鸥鹭忘机古琴曲赵晓霞_鸥鹭忘机古琴曲

tamoadmin 成语出处 2024-07-02 0
  1. 古琴的考级曲目
  2. 从庄周燕子到鸥鹭忘机
  3. 中国古代有名的古琴曲有哪些?
  4. 初学古琴的小白,大概学多久能报名考级
  5. 简述古琴的发展历史并列举其代表曲目

忆故人是第六级的曲子,长门怨是第七级的曲子。至于哪个难哪个易,个人认为忆故人简单些,当然,这是要看个人的学习程度及技巧的掌握等等,像有的就是泛音好,有的人就是滑音好,我是先学的忆故人。长相思,不知你说的可是李祥霆古琴实用教程中的,这个很简单,指法是入门级的。若是与埙合奏郑云飞订指法的那个,有点难度。个人建议先学长相思,然后忆故人,最后长门怨。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古琴的考级曲目

十大古琴名曲

折叠1.高山流水

鸥鹭忘机古琴曲赵晓霞_鸥鹭忘机古琴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传说先秦的琴师俞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高山流水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2]明清以来多种琴谱中以清朝唐彝铭所编《天闻阁琴谱》1876年中所收川派琴家张孔山改编的《流水》尤有特色增加了以“滚、拂、绰、注”手法作流水声的第六段又称“七十二滚拂流水”以其形象鲜明情景交融而广为流传。据琴家考证在《天闻阁琴谱》问世以前所有琴谱中的《流水》都没有张孔山演奏的第六段全曲只八段与《神奇秘谱》解题所说相符但张孔山的传谱已增为九段后琴家多据此谱演奏。

另有筝曲《高山流水》音乐与琴曲迥异同样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现有多种流派谱本。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则是浙江武林派的传谱旋律典雅韵味隽永颇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貌。山东派的《高山流水》是《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个小曲的联奏也称《四段曲》《四段锦》。河南派的《高山流水》则是取自于民间《老六板》板头曲节奏清新明快民间艺人常在初次见面时演奏以示尊敬结交之意。这三者及古琴曲《高山流水》之间毫无共同之处都是同名异曲风格也完全不同。

《高山流水》一曲被录入金唱片上于1***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宇宙星球的高级生物传道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

折叠2.广陵

广陵散 据《琴操》记载战国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延误日期而惨遭聂政立志为父亲报仇入山学琴十年身成绝技名扬韩国。韩王召他进宫演奏聂政终于实现了刺杀韩王的报仇夙愿自己也毁容而死。后人根据这个故事谱成琴曲慷慨激昂气势宏伟为古琴著名大曲之一。

今存《广陵散》曲谱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编印的《神奇秘谱》(1425年)谱中有关于“刺韩”、“冲冠”、“发怒”、“报剑”等内容的分段小标题所以古来琴曲家即把《广陵散》与《聂政刺韩王》看作是异名同曲。

据赵西尧等著《三国文化概览》的描述《广陵散》乐谱全曲共有四十五个乐段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六个部分。正声以前主要是表现对聂政不幸命运的同情正声之后则表现对聂政壮烈事迹的歌颂与赞扬。正声是乐曲的主体部分着重表现了聂政从怨恨到愤慨的感情发展过程深刻地刻划了他不畏、宁死不屈的复仇意志。全曲始终贯穿着两个主题音调的交织、起伏和发展、变化。一个是见于“正声”第二段的正声主调 另一个是先出现在大序尾声的乱声主调。 正声主调多在乐段开始处突出了它的主导体用。乱声主调则多用于乐段的结束它使各种变化了的曲调归结到一个共同的音调之中具有标志段落统一全曲的作用。

《广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它是我国现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直接表达了被压迫者反抗暴君的斗争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艺术性。或许嵇康也正是看到了《广陵散》的这种反抗精神与战斗意志才如此酷爱《广陵散》并对之产生如此深厚的感情。

《广陵散》在清代曾绝响一时建国后我国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先生根据《神奇秘谱》所载曲调进行了整理、打谱使这首奇妙绝伦的古琴曲音乐又回到了人间

折叠3.平沙落雁

平沙落雁 明朝此曲称《落雁平沙》。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降落前在天空盘旋顾盼的情景。对于曲情的理解《天闻阁琴谱》中写道“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者也。”也有从鸿雁“回翔瞻顾之情上下颉颃之态翔而后集之象惊而复起之神”“既落则沙平水远意适心闲朋侣无猜雌雄有叙”发出世事险恶不如雁性的感慨的。流传的多数是七段主要的音调和音乐形象大致相同旋律起而又伏绵延不断优美动听基调静美但静中有动。

诸城派的《平沙》增加了一段在固定音型陪衬下用模拟手法表现大雁飞鸣此呼彼应的情景形象鲜明生动别具一格《平沙落雁》的曲意各种琴谱的解题不一。《古音正宗》中说此曲“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通体节奏凡三起三落。初弹似鸿雁来宾极云霄之缥缈序雁行以和鸣倏隐倏显若往若来。其欲落也回环顾盼空际盘旋其将落也。息声斜掠绕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应三五成群飞鸣宿食得所适情子母随而雌雄让亦能品焉。”这段解题对雁性的描写极其深刻生动。全曲委婉流畅隽永清新.……。

折叠4.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古琴 《十面埋伏》乐曲是公元前202年我国历史上的楚汉相争为题材描绘刘邦和项羽在垓下决战的情景。乐曲主要歌颂了楚汉的胜利者刘邦尽力刻画“得胜之师”的威武雄姿全曲气势恢弘充斥着金戈铁马的肃杀之声。《十面埋伏》可以说是把古代琵琶表演艺术发挥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创造了单个乐器的独奏形式表现波澜壮阔的史诗场面而现代这往往需要大乐队式的交响曲体裁方能得以完成直到今天《十面埋伏》依然是琵琶演奏艺术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名作。

折叠5渔樵问答

《渔樵问答》是首古琴曲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此曲在历代传谱中有30多种版本有的还附有歌词。现存谱初见于明代。

《 渔樵问答》曲谱最早见于《杏庄太音续谱》明萧鸾撰于1560年“古今兴废有若反掌青山绿水则固无恙。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此曲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音乐形象生动精确。

谱本有多种。《琴学初津》云此曲「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声之欸乃隐隐现于指下。」由于音乐形象准确、生动因此近几百年来在琴家中广为流传。

杨表正修订曲谱配制歌词。清代琴家又略去歌词将曲调稍加改易成为独立的器乐曲。此曲优美清逸以对答式的旋律描写渔夫与樵夫的对话。

渔樵问答 乐曲通过渔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表达了对追逐名利者的鄙弃。乐曲***用渔者和樵者对话的方式以上升的曲调表示问句下降的曲调表示答句。旋律飘逸潇洒表现出渔樵悠然自得的神态。正如《琴学初津》曲意深长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歌之乃隐隐现于指下。迨至问答之段令人有山林之想。

折叠6.夕阳箫鼓

夕阳箫鼓 是抒情写意的乐曲192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社根据经曲改编成丝竹乐曲《春江花月夜》这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优美流畅。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赞颂了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姿。《夕阳箫鼓》是一首琵琶文曲又名《夕阳箫歌》此外还有《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等不同版本流传于世。有人认为《夕阳箫鼓》的立意来自于白居易的《琵琶行》。如《浔阳琵琶》的曲名即取自《琵琶行》中第一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事实上《夕阳箫鼓》的意境与《琵琶行》有较大差异。史上更多人认为《夕阳箫鼓》的音乐内容和其展示的意境来自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诗。

张若虚虽不著名但他拥有这首被后人称为“孤篇冠全唐”的《春江花月夜》足以使他在初唐至盛唐那个天才辈出的年代里占有一席之地。《春江花月夜》本为乐府旧题属乐府清商曲据说此曲为陈后主叔宝所创在隋唐时较为流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其格调与境界远在同题的宫廷诗之上。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此诗一开始便立意高远气势雄浑。从春江到海潮从江树到花林从月升到月落从现实到梦境张若虚给世人描绘出一副似幻似真的图景苍茫深阔静谧优美。“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四句历来被认为包含了对人生和宇宙的哲理性思考。用闻一多的话来说“在神奇的永恒前面作者没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此诗结尾有游子思归、离愁别恨等情绪虽略显感伤仍不减大气。  奇怪的是从唐、宋到明代前期各家诗评很少关注此诗自然也无人承认它是一篇旷世杰作了。自明代以后的唐诗选本里才开始收录这首诗。明代钟惺在《唐诗归》中评价道“浅浅说去节节相生使人伤感未免有情自不能读读不能厌将‘春江花月夜’五字炼成一片奇光分合不得真化工手。” 清代王夫之《唐诗评选卷一》中说此诗“句句翻新千条一缕以动古今人心脾灵愚共感。其自然独绝处则在顺手积去宛然成章。”清末王闿运在《王志?论唐诗诸家源流》中评此诗说“张若虚《春江  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折叠7.汉宫秋月

汉宫秋月 乐曲表现了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在凄凉寂静的秋夜里回忆往事哀叹命运。全曲以哀怨、郁闷和伤感的情绪为主。古琴曲又名《汉宫秋》见于《阳春堂琴谱》、《西麓堂琴谱》近现代逐渐失传。1980年代古琴家吴钊曾为此曲打谱。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幽怨悲泣情绪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

《汉宫秋月》原为崇明派琵琶曲现流传有多种谱本由一种乐器曲谱演变成不同谱本且运用各自的艺术手段再创

造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这是民间器乐在流传中常见的情况。《汉宫秋月》现流传的演奏形式有二胡曲、琵琶曲、筝曲、江南丝竹等。主要表达的是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折叠8.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 曲中泛音曲调在不同徽位上重复了三次故称“三弄”。相传晋恒伊作笛《梅花三弄》后人移值为琴曲。乐曲通过歌颂梅花不畏寒霜、迎风斗雪的顽强性格来赞誉具有高尚情操之人。1***2年王建中改编成钢琴曲表现的主题则是***《咏梅》。

折叠9.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 相传为春秋时期的晋国师旷或齐国刘涓子所作“白雪”取另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它以清新流畅的旋律、活泼轻快的节奏生动表现了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向荣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

折叠10.胡笳十八拍

胡笳十八拍东汉末大乱连年烽火蔡文姬在逃难中被匈奴所掳流落塞外后嫁于匈奴王生了两个儿女。在塞外她度过了十二个春秋但她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曹操平定了中原与匈奴修好曹仰慕蔡的名声才华便派使邪路用重金赎回文姬于是她写下了著名长诗《胡笳十八拍》叙述了自己一生不幸的遭遇。琴曲中有《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琴歌等版本。曲调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蔡文姬思念故乡而又不忍骨肉分离的极端矛盾的痛苦心情。音乐委婉悲伤撕裂肝肠。

从庄周燕子到鸥鹭忘机

一级:古琴吟 湘纪怨 凤求凰 概古吟 陋室铭 兰花花 小白茶

二级:双鹤听泉 良宵引 清夜吟 极乐吟 秋风词 拉纤歌

二级:双鹤听泉 良宵引 清夜吟 极乐吟 秋风词 拉纤歌

***:玉楼春晓 精忠词 泣颜回 风雷引 秋江夜泊 飞鸣吟 阳关三叠 春晓吟 满江红 映山红 小草

***:玉楼春晓 精忠词 泣颜回 风雷引 秋江夜泊 飞鸣吟 阳关三叠 春晓吟 满江红 映山红 小草

四级:石上流泉 神人畅 酒 狂 韦编三绝 孔子读易 归去来辞 秋夜长 渴望· 信天游

四级:石上流泉 神人畅 酒 狂 韦编三绝 孔子读易 归去来辞 秋夜长 渴望· 信天游

五级:鸥鸳忘机 楚 歌 关山月 高 山 洞庭秋思 释谈章(普庵咒) 文王操 碧涧流泉 岳阳三醉 ***茶调 浏阳河 茉莉花

五级:鸥鸳忘机 楚 歌 关山月 高 山 洞庭秋思 释谈章(普庵咒) 文王操 碧涧流泉 岳阳三醉 ***茶调 浏阳河 茉莉花

六级:梧叶舞秋风 庄周梦蝶 长 清 沧海龙吟 平沙落雁 获麟操 山居吟 黄云秋塞 醉渔唱晚 ‘双乙反调

六级:梧叶舞秋风 庄周梦蝶 长 清 沧海龙吟 平沙落雁 获麟操 山居吟 黄云秋塞 醉渔唱晚 ‘双乙反调

七级:忆故人 长门怨 龙朔操 佩 兰 天风环佩 白 雪

列子御风 风云际会 春江花月夜 山水情

七级:忆故人 长门怨 龙朔操 佩 兰 天风环佩 白 雪

列子御风 风云际会 春江花月夜 山水情

八级:流 水 渔礁问答 梅花三弄 叹 乃 锥朝飞 渔 歌 汉宫秋月,歌馆遇神 瑶族舞曲

九级:离 骚 捣 衣 龙翔操 乌夜啼 秋塞吟 水仙操

墨子悲丝 阳 春 大胡筋 “楼兰散

十级:潇湘水云 憔 歌 广陵散 秋 鸿 胡茄十八拍 幽兰 梅园吟 三峡船歌 江雪 风雪筑路 春风

中国古代有名的古琴曲有哪些?

自然环境是孕育文人骚客才情的温床。江湖山川、花草虫鸟无不在阳光下闪煜秀美,启引文人思想感情的喷发并诉诸文字,如歌似哲。

在文学里,单说鸟类中生灵的典故及诗文,大概一年半载也说不完。鸟中极品当属传说中凤凰,凤凰外表之美境界之高无鸟能及,所以刘勰把最好的文章比拟凤凰,既有华丽表象又有高深意境。但凤凰毕竟只是传说,现实中,鸟中佼佼者应是燕子。

? (一)庄周之燕

十二年前读格致《庄周的燕子》,感到很惊奇。世上竟有如此优美的散文,文字节奏感、事物强烈对比、深邃的成人童话般叙述议论,让我视为当时散文的经典。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及自己的阅历的变化,当初的读后感也有所改变。

庄周梦蝶,几乎***皆知,而庄子凝视燕子并浮思翩翩却很少人清楚。“鸟都怕人,所以巢居深山、高树以免受伤害。但燕子特别,它就住在人家的屋脊上,却没人去伤害它,这便是处世的大智慧!”

一个生灵若既有轻盈的身材又深解人意,它定会受到人类的宠爱。可人类一般情况下,不管喜欢不喜欢,对鸟便是举枪便射,射中后不是成为盘中餐就是笼中鸟,可是人类对于燕子,却从不伤害和囚禁。二千多年来,燕子凭什么伎俩瞒过人类?燕子智慧核心是什么?

格致说,燕子的智慧核心是适当的距离。

珍禽野兽远离人类,人类不远千里而致进行捕杀,如今几近灭绝。家畜受人类豢养和左右,近得没有自己的家园,人类随意要杀便杀。燕子看懂了人类的脾气,又亲近人又不受人控制,保持着自己精神的独立。

燕子可谓与异类相处最成功的感情专家。为了与人类保持若即若离的状态,它的第一个绝招就是信任。燕子把自己最脆弱的一环(巢与卵)置于人类的屋檐下,人们只要一伸手便可彻底毁灭它们,这是最彻底的信任。世上除了燕子,再也没有其他的鸟类如此信任人类。这个绝招让多疑的人类感到有异类信任而感激,于是便手下留情。燕子的第二个绝招就是在适当的时候,当人类极可能对其厌烦的时候便举家搬迁离开,几个月之后,当人类开始思念它的好处时,燕子就在那时候又回来了。“燕子巧妙地循着人类情绪的起落而安排自己的生活节律。”

格致所说距离感,虽有些道理,但我觉得没有充分必然的因果关系。燕子离人类不远不近,并不是免遭杀头之灾的真正原因。燕子的神秘感才是活命的真正原因。燕子从一开始就机智选择豪门而栖,它给自己先有了一个很高的定位,让人类脑海中深信这种鸟就是富贵吉祥的。是人,都追求富贵吉祥,因此即使后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也势必受普通大众的欢迎并被视为神明。抛开这点迷信,燕子绝不可能如此自由自在。

燕子是***的,其他的鸟没有这种待遇。所谓的燕子核心智慧,其实也不过文学家抒发思想感情使然。比起人类,任何其他的动物再聪明最终也玩不过人。人类之所以被狡诈的燕子大卸了八块,甚至把燕子唾液当为至宝,不是燕子本身之智,而是人性固有的弱点。这种弱点说白了也还是自私,万物归己利用的自私。但凡事有利有弊,或许正因为这种自私而“愚昧"的原因,让燕子这种具有“神性”被视为吉祥的动物,免遭灭绝之灾。若从此联想下去,人类因某些神秘事物形成的成见,也有无形中形成有益的成份。由此形成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也大抵如此。

(二)麻雀的命运

为了让燕子机智的形象更鲜明凸现,格致拿出鸟类中的贱民麻雀和鸟中贵族燕子作了对比。以前读这一段,不禁拍案叫绝,但现在反而觉得这却是此文的瑕疵。文学中,人与人之间,或者物与物之间,有没作比较分优劣的必要,文学虽讲作者个性,但是否应减少分别心,实在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麻雀既想和燕子一样接近人类,又对人类不信任,疑东疑西,这是找死。麻雀外貌灰不溜秋,又没有高贵血统关系,还有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啄食园中稻谷,损害人类的利益,自私和只看外表的人类是可忍孰不可忍!

不仅普通百姓,就连文雅的诗人等等,对于麻雀也曾误解过,有的甚至是恨之入骨,恨不得杀绝而后快。

当一个诗人有特别怨恨的时候,有时也会写出很蹩脚的语句。

清朝名诗人李调元写麻雀:

一窝两窝三四窝,五窝六窝七八窝。

食尽皇王千盅粟,凤凰何少尔何多!

而事实是,麻雀虽多也变不了凤凰,而凤凰是不存在的,世间物也并非一定是稀为贵。只是人自己对贵贱的看法不同罢了。理想虽贵,但现实中的贱物有时隐含更大的宝藏。

到除四害时,曾号称现代伟大诗人的郭沫若写了这样一首《咒麻雀》诗:

麻雀麻雀气太官,天垮下来你不管,麻雀麻雀气太阔,吃起米来如风刮,麻雀麻雀气太暮,光是偷懒没事做,麻雀麻雀气太傲,既怕红来又怕闹,麻雀麻雀气太娇,虽有翅膀飞不高。你真是个***鸟,五气俱全到处跳,犯下罪恶几千年,今天和你总清算,毒打轰掏齐进攻,最后方使烈火烧,连同武器齐烧空,四害俱无天下同。

呵呵,看这样的诗,你有没笑倒?骂还显得不够,对麻雀得用咒。四害指老鼠、麻雀、苍蝇、蚊子。除四害也是一种“全民皆兵”的运动,据历史数据显示,当时灭麻雀有二十亿之多,按当时人口来计,平均每人灭4只麻雀。而运动之时,就有权威生物学者指出麻雀不能列入四害。麻雀虽喜欢偷食稻谷,但也吃掉很多害虫。一场运动几乎毁绝了麻雀。沙麻雀专吃蝗虫,沙麻雀几近灭绝时,蝗虫却能瞬间扫光田园中所有稻谷。麻雀吃的是田园中很少的一部分,人类因小气而失大利益,是个沉重教训。有世界大情怀的作家,看得更远。想起刘亮程写生物的哲理散文,他甚至说,丰收之年,老鼠也应过个肥年。

(三)鸥鹭忘机

身颀骨韧洁银衣,四海为家任畅飞。

浊雨阴天穿骇浪,明霞朗日踱平矶,

诗人仿效逍遥趐,航客依据谨慎归。

若欲亲鸥同自在,当须物我忘心机。

国庆前看同乡才女阿六发表在汕尾报刋的散文《飞翔的海鸥》,感受人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境界,写以上七律一首《海鸥》在留言区中。

诗的最后一句同鸥鹭忘机典故。《鸥鹭忘机》也有首古琴曲,古朴悠扬。

这个典故很有意思。说的是古代有个渔民,经常去岛上亲近海鸥,海鸥与他相处得很好,觉得此人没有什么歹心机,于是越来越多的海鸥都亲近他,人鸥和着浪涛共舞。可有一天,这个年轻渔民的父亲对他说,这么多海鸥喜欢与你在一起嬉戏,你就趁它们不警惕抓几只回家,让父亲也玩玩。次日,年轻人去岛上准备抓海鸥,可是,海鸥却只在空中飞舞,而不下来与他亲近。年轻人知道海鸥看清他心事,也从此不可能再与海鸿保持以往那种纯洁的友谊。

动物都有灵性,海鸥既能与人共舞和谐相处,是缘由彼此间没有心机,当强者心动而有杂念,则关系相去甚远,再也不可能纯真如故。

而对于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来说,物我两忘是一个极高的境界。两忘并不是把所有都忘却掉,最主要的是创作者主体自己忘我。如徐悲鸿忘了自己化身成脱缰野马,如夏目漱石化身一只家庭猫,也如杨丽萍化身为雀之舞雀之灵。

再返回人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主题,人能忘我主观及私利,与万物客体同心腹,那是至高无上的境界。

初学古琴的小白,大概学多久能报名考级

例如:《凤求凰》《慨古吟》《秋风词》《湘江怨》《长相思》《湘妃怨》《阳关三叠》《满江红》《归去来辞》

推荐:《凤求凰》

创作年代:汉代

作品出处:《玉台新咏》

曲词:

其一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何时见许兮,慰我彷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其二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扩展资料:

《凤求凰》传说是汉代的古琴曲,演绎了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以“凤求凰”为通体比兴,不仅包含了热烈的求偶,而且也象征着男女主人公理想的非凡,旨趣的高尚,知音的默契等丰富的意蕴。

全诗言浅意深,音节流亮,感情热烈奔放而又深挚缠绵,融楚辞骚体的旖旎绵邈和汉代民歌的清新明快于一炉。历代同名的诗歌、***、歌曲、***很多。

简述古琴的发展历史并列举其代表曲目

古琴考级一共分为十级,刚学古琴的琴友,至少需持续学习半年之久才能算真正入门,学习一年多并掌握一部分琴曲后就能尝试去报名考级。好好学不用太着急,每天保持一定的弹奏时间,熬过前期的枯燥,坚持下来,功到自然成。如果非常在意考级的进度,靠悟性苦练三个月也可以尝试考级一二级曲目,最后还是建议你不要为了考级而去学习,弹古琴是培养兴趣的开始,更是一种热爱。考级可能不是弹琴的最终目的,也不是衡量弹琴优劣的唯一标准,但是能在考级之中锻炼心态,让自己的付出获得肯定,同时秉持学习的态度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这就是值得的。

古琴,又称琴、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的拨弦乐器,有3千年以上历史

19世纪20年代起为了与钢琴区别而改称古琴。初为5弦,汉朝起定制为7弦,且有标志音律的13个徽,亦为礼器和乐律法器

先秦

琴的来源无从稽考,不过中华古代文明之初的各个氏族领袖都与琴的创始传说有关,如伏羲造琴、

神农造琴、唐尧造琴、黄帝造琴和虞舜造琴等传说,但无考古支持,应为附会之说。甲骨文中有琴字,不过它可能从像箜篌这种中东竖琴发展而来,而箜篌最早出土样本是在新疆省且末县,可追溯到公元前400年至前200年。关于琴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诗经》,与琴相似的最古实物是曾侯乙墓中的筑和十弦琴。筑长度与现代琴相仿,而十弦琴长度是现代琴的一半,琴体较厚,琴面不平,无徽位。战国中期和西汉则有比现代琴短些的七弦琴出土。曾侯乙出土的十弦琴面板呈曲线,琴头微昂,腰部下凹,尾部上翘,下有一足,很像单足的夔,有礼器的象征。

西周时的钟仪是现存记载中最早的一位专业琴人。[1]据史料记载春秋时诸侯宫廷中都有琴家,且大多以“师“为氏,如师旷、师文、师襄和师涓等。史载他们都有高超的琴艺。而在先琴时期琴被用于伴奏和演唱,称为“弦歌”。在《诗经》等文学作品中也有大量关于琴的记载,可见当时琴已有较丰富的表现力。战国时期随着音乐的不断进步,琴乐也得到了很大地发展和普及,从而涌现了大量的琴人,如伯牙与钟子期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精典千古传诵。而琴作为主要的乐器,被士人赋予礼制修心养性的功能和审美,所谓“君子之近琴瑟,此仪节也,非以慆心也”和“士不故不撤琴瑟”。儒学创始人孔子对琴十分推崇,能弹琴唱诗经三百首,还曾向师襄学琴,成为后世士人典范。后人附会作有《孔子读易》和《泣颜回》两琴曲。期间著名的琴人还有师旷、伯牙、雍门周、孔子等。

两汉

古琴(7张)

琴的型制于东汉晚期确定。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汉初七弦琴结构简单,音箱较小,共鸣声小,尾部为实木,面板无徽位。东汉至魏晋时期,琴在士人中非常流行。蔡邕所著《琴操》是现存介绍早期琴曲最为丰富而详尽的专注,原书已佚,经后人辑录成书,还作有琴曲5首,合称“蔡氏五弄”;又传他曾用灶余焦木制成著名的“焦尾琴”。《胡笳十八拍》相传为蔡邕女儿蔡琰作,实则《大胡笳》和《小胡笳》皆为唐人借题所作。 此外还有刘向所著《说苑·琴录》,扬雄所著《琴清英》。琴曲《广陵散》也在此时广为流传。期间著名的琴人还有司马相如和恒谭等。而已知最古老的成文琴指法乐谱可追溯到汉朝。

魏晋

战乱和纷争的魏晋时期,士族阶层出现大量不依附于朝廷的文人琴人,如“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等,琴风盛行,他们不仅弹奏,而且创作大量琴曲。嵇康的《长清》、《短清》、《长侧》和《短侧》4首,合称“嵇氏四弄”,现存同名琴谱载于明代琴谱,可能并非原作;还著有《琴赋》、《声无哀乐论》等。期间著名的琴人还有阮瑀、嵇康、阮籍、阮咸和阮瞻等。

南北朝

南北朝时期,君主和士人都爱好音乐和文学,文人爱琴解音,风气极盛;由于士族门阀制度对文人的限制,使得很多文人愤世嫉俗以琴书自娱。期间出现了最早的文字谱,南朝隐士丘明有文字谱《碣石调·幽兰》。期间著名的琴人还有戴颙、宗炳和柳恽等。

隋唐

隋唐时期流行燕乐歌舞,而琴风稍落。董庭兰擅弹《胡笳》等曲,流传作品有《颐真》;期间新作琴曲有《风雷引》、《昭君怨》、《离骚》、《阳关三叠》和《渔歌调》等,斫琴在唐朝也有巨大的发展,如四川雷氏家族所斫的“九霄环佩”为传世名琴,唐琴在历代都被视为稀世之宝。唐代减字谱逐渐成熟,成为了记录琴音乐主要谱式。初唐时琴也传到朝鲜和日本。期间著名琴人还有李白、白居易、韩愈、赵耶利、薛易简、陈康士和陈拙等。

唐琴尤其是盛唐之琴,造型肥而***。现存的唐琴大部分常在龙池、凤沼的面板上贴有两块小桐木,作为***纳音,直至明代初期,仍有制琴家***用这种方法。唐琴的断纹以蛇腹断为多,也有冰纹断、流水断等。其表面漆灰则有墨、栗壳色两种,有朱红漆者皆为后人修补时所加,灰胎皆为纯鹿角灰,用麻布自下而上包裹琴背两侧直至面板边际,以防止上下板开胶。这些琴的边长皆在120至125厘米之间。

宋元

由于宋朝行使抑武扬文的政策,自宋太宗起,两宋期间自帝王至朝野上下都十分好琴,无不以能琴为荣,达到历代好琴的顶峰。宋元时期,琴开始出现明确的流派传承。第1个古琴流派浙派出现于南宋晚期,代表琴家有郭沔等。南宋姜夔作琴歌《古怨》,是现存最早的琴歌。期间著名琴人有范仲淹、欧阳修、苏轼、夷中、知白、义海、则全、倪云林、耶律楚材和苗实等。宋季金元时期,琴已在契丹族、女真族、蒙古贵族的文人间广为流传。

宋代的古琴发生变化,全长128厘米,肩宽25厘米,琴身扁而长大,尺寸大于传世唐琴。为北宋琴主要风格之一。南宋,除仿古之作外,体形则逐渐扁平狭小,尤其是仲尼式古琴,呈耸而狭之状,为南宋制琴的主要风格。宋人制琴以桐面梓底或松杉面底为主要制琴材料。断纹有蛇腹断、冰纹断、流水断等,牛毛断则鲜见。灰胎仍以鹿角灰为主,也有用麻布打底者,但不多见。北宋晚期还出现了八宝灰(即将金银珠翠珊瑚等碾碎混入鹿角灰共用)的用法。宋代是唐以后制琴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官方甚至设局制琴,即所谓“官琴”。

元代制琴是宋、明之间的过渡期制品,由于历时比较短,现存的实物也比较少。

明清

明清时期,流派纷呈,大量刊印琴谱,现存第一部减字谱《神奇秘谱》保存了众多古曲。清朝后期,琴艺术相对衰落。期间著名的琴人还有汪芝、蒋克谦、杨抡、严澄、徐常遇和乾隆等。[2]

明代造琴之多盛况空前,不论皇帝亲王还是官宦之家,好琴者甚多。其宗室制琴就有宁王、衡王、益王、潞王四大名家。四王之中惟潞王造琴最多,制作始于崇祯年间,据传达四五百张之多,且式样尺寸一致,均按年份次序编号刻款于腹内;琴背刻有琴名“中和”,敬一主人题 “仰长江水”诗文以及“潞国世传”大印一方,皆用八宝漆灰。

近代

清末至1950年代,全国能琴者约100余人。1920年代在苏州、上海一带成立的今虞琴社以及编印的《今虞》琴刊是当时惟一的盛事。1950年代至1960年代间,查阜西带领调查小组在中国琴人聚集的地区进行了普查,造访多位琴人,收集文字及录音资料,整理出版《存见古琴曲谱辑览》、《琴曲集成》等书,为古琴艺术的复兴奠定了基础。唐健垣编有《琴府》一书,其中一册涵盖了20世纪70年代港澳台的琴人的状态。古琴逐渐纳入音乐专业教育体系,管平湖、查阜西、吴景略、顾梅羹、张子谦、卫仲乐等在北京、上海等地研究、传授琴艺。琴家们除了恢复古曲之外,也尝试创作新曲。

民国时琴随文人出洋而流传到东南亚和欧美澳洲,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大规模华人在海外的情况下,迄今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荷兰和瑞典等都有琴师和琴社。

由于古琴及其所象征传文化思想的式微,2003年11月7日,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第2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古琴列入第1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划分在“民间音乐”类,编号Ⅱ—34

历代琴书

古琴琴谱存世共一百五十余部,历代重要的琴谱琴书如下:

唯一现存的文字谱:唐初手抄卷子《碣石调幽兰》(现存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最早的减字谱:宋代姜夔《白石道人歌曲》中的《古怨》。

汉代最重要的琴谱琴书:扬雄《琴清英》、诸葛亮的《琴经》。

现存最早的大型古琴曲集:明初朱权编辑的《神奇秘谱》(1425)。

明代重要琴谱:《神奇秘谱》、《太音大全集》、《西麓堂琴统》、《太古遗音》、《风宣玄品》、《琴书大全》、《松弦馆琴谱》。

清代重要琴谱:《大还阁琴谱》、《松风阁琴谱》、《德音堂琴谱》、《诚一堂琴谱》、《五知斋琴谱》、《春草堂琴谱》、《自远堂琴谱》、《琴学入门》、《蕉庵琴谱》、《天闻阁琴谱》、《枯木禅琴谱》、《琴学丛书》。

民国及现代:《梅庵琴谱》、《今虞琴刊》、《琴曲集成》、《古琴曲汇编》、《古琴曲集》。

古琴打谱,是指按照琴谱弹出琴曲的过程。由于琴谱并不直接记录乐音,只是记明弦位和指法,其节奏又有较大的伸缩余地。因此,打谱者必须熟悉琴曲的一般规律和演奏技法,揣摩曲情,进行再创造,力求再现原曲的本来面貌。

打谱非常费时,所以琴界用“大曲三年,小曲三月”来形容这个过程。

从前的琴家,在打谱后会在琴谱上标注工尺谱以及断句。当代打谱已经结合西方的五线谱或简谱,这比工尺谱更快捷和易推广。

十大名曲

1.广陵散

2.高山流水(唐后分为《高山》和《流水》二曲)

3.平沙落雁

4.酒狂

5.关山月

6.潇湘水云

7.阳关三叠

8.梅花三弄

9.胡笳十八拍

10.幽兰

11.忆故人

其他名曲

普庵咒

长门怨

阳春

白雪

长清

离骚

龙翔操

梧叶舞秋风

墨子悲丝

孔子读易

秋塞吟

雉朝飞

孤馆遇神

凤求凰

秋江夜泊

捣衣

鸥鹭忘机

乌夜啼

神人畅

名派

(一)浙派

派名:浙派、浙谱、浙操 形成时期:南宋末年

创始人:郭沔(楚望) 主要风格:流畅清和。

代表人物:郭楚望、毛敏仲、徐天民、徐秋山、徐梦吉、徐仲和等

代表琴曲:《潇湘水云》、《渔歌》、《樵歌》、《胡笳十八拍》等

重要琴著:《琴操谱》(郭楚望)、《琴述》(袁桶)、《霞外琴谱》(金汝励)、《琴学名言》(徐梦吉)、《梅雪窝删润琴谱》(徐仲和)、《梧岗琴谱》(黄献)、《杏庄太音续谱》(萧鸾)等。

(二)虞山派

派名:虞山派、熟派

形成时期:明末

创始人:严征(天池)

主要风格:清微淡远,中正广和。

代表人物:严天池、徐上瀛、吴景略等

代表琴曲:《秋江夜泊》、《良宵引》、《潇湘水云》等 重要琴著:《松弦馆琴谱》(严天池)、《大还阁琴谱》(徐上瀛)等。

(三)广陵派

派 名:广陵派

形成时期:清代

创 始人:徐常遇等

主要风格:中正、跌宕、自由、悠远。

代表人物:徐常遇、徐祜、徐祺、吴灴、秦维翰、释空尘、孙绍陶、张子谦、刘少椿等

代表琴曲:《龙翔操》、《梅花三弄》、《平沙落雁》、《潇湘水云》、《广陵散》等

重要琴著:《澄鉴堂琴谱》(徐常遇)、《五知斋琴谱》(徐祺)、《自远堂琴谱》(吴灴)、《蕉庵琴谱》(秦维翰)、《枯木禅琴谱》(释空尘)等。

(四)浦城派

派 名:浦城派

形成时期:清代

创 始 人:祝桐君

主要风格:指法细腻,潇洒脱俗,疾缓有度。

代表人物:祝桐君、许渔樵、张鹤等。

代表琴曲:《渔樵问答》、《阳关三叠》、《石上流泉》等。

重要琴著:《春草堂琴谱》(苏琴山)、《与古斋琴谱》(祝桐君)、《琴学入门》(张鹤)等。

(五)泛川派

派 名:泛川派、川派、蜀派 形成时期:清代

创 始 人:张孔山主要风格:峻急奔放,气势宏伟。

代表人物:张孔山、顾玉成、顾隽、顾梅羹、夏一峰、查阜西、喻绍泽、朱默涵、丁承运等。

代表琴曲:《凤求凰》、《雉朝飞》、《梁父吟》、《当归》、《流水》、《醉渔唱晚》、《孔子读易》、《普庵咒》等。

重要琴著:《天闻阁琴谱》(唐松仙)、《百瓶斋琴谱》(顾隽)等。

(六)九嶷派

派 名:九嶷派

形成时期:清代 创 始 人:杨宗稷(时百)

主要风格:苍劲坚实,讲究吟猱节奏。

代表人物:杨时百、管平湖等。

代表琴曲:《流水》、《胡笳十八拍》、《幽兰》等。

重要琴著:《琴学丛书》(杨时百)等。

(七)诸城派

派 名:诸城派

形成时期:清代

创 始 人:王溥长、王雩门

主要风格:清和淡远(溥长),绮丽缠绵(雩门)。

代表人物:王溥长、王雩门、王心源、王燕卿、王心葵等。

代表琴曲:《长门怨》、《阳关三叠》、《关山月》等。

重要琴著:《桐荫山馆琴谱》(王溥长)、《琴谱正律》(王雩门)等。

(八)梅庵派

派 名:梅庵派

形成时期:清代

创 始 人:王宾鲁(燕卿)、徐立孙

主要特点:流畅如歌,绮丽缠绵,吟猱幅度较大。

代表人物:王燕卿、徐立孙、邵大苏、王永昌等。

代表琴曲:《平沙落雁》、《秋江夜泊》、《捣衣》等。

重要琴著:《龙吟馆琴谱》(毛式郇)、《梅庵琴谱》(徐立孙)等。

(九)岭南派

派 名:岭南派

形成时期:清代

创 始 人:黄景星

主要风格:清和淡雅。

代表人物:黄景星、李宝光、郑健侯、杨新伦等

代表琴曲:《碧涧流泉》、《怀古》、《玉树临风》、《鸥鹭忘机》、《乌夜啼》等。

重要琴著:《古冈琴谱》、《悟雪山房琴谱》(黄景星)等。

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