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颗结草原文_魏颗结草是指什么动物

tamoadmin 成语出处 2024-07-24 0
  1. 101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2. “衔环结草”这个典故是怎么来的,出自哪个朝代?
  3. 结草衔环解释及典故
  4. 各位:有谁能告诉我"结草衔环"的典故
  5. 结草以报古文翻译
  6. 结草衔环的典故
  7. 文言文某当结草衔环以报的翻译

 《陈情表》通过对终养祖母的诉求,以孝道说服晋武帝,得以暂缓赴任。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陈情表原文翻译及注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ng> 陈情表原文: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魏颗结草原文_魏颗结草是指什么动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翻译:

 臣子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小时候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经过了四年,舅父逼母亲改嫁。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会行走。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又没什么兄弟,门庭衰微而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而离开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任太守逵,考察后推举臣下为孝廉,后任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优秀人才。臣下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洗马。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拖延,态度傲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

 我俯伏思量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就没有今天的样子;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的内心不愿废止奉养,远离祖母。

 臣下我现在的年龄四十四岁了,祖母现在的年龄九十六岁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被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诚心,请允许我完成臣下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

 注释:

 险衅(xìn):灾难祸患。指命运坎坷。

 夙:早。这里指幼年时。闵(mǐn),通“悯”,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凶,不幸

 见背:弃我而死去。

 舅夺母志:指由于舅父强行改变了李密母亲守节的志向。

 成立:长大成人。

 祚(zuò):福分。

 儿息:儿子。

 期功强近之亲:指比较亲近的亲戚。古代丧礼制度以亲属关系的亲疏规定服丧时间的长短,服丧一年称“期”,九月称“大功”,五月称“小功”。

 应门五尺之僮:五尺高的小孩。应门:照应门户,僮,童仆。

 茕(qióng)茕孑(jié)立:生活孤单无靠。茕茕,孤单的样子。孑:孤单。

 吊:安慰。

 婴:纠缠。

 蓐(rù):通“褥”,垫子。

 废离:废养而远离。

 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

 太守:郡的地方长官。

 察:考察。这里是推举的意思。孝廉:汉代以来举荐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孝”指孝顺父母,“廉”指品行廉洁。

 刺史:州的地方长官。

 秀才:当时地方推举优秀人才的一种科目,这里是优秀人才的意思,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

 拜:授官。郎中:官名。晋时各部有郎中。

 寻:不久。

 除:任命官职。洗马:官名。太子的属官,在宫中服役,掌管图书。

 猥:辱。自谦之词。

 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这里指太子。

 陨(yǔn)首:丧命。

 切峻:急切严厉。

 逋(bū)慢:回避怠慢。

 州司:州官。

 日笃:日益沉重。

 苟顺:姑且迁就。

 伏惟:旧时奏疏、书信中下级对上级常用的敬语。

 故老:遗老。

 矜(jīn)育:怜惜抚育。

 伪朝:指蜀汉。

 历职郎署:指曾在蜀汉官署中担任过郎官职务。

 矜:矜持爱惜。

 宠命:恩命。指拜郎中、洗马等官职。优渥(wò):优厚。

 区区: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陛下:对帝王的尊称。

 乌鸟私情:相传乌鸦能反哺,所以常用来比喻子女对父母的孝养之情。

 二州:指益州和梁州。益州治所在今四川省成都市,梁州治所在今陕西省勉县东,二州区域大致相当于蜀汉所统辖的范围。牧伯:刺史。上古一州的长官称牧,又称方伯,所以后代以牧伯称刺史。

 皇天后土:犹言天地神明。

 愚诚:愚拙的至诚之心。

 听:听许,同意。

 结草:据《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晋国大夫魏武子临死的时候,嘱咐他的儿子魏颗,把他的遗妾杀死以后殉葬。魏颗没有照他父亲说的话做。后来魏颗跟秦国的杜回作战,看见一个老人把草打了结把杜回绊倒,杜回因此被擒。到了晚上,魏颗梦见结草的老人,他自称是没有被杀死的魏武子遗妾的父亲。后来就把“结草”用来作为报答恩人心愿的表示。

 犬马:作者自比,表示谦卑。

 赏析:

 李密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官职不详)。公元263年,司马昭灭蜀汉,李密成了亡国之臣。仕途已失,便在家供养祖母刘氏。公元265年,晋武帝请李密出来做官,先拜郎中,后又拜为洗马(即太子侍从官),就是文中说的“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晋武帝为什么要这样重用李密呢?第一,当时东吴尚据江左,为了减少灭吴的阻力,收笼东吴民心,晋武帝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厚之胸怀。第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于世,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正因为如此,李密屡被征召。

 李密为什么“辞不就职”呢?大致有这样三个原因:第一,李密确实有一个供养祖母刘的,像文章中说的“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第二,李密是蜀汉旧臣,自然有怀旧的思想,况且他还认为汉主刘禅是一个“可以齐桓”的人物,对于晋灭蜀汉是有一点不服气的。第三,古人讲:做官如履薄冰。皇帝高兴时,臣为君之心腹;皇帝不高兴时,臣为君之土芥。出于历史的教训,李密不能没有后顾之忧。晋朝刚刚建立,李密对晋武帝又不甚了解,盲目做官,安知祸福。所以李密“辞不就职”,不是不想做官,而是此时此刻不宜做官。

李密不想马上出来做官,而晋武帝方面却催逼得很紧。“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轻慢皇帝,违抗皇命是要杀头的。为了摆脱这个困境,达到不出来做官的目的,李密就在“孝”字上大做文章,把自己的行为纳入晋武帝的价值观念中去。李密是蜀汉旧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古人讲“一仆不事二主”,“忠臣不事二君”。如果李密不出来做官,就有“不事二君”的嫌疑,不事二君就意味着对晋武帝不满,这就极其危险了,所以李密说自己“不矜名节”,“岂敢盘桓,有所希冀”,我不出来做官完全是为了供养祖母刘,是为了“孝”。但是这里又产生了一个问题,事父为孝,事君为忠。李密供养祖母是孝,但不听从君主的诏令,不出来做官,就是不忠。古人云“忠孝不能两全”。《韩外传》卷二记载:“楚昭王使石奢为理道,有者追之,则父也。奢曰:‘不私其父非孝也,不行君法非忠也。’于是刎颈而死。”为忠臣不得为孝子,为孝子不得为忠臣。李密很巧妙地解决了这个矛盾,即先尽孝,后尽忠。“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等我把祖母刘养老送终之后,再向您尽忠,这样晋武帝也就无话可说了。

 李密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除了在“孝”字上大作文章外,还以巧妙的抒情方式,来打动晋武帝。从文章中可以想见,李密在构思《陈情表》时,有三种交错出现的感情:首先是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其次是对晋武帝“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不满情绪;最后是对祖母刘的孝情。但是当他提笔写文章时,便把这三种感情重新加以整理,经过冷静的回味,压抑了前两种感情,只在文中含蓄地一笔带过,掩入对祖母刘的孝情之中。而对后一种感情则大肆渲染,并且造成一个感人至深的情境,即“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从这样一种情境出发,作者先以简洁精练的语言写自己的孤苦,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作铺垫,然后反复强调祖母刘的病:如第一段的“夙婴疾病,常在床蓐”;第二段的“刘病日笃”;第三段的“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这样,李密的孝情就不同于一般的母孙之情,而是在特定情境中的特殊孝情。

 《陈情表》是写给晋武帝的,是为了达到“辞不就职”的目的。从这个目的出发,李密并没有把孝情一泄到底,而是用理性对感情加以节制,使它在不同的层次中,不同的前提下出现。第一段先写自己与祖母刘的特殊关系和特殊命运,抒发对祖母的孝情,“臣侍汤药,未曾废离。”如果从这种孝情继续写下去,会有许多话要说,如对祖母的感激,对祖母的怜惜等等。但作者却就此止笔,转而写蒙受国恩而不能上报的矛盾心情,写自己的狼狈处境。第二段表白自己感恩戴德,很想走马上任,“奉诏奔驰”。为什么不能去呢?因为“刘病日笃”,这就从另一方面反衬了他孝情的深厚,因为孝情深厚,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所以才有“实为狼狈”的处境。前面抒发的孝情被节制以后,又在另一个前提下出现了。第三段作者转写自己“不矜名节”,并非“有所希冀”,不应诏做官,是因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在排除了晋武帝的怀疑这个前提之下,再抒发对祖母刘的孝情,就显得更真实,更深切,更动人。

101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编号 2514 成语 衔环结草 注音 ㄒㄧㄢˊ ㄏㄨㄢˊ ㄐㄧㄝˊ ㄘㄠˇ 汉语拼音 xián huán jié cǎo 释义 义参「结草衔环」。

见「结草衔环」条。

典源 此处所列为「结草衔环」之典源,提供参考。

1、「结草」:《左传.宣公十五年》秋七月,秦桓公伐晋,次于辅氏。

壬午,晋侯治兵于稷,以略狄土,立黎侯而还。

及雒,魏颗败秦师于辅氏,获杜回,秦之力人也。

初,魏武子有嬖妾,无子。

武子疾,命颗曰:「必嫁是。」

疾病,则曰:「必以为殉。」

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

及辅氏之役1>,颗见老人结草以亢2>杜回3>,杜回踬4>而颠,故获之。

夜梦之曰:「余,而5>所嫁妇人之父也。

尔用先人之治命6>,余是以报。」

〔注解〕(1)辅氏之役:发生在辅氏的战役。

辅氏,春秋晋国地名。

(2)亢:同「抗」,抵御、抵挡。

(3)杜回:秦国有名的大力士,生卒年不详。

(4)踬:音ㄓˋ,遇阻碍而跌倒。

(5)而:同「尔」,你。

(6)治命:神智清醒时的遗命。

2、「衔环」: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据《后汉书.卷五四.杨震列传》李贤注引)宝1>年九岁时,至华阴山2>北,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3>,坠于树下,为蝼蚁所困。

宝取之以归,置巾箱4>中,唯食黄花,百余日毛羽成,乃飞去。

其夜有黄衣童子向宝再拜曰:「我西王母5>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

以白环四枚与宝:「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6>,当如此环矣。」

〔注解〕(1)宝:杨宝,杨震之父,汉弘农华阴人,生卒年不详。

(2)华阴山:华山的又名。

(3)搏:音ㄅㄛˊ,扑打。

(4)巾箱:古代放置头巾的小箱子。

(5)西王母:神话传说中的女神。

原是掌管灾疫和刑罚的怪神,后于流传过程中逐渐女性化与温和化,而成为年老慈祥的女神。

(6)三事:即三公。

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结草衔环」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结草衔环」系由「结草」及「衔环」二语组合而成。

「结草」一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

记载春秋时秦桓公攻打晋国,晋大夫魏颗在辅氏之役大败秦军,并且捉到秦国大力士杜回的故事

相传魏颗之所以能打胜仗是因为两军对战时,战场上出现一个老人,老人在秦军必经的地方把草打结,杜回经过时结绊倒而被掳,晋军才获得胜利。

晚上魏颗梦见老人,老人自称是宠妾的父亲,因为魏颗在父亲魏武子死后,遵从父亲神智清醒时的交代,将父亲的宠妾改嫁,老人在战场上将草打结绊倒杜回,是为了报答魏颗救了他女儿性命的恩情。

「衔环」一语则是出自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

内容记录杨宝九岁时在华阴山北面,发现鸱枭攻击一只黄雀,结果黄雀受伤坠落在树下,全身爬满蝼蚁,杨宝将黄雀带回家放在巾箱中救治,以黄花喂食,百来天后黄伤愈,就飞走了。

夜里杨宝梦见一个黄衣童子,说他是西王母的使者,为了感谢杨宝救命之恩衔来四只白玉环送给他,希望杨宝的后世子孙品德清白如玉,位极三公。

而「结草衔环」又有『生当衔环,死当结草』的说法,认为「衔环」是活着报恩,「结草」是指死后报恩。

后来这两个词语被合用成「结草衔环」,用来比喻至死不忘感恩图报。

如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小人斗胆,敢问老爹奶奶一个名姓也,等小人日后结草衔环,做个报答。」

书证 01.元.施惠《幽闺记》第二二出:「英豪,念孤恤寡再之恩难报,久以后衔环结草,敢忘分毫?」 用法说明 近义词:

反义词: 辨识 参考语词 结草衔环

“衔环结草”这个典故是怎么来的,出自哪个朝代?

三国两晋时李密为回家侍奉抚养自己长大的祖母写给晋武帝一封后来举世闻名的奏章,叫《陈情表》。

在这当中有一句话“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引用了结草典故。

结草报恩的故事来源于左传宣公十五年。

那年7月,秦桓公发动战争,讨伐晋国。晋国大夫魏颗在雒luò地的辅氏(地名)打败秦军,这一仗,魏颗俘虏了秦国的大力士杜回。

起因和魏颗老爸魏双shuāng有关。魏家是跟着晋文公一起打天下的名门望族,在晋国的地位十分显赫。

魏双老年时期有个宠妾,没有生下孩子。魏双刚生病时,嘱咐儿子魏颗,将来有一天我百年了,一定要把这个小妾嫁了,让她活下去。

但魏双到了病重之时,却又和魏颗说,一定要把我宠爱的小妾殉葬陪我。

等到魏双死后,魏颗把那个小妾嫁了。他的理由是“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人病危时神智不清,说的话不可信,我遵循他清醒时的遗愿。

在辅氏之战时,魏颗看到一个老人,在战场上神奇的出现,用草绳拦住了杜回,把他绊倒。因此晋人才顺利把杜大力士抓回。

当天晚上,魏颗做梦梦到白天的草绳老人。老人对魏颗说“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我是魏双宠妾的爹,你遵循了他清醒时候的要求,没有让我女儿陪葬,而是给她改嫁,因此我来报答你的恩情。

结草之恩,因此成为一个典故。

结草衔环解释及典故

“衔环结草”是古代两个关于报恩的故事。那么,这两个故事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吗?

先来看看“衔环”的故事。这个故事记载在吴均的《续齐谐记》里,讲的是东汉的杨宝9岁的时候,在华山之北看见一只黄雀被一头老鹰啄伤后,掉到地上,又被一群蚂蚁围攻。杨宝可怜这只黄雀,于是把它捧回去,放在一个箱里保护起来。同时给黄雀喂食黄花。一个月后,这只黄雀的伤好了,杨宝把它给放飞。晚上,杨宝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黄衫童子送了四枚白环给他,对他说,自己是西王母使者,感谢他相救。为了报答杨宝,会让杨宝的子孙后代品行高洁,并且位登三公。

后来,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果然四世太尉,并且,他们的品德都非常高洁。

再来看看“结草”的故事。这个故事记载在《左传·宣公十五年》中。说的是晋国大夫魏武子有个小妾,没有生儿子,不过魏武子很喜欢他。有一次,魏武子生病了,他对儿子魏颗说,我死了以后,你就把这个小妾嫁人。但是后来,当魏武子病得很重的时候,他又对魏颗说,我死了以后,你要让这个小妾给我殉葬。

魏武子去世后,魏颗并没有把这个小妾给他的父亲殉葬。魏颗说,他父亲刚生病的时候,头脑是清醒的,他说的话是他真实的想法。后来他病得很重的时候,说的是胡话,因此,当儿子的只能执行他第一次说的。

后来,魏颗与秦国的大将杜回作战。魏颗败了几阵,正在发愁。晚上的时候,魏颗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个白胡子老人对他说了三个字:“青草坡。”

魏颗有所感悟,天明以后接着作战,魏颗果然把杜回引到一块青草坡。在战斗中,杜回的军队被青草坡上结的一个个环给缚住,逃不出来,最终,晋军打败秦军,杜回被魏颗抓住,晋国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晚上,魏颗又在梦中见到了那位白胡子老人。他对魏颗说,他是魏武子小妾已经去世的爹,感激魏颗没有让他女儿殉葬,所以,“结草”来报答他。

这两个故事是真实的吗?很显然,不可能是真实的。“衔环”的故事,肯定是因为后人看见杨宝作为一个隐士,而他的四代子孙都位居三公,而且品德高尚,所以附会出的一个故事。“结草”的故事,也是因为魏颗利用青草坡,打败了秦国大将杜回,因此把这个故事加以艺术夸张。后来,《东周列国志》还增加了不少情节,把这个故事演绎成,使得其传播得更加广泛。

这两个故事的附会和演绎,是往“报恩”上靠的。讲的是人应该做好事,应该对别人实施“仁德”。只要你做好事,把爱心传播出去,你将来就会获得回报。也就是说,这还是宣扬因果报应的故事。

我这里想说的是,这两个故事不但不可能是真实的,而且写作的人,还把这两个故事写坏了。本来有巨大正能量的故事,却被注入了“因果报应”的糟粕,实在是太可惜了。

那么,这两个故事有什么正能量呢?

“衔环”的故事,实际上我们需要挖掘的是杨家良好的家风。杨宝是一个隐士,不图名利,杨宝的儿子杨震是个清官,著名的“四知”故事就发生在他身上。正因为有杨宝、杨震父子创立的好家风,因此才使得杨家人在中国历史上创造出了这样了不起的为政奇迹。难道这还不够正能量吗?为什么要引入“因果报应”的道德训诫呢?

还有“衔环”的故事,实际上是魏颗一次非常成功的战争策略。魏颗打不赢秦国,于是把他们引入青草坡。而青草坡上,魏颗已经预先在上面结出很多草绳。魏颗的晋军知道,所以能成功避开草绳。秦国不知道,因此落入陷阱,最终被晋军打败。

而且魏颗的这种战术打法,还为后世所充分地利用和借鉴。古代战场上曾多次使用绊马索。利用绊马索绊倒对方战马,从而打败敌人,可见其影响深远。

在这里,我们应该总结的是魏颗不但心地善良,反对殉葬,而且善于动脑筋,能进行成功的战术安排。魏颗这种仁智勇兼备的人,其身上所传递的正能量是巨大的。为什么不去宣传这些,而是要用因果报应的故事来解释这一切呢?

很显然,我们今天值得对这两个故事进行重新清理和认识。

各位:有谁能告诉我"结草衔环"的典故

感恩就是结草衔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那大家知道结草衔环的典故吗?本文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结草衔环解释及典故,欢迎参考借鉴。

结草衔环解释及典故 篇1

结草衔环解释

拼音: jié cǎo xián huán

解释: 结草:把草结成绳子,搭救恩人;衔环:嘴里衔着玉环。旧时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结草衔环典故

春秋时期,晋国大臣魏武子卧病在床,交代儿子魏颗:“我的爱妾还年轻,我死后,你让她改嫁他人吧!”魏武子临死之前,神志不清,又对魏颗说:“我死之后,一定要让爱妾跟着陪葬。”

魏武子死后,魏颗认为应该听从父亲神志清醒时的嘱咐,便让父亲的爱妾改嫁了。后来晋王命令魏颗为将军,出战秦国的杜回时,战场上突然出现一位神秘老人,把地上的野草纠结在一起,绊倒了秦军的马匹,让晋军大获全胜,帮助魏颗打了胜仗,立下战功。

当天晚上,魏颗梦见了这位老人,原来他是那位爱妾的父亲,特地前来报答魏颗没有牺牲他女儿的性命,让她殉葬的恩情。

汉朝人杨宝,九岁时路过华山,看到一只受到猛禽攻击的黄雀,奄奄一息地躺在地上。杨宝将这只黄雀带回家中细心照料,直到它伤势痊愈,才放它回归大自然。

不久,杨宝梦见一个黄衣童子前来拜谢说:“我是西王母的使者,你的善心救助,我感激不尽,特地送来四个白玉环,它可保佑你的子孙品格如玉般洁白无瑕,官至三公,执掌朝政。”后来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四代都在朝中担任要职,并以为官清廉刚正的美名流传于后世。

根据“老人结草”和“黄雀衔环”这两个故事,引申连成“结草衔环”这句成语,形容受恩深重,努力报答,至死不忘。

典故引用诗词:

书怀(宋·蔡戡)

扁舟东下自夷犹,胸次浑无一物留。

世味横陈如嚼蜡,人生变灭似浮沤。

休休且毕山林愿,去去空怀畎亩忧。

自念秋毫皆帝力,衔环结草若为酬。

结草衔环解释及典故 篇2

结草衔环:永怀感恩之心

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后汉书·杨震传》。

释义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历史典故:

“结草”的典故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春秋时,晋国的魏武子有个爱妾。魏武子生病后,对他的儿子魏颗说:“我死之后,你一定要把她嫁出去。”不久魏武子病重,又对魏颗说:“我死之后,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等到魏武子死后,魏颗没有把那爱妾杀死陪葬,而是把她嫁给了别人。魏颗说:“人在病重的时候,神智是昏乱不清的,我嫁此女,是依据父亲神智清醒时的吩咐。”

后来,秦桓公出兵伐晋,晋军和秦兵在晋地辅氏(今陕西大荔县)交战,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相遇。二人厮杀在一起。正在难分难解之际,魏颗突然见一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使这位堂堂的秦国大力士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当场被魏颗所俘,使得魏颗在这次战役中打败秦师。

晋军获胜收兵后,当天夜里,魏颗在梦中见到那位白天为他结绳绊倒杜回的老人,老人说:“我就是你把她嫁掉而没有让她为你父亲陪葬的那女子的父亲。我今天这样做是为了报答你的大恩大德!”

“衔环”典故则见于《后汉书·杨震传》中的注引《续齐谐记》。杨震父亲杨宝九岁时,在华阴山北,见一黄雀被老鹰所伤,坠落在树下,为蝼蚁所困。杨宝怜之,就将它带回家,放在巾箱中,只给它喂饲黄花,百日之后的一天,黄雀羽毛丰满,就飞走了。当夜,有一黄衣童子向杨宝拜谢说:“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并以白环四枚赠与杨宝,说:“它可保佑君的子孙位列三公,为政清廉,处世行事像这玉环一样洁白无瑕。”

果如黄衣童子所言,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四代官职都官至太尉,而且都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他们的美德为后人所传诵。

后世将“结草”“衔环”合在一起,流传至今,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结草衔环解释及典故 篇3

结草衔环

解释:结草:把草结成绳子,搭救恩人;衔环:嘴里衔着玉环。旧时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唐·白居易《赎鸡》诗:“莫学衔环雀,崎岖谩报恩。”

示例:俺田家祖上一百世的祖宗,做鬼都感激二位爷的恩典,一定会报答你二位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四回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比喻感恩戴德,至死不忘

结草衔环典故

这句成语是由“结草”和“衔环”两个典故结合而来的'。“结草”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魏武子有嬖妾,无子。武子疾,命颗(武子的儿子)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尔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衔环”是古代神怪上记载的一个故事,见《后汉书·杨震传》李贤注引《续齐谐记》。

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晋国的魏武子在生病时,曾嘱咐他的儿子魏颗,在他死后,把一个没有生过儿子的妾嫁出去。后来武子病重了,又告诉魏颗,在自己死后让他这个妾陪葬。武子死了以后,魏颗觉得父亲病危时的语言可能是神志不清时的胡言乱语,便依照他以前的吩咐把武子的爱妾嫁出去了。后来,魏颗领兵和秦国打仗,看见战场上有个老人把遍地的草都打成了结子,缠住秦军的战马,使秦军兵将纷纷坠马,魏颗因此获胜并俘虏了秦将杜回。当夜,魏颗做了个梦,梦见在战场上结草的老人自称是那位出嫁妾的父亲,是用此来报答魏颗不把自己女儿拿来陪葬之恩的。

据古代神怪载:东汉杨宝在9岁时,从华阴山北捉了一只受伤的黄雀,杨宝把它带回家饲养,等伤好后把黄雀放了。过后,杨宝梦见黄雀化作一个黄衣童子回来报恩,自称是西王母的使者,并口衔4枚白环,说杨宝的子孙将来都会像白环一样珍贵。后来,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和玄孙杨彪果然都飞黄腾达。

这是两个很荒诞的故事,可能是作者杜撰出来的。因为这两个故事都含有知恩必报的意思,所以后人把它们结合成一句成语“结草衔环”,形容感恩图报。

结草以报古文翻译

“结草”的典故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公元前 594年的秋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晋,晋军和秦兵在晋地辅氏(今陕西大荔县)交战,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相遇,二人撕杀在一起,正在难分难解之际,魏颗突然见一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使这位堂堂的秦国大力士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当场被魏颗所俘,使得魏颗在这次战役中大败秦师。

晋军获胜收兵后,当天夜里,魏颗在梦中见

到那位白天为他结绳绊倒杜回的老人,老人说,我就是你把她嫁走而没有让她为你父亲陪葬的那女子的父亲。我今天这样做是为了报答你的大恩大德!

原来,晋国大夫魏武子有位无儿子的爱妾。魏武子刚生病的时候嘱咐儿子魏颗说:“我死之后,你一定要把她嫁出去。”不久魏武子病重,又对魏颗说:“我死之后,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等到魏武子死后,魏颗没有把那爱妾杀死陪葬,而是把她嫁给了别人。魏颗说:“人在病重的时候,神智是昏乱不清的,我嫁此女,是依据父亲神智清醒时的吩咐。”

“衔环”典故则见于《后汉书·杨震传》中的注引《续齐谐记》,杨震父亲杨宝九岁时,在华阴山北,见一黄雀被老鹰所伤,坠落在树下,为蝼蚁所困。杨宝怜之,就将它带回家,放在巾箱中,只给它喂饲黄花,百日之后的一天,黄雀羽毛丰满,就飞走了。当夜,有一黄衣童子向杨宝拜谢说:“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并以白环四枚赠与杨宝,说:“它可保佑君的子孙位列三公,为政清廉,处世行事象这玉环一样洁白无暇。”

果如黄衣童子所言,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四代官职都官至太尉,而且都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他们的美德为后人所传诵。

后世将“结草”“衔环”合在一起,流传至今,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结草衔环的典故

秋天七月,秦桓公讨伐晋国。军队驻扎在辅氏。宣公十五年,(同年)晋侯正召集军队准备侵略赤狄的土地。遇此情况只得到达黎国后就马上返回了。到达洛阳时,魏颗在辅氏打败了秦国军队,俘获了敌人杜回,秦国的强将。先前,魏武子有个妾氏,无子。武子生病时,对儿子武颗说:一定要把她嫁出去。病情加重时,说:一定要她给我陪葬了。等到武子死了,武颗把这个妾氏另嫁了他人,未把她陪葬。说:生了重病就会乱了心智,我要听从父亲理智之时的话。到辅氏战役时,武颗见一个老人用编成的草环绊住杜回,杜回颠簸着跌倒了,所以才被俘获。夜里魏颗做梦梦见此老人,这个老人说:我,就是你嫁的那个妾氏的父亲,你用先人的理智之时的命令,未把我女儿陪葬,我这样来回报你。

相关资料:

衔环结草以报恩德:讲一个士大夫将其父的爱妾另行嫁人,不使殉葬,爱妾已死去的父亲为替女儿报恩,将地上野草缠成乱结,绊倒恩人的敌手

结草:把草结成绳子,搭救恩人;

楼主啊,我查了很多资料才翻译成这个样子,有些词句还是不太准确,你可以再找找高手,有些历史时间,国家名称,都是我查过的,这个你放心。希望可以帮到你!

文言文某当结草衔环以报的翻译

结草衔环(拼音:jiécǎoxiánhuán)是一则来源于古代报恩神话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左传·宣公十五年》。有关结草衔环的典故如下:

结草典故

结草,指魏颗救父妾,而获老人结草御敌的故事。参见「结草」条。衔环,指杨宝救一只黄雀,后得黄衣童子以四枚白环相报的故事。参见「衔环」条。结草衔环比喻生前受恩死后图报。

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小人斗胆,敢问老爹__一个名姓也,等小人日后结草衔环,做个报答。」《西游记.第三七回》:「朕当结草衔环,报酬师父恩也。」也作「结草衔环」、「衔环结草」。

公元前594年7月,秦桓公出兵伐晋,晋军和秦兵在晋地辅氏交战。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相遇,二人厮杀在一起,正在难分难解之际,魏颗突然见一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结果这位堂堂的秦国大力士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当场被魏颗所俘,使得魏颗在这次战役中大败秦师。

晋军获胜收兵后,当天夜里,魏颗在梦中见到那位白天为他结绳绊倒杜回的老人。老人说,我就是你把她嫁走而没有让她为你父亲陪葬的那个女子的父亲,我这样做是为了报答你的大恩大德。说完老者就消失了。魏颗猛然惊醒。

原来,晋国大夫魏武子有位没有生育的爱妾。魏武子有一次生病的时候嘱咐儿子魏颗说:“我死之后,她就会因为无子而受到大家的排挤,所以你一定要把她嫁出去,不要让她在家里受气。”不久魏武子病重,他又对魏颗说:“我死之后,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当时,魏颗没有办法,只得点头答应。

等到魏武子死后,魏颗并没有把那个爱妾杀死陪葬,而是把她嫁给了别人。有人责问魏颗:你为什么不按照父亲的遗嘱办事,这实在是太不孝了。魏颗说:“人在病重的时候,神志会昏乱不清。我嫁此女,是依据父亲神志清醒时的吩咐,没有什么不孝的。”

衔环典故

东汉有个人叫杨震,他父亲杨宝九岁时,在华阴山北见一黄雀被老鹰所伤坠落在树下,为蝼蚁所困。杨宝可怜它,就将它带回家,放在巾箱中,只给它喂饲黄花。百日之后,黄雀羽毛丰满,就飞走了。

当夜,有一黄衣童子向杨宝拜谢说:“我是西王母的使者,承蒙您的搭救,非常感激。”并将四枚白玉环赠与杨宝,说:“它可保佑您的子孙位列三公,为政清廉,处世行事像这玉环一样洁白无瑕。”

果如黄衣童子所言,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四代都官至太尉,而且都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他们的美德为后人所传颂。

后世就将这两个故事提炼为“结草”“衔环”,然后将它们合在一起,流传至今。

结草衔环

解释

比喻感恩戴德,至死不忘。后世用结草衔环代指报恩。

典故

春秋时期的晋国,诞生过很多个叱咤风云的家族,魏氏就是其中一个,也是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前身。

魏武子,即魏犨,是魏氏比较公认的第一代宗主,他早年跟随公子重耳流亡,后又跟晋文公南征北战,立了不少功劳,但是到了晚年,魏武子也做了一件荒唐事。

魏武子有一个爱妾,没有生儿子,魏武子生病时,很大度地告诉他的儿子魏颗说:“等我死去以后,就让她改嫁吧。”

等到魏武子病危时,又把魏颗叫到病榻前,嘱咐他说:“我死后,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等到魏武子死后,魏颗认为父亲临终前所说的话是在病重时神志不清的话,就按照魏武子最初的意思,让那个小妾改嫁了”

过了几年,前594年7月,秦国趁着趁晋国大军出兵攻打赤狄,出兵偷袭晋国,魏颗率领晋军在辅氏(晋地,在今陕西省大荔县东)迎击秦军,秦晋爆发了辅氏之战。

战场上,秦国有一个大力士叫做杜回,魏颗抵挡不住,转身逃走,杜回在后面紧追不舍。

眼看魏颗就要被追上,这时,一个老人将野草打成结拦阻秦国力士杜回,杜回一不小心被绊倒在地,被晋军俘获,秦军也因此战败。当晚,魏颗梦见这老人,说他就是当年魏武子的那个爱妾的父亲,特来报恩,成语“结草衔环”的典故就出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