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难封冯唐易老典故简介,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是什么句式

tamoadmin 成语教学 2024-07-20 0
  1.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隐情呢?
  2. 「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是什么意思?
  3. 为什么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4. 苏轼经历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故事简介

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得封侯。

出自:唐代文学家王勃《滕王阁序》

原文: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李广难封冯唐易老典故简介,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是什么句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译文:唉!命运不顺,路途艰险。冯唐容易老,李广封侯难。把贾谊贬到长沙,并不是没有贤明的君主:梁鸿到海边隐居,难道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时代吗?

扩展资料:

文章由洪州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写滕王阁的壮丽,眺望的广远,扣紧秋日,景色鲜明;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抒发身世之感;接着写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励志节,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

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文章除少数虚词以外,通篇对偶。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多,对得整齐;又几乎是通篇用典,用得比较自然而恰当,显得典雅而工巧。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隐情呢?

“嗟乎!时运不齐,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出自唐代王勃的《秋日登弘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其中,冯唐易老,指的是冯唐容易老去,但却很难实现他的保家卫国,辅佐君王的抱负,多形容难以得志;李广难封,指的是李广作战无数有功劳在身,却没能够封官进爵,多形容身服功名利禄,却不能添爵封侯;两者都是无法实现心中所愿,不得重用的人。

李广作为汉朝有名的将领,一生中与匈奴打了大大小小七十多次战役,但他与匈奴交手的大型战役却没有胜过几次;唯有一次,即平定”七国之乱“时,李广跟从大将周亚夫平定吴楚联军,立下过一次大的战功,也因此,李广被梁王刘武看上了,他欣赏李广的将领之才,便私下授予李广将军印,并希望在以后的起兵逼宫时,李广能够助他上位,而李广分不清利害关系,还沾沾自喜,欣然接受了,李广还为此炫耀一番;他也由此惹怒了皇帝,而没有受到过一点封赏,并且皇帝在此时对李广已心存芥蒂,为他以后不能封爵埋下了隐患;我认为这是李广难封的最根本原因。

李广虽然作战勇猛,但也只是一介猛夫,又因被誉为为飞将军,所以变得非常自负,他不懂兵法,不通战略,只是以勇猛胜敌因此,他为此付出了代价,此处可从李广出雁门击匈奴看出,李广兵败逃走,本来应当斩首,但念其在外作战多年,立下过大小战功,便赦免其死罪,改为贬黜为庶人。李广本人又是一个心胸狭隘的人,没有能容之度;霸凌亭尉曾喝酒呵斥过李广,即”今将军不得夜行,何况你是前将军!”,李广便因此怀恨在心,当他又一次被皇帝启用时,就想杀了那个亭尉,于是他把亭尉召至军中,而后杀了亭尉;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额头能跑马”,李广这样一个气量狭小的人,怎么能统率军队呢?

只能说,李广由于自身性格使然,不适合做将军李广难封,这便是命啊,但我们也不能就此否定李广为汉朝立下过的大小战功,他的爱国之情也是应予肯定和学习的

「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是什么意思?

王勃的一首《滕王阁序》在我国的骈文史上留下光彩夺目的一章,其中使用了大量的历史典故,一句“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更是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郁结之情,但“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背后,其原因难道真的是简简单单的“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吗?这其中又有着怎样的隐情?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冯唐与李广的郁闷人生。

冯唐的祖父是赵国人,汉朝建立以后,搬迁到安陵地区。适逢汉文帝时期,文帝主张尊孝悌、尚节俭、以德服人,而冯唐因为非常的孝顺而闻名乡里,做了中郎署长,侍奉文帝。

有一次文帝曾经问他:“我听说赵将李齐非常的有才能,以至于我每次吃饭的时候都非常思慕他作战的雄风,你知道他吗?”冯唐说:“他还比不上廉颇与李牧呢!”文帝非常好奇,冯唐就把廉颇与李牧的事迹说与文帝听,文帝听完之后,在高兴之余,也发出了深深的感慨:“哎,如果我身边有廉颇、李牧这样的人,又何必害怕匈奴为患呢?”

冯唐听了之后说了一句话差点没把文帝噎死,“臣诚惶诚恐,冒死以陈,即便有廉颇、李牧这样的人,你也不懂得任用啊。”后果可想而知,文帝丢了面子,非常生气,这事情如果发生在一些暴君身上,估计冯唐当即小命难保,但文帝毕竟是以德服人的仁君,于是在私下责备冯唐:“你可以私下这样说,但没必要在大庭广众之下羞辱我啊。”冯唐谢罪说:“我是个乡下人,不懂得回避。”这句话估计让文帝再次吐了一口老血。

以上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足以说明问题所在,瑞士著名的心理分析学家瑞格曾说过,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在冯唐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证,身为臣子,不溜须拍马,直言敢谏本是好事,但整天给皇帝找不自在就不对了。

十年后,景帝继位,任命冯唐做了楚相,不久又被罢官,直到汉武帝时期,武帝求贤若渴,乡里再次举荐冯唐,可是这时,他已经九十多岁了,不能再做官了,于是举荐他的儿子冯遂做了郎官。一朝天子一朝臣,冯唐身历三朝,却始终郁郁不得志,这难道都是皇帝的过错吗,其自身难道就没有一点原因吗?纵然他博学多才,但正是一种迂腐的刚直才导致了他人生的悲剧。所幸,其子冯遂与司马迁关系很好,加之太史公本身也‘命途多舛’,不免有惺惺相惜之感,为其立传,这才有了‘冯唐易老’感叹流传后世。

而李广本身则很有色彩,他为将廉洁,常把自己的赏赐分给部下,与士兵同吃同饮,深的官兵爱戴,公元前129年,卫青率大军直捣龙城,斩匈奴七百余人,但李广却因寡不敌众,受伤被俘,装死后趁机夺取战马,一路凭借高超的箭术得以逃脱,李广超凡的箭术给匈奴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昌龄曾有诗称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时间,让飞将军李广的名号流芳百世,但就是这样一个名将,在连年用兵、军功易得的汉武帝时代,居然没有博得封侯,这究竟又是为何?

众所周知,武帝时期,军功是得以封侯的重要考量,除军功外,只能世袭了,但李广的父亲并非侯爵,所以李广想要封侯只有获得军功这一途径。据考证,武帝时期因军功封侯的共有二十六人,但李广却经七十余战而未达到封侯的标准,为什么李广在战争之中并未取得与其名气相符合的战果呢。

一、自负无谋,逞个人英雄主义。李广因为自己箭法高超的原因,要求自己封射必中,不中不射,都知道弓箭是有射程的,所以李广常常因为这个原因距离匈奴军队太近而被包了饺子,虽然最后都侥幸逃脱了,但主将被困,后果可想而知。

二、为将而无大局。有三个匈奴的射雕手被李广发现了,李广擅离职守,亲率三百部队前去追击,虽然三名射雕手被杀,但却碰到了匈奴大军,结果匈奴人以为这是李广的疑兵之计,没有发动攻击,李广侥幸得以脱逃,(事后李广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表示,我真没想这么多。。。)如果这真是匈奴人的调虎离山之计,不知李广又当如何,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李广没有大局观,容易因小失大。

三、名气太大。匈奴攻入辽西,击败了屯兵渔阳的韩安国。于是皇帝召李广,封他为右北平太守。李广任右北平太守后,匈奴非常害怕,经常躲着李广,数年不敢入侵右北平,这也让李广失去了很多取得战功的机会。

四、治军散漫。在治军方面李广主张自便,加上李广本人爱兵如子,所以很多士兵都愿意跟随李广出征,但一支军纪散漫的部队,其战斗力必定大打折扣,面对驰骋大漠的匈奴军队,也无怪乎李广接连作战失利。

五、皇帝不喜欢他,卫青之子尚在襁褓之中,身无寸功,便得以封侯,难道李广还比不上一个婴儿吗,说到底不过是李广的性格以及为人处事的方式导致皇帝不待见他。身为一个给打工的人员,老板的不喜欢无疑是致命的,加之李广的军功确实没达到封侯的标准,一个没有战功又不受皇帝待见的将军,他的前途是显而易见的。

为什么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历史上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 ”李广难封”我们知道,李广是汉武帝时期非常有名的将军,被称为「 ”飞将军”,一生战功赫赫,威震敌胆,可到死都没能封侯。连李广的儿子李敢,并不怎么出名,也没什么大功绩,都被封为关内侯,而李广却没能获封。 汉武帝不给李广封侯,他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没有看到是因为自己任人唯亲造成的,反而从李广身上找原因,认为李广是命不好。以至于最后,汉武帝准备发动「 ”漠北行动”的时候,还不让李广去,怕李广去了,战争不能获得全胜。 那么,「 ”冯唐易老” 又是什么意思呢?冯唐是谁?他又有什么倒霉的事情呢? 其实,「 ”冯唐易老”和「 ”李广难封”所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说的也是冯唐非常有才干,很早就出了名。但是到老了,也没有混个一官半职。 冯唐是贵族出生。他爷爷是原先赵国(战国时期的赵国)将领,他父亲当过代国(西汉时期的代国)的相国。冯唐是汉文帝的潜邸旧臣。因为冯唐的父亲当过代相,而汉文帝刘恒在当皇帝前,曾是代王。冯唐因为举孝廉,在代地被任命为中郎署长,直接侍奉代王。汉文帝也曾非常重视冯唐,当汉文帝回代地的时候,还专门去看过他,召见他,和他商谈国事。 然而冯唐之所以没有成功,全都得怪自己,为何? 当刘恒还是代王的时候,冯唐就是刘恒身边的侍卫官。但是,刘恒进京当皇帝的时候,却并没有带他去。这说明,他一直没有迎奉过刘恒,因而,刘恒并没有把他当成自己身边的人。接着,汉文帝当了皇帝以后,回到代地,还是汉文帝主动去找冯唐。 当时汉文帝对冯唐说,你老人家怎么还是一个郎官?其实,这也就表明,汉文帝是想重用冯唐了。那么,这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他可以在汉文帝面前表现一下了。 那么,冯唐是怎么表现的呢? 当时,汉文帝和冯唐谈到了边关防守匈奴的问题。汉文帝非常赞赏战国时期赵国的大将李齐。冯唐立刻就纠错,说,李齐算什么,我爷爷曾在赵国为官,清楚得很,廉颇和李牧比李齐厉害多了。 其实,汉文帝未尝不知道廉颇、李牧比李齐厉害,他为什么却说李齐呢?显然是因为李齐比较听君王的话。也就是说,汉文帝是话里有话,但冯唐没有听出来,直接顶了过去。 汉文帝好脾气,顺着冯唐的话说道,我朝要是有廉颇、李牧这样的大将,何必还担心匈奴的问题啊。哪知道冯唐又顶过去说,陛下你就是有廉颇、李牧,你也不会用。 汉文帝再好脾气,也受不住了。他站起来,拂袖而去。不过他毕竟是汉文帝,一会儿后,还是又把冯唐找过来,问他道,你为什么说话不给我面子啊?冯唐才说,是因为守边关的魏尚上报战功的时候,曾多报了六颗首级,汉文帝就把他的爵位给夺了,还判了他一年的徒刑。冯唐认为,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应该给魏尚这样的将领一些独立的自 *** ,他多报六颗首级,其实是给士兵们报的,应该鼓励,而不应该严厉处罚。 实际上,汉文帝之所以严厉处置魏尚,还是因为他本身有些猜防边将,这和他赞扬李齐,观念是一样的。冯唐完全没有明白这一点,反而和汉文帝据理力争。 不过,好脾气的汉文帝竟然就听了冯唐的话,让他持节去恢复魏尚的官职,同时,又把冯唐提拔为车骑都尉。也就是说,虽然冯唐不迎奉汉文帝,汉文帝还是把他提拔了。 不久汉文帝就去世了。汉景帝上台后,又提拔冯唐担任楚国相国,但是很快就罢免了他。为什么罢免他,历史上并没有记载。估计也是冯唐不会说话不会搞关系吧。而且此后,汉景帝再也没有重用过他。 直到汉武帝上台后,在全国选拔人才。有人提到冯唐,但此时冯唐已经九十岁了,当然不可能再出来当官,也就算了。

苏轼经历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简介

冯唐很有才能却一直不受重用,直到汉武帝即位后选求贤良,有人举荐冯唐,可是他已九十多岁,难再做官了。李广是汉武帝时的名将,多年抗击匈奴,军功很大,有飞将军之称,但因时运不济,至死没被封侯。 王勃写这句是感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出自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冯唐易老”这个典故出自于《史记.冯唐列传》。冯唐,西***,祖籍赵国,后移居安陵。因行孝出名,年老时方任中郎署长,事奉汉文帝。有一次,汉文帝乘车经过中郎官署,问冯唐:“老人家为什么当了郎官呢,家在何地?”冯唐如实答对。文帝说:“我在代郡时,常听人称赞赵将李齐贤能,如今还记得起李齐鏖战钜鹿城下的故事,你知道这个人吗?”冯唐说:“作为将领他还比不上廉颇、李牧。”文帝问:“为什么呢?”冯唐说:“我祖父为赵将,和李牧友好,我父亲任过代相,和李齐友好,了解他的为人。”文帝听了拍大腿叹道:“唉!偏偏我得不到廉颇、李牧这样的爱将,不然,还怕匈奴吗?”冯唐说:“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不会任用。”文帝大怒,拂袖而去,而且一直耿耿于怀。后来,匈奴大举进犯,文帝又召见冯唐问道:“您怎么知道我不能任用廉颇、李牧呢?”冯唐答道:“古代君王拜将时,跪着推车子,且约定将在外,有权决定军功、爵位、赏赐诸军务,先行后奏,这不是空话啊!我祖父说,李牧守边时,把征收的租税都用来犒赏将士,朝延从不干预,因而能竭尽才智,南征北战。后来赵王迁即位,听信郭开谗言,诛杀李牧,赵国便从此一蹶不振。我听说现在的云中太守魏尚,用自己的俸钱来犒赏将士,因此众志成城,令匈奴闻风丧胆。而陛下您却因魏尚上报斩敌数目差6个首级,把他削职治罪判刑。我认为陛下法令太苛,赏赐太轻,刑罚太重,即使廉颇、李牧也不能任用。”文帝听了,大喜。当即派冯唐拿着节令去赦免魏尚,让他复任云中郡守,并任命冯唐为车骑都尉,掌管中尉和各郡、国的车兵。汉文帝后元七年,景帝即位,任命冯唐为楚相,后来又被免职。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冯唐身历三朝,却始终郁郁不得志。景帝死后,汉武帝即位,诏求贤良人才,推举冯唐,但冯唐当时已经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

“李广难封”这个典故出自于《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李广是一位英勇善战、智勇双全的英雄。他一生与匈奴战斗七十余次,常常以少胜多,险中取胜,以致匈奴人闻名丧胆,称之为“飞将军”,“避之数岁”。李广又是一位最能体恤士卒的将领。他治军简易,对士兵从不苛刻,尤其是他与士卒同甘共苦的作风,深得将士们的敬佩。正是由于李广这种战斗中身先士卒,生活中先人后己的品格,使士兵都甘愿在他麾下,“咸乐为之死”。然而,这位战功卓著、倍受士卒爱戴的名将,却一生坎坷,终身未得封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