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同心者强,上下同欲者胜典故_上下同心者强,上下同欲者胜

tamoadmin 成语出处 2024-07-10 0
  1. 上下同欲的意思
  2. 《孙子兵法》中提出的制胜之道指的是什么
  3. 孙子兵法中的人生经典名句
  4. 稻盛和夫:做人和企业经营的智慧精华
  5. 上下同欲者胜——读《干就对了》有感

最近,总政下发《规定》,要求全军和武警部队组织团以上领导干部和机关干部下连当兵、蹲连住班。这是密切我军上下级关系的有力举措,更是我军官兵一致、上下一致传统作风的回归和弘扬。 《孙子兵法》有云:“上下同欲者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军如何做到上下同欲?领导干部既要做指挥员也要做战斗员才是根本之道。领导干部不仅要能够时刻掌握和引导战士的思想,真情帮助和关心爱护战士,还要做一名具有榜样和模范作用的“老兵”,时刻与战士们紧密团结在一起。所以,不论官居何职,时常到战士中间去,过一过普通一兵的,锤炼一下自己身为一名战士应具备的优秀品质,与战士们心心相连,这是密切官兵关系的必修课。 早在1958年,时任***司令员的上将许世友就换上士兵服装带头下连当兵。53岁的他和战士们同吃同住,一起劳动、一起站岗执勤,不管训练难度多大,他都毫不落下,始终以普通一兵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在当兵的一个月里,他不仅时刻向基层官兵展现着一名革命老战士能吃苦能战斗的精神风貌,而且与战士们相互帮助、相互关爱、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许世友老将军是从革命战争中拼杀出来的老战士,他深知基层战士是部队战斗力的保障,官兵团结、上下同欲是我军取得革命战争胜利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的确,战争年代,广大干部常常冲锋在前,吃苦在前。行军时经常帮助战士们背枪、背背包;到了宿营地又忙着给战士们打洗脚水、挑脚泡;战士们睡觉了,干部们却不睡,他们还要查看战士们的休息情况,替他们掖掖被角、赶赶蚊虫;粮食紧缺的时候宁愿自己挨饿也要让战士们先吃饱…… 同样,在我国古代,重视官兵团结、上下同欲的部队都具有强大的战斗力。南宋初期的“岳家军”之所以能够所向披靡,让对手闻风丧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上下同欲。明代著名抗倭将领戚继光以“岳家军”为榜样,经常向官兵们灌输上下同欲敌不可“撼”的道理。他说:“宋时敌称岳忠武军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夫军士一人,不过一百斤气力,如何比山难撼?”他认为这是由于岳家军能够“军士万人一心”。他一直注重培养官兵“齐勇若一”的团结互救精神,带领“戚家军”近百战而无一败,并且伤亡很少。 战争经验和革命实践都告诉我们:和谐的官兵关系是胜利之本。能够牢牢抓住这个根本的军队、将帅和政党,都会获得战胜敌人的强大力量;而一旦背离了这个根本,力量的流失就在所难免,危机和失败就会到来。1815年,拿破仑在滑铁卢遭受惨败后感叹:“好久没有和士兵一起喝汤了!”这由衷的感叹对我们来说既是警示也是教训。所以,在军队武器装备技术迅猛发展且国际斗争环境复杂多变的今天,密切上下级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常言道:“兵者百岁不一用,然不可一日忘也。”军队是保卫国家领土完整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力量保证。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没有官兵一致、上下同心的强大凝聚力是肯定不行的。各级干部下连当兵要真正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只有在思想上当兵,在生活上战士化,才能形成强大的战斗力,有力推动“强军梦”的早日实现。

上下同欲的意思

两句白话解说:

治国打仗不是想打就打,善战者前期通过多方面计算,锱铢必较,而后一战定乾坤,不善者穷兵黩武,百战百胜或百战百殆均会导致民不聊生。

上下同心者强,上下同欲者胜典故_上下同心者强,上下同欲者胜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带兵打仗,如何做到“善战”,都要在战前找胜算,如何找胜算,就要通过五事七计去衡量自身利弊,在此基础上熟练运用十二条“诡道”,方能提高胜算,先胜后战,此乃孙子兵法核心。

一、计篇

1、孙子兵法不是战法,是不战之法;不是战胜之法,是不战而胜之法,不是战而后胜之法,是先胜而后战之法。

(常怀敬畏之心,责任心,认识到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可能是对自己,对家庭,对公司,对客户,对他人,对社会的“生死存亡之道”)

五事:是道、天、地、将、法。

七计: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道:是恩信使民,你的人民听不听你的。你的君主是有道明君,还是无道昏君。

天:是上顺天时,“地”是下知地利。同样一件事,有时机才干得成,时机不对, 就不能干。

将:是委任贤能。

法:此法不是国内的法治,是军法。国内法治属于道。

五事 :

(1)上下同欲者胜(道)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生,可以与之死,而不畏危。

上下同心同德同欲,是战争的国内政治基础,在于人民支不支持战争。

(2)天时,就是军事气象学(天)

兵家讲天,应说有三层含义:

<1>、是天下大势,顺天应人;(大形势、大战略,举兵前已经定了)

<2>、是所谓夜观星象,望云望气,龟灼占卜;

(宣传给别人听,”以惑下愚“,自己从来不信,如姜太公所言:“智者不法,愚者拘之。”

<3>、是寒暑四时,天气预报,利用气象条件作战;(真正的气象,疾风,大寒、盛夏、炎热等,因其利害而制宜,利用气象武器作战。)

(3)、行军必是无人之境,交火必是有利地形。(地)

详见《九地篇》

“凡用兵,贵先知地形。知远近,则能为迂直之计。”

(4)心里装着对方的利益,并让对方知道。(将)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什么是智:”不智,则不能知民之极,无以诠度天下之众寡。”

意为了解自己的力量极限,衡量天下大势,谋计于庙堂,变通与疆场,都要靠智。

信:杜牧注:”信者,使人不惑于刑赏也。“

信,就是赏罚分明,每个人都非常清楚,犯什么错受什么刑,立什么功受什么赏。

仁:仁者,爱人悯物,知勤劳也。”

(爱人悯物四个字很本质,不仅要爱人,还要爱惜公共财物,爱兵如子。)

勇:勇者,决胜乘势,不逡巡也。

(就是决谋合战,当机立断,勇往直前。)

严:严者,以威刑肃三军也。

(君子行中道,靠自己的独立人格,独立价值安身立命,遵纪,守法、知止。)

(5)为将者的大半工作,是制定军法。(法)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法就是管理,是管理办法。

七计:

(1) 主孰有道 :所谓有道,是软实力。“令民与上同意也。”

要上下一心同欲,就要共享胜利果实,对民众政策得当,对部下舍得封赏。

(2) 将孰又能 :就是比较双发将领的本事。

(3) 天地孰得 :看谁得天时地利。

(4) 法令孰行 :设而不犯,犯而必诛。(法令就是法律条款,行政命令)

(5) 兵众孰强 :上下和同,勇于战为强,卒众车多为强。

(6) 士卒孰练 :人的可塑性很强,正常人通过训练,都能从事专业工作。

(7) 赏罚孰明 :赏罚是个大学问,可以说赏罚决定战斗力。赏罚的关键在于2点:及时、恰当。

3、正道与诡道

(1)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

(计算利害,是军事根本。利害己见听用,然后于常法之外,要求兵势,以助佐其事也。)

前面说的孙子兵法的计不是阴谋诡计,奇谋巧计。而是计算比较的计。而对于“势”,因利而制权也。势就是形势,到了战场上,根据形势的变化,如何趋利避害,如何化不利为有利。相机行事,如何借势,如何造势。

(2)不能等待,是巨大的性格缺陷。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近而示之远......不可先传也。”

孙子这里讲十二条诡道,大多数诡道的出发点是造成对方的错误判断,引诱对方失误。若对方不失误怎么办,等!

十二条诡道:

<1>、能而示之不能。

(兵家打思想,讲究一战而定。战争不是打过来打过去,二十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一战而定。做什么事,不该动作时什么也不做,做一次就解决问题。多少事,都误在频频动作。为什么频频动作,就是焦虑的表现。真正最重要的工作有两项,一是准备,而是等待,厚积薄发。)

<2>、用而示之不用

计策都很简单,就那几个,关键是看戏怎么演。

成败无定,领导者要自己负决策责任。事情搞砸了,怪谁出的主意,那是“庸人之恒情也。”

<3>、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踢球的每一步都有***动作,但那不是赢球的本质。这叫做“战略欺骗”,核心就是“使敌无备也。”让他没有防备。

<4>、利而诱之

成大事者有三戒,戒贪是第一。敌贪利必乱,乱则可以取之。(称霸天下的人有三戒:戒贪,戒忿,戒急。贪心,就会失去越多;忿怒,就容易有难;急躁,就会摔跟头。审查利害大小而图之,那需要贪呢?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衡量彼此,哪需要生对方的气呢?斟酌事情的缓急,从容***安排,哪需要急躁呢?能持这三条戒,霸业就近了。)

<5>乱而取之。

敌贪利必乱,乱则可以取之。

<6>实而备之。

<7>强而避之。

不能胜利,就要能等待。

如果敌人兵势既实,则我当为不可胜之计以待之,不要轻举妄动。”观其虚则进,见其实则止。“人们总认为行动才会有机会,却忘了事物的另外一面:凡是行动必有代价。

孙子兵法开篇:“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观念一:一动作就是生死存亡,不仅是战士的生死存亡,也是国家的生死存亡,所以一定要谨慎。

观念二:胜可知而不可为。如果没有胜算,想上了战场再强取其胜,那是不可为的。

观念三:不要百战百胜,要一战而定。

面对强敌:1、防备避战。2、耐心忍耐。3、外交协调。4,、伺其虚懈,等他犯错,引他失误。5、看准时机,一鼓而下。

<8>、怒而挠之。

忘了本谋,是每个人常犯的毛病。杜牧注:”大将刚离戾者,可激之领怒,则逞志快意,不顾本谋也。“对刚烈易怒的敌将,激怒他,给他施以冲动的魔法,他为解一时之恨,逞志快意,就会不顾本谋,本来要干什么的,重要的事也不顾了,一定要马上解恨。

(本谋意识,始终不忘自己的根本目的、基本策略。忘了本谋,这是我们每个人常犯的毛病,不仅仅是因为愤怒,任何干扰都会令我们越来越远离本质的目的,而自己完全意识不到,追求枝节,而忘了本质。)

<9>、卑而骄之。

示弱不是羞耻,争什么不要争气,特别是不要争一时之气。

***装谦卑,让对方骄傲,让对方轻视自己。轻视就不会防备,不防备可以发动突然袭击。

<10>、佚而劳之。

疲劳战。

我们要以逸待劳。敌人如果很逸,就骚扰他,折腾他,让他疲于奔命。

<11>、亲而离之。

我们为什么会中”离间计“。

恩怨恩怨,没有恩就没有怨,有多大的恩就有多大的怨。我们和敌人的关系很简单,就是利益竞争,打打谈谈。亲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成了爱恨情仇。再说和敌人的竞争关系,是社会竞争机制。团队内部成员之间也有竞争关系,因为组织本身也是一个竞争和分配机制。离间计,就是外部竞争中,打破竞争的边界,参与到敌方的内部竞争中去,那就是四两拨千斤。

<12>、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要保持紧张,不可懈怠。攻打他没有防备的地方,从他意想不到的地方出击。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阴谋诡计要成功,最重要的是不能让人知道。人家知道了,诡计就没有用了。不能让敌人知道,也不能让自己人知道。知道的太多了,秘密就容易泄露。

夫未战而庙算者胜者,得算多也;夫未战而庙算者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于此观之,胜负见矣。

(三十六计技术含量很低,但一听就让人很兴奋:“五事七计”的技术含量很高,但一听就很让人打瞌睡。)

(内容均源于《华衫讲孙子兵法》摘要。)

《孙子兵法》中提出的制胜之道指的是什么

上下有共同的愿望,谓众心齐一。

成语出处: 《 孙子 ?谋攻》:“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 不虞 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繁体写法: 上下同欲

注音: ㄕㄤˋ ㄒㄧㄚˋ ㄊㄨㄙˊ ㄧㄩˋ

上下同欲的近义词: 上下同心 上下一心。《淮南子·兵略训》:“主明将良,上下同心,气意俱起,所谓实也。”《后汉书·和帝纪》:“咎罚 万众一心 大家抱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合作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

成语语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 the leadership and the rank and file are of one mind.

孙子兵法中的人生经典名句

《孙子兵法》中提出的制胜之道指的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意思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百战就不会有危险,百战百胜。

出自:出自《孙子·谋攻》

原文: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译文:所以有五种情况可以预见胜利:知道可以打或不可以打的,能胜利。懂得兵多兵少用法的,能胜利。全军上下同心协力的,能胜利。以自己有准备对付疏忽懈怠的敌人的,就能胜利。

将帅有指挥才能而国君不加以干涉的,能胜利。这五条,就是预见胜利的方法。所以说在军事纷争中,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有危险。

不了解敌人而只了解自己,胜败的可能性各半。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那只有每战都有危险。

扩展资料: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诞生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

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汉代版《孙子兵法》竹简1***2年出土于临沂银雀山汉墓中。

百度百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稻盛和夫:做人和企业经营的智慧精华

孙子兵法中的人生经典名句

 孙子兵法中的人生经典名句,《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和“古代第一兵书”,在我国古代军事学术和战争实践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书中的名句更是为人津津乐道、奉为经典。下面我简单整理了《孙子兵法》中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人生经典名句,感兴趣的小伙伴一起来看看吧!

孙子兵法中的人生经典名句1

  《孙子兵法》中的经典名句

 1、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兵法·始计篇》

 译文: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是关系民众生死的所在,是决定国家存亡的途径,不能不认真加以考察、研究。”

 孙子开明宗义地提出了“慎战论”,认为对待战争应该持谨慎的态度。有道是:“求名当求万世名,计利当计万世利。”这和孙武的军事思想是不谋而合的,国家的利益当为第一,战争的目的在于为国家争得利益,要以取得最大利益为目标,就必须慎重“算计”。

 2、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孙子兵法·始计篇》

 译文:如果将领同意并执行我的作战思想,任用他领兵作战一定胜利,就留下来用;如果将领不同意和不执行我的作战思想,任用他领兵作战必定失败,就应该让他离去。战略筹划确定并通过之后,接下来就要考虑“势”的问题了,以便充分利用外部的条件。所谓的“势”,就是在战争瞬息万变的情况中抓住有利的时机***取恰当的应变行动。

 好的***需要好的执行者,***要想顺利实施,也要懂得充分利用外部有利条件。

 3、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孙子兵法·始计篇》

 译文:用兵打仗,实际上是一种诡异、欺诈的行动。因此要做到:有能力,要装作没有能力;要行动,装作不会***取行动;在逼近对方的时候,要使对方感到很远,当离对方很远的时候,要使对方感已经临近了。

 常言道:“兵不厌诈”。战阵之间,必须施以伪装,使敌人产生错觉,作出错误判断,然后趁机对敌方进行袭击,定可获胜。由这几句派生出来的声东击西、指南打北等战术,都是以***象迷惑敌人,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几句话道出了战争的本质,在战场上“循规蹈矩”就是自取灭亡,就是对我方军士百姓的残忍,也是“愚仁”的一种体现!

 4、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孙子兵法·始计篇》

 译文:敌人贪利,就诱之以利而消灭它;敌人混乱,就抓紧时机立刻消灭它;敌人实力雄厚,则须时刻戒备它;敌人精锐强大,就要注意避开它的锋芒;敌人褊急易怒,就挑逗它,使它失去理智;敌人小心谨慎,稳扎稳打,就设法使它骄傲起来;敌人内部和睦,就离间其关系。

 这几句讲用兵之道在于计谋,作者认为,“战阵之间,不厌诈伪”(见《韩非子·难一》),因而可以小利诱之,使敌人迷惑,中计;可以扰乱其军心,破坏其给养,打乱其部署,最终打败敌人。若看到敌人实力雄厚,就应考虑到敌人可能会对自己发动进攻,应有所准备。两军对阵时,看到敌军强大,就要有所回避,不可硬拼、硬冲……这几句所谈用兵之道,在现代军事上也值得借鉴。

 5、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孙子兵法·始计篇》

 译文:在敌人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进攻,在敌人意想不到的条件下出击。

 对敌人作战,就应在敌人守备最薄弱的地方和敌人意想不到的时间,在对方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突然袭击,这样就能出奇制胜。古今中外有不少这样的战例,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成功即为其一。现已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中的争夺、竞赛,前者说在对方没有防备的地方或无准备的时候发动进攻;后者说***取出乎对方意料的行动致胜。

 6、兵贵胜,不贵久!——《孙子兵法·作战篇》

 译文:用兵作战贵在速战速决,而不宜旷日持久。

 孙子主张速战速决,因为持久战就是消耗战,对双方乃至百姓都没有好处。尤其是处在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哪个国家的经济也不足以支持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这一思想运用于商战之中,表现于在做好战前的准备和谋略之后,要迅速出击,以快攻配合作战,否则就会功败垂成。商场信息瞬间变化,一方面战术谋略只在一定时间内有最佳效果,而商场讲究先抢商机为赢;另外一方面,信息流动太快、太多,时间久了,战术很容易被竞争对手看穿,那么事先的策略和谋划就会泡汤。

 7、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兵法·谋攻篇》

 译文:百战百胜,并非用兵策略中最好的,不交战而使敌屈服,才是用兵策略中最好的。

 这段话反映了孙武战争观的一个重要内容“不战而屈人之兵”。孙武认为,战争的目的在于“能自保而全胜”,百战百胜实难做到,即使全胜了,杀敌一万自损三千,己方也要受到很大损失,若运用谋略和外交手段取得胜利,即“不战而屈人之兵”才算上策。孙子的这一战略思想,很值得学习。

 8、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孙子兵法·谋攻篇》

 译文:最好的用兵策略是以谋略胜敌,其次是以外交手段胜敌,再其次是通过野战交兵胜敌,最下等的是攻城。

 孙子主张要用最小的代价达到战争的目的。用兵的上策是用计谋达到挫败敌人的目的;中策是用外交手段离间敌人的联盟;下策是在非军事手段实在不能奏效的时候,才进攻敌人的军队;下下策是实在万不得已,才可以***用强攻硬拼的方法攻城作战。

 9、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孙子兵法·谋攻篇》

 译文:善于用兵的人,使敌人屈服而不是靠硬打,攻占敌人的城堡而不是靠强攻,毁灭敌人的国家而不是靠久战。必须用全胜的战略争胜于天下,在实力不受到太大耗损的情况下获得全部的利益,这就是以谋攻敌的法则。

 10、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孙子兵法·谋攻篇》

 译文:根据用兵规律,有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包围歼灭敌人,有五倍于敌人的兵力就猛烈进攻敌人,有多一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分割消灭敌人,有与敌相当的.兵力则可以抗击,比敌人兵力少时就摆脱敌人,不如敌人兵力强大,就避免与敌争锋。

 用兵的基本法则是根据敌我强弱的不同而***取不同的方针。在我强敌弱的情况下,应集中优势兵力,包围、进攻、消灭敌人;在敌我力量接近时,应设法分散敌人的兵力,果断地攻击敌人,将敌人击溃;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则回避与敌交手,能走便走,***用机动灵活的战术。否则,或者会坐失良机,或者会冒险交战,导致战争失败。作为兵战的原则,这几句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11、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孙子兵法·谋攻篇》

 译文:所谓将帅,就像是国家的辅木,辅木设置运行得周密可靠,则国家定会强盛;辅木设置运行得有空隙不牢靠,国家就一定会衰弱。

 在中国古代,辅木是安装在车子上的一个重要设备,“辅”与“车”两者必须紧密地联结在一起,才能使车辆正常安全地运行。所以,中国古人有“辅车相依”的说法。孙子在这里用一种比喻的方法说明将帅与国家的关系,说明将帅在国家安全中的重要地位。

 12、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孙子兵法·谋攻篇》

 译文:国君危害军队行动的情况有三种:不了解军队不可以前进而硬让军队前进,不了解军队不可以后退而硬让军队后退,这叫做束缚军队;不了解军队的内部事务,而去干预军队的行政,就会使将士迷惑;不懂得军事上的权宜机变,而去干涉军队的指挥,就会使将士疑虑。军队既迷惑又疑虑,那么诸侯列国乘机进犯的灾难也就到来了。这就是所谓自乱其军,自取败亡。

 13、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孙子兵法·谋攻篇》

 译文:预知胜利的情况有五种:知道可以战或不可以战的,能够胜利;明白实力强弱之运用规律的,能够胜利;上下同心同德的,能够胜利;以己有备对敌无备的,能够胜利;将帅有指挥才能而君主不加牵制的,能够胜利。

 14、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孙子兵法·谋攻篇》

 译文:了解对方也了解自己的,百战不败;不了解对方而了解自己的,胜负各半;不了解对方,也不了解自己的,每战必败。

 既了解敌人的长处和短处,又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就能百战百胜,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是一条闻名中外的战争原则。它科学地阐述了临战时必须了解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有把握便打,没有把握不打,根据敌情的变化,***取最合适的方式、最恰当的时机去攻击敌人。因此,自然每战必胜。同时,这一原则还远远超出战争范围,适用于其他一切工作。

 15、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孙子兵法·军形篇》

 译文:从前善于作战的人,先要做到不会被敌战胜,然后待机战胜敌人。不会被敌战胜的主动权操在自己手中,能否战胜敌人则在于敌人是否有隙可乘。所以,善于作战的人,能够做到自己不被敌人所战胜,但不能绝对保证自己一定会战胜敌人。所以说,胜利可以预知,但并不能强求。

 我们经常会看到许多成功的故事,许多成功的人也会介绍他成功的经历,但是按照他们的成功逻辑就一定能成功吗?当然不是的,这些所谓的成功经验都是“马后炮”。诚然成功的人都有某些共同具备的素质,这个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但决定成功与否的,往往不只是取决于自身(前提是自身要做好),这就是孙子要告诉我们的秘密。成功有时候更多的是一种小概率***,更多的是背景,时机,环境,运气等成分来决定。我们只能在保证不败的基础上寻找尽量大的成功,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然后顺其自然,这就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做得好不一定胜利,但做不好一定会失败!希望大家都有这种洞见与释然。

孙子兵法中的人生经典名句2

  人生经典名句之《孙子兵法》

 1、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孙子兵法·军形篇》

 译文:善于防守的人,如同深藏于地底,使敌人无形可窥;善于进攻的人,如同神兵自九天而降,使敌措手不及。因而,既能有效地保全自己,又能获取全面的胜利。

 不动声色是暴风雨来的前兆,夸夸其谈者反而不足为患,平时的低调不是懦弱,而是一种自我保护,也是为将来把握机遇作好准备!战场如此、职场如此、商场亦应该如此!

 2、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孙子兵法·军形篇》

 译文:善于作战的人,总是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不放过击败敌人的机会。所以,胜利的军队先有胜利的把握,而后才寻求与敌交战;失败的军队往往是先冒险与敌交战,而后企求侥幸取胜。善于指挥战争的人,必须掌握“自保而全胜”的规律和原则,这样才能够掌握胜败的主动权。

 凡事都应该先求生存,再求发展,如果只想一口吃个胖子,这是不够明智的做法!

 3、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胜者之战人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孙子兵法·军形篇》

 译文:获胜的基本原则有五条:一是土地面积的“度”,二是物产***的“量”,三是兵员众寡的“数”,四是兵力对比的“称”,五是胜负优劣的“胜”。敌我所处地域的不同,产生双方土地面积大小不同的“度”;敌我土地面积大小的“度”的不同,产生双方物产***多少不同的“量”;敌我物产***多少的“量”的不同,产生双方兵员多寡不同的“数”;敌我兵员多寡的“数”的不同,产生双方兵力对比不同的“称”;敌我兵力对比“称”的不同,最终决定战争胜负的结果。胜利的军队较之于失败的军队,有如以“镒”称“铢”那样占有绝对的优势;而失败的军队较之于胜利的军队,就像用“铢”称“镒”那样处于绝对的劣势。实力强大的胜利者统帅部队作战,就像在万丈悬崖决开山涧的积水一样,这就是军事实力的“形”。

 4、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孙子兵法·兵势篇》

 译文:管理众人如同一人,取决于合理的管理体制;调动千军如同一军,取决于明确、高效的指挥系统;统领全军迎敌而不败,取决于“奇正”战术的运用;战胜敌人如同石头击卵一样,这是避实击虚思想的体现。

 5、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孙子兵法·兵势篇》

 译文:凡是作战,都是以“正”迎敌,以“奇”取胜。所以善于出奇制胜的将帅,其战法变化就像天地那样不可穷尽,像江河那样不会枯竭。终而复始,如同日月的运行;去而又来,就像四季的更替。

 6、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孙子兵法·兵势篇》

 译文:善于作战的人,借助于有利的态势而取胜,并不是局限于力量的自身,所以他能将自身的力量与巧妙的借势结合起来。善于创造有利态势的将帅指挥部队作战,就像滚动木头、石头一样。木头、石头的特性:放在平稳的地方就静止,放在陡险的地方就滚动;方的容易静止,圆的容易转动。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所造成的有利态势,就像转动圆石从万丈高山上滚下来那样,这就是所谓的“势”。

 7、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孙子兵法·虚实篇》

 译文:行军千里而不劳累,因为走的是敌人没有部署的地方;进攻而必然会得手,因为攻的是敌人没有设防的地方;防御而必然能稳固,因为防守的是敌人必来进攻的地方。所以善于进攻的,使敌人不知道怎么防守;善于防守的,使敌人不知道怎么进攻。

 8、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孙子兵法·虚实篇》

 译文:示形于敌,使敌人暴露而我军不露痕迹,这样我军的兵力就可以集中而敌人兵力就不得不分散。我军兵力集中在一处,敌人的兵力分散在十处,我就能用十倍于敌的兵力去攻击敌人,这就造成了我众敌寡的有利态势。能做到以众击寡,那么同我军当面作战的敌人就有限了。

 这段话把“以寡敌众”、“以少胜多”战法的精妙和本质给体现出来了!

 9、策之而知得失之计,候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孙子兵法·虚实篇》

 译文:要仔细策划一下,来分析敌人作战***的得失;要挑动一下敌军,来了解敌人的活动规律;要侦察一下情况,来了解哪里有利哪里不利;要进行一下小战,来了解敌人兵力虚实强弱。所以伪装佯动做到最好的地步,就看不出形迹;看不出形迹,即便有深藏的间谍也窥察不到我军底细,聪明的敌将也想不出对付我军的办法。

 10、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孙子兵法·虚实篇》

 译文:用兵的规律像水的流动,水流动的规律是避开高处而向低处奔流,用兵的规律是避开敌人坚实之处而攻击其虚弱的地方。水困地形的高低而制约其流向,作战则根据不同的敌情而决定不同的战法。所以,作战没有固定不变的方式方法,就像水流没有固定的形态一样;能依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就称得上用兵如神了。

 孙子用水来比喻用兵之道。用兵要机动应变,好像水没有固定形状一样,不能一成不变,墨守成规。能根据敌情的变化而变化战略部署,从而取胜的,就可以说是用兵如神了。

 11、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和为变者也;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孙子兵法·军争篇》

 译文:不了解列国诸侯战略企图的,就不要和他们结成联盟;不熟悉山林、险阻、水网、沼泽等地形的,不能行军;不使用向导,就不能掌握和利用有利的地形。所以,用兵作战要善于用“诈”,***取行动要取决于“利”,部署与战术的变化要通过集中或分散来实现。按照战场形势的需要,部队行动迅速时,如狂风飞旋;行进从容时,如森林徐徐展开;攻城掠地时,如烈火迅猛;驻守防御时,如大山岿然;军情隐蔽时,如乌云蔽日;大军出动时,如雷霆万钧。要分兵掠取敌域内作战物资,要派兵扼守扩张地域内的有利地形,要衡量利害得失相机而动。事先懂得以迂为直方法的就胜利,这就是军争的法则。

 12、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孙子兵法·军争篇》

 译文:对于敌人的军队,可以挫伤其锐气,可使丧失其士气,对于敌方的将帅,可以动摇他的决心,可使其丧失斗志。所以,敌人早朝初至,其气必盛;陈兵至中午,则人力困倦而气亦怠惰;待至日暮,人心思归,其气益衰。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要避开敌人初来时的锐气,等待敌人士气懈怠衰竭时再去打它,这是通过削弱敌军士气而获胜的办法。用自己的严整对付敌人的混乱,用自己的镇静对付敌人的喧嚣,这是通过利用敌军心理躁动而获胜的办法。在离自己较近的战场上等待远道而来的敌人,在自己部队得到充分休息的状态下等待疲惫不堪的敌人,在自己部队吃饱肚子的情况下等待饥肠辘辘的敌人,这是通过消耗敌军力气而获胜的办法。

 军队的士气非常重要。所以要注意打击敌人的士气,动摇将领的决心。趁敌人士气消沉,将帅沮丧毫无斗志的时候去攻击它,才会减少自身伤亡 ,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战争的胜利。打蛇打七寸,做事要有重点,这样才会事半功倍!“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和“避实就虚”的作战原则一样,都是说明在敌我力量相当时,可以作暂时的让步,以保持我军的锐气,使敌人疲劳沮丧,减杀其优势,待到时机成熟时,再给敌人以致命的打击。

 13、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孙子兵法·九变篇》

 译文:出征时在难以通行的“圮地”不可宿营,在四通八达的“衢地”应结交邻国,在难以生存的“绝地”不可停留,在被敌包围的“围地”要巧设计谋,陷入走投无路的“死地”就要坚决奋战。有的道路不要走,有的敌军不要打,有的城池不要攻,有的地方不要争,国君的有些命令不要执行。

 这些就是孙子的“九变”思想,孙子认为,将帅能够精通以上各种机变的运用,就是懂得用兵了。将帅不精通以上各种机变的运用,虽然了解地形,也不能得到地利。指挥军队不知道各种机变的方法,虽然知道上面的“途”、“军”、“城”、“地”、“君命”五事之利,也不能充分发挥军队的战斗力。

 14、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孙子兵法·九变篇》

 译文:智慧明达的将帅考虑问题,必然把利与害一起权衡。在考虑不利条件时,同时考虑有利条件,大事就能顺利进行;在看到有利因素时同时考虑到不利因素,祸患就可以排除。

 看问题一定要全面,否则解决问题就不会圆满!

 15、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孙子兵法·九变篇》

 译文:将帅有五种致命的弱点:只知死拼可能被诱杀,贪生怕死可能被俘虏,急躁易怒可能中敌人轻侮的阴谋,廉洁好名可能入敌人污辱的圈套,一味“爱民”可能导致烦扰而不得安宁

上下同欲者胜——读《干就对了》有感

被尊称为日本“经营之圣”,又是励志传记中的热血经营者的他,27岁创办京瓷,52岁创办第二电信,两家企业都是世界五百强,稻盛和夫成为了唯一创办两家世界500强的企业家。

更是在2010年临危受命,78岁高龄的他零工资出任因破产重建的日航董事长,仅用一年的时间,带领日航做到了三个第一:利润世界第一,准点率世界第一,服务水平世界第一。

作为两大世界级企业,京瓷和KDDI的创办者, 稻盛和夫有着自己独到的经营哲学,并在50年的时间内亲身实践,在讲述企业经营之道的同时,也讲述了为人处世之道,非常值得世人尊重和学习。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企业经营的原理岿然不动。企业的经营,并不是企业经营者的个人私欲。 企业是社会的公器, 一个企业里有着很多员工,它需要为员工着想,为每一位小伙伴着想。

其中,在孙子兵法中有这样一条, 上下同欲者胜,所谓的上下同欲就是上下同心, 你的想法和我的想法是一致的,那么利益他人也是一样, 明之以道,示之以德,诱之以善,共之以利,共利者,利天下之利也。

这个利益,不是我一个人的,而是大家的。因此, 这种共利,就是对我们每一个小伙伴,对我们团队,大家的一种奖赏。

作为个人,利他思维很重要。人活着,我们是天地之间的来客,我们走的时候能给大家留下什么,这个世界里哪些是为我们而设的,我们又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什么。

所以,我们不能老是想着自己得到了什么, 而是更多地能够给予,能够给出去 。

同样的,你会发现,利他思维在企业经营中,也很重要。

利他是一切商业的原点, 在稻盛和夫的经典著作《京瓷哲学》中提到,企业经营者一定要有利他之心。其实,我们每个人有“两颗心”,一颗是“只顾自身利益”的利己之心;另一颗是“为了帮助他人,不惜牺牲自己”的利他之心。

利他,其实是“利己”的美好延伸,更是一种共赢的商业智慧、人生智慧。

自创建京瓷公司以来,直至今天,稻盛和夫把经营企业所必需的哲学,即“京瓷哲学”不断给员工们讲解,并与大家一起实践,这才有了今天的京瓷公司。

“思维方式”大大地左右着人生。 当时,27岁的稻盛和夫隐隐约约意识到,自己的人生、京瓷的未来,都将由自己心中所持有的人生观、思维方式、哲学来决定。

为了让全体员工团结一心,经营者必须不断磨练自己的“思维方式”, 这才有了京瓷哲学的诞生。

短短一年的时间,为什么破产的日航能够获得如此奇迹般的成功?

当时,稻盛和夫为了重建日本经济,为了保留住日航员工的敬业岗位,为了国民,他不断鞭策自己这把老骨头,不拿一分钱报酬,全力以赴投入了日航的重建。这种抱着纯粹的“利他之心”,全身心持续投入和努力的样子,点燃了精神萎靡的员工们的心。

就是这样,每位员工的心变了,意识变了,作为这种意识或者心态***而成的组织风气也发生了变化,因此日航的业绩也戏剧性地向上攀升。

日航重建的***,再次证明了稻盛和夫主张的“利他之心”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价值,更是展现了什么是人生经营的成功方程式。

热情能提高你的能力, 能力不是最重要的。因为比能力更重要的还有一样东西,叫做热情。有热情的人,他的能力会随之提升,而没有热情的人就算你再有能力,这个能力可能会打折。

工作是一个长跑,需要持续付出和努力,为了锻炼自己的耐心,稻盛和夫非常注意在工作中收集正面的反馈。 如果有值得开心的事情,就一定要尽情的开心。

有一次,稻盛和夫做实验得到了一个非常完美的数据,他高兴的手舞足蹈。他的助理在旁边说,“稻盛,你太不稳重了,人生值得庆祝的事不多。男人怎么可以这么轻浮,因为这么一件小事而手舞足蹈。”

面对突如其来的训斥,稻盛和夫犹豫了一会,回答道, “如果不能因为自己工作上的小成就而感到开心,那该如何坚持努力地投入到工作中呢。”

事实证明,稻盛和夫的观点是正确的。 谁在工作中,更擅长找到自己的成就,谁就更容易取得成功。

能力和热情的取值区间为0-100,因为是乘法,所以即使有能力而缺乏工作热情,也不会有好结果; 自知缺乏能力,而能以燃烧的***对待工作,甚至是人生,最终能取得比拥有先天资质的人更好的成果。 这便是热情铸造创造力和能量!

“我认为,无论是维持企业的经营,还是度过美好的人生,“六项精进”都是需要恪守的基本条件。”

在这个物质不再匮乏,人们有着更高的精神文化追求的时代里,想要出色地经营企业,又能幸福地度过人生,在稻盛和夫看来,绝非难事。

只要遵循好“六项精进”,坚持每天付诸实践,这样的双赢理想不但不难实现,反而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稻盛和夫“六项精进”,指的是:

1.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2.要谦虚,不要骄傲;

3.要每天反省;

4.活着,就要感谢;

5.积善行、思利他;

6.忘却感性的烦恼

事实上, 稻盛和夫自己就是一个实践“六项精进“的活生生的例子。

从出生贫寒,不被家里重视,学业勉强才能完成,一度面临转行无门,失业无助的他,开始持续努力工作, 成为一位陶瓷行业的专家,再到如今闻名世界的企业家、哲学家。

经营好自己,经营好自己的企业,都是一场心性的修行。很多人都读稻盛和夫的著作,以及研究他的成功轨迹,他分享道: 人生成功的方程式:思维模式x能力x热情 =人生结果。

人生的思考方程式是什么,来自于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来自于你的思维模式;第二个板块,来自于你的能力,而第三个部分,来自于热情。

思维模式是跟人的目标有关的, 人生的目标不同,决定了思维方式不同。

这一刻你的想法是,我将来要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愿意为我的领导更多地去分担,那么这个时候你可能会成为一个优秀的领袖。

所以,你要仔细思考的是,你未来的目标,你希望成为谁,你就要用怎么样的思维模式,来思考当下的你自己。

永远不要把自己定义成底层思维。就比如很多企业员工来说,当你把自己定义成底层思维,你就是想我是一名员工,你不要占用我的时间,那么也就是说,你的目标就是想成为一名员工,你好好做,就挣点钱就完事了。你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

在稻盛和夫的一生中,他一直追求正确思考和正确行动,从不把企业做大做强当成自己人生的终极目标,他认为人生的目的是“磨练自己的灵魂”。

经营企业,其实也是在经营着自己,经营着人生。

? 这段时间跟随叙事者团队读了俞朝翎的《干就对了》一书,虽是一本企业管理书籍,但里面暗含的管理之道同样适用于学校及班级管理。从这一角度重新审视班级管理,读过书之后令我受益匪浅。

经营团队就是经营人心,班级同样是一个团队,人是有温度、有情感,、需要被温暖的,想要提升班级凝聚力,必须拥有足够的温度。《孙子兵法》里说到:“上下同欲者胜。”所谓上下同欲,一定是上下同心,而不是强迫服从。只有“玩”在一起才能战斗在一起。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班级,他们的心一定是在一起的。所以老师要想带好班级,一定要带好人心。

著名管理学***德鲁克有句话:“管理是要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我们要做好班级管理,就必须建立与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信任。信任是所有管理工作的基础,“信其道”与“亲其师”是相辅相的。学生与家长之所以愿意跟随老师,是因为他们相信跟着老师能获得他们想要的结果,比如成长,荣誉感等。学生是受教育者,他们同时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只有学生内心认可,老师信任老师的时候,我们的管理方式才才行之有效。

? 管理者要通过别人拿结果。真正的管理者不应该把所有工作都揽到自己身上,做埋头苦干的“种田人”,而要学会带领团队获取结果。这就需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拒绝短期***,学会延迟满足;第二,不要按管理者的标准要求员工;第三学会甩掉身上的“猴子”,做解决问题的教练;第四,不过度插手员工的工作,大爱就要学会放手;第五,做好培训体系。在班级管理中,教师亦要明白一个道理:我们培养的是一个团队,而不是单纯的助手。尤其对于班主任来讲,很多事情要学会放手,解放自己的同时,留给学生锻炼自己的机会,做好培训,指导细节,使他们在磨练中不断成长,同时也促进了教学相长。

这真的是一本有温度有情怀的书,虽然是企业管理类的书,但是读起来通俗易懂,不难理解。正如书中所言“管理是相通的”,我们的教育教学管理同样可以借用此书中理念,借鉴此书中做法,运用于我们的教育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