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脂镂冰的意思,画脂镂冰含义扭曲

tamoadmin 成语出处 2024-06-02 0
  1. 读西游记概括缩写作文500字
  2. 以窗前为题写作文一百字

一、立好框架,赢得全局

立好总体框架是提高分数的重要手段。应试作文时间匆促,不可能反复琢磨,必须以基本结构模式为拐棍,迅速立好框架,才能步步到位,写出与试题要求切合的文章,赢得全局,获得好评。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一般地说,引论就是开头,本轮就是主体,结论就是结尾。有人谓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际操作时,也有人把这叫做“总——分——总”框架。尽管说法不一,其共同的要求是开头必须提出论题或论点,主体部分选用材料分层次地论证论点,结尾归纳总结。

画脂镂冰的意思,画脂镂冰含义扭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立好框架的标准有四条,一是“三论”(即“引论”、“本论”、“结论”)齐全,二是层次分明,三是衔接自然,四是首尾呼应。

例如:有篇获得高分的高考作文《机遇》,这位考生按照题目是论题型作文应“大题小作”的要求,引论部分提出论点:“有了真才实学,才能抓住机遇,获得成功。”本论部分分两个层次加以论证,一是论述有了真才实学,才能把机遇作为充分展现自己的“舞台”;二是论述有了真才实学才能将机遇这个“偶然”抓住,使之成为“必然”。结论部分加以总结,指出在成功的路上,有了真才实学,“机遇”才会把你送向理想的彼岸。又如:有篇根据齐宣王与门客谈论“画画难易”的材料作文,一位学生自拟的题目是《“画人”与“画鬼”》,整体结构***用“总——分——总”框架,开头根据材料说明“画人”与“画鬼”的含义,总提该论题的意义,主体部分分说“画人”与“画鬼”:“画人”,先说其难,后说其重大意义;“画鬼”,先说其易,后说其危害性。结尾归结论点:取“难”舍“易”,求真务实。

练习1、题目:请综合下列格言,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

(1)培根:奇迹多是在厄运中出现的。

(2)高尔基:生活的情况越艰难,我越感到自己更坚强,甚而也更聪明

(3)爱迪生: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

提示:提供的格言既是文章提炼中心论点的依据,又可作为阐明中心论点的论据。其格言的共同意思是:艰难困苦和挫折是人生路途中的一种财富,是生活对一个成功者的考验。如果以《挫折也是一种财富》为题,可作这样的布局:开头转引一则格言,指出其含义,提出与题目一致的观点。本轮部分围绕格言,联系实际,分三层展开论述,一是任何重大的成功往往是经过一波三折方可获得;二是挫折能磨炼一个人,使一个人逐渐走向成熟;三是挫折能给人教训,使人从失败和错误中找到正确的道路。结尾归纳全文,提出希望,激励人心

练习2、题目:生活需要真

提示:文章整体用“总——分——总”框架。开头可总提每个人都渴望生活在真诚的氛围中,都需要真诚相待;本论部分可以写用真诚对待成绩、缺点、矛盾,或者写用真诚对待同龄人、长辈、幼辈,或者***诚需要信任、无私、宽容,或者写以“真”待人,以“真”处世,以“真”去发现“真”,还可先论“为什么”生活需要真,再论“怎样”才能得到“真”,结尾总结全文,或提出希望,或展示未来

练习3、题目:“有知”与“无知”

提示:介绍三种布局方式,请大家比较和选用。

(1)开头提出“有知与无知是会相互转化的”的观点。主体部分用并列式,分两个层次,一是无知者承认现实,虚心学习,可转化为有知者;二是有知者满足现状就可能成为新的“无知”者。结论指出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不断进取,永远成为一个有知者。

(2)开头提出“无知可以转化为有知”的观点。主体部分用对照式,分两个层次,一是有一种人承认不懂,虚心求教,由不知到知之较多,再到知之甚多;二是另一种人不愿意承认不懂,靠蒙、骗、混,这样的人永远无知。结尾指出我们应勇于承认不懂,不断地从无知走向有知。

(3)开头提出“每一个人都应该从无知转化为有知”的观点。主体部分用层进式,分两个层次,一是“为什么”要成为有知者;二是“怎样”才能成为有知者。结尾归纳,希望***成为有知者。

二、巧设开头,引人入胜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话很富有哲理,对于议论文的引论来说,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考场作文,由于时间紧迫,篇幅有限,引论部分一般以开门见山、落笔入题为好,使阅卷人一读开头,便能感受到你的观点、思想、情感,于是产生“先入为主”、“先声夺人”的好感,引出阅卷人强烈的阅读欲望,这样分数才会提高。

如何“开门”和“入题”呢?简单地说,“门”要开得正,“题”要入得巧。所谓“开门见山”,就是一开头简明扼要的直接触及论题或论点,不能“烟雾蒙蒙”,离题万里。所谓入题要巧,就是开头新颖醒目,引人入胜,能激起阅卷人的兴趣。

议论文的开头多姿多彩,这里举出常用的几种方法,便于大家巧设开头,写好第一步。

(1)亮观点,单刀直入。1988年全国高考作文题《习惯》有篇高分作文的开头这样写:“就像那溪流惯于奔腾,大海惯于咆哮一样,我习惯于沉思,习惯于遐想,习惯于把自己的感情流露在日记簿上。”

(2)打比方,隐喻题旨。1987年全国高考材料作文“理论对于实践的意义”,有篇高考作文拟题为《灯塔·路标·理论》,开头写道:“在暗礁四伏的海上航行,需要灯塔指点迷津;在岔道口上,需要路标指引方向。否则就要触礁,迷路。在人生的路途中,我们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3)讲故事,引入主题。1994年全国高考有篇高分作文《习惯》的开头幽默风趣:“我曾经听过一个笑话:一个小公务员曾在厕所里遇上了局长,于是,他脱口而出:‘局长,您也亲自上厕所?’一听这话,旁人当然会捧腹大笑,但一笑过后,发现有些东西值得我们深思。据说,这小职员在其他场合也总‘局长,您亲自……’、‘科长,您亲自……’,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动物性条件反射,哪怕时间、地点、环境早已改变。我说这就是习惯所致。”

(4)引名句,扣住中心。这里所说的名句,包括古今中外名人名言,格言谚语,诗词歌赋等。1995年获得高分的高考作文《责任》,开头这样写道:“英国王子查尔斯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情,这就是责任。”

(5)摆现象,揭示论题。作文题《父辈》,有篇作文这样开头:“父亲这一代人,他们长身体时遇到自然灾害,求学时上山下乡,回城时赶上压缩居民户口,子女深造又正好赶上大学自费……可他们的眼睛依然闪亮,他们的腰杆依然挺直,显得踏实、自信、沉稳。”

另外,着重提一下材料作文的开头要注意三点:一是转述材料必须简洁;二是必须根据试题要求和提示转述;三是迅速从叙述转入议题或论点。

练习1、题目:贵在创新

提示:开头可以直接提出论点,指出当今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新技术革命风起云涌,各国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到了异常突出的重要地位。

也可以引述事例开头,揭示论题。例如可引述这样的事例:美国中学生头脑奥林匹克比赛中有一道竞赛题,要求参赛者设计一种水上运载工具,有一位学生构思新颖,他设计的作品像一只“水蜘蛛”,不想船那样在水上航行,而是像水蜘蛛那样在水面“爬行”。作者虽然在实际操作时并不理想,但评委们给他亮出了最高分,对这位学生可贵的创新精神给与了极高的评价。

练习2、题目:追求

提示:开头可以直接触及论题,指出一个人总是应该有所追求的,具有不同人生观的人有不同的追求。

也可用设问开头:什么叫追求?就是人们对其向往的目标去努力实现的思想和行为。什么样的追求才是有价值的呢?我认为只有对社会、对人类有益的追求才是高尚的和有价值的。

还可以用打比方开头:一个没有追求的人就像一只没有翅膀的鸟,飞不了;一个没有远大追求的人就像一只弱视的鸟,飞不高。我们新时代的青年,为了祖国的现代化,要有远大的追求和崇高的目标。

练习3、题目:墙壁上一只蚂蚁艰难地往上爬,爬到一半,又滑落下来。这是它第六次失败的记录。过了一会儿,它又沿着墙根,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了……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现实生活,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提示:这则材料在第二讲“立论”中谈到过,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立论,诸如“坚持不懈”、“学会放弃”、“随机应变”等。这里说一下以“学会放弃”为题的开头方式。一种方式是先简述材料,再转入论点:墙壁上一只蚂蚁经历了六次失败,不思变更,又沿着墙根一步一步往上爬。面对此情此景,我不禁要说:多可悲的蚂蚁,你不该再这样了!赶快想想失败的原因,放弃现在的做法,另辟蹊径,走向成功。另一种开头方式是先提炼论点再转述材料:人生路途上,面对挫折和失败,要善于思考,学会适当的放弃。那只经历了六次失败,仍在爬墙的蚂蚁,它的做法实在是太不明智了。

三、并列组合,有条有理——本论部分布局方式之一

这是本论部分的一种布局方式。引论(开头)所提出的论题或论点能否分析得透彻,是不是令人心悦诚服,往往在于本论部分(主体)的论证布局是否严谨有序。并列组合方式是使文章有序的手段之一,这是一种并列地组织分论点或若干论据的结构布局,简称并列式。在论证时,几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是分别从几个侧面来证明观点的正确。并列式结构的主要好处在于论证全面,有条有理,使阅卷者一目了然,容易把握作文的思路。

在运用并列式布局时有两种方法:

(1)理由并列。可以是几个分论点之间的并列,也可以是几个理论论据的并列。例如《学贵多问》,在本论部分可以设置三个分论点:多问可以弥补学习中的不足;多问可以扩大你的知识面;多问可以使你有所创新,有所发明。

(2)例证并列。就是从不同角度列举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例,有层次地论证中心论点。例如《我们的价值在中国》,作者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后,本论部分列举三个时期的优秀人物的事例,边举边析,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证了一切有志之士都把自己能尽忠于祖国作为生命富有价值的体现。文章首先列举国难当头、战火纷飞中的吉鸿昌的例子,再举新中国诞生前后钱学森、邓稼先的生动事迹,最后列举当今改革开放大潮流中留美博士陈志杰毅然回国创业的事例。这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典型事例,十分深刻有序地论证了“我们的价值在中国”这一中心论点。

根据需要,并列式可与对照式、层进式结合运用。

例题1、题目:要有竞争意识

提示:题目本身就是论点,一般应以阐明“为什么”要有竞争意识为主,“怎样”才具备竞争意识可以略写或不写,所以本论部分以并列式布局为好。可以论述有了竞争意识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有了竞争意识才能奋力拼搏,获取成功;有了竞争意识才会永葆青春活力,不断开拓。

例题2、题目:浙江西部山区有一种刺猬,遇到老虎时,常腹部朝天缩成一团躺在地上。当被老虎看见,将它一口吞下后,刺猬立刻恢复原形,用他全身钢针般的刺拼命刺穿老虎的胃,把老虎扎死。请根据以上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提示:如果抓住材料中的“拼命”、“缩成一团”等词语,可以“拼搏才能胜利”作为论点,本论部分分两个并列层次,一是要敢于拼搏,二是要善于拼搏。如果抓住“小刺猬”与“凶老虎”之间的“弱”与“强”的关系,本论部分也分两个并列层次,一是在一定条件下弱者可以转化为强者,二是在一定条件下强者可以转化为弱者。

例题3、题目:“成熟”析

提示:这是一道论题式题目,宜“大题小做”,切入口要小,开掘要深。例如可以从“成熟的人应该具备的品质”这个角度来论述“成熟”,本论部分可以分三个并列的层次:一是成熟的人应该有自己执著的追求和正确的人生目标,二是成熟的人应该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毅力,三是成熟的人应是待人诚恳和懂得宽容的人。

四、对照比较,泾渭分明——本论布局方式之二

有些论题或论点的阐述和论证,需要在本论部分选用论据进行对照比较,这种布局方式叫做对照式。它是将论证内容构成正反对比或相关比较的关系。具体的安排是把两种事物或意思加以正反对比,或者用一种事物或意思与另一种事物或意思做比较。它的好处是布局上对比鲜明,主次明确,从而泾渭分明,论点突出,给阅卷者以鲜明的印象。

在具体操作时有两种方法:

(1)正反对比。可以是正反观点对比,也可以是正反例证对比。例如有篇获得高分的高考作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本论部分安排的第一层次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者是民族的“精灵”,第二层次写只顾自己享乐不顾国家命运的人是人间的“硕鼠”。正反对比,泾渭分明。

(2)相关比较。可以是主次、轻重的比较,也可以是利弊、得失的比较。例如有篇高考高分作文《近墨者未必黑》,本论部分先指出近墨者黑的情况确实存在,但这不是主流,接着就列举近墨者不黑的事实并分析其原因。对这道试题,还有不少考生先论证近墨者不黑,并指出这是时代的主流,然后以少量篇幅说明近墨者黑的人是存在的,但不是现实生活中的主要方面。这样的结构布局,既做到了观点鲜明,又避免了片面性。一般地说,本论部分需要辩证分析时,常***用相关比较的布局形式。

根据立论需要,对照式可与并列式、层进式结合使用。

例题1、题目:水滴与大海

提示:题目有比喻含义,且要论述两者之间的关系。其角度是多方面的,可以阐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也可以阐述量与质的关系,小与大的关系,平凡与伟大的关系等。如果文章要论述个人是集体的组成部分,个人要融入集体之中才能有所作为,那么本论部分的结构可以将正面的理由和事例同反面的材料对照着写,这样正反对比鲜明,论证深刻有力。

例题2、题目:著名艺术***徐悲鸿说:“人不能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请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提示:首先要理解“傲气”与“傲骨”的概念,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经过分析,认清作为对立关系,着眼点在于划清相互对立但又容易混淆的某种界限,从而决定取舍。布局时将需要“傲骨”的理由及事例,同“傲气”的表现及弊端对照着写,做到说理充分,层次分明。

例题3、题目:江苏省有位市委书记说:“我年纪这么大了,‘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现在不为人民多办一些事,将来会追悔莫及的!”黑龙江省有位粮食局长出差到外地去了,他的儿子正巧从某粮库买进150吨要处理的小麦,转手赚了3万多元。粮食局长归来知道后,打了儿子两个耳光,坚决清退3万元,并责令粮库三天内必须处理完毕,他说:“我现在有权这样处理。”根据以上材料,请以《“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新解》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提示:“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这句话原本是讽刺***者的。这里提供的两个材料,其内涵则是赞扬以权为民办事、维护国家利益。文章内容应该是“新解”,但布局时一定要将“旧解”及事例进行对照,本论部分可以“先旧后新”,也可以“先新后旧”。

五、层层递进,逻辑严密——本论布局方式之三

将审题、立论时分解出的几个有递进关系的分论点,在本论部分按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的关系安排层次,这种布局叫做层进式。层进式结构中各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前后顺序有内在的紧密联系,不能随意变动。这种布局的好处是反映了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使阅卷者随着学生的思路步步深入,尽得“风光之盛”。

在具体操作时有两种方法:

(1)由此及彼,环环相扣。在临场发挥时,有些人过于紧张,一下子‘卡了壳儿’,如何应急?有一种应急措施,就是面对论据或论点,分别回答:这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怎样才能这样?——这是标准的递进式。在实际操作时,当然要灵活运用,随“题”应变,可以重点回答其中一两个问题,不要平均使用笔墨,否则弄巧成拙,费力不讨好。

1998年的高考作文“读报有感”,有篇高分作文卷子标题为《莫让战争的历史重演》。引论部分提出论点:“防止军国主义势力抬头,加强自身力量建设,维护和平,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的紧要任务。”本论部分先论述“为什么”不能让战争的历史重演,因为这场侵略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接着论述“怎么样”才能不让战争的历史重演,一是深受日本侵略战争侵害的中国人民要永远坚持民族正义和自尊,二是中国人民要加强综合国力,防止军国主义势力抬头。

(2)由浅入深,层层深入。选择这种结构形式时,必须对论述的层次内容有明显的认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不是由浅入深,是不是由小到大或由表及里。

1995年有篇高考作文《要做老实人》。本论部分先说“做一个老实人,对自己是一种莫大的享受”,再说“做一个老实人,对别人是一种莫大的尊重”,最后说“做一个老实人,是对整个社会环境的莫大贡献”。这篇文章分别从对己、对人、对整个社会三个角度加以论述,而这三个方面是层层深入的,不是单纯的并列关系。

根据立论需要,层进式可与并列式、对照式结合使用。

练习1、题目: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提示:标题即论点,用什么样的布局方式当然要视自己掌握的论据决定。如用层进式,本论部分可以先写“为什么”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它本身的规律;再写“怎么样”去循“规”蹈“矩”——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掌握科学的方法。其中应以“为什么”为重点。

也可以用另一种层进式结构:先写“规矩”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其次***正的“规矩”与束缚人们手脚的条条框框是不同的,再写“规矩”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最后写“规矩”是不以个人意志改变而是有它本身规律的。

练习2、题目:谈忘我

提示:这里所说的“忘我”,当然是有积极意义的。此题在运用层进式布局时,可先议在工作和学习时要全身心的“忘我”投入,才能取得成果;再议要达到“忘我”的境界并不容易,它需要有对事业的执著追求,需要有为事业献身的品质。两个层次,先议“为什么”,再论 “怎么样。”

练习3、题目:武汉市东湖之滨的洛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樱花时节,游人如织。于是,总有一些中国青年穿着日本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大学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情景大为不解,她对她的中国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相呢?我们韩国也有很多樱花园,但从没见过韩国青年穿和服去同樱花照相。”她的导师苦笑一下,无言以对。

阅读以上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提示:材料的思想倾向是很明显的,褒贬尽在叙述之中。无知与盲目,使一些人的“崇洋”心理扭曲了自己的情趣,国家和民族的观念置之度外。引论部分可简述提供的材料并解释评论中心,表明观点。本论部分先分析这些人的心态,指出在中国的大学里,中国的青年穿着别国的“国服”,在别国的“国花”中炫耀自己的“崇洋”的情趣,实在是心灵的扭曲;再进一步论述其思想实质和后果,阐明这种一味崇洋***,必然导致民族气节沦落,国家观念淡漠的后果。

六、妙作结尾,前后呼应

近代史上的文章高手林纾说:“为人看晚节,行文重结穴。”阅卷人的心理,对文章最后部分,总比较重视,并往往会在脑海里留下总体印象,从而定下文章的档次。应试作文要的高分,结尾一定要和开头呼应,做到首尾圆合。例如1990年全国高考作文是材料作文“玫瑰园”,有位考生自拟题目《花+刺=生活》,本论部分论述了生活中有花也有刺,每个人要经得住“刺”的考验后,结论部分写道:“生活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没有失败的成功只能是侥幸,没有刺的玫瑰只能是变了种的玫瑰,要想摘得成功的桂冠,我们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这个结尾既是对全文的总结,又饱含哲理,首尾呼应,发人深思。

议论文的结尾使文章内容阐述的必然结果,使论点得到充分证实后的归纳和延伸,因而一定要与开头有所照应,这一点对于应试作文来说,尤为重要。

结尾的方式与开头一样也是多姿多彩的,这里归纳几种:

(1)总结全文,卒章显志。1980年高考作文《读“画蛋”有感》,有篇高分作文的结尾这样写:“扎扎实实打好基础,这不仅适用在艺术实践上,也适用在其他一切方面,如果我们要在工作学习中取得成就,就必须从“画蛋”开始,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2)提出希望,激励人心。1994年上海高考作文《父辈》,有位考生用议论文体写作,结尾内容如下:“我想,从身体到精神都没有受过太多创伤的我们,不应该再在流行歌曲中茫然寻找空虚和寂寞了。父辈的精神在身边闪光,父辈的榜样在前方召唤,让我们用父辈的踏实、自信、沉稳充实自己,我们才能成功地托起明天的朝阳。”

(3)留下“余音”,发人深省。1983年高考看图作文“掘井的启示”,有份高分作文结尾这样写:“朋友,如果锲而不舍,那么金石可镂;如果锲而舍之,那么朽木也难折。面对‘不舍’与‘舍之’,你选择什么呢?”

议论文结尾失误除了首尾脱节外,还表现在“收口不紧”、“虎头蛇尾”和“画蛇添足”三个方面。“不紧”的文章令阅卷者产生“一盘散沙”的感觉;“蛇尾”的文章使人越读越没劲,直至兴味索然;“添足”的文章不只是徒劳无功,更会弄巧成拙,令人啼笑皆非。

练习1、题目:成功与毅力

提示:这是一道阐述两者关系的题目。如果立论为“成功需要有顽强的毅力”,结尾可以这样归纳:总之,面对压力,我们要勇敢地抗争;面对挫折,我们要不屈地奋斗;面对辛劳,我们要坚韧地拼搏。只有顽强的毅力,才能换来成功的硕果。

练习2、题目:说“满足”

提示:这是一道论题型题目,立论的角度是多方面的。如果以“学习知识不能自满”为论点,结论部分可以用令人深思的笔调,告诫人们,指出知识海洋浩如烟海,无边无涯,科学宝库丰富多彩,没有终极。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哪里有值得自满自足的理由呢?

练习3、题目:我看失败

提示:这道题立论的角度也是多方面的。如果论述的观点是“失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为成功”,那么结尾处可用期待的语气激励人们:朋友,困难和失败的感受总是压抑的,但走出低谷,就是海阔天空!正视生活赐给你的一切悲喜吧,在这里,你能找到自己的成功和价值。

练习4、题目:一位斯巴达人对他的母亲抱怨说:“我的剑太短了。”母亲回答:“孩子,你前进一步,剑不就长了吗?”请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提示:这类材料作文的结尾,一定要或明或暗的再点一下提供的材料。所谓“明”,就是直接点明;所谓“暗”,就是间接示现。这道题目,如果立意从发挥主观能动性考虑,结论就可以提出希望:我们决不要像那个斯巴达人那样,只是抱怨“剑短”,让我们迈出矫健的步伐,使自己手中的“剑”变“长”,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取成功吧!

不管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结尾一定要和开头呼应,这一点必须牢记

西游记概括缩写作文500字

 山坡上有几株高大冷杉,极为奇特,高而扭曲主干,稀疏而错落有致枝杈,残雪似枝叶,酷似一组远古时代化石。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树成语大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树的成语 篇1

 1、桑梓之地:桑、梓:古时经常栽种在家宅旁边树木,代称故乡。比喻故乡。

 2、十围之木,始生如蘖:十围:形容极其粗大;蘖:树木嫩芽。十围粗大树,初生时只是一棵嫩芽。比喻事物是由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

 3、枯树开花:已经枯死树又开起花来。比喻绝处逢生获奇迹出现。

 4、浓翠蔽日:翠:青绿色;蔽:挡住。形容树木茂密遮挡阳光。

 5、生机勃勃:形容自然界充满生命力,或社会生活活跃。

 6、刻楮功巧:楮:一种树木。比喻技艺巧妙高超。

 7、错节盘根:错:交错;节:枝节;盘:盘曲。树木根枝盘旋交错。①比喻事情纷难复杂。②形容人坚韧不拔。

 8、连理之木:不同根树木而枝干连生在一起。古时认为是吉祥征兆。

 9、花团锦簇:锦:有文彩丝织品;簇:丛聚。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

 10、古木参天:参天:高入云天。古老树木枝繁叶茂异常高大。

 11、蒹葭玉树:蒹葭:价值低微水草,比喻微贱。表示地位低人依附地位高人。

 12、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堪:胜任。树木尚且凋落,人怎能不衰老。

 13、枝繁叶茂:枝叶繁密茂盛。形容树木生长很好。

 14、铸木镂冰:指约束树木(使其按人为形态生长),刻镂冰块(使其成某种精致工艺品)。比喻经办毫无成效事情。

 1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培植,培养。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16、刀耕火耨:耨:除草。古人播种前先伐去树木烧掉野草,以灰肥田。泛指原始耕作技术。

 17、奇树异草:珍稀树木花草。

 18、树上开花:亦比喻将本求利,别有收获。

 19、琼枝玉树:指披上冰雪树木。也比喻品格高洁人。

 20、根株结盘:树木根与干盘曲相结。比喻关系错综牢固。

 21、花枝招展:招展:迎风摆动样子。形容打扮得十分艳丽。

 22、云树遥隔:谓两地相隔遥远。

 23、树倒根摧:树干倾倒,树根毁坏。比喻人年迈体衰。

 24、朽木死灰:腐朽树木和火灭后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任何事情无动于衷。

 25、枯树逢春:已枯之树又重获生机。喻绝境逢生。

 26、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揭:举起;竿:竹竿。砍削树木当兵器,举起竹竿作军旗。比喻武装起义。

 27、树大根深:比喻势力强大,根基牢固。

 28、百花盛开:百花:泛指各种花卉,形容很多花;盛:茂盛、旺盛意思。形容春天到来、气象万千盛大喜悦。

 29、山木自寇:山上树木,因长成有用之材,而被人砍伐。比喻因有用而不免于祸。

 30、铁树开花:比喻事情非常罕见或极难实现。铁树:也叫苏钱;常绿乔木;好多年才开一次花。

 31、火树琪花:比喻灿烂灯火或焰火。

 32、花红柳绿:形容明媚春天景象。也形容颜色鲜艳纷繁。

 33、绿意盎然:气氛、趣味等充溢样子:鲜花盛开,春意盎然。

 34、百花齐放: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艺术自由发展。也形容艺术界繁荣景象。

 35、谢家宝树:比喻能光耀门庭子侄。

 36、枝末生根:树木枝梢上生根。比喻不合事理,不可能。

 37、痒磨树者:因为痒而在树上磨蹭。

 38、桃红柳绿:桃花嫣红,柳枝碧绿。形容花木繁盛、色彩鲜艳春景。

 39、恭敬桑梓:恭敬:尊敬,热爱;桑梓:桑树和梓树,古时家宅旁边常栽树木,比喻故乡。热爱故乡和尊敬故乡人。

 40、百花争艳:各种花草树木竞相开放出艳丽花朵。

 41、枪林刀树:犹言刀枪林立。形容激烈战斗场面。

 42、停僮葱翠:停僮:枝叶茂密;葱翠:苍绿色。形容树木枝叶十分茂密。

 43、树同拔异:谓提倡相同,排斥不同。

 44、绿草如茵:绿油油草好像地上铺褥子。常指可供临时休憩草地。亦作“碧草如茵”。

 45、蟠根错节:错:交错;节:枝节。树木根盘屈,枝节交错。比喻事情艰难复杂。

 46、突兀森郁:突兀:山峰高高耸起样子;森郁:形容树木多而茂盛。形容山势险峻,树木繁茂。

 47、冢木已拱:坟墓上树木以很高大。比喻老死多年。

 48、百花争艳:各种花草竞相开放出艳丽花朵。形容花颜色、姿态很多。

 49、木已成舟:树木已经做成了船。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改变。

 50、枯树生花:枯树开起花来。比喻在绝境中又找到了生路。

 51、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树长得再高,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根。比喻离开故土时间再长,最后还是要回归故土。

 52、枯木发荣:枯萎树木恢复生机。比喻衰亡事物重获新生。

 53、银花火树:比喻灿烂焰火或灯火。

 54、一碧千里:一:全;碧:形容青绿颜色;千里:辽阔无边。指一片碧绿颜色,十分宽广。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意思,形容很大范围内都是碧绿颜色。

 55、焚林而猎:焚烧树木林,猎取禽兽。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久打算。

 56、见树不见林:只看见眼前树木,却看不到背后森林。

 57、枝木之冠:冠:帽子。冠多华饰,好像树木繁枝。

 58、姹紫嫣红:姹、嫣:娇艳。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

 59、江云渭树:比喻深厚离情别意。

 60、郁郁芊芊:犹言郁郁葱葱。①草木苍翠茂盛样子。②气盛样子。

 61、草长莺飞:莺:黄鹂。形容江南暮春景色。

 62、草衣木食:编草为衣,以树木果实为食。形容生活清苦。

 63、根柢未深:根柢:树木根。树根还没有扎得很深。比喻事业或学业基础不牢,底子尚薄。

 64、尺树寸泓:泓:水深。泛指地方虽小,却有花草树木、清泉流水景区。

 65、萱花椿树:指父母。萱花指母,椿树指父。

 66、枯木再生:枯死树木又恢复了生命力。比喻历经挫折又获得生机。

 67、杂草丛生:指野草到处生长多形容一片荒芜、萧条景象。

 68、生气勃勃:勃勃:旺盛样子。形容人或社会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69、异木奇花:珍奇花草树木。

 70、斩木揭竿:揭:举起;竿:竹竿。砍削树木当兵器,举起竹竿作军旗。比喻武装起义。

 71、寻根拔树:犹斩草除根。

 72、青枝绿叶:①青绿色枝叶。多指生长茂盛树木。②比喻年轻。

 73、苍翠欲滴:苍翠:深绿。形容草木等绿色植物仿佛饱含水份一样。

 74、毫毛斧柯:毫:细毛;柯:斧柄。很小很细杂木如果不被拔除,那么它就会长成像斧柄那样粗树木。比喻微小隐患不除,将有可能酿成大祸。

 75、郁郁葱葱:形容草木苍翠茂盛。也形容气势美好蓬勃。

 76、琼林玉树:琼:美玉。泛指精美华丽陈设。

树的成语 篇2

 1、刀山剑树:佛教所说的地狱之刑。形容极残酷的刑罚。

 2、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比喻前人为后人造福。

 3、火树银花:火树:火红的树,指树上挂满灯彩;银花:银白色的花,指灯光雪亮。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

 4、拔树搜根:比喻追究到底,彻底查问。

 5、因树为屋:依树架屋。喻指隐居乡野。

 6、云树遥隔:谓两地相隔遥远。

 7、树倒根摧:树干倾倒,树根毁坏。比喻人年迈体衰。

 8、琼枝玉树:指披上冰雪的树木。也比喻品格高洁的人。

 9、尺树寸泓:泓:水深。泛指地方虽小,却有花草树木、清泉流水的景区。

 10、蒹葭倚玉树:比喻一丑一美不能相比。也用作借别人的光的客套话。

 11、蚍蜉撼树:蚂蚁想摇动大树。比喻自不量力。

 12、耕耘树艺:耘:锄草,树:栽植;艺:播种。耕田、锄草、植树、播种。泛指各种农业生产劳动

 13、树碑立传:树:立。原指把某人生平事迹刻在石碑上或写成传记,使他的名声世代流传下去。现比喻立个人威信,抬高个人声望。

 14、银花火树:比喻灿烂的焰火或灯火。

 15、刃树剑山:刃:利刃,刀。原是指佛教中的地狱酷刑。后比喻极其艰难危险的地方。

 16、切树倒根:比喻彻底。

 17、积基树本:缔造基础,树立根本。

 18、玉树临风:形容人风度潇洒,秀美多姿。亦作“临风玉树”。

 19、独树一帜:树:立;帜:旗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20、琪花玉树:古人谓仙景中的花木,亦以形容霜雪中的景色。

 关于树的句子

 1、可怜的小树上,枯黄的叶子已经发卷,卷的想辣椒似的。这棵树的叶子是爱心形的,它的堇是深绿色的,叶膜是浅绿色的。我还发现有许多叶片的叶膜和叶堇被吃出一个个大洞一定是被可恶的小虫咬的,我一定不会放过它。

 2、置身枫树林中,那数不尽的红叶就好似栖满枝头的红蝴蝶。

 3、那椰子树叶像长长的羽毛一样,有风时树影婆娑,没风时也飘逸秀美。

 4、你看,那楠木幼小玲珑的,翠叶晶莹,隽秀犹如画笔;稍高的,长而纤细,亭亭玉立,宛如纤腰***;粗大的,直接苍穹,撑朵绿云,仿佛巨柱冲天。

 5、老槐树在微风的吹拂下“哗啦哗啦”地摆动着枝叶,就像一位快活的老人,看着我们玩耍,看着我们微笑。

 6、我家的中之王是不高不矮,棕色和灰色相间,无花果长的圆圆的,不大不小,结到了七八月之间结果。无花果是一个果实树,无花果树是一个爱结果的树,每一年最少结50~100个,是我最喜欢的树。

 7、被云雾洗刷过的红叶,就如同沾着露珠的红玛瑙,闪闪发光,从远处望去,山坡上仿佛飞过一团团流火,燃烧着,燃烧着……

 8、汽车飞速向前,又看见远处又有许多棵这样的树,我想,我是数不清了,这样的树蔓延了好远,直到路的尽头……忽然看见一棵树倒在路旁,却始终没有接触到地面,我想他是不甘心吧,我不禁为这棵树的命运而唏嘘。

 9、一株株挺拔笔直的椰子树,在蔚蓝的天空下,叶子像孔雀尾似的散开。

 10、我家门前有许多花,不信你看,这朵淡黄的小花,那一穗粉色的花,还有那一大串的玫瑰花,在那边还有很多,正当我高兴地数着五彩缤纷的花时,猛一抬头,我不禁吃了一惊,一棵高两米的松树立在我面前,面对这棵树我尽量平定害怕的心情,因为夏天已经过去,现在是秋天,大部分叶子都落了,但这棵树依然是绿油油的,生机勃勃,看了让人精神很多。

 11、葵树朴实无华,一年四季从不换装,粗粗壮壮、敦敦实实,只顾伸开宽大的手掌,那锋利的手指,似无数把长剑,指向生活中的不平。

 12、窗外的那棵树,是一棵饱经风沙的树;窗外的那棵树,是一棵不显眼的树;窗外的那棵树,是一棵努力汲取营养的书;窗外的那棵树,是一棵为希望而成长的树;窗外的那棵树,最终成为一棵生机勃勃,枝繁叶茂的树!

 13、在古柏丛中攀援而上,实在是清幽极了,空气里充满柏叶的青苦味,似乎置身于琼楼仙阁的香火缭绕之中。

 14、许多杂树叶子变成金黄了,枫树的叶子却是一片火红,它们同翠绿的青松错落在一起,真是一匹人间少有的锦缎。

 15、窗外的小白桦树,婷婷地立在如水的月光里,撒娇似的轻轻摇曳着满树绿生生的叶片,渴望着夜露的滋润。

 16、回家后,经询问,我知道了那是柳树,它的意志力很顽强,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很镇静,“真的是这样吗?”我有些疑惑,正想时,外面响起了雷声,暴风雨来了,柳树见变了天,本能地将树叶合拢来,看到这种情景,我舒了一口气。

 17、忽然我闻见了一股清香,我随着这股清香走到了张氏宗祠的大门前,看见了门前有一颗桂花树。只见这棵桂花树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稠密的树叶绿的发亮。远看桂花树,好像亲密的一家人在谈话。近看桂花树,好像一个小姑娘用绿色的蝴蝶结在扎头发。美丽极了!我伸出手接住了飘落的桂花,放在鼻子旁边闻……

 18、大槐树长着圆形的枝盖,挂满了黑绿色的叶子,开着一串串白中透黄的花朵,散着幽香,像是一个天然的大帐篷,遮住偏西的阳光。

 19、落尽了叶的杨树、榆树、槐树,向灰沉沉的苍穹伸张着炭条似的枝杈。

 20、山坡上有几株高大的冷杉,极为奇特,高而扭曲的主干,稀疏而错落有致的枝杈,残雪似的枝叶,酷似一组远古时代的化石。

 21、海棠果树开出的花是白颜色的,一朵花上面大约有七八片花瓣,里面有几只花蕊,等着蜜蜂去***蜜。

 22、看一棵树,是看不到树根的,我说的当然不是将其刨根挖起观看。因为它的生长方向是有逆于土层上部的树干与树叶的。它蔓延着,汲取着更深一层土壤的营养,更有力更扎实的抓牢每一寸土地。大估它知道,根深才能叶茂,唯有自己努力夯实基础,才会有触碰天际的翅膀。

 23、美人松的树干挺拔,扶摇直上青天,凌空展开她的绿臂,远眺像个美丽的'姑娘。

 24、秋风肃起,大雁南飞。银杏开始了一年中最华丽的篇章。银杏的叶片开始了变化。它没有像多数树叶那样变黄、卷曲、枯萎,而是变成了灿灿的金色。

 25、那叶,是一只只美丽的蝴蝶;那花,是一个个捉迷藏的孩子;那果,是一位位套着**大衣的姑娘。

 26、啊,故乡的油桐树,在众多的树木中你的躯干算不上高大挺拔,你的花、叶、果和籽仁也算不上最为俊美;但你有广泛的用途,你默默地把自己奉献给人类。

 27、垃圾池后的小峭壁。不是很高,也不是很低,也不是很高,却很陡,他包容着无数凹凸不平的石块,再往上看看,有棵酸枣树屹立在其中。还结出了一颗颗令人垂诞三尺的酸枣,它的枝叶是如此茂密。如果是长在平坦的土地上,会不会更茂盛?

 28、啊!皂荚树,你是多么美丽,多么顽强!夏天,你和烈日战斗,像一个士兵一样保卫着我们美丽可爱的校园。

 29、云杉树有一种亘古不变的静穆,在雪峰的映衬下,幽绿、苍青、伟丽。

 30、柳树粗壮的根被淹没,我本以为树被淹死了,正转身要走,发现水位再降,不一会儿,根便露了出来,其它树也这样做,终于水被“吸”完了,树都挺直了腰,扎深了树根,甩了甩水。

 31、那些树叶在空中盘旋,时而飞上天,时而落下地,好像在和大家捉迷藏。

 32、早晨的桑叶特别新鲜,营养丰富,蚕宝宝吃了会很快成长,刚摘去桑叶的叶柄上,汁水还在一滴一滴地往下淌哩。

 33、树生长在哪里,哪里便是树的家呀!树不会移位,哪怕一丝一毫的偏差也未成有过。雨落下,打落枝叶,枝叶又再长出来日不落,晒蔫幼蘖,幼蘖又再伸展开来。树是世袭的土着不曾更改,而我们呢?

 34、荔枝树的花是乳白色的,慢慢地变成了淡**,一簇一簇和绿叶相衬,从远处望去,整个荔枝园就像一个**的花海,美丽极了。

 35、月光下,这棵古槐叶子是那样葱茏,枝干是那样粗壮,远远望去,真像一位手执利剑的勇士,又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

 36、我的老家,房前屋后长满了许多果树,有桃树杏树柿子树和苹果树。然而,我最喜欢的还是那几棵长在老家门前的柿子树。

 37、那株雪松,伸腰立枝,像一座高耸入云的宝塔,既挺拔,又茂盛,连每一棵松针都是气昂昂的。

 38、树林醒来了,在晨风中梳理了头发,又忙着往脸上擦抹着玫瑰红的朝霞。

 39、树林被微风一吹,发出“沙沙”的响声,从远处看,好像大海起伏的波涛。

 40、柳树,它身姿庞大,树叶枝繁叶茂,它的树枝很长,长得都快靠地,树枝上的嫩叶很青翠,是夏天乘凉的好地方。柳树它那庞大的身体和枝叶像伟大的妈妈一样怀抱着我们。

 41、高高的椰子树像一把太阳伞,总是向海倾斜着,微微地弯着腰。

 42、秋姑娘不知不觉带来了深秋的寒意。那满地金黄的银杏树叶,灿烂无比,如同给大地铺了一层松软的地毯,把大地装扮得格外亮丽。

 43、春风吹来,老榆树换上翠绿的新装,满校园的同学也随着老榆树陆续穿上最新最艳的衣裳,老榆树成了美的天使。

 44、那柏树的主干挺拔,没有一点弯曲,枝叶茂密、厚实,尖尖的树顶插入白亮的夜空。

 45、再往里走,你会发现操场旁长着三棵高大的榕树,它们粗壮的树干需要五六个人才能合抱。榕树的枝叶十分茂密,太阳光也只能点下几点。

 46、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发财树已经长得枝繁叶茂,郁郁葱葱,足有30厘米高了。它的树干上共长出了十八个枝条,像一条条小胳膊向四周伸展着,末端的倒卵圆形的叶子就像张开的手掌一样,特别好玩儿。

 47、春风一阵暖似一阵,桑芽冒出来,翠生生、水灵灵的,绿得鲜嫩,绿得喜人。

 48、映入眼帘的是一棵挺拔高大的梧桐树,它比6层楼还要高,必须仰视才能看到它那像把大伞似的树冠;它像忠实的卫士,日日夜夜守护在校园里,“保卫”我们可爱的校园。

 49、您瞧!一阵秋风吹过,银杏树叶纷纷扬扬地从树上飘落下来,宛如无数只金色的蝴蝶在空中漫天飞舞。同学们兴奋地叫喊着,快乐地追逐着这一只只“金色的蝴蝶”。

 50、松树宛如一团乌云,浓得吹不进风去;而那针叶缝里,却挂着一串硕大的松塔。

 51、家乡的柿子树,你不与桃李争春,不与百花争艳,没有柳树婀娜,没有杨树的挺拔,你勇敢的张开自己的臂膀,挚爱着脚下的土地,长成家乡的一道风景线!雨来你傲然而立;风过,你挥手致意;直到枝头挂满血红的灯笼,你才又被人们想起!你诚实你厚道你坚韧你拙朴,你求于人少而奉献人多!

 52、村里有一棵树,就坐落在我家前面的空地前。长的格外茂盛,高大挺拔,郁郁葱葱。鸟儿在那搭窝,在枝头上高歌,人们在树底下和着鸟叫声谈笑风生。可如今,事往人昔。每每到这树长得茂盛的时候,望着窗外那摇曳多姿的绿叶,村里那棵树的悲惨命运总是在不经意间摇进我的心里。

 53、漫山遍野的青松,像是一片绿色的海洋;在绿色的海洋里,一株株年轻的松树碧绿滴翠,亭亭向上。

 54、这株大榕树,每一片叶子都绿得发蓝,在阳光的映照下,满树好像垂挂着无数忽明忽暗的蓝宝石。

 55、每当春暖花开的时候,漫山遍野的榆树,就好像与鲜艳的桃杏争妍竞美似的,柔软碧绿的枝条上挂满微红的小花骨朵。

 56、在我们面前矗立着一棵高大的枫树,这棵树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又像一个威武的哨兵,粗大、笔直的树干直插云霄,树尖上,一簇簇红色的枫叶,像一团火焰。

 57、远处的小树林闪着绿幽幽的光,在微风中轻轻摇响绿叶,像是唱着一支动听的歌。

 58、那斑驳的树影清晰地投在小路上,好似一幅幅浓淡相宜的剪纸画。

 59、六月的森林里,开满了各色各样的野花,灿烂得像撒满了宝石,铺上了锦缎。

 60、这巨大的枫林又像一个盛装颜料的调色盆,将斑斓炫目的色彩一下子端到游人面前:大红、深红、淡红、橘黄、中黄、紫色……简直是应有尽有,使人目不暇接。

 61、苦楝树长着高高的树干,密密的树叶,开着雪白的小花,从远处看,那一簇簇白色的小花就像是天上落下的一片片雪花。

 62、小小的梧桐只有两只筷子那么高,像我的手指那么细,碧绿的树干顶上,顶着一颗褐色的芽,像用暗红色的宝石雕成的,上面布满细细的茸毛。

 63、“痒痒树”为什么会怕痒呢?因为“痒痒树”的木质比较坚硬,最大的特点是枝干的根部和梢部差不多粗细,那样的话就有别于一般树干下粗上细的特点,也就是说,紫薇树的上部比一般的树要重些,也就决定它容易摇晃,当我们用手指挠它的枝干时,摩擦引起的震动很容易通过坚硬的木质传导到枝干的更多部位,于是就容易引起摆动。

 64、雨后出彩虹,柳树把最挺拔的姿势展现在人类面前,一会儿,太阳出来了,柳树挺得更直了,好像在说:你们知道吗?彩虹是为我们出来的。”所以,要想克服心中的那堵墙,就必须有勇气!

 65、白天,大槐树伸出手臂为我遮荫;晚上,树叶沙沙低语,像老奶奶唱的催眠曲,使我很快进入香甜的梦乡。

以窗前为题写作文一百字

读西游记概括缩写作文

《西游记》问世近五百年了,我们一代一代读书人读这本书,一代一代读书人研究这本书,我们真正读懂和研究透了这本书吗?没有!因为,我们所能看到的对《西游记》的定论是:一部伟大的浪漫主义的长篇***。二十世纪初,曾有鲁迅、胡适两位文坛权威对《西游记》做了些点评,结论还是:神魔***(鲁迅),神话***(胡适)。“***”这个定论,就象压了孙悟空五百年的“五行山”,权威们的评论就好似贴在五行山上的“压帖儿”。

难道真的会象《西游记》的作者们所预言的:五百年后才会有“唐僧(寻求解脱自性迷的众生)”揭去“压帖儿”,放出“心猿(‘心愿’的谐音)”孙悟空,“悉发”出“菩提心”来吗?其实,《西游记》的作者们早已用“弼马温”告诉众生:《西游记》就是一篇“笔骂文(‘弼马温’的谐音)”。我们应该认真苦读中国典籍,跳出纯文学的樊篱,真正搞清楚这部以神魔当笔头骂世的“笔骂文”究竟是在骂什么。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地重新解读《西游记》。

百回本《西游记》是读者最多,影响面最广的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自问世以来,由于《西游记》中的主题、作者等谜,引发历代文人墨客不懈探求,但终因***只为“紫金钵盂”之“人事”,不肯将“紫金钵盂”交给神仙,故不可能尽知其中暗传的“密谛”。鲁迅在《中国***史略》中曾批评一些“三教之徒”,对《西游记》“皆得随宜附会”,指出:“然作者号儒生,此书则实出于游戏,亦非语道”,也无“微言大义”。胡适在《西游记考证》中则称:“全书以诙谐滑稽为宗旨”,是“世界上的一部绝大神话***”,“是有人的意味的神话”,“《西游记》至多不过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神话***,并没有什么微妙的意思,他至多不过有点爱骂人的玩世主义”。二位***的高论后来赞同者甚少,但由于二位***威高言重,后世的探讨者们又缺乏更有说服力论据和论证,故至今《中国文学史》、《辞海》等教科书、辞典中,均以浪漫主义的神话或神魔“***”给《西游记》盖棺定论了。虽然后来有一些学者提出了合理的观点,但因权威们的定论,这些合理的观点均被视为“牵强附会”的“街谈巷议”之类了。胡适曾提到了《西游记》“是有人的意味”、“有一点爱骂人”和“玩世不恭”,几乎就要走入百回《西游记》中八十一难所形成的“众妙之门”,但毕竟是擦“门”而过,《西游记》还是“弼马温”而不是“笔骂文”,不能“入流”。

如果我们以“汉字六书”为读解方法,感受着生活认真读书,认真深入地研究一下《西游记》中究竟有何“人的意味”,究竟如何用笔来“骂人”,究竟如何“玩世”。如果用《西游记》中已提到的“婴儿之本论”和明代思想家李贽的“童心说”来解读“弼马温”,也许就会发现,《西游记》这篇“笔骂文”原来就是用笔来探讨“人的意味”,来“玩世”,来“骂人”的文章。

既然《西游记》是文章,就应该让其“入流”,不要再给炎黄子孙们留下种种猜谜般的遗憾了。

一、《西游记》中以“人的意味”为主体的思维体系自古三教为儒道佛,九流为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家则被列为九流之外,《西游记》的作者们因此而戏称《西游记》是“未入流”的文章。《西游记》中有意写了个“弼马温”,那么怎样将其理解为“笔骂文”,怎样将其视为能“入流”的文章,这篇文章又是入的何“流”呢?要解读此迷,只要仔细分析一下《西游记》的章回结构中“人的意味”是什么?“意味”在中国古代称“意象”,也就是精神现象,“人的意味”就是人生百态中所反映出来的精神现象,“人”就是这个精神现象的“主体”,用这个“主体”去分析百回本《西游记》的篇章结构,就可以解得其中的奥密。

首先,分析第一回至第七回,作者从“心性修持大道生”的一场大闹天宫写到“五行山下定心猿”,就是写“自性迷”的众生之“心”。《西游记》中的天宫是什么?就是众生想入非非的象形的精神世界。“心性”又是什么?就是众生的精神本体,众生的一切行为莫不由此而动,俗称心动才有行动。因此,心性又是相对于众生之肉身的内在之物,《西游记》中有诗曰:“内观不识因无相(第一回)”,即指众生没有外观形象与之对应的内心世界或精神现象所在,书中巧妙地“借”用一只神猴的行为来生动形象地描述这种没有外观形象与之对应的内心世界或精神现象,《西游记》中也有诗曰:“借卵化猴完大道(第一回)”。一场大闹天宫写了七个章回,正象《庄子。内篇》那样,形成了一个以人的内心世界或精神现象为主体的《西游记》“内篇”,这是一个很完整的有“人的意味”的思维体系。第一回写了个山名叫“花果山”,这座山名中的“花”字,其实就是暗指“名”,《老子。第一章》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其中的“名”,就是指人的内心世界或精神领域的产物。因为“名”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故中国古代思想家一直将“可名”又“非常名”的“名”,作为中国哲学的一个最基本的命题。

第二,分析第八回至第十四回,作者从“观音奉旨上长安”寻找取经人唐僧写到“心猿归正,六贼无踪”,就是写“自性迷”的众生之“身”。《西游记》中的唐僧是什么?就是用“借”的手法来写“性本善”,但却“自性迷”的众生之“身”。六贼是什么?就是“借”指众生的“六欲(眼耳鼻舌身意)”,众生的一切行为莫不因“六欲”所致。故唐僧是“借”指相对于众生的心性的外在之物,《西游记》中有诗曰:“外合明知作有形(第一回)”,即众生的“肉身”所在。观音寻找取经人又是写了七个章回,也正是象《庄子。外篇》那样,写成了一个以“性本善”却“自性迷”的唐僧为“人”这个“主体”的《西游记》“外篇”。在第九回(有的版本为“附录”)虚拟出了一个唐僧的父亲名叫“陈萼”的故事,这与实际事实显然是不相符的,但这个人名中出现的“萼”字,则是暗指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实”,即相对于人的内心世界以外的实物形态的“肉身”。这个“肉身”不是指有真名实姓的具体的某某人,而是“***他名姓配丹成(第一回)”的众生的躯体。这个人名中的“萼”与前七回中的山名中的“花”相对应,正是“花与萼”,即“名与实”,这是中国古代思想家讨论哲学问题时经常用到的一个最基本的哲学范畴。

第三,分析第十五至第九十八回,作者用了十二组基本上是以“七”为结构的寓言故事来描述神魔争斗,神好乎?魔坏乎?莫可言赏罚也。这正如《庄子》之风格,“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傥,不以畸见之也。”用神魔故事之幻笔和戏笔,描述神魔变幻恍惚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鲁迅)”,借此以***、消遣为形式,实则在“游戏中暗传密谛(李贽)”。故此,《西游记》也如同《庄子》,能达到“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能够“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万物,不遣是非,以与世俗处”的社会效应。因此,推论这十二组寓言,正是仿《庄子。杂篇》。在第十五回中又写了一个地名“里社祠”,并解释为“里者,乃一乡里地;社者,乃一社土神。”这是暗指在某一个地方积聚着一些“土神”,这些“土神”很可能是指一群“未入流”的读书人,这些读书人在这里结社聚集干什么呢?当然是讨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至此,有了“名”,有了“实”,又有了个讨论问题的“社”,实际上已经将《西游记》中要讲的“名实论”完完整整地推论出来了。“名实论”正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哲学最基本范畴的命题。

至此可以断言:《西游记》是用神魔故事为表达形式,借用古代老庄学派的思维模式,形成了一个完整、系统的思维体系,其真实内容是,通过这个完整、系统的思维体系来讨论“名与实”的辨证关系问题,并对中国古代三教九流思想进行批判地继承,以达到让后人在欣赏神魔故事的“游戏”中,不断“悉发菩提心(第一百回)”的目的,而绝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更不是宣扬什么三教九流。因此,《西游记》这个“弼马温”应该解读成“笔骂文”,应该入老庄学派之流。这里有个问题要加以说明:老子、孔子、庄子、孟子等都只是古代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既是“萼”,又是“花”,但更多的是他们留给我们的系统思维方法,而不应该将他们的思想定格为什么三教九流,并拜为教主。将他们拜为教主,只是无知的后人创作的恶作剧,《西游记》故事中用调侃的手法一再强调了这点。搞清楚了这些,我们就不要再在《西游记》中去考证什么“金丹大道”、“佛老之理”了,而应该在“花与萼”、“名与实”中去探讨真正的“有人的意味”的主体性哲学问题。

(注:有学者考证《庄子》古本为二十八篇,均以七篇一组,《内篇》、《外篇》各为七章,其余的为《杂篇》,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后人增补过的《庄子》)。

二、要重新审视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思想除了用百回本《西游记》的章回结构以及其中有“人的意味”的精神现象来证明《西游记》不仅仅是神魔***,而是与《庄子》相类似的“大卮言、大重言、大寓言”外,我们还可以用考古法则,即用最接近《西游记》问世时代的评论文章,以及《西游记》的作者们的观点来点评其为何书。

俗语常言中,暗藏天机;戏谑笑谈处,显露心法。古人所不敢道者,真君道之;古人所不敢泄者,真君泄之。一章一篇,皆从身体力行处写来;一辞一意,俱在真履实践中发出。其造化枢纽,修真窍妙,无不详明且备。……自悟一子陈先生《真诠》一出,诸伪显然,数百年埋没之《西游》,至此方得释然矣。但其解虽精,其理虽明,而于次第之间,仍未贯通,使当年原旨,不能尽彰,未克尽美而未尽善耳。(《西游原旨叙》)。

清代的点评家大多称《西游记》为“参禅修道”的奇书,具有代表性的人有悟一子陈士斌、悟元子刘一明、张书绅等。刘一明,号悟元子,著有《西游原旨叙》一书,他把《西游记》看作一部深奥的谈禅讲道的奇书。张书绅在《新说西游记总批》中则将《西游记》点评为儒学经典《大学》。当然,这都是未真正解得《西游记》之密谛的可笑之谈。但是,刘一清在书中对《西游记》质疑道:“怪怪者,在儒可成圣,在释可成佛,在道可成仙。”很显然,《西游记》为什么会与三教合,悟元子也未悟到其所以然。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都认为《西游记》决不仅仅是***。我们可以再往明代求索。

故以大道观,皆非所宜有矣。以天地之大观,何所不有哉?故以彼见非者,非也;以我见非者,非也。人非人之非者,非非人之非;人之非者,又与非者也。是故必兼存之后可。于是兼存焉,而或者乃示以信。“

文不幻不文,幻不极不幻。是知天下极幻之事,乃极真之事;极幻之理,乃极真之理。故言真不如言幻,言佛不如言魔。魔非他,即我也。我化为怫,未佛皆魔。魔与佛力齐而位逼,丝发之微,关头匪细。摧挫之极,心性不惊。此《西游》之所以作也。说者以为寓五行生克之理,玄门修炼之道。余谓三教已括于一部,能读是书者,于其变化横生之处引而伸之,何境不通?何道不洽?而必问***于玉椟,探禅蕴于龙藏,乃始有得于心也哉?至于文章之妙,《西游》、《水游》实并驰中原。今日雕空凿影,画脂镂冰,呕心沥血,断数茎髭而不得惊人只字者,何如此书驾虚游刃,洋洋纚纚数百万言,而不复一境,不离本宗;日见闻之,厌饫不起;日诵读之,颖悟自开也!故闲居之士,不可一日无此书。

明代也有点评《西游记》的,具有代表性的人有李贽、谢肇淛等。明代的大思想家李贽,号卓吾,著有《西游记总批》一书,他把《西游记》看成“决不是以单纯的***、消遣为宗旨,而是在游戏中暗传密缔”的文章。我们读一读李贽的《焚书》、《藏书》等,就能感觉得到理同途殊。《西游记》写了孙悟空这个心性,《焚书。解***》则有:“以为吾之真心如太虚空”之论;《西游记》写了唐僧这个“自性迷”的众生之身,《焚书。解***》则有:“既以妄色妄想相交杂而为身”之谈。二者观点妙合也!谢肇制则称:“《西游记》……以猿为心之神,以猪为心之驰,其始之放纵”,言明人自由放纵的本能与社会必然会加以约束之间的矛盾,“盖亦求放心之喻”。也未将《西游记》仅仅界定为***。

再品味《西游记》作者们在《西游记》中的300首诗(词),更能说明他们创作《西游记》的良苦用心,他们决不仅仅是为了写一部***,而是为了求得“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西游记》第一百回)。《西游记》的作者们既不崇儒,也不媚道,更不信佛,但是对于儒佛道三教的实际存在也并不排斥,而是主张三教合一,九流交融,在扬弃***同发展。写儒佛道三教只是“借卵化猴完大道,***他名姓配丹成(第一回)”。

至此,应该将《西游记》定义为:是以神魔故事为表现形式来讨论中国人的精神现象,由用(心)求体(身),剖析众生之心以求知国人行为的哲学启蒙教科书,即在中国封建社会焚书坑儒的文化厄史中,扭曲了表现手法的,有中国特色的精神现象学。

三、《西游记》研究需要官方重视和文史哲三学合力《西游记》这部东方的“精神现象学”比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早问世270多年,却被压在我们精神世界的“五行山”下,还要贴上“压帖儿”,真可谓藏在深山人不知。可叹啊!马克思曾称“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起源和秘密(马克思:《黑格尔辩证法和哲学一般的批判》)”。有了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就有了系统的西方哲学;我们重新解读《西游记》后,能否建立起有几千年文明史的东方哲学体系呢?当然,这需要中国学界文史哲三家合力探究,方可有成。

我们的报告文学家写《歌德巴赫猜想》,不就是因为这是有中国人解出了外国先人设下的谜吗!那么,中国人的祖先在《西游记》中设下的谜,我们的报告文学家是否也应该写出些什么猜想来呢?

我们中国的祖先设在《西游记》中的种种哑谜,被我们这些不负责任的后人不认真读书,不详究本原,还没有找出其中最根本的“中国精神”来,就牵强附会,胡批乱判。《西游记》中重言最多的是故事就是:唐僧总是到了要被妖怪吃掉的时候,才会喊“悟空救我!”我们都会唱的《国歌》中也有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这就是“中国精神”,这就是中国人最根本的精神。虽然大多数中国人现在过上了神仙般的日子,但人们的思维紊乱,身康心衰,道德败坏,诚信灭失,***声四起,黄赌毒泛滥,***崇拜“孔方兄”,社会对哲学的态度可以用“冷漠”二字概括。

《西游记》中连猴都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的基本道德准则,我们现代人怎么能忘了?我们的***如何为政?我们应该清醒,中国人不要总是“到了最危急的时候”,才“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义勇军进行曲》)”。

1. 写一篇以窗前为题的短文,是写四季的,不要太长,谢谢各位,速度呀

欢迎阅读《作文:四季,在我的窗前流淌》,“作文网”每日为您更新更多优秀的“初一作文”,请随时关注! 四季淌过窗外,有冷暖的显现,有草叶的枯黄新绿,有风雨的起伏,有明月的盈亏。

记忆中的春天很美。梨花初带月夜,海棠半含朝雨,濡湿的情节,盛满了纯净的月色。

它带着三月的细雨,踯躅,用花开花落的宁静织成了它繁复的图景。当冬虫新透纱窗,感受到的是这春潮的萌动。

来自:作文大全 记忆里的夏天总是很明媚。蝉躲在夏日茂盛的大树里,用欢快的蝉鸣划破一夏的落寞,使向日葵微笑着明媚了一夏。

它带着六月的荷香,染绿了一季的闷热。细雨敲打窗棂,感受到的是 夏意的湿润。

来源:作文网。

2. 请以《窗外的 》为题写一篇作文

《窗外的雨》

望着窗外的绵绵秋雨,和着泥土的气息,我的思绪就像断了的佛珠。 看着窗外走过的淡妆女郎,我闻到了胭脂味,很难闻,但我又极力使自己闻到。我想,她该是去约会吧。这从她幸福而又腼腆的神情可以想象得到。于是,我联想到这是一场羞涩的雨,就像那“丹唇未启笑先闻”的少女,含苞待放。 对于“绵绵无绝期”这个词,更多的是适合少年的多情和少女的怀春。这使少男匆忙得无法准备,然而它却使少女浮想联翩,但更多的时候她们只能埋下头,对着这么多的美不说,任它们流到心田里。 缠绵的雨该配潇洒的风,风是雨的伴奏。风乘雨势,使该露的不该露的,都露了…它使人心惊肉跳。惊的是心,跳的是什么呢? 是柳三变的晓风残月? 是李后主的东流江水? 还是易安居士的一帘西风? 末了,便都疲惫了身心、倦怠了容颜。让你,让我,让他们都入了虚设的良辰美景,淌了枯寂的春水,瘦了销魂的人儿。 多情的雨,柔肠的风。原本属于少男少女,但它是“遗忘”的先知,就像儿时的“青梅竹马”于长大后的“一忘无遗”。雨下时,也许有少许的缠绵悱恻;秋之后,谁还记得之前难忘的雨呢?或许,有那么一丁点儿人,在没有雨的时候,能想起些什么;但也有些时候,下的能是一场大雨,淋湿所有“雨客”的心,给予的则是“看官”萧条的喝彩。 于是,任何东西销声匿迹之后,人们会发现:艳阳天已经来临! 不单因为秋雨的湮灭,更多的是青春的飞扬,思想的成熟,这其中还含有一种被动。正如鲁迅先生《伤逝》里的子君和涓生,情窦初开,煞是唯美。但是,在种种知名的以及不知名的原因下,分手是难免的。 或许被吞噬的不仅仅是幼稚,重生的也不全是精神的升华。但上帝的吻是落与撒旦身上了。秋雨过后,充满希望的只是彩虹,尽管是幻境,也尽管是梦,但仍免不了人们的想像。若要问个为什么?我想,嫩汪汪的水珠它能给你理由;不然你可以在梦境里探访田野,倾听禾苗的心语,届时,你就会明白:享受灿烂,是我们的花季,更是我们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一切都不是空中楼阁,一切都不是子虚乌有。 梦是被一步一个脚印实现的,希望是被冉冉升起艳阳烘托的。如此,我们的足迹飘往何方,也就没人知晓了! 窗外,不知是雨停了,还是艳阳点染了半边天! 我的思绪在依旧飘流着!

3. 以“窗外”为话题的作文

仿佛自己一直活在一种淡泊的状态中,周遭涌现的一切似乎都与自身无关。冬天的阳光有一种催促人睡眠的暖意。仿佛是穿透了无数层云才能投射到我身上,让我感觉它既不浓烈也不浅淡的温柔像一双柔情的手抚慰内心不知名的空虚和恐惧。

窗外是被绝断了的冬的寒冷,而现在阳光却长驱直入,驮着半壁的斜晖揉入我的眼。于是我想甚至只能此刻沉醉。因为常醒着,免不了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但心中涌动的未来的方向和冲动却又拼命支撑我克胜疲惫。

我幻想着会有一天牵扯在我身上一切狂躁的因素会遁形。遥想着沙漠中那一绝胜之景,斜阳中,被阳光拖的长长的身影。暖风中渐行渐远的身影,牵着瘦马,吹着玉箫,衣矜飘动寂寞又落拓的绝美,背着美丽,留下晚风如故人,幽咽在我的小楼阁上。我甚至惶恐地注视着天上的明月,看它摇曳的身姿幻生的魑魅张扬,想起日日夜夜吞噬心灵的恐惧,原来,剥去伪真,我仍然脆弱地在黑暗中惶恐。

我床前的那扇窗户,也许很久没开过个吧!

岁月锈蚀了它的容颜,时光凋蔽了它的色泽,徒留下一排排深浅浅的印记,仿佛想要告诉我,那么轰轰烈烈的日子已经在恍惚间悄然消逝了,如同流水,一去不复返。我忽然想起以前多么喜爱阳光,看它一遍一遍穿透我的记忆。回想竹喧,回想长亭,仿佛只是那些轮回的画面会在某个无措的下午,一次次涌现,没有来路,亦没有退路,一遍遍吞食伤口,直至渗不血***。

我甚至没有用手碰触那扇窗,如果从某天下午起,心窗被狼狈关闭后,我就再不会去开窗,我再也不理会周围的一切,我已忘了窗外那薄发的长春藤,忘了那爬上我窗门上的阳光,它在心门之外总被排斥。

所有来自回忆的花香、小径、古树和藤椅在同一天隔断在城堡之外,所有溪流、宠物和植株也消失遁形于苦闷与痛苦中。那窗外被我所遗忘的一切,一切都还在吗?他们都还好吗?推开窗户,阳光一下子钻了进来,爬满我苍凉的额头,我探出头去看长春藤沿着屋脊亲密地攀缘,瞬间绿满了心头。夕阳中的晚风蹲坐在窗前,幽咽着轻声呢喃着我的名字

4. 以窗外的

窗外的世界 一个静悄悄的晚上,明月如钩、月光如水、繁星点点、星光闪闪,我坐在阳台上望着窗外的世界.窗外世界的房子真雄伟、真高大呀!你瞧,这些摩天大楼错落有致、鳞次栉比;你看,那些深宅大院花墙镂空、灯火通明.房子上的灯火就更美不胜收了,它们一层一层的,就宛如一根五颜六色的金针把一幢幢大楼缝成了一幅美丽无比的景象.窗外世界的大桥也是雄伟壮观的.长江大桥就宛如巨龙在长江上架起了气势宏伟的一道彩虹.桥下的河水也是特别美的,它们清可见底、银光闪闪.有时它们高兴,用水抚摸自己的秀发;有时它们又生气,不停地用洁白的浪头打着岸边的大岩石.在这幽幽静静的深夜里.有巨龙凌空的黄花园大桥;有气魄雄伟的高楼大厦;还有流水淙淙的长江;还有五光十色的灯火……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呢?每当金色的光辉透过窗口将房间照亮时,新的一天来临了.我打开窗子,一股夹杂着树木清香的空气扑面而来,吹走室内的污浊,带来清新气息.窗外,是两棵高大的榆树.春天来临,嫩绿的树叶悄然萌出,散发着香气.随着夏天的到来,枝叶变得婆娑而茂密,吸引着鸟儿在树上盘旋飞舞;叽叽喳喳的叫声,似一曲美妙的乐章,使人心旷神怡!每当秋天,满树挂满了嫩绿的榆荚,似一棵摇钱树,在风中发出沙沙的声音.深邃而湛蓝的天空上,几朵淡淡的白云,在秋风的吹拂下,似仙女遗失的头巾;又似散落的百合花的花瓣,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秋日的早晨,风是轻轻的,阳光也是柔柔的.看着如此美好的画面,感觉全身轻松而舒畅.此情此境,我喜欢伏在窗台上,静静地欣赏,静静地梳理自己的思绪,心中便如天空一样清澈,似云朵一样轻盈.我想这样的时光,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的.那些刚下夜班的医生和护士,刚换下工作服走出车间的工人,他们正拖着疲倦的身体,走在回家的路上.想到这些,我赶紧收拾起书包,快步走向学校.我要珍惜这大好时光,抓紧学习.窗外的风景有四季,正如人的一生也有四季,每一个季节都要靠自己去把握.。

5. 以窗里窗外为话题写一篇八百字作文

岁月如水,冲淡了记忆中的许多浮华,留下了一扇孤寂的窗…

每天都要经过那幢陈旧的爬满爬山虎的小楼。我喜欢那壁爬山

虎。喜欢那嫩绿点点,探首窥春的调皮;喜欢那枯 *** 片,飞舞送

秋的洒脱;喜欢那褐茎条条,默然傲冬的不屈。每天都要看着那壁

爬山虎,看看那扇被爬山虎镶起的班驳的紧闭的窗。

错综的茎条把班驳的窗织成一双孤寂的眼睛,灰色的窗帘挂成

一滴浑浊的泪,把七彩的阳光挡在了窗外。

黄昏。黄昏的夕阳孤寂的挂在枯瘦的枝上,萧瑟的西风落寞的

卷过光光的路,一壁颤抖的黄叶扯出心底的情愫:真想见见这幢楼

的主人。

摇响车铃,映出一幅凄迷的特写:灰色的窗帘后探出一头斑白

的发,灰白的脸上爬满了孤寂的皱纹,写满渴望与惊喜又隐着伤感

的眼睛向楼下搜寻着,旋即又注满了孤寂'落寞'伤感与无望。迟

钝的摇摇头,探口气,缓缓关上了那扇班驳的窗。

我惊讶于她的眼神:奶奶的眼睛里永远都盛着慈爱祥和与淡泊

夕阳苦苦的挽住瘦枝,似在等待着谁。孤寂无望的目光刺痛年轻

善感的心。再次摇响车铃,向开窗的老人挥挥手,送一个问候的笑

撒一抹青春的热情,挽住愈坠的夕阳。

没有任何语言,一扇窗已经打开。 *** 和微笑成了我和老人每

天的期待。

一个飘雪的周末,如约的 *** 中飘来一个苍老柔和的声音:“

孩子,进来避会血吧。”老人的微笑融化了飘飞的雪。走进小楼,

老人慈爱的抚去我身上的雪;“冻着了吧,孩子。”

“没有,谢谢您,奶奶!”我扶着老人。

“好孩子,乖……让奶奶好好看看。”老人竟有些呜咽。小楼

很冷,铺了电热毯的床依旧冰凉。窗外的雪伴着老人落寞的声音,

孤寂的飘着,像迎着一曲马致远的小令。

“孙女和你一般高了。她忙着念书,两年没来看我了……儿子

媳妇忙着生意,过年时才打电话来……”

“孩子,奶奶啥都不缺,可心里空落落的,我想孙女,儿子他

们……孩子,以后有空来陪我说会儿话,行不?”浑浊的双目闪着

乞求。点点头,给孤寂的老人一个安慰,一个希望。裁一幅亮丽的

窗帘,换下老人灰色的心情,让七彩的阳光温暖老人的心;折一串

五彩的风铃,挂在班驳的窗前,唤一茎爬山虎,让春天进来。

不要让老人太寂寞了。

6. 以窗前的灯为题,写一篇600字的文章

第一次阅读巴金的著作是他《激流三部曲》中的《家》,读罢不由心神凝重,是为书中所写时代里的不幸人们,也为那个坚不可摧的封建牢笼。然而庆幸,巴金先生将这些都如实的反映在我们眼前,让我们看清那个社会的扭曲。这正是巴金做人、写作的原则:“从真”的体现。这种精神影响了一个时代,同时也激励起现实社会中,人们对生活的体查。

曾在课本中,一则题为《灯》的作品里,读到巴金先生那句感人至深的“在这人间,灯光永不会灭”,不由心潮澎湃。文中融入了他对光明、对理想、对人与人间关爱的赞美与鼓励,读来顿觉一股暖意涌上心头。巴金正是用这种朴实却又蕴含深刻含义的文字激励着每个读者的心灵。他对整个社会充满爱,对国家倾注着爱,对人生更是充满着坚定信念。被他这崇高的精神影响,我不由亦随着他,点亮一盏透出微微热量的灯,审视自己的生活,检点自己的做人原则。仿佛刹那间,我的心中亦亮起一盏明灯,在苍茫人生中,为我照亮前方的道路,也指引我在心中留出一方净土,宽容他人、关爱他人。

忽然想起鲁迅先生的话:“有一份光,发一份热”。巴金,这位世纪老人虽然已遥归天堂,但那盏被他点亮于人间的明灯,那盏象征着真与爱,坚定与不懈精神的明灯却依然照亮人间,燃起我心中的信念。我是一个较脆弱的人,有时思想难以坚定,可那盏象征“真实”、“宽容”、“博爱”、“笃志”精神的明灯在我心中,当我悲伤时给予我宽慰;在我信念动摇时,指引我成功彼岸的方向;当我烦躁时,给予我片刻的闲静……

更为可贵的是,巴金生前也将他的精神明灯传到了更为广远的地方。巴金先生曾在法、俄、日等国与中国的文学交流上做出巨大贡献,被后世传作佳话。他将自己崇高的精神传遍了神州,亦将象征这精神的明灯传到了更远……

有时,静下心来,不由地想找寻巴金生前留下的足迹,幸而,他恰是我校的校友。因而,这校园中的一草一木、一生一息都霎时被赋予了特殊的时代气息。而在这中间,仿佛始终有种无形的力量鼓舞着我,照亮我前方的道路,使我不惮于前行,亦使我信心倍增,因为——

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

我写到此,不由会心地微笑,庆幸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年代,庆幸能感受到这不衰的巴金精神的遍及。而我,更愿在心中点亮那盏象征“真实”、“宽容”、“博爱”、“笃志”的明灯,去踏上人生的漫漫征程,从此不再迷失方向。

是的,人间的灯光永不灭,我心中的明灯也因为有巴金精神的指引而生生不息!!

7. 以《窗外》为题的作文600字,我是初中生

窗外嘛····你可以写窗外的景物或人物,或者窗外发生的一些事,比如说,你可以下雨后的窗外,人群攒动,稀来疏往,每个人的表情,心情都是不一样的,有的或许很喜欢这场雨,因为很久没有下雨了,有的有的讨厌这个雨,因为没有带伞,全身湿透,或者本来有什么野餐的,都被迫取消了,而你就作为一个在窗边沉思的少年,默默得看着窗外的一切,思考着这一切;除了人的心理活动,你也可以考虑动植物的心理····

你也可以把窗外扩大到夜晚来写,就说夜晚的窗外特别安静,清新,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恬静等等,把景物与人物结合起来,你还可以试着把窗内与窗外结合,形成一种对比,比如说窗外是炎热而忙碌的,而你的屋里是凉爽而悠闲的,很多种写法哦···

加油哈,最好自己写作文,自己构思,以后就才思敏捷了哈,嘿嘿············

8. 我急需要一篇以《窗外的风景》为题的作文

窗子里的人喜欢往窗外看,看外面的景物随四季而变化,看春天花开,看冬日雪落,看风乍起,吹皱一池秋水,看雨飘落,路上的行人在夏雨中匆匆走过…… 人确实需要向外看的勇气,不能囿于一室之中,泯灭突破樊篱的渴望。

人在屋里憋闷得久了,倦了,懈怠了,视角就凝固了:这不是体力上的疲惫,而是心智上的衰竭。这时就需要窗子里的人走到窗前,适时放飞一下郁闷的心情,放到太阳底下晒一晒,思想就不会霉掉。

人只有在天地间才会多些悟的灵感和做的创意,从容淡定之中,情感才能归于平和,真知方可还原朴素。生活在高楼大厦中被钢筋水泥日益挤压的人群不应只有伏案工作这一种姿势,人的生命也不应只有勤奋这一种底色,人的视野更不该只有室内这一种视角!什么时候能表现出那临窗极目的舒昂,这不仅是一时的心情,更是一种人生的气度。

唐人的窗外别有一番天地,“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门窗俱开的气势也只有唐人做得出。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凭高远望,极目江河湖泊,才能看懂化外之境,天地间凝结的浩然之气被唐人尽收眼底,一览无余。

这不仅仅是一个视角的诗化,一种眼光的睿智,更是一种胸襟的开放,一个时代精神风貌的缩影。那种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人生价值观,传承为史书中的一脉奇香,引领后来人书写自己的人生。

唐人的诗性内含风骨,高蹈得让那些只会追逐利益的后人满面含羞。 宋人的天地似乎是小了些。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天空从方塘中赏鉴。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情感交流也要隔着墙,已然没有了穿行天地间的大气,仅剩下移花接木的才气,收回可极八表的目光,定格成“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偷闲。从此,大宋庭院的天空悬挂上一颗颗敏感的心,从“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放与自信,演变成“倚门回首”的秀气与精致,目光不再远行,直把雕塑雕成了饰物,放在手中把玩,舒缓自己难以排解的感时伤情。

即便宋人有将山水缩龙成寸的智慧,可这窗外庭院的视角也是狭隘多了。 清人是背着一肩负担看窗外的,平添了许多无奈,把凭窗的浩叹写进***,借形象的虚拟隐晦地传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冷眼旁观。

蒲松龄的聊斋算是打开了一个与普通人对话的轩窗,让山野之人进来,让渔夫樵子进来,让他们身上的清新之气驱散狭小空间封闭了太久的腐气、晦气、浊气……可这种胸襟只体现在落第举子的身上是清一代学子的悲哀。曹雪芹来得更加率性,径直走到外面,从广阔的天地中反观自己的书斋,悟通了人世间的百态人生,“世事洞明皆学问”——他饿着肚子依然能行走在大天大地里,用历经风雨饱蘸沧桑的笔触写出了惊世骇俗的文字,这是行走在天地间高傲的灵魂,是真正的读书人最后的尊严。

在这本可窥一个王朝背影的大书中,让人看到了从兴盛到末路的历史,他开的是封建社会的天窗,容尽了世间的沧海桑田、风花雪月。 凭着这一扇扇历史中的大窗,我们仿佛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从史册的书香中向我们走来,用生命奏出金石般的声响,叩开我们日益紧闭的心扉。

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不能埋头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窗下囚徒,要从窗内的局促中走出来,任目游万仞,让思想远行。 我坐在窗前,默默注视着窗外那个固执的老人。

太阳就快要落山了,而那个老人似乎还是不肯离去,只是固执的注视着南方。 夕阳染红了天边的云霞,血色一般。

家人来劝过很多次了,可是老人就是不肯离去,就那么空空的守望。 毕竟和他相伴多年的猫就这样被女儿送走了,偏偏女儿还不理解他…… 夕阳透过云层,将光辉照射到老人身上。

老人的双目中充满了坚毅,一瞬间,枯老的身影在那信念的映衬下竟如磐石般的坚韧。 树林中,一阵声响掠过。

老人猛地一回头。然而,他却什么也没有发现,老人的目光随即黯淡下去了。

夕阳似乎有些惨淡,阳光黯淡了。老人私古铜般苍老的脸上,凝着一份淡淡的,而更多地,却透露出一份悲怆与凄凉。

天渐渐暗了下来,老人颤巍巍地向家走去,每走一步都无比艰难,时不时的还回头看一眼那片树林。一个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一则美文可以改变人的命运。

触动生命的美文珍品,千锤百炼的天籁之音。 如果我们有足够的勇敢去爱,有足够的坚强去宽容,有足够的度量去为别人的快乐而高兴,有足够的睿智去理解充溢于我们身边的爱,那么我们便可得到别的生物所不能获得的满足感。

《健全的人生》 千万别珍藏什么东西去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你活着的每一天都是一个机会,不论何时,生活应该是一种享受的过程,而不是等待。《每一天都是上帝的恩赐》 当一扇幸福之门关闭时,另一扇便会开启。

可大多数时候,我们却因过久地凝望那扇紧闭的门,而忽视了另一扇早已敞开的大门。《爱是耐人寻味的》 生命中没什么恒久不变的风景,只要你的心永远向着太阳,那么每一个清晨都会为你展现一番美景,等你去欣赏——这个世界总会带给你新的希望。

《窗外的风景》 许多人为了领悟人生哲理费尽心机,殊不知一滴水里蕴藏着浩瀚的大海,一则短小的文章中孕育着博大的智慧。 本书收录的百则经典。

9. 以“窗前的灯”为题的作文,初三学生一般水平

人们常说: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股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

人们还说:母爱犹如四季,在春季诞生,享受春的细腻;在夏季成长,沐浴夏的淋漓;在秋季成熟,体味秋的洒脱;在冬季完美,蕴藏冬的永恒。我说,母爱就如一盏心灯,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有句儿歌唱得好“世上只有妈妈好”母亲的爱,并不是牺牲自己才称得上是惊天动地,也并非是充足的物质生活,它体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值得我们细心去感受,耐心去聆听,值得我们用一生去报答。在过去,当我还在牙牙学语时,年轻的母亲耐心的、满怀热情的爱便萦绕在我的身旁。

小学时,妈妈就一遍一遍教我做人的道理,让我明白做人要诚实,不诚实的人就会失去友谊,失去一切。还叫我应该有一颗善良的心,有一颗上进的心,一颗宽容的心等等还记得那暴雨时,妈妈送过来的一把伞吗?还记得那冬日中,妈妈送过来的一杯提神茶吗?还记得那***时,妈妈在窗前努力工作的疲惫的身影吗?还记得……每一件事中都蕴涵着妈妈那无私伟大的爱。

而现在,妈妈那沉重的肩膀上又加上了一层无形的压力,面对以上初中的我,除了包办日常生活外,还要关心我的成绩的好坏:好时,她就要时刻鞭打着我,让我不忘失败的痛楚;坏时,她就当起了心理咨询师,帮我排忧解难,重拾信心。面对将来,面对成人的我们,母亲更是一位最得力的助手,我想,在我们面对生活的困难无处倾诉时,母亲会做我们最忠实的听众…母亲用一生无私伟大的爱,点亮了我们心中那盏心灯,她给予了我们那最珍贵的来自家的爱,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品味去报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