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经邦,宰相事也,论道经邦,宰相事也,以金谷细务责之翻译

tamoadmin 成语教学 2024-07-01 0
  1. 经邦论道是什么意思?经邦论道成语造句和典故
  2. 狄仁杰个人简历
  3. 杨梓《杂剧·承明殿霍光鬼谏》原文及翻译赏析
  4. 高中历史秦朝的三公制的出现有何意义?

燮理阴阳 xiè lǐ yīn yáng 〖解释〗燮:调和;理:治理。指大臣辅佐天子治理国事。 〖出处〗《尚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 〖示例〗则道你~,却惜玉怜香。 ★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四折

希望***纳

经邦论道是什么意思?经邦论道成语造句和典故

仁杰是唐代、武周政治家,以不畏权贵著称。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担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下面是我跟大家分享的狄仁杰 事迹 ,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论道经邦,宰相事也,论道经邦,宰相事也,以金谷细务责之翻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狄仁杰的人物生平

1.早期事迹

狄仁杰早年考中 明经科,出任 汴州判佐,后在 阎立本的推荐下,担任 并州都督府 法曹。

后来,狄仁杰升任 大理丞,他刚正廉明, 执法不阿,一年之内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一万七千人,却无一人冤诉,一时名声大振。

2.尽忠职守

676年( 仪凤元年),左威卫 大将军 权善才、右监门 中郎将范怀义误砍 昭陵柏树, 唐高宗要处死他们,狄仁杰却认为他们不应判 死罪。唐高宗怒道:“他们是让我作不孝之子,必须要杀他们。”狄仁杰道:“汉朝时有人**高庙玉环, 汉文帝想要灭其族, 张释之直谏道:?***如**了 长陵一把土,将如何按律加其罪?于是罪只杀一人。陛下的法律悬挂在宫外阙门上,法律规定本来就有差别等次的,罪不至于死而让他们去死,这是什么缘故呢?现在误砍一株柏树,就杀掉二位大臣,后世之人将说陛下是什么样的君主呢?”高宗于是免去了二人的死罪。几日后,狄仁杰被授予为 侍御史。

679年(调露元年), 司农卿韦机督建完成宿羽、高山、上阳等宫,狄仁杰以宫室太过壮丽为由上表弹劾, 韦机因此被免官。不久,狄仁杰又弹劾左司郎中 王本立恃宠跋扈,请求交付 法司审理。高宗下诏宽宥,狄仁杰道:“朝廷虽然缺乏人才,但是却不缺王本立这种人。陛下为什么要爱惜此人,而亏损王法呢!如果一定要宽赦王本立,就请把臣贬到没人的地方,给将来忠贞的人作为警戒!”王本立因此被治罪。

不久,狄仁杰加 朝散大夫,又改任 度支郎中,并在高宗前往 汾阳宫(在今山西静乐县)时,充任 知顿使。

3.治理地方

686年(垂拱二年),狄仁杰出任 宁州刺史,在任内妥善处理民族关系,深受拥戴,宁州百姓还为他立碑颂扬。当时,右台 监察御史郭翰巡察陇右诸州县,弹劾了大批官员。到达宁州后,见颂扬刺史美德的人不绝于路,郭翰对人说:“一到州境内,就知道治理的如何了。”于是向朝廷推荐狄仁杰。不久,狄仁杰被征拜为 冬官侍郎。

688年(垂拱四年),狄仁杰充任江南巡抚使。当时,江南之地有很多民间自行设立的祠庙,狄仁杰奏请焚毁1700余所,只留下 夏禹、 吴太伯、 季札、 伍员四祠。不久,狄仁杰改任文昌右丞,又出为 豫州刺史。

当时,越王 李贞在豫州起兵反抗 武则天失败,六七百人受到株连,五千余人没入官籍。司刑使逼狄仁杰行刑,狄仁杰认为判决有误,请求延缓行刑,然后秘奏武则天道:“我本想正大光明的上奏,但似乎有谋逆的人说清之嫌;但是如果我明白什么是对的又不说的话,恐怕违背了陛下您怜悯天下百姓之心。这些人做出谋逆之事并非他们自愿,希望您怜悯他们的不得已。”武则天就下旨赦免了她们的死罪,改为发配到 丰州。囚犯们被押至宁州时,宁州父老到郊外迎接,并道:“是我们的狄 使君救了你们的命吧?”于是囚犯们相互搀扶着到百姓为狄仁杰立的石碑旁哭成一片,斋戒三日,这才离开宁州。囚犯们到丰州后,又为狄仁杰立碑,以颂恩德。

当时,宰相 张光辅率军讨平李贞之乱,部下将士自恃功劳,大肆勒索,狄仁杰一概不予听从。张光辅怒道:“你这州官是要怠慢元帅吗?”狄仁杰说:“祸乱河南的只是一个李贞而已。现在一个李贞死了,而千万个李贞又生了。”张光辅不解其意,狄仁杰道:“您率领三十万军队平定叛乱,但是不能约束士兵,纵容他们的暴行,那些无辜百姓死亡惨重,不忍目睹,这不是一个越王死了而千万个越王又生了吗?况且,那些遭胁迫跟随越王的人,他们势必不愿坚守,等到朝廷军队突然攻来之后,放弃城池归顺朝廷的不可胜数,那些归顺的人顺着绳子从城墙上滑下,城池四周踏出一条条的小路,你为什么纵容那些贪求战功的人,去追杀这些准备归顺投降的人呢?只恐怕冤声沸腾直冲九霄云天!我如能请来 尚方斩马剑,就杀了你这罪人,到时我再向朝廷请罪,即使我死了,我的功德也将永远铭记在百姓的心中。”张光辅无言以对,但是却怀恨在心,回朝后便弹劾狄仁杰出言不逊。狄仁杰被贬为 复州(今湖北沔阳西南)刺史,后出任 洛州司马。

4.被诬谋反

691年(天授二年)九月,狄仁杰升任 地官侍郎、判 尚书、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武则天对他说:“你在 汝南的时候,有很多好的政绩,你 想知道是谁中伤你的么?”狄仁杰回答道:“如果陛下认为我错了,我就改过;如果陛下明白我并无过错,这是我的***。我不想知道中伤我的人是谁,并把他当做我的朋友,我情愿不知道。”武则天叹服。

692年(长寿元年), 来俊臣诬陷狄仁杰等大臣谋反,将他们逮捕下狱。当时,法律规定,一经审问即承认谋反的人可以减免死罪。狄仁杰下狱后,认罪道:“大周革命,万物惟新,唐室旧臣,甘从诛戮,反是实!”来俊臣得到满意的口供,将狄仁杰等收监,只待来日行刑,不再严加防备。狄仁杰向狱吏借来笔墨,从被子上撕下一块帛,书写冤屈情况,塞在棉衣里,让人送回家去。看守的王德寿丝毫没有怀疑。

狄仁杰的儿子 狄光远得到帛书后,持信上告。武则天看了帛书,质问来俊臣。来俊臣道:“狄仁杰等入狱后,我并未用刑,***如没有事实,怎么肯承认谋反!”武则天便命人前往查看,来俊臣伪造狄仁杰等的谢死罪表,让使者上奏武则天。

武则天召见狄仁杰,问道:“你为什么承认造反?”狄仁杰道:“我如果不承认造反,已经死于酷刑了。”武则天又问:“那你为什么作谢死表?”狄仁杰道:“我没有写过。”武则天令人拿出谢死表,才知道是伪造的,于是下令将狄仁杰释放,贬为 彭泽令。此后, 武承嗣多次奏请诛杀狄仁杰,都被武则天拒绝。

5.再次拜相

696年(万岁通天元年), 契丹作乱,攻陷 冀州(今河北临漳),一时间河北震动。为了稳定局势,武则天起用狄仁杰为 魏州(今河北大名)刺史。狄仁杰到职后,改变了前任刺史尽趋百姓入城,缮修守具的作法,让百姓返田耕作。契丹人听闻后,退兵而去。不久,狄仁杰改任 幽州都督,获赐 紫袍、 龟带。武则天还在紫袍上书写了十二个金字,以表彰狄仁杰的忠诚。

6***年(神功元年),狄仁杰升任 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银青 光禄大夫,兼 纳言。当时,朝廷征发百姓戍守 安西四镇,以致怨声载道。狄仁杰为此上表劝谏,又建议废除 安东都护府、重立高氏为君主,暂停江南粮草运输、抚慰河北。朝廷虽未***纳,但有识之士都认为他的意见正确。不久,狄仁杰代理 纳言,兼右 肃政台 御史大夫。

6.请立太子

698年(圣历元年),武则天欲立梁王 武三思为 皇太子,询问宰相们的意见。狄仁杰道:“我看天下人都还思念唐朝,若立太子,非 庐陵王不可。”武则天大怒。后来,武则天对狄仁杰道:“我梦见下了好几盘 双陆都没有赢,这是什么原因?”狄仁杰回答道:“双陆 不胜,是因为无子,这是天意在警示陛下。太子是天下根本,根本一动,天下就危险了。姑侄与母子谁更亲?您立庐陵王,那您千秋万岁后可以配享 宗庙。若立三思,从没听说有将姑姑配享宗庙的?”武则天醒悟,当天便派人到 房州迎接庐陵王 李显。

不久,李显到达洛阳。武则天把李显藏在帐后,召见狄仁杰。说起庐陵王之事,狄仁杰恳请意切,哭泣不止。武则天让李显出来,对狄仁杰道:“把皇太子还给你。”狄仁杰跪拜叩头,又道:“太子回来了,还没人知道,人言纷纷,怎么才能让人相信呢?”武则天便让李显住在 龙门,按礼节迎接回宫,满朝文武、天下百姓都十分高兴。当初,吉顼、 李昭德多次请求太子回宫,武则天都不肯答应。只有狄仁杰以母子天性为说词,最终感动了武则天,恢复了唐朝的嗣统。

同年秋天, 突厥南下骚扰河北,武则天任命狄仁杰为 河北道行军元帅前往征讨,并让他便宜行事。突厥杀尽所掠掳的男女达万余人,由五回道退回漠北,狄仁杰追之不及,后改任河北安抚大使。当时,百姓大都被突厥胁从,突厥兵离开后,因害怕被杀就纷纷逃跑或隐藏。狄仁杰上奏皇帝后,赦免河北诸州百姓,使他们回乡生产。

7.晚年生活

700年(久视元年),狄仁杰进封 内史。不久,武则天到三阳宫避暑。当时,有个胡僧请武则天去参观埋葬佛舍利,武则天应允。狄仁杰跪在马前,劝道:“佛是戎狄的神,不值得让皇帝屈尊驾临。那胡僧诡计多端,是想借此迷惑百姓。况且,沿途山路艰险狭窄,容纳不下多少侍卫,不是皇帝所应当去的地方。”武则天便在中途返回,道:“我是为了成全狄公的正气。”

武则天对狄仁杰非常敬重,常尊称他为 国老,从不直呼其名,对他的退休请求不予批准,还不让他行跪拜之礼,道:“每当看到您跪拜的时候,朕的身体都会感到痛楚。”武则天还免除狄仁杰晚上在宫中值班的义务,并告诫官员道:“如果没有十分重要的军国大事,就不要去打扰狄公了。”

同年九月,狄仁杰病逝,终年七十一岁。武则天闻听后,哭道:“朝堂空了。”追赠 文昌右相,谥号文惠,并废朝三日。此后,每当有朝廷大事不能决断时,武则天都叹道:“老天为什么这么早夺走我的国老。”

705年(神龙元年),李显复位,是为 唐中宗,追赠狄仁杰为 司空。 唐睿宗继位后,又追封狄仁杰为梁国公。

 狄仁杰的人物评价

总评

狄仁杰的一生,可以说是宦海浮沉;狄仁杰为人正直,疾恶如仇,把孝、忠、廉称之为大义。狄仁杰作为一个封建统治阶级中杰出的政治家,每任一职,都心系民生,政绩卓著。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后,辅国安邦,对武则天弊政多所匡正;狄仁杰在上承 贞观之治,下启 ***盛世的武则天时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历代评价

阎立本: 仲尼云:“观过知仁矣。”足下可谓海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

蔺仁基: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

石敬瑭:唐梁国公狄仁杰,禀五行正气,耸九谏直操,鼎祚危而复安,黔庶否而获泰。惠流河北,名振寰中,惟尔事君,无愧臣节,用光遗像,式示明恩。论道 经邦,著周官之贵位;贞魂毅魄,焕魏土之灵祠,昭是宠嘉,永光缇素。

刘昫:天子有 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致庐陵复位,唐祚中兴,诤由狄公,一人以蔽。或曰:许之太甚。答曰:当革命之时,朋邪甚众,非推诚竭力,致身忘家者,孰能与于此乎!仁杰流死不避,骨鲠有彰,虽逢好杀无辜,能使终畏大义。竟存天下,岂不然乎!

欧阳修:武后乘唐中衰,操杀生柄,劫制天下而攘神器。仁杰蒙耻奋忠,以权大谋,引张柬之等,卒复唐室,功盖一时,人不及知。故唐 吕温颂之曰:“取日虞渊,洗光咸池。潜授五龙,夹之以飞。”世以为 名言 。

范仲淹:商有 三仁,弗救其灭;汉有 四皓,正于未夺。呜呼!武暴如火,李寒如灰,何心不随,何力可回!我公哀伤,拯天之亡,逆长风而孤鶱,诉大川以独航。金可革,公不可革,孰为乎刚!地可动,公不可动,孰为乎方!一朝感通,群阴披攘。天子既臣而皇,天下既周而唐,七世发灵,万年垂光。噫!非天下之至诚其孰能当!

张商英:诸葛武侯、狄梁,公正人之杰也。武侯处三分偏安、敌强君庸,危难疑嫌莫过如此。梁公处周唐反变、奸后昏主,危难嫌疑莫过于此。为武侯难,为梁公更难,谓之人杰,***杰也。

谢肇淛:狄梁公之仕女主也,有取日之绩;姚广孝之佐靖难也,有化国之勋。

归有光:君德赖以培养,生民赖以滋息,社稷赖以镇定,此忠厚之臣也。其在于古,若偿金、脱骖、翻羹、唾面之类,皆可以言忠厚也。其大者,则如曹参、周勃、丙吉、狄仁杰、郭子仪、裴度、吕端、王旦、韩琦之徒是也。

王夫之:若夫社稷臣者,以死卫主,而从容以处,期不自丧其臣节,如 谢安之于 桓温,狄仁杰之于武氏,亦岂矫矫自矜以要权奸之知遇乎?

乾隆帝:“余少时亦有仁杰,非感知己之深,乃服其韬晦,且以复唐自任之论,今以武氏始终夺唐祚及仁杰不能匡复观之,未免失言。”

蔡东藩:当日者嬖幸擅权,盈廷芜秽,无一非武氏家奴,惟娄狄二公,以功名终,颇有重名,然 娄师德只务圆融,不知大体,所 差强人意者,惟狄仁杰一人。

看了“狄仁杰事迹 ”的人还看了:

1. 神探狄仁杰破黄金案

2. 历史名人成功的故事

3. 名***狄仁杰中的经典台词

4. 中外名人传记故事丛书中故事

狄仁杰个人简历

成语名称: 经邦论道 jīng bāng lùn dào

欢迎您访问本页,本页的主要内容为解释成语经邦论道的出处和来源,以及回答经邦论道的意思是什么,其中包含英语翻译和造句,同时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链接地址,为您全方位的诠释经邦论道成语。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

[成语解释]?指治理国家,谈论治国之道。比喻位居高层

[成语出处]?《隋书·李穆传》:“臣日薄桑榆,位高轩冕,经邦论道,自顾缺然。”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

百科解释如下:

经邦论道

 成语:经邦论道

 拼音:jīng bāng lùn dào

 解释:

 指治理国家,谈论治国之道。比喻位居高层。

 出处:

 《隋书·李穆传》:“臣日薄桑榆,位高轩冕,经邦论道,自顾缺然。”

 示例:今朝喜得登廊庙,佐明君~,这都是辛苦中博来荣耀。 ★《群音类选·<四德记·三元报捷>》

 用法 作谓语;指治理国家

百度百科地址:baike.baidu***/view/811201.htm

SOSO百科地址:baike.soso***/v10901185.htm

百度搜索:《 点击此处 》

杨梓《杂剧·承明殿霍光鬼谏》原文及翻译赏析

狄仁杰个人简历

 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著名政治家。狄仁杰早年考中明经科,历任汴州判佐、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以不畏权贵著称。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担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但不久就被来俊臣诬陷下狱,***后贬为彭泽县令,契丹之乱时被起复。神功元年(6***年),狄仁杰再次拜相,任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纳言、右肃政台御史大夫。他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续。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进封内史,并于同年病逝,追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后又追赠司空、梁国公。

  生平事迹

 早期事迹

 狄仁杰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祖父狄孝绪,任贞观朝尚书左丞,父亲狄知逊,任夔州长史。狄仁杰通过明经科考试及第,出任汴州判佐。时工部尚书阎立本为河南道黜使,狄仁杰被吏诬告,阎立本受理讯问,他不仅弄清了事情的真相,而且发现狄仁杰是一个德才兼备的难得人物,谓之“河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推荐狄仁杰作了并州都督府法曹。在此任内,狄仁杰通晓了吏治、兵刑等封建典章和法律制度,这对他一生的政治活动都有重大影响。

 狄仁杰执法刚正廉明,执法不阿,以身***,甚至敢于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立唐嗣。有知人之明,也常以举贤为意,凡举之臣,皆为唐朝中兴之臣。先后举荐了张柬之、桓彦范、敬晖、窦怀贞、姚崇等数十位干练的官员,朝中政风为之一变,皆为中兴名臣。有人对他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仁杰回答:“举贤为国,非为私也”。

 尽忠职守

 唐高宗仪凤年间(676——679年),狄仁杰升任大理丞,他刚正廉明,执法不阿,兢兢业业,一年中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到1.7万人,无冤诉者,一时名声大振,成为朝野推崇备至的断案如神、摘奸除恶的***官。为了维护封建法律制度,狄仁杰甚至敢于犯颜直谏。仪凤元年(676年),左卫大将军权善才误砍昭陵柏树,唐高宗大怒,命令将其杀死。狄仁杰奏罪不当死,唐高宗疾言厉色地说:“善才斫陵上树,是使我不孝,必须杀之!”狄仁杰神色不变,据法说理:“犯言直谏,自古以为难。臣以为遇桀、纣则难,通尧、舜则易。今法不至死而陛下特杀之,是法不信于人也,人何措其手足!”“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主?此臣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终于迫使唐高宗改变了主意,赦免了权善才的死罪。

 治理地方

 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狄仁杰出任宁州(今甘肃宁县、正宁一带)刺史。当时宁州为各民族杂居之地,狄仁杰注意妥善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深得人心。 狄仁杰被唐高宗任命为侍御史,负责审讯案件,纠劾百官。任职期间,狄仁杰恪守职责,对一些巧媚逢迎,恃宠怙权的权要进行了弹劾。

 调露元年(679年),司农卿韦弘机作宿羽、高山、上阳等宫,宽敞壮丽。狄仁杰上奏章弹劾韦弘机引导皇帝追求奢泰,韦弘机因此被免职。左司郎中王本立恃恩用事,朝廷畏之。狄仁杰毫不留情的揭露其为非作歹的罪行,请求交付法司审理。唐高宗想宽容包庇王本立,狄仁杰以身***:“国家虽乏英才,岂少本立辈!陛下何惜罪人以亏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戒!”王本立最终被定罪,朝廷肃然。后来,狄仁杰官迁度支郎中,唐高宗准备巡幸汾阳宫,以狄仁杰为知顿使,先行布置中途食宿之所。

 并州长史李冲玄以道出妒女祠,征发数万人别开御道。狄仁杰说:“天子之行,千乘万骑,风伯清尘,雨师洒道,何妒女之害耶?”,俱令作罢,免除了并州数万人的劳役。唐高宗闻之赞叹说“真大丈夫矣!”抚和戎夏,内外相安,人得安心”,郡人为他勒碑颂德。是年御史郭翰巡察陇右,宁州歌狄刺史者盈路,郭翰返朝后上表举荐,狄仁杰升为冬官(工部)侍郎,充江南巡抚使。狄仁杰针对当时吴、楚多*词的弊俗,奏请焚毁祠庙1700余所,唯留夏禹、吴太伯、季札、伍员四祠,减轻了江南人民的负担。

 垂拱四年(688年),博州刺史琅琊王李冲起兵反对武则天当政,豫州刺史越王李贞起兵响应,武则天平定了这次宗室叛乱后,派狄仁杰出任豫州刺史。当时,受越王株连的有六、七百人在监,籍没者多达5000人。狄仁杰深知大多数黎民百姓都是被迫在越王军中服役的,因此,上疏武则天说:“此辈咸非本心,伏望哀其诖误。”武则天听从了他的建议,特赦了这批死囚,改杀为流,安抚了百姓,稳定了豫州的局势。其时,平定越王李贞的是宰相张光弼,将士恃功,大肆勒索。狄仁杰没有答应,反而怒斥张光弼杀戮降卒,以邀战功。他说:“乱河南者,一越王贞耳。今一贞死而万贞生。”“明公董戎三十万,平一乱臣,不戢兵锋,纵兵暴横,无罪之人,肝脑涂地。”“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如得上方斩马剑加于君颈,虽死如归。”狄仁杰义正辞严,张光弼无言可对,但怀恨在心,还朝后奏狄仁杰出言不逊。狄仁杰被贬为复州(今湖北沔阳西南)刺史,入为洛州司马。

 被诬谋反

 长寿元年(693年)正月,武承嗣勾结酷吏诬告狄仁杰等谋反,将他们逮捕下狱,狄仁杰立刻服了罪:“反是实!”仁杰拆被头帛书冤,置棉衣中,请狱吏转告家人去其棉,得其冤状。仁杰子狄光远持书上告朝廷。武则天召狄仁杰等大臣面询:“承反何也?”狄仁杰答曰:“向若不承反,已死于鞭笞也。”又问:“何为做谢死表?”答曰:“臣无此表。”武则天才弄清楚是伪造的。于是释放此案七人,俱贬为地方官,仁杰贬为彭泽令(今江西彭泽)。

 狄仁杰的才干与名望,已经逐渐得到武则天的赞赏和信任。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被任命为地官(户部)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开始了他短暂的第一次宰相生涯。身居要职,狄仁杰谨慎自持,从严律己。一日,武则天对他说:“卿在汝南,甚有善政,卿欲知谮卿者乎?”狄仁杰谢曰:“陛下以臣为过,臣当改之;陛下明臣无过,臣之幸也。臣不知谮者,并为善友。臣请不知。”武则天对他坦荡豁达的胸怀深为叹服。

 再次拜相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十月,契丹攻陷冀州(今河北临漳)。为了稳定局势,武则天起用狄仁杰为与冀州相邻的魏州(今河北大名一带)刺史。

 神功元年(6***年)十月,狄仁杰被武则天招回朝中,官拜鸾台(门下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银青光禄大夫,兼纳言,恢复了宰相职务,成为辅佐武则天掌握国家大权的左右手。

 请立太子

 圣历元年(698年),狄仁杰以政治家的深谋远虑,劝说武则天顺应民心,还政于庐陵王 李显。武则天听从了狄仁杰的意见,亲自迎接庐陵王李显回宫,立为皇嗣,唐朝得以维系。 武则天的侄儿武承嗣、武三思数次使人游说太后,请立为太子。武则天犹豫不决。狄仁杰以政治家的深谋远虑,劝说武则天顺应民心,还政于庐陵王李显。当时,大臣李昭德等也曾劝武则天迎立李显,但没有为武则天接受。对武则天了解透彻、洞烛机微的狄仁杰从母子亲情的角度从容地劝说她:“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附姑于庙者也。”武则天说:“此朕家事,卿勿预知。”狄仁杰沉着而郑重地回答:“王者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孰非臣妾?何者不为陛下家事!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义同一体。况臣位备宰相,岂得不预知乎?”最终,武则天感悟,听从了狄仁杰的意见,亲自迎接庐陵王李显回宫,立为皇嗣,唐祚得以维系。狄仁杰因此被历代政治家、史学家称为有再造唐室之功的忠臣义士。

 圣历元年(698年)秋,突厥南下骚扰河北。武则天命太子为河北道元帅、狄仁杰为副元帅征讨突厥。时太子不行,武则天命狄仁杰知元帅事,亲自给狄仁杰送行。突厥默啜可汗尽杀所掠赵、定等州男女万余人退还漠北,狄仁杰追之不及,武则天改任他为河北道安抚大使。面对战乱后的凋残景象,狄仁杰***取了四条措施:一、上疏请求赦免河北诸州,一无所问,使被突厥驱逼行役的无辜百姓乐于回乡生产。二、散粮运以赈贫乏。三、修驿路以济旋师。四、严禁部下侵扰百姓,犯者必斩。很快恢复了河北的安定。

 晚年生活

 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升为内史(中书令)。这年夏天,武则天到三阳宫避暑,有胡僧邀请她观看安葬舍利(佛骨),奉佛教为国教的武则天答应了。狄仁杰跪于马前拦奏道:“佛者,夷狄之神,不足以屈天下之主。彼胡僧诡橘,直欲邀致万乘所宜临也。”武则天遂中道而还。是年秋天,武则天欲造浮屠大像,预计费用多达数百万,宫不能足,于是诏令天下僧尼日施钱以助。狄仁杰上疏谏曰:“如来设教,以慈悲为主。岂欲劳人,以在虚饰?”“比来水旱不节,当今边境未宁。若费官财,又尽人力,一隅有难,将何以救之?”武则天接受了他的建议罢免了其役。

 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病故,朝野凄恸,武则天哭泣着说“朝堂空也”。赠文昌右丞,谥文惠。唐中宗继位,追赠司空。唐睿宗又封之为梁国公。

  家族成员

 祖父:狄孝绪,曾任尚书左丞。

 父亲:狄知逊,曾任夔州长史。

 儿子:狄光嗣,历任司府丞、户部员外郎、淄许贝三州刺史、太府少卿、扬州长史、歙州别驾。

 儿子:狄光远,曾持狄仁杰所写的帛书向武则天鸣冤。

 儿子:狄景晖,曾任魏州司功参军,因贪婪残暴,受到百姓的痛恨,狄仁杰的生祠也因此被砸毁。

  生活轶事

 无暇语俗吏

 狄仁杰小时,家里有个门人被害,县吏前来查问。众人都争相回答申辩,只有狄仁杰自顾看书,不理不睬。县吏责问他,狄仁杰道:“书中列位圣贤都在,我还未与圣贤有所沟通,哪有时间和世俗的官吏说话呢?”

 沧海遗珠

 狄仁杰担任汴州判佐时,被小吏诬告。当时工部尚书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在审问之时发现他是个德才兼备的人才,称赞道:“孔子说:‘观过知仁矣。’你可以称得上是河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

 白云亲舍

 狄仁杰在并州时,父母远在河阳(今河南孟县),他登上太行山,回首南望,见一片白云在飘飞,对左右的人说:“我的双亲就往在那片白云下面。”他怅望了好久,直到那片白云散去才离开。

 义感长史

 狄仁杰在并州时,同府法曹郑崇质要到很远的地方出使,但是他的母亲年老多病。狄仁杰便对他说:“你母亲病重,而你却要出远门,怎么能让亲人对远在万里之外的你担心呢?”于是去见并州长史蔺仁基,请求代替郑崇质出行。蔺仁基非常感动,联想到自己与司马李孝廉之间的不和,深感惭愧,主动与李孝廉和解。

 不信妖言

 唐高宗前往汾阳宫时,途径妒女祠。当时,民间认为穿着华丽的衣服经过妒女祠,会招致风雷之灾。并州长史李冲玄便要征发数万人另外开辟一条御道,狄仁杰道:“皇帝出行,有千乘万骑扈从,风伯为之清尘,雨师前来洒道,还怕什么妒女?”于是制止了这次徭役。唐高宗得知后,叹道:“真是个大丈夫啊!”

 常事归有司

 狄仁杰任宰相时,太学生请***之事,也要经武则天批准。狄仁杰道:“臣听说君主只有生杀之权自己掌握,其他的都交付给相关部门。太学生请***,是国子监丞、主簿管的事,如果天子为这种事发布敕令,则天下的事要发布多少敕令才能处理完!一定要不违反人们的意愿,请全面为他们建立制度就可以了。”武则天听取了他的意见。

 舍己全人

 狄仁杰被诬陷下狱,判官王德寿对他道:“您一定能减免死罪了。我想找一个升迁阶梯,想请您攀连杨执柔,可以吗?”狄仁杰道:“怎么攀连他?”王德寿道:“您在礼部时,杨执柔为礼部员外郎,这样可以攀连到他。”狄仁杰怒道:“皇天后土在上,你竟然让我狄仁杰做这种事!”说完,以头撞柱,血流满面。王德寿吓得赶紧溜掉。

 保荐良将

 李楷固、骆务整是契丹李尽忠部将,随李尽忠侵略唐朝边境,数次挫败唐军。后来,二人兵败降唐,法司请依***罪。狄仁杰认为,他们二人有骁将之才,若恕其死罪,必能感恩戴德,于是请求赦免二将。亲友都劝他,狄仁杰道:“只要对国家有利,我怎能为自己打算。”武则天便赦免二将,并在狄仁杰的奏请下,任命他们官职,讨伐契丹余党。后来,二将扫平契丹,献俘含枢殿。武则天大喜,大宴群臣,并向狄仁杰举杯劝酒,道:“这是你的功劳啊。”狄仁杰则道:“这靠的是陛下威灵,将帅尽力,我有什么功劳。”

 武后罢役

 武则天要造一座大佛像,需花费数百万钱,官府库存不够,就令天下的和尚每天施舍一钱相助。狄仁杰进谏道:“做工不能役使鬼,必定要役使人;庄稼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终究是由地里长出来的。不损害百姓,还有什么可求的?现在边境未得安宁,应当放宽徭役,免去不急需办的事务。即使雇请工匠劳作,以此接济穷人,但误了农时,也是放弃根本。况且,没有官助,按理难以办成。既费官府财物,又耗尽人力,如一方有灾难,那用什么去救济呢?”武则天道:“你是在教我向善,我怎能不听!”因此作罢。

  名人评价

 阎立本:仲尼云:“观过知仁矣。”足下可谓海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

 蔺仁基: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

 石敬瑭:唐梁国公狄仁杰,禀五行正气,耸九谏直操,鼎祚危而复安,黔庶否而获泰。惠流河北,名振寰中,惟尔事君,无愧臣节,用光遗像,式示明恩。论道经邦,著周官之贵位;贞魂毅魄,焕魏土之灵祠,昭是宠嘉,永光缇素。

 刘昫:天子有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致庐陵复位,唐祚中兴,诤由狄公,一人以蔽。或曰:许之太甚。答曰:当革命之时,朋邪甚众,非推诚竭力,致身忘家者,孰能与于此乎!仁杰流死不避,骨鲠有彰,虽逢好杀无辜,能使终畏大义。竟存天下,岂不然乎!

 欧阳修:武后乘唐中衰,操杀生柄,劫制天下而攘神器。仁杰蒙耻奋忠,以权大谋,引张柬之等,卒复唐室,功盖一时,人不及知。故唐吕温颂之曰:“取日虞渊,洗光咸池。潜授五龙,夹之以飞。”世以为名言。

 范仲淹:商有三仁,弗救其灭;汉有四皓,正于未夺。呜呼!武暴如火,李寒如灰,何心不随,何力可回!我公哀伤,拯天之亡,逆长风而孤鶱,诉大川以独航。金可革,公不可革,孰为乎刚!地可动,公不可动,孰为乎方!一朝感通,群阴披攘。天子既臣而皇,天下既周而唐,七世发灵,万年垂光。噫!非天下之至诚其孰能当!

 王夫之:若夫社稷臣者,以死卫主,而从容以处,期不自丧其臣节,如谢安之于桓温,狄仁杰之于武氏,亦岂矫矫自矜以要权奸之知遇乎?

 蔡东藩:当日者嬖幸擅权,盈廷芜秽,无一非武氏家奴,惟娄狄二公,以功名终,颇有重名,然娄师德只务圆融,不知大体,所差强人意者,惟狄仁杰一人。

高中历史秦朝的三公制的出现有何意义?

杂剧·承明殿霍光鬼谏原文:

第一折

(昌邑王上,开了)(外云了)(外上,谏不从了)(等外出了)(正末重扮霍光带剑上开)老夫霍光,官拜大司马。昭帝驾崩,昌邑王即位。文官尚书杨敞,武官老夫,俺二人扶立着他。老夫因病数日不朝,听的道昌邑王为君未及一月,造下一千一百一十七桩大罪。朝冶官人每道,当初扶立他,不干别人事,都是霍光那老子。嗨,教老夫怎主呵。喑想高祖创立起惹大 汉朝 天下,也非同小可呵。

仙吕点绛唇策立怀王,遣差刘项,驱兵将,西楚秦邦,都有豪气三千丈。

混江龙得其民望,沛公戈戟入咸阳。子婴受降于轵道,霸王自刎在乌江。灭楚亡秦刘社稷,亏杀创业开基汉高皇。后□□□□□□□□□□,整日价箫韶队卫,弦管声中,歌喉宛转,舞态翩跹,□□□□□□龙袍,尚古自醉薰薰终日如泥样。只听的调弦品竹,甚的是论道经邦。

(云)来到朝门外,只怕撞著杨敞,不如只从后宰门入去。(杨敞撞见了)(云了)尚书谏不从,放心,老夫进谏去。

油葫芦终日醄醄入醉乡,这其间敢归洞房。呀,可早烧银烛照红妆,只听的闹垓垓歌舞人来往。韵悠悠羌管声嘹亮。此日忧太康,我待谏昌邑王,可敢阑珊了竹叶樽前唱?回心待修国政理朝纲。

天下乐铲地烂醉佳人锦瑟傍,我过得萧墙,我待朝帝王。不听的古刺刺净鞭三下响。不见文官每列在左壁,武官海列在右厢。尚古自列金钗十二行。(见昌邑王了),(云了)殿下知罪么?(邑王云了)(云)为君未及一月,造下罪一千一百一十七桩,殿下犹不知!

那咤令陛上道你污滥如宠西施吴王;好色如奸无祥楚王;乱宫如宠妲己纣王。对着众宰臣、诸卿相咱则是好好商量。

鹊踏枝似这般坏家邦、损忠良,疾忙分付江山,递纳龙床。到如今四方军民都赞扬,他德过如禹舜尧汤。

寄生草他听得仁风盛。帝业昌,孝昭帝先向山陵葬,昌邑王不识朝相。见如今新天子守取蟠龙亢,这的是前人田土后人收,可正是长江后浪催前浪。

(等昌邑王云了)

六?序倒把我迎头阻,劈面抢,到咱行数黑论黄,卖弄他血气方刚,武艺高强。我觑的小可寻常,不由人豪气三千丈,登时教你祸起萧墙。不间五步间敢血溅金阶上,休那里俄延岁月,打挨时光。

?应昂,行唐,走奔龙床,扯住衣裳,则就这金銮殿上,咱两个并一场。我见他言语慌忙,手脚张狂,事急也却索着忙。俺英雄犯下无遮当,岂不闻专诸能刺吴王?今日咱君臣义分无承望,你待仿骊姬乱晋,俺难学伊尹扶汤。

(云)尚书,昌邑王无道,咱两个别文武百官。摆整仗銮驾,请新君去来。(做迎驾上了)(云)昌邑王无道,不堪为宗庙之王,今日别立新君,咱文武两班,一齐呼噪者。(一行云了)(云)昌邑王,新君圣旨:免你死罪,封为侯,出朝去者。(昌邑云了)(驾封官了)(云)老臣情愿致仕闲居。(驾上宣二净了,封官了)(云)陛下;这两个逆子,封许大官职,据一人顶门胎发犹存。

***花怎消得把千钟禄位享,将万民财物匡,把二品皇宣受,将三台银印掌。他那理会理朝纲?据这厮每村沙莽撞,念不的书两行,开不的弓一张,便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哥儿他怎做的朝中朝中宰相?枉了失其失其民望。谅这厮生长在细米干柴不漏房,便赐与紫绶金章羽旌旄幢。教端堆都堂,辅佐吾皇,判断朝纲,整治家邦。我则怕差错阴阳,激恼穹苍。天降灾殃,六月飞霜,早杀了农桑,水淹了田庄,四境饥荒,万姓逃亡。觑着他,狠似豺狼,蠢似猪羊,眼嵌缩腮模样,面黄肌瘦形相。爷饭娘羹,娇养,夫贵妻荣休望,教骨奸折倍?光,是无桅船,没底筐。我王待远法商汤,臣伏戎羌,郊拱平章,***纳贤良,选用忠良,行止端方,才智非常,论道经邦,展土开疆,教万国伏降,万民安康,万寿无疆,万世称扬。似这等油虫麻猾狲般性轻狂猖。他怎图画作麒麟像。

(驾云了)(云)僚臣就今日辞了我主,向南***访,走一遭去。

赚煞尾帝登基,天垂像,则今日天晴日朗。舜门尧年应上苍,头直上罩紫雾红光,齐下五云乡。他寂寞索向秋江,年听的撼宇宙春雷应天响。一个登基在建章,一个潜身在海上,这的是真龙出世***龙藏(下)

第二折

(驾云了,下)(二净上,开住)(上儿云了)(二净见了,下)(驾一行上,开往)(二净上,献小旦了)(上儿上,再云,下)(正末骑竹马上,开)奉官里圣旨,差老夫五南***访,巡行一遭。又早是半年光景,今日到家,多大来喜悦。

中吕粉蝶儿羸马长鞭,路迢递岂辞劳倦,行也客况凄然。与***,出气力,使杀我也死而无怨。这一场开解民冤,喜还家称心满愿。

醉春风行到二十程,路途三四千。向五南行到半年来,不似这途远、远。想着倚门山妻,梦中中子眼前活现。

(到家俬)左右接了马者。(卜儿接住了)(云了)

红绣鞋拂掉了尘埃满面,喜的咱夫妇团圆。在家时孩儿每行受了些熬煎,虽然咱有些俸禄,有些公田,想着这穷家俬难过遣。

(云)我沿途上想着两个,怎生不来见我?(卜儿云了)(云)成君女孩儿,也不出绣房来见我!(卜云了)(气倒科)

剔银灯干身事别无甚么拜见,将一个亲子妹向君王行托献。大古里是布衣走上黄金殿,则俺那汉宫家可甚纳士招贤?想当日巖墙下,渭水边,和那乞食的淮阴少年。

蔓菁莱偏不曾一跳身都荣显,不曾献妹妹准财钱,转换些俸钱,一口气不回来抵住咽喉,气的我手儿脚儿滴羞笃速战。

(云)我则今日朝见天子,就纳谏去。(等驾上,开住)(外上,谏了)(正末便上)(做与杨敞相见科)(云了)尚书与老夫唤那二贼出来咱。(二净出来,云了,下)

石榴花我想与***出气力二十年,我也曾居帅府掌军权。今日向都堂出纳著帝上宣,不付能的升迁,做个官员。我也曾亡生舍死沙场上战,我也曾眠霜卧雪阵后军前。想着我水磨鞭方楞镧雕翎箭,卸金甲博得个紫袍穿。

斗鹌鹑打这厮汕鬏髻上封官,粉鼻凹里受宣。您是裙带头衣食,我足剑,甲上俸钱。不打死今番豁不了冤,就这里盼到半年。问甚末子父情肠,险失下君臣体面。

(做见驾了)(驾云了)

上小楼打这厮才低智浅,怎消的随朝迁转。他那里会展土开疆,治国安邦。献策呈言?量这厮,有甚未高识远见,怎消的就都堂户封八县?(驾云了)

?倘或取受了百姓钱,违负下帝正宣,敢大胆欺压良民,冒突天颜,惹罪招愆。久以后市曹中,遭著刑宪,我只怕又连累咱满门良贱。

(云)乞陛下将此二贼,打为庶民,成君下于冷宫,圣鉴不错。(驾云了)(一行下)(杨敞云了)(云)官里不从谏也,罢、罢、罢。

耍孩带四煞慨君王圣怒难分辨,便是老性命滴溜在眼前。这场羞辱怎禁当,好教我低旨无言。火言圣怒难分解,恼犯著登时斩在目前。人皆倦,轻呵杖该一百,重呵流地三千。

三煞可知道摘星楼剖下比干,汨罗江淹杀屈原,姑苏台范蠡辞了勾践。从来乱国皆无道,自古昏君不重贤,不把清浊辨,则怕吃人心盗跖,那里敬有德行颜渊。

二煞我为甚倦做官?我为何不爱钱?只图久后清名显。我不求金玉重重贵,可甚儿孙个个贤。称不了平生愿。你速离我眼底,休到我根前。

收尾煞便加做一品官,剩受取几道宣。(杨敞云了)谁待倚唐丈有势威风显。(外云了)我则怕养闺女为官分福浅。(下)

第三折

(二净云了)(驾一折)(外开一折)(正末做暴病扶主开)自从打了二贼,一卧二旬而不起,好是烦恼人。自从前许多功劳,今日一笔都勾。(做长吁气科)

正宫端正好于家漫劬劳,为国空生受。自从立汉室扶监炎刘,愁怀不遂空低海里,常则是泪湿征衣袖。

滚绣球我来的那日头,染证候,都子为唇家门禽兽,子我这泼残生千则千休。将霍山缠住拘,将霍禹匹面殴,喑着气感得几声咳嗽,对夫人仔细遗留。都则为辱家门豁不尽心头气,献妹妹遮不了脸上羞,性命似水上浮沤。

(等二净上,做探病了)(云)孩儿,我年纪子是两脚疼痛。(二净拘腿了)

倘秀才匹配下鸾胶风友,博换得堂食御酒,您则是男儿得志秋归地府,葬荒丘,是一个子收。(小旦云了)(云)孩儿,我上天远入地近也,有几句遗留,听我说与你。(等小旦云了)

呆古朵怕你老尊君早晚身亡后,都你个女孩儿听我遗留。教官里纳士招贤,休教他迷花恋酒。恐怕贼子将忠臣谮,你索款慢去村乒行奏。你只学立齐邦无盐女,休学那乱刘朝吕太后。

(等驾上)(云住)(正末云)呀。臣该万死。

倘秀才臣披不的金章紫绶,刚道的个诚惶顿首。臣讲不的舞蹈扬尘三叩头,感陛下特怜念,旧公侯,亲自来问候。(驾问了)(云)有几桩事,陛下索从微臣奏咱。陛下开赦书撒放罪囚,薄税敛存恤户口,随路州城把庙宇修,诛不择骨肉,赏不避仇仇,恩从上流。

滚绣球陛下教军衣袄旋旋关,军粮食日日有,便使杀他也不辞生受,敢舍性命在剑戟戈矛,不争咱粮又催税又催。那其间敢不收麦不熟,枉并的他一家又逃走,岂不怕笞杖徒流?陛下开仓赈济穷百姓,敢不自然乐、比安家不趁求?则这的是治国元由。(一行上告驾住)(云)陛下,这两个贼子,久后必然造反,告一纸独角赦书,赦了老臣之罪咱。(驾云了)

倘秀才臣则怕连累了霍光老幼,这厮每必反咱刘朝宇宙,这的是未来事微臣早参透。几句话,记在心头,休教落后。

滚绣球这两个吃剑头,久以后死得来不如猪狗,臣则怕连累著三尺荒丘,不争您剖棺椁戮尸首。这一纸独角赦把老臣搭救,我便一似护身符怀内牢收,不争剖开亡父新丘冢,不教人唾骂微臣业骨头,勋业都休。

(外云了)

三煞饱谙世事慵开口,可怎伏侍君正不到头。则要你治国安邦,去邪归正,纳士招贤,立汉兴刘。学取祖公公豁达大度,海量宽洪,纳谏如流,托赖上天眷祐,则要陛下知文武重公侯。

二煞天呵谩心昧已的增与阳寿,论到我为国于家拔著短筹,也是我前世前缘,白遣自受,染病耽疾,千则千休。只落的三魂杳杳,四体烘烘。七魄悠悠,好教我无言低首,泪不做泪珠流。

收尾煞双手脉沉细难收救,一口气不回来便是休。白料残生决不久,旦幕微臣死之后,不望高原葬土丘,何必追斋枉生受!看诵***念破口,休想亡灵免得忧,果必君王赐恩厚,思念微臣国政修,出殡威仪迎过路口,登五门君王望影楼。陛上若可怜微臣,遥望着灵车奠一盏酒。(下)

第四折

(驾上,开住,做睡意了)(正末扮魂子上,开)霍山霍禹造反,须索奏知天子去咱。哎,阴司景界好与人世不同呵。(外一折了,下)(等驾上,再开住)(二净说计一折,下)

双调新水令冷飕飕风摆动引魂幡,也是我为国家呵一灵儿不散。高挑起纱照道,轻摆着马鎆锚环。我待学垒卵攀栏,将我那有仁德帝王谏。

驻马听夜静更阑,蓦岭登山寻故关;云收雾散,披星带月入长安。生前出力保江山,命终尽节扶炎汉。你看我这一番,擎王保驾无辞惮。(做入宫科)(做灯后立住,等驾打掺科)(云了)(云)惊唬了我主,微臣不是邪祟。(等驾云了)

雁儿落微臣共朝臣难摆班,魂魄随风散,边关事明日提,早朝把君王谏。

(等驾云了)

得胜令来日个宰相五更寒,正三鼓未更残。(驾云了)便待贬怕我宣宫阙,可甚留连你老泰山,了当间,待我似伊尹周公旦。今日把我做邪魔鬼祟看。(正末云)陛下,有人造反也。(驾云)。

雁儿落陛上道东连函谷关,西接连云栈,谁人厮觑著?谁人相轻犯?

挂玉钩陛下提备着铁甲将军夜过关,倒把臣相轻慢。则怕船到江心补漏难,见百姓遭涂炭。臣武不及伍子胥,文不及周公旦,可惜了***乾坤,万里江山。陛下,霍山、霍禹造反,明日请我土赴私宅,以击金钟为号,待乱天下,微臣一往来奏知我主。(下)(驾提天明了)(拿二净上了)(驾断了)(安排祭主了)

落梅风灭九族诛戮了髫龀,斩全家抄估了事产。可怜见二十年公干,墓顶上灩灩土未乾,这的是承明殿霍光鬼谏。(散场)

题目长安城霍山造反

海温县废王遭难

正名长信宫宣帝登基

承明殿霍光鬼谏

?

诗词作品: 杂剧·承明殿霍光鬼谏 诗词作者: 元代 杨梓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与此同时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统治,在职官制度上正式确立了中央朝廷的三公九卿制,形成新的中央权力中枢。秦代的三公制最大的特点是行政、军事、监察三权分立。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是秦时三公,主持国政,号称万石之官,是朝廷官员中的中枢。秦代丞相“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4](P725)秦代丞相多设左右二员,使其互相牵制,避免权力过于集中。故秦朝建立之初,其首任丞相为隗状,王绾两人。此后则有右丞相冯去疾和左丞相李斯。名义上丞相为文官之长,又居三公之首。但秦始皇时皇帝操持威柄,“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与上”。[9](P258)秦二世时又增设中丞相,以赵高充任。因赵高是宦官,所以这儿的中是指内廷。秦有太尉一职,但不常设。《汉书·百官公卿表》中说“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 [4](P725)《汉官序》里也说“汉承秦曰太尉”。[6](P1002) 但根据《史记·秦本纪》、《秦始皇本纪》、和《六国年表》及有关列传的记载,秦朝在建立之前,历年的对外战争大都以丞相、将军、庶长、大良造、五大夫或客卿去领兵,并无太尉,而这些人都是临时派遣,事毕即解除兵权,仍归原职。秦朝建立后的一些重要活动,如始皇二十六年议帝号,二十八年琅琊石刻,也只有丞相,御史大夫,不见有太尉。大概是秦始皇为加强皇权,亲自兼任这一职务,直接控制军队。以后各朝大都效法这一做法。因此有无专职太尉并不妨碍权力中枢职能的发挥。秦设御史大夫,为副丞相。本来早在周代就有御史,但当时只是地位低微的史官。秦朝初年,出于抑制相权,加强监察的需要,改置御史大夫,擢为尊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4](P725)下设御史中丞和侍御史等官。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一是承转皇帝诏令制书,受公卿奏事,并掌图籍文书及记事之任。二是监察百官,举劾按章,主治重大案件。元胡三省说“秦置御史,掌讨奸猾,治大狱,御史大夫统之。”[7](P246)御史大夫与皇帝的关系极为密切,是皇帝的耳目。因此秦代三公制的确立,标志着皇权统治的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