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教学模式的区别,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教学模式

tamoadmin 成语出处 2024-07-05 0
  1. 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是什么意思,上和下分别代表什么
  2.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3.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4.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设计方法

方向不同,意思不同。

方向不同:自下而上指的是从下面往上面的一个运动方向,自上而下指的是从上面往下面的运动方向。

意思不同:自下而上是指从个股到板块的选股方法,自上而下是从板块到选股方法,自下而上是短线选股法,适合短线投资者,自上而下是长线选股法,适合长线投资者。自下而上的投资策略依赖于以单个股票为基础的投资策略。使用这种策略的基金最关个公司的业绩和管理,而不是整体经济或市场趋势。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教学模式的区别,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教学模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自上而下管理是指大部分决策权掌握在组织的最高层部门,由他们负责配置***,当部门之间发生矛盾时,主要是由他们进行协调。在自下而上的组织中,大部分决策权下放给中下层,最高层只负责组织的长远战略和与组织长远利益有关的重大事情,当部门之间发生争执时,主要由他们自己协调解决。

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是什么意思,上和下分别代表什么

自下而上(bottom-up processing)模式也称为信息驱动模式(data-driven model),代表人物是高夫(Philip B. Gough)。该模式强调输入材料中的语言信息,认为阅读是从最小量的语言单位入手,人们理解事物不是依靠先前拥有的知识,而是利用刚刚得到的信息中的单词、句子等材料,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阅读的关键在于单词的辨认与注意力的集中。自上而下模式

自上而下(top-down processing)模式也称为概念驱动模式(concept-driven model),代表人物是古德曼(Kenneth S. Goodman)。该模式认为输入材料甚至某个符号都有可能激活读者大脑中的某些相关知识,从而使读者形成阅读定位,并形成对所读内容的预测。成功的预测可以使读者顺利完成阅读,反之读者不得不推翻自己的预测,寻找新的论据,并不断形成新的预测,直到完成阅读。阅读者要学会善于抓住文中提示,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的***设,进而理解文章,它强调读者的认知能力与背景知识在阅读中的作用。

综合或交替模式

综合或交替模式(interactive model)的代表人物是卢莫哈特(D***id E. Rumelhart)。该模式认为言语理解是通过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在良好的直觉条件下,直觉主要是自上而下的加工,而随着条件的恶化,自下而上的参与也将逐渐增多。对于熟练的读者来说,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阅读是同时发生的,“信息驱动”过程能使读者很快地寻找、筛选和组织头脑中所缺少的新信息,而“概念驱动”过程则使读者的头脑迅速调动、收集过去已经掌握的知识,并对阅读内容作出预测,对已有知识和新信息加以比较和综合,通过对所做预测进行验证、补充或否定、修正等来完成对全篇内容的理解。自下而上模式对应着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语言学习者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就自然会阅读,显然这种阅读模式忽视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对阅读教学的指导意义极其有限。自上而下模式对应着心理语言学,把获取意义作为阅读的目的,认为读者没有必要逐字逐句地阅读文章,而是利用已有知识对有用信息进行预测、肯定或反驳,显然这种模式对外语学习者特别是初学者来说并不现实,因为其准确迅速辨认单词的能力不足以强大到支撑起有效的阅读。所以,近几十年来,阅读理论的研究重点集中到对综合或交替模式的研究,而其中的热点理论被称为“图式理论”。

图式(schemata)本是认知心理学中的术语,又被称为认知框架,它是个不断发生作用的既存知识结构,遇到的新事物只有和已有的图式相联系才能被理解。图式理论认为,在阅读中,由下而上和由上而下两种加工同时发生,输入信息作为实例证实图式结构中的相关概念或填补图式的空白,当输入资料提供的信息和读者的图式知识或根据图式知识所作的预测吻合时,自上而下的概念驱动可促进两者的同化;而当输入信息与预测不吻合时,自下而上的运作过程帮助读者对此作出细致的信息加工与理解反应。这个过程既重视运用图式知识进行预测、推断这些高层次阅读技巧,又强调低层次的迅速解码能力。在实际阅读过程中,这两种能力可以互为补充。如果读者低层次的迅速解码能力欠缺,高层次的背景知识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反之,如果读者缺乏对阅读内容背景知识的了解,就只能依赖对字面的解码来获取意义。如果读者具备较多的背景知识,在理解文章时,这些文化背景知识就会和语言知识相互配合,构成阅读理解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而只有当这两方面联系起来以后,意义才能浮现,理解才能产生,阅读交际功能才得以完成。

图式理论基本可以说明宏观上的阅读理解是如何发生的,但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如果微观上的字句不能看懂,宏观理解也只能是空中楼阁,这便又回到了我们最初的自我怀疑——单词和语法掌握得不够,于是,我们仍然要陷入单词和语法的汪洋大海中,对吗?而当我们背了很多年单词,学习了一条条的语法知识之后,发现自己仍然是阅读速度慢,写作时词不达意、力不从心,是这样吗?

其实很早之前,研究者就发现,外语学习者与母语学习者之间最大的差别就是母语学习者掌握了大量可以根据语言环境取用的语块单位,母语者的语言知识更多是以语块的形式出现,而非分析性的语法规则及零散的单词。因此,经过了30年发展起来的语块理论认为:语块是英语的基本语言单位,语言学习者若缺少足够的语块存储,语言能力就会受到局限。

语块理论

语块最早是由认知心理学家米勒(Miller)提出的一种记忆编码形式,即将若干小单位的信息联合成一个大单位,以便提供更多信息,简化记忆单位。他认为,语言的记忆和存储、输出和使用不是以单个词为单位,而那些固定或半固定模式化的板块结构才是人类交际的最小单位。之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同了这一理论,并使该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

考伊(Cowie)把这些词汇组合称为构建语言的预制语块,这种公式化的语言,稍加变化或直接套用,就能输出地道的语言,它通常作为一个整体存储在记忆中,使用时直接提取,无需根据语法规则分析和生成。路易斯(Lewis)指出语块本身就有自己的语法结构,它是“语法化的词汇”,认为“句子是由语法化的词汇组成,而不是词汇化的语法组成”。辛克莱(Sinclair)指出,自由选择原则和熟语原则在语言中同时起作用,前者按照语法规则进行选择,后者则强调说话者构造语言时,拥有大量提前预制好的语块。

如果对以上各观点做一个总结,那语块就是指语言中出现频率比较高,形式、结构和意义比较固定,运用语境比较确定,兼具词汇和语***能,由多个词组成,以整体形式被个体记忆、加工、存储和提取的,成串的语言结构。

运用语块理论来进行英语阅读可以提高阅读速度,阅读者在阅读中把小单位转化为大单位整块输入,可以节省从文字形象到语义构建的解码时间,使其更注重篇章意义的连接而不是若干独立的词或者某一句话,从而使其像母语使用者一样关注长串的语块而不是单个的词以及语法规则是如何把这些词黏着在一起的。

有了语块理论作为前提,我们在词汇量的积累上,就要打破之前词汇量就是单词量的观念,要认清词汇范畴不仅包括单词,还有单词所构成的语块,如短语(in the end, catch up with),搭配(answer the question/the phone),习惯用语(I’ll get it, If I were you),固定句式(It is said that, In this paper we explore)等等,理解这一点对英语词汇的学习、词汇量的积累,乃至整个英语学习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这一点显而易见,那些从经典文章中习得的语块用在适当的情境中可以避免许多生硬的汉语式表达,既恰当得体,又可以为文章增色添彩,而这些靠自己运用语法规则的遣词造句是难以达到的。

总体来说,图式理论和语块理论最核心的思想就是如何像母语使用者那样来接收、思考、理解和运用语言,它们从理论角度进行论证,高屋建瓴地对外语学习进行本质层面上的指引,这些都是无数语言学家几十年研究的成果,像这样的理论还有很多,它们从各个角度对学习的实质进行剖析,各有千秋。它们可能不会让你立刻掌握一门语言,因为它们不是武打招式,但它们是内功心法,就像金庸笔下的《九阴真经》——天下习武之人尽逐之,就为了几句“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的大道理,而这其中的大智慧,想必你能懂。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是什么意思,上和下分别代表什么

“自上而下”,由上到下的意思;相反的就是“自下而上”的.举个例子,我国上个世纪70、80年代,

经济

改革就是,先是从最基层的安徽农村开始的,可以这么说是,“自下而上”,但要真正向全国推行开来,还得“自上而下”,没有最高层的红标头档案,是万万行不通的,后来全国的改革全面的展开,归功于那位领导,这是“自上而下”最典型的例子,这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东西了。

当然,没有“自下而上”的推动,“自上而下”就失去了动力;相反,没有“自上而下”的支援,“自下而上”会变得乱乱散散。这是两者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还要说明一点的是,在这里,我们要做一件事,首先要看看上面是怎么说的--"自上而下";而一些民主国家他们首先要听听老百姓是怎么说的,广泛的***集民意来代表民意--"自下而上"然后来"自上而下".

总的说来,"自下而上"为集中,"自上而下"为施行.

自上而下法 是什么意思啊?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自上而下法

对内部控制进行审计的一种方法。在这种方法下,要识别特定的风险因素,从而确定控制的范围和对内部控制作出评估所需要的证据。(又称“以风险为基础的方法”)

CMA认证能帮助持证者职业发展,保持高水准的职业道德要求,站在财务战略咨询师的角度进行企业分析决策,推动企业业绩发展,并在企业战略决策过程中担任重要的角色。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您满意,请***纳为最佳答案哟。

再次感谢您的提问,更多财会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自上而下法是什么意思啊?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自上而下法是对内部控制进行审计的一种方法。在这种方法下,要识别特定的风险因素,从而确定控制的范围和对内部控制作出评估所需要的证据。(又称“以风险为基础的方法”)

取得CMA认证能帮助持证者职业发展,保持高水准的职业道德要求,站在财务战略咨询师的角度进行企业分析决策,推动企业业绩发展,并在企业战略决策过程中担任重要的角色。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您满意,请***纳为最佳答案哟。

再次感谢您的提问,更多财会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什么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是两种投资组合方式。基金与个人投资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个人一般是选择几只股票集中投资,而基金会考虑风险收益构建组合,实现效应最大化,同时降低少量股票带来的风险。“自上而下”是说基金经理投资时根据巨集观面对行业的影响,来选择相关个股;“自下而上”指的直接切入具有成长性,竞争优势的上市公司来投资,这两种方式都为投资人创造过良好的收益。  如果用“自上而下”的方法,说明这只基金试图通过挑选受益巨集观经济的行业,再从选定的行业里寻找好公司。今年以来的市场行情中,自上而下的方式在A股基金中取得良好效果,因为中国经济经历危机到复苏,随着经济基本面的改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整个行业出现业绩提升。  而“自下而上”的投资方法更多的关注个股,***用这种策略的基金最为关注的是个别公司的表现和管理,而不是经济或市场的整体趋势。通过调研一个公司,考察业务模式、成长空间、估值,然后决定是否买入。A股市场上不少业绩出色的基金,都曾经先人一步的发现了优质公司,耐心持有获得丰厚回报。  A股市场是一个波动较大的市场,机构投资组合的风格也不会一成不变。虽然投资方法各有千秋,但长期能够取得良好业绩的原则却是不变的。一只好的基金总是基于一个强大的投研团队,清晰的投资理念并且能够尊重市场。(海富通)

什么叫自上而下,什么叫自下而上?

这应该是个社会历史题吧,自上而下者,指的是面对社会危机或统治危机,统治者主动进行改革,再不出动统治著根本利益前提下进行一些变革,结果当然有成功与失败两种。例子如中国的戊戌变法,日本的明治维新,俄国的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这三个例子里都是封建的统治者试图通过资产阶级性质的搞个来解决统治危机。自下而上者,是面对社会危机矛盾,下层的社会各阶层,有的是农民,有的是资产阶级等等,通过暴利革命的方式来推翻统治者统治,进行根本性的社会变革。革命的例子非常多,性质也分好几类。著名的如辛亥革命,孙×中山先生希望通过暴利革命推翻满清王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

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在这里是指的什么意思

一个是从理论到实践,一个是从实践到理论

成语自上而下的意思

释义是从上到下。出自唐·刘禹锡《唐故相同赠司空令狐公集序》。

基金的投资策略所说自上而下是什么意思?

自上而下的投资策略是从大环境着手,从巨集观经济(如GDP的成长率,经济前景的判断)、证券市场、行业分析到公司分析的顺序进行投资分析,到最后选出所需要投资的证券。

而自下而上是通过某些数量指标或特征来进行筛选,选出相应的公司,再结合巨集观经济、证券市场、行业分析以及公司基本面的分析,以至最终确定所需要投资的证券。

当然,投资策略的制定要根据基金的投资方向、行业偏好、风险的平衡来施展。投订也不局限于证券,幷包括债券、外汇以及其他避险工具等等。

什么叫自上而下,什么叫自下而上

什么叫自上而下,什么叫自下而上

这应该是个社会历史题吧,自上而下者,指的是面对社会危机或统治危机,统治者主动进行改革,再不出动统治著根本利益前提下进行一些变革,结果当然有成功与失败两种。例子如中国的戊戌变法,日本的明治维新,俄国的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这三个例子里都是封建的统治者试图通过资产阶级性质的搞个来解决统治危机。自下而上者,是面对社会危机矛盾,下层的社会各阶层,有的是农民,有的是资产阶级等等,通过暴利革命的方式来推翻统治者统治,进行根本性的社会变革。革命的例子非常多,性质也分好几类。著名的如辛亥革命,孙×中山先生希望通过暴利革命推翻满清王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

什么是自上而下

也就是说,社会的变革(或者具体说改革)是由社会的上层(自上而下)还是下层(自下而上)发起的,然后改革的效力延伸到相对的另一方。

一般用于形容整个社会的变革,主要涉及政治权力的再分配。自上而下是指改革从中央到地方,由权力机构中心发起,在古代,一般是指由君王统治者亲自发起的,没有动摇统治根基的,只是为了缓和与被统治者的矛盾而进行的改革。典型案例如清朝光绪期间的戊戌变法;自下而上是指改革由地方而起,直至中央,由外延机构向权力中心渗透,这里分两种形式,一种是由统治者发起的,从地方试点,为了应付统治压力而进行的先地方后中央的改良,一种就是由民众发起的,从底层而起的革命,也就是古代所说的造反。

,社会的变革(或者具体说改革)是由社会的上层(自上而下)还是下层(自下而上)发起的,然后改革的效力延伸到相对的另一方。

例子也就是说,社会的变革(或者具体说改革)是由社会的上层(自上而下)还是下层(自下而上)发起的,然后改革的效力延伸到相对的另一方。

例子太多了太多了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与其词汇量、文化背景知识和阅读策略等密切相关。选择适当的阅读策略对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效率和总的阅读能力十分重要,而一个教师的阅读教学方法又直接影响着学生对阅读策略的掌握和运用。一、英语阅读模式英语阅读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上而下的模式(top-down model)。阅读教学理论认为,阅读过程是一个主动的、有目的的、有创造性的心理过程。读者在阅读中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不断对视觉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读者应该具有必要的语言能力,同时也对读者的认知能力和语篇分析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阅读的另一种模式是自下而上的模式(bottom-up model)。在这种模式中,读者获取信息是从辨认最基本的语言符号开始,即从字母到单词、短语,然后从短语到句子、段落,最后从短语到篇章、再到对作者意图的把握。随着对阅读心理过程研究的不断深入,阅读的相互模式(interactive model)逐渐形成并趋于成熟。这种阅读模式认为,在实际阅读过程中,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这两种模式会交替或同时出现,它取决于文章的类型、读者已有的背景知识和语言能力等因素。在实际阅读中,读者无论***用哪种阅读模式都会用到许多阅读技能。而阅读技能又可以被分解成许多阅读微技能。例如,猜词、略读和排序等。教师只要学习并掌握英语阅读理论,了解英语阅读模式及英语阅读微技能的基本知识,才能从理论高度审视和调整教学方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选择和***用的各种措施,它既包括学习者的心理过程,又包括其具体行为,学习策略种类繁多。英语阅读策略是指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调控阅读环节的操作过程,它是有目的、有***地灵活运用一系列阅读方法或技能的学习过程。在高中阶段,虽然阅读教学一直受教师的重视,但教学效果却不太理想。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策略,教师忽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教与学不对路是主要原因。比如说学生对阅读课不感兴趣、认为学习课文就是为了学习语言知识和应付考试,那么教师上课主要侧重语言知识的讲解和考试技巧的传授、忽视语篇教学、不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总的看来,高一和高二的学生阅读速度较慢,且正确率也较低;高三有75%以上的学生其阅读速度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能运用阅读策略进行阅读的学生其成绩显然高于其他学生;部分学生能在无意识状态下运用阅读策略,只有少部分学生能有意识地运用阅读策略。应该说高中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自学能力不断提高,也不满足于被动的学习方式。他们渴望得到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阅读能力的训练。教师应注意学生的这些特点,以及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改进阅读教学手段,努力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目前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大同小异。具体表现为:第一课时教师教学生词和短语;第二课时先让学生听课文录音或自读课文(默读或朗读),教师就课文提问,然后教师分析课文,讲解知识点,学生记笔记,最后让学生复述课文和做练习;第三课时教师继续讲解语言点,其余的时间都被用来做各类练习。这种阅读教学方法看似教师在帮助学生运用自上而下的模式进行阅读,实质上并没有真正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因为学生总是在没有任何生词障碍的情况下阅读,而且尽管阅读课文前后都已经安排了略读、排序等适合阅读策略训练的练习,但往往没有多少教师能利用这些练习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阅读策略的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有些教师还逐句分析课文,使学生养成了依赖教师的思想。三、改进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根据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的分析,我们对目前的英语阅读教学不妨做出一些改进。首先,教师应从思想上转变教学观念,应把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阅读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同时,教师要逐渐完成角色的转变,即要由教学理论的实践者转变为研究者,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做出改进;教师要由课堂上的权威转变为一名学习策略的指导者,指导学生确认当前的阅读策略是否得当,帮助他们学会阅读。其次,教师要加强英语教学理论的学习,学会用教学理论指导阅读教学设计。教师要有效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策略,自己要先做阅读策略的学习者,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清楚应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对学生进行哪种阅读策略的训练,才有可能选择恰当的阅读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阅读技能,并能有意识地运用阅读策略,从而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第三,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阅读策略的指导。通盘考虑高中三年的教学内容,从高一年级起,就要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明确每学年阅读教学的目标和应该***取的措施。教师要使阅读策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结构、文化背景和情感特征等;要结合教材内容,把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细化到每一个单元,尽量减少阅读教学中学法指导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针对各个年级应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具体表现在:高一年级的第一学期为初、高中过渡期,教师可通过问卷调查、让学生写日记和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在以往阅读中运用阅读技能的情况,并注意收集、整理和分析学生的反馈信息,以便确定恰当的阅读教学方法。教师应向学生系统、全面地介绍有关阅读策略和阅读模式的基本知识,让他们认识到有目的、有***地运用阅读策略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高一年级应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技巧,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工具书和猜词、略读等阅读微技能,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以略读为例,教师可培养学生在文章中迅速找出所需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首先确定略读目标,然后确定查找范围,迅速浏览,直到获得所需的资料。教师可利用教材中所给的问题,也可以自己编写问题对学生进行略读训练。每次训练前,教师应先向学生说明略读的特点,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有意识地使用略读技能进行阅读。教师可让学生提前预习生词,但应鼓励他们利用上下文和构词法进行猜词。课内外的阅读训练都应坚持计时,让学生记录自己每次阅读的速度和理解的正确率。在高一阶段训练速度的基础上,高二年级应侧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现举几例做法加以说明。例如识别替代词:英语中this,that, it, one等代词常被用来替代上文中已提过或下文即将提及的内容。快速识别这些替代词对加快阅读速度、提高理解能力很有帮助。部分课文中的阅读替代词以黑体形式出现,教师应加强这方面的指导,要求学生阅读中能利用替代词预测下文,并能讲出替代词的作用。再如识别关联词:英语中常用as,while, although, instead of,before等关联词或表明上下文的因果和比较对照关系,或说明时间顺序,或表示语气转折。教师应培养学生注意这些语篇粘和手段或语篇标记的作用。训练中可要求学生找出文中的关联词,也可将抽掉关联词的课文打印出来让学生填写。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把握句子结构,进一步理解作者意图。高三年级的阅读教学主要以复习为主。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按不同层次对各种体裁和题材的文章进行分析。例如排序:对一组信息重新排序时,要根据关联词的位置及作用,按照***发展的时间顺序、逻辑顺序或空间顺序将句子有机地结合起来,还要注意文章前后的一致性。阅读课上教师可先向学生讲明排序的方法,并让学生做排序练习,然后让学生对照阅读文章,以此来检查其阅读理解能力。再如利用所读信息解决问题:有些文章要求学生读后去做某件事,例如,根据所读信息写回信和便条等,这些活动或任务为学生提供了接触真实语言素材的机会。学生通过阅读不但可以获取信息,还可以利用信息解决问题。另外,教师还应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各类体裁和题材的文章,明确其功能,让学生明确文章功能对理解作者意图至关重要。复习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对阅读策略进行归类,并通过练习加以强化和巩固。教师应要求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选择并应用阅读策略,阅读过程中要养成对所运用的策略进行自我评估的习惯,以便及时调整不合适的策略。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作者使用语言的语气、遣词造句的方式和修辞技巧,正确体会和认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目的,以便更准确地理解文章,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高中阶段的阅读教学还有两点值得注意:在进行每一种阅读策略训练前,教师都应明确告诉学生运用阅读策略的要点,以便学生能积极地配合;教师应有***、有目的地指导学生阅读一些课外读物,以巩固学习效果。综上所述,正确的阅读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提高阅读技能;高效的阅读能力需要培养和训练。教师只有通过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阅读策略,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阅读教学方法。当然,学生掌握了阅读策略并不等于阅读水平就一定会提高。学生的年龄、性别、兴趣和已有的学习经验等都会对阅读理解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应充分重视这些因素,并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 最终达到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目的。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设计方法

关于这两种概念,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比如说慈母思维和严父思维,系统论和还原论。但是我更喜欢叫做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在目前我们接触到的所有知识体系当中,大都不外乎这两种思想当中的一种。

自上而下的思想,指的是相信这个世界上存在着正确的道理或者法则,我们所有的行为都应该按照这些法则来行事。

而自下而上则刚好相反,指的是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法则都是根据我们的行动所总结出来的。随着我们行动的变化,这个法则也将不断的变化。

自上而下思想的代表人是牛顿。牛顿,他是一种这样的思想,如果把这个世界上所有物体的参数,数据,规律都摸清楚的话,他能够完全预测这个世界的未来。在他看来,世界就是一个大机器,这个机器的每一个部件都是按照特定的规律,精确地运转着。而这个机器所遵循的规则是有唯一正确答案的。

而自下而上思想的代表人则是达尔文。达尔文是进化论的提出者,进化论的核心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达尔文看来,并不存在一个正确的法则,而是在进化的过程中,那些适应环境的留下来的法则才是正确的法则。

这两种思想虽然听起来离我们很遥远,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随处可见。

比如,以创业来说,自上而下的思想则是从一开始就做好战略,做好***。然后按照***去行事。

而自下而上的思想,则是一上来先干着再说,一边干一边总结经验,一边调整方向。最后以达到自己的目标。

对于我们写作来说,如果用自上而下的思想。那就是我们先把这篇文章的框架写出来。然后再往这个框架中填充内容,逐渐补充完整。

而用自下而上的思路去写作的话,则是先把我们脑海中所有能想到的内容先写出来。然后再根据这些内容梳理逻辑,组织结构,最后形成一篇文章。

而在我们的学习当中,也同时包含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思想。

自下而上的学习,这是根据我们实际工作和生活当中的实践,从中提炼出对我们有用的经验。并且让经验不断的迭代更新。

而自上而下的学习则是首先学习到一些优秀的理论和方法。然后再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应用到我们的实践当中去。

其实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是单独使用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某一种思路的。而是两者同样重要。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创业既要有一开始的战略。但同时也要根据自己实际的工作,对战略不断进行调整,这样才能既不迷失目标,也不会埋头傻干。

在写作上也是同理。我们可以首先把脑海中所有能想到的素材都写下来。然后再套用现成的框架把这些素材填进去,这也是同时使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思路。

同理,在学习当中,找出我们的行为与案例当中的共性,把这些共性提炼出来,变成经验和方法,这样很重要,而把方法再次用回到我们的实践中,用实践再次去检验这个方法是否如我们所提炼出的那样,同样也很重要。

“自上而下”的设计从某个很高的抽象层次开始。你定义出基类或其他不那么特殊的设计元素。在开发这一设计的过程中,你逐渐增加细节的层次,找出派生类、合作类以及其他更细节的设计元素。

“自下而上”的设计始于细节,向一般性延伸。这种设计通常是从寻找具体的对象开始,最后从细节之中生成对象以及基类。

自上而下策略和自下而上策略的最关键区别在于,前者是一种分解(decomposition)策略而后者是一种合成(composition)策略。前者从一般性问题出发,把该问题分解成可控的部分。后者从可控的部分出发,去构造一个通用的方案。

自上而下设计的强项是它简单,因为人们是很善于把一些大食物分解为小的组件,而程序员更是精于此道。

自上而下的另一个强项是你可以推迟构建的细节。软件系统常常受到构建细节变化的骚扰,因此,尽早知道应该把这些细节隐藏在继承体系的底层类中,是非常有益的。

自下而上的一个强项是通常能够较早找出所需的功能,从而带来紧凑的、结构合理的设计。

自下而上的一个弱项是很难完全独立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