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归》_什么是思归之情

tamoadmin 成语出处 2024-07-08 0
  1. 顾况《听角思归》诗歌鉴赏
  2. 春江花月夜诗歌最后八小句是怎样表达游子的相思之情的?
  3. 《秋风引》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4. 诗词赏析: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什么意思
  5. 我发现诗人常常用——,——等景物来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快快快快快快……

落花、流水。

1、落花:落花被用来表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也常用来诗歌最后一部分表达思归之情

2、流水:流水代表着流转不息,用来比喻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流转,在思乡的诗歌最后一部分,流水代表着远离家乡的漂泊和无尽的乡愁。

《思归》_什么是思归之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顾况《听角思归》诗歌鉴赏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作者介绍:

薛道衡(539──609),字玄卿,河东汾阴(今山西省荣华县)人。历仕北朝齐、周及隋三代。因有才名为隋炀帝杨广所忌,终为其所害。赏析: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日就是农历的正月初七,相传为女娲娘娘造人的日子,也是新春伊始、阖家团聚的日子。看看别人都能在家里共度佳节,我却因皇命在身,出使南朝,远离家乡,不能与家人共度这美好时光。离家虽然才短短的七天,在我看来却犹如二年一样漫长。更何况“人归落雁后”这又该有多少个七日、多少个二年呢?“思发在花前”,人虽然要等到北雁南飞的秋后才能返家,可这思归盼归的心情,却在春花开放以前早早地萌生出来。要是真的到了万紫千红的时候,这思归盼归的心绪又该萌发多少呢? 待到深秋时,北雁向南飞,在外的游子却要自南方回到久久思念的远在北方的家乡。借鸿雁传书寄情是古人表达思归盼归心情的习惯用法,而诗人却反向递进,借情感与景物的巨大反差,更进一层的反衬出可望不可即的怅罔之情,为什么“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呢?原因就是“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在别人看来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春秋易度。可在满怀思归盼归急切心情的诗人那里却恰恰相反,离家七日犹如二年之久。爱因斯坦用火炉效应回答什么是相对论时说明的道理就是,心情不一样,对时间的衡量尺度就不一样。诗人和爱因斯坦有1400年之隔,一个是搞艺术的,一个是搞自然科学的,可他们在对辩证法的理解和运用上可谓是心有灵犀,英雄所见略同。爱因斯坦独辟蹊径,善用对比,在科学的***上摘下了一颗璀璨的“相对论”明珠;诗人亦是反向拓展,标新立异,在艺术的殿堂里增添了一首叹为观止的杰出篇章。 “七日”与“二年”相对,“人归”与“思发”相对,北雁南飞与人要北归相对……短短的二十个字,经诗人的巧妙剪裁,就像一首绝妙的回文诗,把思归盼归之情融进九曲柔肠之中,往复回环,可谓是韵味悠长,归念绵绵,尽得诗家含蓄之妙。从语言特色来看,诗人以平实自然的语言,揭示出别人想说而又难以表达好的生活哲理,足以证明他在情感体验深刻的同时,有着深厚的艺术功底和运用自如的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著名**《雁南飞》的主题曲中唱到“雁南飞,雁南飞,雁叫声声心欲碎。不等今日去,已盼春来归”,无疑是受了本诗的影响,是此篇的发扬光大,故能成一时之盛,非常快的流传开来。唱《雁南飞》,就不能忘记这首1400年前的《人日思归》诗。

春江花月夜诗歌最后八小句是怎样表达游子的相思之情的?

顾况的《听角思归》诗:“故园黄叶满青苔,梦后城头晓角哀。此夜断肠人不见,起行残日影徘徊。”从标题便可知此诗旨在抒写戍边者的思乡之情,诗中写戍边者“梦后”而闻“城头晓角哀”,仅是用以衬托其思乡之情。

“故园黄叶满青苔,梦后城头晓角哀”故园景色,已是黄叶堆积,石阶也长苔了。“黄叶”代表深秋,亦象征落寞的心情:“老啦!该是归家的日子了吧!”诗人的故园荒芜冷落,诗人的心情亦是落寞凄凉。一“黄”一青,又偏是叶“黄”苔“青”,这种色彩,这种情调,怎不令人柔肠寸断!

《秋风引》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整体把握

诗词赏析: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什么意思

这首诗借景抒情,主要表达的其实是这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它说明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却又附着它物随处存在,风吹树动,萧萧木叶,那无形的秋风分明已经近在庭院、来到耳边了。

一、原文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二、译文

不知秋风是从哪里吹来,萧萧地送来了一群群的大雁。早晨秋风来到庭中的树木上,羁旅他乡的孤客最先听到了秋声。

三、出处

唐·刘禹锡《秋风引》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了一个长时期的贬谪生活;这首诗可能作于贬所,因秋风起、雁南飞而触动了孤客之心。

二、赏析

诗以“秋风”为题;首句“何处秋风至”,就题发问,摇曳生姿,而通过这一起势突兀、下笔飘忽的问句,也显示了秋风的不知其来、忽然而至的特征。这里虽以问语出之,而诗人的真意原不在追根究底,接下来就宕开诗笔,以“萧萧送雁群”一句写耳所闻的风来萧萧之声和目所见的随风而来的雁群。这样,就化无形之风为可闻可见的景象,从而把不知何处至的秋风绘声绘影地写入诗篇。

我发现诗人常常用——,——等景物来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快快快快快快……

意思是回家的日子要落在春回大地北飞的雁群之后了,但是想回家的念头却在春花开放以前就有了。

出自《人日思归》,是隋朝诗人薛道衡的诗。平实自然的语言道出度日如年的心情,表现出对家乡的思念却又身不由己的苦恼。

原文如下: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译文如下:

入春已经七天了,离开家已经有两年了。

回家的日子要落在春回大地北飞的雁群之后了,但是想回家的念头却在春花开放以前就有了。

扩展资料:

这首诗是薛聘陈时在江南作。薛道衡在隋初作过聘陈内史,此诗可能作于这时。

后二句说春花未萌发之时,思归之念已经发动。传说鸿雁在正月里从南方飞回北方,因此在后两句中作者借这个传说来抒写自己思归急切的心情。

在这个春天到来之前,他就盘算着回乡了,即“思发在花前”;可是现在新的一个春天已到来,眼看着春草将绿,春花将开,成队的鸿雁从头顶掠过,飞回北方,诗人却无法归去,所以说“人归落雁后”。这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归落在雁后、思生于花前对比。

诗人清醒地估计到,不可能很快回去,但只愿落在春来即行北归的大雁之后,不肯把时间设想得再晚一些了,由此可见思归之心切。这两句写得极妙。借用春雁北归之说,抒发极想回归之情,自是联想自然贴切;早已计算归期的思想活动,也极为生动感人。

寥寥十字,仿佛能使我们看到诗人翘首北望归雁、屈指计算归期的生动形象;使我们感到他不能与雁同归的遗憾,及极欲早归的焦急心情。一片深沉的乡思之情,就这样形象而委婉地表达出来了。

百度百科——人日思归

寄托物:月

月(残月、明月、新月、孤月、冰镜、蟾兔、玉盘)。它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夜深人静,相思正浓。不能与家人团员,但可以共享这轮明月。月圆,人何时圆。

月亮的朦胧让人容易产生缠绵的感情;皓月当空,明月如洗的夜晚便容易让人联想连翩,或怀远,或思亲,或念友,或咏古,产生真挚而美好的感情。而这种抒情的方式也是极平易近人。

1.茱萸(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按中国古人的习惯,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爬山登高,臂上佩带插着茱萸的布袋(古时称“茱萸囊”),以示对亲朋好友的怀念。

网址:柳树(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柳树因通“留”,故有惜别之意。 2、柳树传说为古代四大鬼树之一,有聚集阴魂的迷信之说。 3、柳树有对女子阴柔赞美之说。 4、柳树为阳性树种,民间多用于避邪及招风水。 5、柳树在泉城,树、泉、人和谐相伴,素有“家家清泉,户户垂柳”之胜境。

网址:长亭(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长亭、杨柳、美酒、南浦等字眼在古人送别诗词中是经常出现的,已经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都是送别诗词中最具代表性和象征性的文字符号。“送君十里长亭,折支灞桥垂柳”乃是古人送别的经典场面。江淹《别赋》中说: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南浦遂为送别之地。李白《金陵酒肆留别》诗中也有“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之句,饮酒亦为送行时常见场面。而柳永在《雨霖铃》中描写的送别场面,则即有长亭,也有杨柳,还有美酒,实为送别诗词之佳作名篇。

网址:关山(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网址:羌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羌笛也被称为羌管,竖着吹奏,两管发出同样的音高,音色清脆高亢,并带有悲凉之感,"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其表现力的最佳写照,故最适于独奏,也可为歌舞伴奏。

网址:白云(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网址:大雁(衡阳雁去无留意)

大雁---仁、义、礼、智、信是为五常

野雁乃是禽中之冠,自古被视为“五常俱全”的灵物——哪五常?仁、义、礼、智、信是为五常。

雁有仁心,是因为一队雁阵当中,总有老弱病残之辈,不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打食为生,其余的壮年大雁,绝不会弃之不顾,养其老送其终,此为仁者之心。

大雁不仅有仁,更有情义,雌雁雄雁相配,向来是从一而终。不论是雌雁死或是雄雁亡,剩下落单的一只孤雁,到死也不会再找别的伴侣,这是其情义过人之处。

天空中的雁阵,飞行时或为“一”字,或为“人”字,从头到尾依长幼之序而排,称作“雁序”。阵头都是由老雁引领,壮雁飞得再快,也不会赶超到老雁前边,这是其礼让恭谦之意。 雁为最难猎获之物,是因为大雁有智,落地歇息之际,群雁中会由孤雁放哨警戒。

所谓犬为地厌、雁为天厌、鳢为水厌,这三种生灵最是敏锐机警,一有什么风吹草动,群雁就会立刻飞到空中躲避,所以不论是猎户还是野兽,都很难轻易接近地上的雁群。

雁之信,则是指野雁是南北迁徙的候鸟。因时节变换而迁动,从不爽期,至秋而南翔,故称秋天为雁天。......

8.细雨烟雾(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9.中秋(今夜月白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终结:物品都有自己的特征,诗人用这些特征可以更好的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朦胧悠扬,都给人带来诗人悲伤的情感,让人身临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