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君的三个儿子_博物君子称赞的是谁

tamoadmin 成语教学 2024-07-05 0
  1. 君什么固什么的四字成语
  2. 常州三杰事例,谁知道?
  3. 什么君喜欢四字成语有哪些
  4. 介绍孔子的弟子
  5. 博物院的成语博物院的成语是什么
  6. 博物的成语博物的成语是什么
  7. 孔子有名弟子的字和姓名

孔子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汉族,英文:Confucius。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逝世后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周灭商后,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 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一带)。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姓,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叔梁纥晚年与年轻女子颜氏生下孔子。由于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下孔子,又因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像尼丘山;故起名为丘,字仲尼(仲为第二的意思,叔梁纥的长子为孟皮,孟为第一的意思)。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由于种种原因,孔子在政治上没有过大的作为,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可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孔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72,其中有很多皆为各国***栋梁。

博物君的三个儿子_博物君子称赞的是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及再传***编纂而成,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言行的书。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由此可见孔子思想之伟大。

[编辑本段]政治生涯

孔子极为聪明好学,二十岁时候,学识就已经非常渊博,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同时,鲜为人知的是孔子继承了父亲叔梁纥的英勇,身高九尺三寸(今1.9米以上),膂力过人,远非后世某些人认为的文弱书生的形象。并且,孔子酒量超凡,据说从来没有喝醉过。但孔子从不以武勇和酒量等为豪。

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鲁昭公二十年,齐景公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孔子由此结识了齐景公。鲁昭公25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夫晏婴阻止。鲁昭公27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说:“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当时的鲁国,***实际掌握在大夫的家臣手中,被称为“陪臣执国政”,因此孔子虽有过两次从政机会,却都放弃了,直到鲁定公9年被任命为中都宰,此时孔子已 51岁了。孔子治理中都一年,卓有政绩,被升为小司空,不久又升为大司寇,摄相事,鲁国大治。鲁定公12年,孔子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孙子故称三桓,当时的鲁国***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取了堕三都的措施(即拆毁三桓所建城堡)。后来堕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子与三桓的矛盾也随之暴露。鲁定公13年,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季桓氏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55岁。

孔子带***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很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 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孔子在卫国住了约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于是孔子带***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卫灵公听说孔子师徒从蒲地返回,非常高兴,亲自出城迎接。此后孔子几次离开卫国,又几次回到卫国,这一方面是由于卫灵公对孔子时好时坏,另一方面是孔子离开卫国后,没有去处,只好又返回。

鲁哀公2年(孔子59岁),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在陈国住了三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便带***离开,楚国人听说孔子到了陈、蔡交界处,派人去迎接孔子。陈国、蔡国的大夫们知道孔子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有意见,怕孔子到了楚国被重用,对他们不利,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国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孔子64岁时又回到卫国,68岁时在其***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鲁哀公16年,孔子73岁,患病,不愈而卒。

君什么固什么的四字成语

生平 概述

吴王寿梦少子,孔子的老师,与孔子齐名的圣人,同时也是孔子最仰慕的圣人。称为“南季北孔”,历史上南方第一位儒学***,也被称为“南方第一圣人”。先秦时代最伟大的预言家、美学家、艺术评论家,中华文明史上礼仪和诚信的代表人物。封于延陵,称延陵季子。后又封州来,称延州来季子。父寿梦欲立之,辞让。兄诸樊欲让之,又辞。诸樊死,其兄余祭立。余祭死,夷昧立。夷昧死,将授之国而避不受。夷昧之子僚立。公子光使专诸刺杀僚而自立,即阖闾。札虽服之,而哭僚之墓,贤明博学,屡次聘用中原诸侯各国,会见晏婴、子产、叔向等。聘鲁,观周乐。过徐,徐君好其佩剑,以出使各国,未即献。及还,徐君已死,乃挂剑于徐君墓树而去。

家世

季札是周朝吴国人,因受封于延陵一代,又称“延陵季子”。他的祖先是周朝的泰伯,曾经被孔子赞美为“至德”之人。泰伯本是周朝王位继承人,但父亲太王,有意传位给幼子季历以及孙子昌。于是泰伯就主动把王位让了出来,自己则以***药为名,逃到荒芜的荆蛮之地,建立了吴国。

寿梦

数代后,寿梦继承了吴国王位。他的四个儿子当中,以四子季札最有德行,所以寿梦一直有意要传位给他。季札的兄长也都特别疼爱他,认为季札的德行才干,最足以继承王位,所以都争相拥戴他即位。但是季札不肯受位,坚持把王位让给哥哥。

立德

哥哥诸樊觉得自己的德能,远在季札之下,一心想把持国的重任托付给他,但被季札婉言谢绝了。他说:曹国之人想拥立贤能的子臧为国君,来取代无德的曹王,但被子臧所拒绝。为了坚守臣民应有的忠义,并打消国人拥立的念头,子臧离开曹国,奔走到了宋,使曹国的君主,仍然得以在位执政。子臧谦恭无争的美德,被人们赞美为能“守节”的盛德之人。前贤的殷鉴历历在心,国君的尊位,哪里是我季札所希求的呢?虽然我无德,但祈求追比贤圣,则是念念在心啊。

季札的厚德感动了吴国之人,他们如同众星拱月般,一心想要拥戴季札为王。不得已之下,季札退隐于山水之间,成日躬耕劳作,以表明他坚定的志节,才彻底打消了吴人的这个念头。

使鲁

有一次,吴国派遣季札出使鲁国。到了鲁国,季札听到了蔚为大观的周乐。季札以深密的感受力和卓绝的见识,透析了礼乐之教的深远蕴涵,以及周朝的盛衰之势,语惊四座,使众人为之侧目。听到《唐》,他听出了思接千载的陶唐氏遗风,听到《大雅》,他在乐曲深广的气魄里,听到了文王之德。当《魏》歌四起,那“大而宽,俭而易”的盟主之志,辉映着以德辅行的文德之教。一直到《招》舞起的时候,季札惊叹道:这是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至德乐章,就如同苍天无不覆盖,大地无不承载。就算是盛德之至,

使郑

季札出使郑国之时,见到了子产。他们一见如故,就好像是多年的知心之交。季札对时局有着异常明晰的洞察力,临别前,他语重心长地对子产说:“郑国的国君无德,在位不会很久,将来

国主的王位,一定会传到你的手中。你统理郑国的时候,务必要谨慎,务必以礼来持国。否则郑国很难避免败亡的命运。”言之谆谆。当子产目送季札远去时,仍然觉得音犹在耳,心里不禁万分怅惘。

吴王诸樊一直到过世之前,都还念念不忘弟弟季札。他留下遗训,让后人将王位依次传给几位弟弟,这样最终就能传到幼弟季札的手里,以满先王寿梦生前的遗愿。继位的吴王夷昧临终前,要把王位传给季札,但被季札再一次拒绝了。为了表明自己坚定的决心,他再度归隐而去。

使卫

季札又来到卫国。通过与新老朋友的交往,季札发现卫国有许多贤明之士,卫君也很开明。于是他对人说:“卫国有很多贤士良臣辅佐卫君,卫国是一个政治十分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的国家。”“卫多君子,其国无患。”果然卫国在一个不短的时期内,一直是平安无事。

孔子之言

孔子曾经说过:“泰伯(季札的祖先吴太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司马迁赞美季札是一位“见微而知清浊”的仁德之人。贤者的谦恭礼让、非凡气宇和远见卓知,一直在中国历史的长空中,闪耀不绝。

在这个“季札让国”历史故事的背后,还有一个溯源主题余韵不尽。中原地区与句吴一带的人们,都是同祖共宗的兄弟。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千百年来,人们本就同根同源,同体相依!

季札,又称公子札,太伯十九世孙也,吴王寿梦之四子,封於延陵(今常州),称延陵季子,后又封州来(今安徽凤台),又称延州来季子。季札贤,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乃以长子诸樊摄政行国事。寿梦薨,诸樊让位於季札,季札谢曰:“昔曹君不义,诸侯与曹人欲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君子称‘能守节义矣’。君义嗣,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材,愿附於子臧之义。”吴人固立季札,季札 弃 其舍而耕,吴人乃立诸樊为王。及薨,有遗命授国予余祭,欲以次相传,必致国於季札而止,以嘉季札之义。吴王余祭四年(前五四四年),使季札聘於鲁,请观周乐,逐一品评剖析,说周与诸侯之盛衰。及见舞《招箭》,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焘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无以加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观矣。”去鲁,使齐,说晏婴,晏子听之,是以免於栾、高之难;至郑,见子产,如旧交;至卫,见卫多君子,以为无患;至晋,将宿於舍,闻钟声 异 ,曰:“ 异 哉!辨而不德,必加於戮。夫子之在此,犹燕之巢於幕也。”遂去,季文子闻之,终身不听琴。又见赵、韩、魏三家强,谓叔向曰:“吾子勉之,君侈而多良,大夫皆富,政将在三家。吾子直,必思免於难。”及余祭薨,传余昧。四年,余昧薨,欲传弟季札,季札让,逃去,乃立僚为王。及公子光刺僚而立,季子至,曰:“苟先君无废祀,民人无废王,社稷有幸,乃吾君也。吾敢谁怨乎?哀死事生,以待天命,非我生乱,立者从之,先人之道也。”乃哭僚墓,复位。

昔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宝剑, 系 之徐君冢上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何再予之?”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而背吾心哉!” 季札庙在东洞庭之武山锦鸠峰。沧浪亭五百名贤祠像赞曰:“有吴君子,让国退耕;脱屣千乘,永垂令名。”

《吴中先贤谱》 苏 文 编绘

评价

季札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公元前485年冬,楚国名将子期进攻陈国,吴王派季札救援陈国。季札传言给子期,明确表达自己的反战态度。经季札调停,平息了一场战乱。公元前544年,季札奉命出使鲁、齐、郑、卫、晋五国,在这次外交活动当中,他同齐国的晏婴,郑国的子 产及鲁、卫、晋等国的重要政治家会晤,高谈政事,评论时势, 使中原国家了解并通好吴国。

季札又是一位才华出众的文艺评论家,公元前544年奉命通好北方诸侯,在鲁国欣赏了周代的经典音乐、诗歌、舞蹈,他当场结合当时社会的政治背景,一一作精辟的分析和评价。如在欣赏《秦风》后就说:“这是华夏的声音呀,能够华夏化必能强大,强大到一定程度就能达周王朝鼎盛时那样了吧!”他能从乐声中预言秦国的未来,确是一言中的。

季札重信义。一次途经徐国时,徐国的国君非常羡慕他佩带的宝剑,难于启齿相求,季札因自己还要遍访列国,当时未便相赠。待出使归来,再经徐国时,徐君已死,季札慨然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旁的松树上。侍从不解。他说:"我内心早已答应把宝剑送给徐君,难道能因徐君死了就可以违背我的心愿吗?"此事传为千古美谈。

卒后

《春秋》载,季札于公元前485年死后葬在申港西南。后人在墓旁建季子祠,墓前立碑,传说碑铭“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10个古篆是孔子所书。今申港中学所在地就是季子祠原址,季子墓高大的封土依然耸立在古老的申浦河西畔。

季札受封于延陵(今江苏丹阳 ),史称延陵季子。墓葬于江阴申浦(今申港),墓前有传说为孔子所书的十字篆文碑,碑文是:“呜呼有吴延陵季子之墓”,史称十字碑。

吴季子墓在江阴申港镇西南隅的申港中学内。

《史记·吴太伯世家》后注有:“延陵季子冢在毗陵县暨阳乡。”《越绝书》云:“季子冢古名延陵墟。”《寰宇记》载:“季子墓在晋陵县北70里申浦之西。”上建季子祠,塑像祭祀。祠内有相传为孔子所书10个古篆墓碑,碑铭“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世称“十字碑”。抗战初毁于兵燹。拓本高2.26米,宽0.93米。现墓墩高4米,面积2694平方米。

每年都有全国各地汉服同袍以及延陵汉魂成员集聚于季子冢前着汉家衣冠祭祀季子。

墓碑后记

宋崇宁二年四月十二日

奉仪郎常州知州朱彦记

常州,古延陵也,吴季子所封之地。至西汉,为毗陵。又至东晋,为晋陵,宋齐因之隋平陈,废晋陵为常州。唐因之,或曰,晋陵郡自武帝大康二年分曲阿为延陵,至隋徙治丹徒。唐武德三年,徙延陵还治故县,今润州之延陵镇是也。杜佑谓曲阿延陵季子庙,非古之延陵,古之延陵在今之晋陵县,其说明矣。

而孔子所书季子墓碑,岁岁盖淹没。***中,明皇敕殷仲容募刻之。

唐大历十四年,润州剌史萧定重镌石延陵庙中,于是习俗见润州之延陵季子庙,而不知常州实古延陵季子之所封也。

崇宁元年,予以罪责是州,因考大史公书历代地志通典图经,得其祥矣。又得其所谓季子墓在晋陵县北十七里,申蒲以西,又曰暨阳乡,而今暨阳乡今之江阴县乃属,令赵士淝访之,得大冢于暨阳门外三十里,申港之侧旁有季子庙,与史记地志通典图经合。

于是,表识其墓,谨樵牧耕之禁,又摩募取孔子所书十字刻墓碑上,设像祀之,学中以时率居史士诸生拜焉,所以示邦人,贵有德也。又备论历世废兴与习俗之变,易刊之碑下,使后之君子得以览观焉。

观乐 作品原文

吴公子札来聘(1)。……请观于周乐(2)。使工为之歌《周南》、 《召南》(3),曰:“美哉!始基之矣(4),犹未也,然则勤而不怨矣(5)。”邶 为之歌《邶》、《庸》、《卫》(6),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 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7),是其《卫风》乎?”为之歌《王》(8) 曰:“美哉!思而不惧,其周之东乎!”为之歌《郑》(9),曰:“美哉! 其细已甚(10),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为之歌《 》,曰:“美哉, 泱泱乎(11)!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大公乎(12)?国未可量也。”为之 歌《豳》(13),曰:“美哉,荡乎(14)!乐而不*,其周公之东乎(15)?”为 之歌《秦》,曰:“此之谓夏声(16)。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 旧乎!”为之歌《魏》(17),曰:“美哉,风风乎“!大而婉,险而易行(19); 以德辅此,则明主也!”为之歌《唐》(20),曰:“思深哉!其有陶唐 氏之遗民乎(21)?不然,何忧之远也?非令德之后(22),谁能若是?”为 . 之歌《陈》(23),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郐》以下“,无讥焉(26)!

为之歌《小雅》(26),曰。“美哉!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其周德 I 之衰乎?犹有先王之遗民焉(27)!”为之歌《大雅》,曰(28):“广哉!熙 熙乎(29)!曲而有直体,其文王之德乎?”为之歌《颂》,曰:“至矣 哉!直而不倨,曲而不屈;迩而不逼,远而不携(32);迁而不*,复 而不厌;哀而不愁,乐而不荒(33);用而不匾,广而不宣;施而不费, 取而不贪;处而不底(34),行而不流。五声和(35),八风平(36);节有度(37), 守有序(38)。盛德之所同也!”

见舞《象箫》、《南龠》者(39),曰:“美哉,犹有憾!”《见舞《大 武》者(40),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见舞《陬 》者(41), 曰:“圣人之弘也,而犹有惭德(42),圣人之难也!”见舞《大夏》者(42), 曰:“美哉!勤而不德(44)。非禹,其谁能修之(45)!”见舞《陬箫》者“, 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47),如地之无不载也!虽 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选自《左传·季札观乐》

作品注释

(1)吴公子札:即季札,吴王寿梦的小儿子。(2)周乐:周王室的音乐舞蹈。(3)工:乐工。《周南》、《召南》:《经》十五国风开头的两种。以下提到的都是国风中各国的诗歌。(4)始基之:开始奠定了基础。(5) 勤:劳,勤劳。怨:怨恨。(6)邶(bei):周代诸侯国,在今河南汤阴南。 庸:周代诸侯国,在今河南新乡市南。卫:周代诸侯国,在今河南淇县。 (7)康叔:周公的弟弟,卫国开国君主。武公:康叔的九世孙。(8) 《王》:即《王风》,周平王东迁洛邑后的乐歌。(9)郑:周代诸侯国,在今河南新郑一带。(10)细:琐碎。这里用音乐象征政令。(11)泱泱:宏大的样子。(12)表东海:为东海诸侯国作表率。大公:太公,指 国开国国君吕尚,即姜太公。(13)豳(bin):西周公刘时的旧都,在今陕西彬县东北。(14)荡:博大的样子。(15)周公之东:指周公东征。(16)夏:西周王跷一带。秦:在今陕西、甘肃一带。夏声:正声,雅声。(17)魏:诸侯国名,在今山西芮县北。(18)风风(feng):轻飘浮动的样子。(19)险: 不平,这里指乐曲的变化。(20)唐:在今山西太原。晋国开国国君叔虞初封于唐。(21)陶唐氏:指帝尧。晋国是陶唐氏旧地。(22)令德之后:美德者的后代,指陶唐氏的后代。(23)陈:国都宛丘,在今河南淮阳。 (24)郐(kuai):在今河南郑州南,被郑国消灭。(25)讥:批评。(26)《小雅》:指《诗-小雅》中的诗歌。(27)先王:指周代文、武、成、康等王。 (28)《大雅》:指《诗-大雅》中的诗歌。(29)熙熙:和美融洽的样子。 (30)《颂》:指《诗经》中的《周颂》、《鲁颂》和《商颂》。(31)倨: 傲慢。国嗝:同“逼”,侵逼。携:游离。(3)荒:过度。囫处: 安守。底:停顿,停滞。(35)五声:指宫、商、角、微、羽。和:和谐。 (36)八风:指金、石、丝、竹、翰、土、革、本做成的八类乐器。(37)节: 节拍。度:尺度。(38)守有序:乐器演奏有一定次序。(39)《象箫 (xiao)》:舞名,武舞。《南龠)(yuee):舞名,文舞。(40)《大武》:周武 王的乐舞。(41)《陬 》:商汤的乐舞。(42)惭德:遗憾,缺憾。 (43)《大夏》:夏禹的乐舞。(44)不德:不自夸有功。(45)修:作。 (46)《陬箫》:虞舜的乐舞。(47)帱(dao):覆盖。(48)蔑:无,没有。

原文翻译

吴国公子季札前来鲁国访问……请求观赏周朝的音乐和舞蹈。鲁国人让乐工为他歌唱《周南》和《召南》。季礼说:“美好啊!教化开始奠基了,但还没有完成,然而百姓辛劳而不怨恨了。” 乐工为他歌唱们《邶风》、《庸风》和《卫风》。季礼说:“美好啊,多深厚啊!虽然有忧思,却不至于困窘。我听说卫国的康叔、武公的德行就像这个样子,这大概是《卫风》吧!”乐工为他歌唱《王风》。季札说:“美好啊!有忧思却没有恐惧,这大概是周室东迁之后的乐歌吧!”乐工为他歌唱《郑风》。季札说:“美好啊!但它烦琐得太过分了,百姓忍受不了。这大概会最先亡国吧。”乐工为 他歌唱《 风》。季礼说:“美好啊,宏大而深远,这是大国的乐歌啊!可以成为东海诸国表率的,大概就是太公的国家吧?国运真是不可 *** 啊!”乐工为他歌唱《南风》。季札说:“美好啊,博大坦荡!欢乐却不放纵,大概是周公东征时的乐歌吧!”乐工为他歌唱《秦风》。季礼说:“这乐歌就叫做正声。能作正声自然宏大,宏大到了极点,大概是周室故地的乐歌吧!”乐工为他歌唱《魏风》。季礼说:“美好啊,轻飘浮动!粗扩而又婉转,变化曲折却又易于流转,加上德行的***,就可以成为贤明的君主了”乐工 为他歌唱《唐风》。季礼说:“思虑深远啊!大概有陶唐氏的通民在吧!如果不是这样,忧思为什么会这样深远呢?如果不是有美德者的后代,谁能像这样呢?”,乐工为他歌唱《陈风》。季札说:“国家没有主人,难道能够长久吗?”再歌唱《郐风》以下的乐歌,季礼就不作评论了。

乐工为季札歌唱《小雅》。季礼说:“美好啊!有忧思而没有二心,有怨恨而不言说,这大概是周朝德政衰微时的乐歌吧?还是有先王的遗民在啊!”乐工为他歌唱《大雅》。季礼说:“广阔啊!乐工为他歌唱《颂》。季礼说:“好到极点了!正直而不傲慢,委曲而不厌倦,哀伤而不忧愁,欢乐而不荒*,利用而不匮乏,宽广而不张扬,施予而不耗损,收取而不贪求,安守而不停滞,流行而不泛滥。五声和谐,八音协调;节拍有法度,乐器先后有序。 这都是拥有大德大行的人共有的品格啊!”

季札看见跳《象箫》和《南龠》两种乐舞后说:“美好啊,但还有美中不足!” 看到跳《大武》时说:“美好啊,周朝兴盛的时候,大概就是这样子吧。”看到跳《陬 》时说:“圣人如此伟大,仍然有不足之处,看来做圣人也不容易啊!”看到跳《大夏》时说:“美好啊!勤于民事而不自以为有功。除了夏禹外,谁还能作这样的乐舞呢!”看到跳《陬箫》时说:“德行达到顶点了!伟大啊,就像上天无所不覆盖一样,像大地无所不容纳一样!虽然有超过大德大行的,恐怕也超不过这个了。观赏达到止境了!如 果还有其它乐舞,我也不敢再请求观赏了!”

出使 史记·吴太伯世家

王寿梦二十五年,卒。寿梦有子四人,长曰诸樊,次曰馀祭,次曰馀,次曰季札。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於是乃立长子诸樊,摄行事当国。王诸樊元年,诸樊已除丧,让位季札。季札谢曰:“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君义嗣,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材,愿附於子臧之义。”吴人固立季札,季札弃其室而耕,乃舍之。

十三年,王诸樊卒。有命授弟馀祭,欲传以次,必致国於季札而止,以称先王寿梦之意,且嘉季札之义,兄弟皆欲致国,令以渐至焉。季札封於延陵,故号曰延陵季子。

四年,吴使季札聘於鲁,请观周乐。为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歌邶、、卫。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歌王。曰:“美哉,思而不惧,其周之东乎?”歌郑。曰:“其细已甚,民不堪也,是其先亡乎?”歌齐。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太公乎?国未可量也。”歌豳。曰:“美哉,荡荡乎,乐而不*,其周公之东乎?”歌秦。曰:“此之谓夏声。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歌魏。曰:“美哉,乎,大而宽,俭而易,行以德辅,此则盟主也。”歌唐。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风乎?不然,何忧之远也?非令德之后,谁能若是!”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郐以下,无讥焉。歌小雅。曰:“美哉,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犹有先王之遗民也。”歌大雅。曰:“广哉,熙熙乎,曲而有直体,其文王之德乎?”歌颂。曰:“至矣哉,直而不倨,曲而不诎,近而不逼,远而不携,迁而不*,复而不厌,哀而不愁,乐而不荒,用而不匮,广而不宣,施而不费,取而不贪,处而不,行而不流。五声和,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见舞象、南者,曰:“美哉,犹有感。”见舞大武,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见舞韶护者,曰:“圣人之弘也,犹有惭德,圣人之难也!”见舞大夏,曰:“美哉,勤而不德!非禹其谁能及之?”见舞招,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焘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无以加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观。”

去鲁,遂使齐。说晏平仲曰:“子速纳邑与政。无邑无政,乃免於难。齐国之政将有所归;未得所归,难未息也。”故晏子因陈桓子以纳政与邑,是以免於栾高之难。

去齐,使於郑。见子产,如旧交。谓子产曰:“郑之执政侈,难将至矣,政必及子。子为政,慎以礼。不然,郑国将败。”去郑,适卫。说蘧瑗、史狗、史遒、公子荆、公叔发、公子朝曰:“卫多君子,未有患也。”自卫如晋,将舍於宿,闻锺声,曰:“异哉!吾闻之,辩而不德,必加於戮。夫子获罪於君以在此,惧犹不足,而又可以畔乎?夫子之在此,犹燕之巢于幕也。君在殡而可以乐乎?”遂去之。文子闻之,终身不听琴瑟。

适晋,说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曰:“晋国其萃於三家乎!”将去,谓叔向曰:“吾子勉之!君侈而多良,大夫皆富,政将在三家。吾子直,必思自免於难。”

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背吾心哉!”

太史公曰:孔子言“太伯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余读春秋古文,乃知中国之虞与荆蛮勾吴兄弟也。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呜呼,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

段落译文

吴王馀祭四年(公元前544年),派季札到鲁国聘问,季札在鲁国欣赏了周朝廷的音乐。

季札离开鲁国,就出使到齐国。劝说晏平仲说:“你快些交出你的封邑和官职。没有这二样东西,你才能免于祸患。齐国的***快要易手了,易手之前,国家祸乱不会平息。”因此晏子通过陈桓子交出了封邑与官职,所以在栾、高二氏相攻杀的祸难中得以身免。

季札离开齐国,出使郑国。见到子产,如见故人。对子产说:“郑国掌握***的人奢纵欺人,大难将临,***定落于你身上。你执政时,要小心地以礼治国,否则郑国将要衰败!”离开郑国后,季札到了卫国。非常欣赏蘧瑗(qúyuàn,渠院)、史狗、史遒(qiū,秋)、公子荆,公叔发、公子朝,说:“卫国君子很多,因此国家无患。”

从卫国到了晋国,季札要住在宿(qì,戚)邑,听到鼓钟作乐之声,说:“奇怪!我听说有才无德,祸必加身。这孙文子正是为此得罪国君,小心翼翼尚恐不够,还可以玩乐吗?孙文子在这里,就如燕巢于帷幕之上那样危险。而且国君尚在棺中停殡未葬,难到可以作乐吗?”于是离开了。孙文子听说后,一辈子不再听音乐。

季札到晋国,欣赏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说:“晋国***将要落到这三家吧。”临离开晋国时,对叔向说:“你要勉力而行啊!晋国国君奢纵而良臣又多,大夫很富,***将落于韩、赵、魏三家。你为人刚直,定要慎思如何免于祸患。”

季札刚出使时,北行时造访徐国国君。徐君喜欢季札的宝剑,但嘴里没敢说,季札心里也明白徐君之意,但因还要到中原各国去出使,所以没献宝剑给徐君。出使回来又经徐国,徐君已死,季札解下宝剑,挂在徐君坟墓树木之上才离开。随从人员说:“徐君已死,那宝剑还给谁呀!”季子说:“不对,当初我内心已答应了他,怎能因为徐君之死我就违背我自己的心愿呢!”

太史公说:孔子说过“太伯可以说是道德的巅峰,三次把天下让给别人,人民都不知用什么言辞来称赞他才好。”我读《春秋》古文,才知道中原的虞国和荆蛮的勾吴是兄弟啊。延陵季子的仁爱心怀,向慕道义终生不止,能够见微知著辨别清浊。啊,又是多么见多识广、博学多知的君子啊!

常州三杰事例,谁知道?

1. 带君的四字成语

带君的四字成语 :

君子之交、

正人君子、

请君入瓮、

君辱臣死、

文君新寡、

误国欺君、

二三君子、

君子固穷、

谦谦君子、

大雅君子、

圣君贤相、

欺君之罪、

贤才君子、

忠君报国、

不按君臣、

与君周旋、

逢君之恶、

君子好逑、

志诚君子、

食子徇君、

博物君子、

忠不违君、

无父无君、

欺君误国、

负郭相君、

独行君子、

余桃啖君、

民贵君轻、

国无二君、

梁上君子

贤人君子、

琴挑文君、

君臣佐使、

岂弟君子、

文君司马、

欺君罔上、

忠君爱国、

君子之过、

鞠躬君子、

君命无二、

君子不齿、

君子协定、

2. 带君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带君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

君子之交、

正人君子、

请君入瓮、

君辱臣死、

文君新寡、

误国欺君、

二三君子、

君子固穷、

谦谦君子、

大雅君子、

圣君贤相、

欺君之罪、

贤才君子、

忠君报国、

不按君臣、

与君周旋、

逢君之恶、

君子好逑、

志诚君子、

食子徇君、

博物君子、

忠不违君、

无父无君、

欺君误国、

负郭相君、

独行君子、

余桃啖君、

民贵君轻、

国无二君、

梁上君子

3. 什么君爱民四字成语

[ài mín rú zǐ]

爱民如子

爱民如子是一个成语,出自:《礼记·中庸》:“子,庶民也。”汉·刘向《新序·杂事一》:“良君将赏善而除民患,爱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若地。” 旧时称赞某些统治者爱护百姓,就像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现在的解释是:对待百姓就像对待父母一样去爱。

成语用法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于称赞有仁义道德的官员[1]

示例:

1 一路地方官员馈送礼物,岳爷始终不受……只是吩咐他们学好做官,须要爱民如子,无负朝廷。(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八回)[2]

2 蒙老父台这样,真正是爱民如子。(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十五回)

3 本督部堂爱民如子,疾恶如仇,从前护院的时候,并未妄杀一个人,想为尔四川百姓所共见。(李劼人《 *** 》二部三章)

寓意

旧时称赞某些统治者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2]

成语典故

《礼记·中庸》:“子,庶民也。”汉·刘向《新序·杂事一》:“良君将赏善而除民患,爱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若地。”

什么君喜欢四字成语有哪些

季子(吴公子季札)

被称为“常州三杰”的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

数学家华罗庚、企业家刘国钧、书画家刘海粟

季 札

季札,春秋吴国贵族,又称公子札,春秋吴国国王寿梦少子。季札博学多才,明礼仪,有仁德,深受吴王器重。吴王想立季札为世子,以便将来继承王位,季札坚决辞谢。后来吴王病危,嘱咐王位由兄弟依次相传,一定要使季札能成为吴国的国君,于是发生了3位兄长(诸樊、余祭、余昧)相继要把王位让给季札,而季札执辞不受,三次让国。余祭元年(公元前547年),封季札于延陵(今武进江阴一带),称“延陵季子”。季札不仅品德高尚,而且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曾屡次向国君提出“戢兵安民,通好上国”的主张。为抵御外患,曾在席帽峰筑有烽火台和石室土墩,之后,历代相传。余祭四年,季札出使鲁国,后又出使晋、齐、卫、郑等国,广交当世贤士,学习吸收各国先进文化。司马迁称赞他是见微而知清浊、宏览博物的君子。季札重信义。一次,他途经徐国时,徐国国君非常羡慕他佩带的宝剑,季札因还要出使他国,当时不便相赠。待他出使归来再经徐国时,徐君已死,季札解下宝剑挂在徐君墓旁。侍从不解,他说:我内心早已答应把宝剑送给徐君,难道能因徐君死了就违背我的心愿吗?徐国人称赞“延陵季子矣不忘故”。?季札于周敬王三十五年(公元前485年)逝世,《春秋》载:季札享年90余岁。死后墓葬在暨阳乡(江阴古称)暨阳门外30里申浦之侧(今申港西南)。后人在墓旁建季子祠(今申港中学所在地),墓前立碑上刻有“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10个古篆,字大径尺,体势奇伟。

瞿秋白 (1899-1935),原名双爽,江苏常州人,中国现代文艺批评家、散文家、翻译家。主要作品有散文集《饿乡纪程》、《赤都心史》等。

瞿秋白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中国***早期主要***之一。1899年1月29日出生于江苏常州。少时就读于常州的学堂。1916年底起先后在武昌、北京学习外语。1919年组织同学参加震惊中外的五四爱国运动,随后参加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探讨社会主义,寻求革命及拯救中国的途径。1920年10月,他以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特约记者身份赴苏俄考察,最早以亲身见闻向中国人民系统、真实地报道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情况。1922年在苏俄加入中国***。1923年回国后,担任党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前锋》主编。同年6月出席***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负责起草党纲。从1925年起,瞿秋白先后当选为党的四至六届中央委员、五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党的重要***之一。1927年,在大革命失败的危急关头,主持召开党史上著名的八七会议,组成中央临时政治局,并当选主持中央工作。在这期间,他参与组织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1928年7月,在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后任***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1931年1月,在***六届四中全会上,受到王明等人的打击,被解除***职务。此后三年,瞿秋白将主要精力转向文化战线,在上海同鲁迅一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为中国革命文化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1934年2月,瞿秋白到达中央苏区瑞金,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教育人民委员。中央主力长征后,他留在苏区坚持斗争,任中央分局宣传部长兼中央办事处教育部长。1935年2月,他在福建长汀水口乡遭***军队包围被捕,同年6月18日英勇就义,时年36岁。

瞿秋白短暂而光辉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政治理论著作达300多万字,哺育、启迪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先进分子。是他将《国际歌》翻译成中文,一直传唱到今天。瞿秋白还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是开风气之先的早期***之一,他以全部生命和心血向人们展示了“***人”这个称号的深刻内涵。他一生追求真理,忠于共产主义思想,以党的事业为第一生命,即使在生死关头也毫不动摇,体现了***人为真理献身的崇高思想境界和大无畏气概。

“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这是瞿秋白毕生奋斗的座右铭,他的一生,是孜孜不倦寻求中国光明之路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理想英勇奋斗的一生。正如***同志指出:“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

华罗庚

(1910~1985)

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金坛,1985年6月12日卒于日本东京。

1924年金坛中学初中毕业,后刻苦自学。1930年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习。1938年回国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国,任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教授,1950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数学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全国数学竞赛委员会主任,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副主任、副院长、***团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协副***,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曾任一至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六届全国政协副***。曾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领域的研究与教授工作并取得突出成就。40年代,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此结果在数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G.H.哈代与J.E.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果作了重大的改进,至今仍是最佳纪录。

在代数方面,证明了历史长久遗留的一维射影几何的基本定理;给出了体的正规子体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这个结果的一个简单而直接的证明,被称为嘉当-布饶尔-华定理。其专著《堆垒素数论》系统地总结、发展与改进了哈代与李特尔伍德圆法、维诺格拉多夫三角和估计方法及他本人的方法,发表40余年来其主要结果仍居世界领先地位,先后被译为俄、匈、日、德、英文出版,成为20世纪经典数论著作之一。其专著《多个复变典型域上的调和分析》以精密的分析和矩阵技巧,结合群表示论,具体给出了典型域的完整正交系,从而给出了柯西与泊松核的表达式。这项工作在调和分析、复分析、微分方程等研究中有着广泛深入的影响,曾获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倡导应用数学与计算机的研制,曾出版《统筹方法平话》、《优选学》等多部著作并在中国推广应用。与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方面获重要成果,被称为“华-王方法”。在发展数学教育和科学普及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发表研究论文200多篇,并有专著和科普性著作数十种。

更多

常州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第一人:季札(公元前576-前484)

常州历史上第一个登上中华皇帝宝座的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427-482)

梁武帝:萧衍(464-549)

抗倭英雄:唐顺之,号荆川(1507-1560)

诗格超逸、书法俊秀、画笔生动,称“南田三绝”的:恽格,号南田(1633-1690)

文学家、经学家:段玉裁(1735-1815)

著名学者:洪亮吉(1746-1809)

中国第一代实业家之:盛宣怀(1844-1916)

教育家、哲学家和近代倡导中华科学气功***法之:蒋维乔(1873-1958)

实业家、江苏省前副***:刘国钧(1887-1***8)

一代语言***:赵元任(1892-1982)

戏剧家、导演、戏剧教育家、**艺术家:洪深(1894-1955)

政治活动家、宣传家、著名的青年运动领袖:恽代英(1895-1931)

画坛泰斗:刘海粟(1896-1994)

乱针绣创始人:杨守玉(1896-1981)

中国***的创始人、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建人之:张太雷(1898-1927)

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国中***早期***之:瞿秋白(1899-1935)

七君子之:史良(1900-1985)

七君子之:李公朴(1902-1946)

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恽逸群(1905-1***8)

《红灯记》导演:阿甲(1907-1994)

著名学者、数学家:华罗庚(1910-1985)

介绍孔子的***

1. 带君的四字成语

带君的四字成语 :

君子之交、

正人君子、

请君入瓮、

君辱臣死、

文君新寡、

误国欺君、

二三君子、

君子固穷、

谦谦君子、

大雅君子、

圣君贤相、

欺君之罪、

贤才君子、

忠君报国、

不按君臣、

与君周旋、

逢君之恶、

君子好逑、

志诚君子、

食子徇君、

博物君子、

忠不违君、

无父无君、

欺君误国、

负郭相君、

独行君子、

余桃啖君、

民贵君轻、

国无二君、

梁上君子

贤人君子、

琴挑文君、

君臣佐使、

岂弟君子、

文君司马、

欺君罔上、

忠君爱国、

君子之过、

鞠躬君子、

君命无二、

君子不齿、

君子协定、

2. 带“君”的四字成语

君子之交淡如水 请君入瓮 避君三舍 梁上君子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君子好逑 君子成人之美 谦谦君子 君子之交淡若水 大雅君子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事急无君子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余桃啖君 正人君子 文君新寡 君子固穷 君子三戒 逢君之恶 圣君贤相 琴挑文君 欺君罔上 欺君误国 岂弟君子 文君新醮 无父无君 不按君臣 先小人,后君子 仁人君子 鞠躬君子 读书君子 君子之交 君子协定 君辱臣死 二三君子 博物君子 文君司马 淑人君子 清君侧 君子之接如水 民贵君轻 仁义君子 食子徇君 君臣佐使 君命无二 国无二君 君圣臣贤 文君早寡。

3. 什么君爱民四字成语

[ài mín rú zǐ]

爱民如子

爱民如子是一个成语,出自:《礼记·中庸》:“子,庶民也。”汉·刘向《新序·杂事一》:“良君将赏善而除民患,爱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若地。” 旧时称赞某些统治者爱护百姓,就像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现在的解释是:对待百姓就像对待父母一样去爱。

成语用法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于称赞有仁义道德的官员[1]

示例:

1 一路地方官员馈送礼物,岳爷始终不受……只是吩咐他们学好做官,须要爱民如子,无负朝廷。(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八回)[2]

2 蒙老父台这样,真正是爱民如子。(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十五回)

3 本督部堂爱民如子,疾恶如仇,从前护院的时候,并未妄杀一个人,想为尔四川百姓所共见。(李劼人《 *** 》二部三章)

寓意

旧时称赞某些统治者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2]

成语典故

《礼记·中庸》:“子,庶民也。”汉·刘向《新序·杂事一》:“良君将赏善而除民患,爱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若地。”

4. 带君字的成语有哪些

瘾君子、避君三舍、中书君、梁上君子、欺君误国

一、瘾君子

释义:隐居逃避尘世的人,借指成瘾或吸烟成瘾的人。

出处:《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隐君子也。”

朝代:西汉

作者:司马迁

白话释义:老子,隐居逃避尘世的人。

示例:有时我想,一个人变成瘾君子,是因为他们下意识地渴望沉默。

二、避君三舍

释义:舍:古代计量单位,1舍=30里。指退让和回避。

出处:《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

朝代:先秦

作者:左丘明

白话释义:如果凭借君王的威灵,能回到晋国,晋国和楚国交战,在中原相遇,他们避开你三舍。

三、中书君

释义:毛笔的别称。

出处:《自笑》:“多谢中书君,伴我此幽栖。”

朝代:宋

作者:苏轼

白话释义:多谢毛笔,伴我在这清幽的地方。

示例:事代陶工镌刻书铭,誉称陶之中书君。

四、梁上君子

释义:梁:房梁。躲在房梁上的君子。原指窃贼。后比喻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脱离实际的人。

出处:《后汉书 陈寔传》:“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以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

朝代:南朝.梁

作者:范晔

白话释义:陈定暗地发现,就起床收拾一下,呼命令子孙,严肃地教训他说:“人不可不勉励自己。不好的人不一定是坏人,习以成性,于是到了这里。梁上君子就是这样了。

示例:这家商店昨天才开幕,夜里就被梁上君子光顾了,把值钱的东西一卷而空。

五、欺君误国

释义:欺骗君主,祸害国家。

出处:《明珠记 奸谋》:“刘震这厮索强,前日弹我欺君误国,要将枭首示众。”

朝代:明

作者:陆***

白话释义:刘震这家伙找强,前一天弹劾我欺君误国,要将首级示众。

示例:张易之、张昌宗两人欺君误国,久存谋反之心。

5. 有"君"字有关的成语都有什么

五二、阳关三别

含泪与君别,

多少春秋音尘绝?

终日望君君不见,

唯见夕阳斜。

含泪与君别,

肝肠寸断又奈何?

梦里问君君不语,

醒来空自嗟。

含泪与君别,

寂寞孤独非豪杰。

明月伴君君何去?

一路山巍峨。

正人君子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文君新醮 文君新寡 仁义君子

请君入瓮

谦谦君子

欺君误国

欺君罔上

梁上君子

君子之交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君子固穷

君辱臣死

君命无二

国无二君

逢君之恶

不按君臣 避君三舍 博物君子 读书君子 大雅君子

二三君子 逢君之恶 国无二君 君臣佐使 鞠躬君子

君命无二 君辱臣死 君圣臣贤 君子固穷 君子好逑

君子三戒 君子协定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君子之交 君子之交淡如水

岂弟君子 梁上君子 民贵君轻 清君侧 请君入瓮

欺君误国 欺君罔上 谦谦君子 琴挑文君 仁人君子

仁义君子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事急无君子 圣君贤相 淑人君子

食子徇君 无父无君 文君司马 文君新寡 文君新醮

先小人,后君子 余桃啖君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正人君子

6. 求,带“君”的四字成语,多多益善.

避君三舍 舍:古代计量单位,1舍=30里。

指退让和回避 君臣佐使 原指君主、臣僚、僚佐、使者四种人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后指中药处方中的各味药的不同作用 君子好逑 逑:通“仇”,配偶。原指君子的佳偶。

现指男子追求佳偶 君子之交淡如水 君子:品行端正的人。君子的交往清淡如水,而不是互相拉拢、利用 逢君之恶 执迎合昏庸的执政者,引他去干坏事。

国无二君 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皇帝。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比喻一言为定,决不翻诲。

君子之交 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虚华。梁上君子 窃贼的代称。

现在有时也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人。君命无二 指君主的命令不可更改。

形容君命有绝对的权威性。君辱臣死 封建礼教认为,帝王遭受耻辱,臣僚应当死节。

君子固穷 君子:有教养、有德行的人;固穷:安守贫穷。指君子能够安贫乐道,不失节操。

欺君误国 欺骗君主,祸害国家。欺君罔上 欺骗蒙蔽君主。

谦谦君子 指谦虚而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仁义君子 原指好心肠的正派人,后泛指能热心帮助别人的人。

请君入瓮 瓮:一种陶制的盛器。比喻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

文君新寡 指妇女死去丈夫不久。文君新醮 醮:旧指女子出嫁,这里指再嫁。

原指汉代卓文君嫁司马相如事。后指寡妇再嫁。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用卑劣的心意去猜测品行高尚的人。正人君子 旧时指品行端正的人。

现多作讽刺的用法,指***装正经的人。博物君子 指博学多识的人。

不按君臣 中医处方,以君臣相配为原则。君是主药,臣是辅药。

不按君臣,就是违 大雅君子 大雅:对品德高尚,才学优异者的赞词。君子:泛指有才德的人。

指有才德的人。读书君子 旧时称有志操有学问的人。

二三君子 犹二三子。鞠躬君子 谓谨敬尽职的人。

君圣臣贤 君主圣明,臣子贤良。形容君臣契合,政治清明。

君子三戒 戒:戒规。君子有三条戒规:少年时戒美色;壮年时戒殴斗;老年时戒贪图。

君子协定 双方不经过书面签字,只以口头承诺或交换函件而订立的协定,它与书面条约具有同等的效力。本用于国际事务间,后亦用为事先约定的套语。

又称作“绅士协定”。民贵君轻 人民比君主更重要。

这是民本思想。 岂弟君子 和乐平易而厚道的人。

琴挑文君 挑:挑逗、挑引。比喻挑动对方的爱慕之情,并表达自己的爱意。

亦作“琴心相挑”。仁人君子 仁:仁爱。

旧称好心肠的正派人。亦用作反语讽刺伪君子。

圣君贤相 圣明的君主与贤良的辅佐大臣。有君臣相契意。

相,辅弼之臣,后专指宰相。食子徇君 谓吃自己儿子的肉以媚主邀功。

淑人君子 淑:温和善良。君子:古代指地位高,品格高尚的人。

指贤惠善良,正直公正、品格高尚的人。 文君司马 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在宴席上以琴音挑动临邛富商卓王孙寡居的女儿卓文君;文君夜奔相如,与之结为夫妇。

卓王孙不认这门亲事,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开了个酒馆,文君当炉卖酒,相如穿着犊鼻裤与奴仆一道洗器皿,卓王孙感到耻辱,才被迫认亲。 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后人用 无父无君 孟轲斥责墨翟、杨朱之语。后以讥刺无伦常者。

余桃啖君 《韩非子·说难》:“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

弥子瑕母病,人间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口:‘孝哉,为母之故,忘其刖罪。 ’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

’及弥子色衰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厌而已。” 解释用卑劣的心意去猜测品行高尚的人。

示例他处处怀疑别人在跟他过不去,真是~。故事。

博物院的成语博物院的成语是什么

孔子的***名单:

我们都知道孔丘先生***三千,身通六艺登堂入室者七十有二人。当时好像没有学藉管理制度,这三千***各自姓什名谁早不可考,至于配享了孔庙的这七十二个高徒,也鲜有人能说得详尽。今日得个空闲,将他们开列造册,整理出来,以飨诸友。浪费时间心力做这件事,无益时用,迹近无聊,只图能博一二朋友一观一笑。倘竟能为有心于孔学者进行考证研究添毫发之助,则就喜出望外了。

然而这些先生们都是上古人物,我们隔着几千年历史遥遥望去,只仿佛仙霭里头看神仙,影影绰绰只能看个大概,没法子毕见其纤毫。而我们上古的出版业又实在落后得惊人,一切文献,全靠用刀来刻,诸般辛苦之中,难免出现错别,以至以讹传讹;更有班爱牵强附会的所谓高人,将错就错,胡乱解释一通,竟就解释出无穷深意来,甚至被当作了不可改易之经典。于是三豕己亥,荒唐可笑。倘若不幸,有两个甚或多个高人,各自拿有一个不同的版本,则事情就更大了,非要彼此争个头破血流不可。所以上古的东西,明明是同一事物,我们却能看到不同甚至相反的称谓和说法。比如这孔门七十二圣人的尊姓大名。《史记·仲尼***列传》与《孔子家语·七十二***解》,都算得上是权威资料,可是竟也出入颇大,比如子声在《史记》上叫乐咳,在《家语》上却叫乐欣;子徒在《史记》中叫郑国,在《家语》中却改叫薛邦了。再比如很受孔子抬举,将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的子容,在《论语》叫南宫适,在《史记》叫南宫括,在《家语》里,又叫南宫韬了。等等等等,参差处极多。这些一人多名现象,差不多都是拜传刻错误所赐。而且《史记》与《家语》所开列的,都并不是不多不少七十二人整,史记列了七十七个,还煞有介事引用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做开头。谁知道孔子到底说没说过这句话。《家语》更是荒唐,题目明明写着《七十二***解》,里头开列的,却足足七十六人,最后还又总结说:“以上夫子***七十二人,皆升堂入室者。”睁着大眼说瞎话,难道连个数都不会数?司马迁说“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孔子”,可这孔门***花名册,却不知该折中于谁。今较其两者,以《史记》去孔丘时代相对较近,且以实史闻名;而《孔子家语》虽以“孔子家语”名书,却历来被视为伪书,当作三国时王肃因袭前人书简加以修补编定,相对之下,似不如《史记》足凭。两者相权,取其最接近于真实者。所以,俺决定以《史记》为基础,与《家语》相杂较。司马迁所列这七十七人中,说不得有五个是编外人员,至于是哪五个,俺就不得而知了,在这里还请博物君子垂教。

名单如下:

颜回 鲁国人,字子渊,小孔子三十岁,最为孔子钟爱,并一再褒奖之:“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回也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因为穷而好学,营养极度不良,而用脑格外过度,导致严重早衰,二十九岁头发白尽,三十一岁就交了公粮本,提前去孔庙占席位等着吃冷猪肉了。回死,孔子哭之极恸。

闵损 鲁国人,字子骞,小孔子十五岁。以德行著名,孔子称其孝。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品格很高。

冉耕 鲁国人,字伯牛,以德行著名。曾得恶疾难愈,孔丘说是他命不好。

冉雍 鲁国人,字仲弓,冉耕之宗族。其父不肖。孔子以其为有德行,说:“雍也可使南面。”

冉求 鲁国人,字子有,与以上二冉同族。小孔子二十九岁。是鲁国权臣季氏之管家。有才艺,以政事闻名。

仲由 国藉不详,字子路,小孔子九岁。性鄙,好勇力,性伉直,曾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之,子路于是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然后来仍多直言,顶撞孔子,是孔门痴儿。孔子容而爱之。以政事闻名。后死于卫国之乱,被砍作肉浆。孔子大恸,为之不食肉糜。

宰予 字子我, 鲁国人。口才极好。因为白天打瞌睡,被孔子骂作“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污”,于是闻名百代。孔丘很不喜欢这位巧舌如簧的门生,每拿话来艮他。宰予在齐国混了个临淄大夫的官,后来与田常作乱被夷族。孔子耻之。

端木赐 字子贡,卫国人。口才同样极好,可是孔子却对他青眼有加。齐相田常伐鲁,鲁子命之出使救鲁。子贡去齐国,吴国,越国和晋国转了一圈,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竟做下了桩天大的事业,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一使而动五国之政。子贡又精通经济,善做生意,银子挣得哗哗的。每次出使,车仆之盛,拟于王侯,又仗着孔门高徒的名份,与诸侯相抗礼。儒学之昌盛,子贡大声势大排场的宣传功不可没。孔子没有白喜欢他。

言偃 字子游,吴国人。小孔子四十五岁。以文学著名。做过武城宰的官,管理得不错。

卜商 字子夏,卫国人。小孔子四十四岁。孔子说“商始可以言《诗》已矣。”鼓励他要做“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孔子死后,于西河行教。治学严谨,敢于怀疑经史之谬误。曾听人说史志曰:“晋师伐秦,三豕渡河。”子夏说:“‘三豕’应该是‘己亥’之笔误。”读史志者问诸晋史,果然是“己亥”之误。于是名重天下,卫人以之为圣。魏文侯师事之而谘国政。

颛孙师 字子张,陈国人。小孔子四十八岁。为人有容貌姿质,宽冲博接,从容自务,居处不刻意立于仁义之行,门人友之而不敬。

曾参 字子舆,南武城人。小孔子四十六岁。为人极孝,后娘待他极不好,而他孝行越谨,他老婆因为给她蒸梨不熟,就把老婆给休了。一天去田里除草,他不小心弄断了一根瓜秧,他老爹曾点发起火来,拿着大棍子,一棍子打得昏死过去。所幸曾参命大,又活了过来,苏醒后,马上强做出一付活蹦乱跳的样子,以示无碍,并哭丧着脸向曾点请罪,说是因为打他而让老人家费了力,自己真是该死。然后又蹦跳进屋,搬出琴来大弹,以免老爹还想着这事内疚。孔子闻之,***脾气,骂他不懂“小杖则受,大杖则走”的道理其实是大不孝:“明知道老爹拿着那么粗的大棍子发了狠要打,还不快跑了躲开?如果竟被打死了,岂不是陷父亲于不义不慈之地,让父亲背个恶名么?”曾参于是请罪。孔子以其能通孝道,因之以做《孝经》。

澹台灭明 字子羽,武城人。小孔子三十九岁(《孔子家语》作四十九岁)。相貌丑恶,孔子薄之。毕业后南游江淮,为人敢与去就,率直重诺,从游***达三百人,名闻诸侯。孔子闻之,叹气说:“吾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宓不齐 字子贱,鲁国人。小孔子三十岁(《孙子家语》作四十九岁)。做过单父宰的官,有才智,仁爱,孔子赞他是君子。

原宪 字子思,宋国人。小孔子三十六岁。清静守节,安贫乐道。孔子死后,退隐草泽中。子贡为卫相,摆着大排场去看他,见其衣冠褴缕,耻之,说:“夫子居然乐于过这种生活,真是有病!”原宪答道:“我听说,没钱花是贫穷,辛辛苦苦学了道却不去行道,才是有病。象我,是贫穷,而不是有病。”子贡大惭,为轻易说错了话而后悔了一辈子。

公冶长 字子长,齐国人。大肚量,能忍人所不能忍之耻辱。孔子说:“长可妻也”。把他招作了自己的女婿。

南宫适(《史记》作南宫括。古读“括,适”同音。) 字子容。以智自将,世清不废,世浊不污。孔子曾赞叹道:“这人真是君子啊,这人高尚得很呐!”(君子哉若人,上德哉若人!)把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

公皙哀 字季次,齐国人。鄙天下人多污身以事大夫家,不愿屈节做人家臣。孔子特叹赏之。

曾点 字子皙,曾参之父,就是拿着大棒差点把孝须儿子打死的那位。孔子曾使诸***各言其志,独称曾点“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潇洒。可是谁想像得到,就是这位高蹈脱俗之人,竟因为一棵瓜秧子差点要了儿子的命!

颜无由(《家语》作颜由) 字路(《家语》作季路)。颜回的爸爸,父子俩共师孔子。颜回死后,他打过孔子的车的主意,想讨来给儿子做棺椁。孔子没给。

商瞿 字子木,鲁国人。小孔子二十九岁。对《易》极有兴趣,得孔子真传。

高柴 字子羔,齐国人。小孔子三十岁(《家语》作四十岁)。长得比较侏儒,身长不足五尺。相貌丑陋。孔子以为愚,不怎么看重他。曾被子路提携,作了个费郈宰的官。后来卫乱,子路死,高柴逃归。孔子反又赞他明大义善保身。

漆雕开 字子开,(《家语》作子若),蔡国人。小孔子十一岁。习《尚书》,不乐仕。孔子以是悦之。

公伯僚 字子周。(《家语》中没有这位。)

司马耕 字子牛(朱熹《四书集注》谓名"犁")。宋国人,"大恶人"宋国司马桓(鬼隹)的弟弟。孔子周游过宋,不知怎么惹恼了桓(鬼隹),要杀了他;时孔子正于大树下与***讲礼,桓司马就把树给拨了。因为这个过节,司马牛每觉不安。孔子安慰他说,只要平素所为无愧于心,"内省不疚",则就不必优惧。子牛为人性燥,多言语。

樊须 字子迟,鲁国人,小孔子三十六岁。曾向孔子请教农业方面的知识。孔子以是薄之。子迟曾问"仁"。孔子答:"爱人"。问智。孔子答:"知人"。

有若 字子有,鲁国人,小孔子四十三岁(《家语》作三十三岁)。博学强识,雅好古道。长相肖于孔子。孔子死后,门人思之不已,便把他当作孔子,以师礼事之。只是他徒有孔子的长相,没有孔子的学问,众门人有问,他答不出,众人怫然,又把他赶下了师座。

公西赤 字子华,鲁国人。小孔子四十二岁。束带立朝,娴宾主之仪。曾言其志说:"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 为小相焉"。孔子认为他很谦虚。

巫马施 字子旗(《家语》作巫马期,字子期。《论语》亦作巫马期),陈国人,小孔子三十岁。

梁鳣 字叔鱼,齐国人。小孔子二十九岁(《家语》作三十九岁)。到三十一岁时,他老婆也还没给他生个儿子出来,于是生心想休了她,后听同门商瞿劝说,未行休事。两年后得子。

颜幸(《家语》作颜辛) 字子柳,鲁国人,小孔子四十六岁。

冉孺 字子鲁,鲁国人,小孔子五十岁。

曹血阝 字子循,小孔子五十岁。

伯虔 字子析,小孔子五十岁。

公孙龙 字子石,卫国人,小孔子五十三岁。

以上三十五人资料相对较详,闻见于书传。以下四十二人唯知其姓名:

冉季 字子产

公祖句兹(《家语》作公祖兹) 字子之。

秦祖 字子南。

漆雕哆(《家语》作侈) 字子敛。

颜高 字子骄。(《家语》无此人)

漆雕徒父 (《家语》无此人,却有个叫漆雕从,字子文的。疑为误笔,如三豕己亥故事。)

壤驷赤 字子徒。(《家语》作字子从,古"从"字与徒字相近,亦疑为彼此笔误。)

商泽 字子秀

石作蜀 (《家语》为石子蜀) 字子明

任不齐(《家语》作任子齐。应亦为笔讹) 字子选

公良孺 字子正,陈国人,贤而有勇。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赞助了五辆牛车并从游。

后处 字子里。(《家语》作字里之,应谬。)

秦冉 字开。

公夏首 字子乘。

奚容箴 字子皙。

公肩定 字子中(《家语》作子仲)。

颜祖 字襄。(《家语》无此人)。

枭阝单 字子家(《家语》无之)。

句井疆 字子疆。

罕父黑 字子索(《家语》作宰父黑,字子黑)。

秦商 字子丕(《家语》作丕兹),鲁国人。其父名堇父,与孔子父叔梁纥俱以勇力闻名。

申党 字周(《家语》作申续,字子周)。

颜之仆 字子叔。

荣祈 字子祈(《家语》作子祺。)

县成 字子祺(《家语》作子横)。

左人郢 字行(《家语》无之)。

燕(亻及) 字子思。

郑国 (《家语》作薛邦) 字子徒。

秦 非 字子之。

施之常 字子恒(《家语》作子常)。

颜哙 字子声。

叔步乘 字子车。

原亢藉(《家语》作原[忄亢],字子藉)。

乐咳(《家语》作乐欣,应为错误) 字子声。

廉洁 字子庸。

叔仲会 字子期,鲁国人,小孔子五十岁。

颜何 字冉(《家语》无此君)。

狄黑 字皙(《家语》为字皙之)。

邦巽(《家语》作卦选) 字子敛。

孔忠(《家语》无之。而有一个"孔弗字子蔑"的,应与之是一个人)。

公西舆如(《家语》作公西舆) 字子上。

公西点 字子上(应误。《家语》作字子索)。

以上为《史记》版孔门七十二圣(外加五个编外人员)名单。而《家语》中又有琴牢,陈亢,悬亶三人,为《史记》所未载。附录于后:

琴牢 字子开,一字张,卫国人。

陈亢 字子亢,一字子禽,陈国人。小孔子四十岁。《论语》载之。

悬亶 字子象。

这样加起来,正好八十人,比法定的七十二人整多出了八个。至于哪八个是混珠的鱼目,因年代久远,而资料极乏,已难考正。这八十人中,除了极有影响的几个人外,姓名每有差谬,而且看得出差不多都是抄刻之错讹。以儒家要典,尚且如此,遑论其它杂著。上古出版业之不堪恭维,远古所谓"遗迹""真本"之不可轻信可见一斑。这对盲目祟尚古本,并一本正经拿古本来做严肃研究的人,是一个挖苦,一声棒喝

博物的成语博物的成语是什么

博物院的成语有:三宫六院,博物君子,博闻辩言。

博物院的成语有:深宅大院,博闻辩言,博物洽闻。2:词性是、名词。3:注音是、ㄅㄛ_ㄨ_ㄩㄢ_。4:拼音是、bówùyuàn。5:结构是、博(左右结构)物(左右结构)院(左右结构)。

博物院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即博物馆。

二、引证解释

⒈即博物馆。引清孙诒让《周礼政要·观新》:“西人凡都会之地,皆有博物院、比较场,聚国中之物产器用,陈於一院,以供众览,而相与衡校其巧拙优劣。凡有新_一奇器,新得一异物,亦令送入院,扬其姓名,以示表异,而兼以延其声誉,广其销路。”徐迟《火中的凤凰》:“这跟故宫博物院的几万件古物书画不知下落,汉代竹简和北京人头盖骨杳无踪迹,几乎是同样的严重。”

三、国语词典

永久性保存并研究、动、植、矿物或其他一切天然、人造物品,陈列供人观览的场所。依其内容可分为艺术、历史、科技等不同性质的博物院。如:「故宫博物院」。也作「博物馆」。词语翻译英语museum德语Museum(S)_法语musée

关于博物院的诗词

《游故宫博物院》

关于博物院的词语

博物洽闻博文约礼博大精深闳览博物三宫六院博物君子博闻辩言博物多闻地大物博博物通达

关于博物院的造句

1、故宫亦然,除了我们熟知的北京紫禁城故宫博物院,在台北外双溪的山中还存在着一座“国立故宫博物院”。

2、无锡博物院尚无楚布币展藏,本地也未见有楚布币出土的记载。

3、破镜难圆纵然是件憾事,但是断裂的如果不仅仅是哥窑瓷盘,而是公众与故宫博物院这样的社会文化场所之间的沟通管道,我想那会是更大的遗憾。

4、东坡肉形石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有着异乎寻常的地位,它与“翠玉***”、“毛公鼎”并称为台北“故宫”的镇馆三宝。

5、四川博物院副院长魏学峰介绍说,赵蕴玉一生以笔墨纸砚为伴,是一位儒风十足的画士。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博物院的详细信息

孔子有名***的字和姓名

博物的成语有:沉博绝丽,博士买驴,博物多闻。

博物的成语有:博而寡要,博物洽闻,博物君子。2:注音是、ㄅㄛ_ㄨ_。3:词性是、名词。4:拼音是、bówù。5:结构是、博(左右结构)物(左右结构)。

博物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博物bówù。(1)旧时对动物、植物、矿物、生理等学科的总称。(2)知道许多事物。

二、引证解释

⒈通晓众物。引汉桓宽《盐铁论·杂论》:“桑大夫据当世,合时变,推道术,尚权利,辟略小辩,虽非正法,然巨儒宿学,恶然大能自解,可谓博物通士矣。”宋欧阳修《笔说·博物说》:“草木虫鱼,《诗》家自为一学,博物尤难。”清徐发《<蚓庵琐语>序》:“姬公多艺,子产博物,自古而然。”⒉指通晓各种事物的人。引唐玄奘《***西域记·摩揭陀国下》:“於是客游后进,详论艺能,其退走者固十七八矣。二三博物,众中次_,莫不挫其_,_其名。”⒊指万物。引唐玄奘《***西域记·摩腊婆国》:“昔此邑中,有婆罗门,生知博物,学冠时彦,内外典籍,究极幽微。”宋苏轼《以石易画晋卿难之复次韵》:“欲观博物妙、故以求马卜。”⒋旧时对动物、植物、矿物、生理等学科的统称。

三、国语词典

博通万物,知识广博。词语翻译英语naturalscience德语Naturkunde(S)_法语sciencesnaturelles

四、网络解释

博物(科普杂志)《博物》是2004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出版的杂志,是《中国国家地理》青春版,是在CNG同一品牌下,依据读者定位不同而产生的两本杂志,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有益的补充。以青少年为主要读者对象,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勇于实践、博学广纳、探索求实的世界。杂志是一本面向青少年学生的自然人文综合知识类刊物,它提倡博物学的复兴,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勇于实践、博学广纳、探索求知。它集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于一身,图文并茂,紧跟时代。内容广泛涉猎天文、地理、生物、历史等诸多领域,具有科学性、权威性、趣味性,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到良性的引导作用。博物(汉语词语)博物(读音bówù),本意是辨识了解各种事物,引申指万物。现多用作动植物、矿物、生理一类学科的统称。

关于博物的诗词

《挽胡太傅·州来推博物》《寄陈颐刚韵·博物曾经辨实沈》《临江仙·甲午上元前二日上海博物馆高楼坐雨》

关于博物的诗句

解笑诗人夸博物别乘博物如何曾别乘博物如何曾

关于博物的单词

museum

关于博物的词语

博物多闻博而寡要地大物博博物通达闳览博物沉博绝丽博览五车博物君子博识多通博物洽闻

关于博物的造句

1、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顺利到达了博物馆。

2、这次参观博物院,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一遍,没有时间细看。

3、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珍贵的文物。

4、博物馆里收藏了一把不见血的刀。

5、故宫博物院里陈列着许多珍宝。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博物的详细信息

孔子七十二***花名册

我们都知道孔丘先生***三千,身通六艺登堂入室者七十有二人。当时好像没有学藉管理制度,这三千***各自姓什名谁早不可考,至于配享了孔庙的这七十二个高徒,也鲜有人能说得详尽。今日得个空闲,将他们开列造册,整理出来,以飨诸友。浪费时间心力做这件事,无益时用,迹近无聊,只图能博一二朋友一观一笑。倘竟能为有心于孔学者进行考证研究添毫发之助,则就喜出望外了。

然而这些先生们都是上古人物,我们隔着几千年历史遥遥望去,只仿佛仙霭里头看神仙,影影绰绰只能看个大概,没法子毕见其纤毫。而我们上古的出版业又实在落后得惊人,一切文献,全靠用刀来刻,诸般辛苦之中,难免出现错别,以至以讹传讹;更有班爱牵强附会的所谓高人,将错就错,胡乱解释一通,竟就解释出无穷深意来,甚至被当作了不可改易之经典。于是三豕己亥,荒唐可笑。倘若不幸,有两个甚或多个高人,各自拿有一个不同的版本,则事情就更大了,非要彼此争个头破血流不可。所以上古的东西,明明是同一事物,我们却能看到不同甚至相反的称谓和说法。比如这孔门七十二圣人的尊姓大名。《史记·仲尼***列传》与《孔子家语·七十二***解》,都算得上是权威资料,可是竟也出入颇大,比如子声在《史记》上叫乐咳,在《家语》上却叫乐欣;子徒在《史记》中叫郑国,在《家语》中却改叫薛邦了。再比如很受孔子抬举,将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的子容,在《论语》叫南宫适,在《史记》叫南宫括,在《家语》里,又叫南宫韬了。等等等等,参差处极多。这些一人多名现象,差不多都是拜传刻错误所赐。而且《史记》与《家语》所开列的,都并不是不多不少七十二人整,史记列了七十七个,还煞有介事引用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做开头。谁知道孔子到底说没说过这句话。《家语》更是荒唐,题目明明写着《七十二***解》,里头开列的,却足足七十六人,最后还又总结说:“以上夫子***七十二人,皆升堂入室者。”睁着大眼说瞎话,难道连个数都不会数?司马迁说“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孔子”,可这孔门***花名册,却不知该折中于谁。今较其两者,以《史记》去孔丘时代相对较近,且以实史闻名;而《孔子家语》虽以“孔子家语”名书,却历来被视为伪书,当作三国时王肃因袭前人书简加以修补编定,相对之下,似不如《史记》足凭。两者相权,取其最接近于真实者。所以,俺决定以《史记》为基础,与《家语》相杂较。司马迁所列这七十七人中,说不得有五个是编外人员,至于是哪五个,俺就不得而知了,在这里还请博物君子垂教。

名单如下:

颜回鲁国人,字子渊,小孔子三十岁,最为孔子钟爱,并一再褒奖之:“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回也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因为穷而好学,营养极度不良,而用脑格外过度,导致严重早衰,二十九岁头发白尽,三十一岁就交了公粮本,提前去孔庙占席位等着吃冷猪肉了。回死,孔子哭之极恸。

闵损 鲁国人,字子骞,小孔子十五岁。以德行著名,孔子称其孝。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品格很高。

冉耕 鲁国人,字伯牛,以德行著名。曾得恶疾难愈,孔丘说是他命不好。

冉雍 鲁国人,字仲弓,冉耕之宗族。其父不肖。孔子以其为有德行,说:“雍也可使南面。”

冉求 鲁国人,字子有,与以上二冉同族。小孔子二十九岁。是鲁国权臣季氏之管家。有才艺,以政事闻名。

仲由 国藉不详,字子路,小孔子九岁。性鄙,好勇力,性伉直,曾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之,子路于是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然后来仍多直言,顶撞孔子,是孔门痴儿。孔子容而爱之。以政事闻名。后死于卫国之乱,被砍作肉浆。孔子大恸,为之不食肉糜。

宰予 字子我, 鲁国人。口才极好。因为白天打瞌睡,被孔子骂作“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污”,于是闻名百代。孔丘很不喜欢这位巧舌如簧的门生,每拿话来艮他。宰予在齐国混了个临淄大夫的官,后来与田常作乱被夷族。孔子耻之。

端木赐字子贡,卫国人。口才同样极好,可是孔子却对他青眼有加。齐相田常伐鲁,鲁子命之出使救鲁。子贡去齐国,吴国,越国和晋国转了一圈,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竟做下了桩天大的事业,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一使而动五国之政。子贡又精通经济,善做生意,银子挣得哗哗的。每次出使,车仆之盛,拟于王侯,又仗着孔门高徒的名份,与诸侯相抗礼。儒学之昌盛,子贡大声势大排场的宣传功不可没。孔子没有白喜欢他。

言偃 字子游,吴国人。小孔子四十五岁。以文学著名。做过武城宰的官,管理得不错。

卜商字子夏,卫国人。小孔子四十四岁。孔子说“商始可以言《诗》已矣。”鼓励他要做“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孔子死后,于西河行教。治学严谨,敢于怀疑经史之谬误。曾听人说史志曰:“晋师伐秦,三豕渡河。”子夏说:“‘三豕’应该是‘己亥’之笔误。”读史志者问诸晋史,果然是“己亥”之误。于是名重天下,卫人以之为圣。魏文侯师事之而谘国政。

颛孙师 字子张,陈国人。小孔子四十八岁。为人有容貌姿质,宽冲博接,从容自务,居处不刻意立于仁义之行,门人友之而不敬。

曾参字子舆,南武城人。小孔子四十六岁。为人极孝,后娘待他极不好,而他孝行越谨,他老婆因为给她蒸梨不熟,就把老婆给休了。一天去田里除草,他不小心弄断了一根瓜秧,他老爹曾点发起火来,拿着大棍子,一棍子打得昏死过去。所幸曾参命大,又活了过来,苏醒后,马上强做出一付活蹦乱跳的样子,以示无碍,并哭丧着脸向曾点请罪,说是因为打他而让老人家费了力,自己真是该死。然后又蹦跳进屋,搬出琴来大弹,以免老爹还想着这事内疚。孔子闻之,***脾气,骂他不懂“小杖则受,大杖则走”的道理其实是大不孝:“明知道老爹拿着那么粗的大棍子发了狠要打,还不快跑了躲开?如果竟被打死了,岂不是陷父亲于不义不慈之地,让父亲背个恶名么?”曾参于是请罪。孔子以其能通孝道,因之以做《孝经》。

澹台灭明 字子羽,武城人。小孔子三十九岁(《孔子家语》作四十九岁)。相貌丑恶,孔子薄之。毕业后南游江淮,为人敢与去就,率直重诺,从游***达三百人,名闻诸侯。孔子闻之,叹气说:“吾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宓不齐 字子贱,鲁国人。小孔子三十岁(《孙子家语》作四十九岁)。做过单父宰的官,有才智,仁爱,孔子赞他是君子。

原宪字子思,宋国人。小孔子三十六岁。清静守节,安贫乐道。孔子死后,退隐草泽中。子贡为卫相,摆着大排场去看他,见其衣冠褴缕,耻之,说:“夫子居然乐于过这种生活,真是有病!”原宪答道:“我听说,没钱花是贫穷,辛辛苦苦学了道却不去行道,才是有病。象我,是贫穷,而不是有病。”子贡大惭,为轻易说错了话而后悔了一辈子。

公冶长 字子长,齐国人。大肚量,能忍人所不能忍之耻辱。孔子说:“长可妻也”。把他招作了自己的女婿。

南宫适(《史记》作南宫括。古读“括,适”同音。) 字子容。以智自将,世清不废,世浊不污。孔子曾赞叹道:“这人真是君子啊,这人高尚得很呐!”(君子哉若人,上德哉若人!)把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

公皙哀 字季次,齐国人。鄙天下人多污身以事大夫家,不愿屈节做人家臣。孔子特叹赏之。

曾点 字子皙,曾参之父,就是拿着大棒差点把孝须儿子打死的那位。孔子曾使诸***各言其志,独称曾点“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潇洒。可是谁想像得到,就是这位高蹈脱俗之人,竟因为一棵瓜秧子差点要了儿子的命!

颜无由(《家语》作颜由) 字路(《家语》作季路)。颜回的爸爸,父子俩共师孔子。颜回死后,他打过孔子的车的主意,想讨来给儿子做棺椁。孔子没给。

商瞿 字子木,鲁国人。小孔子二十九岁。对《易》极有兴趣,得孔子真传。

高柴 字子羔,齐国人。小孔子三十岁(《家语》作四十岁)。长得比较侏儒,身长不足五尺。相貌丑陋。孔子以为愚,不怎么看重他。曾被子路提携,作了个费郈宰的官。后来卫乱,子路死,高柴逃归。孔子反又赞他明大义善保身。

漆雕开 字子开,(《家语》作子若),蔡国人。小孔子十一岁。习《尚书》,不乐仕。孔子以是悦之。

公伯僚 字子周。(《家语》中没有这位。)

司马耕字子牛(朱熹《四书集注》谓名"犁")。宋国人,"大恶人"宋国司马桓(鬼隹)的弟弟。孔子周游过宋,不知怎么惹恼了桓(鬼隹),要杀了他;时孔子正于大树下与***讲礼,桓司马就把树给拨了。因为这个过节,司马牛每觉不安。孔子安慰他说,只要平素所为无愧于心,"内省不疚",则就不必优惧。子牛为人性燥,多言语。

樊须 字子迟,鲁国人,小孔子三十六岁。曾向孔子请教农业方面的知识。孔子以是薄之。子迟曾问"仁"。孔子答:"爱人"。问智。孔子答:"知人"。

有若 字子有,鲁国人,小孔子四十三岁(《家语》作三十三岁)。博学强识,雅好古道。长相肖于孔子。孔子死后,门人思之不已,便把他当作孔子,以师礼事之。只是他徒有孔子的长相,没有孔子的学问,众门人有问,他答不出,众人怫然,又把他赶下了师座。

公西赤 字子华,鲁国人。小孔子四十二岁。束带立朝,娴宾主之仪。曾言其志说:"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 为小相焉"。孔子认为他很谦虚。

巫马施 字子旗(《家语》作巫马期,字子期。《论语》亦作巫马期),陈国人,小孔子三十岁。

梁鳣 字叔鱼,齐国人。小孔子二十九岁(《家语》作三十九岁)。到三十一岁时,他老婆也还没给他生个儿子出来,于是生心想休了她,后听同门商瞿劝说,未行休事。两年后得子。

颜幸(《家语》作颜辛) 字子柳,鲁国人,小孔子四十六岁。

冉孺 字子鲁,鲁国人,小孔子五十岁。

曹血阝 字子循,小孔子五十岁。

伯虔 字子析,小孔子五十岁。

公孙龙 字子石,卫国人,小孔子五十三岁。

以上三十五人资料相对较详,闻见于书传。以下四十二人唯知其姓名:

冉季 字子产

公祖句兹(《家语》作公祖兹) 字子之。

秦祖 字子南。

漆雕哆(《家语》作侈) 字子敛。

颜高 字子骄。(《家语》无此人)

漆雕徒父 (《家语》无此人,却有个叫漆雕从,字子文的。疑为误笔,如三豕己亥故事。)

壤驷赤 字子徒。(《家语》作字子从,古"从"字与徒字相近,亦疑为彼此笔误。)

商泽 字子秀

石作蜀 (《家语》为石子蜀) 字子明

任不齐(《家语》作任子齐。应亦为笔讹) 字子选

公良孺 字子正,陈国人,贤而有勇。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赞助了五辆牛车并从游。

后处 字子里。(《家语》作字里之,应谬。)

秦冉 字开。

公夏首 字子乘。

奚容箴 字子皙。

公肩定 字子中(《家语》作子仲)。

颜祖 字襄。(《家语》无此人)。

枭阝单 字子家(《家语》无之)。

句井疆 字子疆。

罕父黑 字子索(《家语》作宰父黑,字子黑)。

秦商 字子丕(《家语》作丕兹),鲁国人。其父名堇父,与孔子父叔梁纥俱以勇力闻名。

申党 字周(《家语》作申续,字子周)。

颜之仆 字子叔。

荣祈 字子祈(《家语》作子祺。)

县成 字子祺(《家语》作子横)。

左人郢 字行(《家语》无之)。

燕(亻及) 字子思。

郑国 (《家语》作薛邦) 字子徒。

秦 非 字子之。

施之常 字子恒(《家语》作子常)。

颜哙 字子声。

叔步乘 字子车。

原亢藉(《家语》作原[忄亢],字子藉)。

乐咳(《家语》作乐欣,应为错误) 字子声。

廉洁 字子庸。

叔仲会 字子期,鲁国人,小孔子五十岁。

颜何 字冉(《家语》无此君)。

狄黑 字皙(《家语》为字皙之)。

邦巽(《家语》作卦选) 字子敛。

孔忠(《家语》无之。而有一个"孔弗字子蔑"的,应与之是一个人)。

公西舆如(《家语》作公西舆) 字子上。

公西点 字子上(应误。《家语》作字子索)。

以上为《史记》版孔门七十二圣(外加五个编外人员)名单。而《家语》中又有琴牢,陈亢,悬亶三人,为《史记》所未载。附录于后:

琴牢 字子开,一字张,卫国人。

陈亢 字子亢,一字子禽,陈国人。小孔子四十岁。《论语》载之。

悬亶 字子象。

这样加起来,正好八十人,比法定的七十二人整多出了八个。至于哪八个是混珠的鱼目,因年代久远,而资料极乏,已难考正。这八十人中,除了极有影响的几个人外,姓名每有差谬,而且看得出差不多都是抄刻之错讹。以儒家要典,尚且如此,遑论其它杂著。上古出版业之不堪恭维,远古所谓"遗迹""真本"之不可轻信可见一斑。这对盲目祟尚古本,并一本正经拿古本来做严肃研究的人,是一个挖苦,一声棒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