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门桃李争荣日,法国荷兰比利时什么意思,公门桃李的意思

tamoadmin 成语出处 2024-07-23 0
  1. 对联3.上下联的逻辑联系
  2. 趣味对联30幅,果然是妙趣横生

据《文苑滑稽联话》中所载,当时有名的成语羊角对有:

公门桃李争荣日,法国荷兰比利时。——是古诗句与国名相对

树已千寻休纵斧,果然一点不相干。——是时人诗句与俗谚相对;

公门桃李争荣日,法国荷兰比利时什么意思,公门桃李的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欲慰苍生须作雨,相思黄疸急惊风。——是古诗句与病名相对;

鸡肚不知鸭肚事,雏凤清于老凤声。——是俗谚与古诗句相对;

打狗要看主人面,顾鳌蒋作宾孙眉。——是俗谚与时人名相对。

当时流传最广的羊角对要算是骂李鸿章的:

杨三已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

对联3.上下联的逻辑联系

公门桃李争荣日 法国荷兰比利时 “公门桃李争荣日 法国荷兰比利时”,绝对绝“对”!无中生有是创意,有中生有亦是创意,且是更难的创意。 搜索了下,发现还有段故事: 有一个对“无情对”的小故事。话说清末民初,某日,一群门生给老师做寿,有人出了一副上联:“公门桃李争荣日”。良久,下联仍无着落。刚好一位留欧的门生赶到,说:“这有何难哉?”跟着随口而出:“法国荷兰比利时”。众人深思片刻,无不绝倒。 上联乃一句唐诗,下联串组三国名(据说为清末怪联圣手何淡如所对)。“荷兰”既做国名,又做两种花卉“荷”、“兰”与“桃”、“李”相对;“比利时”也同上,借用“比利之时”意与“争荣之日”相对,此联两用借对,字面对仗十分工整,也合马蹄韵,因此这个烩炙人口无情对就在当今也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这个故事,笔者是在林以亮先生的散文集《更上一层楼》中读到。事隔多年,居然没忘记。作曲上,写旋律近似出联,是无中生有;写对位近似对联,是有中生有。后者难于前者,应是不争之理。因为前者海阔天空,后者限制重重。前者全凭才气,后者必须才气加上功力。 其他的下联对法: 女墙苔藓背阴时 阆苑仙葩寂寞时(这个对法工整且意境幽美) 子路稼轩任弼时(这个小有创意,有些 孙行者 对 胡适之 的韵味) 母院杏梨抢落时(这个就有唐诗的感觉了,不知道是不是“原配”?) 别院菏泽连云港(同样是地名对,但感觉和法国荷兰比起来有天渊之别)

求纳

趣味对联30幅,果然是妙趣横生

对联好像一对夫妻,上下联关系异常密切,两个并排的语句,如果毫无关系,构不成对联。

对联讲究上下联内容相关,但无情对却是对联中的另类,它极力追求上下联所说的东西绝不相干。比如上联是“雨果”,下联对以“冰花”;上联是“珍妃苹果脸”,下联对以“瑞士葡萄牙”;上联是“公门桃李争荣日”,下联对以“法国荷兰比利时”。看着这些无情对如此字字工稳,仿佛金童玉女,十分般配,而上下联各自表述的内容,又相距十万八千里,就难免越看越好笑。

有人建议取消无情对的对联资格,认为承认它为对联将会动摇对联必须内容相关这个标准。其实无情对的存在正是以对联必须具备内容相关这种性质为前提的。如果对联本来就是不讲究上下联具有必然联系的,它内容与形式的背离就不会令人感到意外而横生趣味了。有了无情对,对联上下联必须内容相关更得到有力的证明。

对联上下联的内容互相关联大致可概括为正对、反对、串对三种情况。

首先说正对。正对的突出作用是通过两种同类内容的叠加来加强表达效果。叠加的可以是不同对象的同类内容,如“三间大屋间间间;九横长梯横横横”(“间间间”读作jiān jiān jiàn;“横横横”读作hèng hèng héng)。也可以是同一对象的不同方面,如“志不求荣,满架图书成小隐;身虽入俗,一庭风月伴孤吟”。

叠加关系意味着上下联所说的内容或为不同对象的同一性质,或为同一对象的各别特性,叠加之后,可以给人更加强烈的印象。人们说明问题,用一个事例往往显得单薄,事例过多,又嫌累赘,用两个,像联珠合璧,较之单独的一颗珠,一块璧,会格外令人喜爱。

属于正对的除叠加外还有互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此联即从“水光”与“山色”两个方面去描写西湖的美景。这是同一对象不同侧面的互补。从事物的方方面面中,挑出两个各具特色的方面作为代表,让它们互相补充,常能收到以少胜多的效果。

其次说反对。反对的突出作用是通过相反内容的对比,使得双方有如白纸黑字反差更大。可以是不同对象相反内容的对比,也可以是同一对象相反内容的对比。

这些就是不同对象的相反内容的对比:“富者胀穿肚,穷人饿断肠”;“笼鸡有食汤刀近,野鹤无粮天地宽。”这些就是同一对象的相反内容的对比:“忧劳兴国,逸豫亡身”;“扫千年旧习,树一代新风。”

最后说说串对。正对和反对都是一左一右的横向联结的关系,而串对却是一前一后的纵向流动的关系,所以又名流水对。流水对的一前一后可以有选择、条件、因果、目的、转折、递进、承接等关系。我们依次举例说明这些“流水”关系

1、选择关系。选择关系的对联,如果属于二者选一的,“要这,不要那”(?宁为玉碎;不作瓦全),当然很好识别。还要知道“不要这,也不要那”(困厄勿穷原委;英雄莫问出身),以及“或这,或那”?(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也是一种选择关系。 ?

2、条件关系。条件关系的对联有两种情形:“只有……,才……”(不历几番锻炼;怎成一段锋芒)和“如果……,那么……”(早行节俭事;免过淡泊年)。一般前半表条件,后半表结果。条件关系而用了“如、若”之类的关联词语的,又被称作设关系(若能杯水如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我们不立此项,都作为条件关系处理。

3因果关系。条件关系与因果关系都涉及结果问题,不过因果关系的结果是由事物发展的前因造成的,前因与后果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实关系,而条件关系的结果则是由理性思考的前提导致的,前提与结果是一种主体思维的推断关系。因果关系的对联大都上联说的是原因,下联说的是结果(春来眼底;喜上眉梢),也有少数是原因在后,结果却在前的(休叹人生如意少;从来世道不平多)。

4、目的关系。目的关系的对***是半联表行为,半联表目的,意思是为某种目的而有某种行为,或进行某种行为以便达到某种目的。这就自然形成了上半联表目的,下半联表行为(但得众生皆温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或者倒过来上半联表行为,下半联表目的(劝君更进一杯酒;与尔同消万古愁)。目的关系的对联,用了“愿、欲、为”等字眼,较易识别(但愿桃红李艳;何愁体瘦鬓霜),缺乏这种标志的,就要根据内容去确定(居委会联:“巧理千家事;温馨万户心”)。

5、转折关系。上联表达了一个意思,下联却转到了另一个或相反或相异的意思,这就是转折关系。这种关系的对联一般相当于“虽然……,但是……”,文言的说法是“虽……,却……”(虽为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当然还有其他字词标志,但是多数是没有字词标志的(饮水须观清浊;交人莫论富贫)。对于转折关系的对联还要注意这样一点:转折的意思多在下联,但也有在上联的(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6、递进关系。递进也包含转折,只是意思转到了比原来更进一层,而不止于与原来各异。递进关系的对联一般适宜用“不仅……,而且……”这个格式去检验(此际初逢花结簇;前程更喜锦成堆),但也要注意到递进关系的对联大都靠实际内容显示递进关系, 较少借助语言标志,有标志也难归纳(“进门都是客;到此即为家”意味着不仅是客人,而且是如同家人的客人;“未老先求退,归来不厌贫”,意味着不仅求退心切,而且虽贫亦退)。

7、承接关系。一先一后发生的事情,又没有选择、条件、因果、目的、转折、递进等关系的,一般就是承接关系。具备承接关系的对联,其先后的连贯常常体现在表示时间的字词上(白雪才铺黄土上;春风又到柳梢头),有时缺乏时态标志,需要细心体会才能断定其承接关系(“下笔千言,正桂子香飘,槐花黄后;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这是下笔考试与试后出门的先后承接)。

01.

品泉茶三口白水,竹仙寺两个山人。

赏析:湖北潜江县在清代时有一个竹仙寺茶楼,康熙年间胡简志为茶楼撰写了这副拆字联,上联“品”拆成三“口”,“泉”拆成“白”“水”;下联“竹”拆成两“个”,“仙”拆成“山”“人”。

02.

问观音为何倒坐,恨众生不肯回头。

赏析:山东日照天后祠联。天后祠中的观音像面北,人称倒坐观音。

03.

一蓑一笠一髯翁, 一丈长杆一寸钩;

一山一水一明月,一人独钓一海秋。

赏析:青岛崂山***的数字联,联语颇有韵味。

04.

一羊引双羔,两猪共一槽。

赏析:晋代有一个读书人,自恃能诗善文,常出联嘲弄人。一日,他与友人正在一起吃饭,看到一位妇人领着两个小孩从门前走过,便说出上联以嘲弄,没想到那妇人瞪了他一眼,反唇相讥,对出了下联。

05.

龇牙咧嘴进去,挺胸凸肚出来。

横批:真痛快!

赏析:这是评书中说到有一副悬挂在厕所门墙的对联,描写入厕者的形态。

06.

得大解脱,有小便宜。

赏析:民国新会的李淡愚为公共厕所题联。上联是佛家语,下联是俗语,嵌“大解”、“小便”于其中。

07.

在坑满坑,在谷满谷;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赏析:旧式厕所有一种挖地为坑的,上厕所称之为“蹲坑”,这副对联就是为旧式厕所题的。

08.

鞠躬如也,掩鼻过之。

赏析:这是用于旧式厕所的一副对联。旧式厕所不能用水迅速冲走秽物,所以有臭味。

09.

到此方无中饱去,何人不为急公来。

赏析:这是是专用于衙门内厕所的,实是针对衙门官府的讽刺联。***叫做“中饱私囊”,热心公益叫做“急公好义”。

10.

才似文中子,形如武大郎。

赏析:清末著名文人王闿运长得很丑,当时报纸上用这副对联来讽刺他,下联是说王闿运长得丑,上联好像是褒扬,实际上贬抑,因为“文中子”指隋朝思想家王通,王通固然有才华,但是王通觉得原有的“六经”有不足,于是自己再续“六经”,当时多数人仍然把他看成是妄人,所以“才似文中子”实际上是说王闿运是妄人。

11.

国之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

赏析:这是民国章太炎所作的嘲弄康有为的对联,嵌入了康有为的名字,暗含“国之将亡必有”(出自《礼记·中庸》)“老而不死是为贼”(出自《论语》),实际是骂康有为是“”“贼”。

12.

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

赏析:李鸿章是安徽合肥人,他做官文华殿大学士的时候,翁同龢担任户部尚书。翁同龢是江苏常熟人,户部尚书古称“大司农”。这副对联把二人的官职和籍贯都写在里面,有双关之意。

13.

张之洞,陶然亭。

赏析:张之洞是清末名臣,陶然亭是北京名胜,可谓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字面却对得非常工整,这是无情对的特点。

14.

杨三已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

赏析:这是清末讽刺李鸿章的一副对联。杨三是当时苏昆戏中最著名的丑角。李二指李鸿章,其兄李瀚章,人称“李大先生”。以“先生”对“已死”,也是无情对,工绝。

15.

公门桃李争荣日,法国荷兰比利时。

赏析:这是清末民初何淡如所撰的无情对名联。何淡如为 “广东四大状师”之一,善作对联。

16.

新鬼烦冤旧鬼哭,他生未卜此生休。

赏析:清代纪晓岚所撰集句联,以讽刺庸医。上联出自杜甫的《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下联出自李商隐《马嵬》:“海外徒闻更,他生未卜此生休。”

17.

我辈复登临,昔人已乘黄鹤去;

大江流日夜,此心常与白鸥盟。

赏析:清末端方做湖北巡抚时,在黄鹤楼所题集句联,联语都是唐人诗句。

18.

若不撇开终是苦,各自捺住即成名。

横批:撇捺人生

赏析:“若”字的撇,如果不撇出去,就是“苦”字;“各”字的捺笔,只有收得住,才是“名”字;一撇一捺即“人”字。

联语还有另一层深意:凡世间之事,撇开一些就不苦了;虚名幻想,方寸之间能捺住方是人生大智慧!

19.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赏析:据说1959年,梅兰芳60寿辰时,他的琴师徐兰沅写下这样一副对联赠送,梅兰芳十分喜欢,评说道:“里面只用了八个单字,就能把表演的技术描写出许多层次来。”

20.

八卦,坤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卦卦乾坤已定;

鸾九声,凤九声,九九八十一声,声声鸾凤和鸣。

赏析:传说清代纪晓岚年轻的时候,向马家求婚,**马月芳出了上联来考他,纪晓岚对的下联,很贴切求婚的情境。

21.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赏析:传说是明代解缙所撰。上联的蒲属草本植物,桃与葡萄属木本植物;下联的梅在冬末春初开花,桂和玫瑰在夏秋时节开花,可谓对得奇巧,又充满美感。

22.

昨夜大寒,霜降茅屋如小雪;

今朝惊蛰,春分时雨到清明。

赏析:据传,明代有位学士,在浙江天台山游览时,夜宿山中茅屋,早晨起来一看,茅屋一片白霜,心有所感,吟出上联,联中嵌入三个节气:大寒、霜降、小雪。

近代浙江名士赵恭沛给出了下联,也嵌入三个节气:惊蛰、春分、清明。

23.

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

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行来步步娇。

赏析:传说上联是苏东坡所出,下联为苏小妹所对。上联嵌入“水仙子”“碧玉簪”“声声慢”三个曲牌名,下联嵌入“虞美人”“红绣鞋”“步步娇”三个曲牌名。

24.

到此皆洁己之士,相对乃忘形之交。

赏析:这是一副公共澡堂所悬对联。上联的“洁己之士”,即洁身自好的意思,用来和洗澡相比,是很恰当的;下联的“忘形之交”,即不拘形迹的知心朋友,浴池中的人们赤身,岂不正是“忘形之交”?

25.

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

赏析:1945年日本投降后,古都南京得以重新成为首都,当时流传这副国名地名联,内容完全贴合时事,形式别具一格。

26.

马歇尔歇马,华来士来华。

赏析:这是回文联,正读倒读都一样。二战后,美国将军马歇尔及副总统华来(莱)士先后来访问中国,当时的上海报界用这副对联来调侃时事。

27.

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

赏析:传说苏东坡有一年与家人中秋赏月,时至半夜,他想试试儿子们的才学,就出了上联,并要三个儿子作对。他的第三个儿子苏过反应敏捷,随即对出了下联。

28.

身居宝塔,眼望孔明,怨江围实难旅步;

鸟在笼中,心思槽巢,恨关羽不得张飞。

赏析:这是四川内江三元塔的一副谐音联,包含三国六个人名:孔明、姜维(江围)、吕布(旅步)、曹操(槽巢)、关羽、张飞。

其字面意思可解为:鸟儿被围在宝塔之内,眼望塔孔中的亮光,只怨江堤围困,难以出去旅行;被囚笼中,心中思念旧巢,只恨双翅被关,不能够展翅飞翔。

29.

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相仿,既非家禽,又非野兽;

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摸糊,虽为短品,却是妙文。

赏析:这是字谜对联,上联谜底是“猜”,下联谜底是“谜”。

30.

马咬马,马踢马,小马喊妈出,妈打马,妈拉马,马归马槽,妈妈喂马,马看妈,妈看马;

牛抵牛,牛蹭牛,老牛叫妞来,妞砸牛,妞撵牛,牛入牛圈,妞妞拴牛,牛瞪妞,妞瞪牛。

赏析:这是使用同音字的绕口联。上联说儿子小马,见自家养的两匹马跑出来互相踢咬,叫妈妈牵回槽上一事;下联说牛跑出来了,农夫老牛叫小妞拉牛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