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拾遗夜不闭户什么意思_道不拾遗下一句是什么

tamoadmin 成语教学 2024-06-02 0
  1. 夜里不用关门睡觉的古语
  2. 夜不闭户的解释
  3.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哪个朝代
  4.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出自哪里?

道不拾遗

dào bù shí yí

[解释] 遗: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

道不拾遗夜不闭户什么意思_道不拾遗下一句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来源]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国无盗贼,道不拾遗。”《战国策·秦策一》:“道不拾遗,民不妄取。”

[例子] ***称赞~,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风气。

说明治安环境很好,人民素质很高。

夜里不用关门睡觉的古语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常常形容说明国家安定,人们思想品德高尚,社会风气很好。

描写的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时期的社会情况。“贞观之治”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鼎盛的历史时期,是唐太宗李世民励精图治,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原文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晒(shěn)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译文

皇上与群臣讨论禁止盗贼。有人请求使用严酷的法律来制止。皇上微笑着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我们应当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了据为己有,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

夜不闭户的解释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意思是晚上睡觉时不用关门,掉了东西没人捡。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西川之民,欣乐太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近义词道不拾遗、鸡犬不惊、国泰民安、政通人和。

反义词乌烟瘴气、污七八糟、豺狼当道、家破人亡、民不聊生。

用法偏正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示例

1、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两川之民,忻乐太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2、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君臣一心,不肆干戈,不行杀伐,行人让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四方瞻仰,称为西方圣人。

夜不闭户造句

1、贪者胆战心惊,恶犬护宅食无味;廉者胸怀磊落,夜不闭户寝自安。

2、人们都希望出现夜不闭户,道不拾遗那么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

3、这个小镇的治安还算良好,居民虽然不能夜不闭户,最少大家路不拾遗。

4、?如果再有十年,一切风调雨顺的话,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不再是传说。中原大地将成为真正的世间桃源,人间乐土。

5、村子不大,四面环山,至今都没有通电,一直都是用火或者蜡烛来照明,一共就四十来户人家。乡亲之间都十分熟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哪个朝代

意思是指夜间睡觉不用关门不怕小偷来侵犯。

形容社会治安情况很好,出自《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孔子说:"大道的实行,和夏商周三代的精英,我都不能看到,但能看到有关当时太平盛世的记载。大道的流行,是以天下为世人所共有。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出自哪里?

唐代

唐朝的《宫卫令》规定:每天晚上衙门的漏刻“昼刻”已尽,就擂响六百下“闭门鼓”;每天早上五更三点后,就擂响四百下“开门鼓”。凡是在“闭门鼓”后、“开门鼓”前在城里大街上无故行走的,就触犯“犯夜”罪名,要笞打二十下。如果是为官府送信之类的公事,或是为了婚丧吉凶以及疾病买药请医的私事,才可以得到街道巡逻者的同意后行走,但不得出城。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是形容社会风气好,没有盗贼,也没有贪小便宜的人。没有小偷了所以老百姓晚上睡觉不用锁门,没有贪便宜的人了所以东西掉了也不怕别人捡走,失主回来还能找到。

“但是,路不拾遗”这个成语最早出自战国·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国无盗贼,道不拾遗。”? 秦孝王时,商鞅推行新法,商鞅变法使“民风变得纯朴,社会秩序安定,夜不闭户,道不拾遗,秦国一天天强大了起来。

词目 路不拾遗

发音 lù bù shí yí

释义 遗: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形容社会风气好。

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国无盗贼,道不拾遗。” 夜不闭户,~,四方瞻仰,称为西方圣人。(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一回)

路不拾遗”出自后晋张昭远、贾纬等编写的《旧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