发(fā):指清新秀发的诗风。发:秀发,诗文俊逸。

俱怀:两人都怀有。逸兴(xìng):飘逸豪放的兴致,多指山水游兴,超远的意兴。王勃《滕王阁序》:“遥襟甫畅,逸兴遄飞”。李白《送贺宾客归越》:“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壮思飞:卢思道《卢记室诔》:“丽词泉涌,壮思云飞。”壮思:雄心壮志,豪壮的意思。

称(chèn)意:称心如意。

明朝(zhāo):明天。散发(fà):不束冠,意谓不做官。这里是形容狂放不羁。古人束发戴冠,散发表示闲适自在。弄扁(piān)舟:乘小舟归隐江湖。扁舟:小舟,小船。春秋末年,范蠡辞别越王勾践,“乘扁舟浮于江湖”(《史记·货殖列传》)。

这首诗是李白送别友人的即兴之作,读完给人一种别样的慷慨豪迈,下面分享下详细的赏析:

本诗是作者在宣州谢朓楼上的饯别之作。诗人感怀万千,既满怀豪情逸兴,又时时掩抑不住郁闷和不平,感情回复跌宕,一波三折。语言明朗,似脱口而出,音调激越高昂。

此诗发端既不写楼,更不叙别,而是陡起壁立,直抒郁结。“昨日之日”与“今日之日”,是指许许多多个弃我而去的“昨日”和接踵而至的“今日”。也就是说,每一天都深感日月不居,时光难驻,心烦意乱,忧愤郁悒。这里既蕴含了“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的精神苦闷,也融铸着诗人对污浊的政治现实的感受。他的“烦忧”既不自“今日”始,他所“烦忧”者也非止一端。不妨说,这是对他长期以来政治遭遇和政治感受的一个艺术概括。忧愤之深广、强烈,正反映出天宝以来朝政的愈趋***和李白个人遭遇的愈趋困窘。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所引起的强烈精神苦闷,在这里找到了适合的表现形式。破空而来的发端,重叠复沓的语言(既说“弃我去”,又说“不可留”;既言“乱我心”,又称“多烦忧”),以及一气鼓荡、长达十一字的句式,都极生动形象地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以及一触即发、发则不可抑止的感情状态。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两句突作转折:而对着寥廓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的壮美景色,不由得激起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这两句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画图,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从极端苦闷忽然转到朗爽壮阔的境界,仿佛变化无端,不可思议。但这正是李白之所以为李白。正因为他素怀远大的理想抱负,又长期为黑暗污浊的环境所压抑,所以时刻都向往着广大的可以自由驰骋的空间。目接“长风万里送秋雁”之境,不觉精神为之一爽,烦忧为之一扫,感到一种心、境契合的舒畅,“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也就油然而生了。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两句承高楼饯别分写主客双方。东汉时学者称东观(的藏书机构)为道家蓬莱山,唐人又多以蓬山,蓬阁指秘书省,李云是秘书省校书郎,所以这里用“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建安骨,指刚健遒劲的“建安风骨”。上句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下句则以“小谢”(即谢朓)自指,说自己的诗像谢朓那样,具有清新秀发的风格。李白非常推崇谢朓,这里自比小谢,正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这两句自然地关合了题目中的谢朓楼和校书。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两句就“酣高楼”进一步渲染双方的意兴,说彼此都怀有豪情逸兴、雄心壮志,酒酣兴发,更是飘然欲飞,想登上青天揽取明月。前面方写晴昼秋空,这里却说到“明月”,可见后者当非实景。“欲上”云云,也说明这是诗人酒酣兴发时的豪语。豪放与天真,在这里得到了和谐的统一。这正是李白的性格。上天揽月,固然是一时兴到之语,未必有所寓托,但这飞动健举的形象却让读者分明感觉到诗人对高洁理想境界的向往追求。这两句笔酣墨饱,淋漓尽致,把面对“长风万里送秋雁”的境界所激起的昂扬情绪推向最***,仿佛现实中一切黑暗污浊都已一扫而光,心头的一切烦忧都已丢到了九霄云外。

“抽刀断水水更流”的比喻是奇特而富于独创性的,同时又是自然贴切而富于生活气息的。谢朓楼前,就是终年长流的宛溪水,不尽的流水与无穷的烦忧之间本就极易产生联想,因而很自然地由排遣烦忧的强烈愿望中引发出“抽刀断水”的意念。由于比喻和眼前景的联系密切,从而使它多少具有“兴”的意味,读来便感到自然天成。尽管内心的苦闷无法排遣,但“抽刀断水”这个细节却生动地显示出诗人力图摆脱精神苦闷的要求,这就和沉溺于苦闷而不能自拔者有明显区别。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的进步理想与黑暗现实的矛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中,而且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这结论当然不免有些消极,甚至包含着逃避现实的成分。但历史与他所代表的社会阶层都规定了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

李白的可贵之处在于,尽管他精神上经受着苦闷的重压,但并没有因此放弃对进步理想的追求。诗中仍然贯注豪迈慷慨的情怀。“长风”二句,“俱怀”二句,更象是在悲怆的乐曲中奏出高昂乐观的音调,在黑暗的云层中露出灿烂明丽的霞光。“抽刀”二句,也在抒写强烈苦闷的同时表现出倔强的性格。因此,整首诗给人的感觉不是阴郁绝望,而是忧愤苦闷中显现出豪迈雄放的气概。这说明诗人既不屈服于环境的压抑,也不屈服于内心的重压。

全诗如歌如诉,情感起伏涨落,韵味深长,一波三折,章法腾挪跌宕,起落无端,断续无迹,语言明朗朴素,音调激越高昂,达到了豪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

有什么写相思.或者爱情的乐府诗或词么?

可以这样理解“陶渊明”这种称谓:

陶渊明名潜,“潜”的本义是“没入水中,且在水下活动”,“渊”的本义是“深水,潭”,“渊明”二字即“清澈见底的深水潭”,恰好成为“潜”字的注脚(水深且清方能潜水活动自如)。

又因为古人在一般场合下都取“姓+字(号)”的称呼方式,所以“陶渊明”这一礼貌性的称谓就沿用至今了。这就是今天习惯称他为“陶渊明”而非“陶潜”的道理。

古人起名字有个特点,就是“名”与“字”分开,一般来说,每个人只有一个“名”,而可以有几个“字”,“名”和“字”互为表里、注解。有的人还有自封自称的“号”。?

古人很讲究称谓的礼貌,直呼人“姓+名”是很不礼貌的(或是在蔑视、痛恨对方的时候才这样称呼),一般场合下都取“姓+字(号)”的称呼方式,这点与今天有着很大的区别。

扩展资料: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可使读者间接地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他的田园诗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在他的田园诗中,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因为有实际劳动经验,所以他的诗中洋溢着劳动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归园田居》第三首就是有力的证明,这也正是他的田园诗的进步之处。

陶渊明的田园隐逸诗,对唐宋诗人有很大的影响。杜甫诗云:“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宋代诗人苏东坡对陶潜有很高的评价:“渊明诗初看似散缓,熟看有奇句。……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其妙,造语精到之至,遂能如此。

似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苏东坡更作《和陶止酒》、 《和陶连雨独饮二首》,《和陶劝农六首》、《和陶九日闲居》、《和陶拟古九首》、

《和陶杂诗十一 首》、《和陶赠羊长吏》、《和陶停云四首》、《和陶形赠影》、《和陶影答形》、《和陶刘柴桑》、《和陶酬刘柴桑》、《和陶郭主簿》等109篇和陶诗,可见陶渊明对苏东坡影响之深。

参考资料:

陶渊明_百度百科?

那位知道关于蜀道啊,蜀山啊,比较有气势的诗词,蜀道难就不要了谢谢

乐府爱情诗

子夜歌

落日出前门,瞻瞩见子度。冶容多姿鬓,芳香已盈路。

芳是香所为,冶容不敢堂。天不夺人愿,故使侬见郎。

宿昔不梳头;丝发被两肩。婉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怜。

自从别欢来,奁器了不开。头乱不敢理,粉拂生黄衣。

崎区相怨慕,始获风云通。玉林语石阙,悲思两心同。

见娘喜容媚,愿得结金兰。空织无经纬,求匹理自难。

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前丝断缠绵,意欲结交情。春蚕易感化,丝子已复生。

今夕已欢别,合会在何时。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期。

自从别郎来,何日不咨嗟。黄檗郁成林,当奈苦心多。

高山种芙蓉,复经黄檗坞。果得一莲时,流离婴辛苦。

朝思出前门,暮思还后渚。语笑向谁道,腹中阴忆汝。

揽枕北窗卧,郎来就侬嬉。小喜多唐突,相怜能几时。

驻箸不能食,蹇蹇步闱里。投琼著局上,终日走博子。

郎为傍人取,负侬非一事。摛门不安横,无复相关意。

年少当及时,嗟跎日就老。若不信侬语,但看霜下草。

绿揽迮题锦,双裙今复开。已许腰中带,谁共解罗衣。

常虑有贰意,欢今果不齐。枯鱼就浊水,长与清流乖。

欢愁侬亦惨,郎笑我便喜。不见连理树,异根同条起。

感欢初殷勤,叹子后辽落。打金侧玳瑁,外艳里怀薄。

别后涕流连,相思情悲满。忆子腹糜烂,肝肠尺寸断。

道近不得数,遂致盛寒违。不见东流水。何时复西归。

谁能思不歌,谁能饥不食。日冥当户倚,惆怅底不亿。

揽裙未结带,约眉出前窗。罗裳易飘飏,小开骂春风。

举酒待相劝,酒还杯亦空。愿因微觞会,心感色亦同。

夜觉百思缠,忧叹涕流襟。徒怀倾筐情,郎谁明侬心。

侬年不及时,其於作乖离。素不如浮萍,转动春风移。

夜长不得眠,转侧听更鼓。无故欢相逢,使侬肝肠苦。

欢从何处来盬端然有忧色。三唤不一应,有何比松柏。

念爱情慊慊,倾倒无所惜。重帘持自鄣,谁知许厚薄。

气清明月朗,夜与君共嬉。郎歌妙意曲,侬亦吐芳词。

惊风急素柯,白日渐微蒙。郎怀幽闺性,侬亦恃春容。

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想闻散唤声,虚应空中诺。

人各既畴匹,我志独乖违。风吹冬帘起,许时寒薄飞。

我念欢的的,子行由豫情。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侬作北辰星,千年无转移。欢行白日心,朝东暮还西。

怜欢好情怀,移居作乡里。桐树生门前,出入见梧子。

遣信欢不来,自往复不出。金铜作芙蓉,莲子何能实。

初时非不密,其后日不如。回头批栉脱,转觉薄志疏。

寝食不相忘,同坐复俱起。玉藕金芙蓉,无称我莲子。

恃爱如欲进,含羞未肯前。口朱发艳歌,玉指弄娇弦。

朝日照绮钱,光风动纨素。巧笑蒨两犀,美目扬双蛾。

春歌二十首

春风动春心,流目瞩山林。山林多奇,阳鸟吐清音。

绿荑带长路,丹椒重紫茎。流吹出郊外,共欢弄春英。

光风流月初,新林锦花舒。情人戏春月,窈窕曳罗裾。

妖冶颜荡骀,景色复多媚。温风入南牖,织妇怀春意。

碧楼冥初月,罗绮垂新风。含春未及歌,桂酒发清容。

杜鹃竹里鸣,梅花落满道。燕女游春月,罗裳曳芳草。

朱光照绿苑,丹华粲罗星。那能闺中绣,独无怀春情。

鲜云媚朱景,芳风散林花。佳人步春苑,绣带飞纷葩。

罗裳迮红袖,玉钗明月珰。冶游步春露,艳觅同心郎。

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

新燕弄初调,杜鹃竞晨鸣。画眉忘注口,游步散春情。

梅花落已尽,柳花随风散。叹我当春年,无人相要唤。

昔别雁集渚,今还燕巢梁。敢辞岁月久,但使逢春阳。

春园花就黄,阳池水方渌。酌酒初满杯,调弦始终曲。

娉婷扬袖舞,阿那曲身轻。照灼兰光在,容冶春风生。

阿那曜姿舞,透迤唱新歌。翠衣发华洛,回情一见过。

明月照桂林,初花锦绣色。谁能不相思,独在机中织。

崎岖与时竞,不复自顾虑。春风振荣林,常恐华落去。

思见春花月,含笑当道路。逢侬多欲擿,可怜持自误。

自从别欢后,叹音不绝响。黄檗向春生,苦心随日长。

夏歌二十首

高堂不作壁,招取四面风。吹欢罗裳开,动侬含笑容。

反覆华簟上,屏帐了不施。郎君未可前,等我整容仪。

开春初无欢,秋冬更增凄。共戏炎暑月,还觉两情谐。

春别犹春恋,夏还情更久。罗帐为谁褰,双枕何时有。

叠扇放床上,企想远风来。轻袖拂华妆,窈窕登高台。

含桃已中食,郎赠合欢扇。深感同心意,兰室期相见。

田蚕事已毕,思妇犹苦身。当暑理絺服,持寄与行人。

朝登凉台上,夕宿兰池里。乘月芙蓉,夜夜得莲子。

暑盛静无风,夏云薄暮起。携手密叶下,浮瓜沉朱李。

郁蒸仲暑月,长啸出湖边。芙蓉始结叶,花艳未成莲。

适见戴青幡,三春已复倾。林鹊改初调,林中夏蝉鸣。

春桃初发红,惜色恐侬擿。朱夏花落去,谁复相寻觅。

昔别春风起,今还夏云浮。路遥日月促,非是我淹留。

青荷盖渌水,芙蓉葩红鲜。郎见欲我,我心欲怀莲。

四周芙蓉池,朱堂敝无壁。珍簟镂玉床,缱绻任怀适。

赫赫盛阳月,无侬不握扇。窈窕瑶台女,冶游戏凉殿。

春倾桑叶尽,夏开蚕务毕。昼夜理机缚,知欲早成匹。

情知三夏熬,今日偏独甚。香巾拂玉席,共郎登楼寝。

轻衣不重彩,飙风故不凉。三伏何时过,许侬红粉妆。

盛暑非游节,百虑相缠绵。泛舟芙蓉湖,散思莲子间。

秋歌十八首

风清觉时凉,明月天色高。佳人理寒服,万结砧杵劳。

清露凝如玉,凉风中夜发。情人不还卧,冶游步明月。

鸿雁搴南去,乳燕指北飞。征人难为思,愿逐秋风归。

开窗秋月光,灭烛解罗裳。合笑帷幌里,举体兰蕙香。

适忆三阳初,今已九秋暮。追逐泰始乐,不觉华年度。

飘飘初秋夕,明月耀秋辉。握腕同游戏,庭含媚素归。

秋夜凉风起,天高星月明。兰房竞妆饰,绮帐待双情。

凉秋开窗寝,斜月垂光照。中宵无人语,罗幌有双笑。

金风扇素节,玉露凝成霜。登高去来雁,惆怅客心伤。

草木不常荣,憔悴为秋霜。今遇泰始世,年逢九春阳。

自从别欢来,何日不相思。常恐秋叶零,无复莲条时。

掘作池,尽是大宅里。处处种芙蓉,婉转得莲子。

初寒八九月,独缠自络丝。寒衣尚未了,郎唤侬底为。

秋爱两两雁,春感双双燕。兰鹰接野鸡,雉落谁当见。

仰头看桐树,桐花特可怜。愿天无霜雪,梧子解千年。

白露朝夕生,秋风凄长夜。忆郎须寒服,乘月捣白素。

秋夜入窗里,罗帐起飘飏。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别在三阳初,望还九秋暮。恶见东流水,终年不西顾。

冬歌十七首

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

涂涩无人行,冒寒往相觅。若不信侬时,但看雪上迹。

寒鸟依高树,枯林鸣悲风。为欢憔悴尽,那得好颜容。

夜半冒霜来,见我辄怨唱。怀冰暗中倚,已寒不蒙亮。

蹑履步荒林,萧索悲人情。一唱泰始乐,沽草衔花生。

昔别春草绿,今还墀雪盈。谁知相思老,玄鬓白发生。

寒云浮天凝,积雪冰川波。连山结玉岩,修庭振琼柯。

炭炉却夜寒,重抱坐叠褥。与郎对华榻,弦歌秉兰烛。

天寒岁欲暮,朔风舞飞雪。怀人重衾寝,故有三夏热。

冬林叶落尽,逢春已复曜。葵藿生谷底,倾心不蒙照。

朔风洒霰雨,绿池莲水结。愿欢攘皓腕,共弄初落雪。

严霜白草木,寒风昼夜起。感时为欢叹,霜鬓不可视。

何处结同心,西陵柏树下。晃荡无四壁,严霜冻杀我。

白雪停阴冈,丹华耀阳林。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未尝经辛苦,无故强相矜。欲知千里寒,但看井水冰。

果欲结金兰,但看松柏林。经霜不堕地,岁寒无异心。

适见三阳日,寒蝉已复鸣。感时为欢叹,白发绿鬓生。

乐府子夜歌

春歌

兰叶始满地,梅花已落枝。持此可怜意,摘以寄心知。

夏歌三首

江南莲花开,红光复碧水。色同心复同,藉异心无异。

闺中花如绣,帘上露如珠。欲知有所思,停织复踟蹰。

含桃落花日,黄鸟营飞时。君住马已疲,妾去蚕已饥。

秋歌二首

绣带合欢结,锦衣连理文。怀情入夜月,含笑出朝云。

当信抱梁期,莫听回风音。镜上两入髻,分明无两心。

冬歌

寒闺动黻帐,密筵重锦席。卖眼拂长袖,含笑留上客。

子夜四时歌八首王金珠

春歌三首

朱日光素水,黄华映白雪。折梅待佳人,共迎阳春月。

阶上香入怀,庭中花照眼。春心郁如此,情来不可限。

吹漏不可停,断弦当更续。俱作双思引,共奏同心曲。

夏歌二首

玉盘贮朱李,盛白酒。本欲持自亲。复恐不甘口。

垂帘倦烦热,卷幌乘清阴。风吹合欢帐,直动相思琴。

秋歌二首

叠素兰房中,劳情桂杵侧。朱颜润红粉,香汗光玉色。

紫茎垂玉露,绿叶落金樱。著锦如言重,衣罗始觉轻。

冬歌

寒闺周黼帐,锦衣连理文。怀情入夜月,含笑出朝云。

骆宾王 评论

送费六还蜀

星楼望蜀道,月峡指吴门。

万行流别泪,九折切惊魂。

雪影含花落,云阴带叶昏。

还愁三径晚,独对一清尊。

卢照邻 评论

至望喜瞩目言怀贻剑外知己

圣图夷九折,神化掩三分。

缄愁赴蜀道,题拙奉虞薰。

隐辚度深谷,遥袅上高云。

碧流递萦注,青山互***。

涧松咽风绪,岩花濯露文。

思北常依驭,图南每丧群。

无由召宣室,何以答吾君。

杨炯 评论

送刘校书从军

天将下三宫,星门召五戎。

坐谋资庙略,飞檄伫文雄。

赤土流星剑,乌号明月弓。

秋阴生蜀道,杀气绕湟中。

风雨何年别,琴尊此日同。

离亭不可望,沟水自西东。

卢照邻 评论

于时春也,慨然有江湖之思,寄赠柳九陇

提琴一万里,负书三十年。

晨攀偃蹇树,暮宿清泠泉。

翔禽鸣我侧,旅兽过我前。

无人且无事,独酌还独眠。

遥闻彭泽宰,高弄武城弦。

形骸寄文墨,意气托神仙。

我有壶中要,题为物外篇。

将以贻好道,道远莫致旃。

相思劳日夜,相望阻风烟。

坐惜春华晚,徒令客思悬。

水去东南地,气凝西北天。

关山悲蜀道,花鸟忆秦川。

天子何时问,公卿本亦怜。

自哀还自乐,归薮复归田。

海屋银为栋,云车电作鞭。

倘遇鸾将鹤,谁论貂与蝉。

莱洲频度浅,桃实几成圆。

寄言飞凫舄,岁晏同联翩。

陈子昂 评论

夏日晖上人房别李参军崇嗣

四十九变化,一十三死生。

翕忽玄黄里,驱驰风雨情。

是非纷妄作,宠辱坐相惊。

至人独幽鉴,窈窕随昏明。

咫尺山河道,轩窗日月庭。

别离焉足问,悲乐固能并。

我辈何为尔,栖皇犹未平。

金台可攀陟,宝界绝将迎。

户牖观天地,阶基上杳冥。

自超三界乐,安知万里征。

中国要荒内,人寰宇宙荣。

弦望如朝夕,宁嗟蜀道行。

耿湋 评论

送崔明府赴青城

清冬宾御出,蜀道翠微间。

远雾开群壑,初阳照近关。

霜潭浮紫菜,雪栈绕青山。

当似遗民去,柴桑政自闲。

李白 评论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胡尘轻拂建章台,圣主西巡蜀道来。

剑壁门高五千尺,石为楼阁九天开。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

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

华阳春树号新丰,行入新都若旧宫。

柳色未饶秦地绿,花光不减上阳红。

谁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

地转锦江成渭水,天回玉垒作长安。

万国同风共一时,锦江何谢曲江池。

石镜更明天上月,后宫亲得照蛾眉。

濯锦清江万里流,云帆龙舸下扬州。

北地虽夸上林苑,南京还有散花楼。

锦水东流绕锦城,星桥北挂象天星。

四海此中朝圣主,峨眉山下列仙庭。

秦开蜀道置金牛,汉水元通星汉流。

天子一行遗圣迹,锦城长作帝王州。

水绿天青不起尘,风光和暖胜三秦。

万国烟花随玉辇,西来添作锦江春。

剑阁重关蜀北门,上皇归马若云屯

少帝长安开紫极,双悬日月照乾坤。

杜淹 评论

寄赠齐公

冠盖游梁日,诗书问志年。

佩兰长坂上,攀桂小山前。

结交澹若水,履道直如弦。

此欢终未极,于兹独播迁。

赭衣登蜀道,白首别秦川。

泪随沟水逝,心逐晓旌悬。

去去逾千里,悠悠隔九天。

郊野间长薄,城阙隐凝烟。

关门共月对,山路与云连。

此时寸心里,难用尺书传。

薛稷 评论

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

主家园囿极新规,帝郊游豫奉天仪。

欢宴瑶台镐京集,赏赐铜山蜀道移。

曲阁交映金精板,飞花乱下珊瑚枝。

借问今朝八龙驾,何如昔日望仙池。

卢照邻 评论

送郑司仓入蜀

离人丹水北,游客锦城东。

别意还无已,离忧自不穷。

陇云朝结阵,江月夜临空。

关塞疲征马,霜氛落早鸿。

潘年三十外,蜀道五千中。

送君秋水曲,酌酒对清风。

韦庄 评论

焦崖阁

李白曾歌蜀道难,长闻白日上青天。

今朝夜过焦崖阁,始信星河在马前。

岑参 评论

早上五盘岭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畲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李白 评论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

少年不得意,落魄无安居。

愿随任公子,欲钓吞舟鱼。

常时饮酒逐风景,壮心遂与功名疏。

兰生谷底人不锄,云在高山空卷舒。

汉家天子驰驷马,蜀道迎相如。

天门九重谒圣人,龙颜一解四海春。

彤庭左右呼万岁,拜贺明主收沉沦。

翰林秉笔回英眄,麟阁峥嵘谁可见。

承恩初入银台门,著书独在金銮殿。

龙钩雕镫白玉鞍,象床绮席黄金盘。

当时笑我微贱者,却来请谒为交欢。

一朝谢病游江海,畴昔相知几人在。

前门长揖后门关,今日结交明日改。

爱君山岳心不移,随君云雾迷所为。

梦得池塘生春草,使我长价登楼诗。

别后遥传临海作,可见羊何共和之。

东平与南平,今古两步兵。

素心爱美酒,不是顾专城。

谪官桃源去,寻花几处行。

秦人如旧识,出户笑相迎。

卢照邻 评论

早度分水岭

丁年游蜀道,班鬓向长安。

徒费周王粟,空弹汉吏冠。

马蹄穿欲尽,貂裘敝转寒。

层冰横九折,积石凌七盘。

重溪既下漱,峻峰亦上干。

陇头闻戍鼓,岭外咽飞湍。

瑟瑟松风急,苍苍山月团。

传语后来者,斯路诚独难。

崔信明 评论

送金竟陵入蜀

金门去蜀道,玉垒望长安。

岂言千里远,方寻九折难。

西上君飞盖,东归我挂冠。

猿声出峡断,月彩落江寒。

从今与君别,花月几新残。

姚鹄 评论

送程秀才下第归蜀

莺迁与鶂退,十载泣岐分。

蜀道重来老,巴猿此去闻。

晓程侵岭雪,远栈入溪云。

莫滞趋庭恋,荣亲只待君。

杜甫 评论

石柜阁

季冬日已长,山晚半天赤。

蜀道多早花,江间饶奇石。

石柜曾波上,临虚荡高壁。

清晖回群鸥,暝色带远客。

羁栖负幽意,感叹向绝迹。

信甘孱懦婴,不独冻馁迫。

谢康乐,放浪陶彭泽。

吾衰未自安,谢尔性所适。

雍陶 评论

蜀中战后感事

蜀道英灵地,山重水又回。

文章四子盛,道路五丁开。

词客题桥去,忠臣叱驭来。

卧龙同骇浪,跃马比浮埃。

已谓无妖土,那知有祸胎。

蕃兵依濮柳,蛮旆指江梅。

战后悲逢血,烧馀恨见灰。

空留犀厌怪,无复酒除灾。

岁积苌弘怨,春深杜宇哀。

家贫移未得,愁上望乡台。

崔颢 评论

赠卢八象

客从巴水渡,传尔溯行舟。

是日风波霁,高堂雨半收。

青山满蜀道,绿水向荆州。

不作书相问,谁能慰别愁。

杜甫 评论

公安送李二十九弟晋肃入蜀,余下沔鄂

正解柴桑缆,仍看蜀道行。

樯乌相背发,塞雁一行鸣。

南纪连铜柱,西江接锦城。

凭将百钱卜,飘泊问君平。

杜甫 评论

送梓州李使君之任(原注故陈拾遗射洪人也篇末有云)

籍甚黄丞相,能名自颍川。

近看除刺史,还喜得吾贤。

五马何时到,双鱼会早传。

老思筇竹杖,冬要锦衾眠。

不作临岐恨,惟听举最先。

火云挥汗日,山驿醒心泉。

遇害陈公殒,于今蜀道怜。

君行射洪县,为我一潸然。

卢照邻 评论

大剑送别刘右史

金碧禺山远,关梁蜀道难。

相逢属晚岁,相送动征鞍。

地咽绵川冷,云凝剑阁寒。

倘遇忠孝所,为道忆长安。

李贺 评论

龙夜吟

卷发胡儿眼睛绿,高楼夜静吹横竹。

一声似向天上来,月下美人望乡哭。

直排七点星藏指,暗合清风调宫徵。

蜀道秋深云满林,湘江半夜龙惊起。

玉堂美人边塞情,碧窗皓月愁中听。

寒砧能捣百尺练,粉泪凝珠滴红线。

胡儿莫作陇头吟,隔窗暗结愁人心。

温庭筠 评论

过华清宫二十二韵

忆昔日,承平事胜游。

贵妃专宠幸,天子富春秋。

月白霓裳殿,风干羯鼓楼。

斗鸡花蔽膝,骑马玉搔头。

绣毂千门妓,金鞍万户侯。

薄云欹雀扇,轻雪犯貂裘。

过客闻韶濩,居人识冕旒。

气和春不觉,烟暖霁难收。

涩浪和琼甃,晴阳上彩斿。

卷衣轻鬓懒,窥镜澹蛾羞。

屏掩芙蓉帐,帘褰玳瑁钩。

重瞳分渭曲,纤手指神州。

御案迷萱草,天袍妒石榴。

深岩藏浴凤,鲜隰媚潜虬。

不料邯郸虱,俄成即墨牛。

剑锋挥太皞,旗焰拂蚩尤。

内嬖陪行在,孤臣预坐筹。

瑶簪遗翡翠,霜仗驻骅骝。

艳笑双飞断,香魂一哭休。

早梅悲蜀道,高树隔昭丘。

朱阁重霄近,苍崖万古愁。

至今汤殿水,呜咽县前流。

齐己 评论

送人入蜀

何必闲吟蜀道难,知君心出嶮巇间。

寻常秋泛江陵去,容易春浮锦水还。

两面碧悬神女峡,几重青出丈人山。

文君酒市逢初雪,满贳新沽洗旅颜。

杜甫 评论

黄草

黄草峡西船不归,赤甲山下行人稀。

秦中驿使无消息,蜀道兵戈有是非。

万里秋风吹锦水,谁家别泪湿罗衣。

莫愁剑阁终堪据,闻道松州已被围。

李益 评论

奉和武相公春晓闻莺(一作蜀川闻莺)

蜀道山川心易惊,绿窗残梦晓闻莺。

分明似写文君恨,万怨千愁弦上声。

司空曙 评论

送庞判官赴黔中

天远风烟异,西南见一方。

乱山来蜀道,诸水出辰阳。

堆案青油暮,看棋画角长。

论文谁可制,记室有何郎。

杜甫 评论

奉汉中王手札

国有乾坤大,王今叔父尊。

剖符来蜀道,归盖取荆门。

峡险通舟过,水长注海奔。

主人留上客,避暑得名园。

前后缄书报,分明馔玉恩。

天云浮绝壁,风竹在华轩。

已觉良宵永,何看骇浪翻。

入期朱邸雪,朝傍紫微垣。

枚乘文章老,河间礼乐存。

悲秋宋玉宅,失路武陵源。

淹薄俱崖口,东西异石根。

夷音迷咫尺,鬼物傍黄昏。

犬马诚为恋,狐狸不足论。

从容草奏罢,宿昔奉清樽。

孔德绍 评论

送蔡君知入蜀二首

金陵已去国,铜梁忽背飞。

失路远相送,他乡何日归。

灵关九折险,蜀道二星遥。

乘槎若有便,希泛广陵潮。

牛殳 评论

琵琶行

何人劚得一片木,三尺春冰五音足。

一弹决破真珠囊,迸落金盘声断续。

飘飘飖飖寒丁丁,虫豸出蛰神鬼惊。

秋鸿叫侣代云黑,猩猩夜啼蛮月明。

潏潏汩汩声不定,胡雏学汉语未正。

若似长安月蚀时,满城敲鼓声噒噒。

青山飞起不压物,野水流来欲湿人。

伤心忆得陈后主,春殿半酣细腰舞。

黄莺百舌正相呼,玉树***花带雨。

二妃哭处山重重,二妃没后云溶溶。

夜深霜露锁空庙,零落一丛斑竹风。

金谷园中草初绿,石崇一弄思归曲。

当时二十四友人,手把听不足。

又似贾客蜀道间,千铎万磬鸣空山。

未若此调呦呦兮啁啁,嘈嘈兮啾啾。

引之于山,兽不能走。

吹之于水,鱼不能游。

方知此艺不可有,人间万事凭双手。

若何为我再三弹,送却花前一尊酒。

卢纶 评论

秋中野望寄舍弟绶兼令呈上西川尚书舅

忧来思远望,高处殊非惬。

夜露湿苍山,秋陂满黄叶。

人随雁迢递,栈与云重叠。

骨肉暂分离,形神遂疲苶。

红旌渭阳骑,几日劳登涉。

蜀道蔼松筠,巴江盛舟楫。

小生即何限,简诲偏盈箧。

旧恨尚填膺,新悲复萦睫。

因求种瓜利,自喜归耕捷。

井臼赖依邻,儿童亦胜汲。

尘容不在照,雪鬓那堪镊。

唯有餐霞心,知夫与天接。

佚名 评论

庭空客散人归后,画堂半掩朱帘。

林风淅淅夜厌厌,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

春光镇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穷。

金窗力困起还慵。

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

(李后主《临江仙》。

前后两调,各逸其半)寻春须是阳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

(后主《菩萨蛮》)帝乡烟雨锁春愁,故国山川空泪眼。

(吴越王钱俶。

《木兰花》)金凤欲飞遭掣搦,情脉脉。

看即玉楼云雨隔。

(钱俶)桃李不须夸烂熳,已输了风吹一半。

(韩熙载《咏梅》)学著荷衣还可喜,年少多来有几?自古闲愁无际。

(冯延巳《谒金门》)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

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

(花蕊夫人《桑子》)

李洞 评论

送皇甫校书自蜀下峡,归觐襄阳

蜀道波不竭,巢乌出浪痕。

松阴盖巫峡,雨色彻荆门。

宿寺青山尽,归林彩服翻。

苦吟怀冻馁,为吊浩然魂。

王周 评论

路次覆盆驿

曾上青泥蜀道难,架空成路入云寒。

如何却向巴东去,三十六盘天外盘。

杜牧 评论

闻范秀才自蜀游江湖

蜀道下湘渚,客帆应不迷。

江分三峡响,山并九华齐。

秋泊雁初宿,夜吟猿乍啼。

归时慎行李,莫到石城西。

姚合 评论

送李馀及第归蜀

蜀山高岧峣,蜀客无平才。

日饮锦江水,文章盈其怀。

十年作贡宾,九年多邅回。

春来登高科,升天得梯阶。

手持冬集书,还家献庭闱。

人生此为荣,得如君者稀。

李白蜀道难,羞为无成归。

子今称意行,所历安觉危。

与子久相从,今朝忽乖离。

风飘海中船,会合难自期。

长安米价高,伊我常渴饥。

临岐歌送子,无声但陈词。

义交外不亲,利交内相违。

勉子慎其道,急若食与衣。

苦爇道路赤,行人念前驰。

一杯不可轻,远别方自兹。

白居易 评论

南湖晚秋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

旦夕秋风多,衰荷半倾倒。

手攀青枫树,足蹋黄芦草。

惨澹老容颜,冷落秋怀抱。

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

万里何时来,烟波白浩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