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尺量才,披榛***兰,玉尺量才,披榛***兰!

tamoadmin 成语解析 2024-07-11 0

    爱才好士

    好:喜爱。爱护、重视人才

    出处:《晋书·殷仲文传》:“刘毅爱才好士,深相礼接,临当之郡。”

    玉尺量才,披榛采兰,玉尺量才,披榛采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爱才如渴

    才:贤才,人才。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样。

    出处:清·叶燮《原诗·外篇上》:“嫉恶甚严,爱才若渴,此韩愈之面目也。”

    爱才如命

    才:贤才,人才。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象生命一样重要。

    出处:语出清·叶燮《原诗·外篇上》:“嫉恶甚严,爱才若渴,此韩愈之面目也。”

    爱才若渴

    才:贤才,人才。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样。

    出处:清·叶燮《原诗·外篇上》:“嫉恶甚严,爱才若渴,此韩愈之面目也。”

    爱人好士

    爱护、重视人才。

    出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圣姿硕茂,神武在躬,仁覆积德,爱人好士,是以四方归心焉。”

    拔十得五

    拔:选拔,推荐。想选拔十个,结果只选得五个。指选拔人才不容易。

    出处:《新唐书·张九龄传》:“夫吏部尚书、侍郎,以贤而授者也,岂不能知人?如知之难,拔十得五,斯可矣。”

    拔十失五

    指选拔人才而失其半数。

    出处:《三国志·蜀书·庞统传》:“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数,使有志者自励,不亦可乎?”

    伯乐相马

    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唐·韩愈《杂说》四:“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伯乐一顾

    比喻受人知遇赏识。

    出处:《战国策·燕策二》载:战国时,苏代说淳于髡,谓人有告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连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一顾之,请献一朝之费。伯乐乃环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广开才路

    指让有才干的人广泛得到任用。

    进贤拔能

    犹言进贤任能。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进贤达能

    犹言进贤任能。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进贤进能

    犹言进贤任能。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将器》:“进贤进能,日慎一日,诚信宽大,闲于理乱,此十万人之将。”

    进贤任能

    进:推荐,选拔。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出处:《礼记·大传》:“三曰举贤,四曰使能。”

    进贤用能

    举荐贤者,任用能人。同“进贤任能”。

    举贤任能

    举:推荐,选拔。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出处:《礼记·大传》:“三曰举贤,四曰使能。”

    举贤使能

    举:推荐,选拔。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出处:《礼记·大传》:“三曰举贤,四曰使能。”

    量材录用

    根据才能大小分配一定工作。同“量才录用”。

    论德使能

    选拔有道德的人和使用有才能的人。论,通“抡”。

    纳士招贤

    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出处:《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早则是泽及黎民,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殷勤,币帛降玄纁。”

    宁缺毋滥

    宁:宁愿;毋:不;滥:过度。选拔人才或挑选事物,宁可少一些,也不要不顾质量贪多凑数。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善为国者,赏不僭而刑不滥……若不幸而过,宁僭不滥。”

    宁缺勿滥

    宁:宁愿;勿:不;滥:过度。选拔人才或挑选事物,宁可少一些,也不要不顾质量贪多凑数。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善为国者,赏不僭而刑不滥……若不幸而过,宁僭不滥。”

    披榛***兰

    披:拔开;榛:丛生的荆棘。拨开荆棘,***摘兰草。比喻选拔人才。

    出处:《晋书·皇甫谧传》:“陛下披榛***兰,并收蒿艾,是以皋陶振褐,不仁者远。”

    千金市骨

    花费千金,买千里马的骨头。比喻罗致人才的迫切。

    出处:《战国策·燕策一》

    若渴

    象口渴思饮那样访求贤士。形容罗致人才的迫切。

    出处:《后汉书·周举传》:“昔在前世,求贤如渴。”

    使贤任能

    任用有品德有才能的人。

    搜岩***干

    比喻想方设法罗致闲散的人才。

    出处:《魏书·段承根传》:“剖蚌求珠,搜岩***干,野无投纶,朝盈逸翰。”

    选贤举能

    选拔任用贤能的人。亦作“选贤任能”、“选贤与能”。

    出处:《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售修睦。”

    选贤任能

    选拔任用贤能的人。亦作“选贤与能”、“选贤举能”。

    出处:《旧唐书·食货志上》:“设官分职,选贤任能,得其人则有益于国家,非其才则贻患于黎庶,此以不可不知也。”

    选贤与能

    选拔任用贤能的人。与,通“举”。亦作“选贤任能”、“选贤举能”。

    出处:《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售修睦。”

    野无遗贤

    有才能的人都受到任用。指任人唯贤,人尽其才。

    出处:《书·大禹漠》:“野无遗贤,万邦咸宁。”

    玉尺量才

    玉尺:玉制的尺,旧时比喻选拔人才和评价诗文的标准。用恰当的标准来衡量人才和诗文。

    出处:唐·李白《上清宝鼎》诗:“仙人持玉尺,度君多少才;玉尺不可尽,君才无时休。”

    招贤纳士

    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出处:《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早则是泽及黎民,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殷勤,币帛降玄纁。”

    甄奇录异

    指选拔录用优秀的人才。

    出处:《三国志·吴志·步骘传》:“骘于是条于时事业在荆州界者,诸葛瑾……李肃、周条、石干十一人,甄别形状。”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李肃]善论议,臧否得中,甄奇录异,荐述后进,题目品藻,曲有条贯,众以此服之。”

    知人善任

    知:了解,知道;任:任用,使用。善于认识人的品德和才能,最合理地使用。

    出处:汉·班彪《王命论》:“盖在高祖,其兴也有五:一曰帝尧之功裔,二曰体貌多奇异,三曰神武有征应,四曰宽明而仁恕,五曰知人善任使。”

    知人下士

    知:识别。下士:屈己尊人。能识别人才并礼贤下士。

    形容选拔人才的成语有哪些

    不拘一格,

    唯才是举,

    知人善任!

    形容考试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考试顺利的成语有:

    无往不利、 得心应手、 左右逢源、一帆风顺、万事亨通

    成语解释:

    无往不利wú wǎng bú lì:所到之处,没有不顺利的。 指处处行得通,办得好。

    得心应手dé xīn yìng shǒu: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

    左右逢源zuǒ yòu féng yuán:原指赏识广博,应付裕如。后也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

    一帆风顺yī fān fēng shùn:船挂着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

    万事亨通wàn shì hēng tōng:一切事情都很顺利。

    造句:

    坚定地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各项工作就能无往不利。

    爷爷用原子笔写字不顺手,用毛笔反倒显得得心应手。

    多读书,多领会,写起文章来,就会有福至心灵,左右逢源的感觉。

    我们这次到泰山旅游一帆风顺,同学们都感到收获很大。

    我改了一下格局,青龙爻动,是为万事亨通,福禄无穷之态。

    关于考试的成语.名言.诗句

    冥思苦想、东张西望、抓耳挠腮、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左顾右盼

    形容选拔很严格用什么词语,除了遴选之外成语也行

    拔十得五:想选拔十个,结果只选得五个.指选拔人才不容易.

    ***光剖璞:***:***集;璞:含有美玉的石头.***集金子,剖璞取玉.比喻在众人之中选拔优秀人才.

    ***擢荐进:擢:选拔,提拔;荐:推荐.指对人才的选拔、举荐和提升.

    登明选公:登:升,推举;明:明察;选:选拔;公:公正.选拔和推荐明察而公正的人才.

    笃近举远:笃:忠实,厚道;举:举荐,选拔.对关系近的厚道,对关系远的举荐,指同等待人.

    荐贤举能:举:推荐.选拔推荐有都能有德行的人.

    奖拔公心:奖:劝勉,夸奖;拔:选拔,提升.奖励和提拔出于公心.

    进贤任能:进:推荐,选拔.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九品中正:指中国古代魏、晋、南北朝维护世族特权的官吏选拔制度.代指等级制度.

    举贤任能:举:推荐,选拔.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举贤使能:举:推荐,选拔.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论德使能:选拔有道德的人和使用有才能的人.论,通“抡”.

    名落孙山: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指考试或选拔没有录取.

    宁缺毋滥:宁:宁愿;毋:不;滥:过度.选拔人才或挑选事物,宁可少一些,也不要不顾质量贪多凑数.

    宁缺勿滥:宁:宁愿;勿:不;滥:过度.选拔人才或挑选事物,宁可少一些,也不要不顾质量贪多凑数.

    披榛***兰:披:拔开;榛:丛生的荆棘.拨开荆棘,***摘兰草.比喻选拔人才.

    破格提拔:不遵常规选拔提升.

    三征七辟:三、七:泛指多次;征、辟:征召,指朝廷召举布衣之士授以官职.形容朝廷多次征召选拔.

    山公启事:晋山涛为吏部尚书,凡选用人才,亲作评论,然后公奏,时称“山公启事”.比喻公开选拔人才.

    推择为吏:推举选拔人才为官.

    选贤进能:进:推荐.选拔推荐有才能有德行的人.

    选贤举能:选拔任用贤能的人.亦作“选贤任能”、“选贤与能”.

    选贤任能:选拔任用贤能的人.亦作“选贤与能”、“选贤举能”.

    选贤用能:选拔任用有才能有德行的人.

    选贤与能:选拔任用贤能的人.与,通“举”.亦作“选贤任能”、“选贤举能”.

    以党举官:按照朋党关系来选拔官吏.

    玉尺量才:玉尺:玉制的尺,旧时比喻选拔人才和评价诗文的标准.用恰当的标准来衡量人才和诗文.

    甄奇录异:指选拔录用优秀的人才.

    中正九品:品:等级.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实行选拔官吏的等级制度.

    关于考试的成语

    及第成名 及第:科举时试中选。通过考试并得到功名。

    出处: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三折:“学士怎肯似那等穷酸恶醋,得一个及第成名,却又早负德辜恩。”

    开科取士 科:科举考试。指旧举行科举考试以选取优异的士人。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四回:“你只想朝廷开科取士,为国求贤,这是何等大典。”

    连战皆捷 ①打仗接连取得胜利。②今多指体育比赛或考试等接连取得好成绩。

    名落孙山 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指考试或选拔没有录取。

    出处:宋·范公偁《过庭录》:“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讬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行香挂牌 学政到省后例行的仪式。行香:到孔丘庙烧香。挂牌:出牌公告考试地点、日期等。

    朱衣点头 旧称被考试官看中。

    出处:明·陈耀文《天中记》卷三十八引《侯鲭录》:“欧阳修知贡举日,每遇考试卷,坐后常觉一朱衣人时复点头,然后其文入格。……因语其事于同列,为之三叹。尝有句云:‘唯愿朱衣一点头。’”

    朱衣使者 指科举考试官。

    出处:明·陈耀文《天中记》卷三十八引《侯鲭录》:“欧阳修知贡举日,每遇考试卷,坐后常觉一朱衣人时复点头,然后其文入格。……因语其事于同列,为之三叹。尝有句云:‘唯愿朱衣一点头。’”

    宗师案临 学政到达他主管的地区主持考试。宗师:学政。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贱姓严,舍下就在咫尺。去岁,宗师案临,幸叨岁荐,与我这汤父母是极好的相与。二位老先生,想都是年家故旧?”

    关于考试的成语有哪些

    学富五车、姹紫嫣红、鱼米之乡、永垂不朽、博古通今、一鸣惊人、学贯中西、开天辟地、与日俱增、雕梁画栋、骠悍强壮、花团锦簇、诗情画意、雪峰插云、平湖飞瀑。

    形容“选拔”的成语有哪些

    1、拔十失五

    拼音[ bá shí shī wǔ ]

    释义指选拔人才而失其半数。

    出 处《三国志·蜀书·庞统传》:“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数,使有志者自励,不亦可乎?”

    反义词拔十得五

    2、***光剖璞

    拼音[ cǎi guāng pōu pú ]

    释义***:***集;璞:含有美玉的石头。***集金子,剖璞取玉。比喻在众人之中选拔优秀人才。

    出 处汉·荀爽《与郭叔都书》:“盐车之骥,自非伯乐,无以显名,***光剖璞,以独见宝,实为足下利之。”

    3、笃近举远

    拼音[ dǔ jìn jǔ yuǎn ]

    释义笃:忠实,厚道;举:举荐,选拔。对关系近的厚道,对关系远的举荐,指同等待人。

    出 处唐·韩愈《原人》:“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4、荐贤举能

    拼音:jiàn xián jǔ néng

    解释:举:推荐。选拔推荐有才能有德行的人。

    出处:《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出处2: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举善荐贤,乃美事也;卿何荐人于朝,即自焚其奏稿,不令人知耶?

    5、三征七辟

    拼音 sān zhēng qī bì

    解释三、七:泛指多次;征、辟:征召,指朝廷召举布衣之士授以官职。形容朝廷多次征召选拔。

    出处《晋书·王裒传》:“于是隐居教授,三征七辟皆不就。”

    描写考试的成语

    1、连战皆捷:①打仗接连取得胜利。②今多指体育比赛或考试等接连取得好成绩。

    2、人镜芙蓉:比喻考试将获得第一名

    3、朱衣点额:穿朱衣的人点头。旧称被考试官看中。

    4、异路功名:旧指没有科举考试,凭功劳而得到的官位。

    5、屡试不第:第:科第,科举考中者的等第。多次参加考试都没有考取。

    6、风檐寸晷:风檐:不能蔽风雨的场屋;晷:日影,(时间。在不蔽风雨的破檐下争取一寸的时光。形容旧时科举考试的紧张状态。

    7、春风报罢:报罢:考试不中。指考试落第。

    8、开科取士:科:科举考试。指旧举行科举考试以选取优异的士人。

    9、天子门生:指由皇帝亲自考试录取的或殿试第一名者。

    10、大魁天下:大魁:指旧时科举考试殿试第一名,即状元。指中了状元。

    11、及第成名:及第:科举时试中选。通过考试并得到功名。

    12、宗师案临:学政到达他主管的地区主持考试。宗师:学政。

    13、小题大作:小题:明清科举考试,以“四书”文句命题。拿小题目做大文章。比喻把小事情当做大事情来处理。

    14、名落孙山: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指考试或选拔没有录取。

    15、名题金榜:金榜:科举时代称殿试录取的榜。原指中进士;后也泛指一般考试高中。

    16、行香挂牌:学政到省后例行的仪式。行香:到孔丘庙烧香。挂牌:出牌公告考试地点、日期等。

    17、朱衣点头:旧称被考试官看中。

    18、朱衣使者:指科举考试官。

    19、桂林一枝,昆山片玉:昆山:昆冈,古代产玉的地方。桂花林中的一枝花,昆山中的一块玉。比喻科举考试中的出类拔萃的佼佼者。

    形容心情高兴的成语

    和选拔有关的成语

    伯乐相马 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唐·韩愈《杂说》四:“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伯乐一顾 比喻受人知遇赏识。

    出处:《战国策·燕策二》载:战国时,苏代说淳于髡,谓人有告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连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一顾之,请献一朝之费。伯乐乃环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广开才路 指让有才干的人广泛得到任用。

    进贤拔能 犹言进贤任能。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进贤达能 犹言进贤任能。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进贤进能 犹言进贤任能。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将器》:“进贤进能,日慎一日,诚信宽大,闲于理乱,此十万人之将。”

    进贤任能 进:推荐,选拔。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出处:《礼记·大传》:“三曰举贤,四曰使能。”

    进贤用能 举荐贤者,任用能人。同“进贤任能”。

    举贤任能 举:推荐,选拔。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出处:《礼记·大传》:“三曰举贤,四曰使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