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豆燃萁燃豆萁豆在釜中泣_燃萁煮豆方为福

tamoadmin 成语分类 2024-06-30 0
  1. 曹魏开国皇帝:魏文帝曹丕简介,曹丕称帝后定都洛阳
  2. 成语故事
  3. 关于诸葛亮的诗句

陈琳

饮马长城窟行

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

煮豆燃萁燃豆萁豆在釜中泣_燃萁煮豆方为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

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

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

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

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

善待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

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语一何鄙?

身在祸难中,何为稽留他家子?

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

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

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关。

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 蔡琰

悲愤诗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

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

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

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

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

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

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

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

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

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

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

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

失意几微间,辄言弊降虏。

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

岂敢惜性命,不堪其詈骂。

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

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

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

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

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

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

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

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

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

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

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

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

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

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

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

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

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

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

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

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

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

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

观者皆嘘唏,行路亦呜咽。

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

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

念我出腹子,胸臆为摧败。

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

城廓为山林,庭宇生荆艾。

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

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

茕茕对孤景,怛咤糜肝肺。

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

奄若寿命尽,旁人相宽大。

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

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励。

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

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胡笳十八拍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

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

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

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亏。

对殊俗兮非我宜,遭恶辱兮当告谁?

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

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

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杨尘沙。

人多暴猛兮如虺蛇,控弦被甲兮为骄奢。

两拍张弦兮弦欲绝,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越汉国兮入胡城,亡家失身兮不如无生。

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羯膻为味兮枉遏我情。

鼙鼓喧兮从夜达明,胡风浩浩兮暗塞营。

伤今感昔兮三拍成,衔悲畜恨兮何时平。

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含生兮莫过我最苦。

天灾国乱兮人无主,唯我薄命兮没戎虏。

殊俗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

寻思涉历兮多艰阻,四拍成兮益凄楚。

雁南征兮欲寄边声,雁北归兮为得汉音。

雁飞高兮邈难寻,空断肠兮思喑喑。

攒眉向月兮抚雅琴,五拍泠泠兮意弥深。

冰霜凛凛兮身苦寒,饥对肉酪兮不能餐。

夜闻陇水兮声呜咽,朝见长城兮路杳漫。

追思往日兮行李难,六拍悲来兮欲罢弹。

日暮风悲兮边声四起,不知愁心兮说向谁是!

原野萧条兮烽戍万里,俗贱老弱兮少壮为美。

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垒,牛羊满野兮聚如蜂蚁。

草尽水竭兮羊马皆徒,七拍流恨兮恶居于此。

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

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

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

我不负神匹神何殛我越荒州?

制兹八拍兮拟排忧,何知曲成兮心转愁。

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

人生倏忽兮如白驹之过隙,然不得欢乐兮当我之盛年。

怨兮欲问天,天苍苍兮上无缘。

举头仰望兮空云烟,九拍怀情兮谁与传?

城头烽火不曾灭,疆场征战何时歇?

杀气朝朝冲塞门,胡风夜夜吹边月。

故乡隔兮音尘绝,哭无声兮气将咽。

一生辛苦兮缘别离,十拍悲深兮泪成血。

我非贪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

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当埋骨兮长已矣。

日居月诸兮在戎垒,胡人宠我兮有二子。

鞠之育之兮不羞耻,愍之念之兮生长边鄙。

十有一拍兮因兹起,哀响缠绵兮彻心髓。

东风应律兮暖气多,知是汉家天子兮布阳和。

羌胡蹈舞兮共讴歌,两国交欢兮罢兵戈。

忽遇汉使兮称近诏,遗千金兮赎妾身。

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稚子兮会无因。

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难具陈。

不谓残生兮却得旋归,抚抱胡儿兮泣下沾衣。

汉使迎我兮四牡肥肥,胡儿号兮谁得知?

与我生死兮逢此时,愁为子兮日无光辉,焉得羽翼兮将汝归。

一步一远兮足难移,魂消影绝兮恩爱遗。

十有三拍兮弦急调悲,肝肠搅刺兮人莫我知。

身归国兮儿莫之随,心悬悬兮长如饥。

四时万物兮有盛衰,唯我愁苦兮不暂移。

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

梦中执手兮一喜一悲,觉后痛吾心兮无休歇时。

十有四拍兮涕泪交垂,河水东流兮心是思 洛神赋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辞曰: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末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日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襛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旄,右荫桂旗。壤皓腕于神浒兮,***湍濑之玄芝。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执眷

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尔乃众灵杂遝,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休迅飞凫,飘忽若神,陵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于是越北沚,过南冈,纡素领,回清阳,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虽潜处于太阳,长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督。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

路。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曹操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丕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摇踵望,尔独何辜限河梁曹植

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陲。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美女篇

美女妖且闲,***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

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罗衣何飘摇,轻裾随风还。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

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

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

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

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

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

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魏开国皇帝:魏文帝曹丕简介,曹丕称帝后定都洛阳

韦应物《幽居》: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

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

时与道人偶, 或随樵者行。

自当安蹇劣, 谁谓薄世荣。

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白居易《上阳白发人》:

“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节选)

姜夔《平甫见招不欲往》:

老去无心听管弦,病来杯酒不相便。

人生难得秋前雨,乞我虚堂自在眠。

苏轼《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睛。

方岳《听雨》:

竹斋眠听雨,梦里长青苔。

门寂山相对,身闲鸟不猜。

韦应物《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汪藻《即事二首》其一:

燕子将雏语夏深,绿槐庭院不多阴。

西窗一雨无人见,展尽芭蕉数尺心。

文同《北斋雨后》:

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

郑文宝《柳枝词》: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徐俯《春游湖》: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翁卷《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赵师秀《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墉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戴叔伦《苏溪亭》: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宋?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风雨》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两汉乐府《上邪》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两汉乐府《迢迢牵牛星》

历稔共追随,一旦辞群匹。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相悲各罢酒,何时同促膝?——南北朝?何逊《临行与故游夜别》

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南北朝?何逊相送》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唐?白居易《长恨歌》

青草湖中万里程,黄梅雨里一人行。愁见滩头夜泊处,风翻暗浪打船声。——唐?白居易《浪淘沙》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唐?白居易《南湖春早》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红板江桥青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唐?白居易《杨柳枝》

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唐?白居易《夜雨》

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水蓼冷花红簌簌,江蓠湿叶碧凄凄。——唐?白居易《竹枝》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唐?白居易《上阳白发人》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唐?白居易《秋雨夜眠》

西原驿路挂城头,客散江亭雨未收。君去试看汾水上,白云犹似汉时秋?——唐?岑参《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得秋字》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唐?常建《三日寻李九庄》

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山势雄三辅,关门扼***。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愁。——唐?崔颢《题潼关楼》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唐?崔颢《行经华阴》

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唐?崔颢《雁门胡人歌》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唐?戴叔伦《兰溪棹歌》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唐?戴叔伦《苏溪亭》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唐?杜甫《兵车行》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唐?杜甫《春夜喜雨》

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唐?杜甫《寄韩谏议注》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唐?杜甫《贫交行》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甫《江南春绝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汇编古诗名句分类集成

诗中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诗中夏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休亭送华瞬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亭幽。(杜甫《忸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诗中秋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锅《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8.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遭中》

诗中冬

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2.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3.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4.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

5.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缴《四气诗》

6.隆冬到来时,百花亦已绝?(陈毅《梅》)

7.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8.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懦却子珍。(陆游《秋日郊居》)

9.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自居易《冬至夜思塞》)

10.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

诗中山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入。(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田园田居》)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诗中水

1.所谓***,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锝《竹枝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诗中日

1.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汉乐府?陌上桑》)

2.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

4.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舞《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6.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8.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另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0.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诗中风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

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自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随风潜入夜,滑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诗中花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5.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6.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1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诗中雨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螟》)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诗中雪

1.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中草

1.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5.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7.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

8.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诗中柳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 《寒食》)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8.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

9.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10.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降)

诗中树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5.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灏《黄鹤楼》)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0.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诗中鸟

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5.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6.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7.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8.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9.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10.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人若耶溪》)

诗中河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关雎》)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5.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木兰辞》)

6.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8.蒌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题惠崇〈春扛晚景〉》)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中江

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9.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诗中云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中别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

诗中亲情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2.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辞》)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5.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6.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8.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自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9.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杜牧《归冢》)

诗中乡情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文《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成语故事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汉中平四年(187年)冬,曹丕生于谯。曹丕聪颖天资和后天良好的教育成长环境,给予了他深厚的文学素养。年少成长的阶段,他广学博览“少诵诗、论、及长而备历《五经》、四部、《史》、《汉》、诸子百家之言,靡不毕览。” 为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初平三年(192年),曹操认为时下兵荒马乱,教曹丕学射箭。曹丕六岁时学会了射箭,曹操又教曹丕骑马,曹丕八岁时学会。曹丕十岁开始就随父亲征战南北,长时间的军旅生活锻炼了他强健的体魄,而且还丰富了他的见闻,为其诗篇创作积淀了大量的素材。随着他年龄与阅历的不断成长,艰苦生活环境带来的精神冲击,逐渐形成了他特有的沉郁性格气质。

建安二年(1***年),曹丕随曹操南征张绣,张绣先降后反,曹操长子曹昂和侄儿曹安民遇害,年仅十岁的曹丕乘马逃脱。建安九年(204年),曹丕随曹操攻破邺城,纳袁熙之妻甄氏。

建安十五年(210年),曹丕被司徒赵温举荐,曹操认为赵温举荐他的儿子,并不是因为他真实的才能,因此使侍中守光禄勋郗虑持节奉策免去赵温官职。

建安十六年(211年),任五官中郎将、副丞相。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带着曹丕等人,回到亳州老家上拜坟墓。事毕,曹丕等乘马游观,经过东园,循着涡河,穿过高林,驻马书鞭,写下《临涡赋》。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丕带着其子曹焙投乡公主,随曹操东征孙权。

夺嫡之争

曹丕是曹操的次子,曹昂死后,曹操还曾打算传位给环夫人所生的曹冲。曹冲字仓舒,是个神童,五六岁时智力已经“有若成人”。“他不仅聪慧过人,并且天性仁厚爱人,常常为不慎犯了过失的设法解免,“赖以济宥者,前后数十”。为此,他深得曹操的宠爱。可惜天不福曹氏,这样一个宁馨儿却在十三岁时就得病夭折了。他死后,曹操曾对曹丕说:“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曹丕后来也常对人说:“若使仓舒在,我亦无天下。”然而,多才多艺的曹丕之后又出了一个曹植,其风流文***竟然更胜乃兄,深受曹操宠爱。于是就发生了丕、植兄弟间的夺嫡之争。

曹操长期在立嗣上狐疑不决,难免不影响下属。时间一长,下属间渐渐形成了拥丕派和拥植派两个集团。拥丕派有桓阶、邢颐、吴质、贾诩等等,拥植派有丁M、丁仪、杨修、孔桂、杨俊等等,各自结为党羽,设计谋,造舆论,尔虞我诈,互相倾轧。拥植派中的杨修是个智谋过人的奇士,又身为曹操的主簿,消息特别灵通,对曹植十分有利,在他出谋画策之下,曹植在这场争夺战中渐占优势,“几为太子者数矣”。但因其“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而为曹操所不悦。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运用各种计谋,在司马懿、吴质等大臣帮助下,在继承权的争夺中战胜了弟弟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魏讽密谋攻打邺城,与之同谋的陈t自首,曹丕率众平定,诛杀魏讽。

登基为帝

延康元年(220年)正月,曹操逝世于洛阳,曹丕从邺城至洛阳继承丞相位,称魏王,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初登高位手掌大权的曹丕,面对突而其来的权力交接,心理上不免有些激动和志满意得。面对从乃父手中接管下来的国家,深感完成乃父复兴国力和实现统一之遗志,将是他人生今后任重而道远的责任。

曹丕从东汉末年,纲纪紊乱的历史中吸取教训,迅速将权力集中在手,稳定***局势。他深知只有加强巩固自己的集权,才能巩固自己的权利宝座的重要性。他一开始就从内部权利制衡中着手,迅速做出反应。他笼络和扶植自己的政治势力,重新分配在权利蛋糕上的占有份额,同时打击排除异己势力。二月,任命贾诩为太尉,华歆为相国,王朗为御史大夫。已卯,任命夏侯为大将军。桴觥⒎鲡诺ビ凇⒀申取⒂阢偻踅愿髑彩狗钕住N逶拢册封投降的山贼郑甘、王照为列侯,又命苏则督军平定武威、酒泉和张掖的叛乱。七月,孙权遣使奉献,同月,命夏侯尚、徐晃与蜀将孟达里应外合,收复上庸三郡。武都氐王杨仆率种人内附,居汉阳郡。甲午,带着军队驻扎在谯,在邑东以酒食慰劳六军和谯郡父老。

十一月癸卯,下诏收敛、祭奠阵亡将士。乙卯,汉献帝禅让,曹丕三次上书辞让。辛未,曹丕登受禅台称帝,改元黄初,改雒阳为洛阳,大赦天下。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十一月癸酉,以河内郡山阳邑万户奉汉献帝为山阳公。

平胡征吴

曹丕对外一向主张征伐,渴望早日实现统一山河的志向。他积极折冲疆场,曾两次兴师伐吴。黄初二年(221年),吴国孙权攻击刘备,关羽败走麦城被杀,遂收荆襄之地。孙权害怕刘备报复首尾难顾,***意与魏曹丕修好“孙权遣使者奉章,并遣于禁等还。”曹丕遣“使太常邢贞持节拜权为大将军,封吴王,加九锡。”孙权***意称臣。刘备愤孙权之袭关羽,率诸军伐吴,孙权遣书请和,刘备盛怒不许。是年,攻破吴军巫口和姊归两处。黄初三年(221年)正月,孙权给曹丕上书言说出兵迎敌,曹丕作《报吴王孙权书》鼓励其杀敌。

黄初三年(2

22年)二月,鄯善、龟兹、于阗王各遣使奉献。是后西域复通,置戊己校尉。三月,封曹蔽平原王,弟弟曹彰等11人皆为王。四月,封曹植为鄄城王。闰月,孙权破刘备于夷陵。当初曹丕听说刘备率军东下,与孙权交战,树栅连营七百余里,对群臣说:“刘备不懂兵法,哪有连营七百里抵抗敌人的!‘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禽’,这是用兵的忌讳,孙权打败刘备的上书快到了。”过了七天,孙权击破刘备的文书送到。八月,蜀大将黄权率众降。九月庚子,立郭女王为皇后。随后孙权因解除了蜀国的威胁,孙权遣长子孙登入魏为质一事拖延再三,魏吴两国的联合也逐渐出现貌合神离的状况。同年十月,“孙权复叛。复郭州为荆州。帝自许昌南征,诸军兵并进,权临江拒守。”对于孙权的欺骗与背叛,曹丕十分恼怒,又下《伐吴诏》鼓励将士们曰:“南征进军,以围江陵,多获舟船。斩首执俘,降者盈路。牛酒日至。” 表示坚决要南征孙权之意。

曹丕自许昌南征,诸军兵并进,曹真、张A、曹休等诸路大捷,击败孙盛、大破吕范、火烧诸葛瑾,几乎攻下江陵,孙权临江拒守,几条战线或溃或败,仅朱然获胜,曹丕胜利在望,却不料遇到疫疾,孙权乘机重新遣使纳贡,双方言和,曹丕退兵。十一月辛未,命镇西将军曹真率诸将及州郡兵讨破叛胡治元多、封赏等,平定河西。过了十天,破胡告檄传到洛阳,曹丕非常高兴,大笑说:“我在帷幕之内运筹帷幄,诸将在万里之外奋勇作战,其相应若合符节。前后战克获虏,没有如此之多的。“

黄初四年(公元223年),曹仁、曹彰、贾诩先后去世。黄初五年(公元224年)四月,曹丕立太学,制五经课试之法,置春秋谷梁博士。

临江观兵

黄初六年(公元225年)二月,派遣使者从许昌到沛郡询问民间疾苦,救济贫困者。同年,并州刺史梁习讨伐鲜卑轲比能,大破之。

十月,行幸广陵故城,临江观兵,戎卒十余万,旌旗数百里。当年大寒,水道结冰,舟不得入江,乃引还。期间,经过雍丘,到曹植处所,与曹植见面,增其户五百。十二月,曹丕一行从谯经过梁,派遣使者用太牢祭祀已故的汉朝太尉桥玄。

因病早逝

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正月壬子,曹丕回到洛阳的宫殿。五月丙辰(6月28日)曹丕病重,诏令镇军大将军陈群、中军大将军曹真、征东大将军曹休、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受领遗诏,共同辅佐嗣主曹薄H煤蠊淑媛、昭仪已下的都各自归其家。五月丁巳(十七)日(6月29日),曹丕去世,时年四十岁,按其生前的文告,不树不坟,葬于首阳陵。

为政举措 政治

政治体制

在即位魏王之初,曹丕便出台两项新政:

第一项新政是废除中常侍和小黄门,改设散骑常侍,散骑侍郎两种官职,定员各四人,同时又宣布:严禁宦人干政、宦人为官,最高只能充任”诸署令“,从制度上铲除宦官干政的根源。为了传之久远,他还依照”国有大事则镂于金版“的古训,命人把上述政令镌刻在金属的简策上,然后珍藏于石室之中。

第二项新政是***纳陈群的意见,确立九品中正制,成功缓和了曹氏与士族的关系,取得了他们的支持,为称帝奠定基础。他推行九品中正制后,用***从地方收归了中央,但也导致魏国的统治实权逐步被士族垄断。

曹丕于黄初元年(220年)果断称帝,结束汉朝四百年统治,开创士族政治之先河。登基之后,坚持大权独揽,设立中书省,其官员改由士人充任,原由尚书郎担任的诏令文书起草之责转由中书省官员担任,机要之权渐移于中书省。定令妇人不得预政,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削夺藩王权利,曹魏藩王的封地时常变更,没有治权和兵权,举动受到严格监视,形同囹圄。这个政策虽然吸取了汉朝诸侯国作乱的教训,却留下隐患,导致宗亲势单力薄,日后无力阻止外臣夺权。

同时,曹丕整肃朝纲,于黄初二年(221年)颁布《日食勿劾太尉诏》,以革除无辜归咎股肱大臣的弊端;次年(222 年)颁发《禁诽谤诏》和《百官不得干预郡县诏》,以改变相互诬告与朝臣颐指的世风。

消除割据

此外,曹丕在位时,还***借征吴之名,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地方割据势力,最终完成了北方的统一。汉末以来,青、徐一带存在着以臧霸、孙观等为首的割据势力,他们虽归顺曹操,却拥有独立的地盘和兵力,曹操不得不对他们***取羁縻政策。曹操刚死,在洛阳的青、徐兵就发生骚动,曹丕***取抚而不讨的策略,稳住了他们,控制了局面;黄初三年(222年),曹丕以孙权不纳质子为由,三路伐吴,借机剥夺了臧霸的兵权;黄初五年、六年(224年、225年),曹丕两次亲自督师伐吴,均止步于广陵,未与吴军交锋,却平息了利城兵变,彻底解决了青、徐的隐患。因此后世推测,曹丕亲征的真实目的不是伐吴,而是以此为幌子不声不响地平定青、徐割据势力,充分表现出他作为政治家的小心谨慎又不失坚决果断的素质。史学家田余庆评价说:“曹丕在广陵之役中最终解决了青徐豪霸割据一方的问题,增进了魏国的稳定,巩固了北方的统一,可以说是他在位七年中的一件可以称说而又被人们忽略了的政治大事……广陵之役解决了青徐问题,使东方归于一统,魏国国势更加强大起来”。

经济

在经济方面,曹丕继续发展屯田制,施行谷帛易市,稳定社会秩序。黄初末,魏国国库充实,累积巨万,基本解决战争造成的通货膨胀问题。同时,***取战略防守,恢复生产。除禁令,轻关税,禁止私仇,广议轻刑,与民休养,使北方地区重现安定繁荣局面。提倡节俭、薄葬,下诏禁止厚葬、*祀。预作《终制》。

文化

曹丕重视文教、礼乐。黄初二年(221年),下令人口十万以上的郡国每年察举孝廉一人,如有特别优秀的人才,可以不受户口限制。

黄初三年(222年),又颁布《取士勿限年诏》,以打破年龄界线,提出 无论老幼只要“儒通经术,吏达文法”都可试用的用 人之法。

黄初四年(223年),在原来汉室乐舞的基础上制礼作乐,朝堂之上宗庙之中演奏起正世乐、迎灵乐、武颂乐、昭业乐、凤翔舞、灵应舞、武颂舞、大昭舞、大武舞。

黄初五年(224年),封孔子后人孔羡为宗圣侯,享食邑百户,重修孔庙,在各地大兴儒学,立太学,置五经课试之法,设立春秋谷梁博士。在短期内使封建正统文化复兴。

军事

与诸胡:曹丕在担任魏王

时,令苏则平定武威三种胡、酒泉和张掖的叛乱;称帝之后,命曹真督军大破羌胡联军,平定河西,遣使复通西域,恢复了中原王朝在西域的统治,并设置了西域长史府。因北狄强盛,侵扰边塞,于是曹丕任命田豫为持节护乌丸校尉,牵招、解俊同为护鲜卑校尉,田豫、牵招、梁习等将领在北疆表现出彩,多次击败鲜卑。

与蜀汉:曹丕在延康元年命夏侯尚、徐晃招降孟达,大破刘封,收复上庸三郡。

与孙吴:孙权曾向魏称臣,接受吴王封号。经过多次斡旋,魏吴最终走向敌对,曹丕三次亲征东吴,均没有取得太大的效果。

总体来说,在位六年,统治期间,曹魏国力进一步增加,版图得以扩大。

文学成就

曹丕是中国三国时代第一位杰出的伟大诗人。其《燕歌行》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他的五言和乐府清绮动人,现存诗约四十首。

诗歌

曹丕诗歌形式多样,而以五、七言为长,语言通俗,具有民歌精神;手法则委婉细致,回环往复,是描写男女爱情和游子思妇题材的个中能手。

代表曹丕诗歌最高成就的《燕歌行》,据考写于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三郡乌桓期间,***用乐府体裁,开创性地以句句用韵的七言诗形式写作,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诗。《燕歌行》从“思妇”的角度,反映了东汉末年战乱流离的现状,表达出被迫分离的男女内心的怨愤和惆怅。全诗用词不加雕琢,音节婉约,情致流转,被王夫之盛赞“倾情,倾度,倾色,倾声,古今无两”。曹丕的一些为后人称道的作品都在担任五官中郎将至魏太子期间所作,他的诗歌细腻清越,缠绵悱恻。

学者叶嘉莹在《叶嘉莹说汉魏六朝诗》里,列举钟嵘《诗品》、刘勰《文心雕龙》和王夫之《姜斋诗话》对曹丕的评价。《诗品》将曹丕排在中品,认为他的诗不及弟弟曹植,原因是曹丕诗“率皆鄙直如偶语”(“偶语”,即两个普通人在讲话),反观曹植则是“骨气奇高,词***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文心雕龙》(才略篇)说曹丕“魏文之才,洋洋清绮,旧谈抑之,谓去植千里......子桓虑详而力缓,故不竞于先鸣”,与曹植“思捷而才俊”不同,又谓“俗情抑扬,雷同一响,遂令文帝以位尊减才,思王以势窘益价,未为笃论也”,世人都同情曹植的处境,曹丕是兄弟争位的胜方,人们也因此忽略他文章的美妙。明末清初,王夫之在《姜斋诗话》里直言:“实则子桓天才骏发,岂子建所能压倒耶?”,可谓为曹丕文学成就“ *** ”的宣言。叶嘉莹说,曹丕是一位“理性诗人”,有节制有反省,“以感与韵胜”。

理论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学理论与批评著作,写于曹丕为魏太子时,文中要点有: ①评价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r、应`、刘桢的文风和得失,“建安七子”的说法来源于此; ②提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认为作家的气质决定作品的风格; ③肯定文学的历史价值,“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称“他(曹丕)说诗赋不必寓教训,反对当时那些寓教训于诗赋的见解,用近代的文学眼光来看,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

影响

曹丕是邺下文人集团的实际领袖,对建安文学的精神架构起到关键作用,由此形成的“建安风骨”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①曹丕命令刘劭、王象、缪袭等人编纂中国第一部类书《皇览》,开官方组织编纂类书的先河。 ②《典论·论文》开创了文学批评的风气,为中国文学批评之祖。 ③其《燕歌行》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此对后世七言诗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轶事典故 喜爱葡萄

魏文帝曹丕在世时甚喜爱葡萄一物,并对古作蒲桃。

此于《与吴监书》、《诏群医》中有记:“三世长者知被服,五世长者知饮食。此言被服饮食,非长者不别也……中国珍果甚多,且复为说蒲萄。当其朱夏涉秋,尚有余暑,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酸而不脆,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渴。又酿以为酒,甘于鞠蘖,善醉而易醒。道之固已流涎咽唾,况亲食之邪。他方之果,宁有匹之者”。曹丕在其诏书中也曾记:“南方有龙眼荔枝,宁比西国葡萄石蜜乎?”

由此可见,曹丕的确对葡萄钟爱有佳。

允文允武

曹丕善击剑骑射,好博弈弹棋,在《典论》的自叙中更自诩其非凡箭艺,能“左右射”,可谓文武兼备。

有一次,曹丕和平虏将军刘勋、奋威将军邓展共同饮宴。曹丕一向听说邓展精研武术,擅于运用各种兵器,而且还能空手入白刃,因此,曹丕就和邓展谈论起剑术,谈着谈着曹丕直率地说:“我过去对剑术曾经有过研究,而且也得到高明的传授,我觉得你刚才所说的某处是不对的。”邓展听了曹丕的话,很不服气,要求和曹丕在实战中较量一下。此时,正是酒酣耳热之后,大家正在吃甘蔗,于是就以甘蔗为剑,下殿后对打起来,几个回合下来,曹丕连续三次都击中邓展的手臂,左右皆大笑起来。邓展不觉脸红,更不服气,要求再来一次。曹丕就故意说:“我的剑快而集中,很难击中对方的面部,因此只是打中了你的手臂。”邓展说:“别说了,我们再来一次吧。”曹丕知道这次邓展一定会突然间向中路猛攻,就装***不经意地向邓进击,邓展果然如曹丕所料,猛地冲杀过来,曹丕却迅速退步闪过。出手如风,从上方截击,一下打中邓展的额角,这一下使得一同喝酒的人都禁不住惊叫起来。

这一幕比剑结束后,曹丕和邓展二人还座继续畅饮,曹丕笑着对邓展说:“从前有一个名医叫杨庆的,他曾叫淳于意将自己的旧秘方全部抛弃,另外教授他的秘术,我看邓将军还是把旧技抛弃,接受新的重要的击剑方法吧。”话音刚落,满座都不禁欢笑起来。

临台立誓

永始台原是汉魏故都丞府建筑群的一部分,曹操安置曹丕在此修文习武。曹丕娶郭女王之后,便将她安置在此处,时刻伴于身边。郭女王与曹丕情义相投,恩爱异常。可是时间一长,郭女王愁容渐生。曹丕不知何故。郭女王说:“妾出身寒微,自知不配伴君,今虽乐,恐难长久。”曹丕听后向郭女王立誓:”吾爱卿出自诚心,今生生死与共,永远如初,此台以为证。”这座殿台遂被人称作永始台。

哭吊王粲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去世,当时还是魏王世子的曹丕与其交情非常深厚,亲临哭吊。在灵堂上,曹丕建议道:“仲宣生前喜欢驴叫,我们就各学一声驴叫来送走他吧!”于是吊客纷纷学驴叫,此事一时传为佳话。

煮豆燃萁

曹丕曾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就要把他处死,曹植在七步之内便吟出:“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了这首诗,感到非常惭愧。

按:此***不见于正史《三国志》,此诗亦不见于《曹植集》,其真伪历来争论不休 。 亦有人认为确有兄弟阋墙之事,但现存的《七步诗》为后人伪托。

预言成真

汉灵帝熹平五年(176年),谯县上空出现了黄龙,光禄大夫桥玄问太史令单r说:“这是何吉兆?”单r回答:“以后必有称王的人在这里诞生,不到五十年,还会有黄龙出现,天象经常和人事相应,这就是天人感应。”内黄殷登把这话默默记下来。四十五年后,殷登还健在。延康元年(220年)三月,黄龙又在谯县再现,殷登听到这个消息时说:“单r的话,现在果然应验了。”

相士***

曹丕当五官中郎将时,有一次宴请,曹丕问相士朱建平自己的寿命,朱建平说:“您的寿命是八十岁,四十岁时会有小灾难,希望您多加小心。”曹丕果然四十而终。

历史评价

陈寿:“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

曹植:“祥惟圣贤,歧嶷幼龄。研几六典,学不过庭;潜心无妄,抗志清冥。才秀藻朗,如玉之莹。”

卞兰:“研精典籍,留意篇章,览照幽微,才不世出,禀聪睿之绝性,体明达之殊风,慈孝发于自然,仁恕洽於无外。是以武夫怀恩,文士归德。窃见所作典论,及诸赋颂,逸句烂然,沈思泉涌,华藻云浮,听之忘味,奉读无倦。”

葛洪:“自建安之后,魏之武文, 送终之制,务在俭薄,此则墨子之道, 有可行矣。”

刘勰:“魏文之才,洋洋清绮,旧谈抑,之谓去植千里。然子建思捷而才俊,诗丽而表逸;子桓虑详而力援,故不竞于先鸣。而乐府清越,《典论》辩要,选用短长,亦无懵焉。但俗情抑扬,雷同一响,遂令文帝以位尊减才,思王以势窘益价,未为笃论也。”

垣荣祖:“昔曹操、曹丕上马横槊,下马谈论,此于天下可不负饮矣!”

《全隋文》:“魏高祖文皇帝,绍即四海,光泽五都,负彰魈茫朝宗万国,允文允武,庶绩咸熙,正践升平,时称宁晏。”

王勃:“文帝富裕春秋,光应禅让,临朝恭俭,博览坟典,文质彬彬,庶几君子者矣。”

郝处俊:“昔魏文帝著令,虽有幼主,不许皇后临朝,所以杜祸乱之萌也。”

刘知几:“文帝临戎不武,为国好奢,忍害贤良,疏忌骨肉。”

张说:“周文王之为太子也,崇礼不倦;魏文帝之在青宫也,好古无怠,博览史籍,激扬令闻,取高前代,垂名不朽。”

王锴:“文帝八岁能属文,博览古今,贯穿经史。及居帝位,益尚谦和。坐不废书,手不释卷。”

陈亮:“至于欲使当时累息之民得阔步高谈无危惧之心,未尝不为之三复也,于是时吴蜀争帝,中国庶几乎息肩矣,是以在位七年而谥曰文也。”

郝经:“丕特负赃l箧之盗。 *** 丕直取,自以为可也,乃从容禅让,自以为舜、禹复出,其自欺也甚矣!且轻薄佻靡,未除贵骄公子之习,不矜细行,隳败礼律,刻薄骨肉,自戕本根,乱亡基兆,已在于是。孔明谓为土龙刍狗,宜哉!”

张溥:“霸朝初创,力更旧辄,至待山阳公以不死,礼遇汉老臣杨彪不夺其志,盛德之事,非孟德可及。”

胡应麟:“诗未有三世传者,既传而且煊赫,仅曹氏操、丕、睿耳。然白马名存钟《品》,则彪当亦能诗。又任城武力绝人,仓舒智慧出众。阿瞒何裕挺育多才?生子如此,孙仲谋辈讵足道哉! ”

王世贞:“自三代而后,人主文章之美,无过于汉武帝、魏文帝者。”

*** :”曹丕也是他儿子,也有些才华,但远不如曹操。曹丕在政治上也平庸,可他后来做了皇帝,是魏文帝。历史上所称的‘建安文学’,实际就是集中于他们父子的周围。一家两代人都有才华、有名气,在历史上也不多见哪!“

郭沫若:“曹丕在政治见解上也比乃弟高明得多,而在政治家的风度上有时还可以说是胜过他的父亲。如令宦人为官不得过诸署,禁母后预政,取士不限年资但纠其实,轻刑罚,薄赋税,禁复仇,禁*祀,罢墓祭,诏营寿陵力求俭朴等等,处处都表示着他是一位旧式的明君典型。”

马植杰:“从曹丕的政治设施来看,也有些不错的。拿曹丕与其他封建帝王相比,尚属中等偏上者。”

叶嘉莹:“魏文帝在即位后,曾下了息兵诏,下了薄税诏,下了轻刑诏。他实在是一个很有理想的皇帝,希望能够把天下治理得更好。但是很可惜,他只做了七年的皇帝就死了,死的时候只有四十岁。”

关于诸葛亮的诗句

成语小故事----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3.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4.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5.一衣带水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6.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7.一字之师

指改正文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字的老师。

该语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补》。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当时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

有一个叫郑谷的人,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因为他认为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8.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回答者:_雯_WEN_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2-25 13:29

按图索骥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南柯一梦

成语释疑: 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成语出处: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成语故事: 淳于棼是唐朝人。有一次,因为他喝醉酒,忍不住在庭院的槐树下休息起来,没想到他因此就睡着了。在梦里,他看到槐安国的国王派人接他到槐安国去,随后把自己心爱的公主嫁给了他,并且派他担任南柯郡的太守。

在这段时间里,淳于棼把南柯治理得很好,国王也很欣赏他。他五个儿子都有爵位,两个女儿也嫁给王侯,所以,他在槐安国的地位非常高。

后来,檀萝国攻打南柯郡,淳于棼的军队输了,接着他的妻子也因重病死了。这一切的不幸,让淳于棼不想在南柯郡继续住下去,就回到京城。可是,在京城里,有人在国王面前说淳于棼的坏话,国王没有查证,就把他的孩子抓起来,还把他送回原来的家乡。一离开槐安国,淳于棼就醒了,才知道原来这是一场梦。

不久,淳于棼发现庭院里的槐树下有一个蚂蚁洞,洞里有泥土推成的宫殿汉城池等等,他才恍然大悟,梦中所见到的槐安国,应该就是这个蚂蚁洞。而槐树的最高的树枝,可能就是他当太守的南柯郡。

淳于棼想起梦里南柯的一切,觉得人世非常无常,所谓的富贵功名实在很容易就消失,于是,他最后就归隐道门了。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完)

班门弄斧

***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是明朝一个诗人《题李白墓》。李白是举世闻名的唐代大诗人,死后名传千古。多少文人墨客经过李白墓前,都想停留片刻,吟诗抒发内心感受。而他们这种行为只能是附庸风雅,“鲁班门前班门弄斧”,太不自量力了。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实,“班门弄斧”这句成语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雏形了。文学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这样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门,斯颜耳!”意思是说,在鲁班和郢人(也是一个操斧能手)的门前表现用斧子的本事,脸皮也太厚了。

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

杯弓蛇影

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厅中喝酒。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子在晃动,他心里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来。

隔了几天,乐广听到那个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乐广心里想:“酒杯里绝对不会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来,在大厅墙上,挂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过酒杯的地方,乐广就跑到那个朋友那里去,把这事解释给他听。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

后来人们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伯乐相马

传说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一直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仔细寻访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辛苦倍至,但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刻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不可多得

东汉末年,有个名士祢衡,才华出众。当时,太中大夫孔融对他特别赏识,把他推荐给汉献帝。他写道:“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宝。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汉献帝不敢作主,把孔融的荐表交给曹操。曹操爱才,就召见祢衡。哪知祢衡蔑视曹操,对他很不礼貌。曹操就派祢衡当鼓吏,在大宴宾客时,命他击鼓助兴。谁知祢衡一边击鼓,一边大骂曹操,使曹操十分难堪。曹操派祢衡去荆州劝降刘表,想借刘表之手杀他。想不到刘表把祢衡当作上宾,每次议事或发布文告,都得由祢衡表态。后来祢衡又对刘表不恭。刘表就派他到部将黄祖那里当书记。祢衡恃才傲慢,非常狂妄,后来,终于被黄祖所杀。

成语“不可多得”由此而来,形容非常稀少、非常难得。多用于赞扬有才能的人

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不学无术

汉武帝在位的时候,大将军霍光是朝廷举足轻重的大臣,深得武帝信任。武帝监死前,把幼子刘弗陵(昭帝)托付给霍光辅佐。昭帝去世后,霍光立刘询做皇帝(宣帝)。霍光掌握朝政大权四十多年,为西汉王朝立下了不小的功勋。

刘询继承皇位以后,立许妃做皇后。霍光的妻子霍显是个贪图富贵的女人,她想把自己的小女儿成君嫁给刘询做皇后,就乘许娘娘有病的机会,买通女医下毒害死了许后。毒计败露,女医下狱。此事霍光事先一点也不知道,等事情出来了,霍显才告诉他。霍光非常惊惧,指责妻子不该办这种事情。他也想去告发,但又不忍心妻子被治罪,前思后想,还是把这件伤天害理的事情隐瞒下来了。霍光死后,有人向宣帝告发此案,宣帝派人去调查处理。霍光的妻子听说了,与家人、亲信商量对策,决定召集族人策划谋反,不想走漏了风声,宣帝派兵将霍家包围,满门抄斩。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霍光传》中评论霍光的功过,说他“不学无术,暗于大理”,意思是霍光不读书,没学识,因而不明关乎大局的道理。成语“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才高八斗

南朝谢灵运,是一位写了大量山水诗的文学家。他聪明好学,读过许多书,从小受到祖父谢玄的厚爱。

他出身于东晋大士族,因他袭封康乐公的爵位,世人称他“谢康乐”。他身为公侯,却并无实权,被派往永嘉任太守。谢灵运自叹怀才不遇,常常丢下公务不管,却去游山玩水。后来,他辞官移居会稽,常常与友人酗酒作乐。当地太守派人劝他节制一些,却被他怒斥了一顿。可是,谢灵运写的山水诗,却深受人们的喜爱。他每写出一首新诗,立刻就会被人争相抄录,很快流传开去。

宋文帝接位后,将他召回京城做官,把他的诗作和书法赞为“两宝”。谢灵运更加骄傲了,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成语“才高八斗”由此而来,形容人的文才极高。

草木皆兵

“草木皆兵”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把草木都当成敌兵。形容极度疑惧,惊恐不安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

公元383年,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坚,率领90万兵马,南下攻伐东晋。东晋王朝任命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率领8万精兵迎战。

秦军前锋苻融攻占寿阳(今安徽寿县)后,苻竖亲自率领八千名骑兵抵达这座城池。他听信苻融的判断,认为晋兵不堪一击,只要他的后续大军一到,一定可大获全胜。于是,他派一个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谢石劝降。

朱序原是东晋官员,他见到谢石后,报告了秦军的布防情况,并建议晋军在前秦后续大军未到达之前袭击洛涧(今安徽淮南东洛河)。谢石听从他的建议,出兵偷袭秦营,结果大胜。晋兵乘胜向寿阳进军。

苻坚得知洛涧兵败,晋兵正向寿阳而来,大惊失色,马上和苻融登上寿阳城头,亲自观察淝水对岸晋军动静。当时正是隆冬时节,又是阴天,远远望去,淝水上空灰蒙的一片。仔细看去,那里桅杆林立,战船密布,晋兵持刀执戟,阵容甚为齐整。他不禁暗暗称赞晋兵布防有序,训练有素。

接着,苻坚又向北望去。那里横着八公山,山上有八座连绵起伏的峰峦,地势非常险要。晋兵的大本营便驻扎在八公山下。随着一阵西北风呼啸而过,山上晃动的草木,就像无数士兵在运动。苻坚顿时面如土色,惊恐地回过头来对苻融说:“晋兵是一支劲敌,怎么能说它是弱兵呢?”

不久,苻坚中谢玄的计,下令将军队稍向后退,让晋兵渡过淝水决战。结果,秦兵在后退时自相践踏,溃不成军,大败北归。

这一战,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邯郸学步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认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很美。他一听,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指鹿为马

English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说明书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退避三舍 tuì bì sān shě

English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望梅止渴

English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掩耳盗铃

English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1. 关于诸葛亮的诗词

1、诸葛武侯宋代:王安石恸哭杨顒为一言,余风今日更谁传。

区区庸蜀支吴魏,不是虚心岂得贤。译文:仰慕英贤怎奈天妒伤心亦挽不回,高风亮节鞠躬尽瘁至斯的精神还有谁堪被赞誉。

小小一个刘蜀怎么能与吴魏两个***同在?若非真诚虚心怎能得此大才辅佐。2、蜀相唐代: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译文: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3、武侯庙唐代:杜甫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译文:武侯庙的孔明先生的画像早已遗落不知何处,整座山空寂只有草木徒长。 站在这里好似还能听到诸葛亮作辞别后主的声音,可他壮志未酬,病死军中,再也无***成身退,回到故地南阳了啊。

4、八阵图唐代:杜甫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译文:三国鼎立你建立了盖世功绩,创八阵图你成就了永久声名。江水东流推不转你布阵石头,千古遗恨你灭吴失策功未就。

5、咏怀古迹五首·其五唐代: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译文:诸葛亮的大名永远留在天地间他的遗像清高让人肃然起敬。为了三分天下周密地筹划策略,万代好像鸾凤高翔,独步青云。

伊尹、吕尚难分伯仲,不相上下,指挥军队作战镇定从容,让萧何曹参都为之失色。汉朝帝位转移是因为运气,诸葛亮也难以复兴,但他意志坚决,因军务繁忙而鞠躬尽瘁。

2. 有关诸葛亮的诗句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咏怀古迹五首之四

蜀主征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咏怀古迹五首之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庭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垢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杜甫:

《咏怀古迹五首》

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 万古 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 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 志决身歼军务劳

王安石:

《诸葛亮诗》

区区庸蜀文吴魏,不是虚心岂得贤。

陆游

《宿鱼梁驿五鼓起行有感》

投宿渔梁溪绕屋,五更听雨拥篝炉。少时谈舌坐生风,管葛奇才自许同……酒醒顿觉狂堪笑,睡起方知梦本空。它日故人能忆我,葛仙矶畔觅渔翁。

“少年不自量,妄意慕管葛”(《自警》)

“尚思忠武公,身任社稷重”(《谒汉昭烈帝惠陵及诸葛公祠庙》)

“壮气河潼外,雄名管乐间”(《感旧》)

“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

“千秋有管葛,看镜汗吾颜”(《昼卧》)

“登堂骨高遗像,千载愧吾颜”(《感旧》)。

3. 描写诸葛亮的诗句有哪些

一、《蜀相》作者:唐代杜甫1、原句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2、翻译 诸葛丞相的祠堂去哪里寻找?锦城官外翠柏长得郁郁苍苍。

碧草映照石阶自有一片春色,黄鹂在密叶间空有美妙歌声。当年先主屡次向您求教大计,辅佐先主开国扶助后主继业。

可惜您却出师征战病死军中,尝使古今英雄感慨泪湿衣襟。3、表达情感 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转,自然紧凑。

前两联记行写景,洒洒脱脱;后两联议事论人,忽变沉郁。全篇由景到人,由寻找瞻仰到追述回顾,由感叹缅怀到泪流满襟,顿挫豪迈,几度层折。

全诗所怀者大,所感者深,雄浑悲壮,沉郁顿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二、《八阵图》作者:唐代杜甫1、原句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2、翻译 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3、表达情感 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

此诗前二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后二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

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三、《咏怀古迹》作者:唐代杜甫1、原句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2、翻译 刘备出兵伐吴就驻扎在三峡,无奈战败归来去世在永安宫。昔日翠旗飘扬空山浩浩荡荡,永安宫湮灭在这荒郊野庙中。

古庙里杉松树上水鹤做了巢,每逢节令仍举行隆重的祭祀。丞相的祠庙就在先王庙临近,君臣共同享受着礼仪和祭礼。

3、表达情感 诗人称颂了三国时刘备和诸葛亮君臣一体的亲密关系,抒发了自己不受重用抱负难展的悲怨之情。作者借村翁野老对刘备诸葛亮君臣的祭祀,烘托其遗迹之流泽。

诗歌先叙刘备进袭东吴失败而卒于永安宫,继叹刘备的复汉大业一蹶不振,当年的翠旗行帐只能在空山想象中觅得踪迹,玉殿虚无缥缈,松杉栖息水鹤。歌颂了刘备的生前事业,叹惋大业未成身先去,空留祠宇在人间的荒凉景象。

最后赞刘备诸葛亮君臣一体,千百年受人祭祀,表达了无限敬意,发抒了无限感慨。此诗通过先主庙和***邻近的描写,进而赞颂刘备、诸葛亮君臣际遇、同心一体,含有作者自己论事被斥,政治理想不能实现,抱负不能施展的感慨。

在艺术描写上和前几首又有所不同。全诗平淡自然,写景状物形象明朗,以咏古迹为主而隐含咏怀。

四、《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作者:唐代李白1、原句 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

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

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

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

晚途值子玉,华发同衰荣。托意在经济,结交为弟兄。

毋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2、翻译 东汉末年,群雄纷起,龙争虎斗。

争王图霸之业未立,各自割据称雄。刘备像汉光武一样一挽汉朝之颓运,得到了孔明这条“卧龙”的辅佐。

诸葛亮在南阳之时,亲自躬耕于陇亩之中。刘备三顾诸葛亮于卧龙岗茅庐,如鱼之得水,叱咤风云于天下。

诸葛武侯在岷蜀佐助刘备立国,其凌云攻志,直吞咸京。诸葛亮未显达之时,是谁对他最为赞许呢,就是博陵的崔州平。

我也是一个布衣之士,胸怀报国忧民之情。在晚年遇到了您二位像崔州平和崔瑗这样的朋友,华发之际同衰共荣。

我们都是寄意于经国济民,结成了兄弟般的朋友。让我们的友谊像管仲和乐毅一样在历史上千载传名。

五、诸葛武侯 作者:宋代:王安石1、原句 恸哭杨顒为一言,余风今日更谁传。区区庸蜀支吴魏,不是虚心岂得贤。

2、翻译 译文:仰慕英贤怎奈天妒伤心亦挽不回,高风亮节鞠躬尽瘁至斯的精神还有谁堪被赞誉。小小一个刘蜀怎么能与吴魏两个***同在?若非真诚虚心怎能得此大才辅佐。

4. 诸葛亮的诗词

三国演义里写诸葛亮的诗句 一天风雪访贤良,不遇空回意感伤。

冻合溪桥山石滑,寒侵鞍马路途长。当头片片梨花落,扑面纷纷柳絮狂。

回首停鞭遥望处,烂银堆满卧龙冈。” 三顾茅庐 ( 37 、38 回) 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

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火烧博望坡( 39 回) 一天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

草船借箭 ( 46 回) 七星坛上卧龙登,一夜东风江水腾。不是孔明施妙计,周郎安得逞才能?” 七星坛祭风 ( 49 回) 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

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 智取华容 ( 50 回) 周瑜决策取荆州,诸葛先知第一筹。

指望长江香饵稳,不知暗里钓鱼钩。” 三气周公瑾 ( 51 、55 、56 回)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巧布八阵图 ( 84 回) 羽扇纶巾拥碧幢,七擒妙策制蛮王。

至今溪洞传威德,为选高原立庙堂。” 七擒孟获( 90 回) 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

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 空城计( 95 回) 失守街亭罪不轻,堪嗟马谡枉谈兵。

辕门斩首严军法,拭泪犹思先帝明。” 挥泪斩马谡( 96 回) 剑关险峻驱流马,斜谷崎岖驾木牛。

后世若能行此法,输将安得使人愁?” 造木牛流马( 102 回) 谷口风狂烈焰飘,何期骤雨降青霄。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 上方谷困司马( 103 回) 长星半夜落天枢,奔走还疑亮未殂。

关外至今人冷笑,头颅犹问有和无! 死诸葛走活仲达( 104 回) 诸葛先机识魏延,已知日后反西川。锦囊遗计人难料,却见成功在马前。”

预伏锦囊计( 105 回)。

5. 写诸葛亮的诗句越多越好

五古·读诸葛武侯传书 唐 李白 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晚途值子玉,华发同衰荣.托意在经济,结交为弟兄.毋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五绝·八阵图 唐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五排·诸葛庙 唐 杜甫 久游巴子国,屡入***.竹日斜虚寝,溪风满薄帷.君臣当共济,贤圣亦同时.翊戴归先主,并吞更出师.虫蛇穿画壁,巫觋醉蛛丝.欻忆吟梁父,躬耕也未迟.五古·先主武侯庙 唐 岑参 先主与武侯,相逢云雷际.感通君臣分,义激鱼水契.遗庙空萧然,英灵贯千岁.五绝·武侯庙 唐 杜甫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七律·咏怀古迹五首 (后二首) 唐 杜甫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五律·哭吕衡州六首 (前三首) 唐 元稹 气敌三人杰,交深一纸书.我投冰莹眼,君报水怜鱼.髀股惟夸瘦,膏肓岂暇除.伤心死诸葛,忧道不忧余.望有经纶钓,虔收宰相刀.江文驾风远,云貌接天高.国待球琳器,家藏虎豹韬.尽将千载宝,埋入五原蒿.白马双旌队,青山八阵图.请缨期系虏,枕草誓捐躯.势激三千壮,年应四十无.遥闻不瞑目,非是不怜吴.七绝·上卿翁请修武侯 唐 杜甫 大贤为政即多闻,刺史真符不必分.尚有西郊诸葛庙,卧龙无首对江濆.五排·武侯庙古柏 唐 李商隐 蜀相阶前柏,龙蛇捧閟宫.阴成外江畔,老向惠陵东.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叶凋湘燕雨,枝拆海鹏风.玉垒经纶远,金刀历数终.谁将出师表,一为问昭融.是日至下马碛憩于北山 宋 苏轼 南望斜谷口,三山如犬牙.西观五丈原,郁屈如长蛇.有怀诸葛公,万骑出汉巴.吏士寂如水,萧萧闻马楇.公才与曹丕,岂止十倍加.顾瞻三辅间,势若风卷沙.一朝长星坠,竟使蜀妇髽.山僧岂知此,一室老烟霞.往事逐云散,故山依渭斜.客来空吊古,清泪落悲笳.题定力院壁 北宋 王安石 溪北溪南水暗通,隔溪遥见夕阳舂.思量诸葛成何事,只合终身作卧龙.八阵碛 北宋 苏辙 涨江吹八阵,江落阵如故.我来苦寒后,平沙如匹素.乘高望遗迹,磊磊六十四.遥指如布棋,就视不知处.世称诸葛公,用众有法度.区区落褒斜,军旅无阔步.中原竟不到,置阵狭无所.茫茫平沙中,积石排队伍.独使后世人,知我非莽卤.奈何长蛇形,千古竟不悟.惟余桓元子,久视不能去.诸葛武侯 北宋 王安石 恸哭杨顒为一言,余风今日更谁传.区区庸蜀支吴魏,不是虚心岂得贤.诸葛武侯 北宋 王安石 汉日落西南,中原一星黄.群盗伺昏黑,联翩各飞扬.武侯当此时,龙卧独摧藏.掉头梁甫吟,羞与众争光.邂逅得所从,幅巾起南阳.崎岖巴汉间,屡以弱攻强.晖晖若长庚,孤出照一方.势欲起六龙,东回出扶桑.惜哉沦中路,怨者为悲伤.竖子祖余策,犹能走强梁.隆中 宋 苏轼 诸葛来西国,千年爱未衰.今朝游故里,蜀客不胜悲.谁言襄阳野,生此万乘师.山中有遗貌,矫矫龙之姿.龙蟠山水秀,龙去渊潭移.空馀蜿蜒迹,使我寒涕垂.七律·书愤 宋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谒汉昭烈惠陵及诸葛公 南宋 陆游 雨止风益豪,雪作云不动.凄凉汉陵庙,衰草卧翁仲.画妓空笙竽,土马阙羁鞚.壤沃黄犊耕,柏密幽鸟哢.尚想忠武公,身任社稷重.整整渭上营,气已无岐雍.少须天意定,破贼宁患众.兴亡信有数,星陨事可痛.陵边四五家,茆竹居接栋.手皲纸上箔,醅熟酒鸣瓮.虽嗟生理微,亦足逭饥冻.。

6. 关于赞美诸葛亮的成语,诗句我赶快要的

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智慧超群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武侯叹〉:七纵七擒强压弱,六征六败将非神.鞠躬尽瘁雕枯朽,徒弄聪明误蜀人.对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草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咏怀古迹五首之五: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陆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罗隐的《筹笔怀古》诗日:抛却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费良筹.时来天地难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盖恨谯周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诸葛***对联:日月同悬出师表,风云常护定军山.青山绕郭宜龙卧,翠柏参天有鹤来.有庐堪千古,读策定三分.草庐卧龙,王佐动先主三顾,兰田生玉,英才起吴帝唯称.梁父吟成高士志,出师表见老臣心.五古·读诸葛武侯传书唐 李白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晚途值子玉,华发同衰荣.托意在经济,结交为弟兄.毋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五绝·八阵图唐 杜甫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五排·诸葛庙唐 杜甫久游巴子国,屡入***.竹日斜虚寝,溪风满薄帷.君臣当共济,贤圣亦同时.翊戴归先主,并吞更出师.虫蛇穿画壁,巫觋醉蛛丝.欻忆吟梁父,躬耕也未迟.五古·先主武侯庙唐 岑参先主与武侯,相逢云雷际.感通君臣分,义激鱼水契.遗庙空萧然,英灵贯千岁.五绝·武侯庙唐 杜甫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七律·咏怀古迹五首 (后二首)唐 杜甫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五律·哭吕衡州六首 (前三首)唐 元稹气敌三人杰,交深一纸书.我投冰莹眼,君报水怜鱼.髀股惟夸瘦,膏肓岂暇除.伤心死诸葛,忧道不忧余.望有经纶钓,虔收宰相刀.江文驾风远,云貌接天高.国待球琳器,家藏虎豹韬.尽将千载宝,埋入五原蒿.白马双旌队,青山八阵图.请缨期系虏,枕草誓捐躯.势激三千壮,年应四十无.遥闻不瞑目,非是不怜吴.七绝·上卿翁请修武侯唐 杜甫大贤为政即多闻,刺史真符不必分.尚有西郊诸葛庙,卧龙无首对江濆.五排·武侯庙古柏唐 李商隐蜀相阶前柏,龙蛇捧閟宫.阴成外江畔,老向惠陵东.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叶凋湘燕雨,枝拆海鹏风.玉垒经纶远,金刀历数终.谁将出师表,一为问昭融.是日至下马碛憩于北山宋 苏轼南望斜谷口,三山如犬牙.西观五丈原,郁屈如长蛇.有怀诸葛公,万骑出汉巴.吏士寂如水,萧萧闻马楇.公才与曹丕,岂止十倍加.顾瞻三辅间,势若风卷沙.一朝长星坠,竟使蜀妇髽.山僧岂知此,一室老烟霞.往事逐云散,故山依渭斜.客来空吊古,清泪落悲笳.题定力院壁北宋 王安石溪北溪南水暗通,隔溪遥见夕阳舂.思量诸葛成何事,只合终身作卧龙.八阵碛北宋 苏辙涨江吹八阵,江落阵如故.我来苦寒后,平沙如匹素.乘高望遗迹,磊磊六十四.遥指如布棋,就视不知处.世称诸葛公,用众有法度.区区落褒斜,军旅无阔步.中原竟不到,置阵狭无所.茫茫平沙中,积石排队伍.独使后世人,知我非莽卤.奈何长蛇形,千古竟不悟.惟余桓元子,久视不能去.诸葛武侯北宋 王安石恸哭杨顒为一言,余风今日更谁传.区区庸蜀支吴魏,不是虚心岂得贤.诸葛武侯北宋 王安石汉日落西南,中原一星黄.群盗伺昏黑,联翩各飞扬.武侯当此时,龙卧独摧藏.掉头梁甫吟,羞与众争光.邂逅得所从,幅巾起南阳.崎岖巴汉间,屡以弱攻强.晖晖若长庚,孤出照一方.势欲起六龙,东回出扶桑.惜哉沦中路,怨者为悲伤.竖子祖余策,犹能走强梁.隆中宋 苏轼诸葛来西国,千年爱未衰.今朝游故里,蜀客不胜悲.谁言襄阳野,生此万乘师.山中有遗貌,矫矫龙之姿.龙蟠山水秀,龙去渊潭移.空馀蜿蜒迹,使我寒涕垂.七律·书愤宋 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谒汉昭烈惠陵及诸葛公南宋 陆游雨止风益豪,雪作云不动.凄凉汉陵庙,衰草卧翁仲.画妓空笙竽,土马阙羁鞚.壤沃黄犊耕,柏密幽鸟哢.尚想忠武公,身任社稷重.整整渭上营,气已无岐雍.少须天意定,破贼宁患众.兴亡信有数,星陨事可痛.陵边四五家,茆竹居接栋.手皲纸上箔,醅熟酒鸣瓮.虽嗟生理微,亦足逭饥冻.刘葛固雄杰,阅世均一梦.论高常近迂,才大本难用.九原不可作,再拜临风恸.谒诸葛丞相庙南宋 陆游汉中四百天所命,老贼方持太阿柄.区区梁益岂足支,不忍安坐观异姓.遗民亦知王室在,闰位那干天统。

7. 赞扬诸葛亮的诗句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今人冯灌父摘句并书.这副联语从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摘来,意思是诸葛亮经邦济国的政治军事才能,比商初名相伊尹、周初名相吕望,只在伯仲兄弟之间,不相上下.伊尹辅佐成汤、太甲两代,吕望辅佐文王、武王两代,勋劳特著,诸葛亮辅佐刘备、刘禅两代,情况亦极相似.至于说到老谋深算,指挥如定,则比汉初相继为相的名臣肖何、曹参,更高一着.异代相知习凿齿;千秋同祀武乡侯.近人钟瀚撰书.上联是说后代深知诸葛亮的,是晋人习凿齿.他著《汉晋春秋》,首先摒弃一般史家以魏为正统的作法,推尊蜀为正统,并大力颂扬诸葛亮的勋业.下联是说曾封武乡侯的诸葛亮,治蜀有功,遗爱在民,千多年来人民都到这里来瞻仰祭祀他.联文对昭烈武侯同祀备加颂扬.公本识字耕田人,为感殊遇驱弛,以三分始,以六出终,统一古今难,效死不渝,遗恨功名存两表;世又陈强古冶子,应笑同根煎急,谁开诚心?谁广忠益?安危天下计,先生以往,缅怀风义拂残碑.近人王天培撰书.上联是说诸葛亮本在读书耕田,为感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从隆中一对,三分定局开始,直到北伐中原,六出祁山病死,始终为国事奔劳不息.遗恨的是统一天下这件古今大难事未能成功,只留下前后《出师表》,犹可想见他的勋业.下联是说如今世上又出现了陈强、古冶子(我国春秋时齐相晏婴用二桃杀三士中的两个武士)一类恃强逞勇的人物,不惜同根相煎(语出曹植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自相残杀.有哪个能象诸葛亮那样“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系天下安危在一身呢?抚今追惜,拭拂祠内残碑,怀想一千七百多年前的贤哲风义,不禁感怀万端.(上联已经用了两个“以”字,下联先生以往的“以”,似应用“已”字为佳,虽然两字有时可以通用.)诗句:襄阳城西二十里,一带高冈枕流水:高冈屈曲压云根,流水潺潺飞石髓;势若困龙石上蟠,形如单凤松阴里;柴门半掩闭茅庐,中有高人卧不起.修竹交加列翠屏,四时篱落野花馨;床头堆积皆黄卷,座上往来无白丁;叩户苍猿时献果,守门老鹤夜听经;囊里名琴藏古锦,壁间宝剑挂七星.庐中先生独幽雅,闲来亲自勤耕稼: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